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矿产行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河北省矿产资源;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生产前沿面理论;动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 TD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4-0173-05
行业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特定社会生产资源配置机制作用下,生产资源在产业内部合理分配程度。据科内尔德短缺与滞存同时存在的原理,行业微观组成部分――企业可通过积极进行瞬时调节和长期调节达到生产要素最佳组合,进而实现企业或行业内部生产资源有效配置。研究企业或行业的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显化企业或行业的资源配置状况,从而发现企业或行业的资源配置问题,提出对策,实现行业内部的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节约生产资源,提高企业或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率。
河北省是一个资源消耗大省,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依赖程度高,万元产值耗矿量高达6.64 t。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表明,99%的一次能源,87%的工 业原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都取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已成为支撑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显化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发现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优化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期促进河北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1 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测度及其均值动态分析
1.1 样本行业及其投入产出指标选择
在国内矿产资源形势严峻和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急需大量矿产资源的背景下,文章选取河北省12个与矿产资源直接相关的行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上述12个行业前5个是矿产资源的主要产出部门,而其他7个是矿产资源的主要投入部门。因此,分析其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透视河北省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产要素的投入指标要求较全面的反映行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而组成行业的微观企业,其投入由流动资本、固定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可以量化的要素构成。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文章选取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和销售成本3项指标作为生产要素的行业投入指标。
产出指标要求较好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再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文章选取工业增加值和利润作为产出指标。工业增加值指标中已剔除了中间产品价值,能较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利润指标代表了企业或行业的生产收益状况,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指标。
1.2 投入资源的配置效率测度方法
根据以上四个效率测度函数,我们可以得出投入资源的规模效率、投入资源可处置度、投入纯技术效率和投入综合效率。投入综合效率是某特定行业相对于其他样本行业的整体效率,其值由各行业投入规模效率、投入可处置度、投入纯技术效率的乘积得出,因此综合效率的值实际受前三个分解效率的影响。规模效率是某一生产点与其规模有效点比较,规模经济性的发挥程度;投入可处置度是与要素的自由处置状态相比存在要素拥挤现象时生产效率的发挥程度;投入纯技术效率则反映了企业或行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相对于其他样本行业的水平。
投入规模效率函数为Si(xk,uk)=Fi(uk,xk│C,S)/Fi(uk,xk│V,S),如果规模效率为1,则投入压缩后得到的技术有效点规模收益不变或者说该点在规模收益不变且要素自由处置的等产量线上,即规模完全有效;投入资源可处置度函数为Ci(xk,uk)=Fi(uk,xk│V,S)/Fi(uk,xk│V,W),如果可处置度等于1,则说明对于(xk,uk)不存在要素拥挤现象,相反,小于1,则存在拥挤现象;Fi(uk,xk│V,W)剔除了规模和处置能力的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因此等于投入纯技术效率。投入综合效率为Fi(uk,xk│C,S)=Fi(uk,xk│C,S)•Si(xk,uk)•Ci(xk,uk)。
1.3 样本行业投入资源配置效率的非参数测度及其均值动态走势
2 样本行业投入资源配置综合效率的动态变化分析
2.1 宏观政策影响分析
政府部门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并决定着企业或行业的投资规模以及经营行为,而企业或行业的投资规模以及经营行为又直接影响了行业的投入资源配置效率。从这一逻辑推论,1997年以前,我国经济在1994年实现软着陆,此后,国家的整体宏观调控政策较稳定,企业或行业处于平稳的发展期,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下,河北省的行业效率处于较为稳定时期。而从199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诱发了河北省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但众多大型项目的同时期上马引发经营成本的增加,而项目的建设需要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不能为行业贡献利润,而使得行业的投入效率发生急剧下降,与此同时,行业投入的迅速增加不可避免的会引发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滞后效应,这也是行业投入配置效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其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和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分别由1997年的27.61亿元和29.54亿元迅速增至2000年的45.3亿元和45.3亿元,但同时其利润也由4.55降至-2.35。该行业的投入效率也由1下降为0.383 515 64。此后,伴随新建项目的投产和管理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行业的经营状况逐步回归到正常水平,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综合效率在2003年到达了0.827 466 23的水平。
与上述原理相同,2005年之所以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综合效率再次发生大幅度的 下降,主要政策层面原因可能是伴随河北省一号项目――曹妃甸工程的开工建设和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战略提出(将冶金工业和石化产业建设成为省支柱产业),河北省开始新一轮的矿产资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热潮。项目的投资收益在短期内并未显现,所以引发了2003-2005年矿产资源行业投入效率下降。
2.2 中观行业效率结构影响分析
对1997、2000、2003和2005年四个典型年份12个行业的综合效率进行逐年对比后发现: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个行业的综合效率走势在四个典型年份与总体走势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说此类行业是决定矿产资源行业整体综合效率走势的决定性行业,文章将其定义为a类行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3个行业,在四个典型年份的综合效率走势呈现出前三个时期的效率基本维持不变,但在2005年都出现了较大跌幅,这种趋势与总体趋势具有半一致性,文章将其定义为b类行业。至于其他两个行业,文章作为特例暂不予分析。
2.2.1 a类行业效率结构分析[FL)]
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a类行业的典型行业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投入资源配置综合效率之所以会在2000年和2005年发生变化,从效率结构上来看,主要是由于该行业的投入规模效率发生了巨大变化。该行业属于国家基础设施行业,其规模经济性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较大。由于其价格政策刚性的原因,该行业在1997-2000年虽然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同时其利润的增加相对其它产业却较慢,出现了相对的不规模经济性,所以出现规模效率的下降。随后的上升则是因为相反的原因。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投入资源配置综合效率之所以会在2000年和2005年发生变化,从效率结构上,1997-2000综合效率的变化,是因为投入资源的可处置度的下降。 分析其投入产出数据,该行业2000年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分别比1997年增加17.69亿元和47.51亿元,但同时其销售成本却增加了88亿元,可见该行业随着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销售成本急剧提高,形成伴随生产规模扩大的生产成本的拥挤现象。2003-2005年综合效 率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投入纯技术效率的下降,该行业尽管在此期间,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投入继续迅速增加,但其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并没有得到有效改进,销售成本的迅速增加和利润总额的迅速下降,与其他行业相比,该行业通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的潜力还很大。其他五个行业出现效率波动的制约因素也主要是在于以上三个分解效率的变动,其变化原因分析类似。
2.2.2 b类行业效率结构分析[FL)]
由表3中数据可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005年的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投入的纯技术效率,说明与其他行业相比,其规模效率和可处置度都维持在较高水平,而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则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5年投入资源的配置综合效率的制约因素主要是规模效率,同时也可以发现,该行业前几年综合效率的制约因素一直是规模效率,结合行业特点,这一现象可以从资源可得性的角度上进行分析,由于受到资源约束的制约,即找矿和采矿的发展进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该行业即使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其规模经济性短时期内也无法得到改进。同时对附表3中b类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能很快发现三个行业的一个共性,那就是三个行业在2005年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增长率较前几年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其利润并没有发生相应比例的提升,在这个角度上也可以解释b类行业的效率波动。
3 提高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措施
3.1 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探度,提高开采冶炼技术,加强区际间 联系,进而使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实现规模经济
将表2和表3的效率分解数值综合来看,行业的规模效率是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综合效率的第一制约要素。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探度可以从广度上进一步挖掘河北省矿产资源潜力,加大资源可得性。而针对河北省乃至我国贫矿多、富矿少的严峻现实,提高开采冶炼技术可以使原来不能开发的矿山变为有用资源,从而在深度上挖掘河北省矿产资源潜力。此外,还可以加强区际间联系,充分利用好周边省份的矿产资源。如山西、内蒙的煤、铝、稀士、石膏等;辽宁、山东的金刚石等;甚至可从国外引进铜、钾盐等急缺矿产品,以增加河北省矿产资源可得性,实现矿产资源行业的规模经济。
3.2 注重资本结构的合理化及要素搭配,进而提高投入资源的可处置度
综合表2和表3中的效率分解数据可发现,在综合效率的分解三要素中,可处置度对综合效率的影响紧跟规模效率的影响排在第二位,说明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近年来在资本投入迅速增加的同时,没有处理好资本的结构和资本的高效使用等问题,造成了生产资源的拥挤现象,进而影响了综合效率的波动趋势。解决这一问题是解决生产资源的拥挤现象,提高河北省矿产资源行业经济效率的重要步骤。
3.3 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刺激高新技术的应用
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企业在保持资本投入不变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进而提高行业的纯技术效率,提升行业综合效率。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在2005年的纯技术效率严重制约了行业的综合效率,说明该三个行业在生产技术上存在很大改进空间。
3.4 [JP3]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要有计划性,不能搞“突击工程”[JP]
在b类企业的分析中,该类型行业正是因为2005年突然注入了大量资本,从而引发了规模不经济,低处置度等问题,使原本平稳的行业经济效率发生了大的跌幅,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就充分说明,企业投资要保证连续性和计划性,这样企业才能实现不同投入资源的比例合理控制和确保生产技术的可行性,进而确保行业经济效率,最终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缓解国内资源形式的严峻局面和实现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孙魏.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生产前沿面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 [Sun Wei.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Resource Allocation:Production Frontier Theory and Application[M]. Beijing: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Pre ss,2000:6.]
[2] 徐琼.区域技术效率论[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5:7. [Xu Qiong.Regional Technical Efficiency[M].Beijing: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5:7. ]
[3] 韩松等.几种技术效率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4). [Han Song.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everal Technical Efficiency Calculation Methods[J].China Soft Science,2004,(4).]
后金融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重振经济增长、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新高地的重大战略[3]。近年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热度持续升温,作为其支撑的战略性新兴矿产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1.1战略性新兴矿产的内涵国内外学者对于战略性新兴矿产概念的研究不可胜数,张福良、何贤杰等[4]对其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总结,并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战略性新兴矿产”定义为:在新型工业化和生态文明社会发展阶段,由新技术革命导引,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的新能源矿产、新材料稀有矿产和新功能矿产。笔者在前人定义的基础上认为战略性新兴矿产应该具备以下特征:①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②应用领域尚未完全开发且目前消费主要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③在新兴产业中应用的可替代性差。
1.2战略性新兴矿产的分类战略性新兴矿产目录的界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制定战略性新兴矿产发展战略、规划和有关法规、技术标准的基础,是一个战略层面的问题[5]。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将战略性矿产与七大新兴产业分别对应,初步制成表1。需要指出的是,表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矿产资源的总结尚不完全,有待进一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矿产资源范围广泛,将各矿种与上述战略性新兴矿产应具备的特征一一对应,考虑到大宗矿产的应用历史悠久且其消费并非集中在新兴产业,不完全符合特征,因此本文未将其纳入战略性新兴矿产的范畴。将剩余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矿产划分为四类。①稀有金属:稀土、钨、钼、钽、铌、锆、铟、锗、镓、钴、锂、钛等;②贵金属:银、铂族元素;③非金属矿产:硅、硼、石墨、高岭石、金刚石等;④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等。应当注意,战略性新兴矿产的概念是动态可变的,因此其矿种的选择应根据技术革新、资源勘查开发及市场供需形势等因素定期进行重新厘定。
2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的形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矿产资源种类丰富,相对于大宗矿产而言,稀有金属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且在新兴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及长期存在的资源刚性需求,这类稀有金属因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6],其发展空间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息息相关。本文将重点分析几种典型稀有金属的资源分布及供需特点,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相关资源战略提供依据。分析表2数据,总结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存在以下特点。1)资源分布不均,供应高度集中。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普遍存在因资源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的产地单一特点,九种矿产的三大资源国储量之和占全球总储量的平均比例为77%,产量平均比例为76%,供应呈现高度集中的形势,存在安全隐患。2)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呈现供需分离的格局。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的供应主要来自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消费则集中在中国、美国、日本及其他亚洲和欧洲国家,打破了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仅作为初级原料供应者的格局,随着全球多领域新技术的不断融合创新,部分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的消费版图正在悄然改变。3)中国战略性新兴矿产的品种比较齐全。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据美国地调局数据,表2所列战略性新兴矿产中储量排名第一的有稀土、钨、钛、镓、铟,其中钨、镓和铟的储量占比均在50%以上;锂和锗的储量排名全球第二,分别为27%和41%;锆和钴的资源比较短缺。综合来看,我国的战略性新兴矿产种类比较齐全,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地位。4)中国对战略性新兴矿产的需求很大。上述战略性新兴矿产的消费大国行列中均可发现中国的身影,其中全球稀土、钨、锂、锆、钴的第一消费国都是中国,可见中国对战略性新兴矿产的需求强劲。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锆、钴均属短缺资源,二者的储量占全球比例仅为1%,而中国却是全球最大的锆、钴消费国,消费量分别占全球的53%和32%,巨大的供需缺口导致这两种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极高,对相关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3中国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的调控对策
【关键词】矿产资源型企业 税收筹划 应用策略 风险控制
一、红河州大中型企业的简要分析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在推进“重要桥头堡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是面向东南亚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是云南省“昆河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州域经济以农业、烟草、矿业、机械制造、制药及生物创新等为支柱产业。其中,矿业是红河州的传统支柱产业,以其突出的矿产资源闻名全国,是云南省重要的矿业工业基地。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煤炭、优质锰、金银为主的能源、黑色金属以及贵金属等矿业在全省具有较大的产业优势。矿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税收是除烟草产业以外的第二大产业。根据2011年云南统计年鉴、红河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按照国家统计局于2011年08月18日公布的行业分类标准,可将红河州65家大中型企业分类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和建筑业等行业。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红河州大中型企业中矿产资源型企业①占到五分之二以上,覆盖了煤炭开采、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对红河州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选定这类代表型大中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二、大中型矿产资源型企业税收筹划的地位与作用
矿产资源型企业作为红河州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带动了能源、化工、建材、冶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红河州各地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红河州的矿产资源型企业存续时间相对较长,资源勘探及开采成本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应对国家不断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资源税的改革已经成为不争事实,碳税和环境税也将开征,矿产资源型企业的总体运营成本将会上扬。面对外部宏观背景与企业内部发展态势,税收筹划成为此类企业控制运营成本不可回避的课题。那到底什么是税收筹划呢?学术界对税收筹划的概念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也达成一些共识:税收筹划就是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以达到合理降低税收负担和税收风险,尽可能取得节税(Tax Savings)的经济利益。此类筹划活动是企业一项重要理财活动,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围绕企业资金运动展开,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法律体制的逐步完善,税收征管机制也日趋成熟,企业通过违法或不规范的手段来降低税收成本付出的代价将越来越大,而税收筹划则能有效的规避此类风险。对于大中型矿产资源型企业来说,正确认识和运用税收筹划,不仅可以充分运用国家税收政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可以获取税收利益、控制税收风险,对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税收筹划,我们要跳出过去的错误认识,将其与偷税、漏税区分开来,要用战略的思维来看待它,将其与企业整体和长期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活动时,应该立足于企业实情,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有机统一,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三、大中型矿产资源型企业税收筹划的应用策略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都以“纳税最少,缴纳最晚”为筹划目的,其总体思路就是在悉心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特别是税法,然后合理安排企业的经济活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其具体思路可以针对税种、税收要素、地域进行,也可针对财务循环筹资、投资、经营、分配进行。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矿产资源型企业所承载的主要税费项目有:资源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个人所得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关税、房产税等,其中增值税、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对矿山企业有举足轻重的意义②。红河州矿产资源型企业是红河州大中型企业中的主体,本文立足于国家和红河州的税务环境,对此类企业进行税种筹划,以期为红河州大中型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一些方法论上的借鉴。
(一)资源税筹划
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大潮下,我国资源税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征收范围的扩大,计征方式的改变,单位税额的提高已成为不争现实。从量计征到从价计征方式的改革,主要是针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对红河州的大中型资源型企业影响不大。2012年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调整锡矿石等资源税适用税率标准的通知》,全面上调了铁矿、锡矿、钼矿、菱镁矿、滑石和硼矿的征收税率,其中,锡矿石的资源税税率提高幅度最大,钼矿提高幅度最小。这一税率的改变将会对红河州大中型矿产资源型企业的资源税税负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相较其他税种而言,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和征收环节都非常简单,税收筹划的空间也相对较少。但是红河州的大中型矿产资源型企业仍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资源税的有效筹划:第一,建立健全财务核算体系,完善企业的会计控制系统,准确计算应税矿产品的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为正确缴纳资源税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进行技术变革,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应税矿产品的综合回收率或者选矿比,降低不能准确核算的原煤、金属或非金属矿产品原矿的计税依据;第三,分级分种类核算适用不同税率的应税矿产品,避免“从高适用税率”现象的出现。
(二)增值税筹划
增值税是针对应税产品或劳务的增值额所征收的税种,具有道道征、环环紧扣的特点。目前,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税种,占全部税收的60%以上。由于矿产资源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矿产品,矿产品属于自然赋存的资源没有原材料的购进,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对较少,且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高,导致矿产行业的增值税负担相对过重。增值税的征收贯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开展增值税的筹划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思想。
1.选择合适的纳税身份。就纳税主体身份而言,我国现行税法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两种纳税人在计算公式、发票权限和税收负担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纳税人之间存在着税收负担差异,纳税人身份的筹划就成为可能。红河州的大中型矿产资源型企业在设立和扩张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纳税人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一般来说,在企业初始设立和扩张分立时,企业应该测算出销售增值率,若销售增值率高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20.05%或者17.65%),可以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反之,则成为一般纳税人③。
2.在恰当时间向正确的对象购置合适固定资产。2009年1月1日消费型增值税在中国全面开始实施,购进固定资产的进行税额可以抵扣,这对生产型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恰当的时间”就是要在考虑企业整体增值税的情况下,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违背税法的前提下,巧妙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时机,实现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全额抵扣。一般来说,当企业出现大量增值税销项税额时为最佳。“正确的对象”就是企业尽量选择从一般纳税人供货商处采购固定资产,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实现进项税额最大限额的抵扣。“合适固定资产”就是在选择固定资产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增值税抵扣范围的固定资产,享受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切实减轻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一般来说,除个人消费的摩托车、汽车和游艇外,企业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的购置进项税额都允许抵扣。
3.选择合适的销售与结算方式。(1)由于我国增值税改革不够彻底,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区域,混合销售和兼营就是其具体表现。混合销售按纳税人的经营主业征税,而兼营根据核算方式征税。总体的筹划思路就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企业可以将混合销售或兼营中的低税率业务或零税率业务独立出来,单独计税降低税负。具体来说:矿产资源型企业(一般纳税人)在销售矿产品的过程中,若矿产品的含税增值率大于34.41%,尽量考虑设立独立的运输公司或者聘请第三方来完成货物的运输(营业税税率为5%),使得混合销售或兼营行为缴纳营业税达到节税的效果④。(2)企业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税收效应。不同的结算方式,应税收入的确认时间将不同,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时间也就随之改变。一般来说,企业应该采用合理与合法的方式尽量推迟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推迟纳税。比如:在不能及时收到货款的情况下,采用赊销的结算方式而非现销以避免预付税款;当矿产品产量增长幅度小于市场需求增长速度的时候,采用预收货款的销售方式则更佳,可以免税提前获得部分流动资金;对于自营和委托代销相比,委托代销不仅可以减少销售费用的总额,还可以推迟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
4.恰当运用国家与区域范围内的增值税优惠政策。根据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红河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规定,凡在园区内的各类企业,均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有关“老、少、边、穷”地区、民族自治地区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关优惠政策。在增值税方面,新办投资的生产性企业(含非公经济),从投产之日起由财政部门根据企业当年度实缴增值税地方分享部分,采取“先征后补”的方式,第一年给予全额补助,第二年以第一年补助为基数,超过部分全部补助。依次类推,优惠时间五年。新办交通、环保、绿化工程和园区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经批准,从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年度起,上缴增值税中地方分享的部分,五年内由同级财政给予等额补助。
(三)企业所得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对象为应纳税所得额,在直接法下它受应税收入、应税成本以及以前年度亏损等项目的影响。红河州矿产资源型企业进行企业所得税筹划,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二是收入筹划;三是成本费用筹划。
1.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1)企业初始设立时组织形式的选择。我国法律明文将企业划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类。自2001年1月1日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仅征收个人所得税。公司制企业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其向投资者分配的股息红利应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可见,在总体税负上,由于公司制企业存在双重征税问题,这就使其税负要高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2)分支机构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新设的分支机构性质的不同,将决定公司所得税的缴纳方式,并进一步影响到公司的整体税负水平。根据税收法规规定,公司分支机构所得税的缴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支机构独立申报纳税;另一种是分支机构集中到总公司汇总纳税。子公司相对于母公司而言,是一个独立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属独立纳税人,承担起独立纳税义务,因此需独立申报纳税。但其成立是可以享受所在地新设立公司的免税期或者其他税收优惠政策。而分公司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是独立纳税人。《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条规定:“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总、分公司之间盈亏相抵,合理减轻企业总体税收负担。所以公司扩张过程中,组建分支机构时,应综合考虑,使其总体税负最低。
2.收入筹划。(1)红河州的矿产资源型企业在内部扩张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尽量投资收益免税或者享有税收优惠的项目。比如:新办交通、环保、绿化工程和园区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经批准,从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年度起,上缴增值税中地方分享的部分,五年内由同级财政给予等额补助。企业所得税方面,新办的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1~3年后,第二年至第五年上缴的地方享受部分的企业所得税,由同级财政等额补助。以磷化工和有色金属加工为重点的矿业资源开发产业自投产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三年。同时在鼓励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方面,对兴办的绿色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以比照实行国家和省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另外,购买国债获得利息可以免所得税。(2)合理选择投资的具体方式。对于资源型企业来说,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必然要进行一定的战略扩张投资。按投资物的性质划分,战略扩张投资的方式可分为三类,即有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现汇投资。投资方式不同,企业享受的实际税收待遇也就不同,有的甚至存在很大差别。比如:为体现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点支持,有关通知规定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因此这可作为一种节税的投资方式。而对于无形资产投资,一方面无形资产价值不仅可以被正确评估,以防在对外投资中投资方资本的流失,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税,因为在投资过程中无形资产是出资不是出售,被投资企业可以节省大量的营业税,并且在今后的几年中可以通过摊销无形资产价值而减少纳税。至于现汇投资,由于受到购买资产范围的限制,使得税收筹划时享受的税收优惠有限。由此可见在投资方式筹划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有形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两种方式。
3.成本费用筹划。(1)制定合理的工资薪金标准。红河州的矿山企业大部分都处于边远山区,工作环境艰苦,生活环境、福利设施比城市企业要差得多,高素质人员流失较严重。矿山企业在制定工资标准的时候,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在合法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员工的工资薪金标准,给员工带来切实利益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达到节税的目的。(2)巧妙运用“税收挡板”。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二条及《实施条例》第九十八条的相关规定,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的主要或关键固定资产,由于以下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a.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b.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红河州的矿产资源型企业可以考虑企业固定资产实际使用状况下,结合企业资金状况和税收负担,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实现折旧额的“税收挡板”效应。(3)合理安排业务招待费,最大限度地合理运用扣除比例。令销售收入为S,业务招待费支出为A,根据所得税法规定的业务招待费扣除方法可以计算出当年可以抵扣的最高限额:A/S=8.33‰。因此,企业可以根据估算的销售(营业)收入来对当年业务招待费进行测算。(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正确核算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正常资产损失,降低因管理不善所导致的资产损失量,享受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具体标准见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9]57号《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5)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面对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矿产资源型企业要获得新发展:一是要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改变工艺流程,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二是要加强找矿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扩大找矿范围,提高找矿水平。为了准确核算这部分研发费用,用足用活加计扣除,避免不必要的涉税风险,企业应尽量成立研发机构。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准确归集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为税前加计扣除优惠的获得奠定基础。(6)完善公益性捐赠手续,实现捐赠额的合法税前扣除。红河州的矿产资源型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过程中,要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才能获得税前的抵扣。《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企业捐赠的法定扣除进行明文规定:“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顾名思义,通过非法定机构或企业自主的捐赠行为不能获得抵税收益。
(四)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筹划
近几年来随着矿产品价格的上涨,红河州大部分矿产资源型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企业职工收入水平也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虽然国家提高了个税起征点,但是工资薪金个税的征收范围在逐步扩大,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重视。为了切实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降低税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全部扣除非应税补贴和津贴。企业财务人员应该熟稔税法中明文规定的工资薪金所得全部非应税项目,及时扣除所有非税项目,保证计税基础的正确。二是足额缴纳“三险一金”。红河州的款矿产资源型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的社保政策和住房公积金政策,按照红河州政府规定的最高缴存比例、最大基数标准为职工缴存“三险一金”,为职工建立一种长期保障,提高职工的整体福利水平。三是均衡发放特殊工种职工的工资。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等特种行业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今后确定的其他特种行业,纳税人工资、薪金所得的应纳税款,可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办法。四是合理规划月度工资、季度奖金、年度奖金的发放结构,避免年终奖金的税负反方向效应。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手段,很多企业在年终考核后都会给员工发放一笔奖金,特别对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而言,奖金发放得越多未必收入就越多。为了将这种激励政策落实到实处,企业财务人员在发放年终奖金时,一定要算好账,算细账,认真计算每类税率的应税收入临界额,合理确定各个层次员工的奖金额度。五是个人捐赠的有效扣除。个人向教育、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及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进行捐赠能够实现税前扣除,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要通过法定机构进行,比如: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福利会等社会团体或者国家机关;第二,要取得合法的凭证,比如:捐赠专用票据、汇款单以及银行票据和其他真实有效的合法票据。
(五)其他税种筹划
对矿产资源型企业来说,印花税、契税、房产税、关税筹划空间有限,这里就不再详细的阐述。需要引起企业重视的是各个税种的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四、大中型矿产资源型企业税收筹划中的风险控制
税收筹划风险是企业税收筹划活动的伴生物,不进行税收筹划,就无所谓税收筹划的风险。面对风险,企业应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税收筹划活动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 加强税收征管双方的友好度
对于矿产资源型企业而言,其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和地位优势,平时应注意搜集相关涉税信息,积极而且主动地与税务机关进行各种涉税事项的交流和配合,获得当地政府对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理解与支持。与此同时,利用税务局 “蹲企服务”让税务机关深入了解和关注矿产资源型企业的特殊性需求,从而为资源型企业制定一些倾斜性税收政策,从而降低企业筹划风险。例如,新企业所得税法中虽然制定了一些有关基础设施、安全生产、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对于出台的优惠目录清单并不全面,这就提醒资源型型企业注意,当税务机关在制定有关政策广泛征求意见时,资源型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适时提出对税务机关有建设性建议,增加双方友好度。
(二) 构建有效风险应对系统加强风险预警
矿产资源型企业应建立和健全涉税风险应对系统,及时进行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及时了解涉税风险的重要性与发生可能性,这是其及时制定风险控制方案的基础。而各相关部门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设备,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税收筹划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风险预警,实施风险实时监控。
(三) 保持税收筹划方案与税收政策导向相一致
目前,国家、云南省和红河州都十分重视企业的安全、环保问题,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矿产资源型企业由于其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殊性,必须考虑税收政策相关导向,特别是安全生产、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的有关政策。这样税收筹划不仅没有违法,而且还符合了税收政策的导向性,顺应了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意图,从而减少涉税嫌疑与风险。
(四) 保持税收筹划方案适度的灵活性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税收政策会随着经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特别是这几年国家对西部地区和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持,使得优惠政策更具有相对的时效性、针对性。加之税收筹划的其他条件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这就要求资源类企业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并保持相当的灵活性。
(五) 切实贯彻成本效益原则
正是由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为了“整体经济利益”,而不是单一的税收利益。因此,企业在筹划时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判断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成本效益原则是税收筹划基本原则,其要求筹划时既要考虑直接成本,同时不能忽略由于比较性选择税收筹划方案,而可能造成的机会损失。实施税收筹划方案,会带来双重的影响,即成本与收益,只有当前者小于后者时,筹划方案才是合理可行的。
随着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全球化,税收筹划将越来越成为我国企业追求自身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企业税收筹划将面临崭新的发展机遇,税收筹划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明显。新的环境对税收筹划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审时度势,积极探索企业税收筹划的新思路。
注释
①所谓矿产资源型企业,一般来说,因为资源的开发而产生,其财富的增长都与资源采掘部门密切相关:在早期的成长阶段,矿产环境资源向企业提供物质财富;进入衰退阶段后由于矿产资源的耗竭,导致物质财富短缺。刘传庚,崔焕金.矿产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政策选择.山东社会科学,2006(6).
②贺正楚,鲍爱华等.有色金属矿山企业主要税费负担研究[J].金属矿山,2003(10).
③郭晓玲.新条例下增值税的税收筹划探讨[J].会计之友,2010(4).
④郭晓玲.新条例下增值税的税收筹划探讨[J].会计之友,2010(4).
参考文献
[1] 蔡昌.税收筹划[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 蔡昌.税收筹划谋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1).
[3] 蔡昌,张云华.企业纳税实务与税收筹划全攻略——能源业[M]. 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4] 关书宾,马良.企业纳税实务与税收筹划全攻略——制造业[M]. 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5] 郭晓玲.新条例下增值税的税收筹划探讨[J].会计之友,2010(4).
[6]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文件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J].对外经贸财会,2002 (4).
[7] 关于云南省红河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规定.红河州招商局官网.
[8] 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法(Ⅰ)[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
[9] 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法(Ⅱ)[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
[10] 贺正楚,鲍爱华等.有色金属矿山企业主要税费负担研究[J].金属矿山,2003(10).
关键词: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驱动力;特征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矿产资源集群化是采矿业规模化的必然结果,集群型企业是现代采矿业的运营主流,其安全生产水平开始主导我国整体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势。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是企业角度的宏观管理,这种监管行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对其母公司或参股主体的安全责任追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使得集群型企业监管单位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明确。笔者统计分析了2000~2010 10年间的200起矿山事故致因,属于集群型企业的有65例,其中“上级监管不力”作为事故致因因素之一的有62例,占95.3%。因此,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问题的研究对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的几个基本要点,为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 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的定义及组成要素
2.1 定义
所谓集群型企业,是指主要体现以大型企业为核心,以产品、技术、经济、成套契约等为纽带,把多个资源型企业、单位联结在一起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矿业集团便是集群型企业最为典型的一种,此外,还包括实际拥有或控股多个矿山实体的矿产资源投资金融性企业。
安全监管则是指管理主体为维护生命财产安全及获得较好的安全管理效果,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运行过程中各项活动实行安全检查、审核、监督指导和防患促进的一种监督管理活动。安全监管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管理活动,对于集群型企业来说,母公司对所属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既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又是一种典型的上下级监管行为,本文所指安全监管即指集群型企业的内部安全监督管理。
2.2 组成要素
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要素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安全监管目的:与企业安全管理目的具有一致性,即减少或避免安全生产事故,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财产权益,持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2)安全监管主体:能够实施监督管理行为的组织、机构和个人,一般指生产单位的上级企业或集群型企业母公司。
(3)安全监管客体:被监督管理的对象和范围,对于集群型企业,监管客体一般指生产经营单位或下级企业,及其相应安全管理行为。
(4)监管手段和方式:区别于国家安全监管的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集群型企业主要通过安全检查、审核、监督指导、行政管理等方式,以作用于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从而实现安全监管预期的目的。
(5)安全监管内容:依据监管主、客体的不同,安全监管内容也会有自己特定的内容、范围和形式,一般来说包括基础性安全管理、合规性管理、体系管理等内容。
3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的职能
作用 安全监管是集群型企业母公司安全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从企业角度,安全监管具有以下主要职能作用。
(1)提高社会形象。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是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的态度,也是“以人为本”的根本体现,安全生产的重视以及良好的安全理念能够使企业获得政府、客户等更多的尊重和支持,塑造更好的企业形象。以杜邦集团为例,杜邦公司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历史最为悠久,拥有独特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具有高度危险的行业领域中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被人们誉为安全的象征企业,业界都将其作为安全管理的参照物,并在社会各界中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60多年里,杜邦集团在中国的30余家公司实现了零伤害率,国内企业纷纷效仿。
(2)把握安全管理方向。通过安全监管,对集群型企业管理过程中各要素和各环节进行检查、审核、控制,及时获取生产企业管理成效的信息反馈,从而抑制不良苗头,使安全管理沿着正确轨道运行;与此同时,检查工作也能及时发现各种不利影响的现实因素和潜在因素,预防、阻止各种错误和偏差的产生和出现,以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3)规避法律和经营风险。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是受安全生产法等法律体系约束的,企业在进行兼并重组、资本运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兼并重组或资本运作对象安全管理的状况,并发挥安全监管职能作用,优化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使之符合国家法律要求;另一方面,子公司的安全生产事故除带来经济损失外,还会严重影响集群型企业的经营战略规划,有的甚至会使企业退出某区域的发展。因此,集群型企业应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与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对各子公司和生产企业进行安全监管,以尽可能减少和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4 安全监管驱动力分析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是十分必要的,是由母公司和各矿山企业组成的系统管理工程。它不仅关系到矿山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企业或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对安全监管的驱动力分析能够更好地掌握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的重要性。辩证唯物主义将事物发展原因和动力分为内因和外因,20世纪80年代美国旧金山教授H.Weihric提出的SWOT分析理论也是从内外部条件来进行分析。因此,可以将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驱动力分为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
4.1 内部驱动力
内部驱动力来源于企业或集团内部,具有主动性和本质性,是安全管理的第一驱动力,本文认为其主要包括管理要求、员工安全需求和减损增效3方面因素。
(1)内部管理系统要求。在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群型企业中,尤其大型集团,往往会有自身的企业管理体系。其管理范围不仅包括财务、销售、采购等方面内容,成熟的管理体系还会对安全管理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各级公司的具体安全管理职能和责任。作为集群型企业的母公司,其所负有的便是监督管理职能。
(2)员工安全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了人的5类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其层次性如图1所示。
安全需求是指人具有保障自身安全、避免职业病侵袭、免于灾难等方面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源自本质上的,是除生理需求之外的最基本的需求,可以通过外部条件满足。员工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建良好安全文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3)减少安全事故和损失要求。安全事故造成生命安全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较大的财产损失。对于企业来说,往往包括材料、设备、人员误工损失,以及因此造成的信誉受损等。安全监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减少或避免安全生产事故,保护生命及财产安全。企业为建立可持续发展体制,应立足于以人为本,从经济效益出发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4.2 外部驱动力
外部驱动力一般指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国际劳工组织要求、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3个因素。
(1)国际劳工组织要求。加入WTO后,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矿业竞争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我国的矿业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短时很难达到所谓“公认国际劳工标准”,落后的局面已使我国一些矿业公司在国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如21世纪初,世界国际煤炭组织曾号召世界煤炭进口国家联合抵制进口“中国带血的煤”。良好的安全生产水平已成为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迈向全球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2)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诸多国家相关法规文献中,对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主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指出: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需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于其他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建设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搞好企业集团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企业集团中母公司应完善资本营运职能,可以根据国家行业管理要求和企业经营特点,确定考核子公司的经济指标、营运服务和安全生产指标。
国资委《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指出:中央企业对独资及控股子公司的安全生产履行监督管理责任,包括下属公司的安全生产条件具备情况、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建立情况、安全投入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急管理情况等;对于项目建设、收购、并购、转让等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审批制度。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时,要严格落实投资主体的安全生产监督责任,即母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具有明确的安全生产监督责任;第29条还指出,企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企业实际控制人和上级企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3)市场竞争环境要求。除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法律要求外,对于参与国际贸易的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其安全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美、欧等工业化国家为保护其竞争利益,在自由贸易区协议中规定只有采用同一劳动安全标准的国家和地区才能参与贸易区的贸易活动,抵制以降低劳动保护投入或低标准的发展中国家。
综上所述,可以将安全监管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列表如表1所示。
5 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安全监管特征分析
矿山企业集群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既具有企业集团的共同特性,又因矿山领域的经营模式和高危性而使其安全监管与其他经济组织形式相比,具备一些独有特征。总体而言,其安全监管特征可描述如下。
(1)安全监管对象的多法人性。母公司通过产权、契约关系将各子公司联结在一起,并采用股权、财务、投资、人事和制度等手段控制或影响其他企业,同时各成员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相对独立的经营地位和决策能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如同企业重大财务决策需经上级企业批准,各成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受上级企业监管,服从上级企业安排。
(2)安全监管工作的多层次性。母公司与各子公司通过投资、控股、参股、联营等方式形成集群整体,其紧密程度依据控股程度不同而各异,具体包括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因此,其安全监管也应根据紧密程度有主次、有重点、有层次,当然,安全监管的层次性不完全依据紧密程度而确定,还应考虑各成员企业的安全管理风险大小。
(3)安全监管对象的高危性。矿业属于高危行业,矿产资源的开发涉及恶劣的生产环境、复杂的地质结构、多种重大危险源、现有的开采技术工艺条件等,作业人员承受着多种的危险、有害风险。
(4)安全监管的优势性。企业间交叉控股、参股及关联等方式形成法律上的纽带结合,促成整体规模优势,发挥内部协调机制作用,具体包括资本投入、人力资源、安全文化、安全专业技术等方面。集群型企业有较丰富的专业和技术资源,能够提供较好的服务平台,发挥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优势。
(5)安全监管目标的一致性。任何工作都是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目标与各成员企业一样,都是为实现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
(6)安全监管对象的多元化及跨区域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集群型企业迅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不断围绕核心竞争力在横向和纵向拓展,原有的单一产业和区域经济已满足不了企业发展要求,产、供、销一体化及上游产业链延伸已成为当前趋势,成员单位地理区域分布广泛,这也是集群型企业充分利用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益,降低投资风险,从而增强竞争能力的必然途径。企业的多元化及区域化经营给安全监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6 结语
矿产集群化开发模式是采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安全生产状况主导着整体的安全生产形势。只有明确安全监管的组成要素、职能作用、内外驱动力,以及基本特征,并于实际生产中,真抓落实,认真履行,矿产资源集群型企业的安全监管,才不致成为空谈。
参考文献:
[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集团登记管理暂行规定[S].北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8.
[2]刘 霞.中小企业安全监管对策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8.
[3]张 磊.中国石油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Abraham Hraold Maslow.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J] .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表外融资
银行表外创新业务的主体是表外融资业务,表外融资呈现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即外汇资金流入增多时,表外融资活跃,负债头寸大量增加;外汇资金流入减少时,表外融资萎靡,大量敞口头寸被平仓。表外融资的顺周期特征加剧了结售汇波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不容忽视。
目前,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表外融资业务数量和品种较多,外资银行表外融资业务量较少,主要包括海外代付、协议付款、减免保证金、出口发票池、进口开证、远期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保函(备用信用证)、融资性保函、非融资性保函(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提货担保、贷款承诺、信保押汇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内保外贷、期限结构搭配的组合套利融资产品等创新型表外融资业务,如汇利通、付汇理财通等。
为了解商业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开展情况,本文对大连市外汇指定银行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商业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增长迅速。
一、商业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开展情况
1、银行表外融资业务量呈折线型上升,增速快于同期进出口额的增速。从表外融资与进出口额的增长情况看,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长速度快于同期进出口额的增速,随着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长,表外融资业务占进出口额的比例不断提高,2010年上半年达到35.7%。
2、表外融资业务需求不断增长,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增速快于本外币贷款的增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汇资金相对短缺,企业对外汇资金需求增长,促进了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长,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本外币贷款的增速。2009年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速仍超过了本外币贷款的增速,超出14个百分点。此外,表外融资业务量与本外币贷款投放量的比例不断提高,2009上半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分别达34.46%、35.82%、49.42%。
3、创新型表外融资业务发展增速快于传统型表外融资业务。2010年上半年累计发放4.13亿美元,同比增长88.08%。创新型表外融资产品发放量虽然尚小,但增长速度十分显著,增速超过传统产品的3.5倍以上。
二、几个典型产品的发展情况
1、海外代付业务。海外代付业务是境内银行以承诺付款方式请境外行先行支付款项,待融资到期日、客户偿还融资后,境内银行偿付其行本息及相关费用的行为。今年信贷紧缩,银行外汇资金头寸紧张无法为企业提供进出口押汇等表内融资业务,从而选择境外同业进行海外代付。因90天以上的海外代付占用银行短期外债指标,所以银行目前办理的海外代付期限均在90天以内。
2、内保外贷业务。内保外贷业务是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走出去的海外融资难问题。境内母公司在境内银行有授信额度,而境外新成立或小型的子公司以其自身的资信情况无法得到境外银行的贷款,通过内保外贷的形式,即可满足境外子公司的融资需求,同时可以利用母公司的授信额度,享受境外较低的外汇贷款利率。内保外贷业务占用银行外债余额指标。
3、远期信用证业务。远期信用证为银行传统表外融资业务,为企业增强资金流动性、延长企业付款期、降低企业付款压力及财务成本提供了保障。目前银行开立的远期信用证多为90天以内。大连辖内2009年累计发放远期信用证14.40亿美元,2010年上半年累计发放8.38亿美元,同比增长42.52%,环比下降1.23%。
4、协议付款业务。协议付款业务是由中国银行海外机构(融资行)向境内的进口商提供的短期融资业务,即中国银行境内分行受海外融资行的委托与境内进口商(即融资申请人)签署协议付款合同后,由海外机构(融资行)将融资款项按进口商指示对外进行付款。
三、表外融资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
1、国内流动性趋紧促进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增长。世界经济稳步恢复,大连市进出口企业订单增加,企业贷款需求增长。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本外币利差空间较大,一方面企业愿意提前结汇或尽可能少地保有现汇,导致外汇存款显著下降;另一方面,企业为实现套利,往往利用外汇贷款和贸易融资推迟对外付汇,使外汇贷款大幅增长。在银行外汇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表外融资业务尤其是代付类业务成为银行解决自有外汇资金短缺、满足客户进口融资需求的重要途径。
2、境内外资金成本差异促使表外融资业务发展。境内外资金成本差异较大,现阶段本外币利差仍然存在,在国内外汇贷款报价Libor+300点的情况下,通过表外融资方式从境外融资报价一般为+200个点左右,甚至有银行报价低至+120个点。与国内进口押汇利率相比,海外代付利率较低。
3、银行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政策的调整助推表外融资业务的发展。现行外债管理规定,90天以内的海外代付等业务不占用代付申请行的短期外债额度,在银行自身信贷资金不足、短期外债额度趋紧以及企业进口单证合规等情况下,海外代付等表外融资业务的规模可以无限放大。另一方面,一些银行将授信主体由海外银行向境内银行的授信,再由境内银行向境内进口企业的授信,改为境外银行直接向境内企业授信,境内银行一般起担保作用,从而将境内银行的外债转为进口企业的外债。
4、人民币升值预期扩大了表外融资业务需求。人民币升值预期使企业推迟付汇的意愿增强。基于海外市场NDF一年期报价与国内市场同期限远期交易品种存在较大价差,企业普遍预期人民币将有较大幅度升值,出口收汇尽量提前结汇,进口付汇尽量延后购汇。海外代付等业务可以推迟国内企业进口后实际付汇日期,为企业赚取利差赢得时间。
5、企业进口需求带动了表外融资业务的增长。2010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铁矿石、原油价格一路走高,市场对铁矿石价格上涨的预期较强。铁矿石涨价预期拉升了企业进口付汇需求,为海外代付等表外融资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空间。据调查,由于国内银行普遍按照“以存定贷”的原则对进出口企业核定外汇贷款和贸易融资额度,受“存贷比”限制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各商业银行外汇存款普遍减少,造成外汇贷款规模压缩。同时,由于企业减少外汇留存,其进口外汇需求相应大幅增长,从而出现外汇贷款不能满足国内企业进口需求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下,海外代付业务等表外融资业务保证了企业正常的进口付汇融资需求。
四、表外融资业务对外汇收支影响的分析
在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各银行外汇头寸较为紧张,海外代付等表外融资业务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促进企业贸易项下流动资金的周转,支持企业进口付汇增长,加大了外汇资金的流出量。
近年来,随着境内外汇流动性日趋紧张,银行贷款利率逐步上升,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表外融资业务如海外代付业务的海外贷付利率明显低于境内的融资利率,因而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企业增加融资,促进了企业外汇收支规模的增长。
一些表外融资业务如融资类保函、内保外贷等融资形式可以解决走出去企业海外融资难问题,满足境外子公司的融资需求。境内担保企业都是资信良好、在银行具有一定授信额度的母公司,而境外贷款企业可能是新成立或小型的子公司,以自身的资信无法得到境外银行的贷款,这类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了内保外贷业务的发展。又因境外外汇贷款利率较低,因此颇受一些大型走出去企业的青睐,有利于母子公司外汇收支规模的扩大。
企业利用表外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加大了外汇流入规模,同时表外融资产品也扩大了企业贸易信贷规模,企业资金充裕后,在未来融资产品到期付款时对外付汇量也随之增多,外汇收支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表外融资业务增强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企业通过表外融资业务可减少自身的外汇留存,延期使用人民币购汇以获得预期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和避免留存外汇而带来的损失,最终增加了国内的外汇储备,进一步助长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五、银行对表外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
1、制定管理办法,严格实行授信审核。多数银行针对不同的表外融资业务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客户的表外融资业务需要经过信贷审批过程,并占用客户的授信额度,必要时提供保证金,授信额度或保证金一般能够覆盖银行所承担的付款责任。
2、统筹管理,将表外业务纳入到本行资产风险管理体系。一些银行对表外融资业务进行资产分类管理,利用经济资本计量方法准确反映风险控制能力和资本抵补能力,以掌握融资风险变动情况。银行通过对资本、风险资产权重、表外信贷业务转换系数来测算和控制风险,加强资金管理,提高银行经营的安全性。
3、加强事后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融资风险。各银行关注融资企业进出口贸易情况、企业经营业绩及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等,监控企业的资金及货物流向,确保贸易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以规避银行风险。一些外资银行总行、国外母行的审计人员还对分行的表外融资业务进行审查,避免融资风险的产生。
4、加强信息收集和业务培训,提高融资业务水平。各银行通过加强对表外融资业务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对表外业务进行全面风险监测,及时识别并发现风险,有效预警和报告,做好风险成因分析和风险趋势判断等手段,有效控制了融资风险。尽管目前各银行采取了各项风险控制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银行对于在银行贷款审查中,因风险过高不能放贷的企业,选择为其发放表外融资产品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内保外代业务中,同一母公司旗下多个子公司同时办理内保外代业务时,母公司承担风险过大等等。
六、商业银行发展表外融资业务的政策建议
1、实行报备制度,监督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发展。实行贸易融资产品报备制,设置贸易融资产品数据报表,加强对贸易融资数据的监测,在总体上掌握贸易融资产品类型和产品规模,监督指导银行表外融资业务的发展。
2、加强检查,避免表外融资业务系统性风险。表外融资业务数据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容易形成监管疏漏,因此,需要加强对表外融资业务现场检查,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银行表外业务合规经营状况,对银行表外融资业务开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专利 密集 产业 创新
一、引言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是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节点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骨干城市,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点建设港口城市。 2015年烟台市生产总值为6446.08亿元,位居山东省第二,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列第20位。
通过实施创新驱动,集聚知识产权要素,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和动能转换,成为烟台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专利技术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源,作为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与经济融合日趋紧密,对国家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渐凸显。专利的密集程度不仅代表区域创新的水平,一定的程度上还能反映产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方向。因此,明确专利密集性产业的类型,可以为区域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从专利资源、产业对专利的依赖程度等方面分析烟台市专利密集型产业及其区域分布,综合考量专利资源配置的区域极化和均衡,产业的比较优势和集聚效应,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以期为烟台市的技术创新布局优化和技术创新方向提供多样性支撑。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的专利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专利数据库(CNPAT),采用国别省市代码CO和申请人地址DZ字段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检索截至日期为2015 年12 月31 日。
本报告的产业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各市的统计年鉴,涉及2011-2015年间的数据。
三、利用专利密集型产业测度模型分析专利密集型产业概括
本文从专利的密度、产业对专利的依赖度、专利的强度、专利的热度四个方面入手,来选取或计算专利密集型产业测度模型中的评价指标。将专利密集型产业测度模型涉及的4个指标专利密度、产业对专利的依赖度、专利强度、专利的热度进行两两比较,通过多个专家打分讨论后确定的判断矩阵如下:
针对判断矩阵A,使用方根法求得其最大特征值λmax=3.0291,对应的特征向量 。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确定一致性指标
,又根据表3-2可知4阶矩阵的平均一致随机性指标RI=0.89,由此可得一致性比率 ,
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要求,指标A1~B2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388531,0.172722,0.388531,0.050217,即使用优势产业分析模型为产业进行评分时的计算公式为:
Mi=0.0.388531×A1+0.172722×A2+0.388531×B1+0.050217×B2
其中,Mi代表i产业的专利密集性综合指数。
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测度根据上述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在特定区域内,计算得到均值之上的产业认定为该区域的专利密集型产业。
根据构建的专利密集型产业测度模型,以及设定的5年授权量的阈值,计算得到烟台市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参见表1)。
从专利密集型指数得分情况来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得分接近,位列第一二位;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得分接近,位列第三四位,但与第一二位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稍有差距;其余四个产业中,位列第八的金属制品业的专利密集指数高于烟台市各产业平均专利密集指数不多。
将烟台市的专利密集型产业与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山东省专利密集型产业对比可知(参见表2):(1)烟台市的专利密集产业基本被全国、山东省专利密集型产业覆盖,而食品制造业是烟台市特有的专利密集型产业;(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既是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也是山东省专利密集型产业,但该产业在烟台市并没有呈现出专利密集的表现;(3)在烟台市排位靠前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样是山东省主要的专利密集型产业。
在构建的专利密集型产业测度模型中基于密度、依赖度、强度、热度四个指标综合计算产业的专利密集指数,为了展现这四个指标对于各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专利密集指数的贡献程度,表3将烟台市三个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专利密集指数及各分项指标进行对比。在八个专利密集型产业中,都至少有一个单项指标排在第八名之外。仪器仪表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的指标IV排位较低,分别是第21、41、25位。指标IV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未来几年行业的专利密集程度,这三个产业在未来技能能否保持专利密集值得关注。此外,八个专利密集产业的指标III仍然排在前八位。
四、烟台市专利密集型产业分类
将烟台市的41个产业进行利密集指数-区位熵划分标准制图(参见图1)。
如图1所示,烟台41类工业产业在图中形成了4个类别,分别为:
类别Ⅰ(3个):专利密集指数高于均值,区位熵高于1,分别为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5专用设备制造业,40仪器仪表制造业。这三个产业在专利密集度和产业规模上都具备地域优势,但专利密集度较高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区位熵较低,区位熵较高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利密集度较低。专利密集度和区位熵在烟台市的产业中协调性较差。
类别Ⅱ(5个):专利密集指数高于均值,区位熵低于1,分别为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34通用设备制造业,14食品制造业,33金属制品业。这些产业的专利密集度在烟台市具备一定优势,但产业规模有待提高。其中26化学制品制造业是烟台市专利密集指数最高的产业,但其区位熵低于1,说明该产业在烟台市并非优势产业。而33金属制品业的区位熵仅略低于1,但同时其专利密集指数并没有显著高于均值。
类别Ⅲ(12个):专利密集指数低于均值,区位熵高于1,分别是13农副食品加工业,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37F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6汽车制造业,4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8纺织服装、服饰业,10非金属矿采选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其中,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区位熵显著高于其余产业,是烟台市区域优势最大的产业,但其专利密集指数在潍坊市平均值以下,并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与之类似的还有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36汽车制造业。
类别Ⅳ(21个):专利密集指数低于均值,区位熵低于1。具体包括其余的21个产业。这些产业在专利密集指数和区域经济上均不具备相对优势。
五、烟台市专利密集型产业分析总结
(一)专利密集型产业专利密集指数分化严重
烟台市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共有八个大类,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其中前四名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与后四名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在专利密集指数得分上具有较大的差异。
(二)计算机等制造业专利投入和经济效益匹配良好
烟台市的产业分类,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区位熵即专业化程度最高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入选烟台市专利密集密集型产业,说明专利资源投入与专业化程度表现出良好的匹配关系。由此可见该产业应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主抓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争取成为全国的集聚区。
参考文献:
一是高技术产业规模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继续回落。1―4月,高技术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3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7%,比工业高1.5个百分点;完成总产值9515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4月份,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熏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低0.1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1.7%,拉动工业增长约1.9个百分点。
二是计算机类高技术产品生产增势强劲,但主要电子及通信类产品产量下降。今年4月,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575.3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68.5%,其中笔记本计算机产量296.3万台,增长104%;显示器和打印机的产量为1167.7万台和342万台,分别增长44.7%和40.3%。但电子及通信类设备生产出现低速增长或下降趋势。4月份,彩色电视机仅增长6.5%,激光视盘机下降15.7%;载波通信设备下降35%,移动交换设备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分别下降40.5%和22.3%,数字程控交换机下降28.2%。
三是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已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从2004年10月至今,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已经连续7个月实现贸易顺差,今年1―4月累计顺差39.5亿美元。今年1―4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170.7亿美元,同比增长26.8%,其中进口565.6亿美元,增长20.4%;出口605.1亿美元,增长32.6%,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7.8%。其中,4月份进出口额达到330.7亿美元,其中出口168.1亿美元,进口162.6亿美元,分别增长33.3%和20.6%。4月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进口和出口增幅分别高出全国外贸相应增幅3个、4.4个和1.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有力地拉动了全国外贸增长。
四是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低于制造业增速。今年1―4月,高技术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2.6亿元,同比增长27.9%,增速比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2.2个百分点,但仍比制造业投资增速低2.6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达到了100.8%,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增速也分别达到了35.4%和33.4%。
五是高技术产业新增就业占工业比重接近两成。1―4月,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人数达到599.1万人,同比增长9.5%,高出工业3.4个百分点,新增就业机会48万个,占工业新增就业机会的19.3%。
六是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益增速继续小幅回落。今年1―4月份,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110.6亿元,增长20.8%,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0.2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64.5亿元,增长7.4%,增幅比一季度回落2.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3.9个百分点;累计税金总额160.2亿元,增长5.4%,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9.6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4%,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益出现明显下滑,其相关影响因素需要引起关注。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引起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企业主要原材料、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没有明显缓解。今年以来,主要原材料及能源供应形势依然严峻,供求矛盾仍较为突出。4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7.9%,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
二是企业融资难度继续增大。今年以来,随着银行银根收紧,信贷规模萎缩,企业融资困难继续加大,流动资金明显不足。国家统计局全国企业景气调查报告显示,一季度企业融资景气指数只有88.8,其中认为融资状况偏好的企业不足1/6。
商标、商号还不是无形资产的全部。现代会计理论认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构成了企业资产的总体。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无法直接触摸到的隐形存在的资产。所以它实质上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某种法定权利、特权或优势的固定资产。拥有这些资产的企业,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特殊的有利地位,从而使企业获得高于一般水平的经济利益。 我国1993年7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第20条规定“无形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指由国有企业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 对生产经营与服务能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经济资源。 遵照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并参照国际惯例,无形资产的基本内容还应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的使用权及其他科技成果权;设计等工业权;商业秘密;土地使用权等。
一、导致转制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的客观方面的原因
无形资产的特性是导致其易流失的客观原因。
1、无形性。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其功能作用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反映,只能存在于在观念中,因而它极易被人们忽视。在改制中,就会存在低估和不确认无形资产的现象。有些无形资产如企业形象、自创商誉、厂商品牌等没有加以核算和反映,在对外的财务报告中也不加以说明;或者无意或有意忽视转制企业的专有技术、专门人才、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对于商誉等无形资产也不加以确认等等。常常会由于遗漏这些无形资产项目而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
2、不稳定性。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在其可以为企业带来超过一般企业的盈利水平。但这种盈利水平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依赖于人为的估计和判断。而企业的盈利水平也会受环境的影响;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也是一样,特别是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技术进步加速,对无形资产可使用年限(主要是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产生了影响,尤其是技术型无形资产,很可能一项无形资产才开发出来就走向了淘汰。这使得无形资产的价值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在企业转制时对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一些企业就可以利用无形资产的计价做文章,操纵价格,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导致转制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的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无形资产缺乏利益主体的关注。作为企业重要资产的无形资产,其作用是可以使企业获取超额利润。它应当是企业经营者关注的焦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由于无形资产的状况优劣以及是否完整、安全与其经营业绩评价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缺乏关注,其现实表现为淡薄的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保密意识和缺乏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而面临转制时,由于经营者占大股的政策,使得经营者在企业资产的评估问题上又成了名副其实的“当事人”,更是很难要求其公正地来对待本就容易被其他人忽视的无形资产了。
2、无形资产的价值的不稳定性需要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仍是一个现实问题。由于评估市场尚不能有效运行,无形资产的评估缺乏统一的权威性标准,转让无形资产的价值缺乏合理的评估和认定,使得不少接收方利用资产评估这一手段与少数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合谋",来人为地操纵无形资产价值,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由于缺乏对评估机构的有力的监管,这种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惩处,使得评估作价问题导致的无形资产流失成为其流失的一个主要渠道。如在价值评估中,由于评估机构鱼龙混杂、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加之受无形资产价值不稳定的影响,使得评估结果"弹性"很大,对无形资产的估价有些"随心所欲",低估无形资产的行为就有了发芽的温床。
3、缺乏有效的行为监督和约束机制。改制过程中,有些国有企业的上级政府及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国有无形资产的监管无力,不能注意保护。在对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评估时,对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的考核和监控没有无形资产的指标,缺乏奖惩制度,对其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经过这些年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发展,我国关于无形资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已有所发展,但相对于无形资产的发展速度,法律法规仍存在着滞后性,尚不能完成全面保护无形资产的需要。如,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法律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缺乏对产权交易中无形资产计价、评估、转让的审计监督,缺乏相应的审计法规和制度支持。
针对以上主客观原因,在转制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国有企业转制之前,即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
1、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求其要有用法律手段确定无形资产的意识。
企业无形资产要及时登记注册,取得合法的权利。这是使自己的无形资产获得法律保护和外商承认的先决条件。在法学中,资产被表述为财产权。要主张权利,首先必须依法享有权利。企业对自己的无形资产必须及时依法到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去登记注册。如专利要到专利局,商标要商标局,土地使用权要到土地局,企业名称要到工商局。企业应重视对自己所拥有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的国外注册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如果企业转制,还有可能有外资参股,企业的经营者要充分利用《专利合作条约》和《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等国际团体定提供的简便程序,节省费用的便利条件,及时办理国际注册。
2、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求其有建立相应的无形资产保护机制的责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其中包括了建立相应的企业无形资产保护机制。在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达国家大型现代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都有100年以上的历史。国家经贸委决定在“九五”期间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构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速科技和经济结合。所以,在依靠无形资产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重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全方位管理,自觉运用我国的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就要求企业首先从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着手,不断提高企业依靠无形资产的效益贡献率,同时,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又懂法律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员工队伍。
二、在国有企业转制过程当中,
1、开展对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应建立无形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和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制度,应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无形资产的全面管理;应充分关注自身无形资产的价值,加强无形资产转让的会计核算;应实施无形资产的监管,及时的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经济寿命、资本化率进行评估和确认。
2、规范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严格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程序进行:
①申请立项。
国有无形资产占有单位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交无形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并附财产目录和相关会计报表等资料。获准立项后,再和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签定委托评估协议。
②调查核实。
在委托单位提供资料的前提下,受托事务所对无形资产的相关数据、文字资料,特别是产权关系,技术型无形资产的技术成熟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作出鉴别。
③评定估算。
根据对评估对象的调查核实后的全部数据与资料,进行全面权衡和整体性综合分析、计算设计编制明晰的评估报告书。
④验证确认。
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升竞争力
江苏旷达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汽车内饰面料用有色丝差别化涤纶丝生产-织造-(染色)-后整理-复合-剪裁-汽车内饰面料成品”完整产业链的生产企业,并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和流水线。公司先后引进了德国的Dornier、意大利Smit、瑞士苏尔寿等电子多臂和电子提花以及各种辅助设备100多台套,德国KARL Mayet公司生产的经编双针床和KS单针床二种机型,德国Mayer & Cie公司生产的纬编双面提花、纬编立体织物、纬编素色绒色设备等。此外,公司还引进了世界先进的比利时Van DE Wiele公司生产的双剑杆大提花、双剑杆多臂生产设备,世界先进的筒子染色、高温高压溢流染色、匹染中样机和实验室测色配色系统等。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技术装备有效的保证了公司形成先进、完备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及时同步跟进汽车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实现多批次、小批量的快速供货,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研发能力强大 生产工艺先进
江苏旷达是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形成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研究开发体系,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测试中心还获得了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2007年,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了《汽车内饰面料》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2000年以来,公司取得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个、省级火炬计划项目5个、国家星火项目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个。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专利23项,已获受理的专利申请3项。公司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先进可靠的生产工艺,在原材料有色差别化涤纶丝的生产、面料的后整理等方面具有专有的技术优势。公司是国内车内饰面料生产企业中唯一具备车用有色差别化涤纶丝生产能力的企业。面料后整理是织物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经过多年摸索和总结,公司在后整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诀窍,使得公司的织物产品强度高,耐磨性好,尺寸稳定,色牢度强,色泽均匀美观,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贴近式营销网络 强大的客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