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训评估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培训效果评估 四层级评估理论 成本收益
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获得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障。目前,国际上企业都十分重视培训工作。国际大公司的培训总预算一般占上一年总销售额的1%—3%,最高的达7%。
培训的重要性已是无容置疑,但培训的真正效果和实效性如何,如何评判培训目标的达成,分析培训是否给受训者带来知识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最终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效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好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培训工作要想更上一层楼,非得将评估这个工作做好不可。如何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一直是员工培训工作中尚未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一、确定培训效果评估的形式,建立评估计划,制订评估流程
(一)首先确定采用何种培训效果评估的形式。培训效果评估的形式有正式和非正式评估,建设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非正式评估是指评估者依据自己的主观性的判断,而不是用事实和数字来加以证明。正式评估则是在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作出的判断,当评估要被高级管理者用来作为决策的依据,或者为了向特定群体说明培训的效果时采用的方式。
(二)确定评估形式后,制订培训计划,遵循培训评估流程,以便顺利、有效进行培训评估活动。培训评估的前期工作有:
第一在进行评估前,要对评估的可行性及评估目的进行调查和确定。首先做出培训效果评估决定,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然后进行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选择评估人员。评估者主要分为内部评估者和外部评估者, 内部评估者来自组织内部,外部评估者来自大学、科研机构或专门的评估咨询公司。根据被评估项目的特点、评估的内容和目的,以及评估者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弱点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选择。
第三选定评估对象。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由于培训的需求呈增长的趋势,因而实施培训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也在持续攀升,因此不一定在所有的培训结束后,都要进行评估。
第四、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进行培训评估之前,必须将培训前后发生的数据收集齐备,因为培训数据是培训评估的对象。
三、选择合适的评估层级,是提高评估的正确性和适用性的关键
对于培训评估标准的研究,国内外应用得最为广泛得是最早由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提出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该评估模型将培训的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
(一)反应层,即学员反应,在员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
(二)学习层,即学习的效果,确定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四)结果层,即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
培训评估层次,将决定培训评估开展的有益性和有效性。多年来,业内权威人士认为要使与工作相关的培训做得好,至少对一部分培训课程要进行三级评估甚至四级评估。
四、实施培训评估时,要确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和衡量方法,计算投资回报率,分析评估数据,做出客观的评估总结
(一)设定合适的评价标准。在培训评估中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第一是要判断该培训项目取得何种成果,第二是要对这种结果作出正确的评判。在设定评价标准时要注重评估指标和标准的相关性、可靠性、区分度和可行性。
(二)选择评估方法。培训评估按时间可以采取即时评估、中期评估和长期评估。即时评估是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的评估,而中期评估和长期评估则是受训员工返回工作岗位一段时间后的评估。
(三)收集、分析评估原始资料。原始资料的收集、分析是培训评估的重要环节。数据收集后,调动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解释所得数据,最终得出评估结论。
(四)培训项目投资回报率的计算。投资回报率是指培训项目的货币收益和培训成本的比较。一般采用公式:投资回报率=(培训项目收益/培训项目成本)*100%。培训项目的收益是指企业从培训计划中获得的按照价值衡量的实际成果。
(五)评估总结。评估完成后要写出公正合理的评估报告,报告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培训项目概况,包括项目投入、时间、参加人员及主要内容等;二是受训员工的培训结果,包括合格人数,不合格人员及不合格原因分析等;三是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及处置:效果好的项目可保留,没有效果的项目应取消,对于有缺陷的项目要进行改进。
(六)跟踪反馈。培训报告确定后,要及时在企业内进行传递和沟通。一些企业往往忽略了这点而造成培训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培训评估报告应传递到如下人员:一是受训员工,使他们了解培训的效果,以便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改进;二是受训员工的直接领导;三是培训主管;四是组织管理层,他们可以决定培训项目的未来。培训评估报告传递后,重要的是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并不断跟踪。
培训管理者可以根据培训效果调整培训项目,对于员工反应好、收效好的项目可以保留;对于没有效果的项目可以撤销;对于一些部分不够有效的项目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对于某些领域欠缺的项目可以新增。
参考文献:
[1]王云.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及效益测评[J].经济问题,2000.
目前,各企业对培训有效性评估的重视及应用程度都已经有所加强,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这项工作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等特点,在今后的实践中还应强化培训评估认识,加大培训评估投入。提供保障措施,处理好评估中的各项关系。
一、强化培训评估认识,加大培训评估投入
当前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常常认为培训评估工作可有可无。因此,首先应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企业培训评估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培训评估工作的认识。第二,应加大对培训评估工作的投入。一方面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具有培训及评估经验的专家队伍,为评估的相对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培训评估人员的培训力度。评估是一项知识性、技能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可变因素很多,操作难度较大。企业应定期开展岗位适应性培训和岗位提高性培训。第三,应加强对评估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国内外运用较好的培训评估模式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灵活运用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从而建立自己的培训评估体系。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评估机制
培训评估是企业培训中一项重要工作,对培训工作的长效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往往因有关制度的缺失而导致评估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在实际评估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决策、盲目行事,其结果是职责不清,效率不高,工作不实。为使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有效实施,一定要加强评估制度的建设,完善评估机制,为评估提供制度的保障。使评估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发展,提高评估工作效能,进而提高培训质量。
三、注重评估结果的运用,发挥评估的监督指导作用
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估,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推动企业的发展。但如果评估的结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就会阻碍评估工作的不断发展、完善,因此,企业不但要重视培训评估,还要注重评估结果的运用。
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最好现场解决;对不能及时解决的各项评估结果,最好以书面的形式下达《评估反馈通知单》,明确要求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制定整改措施,并在适当时候进行回访或复查,以显评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评估结果透明、公平。对培训效果较好的项目要及时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并以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向大家介绍其成果及具体做法。对项目负责人和此项目有关人员进行奖励,明确导向、体现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培训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做到三个“结合”
1、专项评估与综合评估相结合
有一些项目,对其进行客观准确评估的成本会高出项目的实际成本。对这样的项目进行专项评估更为合适。对企业中重大项目或开办率较高的项目全面评估。按季度、半年或一年对所有培训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专项评估和综合评估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更能发挥评估的作用。
2、建设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
建设性评估主要是查找培训工作中的不足,检测培训任务的完成程度,分析企业自身优势和缺陷,研究改善办法,提高培训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目的是促进企业培训工作更好地发展。总结性评估是确定培训项目优劣、实施或者淘汰的评估,它的作用在于对项目做出选择和决策。两类评估的有机结合,既能促进企业培训工作的自身发展,又能兼顾培训项目优劣等级的评定及项目的保留或淘汰。在激励优质培训的同时,明确了企业的培训方向。
3、他评和自评相结合
他评是指企业外部机构评估人员对企业培训工作的评估。一般是企业所属的上级部门对下级培训工作进行的综合评价以及同行业间的互评。他评的优势在于充分体现民主性和客观性。其局限性和片面性是他们的评估更多地是依据对培训结果的评价,而忽视培训工作过程的评价,更注意培训的显性工作而忽略了培训的隐性工作,很难对培训的实际工作做出较为恰当、公正的判断,结果可能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自我评价是企业内部对其培训工作进行的自我判定。自评的优势是评估人员能掌握培训中第一手资料和信息。由被动评价变为主动评价,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功能,评估更真实、有效。他评与自评有机结合,评估才全面、客观、公正,促使评估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五、处理好六种关系
1、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我们应该从局部到整体两个角度同时来评估培训的效果。没有整体,局部再完美也是枉然。同时也要看局部,整体是每一个局部拼接而成的。培训的每一项是否做的很出色,培训分析、培训计划、培训活动管理等到位,才有可能带来整体的培训效果,同时还要考察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和配合。
2、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对培训的效果评估,如果最终结果是企业的效益和员工素质提高的话,那么这个结果是有一个过程的,过程中每一项活动互相叠加或者彼此抵消,最终得到一个综合评价。没有最后结果的预期和评价不行,但没有对过程的评估亦不行,毕竟只有不断的纠正过程中的方向才能达到最终结果。
3、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在评估中,人们喜欢用量化指标,通过数据算出差距,好像比较有说服力,但实际上,有些指标是无法量化的,量化并不一定反映实际情况。如态度积极、比较积极、不积极、消极,我们分别赋予它们1、0.8、0.6、0.4的系数,但是,这都是我们主观地加予它们的,能否反映实际情况,很难说。评估的目的多是为了激励、改进、提高,所以没有必要把数据看得过重,把定量和定性结合起来,可能反映实际情况,更易于为评估对象接受。
4、处理好评估与反馈的关系
评估中评估人员间要相互沟通,把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尤其是有甲方参与的评估。如评估过程中沟通不畅,相互间缺乏了解,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评估流于形式,评估结果不真实。评估后,要将评估结果及时在企业内进行传递和沟通。培训评估结果传递后,重要的是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并不断改进。培训主管可以根据培训效果调整培训项目,对于员工反应好、收效好的项目可以保留;对于没有效果的项目可以撤销;对于某些部分不够有效的项目可以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对于某些领域欠缺的项目可以新增。
5、处理好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的关系
纵向比较是看自己的发展,自己是否在前进,在持续提高。横向比较是与同行的比较,是要找出自己在同行中的位置,是靠前,还是靠后,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的劣势何在,以便找出改进方向。只有纵向比较,可能会导致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只有横向比较,可能导致不符合实际地盲目攀比。纵向和横向有机结合,才能促使评估工作全面健康地发展。
6、处理好评估督查与评估指导的关系
关键词: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评估
一、企业员工培训及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获得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进步的核心所在。而员工培训则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增值的有效方法之一。企业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模块之一,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可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绩效,通过培训方案的实施能够改变员工的行为模式和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为员工创造持续学习的机会, 让员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目前,很多企业对于培训工作都比较重视,通常一些企业培训年度总预算额占到了总销售额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有些企业达到了总销售额的百分之七。
在培训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即是培训评估。培训效果评估,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在企业中建立起适合的培训评价体系,可对培训效果进行正确合理的判断,以了解培训课程是否达到了即定的目标,确定员工技术能力的提高或行为表现的改变是否直接来自于培训本身,有助于使培训资金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同时可建立起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所有流程管理的核心即是通过培训提升企业的业绩,让企业培训工作能够真正的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二、培训评估的准备工作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的第一步,由培训组织方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员工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分析,根据工作需求确定培训的内容,这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另一方面,培训的需求分析即是培训的目标所在,通过培训需求与培训效果之间的比对得出信息反馈,以利于对培训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二)确定培训评估目的
在培训工作开展之前,培训组织方就要明确培训评估的目的。并有效的进行规划,对培训项目进行系统的设计,使培训方案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并有目的地进行修订与改善。
(三)建立培训评估指标
目前,培训效果的评估可通过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实现。对于定量的指标包括:销售收入、付费节目收入、利润、员工流动率等指标。定性数据包括:客户满意度、员工精神状态、工作氛围、工作积极性等。在进行培训评估时,要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数据的采集。
三、培训评估体系的建立
在培训评估工作中,要采用合理实用的评估工具,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以提高员工培训质量。培训工作的开展是一项整体系统的工作,培训能否取得即定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培训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同时对于企业培训组织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培训过程及培训效果的评估是一项系统整体的工作,要进行全程性的系统评价。并积极的将评价的结果应用到培训工作的改进中去,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
(一)反应层及评估
反应层即学员反应,是在员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对培训的总体的反应和感受,是员工对于培训的满意程度的调查。
反应层评估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在培训项目结束时,收集参加培训人员对于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及评价,问卷调查项目的设计较为关键。问卷调查法易于实施,也比较利于分析、制表和总结。但问卷调查法在实施中通常按一定的比例来发放问卷,取样调查。往往取样所得的数据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反应层的评估可作为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的改进参考,但不能直接作为评估的结果应用。在反应层主要是对于培训的内容、讲师的授课方式、教材的准备及组织方的组织情况等进行评估。除采用问卷调查法外,还可采用约谈、座谈、电话访谈等评估方法。
(二)学习层及评估
学习层即学习的效果的评估,是了解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收获,确定员工对于讲授的知识原理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习层评估可采用笔试、实践操作考核、演讲考核、小组讨论等考核方法来进行考查。通常书面考试的方式应用较为广泛,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测试可了解员工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三)行为层及评估
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态度、行为方式的变化与改进。通过员工在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判断培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对于行为层的评估通常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员工的上级、同事等对员工进行观察,了解员工在培训前后的行为是否有改观,确定员工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所学知识。这个层次的评估可通过一系列的评估表来实现培训评估,包括参加培训员工的主管、同事对其培训前后行为变化的评价及员工本人的自评等内容。
(四)结果层及评估
结果层,即产生的效果。可通过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生产经营或技术管理方面的业绩来进行评价。通常可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销售量的提升与否、业务拓展能力的提高与否、服务满意度指标的变化、员工流失率变化等指标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关键词:培训工作;效果评估;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技能水平成为了决定企业生产与发展的第一核心要素。因此,作为人力资源开发最重要最有效措施的企业培训工作,在企业战略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培训重要性的体现,靠的不是培训的过程,而是培训所带来的员工行为层面的变化、是培训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收益。用什么来衡量企业的培训是否取得了“员工行为的系统化转变”这个效果,进而达到了“改善企业经营业绩”这个目的呢?培训效果评估就是这样一种用来衡量培训效果和效益的重要工具,培训效果评估是企业培训开发与实施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本文以H公司为例,从H公司通过培训效果评估使培训工作的效益得到具体的体现,以阐述培训效果评估在企业培训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及模式
(一)培训效果评估的作用
良好的培训效果评估,可以判断出培训的有效性,发现培训中的问题,如学员的技能水平是否达到培训的标准、行为是否有所改变、培训管理和教学活动是否科学有序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评估,不仅可以促进工作的改善,还能发现新的培训需求。无论从哪方面看,培训评估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概括性的看,培训评估工作的作用包括:信息反馈与调节作用、目标导向作用、指导与促进作用、鉴定与考核作用。
(二)培训效果评估模式
当前对培训评估进行系统总结的模型是唐.柯克帕特里克的柯氏四级评估模型。虽然也有不少研究者针对其不足提出自己的模型,如Kaufman的五层次评估、CIRO方法、CIPP模型等。但这些模型其实都是基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从不同角度所做的改良。
二、H公司基本情况与培训效果评估工作情况
(一)H公司基本情况
H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品牌的产、销、研一体型家用电器企业,2013年销售收入约21亿元,拥有员工2500余人,在该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是一家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该企业能有这么好的市场地位,在于其不断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模式,注重企业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譬如在培训方面,该企业就特别注重培训效果的评估,依靠培训评估来推动培训效果的转化,从而促进企业人才的成长、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提升。
(二)H公司培训效果评估典型案例
下面以H公司“车间管理干部80、90后员工管理”培训项目的评估工作为例来阐述该企业在培训效果评估工作方面采用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效。
该公司开展“车间管理干部80、90后员工管理”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车间管理干部对80、90后员工的管理方式,以提高80、90后员工的稳定率。因此在设计该培训项目的评估方案时,他们采用了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按照该培训评估工作方案,H公司对于该项目实施了以下培训效果评估:
1.在培训过程中,进行了第一层级的评估――反应层评估。反应层评估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涉及的有对培训内容的评价、对培训师授课的评价、对培训组织的评价三方面,该评估表由全体受训学员填写。
2.培训课程开始前,以及培训课程结束时,分别对全体培训学员进行了第二层级的评估――学习层评估。学习层评估采取知识测试的形式进行。由培训中心组织培训师根据培训内容中所讲授的概念、知识、技能等设计了测试试卷,并使用该测试试卷分别在培训课程开始前和培训课程结束时,对全体学员进行了测试,将每个学员培训前后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3.培训课程结束后的1个月,对全体培训学员进行了第三层级的评估――行为层评估。行为层评估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专题报告的形式,一种是员工访谈的形式。具体测评培训学员是否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是如何应用的。访谈对象为被评估者所在生产线的80、90后员工及其上级,访谈的内容主要是被评估者在培训前后的管理风格、管理方式、对员工的理解、与员工的沟通、团队的士气等有什么样的变化。
4.培训课程结束后的半年时间里,对全体培训学员所在的生产线进行了第四层级的评估,即成果层评估。成果层评估指标为培训学员所管理的生产线的员工离职率、产品合格率、人均产值、员工满意度等4个具体的量化指标。评估时,收集了该4个指标在培训前一年以及培训结束后的6个月内每月的实际完成的指标值,并对前后指标值的变化,以及各指标值变化与第一至第三层次被评估者的评估结果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总结。
成果评估结果显示:在培训完成后的6个月,各生产线的员工离职率逐月下降。到第6个月,16条生产线中有13条生产线的离职率已经下降到了7.6%(年化后)及以下;而产品合格率、人均产值则逐月提升,员工满意度也比培训前有了显著提升。
三、结论
以上H公司的案例说明,一个培训项目是否成功,要看是否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效果:
第一,要看学员是否感到培训项目生动、培训形式新颖有趣,培训内容是否是其所需要的,是否能指导其开展实际工作;第二,要看学员是否通过培训学到了知识、技能,转变了自己的心态;第三,要看学员是否将培训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并使得自己的行为发生了改变;第四,要看学员是否通过自身行为的改变,取得了切实有效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以上四方面的效果测定就是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效果评估是检验培训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整体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企业培训部门要对培训效果评估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注重采取科学的、系统的、有明确目的性的手段和方法去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工作,从而充分发挥好培训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一、完善培训实施机制
鉴于我国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实施机制还不完善,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建立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机制。了解知识经济条件下新型员工的特点,根据新型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一套内容丰富、灵活应变的培训信息系统,汇集培训所需信息;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机制和顺畅的沟通渠道,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实现经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提供方便;与客户保持沟通,了解客户对企业及其员工的反馈信息,作为国有企业培训的依据;关注其它企业的培训,借鉴它们在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为以下进一步开展培训做好前期考察的准备。
第二,建立科学的培训决策机制。这主要包括:通过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机制来确定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在制定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时,如果需求分析显示员工士气低落,就要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激励机制不健全、员工存在的不满和工作氛围不佳三个方面来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建立科学的培训决策机制,确定要开展的培训类型,达到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目的。这种通过科学决策确定的培训计划才能更容易被员工接受,培训的效果也才会更好。
二、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培训评估的重要性不亚于培训实施本身,培训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而培训评估能够检验培训的目标是否达到。因此,培训评估是一个检验培训结果的手段,起到对培训的事后监督作用,同时它能发现培训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利于完善将来的培训,促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要建立和完善培训评估机制,要做到:
第一,明确评估项目,制定评估标准。对于评估项目中可以量化的指标要加以量化,使评估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实施全方位培训,评估不仅要涵盖培训的所有方面,还要使评估主体多元化,既要有经营管理者,还要有受训员工对自己评估,也要有其他员工的共同参与,使受训人员接受全面的检查与监督。
第二,保证评估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地进行。淡化国有企业中的人彩,剔除评估过程中影响公平公正的主观因素,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公开,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
第三,把培训结束后的即时评估与日后在管理生产活动中的长期跟踪评估结合起来,两者评估结果的一致才说明员工在培训中学到的东西真正地被掌握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徐凯成等(1999年)提出一个人力资源培训系统模型,如图一示。
以上模型表明,培训是为了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则培训的选择就要作细致的具体分析了;而设置培训目标降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循的框架,但必须注意与企业的宗旨相容!要现实可行,起培训结果要应是可以测评的,培训计划的拟定实际上就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培训活动的具体组织者与企业的规模和结构关系很大;依据企业规模设置的教育和培训职能机构和人员的选择而不同,一项培训是否有效;我们一般都要对其进行评价,在企业培训的某一项目结束后,一般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评估或检查,找出培训到底给企业和人力资源效率带来哪些收获或提高。
现代企业中的员工,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很强烈,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生存的手段,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他们十分看重工作中个人的发展前景。培训则能够有效地开发员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从而激发他们对企业的忠诚感和归属感。因此对队员工进行培训,从根本上讲,是企业经济、技术进步和员工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石油公司;财务人员;培训;评估
1石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现状
石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现状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第一,财务人员有限,据悉,石油公司财务人员较少,且年龄层次主要集中的23岁到30岁之间,占比71%;第二,所学专业各不相同,据悉,石油公司财务人员所学的专业有的是会计,有的是通用管理类,较为杂乱;第三,个人能力有差异;第四,内部培训系统不健全;第五,内部缺乏一定激励机制,财务工作人员对培训不感兴趣。
2石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长期、全面的培训计划
当前的石油公司财务工作人员培训,主要是针对突发事件和上级领导的培训,没有针对全体员工,也没有针对各员工所在的岗位展开针对性培训,覆盖面较为狭窄。而且,培训计划都具有临时性、随意性,缺乏系统的、长期的培训计划,不符合员工长期发展的实际需求。
2.2员工培训方法有待改善
目前,培训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法、视频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这些方法看似完善,但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却很混乱,缺乏针对性。对于石油公司而言,人才培训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来给石油公司财务工作人员开展规范、系统、全面的培训课程。
2.3培训评估过程缺乏沟通
在石油公司,参与评估的人员绝大部分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并不知道培训评估的方法,更谈不上熟练掌握和运用。因此,在选择方法时,只能选择较为常见和简单的评估法,如笔试法;在进行价值判断时,一般得出“培训整体效果较好”的结论。在整体的培训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沟通机制,导致培训质量和效果偏差。
2.4培训力度不够深入
目前,石油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较少,培训力度不够深入,导致石油公司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单一、驳杂,不能紧跟石油行业的发展变化。因此,要加强对石油财务人员的深入培训。
3改进石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的对策
3.1制订长期有效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个长期有效的人员培训计划是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的基础,一套切实有效并符合石油公司人员建设要求的培训计划应包括:第一,结合财物工作人员自身的发展意愿设计培训计划;第二,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2重视培训沟通
在培训评估时,一定要有效率地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不能忽略任何一个阶段的培训和考核。在培训前,要根据受训人员的文化程度和工作情况进行培训需求评估,将结果反馈给领导、受训人直接上属及培训组织者,并协调各方意见,确定培训内容;在培训中,要对培训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掌握相关人员的反馈意见,对培训进行及时地调整和完善,确保培训的有效开展;在培训后,要分阶段进行培训效果跟踪,做到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减少因沟通不畅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培训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3.3完善培训评估手段
培训者的培训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但培训体系的完善能帮助培训者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培训评估更加客观和公平。石油公司中心应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并在现有的培训评估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增加对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评估,比如,建立数据库,用数据评估培训效果;采用比较法,科学进行行为层评估。
3.4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
第一,在培训激励方面,建议采用高校的学分管理模式,根据培训的成绩划分等级,然后依据等级获得相应学分,员工每年要修满一定学分才能达到合格标准,对达到标准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对学分不达标的员工给予降级或其他形式的处罚。第二,在培训考核方面,完善培训制度的建设,严格管理考核,在公司内部成立培训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培训的评估和成绩考核,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培训成绩的真实有效。
4结语
现在,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已经成为石油公司内人事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而这项工作也直接关系到石油公司的未来。因此,人事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总结分析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完善财务工作人员管理的各项制度,使其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
作者:马骁 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
参考文献
[1]蒋园枝.浅议现代企业财务人员培训机制的建立[J].知识经济,2010(17).
[2]章秋霞.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3).
[3]彭周.学校财务会计人员工作中所遇困境与对策[J].成功:教育版,2012(23).
关键词:供电企业 培训 问题 对策
教育培训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电网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工作,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企业培训工作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在原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成为供电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人力资源工作实际和培训工作的特点,为提高培训实效,主要从培训体系、培训计划、培训过程、培训评估等环节着手,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
一、目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标准和制度覆盖面窄。在培训标准和制度方面,虽然集团公司颁布了教育培训管理标准和岗位工作标准,但大多是指导性的要求,没能对所有具体工作做出规定,需要编制相对应的标准和制度进行全面贯标。
2 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形式以填鸭式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培训人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培训班管理较为松散和随意,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对课程设置、授课水平、培训结果等缺乏量化评估。
培训管理不很理顺。在培训工作中,从需求调查、计划、实施到评估,每个环节都3,缺乏统一的规定,培训责任部门、实施部门及配合部门的责任不够明确,多数工作靠部门之间的协调来维持,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培训质量。
培训资料不规范和不完整。课件、考试、证书、评估等资料的格式不统一,有些培训班结束后缺乏相应资料,使得员工培训内容难以进入个人档案,没能对人才培养和使用提供有效支撑。
4 技能竞赛普调考成绩不佳。备考备赛工作缺乏规范管理,虽然在时间、精力、财力上投入很大,但公司在网省公司举办的技能竞赛及普调考中成绩不太理想。
二、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措施
为适应“三集五大”体制改革,逐步构建“大培训”格局,企业运用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常态工作机制,实现培训体系标准化、培训计划标准化、培训过程标准化、培训评估标准化,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一)完善培训管理体系,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形成培训体系标准化
企业成立以经理任组长、分管培训副经理任副组长的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组织牵头协调,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实施,相关各部门具体落实,确定各级行政主要负责人为本部门全员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公司、部室、班组三级培训网络,明确公司、部室及班组培训管理的内容及培训职责。
根据上级培训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企业《“十二五”教育培训发展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具体任务、保证措施,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修订完善《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普调考和离岗培训J管理办法》、《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和《培训班管理制度》等标准制度。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经费管理细则,做到培训资金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监督、约束、激励机制,把培训活动纳入企业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做到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同步安排、同步考核,使培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建立需求调研模型,规范计划编制内容,形成培训计划标准化
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是实施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培训需求调研依据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员工个人需求三个层面进行。组织需求调研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规划等组织目标的传达贯彻,实现组织目标的优化资源调配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岗位需求调研根据企业目前发展状况,结合各岗位急需改进的工作,主要针对岗位技能的薄弱环节,明确技能和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是生产一线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训需求调研。员工个人需求调研从企业发展和岗位工作需要出发,结合员工职业发展进行。人力资源部每年11月左右向各单位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进行培训需求调研活动,各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并形成需求调研报告。
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按照“5W1H”(Why、What、WhO、When、Where、How)的原则,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做到定目标、定措施、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方式等。根据年度培训计划,进行层层分解,制订季度、月度培训计划和具体培训班的培训方案,对各类培训班的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以及授课教师等进行细致的安排。对于有特殊情况不能按计划实施培训的,承办部门要在计划办班前一周填写月度培训计划调整申请书,经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调整,确保培训计划的刚性管理。
(三)优化培训工作流程,注重节点管理控制,形成培训过程标准化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遵循PDCA循环管理模式,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一总结(Action)。以计划为指导按照专业培训、技能竞赛管理流程开展相关培训、竞赛工作。
(1)专业培训管理。一是规范培训项目。根据月度培训计划,在每期培训前,培训中心和承办单位均按照培训实施方案制定《培训项目实施安排表》,主要包括培训项目、项目编号、主办单位、培训地点、报到时间、培训对象、联系人、联系电话、师资安排、预计天数、培训学时等内容。
二是加强培训组织。制作培训班通知模板,主要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规范培训报名,根据培训通知,参培部门按照培训班报名回执表表样,上报本单位参培人员,并督促参培员工按时参加专业培训。
三是规范培训考核。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对相关部门的办班情况进行考核,对按计划完成的不奖不罚,对未按计划开展的进行扣分处罚。
四是规范培训评估。培训评估采取理论考试、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评估结束,及时将评估意见反馈到培训中心、实施部门、学员所在单位及人力资源部,为下一步培训工作提供帮助和依据。
五是规范培训档案。培训结束一周内,对培训过程中形成的考勤记录、培训课件、考试试卷、评估表等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2)技能竞赛管理。一是优化竞赛方案。根据人力资源部下发的竞赛计划,相关专业部室初拟竞赛方案,培训中心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并对方案进行修订、改进,经领导审核后下发。
二是优化竞赛实施。组织成立命题小组,由专业部室相关专家担任命题成员,保证试题的合理性、正确性;聘请第三方监考、第三方阅卷,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
三是强化竞赛考核。按照绩效考评办法,根据竞赛成绩提出考核意见,对获奖单位进行奖励,对不及格涉及的单位进行处罚。如获得团体前三名分别给相关单位加3、2、1分。
四是规范竞赛总结。组织召开总结表彰会议,进行竞赛点评,公布获得名单;统一定制证书和奖杯,对先进个人和团体进行表彰。
(四)运用量化评估手段,开展培训过程评估,形成培训评估标准化
量化是实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过程评估是一个系统化的专业测试过程。培训全过程评估采用360度全方位分级评估、“柯氏四级评估法”等。
培训全过程评估的原则是以培训的基本流程为主线,将一个培训J项目分为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三个阶段,依据对各阶段测度的设计、培训目标的量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来设计全方位的矩阵式流程评估。
第一阶段:培训前评估。此阶段中,主要包括需求分析与调研、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师的选聘、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的论证等,由专家、领导或同行参与评估,其他环节由专职人员进行评估。在子流程的设计中注重评估点的细化。如,培训需求子流程中涉及组织层面、岗位层面和个人层面需求清单、分析结论和建议等评估点,列出了是否依据胜任岗位能力要求,找准了能力需求的缺口;是否提出了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点;是否确定了可行的目标;是否通过问卷、座谈、个人访谈等方式做过详细的需求调查与分析等。
关键词:教育培训;闭环管理效度;供电企业;效度
作者简介:陈少珠(1963-),女,广东澄海人,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人力资源部,工程师;郑勇卫(1975-),男,广东湛江人,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人力资源部。(广东 中山 52840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63-03
教育培训工作是“育人”、“留人”的关键环节,教育培训管理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是提升教育培训效度的基本要求。随着“人资管理”理念的深入推广,人力资源成为了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如何提高人力资源队伍的业务水平,增强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已是保证企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电力企业改革逐步深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对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结构性缺员仍然存在的状况下,如何做好供电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尤为重要。
教育培训的闭环管理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但效度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培训需求与企业战略发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脱钩;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缺乏针对性;培训评估浮于形式,等等,教育培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科学性都影响着整个教育培训的效度。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化,提升教育培训闭环管理的效度,已成为电力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教育培训现状
随着电力企业管理精细化程度的深化,设备技术含量的提高,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对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效度也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教育培训工作已引起供电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针对教育培训的效度管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从整体上分析,供电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仍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育培训规划与企业战略关联性不强
目前多数系统内企业没有真正把员工教育培训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公司、部门有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但缺少中长期规划,表面性的东西较多,培训规划不全面、不细致,与企业发展结合不紧密,致使教育盲目性较大,零散的培训较多,规划和计划的执行能力较弱。有的人认为培训工作只是一种点缀,甚至把培训当成一种形式,一种表面文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把培训当做应付公事,导致企业培训追求短期效应,临时性多,突击性较明显,培训工作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
2.教育培训内容超前性不强
在对员工教育培训问题上,没有真正把培训的内容与将来的使用结合起来,如管理岗位人员。电力企业的管理岗位人员大多从基层人员中选拔,无论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一般管理人员,多数未经过管理专业知识方面的系统培训,上岗后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延长了适应新岗位的磨合期。
3.教育培训制度尚需细化、激励约束机制较弱
电力企业教育培训的大环境基本形成,但培训制度还缺乏细化,不能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建立;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的某些方面还不够显著,有待反省现有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减少脱离实际的内容,改善、提高工作技能;系统内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没有太大的影响,需要建立起培训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模块之间的联系,并朝着法制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4.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评估
目前培训评估工作还停留在初级层面,仅对培训项目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忽略了对受训者的工作行为及态度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改善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等方面的评估;培训评估中所应用的方法比较单一,如绝大多数仅仅是以考试的形式进行培训项目的评估,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
二、教育培训闭环管理模型分析
教育培训闭环管理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及培训效果评估四个环节(见图1)。根据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结合每个部门、岗位的实际业务需求及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通过调研分析,确定培训的知识目标、行为目标、结果目标;按照培训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是具体开展教育培训的重要环节,具体包含培训地点选择、培训设备准备、培训行政安排、课程设计/教材选择、教师的培养和选择等。培训评估是促进培训效度提升的重要环节,主要采用对照组或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培训评估确定是否应该继续进行此类培训或还存在哪些地方需要改正,以确保培训效度螺旋式的上升。
教育培训是一个PDCA的循环过程,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高效运转,是确保整个教育培训效度的必然要求,培训结果跟踪贯穿全程。笔者根据多年对供电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探索,对提升教育培训闭环管理的效度提出几点拙见。
三、教育培训闭环管理效度提升的措施
1.构建培训系统
培训系统的构建是提升培训效度的基本要求,供电企业的员工培训也不例外,因此,提升供电企业员工培训闭环管理效度的第一步是建立培训的系统模型。
2.分析与确认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成功的关键步骤,其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人物分析。为了增强培训需求信息收集过程中的完整性,应尽量应用观察法、访问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采集信息。培训需求分析的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3.确定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为培训计划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只有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培训目标可划分为若干层次,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一是技能培养。其针对的对象主要是生产一线的员工,主要涉及线路施工和变电运行的具体操作训练。
二是管理知识传授。主要是为了加强中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知识、战略管理、财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管理层的经营水平。
三是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事故调查规程等,以确保生产任务安全完成。
四是企业文化及重要规章制度灌输。主要针对新进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包括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安全生产规程、公司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五是工作表现及态度转变。态度的确立或转变涉及情感因素,主要是指培训后受训者在实际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和行为的表现。
六是企业目标。培训的结果应有助于实现部门或企业的绩效目标。
培训目标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依据,因此必须保证每个目标都可测量。
4.实施培训
培训的实施是培训运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它包括培训准备和培训实施两大部分,主要是指对培训计划前、计划中、计划后的各项活动进行的协调工作,具体见图4。
(1)培训内容的选择。电力企业要从企业战略、岗位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需求的契合点出发,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细分培训内容。不搞“说教”式培训模式,侧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照参训人员的个性特点、发展方向、专业水平、学习方法、时间的安排不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企业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艺与制作、操作与服务等丰富的素材和多类型的课程。例如:岗位培训是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重点,侧重于针对岗位职责必备素质的需要,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的培训。这是一项常规性的培训,它是一种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学以致用的培训活动。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则除了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的培训外,还包括管理者的自我管理、管理思维、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2)培训技术与方法选择。培训技术与方法的选择必须立足于技术和方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及可行性。从培训对象来说,对现有生产人员主要立足现场抓技能训练,实行准军事化的拉网式轮训和考核,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享受相应待遇,考核不合格者实行待岗培训;对于管理人员必须强调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过程能力与行为的培训;从培训内容来说,在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中,可以使用仿真处理系统,进行事故演练培训,以逼真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效果,这样与现场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可切实提高职工防范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为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与生产实践架起一座理性的桥梁,从而真正实现职工教育培训的目的。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远程教育已是企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在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中也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力企业专业技术性强、下属单位分布广、员工分散不易组织集中等客观因素,远程教育系统能够很好地为电力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培训考试、作业、交流、调查、统计评估等多功能服务,能够实现对电力知识进行自学、培训、练习、网上考试、调查、交流和资料查询等功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加培训的信息量,改善教学和学习的条件,有利于个别化训练,其模拟的现场情境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为培训职工实际操作技术提供了一个经济、安全的环境。
5.培训成果转化
培训后返回岗位,员工需要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在员工的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着诸多阻碍员工进行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如部门管理者的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等工作本身原因(见图5)。企业应积极培育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要积极提倡将培训运用到工作中并奖励运用得好的员工,关注新的受训员工,与他们讨论如何将培训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有利于培训内容的转化。
6.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是整个培训运营管理工作中的最后一步,也是企业培训工作比较薄弱的环节。培训工作缺少评估,则培训工作不能落到实处,不能有效转化为生产效能。培训评估主要基于培训设计和提交阶段所建立的培训目标。培训评估主要从受训者的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等四个方面制定标准。
(1)反应是受训者的印象,通常在培训结束时通过简短的问卷来收集。
(2)学习可以通过培训前和培训后的书面考试来衡量。
(3)行为是指受训者培训后在工作行为上的变化,通常由受训者最接近工作的人进行评定。
(4)结果是指受训者行为带来的组织相关产出的变化。
另外,在评价时可以把培训成果分为5大类进行全面评估(见表1)。
首先在培训结束后要求员工就培训心得体会形成书面报告,其次在培训工作结束后,从反应、学习、行为、成果四个层面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技能、效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以全方位的了解员工培训效果在工作中的转化情况。可从以下六个维度衡量培训效果:
一是员工是否通过培训学会了一些必要的技能?可以衡量培训效果的员工成长的三个阶段是:不会、会、熟练。
二是员工是否通过培训掌握了某些领域的系统框架,专业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可以衡量培训效果的员工成长的三个阶段是:不懂、懂、很懂。
三是员工是否通过系列的培训提升了综合水平?可以衡量培训效果的员工成长三个阶段是:不可用、可用、好用。
四是员工是否通过培训开阔了眼界,学会了融会贯通?可以衡量培训效果的员工成长三个阶段是:死板执行、优化、创新。
五是员工是否通过培训对公司更忠诚,企业是否更容易留住人?可以衡量培训效果的员工成长三个阶段是:不可靠、可靠、很可靠。
6.培训的制度化
作为安全生产第一的电力企业,在系统内的主要生产岗位全面推行生产人员岗位资格准入培训考核工作非常必要。对生产人员开展以提高职业道德、安全意识、标准化作业水平和实操技能为目的的岗位资格培训与考核,建立生产人员培训考核的常态机制,推行岗位资格准入制度。为了确保培训计划的执行情况,每月检查分析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对不能按计划开展培训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要求分析计划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及时调整,加强管理和考核的力度,并形成常态化机制。同时,要把培训的成果与薪酬、岗位晋升、年度评先等紧密挂钩,强化培训的激励效度并形成制度化。
四、教育培训闭环管理成效分析
教育培训工作是增强员工技术技能、拓宽员工职业生涯、提升整体人力资源效能的保障。经过持续的探索与研究,中山供电局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连续三年安规考试100%通过,中级工普及率100%,员工整体绩效有了飞跃式提升,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得到了广东电网公司的肯定与认可。同时,按照广东电网公司培训评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范了培训效果的评估与评价,积极探索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和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提高了教育培训评估水平。
五、结语
提升管理效度的研究永无止境,教育培训管理也不例外。笔者根据多年供电企业教育培训的经验,结合目前供电企业改革对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更高需求及时下较新的教育培训模式,对如何提升供电企业教育培训效度进行了探索与初步尝试,以此抛砖引玉,以同电力行业同行们深入探索教育培训理论与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的效度,为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晓明.人力资源管理导论[M].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田光辉.县级供电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与探索[J].农电管理,2011,(8).
[3]吴萍,赵红芳.创新县级供电企业教育培训手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
关键词:成本收益率分析法 单项综合指标评价法 DEA分析法 评价流程
教育培训成本收益的评估是一项复杂艰辛的工作。国内外不少学者在理论和实践运用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计算教育成本收益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问题 的复杂性,这些成果在理论和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还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因此,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成本收益评估指标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研究成本收益结构问题的终极目标。那么究竟如何评价一个学校或者培训机构的成本收益呢?
下面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评价
一、培训成本收益率分析法
它是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分析在教育学中的应用,也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西方始于60年代。有研究认为,在仔细地比较各种教育投资决策模式设计理论并详细评估后认为,教育成本收益率是教育投资决策理论的核心。教育投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取决于投资者对即期成本支出和预期收益的比较。按照教育收益与成本比较方式的不同,培训机构成本收益率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1、教育收益现值法。以贴现后的教育收益现值减去贴现后的教育成本现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E为教育收益现值,Bt为第t年教育收益,Ct为受教育期间第t年教育成本,i为主观利率,n为受教育者毕业后的终生工作年限,m为受教育年限。①
2、教育成本收益比值法。以贴现后的教育收益现值除以贴现后教育成本现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B/C为收益成本现值比,其他符号含义同上。②
3、内部收益率法(或称精确法)。就是调整后的教育收益与教育成本相等时所决定的贴现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r为教育内部收益率,其他符号含义同上。内部收益率相当于贴现率,但它和贴现率不同,它不是给定的或选择的,而是通过计算求得的,以判断投资是否有利。③
二、单项、综合指标评估法
在实际的评价工作中,成本收益评价指标从大体上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单项指标反映的是某一项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计量某一种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而综合指标则是反映综合性成本与综合性收益的比例关系,它是由单项指标构成,是一种比较完整全面的评价指标。单项指标下又具体可分为三个主要的一级评价指标:使用率,满意度和质量效果。
(一)使用率。即包括人力资源使用率,物力资源使用率,财力资源使用率。其中人力资源使用率指标下又具体包括两个三级指标:即授课教师使用率以及教辅人员使用率。物力资源利用率主要从培训场地使用率,器材设备使用率,图书资料使用率等方面来计量评价。而财力资源利用率可从收支节余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收益率,资产收益率等方面来加以评价。
(二)满意度。主要包括:
(1)学员对培训者的满意度。主要从学员对培训者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以及关注学员程度等方面加以评价。其中评价的核心在于对于培训者教学效果的评价,因为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或者培训机构生存的根本条件,质量是生命线。因此,要提高对培训者的满意度,其关键和核心便是提高培训者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质取胜。
(2)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世界著名管理学家柯克帕特里克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递进的层次: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效果层,并且提出在这四个层次上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该模型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层(reaction)评估,即指受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印象如何,包括对讲师和培训科目、设施、方法、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方面的看法;学习层评估,即测量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行为层的评估,即指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受训人员的上级、同事、下属或者客户观察他们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包括受训人员的主观感觉、下属和同事对其培训前后行为变化的对比,以及受训人员本人的自评。这通常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评估表来考察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行为层是考查培训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效果层的评估,即判断培训是否能给企业的经营成果带来具体而直接的贡献,这一层次的评估上升到了组织的高度。具体来说,培训效果的评价主要从教员的授课内容,学员的参与度,培训机构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以及培训时间安排的合理度等,这种评价既包括对培训形式的评价,同时也包括对培训内容的评价,因此它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
(3)对培训机构办学水平的评价。主要从对机构整体培训效果的评价,对机构管理效能以及对培训机构品牌形象的影响程度的评价等。这是基于对机构办学水平的宏观评价。它直接关系到培训机构在群众心目中影响和地位,也直接关系到机构的存在价值,因此作为培训机构的领导者和普通成员,都应树立高度主人翁责任意识,以提升机构办学水平质量为己任,积极维护机构品牌形象, 为机构的生存与发展而不懈努力。
(三)质量效果。其下主要又包括三个二级指标:学员技能掌握熟练度,学员考核成绩以及学员的士气与态度。其中,技能熟练度主要从学员对于知识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成绩包括笔试成绩和操作测试两大部分。这两方面的综合得分即可作为学员的考核成绩。学员的士气态度,具体指学员在学期间的学习积极性,如出勤率,学习精神状态等,以及学员长期相处而形成的团队凝聚力。这都是评价一个培训机构质量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很难想像,在一个培训教育质量很差的机构中,学员们都能或者大部分能士气振奋,斗志昂扬,不断开拓创新。
(四)综合指标。它是在考量单项指标基础之上而形成的综合性评价指标。具体的说,综合指标主要可以从成本收益率,人才质量系数(即学员平均质量与学员平均费用之比),教育生产(即教育综合收益与教育综合成本之比值)来加以评价培训教育机构的成本收益。
在完成以上的具体评价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对以上评价数据进行等级加权分析,即将评价指标划分为几个等级,如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也可以是1-5分,我们可以给五个等级予以赋值:优秀5分,良好4分,中等3分,合格2分,不合格1分。然后给每一级一个描述,并与收集到的效果信息进行比较得出一个综合等级结果。
三、DEA(即数据包络分析法)
就DEA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而言,早在1974年,Levin就讨论过教育生产的技术效率测量方法。1983年,Bessent等人应用DEA方法对有关教育项目的效率进行了评价。随着DEA方法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运用这种方法探讨学校投入产出的效率问题。例如,Abbotta等人运用DEA方法对澳大利亚的大学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Flegg、Athanassopoulos等人运用DEA方法对英国大学的效率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DEA模型:一是规模收益不变的C2R模型;二是规模收益可变的BC2模型。
(一)C2R模型
C2R是由Charnes等人在1978年提出的最基本的DEA模型,它假设小的DMU可以通过增加投人等比例地扩大产出,也就是说DMU的规模不影响其效率。应用C2R模型计算出的DMU的技术效率是包含规模效率的技术效率(简称TE)。其基本分析思路是:假设有n个DMU,每个DMU都有m种类型的“投入”以及s种类型的“产出”,其中xij代表DMUj第i种类型的投入;yrj代表DMUj第r种类型的产出;DMUj的输入、输出向量分别为xj=(x1j,x2j,…,xmj)T>0,yj=(y1j,y2j,…,ysj)T>0;vi代表对第i种类型投入的一种度量(或称权);ur代表对第r种类型产出的一种度量(或称权),i=1,2,…,m,r=1,2,…,s,j=1,2,…,n。 DMUj相应的效率评价指数则为: 我们总可以适当地选取权系数vi、ur,使其满足hj≤1(j=1,2,…,n)。如果hj越大,表明DMUj用相对较少的投入获得到了相对较多的产出。因此,如果我们想了解 在n个DMUjO在n个DMU中相对来说是不是最优,我们可以考察当尽可能地变化u=(u1, u2,…,us)T和v=(v1, v2,…,vm)T时, hjO的最大值究竟为多少。这样,对DMUjO进行效率评价时,就可以构造如下的所谓C2R模型:
对此模型进行Charnes-Cooper变换1,令:
就可以得到其所对应的线性规划模型:
式(2)即是说在投入项加权组合值为1的情形下,求产出项加权组合的极大值。根据线性规划对偶理论知,式(2)的对偶规划模型为:
在式(3)中引进了松弛变量,则若其最优解θ=1,且投入冗出量s*-=0,产出不足量s*+=0,则此DMU为DEA有效;若其最优解θ=1,投入冗出量s*-≠0或产出不足量s*+≠0,则此DMU为弱DEA有效;若其最优解θ≠1,则此DMU为非DEA有效。当为DEA弱有效时,当投入冗出量s*-≠0,产出不足量s*+=0,其经济含义为此DMU的部分投入量可以减少,而其产出可保持不变;当投入冗出量s*-=0,产出不足量s*+≠0,其经济含义为此DMU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其部分产出量提高。对于非DEA有效的DMU,则可以计算出它在生产可能集上的投影,由此可以进一步得出各个决策单元在投入指标上的可减少量和产出指标上的可多产出量。
(二)BC2模型
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相当严格,有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DMU难以在这种假设下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Banker等人在1984年提出了C2R模型的改进方案,即BC2模型。改进方案中考虑了规模收益可变的情况,通过在C2R模型中增加一个凸性假设,即可得到规模收益可变的BC2模型。规模收益可变的假设在计算DMU的技术效率时从中分离出了规模效率(简称SE),因此得到的效率是纯技术效率(简称PTE)。具体模型如下:
利用C2R和BC2模型可以分别计算出各DMU的技术效率(TE)和纯技术效率(PTE),两者相除即可得出各DMU的规模效率(SE),即SE=TE/PTE。根据这些指标,我们就可以对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效率作出总体评价。在实际评价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规模效率(SE)之值,建立效率标准值或者效率值区间,进行教育培训纵向或者横向比较,从而实现标杆管理,促进机构教育培训质量水平的提高。
四、培训评估的操作流程
(一)评估决定的作出
在进行评估之前,培训项目的组织者或实施者要对评估的可行性、评估目的以及评估的参与者进行调查或确定。
1、评估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决定该培训项目是否交由评估者评估;二是了解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为以后的评估设计奠定基础。
2、明确评估的目的。主要包括:①了解有关方案的情况,包括培训项目是否有利于增进组织员工的绩效、培训项目是否能进一步改进;②管理者满意地知道方案已确实提供了,如果没有提供,则要让他们明白已经用什么来代替这个方案。
(二)评估规划
1、选定评估者。主要分为内部评估者和外部评估者。选择评估者要从被评估项目特点、评估内容及目的和评估者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弱点等几方面来考虑。
2、选定评估对象。如新开发的课程应着重于培训需求、课程设计、应用效果等方面,新教员的课程应着重于教学方法、质量等综合能力方面,新的培训方式应着重于课程组织、教材、课程设计、应用效果等方面。
3、完善培训评估数据。按照能否用数字衡量的标准分为硬数据和软数据。硬数据是对改进情况的主要衡量标准,以比例的形式出现,是一些易于收集的无可争辩的事实,分为产出、质量、成本三大类。这是最需要收集的理想数据。软数据可分为使用率,满意度和质量效果三个部分。
4、评估形式的选择。只有在确定评估形式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合理的评估方案并选择正确的测度工具,同时对评估的时机和进度作出准确的判断。评估形式的选择以评估的实际需要以及这种形式评估所具有的特点为依据,主要有非正式评估、正式评估、建设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四种形式。
5、确定评估层次。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看,根据柯克帕特里克的模型,包括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次。培训主管要确定最终的培训评估层次,因为这将决定培训评估开展的有益性和有效性。
(三)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为了收集到关于受训者的数据和资料,先要确定相关的评估变量,然后通过这些变量对培训对象作出准确的测度。收集数据的常见方法有:向受训者发放咨询表或问卷、与受训者进行座谈(个别座谈与集体会谈两种形式)以及评估者亲自观察等方法。数据整理的过程主要是依据类别,将同一类的数据放在一起,为以后的统计、分析做准备。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两种。
(四)撰写培训评估报告
1、撰写要点:
①要用辨证的眼光来分析问题;②要在下结论之前确定真凭实据;③要考虑到评估者本人存在的偏见;④要考虑到培训评估的短期效果和长期影响。
2、报告的构成:
①培训背景说明;②培训概况说明;③培训评估的实施说明;④培训评估信息的陈述或以图标表示;⑤培训评估信息的分析;⑥培训评估结果与培训目标的比较;⑦培训项目计划调整或是是否实施的建议提出。
综上所述,教育培训成本收益评价是一项复杂而又艰辛的工作。其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使培训机构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去获取最大收益,促使培训机构不断改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加强管理,提高机构办学水平,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以质取胜,寻求自己生存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教育投资与财务改革.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