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效率范文

机械效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效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机械效率范文

一、数据处理型

例1 在探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马刚同学用图1所示的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1)将实验序号2、3所对应的机械效率填入相应表格中的空白处。

(2)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在滑轮组的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时,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解析 根据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分别是90.1%、83.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第1次和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相同,说明在提高的重物相同情况下,机械效率与速度没有关系;第1次和第2次实验中钩码重量不同,机械效率不同,说明机械效率与被提高重物的重量有关。

答案:(1)90.1%;83.3%。(2)物重;速度。

例2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1)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序号是________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_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平衡条件。由于第2次实验数据不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这组实验数据是错误的。根据第1次和第3次实验数据可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在本题的第(2)问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应挂4个钩码。

答案:(1)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4。

点评 以上两个实验题的共同特点是要对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进行相关运算和数据的分析归纳出实验的结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亲自动手做实验的经历及会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有较强的实验分析和处理数据能力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二、设计及完善实验步骤型

例1 (2008•北京)实验台上有如下实验器材:一个带支架的杠杆、一个量程为0~5 N的弹簧测力计、六个质量均为100 g的钩码和两段细绳。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跟阻力成正比”。

(1)在你所设计的实验中,如果用点A表示钩码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用点B表示弹簧测力计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请在图3中的杠杆上标出A点和B点。

(2)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解析 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的位置可以随便选择,最好不要选择一点(即重合),再在A点依次向上挂钩码,并读出对应的B点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

答案:(1)见图4。

(2)①用细绳做成两个绳套,分别拴牢在杠杆的A点和B点处,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B点并调节指针到零刻线位置。

②在A点处依次挂1个、2个、3个、4个、5个、6个钩码,在B点处依次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每次实验操作中挂在杠杆上的钩码的总质量和相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点评 本题解答具有开放性,特别是第(1)问,A、B两点的位置并不是唯一的。其实,这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一个拓展实验,要求同学们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理解得更深刻,只有这样才能更灵活地应用杠杆平衡条件来完成这个拓展实验。

例2 (2008•兰州)如图5是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所用的滑轮,若使绳端的拉力沿向上的方向,并且最省力。

(1)请在图5中画出该滑轮组的绳子绕法。

(2)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A. 按组装图把实验器材装配好;

B. 用弹簧秤测量出重物的重力;

C. 在动滑轮下面挂上重物,并分别记下重物和弹簧秤的位置;

D. ________________拉弹簧秤,使重物上升一段距离,读出___________________;

E.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移动的距离;

F. 由测得的数据,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在这个实验中,若物重4 N,重物上升了0.1 m,弹簧秤示数为2 N,请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__。

(4)你能分析一下效率不是100%的原因吗?请你试着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设的条件“使绳端的拉力沿向上的方向并且最省力”,很容易画出绳子的绕法。在第(2)题中,步骤基本给出,考查的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比设计实验步骤简单。D步骤中,在拉动弹簧测力计时一定要竖直匀速拉动,最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E步骤中是用刻度尺测量出物体上升的高度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机械效率的计算利用η==即可得出。

答案:(1)如图6所示。(2)竖直匀速;弹簧秤读数;重物上升的距离;绳的自由端。(3)η=66.7%。(4)没有考虑动滑轮及绳子所受重力;没有考虑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点评 这道实验题主要是考查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机械效率的计算和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的步骤及应该注意的问题都要掌握,否则就容易出错。

三、综合型

例 (2008•大连)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如果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到头了,杠杆右端仍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止。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后,得到的数据为F1=6 N、l1=20 cm、F2=4 N和l2=30 cm。该同学根据这些数据能否得出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7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_________端将下沉。

解析 调节杠杆平衡和调节天平的方法是一样的,当右端下沉时,杠杆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都应该向左调节;如果杠杆左端下沉,则杠杆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都应该向右调节。我们在做实验时,一般不能只分析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这样有很大的片面性,实验数据也不可靠。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一般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因为这时杠杆标尺上的长度能直接读出,这样最容易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否则,力臂的长度不易确定。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力臂与力的乘积大的一段会下沉。

答案:(1)左。(2)不能得出探究结论;一次实验得出的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归纳出规律。(3)杠杆在水平位置的实验方案好,这样便于测力臂。(4)右。

第2篇:机械效率范文

1.本节课首先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在此基础上理解机械效率,并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加深机械效率的认识。

2。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让学生对效率问题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有个初步的概念,使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具有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定义

2.解释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方法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

教具和媒体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棉、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二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生: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

二、进行新课

师: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生:对沙子做的功。

师:(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

师:(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媒体显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媒体显示),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师: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生:

师: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生:计算回答。

师:观察计算结果,对"机械效率",你能发现什么?

生: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考。

师: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师: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生:做出猜想。

(在斜面高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长、高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每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生: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师: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小组回答。

师: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误差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三、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思考回答。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四、动动脑

师: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生:讨论回答。

五、布置作业

设计实验,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板书设计】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第3篇:机械效率范文

问题一:不能正确理解有用功和额外功。

例题:如图1所示,用滑轮组把重为2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40N,若此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2m。求拉力的大小。

分析:求拉力大小根据W=FS可知,需要求出W总和拉力移动距离S。求W总根据?浊=■×100%,则要求出W有,根据有用功的概念可知,克服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即W有=fSA; 拉力移动距离S=nSA。

解法:因为 W有=fSA=40N×2m=80J 则

W总=■=■=100J

又因为 S=nSA=2×2m=4m(由图可知n=2)

所以 F=■ =■=25N

图1

评注:利用滑轮组水平拉物体时,克服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做的功为有用功,而克服动滑轮自身重量、绳重及轮与绳之间的摩擦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问题二: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一定不变。

例题:现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摩擦和绳重)

(1)用200N的拉力将重为500N的物体匀速提升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若用此滑轮组将重为9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那么此时的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多少?

分析:(1)根据题意有:W有=G物h,W总=FS=Fnh,再根据机械效率定义式?浊=■×100%=■×100%=■×100%,即可求出?浊。

(2)当G物增大为900N时,G动不变。根据(1)中的F、G物、G动、n的关系式F=■(G物+G动),可算出G动,再根据公式η=■×100%,可算出此时的机械效率。

解法:(1)?浊=■×100%=■×100%=■×100%=■≈83.3%

(2)动滑轮的重力G动=nF-G物=3×200-500=100N

η1=■×100%=■×100%=90%

评注:此问题学生易犯定势思维错误,他们大多认为: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相同。根据公式η=■×100%可知, 对同一滑轮组而言,η随G物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三:使用滑轮组不一定能省力

例题:如图3所示,当用滑轮组提起重200 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为50%,若要使这个滑轮组省力,则提起的重物应该超过多重?(不计摩擦和绳重)

分析: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要使滑轮组省力,必须满足F

解法:由η=■×100%,有G动=■=■=200 N.

不计摩擦和绳重时,F=■(G物+G动)=■(G物+200N)

又F

因此,只有当被提升物体重力超过66.7 N时,滑轮组才能省力,否则就不省力。

评注:当拉力大于或等于物体重力时,使用滑轮组不再省力。因此使用滑轮组不一定都省力。

问题四:滑轮组越省力,其机械效率不一定越高

例题:如图4所示,两个滑轮组中物重为120N,每个动滑轮的重为20N,当用力F提拉重物时,哪个的机械效率高?

分析:当用不同滑轮组(即G动不相等时)提升相同的

物重时,绳子股数越多时,G动越大,又因为G物不变,

由公式η=■×100%,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降低。

解法:根据公式η=■×100%,有

η甲=■×100%=■×100%=■×100%=85.7%

η乙=■×100%=■×100%=■×100%=75%

第4篇:机械效率范文

1.掌握功的两必要因素及其关系是理解是否做功的关键

物体做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不动,也就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这时力对物体不做功或者说做功为零。(2)有距离通过,但在沿距离方向没有力的作用,这时力对物体也没有做功,或者说做功为零。(3)力与距离垂直时,这个力对物体也不做功。也就是说力的方向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互垂直,力不做功。例如:人提着物体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提升物体的力没有通过距离,不做功或者做功为零,物体的重力对物体也没有做功。(4)力F与物体移动的距离s成某一角度(不垂直)时,力对物体是做功的。这点对初中学生不做要求,在高中、大学阶段会继续学到。

2.掌握做功的定义及其公式是求解做功问题的保证

(1)功的定义;物理学中,把力F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叫做功。

(2)定义式为:W=Fs。

(3)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W代表功 单位是焦耳(J),F代表力 单位是牛顿(N),s代表距离(m)。

3.利用功的公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W=Fs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力F和距离s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即距离s是在力F作用下且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其次,一定要注意F和s的同时性,即在计算做功多少时,一定要搞清s是否是F始终作用下运动的距离。比如用60 N的力将一重为8 N的物体踢出20 m远,这20 m不是在脚的力的始终作用下运动的,在求脚对物体做功时,不能表示为W=Fs=60 N×20 m=1200 J。

4.例题赏析

例题:看图回答问题。

问题:老爷爷提着水桶水平移动,请问他对水桶做功了吗?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老爷爷对水桶没有做功。或者答为老爷爷对水桶做功为0。

答题思路:有距离通过,但在沿距离方向没有力的作用,这时力对物体也没有做功,或者说做功为零。

二、机械效率问题

1.掌握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物理含义及其关系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基础

(1)有用功: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必须做的功,W有用=Gh。

(2)额外功:并非人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W额=W总-W有用。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W总=W有用+W额。

2.掌握机械效率定义及其公式是求解机械效率的保证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公式:η=■×100%。

(3)机械效率没单位,用百分数表示。

3.常见机械的机械效率求解办法

先求出有用功W有=G・h,再求总功W总=F・ s,最后根据机械效率定义式求出斜面的机械效率η=■。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改进机械结构,尽量减少机械自重。

(2)合理使用机械,定期保养,减少各种摩擦。

第5篇:机械效率范文

【关键词】选矿机械效率;提高措施;分析

进行选矿就是指的进行矿物挖掘的过程。在地下的矿石,在千万年的地壳运动当中聚集成矿物的集合体,将这些矿物的集合体进行开采与加工就形成了矿石。我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很多矿的矿产量都比较低,只有少数的矿是高产的矿。进行选矿的机械就叫做选矿机械,选矿机械也分种类,按照流程来分析可以分为筛分机械、粉磨机械、选别机械、破碎机械、脱水机械等相关类别。选矿机械的水平发展是随着选矿工艺的提高而提高的,而选矿机械的水平也会影响着选矿工艺进行提高,可以说这两者是进行相互促进的。所以,选矿机械逐渐朝着节能、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这也十分符合科技发展的大体潮流。所谓的1选矿效率指的就是对于资源进行利用的百分比。进行选矿机械效率的提高其实就是最大程度上将选矿效率进行发挥,降低消耗,尽量转化为生产率。能够做到尽量节能,将损耗降到最小,尽量提高选矿机械对于矿石的处理效率。本文对于非金属类矿石的选矿的相关特征和要求进行了分析,对于提高选矿效率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1、对于非金属矿进行选矿的特征和选矿机械需要具备的条件

1.1 对于非金属矿进行选矿的特征

非金属矿这个概念看起来虽然比较陌生,但是这只是一种大家形成的观念,而不是书面上的比较考究的概念,这个概念被很多人接受,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总的来说,非金属矿指的是除了燃料和金属类的矿产之外的所有矿产资源都是非金属矿。非金属矿的特征是:① 非金属矿的的目的不是提取某一种元素或是物质,而是为了能够得到矿石,对于矿石品质和价值的衡量标准也不是某一元素的含量,而是某种矿物的含量,这些矿物也有很多是氧化物。像是石棉,它的品质的衡量标准就是一定抗拉强度与长度的纤维的含量,石棉纤维的含量很高,就说明石棉的品质很好,具有很高的价值。②在进行选矿的过程当中,对于矿石的粒度、烧失量、耐火度、颜色等相关指标的要求都十分严格,在进行选矿的过程当中还要能够追求矿物的晶体结构的完整性,像是金刚石的颗粒的晶体结构就需要十分完整,这样在后期的加工当中才能够进行完美的切割,不会影响到它的品质。因此,在进行选矿的过程当中很多的人都会利用多段碎磨、多段选别工艺,特别是选择性的碎磨工艺。③在进行矿石的加工过程当中对于产品的有用成分、杂质含量、杂质种类都有十分具体的要求,产品要按照粒度等级进行品质的划分;同一种非金属矿物能够被不同的行业利用,因此对于矿物的品质要求就有了一定的差别。所以,在进行非金属矿的选矿过程当中,对于各种要求都要进行满足,像是高龄土可以有造纸级原料、陶瓷级原料、橡胶填料等不同品质的要求。

1.2 非金属矿的选矿机械需要具备的条件

在进行非金属矿的选矿机械的选择时,要参考对于产品的要求,像是产品的大小等相关特点,对于需要的设备进行适当地选择,像是在1进行石棉矿石的破碎时要进行反击式破碎机或是锤式破碎机的选取,这样能够使得巨大的冲击力将矿石按照纹理进行粉碎,在进行脉石密度与石棉纤维的鉴别时要利用风力选别,避免矿石过于粉碎要利用逐段吸选的方式,还有就是石墨矿要避免石墨出现破碎,所以应该利用球磨机,在进行利用的时候还要能够把握装球量与转速,石墨的甄别要选用浮选法,这样能够避免过于粉碎,能够进行逐段浮选。所以,为能够将非金属矿的选矿效率提高,选矿机械就要能够将各种的非金属矿石的特殊要求进行满足。

2、进行非金属矿选矿机械效率提高的措施

2.1 进行选矿机械的管理,将机械效率提高

对于选矿机械来说,进行运转的环境特别不好,周围碎石粉尘很多,而且周围特殊液体也有可能遇到,而且这些机电设备还要在高强度下进行作业,所以在进行选矿机械的维护和管理的时候要将相关工作做好,这样才能够使得机械设备正常运作,使得机械效率能够得到保证。对于强化设备的管理措施,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进行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得相关人员能够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使得相关制度能够建立,设备的管理能够按照相关制度逐步进行,因此,要参考我国对于机械设备的相关规定,进行企业实际情况的综合考虑,进行设备管理制度的正确拟定,在建立制度之后还要能够将制度进行执行,将选矿效率提高上去,还要保障设备的维护水平,这样能够使得机械设备更好地运转。②根据设备不同的重要性进行维修方法的选择,尽量将维修成本降低,使得设备的使用率提升。

2.2 引入先进的设备和高新科技,提高选矿水平

对于一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选矿企业利用高新科技和先进的设备,将落后的技术淘汰,将比较差的工艺设备替换掉,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设备的完善方向如下:①破碎、磨矿方面的设备要向着粗粒抛尾工艺、节能、超细碎磨等方向进行发展。②在进行设备的选择方面,像是浮选设备要向着自动化、大型化、节能化、浮选粒级范围扩大、更高效方向发展。③在进行过滤脱水设备的配置,发展方向是节能化、大型化、自动化。

第6篇:机械效率范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机械效率 学生 讨论

一、引言

在中小学《科学》课改中,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最新的《科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来看,大部分的课题内容都极具启发性和探究性。这样的课题内容无疑为推进素质教育、提倡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可能性。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方向、以探究为内容、以探究为检验标准。这正是教师需要积极思考、集思广益的地方。

笔者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探究内容,即哪些知识点教学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展开;其次,在探究实践中,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模拟实验操作,从而切实体会探究的实质,开拓思维,提高探究能力;再者,教师应该依据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合理安排、组织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探究式教学后的讨论,以凸显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实效性。

一、“机械效率”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制定。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目标不同,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课时目标,还要考虑单元目标,更要考虑某一学段整体的课程目标。学生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获得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能力的发展、技能的提高、方法的提升、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等等,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需要对整个学段进行整体分析和系统规划,合理安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中。通过分析,就可以确定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维度的目标。在“机械效率”课堂中,确定教学目标为: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正确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含义,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2)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在确信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之后,下面的问题就是思考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有很多,同课异构就是很好的证明。所谓教无定法,关键在于教师要清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发展的贡献是不同的。在进行反思时,可以从教师选择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的合理性来考虑。在本案例中,教师确定了机械效率概念这一知识目标,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采用探究式教学对机械效率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应该说教师关注了“如何使教学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这个问题。

(3)目标的检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不能仅从主观观察中获知,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检测,这就要求目标表述应具可测性。教师们常用诸如“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这样的表述,可检测的指标就不够清晰。不妨将上述目标做更具体的表述:会写机械效率的公式、能说出机械效率的科学意义、能解释机械效率小于1的原因等等,这样的指标非常直观,方便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就一目了然。当然,也有一些目标,如方法或情感目标,往往不能通过一两节课就可以实现,也难以通过简单的定量检测来说明,对于这样的目标,可以做一些单元的或者学段的设计,另外选择合适的检测工具,通过学生对所设计的单元进行探讨,发挥探究性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在“机械效率”课堂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多动脑去思考问题。其具体教学过程如下:情境呈现,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将沙子提上桌面;选取其中使用动滑轮的方法,并进行分析讨论,突破课中的难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对大动滑轮、小动滑轮分别提升物体时有用功、总功进行计算和比较,让学生讨论哪种机械更好,从而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并得出机械效率计算的公式。通过让学生思考机械效率的单位,让学生明确机械效率的两个特征。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从而获知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三)以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为题进行探究

教师直接将问题提出:“那同学们,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是哪些呢,请大家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研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推导公式的方法以及讨论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过后再由每个小组的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提出每一个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同时都要将理由说明清楚,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最后再进行组间讨论。

学生最后交流时可能会提出许多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比如物体的重力、绳子的股数、滑轮的个数(重力)、滑轮和绳子的摩擦、提升物体的高度等等因素,但是教师在学生交流时,组织学生对每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发表意见后总结。通过一系列的交流讨论分析总结,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将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总结出为动滑轮的重力、提升物体的重力(在竖直情况下)、绳子和滑轮之间的摩擦,并推导出了每一个影响因素的依据。在总结影响因素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学生继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就更加顺利了。

在分析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斜面实验或者杠杆实验,具体将它们的机械效率计算出来,并将影响因素改变,测出对应的机械效率,学生会对机械效率的知识完全巩固并理解清楚。

三、总结

中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在于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机械效率”课堂上进行探究式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教师要敢于“放”,学生要敢于“做”,这样便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金波. 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89).

[2]生伟. 莫让“探究”成“叹究”――例谈有效探究性教学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第7篇:机械效率范文

1.1变量选取

在投入指标方面,最初选择拖拉机数量以及耕、种型配套设备为投入指标,但考虑到拖拉机的用途较广,除了农业生产,还有运输或非农用途,不能准确的反映农业机械的生产情况,而耕、种型配套设备则只能用于农业生产,可以直观反映农业机械作业的情况,因此,最后投入指标确定为耕作型农业机械配套设备和种植型农业机械配套设备的生产率。在产出指标方面,本文选择机耕和机种的面积作为产出指标。

1.2数据来源

2000~2013年延边8个县市的耕作型农业机械配套设备和种植型农业机械配套设备和2000~2013年延边8个县市机械耕作面积和机械播种面积的数据来自延边州农机站,农业机械配套设备的生产率数据主要来自阿里巴巴销售网站和农机通网站所提供的各农业机械配套设备产品的生产率指标。

2实证分析结果

延边州各县市的农业机械化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来看,在2000年至2013年的14年中,延边州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率保持增长,除敦化市为负增长外,其余县市均为正增长,其分解指标的情况如下:第一,延边州各县市的农业机械技术进步指数均正增长。200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来,延边州逐步加大对购置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使得延边州的农业机械保有量和总动力大幅增加。而且近年来由于农业机械大幅增加,已接近饱和,延边州目前更加重视农业机械质量的提升,对于效率低下的小型机械不再进行补贴,只对30马力(22kw)以上的拖拉机及相关配套设备进行补贴,这将促使延边州农业机械结构更加合理。第二,延边州各县市农业机械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仅有敦化市和安图县为负增长。其中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中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和安图县保持不变,其余均为正增长;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中敦化市、龙井市和安图县为负增长,其余为负增长。纯技术效率,指不考虑规模变化对效率的影响,效率的变化来源于管理方式、技术创新等技术层面的改变。延边州农业机械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46%增加到2013年的75%,延边州的农业机械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较快,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农业机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规模效率变化指数方面有3个地区呈负增长,5个地区正增长,但是增长幅度都比较小。延边州的自然环境可以用“八山一水半草半分田”来形象的比喻,山地较多平原较少是延边州的实情,部分耕地位于有坡度的山地。而且延边州也存在土地碎化的问题,自2009年发展专业农场以来,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尚需时日。山地多、土地碎化等因素制约着农业机械发挥规模化作业的优势,也将制约延边州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3总结

第8篇:机械效率范文

农机具使用者基础知识贫乏,不按操作规程使用、保养机具。农机手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不重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必备知识的学习,致使农机具使用效率低下,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新机具、新技术无法推广使用。个体农机修理点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安全性能差。这些因素也是造成农机使用效益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过于分散经营的土地,使农机无法连片作业,农机作业移动频繁,空驶浪费大,经济效益低,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等也是造成农机使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

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综合发展的客观过程,收入水平更能反映对农业机械的客观要求。要积极引导农民购买自己喜欢、实用的农机,合理配置农机具,使农民手中有限的资金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将分散的农机具组织起来,合理的调剂余缺,为无机户提供有偿服务,提高农机具利用率,同时为农机户相互交流经验创造条件。

要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还要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使农业机械在超越家庭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组织农机服务队、农机作业公司,搞集团承包,开展跨行政区的作业,合理购置使用、租赁使用等都有助于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中介服务功能,也是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农业机械化关键在组织管理

第9篇:机械效率范文

OPPO O-lens1镜头式相机

随着手机摄像头的不断发展,出门旅行带个手机已经能满足我们大部分时候的拍照需求。但是手机摄像头使用范围毕竟有限,想要更好的画质,更长的焦段,就一定要买相机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还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OPPO O-lens1镜头式相机。

OPPO O-lens1镜头式相机配备了1635万有效像素的1/2.3 BSI CMOS影像传感器,并配备了10倍的光学变焦和光学防抖技术。OPPO O-lens1机身小巧,可以很轻松地放在口袋中,其通过NFC或WiFi与手机连接,即可让手机作为取景器进行拍摄,不连接手机的时候也可以按动机身上的快门进行盲拍。比手机摄像头更大的CMOS和光学变焦带来了更好的画质和更广的应用范围,作为手机拍照补充非常合适。

小米 小蚁运动摄像机

GoPro带来了一阵运动摄像的风潮,但是GoPro的价格太高,让很多爱好者望而却步,那么有替代方案吗?答案自然是有的,小米推出了仅399元的小蚁运动摄像机。

小蚁运动相机配备了Ambarella(安霸)A7LS处理器、索尼1600万像素Exmor R BSI CMOS图像传感器,最高分辨率可达4608×3456。并且提供了多种照片拍摄模式,如0.5s-60s的延时摄影、3s-15s的定时拍摄、最高7张/秒的高速连拍等。小蚁运动相机采用了光圈F2.8的155°超广角非球面高清光学玻璃镜头,可拍摄H.264codec格式、MP4格式。

小蚁运动相机重量仅72克、体积仅火柴盒般大小,携带非常方便。通过内置的WiFi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对小蚁运动相机进行实时取景、拍摄与预览等操作,并可将内容快速传输到手机上进行编辑并一键同时分享到微博、微信等多种社交媒体上,与朋友进行分享。一切都很美好,当然前提是你要抢得到……

华硕 夜精灵LIVE 行车记录仪

对于自驾出行的朋友们来说,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那么一个优秀的行车记录仪就成了必备之物,同时,行车记录仪也是记录旅途的一个好伙伴。华硕夜精灵LIVE行车记录仪机身轻薄小巧,采用Ambarella(安霸)A7芯片,能够以H.264编码拍摄MOV格式视频,支持30FPS 1080P录像。其镜头拥有F2.0的光圈,使用6层玻璃设计,可以阻挡并反射眩光,有效视角为140度,内建的3轴G-Sensor碰撞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车体的震动,当碰撞发生时能够自动记录并保存录像。该记录仪背部设计有2.0英寸LCD屏幕,用于操作设置记录仪并回放视频,存储方面最大可支持64GB的TF卡。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记录仪可支持HDR(高动态范围成像),在夜间能够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整画面的明暗,确保夜间也能拍出清晰的视频。

松下 DMC-GM1 微型可换镜头相机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