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学员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基本情况。作为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起步较晚,办学时间短、文化积淀浅、自身特色不足等原因更加迫切需要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努力使特色校园文化成为独立学院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推动力。在深化学风制改革的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开始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目前,各大高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为切入点,推动内涵式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长。
2.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校园文化特点。①与时俱进的物质文化,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很多高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从一个校区变成了“一校两区”(新、老校区)或者“一校多区”(一个老校区、几个新校区)的办学格局。暨阳学院在迁址诸暨前,就校园建设方案进行了多次论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探讨,认为校园文化的提炼与传承至关重要。2013年迁址办学以来,校园环境整齐一新,校园硬件设施走在省内前列,校园整体彰显出“大气厚重、传承文脉、平中现奇、彰显特色”的理念,环境幽静、设计新颖,设施齐全先进,明净舒适,以老校区命名的道路、景观不在少数,如“天目湖”、“衣锦大道”等。②不断丰富的精神文化,暨阳学院立足“求真敬业、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突出实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开拓“特色立院、创业兴院、创新强院”的发展道路,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创业文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提炼
1.根据学院的客观条件进行提炼。以暨阳学院为例,该校创办于2000年,在衣锦校区的发展受到地域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迁址诸暨办学后,依托母体的同时,有效地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学院在关键时期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增强了学院自身的文化软实力的,并合理地进行校园文化的输出。
2.根据学院的项目特色进行提炼。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立足于学院项目特色和育人方针,以主流的区域文化为向导进行校园文化的提炼,去粗取精,进行校园文化的品牌化建设。暨阳学院围绕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立足于“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品牌社会化”的工作思路,在日常学生活动中,将众多的学生活动提炼,整合形成创业文化节、文化艺术节、学生节,社团文化节等系列活动。
3.根据学院的办学理念进行提炼。高校的办学方针是一所院校存在发展的根基,暨阳学院始终秉承“求真敬业、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切实浓厚和加强了学院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院创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创业型独立学院添砖加瓦。
三、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
1.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学院立足迁址诸暨办学、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的新形势,着眼于大力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发挥大学文化的区域辐射和社会服务功能,推进学院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积极通过校地合作、资源整合,以项目为依托,着力打造以“五个一”(一辆“文艺直通车”、一个高端论坛、一支高水平篮球队、一批特色文艺精品、一系列公益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不断提升学院在诸暨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2.突出主体,服务成长。学生与教师是校园文化的参与主体,创造和传承特色校园文化自然离不开以人为伴的原则,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学生的参与主体作用,不仅是高校教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迁址诸暨办学以来,以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为重点,打造形成了以牢固树立“走近学生”的工作理念,建立与学院深化学风制改革相适应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3.创新平台,积极实践。校园品牌活动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是在前人实践基础上合乎规矩的突破与尝试,是思想认识的提高和升华。暨阳学院立足校园创业文化打造平台,丰富广大学子的文化艺术体验,坚持校园文化引领,营造敢于冒险、乐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开通大学文化进诸暨——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文艺直通车,相继举办“职场真人秀”、“青年成长讲堂”、“古枫杯”竞赛、“天目之巅”辩论赛、“寝室文化节”、“闪耀之星”大赛、学院“系系杯”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活动,获得了广泛认可。
四、现阶段校园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客观条件:①新环境的影响。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缺乏文化积淀和底蕴。暨阳学院的新建校区充满了现代的气息,设计随别具一格。但是,新环境缺乏长期积淀形成的办学历史传统,更缺乏可作为高校的文化名片的标志性建筑及植被等高校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使得校园文化缺乏母体已有的历史厚重感和高校校园文化积淀、文化底蕴,发展中缺少人文环境的熏陶。②办学基础的影响。独立学院因其办学晚,起步晚,存在文化积淀薄弱,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经验,在文化创新方面经验尤为不足的劣势。同时因起步晚,和录取层次等不同,导致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所享受的办学条件的不同。在物质条件上,许多优秀的资源都不经相同流入母体学校,使得独立院校的办学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2.主观条件:不同的创办背景、学科设置,不同来源和构成的师资队伍和生源,使得各个高校的文化有所不同,各具特色。独立学院总体生源情况决定了暨阳学院也存在校园文化参与主体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不够,特色校园文化的提炼与传承特色尚不强。
五、新时期下校园文化的发展
为了加强物理教学的科学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1987年开始,我县物理学科有计划地进行“单元达标教学”试验。所谓“单元达标教学”,就是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借鉴“目标教学”的基本理论,首先制订教学目标,然后依据教学目标组织单元教学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质量的目的。从1990年我县高中招生物理成绩看,试验班的优生率较试验前提高20%,较对比班提高24%。差生率较试验前降低25%,较对比班降低30%;近几年来,我县高考物理成绩一直在全区ll个县(市)中名列前茅。
我县的教改实验充分证明,实施单元达标教学,能够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做法是:制订教学目标体系,建立统一具体的教学标准。在省课题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我县学生和物理教学实际,借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分别制订了高、初中各年级各单元及课时的教学目标体系和目标测试体系,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明确的层次要求和测评措施,把原来抽象笼统的教学目的变成具体化、行为化和可操作化的教学目标,把传统的终结性考试变成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统一控制下,能动地主导教学,克服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能够激发达标欲望,及时了解达标情况和调节学习活动;教学目标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统一的客观标准。
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我们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构建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目标,诊断补偿一展示目标,指导自学一依据目标,点拨讲解一紧扣目标,反馈矫正。具体他讲,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实施定向教学,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进行“引导自学,启发点拨,讲解归纳,达标练习”,构成环环相扣,秩序渐进的“小步子”教学序列。
快反愧强矫正,实现单元达标。在单元达标教学的整体结构中,我们把反馈矫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诊断测试,实现课的反馈,及时进行补偿教学;通过课堂提问和形成性测试,取得课堂反馈,及时发现缺陷和差异,进行矫正补救,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较好地实现了当堂消化当堂达杯;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测试,师生从中获得反馈信息,实现单元反溃对未实现达标的学生,强化矫正补救措施,采劝个人自学、独立矫正、小组讨论,互相矫正;群体训练,变式讲授”等形式,给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矫正补救后,再进行本单元的平行性测试,90%以上的学生实现达标,才可以进行下一单元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矫正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控制体系,把握着学生的参与度和目标的达成度,确保了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科学性。
目前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者,普遍将校园文化活动仅仅看作是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目标不明确且缺乏引导,缺乏指导;教师在校园活动中也只是个旁观者。这样,势必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诸多方面的不足。
1.1校园文化内容单调,质量、层次较低。许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管理者对校园文化的组织理念仍停留在校园活动,就是让学生在空闲时间有事做,不要游手好闲,悠悠荡荡,因此校园活动的内容多为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单调,层次也低。许多校园文化活动正面临着生存的挑战,质量得不到保障。
1.2思想政治工作与德育教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渐淡化。随着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校园文化受到了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商业文化的冲击,也呈现出多元的态势,主流文化受到冲击。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为管理者只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对如何把握校园文化的正确内涵和前进方向,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增强师德教育、教师素质教育以及学生专业业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感染力等思考得较少。
1.3校园文化建设未能定好位,难以发挥自身的强大动力,以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校园文化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培养人,它关系到高等学校办学的性质和质量。虽然目前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比较繁荣,但是它没能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没能和教学、科研、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无法成为学校整体发展的内驱力。
2对构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思考要让校园文化焕发其生命力,让其精神实质得以传承,焕发其永恒的魅力,以成为高等学校整体发展的内驱力,就必须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结合起来并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学生工作部门、团委某个单位的事情,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涉及到每位教师,每位学生,涉及到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党团工作,更涉及到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相互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促进等,只有全方位的相互融合,才能发挥校园文化的内驱力,才能最终实现塑造人、培养人的任务。
2.1提高认识,形成合力,是提高校园文化内驱力的有力保障。要提高校园文化的内驱力,提高校园活动的影响力,作为组织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必须达成一致,明确目标,形成合力。
2.1.1明确学校精神文化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重视精神文化的培育,是提升校园文化内驱力的基础。作为教师,它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不但要授业解惑,还必须用自身的学问、修养、品行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这就要求,必须从全体教职员工开始,领会、学习和加强自身的德学修养,做学生的楷模。以师德建设为切入口,注重精神导航,利用政治学习等机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师德方面的文章、案例,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组织教师定期举行教学、科研的研讨会;组织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团员青年教师开展甘于吃苦、敢于创新、为学院、学校争光活动;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年度评先活动等,以树立典型,营造氛围与环境,让广大教职员工将德学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内在修养,贯彻于教学、教育的全过程。
2.1.2明确校园文化建设不单是学生工作的事情,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所有精神财富的总和。每位教师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许多的校园文化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支持和参与。只有全员动员、全员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才能搞得有声有色,才能得以贯彻落实,取得成效。
2.1.3明确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始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作为被教育者、被培养者、被塑造者,并不能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因为要达到教育、培养、塑造的目的,一定要让学生投入其中,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地行动起来,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有助思想、专业水平的提升,有助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等等方面的活动,全面落实学校的教育理念。
2.2结合专业,融入德育内涵,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校园文化要具有生命力,要成为高等学校整体发展的内驱力,就必须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挖掘内涵,打造新模式。
2.2.1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设计、开展相关的活动。也就是实现一切学生活动围绕着教学中心开展并努力成为教学第二阵地,充分调动专任教师作为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并在活动中与学生面对面地对学科知识进行探讨、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如何选择出适用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大学语文教材?这一点尤为重要。多数大学语文教材都是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作为主要内容,且存在着与初高中语文教材重复选用的现象,这使得不少大学生在面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时,常常觉得大学语文只是高中语文应试教育的延续,继而产生反感。同时多古文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来说,理解接受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非但难达到陶冶情操,丰富文化底蕴的目的,还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相对而言,陈洪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就比较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在选文中出现了像贾平凹、王小波、张爱玲等当代作家作品,甚至把罗大佑《现象七十二变》这样的流行歌曲也加以选入,增强了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热情。笔者在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就曾深刻感受到在讲授罗大佑《现象七十二变》这堂课时,学生的参与度与热情明显高于讲授其它选文。独立学院大学语文的课时数普遍不高,大多只有32学时或者48学时,但是大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却非常丰富,学时的限制使得大学语文教师不得不对选文进行有选择地讲授。教师在教学实践积累中,对于学生们不喜欢的选文要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选文要尽可能体现出文章的趣味性,有必要时还可以适当拓展一些相关课外文段。例如在讲司马迁《史记荆轲列传》节选时学生们对荆轲刺秦的故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可以结合陶渊明的《咏荆轲》等与荆轲相关的文章,从多个角度对荆轲这一人物及刺秦这一行动进行讨论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
上好一堂课,不仅仅体现在教师讲了什么,更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没有听,或者多数学生不愿意听,这节课就是不成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用心投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大学语文课堂活起来,真正变成大学生喜欢的课堂。大学语文教师在授课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每一堂课内容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体影音效果丰富大学生的学习趣味;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形式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运用主题研究型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活用小组比赛的教学形式,提高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意识等。例如有位大学语文教师在讲范曾《梵高的坟茔》这堂课时,就采用了主题研究型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课前收集关于梵高的生平、作品等相关资料,对梵高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学习范曾《梵高的坟茔》这堂课时,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少学生都能对天才的悲剧命运作出积极的思考和回应,课堂效果大大提高,教师成为引导者,学生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对于诗歌体裁的选文,大学语文教师就可以真正从诗歌的本质出发,巧妙运用多媒体影音效果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艺术的陶冶。
三、课堂评价要公平公正
独立学院大学生大多认为,大学语文课对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帮助,只要考试时能够及格,修到学分即可。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课,甚至逃课,等到考前临时抱佛脚,短时快速背下整个学期的知识点,考试后马上忘记等不良现象。这样的学习方式功利性太强,学生虽然拿到了学分,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作用。让学生把功夫下在平时,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自身素养,丰富知识储备,还需加大平时成绩的占分比重。在平时成绩比重加大的同时,还须使平时成绩有效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大学语文课堂中公平公正地去评价学生。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课,课堂往往是大班授课,教师要想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细致入微地评价几乎不可能。大学语文教师应在第一堂课时就明确课程考核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笔者认为较好的方法是按照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中报告等几部分将学生划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若干等级,在日常上课中严格按照指定的等级制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打分。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减少或杜绝无故旷课现象,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达到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学生由最初的为学分强制性学习逐渐转变为求知识趣味性学习。
四、总结
1.1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兴趣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大学之后,特别是90后的学生几乎每人手里都有1台电脑,美其名是用于学习工具,实际90%以上的孩子都用来打网络游戏。有的学生甚至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分昼夜,黑白颠倒,更甚者不去上课或上课睡觉,迟到的现象很多,就更别提学习专业知识,有的寝室全体成员集体玩1个游戏,学习兴趣就更淡了,学生无心学习,有的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使得寝室环境不良风气高涨,低级趣味蔓延。
1.2寝室内卫生较差
90后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多,从小娇生惯养,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很多寝室,学生的衣服、袜子、鞋、书本等物品,随处摆放,乱扔乱挂,垃圾随地都有,地不扫、不擦,被褥不叠,有的被褥1年不洗1次,寝室内空气污浊,气味熏天,让人无法进入,大一新生入学时卫生现象较好,随着年纪的增长,寝室内卫生情况和个人习惯就会越来越差,很多学生认为寝室是自己自由活动的地方,因此在寝室卫生和个人生活习惯上就无所顾忌,导致寝室内脏、乱、差。
1.3学生对个人贵重物品管理松懈
寝室内成员缺乏安全意识。被偷、被盗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数是由于学生安全意识太差而造成的,银行卡密码管理不严密,钥匙乱放,门不锁,寝室内网线乱接乱挂,都为寝室安全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寝室内很多学生吸烟,喝酒,使用违章电器,如加热棒,热得快等,有的寝室甚至有打扑克,麻将等赌博现象,这些都是文明寝室的“天敌”。
1.4寝室成员之间交流沟通较少
寝室成员都是来自不同的城镇,农村。大家的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家庭环境、经济条件不同,同一寝室不同成员相互交往沟通不多,部分学生分帮派,城镇的一组,家庭条件好的一伙,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寝室是除了上课学习之外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最多的的地方,1个寝室的成员大多数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学生受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和区域的影响,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因此,他们在互相交往时就会出现分歧,高傲的学生不会很好的处理这些事,就会导致与学生间关系不融洽,互相不理不睬,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孤僻、自私的个性,成为大家眼中的“怪人”,还有的学生只限与寝室成员交往,不和班,系其他同学来往,从而导致大学生交往面窄,缺乏和其他学生沟通与交往,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对策
2.1建全寝室管理制度,加强寝室管理队伍的建设
寝室文化建设一定要有一套完善、建全的管理规章制度,保障每个大学生都有良好的,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寝室建设成一个“清,新,洁,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应该把《寝室管理规章制度》、《值日生制度》等列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里,载入档案中,作为学生评奖助学金的一个重要依据,从而规范了大学生的行为,对寝室文化建设起到了激励和督促的作用。寝室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加强对管理队伍的建设。现在学生寝室管理,都归后勤部门,后勤管理员应充满工作热情,态度和蔼,注重在管理中教育学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增强大学生对他们的信任度,同时,辅导员应时长下寝室,多与大学生沟通,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有助于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建设。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加强学生会每天查寝的力度,协助辅导员、后勤管理人员共同服务于学生。
2.2加大寝室内设施的投入,改善寝室环境
目前,学院寝室内人员多,寝室内物品配备不齐,在调查中,有60%以上的学生希望住到4~6人间,26%的学生希望住到6~8人间。关于“你希望自己的宿舍清,新,洁,美吗?”这一问题的回答,30%的学生希望马上改善,67%的学生希望改善,3%的学生认为还可以,不用改善。可见,我们的大学生迫切的希望加强寝室内的物质文化建设,扩大寝室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寝室内设施的投入,从而改善寝室内环境,给学生们创建一个干净,清洁,温馨舒适的家。
2.3开展寝室文化建设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独立学院认为自己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因此要不走寻常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显得相对散漫,不够重视,所以落实起来效果并不显著。
2.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综合素质较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很多独立学院还没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无法保证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对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一大硬伤。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置不尽合理很多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上。然而现实中,某些利益相关部门把这一“有利条件”视为直接获利的途径。所以,独立学院更多的倾向于关注数字,关注毕业生的就业率,这样就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置的合理性,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氛围不浓厚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备浓厚的校园环境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优良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并且起到相互感染、熏陶和激励的作用。这对独立学院来说就是一个软环境的建设,但很多忽视了这一点,显然这也是一个不足之处。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加强改善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建议对策如下:
(一)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独立学院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搭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平台,对改进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意义重大。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工具,在校园贴吧、BBS以及博客等载体上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加紧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工队伍一个相对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当包括独立学院的相关党政负责人、共青团干部、辅导员、“两课”教师(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及班主任等,他们是一个相对庞大的群体,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加紧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工队伍,这样才能胜任这一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可以从辅导员队伍着手,首先做好班级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工作,然后逐渐建设起一支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从而不断夯实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三)切实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考虑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所以,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应当加强相关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内容设置不合理的症结所在并找出解决办法,以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继续开展。其次,要切实做到创新教学模式,切忌纸上谈兵。教师应从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入耳、入脑、入心,真正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保障。在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后,就要不断地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这对独立学院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意义重大。
三、结语
关键词:大学学生;英语;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原则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留学生论文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共同语,成为外交、科学、国际贸易及流行文化等领域中的主导语言。对于在校的中国大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尤为重要,良好的英语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其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甚至是其终身学习的重要渠道和工具,是大学生未来步入社会,踏上新工作岗位的敲门砖,也是其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竞争砝码。而明确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了解大学英语学习的原则,对大学生如何学好英语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一、大学生要了解大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用英语进行交际。(伏学英语教学大绷明确规定,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要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信息交流。也就是说,大学生光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听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有用英语进行口头和笔头表达的能力。只有了解了大纲,才能明确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和任务,从而增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大学生应遵循的英语学习原则
1、系统原则
英语是由各种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如词汇系统就是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工作总结如果在词汇学习中善于利用此原则,联想到单词之间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及同音异义关系等各种关系,对学习词汇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拿同音异义关系来说,同fight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就有:write(写),wright(制作者),rite(,式)等。
2、简单原则
学习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简单开始,学习、使用英语都要遵循简单原则。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把事情进行下去。
英语阅读可以从英语简易读物开始,这样就可以读进去,并且读懂它们。读懂就会使人产生成就感,这时自信心就产生了,并且越来越强,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英语听、说、写同样要遵守“简单原则”,从最简单的开始。简洁英语(PlainEnglish)在英语国家已成为趋势,即在说或写英文时都力求简单。英语国家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是通过有限数量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型来完成的。事实上,简单的东西如能灵活、准确地使用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如,对口语来说,人们并不是看一个人会说多么难的单词,关键在于看他能否熟练运用单词、句型、语法来表达情感、思想。而中国学生尽管学了很多难词,复杂的结构,但就连用简单词和结构来表达思想都做不到,有时用了很多、很复杂的词,一方面不妥,再者也很难让别人明白。其实,当你透彻理解英语中的“小词”、“简单表达方式”时,才能熟练地用简单英语交际。可见,学会容易的东西,并把容易的东西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才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所在。
3、量的原则
语言的学习是培养一种感觉,而感觉要靠数量的积累来培养。达到了一定的量,“语感”就产生了,这时应再把感觉上升到理念,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就能自如地运用英语。量的积累在基础阶段最为重要,基础必须打牢,才能学好英语。
中国学生学习英文精读、精听、精说有余,但泛读、泛听远远不够。没有量的变化,怎么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学生学习英语在注重“精”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泛”。比如英语阅读,如果没有读到足够的数量,就无法熟练地阅读;若要学习听力,那就大量地听各种磁带和英语广播,多看英语电视和英文电影;如要学习英语口语,那就尽量多说英文。学习英语不能太急于求成,因为只有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才会达到“质”的飞跃。4、模仿原则
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模仿已有的东西,不经历到位的模仿的“创新”意味着错误。创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英语论文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语的灵魂、精髓,然后才可能谈到自己的语言风格。
学习英语时,模仿原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模仿对学好语音至关重要。学习语音时,要大量地重复练习音标、单词发音,朗读句子和文章。而在练习过程中,尽量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同时模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第二,模仿对学好英语口语来说亦很重要。在学口语时,要尽量模仿已经读过的东西和已经听过的东西。当然,如果模仿已经用“重复原则”所读过的和所听过的,效果就会更好。第三,学习英文写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要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复地读过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后,就要一丝不苟地去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这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常识。
5、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首先要对英语产生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只有这样,才会带着强烈的欲望自主地去听英语、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找一切可以提高英语的机会去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在不知不觉中英语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反之,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英语学习将很难坚持下去。所以,英语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催化剂,每个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在英语学习某方面的兴趣,还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培养和发展自己对英语的兴趣。
如何利用好兴趣原则来学好英语呢?笔者认为,把自己个人的兴趣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条件。生活中很多爱好都可以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比如你喜欢电影就看英语的,爱读小说就读英语的,热衷于股票就搜集股票英文信息。只要通过英语这个媒体做他喜爱的事,他就走向了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
6、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原则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英语是学会而不是教会的,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语言知识是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服务的。传授语言知识仅仅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交际。医学论文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英语学习者,不要过分依赖书本和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去学,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学好英语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需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大学英语,达到大纲要求,才能在以英语为交际工具进行信息交流。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常识”性的。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一个人必须依据语言、逻辑和‘简单的常识’来决定问题和建立自己的行动计划。”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能够成功。你违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当然,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你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汪荣培,李冬.实用英语词汇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一)教学目标存在片面性和不合理性
幼儿园日常的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但目前很多幼儿园的英语教学目标都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合理性。各个幼儿园制定的教学目标都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园片面追求对幼儿口语的训练;有的则过于注重词汇方面的教学,认为幼儿掌握的词汇量越多越好;有的则侧重培养幼儿英语儿歌等带有表演性质的技能。由于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造成了制定的教学目标要么片面,要么功利性较强。尤其是教师容易忽视各个年龄段幼儿学习英语的差异性,比如,在制定大班英语教学目标上存在着两个极端: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到大班幼儿经过小班和中班对英语的初步学习,已经对英语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感悟,制定的目标还和中小班差不多;有的教师则过高地估计了大班幼儿的英语发展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脱离实际。
(二)忽视幼儿发展规律,小学化倾向严重
大班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关键阶段,自然受到了家长和幼儿园的重视,有的家长竟然认为幼儿都大班了,英语水平应该达到小学一年级的水平,就要求幼儿园的英语教学上应该与小学保持一致。有的幼儿园迫于招生压力,打出可以与某某重点小学的课程直接接轨等口号进行招生,在使用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上都向小学靠拢,小学化倾向非常明显。这些幼儿园大班英语教学时选取的教材都是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强调以教师为中心,采取灌输型的授课方式。例如,有的幼儿园大班提前开始书写训练,让幼儿对英语字母或单词进行描红,而教师就在一旁纠正,教学过程非常枯燥。一味地强调“写”的强化训练,不仅忽视了“听”和“说”的重要环节,还使幼儿对英语的兴趣也大大降低。此外,有些幼儿教师没有对幼儿学习英语的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幼儿的可塑性较强,但自控力较弱,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开始能带有很大的热情,但是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机械、抽象的讲解,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学习热情也会大大降低。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就会严重影响幼儿英语教学的效果。首先,如果教师和家长都只注重教学活动的功能性,每天家长都问幼儿:“今天学了几个单词啊?”“说个英语句子听听”等,而不去关心幼儿是否真的对英语感兴趣。其次,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缺乏耐心,并且缺乏技巧,即使是大班幼儿在学习英语时仍会出现很多低级错误,此时,教师没有进行鼓励式的点评,而是一味地纠正和批评,长此以往就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再次,很多幼儿园在教学改革时都没有把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重视起来,对教师的奖励政策也只和出勤、成绩挂钩,没有把教学评价纳入到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中。最后,幼儿园对每个幼儿的评价没有形成系统性和常规性,没有给每个幼儿建立相应的评价档案,这样做不利于促进幼儿英语学习的良性发展。
二、提升幼儿园大班学生英语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定英语教学目标时,应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情感、认知和能力等三方面的因素来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第一,情感因素是幼儿学习英语的原动力,而兴趣是情感因素的首要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着重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第二,认知目标是幼儿学习英语的重要载体,而语音和语感是关键所在。众所周知,第二语言习得越早,其语音越精准、语感越地道,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提高幼儿语音和语感作为重要目标。
(二)遵循大班幼儿的学习规律,多种方法
开展教学幼儿学习第二语言需要酝酿的阶段,即沉默期。在沉默期内,外界的语言输入在幼儿头脑中逐渐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主动说出大量的第二语言。所以,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遵循“听先于说”的原则。采取以听懂英语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如听歌谣指挂图、听故事出示图片、听歌曲表演、听指令执行动作等,可以避免幼儿产生精神负担,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听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有猜测语意的能力,他们完全可以在听的过程中,理解更多的语言,使英语思维成为可能。教师还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更多尝试,利用多种方法展开教学。例如,可以进行形象教学,采用符合大班幼儿思维习惯的卡片、挂图、实物教具等,使幼儿更加直观地接触抽象的英语单词。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刺激幼儿直观地学习英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此外,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英语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角色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三)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
从上文对网络舆论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中可以看出,网络舆论是一个具有突出普遍性的舆论形态,而网络信息作为网络舆论的重要因素,其对校园文化的建构也具有深刻的作用和影响。从网络舆论的视野观察,校园文化更倾向于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校园文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在高校的广泛应用,我国高校校园逐渐呈现出了信息化校园的特点,这为高校校园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物质技术环境。互联网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这种网络环境促使高校校园文化向着信息化校园文化转变[5]。在信息化校园文化逐渐发展并成为当今大学校园文化重要环境特征的时候,网络舆论作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也随着信息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不断深入而对校园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层面:首先,网络舆论与校园文化产生越来越多的关联;其次,随着校园文化参与者对网络信息逐步加深的依赖,网络文化逐渐成为校园文化重要的来源,或者说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校园文化的缔造者之一。
1.1网络舆论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关联网络舆论作为一个社会舆论现象,有其自身独特的主体,也就是舆论的参与者。在社会舆论的一般研究中,舆论的主体被认为是对舆论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言论、观点、态度的人。对于网络舆论而言,舆论的主体则是参与舆论形成过程,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表达自己意见和态度的网民,以及受到网络舆论中优势声音影响的互联网使用者。对于校园文化而言,校园文化的实质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特定范围内的文化环境。这个特定的范围就是校园文化产生和存在的环境,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依附于高校这个载体,通过高校这一载体反映和传播的文化。从广义理解,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从狭义上理解,校园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是指除了教育、教学、管理以外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主要内容是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校风学风建设、文化艺术活动。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出,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参与校园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其他校园活动的人。而校园文化的主体,则由校园中的教师、职工、学生等共同构成。校园文化的主体与网络舆论的主体,虽然是分属两个范畴的概念,但网络与校园的紧密联系,网络信息在校园中的广泛传播,则在这两个不同范畴的主体之间建立了关联。从网络信息传播的参与者来看,在校的大学生是我国网民数量最为集中的群体,同时也是活跃在网络上最为引人注目的群体。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习惯、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网络信息或者说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更为明显。大学教师作为在知识掌握方面处于优势地位的社会群体,其发出的声音往往成为社会中的优势声音,这也就决定了大学教师群体在互联网上声音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舆论的主体更多地集中在大学这一特定环境中,而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则受到网络舆论的较大影响。
1.2网络舆论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信息关联网络舆论的重要存在方式是基于网络产生或扩散的信息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传播,而这一信息被关注和传播的过程,在大学校园中则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一方面,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校园网络平台正逐渐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逐渐成为网络舆论生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广泛关注也使得网络信息越来越多地被转化为网民和非网民共同关注的社会信息,从而促成网络舆论向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舆论的发展。网络舆论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信息关联,就是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大学校园对网络信息的接纳和再传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今天,在我国大学校园中,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大众媒介就是互联网。在广播影响日益下降、电视在大学校园中无法被大多数学生经常接触使用,而计算机在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学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的情况下,网络也就成为了大学校园中最具普遍意义的大众媒介和信息传播工具。互联网搭建起的既是一个社会信息向大学校园传播的渠道,同时也是一个校园中信息、共享的平台。网络舆论的信息传播过程,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渠道和平台,才得以在校园文化中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信息,同时,校园文化中的原发信息也得以通过这样的渠道,成为网络舆论和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1.3网络舆论对大学校园文化的缔造作用网络舆论对校园文化的缔造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对校园文化内容的丰富以及对校园文化发展的导向作用两个方面。(1)网络舆论有很强的流行性特征,这一特征将网络舆论的观点和议题与流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网络舆论逐渐成为流行文化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逐渐成为了引导流行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网络舆论与流行文化的这种紧密联系,也使得网络舆论能够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丰富校园文化。一方面,网络舆论直接吸引校园文化的主体积极参与,并直接为校园文化提供信息素材;另一方面,网络舆论通过对流行文化的重大影响,促使流行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不断渗透,从而间接影响和丰富校园文化。如今我国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的网络流行语、大学生日益依赖互联网的生活方式、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信息平台,都说明了网络舆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的构成这一事实和发展趋势。(2)校园文化究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气氛建立在校园文化主体共同倾向和倡导的行为范式以及价值倾向之上。网络信息的广泛传播和人们对网络工具的过度依赖,改变了作为大学校园文化主体的大学师生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倾向。网络舆论日渐深入的影响,也使得舆论的观点、倾向和态度越来越多地转化为校园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甚至主导地位的态度和倾向。校园文化的走向,也在这种网络舆论观点的渗透过程中,逐渐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并越来越多地趋同于网络舆论的观点和走向。
2网络舆论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方式
2.1从议题角度形成关联网络舆论作为一种特殊的舆论形态,在其日渐扩大的影响力推动下,逐渐占据了中国社会舆论形态最重要的位置。从网络舆论的生发过程来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的主要形态也从简单的网络流行语,逐渐转化为网络热点事件,进而发展为网络意见和态度。从互联网技术平台来看,网络舆论的生发空间,也从过去的论坛、QQ群、贴吧,逐渐丰富为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对于大学校园文化而言,构成校园文化主体的核心成员是大学生,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接触大众媒介信息的过程中,网络信息占据了主导性的优势地位。大学生的信息主要来自于互联网,这就决定了网络信息在大学生的信息环境中承担了主要构成要素的角色。2009年以后,自媒体时代逐渐到来,大学生也就成为了自媒体时代的“原住民”,在自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变革中,来自互联网的信息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信息的主要议题,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声音和观点的渠道。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终端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大学校园的议题与网络舆论的热点呈现出了高度关联的态势,同时,由于学生缺乏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介的接触渠道,网络舆论对校园议题的设置作用凸显。这种对校园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是网络舆论对校园文化影响的最突出表现。
2.2从价值观角度形成关联网络舆论通过直接影响校园议题的方式,将网络舆论的对象直接延伸到校园文化议程当中,这一过程一方面是网络舆论将舆论热点过渡到校园话题的过程,另一方面还是网络舆论引导和影响校园文化的价值观念的过程。由于在生发过程中,网络舆论处于互联网的相对封闭的范围内,而网络舆论产生的环境又是基于互联网某一平台的小众传播,因此,群体意见和群体价值观念就会在舆论事件和观点的传播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这是传统大众媒体信息经过媒介机构把关后的传播过程中所不会出现的问题。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产生中起到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群体被直接拉入了网络舆论相对群体化的价值规范中。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