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宪法计划范文

学习宪法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宪法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宪法计划

第1篇:学习宪法计划范文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学习分析技术;网络学习;慕课;开放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1-0003-04

问题一:尊敬的丹尼尔・布尔戈斯教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Learning部门一直致力于促进国际网络学习技术交流,改进相关策略、方法、工具和资源。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E-Learning部门的执行主席,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贵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你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吗?

丹尼尔・布尔戈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E-Learning部门设立在西班牙的拉里奥哈省的国际大学学院,它成立于一年前,致力于打造在线学习的用户共享平台,关注技术支持的学习、教育、社会科学以及创业等领域。我们力求通过这样的平台实现优秀资源和实践成果共享,总结优质学习模型及方法,以期优化学习过程,使学习更高效。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欧洲国家和其他国家的联系,建立用户协会,通过研究、教育、咨询和培训活动开展项目。涉及主题有学习分析、非正式学习、社交网络等,研究目的是全面了解这些领域的相关知识,并将研究结果分享给大众。本着为人所用的原则,我们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侧重对规律、模型及方法的提炼,从而希望研究成果能够更具实用性。我们和学校里的教师一起做了很多实践方面的努力,包括小学、初中、大学教育和职业训练,不仅研究如何改进正式学习,还研究如何用开放教育资源如慕课、社交网络来促进非正式学习。就我个人来说,2014年11月第十六届西班牙计算机教育应用国际论坛组织者(Organization of the XV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November 2014, Spain),也是致力于打造云大学国际期刊的“虚拟校园”特刊客座编辑(Guest editor of a special issue of “Campus Virtua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dedicated to University in the Cloud),还是交互式多媒体和人工智能国际期刊学习分析和建议特刊客座编辑(Guest editor of the special issue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ultimedi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JIMAI) on Learning analytics and Recommendation);工作上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进行网络环境下公开课学习分析(Open Class on Learning Analysis in Online Environments with AbelardoPardo (University of Sidney, Australia)),还进行了拉丁美洲在线学习网络的构建(Implementation of a Latin American network on E-Learning)。这就是目前部门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和主要工作。

问题二: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成立的下属研究机构,您希望贵组织在世界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丹尼尔・布尔戈斯: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提供优秀的学习方法。虽然我们是在线学习的倡导者,但我们并没有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作为学习的工具和手段,技术确实对人们很重要,科技进步令人欣慰但是这还不够。更需要倡导的是如何去运用这些科学技术。我们希望能为更多的人提供这些学习方法。

问题三:就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而言,您认为我们应该更重视哪些方面?不同的国家需要考虑哪些不同的问题?

丹尼尔・布尔戈斯:有两件事是值得考虑的。第一件事是之前提到过的关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第二件事是与其相关的问题。我们认为技术背后的方法论和教育模型是至关重要的,方法论、教育模式和学习策略必须十分认真严谨地去设计。技术的确很重要,但它不是不可或缺的,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隐藏其背后的教育模式和学习策略,即教学系统设计。所以从我们的观点来看,组织和大学的需求之一就是设计精确的、有效的、实际的模型来支持技术增强的教学。比如我们现在进行的关于移动学习模型的研究,我们需要考虑是否有比较有效的模型来支持移动学习,有没有能够适应移动时代的教学模型。以前的授课模式是教室中一个教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教师负责授课,学生主要听课和记笔记;现今需要考虑移动技术或移动学习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已有的学习模型能够起到作用,我们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根据现有的技术特征,个性化地更新这些模型从而使这些技术可以有助于促进实际的学习。

问题四:我们了解到您这些年一直领导团队进行在线学习和社交网络的研究,包括学习分析、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和慕课等,您能同我们分享这些话题的最新研究动态吗?

丹尼尔・布尔戈斯:我们出版的在线学习分析报告受到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重视。它在全球已经有了600万的下载量。我们还把报告翻译成了除西班牙语以外的很多语言,分享给全球50名专家同事。当然,我们也会逐渐延伸到小学和初中教育,分享我们的经验。我们想知道现在的技术在一年或者两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否可以使学习更加个性化,从而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符合其个性、学习风格、学习目标和能力的学习系统。我们认为现在最主要的是学习者分析技术。现在的学校教育遵守着相同的逻辑顺序以相同的方式进行教学,采用相同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这需要做出改变。今天早晨我参加的一个会议上,中国开放大学的校长说他们学校大约有350万名学生,这应该是世界上学生最多的大学了。通常,一个大学一般不会超过1万名。只要有点逻辑的人都明白,在这350万名学生中,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需求、能力和学习目标,也不可能用相同的学习方法。我们需要改变一些正式课程、学习方法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了做到这些,我们需要做数据分析和学习分析,需要跟踪收集学习者信息,包括点击的数量、花费在网络课程学习的时间、用在其他活动上的时间等等,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并分类,从而为每位学习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建议。我认为这些有关个性化及学习分析的问题可以是当下核心的研究问题。

除了这些我们还在教师培训方面有所研究。因为我们大学是在线教育,这些教授、导师必须面对的事实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他们共有10万名学生,这些学生有着不同的来源、不同的语言,具有完全不同的技能。要满足这样的学习者状态,教师必须不断自我调整去迎合不同的学习者。有很多学者会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其实教师也需要具有相同级别的关注度。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学习分析和个性化学习研究小组,为教师提供支持,包括帮助他们了解哪些是值得跟踪收集的学生信息、他们需要哪些工具来辅助教学等。

再一个方面是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结合。我们有与之相关的官方项目,该项目不仅调查在教室发生的事情,也研究那些在教室之外发生的事情,比如发生在社交软件如what’s up、Skype、connect、explorer等软件上的学习行为。我们针对学生和教师做了很多研究,采用工作坊的方式,工作坊具有不同规模,有15人、20人、50人不等,在来中国之前我们就进行了两次工作坊式的研究。第一次工作坊探讨学校的规则。第二次工作坊关注的是初中学校教师。工作坊期间我们会问教师相同的问题,从而能够自上而下全面地了解该方面的问题。相关的问题有教师在教室里运用技术的最大阻碍是什么、当离开学校回家的时候教师需要什么技术、在教室以外如何才能使用技术来督促学习者的学习等。教师的回答非常有意义,比如有教师回答,当他们向学习者发送关于活动的信息时,学习者用手机完成活动会很成功。学习者可以用手机以微学习的方式进行活动――回答问题、进行互动、分享信息。当学习者来到教室里时,已经提前做好了一定准备,学习效率将得到很大提高。如何将这种手段转化为一种特定的策略,以促进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我们认为,如何运用翻转课堂使人们在校内外都能进行学习和工作是有很大研究价值的。我们需要给那些提前预习和主动分享的学生一些奖励,他们可以获得之前不在权限范围内的信息特权,在某个级别特权需要完成哪些步骤、需要哪些教育模型、需要哪些手机应用来完成这些活动,这些设计是由教师掌控的。这是目前在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方面的研究。

问题五:您刚才提到慕课,我们想知道现在西班牙的慕课现状是什么?

丹尼尔・布尔戈斯:目前我们致力于一些政府项目的开展。全球各国,包括西班牙在内,都对慕课和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有很强的敏感度。慕课研究主要来自学术机构,少量来自私人教育机构、通信公司、银行,这些机构和公司给予慕课研究很大支持。一年前我们还对慕课几乎一无所知,不知道如何认证和评价,当时西班牙有50门慕课,现在我们已经有超过200门课程了。学校教育中的大部分课程往往是体现教授个人观点的,这样的内容能够为公众做出一些贡献,但是无法满足个别化的特殊需求,而慕课的出现可以满足这样的特殊化需求。也许慕课就是最好的答案,也许不是。同时,慕课非常关注个人特定的兴趣爱好。学习慕课并没有特定的能力标准,只要感兴趣,只要社会和市场有需求就可以进行学习。在西班牙西部的农村地区翻译者数量及质量都比较匮乏,因此我们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让他们进行学习并获取相关资格认证,这项工作即将实现。现在的事实是那些实际上并不需要MOOC课程的人,比如大学生,拥有学习MOOC的机会。但对所有体制之外潜在的学习者来说,尤其是那些职业技术学习者,如何利用MOOC课程满足他们的需求,是需要仔细研究的课题。

问题六:2014年第十六届计算机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突破。您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研讨的主题和主要观点吗?即将到来的第14届E-Learning欧洲大会上最有影响力的话题会是什么?

丹尼尔・布尔戈斯:当然,我很乐意分享。这个国际教育技术会议是去年在西班牙举办的,共有来自西班牙和其他国家的80多位学者参加。还有一些级别比较高的国家官员和部门领导,研讨的主题是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分主题有之前我们提到的如学习分析技术、个性化学习等,但有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主题就是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具体包括如何使用开放教育资源来支持或改进课程,使其不再局限于官方的教材;如何使用慕课、YouTube;如何使用学生和教师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找到所需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与课堂教学相整合。我们认为重点是要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同时也要对开放教育资源的来源进行认证。关于开放教育资源还应关注其内容的质量。由于它是开放并且免费的,这些内容是否可以用于学习,是需要用质量标准体系来界定的,包括版块的数量、版块的长度、内容的真实度等。此外,对于相关内容的作者署名问题和版权问题必须重视起来,因为作者从无到有对开放教育资源进行了设计和创造,而在创造的过程中可能引用其他作者的内容或对他人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等,但是这些必须是建立在遵循一定的版权规范的基础上。

提到即将召开的第14届E-Learning欧洲大会,我与你分享的这些观点都是我和同事经过讨论得到的,学习分析技术、开放教育资源、社交网络在特定教育领域中的利用、教育游戏的运用等都将会出现在此次会议上。此次会议中还会涉及一个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并不引人注目,也经常得不到报道,即各种软件的互联互动。我们希望能研究不同的软件应用,思考如何把Google、Sakai、Whatsup等应用联合起来发挥作用,使它们不再是孤立的软件应用,而是可以整合的。目前,我们是从繁多的应用里逐个提取信息,然后再整合到一起。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应用数据都整合起来,那么就可以借此更快地获取更精确的信息,从而为用户(比如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更好、更精确以及更有效的服务,这也将是此次会议的一个重点。

问题七: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仁川召开全球教育大会上将可获得、公正、平等的优质教育作为2015年后全球教育议程的重要指导原则,致力于2030年之前,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优质的教育和终身学习途径。以您的视角,我们该如何理解“优质教育”?您认为信息技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丹尼尔・布尔戈斯:我并不是很确定优质(quality)在教育中的定义,这个提法也给我极大的思想震惊。我们通常认为质量是与衡量标准、能力、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等相关的固定不变的过程。如果学生得了A,那他会被认为很优秀,如果学生得了C,那可能就会被认为很平庸。但这真的是质量吗?我并不确定这是什么质量,是评估的质量、内容的质量、学习路径的质量,还是教学方法的质量?质量这一概念涉及太多因素。我认为教育的质量应当符合教育目标,每一部分的质量汇聚起来才是最终的质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刚好获得所需的内容就是有质量的学习。因此我认为质量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与目前所说的质量标准、过程等都相关。质量也应该根据学习和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并更加个性化。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和指标,它应该与不同的学习过程相匹配。因为每个人也许因为起点、需求不同而有不同情况。质量应当为目的服务、为教师和学习者服务,它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并因人而异。曾经有一个吉他手,他从一种风格转换到另一种,玩过摇滚乐、流行乐以及爵士乐,他曾说:“音乐对一个人来说就像是食物,你不能每天都吃一样的东西,很多时候你的心情和状态不同,听的音乐就不同。”我认为对质量的理解和这个是一样的。

第2篇:学习宪法计划范文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保;教育现状;未来发展

一、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纪,绿色科技将成为21世纪适应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主导。不同于传统科技,绿色科技具有综合化与生态化的显著特点。绿色化学正是给21世纪绿色产业、绿色消费和绿色文明带来希望的绿色科技。近几个世纪中,已错过多次现代化发展的我国,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这便需要千千万万具有绿色知识、懂得绿色化学技术和知识的人才坚持不懈的努力,而绿色化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教育是当代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绿色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前沿,又是化学教育发展的必须。具有绿色化学的常识,也是建设我们未来美好家园的保证。绿色化学教育是对传统的化学教育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在具体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思维方式,用“5R”原则来考虑化学反应问题,在绿色化学教育与实践中,化学教育必须体现绿色化学的新内容,要在课程教材中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在课堂教学、实验中,要始终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倡导绿色化学教育

1.立足显而易见的绿色化学内容,进行绿色化学教学设计

在多种版本的化学新教材中都包含了非常明显的绿色化学内容,比如鲁教版 《实验化学》 教材末尾处“主题拓展从实验室到工厂——化工过程开发”,不仅将实验室仪器与工厂设备联系起来、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还对绿色化学进行了正面介绍。人教版 《化学2》(必修)最后一章直接以“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题目,其第二节专门以“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为题,本节第二部分更是以“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为标题对绿色化学进行了正面介绍。教材的这种设计使绿色化学的思想更加明确化和系统化,教学中应立足这些显而易见的绿色化学内容,进行绿色化学教学设计,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2.努力挖掘教材内容潜在的绿色化学思想

教材中除了有明显“绿色化学”提法的内容外,还有许多内容包含绿色化学的思想和观念。例如,在讲有机化合物塑料时,以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为例,让学生讨论其可能的途径,认识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在讲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主题时,结合燃料燃烧效率的提高、高能清洁燃料的开发和新型燃料电池的研制,安排一些调查与交流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的优化应用以及环境的源头治理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此外,还有许多可以充当绿色化学教育素材的内容,比如当学习氮和硫的氧化物时,让学生讨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当涉及到土壤污染、白色污染、废水处理等内容时,让学生讨论防治方法,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介绍温室效应和全球气温变暖的主要原因时,可以补充二氧化碳被压缩成为超临界流体时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绿色化学溶剂。教学中要努力挖掘这些内容潜在的绿色化学思想,适时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思想和观念的教育

3.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 《化学课程标准》 的要求,也是化学学科发展的要求。在不同课程模块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也是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可操作性最强、效果最明显的途径。

对一些实验成本高、危险性大、污染较重的实验,比如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碱金属铷和铯与水的反应、爆炸实验、黑面包实验等,可以考虑通过视频影像、flash 动画等手段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加以呈现,化学实验仿真化不使用化学原料、无毒无污染、成本低,与绿色化学思想相吻合。但仿真实验不能取代实际操作,一是实验仿真化需硬件条件支持,只适合经济较发达、配备多媒体系统的学校;二是仿真不能取代实际反应,仿真也不能取代动手操作,因其不能提供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推行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违背。但适度使用仿真实验对于快速高效地向学生解释实验原理还是非常有效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有不少实验采用的原料或产物有一定毒性,可以考虑采取封闭的方式进行绿色化改进。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的性质实验,就可以利用医用注射器将实验设计为封闭实验,防止有毒物质逸出或渗漏。也可以把有毒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两套装置合二为一,采用连续性实验的方式进行绿色化设计,降低有毒气体逸出的几率,获取较好的环保效果。此外,实验中剩余药品、实验产物等注意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在有氯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参与的反应中,向学生强调尾气处理、防止污染大气的重要性,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培养学生环保习惯的良好契机。

三、绿色化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化学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绿色化学思想、内容从基础教育贯穿到高等教育,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树立绿色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验的操作、运用、开发等方面,多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来思考;从绿色的角度来说,中学化学很多物质的制取、化学工艺等等都值得重新考虑。这给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示了人的能动性。绿色化学不是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主宰者,而是看作自然界普通的一员,追求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在向自然界索取、创造富裕生活的同时,不能以牺牲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作为代价。作为新世纪的一代,我们不但要去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更应为绿色化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同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S2)

第3篇:学习宪法计划范文

【关键词】数字技术 学习平台 平台建设 科学技术

数字化学习平台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普及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现代化科学技术产物。它是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一定区域进行网络覆盖,将所有的学习资源进行统一整理并分享到该区域网络中,通过该区域网络,用户可以直接浏览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跟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以往学习资源有限,资源查找、阅读困难的弊端,还使得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一、数字化学习平台所具有的特点

(一)构建了更为丰富和便捷的学习环境。

数字化学习平台是在有效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构建而一种开放式、覆盖面积大的网络学习环境。跟传统的学习平台相比,数字化学习平台不仅资源丰富齐全、查阅简单方便,而且更加方便了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够更好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二)数字化学习平台资源更加丰富。

这里所谓的资源丰富,并不单单指的是资源种类数量丰富,也包括资源形式丰富。数字化学习平台,不仅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源,丰富资源种类和数量,还拥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数字资源。比如,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除了拥有文字资源之外,还拥有声音资源、图像资源、影视资源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资源。

(三)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

跟传统的学习平台相比,数字化学习平台拥有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单独浏览各种资源进行学习,还可以跟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学习、可以通过网络接受网络教师的教育进行学习,甚至还可以通过网络虚拟实验进行摸索学习。总的来说,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灵活多变,可以达到全面提升学习者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当前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数字化学习平台构建不完整

虽然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已经将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推上了台面,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却并不是很完整,有很多数字化学习平台只构建了一个基本框架,并没有对资源进行搜集和上传。在绝大多数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系统中,只有一些象征性的学习资源,根本满足不了学习者对于学习的需要,将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变成了面子工程,自然也就达不到应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吸引学习者,提升学习者学习效率的要求。

(二)人们对学习兴趣不高

数字化学习平台构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发扬“活到老、学到老”以及“学习永无止境”的终身学习理念。但是在实际当中,人们并没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绝大部分人对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自然也就谈不上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但社会在发展,思想在进步,尤其是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瞬息万变,如果不能够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我认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就很容易与社会脱节,使自己跟不上时展的脚步,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人们应该意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身边一切资源进行学习。

(三)人们无法顺利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

数字化学习平台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普及应用过程中诞生的一种现代化科学技术产物,它的使用自然也离离不开网络操作的支持。但是,由于一些人没有接触过网络,没有能力单独完成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操作,因而限制了一部分人群对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使用。这些操作问题,主要表现在不会上网浏览、不会传输信息、不会操作多媒体、不会对资料课件进行复制等方面。

三、有效改善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学习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

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条件和营造完善、丰富的网络学习环境,而不是为了建设面子工程。因此,在给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所有数字化学习平台都能够有效投入使用,保证所有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内部资源完善丰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支持学习者学习使用。同时,为了保证数字化学习平台使用的高效性,在数字化学习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之前,一定要先经过严格检验,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试使用,从专业角度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二)激发人们学习兴趣

当前,人们对继续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是最主要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通过相应的出来措施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人们学习的积极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加大宣传力度,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强调继续学习的重要性,让人们意识到,如果不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最终就会被瞬息万变的社会所淘汰,进而调动人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另一种是举办活动和比赛,想要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就要让人们先对其感兴趣,并拥有一个学习的目标。比如,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定期举行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让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寻找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定期举办一些文化比赛并设立一定奖项,让人们拥有一个学习的目标和欲望。

(三)对有需要人群进行培训

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由于受自身兴趣以及条件所限制,没有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进行深入了解,属于新时代的“文盲”。对于这些人而言,由于受到操作水平和能力限制,即使他们想要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也有心无力。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定期举办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使用培训,针对这些人群不会上网浏览、不会传输信息、不会操作多媒体、不会对资料课件进行复制等方面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顺利对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操作,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学习。

结束语:

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是一项能够快速提升人们综合素质,有效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工程。所以,针对当前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存在问题,影响其正常使用的情况,应该及时解决问题,完善平台建设,尽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永福.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J]. 职教论坛,2011(1).

第4篇:学习宪法计划范文

实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

 

永吉二中学

王闯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诸如能量转换、信息处理等重大科学难题都得到生物界去寻求启示和答案,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以及生物科学知识的普及。21世纪的生物科学将以人们难以想象的方式改变世界。这就意味着,21世纪将需要大量的生物科技人才,而这些人才将主要从今天的学生中产生。但是,现在的初中生物教学却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在目前的升学模式下,初中生物学科结业成绩根本不记入升学成绩,学生、家长、其它学科的教师甚至一些学校领导对生物学科教学的轻视溢于言表,要让学生自觉地学好生物是不可能的。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正视目前的生物教学困境,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上。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充分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是提高生物学习效率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现将我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选用何种方法要以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只有从实际出发,优选教学方法,才能满足中学生广泛而多变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开阔思维,为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

(一)运用电教手段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但初中生物实验课中有部分实验演示时的可见度较低,成功率较低,有的实验材料因地区限制很难采集或多次演示会耗费较多的材料费;有的实验只能看到实验的结果而看不到实验发生的微观过程。另外,学生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运动等动态过程以及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微观结构等则更加难于理解和掌握。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做到愉快、轻负、高效。

1.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情景示题。我利用学生想看、想做、想知道等心理活动,设计录制或剪辑录像片段或制作课件,其中蕴含着要研究实验的问题,创设一种学习的情景,使学生看后主动卷入到问题中来,迅速成为整个认识活动的主体。如讲《家鸽》一节,目的在于探究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录像所创设的“活”画面是:海鸥、丹顶鹤、家鸽等鸟类不停地扇动着翅膀在天空中飞翔,随后配音点出蕴含的要研究的问题:鸟为什么能飞?仅仅是因为它们有了翅膀吗?通过声像并茂的情境示题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了学生以家鸽为例去探索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索性学习,优化了新课的导入。

  2.利用电教手段加强直观记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视听教育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电教媒于“经验之塔”的中上层,它们为学生提供较上层的视觉符号、言语符号和动画等更易于理解的经验。因此,电教媒体提供的经验,既容易向具体经验转化,又容易向抽象经验转化;既能使学生在学习的抽象概念时有具体经验支持,又有利于学生对获得的具体经验进行不同层次的抽象。我根据这个理论,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的特点,研制出具有色彩逼真、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过程、文字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教学辅助软件或投影片进行辅助教学,采取演、讲、练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降低了学习生物学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达到初中学生学习生物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例如:在讲《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一节时,学生对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鸭嘴兽、袋鼠,昼伏夜出的鼠、蝙蝠,生活在水中的鲸等的形态、生活习性等了解得太少,没有什么印象。于是我收集了鸭嘴兽、袋鼠、鼠、蝙蝠、鲸、黑猩猩、大熊猫、虎等生活习性的影像文件或大量图片、背景音乐等,制作了蝙蝠回声定位的动画过程,利用Authorware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了本节课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通过对辅助软件的播放,同学们看到画面中那嘴象鸭喙,脚象鸭脚,在水中滤食的鸭嘴兽;头小、眼小、前腿短、后肢发达,胸前兜个小宝宝在广阔的草原上一蹦几米远的袋鼠妈妈;呲牙咧嘴的老鼠;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等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通对回声定位动画过程的观看,清楚直观的看到蝙蝠的喉发出的超声波在碰到物体时返回,由蝙蝠的双耳接受,经过大脑的分析判断物体的种类、性质等,并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对课件的演播,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哺乳动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活习性的多样性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加强了学生的直观记忆。

4.利用多媒体演播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那些用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够表现或者表现效果较差的内容,适时、适量地用自制的或引入的CAI课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对生物的微观结构、生理活动、生殖过程、生活过程等动态过程进行模拟演播,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教学方法。每个课件中精选的习题和智能化设计,通过鼠标或键盘完成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控。充分体现了多媒体计算机这种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适时适量地应用电教手段辅助生物课堂教学,通过眼、耳、口、手、脑同时并用,优化了学生的视听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和谐的发展,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目标分层教学

目标分层教学法就是在生物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程度、接受能力等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依据教学大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相应的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的主观努力,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学习达到既定目标的教学方法。

了解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和确立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动手能力等情况将学生分成好、中、差(落后生和弱生)三个层次,并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定出不同的、适当的目标(适当的目标能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对基础较差、能力不强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上进心,知识上基本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重点落在理解掌握知识点上,在期末考试中大多数能及格。对中等层次的学生使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和潜能,知识上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重点是培养能力,增加思维的变通性,在期末考试中成绩良好。对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其力争成为尖子生,冲刺生物竞赛,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重点培养创造力、自学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层次划分、目标确立之后,通过不同的方式通知学生,在能力上适当提高一个档次,在学习成绩上如实相告,分析其优势和弱点,确定竞争对象,使他们在充满信心的情况下,激发热情,积蓄力量。

落实目标。课堂教学立足于中等生,在展示目标时,给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对叶芽的结构和功能要求理解,通过教学,使中等生能够理解,而让优生掌握叶芽的生长与枝条的关系,并要求思考有关的问题;对于落后生和弱生来说,只要求初步了解,课后能再现。在设置课堂提问时,根据难易程度设计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尽量让他们获得正确答案,增强自信心。另外,在布置作业时,分别使用探索性练习题、主体性练习题和基本练习题进行训练。

阶段调整,激励进取。在阶段(可以半学期或一学期为一个阶段)考察、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显著的提高一个层次;对综合结果下降的可降低一个层次。对降低层次和低层次的学生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自信心以利于进步。对提高层次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有所获。使尽量多的学生朝前一个层次发展。通过这种良性循环,初中三年生物学习之后,学生层次的分布有很大的改观,落后生和弱生面不断减少,优生不断增多。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实验中,观察法是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常用方法,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殖等的一种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动,并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进行的探索活动。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生物实验教学常用的科学观察方法有:

1.顺序观察法

顺序观察法就是在生物实验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验内容,按照由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由整体局部,从外内、从左右、从上下等次序进行观察,以达到认识、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的教学方法。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2.局部观察法即细微观察法

局部观察法就是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我们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在形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和水稻花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进一步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3.对比观察法

对比观察法就是将事物进行纵横比较观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知、比较、鉴别、识记、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例如:在观察植物茎的结构时,将单子叶植物(如甘蔗)的茎与双子叶植物(如椴树或南瓜)的茎进行对比观察认识单、双子叶植物茎在结构上的异同点;在观察双子叶植物的茎时,又将木本茎(如椴树)和草本茎(如南瓜)进行对比观察,认识和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和草本茎的异同点。

4.重复观察法

重复观察法就是为了保证生物实验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可以进行多次重复的观察,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即“观察、观察、再观察”。重复观察法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保证了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只有指导学生反复的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观察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脊髓属于低级反射中枢。在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把去脑的蛙进行多次翻身反射试验,确定脑是否除尽。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重复使用不同浓度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到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

三、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现代生物教学理论提出的两个结合(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有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组织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调动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在生物活动中,我和我的同事们选择了符合学生年龄、身心特征和认知水平的活动方式。如选择具有新颖、知识性强、有趣味、科学性较强的课外活动项目,如褐云玛瑙螺、金鱼的饲养,番茄、辣椒等常见植物的栽培和管理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拓宽了生物学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大自然中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其他自然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

3.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活动中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如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等。要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进行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中,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根据设计进行观察、记载、系统掌握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进行实验总结。以上整个活动过程就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

4.成功的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辅导学生将实验(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写出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并将学生的活动进行总结。

总之,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与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还将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好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也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会学,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听课

听课是相对于教师的讲授或启发而言的,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讲好,学生听好,只有二者互相配合好,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生物课的学习,学生课后不可能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复习和消化,教会学生听课,把知识完全消化在课堂上。

1.要情绪饱满、精神集中地听课。上课时,情绪越饱满、精力越集中,就越能听出道理,就会越听越主动。

2.要抓住教师讲课的着重点,弄懂关键问题。教师在讲重点时往往加重语气、放慢语速,或演示生物模型、标本或多媒体课件,或借助于板书、重复、强调等形式。要求学生听课时要耳、目、脑并用,看、听、思结合;眼睛要正视讲课的教师,留心他的姿势、神态和表情;如果教师以教杆助讲课,还要注视教师的教杆,要特别注视教师的板书、板演、板画的内容等;如果教师运用生物模型、标本或多媒体课件等帮助讲课,要认真观察、思考,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直观记忆,以利于掌握教学内容,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力争当堂理解所讲知识,真正听懂这节课。听课时,还要注意联想,联想与讲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用学过的旧知识帮助理解新知识;联想与讲课内容有关的生物现象、生活知识等,以利于理解、消化听讲的内容。只有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动脑筋想、动手记,听课才会卓有成效。

3.要积极思考问题,敢于质疑问难。由于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的问题、组织的活动都是经过周密思考和认真准备的,所以上课时要跟上教师的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如果有不同的见解或不理解的问题,要敢于发表意见,以免存留错误见解。另外,还要带着问题听课,带着问题,即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预习时弄不懂的问题,有目的地认真听讲。为此上课前要认真预习,发现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划下来,打个“?”,或记在笔记本上。课堂上,当教师讲到这些问题时,要加倍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力争当堂找出的问题当堂消化。

4.要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并注意听取教师的总结,以利于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破笔头。人的记性再好,总是有限,因为记忆与遗忘是并存的,没有记忆就没有遗忘,没有遗忘也就不能更好地记忆。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便于课后复习。同时,记笔记的过程,本身就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做笔记的方法很多,在上新课时,我要求初二学生把笔记记在笔记本上。学生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将老师的板书和一些老师没有板书出来的重点知识记在笔记本上,这样的笔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全面把握知识线索,便于复习,同时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对于初二、初三的学生在笔记本记录的基础上学会批注记录法,所谓批注记录法是指在教材上作批注而记课堂笔记的方法,是笔记本记录的一个补充。指导时,可让学生随着教师对教材的讲授,在教材的有关地方把教师讲的重点,或作的某种解释、某种说明加上自己的理解、体会,记在教材上。如果补充批注的内容较多时可以记在同一页的“天头”、“地头”,或添加的白纸上(注意将白纸粘贴好)。同时,指导学生用统一的记录符号在书上作注。如在重点的地方画上“·”,在重点词、关键词的下面画上“”,将生物学概念用“”框住,并在具体的概念解释下面画上“_______”,在不明白的地方加“?”将教师讲的番号直接标注在教材的相应位置等等。这种笔记法,能紧密结合教材,既能提高看书、记笔记的速度和效率,又便于查对,复习时还利于温故知新。但要注意,批注时要言简意赅,尽量节省字数,且不可掩盖住书本上的字,以免影响看教材。

在上复习课时,我让学生用“心得笔记法”,要求学生在上复习课之前将教师要复习的内容看完后写出复习心得。比如书中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疑难点,这些内容的知识结构等,都可作为学习心得记录下来。等到教师上复习课时学生就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听课了。这样长期坚持,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又可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阅读和讨论

我对教材中难度不太大的一些教学内容,如根的形态、花的种类和结构、鸟类的多样性、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人的身体等编写出阅读提纲,让学生根据我编写的阅读提纲,阅读教材内容,同学之间边阅读、边在书上勾画、边讨论,在明确重点、难点和疑点的同时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了解情况,并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参加讨论,让学生学会阅读和讨论。在教师精讲点拨的启发和引导下,轻松愉快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疑点。

(三)记忆

记忆是过去识记、经历过的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由识记、保持、再忆和重现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的。其中“记”是外界信息在大脑中贮存、编码的过程,“忆”是在大脑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物学科的具体特点,主要的记忆方法有:

1.结构层次记忆法

这种方法是现行教材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在现行教材中生物的结构和相应的功能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学生往往对纷繁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记忆起来感到麻烦,在教学中我摸索出以下方法去记忆,就显得简单多了。

(1)层层剥离法:“天生我才必有用。”生物的每一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相应的功用(功能)。在教学生记忆一些器官的结构特点、功能时,遵循从外到内的结构顺序依次记忆,使复杂的结构不会记漏。如在记忆木本茎的结构时,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它的内层是韧皮部,其中有韧皮纤维和筛管,因此,树皮有保护、支持输导的功能。剥掉树皮是形成层,它是由几层细胞构成的,中间一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因此它的功能是不断地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剥掉形成层便是木质部,由于木质部是由木纤维和导管组成的,因此,木质部的功能是支持和输导的作用。剥掉木质部便剩下中间的髓(树心)了,由于它是由一些薄壁细胞构成的,因此,髓具有储存营养的功能。将刚才剥下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放在一起就是木本植物茎的维管束了。这种方法还可以用在草本植物茎、花、叶片、动植物细胞等的结构和功能的记忆。

(2)层层包裹法:这是与层层剥离法相对的一种方法。在记忆时找出结构的中心所在,然后逐层包裹而成。如花的结构中心位置是雌蕊(产生胚珠),雌蕊外面包有雄蕊(产生花粉),雄蕊外面包有花冠(保护、招引昆虫),花冠外面包有花萼(保护),包好后放在一个“托盘”(花托)上,再在下面插根“杆”(花梗),这就是一朵花的基本结构了。

2.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顾名思义,是一种在积极思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方法,它是有意记忆的一种。这种记忆方法的前提是理解,因而指导时要让学生对某种知识积极动脑,深入理解,对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一些基本原理,应采用这种记忆方法,否则很快会遗忘或记忆混淆。如在记忆细胞吸水的原理时,就必须先理解浓度、细胞液浓度、外界水溶液浓度、物质扩散等知识才能够牢固地记住细胞的吸水原理是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又如在记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概念时,在理解了它们的过程后记忆就难以忘记了。

3.意义记忆法

这是一种利用知识本身的意义或赋予知识某种特殊的意义进行记忆的方法。如记根尖的结构时,根的顶端叫做根冠,冠者帽也,根冠的本身意义就是说它象一顶帽子一样戴在根尖的顶端,当然就有保护的作用了。对于根冠以上的结构我教学生这样记忆“冠(根冠)上(接着根冠的上面)生(分生区)长(伸长区)毛(根毛区,又叫成熟区)”。

4.字头记忆法

就是将一个内容中的词语的第一个字或第一个字的谐音记住,简化记忆内容,加强记忆。例如:学生在记忆自花传粉代表植物(小麦、水稻、豌豆、番茄)只需记忆“自(自花传粉)小(小麦)水(水稻)碗(豌豆)翻(番茄),也就是说从小装水的碗打翻了”、雌雄异株植物的代表植物(杨树、柳树、菠菜)时,教学生记“忆(雌雄异株)杨(杨树)柳(柳树)菠(菠菜)。”学生把字头当成顺口溜来记忆,就不会忘记那些难记的知识了。

5.系统记忆法

把动物和人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等知识放入系统中进行记忆,使零碎、难记的知识就容易记忆了。

6.直观形象记忆法

利用生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声音等直观形象或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生物微观结构、生活习性、动态过程等来进行记忆的方法。将这些直观形象记在大脑中,既不容易遗忘,又容易再现。

7.归纳记忆法

把知识的某些相同属性进行归纳而记忆的方法。如在复习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生殖方式时,通过归纳总结,只有细菌是进行裂殖,其它的都能进行孢子生殖,另外酵母菌还能进行出芽生殖。又比如在复习脊椎动物五个纲的生殖方式时,归纳出只有哺乳动物是胎生的而其余四个纲的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在生物复习课中,这种记忆方法举不胜举。

8.对比记忆法

第5篇:学习宪法计划范文

    一、明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技能达人,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课程必须能够让学生获得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这样他们在参加工作后就能够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胜任本职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以学生以后的就业为导向,把提高职业素养、培养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服务社会的目标。因此,围绕目标任务开展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的重头戏。教师应根据教材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上,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教学内容应包含职业的工作任务,职业工作的内在联系和职业工作过程的知识三个方面,设计这三个方面的指导思想应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学生实践知识、实践技能和实践技巧的培养与提升,也就是说要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师要主动联系化学行业的企业,加强与他们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这对培养与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化学教学中习题练习,切实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

    习题练习是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的有效途径,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是使学生创新技能得到有效提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科学选题是保证习题教学有效或高效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选题。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能够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典型例题,通过练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和掌握,这样才能接着做稍微有点难度的题目;然后,再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布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化学习题,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最后,要注意习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教师讲解习题时,要重视解题的示范性,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格式和一般步骤;要指导学生认真读题、准确审题;遇到复杂且篇幅较长的题目,引导学生重点研究如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问题及掌握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这样学生在解答难题时就增强了信心,因而解答难题的准确率也大大提高。

    习题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学生在习题课上的学习就会更务实,习题教学也可以实现高效的目的。习题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讲练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师讲完一类典型的例题,可以让学生练习几道相类似的习题,这样学生就能够及时掌握并巩固相关知识;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再请代表回答,最后教师对不同答案进行筛选和总结;教师和学生互讲,教师根据习题的特点,对于难度较大的题,采用教师亲自讲授的办法,一些相对简单的题留给学生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又调节了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教师必须做必要的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少见,但学生之间少了拘谨,多了课堂上的互动,大家感觉比较新鲜刺激。偶尔使用这种习题讲解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注重学生操作技能培养,重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智力发展水平看,化学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课是学生促成自己成为技术型应用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不仅要掌握已有的相关化学理论知识,还要多实验、多思考、多探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会由量变到质变,物化成为学生本身所具备的技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将实验的关键技能培养点充分把握好,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与发展。

第6篇:学习宪法计划范文

【关键词】 中医药信息数据库;中药化学;辅助研发系统

中医药的文献信息浩如烟海,如果通过统一规划建立各种形式的数据库将其数字化,使其传播和使用方式通过网络发生根本的变化,其中的知识和信息必将推动中医药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这些文献信息数字化的程度很低,因而利用程度也低,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中医药信息,而中医药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发展的关键在于其数字化的程度。中医药化学辅助研发系统是服务于中药化学研究和新药开发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可以提供与疾病、方剂、中药、西药和化学成分有关的信息。

1 数据来源

疾病、方剂、中药、西药和化学成分是我们进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必不可少的数据,本系统抽取以下数据库中的数据来建设中医药化学辅助研发系统。

1.1 与疾病相关的数据库

疾病诊疗数据库。共收录疾病3 776种,涉及疾病的中英文名称、疾病的证候、症状、治疗所用的中药和方剂等多项内容。

1.2 与方剂相关的数据库

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药非处方药数据库、中药成方制剂标准数据库、中药新药品种数据库、中国医药产品数据库、中国基本药物数据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数据库(2005版)、中国方剂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提供了约40 000首方剂的相关信息。除了方剂的主治、功效、药理作用等内容,还有药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等与新药开发相关的有用信息。

1.3 与中药相关的数据库

中国中药数据库、中国藏药数据库、瑶药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包含了约9 000种中药的相关信息,涵盖了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化学成分等与新药开发密不可分的内容,其中中国中药数据库中包含的化学成分有2万多个。

1.4 与西药相关的数据库

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说明书,共收录记录1 914条,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说明书内容汇编》1~7册编制而成,由统一药品说明书及批准文号专项工作小组编写。

1.5 与化学成分相关的数据库

中国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根据《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植物活性成分辞典》(三册)、《中药化学》、《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中药药理学》等工具书的内容补充完整已有数据库的内容,含有约3 000个化合物的二维结构图,收录化合物达14 032个。

2 系统实现

2.1 检索查询

本系统可以提供疾病、方剂、单味药、化学成分等任意2个或多个检索字段的查询,而且每个字段都有多层信息进行检索。由于中医和西医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如果在中医病机中选择气阴两虚证,在方剂主治中选择糖尿病,就可以检索出治疗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方剂中包含的所有化学成分。这样的检索兼顾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筛选出的化学成分将更有利于研究工作的进行。

2.2 高级检索

为了方便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工作者进行新药研发,快速全面地检索中药中化合物的有用信息,本系统建立了高级检索——分子式模糊查询方式。

2.3 药物分子设计中著名的Lipinski规则

如果化合物满足以下条件之一,那么此化合物的吸收或渗透性能不好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氢键供体数目(以NH和OH键数目之和计)大于5;MWT大于500;lgP大于5(或MLgP大于4.15);氢键受体数目(以N和O数目之和计)大于10(这些条件对于生物载体底物类化合物不适用)。同时使用4个限制条件的任意2个,预测准确率可达90%以上;若同时使用3个条件,预测结果就会相当可靠。本系统在展示界面中设置可以按照化合物重复数、分子量、分子式、NO数、成分分类和来源排序,其中分子量和NO数的排序将给新药开发人员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

从化学成分出发对疾病、方剂和中药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扩展科研思路,发现新知识。例如,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中药很有可能具有相似的功效,而且化学成分重复越多,中药的功效将有可能越相似。与化学成分相关西药的查询可以提供此化学成分的最直接的临床应用,会给中药工作者非常有用的提示。

2.4 组分配伍模块

此外,这个系统还挂接了组分配伍模块,包括了3个中药化学组分配伍的数据展示模式和1个扩展研究提示,都以疾病为入口,点选不同模式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在整个模式框架下,用户可以自主对要素进行选择,得出用户关注的信息,结果以化学组分的药理作用进行聚类,最后以推荐方案的形式展示。模式1:从证候、方剂、单味药、化学组分4个角度查询相互之间的关系;模式2:从方剂、单味药、化学组分3个角度查询相互之间的关系;模式3:从单味药、化学组分两个角度查询相互之间的关系;扩展研究提示:从化学组分入手研究中医治疗的疾病和西医治疗的疾病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7篇:学习宪法计划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设备教学;虚拟现实技术

本文中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是指主机箱内的硬件,该部分教学在中学是一个难点,对初中生尤其如此。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硬件实物与名称对不上、对主要硬件设备的作用和基本组成结构认识模糊。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跟学生的感性经验有关: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虽然现在的中学生已有了更多接触和使用计算机的机会,但同时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有相当少的学生有自己打开机箱装机的经历,因此对主机箱内的硬件缺乏感性认识。

二是与安全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有关:绝大多数中学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以及学校本身经济条件等的制约,很少能有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装机情境中学习该部分内容。

一、本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又称幻境或灵境技术。它是在综合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模拟与仿真、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等许多计算机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应用新领域,它在用户眼前生成一个虚拟的环境,使人感到像真实存在的一种技术。它有非常优秀的人机交互界面,在军事、医疗、建筑、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在教育上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虚拟现实技术对教学产生的可能性影响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可以表示为3I特征:Immersion (投入)、Interaction(交互性)、Imagination(构想),它对教学产生的可能性影响主要有:

(l)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Immersion)是VR系统的核心特点,它使用户投入到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场景中,让用户在此场景中有“身临其境”之感。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是从学习者对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虚拟现实技术的“投入”性特点恰恰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有利于其知识建构的情景性。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加深对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2)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有效性:虚拟现实技术“交互性”的特点,指用户与虚拟场景中各种对象相互作用的能力,是人机和谐的关键性因素。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特点选择最佳认知策略,迅速掌握所学知识的精华。虚拟现实的这种自主性是其它媒体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构想”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又一特点。它不仅仅是一个用户与终端的接口,而且可使用户沉浸于此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产生新的构思。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虚拟现实技术无疑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3.适用于中学教学的虚拟现实技术

目前,实际应用的虚拟现实系统大致分为四类:

(1)沉浸虚拟现实系统:使用头盔显示器把用户的视觉、听觉及其他感觉封闭起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

(2)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它建立在沉浸虚拟现实系统和分布式交互仿真(distributed interaction simulation)的基础上,多个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同时参加一个虚拟空间,共同体验虚拟经历,这就是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3)增强现实系统:增强现实性的虚拟现实系统不仅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模拟现实世界、仿真现实世界,而且要利用它来增强参与者对真实环境的感受,也就是增强现实中无法感知或不方便的感受。

(4)桌面虚拟现实系统:也称窗口中的VR,它利用个人计算机和低级工作站进行仿真,将计算机的屏幕作为用户观察虚拟境界的一个窗口。通过各种输入设备实现与虚拟现实世界的充分交互,这些外部设备包括鼠标、追踪球、力矩球等。它要求参与者使用输入设备,通过计算机屏幕观察360°范围内的虚拟境界,并可以操纵其中的物体。

前三种虚拟现实技术由于对硬件设备等的要求很高,所以目前运用到中学教学的可行性较低。第四种“桌面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是:参与者不能完全沉浸其中,因为它仍会受到一些现实环境的干扰,但由于其成本也相对较低,在个人电脑上就可以实现,因此,已经逐渐在中学教学中得到运用。下文中所提及的虚拟现实主要指的就是这种类型。

二、用桌面虚拟现实技术重构计算机硬件设备教学的比较分析

本文中所指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是指计算机主机内部的主要硬件,例如:主板、内存条、声卡等。相对于计算机的外设而言,这些平时存放在主机箱内的各“零部件”对绝大多数中学生而言是好奇而又陌生的。

好奇是因为:计算机对大多数孩子而言,是一个高级的“玩具”,相对于软件应用知识,中学生普遍缺少对硬件的了解,因此对新生事物向来就有好奇心的青少年当然对此也不例外。陌生是因为:大多数的中学生虽然过去曾从各种途径或多或少地听说或看到过这些硬件的名称或实物,但对其作用还是知之甚少。因此一旦打开机箱,看到这么多不认识或似曾相识的“零部件”时,难免会心生畏惧,觉得自己还是不能了解它们。因此,该部分内容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难点。该部分的教学如果处理得当,学生会在最初的好奇心的驱动下,逐步发展为自主学习,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反之,也很有可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将分别从传统的处理方法和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处理方法两方面来比较分析。

1.传统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教学的难点处理方法

(1)教师边播放硬件资料图片,边讲解

通常做法:教师预先准备一些硬件设备的图片,在上课过程中边播放图片边讲解其名称、作用及其安装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操作难度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详讲、略讲等。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直观性较差,因为学生往往看到的只是硬件设备的某个侧面;对安装方法这样的动态过程的教学,更是很难仅用图片就可以表达清晰。整个学习过程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

(2)实物展示讲解

通常做法:由于经济条件、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中学不可能给每位学生配备一台主机作为实验学习之用,甚至只有非常少的学校按小组的方法分给学生主机进行实验学习。通常情况是:教师在讲台上拆开一台计算机主机用于讲解和演示。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直观性强,比图片更能吸引学生,也方便展示设备和演示安装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后排学生很难看清教师的演示过程。因为缺乏让学生也动手摸一摸、试一试的操作环节,教师实物演示的最终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播放视频录像

通常的做法:播放一段关于机器组装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该片段来学习各部件的名称和安装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对硬件的安装过程观看得比较清晰。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这是一种线性结构的交互方式,教学过程预设性强,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性。

(4)Flas

通常的做法是:Flas具有动感、交互性强的特点。目前,最常见的是用Flas制作表示计算硬件设备工作原理的动画。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与学生的交互性较强,并且可以设置一些反馈性的文字练习。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Flash属于二维平面动画,显示的硬件设备只能是某一侧面,不利于学生形成对硬件外观的整体性认识,而且由于二维动画的局限,较难表现硬件的安装过程。

综合上述的具体分析,不难看出用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在处理该部分内容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足,若仅用其中一种多媒体课件很难达到。

2.传统多媒体课件与虚拟现实技术课件的效果比较

与传统媒体课件相比,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课件主要有以下两大优点:

(1)具有三维立体效果,且学习者可以按意愿选择观察的角度和侧面,可以远观,也可以近看,更可以进入机箱内部对其结构进行考察,这无疑会极大的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迅速掌握计算机主机内部主要硬件的外观特点及其安装位置,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2)具有互动性,在学生学习过安装过程后,还可以在电脑屏幕上,进行一次虚拟装机实验,具有很好的反馈与强化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该部分内容的课件,将有其它多媒体课件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应用方案设计

1.常见的虚拟现实软件

3D虚拟现实技术是以3D多边形为基础的3D技术,它是实时建模和渲染的结果,有很强的真实性。适合一般中学计算机设施配备情况的3D桌面虚拟现实软件大致有以下几种:

(1)VRML

VRML(Virtual Reality Moduling Language)是虚拟现实建模/造型语言。它可以直接接入互联网以创建3D网页与网站,实现三维动画效果以及基于三维对象的用户交互。由于文件量小,易于网络传输,同样适合在校园网内构建虚拟3D社区。

(2)Viewpoint

Viewpoint由Viewpoint Scene Builder、Viewpoint media publisher、Viewpoint Media Player三个部分组成。用户可以通过鼠标控制,任意旋转、缩放和移动屏幕上的物体。

(3)cult3D

cult3D是近年来被广泛使用的又一个网上三维产品展示软件。它由cult3D Designer、cult3D Exporters和cult3D Viewer组成。它可以通过编程,设置动作演示和交互,同时技术难度也相对较低,因此比较适合本课件的制作。它的程序界面如图1所示:

2.本设计的主要步骤

(1)课件的制作目的

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分析课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结构,设置虚拟的反馈练习任务,例如:虚拟装机。

课件目的:让学习者在认识各主要硬件的外观和作用的基础上,了解各硬件在主机箱中的安装位置等,并可以进行虚拟装机的反馈性练习。

课件表现形式和结构:需要认识的主要硬件设备有主板、硬盘、内存条、显卡、声卡等。一方面,这些硬件设备都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改变观看的视角。另一方面,不仅可以进行装机的动画虚拟演示,还可以进行自己动手的虚拟装机演示,并会对学习者的操作做出即时反馈。

(2)创建模型

按照教学要求,创设主要硬件设备的外形特征(如尺寸、颜色等信息)在3D Studio MAX中建立三维模型,部分设备还要收集图片作为模型的纹理,保存时注意选择能够在cult3D软件中可以导入的格式“.C3D”,必要时还要对模型进行优化处理。

(3)场景制作

在该cult3D软件中导入第二步生成的模型,并对场景进行美化修饰。

(4)设计交互

按第一步的分析结果,在场景内添加交互功能,使其能够符合虚拟装机实验的要求。

(5)集成

检查虚拟实验场景是否与设计目标一致,并生成最终作品。

第8篇:学习宪法计划范文

关键词:自适应;极限学习机;混沌粒子群;基因分类

中图分类号:TP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9081(2016)11-3123-04

0 引言

前馈神经网络能够通过输入样本逼近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因此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但是存在学习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收敛和在不同场合其参数难以调解等复杂问题,以致其发展受限。为解决这些问题,2006年Huang[1]提出一种新型单隐层前馈神经网络――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通过核函数将数据从低维空间映射到高维空间中,处理非线性数据,但是参数随机产生使结果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容易产生较差的分类效果。1995年James Kennedy和Russel Eberhart提出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2-3],该方法是基于群体演化的随机全局优化的一种智能优化算法,其中心思想是对鸟群或鱼群合作捕食行为的研究。在优化复杂函数时,PSO算法的搜索精度不能达到要求,且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状况,到搜索后期经常会出现震荡情况。2009年,Lei等[4]提出了基于混沌序列的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引入混沌序列增强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2012年, Han等[5]提出了用PSO算法对ELM进行优化,通过优化ELM 的输入层权值及隐藏层偏差,得到一个最优的网络。2015年,Yang等[6]提出基于Tent混沌序列的PSO算法,在增强全局搜索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地避免了算法的盲目性,提高了算法收敛速度。

本文通过分析ELM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混沌粒子群极限学习机(Adaptive Chaot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Extreme Learning Machine,ACPSO-ELM)分类器。在该算法中,首先通过ELM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初始化,产生一组输入权值和隐藏层偏置,再通过ACPSO算法寻找最优输入权值和隐藏层偏置,最后将得到的结果代入ELM中训练。

改进后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步骤如下:

步骤1 给定训练与测试数据集,在训练前,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步骤2 建立基于ACPSO的极限学习机神经网络拓扑结构,设置隐层神经元数目,选中激活函数。

步骤3 产生种群,设置粒子数N,每个粒子设置为[-1,1]范围内的随机数向量,设置神经元个数及隐层节点数。

步骤4 初始化ACPSO的速度与位置变量,设置种群的个体最优位置pbest、群体最优位置gbest。

步骤5 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先计算网络实际输出,再求期望输出值与实际输出值的均方误差,即得到粒子的适应度值。

步骤6 根据式(6)、(7)更新自适应粒子群的位置和速度。

步骤7 计算种群适应度方差,根据方差值判断算法是否收敛,若收敛则转步骤9; 否则转步骤8。

步骤8 根据式(10)、(11)进行混沌搜索,用搜索到的点随机取代粒子群中的一个粒子,然后转步骤5。

步骤9 判断是否达到最大迭代次数:若达到,则停止迭代; 否则转步骤5,继续迭代。

3 算法描述与实验结果

本文为得到分类精度高、泛化性能好和鲁棒性高的分类模型,提出了ACPSO-ELM算法,该算法结合ACPSO算法的高稳定与ELM算法分类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通过实验对算法性能进行验证。本文从UCI标准分类数据集中选择Breast、Heart、Colon三种基因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由Matlab编程仿真实现。每个数据集如表1所示:

为验证ACPSO-ELM算法的高效性,本文分别用ELM、PSO-ELM、ACPSO-ELM、DPSO-ELM在Breast、Heart、Colon三种基因数据集采用10次五折交叉验证,即将每个基因数据集分成5份,选取其中4份作为训练数据集,1份作为测试数据集,进行实验,取10次结果精度的平均值作为算法的精度。本文所用实验粒子群的参数设置为N=20,Kmax=50,ωmax=0.95,ωmin=0.4,在ACPSO算法中,c1=c2=1.5。为进一步比较算法的性能,图1~3给出了该算法在3种基因数据集上的测试精度对比。

由图1~3可以看出ELM的分类结果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存在较大的震荡性,实验结果不稳定,加入PSO算法对ELM的参数优化后,从图1~3可以看出,实验结果不再随迭代次数的增加而大幅度地震荡,说明PSO算法能够有效提高ELM算法的稳定性;同时由图1~3可知,ELM的分类精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突出了参数优化的重要性。比较PSO-ELM和DPSO-ELM以及ACPSO-ELM三种算法的分类结果表明,ACPSO-ELM算法相比其他两种算法具有更好的分类精度以及稳定性。

本实验中最大迭代次数设置为50,由表2可知,基于自适应混沌序列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运行时间上高于其他算法,比较PSO、ACPSO算法可知,由于PSO算法每次迭代过程中粒子群的数量不变,假设第i次迭代时粒子群的数量为Ni,迭代次数为Kmax,则每次迭代粒子群数量为N1=N2=…=NKmax,设每个粒子一次迭代运行时间为Tp,则PSO算法运行总时间为Tp×Kmax×Ni,对于ACPSO算法,由于每次迭代过程中,粒子群通过适应度值不断更新,粒子数随着迭代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所以N1≥N2≥…≥NKmax,设每个粒子每次迭代运行时间为Ta,则总运行时间为∑Kmaxi=1Ni×Ta。由于本次实验设定迭代次数为50,所以ACPSO-ELM算法相比其他算法运行时间较长。

综上所述,ACPSO-ELM无论在分类精度还是在稳定性、收敛性上都优于ELM,同时对比于PSO-ELM和DPSO-ELM算法,ACPSO-ELM是一种十分可靠、高效的分类算法。

4 结语

针对ELM算法分类精度低、分类不稳定等情况,本文提出了ACPSO-ELM算法,通过ACPSO算法对ELM算法内权参数进行优化,在不同数据集上,与已有算法PSO-ELM,DPSO-ELM比较可知,本文提出的分类算法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以及更好的稳定性,由于本实验迭代次数设置较小,因此算法的分类速度相比其他算法较慢。

参考文献:

[1] HUANG G B, ZHU Q Y, SIEW C K.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J]. Neurocomputing, 2006,70(1): 489-501.

[2] SHI Y H, EBERHART R. A 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C]// Proceedings of the 199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Piscataway, NJ: IEEE, 1998: 69-73.

[3] KENNEDY J, EBERHART 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199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Piscataway, NJ: IEEE, 1995: 1942-1948.

[4] LEI X J,SUN J J,MAQ Z.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based on chaotic PSO[J].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2009, 117(2/3):351-360.

[5] HAN F, YAO H F,LING Q H.An improve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Bio-Inspired Computing an Applications. Berlin: Springer-Verlag, 2012:699-704.

[6] YANG J M, MA M M, CHE H J, et al. Multi-objective adaptive chaot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J]. Control and Decision, 2015, 30(12):2168-2174.

[7] HE Z B, WEN X H, HU LIU,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daptive neuro 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forecasting river flow in the semiarid mountain region[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4, 509: 379-386.

[8] 陆慧娟,安春霖,马小平,等.基于输出不一致测度的极限学习机集成的基因表达数据分类[J].计算机学报, 2013, 36(2): 341-348. (LU H J,AN C L,MA X P, et al. Disagreement measure based ensemble of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for gene expression data classific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13,36(2):341-348.)

[9] HUANG G B, CHEN L, SIEW C K. Enhanced random search based incrementa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J]. Neurocomputing, 2008, 71(18): 3460-3468.

[10] HUANG G B, ZHOU H M, DING X J, et a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for regression and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Part B: Cybernetics, 2012, 42(2): 513-529.

[11] ZHANG Y N, TENG H F. Detect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J]. Concurrency & Computation Practice & Experience, 2009, 21(4):449-473.

[12] 卢新国,林亚平,骆嘉伟,等.癌症识别中一种基于组合GCM和CCM的分类算法[J].软件学报, 2010, 21(11):2838-2851.(LU X G, LIN Y P, LUO J W, et al.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combined GCM with CCM in cancer recognition[J].Journal of Software, 2010, 21(11):2838-2851.)

[13] EBERHART R, KENNEDY J. A new optimizer using particle swarm theory[C]//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 Machine and Human Science. Piscataway, NJ: IEEE, 1995: 39-43.

[14] 田东平.基于Tent混沌序列的粒子群优化算法[J].计算机工程, 2010, 36(4):180-182.(TIAN D P.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ent chaotic sequence[J].Computer Engineering, 2010, 36(4):180-182.)

[15] 刘斌.微粒群优化算法的改进研究与应用[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 2009.(LIU B. Improvem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D]. Xian: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2009.)

[16] 施美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2.(SHI M Z. Fuzzy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Guangzhou: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2.)

[17] 刘丽霞.基于小波理论与LSSVM的模拟集成电路故障诊断方法[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LIU L X.Fault diagnosis method for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based on wavelet theory and LSSVM[D].Xian: Xidian University, 2011.)

第9篇:学习宪法计划范文

关键词:血液化疗;PICC导管;护理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具体指的是从患者的肿瘤周围静脉进行导入处理,并且把相应导管的尖端插入到上腔静脉中的一种方式,以便能够对患者进行中期或长期的静脉输液和化疗等治疗。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能够更有针对性,使患者临床治疗方案能够顺利完成,治疗过程中能够远离不必要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困扰,2009年10月~2011年9月间对就诊的62例接受血液化疗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在使用PICC导管的治疗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归纳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9月间来我院就诊的62例接受血液化疗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男35例,女27例;年龄28~83岁,平均61.3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1.8年;患者自然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本组62例患者均应用PICC技术治疗,同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2 结果

本组62例患者采用PICC导管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17例,其中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移位1例,局部水肿4例,感染2例,过敏1例。经过我们对其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所有患者的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在预计的时间内结束治疗出院。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首先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PICC置管的意义和方法,对于部分认为抽象的患者,护士可以用患者切身体验过的普通留置针作比较,以及PICC材料较好、经久耐用等优点。让患者对此操作有所了解,使其能够缓解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操作。其次让更多患者认识了解并接受PICC。

3.2  并发症的护理

3.2.1 预防静脉炎的护理:为防止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相关操作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消毒方法和皮肤消毒剂的选择要适宜,拔管时要对针眼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穿刺静脉技术的选择要务必保证合理,硅胶导管的具体型号要合适,相关的操作技巧要保证娴熟[1]。患者如果出现该症状要尽快进行处理,例如:采用硫酸镁湿敷或进行热敷,把患者的患肢抬高,如果2 h后症状仍得不到明显缓解,则应该果断拔管。

3.2.2 预防导管堵塞的护理:护士要加强导管的维护工作,输液停止或回家带管休养的患者发热导管要保证处于通畅状态。在注射时,两种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对管进行冲洗。帮助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翻身时要避免管受到压力,不能采用PICC导管进行抽血操作。

3.2.3 预防导管移位的护理:导管移位说的是导管移动距离在0.5 cm以上,但是功能没有丧失;但导管脱出则是由于意外移动或脱落,导致功能丧失不能再使用。由于敷料的潮湿松动、穿刺的侧肢活动过度、输液的接头连接不妥和外力的拉扯等原因会导致该现象的出现。对导管进行妥善地固定是防止出现滑脱现象的关键,体外的导管呈“S”形固定,贴膜翘起,如发生脱落要及时进行更换[2-3]。

3.2.4 预防水肿和渗血的护理:穿刺针过粗是导致局部渗血、水肿的原因,要依据患者血管的实际粗细选择穿刺针;置管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手术以后采取局部压迫的方法进行止血半小时左右,在24 h之内要适当限制臂部的活动,置管的侧肢体不可负重,加压包扎过程中使用无菌纱布。

3.2.5 过敏: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后,皮肤的敏感性会明显增加,发生过敏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大。一次对该类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必须有意识的加强对皮肤变化情况的观察,对出现早期刺痒、皮肤发红症状患者,应在穿刺点周围的皮肤进行涂抹地塞米松注射液,待干后覆盖敷料。

4 小结

对接受血液化疗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PICC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以使该类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能够顺利完成,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上述护理操作要求,避免出现上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5 参考文献

[1] 朱石洁,卢向莉,崔春梅,等.PICC置管用于大剂量静脉化疗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9,8(7):502.

[2] 宋广娟,王晓秋,林长虹.PICC并发症的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