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随着手机在校园里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园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为了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情况、使用效果以及消费情况,掌握手机在大学的销售情况和市场前景,我们决定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梅州大学校园里的手机市场作一次调研,。
二、 调查对象:梅州市大学生
四、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网络问卷的优点:
1. 提高效率,减少调查工作量。
2. 调查对象更具随机性。由于是在网上答卷(设置了的是梅州ip),回答我们答卷的大学生朋友人数最后达到了2350人。这个数字是由调查页面自动跟踪生成的。
3. 数据统计便捷。我专门设计了一个调查数据统计页面,对调查数据进行自动的跟踪统计,主要有人数统计,占同类选项百分比统计等
六、调查方法:
1. 由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交由本人进行制作成电子版调查问卷。
2. 电子问卷制作完成并通过无错测试后,我将其上传到我朋友租用的虚拟主机空间。
3. 动员调查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让自己的朋友上网回答调查,二是在论坛上信息,让论坛上的网友帮忙回答
4. 调查完成后,由全体小组成员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5. 撰写调研报告
七、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2350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来自梅州市一所高校,并且参加调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5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最后给出我们小组的营销建议。
1. 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80%的学生拥有手机。同时23%的学生将会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没有手机的学生中,15%学生将会在近期购买手机。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
2. 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 最重质量
另外,部分消费者对外观款式要求也较高,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们的口味,由于大学生都是年轻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机者年龄的下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而对外观款式的要求会更高。
>> 浅谈学校对学生手机的有效管理 浅议中学生手机的管理 中职班主任对学生手机管理方法 中职卫校学生手机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职学生手机使用对语文学习的影响及策略探讨? 浅谈中职学生手机管控的几点做法 学生手机使用管理方法浅谈 学生手机管理,宜“疏”不宜“堵” 基于网络成瘾干预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干预探索 高中生手机的用途和有效管理策略 浅议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的教育管理策略 高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心理研究 中学生手机管理方法的探讨 学生手机成瘾的危害与管理策略 开放课程视阈下的大学生手机应用管理 关于伊宁卫生学校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浅析提高中职学生手工焊接兴趣的策略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探索 中职学生手机依赖症形成原因及对策措施探究 贫困地区中职生手机管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4.07.21
[2]曾凤,邝晓虹,冯学萍.“ERG”理论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实[J].商业时代,2003(24)
[3]周喜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
[4]美调查发现大学生每天上课使用11次手机[EB/OL].新华网,http:///cankao/2013-11/01/c_132851717.htm,2013.11.01
[5]吴刚,陈桂香.论手机存在的大学生管理范式及其走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6]汪E.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市场调查报告一:
为了深入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及餐饮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调查由本市某大学承担,调查时间是20**年7月至8月,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2000户。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专门调查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近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51.14%,在对季节的调查中,喜欢在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馆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三、结论
1、本市的居民消费水平还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消费水平,平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相当一部分居民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
2、居民在酒类产品消费上主要是用于自己消费,并且以白酒居多,红酒的消费比较少,用于个人消费的酒品,无论是白酒还是红酒,其品牌以家乡酒为主。
3、消费者在买酒时多注重酒的价格、质量、包装和宣传,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对新牌子的酒认知度较高。
4、对酒店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中档消费水平上,火锅和海鲜的消费潜力较大,并且已经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
居民市场调查报告二: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为手机销售商和手机制造商提供参考,同时为大学生对手机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调查对象:在校生
(三)调查程序:
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
2、进行网络聊天调查。随机和各大学的学生相互聊天并让他们填写调查表;
3、根据回收网络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样本的购买场所、价格及牌子、月消费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推断大学生总体手机月消费分布的相应参数;
(2)根据各个同学对手机功能的不同要求,对手机市场进行分析;
二、问卷设计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三、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整理的数据,我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学生手机市场是个很广阔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一)根据学生手机市场份额分析
(二)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作为学生我对这个群体做了一些了解,对于我们共同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手机市场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发产品或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才能够抢占市场。下面我们就来对学生群体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1、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1)没有经济收入;
2)追逐时尚、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和注重个性张扬;
4)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学、朋友的影响。
5)品牌意识强烈,喜爱名牌产品;
(三)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准则和特点
通过调查大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6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5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看来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比较看重实际的。
市场调查报告三:
目前市场上的沙发按照材质主要分为木质、真皮、布艺、以及二者结合四种,木质沙发:直接由各种木材打造,坐垫和靠背上没有任何面料修饰,实用性和环保性比较好,但原木较生硬,舒适感不强,没有人性化设计难以满足现代沙发舒适性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的沙发高档品牌主要有以整体家居布置、沙发配套为主的全有家私、皇朝家私、香港富得宝、香港乐其、宜家家私等、以及主营沙发的芝华士;中档品牌则包括吉斯、喜梦宝、世纪博森、伊诺维绅、成都南方等,低档品牌则。
一、XX沙发市场概况:
目前,XX沙发销售地主要聚居在XX大街处银座家居、富雅家居、欧亚商城、东亚商城、清河家具、国贸家具、二印家具城。从产品和品牌档次上看,银座家居、富雅家居属高档品牌的根据地,东亚商城、清河家具、国贸家具、二印家具则汇聚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中低档沙发品牌。从经营定位上看,各商城均有自己的差异化定位,知名品牌、高档商品的专卖店向富雅、银座家具城集中;中档及部分专业市场多数集中在东亚家具城;低档商品的批发业务又集中在XX和XX家具城,欧亚则走专业化办公家具路子,与其同一东家的银座家居形成互补,对其他家具商城形成攻击。
市场上的沙发按照材质主要分为真皮、布艺、以及二者结合三种,进驻XX沙发目前市场上的沙发高档品牌主要有以整体家居布置、沙发配套为主的全有家私、皇朝家私、香港富得宝、香港乐其、宜家家私等、以及主营沙发的芝华士;中档品牌则包括吉斯、喜梦宝、世纪博森、伊诺维绅、成都南方等,低档品牌则汇聚了一些来自XX本土和其他各地区县城的小品牌,如XXXX、XXXX等。
二、消费者调查:
1、消费者细分特性描述一(低、中、高档):
a)平民百姓、普通工薪族是是低层次、低价位的主要消费群。他们的要求是:简洁实用而又有现代美感;功能较多,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居住空间;希望中高档次的设计及风格,但价位偏于中低价,心理上能感到物有所值。这一类消费群还是杂牌的天下,因其长于抄袭与模仿,拙于原创与设计研发。因此,它们利用自身的各项成本优势,吸引了广大的中下层次的消费群。
b)中高层次的消费群,这部分消费者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城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他们事业有成,思想独立,个性化追求较为明显。对家私的性价比、设计风格、用材、品牌定位较为看重。这部分生产厂家较多,他们各自以自己的原创设计及针对目标消费者的技术研发满足了追求不同风格的消费者的需求。
c)都市新贵或富豪的高层次群体。这部分人居于消费金字塔的顶端。一般都有别墅或宽敞豪华的住房,对家具的要求首先是品牌要与自己的社会或金钱地位相匹配,通常选择的是国际品牌或知名品牌。
2、消费者细分特性描述二(办公、家居):
a)办公沙发消费群主要是经济水平处于中高层次的群体。购买群也多位于这个群体。经济佳者,由于公司形象或私人喜好的需要,他们看重品牌,因此选择的一般都是知名品牌。经济一般者,则选择中档品牌,既顾及到了形象,又节省资金。
b)家居沙发消费群的范围比较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成家立业或将近成家的消费者。对于私人使用物品,他们选择起来相当慎重,不仅注重质量,而且在与室内风格匹配上也花尽心思。由于经济状况的不同,选择的品牌档次亦各不相同。
3、影响消费者购买沙发的主要因素:
访问5人,综合如下:
消费者选择标准无污染、没怪味、舒适、款式合理、价格实惠
高消费大品牌
中低消费舒服、价格便宜
现用沙发品牌南方、泰新、以及济南本地产布艺沙发
认为现在较好的沙发品牌是芝华士、皇朝家私、全有家私以及一些香港品牌等。
三、沙发产品的未来发展走势:
通过访谈和查找二手资料,有三大走势:
a)产品设计开发方面:力求创新,国际一体化,简约、舒适成为城市中人们放松压力生活的主题;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阅读;满意度;李克特量表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036-02
一、研究背景
根据 CNNIC 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4年 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6.49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为85.8%。在手机媒体化和网络化进程中,作为重要的手机应用之一的手机阅读备受关注。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有 23%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
我国对手机阅读的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证调查。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手机阅读的特征、发展前景、对传统纸质阅读的影响、手机出版、相应技术的开发等方面。调查则侧重于手机阅读用户的基本特征和使用行为。总的来看,已有的调查成果缺乏对于手机阅读满意度的深入调查以及分析与总结。
本研究中的手机阅读是指人们利用手机终端浏览、阅读数字化内容的行为,阅读内容包括各种形式的信息内容,如电子书、数字报刊、网络新闻、微博微信等。阅读满意度是衡量阅读效果的重要指标。
手机阅读能否成为主流的阅读常态,除了自身的技术、版权和产业发展外,更多地取决于最终用户的态度和行为。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群体。由于时间、文化水平等因素,他们在手机阅读的读者中所占比例也较高。对大学生手机阅读满意度进行研究,其结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后续研究则可为手机阅读在内容、体验、营销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对手机阅读产业链的相关利益主体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工具与研究实施
本次大学生手机阅读满意度研究主要参考了黄上国、卢增锴(2014)[1]的研究成果,采用李克特量表式(Likert scale)问卷来进行调查。为准确收集有效数据,问卷共设置了14个正向题和5个反向题。本研究量表采用内在一致性可信度,使用克朗巴哈Cronbachα信度系数进行信度评价。一般而言,Cronbach α系数大于0.7表示内部一致性较好。利用SPSS19.0对本问卷问题进行信度分析,系数为0.815,表明整体信度是可以被接受的。
本次调查选取位于昆明市的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昆明医科大学等高校,在2014年12月派调查员到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随机确定学生填答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58份,有效问卷率为93%。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如下:男性42.2%,女性占57.8%;专科生10.6%,本科生75.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4.2%。涉及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文学、农学、教育学、艺术等学科。
三、数据分析与结论
在进行满意度计分时,设定为正向题项+正向选择计分,得分越高,测量内容的正倾向越强,满意度越高。本调查问卷的答案选项中,1=“非常不赞同”,2=“比较不赞同”,3=“中立”,4=“比较赞同”,5=“非常赞同”,对正向题统计时分别计为1分、2分、3分、4分、5分。反向题则反向计分,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即5分表示非常不赞同,1分表示非常赞同。阅读满意度的每个测量条目理论上的中性值为3分。
由表1可知,大学生手机阅读满意度量表单题平均得分为3.36分,略高于理论上的中性值3分,但低于比较满意的理论分值4分。换成百分等级为(3.36-1)÷(5-1)=0.6575=65.75%,表示样本观察值平均赞成的百分比为65.75%,也意味着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的满意程度表现为中等水平,满意度情况整体积极。
通过统计量表各题的平均分值、众数、标准差、方差的一般特征,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对手机阅读各项特点、性能的满意度情况。在表2中对大学生手机阅读各维度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阅读满意度正向题各评价维度均高于理论中性值,反向题除一题外均低于理论中性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低头族;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54-02
一、学生“低头族”调查情况统计
据中国少先队事业中心最新的关于: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行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6.8%,而且17.5%的未成年人早在6岁之前就已经和网络有亲密接触。北京市妇联也在近日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邢台报告》中公布4~6岁的幼童中,约有一半以上会上网,且乐此不疲,将近有八成以上的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所以有调查宣称:六成以上的人群因为低头成为习惯,慢慢有了双下巴。因为在低头时,我们脖子承受的压力是平常的3倍,脖子的肌肉一向都是垂直生长的状态。长时间或者过度低头的不良习惯,导致脂肪溢出下颚,积日渐深后,定型出双下巴,颈部松弛提早约五年,而且容易产生皱纹。
针对当前同学们使用手机的情况,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对校园内的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我们随机抽取了200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由于时间原因,未收回5份),收集他们对于“低头族”相关问题的看法。问卷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问题一:通过调查显示本次调查者的性别比例为
A:男性26% B:女性74%
问题二:通过调查“你身边的低头族多吗?”显示
A:很多60% B:一般30% C:较少10%
问题三:通过调查是否认为自己是低头族显示
A:是53% B:不是47%
问题四:通过调查那种情况下使用手机频率最高显示
A:学习时5% B:就餐时6%
C:睡觉前58% D:其他空余时间31%
问题五:通过调查一天中玩手机所用的时间数显示
A:1-2小时26.5% B:2-3小时25.5%
C:3-4小时26.5% D:4小时以上21.5%
问题六:通过调查上课玩手机原因显示
A:习惯性的17.8% B:老师上课没吸引45.6%
C:偶尔处理短信或其他信息17.8%
D:其他18.8%
问题七:通过调查“手机对学习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显示
A:占用大量时间23%
B:导致学习缺乏严重性17.6%
C:导致学习缺乏专注度38.9%
D:能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6.5%
E:帮助我放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8.3% F:其他5.6%
问题八:通过调查“与朋友家人聚在一起时是否只顾玩手机”显示
A:经常玩9.5% B:偶尔玩71.6%
C:从不玩18.9%
问题九:通过调查您会为了玩手机而忽略你身边的朋友吗?显示
A:经常8.3% B:偶尔41.7%
C:极少33.3% D:从不16.7%
问题十:通过调查“您在大约多少时间范围内离开手机会感到情绪不安、焦虑现象?”显示
A:1小时以内19% B:1-2小时11%
C:3-4小时19% D:4小时以上51%
问题十一:通过调查“吸引你“低头”的是以下哪方面需求”显示
A:资讯信息(新闻、导航、美食、旅游、天气...)23.1%
B:娱乐休闲(游戏、音乐、体育、摄影、视频)27.6%
C:社交(微博、微信、QQ、人人、陌陌、)32.7%
D:工作学习(词典、电子书、教育、外语)14.1%
E:其他2.5%
问题十二:通过调查显示“请问你知道以下哪些“低头族”现象所带来的危害?”显示
A:眼部肉群过度使用无法放松,出现干眼、眼睛酸痛、头痛、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26.1%
B:会使拇指过劳,发生手指肌腱炎7.4%
C:皱纹的产生几率会增加30%,而且更容易产生双下巴10.6%
D:使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显得日渐缺失18.4%
E:脑部过度刺激,会注意力不集中13.4%
F:浪费时间24.1%
二、调查结果剖析
1.大部分同学对“低头族’现象是有所了解的。而且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就是“低头族”中的一员,这说明“低头族”现象充分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2.高职院校在校生使用手机大多是社交和娱乐休闲,而学习在其中占的比重只有三分之一,因此低头玩手机大多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和别人聊天或者消磨时间,睡觉前玩手机的比例超过了一半,上课玩手机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授课缺乏新意,只是照本宣科,很难激起学生兴趣,而且在一天中学生玩手机的时间普遍偏长,同时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手机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在没有手机在身边超过四个小时,学生普遍会感到不安,这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
3.对手机如此高频率长时间的使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手机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淡忘了周围。学生在手机上谈天说地,却给了身边的人一个低头的背影;学生在论坛上畅所欲言,却不愿当众发表意见;学生宁愿在说说上发心情,也不愿对身边的人说。加强交流,不仅可以通过低头玩手机,面对面的交流胜于任何方式。最后,大多数学生认为:“低头族”现象将越来越普遍,并且学生们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危害都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对这种现象态度倾向于一般化,当了解这种现象的危害后,大多数人表示以后会考虑抬头或者坚决抬头,并对这种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此抬头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态度。
三、原因分析与解决建议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结合采访中收集到的信息,课题组总结出危害并提出解决提案如下:
(一)低头现象的原因分析
1.攀比心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需要去消费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更注重消费物品的象征价值,手机在各种场合常常代表着身份。所以很多学生对品牌手机趋之若鹜!
2.舒缓压力的需要。更多的时候是这个原因,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家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适合的休闲放松方式在合适的地方放松,而手机便以其独特的优势当仁不让地成为校园内缓解压力的首选。
3.孤独感。正值花样年华的同学们在大学生活缺少了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远离故园,心中的那份孤独寂寞和忧伤无法排解,须臾不离的手机自然而然成了同学们派遣的对象,时日渐久,产生了精神上的依赖性。
4.同学们缺乏学习目标,感觉迷惘,无所适从,失去学习的原动力和兴趣,因此在课堂上上课不专心,提不起兴趣。
(二)低头现象的解决建议
1.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低头现象产生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重中之重。在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在校生普遍认为自己使用手机的频率已经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的意识,强化大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精神教育,倡导合理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消除攀比消费心理,形成符合实际的消费理念。
2.高职院校应注重开展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例如校园人文大讲堂、社团文化节、学生科技大赛等等,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可以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感受大学生活,在寓教于乐中强化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道德意识教育。让大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理性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范媛媛.高校校园低头族现状研究[J].高教研究,2015,(3).
[2]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1).
[3]李昌镐.韩国青少年智能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4,(02).
[4]唐洪森.思想政治理论课“低头症”现象及其化解途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08).
[5]张岱年,程已删.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6]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段子秀.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现状研究及建设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6).
[8]李化树.论大学的软实力[J].复旦教育论坛,2005,(03).
[9]朱悦凯.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情况的研究综述[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手机媒体 大学生 恋爱心理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媒介,被称为“第五媒体”。进入 3G时代以来,随着手机报纸、手机电视和手机广播等传播形式的出现,手机媒体已成为传播能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最为便捷的大众媒体之一。[1]当代大学生是追求时髦、走在时尚潮流前沿的一代,手机已成为他们最为普遍的交流工具,它可以很方便地维系情感、浏览新闻、微信语音等等。手机的便捷、即时性已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如交流方式、表达的内容,交往的距离,使得他们随时保持联系,关注彼此。在这样的信息社会背景下,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特殊的一种人际“恋爱”影响尤为严重,分析手机媒体的具体特点,挖掘手机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各种影响,以便使大学生认清使用手机方式进行恋爱对自己学业、心理、生理的各方面影响,保持理性使用手机。
一、大学生群体中的手机媒体特点分析
1.普及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手机的使用人群越来越多。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到2012年底我国的手机用户人数达到了10.91亿,手机普及率为81%。对比网络使用,截止2012年11月,中国网民人数为5.68亿,从使用的人数来看手机已是网络人数的2倍。2003年北京市70%大学生拥有手机,[2]2006年,南京市94.6%的大学生在使用手机。[3]经调研,目前西安高校的大学生手机使用率早已达到100%,[4]手机的使用几乎网罗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
2.便携、功能强大
手机占地面积小,重量轻并且内容丰富功能强大可以随时观看视频、听音乐、接通听话,语音留言同时它的各种模式如铃声、振动、静音,满足学生们在不同场合的使用。它的视、听、说各种功能满足了学生们娱乐、聊天、学习的各种需求。有研究表明不同人格状态的学生偏好不同的手机功能,如孤独者偏好打电话,社交焦虑者偏好发短信。
3.加速社会化
现代社会知识的获得已不只是来自书本、课堂等传统的方式,手机的方便快捷,可以使学生们很快地获得流行词语,感知外界社会的变化。自从有了手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大学这个环境学生们不仅要增长知识、才能也需要培养与人交往、表达自我的能力。手机可以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与人面对面交流时的胆怯,学会表达自己。当心情压抑时不受时间距离的限制向好友宣泄。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大学生由于年龄小、人生阅历浅等固有的特点使得他们这一群体在对待爱情问题时表现的盲从、易冲动、快速、幻想性。手机作为一种比较方便的交流工具在加强大学生情侣之间了解,维系情感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频繁使用手机将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业、心理发展、情绪的稳定等。
1.正面的积极促进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他认为爱情是由热情、亲密和承诺三个基本成分组成。大学生情侣在相识初期可以使用手机传递爱意,点燃爱情的花火,当双方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有意愿在现实中交往后,发手机短信表达情感相当于过去的情书功能,交流的越深爱的成分也会越来越加重。斯滕伯格的热情内容虽然是行为上的占有、情绪上的陷入,但通过手机这种通讯工具可以时时刻刻地传达爱意,让对方感受到彼此的热情。亲密也可以在手机使用中体现出来,因大部分大学生大多远离父母情感上孤独、落寞。手机可以让情侣之间彼此时刻体会到关心和支持,拉近彼此的距离,吃饭、问候只需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大部分大学生都曾有过喜欢对方但苦于不敢表白,有了手机可以避免当面表白的尴尬,手机恋爱方式可以保护性格内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不至于因对方拒绝就怀恨在心,或引起自卑、胆怯等负面情绪。
2.负面的消极影响
手机交往是一种虚拟的人与人通过机器的互动形式。爱情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责任。手机在加深情侣间认识的同时也淡化了爱情中的责任意识。情侣之间的打电话发短息,一方或许在苦苦等待对方的回复,而另一方却可以借口说是忙或者没有看到信息而忽视另一方的感受,等待短信极大地浪费了时间并且大学生的情感本来就很脆弱,耐挫性差,如若因手机误会彼此造成矛盾加深,吵架、各种胡乱的猜测,势必会影响双方的学习,造成多疑、焦虑等负面的不健康情绪,严重时还会影响寝室其他人的休息等等问题;爱情是需要一个不断认识由浅到深的过程,如果大学生之间刚开始就是通过手机这种形式交往,那么长期使用手机将会给经济来源不能自理的大学生们造成严重的经济压力,并且经常使用手机将会辐射他们的身体。躺着翻看短信会加剧视力的下降等等健康问题。
手机是一种很方便的交流工具但是对于身心还不成熟的大学生频繁使用、依赖它作为恋爱的工具这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手机作为一种通话的工具,学生之间的深层次交往还是需要在现实中面对面相互了解,顺畅表达自己。爱情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爱情也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大学生应当以学业为主,在成就学业的同时,通过合理、适度的交流工具发展爱情。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手机媒体报告:手机媒体影响与发展趋势.[EB/OL].[2009-02-17].http://.cn/i/2009-02-17/17562832301.shtml.
[2]杜婷,金笙.北京市高校大学生手机调查报告[J].统计教育,2004(02):58-61.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手机使用 合理使用
一、关于我校学生手机使用的调查问卷分析
1.学生手机使用的普及度高。
本次调查覆盖我校2个专业,08、09级2个年级中部分班级,共10个,发出问卷321份,收回有效问卷304份。其中95%的问卷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研得到结果。内容由学生本人完成,结果较为真实可信。
调查表明,被调查学生中,93%的学生拥有手机。其中拥有1部手机的占78%,拥有过2―3部手机的学生占18%,拥有3部以上的占4%。82%的学生手机是父母购买的,16%的学生手机是亲友馈赠的,只有2%学生的手机是自己打工攒钱购买的。
2.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缺乏正确的分析和控制能力。
(1)学生在手机上的花费过多,容易造成攀比现象。
调查显示,73%的学生手机购买价格在1000―2000元,11%的在2000―3000元,甚至有少部分同学的手机超过了3000元。
在手机月消费数额这栏,9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100元左右,只有8%的学生能把手机的月消费控制在50元以下。
(2)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现象很普遍。
在调查问卷中,52%的一年级学生选择了在课堂上偷偷使用手机,二年级学生中的人数比例上升到83%。
(3)学生使用手机中娱乐功能占大多数。
在手机的各个功能选项中,学生使用最多的五个选项分别为:发短信,聊QQ,打电话,上网,听歌。其中近90%的学生将“发短信”放在了第一位,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些学生被称为“拇指一族”①。
(4)学生手机的联络对象以同学朋友为主,极少与家长、老师联系。
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联系对象的排名依次是:同学、朋友、网友、父母、老师。近50%的学生在“是否会主动打电话给父母、老师”栏中选择“否”,只有5%的学生会在“节假日发短信或者打电话祝福家人或老师”。
3.学生对手机高度依赖,影响了他们的实际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这次的调查中有一道题是:“如果走失,你如何找到方向?”53%的学生选择打电话问朋友或家人,21%的人选择用手机上网查询,只有8%的学生选择问路人,至于自己看影子辨识方向的选择者更是寥寥无几。
在日常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更是明显,在“一小时内翻看手机的次数中”近90%的学生选择了10次左右,也就意味着每隔5分钟左右他们就要看一次手机。
二、中职学生不合理使用手机的原因分析
手机作为新科技的代表产品,起初它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们进行通讯,然而这并不能满足人们,人们不断研发,手机的样式、品种、功能越来越多,因此,也越来越勾起人们对其的购买欲。
学生无法合理利用手机的原因首先在于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学生经历了中考的磨难之后已经是脱了一层皮,家长自然会尽量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希望孩子能开心,因此手机不仅成为了“大学生”的入学“三大件”,而且成为了中学生的必备品。现在不少职校学生都住校,家长为了方便通讯,便给孩子买了手机。给学生买手机无非就是希望可以时时监督学生,给学生安一个“遥控器”,家长希望全程监控学生,不管他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都能时时掌握。如果学生出了事情,也可以及时和家里取得联系。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不要跑到网吧去游戏,玩玩手机也没有什么。手机越来越时尚,这一点不能忽视,学生们已经将手机当作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富贵的标志,但这又预示了什么?很多职校学生追潮逐流,自然不会放过手机这一象征,于是校园中掀起一波“攀比风”,一些人在比谁的手机好,最新款、最贵,以此来显示自己家财万贯。很多老师都说:学生的手机现在比他们的都好。更令人无奈的是一些学生们为了攀比,为了跟上“潮流”,不停地更新手机,一天一个样,一周全都换。甚至没有手机的学生会成为被鄙视的对象,导致心理不平衡,吵着闹着向家长要手机。家长们出于对孩子的爱只得给买,却不知买手机要钱,换手机也要钱,养手机也要钱,学生自己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心,却不断地增加家庭的负担。这些父母本身的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职业学校的课业负担没有普通高中那么重,学生的课余时间也相对较多。我校封闭式的管理让很多学生没有办法自由外出,因此选择用手机打发时间成了他们的最大爱好。职校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应具有更强的专业技能和交流能力,但是课余时间全被手机占用,他们本应具有的素质已经被消磨殆尽。以前学者研究的结果显示:短信的隐蔽性和自由的特点,避免了直接交流的尴尬;其价格便宜,符合学生的消费观念;它的多种形式(包括声音、图片、彩信等形式)更是满足了学生的口味。学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拇指一族”。聊QQ、“偷菜”、赛车,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却在一点点蚕食着学生的自控力。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对职校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指导不够。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岁至十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品德上和行为上都不令人满意,充满好奇心,缺乏自控能力。但是一些家长和教师没有正确地疏导这种好奇心,反而粗暴地对孩子进行制止。由于孩子叛逆心理,不愿意和家长、老师交流,因此手机短信聊天、上网就成了学生与同龄人交流的最便捷手段。上课时老师在讲台的口干舌燥抵不过手机短信的提示音,上课期间铃声接二连三地响起,严重阻碍了公共秩序,老师不得不停下指责一番。于是有不少学生开始耍小聪明,不再接电话,却是在桌子下不停地敲打手机上的键盘,无声无息的,一堂课就可以在聊天里轻松度过,虽然没有影响课堂,却让自己白白地浪费了一堂课,浪费了父母的心血,浪费了自己的光阴。学生在网络聊天时轻信他人,被人骗取钱财的事例已不鲜见。更有甚者,个别学生互相攀比手机是否高档,造成打架、偷窃事件。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并没有在日常教育(例如德育课)中将学生的是非观、金钱观等方面与合理利用手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手机的建议
1.家长应树立对手机的正确认识,从行动上做好榜样。
手机本身的存在并没有错误,如果学生能够合理使用手机,就能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多帮助。学生手机具备闹钟、课程表、短信息、简单的通讯功能就可以了。至于上网、移动QQ、聊天室等功能完全是不需要的。家长应就手机问题和孩子平等交流,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方面的过多干预,往往会让孩子对家长的行为感到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孩子就因此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甚而发展到在生活中怀疑一切。因此,对于孩子使用手机,家长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教他们学会文明使用手机,上课时关闭手机,必要时才开机与家长或同学联系。若孩子自控能力很薄弱,家长可以适当关闭一些手机功能,帮助他们戒除“手机依赖症”②。
2.学校应在日常教育中融入“合理使用手机”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我们要用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及质量互变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手机,将“合理使用手机”的观点贯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及班级学校活动中。首先帮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正确看待手机的作用。帮学生分析校园内手机盛行的原因、危害,然后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引导学生变课堂内玩手机为课余的联系,变非正常的频繁联系为正常的偶尔联系,变影响学习的玩乐联系为帮助学习的讨论联系。其次,帮助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的学习生活,逐步戒除“手机依赖症”。要让学生认识到目前的学习阶段对整个人生发展的重要性,职业学校学习的特殊性,从而使他们集中精力好好学习,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让学生理解现在不应带手机不等于一直不能带,在校不能带不等于假期和将来走向社会不能带。鼓励学生假期勤工俭学,自己赚取下学期的手机费,这样既能让孩子磨练自己的意志,又能让他们知道钱来之不易,从而约束自己随意打电话的行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因此根治学生校园带手机问题要从人人、时时、事事抓起,要持之以恒,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马虎大意、听之任之。
3.学校应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手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但目前已存在的校园“手机依赖症”族,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手机虽然便于孩子和家长联络,但学校和家庭在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同时,也应通过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学校不提倡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原则上禁止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确有特殊情况需使用手机的学生,在父母双方签名同意后,可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校方有权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获准携带手机的同学必须严格遵守《学生手机管理规定》,从携带手机到校之日起,到班主任处登记并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班主任核实后上报学生处备案。若学生上课开机,或在上课期间、课间、就寝时间使用手机,班主任、任课老师、宿舍管理人员等可扣留其手机交德育处,由德育处联系家长领回,并取消其校内使用手机的资格。当然合理使用手机的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长期严格执行该规定,一旦良好的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尽管中职学生依赖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只要老师、家长与全社会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学生滥用手机的弊端,家长、学生通力配合,全校上下齐抓共管,一个安全和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就一定会出现。
注释:
①拇指一族:喜用手机发短信进行交流的人群。
②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病症,表现为对手机的过于依赖,交流多依靠手机完成。
参考文献:
[1]郭耀邦.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时代调整.教育与职业,2001,(2).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依赖症 成因 纠正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53-02
手机在当代已经成为普通人的专属,然而就在手机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娱乐的同时,一种随之而来的心理病--手机依赖症正在全球迅速蔓延。台湾有70%的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症的征兆,70%的韩国大学生呈现手机中毒症候群。我国的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手机依赖现象,如突然忘记带手机时,40%的大学生觉得很不舒服,37%的大学生觉得无法容忍,一定要取回;超过一半的人学生表示如果长时间收不到短信,甚至把别人的短信铃声误认为是自己的。
1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概述
手机依赖症又称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它并不是指对手机本身的依赖,而是过度滥用甚至沉湎于游戏,网络,短信,拍照等手机功能,并因此危害了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手机依赖症实质上是一种行为成瘾。同时也不是一种单纯的交往障碍和心理疾病,而是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在现代社会,人们在享受理性选择和科技便利的同时,很容易被人们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所束缚,进入所谓“理性的樊笼”。
2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比自己的预期要长,甚至有50%的大学生因时间花费在手机上而影响睡眠。超过50%的大学生报告没有手机会感觉失落,一段时间没有看短信或者没有开机,40%的大学生就感到焦虑不安。归纳起来手机依赖成瘾原因如下:
2.1 心理诉求的需要
大学生通过手机打电话、发送短信、QQ、微信、飞信等传递消息,诉说感受,表达感情,以此缓解繁重学习压力,把手机上网当成生活困难委屈的倾诉工具,形成抑郁的性格,对手机更加依赖。
2.2 思维方式的替代
随着网络边界的不断延伸,所囊括的知识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各种知识可以说尽在网络之中,在完成教学作业时,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图省事,纷纷利用手机上网查找答案,甚至考试的时候,有的学生毫无顾忌地使用手机查答案,总感觉只有手机网络上的答案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就自信能力降低,产生了焦虑感,形成对手机的依赖。
2.3 沟通便捷的需求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部分大学生以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猛,提早为就业铺路为由,刻意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现实情况是大学学业繁重,面对面交流没有时间保障,而便捷的手机沟通省去很多麻烦,但影响了实际沟通能力的提升,产生了孤独的性格,对手机产生依赖。
2.4 与众一致的需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且价格便宜,已经悄悄地走进大学课堂,在从众心理驱使下,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课前、课上、课后都在玩手机,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大学生也开始玩手机上网,彼此感染影响,从开始几分钟,到后来几小时,再后来不分课上课下,最后到了不玩手机感觉与众不同,从而产生强迫感,形成对手机的依赖。
3 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矫正对策
3.1 自身矫正对策
(1)树立正确目标。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要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变被动监督学习为主动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同时遵守课堂教学秩序,加强对手机的使用,积极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树牢人生奋斗目标。
(2)强化自我引导。克服“手机依赖症”关键是大学生自身,要树立信心,遇到情绪低落时,避开手机,及时转移注意力;遇到困难或问题时,要立足自身解决,也可寻求同学帮助,不要一味相信通过网络寻求倾诉对象帮助解决。
(3)勇于社会实践。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走上工作岗位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学习知识也是为将来社会实践少走弯路,提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早了解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反过来又直接推动大学期间的学习,所以说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提升思维和交流沟通能力,例如参加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消防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安全知识宣讲等。
(4)提升交际能力。大学生要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大学生辩论大赛、演讲比赛、晚会等活动,感受面对面交流沟通氛围,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交往,让自己避免因手机工具而陷于孤独。
3.2 外部矫正对策
(1)强化心理疏导。大学生心理状态尚不成熟,思想情绪波动较大,大学教育者需要及时教育引导,疏导其心理压力,通过适当方式,让其及时宣泄情绪,防止陷入手机网络不能自拔。
(2)制定规章制度。院校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制度,让大学生既能利用手C学到知识,服务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又能防止因过度使用手机,引起“手机依赖症”。对于课堂上玩手机同学,要强化制约措施,做到坚决执行校规,以维护院校教学秩序,为国家和社会担负起培养栋梁之才的重任。
(3)丰富校园文化。院校要积极营造良好融洽的校园环境,举办歌手比赛,举行校园运动会,成立排球队、篮球队、足球队、羽毛球队等,并合理利用好业余时间,以消除学生的寂寞孤独感。
(4)借鉴先进经验。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在各大学院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已经采取措施加以矫正,并取得实效,我们可以借鉴吸收,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措施防止继续蔓延。也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综上所述,“手机依赖症”给大学生的心理、思维、交流、学业带来危害,因此院校、家长和学生自身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做好“手机依赖症”的预防和纠正工作,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大学良好的教学秩序,创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为培育优良的学风而献出一份自己应尽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刘子恩,吴红.关于当代大学生与手机的调查报告[J].科学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1(6).
[2] 张畅.从手机依赖现象谈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青年与社会杂志,2013(4):23-24.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篇【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
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
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
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