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教育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口语 教学研究 表达能力
口语是语言存在的基本形式。社会的发展要求英语学习者不仅要有熟练的读写能力,更要具备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但在英语学习方面,由于各方面的制约因素,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能力低于听、读、写、译等其他能力。因此,怎样采用适当的方式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能力,成为英语教育者的当务之急。
一、影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原因
1.传统教育观念导致学习者学习理念的偏差
教育,是按照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完善人的活动。尽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个性最佳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这应该是教育的基本职能。然而我国的高考制度决定了现今中学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大搞题海战术,课堂上基本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没有口语练习的机会。由此学生的学习理念出现偏差:笔试重于口语,在课余时间也极少主动练习。
2.学生主体能力被压制
学生没有练习口语的机会,一旦在生活中运用英语交流时必然张不开嘴,缺乏自信,因而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伴随产生的是紧张和焦虑。研究发现,焦虑感在外语学习者口头交际时影响最为强烈。调查发现,只有20%的学生敢于面对全班同学练习口语,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当众说英语。
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师。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做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教学方法单一不灵活,课堂上一味翻译或者灌输,学生只能听或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学。
二、改革英语口语教学,活化课堂
1.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正确定位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口语作为英语应用的窗口,能否成功完成教学任务,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重构主动学习的新观念。教师要放手帮助学生大胆地进行语言实践,帮助学学生进入积极的语言表达活动状态中。
2.采取多种实践形式,活化课堂
(1)构建情景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模拟真实的语言情景,降低学习压力带来的情感焦虑,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让学习者主动去学,主动去说,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可以加快掌握实际交际应用外语的能力。
除了有限的课堂实践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可以通过课外小组活动、真实场景模拟、专题辩论会等形式,自己创造彼此熟悉的交流氛围和环境,克服开口讲英语的恐惧,实现口语能力的螺旋式提升。根据学生不同的口语水平,教师可以指导课外小组活动的成员结构,注意内外向性格及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之间的合理搭配。类似的情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焦虑,加强交流,更快提高交际能力。
(2)演讲――鼓励学生唱独角戏
演讲,作为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方式,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演讲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传播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自中世纪起,牛津、剑桥大学就已开设此课。在国内,北京大学早期曾在英语专业开设演讲辩论课,尝试将辩论引入口语课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思考、辨析的能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199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99年相继开设了英语演讲课。然而,目前国内在高中开设专门的英语演讲课却寥寥无几。将英语演讲引入课堂有多方面益处:一方面,英语演讲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另一方面,英语演讲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学的英语演讲可以循序渐进:最初可以从课堂讨论开始――由教师提前发给大家下节课准备讨论的主题及相关材料,使学生有话可说;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可以由教师命题,学生自行搜集材料准备;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自由命题自由发表见解。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引导学生观看英语演讲的录像,通过录像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语音和优美的语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加强训练。
(3)欣赏英文电影――在视觉享受中提高能力
英文电影实际上是比自拟的情景更生活化的语境,电影语言通俗生动,情节完整,旋律优美,是一种能够把视、听、说结合起来的愉快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地道的英文表达法,了解到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还培养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提高了听的能力。
影片选择范围包括:对白较多、语速较慢的影片。这些影片语音、语言纯正,易于模仿;情节简单一些,人物形象生动,打斗以及激战场景少些的影片。这样的影片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语言方面;国外社会风土人情多一些的影片。这样的影片易引起学生对美好场景的向往,有助于提高对英语的兴趣;经典影片。电影教学应该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最初可以选择一些反映英美人文、社会文化的生活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故事片、轻松愉快的幽默短剧,甚至较简单的动画片。等学生具备一定基础之后可以逐渐播放一些有难度的电影。教师最好能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在看电影前已掌握故事背景并对影片产生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口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论,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主动创造良好的英语口语学习和应用的情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巧妙配合,方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钱玉红.新课程,新思维,新角色――教师应如何适应新课改.教育教学研究,2010,(43).
[2]文鑫.情感过滤假说与英语口语教学.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
[3]刘毓容.试论英语演讲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企业家天地,2009,(2).
关键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研究性学习 现状分析 调查
一、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1]根据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可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而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及通过体育活动调节心理的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认识到竞争的复杂性和群体性,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摆脱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这种过程中学习,不仅有助于养成学生不断质疑、反思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要求。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阜阳市颍州区、颍泉区、颍东区、临泉县、界首市和亳州市部分初、高中的体育教师和初、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资料和数据。调查问卷分学生卷和体育教师卷。学生卷设计了17道题,均为选择题,有单选和多选两种。内容涉及对研究性学习的运用及了解情况;体育课程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及效果;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顾虑;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及建议等方面。共发放问卷380份,收回368份,有效率95% 。体育教师卷设计了18道题,均为选择题,有单选和多选两种,内容涉及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关注程度、了解情况及运用状况;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顾虑、困难及效果;教师对体育研究性学习的价值的认识;体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需要改善的方面以及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同等方面。共发放问卷78份,收回75份,有效率98%。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研究性学习的了解及运用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研究性学习的了解程度不高。体育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非常了解”的只有8%,60%的教师只是“有所了解”,近32%的教师表示“听说过”或“不了解”。当问及教师对研究型学习的理解与实践的关注程度时,78%的老师只是“偶尔关注”。59%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了解只是“有所了解”,29%的学生只是“听说过”。对研究性学习“非常了解”的学生寥寥无几。这说明很多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课标宣传、执行不是很到位,进而研究性学习在老师中的宣传、执行就很不理想。
在接受调查的师生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运用情况很不理想,主要是偶尔运用。关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情况,79%的学生表示老师是“偶尔运用”,“经常运用”不到7%。和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基本吻合,被调查的老师在教学中“偶尔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占78%,但在问及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态度时,67%的老师表示“非常赞成”,33%的老师持“赞成”态度。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运用情况不佳,但老师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是持肯定态度的,这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课标,开展该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2.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认识情况
关于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知识是否有帮助,被调查老师认为 “有很大帮助”和“有帮助”的分别占20%和60%,学生认为“有很大帮助”和“有帮助”的分别占16%和68%。可见,运用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方面不管在老师中间还是在学生中间是有很高的认同度。关于以学生小组的形式来组织课堂对提高团体协作能力的作用,所用的老师均表示有帮助,甚至是有很大帮助;80%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或有很大帮助。但问及学生“小组成员强调其互助合作的精神,你认为你的小组成员的合作程度”,近60%的学生表示一般或不好。
3.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效果反馈
针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效果,问卷中从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主旨:体验过程、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相关学科联系及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这四个方面来体现。根据统计结果来看,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研究型学习实施的效果更多持一般态度。如对于完成研究性课题让学生体验“过程”的艰辛和欢乐的体验程度,63%的老师感觉学生体验到的艰辛和欢乐程度一般;11%的学生感觉很好,35%的学生感觉好,感觉一般和没有体验到过程的艰辛和欢乐的学生分别占46%和8%。关于改变学习方式和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方面学生及老师更多持有一般态度。关于加强相关学科联系方面,87%的学生和78%的老师均表示有时或很少综合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4.研究性学习实施困难及原因
由调查结果可知目前体育研究性学习的运用情况不理想及实施效果整体表现不佳,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难题,同时老师和学生在体育研究性学习中也有其自身的一些顾虑。这些共同导致了体育教育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实施困难。在教师的调查问卷中问及“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困难有哪些”(该题的设计是多项选择)。根据统计结果来看,老师提及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65%的老师认为自己缺乏有效的运用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指导,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稍显力不从心;二、60%的老师认为是学校缺乏资料、设备等资源,难以保障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三、50%的老师认为学生探究、动手操作能力差,难以保证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老师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何顾虑”(该题的设计是多项选择)的结果统计中居于前三的分别是:所有的老师都担心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学生学不到东西;86%的老师担心学生“一放就乱”难以管理;71%的老师担心指导成果难以体现。
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设计的问题是“你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何顾虑”(该题的设计是多项选择)。统计结果中位居前三的分别为:84%的学生担心学校搞形式、走过场;73%的学生担心得不到很好的指导;67%的学生担心自己知识水平和能力达不到研究高度。此外,担心影响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担心查阅文献困难或调研有难度;担心自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参与等方面都占有比较高的比例。由此对照教师提及的困难发现师生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谋而合,主要来自于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
四、建议
1.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前提
好的教学模式若想得到充分的应用,首先必须转变参与到教学中各个人员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它需要体育老师和学生同时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从体育老师的角度来说,实现教学观念的六大转变是关键,即:“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由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由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由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2]从学生角度来说,应彻底摆脱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的束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总之,只有实现了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才有可能得到最终的实践。
2.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
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运用过程中,虽说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并建构知识的过程。但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能否成功实施主要是看体育老师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能否被学生所接受、认可,并使研究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教师能否提供有效的指导;教师能否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科学评价等等。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过程中,仍需要体育老师的进行系统的活动设计和适时的引导与启发。可见,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关键。这要求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有:扎实宽厚的理论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有:组织教学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机智和自我调控能力、自学和科研能力。此外,熟悉网络,拥有较高的信息整合能力,具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
3.学校的支持与保障是基础
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超越,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学校应给予支持和鼓励,以保障其实施。诸如:进行合理的体育课程的设置,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受到学校应有的重视;加大投入,提供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和教学所必须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尤其是进行教学资源系统和操作性强的远程教学平台的建设;保证学生进行各种体育探究学习活动所需的便利的上网条件与充足的时间;建立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性学习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促进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顺利地运用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制.
[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7页.
作者简介: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开放式 高中数学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主体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面对千变万化的信息社会,学习不再仅仅是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及归纳总结,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及思想”,并能应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开放式教学的一些思考与探讨。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①培养和捉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②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的策略;③鼓励学生参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④刺激学生提高数学智力;⑤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数学教学是为了所有的学生。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开放式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探讨如何切实提高数学的开放式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而数学学科的“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结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开放式数学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3)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手段帮助教师执行教学功能。多媒体的使用,使我们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不易解决的问题,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只有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扬长避短,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特色。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利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T型、马蹄型、蜂窝型等。这些形式都以打乱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为基本模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构成,小组一般由5人或7人组成,也有4人、6人小组等等。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作学习。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往,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教学,已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将给数学课改和数学的学习带来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生机,同时也给每个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机遇。
参考文献
[1]曹巧宁.标新立异--浅谈新课标下的高效数学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课堂有效教学, 就是指主要是从教师与学生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方面来考察,即教育主体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从而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人,达成数学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旨在提高中学生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
初中的课堂教学是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学习需要,不是精英教育。虽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是满足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要求,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虽然在一节课堂上,每位同学所听讲的时间一样,但是达到的效果却差别很大,造成只有一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而没有照顾到多数同学,这种学习机会差异的悬殊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系列的连续学习中,初始学习中微弱的实用时间差异可能导致后续学习实用时间差异的扩大。
2.课堂教学密度的影响
课堂教学时间少似乎是很多老师的抱怨,将课堂教学的不理想归结于教学时间不够长。然而,没有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却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课堂教学密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些片面强调提高特殊教学密度,忽视数学课堂理解、巩固和数学新旧知识综合贯通的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因数学新知识掌握不牢而影响后续学习,造成教学效率下降。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及方法
1.提倡探究式学习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极强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一个题型可以有很多种提法,而类似的提防却又可能是完全不相同的问题,所以题海战术是非常不可取的,只有让同学们彻底理解了问题的实质,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标,而探究式学习在此具有极大功效。在九年级代数讲授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问题时,可以通过如下所述的方式,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在研究中学识长进。给出三个二次函数:y=x2-x-6 y=x2-2x+1 y=x2-x+2让学生分别求它们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同样都是二次函数,有的有两个交点,有的有一个交点,而有的却没有交点,让学生讨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个数跟什么有关?引出这堂课的教学主题和重点内容。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学研究指出,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根据这一理论,在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教学需求以及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目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通过理论实际化、理论应用化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数学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总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每位老师的应有追求。因为,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特别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离开学生的教学和离开生活的教学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应认真研究学情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重视数学在生活过程中的应用,并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慢慢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一来,方可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使数学教学达到一个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成继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思考.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1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侧重点;教学研究
2000年9月,我走上了小学教育教学的工作岗位。记得刚参加工作,专业能力、管理经验为零,什么也不懂,更谈不上什么教育技巧。教学工作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教学成绩原地踏步。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我参加工作第一年带四年级,有名学生叫马小虎,他上课爱玩,我批评他,他却一边笑一边在教室里跟我玩藏猫猫,其他同学也偷着笑,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管理不当是这一段时期同事对我的评价,教学成绩一点起色也没有。同事说:“管不住学生,教学成绩无从谈起,严师出高徒。”我也随波逐流,看重成绩,布置繁重的作业,跟同事学习管理方法。但我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格,我比较照顾后进生,大概因为小时候作为后进生的我被忽视,自尊心受到过伤害。我坚信每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但徒有这些观点,没有切实的方法行动,毫无意义。
直到2008年,我接了全校公认的差班,我是从三年级第二学期接上的,带了两年,学生成绩改善不大,直到五年级第二学期,我想到了以最差学生为标准的教学方法,从最基础抓起。具体操作办法是每篇课文勾画以最差学生识字程度为标准的词语,先把词语都会,再把课文都会。我知道学生没有认识字,其他的教学活动无从开展,但为时已晚,只有一年半时间,那年统考,学生成绩还是不理想。唯一的欣慰是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
2011年9月,我从一年级带起,注重识字量及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轻松,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我终于有精力思考成绩以外的东西了。我明显地意识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责任,我对当前的教育现状甚为担忧,学生刚入学时,浑身上下透着灵气,好动、爱玩、爱说爱笑、自信。到六年级毕业时,却一个个成了木偶,学生不会玩,不懂得感恩、学习被动、缺乏创新能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应改头换面,身心应得到洗礼。为此,我主张:
一、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童才是健康儿童
玩是儿童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2005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对全国孩子的祝福是: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快乐生活。玩是孩子的权利,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就是剥夺儿童的健康权利。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曾打过这样形象的比方:玩对小孩子和对小动物同样重要。所有小动物都没有上过学,但它们的本领是怎么学来的呢?是从玩中学来的。玩能锻炼它们许多技能,而正是这些技能关系到它们日后的生存。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玩得不亦乐乎。可是有一天,当它遇到了围捕时,必须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跳过去是生,跳不过去就是死。那你说这玩中学到的技能重不重要?玩是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
二、学生的感恩教育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而在目前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感恩教育。作为教师,要唤醒青少年的感恩情怀,要让他们知足惜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由被动接受知识转而积极主动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采用激励方式及新颖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兴趣。要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学内容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逐渐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满意的微笑让每一个孩子分享。
爱因斯坦曾说:“一切创造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要特别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科学幻想,使幻想变成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打破教学上的老框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自主学习 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很多学校都建立了学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学校体育俱乐部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产物,在培养学生体育行为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体育需求,更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存在一些弊端,一是重知识轻方法,二是重技术轻素质,三是重应试轻应用,四是重继承轻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弊端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的束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课堂格局,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和教师等,获得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产生创新的兴趣;在身体素质与心理、社会交往方面得到明显的提高,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我院一年级学生800人,其中男生450人,女生350人。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发放800份问卷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分八个内容进行调查,回收率100%。
(2)问卷调查内容:学生对体育教学、自主性学习的意见,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参与情况及运动器材等。
(3)经验总结法:广泛征求、搜集第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科学研究的规范要求将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4)数据统计法:所有测试数据均用spss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问卷调查。
对调查问卷内容进行了整理分析,发现学生对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概念有所了解,但不是很清楚,部分学生将自主学习与自学概念混淆了,对自主性学习的方法、模式及形式都了解甚少;学生对教学模式表现了不同的反应,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相当大一部分赞同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研究证明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学生比较喜欢内容新颖的课,教学手段要求多样,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自主锻炼,由于缺乏运动设施,挫伤了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体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1.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自主性学习和自主锻炼首先要有一个和谐的氛围,教师和学生是创造和谐氛围的主体,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才能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才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学习兴趣的提高,关键在于恰当地激励学生。学生对体育教学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就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情绪,专心听讲解、看示范,认真参加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搭配,所选择的内容应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可多开展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育小竞赛、游戏等活动。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只要学生对体育活动建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主动的学习动力,就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锻炼、自主学习。
2.认真做好“三备”,做到“精讲多练”。
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自主锻炼、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安排。首先,要做到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课的结构合理,改变以往教师的“主讲”地位为“主导”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其次,师生所处的地位也是主要因素。教师要用多种教学手段、精练的语言不断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活学活用,引导学生善学、会学、爱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机械接受为创造性学习,使老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3.依照运动教学规律,正确使用指导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否实现自主学习,教师指导方式的正确与否很关键。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老师的精心指导,使学生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从而创造性地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学生自己学习和创新的空间,为自主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方便。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课堂组织形式,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
4.发扬拼搏精神,消除消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运动条件与学习结果的差异,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一方面由于客体的吸引作用和意义而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另一方面可能会由于挫折、失败、产生失望、自弃的消极情感。对于好的情感我们要保持、培养,而对于有损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消极情绪,则应尽量避免或帮助消除。在教学中,对于那些难度大、技术复杂的教材内容,采取精讲多练、循序渐进、减少运动量等方法,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克服困难,最终掌握动作要领。另外,加强学习练习中的保护与帮助,增强他们的安全感,这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5.重视个体素质差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就必须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运动能力等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其个体发展。这样,能力较弱的学生能树立自信心,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能更迅速地提高,即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差异性”的学习机会。
五、结论及对策
1.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勿随心所欲。
2.在自主学习、自主锻炼教学过程中,教师宜采用以启发式教育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控制局面,加强保护,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3.自主学习要求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技能,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种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与手段,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经验,及时改进。
4.自主学习教学,要使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使每一个受教育的对象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学校拓展心理训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中学;数学教育
我国的中学数学教育一直都被广泛关注,它取得了很多成就,比如,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好、计算准确、思维严谨得到世界各国数学教育界的广泛认同.然而,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获得的成就却很少,同时我国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与国外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种现象值得我国教育界深思.学校教育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去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由此看来,我国的中学数学教育也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创新思维:是指依据设定的目标与任务,利用已有信息,从各方面开拓思维,以取得新颖的、独创的、高品位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有:独创性.它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点,创新思维要求思维主体能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敢于质疑,能对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勇于创新.新颖性.它是指思维的目标、方法、过程等方面都比较新颖.综合性.创新思维的综合性特征要求思维主体能恰当地把握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不能仅仅只是注重对个体问题的解决,更要解决整体中存在的问题,要对观察到的材料及事实进行深刻分析并总结,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多向性.它是指创新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思想观念,它的思路更为开阔,从各方面发现、提出问题,且能有较多的设想和答案.如果遇到思路受阻的情况,它能从多角度去思考,及时转变思维方向,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法.
二、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另外,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内容丰富,且具有变化性和创新性思维,所以,它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三、中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创设宽松环境,提供创新舞台
创新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当人处于宽松的环境中,更能产生好奇心和更强的求知欲,从而才会有创新的想法和行动.曾有研究发现,因求知欲强而被表扬的学生更愿意继续探究,进而产生创新思想.所以,中学数学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为其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1.师生互动,创造创新思维环境学生应与教师共同参与到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轻松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可以加强他们与同伴之间的讨论交流,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新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要处于随时互换的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在教授“直线和圆的位置”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观日出”视频,以此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直线和圆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观看太阳的升起过程,积极思考、探究,使他们的求知欲增加,并使其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从而能更积极参与本节课的学习.2.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其创新思维课堂上,每名学生都希望能获得知识,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课堂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名学生都能成功.那么如何使每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呢?此项难题就需要教师来解决.教师要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并注重教学中的各个细节,因势利导,化难为易,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在“旋转”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画“将三角形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30°的图形”,由于这道题目比较简单,容易解答,这样就可以让这些学生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将上述作图要求中的“顺时针”去掉,提问学生图形将会变成怎样.由于未指明旋转的方向,可以先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旋转方向有两种:顺时针和逆时针.通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且有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生动活泼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并能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一个良好的适合教学的情境则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运用提问、实验等方法,营造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能使学生更乐于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教授“用列举法求概率”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同一花色的13张扑克牌,并提问:在这13张扑克牌中任取一张为7的概率是多少?此时,学生表现都很积极,认真思考,并大胆发言.教师在听取学生的观点后,并请他们亲自抽取扑克牌来检验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进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创新热情
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呈现数学教学内容,以此来满足各种学习需求,数学学习的方式绝不仅仅只是记忆和模仿,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才是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1.以多种形式进行知识呈现例如,进行知识点“弧、弦、圆心角”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同时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出指向明确的问题,使学生能获得数学体验,能更直观地发现并掌握新知识.在这样一个逐渐深入的探索过程中,同时变换问题,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对弧、弦、圆心角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2.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只有在发现、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才能思考并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通过提问并解决问题,能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营造符合课堂教学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能从多角度提出问题.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其能通过自主探究和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解答题目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解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敢于面对新问题,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同时,组织学生激烈讨论、交流,并进行合作探究,进而找出不同的解决题目的方法.这样,可以让他们很有成就感,也培养了其创新思维.
四、小结
本文阐述了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征,同时分析了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并针对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提出了具体的一些策略方法.期望能为中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倪旭明.中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5期.
[2]杨晓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曾淑英.基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阳光体育运动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带来了较大便利。虽然我国大力宣传阳关体育活动,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方案,建议在中学体育学科里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情况存在较大问题,既没有有效帮助学生更好进行体育学习,也没有较厚适应社会的发展,最终出现了多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如何促进中学体育教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成为教育部门和各学校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中学体育教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
文章对某中学体育学科中阳光体育活动实行中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法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总结,共发送100份调查问卷,有效的问卷为90份。其中具体见表1。
(一)体育设施不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大都只注重主干学科,忽视了体育学科,所以并没有在体育设施方面投入一定资金,致使目前的体育专用设备难以较好满足学习需求,也难以让学生完全参与进体育活动过程,最终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进行体育学习,给学生正常进行体育学习带来了较大隐患。学校一般将资金投入主干学科,致使体育设备方面存在严重资金缺陷,从而影响了体育专用设备的建造,在体育相关器材的购进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大部分体育活动都严重依赖体育设备以及体育相关器材,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类体育活动无法顺利进行,导致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方面的兴趣越来越低,最终阻碍了学生有效学习体育知识。 (二)学校重视不够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并没有较好认知,在实际教学中依旧偏重于主干学科,忽视了体育建设。学校大都只注重升学率,偏向于经济效益的提高,认为体育教学无关紧要,甚至会影响学生主干学科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限制体育课程开展的现象,给学生正常进行体育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教师认知不足
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注重主干学科,没有较好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班主任会私自调动体育课程或者直接占用体育课程时间进行主干学科教学,从而影响体育课程的正常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逐渐降低,不能较好向学生传授相关体育知识,难以有效引导学生规范学习体育知识,最终严重影响了体育整体教学质量,给学生正常学习体育知识带来了极大不利。
二、中学体育教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方法
(一)完善体育设施
体育设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有着重要作用,如果体育设施不完善,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以及教学质量,所以学校必须注重完善体育设施,加强体育建设。在体育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多种体育内容,所以学校必须进行全面考虑,增设多种体育器材,并扩建体育场所,确保教师能正常进行体育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学习体育知识。
(二)提高教师认知
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学生整体学习质量及精神状态起到极大作用,所以加强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有着较好意义。教师必须加强各类体育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发挥出自身教育作用,并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各类体育活动,这样才能更好让学生提升自身的体育水平,维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健康成长,有效投入到体育学习中。这样不仅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且能较好促进学校发展。
(三)加强体育重视
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许多学校偏重于主干学科结构,注重升学率,忽视了合理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给学生正常学习体育知识带来了极大影响。随着国家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强,体育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所以学校必须加强对阳光体育活动重视度,加大对其的投入,优化整体学科结构、完善体育学习教材,而且教师在教学时间中必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始终维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结束语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阳光体育活动的进行存在较大隐患,给学生正常学习体育知识带来了极大不利,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大力进行阳光体育活动,建造更多体育专用设备,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体育知识,这样才能更好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其更好学习体育知识,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给学校不断进步带来机遇。
【参考文献】
一、树立生态化的教育价值观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目的不应该只停留在“授业”的单方面的侧重,更不应该沿袭过去的“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自身必须明确的树立生态化的教育价值观。要充分注意和发掘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每个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扩大学生的优秀之处,使之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在教学中彰显其主体地位。
二、构建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的《社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去体会其中的脉络,教给学生如何去构思全文,如何实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写作效果。以《社戏》为例,教师在明确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己体会其中关于写作方面的技巧,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下,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构建民主、平等、理解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感受其中的时间顺序,总结出文章的脉络,从时间上看是按照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的顺序写的,尤其是在其中的景物描写中,学生各抒己见,都能从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中挖掘出很多珍贵的写作技巧和非常优美的语言,并谈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三、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的《社戏》过程中,对于其中作者语言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有着诸多不同之处,也存在着不同的收益。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感悟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每个学生的着眼点不同,为此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在融合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不同的段落,实现对每段的精辟理解和分析,然后在小组组长的总结发言中,其他学生给予相应的补充,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方法也较为科学有效。
四、整合生态化的教学内容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也应该植根于生活,生态价值观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整合生态化的教学内容,这在当前是一个探索阶段。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一文时,将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生态化的整合,在教学“梦里寻师”故事的过程中,通过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整体理解叙事的方式方法以及需要把握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其中对于故事情节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按照六要素进行理解和体会,既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又融入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五、建构生态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生态价值观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需要注意强化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建设,将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范围扩大,在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等诸多主体的综合评价实现生态化的互动。在评价内容界定中需要全面化的建设,对学生的评价要多维度地进行综合评定,尤其是强化发展性和教育性的指标建设。在评价方式方法的运用中,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和综合评价的方式对教学结果进行整体评价。例如在对于某个学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直面整个学期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而且还要注意对于学期前后的有效延伸,素质教育不是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就能够彰显效果的,更不是通过几个学生或者几十个学生就能体现教学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