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夸夸我的家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的家乡哈尔滨是祖国北方的一座名城。它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号称天鹅项下的一颗明珠。
美丽的松花江从城市中心穿过。这里景色宜人,尤其是夏天和冬天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夏天,江水碧绿。人们在江中游泳、划船,端午节还在这里赛龙舟呢!江北岸是秀丽的太阳岛吸引许多中外游客。到了冬天这里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大世界。我的家乡哈尔滨的冰灯和雪雕是世界闻名的。还有好多美景呢!如雪乡、二龙山等。
我爱我的家乡哈尔滨,它是我的根,是我成长的摇篮。我为自己是一名冰城娃娃而骄傲,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我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我的家乡在浏阳市大围山,大围山上有个国家4A级森林公园,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大围山森林公园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石头像仙鹤,有的石头像乌龟…..还有座五指山,上面有五块巨石,像五根手指头,据说是如来佛祖的五个手指呢。那里海拔千多米,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特别是到了五月映山红开了,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红,几百亩开满了映山红的山连一片,就像红色的海洋。你说,这么美丽壮观的景色能不招来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吗?
我们大围山不单风景优美,这些年还成了市里出名的绿色水果基地呢!农民伯伯除了种田,还种了许多果树。到了夏天,鲜红的桃子挂满枝头,圆圆的西瓜睡了满地,到了秋天,梨子、橘子、板栗…….让我想想都直流口水。农民伯伯通过自己的劳动,都富起来了,盖起了新房,有的买了新车,日子越过越甜美。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转移定价 海关管理
一、转移价格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转移价格(Transfer Price)是指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目标,在公司内部销售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又称划拨价格。它不受市场一般供求关系的影响,是跨国公司借以获取最大利润的一种手段。
从转移价格的定义中,我们已经看出它的价格基本特点:1.非市场性。转移价格一般不受外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也不是买卖双方在市场上按独立竞争原则确立的价格。而是根据企业的战略和利益的需要,涉及企业整体绩效、供应、生产、销售等许多问题。是在综合分析评价内部交易的外汇政策、税收政策、利率水平、经济环境及政治等因素之后确定的。2.目的性。转移价格的产生有很明确的目的,即促使跨国公司获取最大利润。3.灵活性。转移价格是统一企业内部个单位之间的价格转让,是可以协调的,因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4.隐蔽性。跨国公司内部各公司间常有资金的大量流动,转移价格伴随着这些资金流动较难被发现,具有很强的隐蔽性。5.机密性。转移价格的制定过程,是一项十分机密和复杂的工作。它是由母公司上层决策人物密谋制定的。局外人由于无法取得母公司合资公司真实账本内的全部企业经营指标,就不能判断他们的综合利润的大小,也不可能对转移价格是否合理作出判断。
二、转移价格的基本方法
转移价格的基本方法包括成本基础的转移价格、市场基础的转移价格,以及协商价格和双重价格。现实中,跨国公司使用的转移价格方法远远不止这几种。事实上,各种转移价格的方法,都是以成本为基础或按市价演化而来的,主要形式是以成本转移价格为基础的转移价格和谈判协商转移价格。成本转移价格包括:完全成本基础定价法、变动成本基础定价法、边际成本基础定价法、标准成本基础定价法、机会成本基础定价法等。
二、转移价格对我国海关管理的影响
以上主要是对转移价格的整体介绍,而本文对转移价格研究的切入点是海关管理。跨国公司转移价格涉及的交易一般都是国际贸易,其利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的贸易政策获取最大利润,海关作为进出口贸易的监督管理者,与转移价格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跨国公司实行转移价格的目的很多,比如说通过避税和逃税,减轻公司的税负,以增强公司利润;调整利润,调拨资金;增强国外子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规避风险,等等。跨国公司从转移价格中获利,可对东道国来说,转移价格带给他们的一般都是负面影响,比如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破坏国内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且扰乱正常经济秩序;还会侵吞东道国合资方、合作者利益;恶化东道国国际收支,等等。跨国公司在公司内部销售货物,其价格一般都要报向海关审核,也就是说,海关是把住转移价格实现的第一关,在应对转移价格的工作中其作用十分关键。而转移价格对海关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主要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导致海关税收流失,引发征收风险。
海关征收的税款一般由关税和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的国内税(例如增值税、消费税)组成,而课税标准一般是课税对象的价格或金额,也就是说海关从价计征的税款一般由贸易货物的价格、贸易货物的数量及税率这三个因素决定,相应的,造成税款流失包括三个方面的原因:贸易货物减少、税率降低及单位货物计税价格减少。这其中,税率由国家制定,纳税人无法改变,货物数量也比较明确,不易对海关进行欺瞒,只有货物价格可以由进出口企业进行调控。跨国公司可以轻易地通过转移价格达到减少税收的目的。而关税的作用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二是保护本国产业或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带来的海关税收减少一方面损害了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较大冲击,不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跨国公司转移价格扰乱海关监管秩序,刺激价格欺瞒行为的出现。
依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等法律法规,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行为尽管主观上有逃避税款的嫌疑,后果上会导致少缴纳税款,但目前并不是违法行为,不会受到刑事或行政制裁。这种现状不仅使得转移定价的行为肆无忌惮,也刺激了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比如说价格欺瞒。价格欺瞒与转移定价的目的和后果相差无几,最大的区别是价格欺瞒行为使得申报价格与实际成交价格发生扭曲,而由于价格受诸多因素影响,上下波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使得众多价格欺瞒行为利用转移定价作为躲藏的掩体,假借转移价格之名,大行违法违规之事。转移定价是一个中性概念,既不能将其直接与偷税漏税和走私违规相联系,又不能忽视它和一般的价格欺瞒一样会造成价格畸高畸低的情况,由于二者较难区分,界线模糊,很容易扰乱海关监管秩序。
参考文献:
[1]郑俊田.中国海关通关实务.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2]何晓兵,李毅,王普光.关税理论政策与实务.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细雨如丝,一棵棵樱桃树贪婪地吸吮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翠绿的枝叶,一片片圆圆的小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春天过后,樱桃树上挂满了樱桃。
樱桃圆圆的,比杨梅稍微小点,可爱的樱桃挂在树上,好似一个红脸小娃娃没见过世面,探开头,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
你摘下一棵放进嘴里,轻轻咬开它,就会露出那鲜红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鲜红的汁水,待你吃完以后,那鲜红的果肉伴着甜甜的汁水,沁入心田。
樱桃有很多用处,比如说,可入药,樱桃树的枯枝可以当柴烧,樱桃树还可以做成盆景供人欣赏。樱桃营养也很丰富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标;课堂气氛;合作交流;评价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126-01
新教材第三章中是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通过阅读全章会发现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杂乱,一会儿是文本,一会儿是图片、动画,一会儿是影片、声音。如何上好本章节是摆在许多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利用活动联系上下章节,让课堂更加严谨
第三章 信息加工与表达,总体来说是指对信息加工整理、合成作品、交流。许多老师认为这一章完全是在讲作品的制作,他们会采用讲PPT或者FrontPage的行式来完成本章的内容。但是这样会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成作业的误区,使许多学生觉得和以前的高中会考一个样。
在讲本章前,我们应该注意到第二章中间的活动,有两个较大的活动,一个是“吸烟有害健康”,另一个是“夸夸我的家乡”。这两个活动均是让学生收集,整理与这个主题相关的信息,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的文本、数据、图片、声音、视频等。老师可以选取其中一个作为第三章的开端。比如先讲文本信息的加工时,老师把第二章中吸烟有害健康这一活动中同学们收集到的信息综合到一个word文件中间,然后将此文件发给学生,让学生感到信息的杂乱,感到对信息再次加工的必要。老师就此讲解有关文本信息的加工方法,让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让学生自己的意图表达的更加清晰。教师可以多花点时间让学生多动手把该文本信息进行深层加工,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一研究性报告做的更加完美,最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选出老师到学校的网页上研究报告中最好的一份。
二、利用活动推进课堂气氛
信息技术课要屏蔽枯燥,要让课堂更加生动具体就不能去讲软件的说明书,也不能照本宣科。上课时应多注重学生的状态适当的引入活动,通过活动活跃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获取知识。
第三章中有一小节是对数据进行统计,教材中是引用了吸烟有害健康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个分析的结果对一般学生来说没有多大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对统计的结果有兴趣的同时认真学习统计分析的方法呢?我安排了如下活动,把全班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在学校的主要十字路口统计上下课时所经过的学生中看书、吃零食、打手机、听随身听等各项的男女人数。第二组在运动场统计散步、打篮球、踢足球等项目参与的人数及男女比例。第三组在学校超市的出口处统计所购物学生所购物的种类比例及男女比例。第四组统计本班同学所用文具的种类。同学们经过一周时间的调查,每一组都在作业本上写满了数据,许多同学带着疑问的眼神看着我。我顺便就提出了最终任务的要求,请各组同学分析手中已有的数据,通过数据得出一个结论,这一个结论是反映我校学生的不良习惯,最后以DOC的文件上交给老师。接下来的两节课,我讲了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公式的操作、数据的操作,同学们依据我的讲解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处理,两周后,我收到了四份作业,这四份作业中最有价值的要算第一组,他们的结果是有40%的同学在听随身听,20%的同学在吃零食,15%的同学打手机。最后的结论是:“中学生进入数码时代,数码让我们更加孤单懒惰”。通过上边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啦,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接收者,活动会上他们变成课堂的主人,为课堂带来了活力。
三、利用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
高中信息技术课有一个令老师们头痛的问题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我们不妨通过活动来解决。在活动中先将学生分为4-6个小组,各小组的水平相当。然后设置任务,让小组去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小组的成员相互帮助,互相合作共同推进本小组的任务前往终点。
第三章中要求将所收集处理的信息进行合成,最终成为一个作品的形式。教材上没有指定作品的具体表现方式,可以是电子小报,也可以是PPT,还可以是flash、网站等。从第三章整体来看,这一个作品是检验学生们所学知识的最好方法,我们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从收集到处理,再到合成,系统的去完成信息处理全过程。我选取了网站的表现形式,同时结合第二章中“夸夸我的家乡”这一活动。要求各小组上交一个独立的网站,网站的题目的“我的家乡重庆.璧山” ,网站至少要包括家乡的美食、家乡的风景、家乡的人文等板块,每一个板块边的信息必须包括文本、图片。同时鼓励学生加入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各小组内部也由组长进行分工,对每一个成员的任务进行布置。随后的两周里,有的学生向语文老师咨询璧山的历史名人;有的学生向地理老师要了一本璧山地理;有的学生向我询问教材中没有讲到的利用蓝牙把手机里拍到的相片如何传到电脑里去;有的小组在课堂上一起选图片,一起讨论排板问题。
通过上边的活动,不难看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多了,知识在交流中潜入了学生的大脑中。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5—0026—01
班级凝聚力是指在班级共同理想的作用下,通过师生一致努力而形成的一种有益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和活动积极性的整体力量,它是班集体得以维系的灵魂,是制约学生活动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班级凝聚力是一股强大而无形的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到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同学间的心灵相容是凝聚力的起始阶段
心灵相容是指班级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相吸引、和睦相处、互相信任和互相支持。心灵相容可以营造积极乐观的气氛,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有部分学生总搞不好关系,城市孩子嫌农村孩子不讲卫生,笑话他们的方言,不愿意跟他们玩……这些言行举止伤害了这些农村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变得自卑。面对这种情况,我做了以下工作。
1. 搭建师生沟通平台,尝试跟他们交流,做双方学生的思想工作,让所有学生端正认识。
2. 组织召开“夸夸我的家乡”的主题班会,让农民孩子用方言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逐渐改变了城市孩子的偏见。
3. 开展学习、劳动和卫生等方面的“一帮一”互助活动。同学们积极响应,找朋友结对子,让学生之间建立纯真的友谊。
二、树立集体思想是凝聚力的养成阶段
学生心中若没有集体,一个班级就没有凝聚力。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1. 树立观念。在学生中树立“班级即家庭”的观念,让学生们懂得班级是自己生活的大家庭,对这个“家”负责、为这个“家”付出、给这个“家”添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2. 活动培养。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精神、班级凝聚力的好时机。每年运动会期间,我校都要举行拔河比赛,全班同学情绪高涨,就连平时纪律较差的同学也主动要求参加。可人数有限,没被选上的同学情绪低落。每当此时,我就及时找这些孩子沟通,在肯定大家都想为班级争光精神的同时,我告诉他们,为了班级荣誉,同学们要强强联手,不上场的同学当啦啦队队员,同样也在为班级出力,因为拔河比赛取胜,啦啦队员也有一半的功劳。大家统一了认识,比赛中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好成绩。
3. 分享荣誉。每次班级得到集体荣誉时,我都要召开一次获奖感言会,集体得来的荣誉,让大家都谈感受;部分同学得到的荣誉,让同学互相谈不同的感受。让每一个孩子明白,在班上,无论成绩如何,只要有一颗为集体服务的心,为集体出一分力,那么你对集体就尽到了责任。
三、集体关心个人是凝聚力的形成阶段
一个集体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我们不仅要强调人人关心集体,也应该强调集体关心个人。平时我注重营造班级的和谐氛围,引导孩子们互相关心、和睦相处,让他们感受班集体中的温情和幸福。
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同学煤气中毒,在医院抢救,我带领孩子们第一时间赶到。脱离危险后,我和全班同学又去看望她,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还有一名同学性格内向,一次她生病不能到学校上课,放学后,同学们自愿到她家帮她补习功课,还帮助她家做家务。这件事使她感到集体的温暖,以后就开始主动与同学交往,自觉地融入到集体当中。
四、全员参与管理是凝聚力的巩固阶段
只有学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时候,一个蓬勃向上的班集体才能得以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才能得以巩固和发展。
1. 人人能参与。为了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我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在班长、学习委员等重要岗位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竞选制,竞聘担任班干部,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集体中负有一定的责任,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关键词:生活化;实践;体验;品德教学
让品德教学成为快乐的旅程;让品德教学成为道德生活追求的过程;让品德课堂成为美的盛会;让品德课堂成为小小哲学家的摇篮;让品德课堂成为蓝天下的学校。
这是我在《小学品德教学拓新》一书前言中看到的一段话,对于多年从事品德教学的我来说,有点兴奋,有点激动,有点期盼,有点憧憬,这不就是曾在我心中升腾起来的教学理想吗?不就是我一直孜孜追求的教学之梦吗?品德教学就是一种真善美的教学,学生品德的形成正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它需要教师让品德浸润于生活的课堂,在情感的激发、思维的互动、行动的搀扶中,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一起挽手走向真善美的境界。
一、让品德教学成为快乐的旅程
道德教育是引人求真、导人向善的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美好道德生活的品德教学的本身首先应该是善的,而且应该以快乐的状态呈现。
1.融入生活,激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他是学生的“内燃机”,而兴趣的产生又来自于形式。几年教学实践,我逐渐摸索到,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通过创设多种情境如:考察、调查、访谈、服务等自己乐于参与的方式去熟悉生活环境、体验生活情趣、感受内在价值,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买东西的学问》、《参加储蓄》等的教学都可以先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亲自去体验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学习快乐。又如在《买东西的学问》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自编自导自演,创造性地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店员、摊主和顾客的形象,让学生在近乎“过家家”的“游戏”中亲身体验和了解到买东西中大有“学问”……学生们在生活气息浓郁的教学环境中,率真无忌地展露着情感、充盈着心灵、飞扬着个性──这就是生活化的课堂。
2.巧设情境在角色参与中成长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家庭和学校是社会的细胞。但学生在更多的时间里只是在这个细胞内活动,对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付,因此将学习的内容用多种形式来“表演”给学生或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成小品,会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
在讲《安全的生活》单元中的“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情节。在打过预备铃后,我来到教室门外(教室门是全封闭的,学生从里面看不见外面的老师),捏着嗓子假扮陌生人,请求学生允许我进入课堂,刚开始同学们不答应,说这节课上社会,老师马上就要来,不能让不相干的人来打扰;我又找了几个理由,都被学生们拒绝了,最后我告诉同学们我是本校的老师,进门只为喝点水,同学们就允许我进来了。我一进门,同学们都非常惊讶,我趁热打铁地向学生提问:“如果将这一情景挪到你家里,一个陌生人来敲门、利用各种借口要进门,你会怎么做呢?”学生们先是恍然大悟,然后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总结出多种验证陌生人身份和拒绝陌生人的办法。最后用实际案例说明一下没有安全意识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这种“动”是游戏类的“动”,同学们在“动”中是放松的,是兴奋的。在“动”的过程中,他沉醉其中,最能充分“感受情境”。在动的过程中就能获得满足,印象深刻。
二、让品德教学成为学生道德生活追求的过程
道德之所以能根植于人心灵的深处,融入于人的一举一动之中,是因为它不是嫁接而来的,而是人的心灵自主地采集道德种子,栽种在自己生活的怀里,并不时地浇灌的结果。其实,不管我们有多大的能耐,都不能代替学生去体验他们的道德生活,实现他们的道德追求。许多时候,只有我们“置身其外”,学生才能“身临其中”。我还是举例来说吧!如《航空航天知识知多少》这一课的教学,我就采取了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愿组合,组成6个专题小组:“火箭”组――主要研究我国研制系列火箭的情况;“中国卫星”组――主要研究我国用系列火箭发射我国研制的卫星情况;“外国卫星”组――主要研究我国系列火箭为外国发射卫星的情况;“神州号”组――主要研究我国神州系列飞船的情况;“嫦娥” 组――主要研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展望”组――主要研究我国未来航天的发展前景。分组后,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借助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并在组长带领下,进行整理、综合。课上每个小组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研究成果。为了防止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上面所说的情况,在交流前我又向其它组提出要求:要认真倾听,用心记录,并在交流完毕后设计了一个小小的竞赛,以几道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抢答,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一直兴致勃勃,交流者、倾听者的角色是不断地变换的,这就促使孩子们学会倾听,学会交流,让学生在航空航天知识的旅行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让品德课堂成为“蓝天下的学校”
美德是在课堂上习得的,但却是在人与自然、社会沟通中实现的。在这个方面,人、自然、社会相互协作,社会负责使人变得丰富,自然帮助人们去掉当中的杂质。课堂、自然、社会三者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作用于儿童,使儿童的精神境界越来越走向完美。在我们现行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就安排了大量的参观、访问、调查、办展览、举行模拟表演、故事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内容。每一位教师都决不能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就一定要把课堂与生活、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起来。如《我们的家乡》一课,就可以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自己家乡的环境、物产等,再根据调查的情况写调查报告。并结合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开展“夸夸我的家乡美的活动”等。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品德课枯燥无味,使课堂与生活得到了整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学习不是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到,课堂之外的社会大课堂更是学习的源泉。
生活中的学生是一星星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苞芽;我们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让他们在建构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使社会充满生命与活力,使学生富有个性与创新。“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让品德浸润于生活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在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小学品德教学拓新》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2. 《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新教材 分析
1新课标对教材的要求
1.1以信息素养为核心: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够自觉获取学习内容,并扩展所学知识领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因而,个体对信息的积极态度,掌握信息技术和技能以及时获取信息,通过对信息的评价与判断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通过整理和创新信息形成自己的信息道德观念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1.2具备多种特性:新课标要求提高教材的适用范围,让教材更富有弹性和灵活性。教材要注重实践活动难易程度的层次性,通过设置多个不同层次的活动或任务,让师生可以根据条件和需求选学教学内容,或者将某些教学内容灵活地安排在课外或不同场地开展。教材内容要有多元性,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理解,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教材的实践任务要有开放性,对同一个实践任务,学生可以设计出十几种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教材要有先进性,对教材内容的选取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还要基本适应未来一两年内设备及师资状况的变化。
2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再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2.1要全面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钻研到教材中去,去感悟和品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是一个要求贯穿于教学中的“纲”;而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具体依据。
2.2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中,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想、给予他们以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新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的蓝天,彻底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只有对教材理解透彻、感悟独特并对学生学情了解清楚的教师才会做到目标定位准确、恰当,重点、难点设计合理、合情;只有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教师才会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
2.3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整体结构: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特点,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例如新课程标准中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加深了信息文化教育的价值,因此基础部分的内容标准充分体现了技术过程与文化过程的统一,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必修模块主要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其中不论内容标准、范例、活动建议及描述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行为动词均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应该尽量全面考虑,能够根据需要为学生创设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能通过学习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能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2.4教材内容体现“做中学”的特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特别是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多动手、多实践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在新教材中,每一节都编排了“活动”或“思考”等栏目,每一章的引入“情景”部分都展现了同龄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信息活动中各阶段问题的实例,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上机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另外,高中生的思维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都大有提高。我们要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迸发。比如,在学习画图程序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中学生电脑绘画的一些优秀作品,结合美术课所学的构图原理、色彩搭配等元素来引导学生进行电脑绘图,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自由发挥、尽情想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一些比较好的作品,我就会有意识地引导这部分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电脑作品大赛,促使他们向计算机领域的更深层次发展。
2.5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往往是“教师操作,学生照着做”这样一种被动局面,学生很少有自己提问的空间,其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而新教材要求信息技术的教学要由教向学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迫在眉睫。目前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任务驱动法,该方法强调让学生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学习有意义的“任务”情境,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取技能、形成能力。例如,在必修课本《信息获取》的综合活动“夸夸我的家乡”练习中,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布置好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收集相关材料,在班上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教师适时指导,感受信息获取的整个过程。
3总结
新教材为我们改革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不妨把新教材看做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用辩证的眼光好好去品读、去研究,挖掘它的优点,改进它的不足,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沃土。
参考文献
[1] 范留平.高中新教材中的信息技术能力分析[J].科技资讯,2008,32.
一、多元智能概念
多元智能概念是198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推行其教育研究项目“零点项目”时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被认为是人类智力认识上的一大飞跃。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并非像人们过去想象的那样,主要是由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构成的。他提出,人的智力可以分成至少8种类型,包括视觉/空间智能、词汇/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社会智能、内心/自省智能,以及最近发现的自然观察者/自然界智能。以这种新的智能观为出发点看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在自己特长的领域中都是天才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了得,有的学生文笔优美,有的学生能深刻地理解课文,有的学生朗读娓娓动听,有的学生善于和别人交际……这就是学生不同智能的表现。
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我们不能只重视语文智能的培养,而应该着眼于多元智能,建设多元的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均衡发展。
二、充分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多元智能因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认真钻研语文教材,发掘教材中的多元智能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1.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空间/视觉智能是指把思想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就是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图画、地图和表演等形式。比如在教授古诗时,因为诗歌特有的韵律美、意境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意境画出来;而在教学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时,则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按照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又可以发展他们的视觉/空间智能。
2.发展学生的词汇/语言智能以及人际交往/社会智能
词汇/语言智能包括了阅读、书写和倾听的能力。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发表自己对课文一些问题的看法,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使口头表达、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倾听、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怎样与同伴交往,怎样向别人提意见,怎样使自己的见解得到别人的赞同,也使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得到发展。
3.发展学生的音乐/韵律智能
拥有高水平的音乐韵律智能的人会以唱歌、吹口哨或打拍子的方式陶醉、放松自我。在教授一些节奏感较强的课文,如诗歌、儿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配上合适的节奏或音乐进行朗读、表演,在节奏韵律的配合下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利用多元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多元学习
现在的教师已不再是一支粉笔走天涯,而是拥有众多辅助教学手段。教师采用多元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学习、理解知识,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1.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展现知识
人的多元智能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多种智能共同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多项智能同时运作,能使学习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雷雨》时,课文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进行了描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没有一丝风的情景,先让学生观察图,再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回到课文找出课文中对应的描写。因为有了具体的情景演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2.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最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在课堂中适当插入游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尤其是碰到会意字,可以让学生开展“我做,你猜”的游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做出字形,让同学猜。在这一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又促进了学生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各项智能的发展。
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让他们规规矩矩坐在教室听40分钟课是违背儿童天性的。如果在课堂上结合课文,让他们开展活动和表演,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写话《夸夸我的家乡特产》时,如果只是单纯地教授学生写作顺序、修辞方法,学生必然会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教学时,让学生带回来家乡特产,大家一起观察品尝,再写下感受,就既让他们在一系列感官参与中积累了写作材料,又让他们在把感受转换成文字的过程中,开发了词汇/语言智能、人际交往/社会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以及内心/自省智能。
3.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各项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在学习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学习统一的内容,而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如生字教学中,可以激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识记方法;在课文教学中,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完成。在《我是小小演讲家》一课中,我会让学生复述课文,讲讲对这篇课文的感受。而《我是小小表演家》一课中,我则会让学生把课文内容通过自己的加工,表演出来。学生能在学习中利用自己的特长,学习效率一定能提高。
三、设计多元作业,多层次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目的在于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的固有内容——抄写、做习题,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单调、繁琐,学生常会马虎应付了事,并不能真正达到布置作业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在作业设计中多动脑筋,多花心思,让学生乐于做作业,真正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例如教学《恐龙的灭绝》一文,课前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找有关资料,学习课文后再找找各种灭绝原因说法的理论依据,思考哪种说法最合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拓展了知识面,学习了搜集知识的方法,既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巩固,又让教师从中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角度评价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长,因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打击他们的自信,磨灭他们的个性,把他们打造成千人一面的产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的特长,哪怕他们只有一点长处,也要大力表扬,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要多表扬,多发现闪光点,让他们树立学习的目标,产生学习的动力,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