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论文范文

课外阅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阅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外阅读论文

第1篇:课外阅读论文范文

一、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

在当今这个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手中捧着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和流行杂志等。这种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占据了他们许多课余时间。功利阅读的需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放松,二是应试。放松是因为学生学习生活紧张,读一些轻松休闲的图文,可以调节情绪。为应试而读则更为明显一些。家长把作文选、作文辅导用书当作孩子最好的读物,认为对提高作文成绩有用,于是累案的作文书包围了孩子,最终导致他们阅读兴趣的失落。

功利性阅读是需要的,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只有多读经典作品,才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这已是形成共识了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品味经典的醇香,从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回归。

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计划,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在实际阅读中,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教师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

二、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很少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阅读是不长久的,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然而,这规定的阅读量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必须完成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要求学生有高度的阅读自觉性、自制性,需要他们用意志来支撑,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这一点来看,阅读指导不能完全迁就于学生的兴趣,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磨练,促使他们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

培养阅读意志,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年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一天,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其次是要运用阅读成果来强化意志的培养。阅读过程是艰苦的,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行读书节、报告会等阅读活动,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成功的体验来补偿过程的辛劳,增强战胜阅读障碍的信心。三是要发挥阅读兴趣与阅读意志的相互促进作用。学生在阅读开始阶段往往受兴趣的支配,随着阅读任务的加重,困难越来越多,兴趣就渐渐失落。这时就需要意志来维持阅读活动的进行。学生在意志的支撑下,阅读取得明显成效的时候,又会增强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阅!""#年第$期读兴趣的激发,又要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充分发挥两者的互动作用,推动阅读活动持续深入地进行。

三、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共生

第2篇:课外阅读论文范文

(1)课外阅读量小

大学的课程没有中学的课程多,学生的课外时间相对较多。但是学生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不多,特别是英语材料。很多同学课外阅读的英语材料不外乎与考试有关的资料。其他的英语材料,学生一般不知道如何选择;有的学生为了提高英语水平,选择一些英语报纸和杂志,而对于报纸和杂志,一般也只是随便看看,很少有看完的;有的学生也会选择一些英文小说,也多半是看了前几页就没有再继续。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量是很小的。

(2)阅读质量低

由于学生们不会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所以很多时候阅读质量低下。有的学生选择的材料过于简单,达不到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如有的大学生还在看书虫系列的英文书,这些书适合初中高年级的学生看,对于大学生学习新的表达和增长知识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有的学生选择的材料是自己不感兴趣的或者专业性太强的材料,使自己在读的时候就因为没有兴趣或者太难而放弃。所以,即使是花了一些时间在课外阅读上,但是没有好的材料,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同样收效甚微。

(3)阅读方法不当

课外阅读属于泛读的范畴,学生不必要把课外阅读的材料当作平时上课的材料那样去弄懂每个单词和词组。但是,很多学生却把课外阅读材料当作精读课文来学习,一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字典,有的时候看了一个小时还在第一页和第二页,特别是对于英文小说,读者不用去逐字逐句的弄懂,这样会大大影响阅读的速度。就是因为阅读方法不当,学生往往花了时间却觉得没有收获,这样会打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放弃英语课外阅读。

二、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需要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却不给任何指导,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有的学生会因为效果不佳而浅尝辄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

(1)阅读材料的选择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让学生选择自己想阅读的材料,“学习者对于材料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材料本身是否符合他们自己的标准或需求。”[4]在选择材料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告诉学生选择材料的标准,第一是材料必须难易适中,稍微高于自己现有的水平。材料太简单,学生阅读以后不能从中学到语言知识;材料太难,学生会丧失阅读兴趣。第二,就是选择材料要循序渐进,这既要体现在难度上,也应体现在材料的篇幅上。最开始,学生可以选择国内外英文报刊和杂志上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可以过渡到篇幅适中的材料,最后,可以欣赏国外的原版名著。第三,材料选择的多样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集思广益,有的时候可以就一个话题去收集不同的材料,有的时候可以就同一类型收集不同的作品。这样遵循一定的原则,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阅读的材料杂乱无章,而且便于学生自己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分类总结。在材料的选择上,采取学生自选与教师精选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可以把学生选择的材料都集中起来,并从中选择出比较好的材料供学生阅读。再者,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平时教学需要,给学生推荐其他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最后可以给学生一个参考阅读书目,这其中包括学生选出的材料和老师推荐的材料,而且,笔者认为最好是在学习小组内在同一时间段阅读相同的材料,这样便于开展小组内的书评和其他读书活动。

(2)教师的指导和监控

在第三部分谈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应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属于泛读范畴,其阅读方法与平时上课学习的课文有很大区别,学生在学习时应该以内容作为主要的信息点,而对于多次出现的高频词,学生可以通过字典进一步进行学习,而不要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有了老师在阅读方法上的指导,学生阅读起来就会更加轻松。评价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关键点就是对课外阅读的监控。如果教师完全放任自流,也许课外阅读就只会变成少数英语爱好者学习的法宝,而不是大多数同学提高英语的途径了。课外阅读的一个有效的监控手段就是读书报告。由于大学英语课堂人数众多,教师必须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读书报告会。分组的时候,教师最好能把同一专业的学生分在一组,便于在日后的阅读中学生可以进行专业相关的英语材料的阅读。教师一定要事先给学生安排好读书报告会的时间,虽然是分小组,最好选择统一的时间,这样便于老师到场进行指导和监控。而且只有老师到场,学生才能真正认真准备小组内的发言。这个时间可以选择在上课前的十分钟开始,或者课程上完后留下几分钟,这样既不需要全班学生单独再找出时间,也不会占用老师的其他时间。在每次读书报告会之后,小组内都选择一位同学在全班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对于读书报告的时间,教师也要作出严格的规定,这样也能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而且,每次小组要推选不同的成员参加全班的交流活动,这样就保证了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全班的交流活动。教师的监控还应注意学生的反馈。课外阅读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耐力,所以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得到学生的反馈,比如qq群和qq空间。现在的大学生都渴望与教师交流,但在大学里,教师除了平时上课,其他时间与学生接触很少,而且有很多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来与老师交流。这样,在网络交流中,教师可以更及时的回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对于网络交流并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约定时间进行面谈。

(3)形成性评估

“教学评估不仅包括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估,也包括以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英语课外阅读,需要学生在课后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努力的时候,教师最好不要采取传统的以一次考试来定学生成绩的终结性评估,而应采取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形成性评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估,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互评,读书笔记和全班展示等环节来进行。每一个项目,教师可以给参与的同学一个分数,而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再在基本分上给予奖励分。教师观察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前面提到课外阅读的监督方式主要是读书报告。在小组读书报告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出勤率,没有到场和没有准备的同学都没有分数;而在教师的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对于个别的在写读书报告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讲解。第二个方式学生自评和互评。在每次读书报告后,教师都让学生对自己的报告给出分数,同时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在每次评价后,教师都要及时拿到第一手的资料,并及时给出每个学生在这次书评中的成绩。第三,读书笔记。教师应该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因为英语本身也是学生要学习的外语,所以这个读书笔记也可以算是一个英语好词好句摘抄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摘抄在结构上或者内容上很好的句子。第四,全班展示。教师可以把这个部分设计成一个加分环节。每次小组选择的同学在全班做展示以后,做得最好的同学可以得到一次加分。通过这些方式,每个同学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分数,而那些不去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书评的同学则可以会面临重修的危险。这样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也使学生们都参与到课外阅读的活动中来。

三、结语

第3篇:课外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在我国新发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能力,有较为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所以说在现代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

一、营造阅读气氛

家庭教育是营造阅读气氛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应该着重强调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好处,改变家长陈旧的思想观念,保证孩子的阅读量。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陪陪孩子去图书馆看看书,还可以给孩子多买书,陪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阅读的乐趣。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教室张贴美言美句或是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图书阅读角,让每个学生都提供一本书,然后供大家阅读,这样既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让拥有这本书的孩子给其他的学生讲解这本书,不但自身印象深刻,而且还使自己的阅读自信大大地增强,一举两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的古训也诠释了多读书,读好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道理。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择优选择阅读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喜欢的书的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不应该只局限于 “大家”所谓的“名著”,应该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愿意读书,渴望读书,还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我们在尊重学生的选择时应该给学生一些建议的,读书的范围不限,但是内容必须是健康的。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理念中,让学生深切地明白择优选择一本健康的书,选择适合自己比较有意义的健康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当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的采蜜本,摘录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好的词汇、句子、片段,大量的积累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的积淀,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再次创作,对于已经阅读完的好作品,应该多读,读到朗朗上口的程度把文章变成自己的,然后再进行加工和修改,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写出好文章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又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集中性的阅读教学,提高课外阅读能力。一个班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教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单独辅导,因此可以选评出学生喜欢的作品集中性地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们各显其能,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认知这本名著中的精华。

四、拓宽阅读空间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 让小学生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拓宽阅读的空间和分量,提升阅读的效果和质量。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现代文的教学也应很好地进行拓展阅读,课外阅读学生不仅仅可以掌握好课内的文章,还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五、激发阅读兴趣

曾经有伟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候,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比如说可以在教室里办一个板报,每周让一个学生布置,上面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美文美句,也可以是精美的古诗词,还可以是朗朗上口的小段,更可以是学生写的优秀的文章,让学生无限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丰富自己的阅读常识和阅读技巧。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布置,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让学生真正地爱读书,想读书,渴望读书。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长河中,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学生丰富的语文素养而作不懈地努力,让学生在语文美感的蓝图中自由地飞翔,享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的无可替代之处。

参考文献:

[1]张志伟.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1(06).

[2]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丽水示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3).

第4篇:课外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阅读、优点、培养能力、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的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九年课外的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还指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针对这一要求,我在教学中进行“网络阅读”的一些尝试,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有针对性的大容量的阅读积累和灵活多样的网络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创造一种氛围,一种环境,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天地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那么怎么样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

我认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审美因素和文化因素,能够打动小学生的感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能够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语言文字上来。(2)便于学生自由、自主地表达和交流,能够促使学生产生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愿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来。(3)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并以此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表达和交流。

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1)从文本阅读转向了超文本的阅读,传统的优质媒体在检索筛选方面,远不如第四媒体的高效。(2)从单纯的阅读文字转向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增加了文本的形象性,使阅读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一、网络在课外阅读中的主要优点

1.提供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纵观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包罗万象,科技知识、自然风光、风云人物、童话寓言……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要认识理解这些事物,对于这些阅历较浅,判断力欠佳,又以无意注意为优势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是较困难的,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出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情境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上《十里长街送总理》前,我和学生一起在网上搜集了的图片资料和影视片断,并建立了一个小资料库,分小组分别从的工作、生活、童年、外交、为人处世、生平、以及业绩等方面自主进行网络阅读,然后小组针对一个方面内容进行所选材料的整合,做成幻灯片集体交流,让学生通过网络所提供的背景资料各个侧面地了解了这位伟人的风采,敬爱的感情油然而生。在上这篇课文时,在哀乐声的渲染下,孩子们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2.丰富的阅读内容,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人文学科,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往往是那些爱好读书,博览群书的学生。这表明,阅读无论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还是陶冶情操、学会做人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媒体最大的优点就是海量的信息。另外,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还可以借助生动的动画、美妙的音乐,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外,还应常常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我是在一些小学教材课件、K12教育资源库中进行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如在上《卢沟桥的狮子》前,让学生欣赏K12教育资源库中的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掌握相关知识,培养阅读方法。学生对于狮子的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上起课来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日本侵略者发动的罪恶行径,则让学生通过欣赏课件,目睹侵略者的暴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这样在课堂上教育其不忘国耻,奋发读书,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也会主动在Internet网上找一些与之相关的短文、图片等等,在全班同学中交流、阅读。通过大量课件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快速检索,增加阅读的效率。

信息时代阅读方式的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阅读方式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的存储量与处理的加工进度,是手工检索所无法比较的,它可以让你瞬间拥有某一主题的相关信息,减少了人的奔波、查找、收集、摘录之苦。

例如上《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水力发电站了解得比较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在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来搜寻相关资料,几秒钟就查到了几百个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即时了解了水力发电站的构造,工作原理。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要求学生从语文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4.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阅读材料由教师提供,经过老师的筛选,阅读材料会更适合于学生,避免学生接触不健康的材料,再加上教师对学生阅读任务的适当规定和语文课上的检查、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是传统课外阅读方式和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另外,网络的特点决定阅读过程的可控性,教师可以通过控制主机或自己的电脑来实现对学生阅读时间和内容的控制。

二、基于网络条件下课外阅读中几个能力的培养

1.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利用能力,信息资料检索能力,信息整理、加工重组能力。我们的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勤于接受课堂知识而忽视课外信息的利用,他们还不懂通过图书馆的书来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查询资料,更不用说进行网上信息交流,利用网络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

我们通过在网上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对信息产生良好的感性认识。信息意识在孩子的脑中也不断地渗透,通过网上资料查询,课间交流,不但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协作学习精神的培养:为了寻找某一个知识的背景或材料,我在课外阅读后,常常需要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网上查找资料,学生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交流,不断地完善、来加深对文章的认识,而且对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交流提供了方便。如上了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课之后,我让学生在网上找到的资料相互进行交流,有的找到了草原上的蒙古包的图片,有的找到了草原风光的照片,还有的找到了介绍蒙古族情况等资料,我们相互交流、补充,最后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料库,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体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了1+1〉2的高效。

3.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

阅读的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多媒体的课外阅读资料能集声、形、音于一体,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地增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优美词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各种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潜词造句的方法,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网络条件下课外阅读的操作方法。

1.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可以向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作品,这是因为名著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影响力大,它不但能拓展思维,还有独特的见解。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应成为作文的典范。文学刊物、报纸中的好文章也值得推荐,这些文章的语言具有鲜活性和时代性,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新大纲推荐的篇目,可以逐年渗透。

2.阅读交流,教师检查。

这一步骤也非常关键,它将进一步巩固学生阅读的效果,使学生的阅读更有目的性。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后,要安排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形式检查阅读的效果。

第5篇:课外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选择书目;明确目标;反馈;课内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应该“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四百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1]在《课标》中,语文课外阅读被提到了较高的高度,并且对学生一定时间内的阅读数量也做了明确规定。

吕叔湘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让学生喜欢语文,就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优秀作品的机会,接触优秀的语言主要是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2]语文学科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相互沟通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内作品的兴趣以及感悟能力,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最重要的途径。

如今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不是十分饭郏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阅读数量少以及阅读品味低等问题,所以教师在这过程中就应该发挥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并且借鉴一些专家学者所提出的具体方法,将中学语文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具体列举如下:

一、引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阅读的可选余地实在过于广阔,对学生来说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选择对自己有益、能够提升个人素养的优秀语言作品是较为困难却十分重要的。数学家王梓坤说过“读书需要选择”,而学生的鉴赏水平以及阅读经验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去选择,老师在这个时候便可以帮助学生,《新课标》中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具体推荐书目,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需要阅读的书目。

二、让学生明确具体的阅读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是各种要素发展的共同要求,就是加强相应活动的‘有意性’,即在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像活动中有明确的任务,有完成的愿望和要求,人们思维的每一步骤都受思考者的目标所制约。”[3]加强活动的“有意性”,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或者帮助学生制定阅读目标,制定课外阅读目标应该注意不同的学生基础各有不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限定学生阅读书目的时间,以及阅读结束之后应该了解哪些问题。

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告诉我们,教师明确教学要求,一旦被学生接受,就会在他的大脑皮层形成一种优势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积极活动的状态,这样,极容易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积极活动的状态,这样,极容易形成神经上的暂时联系,迅速接收信息,产生智慧。明确阅读目标使得学生有阅读的紧迫感,并且使得他们能够互相督促,完成目标。

三、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反馈

课外阅读应该有所反馈,反馈就是把系统中某一部分输出的信息返回到输入的部分。课外阅读的反馈就是将阅读目标、阅读书目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内容输送出去之后,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将结果返送回来。教师可以对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具体评价,起到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作用,也起到与学生有效沟通,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

教师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反馈常见的有以下方式:1.可以给学生制定共同阅读目标,然后就某作品在班上举行读书研讨会,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对于所阅读文本也有较为深入的剖析;2.以黑板报、墙报的形式对于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展出,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一点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呈现给老师,老师检查,并且给予恰当评价。

四、课外阅读应该和课内语文教学相联系

台湾地区的语文教学其中一大特色便是课内语文教学与学生写作紧密相关,作文题目以及作文要求和学生近期所学作品有内容上的关联,如此便达到了以课内学习带动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以写作提升对课内作品的感悟。课外阅读是否可以和课内教学形成这样的双向促进的状态呢?教师在这一愿望的实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能否在‘窥一斑’的基础上,激起学生‘知全豹’的欲望呢?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引导。”[4]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入与文本相关却又在文本之外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比如学习沈从文的《边城》的时候,感悟其中的语言特点以及与水相关的环境描写后,由此可以引出与沈从文文风相近的汪曾祺的小说《大淖记事》,使得学生对这种语言方式有更好的体悟。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作用就是以课内带动学生对课外的探索,对相关文本产生兴趣,从而对文学阅读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活动是在哪些条件下和怎样的环境中进行的”[5]学校与社会所创造的读书环境是老师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发挥作用的基础。所以有良好的读书环境,再加上老师的引导与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定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高岚.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提供接触优秀语言的机会[J].语文教学通讯,2017.2.

[3]彭聃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课外阅读论文范文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您正浏览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xx.8——20xx.10 成立课题组。

2、20xx.11——20xx.1 开题、评审、修改。

3、20xx.2——20xx.2 实验、明确要求。

4、20xx.2——20xx.4 初步总结。

5、20xx.5——20xx.12 归纳模式。

6、20xx.1——20xx.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第7篇:课外阅读论文范文

一、阅读是一种行为、动作,准确地说它是一个过程

阅读是双向交流的过程,作品是架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读者和作者实际上是通过作品进行交流的。陶行知说:“作者的努力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是从符号到旨趣。”他解释的阅读过程可理解为作者、读者通过语言文字而进行的思维碰撞、磨擦、契合的交流过程。这种交流既有对书面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著者与读者思想感情的交流。

笔者认为,阅读过程不仅仅在于接受和输入信息,更广义的阅读过程还应包括阅读前客观阅读材料的准备和阅读主体主观的知识修养心理准备,这些可称为阅读的非正式过程。继而到阅读的正式过程包括感知、理解、评价、迁移等心理思维过程,最后包括对所接受信息消化后的输出实践应用过程。

二、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三年中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等,小说,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茅盾《子夜》、笛福《鲁宾逊漂流记》、江奈生斯威夫特《格列拂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冰心诗、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等;剧本,如《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莱特》等;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科学与人文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三、目前,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如何呢

笔者就此选择了泗阳县来安中学初三(2)班对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作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时间计划安排和氛围环境影响、阅读途径及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交流效应等诸多方面。初三(2)班属于同年级中的平行班,所以在这个班级的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从主调查结果看,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例如,学生有着广泛的阅读兴趣。85%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赞成态度。学校给学生开出了每学期的课外阅读必读书目,推荐过阅读书籍。91%的学生认识到参加阅读交流活动的必要。95%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语文应试有帮助。85%的学生认为阅读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分别有72%的学生了解精读和泛读方法,学生渴求通过课外阅读增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四、那么,教师对加强和改进中学生课外阅读可采取哪些对策

首先,教师应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他们知道读有所用。鼓励他们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尝到自己会读书、有收获的乐趣。例如,课外阅读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散文、小说等),学生能找出记叙的要素、理清记叙的线索,了解记叙的顺序、中心及详略,学会常用的表达方式等;阅读说明文,要学生揣摩其语言的准确性;阅读议论文,能找出议论文的三要素,指出论证的方式和文章的结构、语言等。这些就是学生课内得法、课外运用的实践。

其次,教师还应教给学生明确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调查显示,不少同学了解精读和泛读,但是对具体小类区别不是很清楚。读书可分为有声阅读和无声阅读。有声阅读是诵读,无声阅读是默读,课外阅读大多是进行的无声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中依据所读作品的性质,自己的需要,应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作品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各种科目的参考书;二类是关于修养的书;三类是提供欣赏的书;四类是临时需要的书。对于第一、四类书能读懂意思即可,这就可以采取通读的方法。而第二、三类书就需要深入解读,采取精读的方法。

所以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应提示学生哪种读物适合哪种读书方法。如果选择的是一般知识性读物,只作知识性了解,就采取泛读和略读;如果选择了美文佳作,要感悟美的语言、体会情感,学习描述方法,就采取精读;如果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是为了消遣,就只需浏览了。

当然,指导学生阅读,不可忽视的是传授给学生动笔读书的好习惯。调查显示40%的学生没有动笔读书的习惯。实际操作中,要指导学生对文中精妙处、关键的地方圈点勾画标志出来,加上批注,写出心得。对语言运用的传神处可用选择、删除、置换、添补、调序等方法推敲、吟咏、比较优劣。使学生勤于笔录、博采广撷。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读书笔记是增强思想积累、情感积累、技艺积累,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第8篇:课外阅读论文范文

一、教会学生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育学生要把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比如,记叙文要把握它的六要素,尤其是人物和经过;要把握记叙文中的描写内容和描写方法;把握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等;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思想内容;说明文主要从说明方法、说明的顺序以及说明文的语文特点等方面来把握阅读;议论文主要从论点、论据、论证方式、论证方法、严密的语言等内容来理解;应用文体裁的文章,阅读时要从体裁特征、语言特点、文章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来把握。使学生掌握各种体裁文章的阅读要领后,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练习,学生的阅读能力会不断提升。

二、教育学生学好课本

课文是精挑细选的佳作,是很好的例子,是教师教授语文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质的重要载体。语文课文学好了,理解透了,学生才可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进行课外阅读,达到举一反三。如果脱离课文,单纯去做课外训练,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会大大折扣。在考试时,阅读题的材料虽然大多选自课外,但阅读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都在课内有所体现。因此,精细研读课文,有助于解答课外阅读试题,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课外材料的阅读能力

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学生学习这些例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初中毕业、升学试题如果只限于课本,范围狭窄,必然导致猜题、押题成风,死记硬背盛行,不仅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难于考出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中学阅读考试,应以课外材料为主,教师要教育学生,一只眼睛盯在课内,一只眼睛盯在课外,在认真学好课内课文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课外阅读范围,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美的课外阅读文章或一些适合中学生的报刊、杂志,达到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的能力,即要在培养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上下功夫。关于文章的主旨,记叙文的主旨就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或情感;说明文的主旨是介绍事物的特征或说明的道理;议论文的主旨是集中表现为中心论点。关于文章思路的理解,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来考查文章思路的理解;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依据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的轨迹来理解;说明文主要从说明顺序的角度来考查对写作思路的理解。当然,文章的思路有时还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所以命题有时从线索、结构来考查文文章思路的理解。

五、加强阅读训练

阅读是一种技能,它的掌握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训练要有计划、要全面、要有针对性、要有代表性。训练要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训练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要全面,从阅读题型来说,既要训练客观题,更要训练主观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从问题来说,记叙文、议论文要训练,说明文、应用文也要训练;另外,既要重视现代文阅读,又不能忽视文言文阅读;阅读要有针对性,要突出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应把初中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作为训练的重点;阅读训练的材料和试题要有代表性,做到精练、巧练、坚决不要搞题海战术。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9篇:课外阅读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兴趣激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而要使学生能自觉地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思考一:氛围营造

学校、班级是―个小社会。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形成读书的好风气。教师可在教室里张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要求学生做到:进门轻轻,走动轻轻,交流轻轻,创设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这时再放上一段轻音乐,静谧、清幽的环境让学生感觉读书真好!同时教师自己也要爱读书,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能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跟学生一起阅读、分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一定会受到感染、熏陶。

思考二:方法指导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话,才能酿出蜜来。”然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方法。

课外阅读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要让孩子们“好读书”,能从阅读中体验快乐与充实感,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获得基本的鉴赏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尽量使儿童的课外阅读真实一点、朴实一点,关注孩子实实在在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课外阅读指导呼唤宽容的空间,呼唤科学的阅读,呼唤对阅读的新的解读和认识,从而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考三:活动延伸

当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到一定的时间,课外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对人文内涵有了一定的感悟时,那就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使学生得以把自己的所得展现出来,让他们更热爱阅读。这些活动要灵活、有趣,要能激励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感到喜悦。其形式很多,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书籍、读书笔记,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通过条件创造,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1、尝试日记赠言

“多读书,多收获;少读书,少收获,一天不读书,一天无收获;一生不读书,一生无收获。”“读书是笔财富,一笔价值无比的财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还可尝试日记赠言的形式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教师给学生赠言之外,学生之间也可采可进行轮流互赠。运用这种方法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让他们慢慢地从中悟出道理,久而久之就会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具有渴求热望的自我行为。

中、高年级可定期组织学生编辑综合类小报,由各阅读小组组长组成班级编辑部,集中介绍课外阅读获得的各种信息,有文学的,有历史的,有科技的……拼贴可以,手抄也行。

以本班为例,班刊的编辑已有了很大的进步:班刊已由最初的只有几个人的稿子发展到今天全班大多数同学的稿子;从单一的栏目到今天的众多栏目;从习作到小幽默、小实验、科技小论文;从封面封底的“移花接木”到学生自己创作。如此,既锻炼学生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又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多阅读、多积累。

(2)自编作文集

可让学生把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所有作品(包括周记、日记、练笔、读书笔记、考试作文等)进行整理、修改,或打印,或手写,编辑自己的作文集,开学后就留在班级的图书角,作为大家课余阅读的书籍。这不仅是一个整理的过程,还是一个展示的过程,接受检验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实践表明,通过让学生自编作文集,学生在其中表现出了许多思想火花、智慧闪光,此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个很好的反思与借鉴。

3、开设读书节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可定期设立读书节,举办各种读书比赛活动。低年级可组织学生进行儿歌朗诵擂台赛、绕口令擂台赛;中、高年级可进行古诗文背诵擂台赛、讲故事擂台赛。此外,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不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在读书节中还可举行读书感受交流活动。学生可联系课文内容(节选)介绍自己阅读的原著,介绍自己阅读的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介绍课外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读物,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读书节时有的学生带来了《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来谈体会。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是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形外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日姜余林;激发阅读兴趣三法[J];小学语文教学

[2]庞晓兰;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产生阅读兴趣[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3]陈霞;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