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实习工作范文

计算机实习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实习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实习工作

第1篇:计算机实习工作范文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的专业是计算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房地产开发这个行业,说实话心里没底。领导给我安排到了办公室工作,可能这是出于对我的照顾,起初真有点不适应,不从何处下手。在这里我认识了**和**,他俩给了我很大帮助,有什么不明白的,我就去请教他俩。办公室的工作是很琐碎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门。他要领会上级领导的意思,向下传达文件;同时又要汇总其他部门员工的总结和合理化建议,向上级领导反应。在这半年时间里,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办公室人员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上级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其他员工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房地产理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以充实自己。

现在我就以下几个方面对这半年来的个人工作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个人总结:

1.公司领导让我发挥计算机的特长,为“XXX项目分析报告”制作了一个幻灯片,受到了一致好评。

2.加强了公司的计算机管理,日常对计算机的软件、硬件进行升级与维护,对其他员工按不同水平进行了计算机知识辅导,使公司整体计算机水平有所提高。

3.一段时间,在销售部协助**办理合同的备案工作,参加了两次销售部门的周工作总结会议。从中我学到了一些房屋买卖合同、房屋契税的一些知识,并对房屋销售环节有了一定的认识。

4.做了一段时间的周工作计划汇总,在每月例会上向领导作了总结报告,为年底个人总评提供了依据,并为公司做好工作周报、月报提供了相应的资料。

5.在XXX的帮助下,我学到了一些劳资方面的知识,对计算工资所得税有了一些了解。我同时在公司资质年检工作上,协助XXX做了些工作。

6.日常为公司添置办公用品,详细记录物品使用收支情况,有效地对公司办公用品进行了管理。

7.地板采暖工程拍摄照片,以记录工程过程中的违纪作业及工程漏洞。从中学到了相关知识。

8.为公司新的办公地点添置了新家具,遇到临时特殊情况加班加点,多次与物业联系,为公司入住新的办公环境提供了条件。

9.对公司部门计算机进行了网络连接,加强了计算机网络管理。为财务人员上网报税以及查阅资料提供了方便;其它部门也可以共享文件、打印机,使各部门间有了互通性,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

10.为公司组织了几次活动,如:游泳、台球比赛,文体活动,公司聚餐等等,丰富了员工的娱乐生活,使公司充满活力。

11.参加了公司关于“XXX”,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简单记录,学到了房地产开发及划化设计的一些知识,并认识到公司的未来意向,发展方向。

第2篇:计算机实习工作范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计算机网络专业 高职院校 能力培养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专业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十分缺乏。而高等职业教育正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计算机网络及相关系统的建设、应用、管理和维护工作,也能在IT行业从事网络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一直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更加强调职业素质,更强调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那么,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如何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突破传统,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成为了高职教育和实践的重要任务。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研究所在院校——北海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

1.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是指“在组织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所以,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备特有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北美CBE、德国的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MES、英国的BETC与国家职业资格(NVQ)证书、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国家资格框架(AQF)和培训包(TP)等先进的职教理念基础上,汲取其精华,并根据我国当前国情,结合自身条件,进行的有力创新。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

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按工作过程中不同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串联整合。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能力的训练。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教学体系,重新定义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了重大的转变。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激发了学习兴趣,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效果大大提高;教师也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从演员变成了导演,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指导者。

2.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计和社会的行动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它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岗位能力标准的集合。行动领域体现了职业的、个人的和社会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应该有利于完成这些行动情境中的任务。行动领域的开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开发的主导思想,以专业定位——职业岗位——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的分析为依据。经过专业定位与岗位群论证,工作岗位调研,典型任务分析,归纳行动领域等最终确定具体岗位或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形成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课程体系设计和开发的基本平台。

3.学习领域。所谓学习领域是指“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通过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描述的课题单元”,是建立在教学论基础上,由职业学院实施的学习行动领域。学科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知识相对孤立、自成体系,缺乏融会贯通。而学习领域包括了学科课程体系中相关的课程知识,将相关课程知识融合于一个学习领域,在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中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实际。它包括实现该职业培养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通过行动导向和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

4.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也即实施方案,或称作实施单元。它是设定一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将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1.调查和分析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任务就是满足社会对这职业人才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设计起始点时,首先就要调查和分析社会对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需求。根据高职教育应先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在所在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对企业现有的专业岗位和新的岗位对从业人员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调查。通过职业能力的分析,使我们知道学生职业发展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为确定培养目标提供依据。只有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体系设计工作。

2.岗位工作过程分解。工作过程是指一个完整的工作进程,即完成企业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一个完整的劳动进程。针对具体的岗位和岗位群,必须由学校的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专家、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分析调研,并将其分解成为完成这一岗位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进行排列整理,从而形成一整套从业人员所需岗位能力的标准。

3.工作任务向课程方案进行转换。将工作任务向课程方案进行转换的过程实际就是如何将岗位能力要求转换为课程方案的学习领域,这项工作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的关键。按照“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将具体工作过程所需岗位能力一一进行分类转化成多个具体的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项目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即每一节课的理论和操作内容,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专业技能转化为学习、训练内容,并以此作为依据制作具体的课程方案。

4.设计学习情境。通过与精通岗位技能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学团队的合作,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设计指导思想, 以企业真实工作流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为导向,针对学习领域具体的能力要求将完成这些能力的学习内容重构组合,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穿插在一起,选择合适的载体将学习领域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并按照认知规律和能力递增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情境的顺序,设计出具体的学习情境。

5.完善课程体系设计方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它是建立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而由于不同工作行业、工作地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性质、职业能力要求等因素的差异性,必然导致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不同。各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本地企业行业的具体情况开发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同时密切与企业的沟通联系,让企业参与到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当中,并同步收集更新企业的生产知识、技能要求,迅速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及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修改和调整。

四、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及实践方案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真正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要求,分析研究本校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与特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观,由职业相关的工作任务按教学论要求,进行归纳总结,设计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紧密结合,共同构成教学计划的四大模块——公共课模块、基础课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创新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彰显了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并鲜明地表现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按照“必须、够用、实用”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围绕“网站建设能力”、“网络建设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设置课程。其中,在“网站建设能力”模块中开设了网页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网站测试、网站运营等核心课程,使学生熟悉网站架设。了解网页设计构件,既具备网站前台设计技能,又具备网站后台数据库设计和程序开发能力;既能从事有关网络程序设计、动画设计、图形图像处理、页面设计及美化等相关工作,又具备网络自主创业能力。在“网络建设能力” 模块中开设了网络服务器管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等核心课程,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安装、配置和维护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常用的网络设备,培养学生把各种设备和不同的技术整合起来,提升整体的网络集成能力。在“网络管理能力”模块中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操作系统安全、安全审计与风险分析、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等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掌握一般的防黑客技术及防病毒技术,掌握主流操作系统安全机制,能够规划计算机网络安全平台,具有信息安全分析与实施能力,并具备快速跟踪信息安全新技术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意识和方法。此外,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教师应适当地安排各部分课程的学时比例。在突出实用性的基础和够用的原则上,各专业模块课以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理论知识为主,尽可能安排的学时数少些,门类多些,范围广些,内容新些。坚持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必须针对职业岗位,由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倒排的方法,建立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1:1比例。

同时,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用生动的动画形式来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学到知识。二是将类比法、启发引导法、讲练结合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以行动作为学习的起点,以实践教学为先导,以校内实训室作为主要教学场所,将基本理论渗透到实践训练过程中;待学生掌握所需的技能后,再通过“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方式进入校外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工作。四是构筑网络学习交流平台,通过网上教学、网上练习和网上答疑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课程中的疑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五是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做出实验方案,实施后写出分析报告,锻炼学生学习能力。六是开展通过走访企业和举办“技术论坛”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找到学习的切入点。

五、体会与思考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学科体系建设中的课程设置的方式,成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明显区别。

2.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职业针对性和职业技能的能力培训和培养,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而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双师型”教学团队、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训练项目则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实施的基础和保障,这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理念,很好地解决了实际教学和生产实践相脱离的矛盾。这样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为导向,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来学习,能帮助学生在工作中查找自己的不足,并能将学习的知识及时地应用的实践中,对包括专业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是培养创新人才模式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赵志群.对工作过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

[3]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中国高教研究,2009.

[4] 李圣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6.

[5] 严中华.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3篇:计算机实习工作范文

工发集团是龙岩市政府直属的集科、工、贸、资产投资为一体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核心产业为矿业、旅游、汽车、创业投资、商贸及房地产开发等;旗下拥有18家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

一、集团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标准不统一,工发在成立初期,各子公司独立核算,集团没有设立统一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标准,核算口径不一致导致汇总到集团的信息真实性和可用性大打折扣。

信息网络化应用程度不高,各子公司有的使用金蝶,有的使用用友,甚至还存在手工记账。导致信息分散,汇总不及时,集团公司不能有效的获得可靠的信息,影响集团财务决策。

由于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较为繁琐,核算量大,为了保证核算内容被及时完成,会计人员只是赶着记账,无暇分析数据,更谈不上使用数据。同时企业的会计人员又在不断增加,人员数量的增加加大了管理难度,无法在会计核算中展现管理职能。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监督工作。

二、集团会计工作集中核算构建的重要性

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呈全球化转变趋势,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企业为了保证在转型过程中,不被市场淘汰,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对企业集中核算管理进行改革。

我国大多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核算模式呈现低效、落后的模式,这种数据核算处理方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构建集团会计工作集中核算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核算数据处理的效率,在强大的互联网的支持下,这种构建可以更加为企业的经营战略提供指导。

随着经济呈现全球化的发展状态,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企业也需要转变经济模式。但是在转变过程中企业的运营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获取到的各类数据存在一定的不可靠因素,而对集团会计工作集中核算的构建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收集的数据的质量,为接下来的企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要求。

集中核算有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通过集中核算的构建集团能更好的控制资金,集团对资金进行统一调度,统一安排大额资金 , 统一融资。避免各子公司有些资金严重缺乏,有些又闲置大量资金。同时节约了融资成本。对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为公司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率,让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三、简述集团会计工作集中核算

以往集团化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采用各子公司独立核算方式,会计人员按月、季、年报送财务报表。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记账出报表,是企业经营的记录者,重核算轻分析。集团要求提交的报表各子公司会计人员更多的是在应付,这种核算方式制约了集团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管理与监督。

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则需要以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为基础,有效监督企业集中核算的管理活动,同时还需要分析探讨企业的运营成本。依靠企业所有的核算信息制定出一个符合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同时具备风险预见性,避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受风险,将一切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企业集中核算过程中需要详细了解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市场行情,及时分析市场的发展动向,而且要分析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经营体系和集中核算管理形式,从而可以有效改革集中核算管理体系。

集团会计工作集中核算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掌握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对应的会计学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要具备对应的管理方法,以及熟练掌握对应的统筹计算辅助软件操作方式,从而才可为企业制定有效的战略发展方案。

集团会计集中核算必须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手段,通过网络平台使得集团实现对会计信息的即时查询以及资金状况的掌控。实施财务集成实际上是企业信息资源在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一种重组和融合。通过网络实现对所属企业财务的动态管理,真正实现财务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实现对业务的全程管理。通过数据共享管理与核算融合成一体,为财务管理与集中核算创造有利条件,为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

四、集团会计工作集中核算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构建集团会计工作集中核算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下面将从集团发展的实际出发,探讨构建的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

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员的支持,企业应当建立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同时有必要提高企业吸引会计和管理人才的手段。工发集团在启动EAS系统前,首先要确认项目核心成员,要求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熟悉EAS系统,熟悉财务部门业务。如果会计人员达不到一些基本素质,一个项目的实施就很难开展,所以人才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进行调研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公司业务和公司基本情况,财务方面情况,及各公司希望新系统能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等等。通过调研,对各子公司有了大体的了解,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建立集团统一会计核算政策,在调研后的基础上,为规范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保证会计资料客观、真实、完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集团公司制定了《龙岩工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下属公司有了统一的业务操作指南,避免相同业务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了数据的真实可用性。

企业制定完善的控制制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依靠制度来控制各项流程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制度以及管理制度来维护企业发展,这样会降低企业的发展竞争力。为了确保企业员工的各项职能得到发挥,且企业可以有效控制资金流动,需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资源分配,才可保证企业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做出有效的决策。由此可见,企业需要不断的完善各项制度标准的制定。

实施信息网络化,工发集团在2011年与金蝶软件公司合作,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全公司实施EAS系统,实现了会计信息网络化。极大的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集团可以随时了解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实施会计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转变了会计职能,使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成立集团财务中心,集团公司财务中心是集团财务管控体系的核心部门,与集团投资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体系的协同运作,实现集团财务管控的目标。工发集团于2011年成立了财务中心其组织架构主要分为会计部、财务管理部、资金部。财务中心应当具备财务战略规划、计划分析、财务监督、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综合管理等七项职能。

第4篇:计算机实习工作范文

一、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用友U8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对用用友U8管理系统的各个产品进行统一的操作管理和数据维护,具体包括账套管理、年度账管理、操作员及权限的集中管理、数据及运行安全的管理等几个方面。

具体操作:

(1)、建立用户

(2)、建立新账套 :这里注意账套主管设这、分类设置、系统启用设置

(3)、用户权限分配:账套主管、会计(总账+工资管理+公用目录设置)、出纳(出纳签字+总账中的出纳)

(4)、设置基础档案:分别把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客户分类、供应商分类、地区分类、付款条件、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开户银行资料输入新建的账套内

(5)、备份账套数据

二、总账管理

总账管理系统是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的核心系统,适用于各行各业进行财务核算及管理工作。总账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初始设置、凭证管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辅助核算管理和期末处理等。

具体操作:

(1)、设置控制参数

(2)、设置基础数据:会计科目、凭证类别、外币及汇率、结算方式、辅助核算档案等

(3)、期初余额录入:录入完后要试算,若试算不平衡则会影响下面的操作。

三、UFO报表管理

UFO报表管理系统是报表事务处理的工具。它与用友账务等各系统有完善的接口,具有方便的自定义报表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内置多个行业的常用会计报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是利用报表模板直接生成报表,生成的报表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执行模板选择时,我们要注意会计科目的选择,一些同学因为选错了会计科目,导致报表数字的错误。

四、工资管理

工资管理系统与系统管理共享基础数据,并将工资分摊的结果生成转帐凭证,传递到总账管理系统,向成本核算系统传送相关费用的合计数据。

具体操作:

(1)、建立工资账套

(2)、基础信息设置:人员类别、工资项目、人员档案、银行名称

(3)、工资类别设置:人员档案、工资项目和计算公式

(4)、工资变动输入

(5)、代扣个人所得税

(6)、工资分摊并制单

五、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企业固定资产日常业务的核算个管理, 大学生感恩母校,生成固定资产卡片,按月反应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原值变化及其他变动。

具体操作:

(1)、固定资产系统参数设置、原是卡片录入。

(2)、日常业务录入:资产增减、资产变动、生成凭证。

六、应收应付款管理

应收款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核算和管理客户往来款项。应付款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核算和管理供应商往来款项。

具体操作:

(1)、初始化:设置账套参数、初始设置

(2)、日常处理:形成应收应付结算、转帐处理

第5篇:计算机实习工作范文

关键词:无盘工作站;有盘工作站

中图分类号:TP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537-02

计算机实验室,是每所学校重要的实验教学场所,合理的设计建设好实验室,才能最有效的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保障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大大减少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量,达到最高的机房管理效率。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有盘系统及无盘系统的优劣:

1定义

目前计算机实验室建设设计时,一般采取两种方案。第一是统一采购某一特定品牌的电脑或者组装电脑,通过每台工作站独自的硬盘来实现自身软件与文件的管理,然后在每台电脑增加还原卡(或在系统里安装还原软件)来实现计算机系统与文件的保护,这就是采取有盘工作站的方式。另一种就是类似于网吧的建设,在所有的学生电脑上都不安装硬盘,而全部通过网络服务器来启动与管理工作站,这就是无盘工作站。

2建设成本

有盘系统:有盘是指每台工作站上面有各自独立的硬盘,所以实验室建设的成本就多了硬盘成本,目前市场上硬盘的价格一般是从400到800左右。五十台机器的机房大约硬盘支出为2~4万元左右。

无盘系统:每台工作站省掉一个硬盘,五十台机器的机房能省掉近2~4万元。但是无盘系统比有盘多了服务器,一台服务器的价格从一万到几万不等,再加上无盘系统对交换机、网卡以及线路要求更高,建设的时候一般都使用千兆网络方案,这方面也要多一部分支出。

所以,无盘系统并不比有盘系统省钱,但是也并不比有盘系统高出多少,基本上两者处于相当水平。

3建设过程

一个机房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综合布线,到机器安装,到最后的系统、软件的安装调试,是一系列复杂的工程。前期的综合布线和设备安装,不管是无盘还是有盘系统,都是做同样的事情,这里我们主要比对系统调试安装的方便和快捷和可靠性。

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安装是一件繁杂的事情。一个50台机器的机房,如果采用有盘系统,每台机器单独安装,或者用GHOST克隆软件拷贝,耗时又耗力。目前有盘系统机房一般采用网络发盘的形式,即通过下载网络发包软件,或者在机器里增加还原卡(具备网络发包功能),或者通过向BIOS写入具有网络发盘功能的还原程序来实现计算机网络发盘。步骤很简单,就是安装好一台学生机系统,然后把装好的学生机系统批量的发到其它每一台机器上,那么另外的机器就好样机具有一模一样的系统。类似于利用GHOST进行硬盘克隆,不过这里叫做网络克隆。

无盘网络安装系统的步骤大致为:1)先把服务器系统做好2003系统,在服务器上安装无盘工具软件(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锐起等软件)。2)然后再找一块硬盘给客户机做系统,客户机系统做好以后安装无盘软件。3)装好之后客户机就可以上传系统至服务器。4)去掉工作站硬盘。5)在服务器上设置工作站网卡和编号等信息。6)工作站设置网络启动,开机。能连入服务器并且开始启动就说明系统已经安装好。整个无盘大致就弄好了。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有盘系统主要是对工作站进行系统安装操作,而无盘机则主要是对服务器进行操作设置,服务器上的启动映像文件(也就是工作站的系统镜像)做好之后,工作站就可以顺利启动了。

4后期管理维护

负责机房管理的管理员们对"管理和维护"应该有比较深的认识,机房管理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要保证机房能正常运行,包管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正常应用,负责的教学软件等的升级与更新。

在有盘系统机房中,如果没有一定的防范措施的话,计算机的软件环境、桌面等往往会改得面目全非,甚至经常会出现病毒传播等,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于是就必须对硬盘进行保护,有两种做法可采用:1)安装硬盘保护卡。它能防止对硬盘的删、改操作,在退出系统后会完全恢复到上机前的状态,但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2)安装硬盘保护软件。如:安装“还原精灵”或“一键还原”或“超级保镖”等软件,能起到硬盘保护卡相类似的作用。通过软件提供的功能,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设置,如:可以有针对地选择存储器的防删、防写、隐藏;可以禁止使用安全模式进入系统;也可以禁用控制面板等。

在无盘系统的机房中,因为工作站将要用到的操作系统的文件和软件文件都放到服务器上,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都在服务器上完成。将服务器上的工作站设置好实时还原功能,学生对工作站信息的修改在重启之后就都会消失,还原成系统最初状态。而软件升级只需要配置一次,就可以实现整个机房的更新,非常的方便。

如果需要安装一个新的软件或者对软件进行升级,有盘系统需要在一台工作站上调试好软件,然后再进行一次网络克隆(网络发包),将配置好的工作站软件克隆到机房所以工作站中。这就需要一次次的硬盘克隆,势必会对硬盘造成损害。而在无盘系统中,只要在服务器上设置一台工作站,让它处于开放模式,在开放模式中,所以更新的内容都会储存到服务器的映像文件中,而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就都能用上新软件。系统维护和升级方便,极大地降低了实验室维护工作量,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5优缺点

有盘系统相对于无盘系统,具备以下优点:1)每台工作站都依赖于各自的硬盘,硬盘容量不足,而且损坏严重是有盘工作站最普骗的问题。2)给多台机器安装新软件、更新软件困难,每更新一次,需要进行全部发包,这也导致机器负担过重,造成大部分机器老化严重。3)突然停电随意关机或人为破坏,损伤最严重的就是硬盘。4)许多教学软件,有一个版权的问题,而往往只有一个加密狗或者密钥文件,有时,这就会导致学生机需要依次注册破解,而且存在兼容性问题。这也是许多机房管理者比较头疼的问题。

无盘工作站相对于有盘工作站,具备以下特点:1)每台电脑都依赖于服务器,如果服务器坏了,就全部不能用了。一般而言,服务器配置越高,性能越稳定,工作站启动以及运行速度越快好。实际上服务器的配置往往都比较高,硬盘一般都采用比工作站快的硬盘或者采用更快的读写技术(如磁盘阵列技术)。2)无盘的系统数据都是由网络传送的,因此无盘系统对网络要求也比较高。如果整个机房工作站同时启动,无盘工作站上读信息从服务器硬盘上读,而且中间还通过网络来传输,每台工作站启动时间要远远大于有盘系统。3)由于无硬盘,所以不用担心硬盘损伤问题。但同时也导致服务器硬盘负担过重,学生保存资料不是很方便。4)任何教学软件,只需要注册一次,就可以实现整个机房的正常使用。

6通过对比提出的加强教学管理的更好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来弥补两种工作站的不足,即采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无盘+有盘系统。用本地硬盘启动系统,软件和其他应用程序通过访问服务器的磁盘镜像来完成,这样,既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节省了磁盘。从办事器控制工作站工作的角度而言,工作站是“无盘”的;从工作站本身的硬件配置而言,工作站是“有盘”的,并且工作站的硬盘可以完全供学生应用,用于保存学生的实验数据和重要文件。虽然目前已经实现了无盘+有盘的工作站,但是这个结合方式还有许多的缺点有待我们的去研究解决。

7总结

如何有效的管理计算机机房一直是计算机机房一件很头疼的事情,有盘管理机房和无盘管理机房各有各的优势,我们通过有盘工作站和无盘工作站之间的对比来分析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提出弥补各自优缺点来加强教学管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篇:计算机实习工作范文

【关键词】浅谈 考务工作 信息化 建设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计算机软件考试)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是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和专业技术水平“三合一”的考试,报考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社会化程度高,考生组成复杂,服务要求多样性。计算机软件考试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实施了二十余年,截止2012年,累计参加考试的人数约有三百余万人,为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各类IT人才的素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计算机软件考试具有权威性,开放性和国际互认性。权威性是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两部共同主办;开放性是指报名参加考试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国际互认性是指开考的专业资格中程序员、软件设计师的证书中日韩三国互认,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网络工程师和数据库系统工程师的证书中日两国互认。由于计算机软件考试是全国统考,从报名到考试层层部署,考务工作准备时间紧、任务重,原始的手工操作和简单的信息化应用已不能满足管理需要。信息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工作普及信息化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考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考试安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已经成为目前计算机软件考试管理的研究课题。

1.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工作信息化现状

1.1信息不全面

目前,浙江省软件考试管理机构非常重视考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组建了专门的软件考试管理网站,为考生提供报考信息、资料下载、在线咨询、网上报名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但是的信息只局限于本省,全国或者其他省市的信息不共享,影响了信息的全面性。

1.2缺少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目前,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管理在网上报名、网上缴费、考场安排、成绩查询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这些只是局部的信息化,整体考务工作流程完全实现信息化的并不多,普遍都没有将整个计算机软件考试进行流程化设计,缺少科学、合理、全面、整体的信息化规划,存在信息难以共享,容易出错,中间缺少控制等不足。

2.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工作信息化需求

2.1促进考生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互动

传统的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管理中考生信息难以共享,每次报考考生均需重复提供照片、填写资料等操作,如果通过了考试则需要再次填写资料、递交照片,存在效率低下,难以控制,容易出错等问题。而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工作信息化可以极大地促进考务工作的集中管理,完全实现信息共享,使传统的考务管理工作向无纸化、智能化、系统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建立开放的考务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实现考生信息的完全共享,使考务管理人员、考生、相关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以授权身份登录管理系统,进行相应权限的信息查询与修改,改变了传统考务管理模式下数据分离、反复提交的模式。利用考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考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信息交流,极大地保证信息的实效性,提高考务工作人员对考生信息的操控性,同时可以保存并共享历史数据,为考生提供便利,提高考务管理效率及质量。

2.2促进了考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实现考务工作信息化,就必须要求考务流程的规范化,要求建立包括基本信息、报考数据、相关资料、考试通知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庞大的、涵盖整个考务管理过程的数据库系统 ,考务管理系统的建成,可以推进计算机软件考试工作的流程化管理并且实现信息公开、程序透明,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可以有效促进考务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和规范,最终推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2.3增强了考务管理的协作

建立基于因特网的现代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管理系统,考务数据不再是多份备份,而是统一存储,减少了数据的冗余,保证了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在考生数据填写时由计算机对数据一致性、有效性进行检查,保证数据的准确,同时,基于网络的数据读取保证各地考试机构可以对本地区考生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分析,以便做出正确决策,提高考务服务质量。

3. 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工程,涉及到系统整体规划、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工作。

3.1引入工作流技术,做好考务管理信息化的开发与利用

工作流是信息系统建设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的重要标志。要做好考务工作的信息化,最重要的是在考务管理系统中引入工作流技术,提高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系统地规划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工作流程。

对现有的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总结、梳理,明确规范化目标流程的基本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考务工作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再设计。使用信息技术及网络新技术来增强或改善当前正在做的考务管理工作,从而有目的地选择考务管理系统功能,保证管理信息系统与流程目标相适应。

流程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工作,涉及流程规范、人员安排等多方面工作,不可能一次成功,需要建立不断自我完善的机制,坚持多次开发原则,做到考务管理流程与信息系统进行持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

3.2完善考务管理制度

考务管理的规范性,涉及到软件考试工作的方方面面,数据来源于考生及各相关部门,建立和遵守一套规范的考务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确保考务管理信息化的高效性。

必须建立考务管理运行规则及管理制度,做到考务工作信息化建设“有章可依”。要保障考务工作的流程精简有效,需建立考务工作信息化培训的长效机制,增加工作人员信息化观念,提高信息化操作水平。

3.3加强组织建设,加大考务管理信息化的执行力

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领导的重视和考务组织的执行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化的程度。为了保证考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各地考试机构应以考务工作流程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保证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同时,尽量考虑成员的专长和优势,充分保障信息化的正常推进。

3.4加强工作人员信息化培训,增强工作责任心

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考务管理人员的参与,因此,考务管理人员除了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业务能力,还必须熟练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理念,掌握现代考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学习和提高,单位需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考务管理人员多思考,勤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培训计划,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各考试机构可以定期组织考务管理人员进行参观学习、工作交流,拓宽考务管理人员工作视野,提高考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工作人员除了日常的考务管理,也可以参与到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来。

4.结束语

提高考务工作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还可以提升考务工作的服务水平。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领导重视是前提,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是保障,规范化管理是基础,总之计算机软件考试考务管理信息化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红球. 规范考务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245

第7篇:计算机实习工作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数据管理;高校饮食管理工作;应用

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应用于高校饮食管理工作中能改变传统的手工账目操作的方式,改进单机小单位设置材料账的管理模式,能够极大提升高校饮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应用于高校饮食管理工作中能够在饮食管理工作内部建立起统一的局域网平台,并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各管理部门的数据整合与沟通,该管理运作模式下的饮食管理运转、经营等都基于一定客观数据进行数据检测、分析及报告反馈进一步指导饮食管理。将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引入到高校饮食管理工作中能保障对饮食订货环节、食材采购、饮食材料供货、饮食经营等环节的数据的第一时间归档,并根据数据分析全面提升高校饮食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一、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在高校饮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意义

1.为饮食订货提供数据参考,保证饮食供货情况。高校饮食原材料的供应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食材质量,传统的高校饮食管理工作主要是由饮食部门主任负责,在进行饮食原材料采购管理过程中着重对供应商的饮食食材货源、材料供应资质、材料数据等进行严格把关,管理环节细节较多,增加了管理难度,将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引入饮食管理工作中可以及时保证各项数据的记录,也为订货核算提供便利,实现了订货环节各项工作规范化。

2.提高饮食品质,优化饮食供给结构。传统的高校饮食管理工作中对饮食质量的检查主要是在食品化验室进行,并借助一系列化验设备,整个食品检查环节过于简单,以致饮食安全无法真正得到保障。将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引入饮食管理中可以为食品质检提供相关的质量标准类数据,实现了饮食质检环节的细化,检验结果更加直接明了,有助于改进措施的制定,进一步优化饮食供应结构。

3.保证食堂订单达标,并合理安排食材库存。借助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保证高校饮食订单达标主要是就原材料采购与原材料质量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并着重进行原材料入库账务管理。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还可以为饮食材料库存制定完善的标准,既保证原材料供应又能降低库存过多而产生的材料浪费与成本增加,实现了高校饮食有序化管理局面的形成。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能够优化食材库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对库存情况及时排查,并参照管理系统提供的库存供应的上下线进行库存数量控制,比较智能化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其中的系统化的库存管理及基于此的数据分析,能为食材库存优化提供参考。

4.优化饮食管理流程,保证饮食工作顺利开展。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能为饮食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标准参考与管理流程,如饮食材料规格、质量标准、有效期标准等各环节详细数据指标等的提供。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在为饮食管理提供管理流程与管理标准数据参考的同时,表现在能及时进行各环节原始数据的记录,保证各项数据的动态变化,进一步保证饮食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5.实现管理工作的量化,便于管理工作监督控制。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饮食管理工作的数据化,并保证管理工作各环节原始数据有据可查,便于领导数据调研。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还能应用与数据变化分析,进而为领导横向或纵向的了解高校食堂运营变化情况提供便利条件。将各环节的数据录入系统软件是实现饮食管理工作各项工作量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系统化的饮食管理中效益核算报表管理的重要前提。应用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进行高校饮食管理能够制定系统的管理效益报表的制定,这为领导随时了解饮食运营动态变化情况提供了便利条件。

6.强化数据管理,切实推进饮食管理工作。将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应用于饮食管理工作中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测评、数据分析与数据报告,对于饮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数据管理是该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主要智能,其中数据处理的目的在于形成系统的管理数据报表,将各项数据录入系统,能为饮食管理提供一定时间段内原材料采购、出入库数量与金额等环节数据动态变化的情况。总的来说,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能提供的数据报表有部门入库单报表、部门调拨入库统计报表、部门出库单报表、部门库存报表、部门原材料消耗表等,这些报表的制定需基于数据分析,报表的形成可以说是实现了管理工作的数据化管理,也利于构建物流数据库,为管理工作的深入奠定基础。

二、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在高校饮水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订货环节的系统应用。饮食原材料的选购与订货环节中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减少订货环节的人为错误,进而提高管理工作水平,降低成本浪费。在订货环节应用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能够进行多个站点中订货数据的收集与汇总,并能实现数据汇总的高速率与准确性,为进一步制定数据报表奠定基础。此外,将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应用于饮食管理中还能保证动态数据管理的真实与及时性,能够减少人员对饮食管理的参与,节省人力,降低管理成本。

2.采购与供货管理中的系统应用。高校饮食采购与供货管理环节中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软件处理各食堂部分所需的订货与动态调整管理措施等方面。一是软件处理订货单。订货单的处理可以借助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转化成订单明细与汇总单据,为库存配货与库存调整提供便利。软件处理订单是饮食管理活动的前提与基础,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为高校饮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软件全自动与人工管理两种订单管理方式,还将订单管理与库存管理相结合,基于订单管理进行有效的库存标准参照。二是为动态调整管理方案提供指导。饮食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整个饮食管理工作的关键,将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应用与饮食管理工作中能为订单影响下的管理工作作适当的调整,主要表现对物流管理软件进行阶段性升级,以保证物流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不断提升软件信息应用水平;进行相关的标准调整,为各部门的验货工作开展提供及时有效的规范;制定各部门库存量标准,进行严格的库存控制与管理,以有效避免原材料过期变质,减少成本与资源浪费。

3.经营环节的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经营环节是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应用的重要环节,运用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可以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与经营状况监管,其中数据测评、数据分析与报告是技术应用的核心所在。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应用与饮食运营管理环节能够构建起信息化运营模式,运营模式中能够整合各时间段的数据并实现动态盘点,为报表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

将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应用于高校饮食管理工作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有助于高校饮食质量的提升,有助于饮食结构的合理化,还有助于实现饮食管理采购、订货、供应、入库等各环节管理工作的数据化与信息化,总之对与提升饮食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现阶段,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已经投入管理工作应用中,尤其应用于订单处理、采购与供应环节及运营环节,其中运营环节是系统技术应用的核心,极大地提升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但是还应该继续加大系统应用,以极大程度的推进饮食管理的有效开展。

参 考 文 献

[1]刘焕琴.浅谈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在高校饮食行业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

[2]刘焕琴.浅谈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在高校饮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

第8篇:计算机实习工作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各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中较为重要的管理方法和企业加强集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企业内控视角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本文对企业内控视角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概括

1.企业内部控制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以专业化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管理基础,通过防范企业管理风险和有效监管目的,对企业全方位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描述企业内部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的控制而形成的管理规范。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对企业货币资金、企业经营筹资、企业产品材料的采购与付款、企业经营成本费用以及企业对外投资和担保等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企业内部控制能有效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证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的进行,有效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制定的目标。

2.全面预算管理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单位之间的现骨干财务和非财务资源,进行行之有效的分配、考核和控制,从而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组织,进而顺利的完成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以实现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目标利润为目的,通过对企业产品的销售预测为起点,对企业成本以及现金收支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预测,并对企业损益表、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及企业预计资产负值表等进行编制和预算,从而清晰明了的反映企业在未来发展期间的企业内部财务状况和企业的经营成果。

三、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

1.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手段

在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单位进行全面预算,企业能够对相关的经营目标进行分解和落实,对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任务和责任加以明确,从而能够对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考核和控制。全面预算能够帮助企业对其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预测和鉴别,通过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发出警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预算的方式对相关部门的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从而有效实现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完成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2.企业内部控制是全面预算的有效保证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是全面预算的有效保证。在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环节中,各环节的预算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预算过程中对企业相关部门的编制不够合理,所预算的数据缺乏准确性,对于预算缺乏较为严格的监控,执行力不够等,因此为了避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预算管理形式化,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全面预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遏制,通过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控制,合理安排和利用企业预算资金,防止预算资金用于预算外支出情况的发生。全面预算在预算过程中需要企业内部控制中部分控制程序辅助其完善管理制度,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力,保证全面预算能够顺利的进行。

四、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组织机构薄弱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组织机构薄弱是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和缺乏整合思想等问题,部分企业尚未在企业内部设置比较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在调查中显示,很多企业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便缺乏相应的组织体系保障,在企业编制预算过程中,该企业管理者与各部管理人员,将预算编制工作认为是企业财务行为,应该由企业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管理工作的制定和控制,此种错误观点致使该企业在预算过程中,无法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预算管理整体效果和目标无法实现。

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编制不够合理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编制不够合理是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编制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以历史指标值和以往该企业活动数据为参考值,确定其未来发展的预算指标,并没有根据该企业未来发展中具体的活动等方面,作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判断,该企业制定预算的方法,使企业预算指标的制定缺乏相应的客观性,无法成为企业内部考核和评价员工的有效准则。另外,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编制的内容不够全面,一般情况下,预算内容包括预算管理费用、预算销售费用等,而该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全面预算的意义,并且由于全面预算编制难度相对而言较大,使该企业对整体资源缺乏有效和合理的安排。

3.企业全面预算执行效果不够理想

企业全面预算执行效果不够理想是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企业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的执行,将涉及到企业中每位员工所从事的每项工作,从全面预算的执行角度而言,企业员工在预算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完成相应的业务活动。在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之前,并没有对全面预算进行足够的宣传和员工培训,由于企业中具体业务人员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因此无法对预算进行有效的执行。另外,该企业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对企业内部员工工作情况的考核以及奖惩情况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五、基于企业内控视角下改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全面预算组织机构的建设

基于企业内控视角下改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问题的措施,首先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组织机构的建设。企业要展开全面预算管理,则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责任部门,企业需要把全面预算管理设定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中心,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责任制度执行。广东省盐业集团广州有限公司在发现自身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组织机构薄弱的问题后,加强了对自身企业全面预算组织机构的建设,在该企业执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要求其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要求一致,并对企业预算进行跟踪管理,加强对资金和成本两方面的管理,并对出现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在企业内控视角下的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有效预算。

2.建立科学客观的编制预算体制

基于企业内控视角下改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问题的措施,必须要建立客观科学的编制预算体制。建立科学客观的编制预算体制,首先要对企业内部现行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科学的把握,总结以往编制预算的同时,要就市场实际情况而言进行相关的调研与预测,通过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经营生产活动的了解作出正确的决策。广东省盐业集团广州有限公司在改变自身企业现状的情况下,总结其在编制预算过程中的教训和经验,通过对自身企业在市场中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与在市场中的行情的客观把握,采用较为科学合理的公式和算法,确定企业未来预算指标数,促进了该企业在企业内部控制视角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3.建立企业全面预算执行与评价体系

基于企业内控视角下改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问题的措施中,建立企业全面预算执行与评价体系是尤为必要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企业通过采用相应的准则和规章制度等方法对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员工进行规范,以确保能够全面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战略发展目标。企业全面预算执行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水平在企业内控下的发展。广东省盐业集团广州有限公司在经历了全面预算执行力不够致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后,在改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问题的措施中,建立企业全面预算执行与评价体系,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及企业实际的内部环境,对全面预算执行制度进行创新和规范,将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一个模式进行控制,同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系统,运用较为科学的程序考核评价体系,对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对企业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内控视角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发展。

第9篇:计算机实习工作范文

关键词:集约化会计核算;财务集约化管理;电网公司;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一、集约化、财务集约化管理与集约化会计核算概念解析

1.集约化

“集约化”中每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集”有集中、集合、集成之意,“约”含节俭、拘束、高效之义,“化”使之规范、标准[1,2]。

2.财务集约化管理

财务集约化管理就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树立强化管理、争创效益的核心理念,具有“财权集中化、业务流程化、监控实时化、预算模型化、核算标准化”的鲜明特征,以实现高效率、高效益财务管理目标的方法。

3.集约化会计核算

集约化会计核算是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集中体现,借助信息平台和管理软件,将电网公司的全部会计工作集中于统一的核算模式之下,取消传统财务管理多级、分散的核算模式,基层单位仅保留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及财务自,而不再开展会计核算业务,并由企业集团财务部门统一开展会计核算、监督、管理业务的一种形式。

二、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作用

1.规范会计工作,提高核算效率

为了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电网公司各级企业必须打破地域和组织界限,集成会计信息与前端业务信息以及集成会计处理流程与业务处理流程,实行会计业务与前端业务的协同,构建省级公司为主体,上下协调一致的会计核算体系,以利于将财务与前端业务实行纵向集约、横向整合、重点集中的格局。由于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了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共享合一,从而提高了会计核算效率。

2.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内部建立一套账目,并实行一套账集中核算,资金存储也由分散改为集中,改变了传统会计模式下分散存储、分散核算而效率低的弊端,为减少资金存量、优化贷款结构和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基础上有利于减少货币资本存量和贷款余额。由于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因此融资成本也降低了。

3.提高监督能力,防范经营风险

电网公司在实施其整体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推行集约化会计核算制度,必须落实统一的会计政策、统一的会计科目、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标准成本和统一的组织体系,并加强在线监控工作,以确保会计口径统一及业务透明、规范,从而提高了财务监督水平,增强了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对于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集约化会计核算在电网公司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途径

1.统一流程标准,构建“一本帐”模式

如前所述,要推行集约化会计核算制度,必须施行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业务流程、信息标准、成本标准和组织体系,归纳起来就是构建会计核算“一本帐”模式。但由于电网公司财务管理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构建“一本帐”模式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按照“一本帐”的需求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其核心是统一会计科目和制定会计核算凭证模板。其次,统一会计核算流程,其中成本费用、售电、工程项目建设、资产管理、税金等核算流程与电网公司经营密切,需要重点梳理和整合。再次,集中管理财务要素资源,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来负责企业集团所有会计核算业务,提高会计核算的专业化水平。最后,建立“一本帐”信息系统,确保信息流畅通。

2.精简管理层级,归并核算主体

传统会计核算采用分散管理模式,纵向管理层级多,横向管理会计主体多,下至供电分局、检修工区都设有独立的会计机构,财务管控力度薄弱,与集约化会计核算管理要求不符,所以需对管理层级和会计主体进行精简归并,供电分局、工区厂队会计核算职能上移到市县供电局,使管理体系扁平化。基层会计机构撤并后,日常小额支付、报销业务可安排驻点核算员或报账员负责。这样会计核算主要是省网母公司和市县供电企业子公司两个管理层级,但母公司不能直接管理和经营子公司,而是通过控股形式行使管理权,并需要对财务管理权限进行合理分割,母公司通过审批制度行使决策权,子公司通过预算制度行使日常管理权,并负责日常经营活动的核算工作。

3.搭建信息平台,协同会计业务

信息化是集约化管理的物质基础,为满足财务集约化管理需求,信息管理系统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转变到以财务信息为核心集成各项业务的一体化系统,以全面、准确、完整、实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EPR是集成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于一体化的管理软件,集约化管理要求重组会计业务流程,传统功能驱动型的会计流程将转变为EPR环境下事件驱动型的会计流程,并使会计核算与前端业务深度集成。例如关联交易抵消不再采用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表抵法”,而是采用“帐抵法”,但为了保证内部关联交易的正确性,应由会计人员最后确认。由于集约化会计核算高度依赖一体化信息平台,如果信息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核算必然受到影响,所以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

4.调整工作职能,加强业务管控

集约化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对前端业务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基层电网企业会计职能也需转变,要加强对前端业务的监督和控制管理,而不仅仅作为核算部门,为此基层电网会计职能要积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借助EPR一体化平台及内部交易平台,基层会计人员可以充分对前端业务监督和管控,从存货领购开始对每一笔销货状态、流向、货品信息、客户信息、货款收取与存放进行监督。

四、结语

电网公司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系统工程,集约化会计核算作为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核心环节,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和作用。为了确保集约化会计核算工作稳步推进,要以一体化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一本帐”模式,并精简财务管理层级,调整基层电网公司会计工作职能,加强对前端业务的管控,以利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