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

社会实践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实践经验总结

第1篇: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

此次实践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学校和院系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首先我校历来有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良好风气,本次社会实践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标,专家组召开专门会议评审项目,并且在中标后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和相关指导,为我们搭建了展示自己、投身实践的良好平台。在本次实践中,国审院强飙书记、黄雷老师、王燕飞老师等领导、老师给我们很多关怀和指导,教我们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在实践中少走了弯路,并且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严谨的态度。特别地,刘世林老师和黄溶冰老师在专业上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使我们弥补了自身知识的不足,顺利地完成论文和调研报告的撰写。同时,陈科等高年级的同学给了我们很多无私的帮助,让团队成员获益匪浅。

一、经验总结

回顾整个实践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周密的准备

在课题申报过程中,小分队在全院范围内选拔队员,保证每位队员各有所长,具有完成社会实践的胜任能力,并且联系了我院内部审计方面的专家刘世林教授作为团队的指导老师。团队建立后,成员们结合专业知识,参阅了大量专业期刊、杂志,在互联网上搜索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并且征询了指导老师的意见,选取了研究价值高、可行性强的课题方向—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的调查、分析。课题确立后,小分队进行了完备的策划工作,设计了项目的子课题、调查问卷,进一步补充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对社会实践的日程作了详尽的安排。同时,小分队与被调研企业积极联系,保证了调研资源。

(二)扎实地调研

本次调研,小分队本着艰苦奋斗的原则,在天气十分炎热,交通、信宿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的情况下,奔波于被调研企业、我校莫愁校区与浦口校区之间,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实践调研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南京、南通、靖江、福建三明四地对被调研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同时,向被调研单位积极宣传内部审计和“两个率先”,作了切实有效的宣传、服务工作。并被《中国审计报》、《新安晚报》等媒体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认真的总结

实地调研结束后,小分队队员对数据进行了整合与分析,基于审计的专业视角,在吸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撰写了一万四千字的调研报告和三篇专业论文,其中论文《家电连锁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创新-以s企业为例》即将发表在《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九月份刊物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密切的协作

本次实践小分队成员均为审计系学生,并且05级与06级同学合理搭配,保证了调研的专业性。团队成员大多为学校与院系的主要学生干部,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综合素质,为实践的进行提供了合理保证。同时,团队成员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密切的协作使实践与调研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二、实践意义

(一)社会意义

本次调研选取了业态先进、行业发展迅速的家电连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研究对象,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元素之一随着企业的发展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课题本身极具现实意义。实践后期的调研报告和论文为企业完善内部审计提出了改进意见,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资料。同时,发放的宣传手册也让被调研企业对内部审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鼓励他们为实现“两个率先”多作项献。

(二)教育意义

1、提高队员实践能力

本次实践让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与社会、企业零距离接触,使队员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了解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扩大了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了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接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不管是炎热的天气还是调研中遇到的困难,同时真正深刻理解了“宝剑锋从磨砺出,腊梅香自苦寒来”的深意。

2、提升队员理论素养

本次社会实践紧密围绕审计专业开展,在此过程中队员们参阅、研习了大量专业书籍,并且接受到专家的指导与培训,拓展了知识面,提升了专业素养,在实践中检验、丰富了理论知识,同时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审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3、培养团队意识

不论是前期准备、实地调研还是后期总结,团队依靠强大的凝聚力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队员们认识到,只有积极有效的协作与配合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在发生意外情况时,队员们从未有过退缩和气馁,精诚协作,团结一致,即时调整了调研方案,克服了困难。本次经历对队员们的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为今后的学习、就业打下了基础。

4、形成示范效应

小分队作为南京审计学院校级重点团队,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同时通过学校网站新闻中心、bbs、t-恤秀制作、成果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对全校其他同学造成了积极的影响,其示范效应将鼓励更多同学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并与其分享我们的成功经验。

第2篇: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

面试两分钟自我介绍范文

各位考官好,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面试,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请教和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希望通过这次面试能够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希望大家记住我。我叫xxx,今年xx岁。汉族,法学本科。我平时喜欢看书和上网浏览信息。我的性格比较开朗,随和。能关系周围的任何事,和亲人朋友能够和睦相处,并且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以前在检察院实习过,所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外地求学的四年中,我养成了坚强的性格,这种性格使我克服了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积极进去。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是我多年以来的强烈愿望。

如果我有机会被录用的话,我想,我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我也认识到,人和工作的关系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的,我认为我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公务员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它追求的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它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也是我对公务员认知的最好诠释。所以,这份工作能够实现我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希望大家能够认可我,给我这个机会!

2分钟的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我叫xxx,今年19岁市场营销专科。我平时喜欢看书和上网浏览信息;我的性格比较开朗、随和。能关系周围的事务,和亲人朋友能够和睦相处,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暑假我曾经在某公司工作过,在公司里我从事材料切割、饰品加工等工作,随后因公司事由我又转向XXXX公司工作。暑期的锻炼使我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

在外地求学的两年中使我养成了坚强的性格,这种性格使我克服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难。销售事业是我多年以来强烈的愿望。

如果我有机会被录用的话,我想我一定能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我也认识到人和工作的关系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的,我认为我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人只有把聪明才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服务于社会有利于社会,让效益和效率来证明自己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自身价值,我坚信,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做出更出色的成绩。

所以,这份工作能够实现我的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希望大家能够认可我,给我这个机会!

自我介绍两分钟范文

各位领导好!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向各位做自我介绍。

我叫,是****学院****专业**届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校的*年里,我不断充实自己,全面发展,以锐意进取和踏实诚信的作风及表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赏。我有较强的策划、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四年是我思想、知识结构及心理、生长成熟的*年。在大学期间,我自己认真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理论实践知识技能,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期末总评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三等各两次,荣获校级三好学生称号。我所学专业是计算机,在熟练掌握各种基本软件的使用及硬件维护过程中,有独特的经验总结。顺利通过国家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高新技术办公软件应用模块资格高级操作员考试。同时,我发扬团队精神,帮助其他同学,把自己好的学习经验无私的介绍给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井然有序而又紧张的学习气氛,使我得到多方面不同程度的锻炼和考验;正直和努力是我做人的原则;沉着和冷静是我遇事的态度;爱好广泛使我非常充实;众多的朋友使我倍感富有!我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第3篇: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大学生;就业能力

1.勤工助学与就业能力

1.1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1.2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它具有动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

2 勤工助学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

2.1勤工助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品德素质

结束了紧张而繁重的高中学习生活,步入大学殿堂。大学生除了对专业知识的渴求,还对社会充满了期待。而大多数大学生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了解不是很多,这就需要他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多参与一些勤工助学活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融入社会。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并存并想到冲突,大学生对于价值的选择和评价,会被不良的价值观直接影响。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必备的条件,它并不是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去领悟和理解。通过勤工助学,大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地发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如何认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能够发现国家对人才、对知识的需求,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勤工助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智能素质

大学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基础,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一部分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有时无法进行实现。而勤工助学就是一种很特别的社会实践过程,它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它能够教会大学生如何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学会在社会中如何进行交往。它能够将大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兼顾理论和实践,使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检验和运用。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不仅可以积累社会经验,而且能够提前感受到社会招聘的全过程,在对经验进行积累的同时,还找到了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学到社会知识和管理技能。

2.3勤工助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勤工助学强化了“付出就有收获”的理念,这样的资助方式,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讲是很容易接受的。它既能消除学生因家庭生活窘迫,经济负担沉重产生的自卑心理,同时生活空间扩大了,接触的事物和遇到的困难也随之增多,一些“助管”、“助教”、“助研”等“智力型”助学岗位的开拓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他们不得不提高勇于面对困难、接受困难挑战的信心,努力使主观所想更贴近客观实际,个人追求更贴近社会需求。通过正确认识困难到认真对待困难,再到勇敢接受困难这一过程的锻炼,将大大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3.基于勤工助学提升就业能力的措施

3.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就业认识

当今社会仅仅勤奋好学是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就业需要的,因为社会需要的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知识,又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对拓展勤工助学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策划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勤工助学,有目的地挖掘和发挥它的素质教育功能。我们要鼓励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来锻炼自己,培养自强自立和勇于吃苦的精神。鼓励他们从勤工助学的点滴做起,不嫌弃“苦、脏、累”等一线岗位的锻炼机会,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勇于拼搏进取。

3.2加强校内外联系,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目前,高校缺乏勤工助学基地,高校勤工助学管理部门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鼓励社会各界为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积极开发校内外勤工助学资源,收集勤工助学信息,逐步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实现勤工助学基地化、实体化。特别是校外勤工助学工作,高校可以把企业带入校园,让大学生有机会选择满意的岗位,增强他们在实践中自强、自助的能力,活跃勤工助学活动氛围,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职业训练的机会和场所。

3.3融职业指导于勤工助学全过程,创新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

勤工助学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总结到战略调整的过程。贯穿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指导更容易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也更加能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高校在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之前,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培训。在培训中,要以提高学生的个人技能、自身素质、沟通能力和服务社会等方面为目标,包括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和报酬等方面的规定,从而推动勤工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职业教育,要让他们懂得勤工助学岗位是积累社会经验、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俞佳超.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教育论坛,2010,(03):9-13.

[2]樊春芳.浅谈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安康学院学报2008,(06).

[3]段徐,祝秀香.高校勤工助学的创业教育功能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5, (06): 24-25.

[4]王昕.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推进功能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06).

第4篇: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习探究 经验总结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就“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就是在新教改理论指导下,英语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很有必要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与探究;有位教育家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新课改全面推行的过程中,提高素质教育是关键;为此,我认为教师必须学习新的理论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且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探究中总结经验,再把经验运用于教学;下面是我在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中运用实践探究的浅显认识,与同行交流。

一、根据新课改理论,利用集体备课机会,优化备课设计

现在实行集体备课有很多好处,可以向同行学习自己没有学到的新课程改革理论,可以向同行学习备课的技巧,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新教师的优化组合方式,走“老、中、青”三结合的路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优化备课设计;因为,教学的第一是备课,不但要吃透课本,还有应用参考资料,更要重视方法,很多未知的东西都要在学习中获得;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怎样造就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效果等等情况,都是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不学习是不能够获得的,“只有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

二、根据新课改理论,实现轻松有效教学,达到愉快接受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面部表情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表面和心理交流;教师的一切表达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接受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一切表达现象掌握课本内容和感彩;因为(1)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不但要解决音标的难度,而且还要重视发音的难度,更要懂得外国语言的特色,实现英国英语与中国汉语的有机结合和科学区别;(2)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和社会需要与必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英语课程,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独立思考和主动钻研;(3)重视学生的兴趣意识,从表面到深处,从独个到全部,从淡漠到热爱整体性的提高;(4)留给学生课堂空间思维的机会和条件,发挥学生学习的个性特长,在学生当中取长补短,适度表扬,重视效果;(5)培养学生课堂主动提出不同意见和不同观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智慧心,抓住机会因势利导;(6)以“讲解为辅,引导为主”的原则,抓细节看效果,做学生学习的益友、做学生的良师、做学生的朋友,营造活跃、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把素质教育与提高成绩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共同发展。

三、根据新课改理论,结合教学过程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根据新课改理论标准仍为(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变添鸭式的、陈旧式的、应试式的、厌教式的、厌学式的、母语式的教学方式,也就是上课滔滔不绝的讲个没完没了、龙飞凤舞写个不亦乐乎、重复累赘问个一塌糊涂,最终教师也不知讲了些什么,学生更不知学了些什么;(2)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观点认为: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要问学生学了多少;不是看教师备了多少课,而是要问学生懂了多少;不是看教师教了几个特别学生,而是要问这个班级整体素质;(3)英语教学不同于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需要有准确的语音读写、丰富的词语运用、熟练的实际交流,实现英语教学的规范化、合理化和全面化。那么,怎样才能根据新课改理论结合教学过程效果,提高学生学好英语的效果呢?长期的教学过程和反复的实践运用认为:一是精简多练,指导与练习互相结合;二是充分利用英语教学设备,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组织有效教学;三是强化英语口语教学能力,实时把母语与英语巧妙结合;四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教无趣,必不乐学”;五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在主观上积极努力,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逐个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便“因材施教”;六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四、采用激励的机制,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第5篇: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院校的教育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现今,最为通用的教学模式为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进而掌握到相应的教学管理知识,例如本文所提到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生通过深入旅游与酒店行业中,从事旅游与酒店行业相关的实践工作,进而对旅游与酒店行业当中的运行过程以及酒店于旅游管理相关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和实践工作过程当中所汲取到的经验,在将来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学者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并且相应地提出了诸多的研究理论,其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郭成芳教授,在其2012年9月发表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报告》中提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身在于应该将整个教学过程穿插到实践当中,领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掌握到一定的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时间教学的成效性。 对于这种研究理论,我国著名的学者张宇程教授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其认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就现今的教育形式而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了现在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同样也是最具有实践性意义及实践性价值的教学模式,这样的理论被记录在其2013年3月发表的《新课改下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研究》当中。

三、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干预程度

在一些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并不清晰,认为学生只需要一味的进行实践工作就可以增长知识与经验,并不需要教师本身进行干预,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更为深入的了解,尽管参与到了教学实践工作当中,却没有真正的学到旅游与酒店管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导致自身对旅游与酒店管理只是了解不透彻,无法真正地将自身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致使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失败。

(二)教学方案制定不合理

由于我国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时间尚短,因此一些院校缺少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这就导致了在院校制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时,缺少一定的合理性,令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变得十分混乱,并且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上,没有系统的规划,使得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展开变得困难。

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教师干预程度

通过上文的介绍可以发现,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充当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其本身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的干预程度,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对学生所提出的一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解答,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重要作用,进而保障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增强教学方案的合理性

在整个教学实践活动展开之前,需要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实践计划,保证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并且,作为学校本身应该加强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累积,可以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学院与学院之间的经验交流,或者是在网上查找一些国外相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规划成功案例,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和学习。

五、结语

第6篇: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资助;资助育人;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4-0040-03

[作者简介](1982―),男,河南商丘人,硕士,南京特殊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一、实施高校资助育人管理的必要性

“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承诺,也是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对高等学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管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新形势下创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助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但是,如何有效利用高校资助工作平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使其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切实发挥工作平台资助育人的作用,让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真正学有所成,是每个学生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不仅如此,形成高校资助管理的长效机制,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便利条件,更是高校资助育人管理工作的重心。实施高校资助育人管理也利于科学开展高校资助工作,为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这些都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思考、研究的课题。

二、高校资助育人管理模式:一心四轴

在归纳、整理高校资助育人管理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相关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笔者构建了“一心四轴”的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管理模型(如图1)。这个资助育人管理模型包含如下内容:

整个资助工作以育人目标为诉求,从开展资助工作的流程:甄选调研、资助引导、榜样示范和评估反馈四个维度出发,切实围绕这个中心,开展有条不紊的资助育人工作。资助育人管理团队通过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突况的掌握和对困难学生的交流沟通、评估反馈,梳理出学生的困难需求,以及通过业务学习和经验总结提升团队的管理能力,来推动这个罗盘快速旋转,通过对资助工作的四个维度:甄选调研、资助引导、榜样示范和评估反馈四个轴的再修正、再调整,排除学生的后顾之忧,来接近育人目标,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并以此循环持续进行下去,直至实现高校资助育人目标。

三、高校资助育人管理策略

(一)调研甄选

加大国家资助政策和项目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的宣传,提高资助的知晓度和保障有需要学生的信息通畅。每年秋季学期,针对新生开具的贫困生证明、绿色通道、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以及家长、学生反映的情况等,对全体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尤其关注单亲、孤儿、残疾和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同时针对高年级学生情况也要进行摸底排查,最后形成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的报告。根据此报告,严格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流程,实行三级管理负责制对学生进行是否贫困和贫困等级认证(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院、系领导任组长、辅导员等担任成员的认定工作组,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并建立贫困生档案和贫困学生跟踪调查机制。

在贫困生认定中,实行“退出制”和“进入制”,定期更新贫困生库。基于认定结果作为以后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信息库。在调研甄选中,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同时也要防止学生提供虚假信息,要通过相关途径核实信息的真伪,把工作做细、做实。

(二)资助引导

高校应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助、减、免、补、缓为辅的资助系列,同时拓展帮困渠道,根据实际情况给困难学生提供一些物质补助,如节假日送学习用品,冬天送棉被等,切实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倡导和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岗位,一方面可以获得合法报酬;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实现全面发展。积极倡议社会上爱心成功人士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在学生中应树立“只要努力就有希望”的信念。

针对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个人资助档案和成长档案。加强对其进行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以及进行心理引导。学校可通过主题班会、讲座、资助政策宣讲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助学贷款的学生了解个人诚信的重要性,按时还款,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新时代青年。教会学生学会感恩,知恩图报,学以致用,成才之时积极回报社会。此外,“扶人先扶志,育人先育心”,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偏差,积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助其拥有活泼阳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榜样示范

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应积极引导、教育受助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其在专业和技能学习、学风建设、学生文体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针对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定期找其谈心谈话和了解学习生活情况,辅导员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调整,教育引导。并对这些学生提要求,压担子,在学习上,引导其努力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活动,提升专业技能,争做学习、创新先锋,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形成“肯学赶帮”的“朋辈教育”新局面,同时辅导员注意要根据学生实际,提高要求、弹性管理、因材施教;在学生工作方面,让其参与到学生管理队伍中来,组织、参与学生文体活动,积极融入院系学生、班级团体之中,勇于做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伙伴;在学生养成教育上,严于律己,学会慎独,做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争做文明先锋;在实践活动上,珍惜机会、踊跃参加、团结协作、锻炼自我,争做文体先锋。科学引导、个别培养、树立典型、为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提供鲜活案例。

(四)反馈评估

资助育人管理团队通过座谈和调查,对受资助学生助学金用途、生活态度、学习态度、集体荣誉感、活动积极性等进行综合考察、评估。并在学期初引导其树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学期末总结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参加活动获奖情况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发展报告,上交辅导员和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作为对其资助评估的重要材料。资助育人管理团队根据受资助的学生综合情况,再做出下一步的资助引导和教育调整,力求接近资助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邱伟光高校帮困助学是育人成才的重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5(12)

[2]裴巧玲,姜德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6)

第7篇: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

在作者理解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概括,纵向特征是“易”,横向特征是“和”。所谓“易”,“就是《周易》中的‘易’,‘生生不息’、‘革故鼎新’。求变是正宗国学,不变是腐儒国学,国学永远是过程”(前言)。在“易”的视野中的“国学”,是与中国现实社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指导当代文化建设的经典。当然,在作者看来,文化重建并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照搬经典的教条,而是要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带着问题研习国学经典,“‘新国学’要从问题出发,学问的基础是问,学问学问,没问就没学,没学就没根”,这就是用古人的智慧解决当代人的问题,是传承中华文明再造民族文化辉煌。在作者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政”带动了国学的新变化,“经济国学已经在儒商的实践中萌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应该是国学必须要面对的。正如作者所说:“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的,如今的‘社会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人’,不深入经济生活,学术研究就不周延。效率、利润、价格、待遇、物求、个性、竞争、规划、法律等要素都很重要,但是安人、守正、群体、和谐、人本、仁爱、恕道、自强、无为、淡定、乐天、厚生等理念也很重要,新型的商业文明需要人文干预,在这方面国学大有可为。”

作者用“和”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横向特征,以“和”作为贯穿各家思想的主线。所谓“和”“就是《论语》中的‘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尽管这里主要引用的是儒家思想,以儒家文化作为国学中心,还有可以商讨的空间,但是,以“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思想,并以此贯通儒、道、法、兵、佛、墨等各家思想,准确地把握了国学的基本精神。在作者设想的思想框架中,“和”既是思想价值的范畴,是和谐、中和,同时又是思想规范的范畴,也就是“兼容并包”,各种不同的思想演说都可以在同一种思想规范中被纳入到一个理论框架中来。

在作者所构造的这个文化体系中,儒家文化当然居有主导地位,对儒家文化的阐释不仅涉及对道、法、兵等各家思想的贯通,而且也影响到国学今用的现实功能。在对诸家学说阐述的过程中,作者似乎更偏爱儒家文化。徐宏力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论语》研究,致力于国学的传播。因此,这种偏爱就是在深入研究基础上的文化认同。作者认为,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是“仁”,“孔学就是‘仁学’,‘仁’是儒家思想中的大字眼儿”(P3)。孔子说:“克己复礼以为仁”。所以,“仁”的核心并在于“礼”。所谓“礼”就是一种典章制度,是一种规则,是一种道德规范。所谓“克己复礼”就是要通过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思想,使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要符合“礼”,只要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符合“礼”的要求了,就会达到和谐的地步,也就会达到“仁”的境界。

以“礼”的思维来理解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就是大德性、大智慧,是一种状态,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作者的设想中,中庸就是一种境界,如果各方面的事情都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一种至美。作者强调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与现实的关系,就是突出做人做事要把握适度,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是最佳境界,而唯有中庸可以达到完美境地。因此,所谓中庸就是中和,就是不走极端,不过分,不急于求成,而是把握分寸,适度 掌握。

如果说作者对儒家文化的把握主要侧重于以礼求和的话,那么,对道家文化的理解则主要倾向于天乾地坤,阴阳相济,正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所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演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家文化主张的“无为而治”,不是不做事,而是要正确地做事,有智慧地做事。怎样才是有智慧地做事?顺其自然,低调为人,积小成多,积水为渊,积土成山。如果说儒家文化强调做事要从大处着眼,强调有理想有抱负,那么道家文化恰恰突出了做事要从小处着眼,重视过程,要知道自己的不足。

由于本书体例的性质决定,这部著作不可能对先秦以来各家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甚至对经典的评析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展开。但我觉得作者的评析是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而写出的心得体会。这里既有作者的理论探讨,有作者多年来学术研究的成果,也有社会观察及其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作者注重学理上的讨论,但不发空议论,也不单纯进行学术辨析,而是将学术思想融入现实的考察之中,将古人的智慧转化为实践层面上的经验。

第8篇: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司法;公司分类;母公司与子公司;总公司与分公司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作为一所职业类高等院校,一直对学院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围绕于此,在课程的设计上,学院应用法律系将商法课程,纳入大二年级的学科主干课程学习范围,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原则。《公司法》一编作为商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讲授过程中,学生对公司的分类方式这一内容总是难以作出清晰的判断,尤其是在母公司与子公司、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区分辨别上,有着很大的难度,甚至很多学生直至期末复习时,也很难将其区分清楚。本文将结合授课实际,阐述如何在教学中讲述公司的分类标准。

一、基础知识讲授难点: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如果想弄清楚我们的《公司法》讲的是什么,那么我们一定要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公司,公司的特征又是什么。课本中公司的概念定义成:由股东出资并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设立的,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在这个概念当中,我们可得知,公司的出资方为股东,设立的依据是法律和章程,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具有营利性,而且公司是在法律地位上是企业法人。

公司的特征有三个,即营利性、社团性和法人性。大部分学生对公司的特征可以充分理解,但授课过程中,16%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公司的营利性为什么是“营利”而不是“赢利”或是“盈利”?这三个词的区分在何处? “赢利”体现的是赚到了钱,但很可能已经亏本,也可能有盈余;“盈利”是指扣除成本,还赚到了钱,可设立公司并不是肯定会赚到钱,还可能会赔钱;“营利”指的是谋取利润,与其相近的是牟利、谋利,恰好体现出了公司是以赚钱为目的而设立,但设立公司并且经营的过程中,未必一定会赚到钱。

二、公司的分类讲授难点:

公司的分类标准有很多,所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在学术上可以对公司进行不同的分类。在教学中,通常有七种分类方式,我们分别进行辨析。

(一)难点之一:分类标准之公司对外活动的信用基础

机遇公司对外活动的信用基础这一标准,一般会将公司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还有人合兼资合公司。对于这种分类方式,在讲授中大部分学生很容易接受,但要做到清楚地去做出区分,就要注重强调的是人合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的是一种无限连带的责任,也就是说,债务人公司出现公司的资产不能偿还公司所欠债务的时候,债务人要用其私人的财产对公司的债务进行偿还,而不能单单以公司的全部财产作为还款的上限。

(二)难点之二:分类标准之控股关系

从控股关系的角度对公司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授课中,78%的同学觉得因为社会实践经验的匮乏导致对此难以区别。笔者在授课中,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字面进行拟人的放大,将母公司与子公司比喻成一对母子。我们从民法的角度来分析一对母子,那么这对母子首先是自然人,用有自己的姓名、合法财产并且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在生活中母亲会对孩子的生活进行指导、帮助。那么做为母公司与子公司,二者同样具有法人地位,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公司名称、拥有各自合法的公司财产,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公司重大事项进行指导等等。基于这种拟人的比喻,学生对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概念认识更加清晰。

(三)难点之三:分类标准之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公司基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分为总公司与分公司。在这一分类的讲述中,有两个难点。难点之一是母公司与子公司、总公司与分公司当中,哪一个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这一问题在授课过程中只有不到10%的同学能够清楚地回答出正确答案并说明原因,大部分学生很难做出区分。因此,在授课中要反复强调,分公司只是总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因此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难点之二是如何区别子公司和分公司,这个问题不仅是教学授课过程中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公司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着重从强调二者的区别:

1.是否为独立法人。之前我们提到,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所以子公司在诉讼的过程当中,自然也就享有独立的诉讼地位;而从分公司的地位来讲,它作为总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是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所以也就不能独立应对诉讼问题。

2.是否拥有公司名称。之前我们拟人化的讲子公司比喻成一个孩子,从民法的角度上来讲,一个自然人是拥有自己的姓名权的,那么,子公司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就一定会拥有公司的名称;而分公司只能是总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一个分支机构,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因该以公司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名称,故其不能够拥有公司的名称。

3.是否拥有独立财产。作为独立法人的子公司,正如一个自然人,自然人在民法的角度上,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合法财产,故而,作为母公司的子公司,合法拥有属于子公司的独立财产;而分公司作为总公司的一个机构,其财产均为总公司的财产,分支机构的无独立的财产。

4.是否独立承担债务。子公司为独立法人,对其所欠的债务应当进行独立的承担拥有独立承担清偿的责任;而分公司从财产的用有角度来讲,本身就不具有独立的公司财产,所以,在债务承担方面,由总公司进行负担。

第9篇: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勤工助学;大学生;就业指导

高校勤工助学是贯彻教育与实践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形式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大学生勤工助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有利的条件,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对大学生就业的直接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一、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理论到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大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可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实践的检验和发展。此外,通过实践,能够认识到社会与职业对自己知识的要求和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从而克服学习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使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2.有助于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

参与勤工助学,拥有一个工作岗位,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准职业”的状态。各种职业都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大学生参与到各种“准职业”中,通过各种岗前培训、从业教育和职业环境的熏陶可以养成遵守劳动纪律、遵守职业规范、树立工作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为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准备。同时,在对社会和一些就业岗位有所了解后,确立科学、理性务实的择业心态,选择职业时不但符合自己的特点、能力,也要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准确进行职业目标定位,使将来在就业择业过程中更加理性。

3.有助于大学生自我了解和自我定位,明确今后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总体上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社会生活直接经验的感受;重知识的灌输、强化,轻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重视学生的学习,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对其个性特长的发挥,许多学生由于长期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又缺乏实践的经历,因此对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不真正了解,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在选择就读专业的时候就比较盲目,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进校后专业思想不巩固,因此所谓兴趣和爱好仅仅是充分发挥了理论的想象,有许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还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就业方向。通过勤工助学,在实践的锻炼中能更客观地评价自我,对自己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增加了解,对自己性格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尝试,能清晰地知道“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为什么干”,进而更有利于形成较稳定的个人兴趣。

4.有助于促进双向选择机制,帮助大学生提前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初涉职场的大学生很难一下子定位,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的大学生只能先就业后择业,由于频繁更换工作岗位,而耽误了职业发展的宝贵时间。但对于在学期间参加勤工助学的大学生来说,勤工助学的过程正是学生与企业相互了解和双向选择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全面工作情况进行了解,便于发现和选留优秀人才,学生也能对工作、对企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双方能在合作交流的一段时间内慎重选择,这实际上就是一次就业应聘的实战演练。由于勤工助学岗位的不稳定,反而使他们对更多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对自己志趣爱好更明确的认识,就可以提前确立自己的职业定位。

5.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增强工作中的抗挫折能力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要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参与勤工助学过程中,将面对各种竞争、经历各种挫折、克服各种困难、承受各种压力,通过种种历练,可以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坦然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在勤工助学活动中,通过职业环境的熏陶和工作中的团队协作、相互帮助,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情感驾驭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做到心胸开阔、情绪稳定。勤工助学工作中,大学生也面临着各种挫折和竞争,这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抗挫折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工作提供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完善勤工助学,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渠道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更新对勤工助学的认识和定位

在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全面推开的背景下,勤工助学的兴起和发展很容易使人们仅仅将勤工助学作为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配套措施和贫困生解困的一条重要途径,因而高校对勤工助学管理的理念落后,相关制度陈旧,组织实施不力,许多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目的也是唯经济利益是图,盲从而缺乏理性。但是,勤工助学始于经济助学,但不止于经济助学。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应首先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提高勤工助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并且把勤工助学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广大师生必须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不仅是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途径和方法,更是培养优秀学生,使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实践,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培养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途径。

2.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新型合作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加速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层次较低,多停留在劳务型上。这种助学活动虽然能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经济收效较快,但它对学习专业知识促进不大,与职业发展意向相距较远。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勤工助学还处于“散兵游勇”状态,个人临时性地短期打工,用人单位不可能委以重任。勤工助学就业推进功能的更好实施应使勤工助学向高层次智力型方向发展。因此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应利用多种渠道,充分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把企业管理人员“请进来”即通过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现身说法的方法及时将企业的用人信息向学生传达,让学生对企业需要有个清醒的认识和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然后再组织学生“走出去”,即通过各种模式,让学生走出大学校门,提前将学生介绍到用人单位去进行勤工助学,特别是介绍高年级的学生到专业能力较对口的用人单位进行定期勤工助学,以便于双方作出更实际的判断。另外,可以与学生的专业实习相结合,利用专业实习比较固定的基地和专业上对口的优势,作为专业实习时间上的补充和延伸,进行勤工助学的总体策划,进而推进校企合作,达到促进学生就业的最终目的。

3.抓好勤工助学环节,加强个性化职业指导

自从取消计划分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后,高校很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是许多只能通过上课、讲座、组织活动等形式进行教育,并且其内容大多以转变就业观念和掌握面试技巧为主。但是学生的各方面条件及需求是千差万别的,用同样的教学模式会忽视其差异性。因此,作为就业实践演练的勤工助学环节应成为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总结到理论调整战略的过程。因此勤工助学管理部门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勤工助学岗位学生的反馈意见,结合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获得的实际体会,进一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设计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和帮助,指导他们进行能力的重新学习和完善,对职业规划进行战略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