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支委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鲜明的特色办学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一所国土资源行业主办的普通高校(高职高专),以培养资源勘查类、地质工程与技术类、矿业工程类、测绘类、土建施工类、工程管理类人才为主,兼顾培养机械设计与制造类、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财务会计类、经济贸易类、市场营销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目前设置有26个高职专业,6个中职专业,其中高职招生专业19个,中职招生专业3个。
其色专业形成优势,规模效应明显。资源工程系6个专业,在校生达3000人,测绘工程系3个专业学生1000人。学院品牌效应在湖北乃至中西部已经形成,特色专业招生、就业势头良好。
二、广泛的办学途径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有教职工467人,在岗340人,有校本部、继续教育部(成教部)、中职部三个部分组成。校本部以高职教育为主,其他部分单独核算。
学院分三个校区,其中原地质学校76亩、地勘技校53亩,另租用市劳动局培训中心30余亩作为城西校区。
学院设立了资源工程系、测绘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公共课部、中职教育部、继续教育部等八个教学系部,另成立有岩土公司。
学院目前有在校生超过12000人,其中高职约7000人(其中5845人在籍)、成教约2000人、网络教育约1500人、自考学生1678人。
学院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建立了网络教育、普通专升本教育、专本套读自学考试等本科段合作办学关系,方便有接受本科教育需要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其中三峡大学700人,中国地大(武汉)1300人。
学院是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的培训机构每年培训经费有200多万直接拨付学校,劳动厅每年投入200-300万培训费。目前在校脱产培训人员平均为300-400人、在职培训200-300人。
通过资源整合与挖潜,学院已形成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与二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在职培训等多种教育产品并行的格局,加上校办企业的良好运作,多途径办学格局已经形成。
三、灵活的运行机制
向教学倾斜。黎家龙院长介绍说,学院管理人员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领导。学院政策向教学倾斜,使广大教职工关心教学、投入教学。目前院领导班子大多数具有教学任务,分管副院长刘大利每周12课时,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每周教学工作量在8课时左右。由于分配政策校向教学倾斜,教师收入普遍高于管理人员,尤其是没有教学任务的行政人员。
注重科研。学院注重科研方面的投入,三年来科研及科研奖励经费超过40万。
经费切块。学院按照各教学单位的自然班级将教师课时酬金不分专兼职和外聘,一次性切到各系,由系部考核发放。其他费用,统一收支。
重视招生就业工作。该院在招生就业方面奖励力度比较大,使得招生与就业有实质性的突破。重点开辟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湖北有高职100余所,生源竞争白热化。学院在人员配备、资金支持等方面,给招生部门较为宽松的政策,高职学院统一招生,按照招生数给予补贴。学院成教、中专均自主招生。学院特色专业就业面向中西部25个省、市、区招生和就业,生源来源广、就业路径宽,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年来,新生报到率较高,今年新生报到率87%。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83%,年终就业率90%。
创收政策灵活。学院设立了资源工程系、测绘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公共课部、中职教育部、继续教育部等八个教学系部。其中中职教育部(16人)、继续教育部(12人)、岩土公司(7人)自负盈亏,自负盈亏单位每年上缴20万左右利润。自考(自考办)、成教(成教院)、中职教育(中职部)由学院统一安排、专门部门负责。此外,系部通过教研室教师承接测绘工程等项目创收效益显著。学院对二级单位实行目标责任制,其中成教500-600万,中职300-400万,自考1000万。岩土公司40%的利润归公司使用。
四、显著的办学效益
学院目前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市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先后被国土资源部和湖北省教育厅授予“部级文明单位”、“校园管理先进单位”、“园林式学校”等荣誉,由于学院深感区域限制,现在已在武汉市购置土地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建设工作已经开始。此外,学院正面临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各方面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目前,学院年各项收入总和超过6000万,职工年平均收入4.6万,多年来的办学,使学院完成了丰厚的资金积累。预期在新校区建设完成、学院实现搬迁之后,生源素质、发展环境将会有一个彻底的改观,学院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五、存在问题
该学院地处湖北西部,地域条件相对闭塞,教学资源十分匮乏,办学条件简陋,在这种条件下,办成了万人大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该院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学生多、层次复杂,且学生公寓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外租用的民房住宿,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非正常伤亡事件屡屡发生,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