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会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英汉对比;词义范畴;英文单纯词;短暂性动词
对很多初中生来说,在英语学习中,词汇积累是个大难题。13至15岁的少年,母语思维能力已经比较完善,这个时候要学另一种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
文化学习最能体现异国风情,其次是语法,但在词汇方面就不同了,很多学生都习惯认为英汉词汇意义是“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情况,且我们的英语教材中给出的词汇、词义往往也是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这种以含义与词汇“一一配对”的词汇表,从小学教材到大学教材,已成稳定模式,造成了很多学生误认为英汉词汇之间是“全等关系”,从而在学习和应用中四处碰壁。
建立在这样的误解基础上,英语词汇学习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是“难记、难应用、难理解”,造成了学生学习英语时心理上的障碍和困境。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很多老师一样,遇到很多因为中英文词汇意义范畴不同导致的教学困境。在本文中,笔者对中英文词汇意义范畴差别引起的英语学习的困难加以归纳总结,问题的症结加以剖析。具体阐述如下:
一、汉英语词汇意义范畴不同导致词汇拼写识记的障碍
英语是拼音文字,并非汉语中的会意文字,能讲熟练运用英文的人才更方便学习英语文字。且汉语词汇构成方式与英语的不同,单纯词所占的比例有限,只有大约22%的比例,复合词约占到汉语词汇的77%。英语则相反,现代英语的词汇据Dupuy统计,单纯词约占45%,复合词约占25%,派生词约占24%。
汉语单字的组词功能强大,比如“风”,汉语中有关于风的词都跟“风”这个字有关系。台风,飓风,龙卷风,微风,这几个词都跟“风”字有关系,理解记忆起来都不会很痛苦。但是英文中,这几种“风”是不折不扣的几个完全不相干的词(typhoon, furicano,tornado, breeze),而且还和“wind”的拼写和读音没有相似之处,同样是“风”,能表示的词义范畴却大不相同。
再看一组关于肉的词汇,在汉语中,只要认识“肉”字,至少能知道“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等词汇与我们的肉食相关。但在英语中就不同了,“肉”在英文中叫“meat”, 而“猪肉”却毫不客气地叫“pork”,“牛肉是“beef”,“羊肉”却又叫“mutton”,“鸡肉”叫“chicken”,都与meat的拼写和读音没有关系。
所幸英语词汇的学习还有章可循。
英语中的复合词相对来说要简单些,是由两个或多个单纯词按一定规则汇合成的,意义多半离不开这两个或几个词,所以掌握了一定量的单纯词,复合词的习得难度就很低了。还有一类派生词,它们的构词要素为词根、词缀。英语派生词的词缀和词根都是有特定的语言意义或者语法意义的,基本上通过词缀和词根就应能知道词的大概意思。
所以在教、学英语词汇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两个规则:
1.注意常用词的习得,尽量避开生僻词和怪词,注意词义的归类,用“vocabulary tree”来给学生形成意义上的分类。
2.掌握词根、词缀,对同根词进行归类和总结,通过了解词汇来源猜测词汇的语用环境。虽然英语的词汇量较大,但是有的放矢必定使教学事半功倍。
二、中英文词汇意义范畴的不同导致的语法学习的障碍
汉语是独立语,词的内部结构比较稳定,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只是通过词语排列的不同顺序来表达句子意义。而英语是屈折语,它有如下的特点: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这种词形变化来表示;一种词尾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了词尾,词根一般不能独立存在。
以上的特点就导致了很多以中文为母语的初中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非常难以适应,好不容易背出来单词,应用时又是万千变幻。虽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但对初中学生来说,也加重了不少负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渗透词汇的各种语法变化形式,以让学生对变形词汇的掌握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当然,汉英语词汇本身的含义范畴的差别也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法的一些困难,拿我们英语老师都知道的一个难点来举例:
在现在完成时中,如果句子的时间状语为for或since引导的短语时,句中谓语动词是不能用短暂性的动词的,必须要把短暂性动词变成延续性动词或者某种状态。因为for或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表示的是从过去的某时间开始到现在为止的一段时间内,某种动作一直在进行。
例如:正:I have left Hong Kong with my parents.
误:I have left Hong Kong with my parents for 30 years.
这种情况下要换成I have been away from Hong Kong with my parents for 30 years.
关于如何把短暂性动词换成延续性的动词,很多教材上都是列了个表格以供学生对应着换用。但由于不理解,学生不得不死记硬背,才能加以运用。
其实要理解也不难,这主要是因为英语的语法和汉语语法不同引起的。在汉语中,不仅动词可以做谓语,形容词也可以做谓语,有的动词就兼有了瞬间动作和动作完成后保持的状态。而在英语中作谓语的必须是动词,形容词是绝对不可以作谓语的。这就导致了在现在完成时中,出现了需要表示“在一段时间之内延续”的情况时,需要把短暂性动词换成延续性动词,或者是表示状态的be动词加形容词、介词短语或者名词等系表结构。
仔细分析一下,短暂性变延续性有两个规则:
第一种,以结果代动作,让瞬间动作成为结果保存下来。
如:The young man have had the novel since he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这句话里以买完变成“拥有”这一结果代替了瞬间动作买,不至于尴尬地让“the young man”从毕业到现在一直重复着买卖这个动作。
第二种,以系表结构表动作结束后保持的状态,来代替瞬间动作。
如:Mandee and Amanda have been married for 10 years.
这句话里,Mandee和 Amanda 不可能一直在做结婚这件事,但他们一定是处于已婚状态的。
类似的词汇意义范畴不同的还有不少,比如,“买”这个词,在中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如下:
词性:动词。意义:用货币换取实物,购进。
例子:我买了一件新衣服。
解析:这句话里的“买”,不只是说明了货币换实物这个动作,还表示这件衣服的来源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和拥有的。如:这本书是我新买的。
但是,在英文里,buy的意思就是指“买”这个动作的进行,并不说明买完后的拥有。
如:The car prices are low, it’s a good time to buy.
如果要表达“这辆车我已经买了两个月了”也必须换成相应的结果:I have had this car for 2 months.
再比如:“加入”这个词,在中文中作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如下:添加进去,参与,参加。例句:我们国家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五年了。很明显,在这个句子里,“加入”不仅仅说的是“参加”那一瞬间的事,更是“参加后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五年”的意思。
而在英文中“join”这个词,就是指“加入”这个瞬间动作,加入完就处于“属于某个组织成员”的状态了。
如:China has become a member of WTO for 5 years.
China has been in WTO for 5 years.
这样一一细细分析下来,这一语法点就不需要死记硬背了,也不会转身就忘。在笔者的教学中这样的难点基本上都不能称之为难点,学生掌握情况一直很不错。
三、中英文词汇意义范畴的不同导致的文化学习困境
众所周知的,中英文词汇很多含义的涵盖度都不一样,有很多词的词义范畴是不能一一对应的。比如,cousin,aunt,uncle这些词和汉语里所指的人的范围都不是一样大的。Cousin指的是汉语里的表兄弟姐妹,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等等。Aunt 是指父母的姐妹,以及父母兄弟的女性配偶。Uncle指的有父母的兄弟,以及父母姐妹的男性配偶。包括Grandparent,英文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全包括进去了,很明显词义所指的范畴要比中文的广很多。
而这样的现象一直被我们当做“文化差异“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不断因为遇到词义范畴不同,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老师难以教授的困境。
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汉语词汇对应多个英语词汇,或者一个英语词汇对应多个汉语词汇的用法。
比如“开“这个动词,在英文中对应的有很多个词:open(开门窗的时候用,如:open the door.); turn on(开跟水电气相关的设备的时候用,如:turn on the light.); come out(开花的时候用,如:Roses will come out soon.);drive(开车的时候用,如:drive a car.); run(表示开公司或者商店的时候用,如:run a new shop.)
再比如说“做”这个动词,也有不少的对应词:do (表示做,举例:do the hard work.);make(做鬼脸或者制作某物时用,如:make a face.);compose(做诗,例如:compose a poem.); write (做文章的时候用,如write an article.); play(做游戏,比如:play games.)
又比如说“花”这个词,它对应的英语中的动词和名词也不少,如:spend,cost,take,flower,bloom,等等。
当然,play 这个词在汉语中也对应了不少的汉语词汇,比如:踢足球(play football),打篮球(play basketball),打牌(play cards),弹钢琴(play the piano),播放音乐(play the music),捉弄别人(play tricks on sb.),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lay a key role in …)。
一些很难区分的单词词义间的差别,不妨用固定搭配、近义词和反义词来进行区分,方便学生快速地解决。
通过英汉词汇的对比,我们还发现有的词汇因为文化的差别会带了特殊的民族色彩。比如,在英语中,我们说“blue”是蓝色,也是指“心情不好,忧郁”的意思。I’m feeling blue.这个意思就是I am feeling bad.但在汉语里,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代表的是广袤无垠,是海纳百川的气度,所以,国内某品牌酒商用“蓝色”来指代“男人的情怀”,跟“心情不好”,跟“忧郁”根本不搭边。
“green”在中文中意思为绿色,象征着春天和生命,在英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可是“green”还因为是美元的颜色,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比如,汉语中“眼红”为妒忌,而英语中“be green eyed”才是“眼红”,“green with envy”指的就是“妒忌”。
“dragon”在汉语中是皇权的象征,意指吉祥。但在英文中指的却是“恶龙,脾气暴躁的人”。
由于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语言体系的不同,语法的不同,以及民风的不同,导致我们在积累英语词汇的时候遇到了不少的麻烦,但是,经过细致的学习和例举,我们不断地积累,最终也会解决这样的问题。
四、结语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词汇积累,在教学中多想办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攻克这一难关。但现在初中英语教学不强调学生对英语词汇词义的精确掌握,更多地强调学生的拼读能力,以及在情境中遣词造句的能力,却忽视了一针见血的点拨,让学生的词汇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造成了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学习困境,甚至让一部分孩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是我们每一个初中阶段的英语老师不能不正视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敏锐地发现教学中的难点,并从研究者的角度去总结归纳和剖析思考,以期逐渐摸索出让学生进行词汇积累时简单些的方式。
【参考文献】
[1]Dupuy H J.The Rationale,Develop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a Basic Word Vocabulary Test[M]. Washington,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4
[2]于海阔,李如龙.《从英汉词汇对比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山西大学学报.2011.34(3):71-78
关键词:创新性实践课程;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与国际会议实务;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16-02
一、论坛建设背景及理论
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如何提升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含本、硕、博和留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如何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国际化教育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已然成为新的形势下学界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为这一新命题的解答提供了新的视角。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重要分支认知灵活性理论被广泛地用于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实现的。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近年来,校际大学生英语论坛在各重点院校蓬勃发展。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医学人文英语论坛”,在学界引起了轰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术英语改革实践的进程。
二、论坛介绍
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是一个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完全由学生组织、管理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发表学科前沿趋势、表达专业思想、交流不同学科信息、展示自我、发展语言能力、接触、了解社会和学习统筹管理能力的实践平台。通过让学生自主承办、参与国际科技论坛,邀请留学生和校外学生就共同关注的前沿科技进行交流与探讨,学生可获得语言实践和能力展示的机会,也搭建起一个培养创新型国际技术人才的窗口平台。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是基于“以应用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托、以演练为手段”的一门实践课程。作为论坛建立的第一步,我们为2011级多学科背景口译班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与国际会议实务》,教授包括英文摘要写作、英语论文撰写、学术英语口头陈述(Academic Oral Presentation)等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和包括国际会议组织流程、国际会务交流、国际会务信函写作、国际会务致辞与演讲等的国际会务英语。学生在修读完这门课程之后,利用所学的国际会务知识及语言技能,按照标准国际会议流程,自主打造一台“卓越大学生英语论坛”,并在论坛结束之后进行反思写作(Reflective Writing)。论坛的建设与组织完全由学生承担,教师对学生组织及参与论坛事务的整个过程作观察和评判,并在论坛组织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作介入式的监控。针对论坛事务组织、参与和会后总结的同学间互评(Peer Evaluation)及教师评语作为对此课程的最终评价。
三、论坛特点
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是集学术性和社会性为一体的实践课程。它的创新之处体现在:
1.实习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学习即实践;实践即学习。论坛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学习情景和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应用在课堂上所学的国际学术交流及会务英语,向全校学生(含本、硕、博及留学生)发步论坛事务公告;制作论坛手册和宣传影视、文本资料;征集及筛选稿件;公布与会嘉宾和宣讲人名单;撰写主持人发言稿和大会发言人背景介绍;制作论文海报;编写与新闻稿以及参与大会发言、问答环节等。真实、海量的会务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操练语言的场景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学生也通过真实、具体的会务操办深刻理解课程内容。
2.探究式的社会实践――实践了解社会;实践指导学习。“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建设的始终都会涉及到不同层面的社会性工作:联系与会专家、领导;联系赞助方;联系各高校学联辅助宣传;制做工作证、签名墙、条幅及采购茶歇物资等。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社会现状、洞察社会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发现自身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学习方向及目标。
3.前瞻性的学术交流和多方位的才华展示。具有校园文化品牌意义的“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以年会的形式长期举办,每届论坛将以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关注的科技领域为主题。论坛鼓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学生对热点科技前沿和趋势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鼓励学生创新性地表达专业思想。除了学术层面的思想碰撞之外,制作论坛开场视频、宣传海报以及设计会标等创造性事务也给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学生展示设计才华和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创新性英语实践课程采用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分四步实施方案:第一,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与国际会议实务》课程及专题讲座,教授国际会议组织流程,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第二,协助、监控学生组织、承办论坛,落实论坛每个阶段的监管工作。第三,举办论坛。第四,反思论坛举办的得失,总结此实践课程的教学成果及社会效益。
总而言之,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能成为一个语言交流的平台、思想碰撞的园地、才华展现的舞台和能力提高的集训地。论坛创新性地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高校之间的学生的学术交流,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锻炼了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A.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Jordan 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a(3):3-12.
[4]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2010c,(6):20-26.
[关键词]商务英语 案例教学 任务型教学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99-02
一、引言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不但对理论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而且在某些学科中日益占主导地位,成为教师采用的主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因其方法论上的独特性,研究问题的现实性,资料收集的广泛性,适用范围的针对性,因果解释的不可替代性,案例选取的典型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案例可以很好地理解和内化所学理论。商务英语教学是一个兼商务专业课程和英语语言教学课于一体的教学。如果学生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任务与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相关的话,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Donna,2000)。
二、案例型任务教学
Willis (1996)在她的《任务型学习概要》一书中介绍,任务型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直接相关,并重视真实交际的需要。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完成侧重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这也正是任务与练习的区别之所在。在练习中,语言的形式,而不是意义受到重视,同时要求学生完成由教师选取的词汇和语法练习(贺杰,2013)。任务型教学为语言学习者提供自然的语言接触机会,学生可以借此机会使用目标语言表达思想。在这一语言教学活动中,语言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任务环节,他们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并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想法。从教学的角度看,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基于需求选择内容,用目标语言互动交流,在语境中理解文本,语言学习者既重视语言本身,又关注语言学习过程;增加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经历,关联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
(一)任务前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为学习者设定话题,确定任务中使用的词汇和短语,帮助学习者领会任务指令,并要求学习者为此做好准备。
(二)任务环节
这一环节包括:1.分配任务――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随时做好监督工作。2.计划――学习者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完成此项学习任务的结果,这一过程做出的决定和发现。3.汇报――要求一部分任务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资料,或彼此交换书面报告,进而比较讨论结果。
(三)语言要点
1.分析――学习者观察、讨论具体的语篇特征,或者录音记录。2.练习――在分析中或分析后,对出现在文本或语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式进行训练。Willis列举了七种能成功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口语和书面语任务类型。商务英语学生在学习中要面对真实的商务任务,并决定怎样用他们在商务英语课堂上学习的目标语言和在专业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商务问题。比如:列举――激励因素、管理角色和展示,排序和分类――薪水待遇和成功因素,比较――现实问题、案例研究、协商洽谈和处理投诉,分享个人经验――职业生涯规划,项目和创设任务――创办公司、创建培训机构、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以及产品设计等。
三、案例教学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在商务英语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角度都颇具益处: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性学习能力;2.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案例教学有时会蕴含很丰富的信息,学生须将这些信息压缩成符合逻辑的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并清楚地理解问题;3.培养学生的管理、沟通技能,如举行会议、合同谈判、演讲等;4.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沟通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的非语言沟通技巧;5.鼓励语言学习者协作学习和进行团队合作;6.强调在自然的环境中使用英语开展商务活动;7.模拟真实工作情境,要求学生投入到管理、沟通之中;8.为英语学习者提供高动机,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商务情境中解决商务问题。
四、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
1.介绍案例:教师提前给学生阅读案例,并让学生讨论问题和要点,教师检查学生对案例要点的理解程度。
2.确定问题:学生讨论公司状况,分析大量数据,做SWOT分析,并提出公司目标。
3.解决问题:让学生分组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参加会议和洽谈旨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会议中,主持人要起草会议日程,并主导会议的开展。在会议期间,学生应该详细记录,公开确定公司项目、评估项目、选择最佳项目,制订公司行动计划。
4.展示解决方案: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他们的行动计划。为了保证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5.评估方案:学生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观点展示中的一些主要观点上要达成一致意见。
6.后续活动:要求学生撰写电子邮件、备忘录、信函、报告等。
7.反馈:理想的反馈要求学生自我评估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总之,小组完成的任务应得到评估、批判、赞赏、讨论甚或仅仅是倾听。
五、教学案例的介绍和实施步骤
(一)教学案例的引入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仅仅把案例交给学生,并希望他们领会如何使用这个案例是远远不够的。有许多方法可以向学生介绍案例:
1.和学生一起完整地阅读教学案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处理任何词汇或语法问题,可以要求学生用视觉的形式表现背景信息,也可以使用黑板或白板展示公司背景。
2.为学生提供一些分析案例的语言和信息。在分析案例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多阅读几次案例;(2)确定主要问题;(3)制订公司目标;(4)确定公司项目;(5)制定评估项目标准;(6)选择最佳项目;(7)决定如何实施该项目;(8)制订行动计划应用解决方案。
3.提前讲授案例讨论中所需的语言。教学中,教师选择自己想关注和讲授特定语言的技巧很重要。以组织会议为例,我们可以做如下工作:(1)为学生提供可以训练学生技能的网站,让学生从中搜索到有用的信息;(2)让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大量有关交际或组织会议的书籍;(3)头脑风暴――一些组织会议的重要概念,如会议类型,出席会议的人员和组织会议所用的动词等;(4)组织会议的语言――为主持和参与会议的学生提供有用的语言输入,比如不同意、打断、发言等;(5)让学生熟悉会议文件――议程的形式和内容,时间和备忘录;(6)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二)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
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每组最多6个学生)讨论同一案例的不同层面。因此,找到一个拥有两个明显不同层面的案例是个不错选择。教师必须提醒学生,他们需要根据案例中的可用信息,提出建议,作出初步决策。在一个半小时的讨论中,课堂时间分为三个半小时时段:
1.会议(30分钟)――小组会面,讨论案例任务。把学生分为A、B两个小组,讨论案例中所分配的任务,并选一个学生主持会议和制定议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议程,确保每个人都有一份材料或让他们在白板上编写自己的议程。学生讨论并提出建议,然后用幻灯片展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他们提供的画面要清楚,内容要简洁,语义要连贯。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有均等的发言时间。
2.展示(15分钟 / 组)――A组学生将讨论发现展示给B组学生,反之亦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第三环节,要求学生做详细笔记。学生需要对本组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这一环节可视为信息交换环节。
3.讨论(30分钟)――所有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学生比较不同的结论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并达成共识。
(三)课堂汇报
所有课堂案例都需要汇报,包括语言、技能以及支撑文件和书面交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解决学生在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错误有针对性地编写习题,也可以简单地总结这些主要错误以达到解释正确语言形式的目的。至于会议和演讲技巧,教师应该在如何提高这些技巧上提供意见,包括亲和力、肢体语言、眼神接触等。
六、结束语
总之,案例教学与任务型教学结合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不仅是简单的英语知识和专业商务知识的相加,更是学生在具体的商务情境中习得语言,领会如何在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流畅、恰当地使用英语的过程,这种有机结合使得商务英语教学更加有效。
[ 参 考 文 献 ]
[1] Donna,S.Teach Business Englis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 “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39-02
一 高职英语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懂外语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相关工作岗位的英语口语、书面沟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然而高职生抽象思维能力、课堂注意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缺乏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英语实用能力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讲授为主的传统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既不符合高职生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当前高职教学改革趋势不相适应,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与学的目的偏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这种学习成果证书化的风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学目标。高职学生出于双证书制度和求职考虑,把通过AB级、英语四级、六级作为英语学习的奋斗目标。校方将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公共英语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判依据,使得高职英语课堂掺杂了大量的应试成分,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出现了严重偏差。
2.教学内容单调
受教学目的和传统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教学内容即教材,因此在教学上往往刻板地以教材为中心,重点放在词汇、句型、语法、篇章的讲解上,内容枯燥乏味。
3.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
工具化的教学目的和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师不可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英语课堂大多按照“复习旧内容―引入新内容―篇章讲解―练习巩固”的模式,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烈,学习成绩不理想。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学改革趋势和潮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明确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依据,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实施的前提
1.正确的教学目的
2006年12月实施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实用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由此可见,以真实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为依托,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涉外交际活动的能力,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
2.良好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不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顺利开展,特别是不能激发学生“学”和“做”的积极性。因此,考核方式要多样化,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全面性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针对高职学生语言基础薄弱的特点,教师要把握好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语言流利置于语音语调之上,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非语言能力。
三 高职英语“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实施过程
下面以一具体教学单元为例来说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重组教学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去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按照真实的工作情景来重组教学内容。学院采用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的各个单元围绕同一交际主题展开,按照听、说、读、写分块编写。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工作任务需要重组听、说、读、写的分块内容,使得学习情境更接近于实际工作。
《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九单元的主题为Busy agenda and schedule。第一部分的内容为各个部门会议讨论的小对话,要求学生根据各个小情境进行会话练习。第四部分要求学生起草一份企业会议议程。出于模拟实际工作任务的考虑,可以将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模拟一次企业年度会议。这样做打破了原本教材按照分块进行练习的束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公司会议从会议准备(草拟会议议程)到会议召开,再到会后(形成决议)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情境中学,在任务中练。然而,要真正的“做”到位,把更多的课堂话语权和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应以任务为驱动,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为某一项目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宝贵的课堂时间又可能被过多的知识传授占据,不能真正体现以“学”和“做”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第九单元模拟企业年度会议这堂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不同的角色分别完成不同的准备工作。秘书根据总经理的要求,草拟会议议程表;总经理利用互联网等资源学习主持会议的相关知识;各个部门根据会议议程准备本部门的讨论内容。在学生进行课外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支持和引导工作。
3.创造语言环境,采用现代教学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结合教学内容,模拟工作场景,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访谈等形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师下达的任务。教师在课堂中只充当引导和协助的角色。
模拟企业年度会议这堂课将原本分散凌乱的小组对话以企业年度会议的形式有机串联起来。各小组根据其拟定的会议议程,由小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分项讨论议程中的各项内容,模拟一次完整的年度会议。教师对各组汇报结果进行适当点评。这既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对话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小组协作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4.合理评价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形成性考核的重点就是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给予点评和肯定。在评价时,要将各组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非语言能力都考虑在内,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
在模拟公司年度会议中,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合作,搜索会议议程的格式和要求、撰写会议议程、制作PPT、主持会议、会议讨论、撰写会议决议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运用、团队合作、信息搜索、PPT制作等,及时给予肯定。这有助于激发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进一步开展。
5.延伸课堂,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材和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素材中的小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为核心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传授式的教学,课外大量鲜活的学习素材和实践机会未被有效地利用起来。“教学做”一体化的核心在“做”,而这“做”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做,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上通过“做”而获得的能力,运用到课外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英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英语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课外活动包括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课外活动。对于校内课外活动,教师在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把英语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开展诸如英语朗诵会、配音大赛、英语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于校外活动,英语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外企或者涉外单位进行参观访问与社会实地调查,倾听外国人之间的对话,也可以用英语与他们进行交流,形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良好语言氛围。
四 总结
以任务为驱动,情境为依托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强调实践的高职英语教学相契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以致用,既应用和巩固了知识,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能力也大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主要有四个方面:(1)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多为英语专业毕业,“双师”素质不高,为了更好地将高职英语和学生专业以及企业需求结合起来,英语教师应向专业教师和企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形成性考核制度不完善,不能落到实处。为了真正实现“做”,教师要建立完整的形成性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将学生“做”的成果真正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3)以等级考试成绩来考核教师教学效果,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积极性。学校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以听课、说课、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来评价教学效果。(4)学校结合各专业完善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设施,为英语课外活动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摘 要:高职EOP 教育已成为高职英语教育的必要部分。基于高职EOP 教育的重要地位,分析了高职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转型的七大途径。
关键词 :高职EGP;教师高职EOP;跟班学习;挂职锻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191-02
收稿日期:2015-02-05
作者简介:来东慧(1968-),女,浙江桐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教师发展。
一、什么是EOP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相对于通用英语(EGP)而言的,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目的是为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ESP)可分为两个大类:学术英语(EAP)和行业英语(EOP)。
学术英语(EAP)的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听懂英语讲座、用英语记笔记、阅读英语文献、撰写英语论文及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讨论的能力。而行业英语(EOP),即English forOccupation Purpose,其教学则侧重训练学生在特定专业或行业(如医学、法律、航空、旅游等)中开展工作所需要的英语交流能力。
二、高职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经30 多年,随着内部条件的提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高职教育的目标与人才培养的方向进一步得到明确:要时刻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站在行业的最前沿,要让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确实与其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紧密相关。2010 年,教育部“教指委”的《教学要求》指出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各项竞争越来越激烈,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培养一批既具有专业技能又有专业英语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通用英语教师所需要的英语专业知识及英语理解和使用能力,更需要掌握与授课对象所修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及与该专业相关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于是,高职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成为一种必要。
三、高职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的途径
(一)高职EOP 教师应具有的教学知识和能力
达德利·伊万斯和圣·约翰指出ESP 教师应具有五种主要角色: 教师、课程设计者或教材提供者、合作者、研究者和评估者。
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具体目标,高职EOP 教师,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EGP 教师,具备教学能力和较好的英语知识,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行业知识和行业英语知识;其次应该能够根据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如通用英语水平、已具备的专业知识、对EOP 知识的期望以及业界的需求等等,与EGP教师、专业教师以及业界教师和专家合作,进行EOP 课程设计,并能编著合适的教材;然后,在EOP 教学过程中,应勤反思,多研究EOP 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当然,EOP 教师更要能够对学生的EOP 学习做出合理正确的评价,对课程的设计与采用的教材进行评估,以便能不断改进。
(二)高职EGP 教师向EOP 教师七种转型途径
根据以上所述的EOP 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知识和能力,对照目前高职EGP 教师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行业知识和行业英语知识是多数EGP 教师最为缺乏、最应及时获得的知识。经过与部分教师的交流,总结出EGP 教师实现向EOP 教师转型的七大途径。
1. 第二专业学位课程的正规学习
第二专业学位课程的正规学习可以是全日制脱产学习,也可以是在职同时学习。这是能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的绝佳途径。但对于绝大部分的高职EGP 教师来说,全日制脱产学习的机会甚少,而在职同时学习的办法则对教师的体力与时间有一定的挑战,同时也需支付一定的学费。
2. 跟班学习
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就必需学习与之相关的行业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向专业教师请教,或者和学生们一起上课,学习相关行业知识。教师跟班学习可能会与教学时间相冲突,每一学期能跟读的课程不多。但凭借其便利性,经过多个学期的积累,同样能获得足够的行业知识。
3.挂职锻炼
挂职锻炼能让教师投入到行业的实际运作中,深入生产和管理现场,有机会接触行业的资深人士,学到行业的前沿知识,同时也能了解行业的真正需求。这一途径切合2010 年教育部“教指委”《教学要求》中的内容:在行业英语课程开发过程中,各个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
4. 跟进顶岗实习学生,跟踪毕业学生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都有顶岗实习的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必然会学到不少行业英语知识。EGP 教师要适时跟进学生,和学生勤作交流,不断积累,不断获取实用的行业英语知识。还有一些学生会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建议,这无疑对EOP 教师行业知识和行业英语知识的学习、EOP 课程设计和教材开发有重要的影响。
广大的毕业生是宝贵的资源,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所用的行业英语知识,都源自于EOP 教师的传授。教师可以凭借电子产品和软件,跟踪毕业学生,了解他们经常使用的行业英语知识,重点学习。对学生需求的信息进行调查、归纳和提炼的过程也将促成EGP 教师向EOP 教师成功转型。
5. 参加会议与培训
参加有关会议与培训,尤其是集中培训是促进转型的一个便捷途径。近年来高职英语教育指导委员会议不断提到高职的EOP 教育,让广大高职英语教师了解高职EOP 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为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指明方向。目前也有涉及高职EOP 教学的英语教师培训班,这为EPG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6. 考证
考取行业的上岗证或有关证书,能促使EGP 教师学习有关行业知识和行业英语知识。例如,我院有教师参加导游证的考试。通过复习备考,她不仅学到了导游知识,也学到导游业界的惯用英语。而另外几位教师获得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在复习备考中,学得不少商务英语内容。他们的备考和考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尽快向EOP 教师转型。
7. 自我学习
自我学习是简单、方便又灵活的途径。当下社会信息交流媒介不断增多,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阅读相关的书籍与专业期刊、浏览网页、在线交流等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越来越小,为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结束语
EGP 教师向EOP 教师转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也并非可以单独通过某一途径得以成功。高职EGP 教师们应融合各种途径,全方位、多方法地持续汲取行业知识和行业英语知识,并不断将之投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反思与总结,才能取得转型的成功。
参考文献:
二月份 1、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导思想。探讨今后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把教学工作提高到更高的层次。2、积极开展网上备课活动,互相督促,共同合作。作好开学初的备课检查。
三月份 教学要有特色。根据这一原则,组织组内成员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①准备工作--召开教研组会议,明确活动的重要性。②开展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教研活动。③总结该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④邀请学校领导和其他教研组的成员来听课,来指导。⑤有条件的话,邀请市教研员来听课,评课。 这一活动估计要从3月开展到5月份。
四月份 1、 迎接一年级展示课,老师积极准备上好课。在展示日前其他成员做好对上课教师的听课,指出优缺点,及时做到把课处理的更为完善和科学。同时协助这位教师做好道具的准备工作。2、 积极准备校教学比武活动。 继续开展三月的活动。
五月份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组织开展英语竞赛。内容为:①英语歌曲比赛。参加者一到三年级学生。②英语听力比赛。参加者二到六年级,分年级段进行。③英语朗读比赛。参加者全校学生,分年级段进行。对获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大比武活动。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实践教学;综合能力
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外语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研究生作为高校教育中最高层次的受教育群体,社会对其外语能力的期望值更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然而基于调查,我国研究生的外语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其中口语表达能力薄弱成为突出问题。(谢宇 韩天霖等,2007:53-60)依据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和笔者所在河南理工大学多年的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建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多样性的实践活动方式、专业性的实践活动内容,动态性的实践评估方法,是培养研究生外语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1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语言学习的目标是交流。在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和读为输入性技能,说和写为输出性技能,说和写输出性技能的发展不仅是语言学习的目标,而且是听和读输入性技能发展的动力源。
1.1Swain 输出假设。
“可理解性输出”的提出是Swain针对“可理解性输入”提出的,Swain(1985)对加拿大的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program)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无法达到目标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很少进行语言表达练习。基于上述观察,Swain做出这样一个结论,“可理解的输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仍不足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二语水平。 如果学习者想使他们的二语既流利又准确的话,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Swain, 1985)Swain认为,输出在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中起着输入无法起到的作用。首先,与输入相比,输出使学习者对语言进行更深的处理并付出更多的努力;其次,输出在学习过程中可充当验证假设的过程;第三,能发展学习者的自动化技能;第四,能发展学习者会话技能;第五,能培养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输出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学习者主动动用自己的学习资源。
1.2Anderson的认知技能理论学习。
在Anderson(1983)的ACT(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 )理论中,他将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种。陈述性知识是个体对有关客观环境的事实及其背景与关系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涉及个体如何去做某件事情的知识。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技能的学习,它是一个由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的过程。Sagalowitz & Gatbonton (1995)认为,自动化就是通过大量的实践后达到更快、更可靠且明显不需要努力的表现行为。Dekeyser (1997)的调查证实了技能学习的理论:在大量实践之后,陈述性知识变为稳固的知识,且逐渐增长,习得的速度起先快速程序化,然后慢慢自动化。
1.3文秋芳的输出驱动假设。
著名外语教育家文秋芳教授(2008:2)针对我国英语专业语言教学重输入、轻输出的现状,提出“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其内涵包括:第一,从心理学角度看,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性更大,一个没有输出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有社会功能。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看,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的需要。输出驱动假设是针对中、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而提出的。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结合数年来开展的实践教学成果,笔者认为: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学习群体,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建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使研究生在参与语言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检验修正课堂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语言输出的自动化。
2实践教学开展的途径
和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不同,研究生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应充分结合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其专业方向,探索和开发具有自身特点的实践教学活动,将语言学习和专业应用紧密结合,培养研究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1研究生英语活动月。
研究生英语活动月由我校研究生处和外国语学院在每年十月份共同组织的英语实践活动。目的是给新入校的研究生创造一种语言学习的氛围,提高研究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翻译比赛、演讲比赛、电影配音大赛、英语沙龙、话剧表演等,这些活动多渠道、多途径为研究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了研究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活动开展的形式看,研究生的英语实践活动和本科生英语实践活动没有太大差别,但在内容上,活动的组织更倾向于专业性,如翻译比赛内容会侧重于科技文献的翻译,专业论文摘要的翻译等。
研究生英语活动月的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不仅使新入校研究生有更高的语言学习热情,而且使他们认识到,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要和专业方向、专业研究结合起来,自觉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
2.2研究生助课制度。
积极利用内部资源,为英语能力强的研究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在每年的研究生新入校阶段,我校通过自我推荐、学院考核的方式,确定研究生助课的人选。研究生在帮助从事本科英语教学的教师批改作业、整理本科生英语学习档案等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本科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和教师之间平等的交流,不断发现自身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激发他们自身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研究生助课制度对学生语言学习的驱动力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研究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是课堂上的师生问答形式,而是近于朋友的、同事之间的平等的交流,这种交流一方面减少了学生在教师面前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努力和教师的思想、语言水平保持同步。二是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输入内容,拓展了语言输入范围。为了使自己更好地从事助教的工作,研究生会将自己在助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转化为自身语言学习的动力。他们会在课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很多参加助课的研究生都会将自己助课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到研究生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拓展了研究生课堂上语言输入的内容。
2.3研究生英语俱乐部。
研究生英语俱乐部成员由各班英语学习委员组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现在研究生英语俱乐部已经成为我校语言实践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同学们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每周一次的英语角,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聚在一起,和指导教师、外教一起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有时,活动的组织者甚至提前给出下次活动的主题,这样每位同学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他们的话题,使每位同学都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每周一期的研究生之声英文广播,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撰稿、采编、录音等工作,在参与的过程中,研究生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同时加强自己口语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训练,极大的挑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每月一次的英语讲座由外教完成,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教师通过讲座的形式,给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使同学们在感受不同文化的同时,学习了语言。每学期一次的联合国会议通过模拟联合国会议的形式,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研究生英语俱乐部活动的开展,从设计策划到组织实施都由社团成员独立完成,同学们在分享知识、分享快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2.4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实践主要针对副课文和专题研究开展。研究生的语言教学在拓展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更要侧重于学生语言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按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研究主题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开展相关研究、完成相关任务、陈述并提交相关研究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做出评价。课堂实践教学在注重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到学生的学术研究特点,将语言实践和专业学术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各种研究主题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如在开展Etiquette这个专题研究时,计算机学院的研究生选择了Internet Etiquette, 土木学院的研究生选择了Underground Etiquette, 经管学院的研究生选择了Business Etiquette作为自己的研究专题,这些主题的选择和学生的专业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在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分析,自我总结,自我修正,提高自己在专业学术活动中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外语学习的成就感,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使语言学习成为生活中的乐趣。
2.5模拟国际会议。
研究生阶段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服务。同时,国际会议也以其组织的严谨性、内容的专业性、环境的真实性成为检验研究生外语能力的最佳场所。然而,只有少数外语能力强的优秀研究生能够参加国内一些高校举办的国际会议。为了使所有的研究生都亲历国际学术会议,使语言学习能够学以致用,我校每学年组织一次模拟国际会议的实践教学活动,将研究生按照专业分成若干参会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国际会议的所有环节,如查阅英文文献撰写论文、主持会议、宣读论文、即席提问、问题答辩、会间交流、会后联系等。模拟国际会议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注重了学生的日常英语交流,更加注重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对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工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研究生英语实践教学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年的学习生活使研究生成为一个积极主动、严格自律、好学上进的群体,他们对语言学习有着清醒的认识,深知学习语言必须自己积极参与,愿意接受学习责任 (任蕊,2005:22-25) 。由此,活动的开展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实施、总结,整个过程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所具备的组织和监控能力,而且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学生在组织、策划、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享受了语言学习和专业结合的魅力,使语言自主学习的理念逐渐浸入到自己的人生当中。
3实践活动的评估
有效的评估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和“以结果为导向”的传统静态评估不同,研究生英语实践教学采用“以过程为导向”的动态评估方法,从动态历时的角度对个体的认知、元认知过程进行评估,旨在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并对其发展潜能进行评估。
3.1多种形式的评估模式。
针对不同的实践活动形式、内容和环境,我校的研究生英语实践教学的评估采用自我评价、合作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估模式。
自我评价是研究生本人对自己参与实践活动行为的评价。通过口头陈述、撰写活动体会等形式,学生对自己参与某一活动的目的和动机、方法和策略、收获和体会等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有利于帮助研究生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培养参与实践教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合作评价在以团队形式开展的实践活动中非常有效,诸如英文电影配音、戏剧表演、课堂实践活动、模拟国际会议等。这些实践任务的完成取决于小组成员的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通过合作评价,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地进行自我检验和修正,有助于任务的顺利完成。合作评价的内容主要侧重于学习者的合作意识、参与精神、组织能力和学习效果。
教师评价是动态评估体系中重要的评估模式。教师是对整个评估体系持有最客观、最深刻理解的参与者,而且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教师既是管理者和评价者,也是指导者和支持者,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在研究生助课的评估过程中,教师的客观评价会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角色,不断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调整自己的实践参与方法,提高自己作为教师助手的能力。
3.2及时有效的反馈。
实践证明,及时有效的反馈可以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当前语言水平和语言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并引导他们采取行动缩小差距。在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动态评估中,教师主要采用等级和评论两种形式给予学生进行反馈。等级反馈主要体现在英语活动月和课堂实践环节,其它实践活动均采用评论形式,帮助学生找出语言能力方面的缺陷、提高语言能力的策略、参与活动的技巧等,使每位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评论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关键词:讨论;合作;总结;评估
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了落实这一精神,最近,我作为交流教师上了一节语法公开课,讲授的内容为虚拟语气。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
一、这节课的可取之处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话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我先创立一个非真实的情景:一个国际性的会议即将在洛阳召开,会议的议题是“全球变暖”。我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是各个跨国公司的领导,一组是环境问题专家,另一组是不发达国家的政府官员,然后我让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并写下对全球变暖的看法,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2.小组讨论和辩论,自然地引入本课内容。我先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接着我让三个组进行辩论,会用“If I were... I would...”和“If only...I wish...”句型。由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语法――虚拟语气,并鼓励学生使用尽可能多的虚拟语气句型。这种学生自学式的导课方式,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我让各组派代表发表他们的观点。当学生代表说出包含虚拟语气的错误句子时,我就让他们重复一遍。如果不能使用正确的形式,我就给予暗示,其余的成员要认真听,因为他们的分数是建立在代表的表述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兴趣就集中在他们代表的表现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认知了虚拟语气,并能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培养合作精神。
4.学生总结,正确地认知和使用虚拟语气。辩论之后,我就领着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把他们的要点写到黑板上,同时我检查学生对虚拟语气的使用并写下准确的用法。这样,学生在“任务”中既学习了语法,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5.课后评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之后我要求学生课下上网或者查更多的资料,写成作文。
二、这节课需改进之处
结合我们备课组几位老师所提出的建议,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需改进的地方:
1.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目标语法操练得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通过问答、抢答、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目标语法的操练,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2.“任务型”教学虽然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主要倡导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高中语法教学中,很多老师并不运用这种教学途径,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钻研教材,多了解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更加认真地领略新课程标准的精髓,探索好的做法,改进不足,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在三个月的英语教学实习中,先后完成了听课、评课、议课、试讲及正式讲课任务。期间,指导老师、实习老师们、学生们都给了我很大帮助与启示。现把自己教学实习所作、所见、所感、所得一一回顾,作如下总结。
一、对听课、评课、议课、试讲及正式讲课等教学情况的概述
自9月610号起开始听课,先后听课大约有100多节,并且作了听课记录。听课后,与指导老师、实习老师交流,将心得体会记在日志中。听完公开课后,也与实习老师们一起评课议课,获益匪浅。在自己正式讲课前,认真备课、修改教案;曾多次试讲.自第一次走上讲台正式讲课后,就不断听取指导老师,实习老师们及学生们的意见,在不断总结与改进中探索有自己特色的讲课技巧与风格。先后在高一(1)班、高一(6)班讲课4个单元;评讲考试试卷3次及周清试题若干次;批改作业,早、晚自习辅导也不曾落下;监考,阅卷,组办英语文化季活动,参加学校的各种教研会议、各项活动也都尽力做到最好。
二、对自己英语课堂教学优缺点的总结
结合指导老师、实习老师、同学们的意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对自己此次英语课堂教学优缺点做如下总结;
1. 课堂流程整体把握不错,上课有章法,遵循纯阳学校规定的“四步流程教学法”或“PPP”教学法等。
2. 课堂上教态自然,教学耐心;常微笑,常鼓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3. 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能注意学生能力、策略、情感及态度的培养。
4. 板书的设计与书写需要提高;课堂举例要有意义,要举经典例句
5. 讲具体的一节课要有重点,要有简明的课堂小结
6. 声音要再洪亮一些,有升降。
7. 对睡觉、玩手机的学生管理应该严厉一些
8. 在讲解知识点时,要按照考试大纲分轻、重。
三、对英语课堂教学与考试的思考
在听课与讲课的过程中,我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不但要对基本的专业知识有深刻熟练的把握,还要对考纲、考点十分了解,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考试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样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们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的同时,考试也能考出好成绩。
考试、高考并不与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相矛盾。考试是形式,是一个让老师了解自己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一个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只是现在好多老师对这一手段、助推器的理解不对,应用的不是很好,所以因此导致了一些问题。现在的考试内容过于机械,频率过高,老师、学生,甚至领导、家长对考试的意义存有不当的理解,以致对英语课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上课以考试为目的。这恰恰是本末倒置。考试,重知识,轻技能;重语法与词汇,轻情感与策略。从而误导老师上课也如此。所以我认为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仔细研究考纲、考点并把它灵活的运用到课堂上,并且善于出考试题,出有质量的考试题,更加善于让考试服务于课堂教学。当然做到这些需要学校领导的认可与支持。这些都是我以后的努力方向。
四、对英语课堂教学与英语教学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