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爱护公物主题班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深挖教材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并不那么显著,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数学知识的内在分析中。例如在教多位数的读法时,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生家庭中的一些看得到摸得着的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能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也能透过家庭的变化,看到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结合《今日歌》、《明日歌》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充分挖掘教材,就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不仅仅在教材上,在平时练习的题目中,我们也可以在充分运用教材德育因素的基础上,将它们适当加以拓宽、加深,进行德育渗透。例如题目:“我校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5把笤帚,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有4把笤帚。两个年级合起来一共有笤帚多少把?”在教学中,我就结合当前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作,对学生进行“整脏治乱”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更加爱护学校公物,又积极参加打扫卫生。
二、创设良好情境,进行德育教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而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如在学习《圆》时,我给学生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同时把学生吸引到本节课的内容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学习兴趣也浓了。
三、结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德育教育要善于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做到不失时机,水到渠成。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结合教学过程,通过“渗透点”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只要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知识点,还要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如教学“小数点住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根据教材内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事物是互相联系、变化的,初步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又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
四、利用丰富的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我们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如学习统计知识后,我组织了一次“我是小小统计员”的数学调查活动,让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采访,对采访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动手制作统计图,动脑编应用题。这样学生不只提高了实践能力,还感受到生活中的巨大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五、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渗透德育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教师若能因势利导地在活动中渗透德育,集数学活动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学生会更乐于接受。如:在实践活动《生日快乐》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你知道爸爸和妈妈的生日吗?你准备怎样为爸爸和妈妈过生日?你能永远记住他们的生日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明白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给父母过生日也是热爱父母的一种表现,从而教育学生要热爱家庭、热爱父母。再如:通过组织数学竞赛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认真思考、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六、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进行德育渗透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数学知识学习的训练,学生会养成认真审题,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仔细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验,按时完成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教学中借助教材中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互助等良好的品质。借助不同组织形式,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数学科的特点,坚持认真学习教材,钻研教材内容,深入教改教研,融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为一体,使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
[2]中小学德育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