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监局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荣幸地参加全省药品监管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培训会议,能亲耳聆听国家局及省委办公厅有关负责同志的授课,受益匪浅。省局##局长深入浅出的谆谆告诫和##副局长精辟而又生动的会议总结,以及邀请的各位新闻信息工作的专家们启迪性的点拨,让我们对以往在工作中所感到的困惑和不解如醍醐灌顶,更为我们今后的工作鼓气加劲,对于笔者个人更是感触深刻。
一、通过此次学习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新闻宣传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在当今快速发展社会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化,中国成为越来越受世人关注的开放式国家,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和形势走向倍受世界关注。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化高科技的传播信息工具,使得世界没有了距离,信息的传递准确而又快速,媒体的关注无孔不入。社会各界媒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关注着我们的政府、我们各部门,他们的镜头、画面、文字能直接反映着我们的形象、声誉,影响着公众对我们的信任。作为药品这个关乎人命的特殊商品的管理部门,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安全,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引起媒体的极大兴趣。而作为药监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公众了解我们,宣传我们的职责,调节我们部门的公共关系,推行政务公开,让百姓更准确、更全面地清楚部门职能,也就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多地造福于人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使公众理解我们的所作所为,减少误解,主动把握舆论导向,增强政府公信力,维护自身部门形象,作为药监的每一员都责无旁贷!
本文二、通过学习让我更进一步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这次学习启迪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提高工作的理解力、执行力和创新力;通过学习也是对自己以往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经过各知名老师的指点,自身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深刻地意识到以往的视野是多么狭窄。以往的宣传往往从自我思维出发,站在自身的角度来说药监,没有充分地了解民意,没有从全社会的角度全方位地看待我们自身言行,不能深入地从公众的角度来理解我们的宣传意义,就难以充分地考虑公众需要怎么样的药监,我们的宣传也就很难进入公众的视野。(二)、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认真地干好工作,要宣传干什么?干好自己本职工作是职责所在,再满世界去宣传去,那不是自吹自擂?其实"好酒也怕巷子深",给公众提供再好的服务首先要让公众愿意接受,最好的服务也要采取最好的服务方式。(三)、在公众还不十分了解我们的职能,在我们的行为得不到群众的理解,甚至是误解时,不能以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去引导舆论的导向,也就不能及时向社会充分地展现我们的职能而取信于民众。甚至于事后的解说有越描越黑的趋势,疲于解说的宣传给民众似画蛇添足之感。(四)、自身的知识面狭窄,语言词汇量远远不能满足写作的需要。不能把我们精彩的打假除劣行动娓娓诉出,不能把美好的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不能把我们的法律政策更全面更具体更形象生动地刻画入民心,时常是词不达意心有余而力不足,干巴巴的文字不能引人入胜吸人眼球,以至于只有自己心里的感动而没有积极宣传的行动。
三、通过学习让我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通过学习结合实际,立足岗位创优,把所学的东西转化为谋划宣传工作的思路、正确策划宣传的措施、促进工作取得实效的本领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向全社会展示我们部门,让广大的民众了解我们的职能,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通过学习,深深的感受到我们肩负重任,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后使我认清了这次培训的重大意义、认清了自己岗位的重要、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拓宽了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职责,全方位多视角去展现药监形象。俗话说"名誉是人的第二生命",一个行业一个部门要稳步立足于社会,少被公众曲解,不被社会排挤,我们行业的每一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向全社会正确、公开、诚信地宣传我们的社会行为。维护自身形象,营造有利的氛围,取信于民,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我们的工作,发挥我们的监管职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二)、增强主人翁的意识,积极主动引导舆论。对于突发事件或是被公众不了解的职能行为,与其事后澄清解说,不如在第一时间坦诚、真实、透明地向公众公开我们的决策、和目的,把我们为维护公众安全所采取或将要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群众的视野里,争取时机正面宣传,以免不利因素先入为主地误导公众。适时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宣教活动,提高群众对我们事业的理解水平,有利于全社会共同参与来维护民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三)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提高宣传效果。俗话说"一句话能让人跳,一句话能让人笑",好话被说坏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应当把握适当的时机,找出最恰当的挈入点,调整最合适的语气,选择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讲时效、有高度、有深度、有新意诚恳地向百姓公开我们的政务行动,传递我们的信息,消除公众疑虑,赢得百姓信赖,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四)加强学习,提高自己文化知识水平。要想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药监,首先要对自己的行业有全面的了解,事件情况要全面把握、甚至要了如指掌,这就要自己平时勤于钻研业务,精于行业知识,勤于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政策和相关知识,不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时收集情况,善于思考,精于积累,查阅资料,参看文献,悟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及时了解时事通晓新时期政策,对一些时代的新名词术语要能灵活应用。每篇稿件及材料从谋篇布局,到遣词造句都得十分认真,写出的文章才能具有说服力,才能让大众接受我们。
江西省省以下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国家药监局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正确领导下,正紧张有序、积极稳妥地顺利进行。市、县两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组建工作,自去年10月江西省政府批转省药监局的改革实施方案,到今年7月中旬各市、县药监机构的领导班子全部配备到位,组建工作基本完成,全省药监工作开始正常运行。回顾一年多来的改革工作,有以下主要做法和经验体会:
一、立足江西省情,改革中体现“三个特点”
——人员编制精干:江西有4200万人口,依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药品监督管理的行政编制可按本地区总人口的万分之零点四配备,我省曾设想配备行政编制1500人。但考虑到江西的财力和经济发展现状,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最后实际核定省以下市、县两级药监系统行政编制800人,不足万分之零点二。在这个框架内,视监管任务轻重,各市局分别从19人到26人不等,各县局分别从9人到22人不等。致使我省的药品监督管理行政队伍从成立之初就没有出现冗员的情况,更没有接收一个离、退休人员,形成了一个便于指挥、易于调度、行动快捷、运行成本相对低廉的药监执法队伍。
——机构设置合理:我省正确理解国务院[20__]10号文件精神,在全省11个市均设置药监局,正处级建制,为省药监局直属机构;在全省81个县(市)中,对南昌县等31个监管任务相对较重的设置药监分局,正科级建制,除负责本辖区药监工作外,还将工作人员派出、监管任务延伸至周边1个或若干个没有设置药监分局的县(市),加挂“药品监督管理所”牌子,全省共形成50个药监所,由所在药监分局的副局长兼任所长;全省11个市级药品验检所,整建制划归所在市药监局管辖,县级药检所除樟树市因有国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予以保留外,一律不再设置。形成了一个既区分了监管任务轻重,又防止出现监管盲区和空白点,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的执法机构和技术机构配置。
——经费全数下拨:江西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市、县两药监机构又是新成立的机构,物资基础十分薄弱。省药监局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局党组明确表态:“只有市县局日子过好了,省局的日子才能过安稳”。对于中央和省财政补助我省药监系统的开办经费,我局按照“成立一个市、县局,就立即拨付开办经费”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没有截留1分钱。到目前,对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给全省市、县两级药监机构开办经费,我局按照市局每家15万元、县局(所)每家6至7万元的标准,随着机构的挂牌成立已陆续照单下拨;对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拨付给各市局的执法装备经费,我局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制定出采购计划,由省政府采购中心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今年7月上旬,我局已将集中采购的11辆执法车、55台电脑、13台传真机、18台打印机以及12台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全部送交各市药监局使用和管理,确保改革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着眼基础建设,组建中坚持“三个原则”
——领导干部“德才兼备”原则:我省对设区市和县(市)药监局领导干部的选配,是从卫生、医药和当地党委、政府机关多种渠道平级领导干部中择优挑选,以体现干部来源的多样化。在挑选过程中,我局认真贯彻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坚持“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既看其思想政治素质,又看其实际工作能力;既注重其开拓进取意识,又注重其团结协作精神;既反复征求当地党委、政府的意见,又充分听取本人所在单位干部群众的评议。最后严格按照组织程序,由省药监局党组研究确定。从已任命上任的11个市局和31个县分局的领导班子情况看,不仅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比较强,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都也比较合理,而且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没有出现门户之见,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工作人员“宁缺勿滥”原则:为确保人员素质,提高进入门槛,我局对全省市、县两级药监机构大约600名工作人员的选录,采取三种方式依次进行:先是严格限定在卫生部门的药政、药检岗位和医药部门的管理岗位,采取考试和考核结合的办法,择优录用400名左右,对其中不具备公务员身份的人员,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逢进必考;此项工作完成后,我局拟从具有公务员身份、在当地党委、政府、政法机关工作的人员中,择优选调100名左右急需专业的工作人员;最后对余下的100名左右公务员编制,拟在全省范围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为确保公务员考试的公开性、公平性、真实性和严肃性,防止“走过场”和出现不正之风,局党组专题进行研究部署,与省人事厅联合下发《通知》、联合召开全省会议传达贯彻。要求各市药监局与市人事局共同做好报名推荐和资格审查工作,并实行审查责任制。公务员考试由省人事厅负责组织,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考试成绩张榜公布,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并公示三天,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检查。
——经费来源“多方争取”原则:在机构组建
之初,面对能够上划的资产少、拨款严重不足的困难局面,省药监局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寻求上上下下的理解与支持,多渠道、全方位地争取经费来源,确保机构能正常运转、工作能照常进行。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我省药监体制改革工作得到国家药监局的大力支持,国家局共拨付我省市、县两级药监机构的开办补助费、执法装备补助经费446万元,缓解了我省药监机构组建之初经费紧张的燃眉之急。
二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我局在省政府的领导下,主动加强与省财政厅和各市财政局的工作联系,共同调查摸底,共同研究经费落实方案。到目前为止,仅省、市两级财政拨付给市药监机构的开办费320万元、执法装备费277万元已全部到位,对县药监分局和药监所的开办费、执法装备费也正在积极地协商和落实之中。
三是积极争取医药、卫生部门的支持:我省各级药监机构的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来自医药、卫生部门,各市、县药监机构成立时,当地医药和卫生部门都能主动地给予支持和帮助,无偿提供办公用房、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和一定的资金帮助,目前各级药监部门基本上都做到了房子、车子、经费三落实。
我局一手抓机构组建,一手抓党风廉政,并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全省药监系统无论是单位或个人均没有出现与企业未脱钩问题,也没有发现有领导或工作人员继续兼任企业职务的情况。
三、面对新的挑战,建议解决好“三个到位”
——观念转变到位:当前,市、县两级药监机构的组建工作还未完全结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还刚刚开始。由多个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组合的新机构,对旧的工作方式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惯性,对新的药监工作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种种误区,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和wto规则的要求。因此,在进行部门整合、人员整合、班子整合的同时,各级药监部门要重视解决好思想观念的重新整合。通过组织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政策学习和岗前培训,把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到确保一方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上来,转变到促进当地医药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不等不靠,自觉地把“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方针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之中。
大家下午好!
刚才领导说让我介绍经验,其实我没有什么经验,比较恰当的说,只能谈谈几点体会。
规范药房,药房的规范,这是医院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做的,应该做的一件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医疗质量、服务百姓的一件重要举措,我们常说的“药房”象人体的心脏,这比喻是恰当不过的了。
医院地处芗城区北郊,319国道穿镇而过,距市区15公里,镇区人口约5万,医疗服务半径约10万人口,现有职工70人,功能科室齐全,中级职称13人,核定病床30张,药房7人,药库兼采购2人。医院发展到今天是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1996年第一批和医院通过一级甲等医院达标验收,1998年老院长得病逝世,当时我是副院长,99年被任命院长,在接任时面临的困难重重。
主要归纳总结三点:人才、器械、管理的严重缺乏。
第一、人才问题。应该说整个医疗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接任时面临着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的严重急缺,青黄不接,没有拳头产品,没有学科带头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采取“短、平、快”的战略方法,急时聘请市区大医院离退休专家,定期来医院坐诊,查房并开展各项手术,并执行“一帮一”“一帮二”的传帮带办法。另一方面聘用大、中专毕业生来充实后医院的骨干。做好岗前的培训,并有计划的每年轮转输送出去5—6名到市级医院以上进修学习。通过这样的努力大大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基本能做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
第二、医疗器械问题。人才阶梯到位后,面临着第二问题就医疗器械老化陈旧怎样办?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想方设法,通过贷款、集资等办法投入近百万元,分批购置临床急需的医疗器械来对应医疗发展的需要。大大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并大大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第三、加强管理。院部先后制定规章制度20多条,强化以人为本,尽量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真正做到做好,“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时时刻刻打响医院的品牌战备。
通过这几年的辛勤工作和全院职工的努力,我们从2000年的职工30人发展到70人,业务从一百万发展到二百多万,医疗用房从2千多平方发展到四千多平方,这是量的飞越,也是质的飞越。2003年到2005年今年的6月,用约2年的时间投入近2百万元,建设一憧三层沿街综合楼8间店面,8套集体宿舍,约1300平方,建设一憧行政办公综合楼(二层)(包括职工食堂、供应室、行政办会、四间高级病房等,约1000平方。今年6月全部完工,并剪彩投入使用。:
基建后本想休息休息,结果这月初我们的药监局领导林科长等一行到院部检查药房工作,发现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恳切的讲“药房可能要规范了”。他提出要带队到龙海市参观。我想基建完后也该回头抓医疗质量,当然包括药房的整顿规范。我们一拍即合马上和林科长到龙海市参观学习,参观二个点。一个是市中医院的药库;一个是市的社区服务中心,使我们大开眼界并受到市药监局的热情招待。回院后我们马上行到,召开几次专题会议,步置拿出具体的方案把电脑窗口规范管理一齐一步到位,药房、药库人员加班加点做到尽善尽美,如期完成药监局交待的各项任务指标。近期通过药监局人员现场考评符合达标。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营造“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员参与、共筑共建”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社会安定、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二、目标任务
我县创建市级安全社区对象为城关镇宜园社区。2014年6月-2014年9月,组织实施创建安全社区工作;2014年9月-12月,完成市级安全社区创建任务。
三、职责划分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九个工作组,由有关部门牵头,全面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一)由城关镇政府负责,做好调查摸底,了解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摸清相关的人文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由县文广局牵头,团县委、县妇联配合。文广局负责制定宣传计划,做好媒体宣传报道工作;团委、妇联负责妇女、儿童、青少年人群的安全宣传教育。
(三)由县卫生局牵头,县公安局、县残联配合。卫生局负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医疗机构建立伤害记录制度;残联负责做好残疾人扶助与康复工作。
(四)由县公安局牵头,县消防队配合。公安局负责制定公共安全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消防队负责社区消防设施建设,普及消防知识和技能。
(五)由县妇联牵头,团县委、县残联配合。妇联负责组织开展反家庭暴力等活动;团委做好儿童、青少年安全指导工作;残联做好残疾人的社会关爱工作。
(六)由县安监局牵头,县住建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配合。安监局负责组织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住建局负责做好建筑工地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监管;质监局负责督导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商局负责监督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和私营企业做到安全经营。
(七)由县住建局牵头,县环保局、县药监局配合。住建局负责做好市容保洁和相关环境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环保局负责抓好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的督导;药监局负责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多管齐下,共创“两网”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的统领作用
“两网”建设是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当地政府发挥政府的统领作用。南京市药监局把加强“两网”建设作为实施“药品放心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创造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2004年3月,市政府办公厅批转我局《关于加强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保证农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我局也先后制定印发了《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南京市农村镇(街)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药品管理规定(暂行)》和《南京市药品监督协管员管理规定(暂行)》等规范性文件,使“两网”建设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和责任
各县、区政府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把辖区“两网”建设作为为农民力、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六合区政府与各镇(街道)签订了“两网”建设责任书;浦口区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任组长,药监、公安、卫生、工商等13个部门和镇街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药品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药品监督协管员由镇街政府的分管领导、初保办主任、卫生院院长、纪检干部、计生专干、涉药单位质量管理人员等担任,不仅充实了药品监管力量,而且加强了农村药品监管的组织领导。
建立相关政府部门联动机制
各县区药监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密切合作,协力推进“两网”建设。如江宁、高淳、溧水分别和当地卫生局,联合在农村医疗机构开展“合格药房”创建工作,制定了验收标准,帮助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各项药品质量管理职责、制度和管理台帐,加大推进辖区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的力度。
动员社会全员参与“两网”建设
一是结合实施“药品放心工程”,多次开展“安全用药进乡村”活动,提高农民群众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采取各种形式,开展药品管理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医务人员药品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帮助和指导药品经营企业向农村配送药品,规范药品进货渠道。四是利用报刊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介及时传递国家药品管理有关信息,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活动取得的成果,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群专结合、齐抓共管促进“两网”建设的良好局面。
监管网络,扭转市场秩序
2004年以来,南京市农村药品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逐步减少,行政监督、技术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药品监管机制正在加速形成。
南京市药监局通过以上“三结合”的机制,充分发挥其监督功能。
一是实行专业队伍与协管队伍相结合,抓农村药品监管资源的整合。全市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始终注重加强协管员、信息员的队伍建设,做到全市“乡镇有协管员、村村有信息员”,形成了“条条管理与块块管理联动、药品执法与社会监督齐动”的农村药品监管新格局。采取举办培训班、发放工作手册、制定行为规范、建立监督联系卡、实行分片负责、目标考核奖励等方式,保证“两员”队伍能真正发挥作用。目前,三区两县已聘请药品监督协管员159名,信息员551名。据统计,他们累计提供相关信息46条,采纳42条,其中立案查处有16件,占38.09%,有力地促进了农村药监工作的深入展开。
二是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相结合,抓农村药品质量的提高。首先,县区药监部门继续深入实施“药品放心工程”,通过开展各种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管,严肃查处制售假劣药品和无证经营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游医药贩兜售药品行为,依法取缔各种非法药品交易活动。据统计,县区共开展专项检查共计40余项,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000余人次,查处案件270余起,有效地规范了农村药品市场。其次,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高淳、六合等药监局积极应用快速检验方法,及时对质量可疑药品进行控制;浦口分局还做到人人会抽检、个个会快检,并逐步实现靶向抽检、目标抽检,极大地提高了查处假劣药品的准确性;江宁分局、溧水药监局针对目前零售药店和部分医疗机构某些药品采购数量较少,监督抽样较为困难的问题,对质量可疑的药品,采取特快专递寄样给原生产企业或当地药监部门,请其协助核实的方法,开创性地解决监管中的问题;江宁分局还给在本辖区从事药品销售的营销人员发放《致药品销售人员一封信》,进一步宣传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促使他们自觉规范药品销售行为。
三是监管与服务相结合,抓药品流通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南京市药监局按照“部门推动、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社会参与”的指导原则,积极、有序地推进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了药品监管效率。如结合日常监管,构建药品安全信用体系运作机制,建立起本辖区内药品零售企业和乡镇卫生院诚信档案,并依据对其日常监管情况逐步推行信用分级管理;结合行业自律,推动企业建立信用自律机制,并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不断促进行业自律建设;结合社会监督,实施信用体系的全程监督,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管协作网,充分发挥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的监督作用。另外,每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药品监管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同时,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发挥舆论监督的推动力。
供应网络,规范购销渠道
药品供应网络建设是保证农民群众安全放心用药的必要条件,县区药监部门从清理农村药品进货渠道、规范药品采购行为、改善药品存放条件着手,促进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我市农村已基本构建起配送主体清晰、诚实守信经营、管理措施到位、满足群众需求的药品供应网络。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竞争”的原则,鼓励通过GS?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为农村配送药品。全市各级药监部门积极引导药品批发企业直接将药品配送至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并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为确保药品质量,有的县(区)局(分局)与医药批发企业、镇
卫生院一同签订药品购销协议;有的根据政府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统一要求,与区卫生局密切配合,促成批发企业与镇(街)卫生院签订药品配送协议,并借此举促进改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存储条件。
二是以整顿农村镇(街)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药品为突破口,规范村卫生室药品供应渠道。在村卫生室的药品供应中,坚持市场运作,加大协调和引导力度,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形成模式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药品供应网络。目前我市村卫生室药品供应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镇村实行卫生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为镇卫生院的延伸点,这种模式占总数的68.2%。第二,镇街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药品,这种模式占总数的28.8%。第三,由当地药品批发企业以镇为单位直接向村卫生室配送,这种模式占总数的1.5%。第四,部分村卫生室自行采购药品,这种模式占总数的1.5%。
三是以实施《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和“创建合格药房”、“规范药库”为契机,着力改善药房、药库条件。经过调研发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贮存条件差,配备空调的不足4%,配备冰箱的不足20%,一些需要阴凉或冷藏保存的药品却在常温下存放,严重影响了药品质量。据统计,2004年江宁分局抽样送检药品357批次,与仓储有关的不合格药品4批次,占抽样送检数的1.1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个百分点。由此看出,通过改善药品仓储条件,把好药品养护关,将有力地保证药品质量。
融入“新农合”,建立长效机制
如何让“两网”建设实现它的终极目标,真正发挥“两网”在药品监管中的实质作用,笔者认为,必须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及时。
“新农合”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地方财政以及个人按比例支付资金,解决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两网”建设主要是保证农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及时。“新农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两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保证“新农合”用药安全有效。因此,“两网”融入“新农合”,既能发挥现有农村医药卫生资源的潜力,又能保证“两网”长效运行,同时也可避免因“另起炉灶”而导致的重复建设情况,符合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农民用药水平较低,在用药上更多地依赖医务人员。而大多数农村零售药店不能提供药学服务,所以农民则更会愿意去医疗机构寻医问药。因而,规范医疗机构购销渠道要比多批建几个零售药店更能保证药品质量。
向市医药行业协会的全体会员问好!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自医药管理局改组以来已一年有余,很高兴在今天参与这个会议。借此机会。一年多来,职能已有了较大的转变,想就这个转变向大家作一个说明。同时,近来社会上的涉药问题已成为一个热点,也愿意在这个会议上和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大家有什么问题、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向我所以说,今天是一个双向的交流沟通会。
第一。
药监局是一个新组建的行政执法机构。从职能来看,药品监督管理局是从原医药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的但医药管理局作为市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基本上没有保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管理资产向管理产品的转变,医药管理局是市医药系统国有资产的代表,主要职责是维护市属医药国有资产的利益,而药监局不对任何企业的资产负责,只对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二是从管理企业向管理全社会涉药主体的转变,医药管理局只对市属有限的医药工商企业进行管理,市属国有医药企业的主管部门和代言人,而药监局的职能已扩展到对全社会所有的涉药主体的监管,也服务于他全社会所有涉药单位和药品消费者合法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三是管理手段上,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向依靠法律手段为主的监督转变,医药管理局作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主要履行行政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双重身份,与企业的关系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资产所有者与资产使用者的关系,所以管理自然以行政命令为主,而药监局不存在自身的行业局部利益,以维护全社会所有涉药主体的相关合法利益为已任,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必需承担和履行,否则就是失职和渎职,法律未授予的权力和利益决不能行使和谋取,否则就是越权和谋私。所以它监管只能依法进行。作为药品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必需努力适应这些转变,一方面,强化职能,依法行政,真正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另一方面,积极宣传,扩大影响,努力争取全社会首先是各类涉药主体也包括其他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与企业彼此的关系中也有三个不变:一是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不变,从医药管理局向药监局的职能转变之后。二是原有的工作渠道不变,三是临时以来相互形成的感情不变。局对如何履行好药品监督管理的新职能仍在不时探索中,各位协会会员与医药管理局有良好的激进关系,也是涉药领域的行家里手,大家既接受我局的行政监督,又对我局实施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将充分利用好各种渠道,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以切实维护好市药品市场的规范顺序,确保人民群众平安用药,推动市医药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
来,今天的观点是个人的观点。大家可以讨论,有争论、有碰撞,才会形成正确的观点。
市的医药市场主要是药品零售市场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没有什么“大战”企业相对比较满意,1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近几年来。但是老百姓对药品现状满意意,领导也不满意。所以,去年年底迸发价格战以来,老百姓叫好,而一些药品零售企业却不满意了这是为什么?前几年那种药品市场稳定的状态是否能长期存在这值得大家深思。今年1月初价格战迸发之后到药监局的感觉在这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已有一些药店的经营者在思考,改变看法。国已加入wto国内药品零售市场必将与国际接轨。依照我国政府的许诺,4年12月11日,国药品零售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这就肯定会带来竞争而且是国际性的竞争。人民群众也即消费者满意意状态下的稳定,由于竞争不充分,迟早要出现波动、出现大战,这是必定的因为我已经是市场经济,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实践证明,越是竞争不充分的领域,越怕与国际接轨,但怕也无用,银行业、通讯业、汽车业都将面临国际的竞争。药品零售市场当前基本上是放开的但也还存在一些小垄断,市场准入的门槛还较高。非常希望发生竞争。只有竞争,企业才干强身健体,市场才干得到人民群众的满意。实际上,当前已经发生的零售药店之间的竞争根本还只是小儿科”微不足道的要认识到药品零售竞争的真正对手是医院。因为市药品零售市场的份额只占全市用药总量的15%左右,85%左右的用药还是医院。药品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是肯定扩大到批发企业,二是必将扩大到医院。凡有垄断,迟早是要打破的可以把去年底开始的药品零售企业间的竞争看成是运动场上正式竞赛之前的热身赛”
但是一个主要的内容、首战的内容。有人说,2药价到底有无下降空间的问题。价格竞争不是竞争的全部。市的药品零售已经没有利润了并有一个三分开之说,这或许是对的但整个零售市场只要还有一个企业在降价,就有理由认为还有利润降价的空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远没有到一个企业以低于利息价销售,逼死同行企业,然后自己垄断市场,再抬高价格的地步)因为没有一家企业会自愿亏本。实际上一些降价后的药店仍有5%左右的利润。对于这种不降价的企业说没有利润、降价的企业反而有利润的怪现象,曾请教一位企业负责人,这是为什么?给了三条理由:减少进货环节(直接进货)增加品种数量(规模进货)不赊不欠(现金进货)这三个理由对不对,可以讨论。但是不管怎么说,市的药品零售价格开始普遍下降,这是一个好事情。对消费者自然是好事,对企业也未尝不是好事,君不见我国许多竞争性市场不是价格战后才成熟起来的么?价格是否合理,应当由市场说了算。从目前消费者的意见分析,大家对药品出厂价的意见较少,因为药品出厂价格由研发利息和工厂利息组成,虽然其中研发利息比较高,但大家能接受,这是药品的特殊性。群众主要是对出厂价和到手价之间的差价较大有意见。这里还有定价虚高的问题,群众反映药价高,而物价部门检查却没有逾越最高限价,那就是合法的物价部门也不能干涉。这是一个体制改革(定价体制)滞后的问题,体制未动之前,只能是市场竞争推动药价下降。目前,零售药店的药品价格只是略比医院低,还处于相对平衡之中,只有药店的药价大大地比医院低了医院才会有危机感。李邦良同志分析说医院是暴利,但我零售药店的药价比医院低不了多少,能说无利吗?所以现在药店药价下降,看正作用大于副作用。有人挑起价格战,大家不要怪他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张三不来挑战,肯定会李四或王五来挑战。任何行业,只要没有垄断,没有行政维护,只要利润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就会吸引新资本进入,就会有竞争,而且首先是价格竞争。政府部门限制竞争,就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违背了群众利益,也违背了这个行业中所有企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赞成用行政手段干预竞争,道德在市场经济中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无法改变经济规律。
市场经济的价值在于竞争,3药价降低是否会肯定降低服务质量的问题。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竞争。市场经济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也在于竞争,有了竞争,企业发展才会逐步走上正轨,走向健康发展和持续发展。价格战的正面作用大,负面影响小。价格战给药品经营企业带来了阵痛,但人民群众一片叫好。企业不要反对价格战,因为反对也是徒劳的相反,企业要在价格战中寻找自己的出路,那就是价格战中努力不失分,而在其他竞争中,努力得分。比如提供优质的服务,就是商业经营胜利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各种关系渠道,也并不意味着不合法。目前,很多企业已经了改善服务的措施。如开展购药咨询,延长服务时间,增加服务项目,改善服务态度,对员工进行培训等。这说明,药品零售企业没有被价格战打晕,已经很快从初始的偏激心态中清醒过来,竞争已经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市的药品市场也没有被搞乱。从实践来看,市的药品零售企业的总体素质不低,应对战略也得当有效。
8月27日上午9点,十几辆执法车从安徽亳州药监局大院呼啸而出,打破了小城的宁静。
“这是对中药材市场的突击检查,不打招呼。主要检查掺假使假、染色增重、假冒伪劣、非法加工及超范围经营。”亳州药监局局长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接下来的三个月,这番忙碌景象将会在这个“中药第一城”多次出现。
7月初,亳州中药材市场用硫磺熏制、增重染色中药材等违法行为被曝光。6月底,某国际环保组织在京中药材农药污染调查报告,指出包括同仁堂(600085.SH)、云南白药(000538.SZ)、胡庆余堂等全国九大中药品牌被抽检的产品中,超过七成含有多种农药残留。
7月中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总局)开展“两打两建”专项行动,要求各地从2013年7月到12月,严厉打击药品违法生产、打击药品违法经营,加强药品生产经营规范建设和药品监管机制建设。
目前,中药产业正陷入一场关于信任的尴尬。是药三分毒,但公众很难接受中药里包含的农药之毒;无商不逐利,但混乱的利益格局使得中药产业遭遇发展瓶颈。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山西陵川的调查中发现,“顽疾”植根于中药产业各个环节,例如种植环节的分散经营、加工环节的散户收购、流通环节的粗放交易,而标准清晰、分工明确、可覆盖全流程的行业规范和监管体系尚未建立。
接受采访的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依附于传统农业的中药产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要求。打破积弊已深的旧模式,建立适应中药产业化发展的全新体系,才是根治行业“顽疾”、摆脱尴尬处境的根本选择。
做空与应对
8月20日,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MHRA)在其官网一则警告,称大量未经英国官方注册通过的中药进入市场,这些中药含有高含量的毒素,包括铅、汞和砷。此次被警告的产品有北京同仁堂的牛黄解毒片、保灵堂的白凤丸以及恒隆昌的发宝。
英国药管署日前再次表示,计划从2014年起停止销售非执照草药制品(Unlicensed Herbal Products),主要是指中成药。
这与上述国际环保组织的报告形成了呼应。
中药“出海”的脚步有可能因这些“警告”而变得艰难和迟缓。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药类产品出口额为25亿美元,2013年有望达30亿美元。但是,全球中医药市场年销售额已近300亿美元,70%以上份额被日韩企业所占据。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副主任于志斌对媒体表示,虽然中药类产品贸易量大幅增长,但中成药以处方药的身份进入西方主流医疗市场还是微乎其微。
在国内,受行业积弊所累,中药企业几度成为做空机构的“猎杀对象”。
2013年4月26日,湖南汉森制药(002412.SZ)在资本市场遭遇一轮生死考验。其旗下唯一专利产品四磨汤,被曝出用一级致癌物槟榔作原料,在长春等地下架。尽管此消息被湖南省药监局证伪,但其股票当日一字跌停。
当日,以槟榔入药的多家公司股票集体大跌,包括同仁堂、华润三九等。汉森制药人士称,之前曾有投资者及行业人士提出过做空警示。
两周后,同仁堂旗下的“健体五补丸”被曝汞含量超标,香港卫生署对该药品进行召回。知情人士说,实际情况是该药品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在内地并无问题,但在香港就不合格,“这种有歧义的说法,给了做空者以可乘之机”。
云南白药、贵州百灵(002424.SZ)等药企,也曾遭遇类似危机。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有业内人士表示,药企之所以成为做空对象,有其自身原因,比如传统中药在临床评价方面存在较多缺失,众多百年中药配方未能在药品说明书中叙述药理机制,这也被一些国内外媒体放大炒作。
在看似“内忧外患”之下,中药行业长远前景却依然被看好,申银万国在7月份的研究报告中预计,在中药大健康领域,将出现多个百亿级产品。
有行业分析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中药行业成长潜力巨大,但对中药企业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固有的生产模式,加速与国际标准对接,从困扰多年的质量质疑中走出来。
为保障药材品质,降低流通成本,中药饮片产销规模全国第一的康美药业(600518.SH)计划将产业链从中游扩张至上游和下游。康美药业最新融资报告显示,公司将布局吉林、青海、四川、云南等中药产地,选取优势药材,介入源头种植。
中诚信证券分析师表示,整个中药行业正面临原材料价格和各种生产成本上涨、药品价格下降、质量监管趋严以及产业升级转型等诸多因素影响,医药企业普遍盈利能力下降。从源头介入行业,产业链一体化业务优势或将在未来得以体现。
危险的源头
从源头种植介入,并非易事。
有资料显示,全国平均每年药种用量为1500多万公斤,种苗量8000多万公斤,但由于缺乏监管,种苗市场已成为整个中药产业的危险源头。
亳州千草饮片总经理李继武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若将整个中药产业链一一呈现,追本溯源,种苗最为关键。”
从事药材种植30多年的亳州中药材协会会长、皖北药业总经理张凤鸣说,目前国内种苗市场经营混乱,药农买不到好种子,中药材质量和产量难以提高,更无法普及GAP(良好农业规范)基地和加速中药产业化发展。
“作为全国药都,亳州药材种植面积、从业人员数量、大药企入驻数量、年市场交易量均在全国前列,但源头没有抓好,亳州有种苗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我只知道三家。”张凤鸣深以为虑。
据他介绍,办理种苗运营许可证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有育苗基地,有仓库;第二要有设备,如种苗的筛选设备、催芽箱、恒温箱等;第三要有专业的质检员。但绝大多数种苗经营企业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他们没种过地,根本不懂中药。有人要种子,他们就去市场收购,赚差价,不管种源和质量,只要叫这个名字就行。”张凤鸣说,政府更青睐那些建立育苗基地的品牌药企,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企业)做生意,而不是做种植。种子的来源依然是市场收购”。
不愿具名的品牌药企人士也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证实,亳州当地有百万亩药材种植土地,但种苗的来源并不正规,“从全国各地贩运过来,同时也往外面卖。”
劣质种苗曾给亳州带来极大伤害。一位从事中药行业的亳州市人大代表介绍,亳州谯城区的药材种植面积一度发展到70-80万亩,但到了2009年倒退到50万亩左右,“主要是每年从外地引进劣质药材种苗,导致质量、产量双双下降,甚至缺苗、死苗、不出苗的现象时常发生。部分药农改种农作物。”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每逢种苗成熟季节,种苗贩子会奔赴各村庄购买种子,通常做法是将新种子和多年卖不掉的陈种子掺在一起后再进行转卖。由于贪图价格便宜,每年都有一些药农因买到假冒伪劣种苗上访,但假种子并无批号标记,无法追究责任。
“假种子、假技术、假广告,市场上无证经营的‘三假’企业很多,这最危险。”张凤鸣说,做好种苗繁育基地,既能将好的种苗推广给种植户,又可以统一技术指导,提高产量质量,但困扰在于假种、劣种泛滥,冲击正规市场。
对此,亳州药监局局长介绍,与药监局一起,农委也是此次“两打两建”专项行动的主力军,以便更加准确有效地加强种苗监管。
“中药材是特殊的商品,既是农副产品又是药。在农民手里、在农贸市场,它就是农副产品;一旦进入药厂、批发公司和医疗机构,就是药。由农副产品转变为药品,有一个明显的界限。从某种意义讲,它还不能完全受药品管理法的约束和调节。”表示,这就是农委介入的原因。
流通积弊
在亳州药业发展局局长沈振清看来,最难监管的环节还不在种植,而是初加工阶段。
“亳州之所以屡屡出现药品质量危机,主要集中在交易中心的散户。”沈振清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他介绍,散户目前在亳州市场占据80%以上的份额,不少正规企业,也从药商或散户手中收购中药材。缺少正规生产流程监管的中药材,便通过这个渠道流入市场。这些经过初级加工的中药材不仅在亳州销售,更通过当地交易中心,流通至全国各地。
亳州市中药材交易中心总经理、康美中药城运营总监李东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坦言,在他看来,交易中心除了卖的东西是药材,其他和农贸市场没什么两样。
药企天士力(600535.SH)提供的一份报告分析指出,在种植与生产加工环节之间,尚有一段真空,这就是中药提取环节,也就是药材成为饮片之前,行业常见的初加工。
违规硫磺熏制中药便产生于这一环节。硫磺熏制中药是传统的中药保存方式,且因卖相好拥有价格优势,故而屡禁不止。但价格高昂的烘干设备,显然不适合当地农户。
亳州千草饮片总经理李继武认为,最典型的便是当地白芍种植的案例,“(药农)辛辛苦苦五年才可收获,正常三、五天晒干了就能卖个好价钱;但赶上天气不好,里面淀粉含量比较高,表皮发黏发霉,白芍就卖不上价了,农民能眼瞅着好几年的辛苦扔了吗?”
在亳州市区周边乡镇,有一些农民收获新鲜药材,粗加工或不加工,直接贩卖给大小药材商人、饮片厂甚至药企代表。这部分药材打着农副产品的旗号,药监部门无从插手。
按照政府规定,饮片企业不能直接从市场采购饮片。但除了个别大型药企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多数药企需在市场上采购新鲜药材,或为便捷,违规直接采购饮片。
“这种现象很普遍,无形中就造成了市场有一帮人私自加工饮片,没有正规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很不可靠。”不愿具名的亳州药企人士说。
另一方面,行业人士分析,具有中成药经营资格的药企很多,渠道过多导致竞争加剧。“不少医药生产、批发企业为追逐利益,互相压价,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最终导致药品质量难以保证。也有一些药厂、医院只收购次品,反正做成药品后价格一样。”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了解,国家药典只记载了590多种中药材,而亳州市中药材交易中心常态销售的品种近3000个,其中亳州地产药材不过十几种,绝大多数中药材来自全国各地。
交易中心的客户则更为复杂多元。有些是饮片厂、制药厂采购员,有些是来自外地的药商,甚至包括前来直接采购药材的诊所、药房、医院工作人员。
按监管部门规定,医疗机构不得从中药材市场违规采购中药饮片调剂使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还必须参与药品集中采购。
湖北药商王大章、亳州药商王红星、湖南药商杨诸等多位经营业主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他们经常看到各地中医院的车辆停在交易中心附近,购得一批药材后,人车离去。
亳州市药监局副局长王险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这一情况的确存在,这与来源地政府的管理不力有关,而通过这种方式采购的药材、药品,即便合格,其行为本身也是违规的。
重塑监管之路
国家药监局部署“两打两建”行动以来,亳州市涉药相关部门的神经一直都在紧绷之中。亳州共有4名副市长、30个相关部门参与此次专项行动,规格和规模都是历年之最。
但往鉴显示,在规范缺失的情况下,药监、农委、林业、工商、公安等多部门监管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种植归农业部门管,生产归药监部门,流通归工商部门,出口还有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多头管理,出现问题就相互扯皮。”某行业观察人士说。
介绍,亳州目前已建立了市、县区、乡镇、村庄四级监控网络,各级负责人按职权进行监管。但坐拥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亳州当地生产出来的药材成交量只有20亿元到30亿元,只占总交易量的十分之一,“只要到市场我们就监管,可我们市场的药材种类在2500种到3000种,一年的交易额在200多亿。监管难度很大。”
张凤鸣认为,解决中药问题要抓住两头,打假应该在顶端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的用药企业、医院专门买假药。”他表示,现在药品市场价格比较透明,不掺假利润就很低。掺假之后再按市场价格成交,医院和药厂的质检员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制假人对常规检查已经习以为常。(监管部门)知道加工点在哪,(制假者)明天就搬了,亳州有的加工点就搬到了河南商丘。”他说。
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重塑监管之路的另一个关键点在GAP的普及。
为了推进规范化生产,2002年,国家药监局在中药材种植领域引入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涉及从种植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在山西陵川县,地方政府因对GAP的种种不适而陷入困境。流于形式的GAP基地,制约着企业走出去的脚步。同样的难题也在考验着安徽亳州。
“我们在探索规模化种植的路子,这块不是政府一说就能够马上实现,现在还是以一家一户为主。”沈振清说,亳州的做法是大力发展合作社,组织规范化种植;对合作社农户进行种植技术和法律培训。
针对中药出海的难题,表示,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要,中国的强制检验标准当中,有一些标准或者执行不严,或者没有制定。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放大美食的品牌效应,围绕本土菜传统特色,挖掘美食的文化底蕴,提升厨师的烹饪技艺,壮大高素质的厨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培养1万名专门从事烹制美食的初、中、高级工,打响“厨师”品牌。2014年培养3000名初、中、高级工“厨师”。
三、工作举措
(一)成立工作班子
建立由市人社局牵头,市商务局、药监局、卫生局、财政局、工商局、地税局、教育局、报社、广电台、烹调餐饮行业协会等部门参与的“万名厨师培养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培训指导中心。
(二)广泛宣传发动
广电台在市烹饪协会配合下,采访名厨各种名菜肴的烹制方法,并拍摄烹制过程、成品图片,制作教学光盘、专题片。广电台、报社分别开辟专栏,定期宣传报道。同时,要加大外宣力度,大力推介名厨和传统美食,强势营造“学厨师,来;品美味,到;厨师遍天下,菜肴美名扬”的浓烈舆论氛围。
(三)组织编写教材
成立《美食大全》(以下简称《大全》)编委会,编委会由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名厨师组成,具体由市烹饪协会负责组织人员编写。《大全》按江鲜菜、汤包、河豚、地方小吃等若干篇章组成,全面介绍各种名菜肴的食材数量、佐料配比、烹制程序、文化典故,并附图片。在编写《大全》的同时,由培训教师编写简明教材,明确厨师从业资格和菜肴烹饪标准。
(四)组建培训基地
在市新亚烹饪培训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万名厨师培训基地”,目前,拟在全市分设8-10个培训点,城区以大饭店为依托,分设4-6个培训点,农村分设新港、八圩、新桥、季市四个培训点。
(五)分类开展培训
全市各大小宾馆饭店、机构食堂、排挡、农家乐厨师及家宴从业人员必须于2014年全部参加集中培训和鉴定;城乡有意从事烹饪工作的人员以及意欲提升厨艺的其他人员,从2014年开始,通过阅读《大全》和简明教材、观看教学光盘、电视专题片等进行自学。市外有意学习厨艺并获“厨师证书”的人员可在网上报名。
(六)分级鉴定发证
培训、自学后必须参加市人社局培训指导中心组织的考试鉴定并发证。证书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厨师证书》。所有烹饪从业人员必须先取得《厨师证书》,然后再参加国家职业资格的鉴定并获证。
(七)积极筹集资金
培养万名厨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编印《大全》和简明教材、制作教学光盘、拍摄图片、制作专题片和购置教学设备等工作浩繁复杂,预计前期准备工作需120万元左右,建议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并适时划拨。
(八)加强监督检查
市人社局牵头,会同卫生局、药监局、烹饪协会等部门对全市各大小宾馆饭店、机构食堂、排挡、农家乐以及所有家宴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开展专门监察,确保所有厨师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2020年,我院不断加大措施、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督导,促进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作出了积极努力,现总结如下:
一、 加强领导明确任务
为了加强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顺利的开展,经我院院务会决定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由院长吐鲁洪。麦麦提担任组长,小组办公室设在本院,以此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报工作。
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年初就联合召开了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切实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宣传培训和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推动监测报告工作广泛、深入、扎实的展开。
二、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我院根据市ADR监测中心的工作部署和领导要求,为确保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通过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等三项措施,促进了全院ADR监测工作正常运转,具体如下:
一是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点);明确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联络员,具体负责本院与市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的联系沟通工作,实行月报制度和督报制度,各科室在规定日期集中报送监测信息,杜绝漏报、瞒报、不报现象。
二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员库。各信息员要做到反馈灵敏、报告及时,形成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抓的良好局面,使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培训,我院派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收集工作的同志参加了自治区,市药监局组织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会议,同时又多次组织我院工作人员在全院大会上学习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法规和ADR相关知识,明确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这些有效措施,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丰富了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做好监测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截止2020年9月,我院共上报不良反应监测病例94例,未发生一起漏报、瞒报、迟报现象,做到了准确、科学、及时,而且不断提高了监测报告的质量和水平。
以上是我们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所采取的几点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对事件报告的“关联性”评价不够规范,可能和不可能等关联性评价混淆不清。
2 医学术语匮乏,在事件报告的描述中不会运用相关的医学术语去描述临床症状。
3 责任心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