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任职教育范文

任职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任职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任职教育

第1篇:任职教育范文

关键词:任职教育 特点 要求 转变

一、任职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任职教育是在培训对象完成学历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教育。相对于学历教育,前者是基础教育,后者是提高教育,前者是就业教育,后者是岗位转换教育。这一特点决定了任职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起点要有适当的高度,不能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学科理论体系框架内兜圈子,而必须突出与任职岗位密切相关的理论前沿问题、现实问题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任职教育也对教员的综合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员不仅要有高学历和厚实的理论根基,更要有一定的相应岗位任职经历,才能胜任和驾驭教学工作。

(二)任职教育是具有明确岗位指向的教育。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指向培养对象的岗位任职需要。这一特点要求院校必须对承担的各类教学对象的岗位需求了如指掌、胸中有数,明确不同的任职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根据不同班次特点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任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即通过有限时间的集中强化训练,使培训对象具备胜任某一特定岗位职务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任职教育必须在"用"字上下功夫,培训对象回到工作岗位后就要能做、会干、顶用。这一特点要求院校必须根据各类培训对象的岗位任职能力结构,来科学地设置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在加强实践性教学上下功夫。

(四)任职教育是依据任职岗位层次和职务等级实施的逐级培训,各层次培训、轮训之间内在地形成递进衔接关系。这一特点要求院校必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处理好不同培训、轮训层次和专业班次之间的关系,明确不同培训、轮训层次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矛盾,切实防止"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一门课程、一个课题开遍所有班次,一部讲稿讲遍所有班次,一个案例用遍所有班次的现象。

(五)任职教育是培训周期短、层次类型多、流转节奏快的动态教育。这一特点要求院校的教学科研必须突出"新"字,始终密切关注发展动态和相关学科理论前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及时动态更新,不断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时效性;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等工作的运转必须务实、敏捷、快速、高效。

二、开展任职教育应该实现的几个转变

任职教育是一个较新的任务,由于其不同于学历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求院校在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都要进行革新和转变。

(一)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设置要从依据学科自身的理论框架设置课程向依据人才培养实际需求设置课程转变,从学科性课程向课题式、专题式等涉及多学科理论和知识的综合性课程转变,课程结构要从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位一体"布局向任职基础、任职能力、素质拓展新的布局结构转变,课程类型由必修课为主向必修、选修、自修、讲座多种课程类型并举转变。

(二)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要从偏重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阐述向介绍新理论、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的前沿性转变。教材安排要从强调教材与课程严格对应的学科化教材向基本教材、动态资料、讲课提纲、案例、音像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教材转变。院校应根据承担任务的需要,积极地进行任职教育教材的编撰工作,形成配套的任职教育教材体系。

(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任职教育应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向专题讲授、个人自学、研讨交流、座谈讨论、参观见学、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转变,由讲授基本观点为主向研讨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转变,由理论灌输向启发思维转变。要充分适应学员来自各个基层单位、有丰富任职经验、有相当的思维能力和水平的实际情况,启发学员多讨论、多思考,在相互交流和研讨中得到提高和进步。

(四)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学管理应从强调整齐划一向区分类别层次、宽严适度、统放结合、以人为本的灵活管理转变;教学管理干部要从注重权力影响向注重人格影响转变,从约束式管理向培养式管理转变,从学员被动接受管理向组织学员参与管理、自我管理转变;在考核方式上,要从考理论、考知识、考记忆向考理论、考思维、考能力、考应用转变,从单科独立考核向多科综合考核转变,考核方式要向案例考核、答辩考核、作业考核、研讨考核、论文、想定作业等多种考核形式转变。

三、开展任职教育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要从思想上提高对任职教育的认识。目前,在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员中还普遍存在着对任职教育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任职教育时间短、流动性强、对教学的要求低,是一种临时性任务,思想上还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院校应该加强对任职教育重要性和必然性的教育和引导,要让各级都认识到任职教育是加强人才培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任职教育已成为院校培训任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员队伍。任职教育对课程的实践性、时效性和前瞻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培训内容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任务的变化和学员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仅仅依靠学院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满足教学需要的,必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员队伍。一是加大外聘专家、高层领导和实际工作者任课的比重,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层次兼职教员队伍。要充分利用先进教育资源,取其所长、为我所用,提升任职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二是加强本校教员素质能力的提高,积极鼓励教员进修深造,进一步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坚持不懈地走开教员调研交流的路子,确保教学贴近实际;及时从基层抽调素质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补充到教员队伍当中;健全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对担任任职教育的教员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第2篇:任职教育范文

关键词: 任职教育 教育观念 转变观念 教育改革

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将任职教育推向了新的更高的位置,任职教育发展应与军队信息化建设进程相协调,与军队人才战略需求相一致,与军事训练转变相融合。任职教育院校再一次掀起了教育训练改革的,而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教育观念不转变,思想认识不提高,军队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一、院校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观念转变的辩证关系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由哲学的基本原理所决定区属的。在军队院校教育的实践中,一切教育行为现象的背后,都渗透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要改变那些不适应形势发展和客观需要的行为和现象,就必须从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入手。只有这样,军队院校教育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培养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才能真正成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强大力量a。

教育观念是教育行动的先导,是由教育的理性特点决定的。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理性实践活动。理性的特点决定了教育不是一种盲目的活动,不是一种随机的决定,而是建构在科学筹划和精心设计上的一种高级活动。即在从事具体的教育行为活动之前,必须设计一张“施工”的蓝图。而这张蓝图实际上就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化,是教育观念的反映和落实。教育行动产生之前,这种结果已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实践主体的人的大脑之中了。它不仅影响人们决定什么样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制约教育的功能与价值,确定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而且规定教育实践的程序、方法、方式和途径,以及与教育实践相关的一切活动。因此,转变教育观念,实际上就是对教育活动和教育结果的设计和追求。

二、任职教育中院校新教育观及其内涵

教育观念涉及的范围很广泛。总体上讲,教育观念就是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的观念。军队院校教育要站在时代教育思想发展的前沿,不断确立适应形势发展和教育要求的新观念,不断赋予教育观念新的时代内涵。

(一)素质教育观念。

确立素质教育观念,是适应世界军事发展和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根本要求。恩格斯说:“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世界性的军革,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和作战方式的根本变革。未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陆海空天电一体,各种作战力量、手段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综合运用,战争对抗的整体性、综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作为一名军人,必须具有综合全面的素质,才能适应军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要求。因此,军队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是军校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是从根本上提高军事人才综合素质,适应未来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和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

(二)创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是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活动,是指院校对学员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培养的教育。

军事领域历来是最需要也是最富创造性的领域,创新是未来高技术战争制胜的灵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场战争,每一次战争都是一场新的较量,是军事人才创新能力的对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教育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是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始终牢固树立并实施创新教育观念,是院校教育自身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超前教育观念。

超前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超前教育观念是把现实与未来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储备知识和人才的教育观念。

确立超前教育观念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今天的教育,明天的人才,后天的效益,这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也是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军队院校教育是着眼未来战争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今天的院校教育,关系着明天军事人才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军队能否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关系着明天军队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我们一定要有超前意识,根据明天的需要筹划今天的教育。所以军队院校教育更需要有前瞻性、超前性和预见性,必须确立超前教育的观念。

(四)开放教育观念。

开放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院校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教育资源,特别是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加速发展自己的一种教育形式。

21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国内外、军内外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前沿知识层出不穷,任何一所院校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学员了解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需要,要让学员始终站在理论的前沿,必须借助校外资源的力量。军队和社会是各种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实践中遇到的大量现实问题需要解决,而作为理论创新基地的院校如果开门办学,则既可以让学员走进实践的大课堂,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可以把军队和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找出来研究解决,为军队建设和社会服务,进而实现双向交流,资源共享,这无疑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三、任职教育中加强院校新教育观应把握的方向与任务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不断突破,不断摒弃旧思想,不断赋予教育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不能祈望一蹴而就。

(一)把军校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常抓不懈。

军校教育是为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培养人才的专门领域,是一种为特定目标而实施的特殊教育实践活动,它必须根据军队需要确定目标、培养人才。由军校教育的本质属性可以看出,社会发展了、军事实践发展了,为社会、军事活动服务的军校教育也应该随之发展。我们未来应对的将是信息化战争,涉及的知识包括陆、海、空、天、电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军事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军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要求,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和转变,而这种转变的源头就是观念的转变。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指导甚至指挥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内容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实施正确的改革,谋求符合任职岗位实际需要的建设和发展。

(二)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和习惯做法,适时剔除不合时代节拍的思想、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新的起点重新学习、积累、探索的过程。因此,观念的转变是最彻底、最根本的转变,也是最艰难、最复杂的转变。军队院校必须下决心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在继承发扬我军、我国院校教育中形成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同时,大胆摒弃那些与院校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大胆借鉴和积极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观念,突破陈规,开拓创新。这样才能推动我军院校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推动院校教育的大发展。

(三)将新教育观融合、渗透于军队院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培养。

从我军院校教育现状来看,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必须着眼于当前我军质量建设需要,按照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客观要求,跳出“应急式”教学模式的圈子,把教学指导思想真正转变到为了打赢信息化战争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上。

在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上,要走出单纯满足“任职需要”的误区,把军人自身发展与部队需要、长远发展与当前需要统一起来。在对教育目标的认识上,要走出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误区,摆正做事、做学问与做人的关系,树立融知识、能力、素质“多元一体”的教育观念。在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上,要走出“我教你学”单向思维的误区,坚持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强化学员的“主体”意识,培养学员学习兴趣、启发求异思维、学会学习本领,走出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摆座次的误区。改革考试、考核和评估制度,把创新性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以是否建立起创新体系作为衡量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主要尺度。在对教育教学管理的认识上,要走出院校教育封闭管理的误区,正确处理共性需要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给学员更多的自主完善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树立全面开放、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

总之,我们要清醒认识军队院校教育观念转变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院校转型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任职教育范文

关键词:任职教育;有效教学

2011年,警种学院合校办学后由学历教育转型为面向黄金、森林、水电和交通四支警种部队开展任职教育的一所综合的新型武警院校。任职教育以岗位指向性、职业指向性、专业指向性为显著特征。四支警种部队职能任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推动任职教育转型,为四支警种部队培养满足岗位需要的合格人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有效教学是任职教育转型的要求

何为有效教学?一般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把促进学员全面进步与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的教学。其理念包括:着眼学员的进步和发展使学习真正有效果,要求教员有时间观念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一整套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关注教学可测量指标实施量化评价,要求全方位育人促使学员适应部队需求,重视不断反思使教学得到持续改进等。

警种学院由学历教育转向任职教育是通过教育规范体系的整体性变革,改变教育内部的实体和关系结构,转换教育内部外部功能,使教育获得相对稳定的存在方式所进行的教育转型。教育转型必然导致教学改革,即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员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的改进、改善、变革、创新。

当前,任职教育转型中教学改革存在问题是:一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的教学行为;二是缺少促进学员全面进步发展的综合培养实施方案;三是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与职能使命及部队建设需求之间的吻合程度不够高等,需要展开有效教学的研究。

二、有效教学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

警种学院开展任职教育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培养合格人才,造就现代警种警官”。其分目标是:培养适应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和警种部队履行职责使命需要,具有分队指挥、管理教育、组织训练、开展中心工作和做基层政治工作的能力,胜任指挥岗位工作的“军政兼通、指技合一”的复合型警官。

任职教育转型有效教学应该确立怎样的目标定位呢?结合学院开展任职教育、培养人才为警种部队服务的实际,可将学院任职教育转型有效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学员最大限度地实现符合多样化岗位要求和基层建设实际需要的进步与发展。这个定位体现了:一是教员的教学活动以部队岗位和建设需要为准则;二是学员的学习活动要以适应任职岗位需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进步与发展为目的;三是任职教育的“教”和“学”,最终要实现培养的人才与部队岗位和建设需求相吻合。

三、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一)建立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机制

任职教育提供受教育者任职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任职教育所提供的是高、新、精、尖的课程知识,需要课程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任职教育转型中,如果使教学内容与部队建设实践相一致,就能够使院校教学和部队建设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结为一体,为开展有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保证教学内容贴近部队,必须建立相应机制:一是教员层面建立教学内容即时搜索更新机制。通过教员下部队代职、参与部队演习、现场会、调研等形式,及时了解、收集部队建设实践新情况、新做法、新经验。二是建立学院与警种部队信息互通机制。以聘请部队优秀人才为兼职教员、邀请警种部队各级首长授课为主要形式,辅之以主官集训、干部轮训等时机收集部队学员的意见建议,利用网络开通学院与部队网络互通平台途径,使部队建设与教学实践信息互通,促进部队建设新经验、新成果第一时间进入课堂。三是建立武警任职教育培训院校协作机制。了解武警部队任职教育整体发展情况,有效实现教学信息动态交流、教学资源动态共享,建立各种教学协作组,通过网络平台的远程交流、教员互访、教学观摩、经验交流、学术研讨等形式,实现各任职教育院校之间教学内容的动态融合、资源共享、互补发展。

(二)实现课程设计精细化

有效教学就像精确射击要求射手既要瞄得准还要正确据枪击发一样,不仅需要准确定位教学目的,而且更要科学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实现课程设计精细化。要把教学过程设计向电影剧本一样精心、精细、精美编排,教学过程要一波三折、引入入胜,最主要是让学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主动的说、做、问、写、读、思,通过活动掌握任职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内化为心得经验。置疑是调动学员学习探索积极性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员要善于布设疑难问题,让学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使学员深度参与教学、积极动脑探索,巧妙地引导学员在破解疑难的过程中提高能力、锤炼品质、磨砺意志、培养情智。

(三)优化综合育人平台

教学实践表明,学员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学好规定的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部队建设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必须围绕学员适应部队岗位及任务调整需要,切实构建起合力育人平台和多维的育人空间。要进一步完善任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更好地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要建立联合育人机制,吸纳驻地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高校进行联合人才培养,走开放办学的路子。要与警种部队建立联训联教联考机制,发挥部队实践优势和学院理论科研优势,让部队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考核评价;把学员送到部队生产岗位、应急救援实践、重大演练演习中接受磨砺锤炼,通过校队联合育人,推动有效教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跃升。

参考文献:

[1]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3).

第4篇:任职教育范文

关键词:任职教育;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15-01

任职教育是针对部队特定工作实际需要进行的专门性职业教育。培养对象是服务于军队特定军事工作岗位、担负着保卫祖国神圣任务、能够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军人和军人群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课往往由理论教员担任。实验内容也较为单一。主要以知识的验证为基本目的,以教员讲授辅导、学生模仿操作为主要过程,并以知识的掌握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任职教育的实验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已经上升到与理论教学相提并论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以实验优先为显著特征,把实验教学作为任职教育的主题内容和主要形式,注重学员应用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依据新的军事训练大纲,着眼任职岗位需要,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区分不同训练层次,尽可能多地增加针对岗位需求的实践技术技能训练和部队实装的操作训练,突出实践性以适应任职岗位发展需要。

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实验管理

实验室的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除建立有教保单位主管分管,教研室主任直接管理,实验教员负责制的管理方式外,还应根据军队机关的有关规章,并结合具体实际,不断健全实验人员、制定完善各种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等。如《实验室规则》、《实验员职责》、《学员守则》理顺关系和明确分工,把实验室的管理与使用做到责、权分明,实现教学、科研设备的统调共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效益。从任职教育的培养来说,实验室是一个更重要的载体、平台,我们不但要把实验室建设好,而且要管理好、运行好,要让它充分发挥作用。

二、完善功能定位,突出内容时效

传统的实验教材过于陈旧,实验内容过于简单。这种情况已经不再适合任职教育下多层次、多规格、多任务的需要了。同时,随着我国军事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部队岗位的内涵不断延长,实验内容也要紧跟部队的发展而变化,以便学员经过任职教育后能直接上岗操作。因此,实验教材的编写应紧贴部队,遵循到部队去,再从部队来的动态程序。学院应组织一批专家和实验室人员共同编写实验纲目,再到相关部队调研,以验证实验内容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通过不断的修改,进一步完善实验内容。

三、增加建设投入,建立保障机制

实验室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资金需求量大、涉及范围广。从军队的实际出发,建设和发展实验室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面向部队需求,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学科,加强战略目标的规划与研究,争取实现实验室实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转变管理机制,开放实验环境

在加强学员岗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有一个宽松、便利、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实验环境以及一个能够充分与学员交流、言传身教的实验教学环境。这就要求开放型实验教学保障,在空间上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员对选择不同机型、不同档次实验项目需求;在时间上要突破正课时间的限制,能适应学员不同培养阶段的实验要求,适应学员生活学习规律;在管理上要适应教学、科研需要,打破学科和隶属关系的限制,发挥科研工作与实验教学一体化功能。有些设备仪器的规模大、台套数少,尤其需要通过开放实验室,拓宽时间、空间范围,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分组人数,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五、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岗位培训

第5篇:任职教育范文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育规模,从而提升院校教育的整体效益,是院校对用人的服务能力和综合影响力的体现。目前,任职教育规模都不是很大,整体效益也不够理想,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部分替代教师的职能,使教师有精力培养更多的学生,较大程度地提高师生比,扩大学校的规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还有利于学校开展其他形式的教学服务活动与科研交流活动,从而使学校对外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自身发展,取得更好的整体效益。另外,任职教育是当前提高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途径,未来的教育将更多地向学生的终身职业教育倾斜。由于大多数用人单位难以脱岗进行集中的学习培训,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其先进灵活、及时实用等的特性,区别不同的教育者,随时随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可有效地完善参加培训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其工作能力。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还会影响到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促进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促使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更加科学化,提高任职教育整体效益。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提高任职教育质量

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呈多样化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任职教育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是同一模式、同一要求的,而是根据任职需求和具体条件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应用层次,采用不同的应用模式。目前,教育技术的应用大体上有以下五种模式:一是基于传统教学媒体(以视听设备为主)的“常规模式”;二是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摸式”;三是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四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五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其中常规模式不论是学历教育还是任职教育,在目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主要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在重视“常规模式”的同时,应加速发展“多媒体模式”、“网络模式”、“虚拟现实模式”,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在院校教育活动中,要依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对于基础理论教学可采用多媒体模式和网络模式,对于专业课教学还应适当引入虚拟现实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任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任职教育涉及大量科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要求给学习者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现代教育技术是表现它们非常理想的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深入挖掘教学潜力,改进教学方法,可以科学地缩短学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满足社会教育培训的需要。

三、结语

第6篇:任职教育范文

一、教学实施方法应突出能力培养,优先满足岗位任职需要

军校任职教育的培训对象大都具有系统的学历教育经历和部队基层工作经验,其对知识的获取已超出课堂教学的范围。因此,任职教育不能单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而应依据培训内容、对象和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操作教学。

1.传统课堂式教学法。在任职教育中课堂教学仍不可或缺,主要用于讲授新知识、传播新理论、学习新技术。课程安排应事先进行摸底调研,围绕岗位任职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使授课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能“旧瓶装新酒”,年年都是老一套。教学的实施要尽量避免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要注重采取启发式、讨论式互动教学,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

2.案例研讨式教学法。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前瞻性,要紧跟部队建设和工作实际,选取学员普遍关心或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3.现地参观式教学法。利用学校、友邻部队的教学基地或者地方相关资源,组织学员现地参观教学,通过直接观察去验证所学知识,使学员深化思考、升华理论、创新思维、强化技能。现地参观教学也可以把课堂设到见习部队,聘请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教员,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开阔学员的视野,激发学员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4.模拟演练式教学法。军队院校要利用资源优势,建立适应任职教育需要的模拟训练设施,通过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或战场环境进行压迫式教学。模拟演练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保证教学效果。军事指挥干部的培训要更加注重模拟演练,通过对抗使学员能够在实践中去验证和修正理论,把抽象的军事理论升华为科学的军事指挥方法。

二、考核评价方法应注重考评效果,着重考察综合能力素质

为充分发挥考核的监督促进作用,就必须从军校任职教育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突破现行的以理论考核为主体、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考核模式,扩展为一种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体、以实用性为特征的任职教育考核方式。

1.传统笔试考核法。笔试作为最普遍、最基础的考核方式,主要用于考察学员对基础理论和岗位任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理工类专业宜采用闭卷进行考核,侧重考察学员对理论本身的掌握情况;文科类专业宜采用开卷进行考核,考核重点为学员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笔试考核法的优点在于易量化评比,缺点是制约了学员创新能力的发挥。

2.现场答辩考核法。现场答辩主要用于对学员的理论指导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考察,可真实地反应学员的综合能力。现场答辩可根据课程培养的目标要求,设置与专业内容或岗位任职紧密相关的问题,采用现场面对面作答的形式进行,学员作答完毕后教员应给予讲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7篇:任职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任职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53-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扩大,大众传媒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正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着,并影响着社会经济各个层面。依托数字、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的发展,电子信箱、博客、搜索引擎、手机报纸、IPTV、网络电视、虚拟社区、网络文学等新媒体广泛运用,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巨大变革,也给高校特别是任职教育院校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继承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挖掘新媒体教育教学功能,使学员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是高校必须深入研究和持续探索的课题。

一、新媒体及其信息传递特征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哥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E.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处使用“新媒体”一词,使得该词开始在美国流行并逐步扩展到全世界。本文中的新媒体指广义的新媒体,既包含如门户网站、博客、微博等新的技术下的新生媒体,也包含对传统媒体创新或融合而产生的新形态,如移动电视、网络电台、手机报等。新媒体的产生与广泛运用促进了新媒体时代的诞生。相对于旧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具有新的特点。

一是信息传递主体多元化。传播媒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精英媒体时代,信息由少数人生产,少数人消费;大众媒体时代,信息由少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个人媒体时代,信息由多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生产和消费界限模糊。新媒体传播的传受关系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传播形态的变化,传播主体不再作为主要的或唯一的传播主体主导传播过程,其他组织、机构、个人为传播主体,传播主体由一元逐步走向多元。新媒体传播在主体方面的特征就是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传播。

二是信息传递路径多元化。互联网使人类“地球村”的梦想变为现实。在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下,每一个个体都摆脱了地域与传统的身份限制,一方面能够即时地将自己所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及时,使信息传递具有及时性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将自身的人生感悟真实地发出并实现跨越文化、种族与国度的信息共享。另外,网络载体是多维交互的,所承载的信息不能像物质形态物品被个人占有,而是为人们无限制的“重复取用”,具有万能的共享特性,这体现了获取信息的共时性。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既是传者又是受者,充分体现传者与受者的互动,每一个个体都能平等地充分发声,体现自己的传播诉求。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在表达观点和情感方面更具有灵活性和自由度。

三是信息传递内容多元化。海量信息与个性化需求借助于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媒体,不受版面和播出时段的限制,其信息容量是无限的;网络信息滚动播出,源源不断,永不枯竭,并且还会随着交流而呈现出内容的倍增。网络不仅容纳巨大,所传播的信息浩如烟海、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而且可以越过千山万水同时覆盖当时遍布全球的用户。如今,包括IPTV、手机电视、楼宇液晶、博客等在内当今最火的应用构成了新媒体势力的中间力量,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充分展现了其“大众传媒小众化”的魅力。比如,在我国新媒体发展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新媒体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个性化与去中心化,如网络媒体的论坛、博客等总是存在多元的思想碰撞、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等。

二、新媒体时代院校任职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崛起,新媒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功能和效应。在院校教学实践中,找准突破口,抓好着力点,凝聚共识,凝聚力量,跨越数字鸿沟,直面挑战,深入扎实推进教学全面转型特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新媒体的“开放性”挑战教学内容。多元信息时代,主流声音时有流失。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的多元化往往给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比如,重大事件发生后,一旦主流媒体未能及时发声,没有客观深入的权威报道,小道流言就会甚嚣尘上。多元表达时代,学员个性表达往往越位。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的内容常常来自大众,任何思想都能得到表达,信息获取更加个性化、自主化,这也导致一些不良信息容易滋生传播,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

二是新媒体的“交互性”挑战教学模式。轻松活泼的内容需求挑战严肃刻板的理论供给,时尚休闲的个性需求挑战庄重正式的形象塑造,多元对话的表达需求挑战一元独白的灌输方式。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只有互动的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而这种互动式教学目的的实现必然要借助新媒体的应用。否则,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被当作是教学的主体,“教”是教师的单向行为,一种思维的单向注入,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学的目的就无法实现。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让实践走进教学变得更加契合时代的要求,而且将实践的内容通过新媒体的组织和安排置入教学中去,实现教学同实践的融合,将是课堂教学的突破点。

三是新媒体的“多向性”挑战教学力量。新媒体时代对于“边界”消解,其实质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文化“垄断”,使得我们面临着多元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击。这种消解是全方位的,它既消解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也逐步消解了地域与文化的界限。它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传统“主流文化”的话语“霸权”式微。在人人都是网络信息主人的境况下,在“民主、平等”的背后,教育研究者的话语“霸权”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与质疑。亚马逊前首席科学家韦思岸这样评价新媒体:“过去掌握话语权的专家将蜕变为其中发言的一分子,相较以往会形成一个更公平的社会价值格局,它将尽可能地改变人类社会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三、新媒体时代院校任职教育教学的对策思考

《院校教育条例》和《教学工作条例》指出:人才培养是院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教学工作是院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一切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中心任务的完成。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深受学员喜欢并深刻影响着学员的生活。面对新媒体环境下院校教学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因势利导,有效推进教学工作。

一是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随着院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对任职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应用性知识而不是基础性知识,越来越尊重经验和艺术而不是学科理论体系,越来越关注能力培养而不是知识积累,越来越强调实践环节而不是课堂讲授。为此,教学要从“一元独白”向“多元对话”转变,从“完美化”包装到“生活化”展示转变,从“高势位”灌输向“嵌入性”表达转变。比如,要改变传统的话语表达方式,以理论学习、专题报告、课堂讲座、报刊宣传等为主要形式的高势位灌输,不断转变为对话交流、生活化谈心、圆桌会议、专题研讨、座谈会、网络参与和互动等形式。

二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或者说是一种教学范式,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多个因素。在新媒体时代,教育者必须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合适的方式、形式来达到教学标准,实现教学目标,比如,教学过程中可以突出“查找”,进行引导性教学;突出“演练”,进行情景化教学;突出“研讨”,进行案例式教学等。新媒体环境下,要形成高校学习工作的新载体,信息共享新平台和教育引导新形式,搭建信息高地。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员、工作人员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实现智慧化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校园运行模式。

三是大力提升教员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通过教育培养,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修养和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部队院校教员如何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已成为能否担负起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重任的决定条件。要开展信息化素质培训,提升全体教员的信息化素养。要突出针对性和前瞻性,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特别是提高信息化的能力,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将培训思路举措具体化。师资培训部门应为培训工程制定长期的目标和规划,开发一系列能培养教员信息素质的配套课程,并把侧重点放在信息技术与教育内容的相结合上,这样就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教员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构建核心素质能力模型,将人才培训目标精确化。

参考文献:

[1]戴维民.找准突破口,抓好着力点,大力推动我院任职教育深入发展[C]//教学改革大讨论暨理论集训材料汇编,2012.

[2]孙琦琰.新媒介语境下青年流行文化的“变”与“不变”[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3]朱健,周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4]黄一菁.试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6).

第8篇:任职教育范文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 教学模式 任职教育

【基金项目】军械工程学院2012年教学研究课题(jxlx12y4)。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60-02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向任职教育为主的转型,探索适应任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军校任职教育目标是培养专业岗位知识扎实、思考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组织团结能力强和创新能力强的新型军事人才[1,2]。研讨式教学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指导下逐步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在培养学员获取知识同时,着重强调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思考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作为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研讨式教学在任职教学课程中已经实施了多年,对于提高任职学员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研讨式教学存在的不足也显而易见,最突出的问题是学员没有研讨欲望,对待研讨题目敷衍了事,思考缺乏逻辑性、没有深度,论文内容不丰富、语言不严谨、论证不翔实。针对这些问题,课程组成员开展大量调查研究,深入与学员进行交流交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研讨题目、研讨内容、研讨氛围、考核方法等与研讨式教学相关的各个环节,很好地激发学员研讨欲望,卓有成效地提升了研讨式教学的效果。

一、设计研讨内容要与任职岗位密切相关

任职教育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成人学习的显著特点是目的性和功力性很强,即如果课程内容、研讨题目与学员任职岗位无关,那么他很难充满激情地为课程研讨做准备。激发学员研讨欲望,教员首要任务对教学内容和研讨题目进行科学、合理、深入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关键是将教学内容以研讨题目形式与学员任职岗位联系起来。

首先,这种联系需要全体课程组人员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精心设计。不仅要设计直接的联系,而且还要设计横向的、纵向的、交互的联系。直接联系是指研讨内容与任职岗位直接关联,例如“微波发射机维修岗位”与“微波发射机构造与原理”关系是直接关系。任职岗位上相关的横向岗位、纵向岗位知识与之关系称为横向和纵向关系。例如“微波发射机维修岗位”与“毫米波发射机构造与原理”关系是横向关系,与“微波接收机构造与原理”关系为纵向关系。任职岗位上的其它相关知识与之关系可称为交互关系,例如“微波发射机维修岗位”与“高压调制器原理”关系为交互关系。设计各种关系,其目的就是让学员感受到所讨论内容与自己密切相关。

其次,这种联系需要充分考虑学员的需求。任职岗位学员来源广泛,同一岗位的学员所学专业可能会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例如就“微波发射机维修岗位”而言,有测试控制专业的学员、自动控制专业学员、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员等等。专业背景不同的学员在学《微波技术与维修》课程时,对它的期望和要求会不同。教员需要知道学员的专业背景,与他们深入交流,了解他们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对研讨内容进行适当地修改、删减和增加。

二、设计研讨题目要有恰当的深度,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

研讨内容选择要难度适宜、多少适量。对于概念明确、逻辑简单清晰、教材资料丰富翔实内容,不适合讨论,适合学员自学后独立在课堂讲授。例如,对于“微波发射机组成”内容,教材上介绍得很清楚,将此作为讨论内容,学员会无从发言,也感到很无趣。要想对该内容进行讨论,适当增加难度,会引起学员兴趣,例如可将讨论内容改为“微波发射机组成与用于广播段的长波发射机组成的异同?”。对于推导繁琐、晦涩难懂、资料较少内容,也不适合作讨论内容。

能否设计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题目直接影响着学员研讨欲望。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我们本着四个基本原则设计题目:一是结合案例设计题目。案例通常来源于实践,这与学员的任职岗位密切相关,有些案例甚至是学员在岗位上遇到过的。以此为背景,探讨课程内容,更易引起学员关注。例如以某故障现象为例,探讨相关理论,能够使学员更积极参与谈论。二是结合社会生活设计题目。课程研讨内容一般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微波技术理论与手机通讯密切联系,如果以“结合手机功率放大器探讨微波发射机理论”设计题目能够激发学员探索的欲望。三是结合感性错觉设计题目。微波电路与经典电路从表现上存在很大差别,由于经典电路知识影响,学习微波电路知识时经常产生一些直觉错误。学员一旦知道自己产生了错觉,都想探索产生错觉的原因。以这些错觉为切入点探讨课程内容充满了很多趣味。四是结合比较设计题目。揭示类似事物之间的差异不仅会激起探索冲动,而且更能加深对事物本身的理解。例如,“分析1kV脉冲调制器与10kV脉冲调制器异同”就是充满探索性的研讨题目。

第9篇:任职教育范文

一、解决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概念混淆问题

学历教育指的是学生为拿到某个学历、学位而学习;任职教育指的是学生为完成好当前或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专业技能而学习。从以上两个概念可以看出,学历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一般性知识结构和将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专业知识,而任职教育重在提高现在或未来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通过概念可见,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教育,学历教育重点是知识的传授,任职教育重点是专业技能的生成与提升。作为任职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把握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的不同点展开教学,在如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上下功夫。笔者认为: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少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应在精讲的前提下,采取岗位预实践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课程来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生成和提高。

二、解决老师来源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学历教育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来至于科班出生的师范院校毕业生,然而从事任职教育的老师是否也可以来至于这个渠道呢?很多院校在刚开设任职教育班的时候,采取老师"转型"的办法来满足任职教育需求。笔者所在的院校也采取了这样的办法,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转型"的老师由于没有从事过该岗位的实际工作,往往在授课中按照自己想象的岗位需求,还是按照学历教育的那一套进行。结果,学生很不"买帐"。笔者认为这个渠道的老师不能完全胜任任职教育需求。解决的办法一是:需要专业知识理论精讲的教学内容,使用科班出生的师范毕业生;二是:带领学生进行岗位预实践的教学内容使用在该工作岗位做出突出成绩的专家。三是:将本院校从事任职教育的老师定期送到工厂、企业等工作岗位上去代职锻炼。

三、解决教学内容前瞻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