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范文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第1篇: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范文

设计背景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绝大部分幼儿对于祖国节日的了解也就仅限于吃好吃的了,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本课,通过本科使孩子们了解中国的节日传统和风俗,激发他们的国家自豪感。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关于我国四大传统节日的知识,了解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的由来及风俗。

2、通过系列游戏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节日气氛。

3、引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的由来及风俗。

难点:引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电脑、录音机、录音带、粽子、月饼、饺子、汤圆、厨师帽、围裙、面、馅、粽叶、糯米、枣、盘子、各种节日装饰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语引入:这几天,小朋友和家人交流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知识,你们知道我国有哪四个重大传统节日吗?你喜欢过节吗?过节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那好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乘时光列车,进入时光隧道,到这些节日去看一看。

2、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风俗

导语:看时光指针指向了五月初五,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呢?端午节?谁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呢?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1)幼儿说说端午节的由来、风俗。

(2)让我们一起进入时光网站,看一看你们说的对不对。

教师小结: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设定的节日,人们在端午节这天包粽子、赛龙舟、戴荷包、挂葫芦、采艾蒿、扎五索、吃粽子、吃鸡蛋。

2、了解中秋节的由来、风俗。

(1)听音乐继续出发,到下一个节日看一看,时光指针指向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2)谁能说说中秋节的来历?风俗?

(3)进入时光网站,师讲解中秋节的来历、风俗。

3、了解春节的由来、风俗。

(1)听音乐到下一个节日看一看,时光指针指向正月初一,师简介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一个节日。

(2)幼儿说说春节的来历?风俗?启发幼儿回想有哪些活动。

(3)进入时光网站,师讲解春节的来历、风俗。

4、了解元宵节的由来、风俗。

(1)听音乐继续出发,到最后一个传统节日看一看,时光指向正月十五?这是什么节日?

(2)幼儿说说元宵节的由来、风俗。

(3)师小结

5、认识并品尝传统节日食品

请来四大名厨载歌载舞送来美食,用表演唱的形式介绍美食。再分发给幼儿品尝。

6、幼儿动手制做传统食品

四个老师扮演四大名厨,指导幼儿动手制作。

7、游戏:爱心传递

传节日礼品,教育幼儿互相关心,团结友爱,关爱他人,思想教育:我们的祖国和民族团结奋进。

舞蹈:娃娃过节

教学反思

第2篇: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范文

【一】

1、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也称端阳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诗人节、浴兰节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有纪念屈原说 ,万水千山“粽”是情,千秋犹怜屈子心,诗人仰天出门去,世间难觅离骚人!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恶月恶日避邪说等等。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过节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主要习俗有女儿回娘家、悬挂菖蒲、艾草、浴兰汤、配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饮雄黄酒、吃五毒饼、咸鸭蛋等,当然最多最普及的是吃粽子了。)

2、引入主题:首先要感谢××社区和×××购物中心,让我们汇聚一堂,在这美丽的×××举办端午节的活动,进行激动人心的包粽子比赛,让大家开开心心购物,欢欢乐乐过节。

3、主持人介绍包粽子比赛规则

(1)我们一共39人,分成7组。报每组的名单(另附名单表)

(2)下面很荣幸的介绍下今天的评委:×××

(3)组比赛前有1分钟整理材料的时间,检查比赛的材料,有问题的提出来。

(4)一组一组进行比赛,比赛开始后,每个人包5个粽子。评出速度最快的1人,粽子最漂亮的1人。

(5)7组比完后,速度最快的7人和包粽子最漂亮的7人进行比赛,评出最终速度最快的1人,粽子最漂亮1人。

(6)奖品:最快包粽奖: 最美包粽奖: 其余进入决赛的人均可获得。同时所有参赛的朋友都可以获得香水小金猪一个,放在家里汽车里都可以,清新空气。真是奖品多多啊~

4、比赛现在开始。

14:40-15:00第一组 15:00-15:20第二组

15:20-15:40第三组 15:40-16:00第四组

16:00-16:20 第五组 16:20-16:40 第六组

16:40-17:00 第七组 17:00-17:30 决赛

5、中间插入小游戏:针对现场观众

开心问答:

a.2001年的端午节是哪天? 答案:农历五月初五

b.端午节是纪念谁? 答案:屈原

c.大家知道屈原投江去世的那年农历五月十二是什么日子? 答案:屈原的头七

d.小明端午节生日,去年13岁生日的时候为什么点了14根蜡烛? 答案:那天停电,有1根是照明用的。

f.3个人3天吃了3只粽子,那么9个人9天吃了多少只粽子? 答案:27只粽子

g.端午节在门上插的是什么? 答案:艾草(蒿)

h.端午节插艾蒿是起什么作用的? 答案:驱蚊虫 辟邪纳福

答对的得一份小礼物

6、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7、两个主要奖项由×××领导颁奖,其它奖品由×××工作人员发放。

8、主持人询问获奖者:

a.平时来×××购物吗?一般什么时候来?

b.觉得×××怎么样?×××的促销信息一般是如何知道的?

c.您对×××有什么建议?

9、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二】

男: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各位观众,各位朋友。

齐:大家上午好!

男:今天,我们将在XXXXX,举行 “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首先,我们对各位领导的出席和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女: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领导,他们是——(略……)

男:在浩淼如烟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男:今天,我们举行这样的纪念活动,通过唤起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让中华的雄魂如黄钟大吕,再一次在辽阔的华夏大地敲响!

女:透过历史的烽烟,让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从远古走来,从滔滔的汨罗江走来。走到我们中间,走进我们心海…

【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战国时代,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青年时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干,踏进楚国朝廷不久,便受到赏识,但是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现在湖南、湖北的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忧民感情的诗篇。后来楚国亡了,屈原心裹有说不出的痛苦,便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男;就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一起感受端午的韵味,一起共庆端午节,现在我宣布端午节主题活动 我们的端午正式开始!

1 礼祭仪式:《祭屈原》

2 配乐诗吟诵:《离骚》(节选) 作者:屈原(战国) 领诵: 古琴伴奏:

3 经典诵读: 领诵:

4 .舞蹈: 《红星闪闪》

5 全体大合唱:《歌唱祖国》

男:今天歌声悠扬,今天劲舞飘摇

女:今天开心阵阵,今天欢笑声声

男:让我们收集欢乐,共同分享

男:朋友们 “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及来宾的光临,感谢今天为我们带来精彩表演的所有演员。

女: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再见。

第3篇: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范文

小协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三班

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时间:2019年6月16日

四.活动地点:教室

五.活动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

六.活动过程。

1、开场白

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老师和大家在这里共度佳节。 2、了解民族文化

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生: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

生: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来过今年的端午节。 „„

3、游戏开始 (一)吃粽子比赛

班主任: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谜底:粽子)

班主任:下面我们就来个吃粽子比赛,怎么样?(班主任讲规则) 参赛者以四人为一组,蒙好双眼,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各参赛选手在原地转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包装吃完粽子,当完全咽下后举手示意,由小组长检查无误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为完成游戏时间最短的获胜选手鼓掌。

班主任:从大家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到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过节的快乐。

(二)缝香包

先由班主任讲解缝香包的要领和针法,然后同桌两人一组,班主任宣布“开始”后,再动手,同桌可以互相帮助。时间为15分钟。比赛结束后,由班干部推选出5个制作的精美的香包,制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块合影留念。

(三)撮五彩线

还是同桌两人合作,各自把自己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班主任喊“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限时3分钟。完了之后,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举手示意成功。

(四)为了纪念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班的同学们都办了手抄报,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 (分小组展示手抄报) 七、反思与拓展

第4篇: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范文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小学生放假时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端午节小学生2021放假时间表安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小学生放假时间2021年端午节小学生放假3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规定:端午节放假安排:6月12日至14日放假,共3天。

端午节的来源说法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千年历史,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节有哪些寓意我们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的别称是瑞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制作成我们现在的粽子的模样。

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还有一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曹娥碑》)。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第5篇: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端午节 艾草 辟邪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在学术界说法不一,总结起来,大致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夏至说”、“龙腾祭祀说”、“恶日说”等等。

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早在南梁时期,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泪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近现代学者有种学术观点:由于屈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诗性精神代表、一种审美意识、道德精神,在历史演变中,最终淘汰了其他传说与习俗,使得人们把端午节与纪念屈原融为一体。

端午节的纪念伍子胥说最早见于东汉邯郸淳的《曹娥碑》:“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伍子胥的殉难日与端午节接近,精神气节也相似,但是伍子胥比屈原早两百年。斗百草、采杂药、食粽、饮雄黄酒等端午习俗很多起源于伍子胥所在的吴地,由于伍子胥在春秋末已得到勾践等的崇祭,因此端午节最早纪念的人应是伍子胥。

夏至功能转移说。从风俗学上,吃粽子习俗是在夏至,竞渡也是夏至时节的娱乐节目。端午与夏至在六朝曾经并重于世,但随着岁时节日体系的完善,端午最终替代了夏至,夏至的节俗功能大都潜移至端午节俗中。

“龙图腾”祭祀说。这种观点认为,端午风俗中和龙有关的节目很多,像龙舟竞渡、吃粽子、端午日鱼变为龙等,都与龙有关,而龙是吴越民族的图腾,因此,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至于类似“龙腾祭祀说”的还有“祭天祈年说”。这一派观点端午节的起源与古越人有关:古越人西周时有以夏正五月为新年的习俗,所以,端午节由远古越人的新年演变而来。

不过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恶日说”。此说认为端午节的初始之意,当是驱瘟、除邪、止恶气。从大量的民俗文献和地方志记述中又看到这个节日主要是避兵鬼、止病瘟的驱邪攘灾节日。端午诸多习俗如浴兰、戴朱索、佩营蒲、悬艾于门、饮雄黄酒、采制药物等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阴阳争,死生分’,最严重的时刻,病毒以及瘟鬼都集中在这一天出现,人们用招魂、镇鬼、食粽、虎威与雄黄、药浴等手段攘灾避祸,避瘟驱毒。而吃粽子、插艾草等开始都不在端午,它们都与夏季炎热而导致的疾病有关,这是人们对恶月、恶日的应对。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还有一些其它分支类观点,这里不一一例举。总结起来,端午节的起源分为纪念人物的由来、节气的由来、地域风俗习惯的由来,而节气、风俗说又和辟邪说息息相关,可连为一体来看。不过端午节毕竟是个有文化承载、积蓄着民族精神的重大节日。而一个如此重要且传承两千多年年之久的节日,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精神面貌的变迁诸多方面息息相关的,用一种说法替代其它所有的说法恐怕不妥。但是我们从节气和风俗习惯上进行研究,也许能发现本源的意义。

我们看到在古代端午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或是伍子胥。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而归结起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粽子、龙舟为表征,体现民间着对伟大诗人的爱戴。一种以挂艾草为象征,作为一种避邪趋吉之用。而这两样物品正对应着关于端午起源的两大分类:纪念说和辟邪说。

对于中国人而言,如果试图举出代表端午节的二件物品,那么非粽子、艾草莫数。端午节这天除了吃粽子以外,中国人有插、挂、佩戴艾草的习俗,从南到北都是如此,只是方法上有所不同。如东北三省那里的方法是:门上插一束艾草,其中抽一支放耳朵上,可驱百病。杨州是把艾草门口地上放一束,神位前放一束,驱鬼辟邪,驱百病。不管方法如何,意义是相同的。不过由于当前民族文化受淡漠,而且在超市里很容易买到速食性的粽子,但艾草在大城市里比较难寻。因此不少人提起端午都只知道粽子,而对艾草就不太了解了。

但是在在诗经时代,艾草是很重要的、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经济植物。艾草,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艾青。艾草属菊科、艾属。《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不过即使不谈端午节,艾叶用于治病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叶的疗效与用法,并在以后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叶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更有不少地方栽培种植,家家收藏艾叶。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叶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大量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民间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风湿病时,以艾草作为燃料效果更佳。

除了医学的作用外,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在中国江浙一带的传统食品中,还将艾草制作成青团子,一般在清明节食用。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综上所述,艾草在中国古代有着很大的民生性作用,其主要功用在于医疗、和驱虫以及辟邪等作用,也是属于常见用品。那么为什么艾草在中国人的记忆中,与端午节紧紧相连呢?这和端午的节气、时令有关。也是端午起源上的“恶日说”之所在。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吕氏春秋·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云:“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云,“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多被视为不祥之兆,常为父母所弃,《史记·孟尝君列传》己载,孟尝君田文出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亲田婴认为“五月子,长与户同,杀其父母”,下令将田文杀死,其母不忍,偷偷将其抚养成人,后来成为战国时著名的四君子之一。但这种弃五月子之风并未因此而废弃,据东汉王充《论衡·四讳》:“讳举正月、五月子,以为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由上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从科学而言,端午节处于五六月之交气候转换的时节,自此南方进入梅雨季节,气候湿热、虫蠹并兴,也是容易爆发瘟疫的时节。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此月便格外引起人的惊惧和警觉。这样,在此日插挂艾叶以驱鬼,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端午的另外一个称呼叫菖蒲节,也就是五月五日这一天,菖蒲与艾草共同悬挂,也是起着辟邪作用。

如上我们看到在古代,五月五日并非吉日,虽然全国各地在端午节习俗上会有不同,但辟邪这个氛围没太大变化。在安徽歙县,端午节跳钟馗捉鬼,位于安徽南部的歙县每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悬艾草、舞龙舟等风俗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跳钟馗施威捉鬼活动。钟馗捉鬼也是在天气湿热人多病,瘟疫易流行的季节驱邪用。在河北,端午节这天忌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在南京端午节这一天,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黄玉一块,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

在台湾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在山东及东北,端午这天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云南端午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有避邪驱瘟之意。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通过研究发现,端午节以艾草为象征代表的辟邪意识,是我们理解端午文化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直接与端午节的本源有关。而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但是我们知道,光有立法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识之士进行民族文化研究和宣传,加深官方以及民间对民族传统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使民族文化能真正地得到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西汉]戴圣.礼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晋]王嘉.拾遗记(外3种)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宋]李昉,李穆,徐铉.太平御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5][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6]陈来生.风俗流变——传统与风俗[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第6篇: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范文

2019端午节演讲稿一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五过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19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和纪念曹娥说;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屈原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蛟龙水兽喝醉晕倒,就不会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吃黄鳝吃面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欢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咸,大的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我吃过咱们四川乐山产的肉粽子最好吃,黄澄澄的糯米里夹着腊肉,肥而不膩,吃起来一股花椒和竹叶的清香,口齿留香,味道悠长。最可贵的是价格低廉,每个重有八两,才二元五角钱。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19年开始,我国为宏扬民族文化,保留民族传统,将五月初五列为法定节假日。

2019端午节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2019端午节演讲稿三

各位同学:

端午节就要到了,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19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第7篇: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范文

2012年端午节放三天假:6月14日至16日放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第8篇: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范文

端午节的风俗: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 家家悬钟馗像, 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 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 梦见二曳, 一大一小, 小鬼穿大红无裆裤, 赤脚, 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赤双足。捉住小鬼, 挖悼其眼睛, 一只吞下,明皇喝问, 大鬼奏日, 臣姓钟馗, 即武举不第, 愿为陛下除妖魔, 皇醒后, 疟疾愈, 于是令画工吴道子。 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图像, 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 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阳节,家家都以菖蒲、 艾叶、 榴花、 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长生, 汉武帝欲求长主之术,曾吃菖蒲两年。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赶迫拯救, 是为尤舟竞渡之起源,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 盛行于吴,越、楚。

据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端午节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妃的节日, 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图腾社会的水乡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虫、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胁,为了抵御这些天灾, 他们尊奉想象中的具有威力的龙作为自己的祖先兼保护神(即图腾), 并把船建造成龙形、 画上龙纹, 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第9篇: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纪念传统节日 传承传统文化》。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的国家楚国被侵略,屈原跳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划龙舟,往江里投饭团、鸡蛋等,不让鱼吃屈原的身体,饭团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粽子。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到底有哪些习俗呢?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传统习俗。粽子皮是树叶做的,粽子馅有很多种。吃粽子的习俗还漂洋过海流传到国外呢。同学们,我想问几个问题,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你包过粽子吗?怎么包的呢?对,最常见的就是糯米、大枣包的粽子,你喜欢吃什么口味都可以自己调,也可以包肉粽子呢。我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端午节前举办过包粽子活动,当时我和姥姥都参加了。每逢端午节,社区也会组织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呢。

端午节赛龙舟也是一种习俗,每年电视上都会演赛龙舟。

我听妈妈说,她的家乡在端午节有很多纪念活动。比如,清晨用艾叶洗手洗脸,门上插着艾草、彩色葫芦,用香草做一些香包,给小孩子戴五彩线,煮鸡蛋,包粽子等。一派喜气洋洋。总之,这个节日很重要,是民间的一个大节日。

以前端午节是中国的女儿节,每年人们都会拿五彩线团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后一个雨天,人们就会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传说这样会带给人们一年的好运。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