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提问
引言
当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直接向学生灌输地理教材上的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教学氛围过于严肃、古板,加上高中地理课程具有知识范围广泛、知识内容结构复杂等特点,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对地理失去了学习兴趣,地理学习效果较差。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地理核心素养内涵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如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技能的掌握以及最终地理意识的形成等。地理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应用于学生的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生活需求的一种涵养。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后,不难发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就是终身性。一旦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形成,那么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其次就是实践性。培养学生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地理方面的问题。最后就是全面性。地理知识包含了多个学科知识的内容,如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内容,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交叉性。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分析
(一)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提问
不论是哪门课程的教学,教师都需要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也是如此,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1]。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核心,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课程改革中对地理教学的要求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行星地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如地球位于宇宙中的什么位置?地球生命体的存在必须要有哪些条件?太阳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学生通过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教材上的地理知识,不仅加深了对地球的认知,同时也激发了对地球的保护意识。
(二)在调动课堂氛围的基础上进行提问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除了要能够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外,还应当具有启发性、拓展性及趣味性等特点。提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激发探究欲。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仔细思考,慎重对待,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然后开展课堂教学提问。教师提出问题后,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分组探讨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2]。
(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一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要在这段时间内做到教材知识的讲解和教学问题的提问,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只有在最恰当的时候提出有效的问题,才能够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重把握时机,让自己的问题不仅不会打扰到学生的思维,而且会促进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到关于自然界水循环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演变水循环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然界中水是怎么循环的,水循环共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四)因材施教,设计多样化问题
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发现,如果在讲解地理知识时融入相关的现实生活实例,会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生会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相反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地理教材中的知识,高中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应融入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然后设计相关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促进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3]。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有巨大的差异,再由于教育基础和生活环境因素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掌握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的问题。
结语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高效性 主动性 参与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所以,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性和高效性学习。那么,针对高中地理这个学科而言,笔者认为教师要在课堂高效性方面做出努力和探究,让学生可以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高中地理课堂往往是忽视学生的因素,教师一味地进行讲解,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课堂的互动性。
下面我针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高效性,并结合自身实际,分析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什么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对于教师来说,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要树立“学生为主体”或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切实落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度和参与度上。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掌握上还是在课堂活动参与上都获得最大的“效益”。对于学生来说,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要使其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得到调动。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知识收获和能力获取得到最大化体现,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性
(一)明确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其内在要求就是以使高中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进行创新思维和意识,并将此应用于实践活动中,体现出高中地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具体做法是:教师依据高中地理的教学大纲,结合所用教材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例如,在“宇宙中的地球”一章中,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本章节后可以弄清天体与天体系统之间的区别,认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点,并最终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依照教学目标选择使用最佳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班级或是学生的具体教学方法,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调整,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方法。
以高一地理中的有关“气候”的教学为例。教师应该首先抓住“气候的分布、特征、影响及气候类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使用“挂图”来直观展示不同地域或是纬度的气候差异,并配合“比较方法”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有助于他们记忆,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提供保障。
(三)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章内容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进行“招投标的活动”,使同学们代表自己的地区或是企业来进行招投标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来让学生深刻理解“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的内容,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来进行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从而实际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的具体性应用,最终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和整体性知识素养,激发并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活跃。
(四)采用优化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性课堂学习
评价学生,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知识的程度,同时也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手段。那么,我们就应该使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又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可以相互结合,取得最大的、最佳的效果。
其一,就教师评价而言,教师不应该只是对于正确的回答进行评价,还需要对不正确的回答进行评价,目的是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真正掌握,而教师的鼓励应该以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为主。其二,就学生之间的评价而言,教师应该从“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积极参与发言?”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之间的评价成为互相促进和影响的推动性因素。其三,就学生自评而言,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前,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今天课堂上的地理知识你都懂了吗?(2)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环节的表现感到满意吗?(3)你对那部分的地理知识最为感兴趣?”等。将这三种形式的评价加以综合利用可以打破教师的“一言堂式”评价,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地理课堂上的评价真正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步并体验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热情,最终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是我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课堂高效性”话题进行的浅谈,目的是通过自身的实际教学来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效率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让教师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曹丽娜.拓展读图思路提高识图能力[J].地理教学,2005(5).
[2]成继龙.行星地球”一章“活动”板块的教学[J].地理教学,2008(3).
[3]唐彧.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地理教学,2007(3).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78-02
进入高中,学生们将会面临更加沉重的学业负担,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科目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每一科目的学习难度也会增加。而从高中开始学生就要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练习,地理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完整详细的地理知识,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进而提高地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改的大力推行,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规律的探寻,还渗透了大量的政治、历史、社会等人文地理知识,学生们只有全面了解并掌握与地理相关的学科知识,才会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在宽度和长度两个层面提高地理修养。因此,地理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加深对地理课程的认识,突出高中地理教与学的重要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重要性,通常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可以借此学习地理学科常识
根据高中地理的教学大纲,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以期培养他们对我国及世界地理的关心和热爱。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是朝着丰富性、多样性以及趣味性的方向发展,学生们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会逐渐深化对地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进而体现地理学科的直接教学意义。
首先,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通过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地理教学对地理常识的认识也会不同。在自然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地理教学内容编排和设计的好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收获地理知识的强度。因此,一方面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们加强对自然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根据课本教材内容中对自然地理教学重难点分布的不同,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习得基本的自然地理知识。
其次,在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地理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人文地理知识。学生们通过自然地理的学习,小至某一地区的地形地貌,大至整个世界的地形、气候的变化和演变都会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学生们通过对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直接推进和深化对自然地理知识的练习和探究;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建立全面综合的人文地理理念,丰富对国家和世界地理的认识,提高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强度。高中生正处于知识学习获取的重要阶段,全面的人文地理知识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拓展他们对国家以及世界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这一点在接下来的段落里会做详细的阐述。
2.学生可以借此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高中生在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下,主要会习得基本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知识,进而为更深层次地理修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意义,除了地理学科内容的直接传授以外,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激励着高中生们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从自我做起,为国家和世界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做出努力。
首先,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从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知识中,探究地理演变的利弊之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整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而树立正确的地理观。人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逐步摸索和探究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人类文明的形式呈现出大自然的智慧与魅力。因此,学生们在学习探究地理知识时,应该始终秉持着认真敬畏的心态,热爱大自然,尊重人类文明。及时认清当今时代对地理的发展利弊,根据教师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身对地理常识的认识和感受,总结出最恰当的地理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在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之后,还应该意识到地理观念落实的巨大意义。地球属于整个人类和动植物,学生们要想保护好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好地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到地理环境中,真实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以一个专业的地理人的身份和眼光去保护地理环境,并通过若干行为逐步带动和影响其他人的地理观,提高地理学科教学的总体质量,实现高中生对地理的长远学习和发展。
3.学生可以借此优化其他学科的学习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导学生们全面丰富的地理知识,树立正确地理观念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优化学生们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由于地理学科亦文亦理的特性,学生们在学习和掌握地理常识的过程中,会逐步锻炼人文和理性思维,这就直接推动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实现学科之间的教学互补。
首先,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性质的不同,学生通过地理教师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讲授学习,会逐渐加深理性思维和主观感受。这种文理兼有的学习心态,一方面可以推动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另一方面也会直接锻炼并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高尚的学科情怀。
一、优化高中地理教育观念
地理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实际生活,选取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学生相关的学习方法,这有利于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思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科学的教材观、教学观以及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地把握教材,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主攻方向,就高中地理学科而言,它的目标是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地理观等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是地理学科的出发点以及归宿感。地理教师一定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不断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制订的科学、规范的教学目标,将知识不断地细化,还要落实完成教学目标的策略,使教学目标更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三、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各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获得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一、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也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这是新课改所要求的转变之一,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由之路。
二、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氛围,精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在教学全过程中真正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因此,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能够使学生不断的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提问、假设和表述的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样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置上去。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三、明确教学目标,迈开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步。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从而把目标落到实处,就更为关键。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按照教材来制定,而要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地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情感与价值观的内涵等方面来处理教材。例如关于“大气”的教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准确理解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大气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将大气自身的物理学原理作为重点。教学目标的表述从“使学生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这样使得教学目标从抽象变为具体,从笼统变为准确,从模糊变为清晰,从指导教师变为指导学生,学生可以理解和操作。依此教学,不必要的难度得以降低,有示意图作为载体,能比较好地利用先前活动的学习成果来说明地理成因,并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环境观。教学目标的合理和实现,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根本。
四、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高中地理课堂呈现立体化。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现代多媒体为特征的现代、鲜明的教育教学手段正不断受到教师的青睐,同样教育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17 得多姿多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新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尤其在地理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烦燥无味的地理讲解时,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讲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可以说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正广泛地走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地理课堂。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功效是不容置疑的,如它可动态地模拟水循环、大气运动、岩浆喷发、洋流等地理过程,也可以把宏观的星球、天体系统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学软件的选择不可忽视,首先是内容,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能够充分表现本堂课教学内容,切不可为了更多的教学内容,使软件变得杂乱,而冲淡了教学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 CAI 有鲜明的教学性。
五、注重课堂有效性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力,调节学生思维节奏。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这一角度出发。例如:在昼夜长短变化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通过提问学生从暑假开始到现在及今后将来一段时间每天昼夜长短的的变化状况,引导学生得出规律,再启发学生通过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来解释原因。问题也要有适当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讲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再深一步提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并提醒学生结合南亚季风来考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降低难度的处理。
一、教师应加深对教材的掌握程度
新课程提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采用了多样、新颖的形式。例如,在一些章节的设计中,教材采用了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作为知识的引入,而且课后习题部分也有很多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这些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这些例子的设置,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材在内容设计上的优势,从教学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
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地理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不能是课堂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注重“教”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认知需求,使学生能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备课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教师应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涉及的就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单纯的用书本教学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多媒体技术具有图形、声音、文字、动画综合运用的特点,可以把知识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将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板块的移动过程,还可以模拟地球的公转过程等。
四、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设置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对自然、社会认识的不同需要,让每个学生受益。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这一差异性调整活动的难易程度,使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活动要定在全体学生都敢于、乐于参与的程度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各尽其能。
五、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进行思考。例如,在教学“对流层大气的垂直分层”时,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看图进行总结,气温变化的原因也能够经过自己思考分析出来。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要勇于发现教学中的错误,发现教材中的错误。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地位,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答。这样学生既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又可以在总结的过程中锻炼运用知识的能力。
4.给予学生信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粗糙的,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是肤浅的,因此激励性评价应成为推进教学过程的助燃器。正面、高度的评价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处于亢奋和自豪状态。
六、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反思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在课后开展教学反思,这不仅是对教学方法的回顾,而且是对教学内容的全面回顾。如提出的问题是过易还是过难、教学方法是否起到了作用、出现了怎样的突发事件等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是教师反思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开展下一节课的教学时有充分的准备。反思是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需求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出更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合适的教育;学习兴趣;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的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提高45分钟教学的有效性。当前,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还有很大的差距,针对这种差距,结合近几年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从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
一、针对性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备课方式,备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只有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三维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将三维目标校本化,让你的课适合学生。同时,教师独立备课的过程也是一个换位思考的过程,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师应该明确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我这节课要让学生达到怎样的能力,形成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其次,要精选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新课程教改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管用有效”。学校课改要着眼于学生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当前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课堂问题讨论、社会实践、创设情境、启发式教学、模拟实践、实地考查、老师讲授等等。老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现有教学条件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更多的考虑学法的指导,正面诱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对学生的参与进行保护和鼓励。其中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让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所以教学环节要特别是课堂提问要向全体学生,要有层次性、启发性,通过解疑、提问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教育。
再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探讨者。新课程标准向各学科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我们的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地理有效教学活动的情境和途径,为学生的积极探究指明方向的作用。
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稳定持久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更加丰富,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思考,深入探究。一堂生动有趣的地理课,能让学生心潮迭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快乐。那如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人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关注热点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考、高考试题考查学生的角度也发生的重大变化,已经从原来单纯的理论知识的考查转变为对热点问题的材料分析,让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埋^死读书,而是要关注社会,了解实事。比如,当今人类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口、资源和环境,高考也十分关注这部分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媒体资源,上课的时候将新闻中和身边有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实事有选择的纳入到地理教学中去。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得用好当地的有利资源,使教学生动化、生活化。比如,我校坐落在市区边缘的湿地腹地,湿地环境面临破坏的问题。我们在讲《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时可以通过实地考查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湿地的功能、面临的问题,让学生探讨提出解决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将课本知识本地化,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比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高中地理的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这一节的教学中,老师除了要做好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查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学生通过对当地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地形等自然环境的实地考查,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增强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和实际性,这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的环境出发,提高了学生认识身边事物的能力。
(二)要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将地理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比如,我们在讲南北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时候,可以从南北方主食差异入手,从中了解南北方农作物与气候的关系,再延伸到其它地理环境的差异。再比如讲到大气对太阳辐射散射作用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交通信号灯规定“红灯停,绿灯行”,为什么机动车尾灯都是红色的。讲到天气系统时,可以结合天气预报,让学生学习有关冷锋、暖锋和台风等相关知识,结合天气预报报导的天气变化,让学生对这些天气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就不会空洞了,学生也更容易理解。通过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既形象又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其它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亦文亦理的综合学科,涉猎知识面相当广。再加上新课改后地理考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其多文理综合的特点更加突出。因此,培养学生将各学科知识梳理整合,综合运用,形成学生内在的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用其它学科知识,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更形象、更生动学习有关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地理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其它科目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形象化。比如,一些古诗词中包含大量的地理事物、现象、成因,内容丰富,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真实有趣的背景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例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记述和描写,暗含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再比如,老师在讲锋面雨时可以用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让学生理解锋面雨的特征。通过利用古诗词来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既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又提高了课堂情趣。
老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导入历史故事,把地理和历史知识联系起来,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课堂知识。比如,我们在讲洋流的时候可以引用哥伦布两次美洲航行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洋流在般海中的作用。老师通过引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只有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才能保证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通过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让自己的课堂丰富起来。
参考文献:
[1]胡春波.怎样巧妙结合历史知识讲好地理课.地理教育,2011.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是地理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评价一堂地理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来看,某些教师提问存在一些不当之处,特别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因此正确认识地理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提高课堂的提问技艺,增加课堂提问的有效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作用。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的一种方式。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有理由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因此把教师称为“职业提问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的形式,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能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交流;能活跃课堂气氛等等。实践证明,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问运用得好,对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出的问题范围太大,针对性不强。
提问的范围太大,使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学生思考缺乏有的放矢,其回答往往是照本宣读,以偏概全。例如:在讲地球上的水一课时,教师问到:“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地球上有哪些水体?”学生回答往往是:地球上的水体很多,有海洋水、陆地水、湖泊水、冰川等等。这样的回答忽略了水体划分的依据,各种水体的范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使概念模糊。若提问方式稍加改变,其结果就会不同。问:“地球上从空间分布看分为哪三大水体?其中陆地水又可分为哪些?”该问题的提出就具有针对性,学生回答问题的目标明确,且在思考与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剖析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避重就轻,该设问处不设,课堂设问太随意。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应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而设计,若随意设问,可能使教学重点偏离。例如在讲地质作用分类这一内容时,某教师在对地质作用的概念作讲解后提问:“自然界的地质作用有的很激烈,有的很缓慢,请举例说明。”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很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但在接下来讲解的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的分类中,却没有设问,只是平铺直叙地作了讲解。该内容的重点应是后者,故这样的设问是不科学的。
3、提问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违背认知规律。
地理课堂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果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而设计问题会造成“枪枪卡壳”,影响课堂教学过程的正常实施,甚至会出现课堂冷场。例如某教师在讲“大气的削弱作用”一节内容时,先将大气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讲完,并举例说明,然后提问:“那么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要求学生回答。其本意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行课堂转析,由吸收、反射作用过渡到散射作用的分析、讲解。但学生的答案都是“由反射作用引起”。该设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4、巩固性的提问,肤浅零杂。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固然是巩固复习的一种好方法,但作为巩固性提问只重现象、不顾本质、肤浅零杂,则不利于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例如:在复习自然资源这一概念时,甲教师的提问是:“什么叫自然资源?”乙教师的提问是:“闪电、水、小麦、铜矿石四种物质,试判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为什么?”。同样是对自然资源概念的复习提问,甲教师引导学生只是照本朗读、死记硬背,而乙教师的提问及学生解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使学生对自然资源概念的本质加深了认识与理解。
此外,有些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一提出问题立即叫学生回答或先让学生起立再布置问题,这样做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还有的教师把提问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对答错的学生简单地否定甚至当众批评,这有损于学生的自尊性,这些方式都有欠妥之处。
三、增加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度。
1、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备课时应缜密地设计问题。
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要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教师自身要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就关键处设问。例如,在“气温的日变化”教学中,教师设问:①一天中,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②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只要对这两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地面辐射和大气温度几种关系及储热效应都迎刃而解,产生“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设计的问题主题要明确,既要求问题不能有知识性和概念性错误,又要使问题内容及要求清楚明确,直截了当。例如,教学“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节时,有教师问:“今天是10月6日,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因不明确意思,无从着手。后来教师直问:“今天是10月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还是以北?”学生则异口同声回答:“在赤道以南”。可见,问题的设计若题意不明,就会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此外,设计的问题要注意难度适中,大小适度,问题要有系统性。例如,在一个环节的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要先后有序、环环相扣,有主有次、连结一贯且具有内在联系。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维,在积极思维中解决问题。
2、地理课堂提问要因材施教,因人而问。
课堂提问是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及学生解答,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及技能,因此,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全体同学都对问题积极思考,然后再选择答问对象。同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问。容易的问题,提问中差生,问题较难,提问优等生。提问面应普遍,不要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
3、地理课堂上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要善于掌握时机,选择提问的时机要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绪而定。一般来讲在教师作了较长讲解后,突然话题一转,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当一个问题已讲完,下一个问题即将开始时,采用提问的方法以作过渡等等。例如,在讲“大气环流”一节时,在教师完成“单圈环流”的讲解后,加以说明:“单圈环流是在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差异的情况下形成的”。然后提问:“那么在考虑地转偏向力因素的情况下,大气环流又是怎样的呢?”用提问的方式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启迪思维;另外,当讲解的内容较易懂,为挖掘教材内涵找出其深刻含义时,也可以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4、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地理教学提问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中,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应善于质疑,造成悬念,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号去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构建良好的提问环境,对学生的答问给予正确的评介和总结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以讲解为主,“满堂灌”的形式多见,所以教师在运用提问法时,应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训练与指导,要解除学生思维上的束缚,鼓励学生敢于发
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营造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对学生的发言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对答错的学生要予以启发、扶持、搭桥铺路,引导他们把问题回答出来,使他们有成功感。要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耐心倾听,并作出期待、信任、激励的表示。更要给学生以亲近感,热情引导,增强其信心和勇气。从积极的方向督促、检查、巩固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踊跃答问的良好习惯。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贯穿于地理教学的整过程,运用广泛、类型多样,特别是随着地理课程、教材的改革,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掌握课堂提问的一些方法,对提高地理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很有益的。
[参考资料]:
1、《课堂教学技艺》许高厚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转变角色、构建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质疑,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契诃夫认为:“就教学工作的效果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创设问题、主动探究,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成绩差,究其原因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现代高中生大多在衣食无忧中长大,加上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的管教,放任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大胆让学生自学、讨论、评价、归纳,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按时复习的好习惯。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采取特定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