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长沙休闲农业范文

长沙休闲农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长沙休闲农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长沙休闲农业

第1篇:长沙休闲农业范文

据联合国规定,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均可被认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一规定,我国早在1999年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3%,这表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当前全国老年旅游者已经占到全部旅游者的30%左右,仅次于中青年旅游者的比例,老年旅游群体已初步形成规模。但是在新型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中很少有开发者真正从老年游客的角度去考虑并满足老年游客的需要。因此,将休闲农业旅游和老年旅游行为相结合进行研究,对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长沙市城郊6家不同地域、不同星级经营类型的休闲农庄,以老年游客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实地发放问卷调查和当场收回(本文一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4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22份,有效回收率为92.0%),并与座谈访问相结合,以确保调查结果的代表性、真实性和全面性。

二、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老年旅游行为特征研究

1.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1)游览频率。被调查者旅游次数分布较为均匀,由此可见,老年游客到长沙城郊参加休闲农业旅游的次数较为随机,没有很明显的倾向;同时也说明老年游客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

(2)逗留天数。被调查者的逗留天数主要集中在一天和半天,其中一天的占64.45%,半天的为20.49%,这完全符合城市近郊散客游的旅游方式,也和老年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就近原则相吻合。

(3)旅游花费和购物支出。在旅游购物支出方面,调查显示,主要集中在200元以内,占93.52%;200~500元的占5.29%,500元以上的仅占1.25%。在旅游总花费的调查中,大部分游客的花费主要集中在1000元以内,占94.46%,千元以上的游客仅为5.56%。这说明目前在长沙近郊休闲旅游中,老年游客的消费仍处在低端价位阶段,旅游总花费不高,如何拉动游客消费,这是未来发展经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出游行为特征分析

(1)决策主体。据调查可知,在出游前大部分老人选择和老伴商量,占51.44%,他们主要是和老伴居住在一起,希望老俩口能一起出去旅游。其次选择和子女商量,占21.63%,主要是一些高龄老人出于对身体状况和旅游安全的考虑,在出行前希望能征得子女的同意,或希望子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能陪同出游;也有一部分选择和亲朋商量,据访谈得知,这种情况一般是亲朋好友相邀结伴旅游;仅10.15%的老人选择独自做决定,主要是一些偏好独自旅行的低龄男性老人、孤寡老人以及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2)交通工具。被调查者所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公共汽车、步行、出租车、旅游巴士和其他,分别占34.22%、28.13%、11.47%、10.99%和15.19%。其中选择公共汽车的最多,这和老年人节约的消费习惯是相符合的。从访谈来看,老人选择步行主要是因为锻炼身体的需要。所以长沙城郊休闲农庄在完善老年游客强身健体设备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为更多老年游客的进入提供便利。

(3)获取信息渠道。游客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在朋友介绍和亲身经历,分别占48.11%和28.33%。由此可知,在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中的老年游客比较重视朋友的推荐以及自身的感知,这和老年人在进行旅游决策时所表现出的理性状态分不开的。

(4)出游目的。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中,老年游客的旅游目的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放松身心、领略乡村田园风光、锻炼身体、享受天伦之乐和结交新友,所占比例分别为:29.13%、26.27%、24.23%、15.46%和4.91%。可见,被调查者的旅游目的主要集中在放松身心、领略乡村田园风光以及锻炼身体3项上,这是城郊休闲农业旅游的地理位置以及休闲性决定的,这也和老年人注重疗养保健分不开的。

(5)出游时间。在出游时间的选择方面,选择不定期的最多,比例最大,占45.64%;其次是节假日和周末,分别占21.56%和18.32%。这说明在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中,老年游客出游的季节性不明显,只要时间允许,不太在意在哪一个季节选择休闲农业旅游。

(6)出游方式。调查数据显示,在出游方式上,大部分老人选择和家庭出游,占51.02%,其次是选择和邻居朋友出游,占24.92%。可见,在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中,主要以与家人或邻居朋友出游的方式居多。因此,如何开发亲情旅游项目、康乐旅游等项目以吸引老年游客,这将是长沙城郊休闲农庄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3.出游制约因素及旅游偏好分析

(1)出游制约因素。由表3可以看出,制约游客出游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没什么好玩、安全无保障和交通不方便等方面,所占比例分别为:25.69%、22.83%和21.33%,其余3项因素选择人数相对较少。可见,制约长沙近郊休闲旅游快速发展的因素主要还是集中在旅游业自身,如何解决娱乐休闲活动的多样性、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及可进入性等问题,是经营者未来工作改进的重点。

(2)休闲活动偏好。统计数据显示:被调查者的娱乐休闲活动偏好选择主要集中在钓鱼、土特产购物和果蔬采摘,比例分别为:25.59%、20.13%和18.17%。从上我们可以发现,老年游客参加休闲农业旅游,重在放松心情,另外由于大部分老人生长在农村,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在参加休闲农业旅游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重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家景、享农家乐”,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经营者应结合老年游客的需要,加大开发力度。

三、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老年市场发展的对策

老年游客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心理和习惯等因素,其旅游行为呈现出和其他群体不同的一面。因此,长沙城郊休闲农庄应结合老年游客心理需求特点,开发富有“老年特色”的旅游产品。

1.农村生活怀旧游

大部分老人来自农村或者曾下乡农村,对农村生活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同时老人有深深的怀旧情结。因此,长沙城郊休闲农庄可以利用自己较好的生态环境、秀丽的田园风光,把农事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让老年游客参与简单的乡间农作,比如在宁乡的五星级农庄“地海山庄”,笔者看到,山庄有广阔的农作物种植地,这些完全可以让老年游客加入其中,让老年游客在农事活动中找回曾经的美好记忆。

2.疗养健体游

大部分老人热衷和关注强身健体的话题,在日常消费支出中,有关保健的消费项目也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在老年旅游产品的设计中考虑疗养健体的项目,必将产生着很大的吸引力。在疗养健体的主题旅游项目中,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有着很大的发展优势,如:樱花温泉山庄、沈记农家乐等都可以利用自身的温泉资源优势为老年游客提供泡温泉旅游项目,大部分休闲农庄可利用天然氧吧为老年游客开展有益于疗养健体的休闲旅游活动。

3.和谐家庭游

在出游方式上,大部分老人选择和家庭出游(占51.02%),和自己的子女或家人一起进行家庭游的旅游主题也会吸引很多老年游客。长沙市城郊休闲农庄可以将一些能培养家庭亲情的互动活动放入旅游项目中,如利用“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推出一系列活动,利用秀丽的田园风光来彰显尊老的优良传统,营造和谐家庭游的温馨气氛。

4.农耕特色文化游

长沙城郊农耕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进入了龙山文化阶段,开始有了农业,并有炎帝和黄帝曾来此教民耕种、传播农业技术的传说。但从实地走访的休闲农庄来看,几乎没有一家农庄有关于农耕文化产品的设计。因此,长沙市城郊休闲农庄可以通过一些民俗歌舞、地方戏种,如湖南地方花鼓戏的表演,来突显本地农耕文化特色,同时在欣赏歌舞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老年游客参与互动的环节,如花鼓戏擂台赛、山歌PK等,使老年游客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第2篇:长沙休闲农业范文

——摘录自百度百科

2003年,湖南四位“媒体人”共同创建了一座休闲娱乐旅游的“生态农庄”。这就是今天“博野有机”的前身。最初分为三处。其中长沙市长沙县黄花镇回龙湖是目前公司的主要基地,而湖南浏阳市伏龙镇天柱峰脚下的“天野有机”是当初最大,也最具规模的种植基地。当年的“博野”,只是一个在当今长沙周边地区大量存在的大大小小生态农庄中的一家。主要从事休闲旅游,我们称之为“泛农业化”的第三产业。

“迅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得农村劳动力、资金和土地等大量流向城市,农业‘三要素’的净流出导致农村生产凋敝,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生产者为了减少劳动投入提高产量保证收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产品品质不断下降,农业污染不断加剧;绝大多数消费者远离食物的生产过程,因此也失去了影响他们的能力,被动承受食品污染后果。”

于是他们怀着“对土地的一份热爱,对归田园居生活方式的追求”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农业之旅。

2010年,“博野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并获被长沙县政府定位“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2011年通过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机构,以及湖南省有关部门的的绿色有机认证。

“博野有机”通过流转获得的回龙湖2500亩耕地,长沙县政府在三年里,每年每亩给予三百元的资金扶持。同时,长沙市,长沙县科技局等部门,分别在该基地立项了多个现代农业实验项目。

目前,“博野有机”已在长沙市设立了七家之多的专卖店,并将产品打入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市场。

在长沙周边,目前存在着一千多家涉农企业,但大多为“生态农庄”。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400多家,而“博野”是规模最大,最规范的。“博野有机”成立后,主要从事有机蔬菜种植,但并没放弃“生态旅游”。回龙湖目前已是一个初具规模的,集有机蔬菜种植、土壤环境改造、农业科研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方位综合性基地,。现代化、多元化、规模化、规范化,恰恰是目前我国农业最缺乏的。“博野有机”的愿望是在不久将来,将自己发展、建设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为新时期中国农村建设寻求到一个可持续性发展,可复制的模式。

回龙湖基地距长沙市25公里。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属典型的丘陵地貌。我们去时恰逢春耕时节,田地中很多人正在劳作。大多为当地村民。其中占地500多亩的现代化蔬菜大棚就像是掉落在了褐色大地上的一片片白云,一座被青山、绿水、一望无际的天野环抱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落,各类树木花草遍布的公园和垂钓水域构成的旅游度假村的核心资产。如今“博野有机”正投入巨资,引进最先进的国内外技术建设一个现代化人工智能生态大棚。

与我们采访报道过的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关山村有所不同,这里见不到那种大规模的仿明清古建筑群落,周边农村基本保持原生状态。农业是其主要产业。

为此我们采访了黄花镇镇农办负责人,以及“博野有机”总经理助理黄仕业。

(一)社会因素与环境因素

“我们这里是发达地区,我们不缺钱。早在好多年前,长沙县就已经是全国‘百强县’,目前人均收入已达到三万八千元。现在不是资金、企业挑选我们,而是我们挑选他们。无论你是谁,只要不符合标准,都不会得到批准。这个标准第一是社会,第二是环境,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黄花镇农办一位负责人这样对我们说。

提到“博野有机”,他很坦然告诉我们:黄花镇就是要大力引进和扶持这样的企业。因为这样企业的进入,带来的不仅仅是GDP增长,更是社会的稳定,环境的优化。他直言黄花镇最具价值的就是优良的环境,没了这点,其它都是虚的,不具备可持续性。

社会因素:在此指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黄花镇紧靠中心城市长沙,却近得还不够让其被立刻纳入城市化规划圈。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黄花镇的区域范围渐渐出现发展失衡现象。靠城市越近的区域,发展速度和程度越高;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出现严重空心化现象。导致大量耕地资源撂,加上原有的社会结构遭到了破坏,出现了一些带有特殊表征的社会矛盾与不稳定因素。“博野有机”这类企业的进入,恰恰成了填充空心最迅捷,也是最有效的办法。这样的现代化农业企业的进入,不仅仅解决了土地撂荒,还让当地农民获得了就地就业。让他们有事干,有稳定的收入。在农村,尤其是那些超过45岁以上的中年人很难找到工作,务农的收益又太低,所以,“博野有机”这类企业的出现,他们成为了最直接的受益者。既可以通过流转的土地得到长期稳定的租金收入,又能就地就业。这样一来,基础农村的稳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保障,。同时,“博野有机”的出现,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模式。

目前,在“博野有机”回龙湖基地务工的当地农民,人月均收入能达到一千五左右。

环境因素:区域性自然生态环境

黄花镇由于紧挨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自身发展良好,简单说就是不缺钱。但早期的发展也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一定程度的破坏,也因此付出过巨大代价。所以,在今天黄花镇招商引资最看重的是环境效益。他们意识到最优质,也最吸引人的资源就是良好的环境。如果靠牺牲环境发展经济,实是杀鸡取卵。

第3篇:长沙休闲农业范文

2012年9月14日,农业部主管的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和台湾省农会、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台湾农业旅游发展协会、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在湖南长沙望城共同举办2012两岸乡村座谈,来自海峡两岸休闲农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业主代表500多人,面对面共商休闲农业发展大计,手拉手共叙两岸民众同胞情谊,推进两岸休闲农业产业全面对接、携手共赢发展。

农业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会长陈萌山在讲话时说,两岸乡村座谈是顺应两岸农渔民的意愿和要求,由大陆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与台湾省农会共同倡导、推动,为两岸乡村民众增进了解、直接交流、开展合作而搭建的交流平台。通过两岸乡村座谈,两岸基层交流合作蓬勃发展,交流渠道不断巩固、交流规模不断扩大、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事实证明,建立和完善常态化、机制化的农业交流与合作平台,不断推进两岸基层民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交流与合作,以活动促交流,以交流促融合,让广大台湾同胞对深化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岸农业携手共赢发展,更可以增进两岸基层同胞的亲情和彼此融合,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陈萌山指出,两岸加强在休闲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彼此优势、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有利于进一步活跃两岸交流、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将成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又一亮点。

陈萌山强调,两岸一衣带水、血脉相连,在两岸农业界和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农业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逐步迈入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双赢的发展阶段。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为深化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希望两岸农业界继续深入挖掘合作共赢的结合点,进一步推动两岸农业良性互动交流和双向互利合作,共同推进两岸农业繁荣发展,让两岸农民联系更紧密、生活更幸福。各级农业部门要从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大局出发,切实为在大陆投资发展农业的台商朋友服好务、办实事,帮助他们不断做大做强事业。也希望广大台商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能力,积极参与到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中来,为促进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第4篇:长沙休闲农业范文

【文昌 相约椰林听海风】

海南岛最迷人的并不仅仅是海滩,因为再迷人的海滩风景,都少不了图片一角的椰林树影,这是一个模式化的热带风情标志,所以如果少了椰树,就没有那热带的感觉了。椰子也算是市面上长相比较特别的一种水果了,中国能产椰子的地方,只有海南岛。其中,吃椰子最出名的就是文昌市的东郊椰林。

夏天玩海别忘吃椰子

在东郊椰林吃椰子,一年四季都合适。椰子7~9月开花最多,11月至次年3月最少。椰子自受精至果实发育成熟需12个月时间。因此海南的椰子一年四季都结果。但由于临近大海,夏天总被人们视为海滨旅游的好时节,于是,暑假到东郊椰林,看当地人采椰子,吃新鲜椰子和椰子宴,则是最为合适的季节。

没有椰子的海滨没灵魂

东郊椰林位于文昌市东郊镇海滨,从清澜港乘船即到。这里椰树成片,椰姿百态,有红椰、青椰、良种矮椰、高椰、水椰等品种,共50多万株。步入林区,只见大小、高矮、直弯、斜曲的各态椰树参差错落,蔚为壮观。林下路随树转,曲折盘旋,景致也很特别。

吃椰子不同于别的水果,自己采摘的可能性不大,但却可以看到当地农民徒手摘揶子的表演。他们飞快地爬上20多米高而且光滑的椰树,摘下椰果,这样娴熟的技艺本是一种工作的需要,而今却成为一道人文景观。在椰林里喝新鲜椰子水,会感到通体舒畅。椰子水被当地农民称为天水,清甜甘美,含有多种有益元素。据说,常饮用可以使人返老还童。用椰子入餐,也成为当地人普遍的一种饮食习惯。所以,到了东郊椰林,品味当地的“全椰宴”,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除了可以吃椰子之外,这里的海滨风光更是出行的重点。这里海水清澈,是天然海水浴场,可开展各种沙滩运动和水上活动。信步于弯曲的椰林小道,只觉凉风习习、林涛沙沙,处处阴凉舒适。椰林下,风情小木屋错落于椰树间,座座背林朝海,屋里陈设古色古香,朴素而自然。

出行提醒

美食:只有吃椰子宴,才知道椰子可以变成如此多的佳肴。请看全椰宴菜单:椰香西红柿、椰香炖鸡肉、椰奶焖鸭肉、椰丝蒸海鲜、椰片中角虾、椰子焖东山羊、椰香炒西芹、海南椰子饭、椰丝土豆丝等。

【南山 正是满园荔枝红】

那些与荔枝有关的记忆

深圳最早就是以荔枝出名的,早在90年代初,每年6月的最后一个礼拜开始为期十天的荔枝节,是果农们丰收的好日子,更是许多孩子们狂欢的节日,那时候深圳的荔枝节相当于迎春花市以外最大的庙会,环着荔枝公园东面和北面的红岭路和红荔路两旁,1.5公里的马路全封闭,密密麻麻挤的都是荔枝果农的果摊,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水果味道。家长喜欢带着孩子们到这里来挑选荔枝,买各种各样的水果;每年关于荔枝品种的更新,以及大小年的产量,都是人们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今,关于荔枝的话题已不如以前热闹,产量的丰富令这种水果不如以前娇贵。但近些年,深圳人对荔枝有了新的认识。走出市区,到郊区果场里摘荔枝早已成为一种潮流的休闲活动,无须盼着“一骑红尘”,深圳人近水楼台,树上活生生、水灵灵的果子摘下来就能往嘴里送,也算是在特区里才能享有的特权吧!

南山采荔枝休闲游

到南山区采荔枝,不妨前往大勘村果场,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是以“深圳南山荔枝”闻名的荔枝村庄。大勘村综合农场共有荔枝7000多亩,种植荔枝、龙眼、芒果等岭南水果已有100多年历史。据西丽果场副厂长李柯介绍,今年,南山荔枝种植量共计2600多亩,产量属于中等年份。其中西丽果场荔枝种植面积200多亩,产量400余吨,主要品种包括妃子笑、糯米糍和桂味,占到荔枝总产量的95%。

西丽镇与深圳野生动物园、西丽湖度假村等景点相邻,采荔枝之后,还可以前往看看动物,或休闲放松一下。

出行提醒

优惠指引:在深圳,各大团购网站近期积极推出多个果场采摘荔枝的团购活动,一般往年原价50元/人的采摘机会今年只需一半的价钱,进去果场里采到的荔枝任意吃,吃不完的可以以15元/斤的价钱带走。

其他果场推荐

宝安公明“楼村果场”:宝安区公明镇是深圳市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从1999年开始,公明每年都举办深圳(公明)荔枝交易会,是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享有“中国荔枝第一村”美誉的楼村,就坐落于公明。去楼村不需要任何指示牌,顺着公常公路两旁漫山遍野的荔枝林、循着空气里荔枝果肉的新鲜香味,走到荔枝最红、香味最浓的地方,就能到达目的地。

【长沙 漫山杨梅红遍时】

长沙一直以娱乐之都为大家所熟知,很难和水果扯上关系。其实,这里的季节也适合水果的生长,在这里的本地居民,也是一年四季都有口福。高铁开通以后,同时带火了这里的旅游产业。杨梅,正是本季成熟的水果。

湘江沿岸杨梅已成熟

杨梅是我国原产的一种亚热带水果,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每年6月,是杨梅成熟的季节。杨梅分布广泛,从江浙一带到湘江沿岸、两广地域,都盛产杨梅。而这个时候,在长沙连湘江两岸的杨梅树都结了果,一些果园更是硕果累累。

在青山绿水中品尝佳果

虽然长沙湘江两岸的杨梅已熟,但路边的杨梅并不适合食用,想吃新鲜杨梅,还是要找一个果园去。

位于长沙望城县的百果园是湖南省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态环境美、观光休闲配套全的现代农业高科技生态观光园,在整个湖南省都很有名。每年这里都有不同的水果,而这个季节则是杨梅成熟时节。据园内工作人员透露,农业季节性太强,今年初雨水多,各季节的水果相对都推迟了。现在百果园的杨梅熟了,时下正当开园,得抓紧时间来采摘。

园内视野开阔,布局合理,果茶林木成行成列,此起彼伏的山丘上葱绿满眼、果茶满坡。镶嵌在青山果园之间面积近80亩的人工湖,湖水波光粼粼。入园游览或羡鱼垂钓或观赏休憩,既大饱了口福,又品味了亲手采撷的乐趣。

此外,在百果园里还有乡村体验活动,包括打糍粑、做擂茶、乡村高尔夫、户外休闲骑马、烧烤、竹林抓鸡、捉泥鳅等。

第5篇:长沙休闲农业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 休闲农业 河北省

一、河北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1.河北省农业资源概况。河北省农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区域农业景观各具特色。小麦、玉米是河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林业资源丰富、分布面广且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承德、张家口、唐山、秦皇岛等市;养猪业集中在平原地区,养羊业主要集中在承德、张家口两市,石家庄的无极、藁城,廊坊的三河、大厂,唐山的滦南己成为国家级养牛示范县(市);坝上地区以盛产“张北马”著名;渔业由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两部分组成,海洋渔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特别唐山、沧州海洋捕捞及海水养殖最发达,淡水渔业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尤以唐山、保定最多。

2.河北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河北省农业旅游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规模效益、社会效益,并且,形成了很多特色的农业观光园区,如:安国中草药种植园、献县万亩金丝小枣种植园、隆化张三营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园区、北戴河集发农业生态观光园、赵县万亩梨园邢台县前南峪生态农业示范园等。另外,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白洋淀国家5A级景区等综合生态旅游区也是河北省农业旅游中的成功典范。然而,河北省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游客的参与、体验环节尚未完全开发出来,是制约农业旅游发展的因素之一。河北省农业旅游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尽快走向休闲农业这一高级阶段,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河北省休闲农业区房地产开发的可行性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富人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热衷选择度假旅游,为旅游房地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客源,休闲农业与旅游度假的发展使得农业度假旅游成为可能。从而,休闲农业区房地产开发毋庸置疑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河北省旅游房地产产品多集中在较成熟的旅游城市,如秦皇岛、承德、唐山等地,以暑期避暑、休闲、度假、会议为主要用途。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效益,与周边的河南、山东等省份存在差距。为提高旅游业整体收益、提升产品线的广度及深度,河北省旅游及农业相关部门应努力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好当前发展势头强劲的休闲农业。作为较观光农业更高层次的新的旅游产品线,休闲农业集观光、娱乐、体验、购物、度假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其发展空间广阔,如农业公园、农业博物馆、农业超市、休闲农业度假村等均可作为今后大力发展的产品。

三、河北省休闲农业区适用的房地产类型

1.家庭旅馆。为适应旅游者的需求,农家将剩余住房进行改造,整理得洁净、卫生、方便,建设家庭旅馆,提供游客住宿,也可供应食物,并安排游程及解说工作,以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此种模式的优点是,充分利用村民的房舍,旅游者生活所需的蔬菜、家禽、水产、茶叶等都可由农家自产自销,开发者可以用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好的效益。

2.休闲园区。休闲园区一般分为农业经营体验区及游客休憩区,前者用于观光、采果,体验农作、农业生活,后者用于住宿、餐饮、娱乐、自产农产品加工(酿造)厂、农产品与农业文物展示(出售)及解说中心等相关休闲农业设施,也可建立垂钓场、水上娱乐场、沙滩浴场、乡村高尔夫球场、赛马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在休闲园区,游客可以住宿、度假、游乐、了解农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甚至可以租用农场的小块土地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

3.养老型公寓。城里的离退休人员总希望能到乡下找一处世外桃源,幸福地度过自己的晚年。一些村庄己经成为城里退休人员的“新居”,多选址在城市周边的农业地区,如北京郊区的“教授村”等。在养老型新居中,老年人能够通过劳动体现自己的价值,不至于孤单寂寞,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抵消一部分用于新居的物业管理费用。并且,这种新型居所还有望将老人的子孙于节假日招徕此处休闲度假。

四、河北省休闲农业区房地产开发对策

1.依法建设,保护环境。休闲农业区的房地产开发,不能搞掠夺性开发,更不能以浓妆艳抹的人工景观破坏自然的和谐。必须注重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形成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以开发促进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营造更引人向往的休闲度假地,反过来支持开发更高层次的房地产产品。

2.统筹规划,精心选址,在休闲农业区房地产项目建设中强调高起点、大手笔,最好聘请知名的景观设计单位进行精心设计和统一规则,杜绝重复建设,选定的区位应适宜开发利用且符合人居环境标准,产品要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具体实施中应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遵循“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3.加强休闲农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休闲农业区服务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者的需求取向。因而,在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前,必须下大力度统一建造及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及旅游辅助设施,做到休闲农业区内全部设施醒目、别致,具有强烈的形象识别效果。

4.强调地域特色,突出休闲主题。充分利用河北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这一优势,依附特定的农业区域,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区房地产产品,空出休闲这一主题。如,在对保定白洋淀地区进行房地产开发时,可建造成渔人乐园,将房地产项目建设在水域周边,借景取景,便于旅游者体验真实的水猎生活;建造能够提供白洋淀特色杂鱼农家饭的淳朴餐馆,引人入胜。另外,也可烘托著名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在抗战时期骁勇善战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第6篇:长沙休闲农业范文

(一)选题目的

虽然当前长沙市农村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并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蓬勃活力,但相对于发达国家,长沙市农村城市化过程中还还面临着许多如配套法规、政策环境、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障碍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沙本地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结研究探寻,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与总结,查找制约目前农村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因素,提出促进长沙农村城市化的有效策略,进而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研究意义

“十-五”期间,长沙市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业与农村是长沙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以农村城市化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形势下,切实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至关重要。城市化的本质意义就是将农民转化为市民。城市化是-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综观各国发展的历史,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1.城市化是长沙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将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城市化将给湖南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而提高湖南的总体现代化水平。

2.城市化进程是长沙市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得到根本解决的前提和保证,是集聚社会财富、改变社会结构的需要。工业化必然伴随着城市化,并带来生产方式及消费方式的变革,城市化是拉动消费和拉动投资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另外,城市化必然会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拉动投资、消费,促进教育、科技等的发展。

长期以来,工业化使得长沙市的农村与城市分离,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到2010年底,长沙市城市化水平仅为43.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与同等工业化水平国家比也要低约20个百分点。目前,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领域广泛存在的需求没有得到释放,包括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就业压力加大,中小民营企业、县域经济等存在需求约束等,都是由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引起的。国际经验表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拖着扭曲的“城乡二元结构”跨进现代化的门槛。长沙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城市化加速发展是必然趋势,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三)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有机整体,正如地理学家杰斐逊(M.tjeferson)在很久以前就己经注意到的:“城市和乡村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如果说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那就是自然环境,而不是人工在上面的堆砌”.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长沙市城乡间差距逐步拉大,如何在转型时期建立新的城乡互动关系,实现协调发展,已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焦点之一。哈里R范里安提出,农村发展不能单靠城市化辐射(在某种程度上会拉大城乡差距),也不能盲目推行农村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两头启动,依靠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以推进,这就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动力,并应用当代城市规划思想着重探讨了城市规划如何引导城乡关系的正常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2009)。杨培峰从目标取向、空间、经济、对策等角度对城乡一体化做了归纳和阐述:城乡一体化是基于对人的考虑和经济发展的追求,通过政策扶持,对城乡空间和经济职能的调整,而出现城乡空间融合和经济职能调整以及经济-体化的状态(2010)等。

2.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侧重于研究发展长沙市家的城市发展问题,如由美国福特基金会于2009年资助,并邀请了55个国家的研究员共同参与讨论的发展长沙市家城市发展问题研究等,研究认为经济“二元结构”等对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社会政策。

崔功豪(2005)认为城市应积极参与国家与地方政策过程,以提高城市化质量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李诚固(2010)等人就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十二五长沙城市战略做了深人探讨。

3.本文观点

综上所述,国内外相关的城市化研究,大多偏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快速增长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及其机理研究,对发展后进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研究较少,而且对小区域微观条件考虑较少。因此,本研究将对近十几年来长沙周边农村的城市化进程进行综合分析,以长沙周边小城镇为考察对象,探索起发展机制,寻求一条能有利于质量与速度并重,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并存的模式,以有利于长沙经济社会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相关理论概述

1.城市化的涵义

美国专业刊物《世界城市》认为:“都市化是一个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变化,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运动,并在都市从事非农业工作;二是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这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第一方面强调人口的密度和经济职能,第二方面强调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实质上这两方面是互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标准》第208款对城市化的表述为:“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000年7月举行的世界城市大会,把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变,既有看得见的实体变化,也有精神文化方面的无形转变。

以上的表述尽管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城市化”涵义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化是因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而引起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2)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不断优化;(3)受城市文明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深刻的转变,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综合上面所论述的,“城市化”实质上指的是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它不仅包括城市人口和城市量的增加,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社会化、现代化和集约化。在本文中,笔者所要论述的城市化,是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演变和产业重新组合的角度来认识的,主要是指由经济工业化、产业结构演进所引起的人口不断聚集、城市不断扩大,城乡差别不断缩小的一种发展过程。

2.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特点

(1)农业剩余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农业剩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业剩余对城市化的推动力主要来源于它的四个贡献:一是产品贡献,城市化的推进需要农业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工业生产原料。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农业的就业份额、产值份额都在大幅度地下降,但人们所需要的食物仍然要来自于农业。同时,农业部门提供的原料,也直接推进了作为城市发展动力的工业发展。二是市场贡献,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农业为其提供市场。随着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生产投入品和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将不断提高,从而使城市工业品的销售市场不断扩大,使城市化动力不断加强。三是要素贡献,城市化的推进需要农业为其提供生产要素。城市的发展和扩张,必然要求生产要素的不断增加和集聚。城市经济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由此提供的要素的高价格,也诱导着农业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向非农部门的转移,这些生产要素是城市化实现的基本条件。四是外汇贡献,城市化的推进也需要农业为其提供外汇方面的支持。通过剩余农产品出口换取外汇,可以为工业发展换回进口国外技术设备所必须的外汇,从而推进城市化发展。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相互推动的。由于城市具有外部规模经济、聚集经济效益以及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因此,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企业总会向城市聚集。工业化使资本、人口、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向城市集中,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厂商特别是制造业厂商将工厂设在城市,必然会增加新的工作岗位,就业机会增加,会引起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和集中。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基础设施、住房、教育等需求也相应增多,由此产生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多,又会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集中,从而使城市逐步成为工业中心、贸易中心、交通运输中心、服务中心和科技中心,促进现代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导致了人口与资本向城市不可逆转地聚集,从而使工业化与城市化呈现十分明显的正相关性。

(3)产业结构演进是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动力源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历表明,产业结构变革是城市化的主线之一,城市化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的伴生发展过程。产业结构的演进,改变了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方式,始终是城市化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最直接影响是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动。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降低,而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相应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流向城市。当经济发展到后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开始崛起,并逐渐取代工业而一跃成为城市产业的主角,从而成为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后续动力。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对于城市化的作用,与工业化时代相比又有显著的不同。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的膨胀和城市数量的增多,也就是城市化在“量”上的扩张,而第三产业促进的是城市软硬体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即城市化在“质”上的进步。

二、长沙市农村城市化进程现状

(一)长沙市农村城市化现状及在湖南省内的地位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其经济规模、发展水平都处于全省前列,城市化进程也不例外。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长沙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城市人口由2002年的175.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37.1万人,年均增长3.8%.城市化率由2002年的44.7%提高到2010年的61.3%,年均提高2.08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翻一番。2002年,长沙市区面积为556.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仅为118平方公里。至2010年底,长沙市城区面积增大到95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增加到243平方公里,年均增加15.5平方公里,等于再造了一个新长沙城。

2010年,全国城市化率为45.7%,长沙市城市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6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城市化率42.2%,长沙市城市化率高于全省19.1个百分点。其它各项相关指标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人均道路面积高于全省1.4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高于全省0.6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高于全省4.9标台;用气普及率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污水综合处理率高于全省8.2个百分点。

2010年,全省14个市州城市化率由高到底依次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衡阳市、郴州市、益阳市、张家界市、永州市、常德市、娄底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邵阳市。长沙市高居首位,比第二、三位的株洲市、湘潭市分别高出12.8和13.7个百分点,比最低的邵阳市高出31.4个百分点,比较优势十分明显。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得到根本的改变,长沙的GDP、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占全省的26.9%、30.6%、33.2%、30.9%、28.4%、41.1%、45.0%.从以上比较可以清楚的看到,长沙市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指标,并且其中很多指标优势十分明显。

城市群是城市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放眼当今全球,发展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实践表明,城市群作为全球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己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比如:美国的纽约、五大湖和洛杉矶三个城市群的经济占全美份额的67%,长沙市东部三大城市群也以占全国3.6%地方面积,创造了全国30%以上的经济总量。基于此,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

在城市群规模选择上,国外有以大城市为主的日本模式和以中小城市为主的美国模式,其主要区别在城市建设用地方面。由于大城市单位土地面积的人口承载率和经济产出率都大大高出中、小城市,日本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个数明显高出美国。工业的载体是城市,而城市的载体是土地且大多是平原。美国的国土面积中平原面积占70%,日本的人均平原面积只有800平方米。日本之所以能够克服平原面积狭窄对工业化、城市化的束缚,关键在于构造了东京、名古屋和大阪-神户三大都市圈,且采取了突出大城市建设为主体的都市圈发展模式。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在全日本1.2亿人口中,就在9000万人口集中在这三大都市圈内,这不仅提高了全日本国民生活的质量,而且创造了堪称世界一流的“日本效率”、“日本奇迹”.与此类似的,湖南平原面积只占总面积的12.6%,约2.7万平方公里,按目前人口计算人均平原面积为403平方米;而到2030年人口高峰时按自然增长率5%.计算将达到7550万人口,人均平原面积仅为360平方米,分别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6%和50%,因此,湖南也只能选择日本式都市圈发展模式,重点发展长株潭城市群。

(二)长沙市城市化发展水平与武汉、郑州的比较尽管长沙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也应看到,长沙与同类型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相比,长沙的区域竞争力仍然偏弱。

1.总量的比较

长沙市城市化发展水平与中部地区的武汉、郑州相比仍有差距有关数据表明,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长沙市市区面积最小,地方财政总收入、城市建成区面积等重要指标仍落后于武汉和郑州。2010长沙经济总量不及武汉的70%,建成区面积分别只有武汉、郑州的51%和61%.进一步分析,主要是由于城市面积偏小,经济总量不大,直接导致了市场规模不大、辐射力不强和首位度不高。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表明,城市化率每提高l个百分点,可带动GDP增加1.5个百分点。面对白热化的区域发展竞争,长沙要实现经济危机形势下的逆势而起,就必须加快提升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和区域竞争力,其出路就在于推进城市化。

2.发展的速度与发展质量比较

差距既在发展的速度,也在发展的质量。站在长沙看长沙,确实长沙发展很快,但放在全局的视野下,对城市化过程影响下城市经济发展的各项具体指标进行分析,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长沙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不仅有发展速度上的差距,更有发展质量上的差距。

首先,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样也是城市化进程的一种量化比较。在这个方面,2009年长沙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5.2亿元,出口贸易额26.1亿美元,而同期郑州和武汉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978.7亿元和1518.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67.3亿元和1732.8亿元,出口贸易额21.8亿美元和47.5亿美元。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长沙的这三大需求指标都占到长株潭城市群的62%以上的比重。而郑州三大需求指标占中原城市群的比重均低于40.0%,武汉三大需求占武汉城市圈的比重仅有出口占比超过了62%.长沙在三大需求总量上都超过郑州而落后于武汉,其中在消费和出口上与武汉的差距尤为明显,在投资上的差距相对较小。

对经济外向度来看,对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来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在长沙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的比重很小,两者之和还不到8.0%,武汉相对较高,接近16.0%,而郑州仅有4.1%,长沙的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比重为3.1%,武汉与郑州分别为5.0%和1.8%,长沙的外商投资企业为4.2%,低于武汉的10.6%高于郑州的2.3%.内资企业中,三个城市都是其他类型的企业(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股份有限、私营企业等)比重最大,超过了内资企业的2/3,其中长沙的这一比重最高,郑州最小。从所有制结构比较来看,长沙的经济外向度明显低于武汉。

(三)长沙市农村城市化具有的特点

城市化是由于城市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长而引起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聚集的社会进步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上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并将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条具体道路之一,成为未来相当时期内长沙市的根本性政策导向。长沙作为全省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主要聚集地,享有设施齐全、交通便利、信息灵通、人才汇集以及市场容量大和投资效益高等优点,近年来,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区、县(市)城市化水平逐步提升,长沙市城市化率己经突破6006,意味着长沙市城市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标志着长沙市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加强。目前,长沙农村城市化进程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城区城市化率接近10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l)五区城市化水平接近100%.2009年,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的城市化率分别为I00%、98.5%、98%、97.8%、99%,平均水平达98.66%,比上年城市化率增加了1.27个百分点。五区乡村人口减少2.68万人,比上年减少99.48%,标志着长沙市城区的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在提速。

(2)三县一市城市化率快速提升。2009年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城市化率分别是44.51%、39.03%、35.32%、42.91%,比上年分别增加4.71、4.2、4.03和5.52个百分点。其增幅均在4个百分点以上。在今后几年中,长沙县和浏阳市随着城市化率的基数加大,增速将有所趋缓,而望城县和宁乡县城市化率可以预计将会随着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战略的实施,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3)三县一市城市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三县一市中城市化率最高的长沙县为44.51%,比最低的宁乡县35.32%高出9.19个百分点。城市化发展水平如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如2009年宁乡县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122元,不到长沙县人均8453元的2/3,这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关联度。

2.城市化加速发展对长沙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城市化并不仅是简单的人口城乡转移,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直接对经济增长起拉动作用,适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于推动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必要,而以见效快,并月。山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社会效率大大高于其自身效益,对社会的贡献要远远高十其他方面的投资。城市化还同时从扩大需求的角度带动经济的增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通过投资需求,搞活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市场,可以拉动上地资源、房地产、建材、轻工、设备市场和劳动消费需求的土升。

(l)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从近几年长沙市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这两个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分析观察,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发展水平趋势基本吻合,人均GDP水平的提高与城市人口比例的提高呈正相关关系。

(2)优化了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能够增加就业岗位,改变产业和就业结构。2010年长沙市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所占的比重为5.7%、52.5%、42.1%,分别比2002年下降5.6个、提高11.6个和下降5.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为更趋合理的“二、三、一”结构。就业结构日趋合理,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调整为31.1:30.0:38.9.

(3)拉动了投资、消费需求。城市化的发展必将带动投资的增长。近年来长沙市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逐年扩大了投资建设,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12.2亿元,是2002年的 12.1倍。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它会产生明显的消费扩张效应。城市人口的消费水平远高于农村人口,据测算,中国现阶段一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平均相当于3.5个农村人口消费水平,城市数量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将促进消费总量的提高,把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2010年长沙市全社会零售额1273.8亿元,是2002年的3.6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12960元,为农村居民的2.1倍,与2002年相比增长75.8%.同时,城市化不仅促进消费总量的明显提升,而且还将带动消费结构与消费层次的升级。

(4)带动了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长沙市实施了一系列以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为重点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建成了一大批项目。2010年末全市实有通车里程总长度达到5691公里,比2002年增加818公里,城市道路面积达到3320万平方米,比 2002年增长258%,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3.4平方米。城市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由2002年的6.5标台上升到2010年的16.3标台。市政设施逐步完善。到2010年底,城市排水管道长度达到1186公里,比2002年增长748公里;城市供水管道总长度达1801公里,比2002年增长65.7%,城市用水普及率达100%;全市城市燃气供气管道长度929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6%.生态建设卓有成效。到2010年全市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 8818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7693公顷,分别比2002年增长60.1%、49.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也达到8.6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1.7%,城市园林的美化和公共绿地的增加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去处。

(5)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科教文卫、人口及劳动力素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城市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全市科教文卫、人口素质也同样得到快速提升。2010年全市共有高等学校49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48.4万人,是2002年的3.9倍。论文格式2010年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3.2万张,比2002年增长85.9%,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以上分析表明,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三、长沙市农村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一)长沙市农村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政府对农村城市化的认识不清

目前,长沙市颠倒了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思想上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即认为一个地区城市人口增多了,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就会刺激需求,拉动内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甚至用城市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来说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性。

这样颠倒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过分地夸大了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城市化的本质是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的一个发展过程。一方面,只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提高了,二、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才会吸引非农人口,进而发挥城市规模效应,促进分工和专业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决不能不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用行政手段积聚城市人口尤其是小城镇人口来提高城市化水平,以期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另一方面,长沙市对城市化的经济推动作用也不能抱有过高的预期。因为城市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直接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长沙市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不能过高地期望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实际上,长沙市当前的经济发展遇到的大多是经济本身、体制以及制度方面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长沙市城市化的发展,它们已经成为制约长沙市城市化发展的瓶颈。因此,要理顺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形成经济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当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政府运用相关政策给城市化以积极的引导也是必要的。比如,进行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制定吸引农村拥有一定资本的农产或村办工业到小城镇积聚发展的政策,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所采取的乡镇或城镇合并以达适度规模的。

2.地方财政收入不足,基层政府资源配置能力有限近年来,长沙市广泛开展的农村城市化建设,其乡村公路、小型水利及供水、供电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实行的都是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农民自筹相结合的办法。整体上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推动了农村面貌的显著改善。

(1)县级政府管理权限过小,相当一部分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省辖市和省里,县级政府没有最后决定权。上级垂沉机构过多,县级政府缺乏有效协调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手脚。

(2)目前县级(市)以及的财权与事权不相称,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县乡政府债务沉重,资金调度困难。2004年底,长沙市所辖各乡镇负债达26.42亿元,其中乡镇财政直接负债9.98亿元,负债最高的村子负债达869.57力元。大部分的县(市)依靠省市财政转移支付,才能保证国家规定工资和津贴补贴的正常发放。

(3)部分省辖市由于自身财政比较困难,不同程度地集中了一部分县(市)财力,省对县(市)财政的一些扶植政策和补助资金等难以及时落实到位。造成了基层政府财政收入不足,资源配置能力有限。在“三农”投入方面也由于有时过分强调“谁受益、谁负担”的倾向,不论项目大小、项目类别都要求县乡配套、农民筹资。

由于财政补助标准低、地方基层配套缺口大,实际上形成了基层新的负担,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这种情况,在一些数额不大但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公共配套设施项目上尤显突出。这些年来,长沙的城市建设“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却主要要由基层负责,农民自身负担,造成了新的更大的城乡差别。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城乡的要求,农民应该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农村的规划也应该由政府统筹、农村公共建设也应该由政府埋单,只有这样,农村的发展才有基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3.农民素质需要提高

尽管近年来长沙市农村劳动力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长沙市农村劳动力仍然存在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等问题。文化素质偏低既不利于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一应用,也不利于外出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截止至2010年底,长沙市共有各类农民培训机构60多家,其中乡镇农科教中心38个,职业学校13所,其他培训机构10余个。共有专、兼职教师792人,主要来自教育、科技、农口各部门及乡镇农技人员。同时也有少部分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等相关高等院校临聘的专业人员。共有计算机、电子、机械加工等教学设备2335台(件),教学场地21万多平方米,建设有浏阳远程教育专用网站等相关涉农培训网站20多个。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也存在:

(1)资源配置不优。参与农民培训的部门和机构众多,但缺乏一个有效的领一导机构,没有统一的农民培训计划,没有对培训资金、培训内容及培训成果验收等方面形成有效监管,导致各个培训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培训的现象。

(2)管理体制不顺。各乡镇农科教中心原本是农民培训的主要力量,事业单位登记时明确由各地政府主办,但在人员组成和经费来源方面一直没有明确。现在的格局成了人属于教育部门、场地是乡镇政府的,业务管理归口县(市),而目标考核又针对乡镇。这种多头管理而又没有严格的职责划分的状况,直接导致了乡镇农科教中心培训中心基地设施、工作经费、目标任务等没有具体责任单位,乡镇农科教工作人员成了谁也不愿管的“边缘人”,福利待遇得不到保证,工作难以开展。

(3)经费投入不足。市县财政的投入不足,以浏阳市为例,本级财政投入只有拨给浏阳市农业局的“阳光工程”的配套资金,2009年为13.8万元,2010年为21万元。同时由于各乡镇、各部门“贫富不均”导致各个农科教中心在经费筹措上又有很大差别,必然造成各乡镇农民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从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长远发展不利。综上所述,提高农民素质的道路任重道远。

4.农村城市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长沙市农村城市化的大力推进以及长沙市“退二进三”战略的实施,一大批化工企业、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从城市中向周边广大农村、小城镇转移。这些企业在振兴农村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与安置问题,以及推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这些企业的生产废水、废气等直接或间接地流入到田间、溪坝、池塘等,导致鱼虾都无法生存。特别是工业污水的无序排放,造成部分农村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部分指标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恶劣影响,并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除了工业转移造成的污染以外,目前在城市化建设中表现出的污染情况主要有:

(1)农村城市化建设导致的小城镇人口激增。导致生活垃圾大量增加,特别是现代生活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盛方便面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盒、废旧的塑料玩具、破烂的化肥袋子、废气农用薄膜等。根据2009年的统计,长沙周年农村地区,每年每公顷耕地中农膜残留高达45公斤以上。

(2)长沙市农村化肥平均使用量为411公斤/公顷,远远超过国家225公斤/公顷的安全标准。长期大量施用化肥,直接导致了河流、水库的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引起土地肥力下降,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微生物匾乏等,引起土壤退化和生态恶化。

(3)禽畜粪便污染随着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走向集约化而大幅增加,成为农村重要的污染源。

以浏阳市葛家乡金塘村为例,2008年底,全村存栏生猪5000头,但猪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向田地沟渠,一年中全村有1.8-2万吨污染物直接排放,远远超过了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水体资源破坏,渠道水和地下水变黄发黑,异味难闻,病原微生物、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危及饮水安全。全村有60多户不得不长期从数公里以外担水饮用。同时降低了土壤肥力,土壤中氮含量过大,铜、锌、砷等矿物质富集过多,致使水稻长叶不结实,农作物大量减产。村内3处养殖集中地方,田地发黑,寸草不生,直接毁田10多亩。更重要的是恶化了人居环境,个别养殖户遭遇到“家不来客,客不喝茶”的尴尬。同时也极大的危害了村民健康,连续8年,村内青年征兵体检无一合格,村民用于医疗看病的支出逐年增加,村民无奈抱怨:“养猪不养人,发病不发财,致癌不致富”.

(4)农药污染严重。长沙市绝大多数农田农药施用量为20-50公斤/亩,其中除30%-40%被农作物吸收外,其余大部分进入水体、上壤和农产品中,严重危及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健康。第五是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目前长沙所辖农村及各城镇每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高达百吨,这些医疗垃圾所含的病毒、病菌危害性是普通垃圾的数百上千倍。处理不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极易造成传染病流行等公共卫生事故的发生。但目前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令人担忧,只有少数较大医疗机构建有专门的处理站,能自行处理医疗废弃物。其他的大部分医疗废弃物都混入生活垃圾之中。

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开发建设破坏了生态坏境;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和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和规模日益增大,近年来,长沙周边农村森林覆盖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随着工业园的发展,耕地日益减少,_仁壤受到的污染程度在逐步提高。重金属和农药污染使得农田减产、因污染严重而丢荒或改变用途。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不断增加,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大量饮用水受到污染,根据长沙市环境监测中心2009年监测数据,长沙周边农村有的地方锰超标达百倍,望城县地下水重金属超标严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而且目前长沙酸雨污染十分严重,2010年3月,长沙酸雨频率就达100%.

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并非一定是由农村城市化所带来的,但无疑,农村城市化进程极大地加剧了这些问题。

(二)原因分析

1.产业技术结构传统化。农业在相当一部分地区还以手工技术为主。长沙的城市工业产值在工业化过程中的速度和比重增长很快,但产业技术水平的相应升级却比较缓慢;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也很缓慢,许多工业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于其它省份,新增设备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比较高。根据长沙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工业企业专业生产设备达到省级水平的仅占26.1%.产业技术结构传统化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使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人口增长缓慢,大量人口滞留于农业和农村。

2.产业技术层次趋同化。产业技术趋同的重要表现是重技术引进、轻技术创新。长沙自主技术开发和引进技术吸收消化能力弱。在长沙的技术引进中,多数是引进成套设备,软件技术引进比重低,造成对其它省份专业公司或者国外企业的进一步依赖。同时中国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匹配不足,引进了较高水平的技术设备,安装到生产线上后即告一段落,不再进行相应的消化、吸收、改进和创新研究,导致长沙的产业技术水平总是落后于其它省份,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中。城市产业技术层次趋同化导致产业技术体系扩展和升级缓慢,一方面大大弱化了产业对人口的积聚效应,另一方面,严重制约了城市体系的扩展和城市群落化、集群化的进程。

3.乡镇产业技术低级化。大多数的乡镇工业企业是通过1980年前后接收大批城市工业淘汰的技术设备而起步的。尽管在利润增长和市场竞争条件下技术水平也在提高,但总体水平依然很低,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工艺技术水平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为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危害。此外,乡镇企业规模小且布局分散,是名副其实的“乡村工业”.这些都不利于人口集聚,抑制了城市化进程。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的不均衡发展也是长沙市城市化滞后的重要因素。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经济的增长必须是以第三产业的加快增长的标志,但长沙市的第三产业长期滞后于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转移。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有了很大的调整,但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慢于第二产业的发展。

四、推进长沙市农村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与新型工业化相同步,长沙正处于新型城市化的早期。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城市化的路径,事关长远发展大局。2008年,长沙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繁荣创新文明和谐新长沙”的战略目标;2009年初,长沙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又将城市发展目标进一步概述为建设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这都为长沙新型城市化的目标定位提供了重要指南。具体而言就是要把长沙建设成为引领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撬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支撑点、带动湖南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极、助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动力源。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统筹城乡发展

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长沙城区面积和人口规模都不算大。城市发展空间不足,这已经成为长沙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绊脚石”.因此,应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1.要扩大城市人口容量。突破行政区划和户籍制度对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放开城镇入户门槛,统一落户标准和迁移条件,改革依附于户籍管理制度上的城乡差别政策,建立城乡统一、迁徙自由、以身份证管理为中心的户籍管理制度。继续推进全面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加快建立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与现行城镇制度相衔接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将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五项保险市级统筹。以深入推进创业富民为契机,进一步放宽外来人口来长落户条件,把长沙打造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创业之都。对大中专毕业生可以实行“先落户后就业”、对技工人才可以实行“边落户边就业”.尤其是对具有强烈离农愿望、自愿放弃承包土地并在城市有稳定就业岗位的农民,要从就业服务、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支持他们转化成为市民,共享城市建设和发展成果。

2.要致力发展周边城镇,发挥城市化进程的辐射带动作用。2010年长沙市五区城市化率已接近100%.

因此,下阶段的上作中心应该转移到大力促进三县一市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以县域区域为中心的小城镇群建设。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积极发展小城镇,重点发展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中心建制镇,可以使城市成长形成梯次。首先,小城镇建设可以成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支撑点和基地,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发展二、三产业的载体,从而发挥出其作为中心城区与广大农村联接传导的角色作用。其次,合理布局发展小城镇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与发展非农产业紧密结合,为非农产业发展服务。能更好地发挥城镇功能的聚集、带动、辐射效益,特别是重点依靠和发展提升现有的小规模县城以及有一定基础规模的中心城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有助于形成中心城区和县域中心以及小城镇的比例协调、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省会城市体系。再次,小城镇建设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不一,有利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体现人文风格。目前,星沙、望城、宁乡三个巨星城应当与中心城区“相向发展”,有益于实现新型城市化由“单点单核”发展向“多点多核”发展转变。

(二)提高基层政府财政收入与支配能力

1.健全以“分悦制”为基础的对政体制。现行的非完全分税制模式是过渡阶段的产物,完全分税制才是长沙市财税改革的科学与理想的模式,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的固定收入,地方也有一定的税收管理权。将加快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与解决当前封政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在一般性转移支付还不可能全面引入因素法的情况下,应率先将地方政府的基本行政经费和教育经费作为基本因素引入一般性转移支付,保证地方政权的顺利运转。

2.建立科学的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与政绩考核机制首先,从各地财源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确定封政收入目标任务,明确财政收入应该依法征收。与此同时,将财政收入质量纳入封政工作目标管理和公共封源建设考核的必要内容,禁止单纯以收入任务完成作依据的“一票否决”办法。其次,建立以加强收入征管和提高收入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封政收入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封政收入预算管理质量考核,主要包括是否空转列收列支、是否混淆基金预算与一般预算、是否混淆预算级次、是否违反规定将事业性收费纳入一般预算等,从而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封政收入考核机制。最后,政绩考核不应单纯以收入数字为依据,而应以工作考核、群众评价为主要依据。

(三)加强管理提高农民素质

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战略意义,以“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工作,把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真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成员协助抓的齐抓共管局面。要切实落实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人管事,就是要健全县、乡、村三级主抓和主办农民素质教育的组织网络,提供人员保障;有章理事,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民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办事;有钱办事,就是要继续逐步加大对农民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切实做到政府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的决心不能动摇,扶持农民素质教育的力度不能减弱,强化农民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不能松懈,建立长效机制,避免思想放松导致周期性的农民素质教育震荡波动,实现农民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基础教育将直接决定长沙市未来的农民队伍的素质。可以说,农村青少年是长沙市农村的未来,也是农村现代化的未来。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

(1)要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坚持基础教育面向农村全体学生。

(2)要逐年增加教育投入比例,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彻底解决教育经费问题和部分学校的危房问题。

(3)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村社会经济紧密结合。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是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调查中得出:不能增加收入,不能满足物质要求,农民生活要贫困;不能发展农村文化,不能满足精神需求,农民思想要贫困。农民思想这块阵地要靠丰富的物质和健康的文化去占领。缺乏文化如同减少收入一样,最终都将导致农民思想信念的动摇,道德的滑坡以及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应把加强农村文化事业,作为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农民的重要举措。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防范农村城市化造成的环境污染1.注重生态和谐,建设绿色生态屏障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就长沙而言,一是要首先是要强化城市生态屏障,形成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以“一江两岸”沿江风光带为生态主轴,以烈士公园、南郊公园、植物园及天心生态新城等为补充,融合城市园林绿化系统,构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森林体系。二是要注重自然生态保护,特别是对橘子洲、岳麓山改造提质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要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品工程。三是要切实保护水资源。长沙拥有湘江、浏阳河、伪水河等10条河流,要用最严厉的措施保护湘江,进一步延伸湘江风光带,使“一江两岸”真正成为长沙的形象标志。同时,注重浏阳河、圭塘河、捞刀河等河流的保护,确保长沙的水质安全。四是要大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牢固树立生态“占补平衡”的理念,变环境质量定性评价为定量衡量,强化各类市场主体生态建设责任。在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严防出现“推山填水”,倡导毁绿补绿、借绿护绿,依山就势,显山露水。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生态容量。发挥其人工景观不可取代的生态净化功能。

2.整合资源要素,实行集约发展

与传统城市化外延式粗放发展不同,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新型城市化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实践证明,以土地、资金、人才为核心内容的资源要素配置的合理化水平,直接决定了新型城市化的集约化发展程度。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

(1)建立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的土地市场。严格落实土地保护制度,保证耕地总量的整体平衡和可持续开发。

(2)建立有利于银资民资融通的资本市场。对内而一言,要大力引导社会资本注资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民间小型金融机构,鼓励各类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企业投融资,积极放活民问资本市场。对外而言,要着力引进国内外资本战略投资者、外资银行和各类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金融衍生产品,在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降低融资门槛。

(3)要建立有利于人力智力流动的人才市场。积极拓宽人才服务公共平台,高层次人才方面,不仅要着力改善经济待遇,更要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技术人才方面,要瞄准人才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培育一支素质高、规模大的技术人才队伍。此外,要干方百计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技能培训机会,引导他们成为“新生代”市民,共建城市美好家园。

3.大力发展清洁经济,克服环境污染

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仍然是经济发展,但应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也称为全过程治理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能量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化。遵循“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原则,采用全过程处理模式,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以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发展的无害化。此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要大力构建绿色科技体系,实现科技的生态价值取向,在发展建筑、化工、交通、制造等行业的科学技术时,既要看到其经济价值,又要看到其生态效果,竭力排除有经济价值却无生态学意义的科技成果在各行业中的滥用。近期长沙开始大力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叫。

4.强化文化意识,延续历史文脉

长沙是一座历史悠久,但又曾经历过大火劫难,在战火废墟上建设起来的城市,现有历史文化遗存弥足珍贵。在城市规划和城市改造中,要坚持“改旧如旧”、“改新还旧”、“新建依旧”的方针,避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改造改建,以充分延续和彰显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历史文化积淀同样也是促进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五)把城市化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是否具有生机活力,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是否有生机活力,如果没有充满活力的产业,特别是强大的二、三产业作支撑,没有产业的大发展,城市化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必须把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1.以园区经济带动为主要特征,实现“以业兴市”、“以业兴城”

(1)坚持生产力布局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紧密结合,按专业立园、特色立园的思路建设和发展专业工业园区,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长沙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借助城市的辐射力,建设和发展特色园区和开发区,以产业聚集带动城市化;(3)在县域经济区域和重点中心城镇周边建设特色鲜明的工业园、产业区,进一步拉长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产业链,形成产业优势。同时,以园区为载体,实现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完成人口转移,促进城市的良性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2.优化配置,推动发展农村差异化经营

城市化进程是同时在城市与农村进行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城市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为先导,充分发挥城市周边农村特别是城郊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资源有效配置,不断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总体上说,在支柱产业的培育壮大上,可以优先发展面向小城镇、城郊区的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和菜篮子工程为重点,实现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其中城市近郊村和镇(街道)周边村发挥地缘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为城市的生产生活服务。农业资源优势明显的村庄,则可以围绕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大力发展经济附加值高的城郊服务型农业,通过物流配送、订单供应等方法,为城市提供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品。

3.创建特色,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农村地区除了传统的农业经济以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对生态休闲的旅游产业产生了很高的需求,在城郊区产业发展中,可以把握这一要求,发挥长沙城郊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以体闲观光和历史文化旅游为特色,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辐射促进城市化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政府可以鼓励有条件的村庄自主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这种城郊旅游是在城郊旅游资源基础上一种综合性的产业,为此,在城郊旅游开发过程汇中,必须以开拓并建立相应的康体、休闲、农业观光、娱乐、文化教育产业为重要内容,以此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长沙岳麓区梅溪湖街道为例,他们己经以葡萄种植为特色,连续3年举办以“风情山水·葡萄人家”为主题的葡萄节,大大带动了当地休闲产业发展。2010年,梅溪湖的天露葡萄种植面积达3250亩,每亩创收1.5-2万元,30多家观光休闲企业长期顾客盈门,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梅溪湖已经在长沙的城市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自己独有的生态体闲品牌。在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产业、娱乐等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

结束语

农村城市化进程,是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具体对于长沙市而台,农村城市化进程不仅是影响到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更是关系到长沙市能否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内外对于农村城市化的研究很多,但对于在现今条件下,如何反思和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弊端,实现城市化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和同步发展,还是一个处于探索中的课题,并无成熟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采用。因此,总结当前长沙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取得的经验不足,剖析其产生深层次原因,为政府推动长沙农村城市化提供参考,很有必要。

第7篇:长沙休闲农业范文

[关键词]休闲农业;特点;发展前景;对策

中图分类号:DF41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休闲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各地政府对休闲农业重视的程度也越来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休闲农业的发展

首先,近几年来,在农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多层次综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提升农业发展的资源及市场潜力;推动农民就业增收,促使城乡差距缩小;引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其经济的快速高效增长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这些已经成为涉农问题研究的重点.本文希望通过对休闲农业的系统研究,找出一个突破传统农业,使当下现有的农业设施和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一条农村发展新道路,并能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特色的“三农”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居民对于休闲农业的认识还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和产业经营,对这一产业形式和领域也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纵观国内外近十几年对休闲农业的研究,目前国外有关休闲农业的专著非常少,国内多数关于休闲农业的论文,还只是停留在对各地区进行休闲农业发展后基本经验的简单化总结这一层面上,站在理论的高度上对休闲农业进行论述的论文很少。

三、休闲农业的特点

1、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

在经历萌芽起步、初步发展、较快发展和规范提高4个阶段的同时,休闲农业在发展、经营主体、空间布局、经营规模、休闲功能5个方面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变。一是在发展上,从农民自发发展,向各级政府规划引导转变;二是从休闲功能上看,从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的单纯方式,向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等方向转变;三是从空间布局上看,从最初的景区周边和个别城边郊区,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转变;四是从经营规模上看,由零星分散状态,向园区和集群发展转变;五是从经营主体上看,从以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织经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

2、休闲农业是适应时展的产物

休闲农业是适应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的新产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形态和新兴农业产业,休闲农业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把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紧密连结为一体。作为一种农业经营方式,休闲农业汇集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及农村、农民生活习俗等,经过科学规划、开发,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教育培训、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集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横跨一、二、三产业。

3、休闲农业使人类更加亲近自然

休闲农业以田园风光、农村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为主题,结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休闲农业利用田园风光、农村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科技示范园区等,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现状,把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特征相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回归自然、陶冶情趣、休闲娱乐的机会。

4、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农事活动与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发展形式。为想了解农业、熟悉农村,倾心于回归自然和原生态,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人群提供了便利和服务。休闲农业以农业为基础,利用农业、农村资源,融合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设施,让顾客从事农耕、收获、采摘、垂钓、饲养等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传统休闲农业、都市型休闲农业、科技型休闲农业、奇异型休闲农业等多种休闲农业经营模式随之产生。

四、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1、政府加强引导,营造发展休闲农业的良好氛围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各级政府部门首先应提高对这项科学性很强的工程进行系统性的认识,明确休闲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最终目的,认识到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是将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新型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并能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渠道。同时,发展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的新引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推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门朝阳产业。

2、合理规划布局,改善休闲旅游环境

休闲旅游作为高层次的旅游活动,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也要注重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相关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的相互衔接,以人为本,适度开发,合理保护,确保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当前休闲农业发展起步晚、建设水平低、单体规模小且无序发展的现象,政府要以休闲旅游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组织旅游、农业等相关部门,根据各地的农业特色结合地理特点、人文景观和产业状况等方面的发展基础,合理规划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区域、开发功能和开发时序,优化发展布局,突出经营主体和特色,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应符合客源市场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的农业旅游项目,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休闲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进而提高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在休闲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优先安排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乡村休闲旅游环境。

3、突出特色,探索创新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发挥地方特色,是地方休闲农业发展具有生命力的关键点。所谓的特色是树立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吸引潜在消费者、避免休闲农业同质化的重要渠道。正如成都“五朵金花”发展整个过程,紧密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人文底蕴,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自身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做成“一步是景、步步是景”的休闲旅游产品。

4、加大投入,建立农业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完善农业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可以为休闲农业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总体上来看,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工对全县旅游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大多数景区仍处于开发程度低,服务接待设施规模小、档次低,难以满足需求,严重制约了景区发展。

5、注重旅游宣传,塑造地方休闲农业品牌

品牌是无形的,它代表产品的一种视觉形象和文化形象,也是休闲农业景区参与竞争的重要载体。成都“五朵金花”的成功经验之一,即通过举办花博会、首届乡村旅游节等形式,方便游客了解休闲景区的位置和活动项目,形成自有的品牌。坚持品牌宣传战略,通过多渠道、多种媒体、多种宣传方式推广,树立旅游品牌。

6、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产品。

各地区具有众多的原始人文生态景观、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古朴的民俗风情、各种农事节庆活动,这些资源均可开发成具有浓郁地方文化与生态色彩的休闲农业产品?如对农村古代建筑遗址的利用,包括古城、古井、古桥、古宅、寺院等建筑。对传统文化与手工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的利用。此外还有地方特色民俗活动、传统节日、婚嫁礼仪及健身活动、宗教仪式等。

五、结束语

休闲农业在促进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长沙休闲农业范文

四月摘草莓,五月摘樱桃,九月摘葡萄…一年四季,农村都有不少时令水果供市民采摘。周末约上朋友到附近的农庄走一走,摘点新鲜的蔬菜、水果,回来还可以送给亲朋好友,采摘游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休闲新选择。

一头扎进果林,呼吸着满园的果香,摘下坠满枝头的新鲜果实轻放篮中,或干脆把那新鲜欲滴的果子塞进嘴里大快朵颐……蓝天白云,远山含黛,牧野飘香,如此这般,是何等的恬静与安然。采摘带来的不仅仅是回归自然的气息,重要的是那一份真切而原始的收获,这种收获省却了播种、耕耘、剪枝、护果等无数繁杂的劳动和较长的时间跨度,只需要置身田间的“举手之劳”,便完成了农忙的关键一步――收获,在游玩中有了“自力更生”的新体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更重视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对休闲娱乐有了新的要求。到果园里去采摘,其意义不仅在于采摘甘甜的果实本身,而是享受采摘的过程,体验回归大自然的乐趣。沉醉于采摘游的人们,到农田里采摘应季蔬菜,到果园里收获满枝的硕果,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看农家景、摘农家果,已成为都市人旅游的新热点。园林植物观赏、农耕文化、水果采摘、农家餐饮、垂钓娱乐等旅游活动,也成为都市人近郊旅游的新路线。多姿多彩的农业观光游,让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自然、品尝绿色食品、体验现代农家乐,将田间的果实带回家,将恬静的心境带回家。

寓教于“采摘”

城里的孩子从小局限于车水马龙的嘈杂中,浮躁的环境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填充了诸多“潮”元素,眼花缭乱的玩具、儿童书,精彩热闹的动画片、儿童剧,接踵而至的琴棋书画培训班

但这些都无法满足孩子拥抱自然的知识渴求。他们会为楼下花坛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欣喜若狂,会在秋风咋起的校园中追逐落叶,会对超市多姿多彩的水果充满好奇

忙碌的家长在物质上能很容易地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但家长每日“例行功课”的知识说教却难以填充孩子的知识空白区。

囿于客观条件,孩子对农业、对田园、对大自然知之甚少,他们区分不开麦苗与韭菜,不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只知道是在超市买的,用“五谷不分”来形容者不为过。于是,利用节假日带孩子投身大自然,身临其境,与孩子一起探究“十万个为什么”,孩子头脑中的一个个“小问号”在欢呼雀跃中拉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叹号”。

采摘游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一项互动式的休闲项目,通过自己的劳动分享收获的喜悦,并可观赏人文风景。采摘游不仅让大人们放松紧张的心情,呼吸新鲜的空气,更可以让孩子体会乡村的生活,通过亲手采摘果菜,了解果菜的品种、生长习性、培育过程及营养价值等,让孩子在参与劳动的同时增长了知识、了解了大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有助于增强孩子尊重劳动果实的意识。

新休闲时代

走南闯北,欣赏了大山的;比美,领略了大海的气魄,感受了大河的辽阔,传统的游山玩水,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见闻,游览一二之后,“曾经沧海难为水”,第一次踏访名胜的新奇渐渐隐退,代之而起的却是对“返璞归真”生态游的向往与喜爱。采摘游的适时而动,昭示了新休闲时代的开始,诠释了消费观念的转变。

“开心农场”游戏风靡互联网,“种菜”、“偷菜”瞬间蹿红网络,席卷网民生活。后来,文化部为规范网络用语,统一改“偷菜”为“采摘”。高节奏的疲惫生活,让网民在虚拟农场中,体验耕种、采摘的乐趣,有助于释放压力,娱乐身心。热闹的网络“采摘”也活跃了现实的“采摘热”。北京、上海、广州和长沙等地相继出现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农场开辟出很多小块的土地面向市民租赁。市民可在农田里播种、耕耘、收获果实,农场有专业人员免费为市民提供种子、工具、肥料以及日常维护等。这为者陆人走出虚拟农场,走进真实农场放松身心、体验农耕乐趣提供了平台。

第9篇:长沙休闲农业范文

关键词:长沙生态园;水生植物;出现频率;适应性

长沙园林生态园即原长沙市苗圃,是属于市园林局的一个原生态的公园。所在的位置是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罗汉庄村的捞刀河畔,园内山势连绵起伏,土地肥沃,植被良好,迤俪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捞刀河历史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园林生态园总体规划定位于长沙百里花卉走廊的龙头,植物的大观园,是集园林科研、花卉苗木生产、科普教育、园林园艺展示、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园。在长沙生态园内种植着大量的水生植物,现把其内的水生植物出现频率和适应性情况论述如下。

1 出现频率调查

从2008年4月份开始,陆续从浙江、上海等地引进花菖蒲、黄菖蒲、花叶水葱、水葱、再力花、水生美人蕉、花叶芦竹、旱伞草、香菇草、泽泻、宽叶泽苔、轮叶狐尾藻、荇菜等20个品种,约40000株(芽)。从种植来看,上述品种大多能适应长沙气候条件,生长势良好。长沙生态园水景应用的水生植物主要有38种,分别隶属于20科。所用水生植物中禾本科(3种)、莎草科(3种)和睡莲科(4种),其余10个科分布也非常均匀。在主要的38种水生植物中,挺水型植物占59.1%;浮水型植物占31.8%;沉水型植物占9. 1%。按应用频度,挺水植物以荷花(80% )、千屈菜(80% )、菖蒲(80% )、水葱(70% )为多;浮水和沉水植物包括睡莲(90% )、浮萍(60% )、金鱼藻(60% )等,其中睡莲的应用频度最大,分布最广。调查数据表明,挺水型水生植物在长沙生态园水景绿化中占主导地位,浮水型植物仅起到点缀搭配作用,而沉水型植物则有待于进一步收集、开发和推广利用。

2 水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将长沙生态园水生植物的生长适应性按4个等级进行评定: 1级(优),生长发育非常好,枝拔,花色艳丽,无病虫害; 2级(良),能够较好适应当地水体,稍有枯叶,但无明显病虫害;3级(中),基本能适应水体,有病虫害和花枝枯萎现象,但能存活不至死亡;4级(差),植物死亡或濒死。根据实地调查,对各样地水生植物进行等级评定,以不同等级植物数量占调查植物总数的比例得出各种植物适应性等级比例(见下表)。

从上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长沙生态园应用水生植物具有较好的管护能力,绝大多数水生植物生长良好,适应性较强。其中花叶芦竹、再力花、芦苇等应用较为广泛,生长较好,其适应能力可以达到1级,存活率可达100%;;睡莲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其中的55%生长态势良好,12%基本能适应水体,有病虫害和花枝枯萎现象,但能存活不至死亡。

表 调查样地水生植物适应性等级及比例

3 结语

一直以来,水生植物在园林领域中的应用甚广,但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场地、成本、气候等等,或多或少的会走进滥用或杜绝使用的两极分化的误区。为了在长沙生态园合理应用水生植物营造景观,设计前应该先做充分调研,再根据各种因素相互协调好,才能保证创作出符合公众需要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李玉萍,孙丽娟,武文婷.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配置[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