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科实验范文

外科实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科实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外科实验

第1篇:外科实验范文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81-02

〖HJ1.6mm〗实验室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加强实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以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这就要求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在学校内得到更高质量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1 资料和方法

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室开放则是培养创新人才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对学生技能训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护理学院实验中心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对护理学基础实验室进行了业余开放练习,实行护理实验开放式管理,为护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发挥护生的主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创新意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开放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建立健全、补充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对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质控。护理学院根据卫生厅下发的《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一书来要求,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中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实验教学管理上注重现代护理工作模式的导向,在为学生提供良好实验环境的同时,注重行为规范、人际沟通的指导,随时收集师生“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严把实验教学质量关,使学生在实验课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锻炼。开放实验室同时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护理学实验室对学生实行课外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为保证在完成正常实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全天候、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首先,扩大实验室规模,设立护理学基础实验室,建设中学校征求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到开放实验室的需要。具体到实验室间数的设定,实验室器材的详细配置。其次,逐步建立实验室数字化管理体系,并将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课、互评互议和考核评比,从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 职业测评信息化: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一是利用互联网,建立专门的网站和数据库。提供与职业生涯测评相关的各种资料,设置网上个性化的问卷调查,实现学生在线测评功能。二是依托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和院系的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坊开展自我认知、兴趣探索、价值观和职业调查报告会等具有特色的团体辅导。三是依托校级的个体咨询室利用能力测验、职业兴趣测验、价值观测验、态度测验、人格测验等心理测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咨询辅导,将个人参与职业辅导、参加职业活动以及能够反映个体职业心理发展和特征的资料都记录进来,建立个人职业生涯档案。同时将各类问题和典型个人案例经过技术处理后融入到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之中。四是依托学生会机构中的职业发展部组织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兴趣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测评和咨询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助评价活动。

2 职业训练实践化:一是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具有现实的工作实境,融企业、行业要求于教学活动中;二是加强实践实习,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增长学生技能和社会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三是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并以此为主要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职业角色意识,以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培养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四是丰富校园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每年定期举办 “大学生职业生涯活动节”,以此项活动为主要平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职业测评周、生涯规划周、创业设计大赛、专题互动式论坛、访谈式讲座(校内外专家、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校友等)、模拟招聘和深入企业实践参观等活动,将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从而进行科学的职业定位与职业准备。通过对“四位一体”职业生涯规划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为目标的多方位资源整合体系,为当前阶段国内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2版(2005年8月)

第2篇:外科实验范文

关键词 外科;实验室;管理

一、树立新观念,强化管理意识

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肩负着建设、管理、服务等多重任务。需要各级领导、专家教授和实验技术人员形成共识,共同关心和大力支持实验室工作,从根本上摆脱过去实验室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可急可缓的惰性思维。

二、统筹规划,合理装备实验室仪器设备

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当前实验室的功能已由过去单一教学功能型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多功能型,实验室的建设也相应地向规模大型化、结构综合化、设备先进化、系统复杂化的实验群体发展。因而,实验室建设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学科建设的特点及专业发展方向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实验室建设日标体系,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多层次、多功能、高水平、高效益、开放式的实验室体系。外科实验室的主要功能理当是外科科研的场所,尤其是外科基础性科研课题的实施。这种临床基础性科研课题具有一定的特点:它所牵涉的实验方法学技术范围广,手段多,既有形态学研究,也有功能性测定;可以是整体水平,也可以是细胞或分子基因水平,所以外科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就必须相对齐全。此外,由于大多数外科课题都与研究生的培养和科研基金密切相差,这要求课题完成后一定要有,因此在课题设计方面。可行性与高、尖、深的开拓性探索就需要更注意前者。外科实验室的设置还应和临床实际需要相结合。提出具体的、成系列的科研项目,并在理论、技术、科研信息、设备等诸方面进行积累深化,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和沟通,促进实验室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以及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放共享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应首先从论证开始,对申购大型仪器的可行性和硌要性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估论证,确保其配备的合理性;其次要加强纵向管理与横向联合。建立大型仪器共享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措施使其在制度上、运行维护上有一定的保障;并设立必要的设备运行补助费和设备开放基金。鼓励和支持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水平

多年来实验室管理形成了一种重物轻人的管理模式:往往过多重视仪器备的更新,较少注意实验室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其实,实验室管理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实验室的硬件资源最终也都要通过人的操纵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尤其现在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医学实验设备日益精密复杂,科技含量增多,大批的集声、电、光于一体的智能化仪器设备进入买验室,对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亦越来越高。实验人员不仅要有雄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学科前沿,掌握最先迸的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因此,必须重视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探讨以人为本的多元化实验室管理模式,通过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注重学科交叉,促进医学创新

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是科技发展的岿然趋势。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术优势,外科实验室固然拥有无可比拟的临床资源,但若要使临床科研进一步深入到分子水平,如探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或克隆、鉴定某一新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往往力不从心.需要基础专业的协作。临床学科面对的患者是医学研究最终的应用目标,基础学科的学者对医学实验方法的应用则远胜于临床,但他们所从事的基础研究课题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也还是要在临床获得验证,所以开展合作性科研是基础与临床学科共同期望的科研模式。外科实验室在其建设与发展中,也应主动与基础学科联系交流,提升科研实验的先进性。

六、掌握国际科研动态,充分利用临床资源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近十年全球性重大合作性科研项目,后基因组计划或功能基因组研究是二十一世纪的前沿课题。这一计划的实施在很多方面必须依赖临床科技工作者的协作,其中临床提供的人类遗传资源,包括组织标本等是研究基因同各种疾病相互关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外科临床科室手术例数众多,疾病种类繁多,手术取材方便快捷,如果我们能以外科实验室为科研依托,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建立低温保存的组织库或在持续低温下立即提取DNA或RNA,并在特定条件下长期保存,这将非常有利干对人体币同病变组织作遗传信息和基因表达等多方面的基础研究,尤其适应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即将开始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和肿瘤基因的相关研究;如果能进一步在收集病变组织建立组织库的同时注意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诊治预后、家族遗传史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档案建立,将会更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之,外科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医学院校的基本条件,外科实验室管理水平能够反映医学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牵动全局的综合性工作[1]。外科实验室的科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发挥其作用的根本保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必将对实验室建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亦要求我们改变观念,与时俱进,使外科实验室真正成为医院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第3篇:外科实验范文

外科手术实验是外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在课堂书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深化和理解。外科手术实验离不开实验动物麻醉,麻醉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实验能否顺利进行。所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于实验课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作者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谈点体会,以供参考。

1 常用动物及术前准备

外科手术常用的实验动物有狗、山羊、家兔和鼠。实验狗应于手术前12 h禁食,6 h禁饮,兔术前禁食24 h,禁饮6 h。对于山羊的实验,常规在术前30 min皮下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纳0.1 g,使其镇静,预防自主神经系统失调,保护心血管系统,使呼吸道通畅,以利诱导平稳迅速,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1]。狗钳制动后快速麻醉诱导,再捆扎四肢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 常用麻醉药的选择

动物实验常用的麻醉剂有挥发性麻醉剂、非挥发性麻醉剂和中药麻醉剂等。挥发性麻醉剂包括乙醚、氯仿。乙醚吸入麻醉适用于各种动物,其麻醉量和致死量差距大,较安全,动物麻醉深浅度容易掌握,麻醉后苏醒较快,缺点是对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分泌增加,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醉时,必须有人照看,防止麻醉过深而死亡。非挥发性麻醉剂包括苯巴比妥钠、戊巴比妥纳、硫喷妥纳等,这些麻醉剂使用方便,一次给药可维持较长的麻醉时间,麻醉过程较平稳,动物无明显换气现象,缺点是苏醒较慢。中药麻醉剂如洋金花、氢溴酸东莨菪碱,其作用不够稳定,麻醉效果不理想。因此,多数实验室不选用这类麻醉剂。

3 常用麻醉方法

外科手术实验常选用的麻醉方法有吸入麻醉、腹腔和静脉给药麻醉。吸入麻醉多选用乙醚作麻药,麻醉时用几个棉球,将乙醚倒入其中,迅速转入钟罩或箱内,让其挥发,将待麻醉的 动物放入,约4~6 min即可取出,准备一个蘸有乙醚的棉球小烧杯,在动物醚麻变浅时罩在鼻子上使其补吸麻药。较大的动物,如狗需用麻醉口罩进行麻醉。腹腔和静脉给药麻醉操作简便,是实验最常采用的方法。腹腔给药麻醉多用于大小鼠和豚鼠。较大的动物,如兔、狗等则采用静脉给药进行麻醉[23]。由于各种麻醉剂的作用长短及毒性的差别,在腹腔和静脉麻醉时,一定要控制药物的浓度和注射量。

4 讨论

乙醚麻醉时由于乙醚燃点很低,遇火极易燃烧,所以在使用时,一定要远离火源。静脉给药麻醉时静脉注射必须缓慢,同时观察肌肉紧张性,角膜反射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当这些活动明显减轻或消失时,立即停止注射。配制的药物浓度要适中,不可过高,以免麻醉过深。麻醉时需注意保温,麻醉期间动物的体温调节机能往往受到抑制,出现体温下降,可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此时可采用保温措施,如实验桌内装热炽灯、电褥等[45]。

外科手术动物实验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以实验动物成功的麻醉为前提。所以,不断地总结动物麻醉的经验,对于外科手术动物实验的成功顺利进行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伊廷夫,赵惟呈.医学技能学实验指导[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9-246.

[2] 马 骊,田 力,于 洋,等.实验用犬两种麻醉方法的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3):175.

[3] 王天龙,刘 通,张天飞,等.戊巴比妥钠在教学用犬麻醉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2):141-142.

第4篇:外科实验范文

[关键词]外科护理;实验室;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6-0079-01

外科护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相关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保障,更需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这样的要求下,对相关人员来讲,需要有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场所,也就是实验室。新时期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建立为相关人员提供了应用知识的场所,在外科护理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其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重视程度,加强管理和引导,弥补其中存在的不足,不断促进外科护理的全面发展。

一、外科护理实验室应用现状分析

在实践中,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应用受到高度重视,外科护理实验室在应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调查分析之后,我对外科护理实验室应用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外科护理实验室在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外科护理实验室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对外科护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关外科护理人员在学习到护理专业知识之后,可以在实验室中将知识得到应用,不断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同时,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也可以得到检验,从而在实践中对新理念进行完善和改进,不断地提高整个实践的质量和效率。

(二)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外科护理实验室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外科护理的发展。在调查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传统理念的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理念仍然发挥作用,对实践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阻碍了新理念的应用和推广,使整个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建立受到阻碍,影响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2.设备器械更新缓慢

在实践中,外科护理工作变得异常复杂多样,对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外科护理实验室虽然说得到推广,但是其中需要的设备和器械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比如,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在实践中影响了实验室作用的发挥。

3.综合素质与实践不符合

在新时期,我们发现新的实践对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些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符合实践发展需要,比如,对计算机网络信息设备的操作能力比较低,制约了实验室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管理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具体措施

在新时期,外科护理实验室在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提高其应用质量和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在新时期,要充分利用媒体设备优势,对外科护理实验室的作用进行全面的宣传,使相关人员可以全面认识到这一理念方法的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重视程度,从而积极地投身于实践之中,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二)提高支持力度,更新器械设备

在新时期要全面认识到外科护理实验室的作用,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支持力度,紧握时代脉搏,对计算机等设备進行全面更新和完善,为相关人员进行实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各项实验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完成,不断实现整个外科护理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培训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建立和推广建立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比如,培训制度。对实验参与者和管理者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训,使相关人员可以从实践入手不断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从而不断地适应新时期实践发展的需要。同时,可以建立激励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从而使相关人员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水平,为外科护理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总之,外科护理实验室的建立为相关人员提供了一个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场所,在这里新的外科护理理念得到试验,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不断的解决,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造,使其适应新时期外科实践的发展,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念支持。在实践中,要对外科护理实验室不断地进行完善,使其更好地为外科护理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姚利伟,朱海霞.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农产品加工,2017(16). 

[2]郭春雨.高校护理实验室管理现状与应对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65). 

[3]李丽容,胡建华,金开正.浅谈“5Q8S”模式在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以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10). 

[4]邹丽.高职高专护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第5篇:外科实验范文

关键词:外科学;动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38-02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有坚固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实践技术操作能力,尤其是手术操作技术更是临床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如果只懂得医学理论知识,而操作欠佳,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加强临床外科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医学院校外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其实验教学又是教学中的重点组成部分,而动物实验教学则为重中之重,是从理论认识到临床实践的桥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手术的直观认识,还提高了其对生命的理解敬畏。如何更好地、有目的、有计划训练医学生掌握手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医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动物实验课程的效果,为将来适应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我们外科学教学面对的主要问题。现将我们在动物实验课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采取的应对方法予以分析总结。

一、外科动物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思想认识方面欠缺。由于实验室条件所限,与临床手术室有一定的差距,使一些同学形成一种印象:“我是在给动物做实验,不是给人进行手术,不必太认真,将来到人身上我就正规了。”因此出现手术过程中不珍惜动物生命,动作粗暴,马虎行事。

2.无菌意识淡薄。对于在校基础阶段的医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临床实习,对无菌知识的认识仅是从书本上掌握的一些理论,简单机械地记忆内容,不熟悉具体的无菌操作方法的实施和意义,更未养成无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背无菌原则的现象,如手术中手术人员随意走动,手套破损不能及时更换,手术过程中接触手术野外的物品,用于空腔脏器的手术器械未予单独管理等等。

3.手术操作不规范。由于课堂实验教学学时有限,学生们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熟练掌握手术的基本操作如切开、止血、结扎、暴露、缝合等,以至于动物实验课时错误使用手术器械,如将持针器用于止血、血管钳用于缝合、圆针三棱针混用等,不能正确掌握手术刀、镊子、手术剪、血管钳等的使用方法,出现手术切口不准确、刀口不直甚至锯齿状,打结不紧、线结脱落、组织缝合层次不清、密度不均匀、止血不及时等。

4.手术动作粗暴。由于医学生初学手术操作,对于活体动物组织缺乏感性认识,在手术过程中任意牵拉组织,常常由于用力过大,导致手术意外情况的发生,如肠管撕裂伤、肠系膜断裂、阑尾撕脱,甚至脏器损伤出血等,而一旦发生这些意外,医学生们往往缺乏应急处理能力,不能及时有效止血或止血不彻底,导致腹腔内出血,严重时实验动物死于手术台上。

5.手术分工不明确。医学生在动物实验手术进行中,由于术者操作不熟练,手术步骤不清晰,动作太慢不准确,导致术者、助手分工不清,甚至器械护士上台手术,而自己管理的器械又混乱不堪,旁观的同学着急,总想插手帮忙,甚至出现不戴无菌手套参与的情况等等。这些表面看似小事,但说明医学生们对手术认识的不足,没有明确的手术分工,也就没有协调一致的合作。

6.缺乏实验动物术后观察。实验课结束时,常将实验动物处死,因此手术后病情观察也就无从谈起。而临床外科手术后病情观察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手术的成败也决定于术后动物的恢复情况,进一步验证手术效果。由于手术者不关心术后动物是否存活,因此就降低了其重视程度,手术的成败也就无从谈起。

二、解决方案

1.提高思想认识。针对医学生思想上对动物实验课的认识不足,我们在上动物实验课之前对学生们进行充分的思想教育,强调实验动物就像临床“病人”一样,手术是在活的机体上进行的器械操作,是一项崇高、严肃、细致的工作,要尊重爱惜动物生命,力争做到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从细微处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倡导“医者仁术”,任何马虎潦草、掉以轻心,势必导致手术意外的发生,轻者增加病人痛苦,重者造成终生残疾甚至死亡。实验动物为我们医学生的成长献出了生命。我们应该敬畏生命,善待动物,从现在开始养成严肃认真的良好作风,训练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这将对其一生的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针对医学生无菌观念淡薄,在动物实验课前对前面的无菌知识再进行强化训练,结合多媒体边讲边练,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们互相监督,有错必纠。深刻领会无菌原则,对医学生的每一个错误操作,要讲明为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以理服人。有条件的话,还应抽查细菌培养,以检测是否达到无菌要求。

3.多种形式强化基本功训练。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课、技能比赛等形式,让医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及用途。虽然切开、止血、打结、缝合等这些基本操作,看似非常简单,但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熟练的技术,也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孰不知不管多么大型高难度手术,都是由这些基本操作组合完成的!那些资深的外科专家,最初也是从反复练习这些基本功开始的。让医学生掌握好三基是外科学教学的中心任务,因此必须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4.加强对活体组织的认识。针对医学生缺乏对活体组织的认识,老师应在动物实验课前重点讲解有生命的机体与无生命物质的区别。由于平时的基本操作练习主要是在布类、橡胶类等模拟物品上进行,随着自己的习惯任意牵拉,而活体组织柔嫩,在打结缝合时用力不当就会出现组织撕裂、损伤,出现并发症。因此要教育医学生珍惜动物,爱护机体组织的每一个细胞,手术操作要轻柔、细致,就像绣花一样,一旦出血,立即处理,遇到突况时,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逐步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将手术对机体的损害降至最低。

5.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针对手术中医学生分工不明的问题,教师应在术前详细阐明手术者、助手、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的职能,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全组手术人员听从主术者的安排,有条不紊地手术。

6.完善实验环节,增加带教实验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手术系统认识,不仅要进行实验动物的手术前准备、手术中出现问题的处理能力培养,对于手术后动物的观察也不能忽略。对于手术后动物进行专门饲养观察。尽可能地增加实验辅导老师人数,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评价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重视程度,在动物实验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掌握操作要领的程度,实验动物手术的效果,有条件地观察手术后实验动物的恢复状况,辅导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技能评价,计入学科成绩。

四、讨论

通过对外科学动物实验教学的不断摸索完善,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及学习效果,培养了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解决了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了学生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以及团队协作等精神,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手术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临床实习医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外科实验范文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in higher medical colleges is the base to create advanced medical talents. Lab is an important place where students apply learned knowledge to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level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he r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a key part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Since entering "Twelve-Five", the country start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tantly pointed out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increased investment degre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Plan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 (2010-2020). To achieve resource sharing, promote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 teaching, our school integrated teaching laboratory for the various disciplines. Resource sharing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has expand the used range of equipment, gave full play to efficiency of equipment, such as the simulation operating room was the surgical skills centre, and could be provided for clinical, nursing, anaesthesia professional. It reflected the modernization mode of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chool, increased equipment utilization rate, reduced th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was welcomed by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关键词: 实验室;资源共享;应用体会

Key words: laboratory;resource sharing;application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257-02

1 目的

人才队伍的合作一直是一个难题,同一个领域内的研究课题往往有多个团队在研究,无形增加了高校在研究领域和方向上的重叠,形成了资源的浪费。我校与2011年3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临床与麻醉生实验课合作,在实习期间明显提高了麻醉生与临床生团队合作精神,为医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2 内容

2.1 注重实验室装备仪器设备是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的重要条件,也是实验室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自外科学实验室被列为省级合格实验室到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准备工作开始以来,学院和临床医学院更加注重实验室硬件的配备,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先后为实验室设置了模拟手术室,(以我院手术室一样的设施),改善了实验室设施;更新了手术床,手术器械车、器械台,手术反光灯及大批外科手术器械,麻醉呼吸机,品柜,电子深部打结器等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了实验室内部改造装修,改善了教学人员的工作条件;为外科学实验教学创造了条件,改善了实验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

2.2 教学方法创新 毕业实践考核改为技能分站式考核,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兴趣、切实开展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推动并帮助开展学生科研和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3]。本文拟对外科手术学实验室开放的实施与管理作以探讨。

2.3 优化了外科学麻醉联合试验教学内容。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增减、重组、融合、调整,编写了新的外科实验教学教学大纲和教案。在同届实习期间就学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术前了解病人,做术前讨论手术中密切合作,术后讨论总结。

2.4 创立了一系列特色教学法: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通过动物试验合作完成;在实验室联合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以案例为中心的专题讲座教学法综合临床生与麻醉生联合讨论,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协同练习为主线。分别应用于理论教学、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通过以上教师立体化、教材多样化、教学制度规范化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我院外科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优异,深受师生及用人单位好评,已初显社会效益。研究和认识了医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中找出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

2.6 建立了一套以开展大学生科技系列活动为主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运行体系和机制,效果显著[4]。

3 结论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水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实验室增加了开放实验室时间的[5];合理调整资源共享;多个专业教师与同学共同讨论研究,即节约水,电,一次性消耗品;又充分增大了外科手术学实验室利用价值;更调动了各专业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改变了原来个专业互不相同的局面。2012年6月28-29对07届2表毕业生分站式毕业考核与上一届毕业成绩对比效果显著,改革后的毕业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理论知识面广,病志中望,闻,问,切,考虑全面。本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医学毕业生,是医学高校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医学教育必须通过严格的临床训练并保证足够的临床实践机会,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师。外科手术学是一门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以实验教学为主,实验教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必要条件,而实验室开放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革项目。各专业实验室设备器材的资源共享扩大了设备器材的使用范围,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如模拟手术室是临床外科技能中心,可供临床专业,护理专业,麻醉专业共用。体现了学校整体化管理的现代化模式,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受到广大教师们的欢迎。

参考文献:

[1]郭海萍.高等医学院校“以科研促教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热带医学杂志,2007,(4).

[2]厉旭云,陆源,夏强,陈季强,罗建红.开设实验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9).

[3]张淑华,王晖,郭爱民.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实行开放式实验室的探讨[J].医学教育,2002,(03).

第7篇:外科实验范文

我们结合农村医学专业的特点,选择外科无菌术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应用与探索,在应用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本文通过总结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应用与探索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期望对外科学开放式实验教学起到推动作用,现介绍如下。

1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

1.1实验内容的多样性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我们增大了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实验的比例,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多、范围广,随着教学的深入,从最初的密闭式静脉滴注到模拟清创、换药等,在实验内容上体现了多样化和个性化。

1.2实验项目选取的自主性

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做好实验准备,讲解操作步骤,或是学生观看视频、教师示教,然后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学生是被动的、机械的,缺乏思考,且实验内容多是模拟操作,有菌无菌没有明显的差别,学生也意识不到自己违反操作规程带来的危害。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动物、实验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验室条件和实验目的自己设计感兴趣的实验,学生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制订实验方案,但实验实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生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查阅书籍资料,才能进行实验,若违反无菌原则,手术动物就会被感染,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医德。

1.3实验教学的开放性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中,由于时问和实验内容的限制,学生的收获有限,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难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实验室是对学生完全开放的,学生在实验课上完成不了的实验可以在课下继续进行;实验项目也是开放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也可以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教师的科研项目。

2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应用

为了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外科学教研室和实验室联合开展外科无菌术开放式实验教学应用。从2011年9月开始对我校2010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开展外科无菌术开放式实验教学,直至2012年6月,整个外科学教学任务完成。

2.1前期准备工作

2.1.1物资准备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项目增多,实验耗材随之增加,尤其是要饲养大量实验动物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学校加大投入,新建了一问外科学手术实验室、动物饲养室,以确保实验时有充足的实验动物等。

2.1.2实验室管理制度结合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际,我们调整、完善和规范了实验室规章制度,合理安排实验室、动物饲养室的值班时问以及师资调配。实验室管理是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基础;动物的合理喂养及护理监测会直接影响手术结果。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使实验室的开放时问增加,还极大地增加了实验员、饲养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2确定实验项目

为了满足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多样性的要求,结合我校外科学手术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围绕外科无菌术,根据外科学授课进程,我们确定了5个实验项目,分6次进行实验。术前洗手、穿脱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模拟手术1次,以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清创及换药2次,重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烧伤性实验1次,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等;剖腹探查2次,侧重于学生科研认识的提高和科研素质的培养。同时,在整个过程中穿插显微镜观察,让学生进行无菌技术的创面涂片和未经无菌处理的创面涂片的区别实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和失误。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学生相互合作、互换角色,分别充当麻醉师、主刀、第一助手、第二助手、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每组实验结束,小组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实验积累经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交流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3实验教学的实施

引导学生转变认识,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利用开放实验室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比如:练习显微镜的使用、术前洗手、穿脱无菌手术衣、戴脱无菌手套、铺无菌单;手术器械的清洗、保养、灭菌;静脉穿刺、静脉输液药物的配制;患病动物的喂养和护理等。

第8篇:外科实验范文

关键词:微格教学法;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开展外科护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尝试采用微格教学法。微格教学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以解决知识难点为目标,微视频教学内容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和相对的独立性[1]。研究人员认为,微格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方法,包括理论研究优势、示范观察、自我分析、微观培训和评估反馈,具有技能行动标准化、音像可视化记录及评估及时的优势[2]。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我院2014级全日制护理专科大三学生176名作为研究对象,共4班,每班分为两组,每组22人,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法(LBL),作为对照组,一组采用微格教学法,作为实验组。授课内容为无菌手术桌的准备。

1.2方法

对照组: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授并示教,学生练习和演示,教师给予点评。实验组:教师示教或让学生观看技能操作视频,然后学生练习。练习后让一名学生演示,由其他学生对其操作进行录像,学生操作结束后,通过观看自己的操作视频和听取同学评论,发现不足,并加以改正。以无菌手术桌的准备为例:第一步:教师按基本程序示教20分钟左右;第二步: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11人,选出1人担任组长,带领大家进行练习,20分钟后,每组选出1名学生进行示教,并使用摄像机进行拍摄;第三步: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论,指出不足之处;第四步:该学生观看自己的操作录像,找出不足,继续训练并录像,直到满意为至;第五步: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指出改正措施。

1.3评价方法

课后对该年级176名学生进行考试(实验准备与设计:30分;实验操作:50分;平时成绩:20分)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两个维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共发放问卷176份,回收176份,有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1)两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提升效果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认为传统教学法对学生能力提升效果显著的有18例,占20.5%;不显著的有70例,占79.5%。认为微格教学法对学生能力提升效果显著的有72例,占81.8%;不显著的有16例,占18.2%。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总体评价:良好24例,占27.3%;一般64例,占72.7%。采用微格教学法的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总体评价:良好70例,占79.5%;一般18例,占2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比较。实验组学生的实验准备与设计、实验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格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操作能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见表2)。

3讨论

3.1微格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微格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意识,促进学生自我训练和自我评价,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学生通过评估和分析,能不断改善自我调节能力和行为能力,有助于提高其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3]。

3.2微格教学法能够促进教师发展

微格教学法优化了教学效果,激发了教师对课程的关注及技能改革的热情[4]。在微格教学前,教师需认真设计教学过程,以确保教学过程有序和完整,这有助于教师提升技能,促进教师的发展。

3.3微格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微格教学法营造了积极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克服了害羞、恐惧心理,能够大胆总结自身或同学操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了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护理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护理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具体、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使其积极思考,拓展思维,产生参与感和成就感,有利于认知思维能力培养。

3.4微格教学法能够优化教学过程

运用微格教学法开展实践教学,在保证训练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优化了教学过程。微格教学法使培训内容细化,通过拍摄分解演示每个动作,使学习内容更易掌握,错误率降低[5]。同时,教学中强调教与学结合,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突出教师地位,使学生的技能得以提升,教学效果更好[6]。总之,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实践性和逻辑性强的护理教学,能更好地体现其优势。但是,此种教学法对教师及设备和资金的投入要求较高,每组学生的人数也需要控制,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以寻求最大限度发挥微格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尹合栋.微课程的开发、设计与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46-52.

[2]王庆华,吕莲萍,秦国民,等.微格教学在《护理教育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4(1):23-25.

[3]陈文芳.解决问题法在《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9(28):1112-1113.

[4]毛秋婷,曾,赵梅珍,等.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2,27(20):92-94.

第9篇:外科实验范文

关键词:本科生 课外科研 创新能力

教育部2010年10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教育指导思想是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其工作方针是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策行文首次提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实验室基本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阵地,高校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导力量,教育政策为高校教师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实现途径,二是大学生成为创新教育的主体后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达到这两个要求,我们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以培养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课外科研创新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具体如下:

一、本科生课外科研创新的平台建设

良好的环境被喻为创新人才的摇篮,生物科学的研究更应当具备良好的环境,尤其是物质条件,例如实验分析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和耗材等。我校创设于1952年的水生生物学专业,为国内最早设立的同类专业,目前,已在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水生动物繁殖与发育、水域环境生态等学科研究方向上独具特色和优势。在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三期)建设的资助下,配齐了60余间实验室的常规生物学教学实验仪器,购置了数百台用于教学的显微镜、解剖镜和转基因显微注射器,建立了细胞培养和鱼类繁殖平台,完善了水生生物多样性教学实验室和水生生物标本保藏与数字化标本馆建设。我校的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教育,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可以利用已建立的良好实验条件,按照个人的意愿,独立开展一些感兴趣的科研实验。通过积极自主的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二、本科生课外科研创新的制度化

本科生课外科研创新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必须有经费和制度作为保障。为此,我们主要依靠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特别设立了本科生创新基金,成立了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基金申请、使用、管理和监督等各项章程,做到有章可。学生自行组成研究团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递交申请,通过答辩和老师评审,每期资助6~8个项目,资助额度为0.5~1.0万元/项。获得基金资助的研究团队或个人,其项目管理实行导师制。具体做法是,通过项目申请的团队或个人,必须联系相关领域的一名教授作为项目督导员,由该教授参与项目监督,提供技术帮助,督导员如同导师,须为研究团队负责,监督项目执行情况。自本科生创新基金设立以来,已在多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团队成员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已有多篇在《动物分类学报》和《湖南林业》等刊物上发表,2007级林昱同学成功地实现了日本青的人工繁殖,成果获得中国鱼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6级胡舒婷同学发明的“新型多功能害虫诱捕器”,获得了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新项目一等奖,2010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

三、课外创新与教学实习相结合

学生通过教学实习可以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点,教学实习无疑是一种提供科研创新思想的源泉,是一种培养学生实际研究能力的最好途径。我们在创新本科生课外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上,采取课外创新搭乘教学实习的方式,在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计划中,我们独立开设了一门27学时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教学实习课程,一般选择位于浙江、江苏或青岛的我校科教实习基地进行为期7天的野外教学实习。1名老师指导1个约5~6人的小组,以小组作为基本教学单位开展相关实习,通过海水鱼塘和滩涂等水体类型的生物调查、采集和分析,查明代表性水体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特点,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这样既达到了教学实习目的,学生验证和深化了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更是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实际中发现了科研问题,认识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提高了他们独立开展课外科研的能力。

四、关于课外创新的几点思考

如何培养和提高本科生课外科研创新能力,是一个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课题,制约学生发展科研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多方面,既有教育体制方面,也有学校科研平台建设程度,还有学生自身科研创新的潜质等。在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课外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们已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性工作,同时也思考如何进一步深入地推进这方面的改革,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创新效率,我们认为需要加强两方面的制度建设:①进行课外科技创新的本科生都是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一个课题从开题到结束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由此产生了课外科研与课堂争时间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建议在今后的实践中,给予参与课外科研创新的学生的学分待遇,实行“学分制”,做到科研创新有足够的时间保障。②北京大学王义遒教授曾说过:“教学改革也好,培养创新人才也好,最后都要落实在教师头”。作为项目督导员的指导老师,以一种自愿行为参与我校的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项目,他们都有自己从事的科研和教学任务,难免在时间和精力上做到公平对待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项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倡议权利和义务的均等性原则,指导老师有权利享有大学生科研创新的成果。依靠老师的正确引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逐步完善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的培养制度。

参考文献:

[1]唐文乔,龚小玲,鲍宝龙,钟俊生,杨金权.鱼类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校外教育,2009,(12):99-10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