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

第1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今年以来,洪泽县在增强区域硬实力、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中着力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站到了又好又快的新起点上。

坚持项目拉动。加速壮大硬实力。一是在项目建设上,力求招大招强。努力以增量扩张壮产业、优结构。就目前发展而言,我们洪泽还属于投资拉动增长型地区,扩大投资、促进增长的最优捷径就是依靠项目。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始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强势推进项目建设“春季攻势”、“夏季攻坚”、“秋季会战”和“冬季决战”,呈现出项目加速集聚、产业增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以来,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2亿元,新建成规模以上项目15个,新开工规模以上项目37个,正在实施的规模以上项目110个,其中总投资33亿元的清华科技园、总投资10亿元的软件产业园安芯智能港等一批“旗舰型”项目已经破土动工;近期,还有总投资47亿元的161个项目即将签约。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洪泽加速发展、科学发展打足“底气”、夯实“根基”。二是在企业培植上,力促做大做强,努力以存量发展兴实业、增后劲。我们提出把“保企业”作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的基础,结合“三进三问”学习实践主题活动。通过政策扶持、项目融资等多种途径。倾力营造宽松环境,加速企业增量发展。实施了“三个3000万”(垫支3000万、减负3000万、奖励3000万)帮扶计划,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专门设立中小企业三项资金预警救助机制,为因资金周转困难诱发资金链断裂的重点企业提供应急资金。建立政银企合作对接机制,为171个项目协调信用贷款10.5亿元,已到位6.5亿元。海珠集团、瑞特公司、化工集团等企业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各项指标增幅均在45%以上。目前。全县开票销售超5000万元企业达到8家,利税超500万元的企业达到14家。

坚持环境再造。致力发展软实力。一是抓“大部制”改革,强推效能提速。顺应发展需要,整合县内5个督查机构,在淮安市率先组建效能建设办公室,此举被《中国纪检监察报》、《新华日报》称为“督查大部制”改革。在审批服务上实行“时时监控”,所有办事流程和办结时间实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这种制度不仅让审批服务情况真实地展示在办事人员眼前,而且让窗口审批部门以及办事人员时时感受到来自服务对象监督的压力,有效解决了审批不快、服务不优的问题。去年以来,我县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审批收费等事项2.2万件次,按期办结率100%,无一起投诉,全县四大类审批事项审批时限由以前的66天压降到32天,整体提速52%。二是抓“洪泽帮办”品牌打造,推动服务升级。我们将“洪泽帮办”作为一个品牌来培塑和打造,逐步把业已形成的亲商理念转化为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强大优势,围绕项目建设环节中的“十项抓手”,着重完善和深化了交办制、会办制、帮办制、督办制、联办制、终身制等6项强制性、长效性工作机制。通过这些制度的落实和实施,“六无六最”(工作无时限、服务无条件、帮办无阻力、投资无障碍、发展无忧虑、客商无投诉,流程最简、效率最快、态度最好、成本最低、信用最佳、公认最高)已经成为“洪泽帮办”品牌的统一标识,成为洪泽广大干群的共同行动。三是抓名湖名城建设,增创城市魅力。打造闻名全省、知名全国的新兴湖滨旅游城市,是我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而确立的目标定位。为此,我们树立了“城市就是旅游、旅游就是城市”的发展理念,致力让洪泽“长大、长高、长壮、长靓”。重点实行了以“开发融资破题,策划宣传推介年、旅游招商推进年、景点建设推动年”为主要内容的“一破三推”工作举措,积极筹建洪泽湖旅游开发总公司,组织开展旅游项目推介会、招商说明会,全力打响“古堰牌”、“温泉牌”、“水文化牌”。今年以来,启动实施了100多个总投资超30亿元的重点城建项目,建筑面积累计超过120万平方米,全县在建或建成高层小高层30幢。总面积36.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5万平方米,城市正在向集约发展、向高空发展、向靓丽发展,名湖名城的迷人魅力日益彰显。

坚持举措创新。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我们坚持将创新作为培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重点突破思路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是思路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新拆迁工作思路。实行富民拆迁、和谐拆迁。牢固确立一个理念,即绝不让开发区的农民在工业化过程中贫困化,绝不让城市居民在城市化过程中边缘化。去年以来,全县拆迁总量超60万平方米,没有发生一起无理上访事件。实施土地换城保、土地换医保。在苏北率先启动了“土地换城保”工作,建立了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与城保相并轨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统筹范围。另一方面是创新创办园区工作思路。创办科技创业园、科技孵化园,为科技型中小项目落户提供平台支撑,科技创业园目前已落实和正在实施的项目有64个,平均每个项目投资3000万元,亩均投资强度207万元:科技孵化园正在组织申报之中。二是科技创新。一方面借助外力加速科技创新。利用清华大学与银珠集团合作项目的契机,筹划成立嘧胺研究院,建设银珠集团国家级盐化工工程技术中心,设立清华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努力使银珠集团成为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成果转化基地,逐步把洪泽打造成颇具影响的“盐谷”。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建立企业公共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全新服务。在淮安市首推政府雇员制。首批30名人才即将正式上岗:启动实施“高端人才计划”,逐步实现以人才助推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破解次发达地区的“人才荒”。

第2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陕煤陕西韩城矿业公司前身为陕西陕煤化工集团下属的韩城矿务局,根据主业与辅业分离的原则进行改制,目前分为矿业公司和存续矿务局两大区块。

一、公司(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工作思路和方法老旧,难以适应目前公司发展要求的状况,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管理理念滞后,思想不解放。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没有树立干好本岗位工作的员工就是人才的理念,仍沿用旧有模式进行管理,跟不上时代及形势发展要求。

第二,人力资源基础工作薄弱。在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以岗位管理为核心进行岗位设计,岗位分析与评价等基础性工作很不扎实,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缺乏科学性,没有岗位工作标准,也为进一步开展绩效考核、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员工培训和职业生涯设计缺乏应有的依据。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发挥。

第三,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在分配上由于没有开展绩效考核,或绩效考核不到位或成为一种形式,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均主义,工资不能按岗位、能力、贡献拉开差距,干好干坏收入差别不大。

第四,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缺乏对职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员工激励措施,导致员工上升的路径单一,没有开通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职业协调发展通道,造成进行技术工作人才待遇低,发展前途受阻,唯有当官才能得益。这不仅影响公司(局)发展,也影响个人发展。

第五,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差。公司培训工作制度体系基本健全,运行程序也较规范,培训的量很大,费用也不少,但培训的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主要是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或原本就没有进入公司、部门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不到位。从而导致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差。

二、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及对策研究

根据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开拓思维、创新发展,突破原有老旧框架,以全新观念、超前意识做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第一,首先做好人力资源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工作。

根据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及人员现状,分析统计近几年来人员流失原因,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在公司(局)内外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数量、质量和层次结构进行分析,编制出公司“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规划,指导不同时期公司(局)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防止不合要求人员大量过剩,具有特殊技能和知识人才紧缺,确保公司(局)不同发展时期人力资源的供应和有效支撑。

第二,做好公司内部人力资源考核考评及内部挖潜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员工绩效考评。主要是进行管理技术操作岗位分类,明确员工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考评计划、实施、结果应用流程和实施方案,完善配套制度和考核细则,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二是加大薪酬分配的激励力度。坚持公平性,激励性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采用固定薪酬与弹性薪酬相结合,普遍微调与重点激励相结合的薪酬策略,通过绩效考核对岗位重要者、多劳者和业绩水平高者,提高收入水平,激励员工具备更多,更精的劳动技能和更好的工作业绩,真正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贡献付酬,逐步缩小核心岗位和骨干员工与市场薪酬水平的差距,从而稳定骨干职工队伍,留住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局)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继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发和完善人事档案、技能鉴定、统计分析、养老保险、职工卫生等管理信息子系统。逐步建立起标准统一、数据齐全、功能完备、操作便捷、维护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是加强外部人力资源引进及技术交流管理工作。加强外部人才引进管理工作。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技术进步,必须加快外部人才引进工作,主要是引进一批高智能、高层次人才,以填补我公司人力资源短缺之需,具体方法是将一些技术管理岗位公开对外实行招聘,以技术含量和管理层次确定薪金和待遇,基本与外部市场完全接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进外部高质量人才,加快技术升级步伐。

第3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题目】企业退休员工社保管理模式优化探析

【绪论】退休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管理方式探究绪论

【第一章】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现状

【第三章】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不足的原因

【第五章】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控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完善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措施

为了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就需要有效措施与方法来解决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本章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更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工作体系。

一、推进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格局。

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社会化管理是一项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整体业务流程。在每一个参保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时,各部门之间需要协作好,确保退休职工的档案信息可以快速、无误地交接给所属街道、社区,不让任何一个企业退休人员被遗漏在社会化管理的体系之外。

在企业退休人员被所属社区接收后,让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有效进行。在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各个部门的分工合作,使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真正发挥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进程。

自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相关部门初步建立了激励社会力量来投资和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体系。

通过一系列相关激励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行业质量标准进,建立信用体系。

三、完善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社保管理社会化体系。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退休老人不愿意住进养老院,一方面是老人自身信不过养老院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传统观念也不愿让子女背负道德舆论压力。但居家养老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子女不能全天候在老人身边,这就缺乏日常贴身式护理。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保养老管理社会化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笔者在双塔街道进行调研时发现以杨枝社区为试点的时间银行在其辖区内逐步推行。以爱心储蓄的形式为辖区内年轻、健康的退休人员建立付出、积累、回报机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帮助。

互帮互助老有所为,互帮互助组织要收到要充分鼓励和大力扶持,发挥企业退休人员的奉献精神,加以引导。积极鼓励这些互帮互助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助活动。让合得来、兴趣相投的老人们可以抱团一起生活,让晚年生活不再乏味单一。

四、加大推广社区志愿者义工的社会化服务。

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志愿者制度,可先在一些条件允许的社区先进行试点,再影响全局,逐步促使全社会都参与到为退休人员服务的行列中来。专业的志愿者队伍,为社会所急需。有一些老年人反映,他们在意的不是物质上的关怀,更需要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体娱乐等服务。此外,电器修理、法律援助、家政等也都是老年人所需。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评估和激励社区志愿服务,建立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志愿者管理体系,进而吸引更多人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难题。

在大力发展志愿者时,可以积极争取企业退休人员的加入,相对其他志愿者而言,退休人员有一些天然的优势。一方面,退休人员的业余时间较多,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另一方面,退休人员对退休后的生活有切身体会,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更加了解,在进行志愿者活动时更有针对性。

第二节 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信息库。

一、建立有效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数据库。

为了更好地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管理服务工作,一定要对企业退休人员的信息进行重点维护。在系统现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打造企业退休人员完整信息库。

建立有效全面的企业退休人员数据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好对新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录入;其次要登记好企业退休人员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个人特长等;最后要通过走访的形式来掌握企业退休人员最新的信息,并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在整个数据库中对各类基础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各类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构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管理平台网络。

实行退休人员管理的社会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金保系统对企业退休人员实施联动管理。参保人员一旦进入社保系统,其相关信息就可以在社保机构和社区信息平台之间无缝衔接,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开拓创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移动网络平台的建设,简化办事流程,增强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便捷性和智慧化水平,探索建立掌上操作、实时响应、多级联动的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服务体系,推进苏州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异地退休人员的生存现状认证网络社会化共享。

加快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现状认证的全国网络建设,将还没有纳入全国生存现状认证网络的地区及时全面地将信息共享至全国认证网络平台,今早实现全国各地统一纳入认证网络平台,统一信息化资格认证标志,方便异地企业退休人员方便快捷地完成生存现状认证手续。

同时要加强社保生存现状认证信息系统与公安信息系统的交互比对,可在系统中加入失踪、判刑等比对参数,一方面使企业退休人员得生存现状认证手续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可及时比对出错误信息,以防损害企业退休人员的个人利益以及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利益。

第三节 建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长效机制。

一、调整和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服务项目。

首先要明确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将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各项政策、信息的查询服务,建立健全退休人员个人及家庭全面的基本信息,及时掌握其生存和流动状况,每年定期开展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工作,为企业退休人员代办各项社保业务,帮助亡故人员家属申请亡故待遇,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免费的健康体检,协助做好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学习和公益活动,将各类文体活动等管理服务内容固定下来,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各类服务流程,不断改进社会化服务质量。

坚持调研常态化,服务送上门的工作思路,以解决居民群众最为关注和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导向,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差异化的需求,细分服务人群,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化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苏州市辖区社会化管理人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保管理社会化增长机制。

随着近些年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各类消费品的价格也呈现上涨趋势,因此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保管理社会化自然增长机制尤为重要。

(一)企业退休养老待遇的增长机制。

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每年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进行上浮调整,基本养老金待遇主要以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长短、退休人员的年龄段、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来调整。这在建立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征途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未来可引入更为细化的调整标准,如工资基数的高低、夫妻双方综合退休待遇水平高低等。

(二)企业退休社会化服务标准的增长机制。

苏州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可以享受的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免费健康体检、传统佳节慰问、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服务,其标准虽然较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开始时的水平有所提高。但与企业退休人员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有差距。因此在继续做好这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可将相应标准逐渐提高,让企业退休人员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美好成果。

三、定期对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机构进行考核培训。

不断加强对社保管理社会化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开展各类法律法规、业务实操培训,组织社保工作人员走进基层机构开展培训交流活动,与协管员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开展以老带新,请老协管员当老师,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传授服务经验、业务技能,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优化业务流程,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业务管理,不断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使其做到三通,即:政策通、业务通、民情通,以便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可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 APP 等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来普及社保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相关知识。

同时要加强对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的机构进行考核,优化调整相关考核方案,改变以往主要参考平台数据的考核思路,综合考虑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特色工作开展情况和居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因素,留给各街道社区更多的自主空间,便于各街道社区充分发挥辖区优势资源,开展特色的活动和服务,通过改革考核制度,减少规定动作,创新思路,为各街道社区开展特色活动预留充分的空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活动有特色,群众得实惠,努力为老年人的夕阳晚景增添乐趣。这些老年群众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各类活动,为享受优质服务提供便利,也充分展现了银龄群体夕阳如火的风采。

第四节 不断创新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管理手段和模式。

一、加强基础机构建设。

(一)加强机构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要加强各种老年设施的建设,从现在开始就应列入各级地方发展建设规划,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既可满足社会化管理的基层物质需求,也可避免在短期内集中投入大量资金的财政负担。同时要充分挖掘街道、社区现有资源,尽量做到办公用地最小化、居民活动用地最大化,充分保证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到一流的硬件设施。笔者在苏州吴门桥街道调研时观察到当地街道、社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给辖区内退休人员提供额外的服务,如开设家外家影院,为辖区内退休人员提供集体观看电影的场所;社区还为辖区内的退休老兵们设立老兵驿站,为他们提供专门的活动交流场所。这些举措都是街道、社区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资源,来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加强机构软件设施建设。

各个负责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管理机构还需要在自身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的软件建设上下足功夫。要重视民情民意的收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一方面,不断通过与退管义务监督员们联系,收集、整理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和评价,另一方面,利用各种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形式,积极查找问题,整改落实,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增强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依托现有场地及设施,为辖区空巢独居、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企业退休人员提供送餐和日托服务,同时配备训练有素、富有爱心的送餐服务队伍,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按时吃上可口的饭菜。

加强企业退休人员业余生活,培养组织相应的爱好团体。笔者在白洋湾街道调研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时发现,和美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有不少歌唱爱好者,退休老人们尤其爱唱红歌,于是在街道和社区的协助下将她们组织了起来,2017 年 1 月和悦歌咏队在和美社区正式成立了,辖区参加老年大学合唱班的阿姨主动担起了教学的重任。成立以来,曾多次参加街道、社区的各类表演、比赛,这支团队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可,在辖区小有名气。金筑社区的居民近年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纷纷种植起了盆栽蔬菜,社区将热心公益的退休人员组织了起来,成立了筑绿蜂志愿者服务队。这支团队平时肩负着普及盆栽蔬菜技术和监督毁绿种菜的任务,在一些节假日,他们还会将自己悉心照料种植在社区农庄的盆栽蔬菜上门赠送给困难家庭,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白洋湾街道的新渔村是白洋湾山歌的发源地,老一辈人几乎都会哼唱几句白洋湾山歌,2016 年 8 月,新渔村成立了退休人员山歌队,定期组织一起唱山歌,切磋技艺,交流感情,寒暑假还组织退休人员教小朋友们学唱白洋湾山歌,让这一传统文化在下一代手中传承下去。白洋湾街道组织的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退休人员的业余生活,同时也做到了对苏州传统文化的传承。

另外笔者在双塔街道调研时发现双塔街道根据自身文化特色,为退休人员提供和很多人性化的举措。双塔街道是苏州古城区典型的文化型街道,素有文化双塔之称,辖区内有众多的文艺爱好者,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非常迫切,退休生活单调。根据退休居民的需求和建议,街道人社中心联合二郎巷社区推出了社区学院。以社区退休居民为服务对象,开设茶艺、吴文化交流、英语、摄影、书画等免费菜单式课程。通过社区学院的实施,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技能的同时促进邻里间的相互认知,为居民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另外街道人社中心联合网师巷社区,携手虎丘书院、苏州大学唐文治国学研究会,利用辖区资源网师园,开设网师国学大讲堂。旨在弘扬国学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传授中国的传统忠、孝、礼、义、传承好家风、感受民俗、名人典故、诗经歌赋的经典魅力。网师国学大讲堂将作为提升退休居民人文情怀的活动长期开展下去。不止文化方面,还结合个人爱好举办特色活动,位于里河社区天台的空中绿苑,里面错落有致地摆放着近千盆各式盆景,免费向市民开放,负责人张国斌老师还免费为辖区退休老人开展一月一次的盆景种植学习课程,解决居民朋友种植上的疑难杂症。不仅努力把社区营造成层层有绿、幢幢有花的美好家园,也让辖区的退休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盆景,享受健康,品味艺术。

企业退休人员退休生活常常比较单调,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根据退休居民的需求和建议,可以推出一些社区学校,以社区退休居民为服务对象,开设茶艺、吴文化交流、英语、摄影、书画等免费菜单式课程。通过社区学校的建设,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技能的同时促进邻里间的相互认知,为退休居民打造一个精神家园,也为退休人员提供一个再充电的条件,让退休人员始终保持与社会共同进步。

苏州作为全国着名的旅游城市,各个街道、社区可以结合苏州古城保护古城保护、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银龄群体的优势资源,发挥企业退休人员在挖掘、传承、宣传和保护古城区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发起一系列的志愿者活动,动员企业退休人员积极参与到古城保护行动中来,凝聚强大合力,成立古城保护志愿者小分队,这样既可以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生活,也为苏州古城的保护出一份力。

三、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退休老人人数的增加,养老服务已变得供不应求,单靠政府单方力量已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的养老需求。《2018 年民政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专门化目录》已经确定,其中涉及养老服务的项目达到 11 项,包括基本养老规划与政策研究、养老服务、临终关怀服务、公办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其他政府委托的基本养老服务等。

1民政部门将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承接主体进行考评,提高服务水平。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承接主体不得参加下一年度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竞标。经等级评估,3A 及以上的社会组织可优先获得这 11 项养老服务项目。

另外,长期护理保险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是政府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的形式之一。苏州作为全国 15 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城市之一,不断探索试行。在苏州,长护险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交由第三方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管理,同时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将长护险的实施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2017 年到 2019 年,第二阶段从 2020 年起到国家正式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四、鼓励和吸引专业人才参与社保管理社会化。

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保障基本的养老医疗需求。首先可以与辖区内的医疗机构进行协力合作,同时大力引入具备相关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技能的人才,为企业退休老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社区的为老服务志愿服务队,吸纳各方力量开展各类助老医疗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一线工作人员人手不足,工作繁杂的问题,可以挖掘热心好人、才艺达人充实到社区自管小组长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中,发挥群众自身内在的力量,让退休人员在各个自管小组中找到社会归属,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从而享受安定的晚年退休生活。

第五节 拓宽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经费筹措渠道。

一、政府加大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的财政经费投入。

每年的活动经费和管理经费经过政府财政预算,并由财政局对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部门预算经费和退管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通过跟踪问效和支出效绩检查评价等方法规范支出管理行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由社保中心按照积极扶持、量入为出、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对文体活动经费的使用管理。可按照不超过下拨经费总额 30%的比例,由区社保中心集中统筹,用于本辖区内退管活动重点项目。

各区在组织和指导街道(镇)、社区(村)开展文体活动时,应坚持安全、小型、多样、就近的原则,结合基层实际,拟定计划、征求意见、组织实施,可根据文体活动开展情况统筹兼顾酌情贴补。当年度经费结余应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经费使用情况应定期公布。 根据退管工作实际,如需对退管经费使用范围及标准进行调整的,由市社保中心提出,经市人社、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为了更好地组织企业退休人员活动,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的退休生活,保障一线工作人员的待遇,政府可适当加大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各项工作的财政经费投入。

二、按比例提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作为社会化服务管理经费。

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作为社会养老的必然趋势,不仅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经费也可以从每年征缴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用来弥补企业退休人员社区服务管理组织各类活动经的费不足。

通过国家统计局近十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结余数据可看出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金额呈现增长态势,有条件支出部分基金用于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工作,进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

三、收取企业退休人员一定的费用作为社会化服务的经费。

在扩大社区服务项目后,如组织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创办老年大学时,可以对参加对应活动的企业退休人员收取适当的学费、活动费等。收取少量费用一方面可以让真正有需求、有相同爱好的退休人员聚集起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区开展更多各类丰富的社会化管理活动。

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

按照《苏州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市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经费除单位缴纳和财政拨付外,鼓励以社会自愿赞助和捐赠等方式筹集。社区服务组织可以面向社会开展一些有偿性的活动,用来弥补退休人员活动的经费不足。

1同时加大社区所在个人、单位、社会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活动进行捐助的宣传,让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多多关注和支持企业退休人员社保管理社会化工作,共同推进社会化管理工作进程,让所有企业退休人员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第六节 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医疗社会化的医疗体系。

一、建立政府出资补贴的医疗补足机制。

现行企业退休医疗待遇享受一次性补足的政策,在补足金额上对企业退休人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而当有些退休职工无法承受时,他们就无法正常享受职工退休医疗待遇。因此国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经济困难、同时又长期需要享受医保待遇得企业退休人员提供一定的补贴,来帮助他们补足医保缴费年限,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真正实现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医疗保障权利。

二、继续调整企业职工的医疗缴费年限。

在 2016 年,国家调整了一次医疗缴费年限,2016 年 9 月底前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办理职工医保退休待遇核定手续时,其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按原规定男满 30 年,女满 25 年来执行,2016 年 10 月之后达到国家、省规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办理职工医保退休待遇核定手续时,其职工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按原规定男满 25 年,女满 20 年来执行,缩短了企业职工医疗缴费 5 年年限,这大大减轻了退休人员在做医疗待遇享受一次性补足时的经济压力,在以后的医疗缴费年限执行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缴费人群实行不同的缴费年限,可以考虑进一步缩短在实行现有医疗保险政策前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职工的医疗缴费年限,从而减轻他们的医疗保险补足年限的经济压力。

三、扩大养老医疗机构建设。

在加强综合医院的养老医疗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各城区和城镇以步行 10~15 分钟就能得到社区卫生服务为机构设置要求,城市每个行政街道或 5~10 万人口设立 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一般控制在 50~100张,其中应按一定比例设置护理康复床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下设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镇每 5~10 万人口左右设立 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中心卫生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覆盖不到的地方可下设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制镇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非建制镇卫生院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康复护理机构。

第4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一是继续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宣传婚育新风,创建和睦家庭,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目前全县已建成大型计划生育公益广告宣传牌23块,新刷、刷新各类标语口号863条,发放集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技保健于一册的计生宣传册页2万余份,使群众在婚育观念、生殖健康知识、计生法规等方面有了较丰富的了解。二是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宣传计生惠民、少生快富等政策通俗易懂的演出将国家的优惠政策显现得淋漓尽致,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深受群众的欢迎。全年共巡回演出22场,受教育群众达10万人次,各项计生政策深入民心。三是开展“好婆婆好媳妇”评比活动,评出文明家庭273户,有效地改善了婆媳关系,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二、进一步完善了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按照计划生育“贡献者奖、困难者扶、损失者补、有病者保”的原则,初步形成奖励优惠、困难救助、养老保障等较为完善的多层次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体系。一是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的各项奖励政策。我们通过摸底调查、核实、筹措资金等一系列运作,农村独生子女奖金全部得到落实。经乡镇调查摸底,我局核实,确定全县共有3266位独生子女父母需兑现奖金,标准为每人每月10元,共需资金391920元。采取县、乡两级财政各负担50的办法,加强了资金到位的可操作性,通过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金,全县掀起了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对低生育水平的稳定起到了促进作用。市人大教科文卫调研组来我县就此项工作调研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我们加强了中高考农村独生子女照顾10分的落实力度。在严格资格审核的同时,创新了服务方式,提出在中高考农村独生子女资格确认审核工作中要随报随审,提供无假日服务。全年共有48位学生享受了照顾。二是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的资格确认工作。我局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资格确认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三级三公示制度,各项工作过程都透明操作,加强监督的作用。今年确定的108位奖扶对象,无一例错报,受到市人口计生委的充分肯定。三是救助计生残困家庭。我县设立了救助公益金15万元。今年对3户符合条件的计生困难家庭每户给予3000元的救助,不同程度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四是“少生快富”工程有序开展。今年通过多方努力,我县被省计划生育协会确定为河北省财政小额贴息贷款少生快富工程项目县。省计划生育协会将为我县提供100多万的贴息贷款作为项目启动资金。我县选择左卫镇第四屯村为该项目的试点村,按照“四优先一提高”的原则,选取了村中的80户为扶持对象,并通过市场调查,确定了以奶牛养殖项目为致富桥梁,目前正准备通过信用联社将贷款放到群众手中。

三、“民心工程”扎实开展。为搞好“民心工程”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服务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宣传力度,扎实推进“民心工程”,拉进党群距离。一是强化领导,硬化指标,严格奖惩,将“民心工程”列入年终考核目标。二是充分宣传发动,印制告知单4万余份,提前发放到育龄妇女手中。三是全方位开展“传、帮、带”活动,抽调县技术服务站中职以上的医技人员组成专家组,深入基层对每个乡镇的行政村育龄女进行免费检查服务,现场培训和指导基层技术人员。四是将“民心工程”和季普查、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相结合,降低了服务成本,扩大了服务范围,延长了服务时限,提高了长效落实率,创新了工作机制。全年共对228个行政村的37230名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了免费服务,地域覆盖面和人群覆盖面均超过80,共查出妇科、乳腺疾病患者22310人,患病率达58.72。

四、加强基层技术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我们通过多方争取,新建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大楼项目于年初通过省发改委审批,在国办有关领导的帮助下,争取到项目款90万元(国债资金),省、市人口计生委将配套100万元。目前项目已开工,预计明年7月底竣工,10月份可实现整体搬迁。同时对 乡镇计生站也加强了改造。左卫镇计生站随新建政府楼实现整体搬迁,硬件设施可达到优质服务型标准。怀安城、太平庄、第六屯、渡口堡四个乡镇计生站全部进行了改造,均达到基础服务型标准。全县11个乡镇计生站通过聘用等形式全部配备了执业(助理)医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乡镇计生站的技术水平。

五、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引起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列为今年计划生育的重点工作。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一是8月9日召开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调度会,传达了国务院20__年7月11日召开的全国关爱女孩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要求各乡镇认真落实“三级两全包保责任制”。又于20__年8月14日专门召开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调度会,进一步明确计生、公安、卫生、药监等部门的职责,强化了责任。二是强化领导。成立了关爱女孩领导小组,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了领导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宣传倡导。提倡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婚育观念,我局举办了“关爱女孩”知识竞赛活动。各医院B超室都张贴了“禁止选择性别生育”的明显标语。四是坚决打击“两非”和溺弃女婴的违法行为。由计生、卫生、公安、药监四部门成立了联合检查组对全县25家拥有B超的医疗机构和部分出售终止妊娠药品的药店进行为全面检查。对计划生育的孕产妇主动提供孕产期保健咨询服务,大力倡导住院分娩,保证母婴安全,避免出生女婴非正常死亡。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了市政府督导检查组的肯定,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六、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强信息化建设,是计划生育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局以完善育龄妇女数据库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县、乡、村三级联手,做好数据核查工作。局主管领导深入基层,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乡镇微机管理员按照“四统一”(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的要求每月按时上报人口信息。村级计生工作人员结合月访视、季普查工作,切实从源头核实育龄妇女的各项信息。二是规范HBWS系统的应用。按照省《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服务信息引导工作规范》要求,我局新配备微机四台,申请了政府域名,建立了怀安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站。三是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县统计人员统一参加了市人口计生委组织的培训,同时县局也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对11个乡镇的信息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普遍提高了信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四是组织了11个育龄妇女信息核查小组深入县直各单位整理、核实全县育龄妇女干部、职工的生育情况,突破了以往最为棘手的问题,从源头治理,提供了真实准确的育龄妇女生育节育情况,为全县育龄妇女数据库的进一步完善迈出了开拓性的一步。目前,育龄妇女数据库已建成,信息传递畅通、完整,各乡镇的数据库也都可正常运行。

七、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的育龄妇女小组长共配备476名,保证每个行政村至少1名,其工资按30元/月的标准纳入县财政预算。举办了村计生专干中专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计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开展了帮扶后进村活动,局领导亲自深入到所帮扶的“生态文明村”柴沟堡镇东沙洼村,后进支部转化村太平庄乡小要子水村,多次与村两委班子和部分群众进行座谈,广泛听取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帮助谋化发展规划。先后为小要子水村建立了党员活动室,配齐了电教设备,并投入5000元为该村硬化村委大院,并积极为东沙洼村修建防渗渠800米,目前正在备料。并为两村的628名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生殖健康免费检查服务。

八、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突出。一是我局争取的新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大楼已审批,总面积为3270平方米,总投资约400余万元。二是“少生快富”工程已启动,争取省协会将贴息通过信息联[!]社为我县“少生快富”项目户发放无息贷款100多万元。三是省幸福工程组委会为我县拨付救助贫困母亲资金10万。四是争取市人口计生委医疗器械配套资金50万,救助计生贫困家庭资金9万。全年引资共计570万元,圆满完成县定任务。

九、存在的问题

(一)计生经费严重不足,仅达规定标准的40,日益成为制约我县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抚养费征收不到位,需加大执法力度。

(三)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部分成员单位工作不到位。

十、20__年工作谋划

(一)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要建成省级优质服务站,乡镇计生技术服务中心全部要达到基础服务型,并要求60以上的要达到优质服务型。

(二)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利用新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大楼之际,加强硬件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项目。拟创办“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男性生殖健康服务、育婴保健培训班、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中心等项目。

(三)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与法院开展联合执法,力争在抚养费征收的广度和深度上均有所突破。

第5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一、某县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目前某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势必对今后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是国际国内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不断扩大,必将进一步带动盐津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上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盐津的发展,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将会更加有力;三是县委政府吸引外资、支持产业发展、服务投资者的政策清晰灵活,法制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不断改善,全县加快发展的氛围将会越来越浓厚;四是地理气候条件特殊,民族文化底蕴厚重,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具备自身发展的基础条件;五是内昆铁路、盐电公路等相继通车运营,麻水线、普桧线等公路即将建成,溪洛渡、向家坝两座巨型电站建设进程加快,具有发展必须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此外,近年来盐津经济快速增长,“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8,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9,社会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民族团结和睦的局面不断得到巩固,良好的发展环境已经形成。

上述有利条件和环境,必将有力地推动盐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但是某县的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地方财政能力弱,自身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造血”功能严重不足,难以对新农村建设形成有力的支持;二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规模对农业农村的带动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交通、水利、电力、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四是由于农村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发展农村经济缺乏手段,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的许多政策措施难以落到实处;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农村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为“三农”发展提供较好的服务;六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外部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差距较大,培养新型农民的任务艰巨;七是农村稳定形势不容乐观,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赌博等陋习潜滋暗长,门徒会等非法组织仍在一些偏远乡村活动。

二、推进某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全局,切合实际,才能有的放矢,最终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推进盐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规划,抓好示范,合力谋划新农村。科学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一是要根据中央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基地,一屏障”的发展定位,围绕盐津新确定的“农特产品基地县、能源化工基地县、关隘生态旅游县”战略目标和“建设新型农村,推进工业进程,增强三产活力,夯实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盐津”工作思路,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全县的发展大局相结合;二是要在因村制宜、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的要求,立足盐津实际,突出区域特色,注重产业支撑和设施配套,制订好建设规划;三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选择基础条件好,农民积极性高,两委班子工作扎实的自然村启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十一五”期间的22个村民小组示范点,以改变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农村产业为突破口,实现新村庄、新经济、新发展的“三新”目标,示范带动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

(二)培育农村支柱产业,切实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是培育农村的支柱产业。一是在 种植业上,力争到“十一五”末改造低产茶园3万亩,新建优质桑园3万亩,更新管护竹林10万亩,常年种植时鲜蔬菜8万亩,恢复发展“双低”油菜11万亩;二是在养殖业上,要积极推广配种改良技术和科学饲养方法,扩大生猪、肉牛、山羊、乌骨鸡等畜禽的饲养量,力争到“十一五”末年出栏肥猪25万头、商品牛1.5万头、山羊4万只、乌骨鸡350万只;三是在林果业上,要继续实施天然林管护、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等工程,发展经济林木,改良嫁接低产老化果园,提高林果业的产出率和产品附加值;四是在人力资源开发上,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力争到“十一五”末每年稳定输出农村劳动力7万人以上,使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三)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逐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才能有效支撑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一是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坚持面向昆水工业走廊、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着力打造“农特产品基地县、能源化工基地县、关隘生态旅游县”,着重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重化工、旅游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对财政的贡献水平;二是要培育发展重点产业,以水能、煤炭、石灰石、中小水电为依托做大做强重化工产业,以区位交通优势和“两路”、“两站”建设为依托做大做强建材产业,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力争使文化旅游业、物流配送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三是要以城镇为载体,以资源开发为依托,实施一批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带动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不断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形成全县梯次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发展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一批乡村重点公路和覆盖全县乡村的畅通公路,建成一批集镇客运站,进一步夯实“三纵三横”为主的交通骨干网络,基本满足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二是要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白水江一二三级电站、横江撒鱼沱、万年桥、燕子坡三级电站以及溪洛渡电站和滇东北电网输变电工程建设,实施好“完善西部农村电网工程”和“无电地区通电工程”,满足农村用电需求;三是要强化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普洱、中和集镇和豆沙古镇建设步伐,扩大市场容量,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四是要逐步建设一批涉及广大农村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拓宽农村广播电视、通讯覆盖面,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五)坚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让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和接受劳动技能培训,既是实现广大农民群众职业转化必要的文化基础,也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基本的保证。一是要强化教育基础地位,巩固“两基”成果,如期实现“普九”,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协调发展;二是要以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引导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培养新型农民和适应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三是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重点培育18—45岁的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从业技能,使其由传统农民逐步向产业农民、产业工人转变;四是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各类群众性活动,开展精神文明教育,达到“乡风文明”的目的,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第6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非公经济是包头市东河区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基础。1997年被包头市确定为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以来,东河区非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总量增长较快,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已经进入到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东河区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路、路径和政策新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将非公经济与县域经济有机结合,探讨了东河区建设自治区级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东河区建设自治区级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实现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

一、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示范区建设是破解自治区非公经济发展难题,丰富和完善非公经济发展思路的迫切需要

非公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是党的十面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非公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直接关系到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实现,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内蒙古非公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是,制约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依然较多。从内部看,非公经济规模小、层次低、素质差等问题长期存在;从外部看,融资难、负担重、发展环境不优等体制机制障碍也十分突出。如何有效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需要通过示范区建设,探索非公经济科学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和政策新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治区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更高层次上促进非公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推进示范区建设是自治区树立非公经济科学发展“样板”的客观要求

推动非公经济科学发展,也要像当年搞改革开放一样,建设一批样板区,通过率先发展、先行先试,为全区积累经验。东河区的非公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现阶段内蒙古非公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东河区建设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一是发展阶段具有代表性。东河区非公经济发展现状与自治区非公经济发展态势高度吻合,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内蒙古非公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基本走势。二是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具有典型代表性。东河区作为非公经济集聚区,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与问题正是内蒙古非公经济现阶段最突出的矛盾与问题。三是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目前,东河区在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把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作为实现“三宜东河”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这样的发展战略和发展取向,可以让东河区这样一个低端非公经济集聚区、人口稠密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区为主要特征的中心城区,走出一条符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创新驱动特征的非公经济腾飞之路,开创一片非公经济发展的新天地,为自治区贯彻落实“十”精神,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积累经验,探索路径,当好示范。

(三)推进示范区建设是实现东河区发展新跨越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河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周边旗县区相比,东河区的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东河区经济总量小、实力弱,没有东河区经济的腾飞,就没有包头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没有东河人民的小康,包头市的小康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因此,支持东河区加快发展,改变城乡面貌,补齐区域协调发展短板,既是东河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包头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东河区已经站在一个新历史点上,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全面建成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建设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为东河区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统筹处理好非公经济与县域经济、经济建设与民生保障、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非公经济产业新体系,努力把东河区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开发格局合理、自主创新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

总之,示范区建设是完善非公经济发展思路的探路器,是提高非公经济科学发展水平的试验田,也是东河区未来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新形势下建设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意义重大。

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构想

(一)总体思路

加快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既是自治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东河区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从“十二五”到2020年,是东河区加快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这一时期,东河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决策部署,围绕“主题主线”,以“三宜东河”为奋斗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坚持顺应规律、突出特色,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破解资源要素制约,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环境,着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立高端化、集群化、现代化的非公经济产业新格局,加快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非公经济服务新体系,将东河区建成政策支撑有力、政府服务高效、产业环境优越、社会依托完善的非公经济发展集聚区、示范区,为促进全区非公经济科学发展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加快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内蒙古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方针

⒈创新发展。不断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努力破解要素约束和体制机制障碍,率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⒉统筹协调。在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过程中,统筹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中协调,在协调中发展。

⒊突出特色。立足自身区位、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特色产品、特色企业、特色产业,实现以特色取胜,以特色促发展。

⒋开放合作。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⒌富民优先。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经济转型中更加关注民生,在谋求物质财富增长过程中更加关注精神追求和素质提升,提高人民群众幸福程度。

(三)发展目标

东河区建设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总目标是,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率先探索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具体路径,率先形成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具体模式,率先建成支撑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构建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总体构架,到2020年把东河区建设成为经济强区、文化名城、宜居靓城、低碳新城。具体目标是:

⒈经济繁荣。非公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新的发展方式初步形成,地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在自治区前列,初步建成现代化城市核心区。

⒉社会和谐。安定团结、民主公正、管理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体系基本建成,全社会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⒊生态美好。以构建非公经济产业新体系为契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再生资源利用比重显著上升,实现水、土地和能源等主要资源“低消耗”,三废排放总量“负增长”,消除生态赤字,实现生态盈余。

⒋制度健全。支撑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社会管理体系健全高效,形成民主公正的政治体制,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运转协调的社会治理机制,繁荣活跃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⒌人民幸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多样化、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四)重点任务

⒈加快城市发展转型,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上率先突破

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契机,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建立城市核心区、产业集聚区、小城镇、农村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突出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理念,加快老城区向绿色生态宜居、文化品位高尚、现代元素丰富、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现代城市转变,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基础设施水平、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人文素质,提升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形成“核心区-产业集聚区-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乡一体化架构,建设“大东河”。

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构建非公经济产业新体系上率先突破

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优质、高效、绿色发展上实现突破。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突出绿色生态安全理念,以新型农业现代化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精深加工转变,提高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打造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延伸产业链、融合高端、集约集聚发展上实现突破。强化非公经济主导作用,突出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文化与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以技术进步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链条由单一线条向闭合循环转变,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聚集群转变,产品由初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终端消费产品转变,着力提高高成长性产业、先导产业、文化旅游业比重,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非公经济产业新体系。

⑶引导非公企业制度创新。一是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革,形成开放多元的产权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治理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实行相互参股、收购兼并、外资嫁接等多种途径加速发展。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及合伙企业转制为公司。积极引导延续家族制经营的企业,在保留原有产权结构基础上,创新治理结构。二是鼓励民营企业管理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广精益管理经验,推行标准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建设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实施民营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推动企业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

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创新非公经济科学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上率先突破

深化行政体制和行政方式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主动为非公经济搞好服务,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

⑴办事流程“五个一”。在示范区设立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个楼层办公、一个中心审批、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口子收费、一人报批”的办公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⑵日常政务“电子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日常管理、定期报税、财务年审、办事指南、问题咨询、政策通报等日常政务的信息共享平台,随时更新信息,自动发送电子邮件通知,实现网络办公化、管理信息化。

⑶效能监察“三问责”。设立投诉举报热线,加强公众监督,实行“首位问责制、限时办结问责制、过失追究问责制”,实现权责对等,以办事效能衡量绩效考核,以绩效考核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⑷定向服务“三平台”。一是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收集和市场需求信息、关联企业发展新动态、国企裂变重组、周边园区发展动态、最新技术、产业转移等信息,使企业随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增加信息交流与互动,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二是企业融资信用平台。设立“东河区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企业信用之窗”,定期征集、及时更新企业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提供共享平台;引入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在企业信用档案基础上有偿承担贷款担保责任;根据企业信用情况,为成长型企业提供优先贷款等激励政策,推动企业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三是产学研共建平台。鼓励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示范区企业对接和合作,通过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办,大型科技企业独办,高校、科研院所创办的模式,在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示范区重点技改工程等科研计划,为行业关键技术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⒋加快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在全面提升县域开放型经济水平上率先突破

⑴产业对接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统筹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与国家、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衔接,编制产业对接目录。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定期开展投资促进和产业合作洽谈活动,促进产业对接配套、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⑵建设管理机制。鼓励采取委托开发、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共同建设合作园区,研究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加强产业合作和共建共享基础设施的新模式,建立跨区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筹措机制。

⑶政务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建立重大合作项目审核“绿色通道”,推进行政服务一体化,实现与周边地区政务电子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强应急管理合作,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领域和重大、重大疫情处理方面建立完善协同应对机制。加强警务合作,提高社会管理联动处置水平。实行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协作。加强市场监管和联合执法合作,加大侵权违法和失信行为联合打击力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沟通、联动执法、重大事件协调处理机制。

三、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东河区设立为自治区级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建设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对于推动自治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东河区设立为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邀请国家相关部委、自治区和包头市相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来东河区进行调研,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委托相关部门做好前期相关准备工作。在筹备期间,可以借鉴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验,先行将东河区确立为包头市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从市级层面上先行开展探索实践工作,逐步形成工作体系,逐步提炼创新理念,逐步完善工作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示范区建设是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集中各方力量,努力形成推进的合力。一要注重市、区的整体联动。包头市委、政府要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示范区建设工作,调动各方面力量,切实发挥好组织领导和协调推动作用。东河区要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示范区建设方案,抓好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服务,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地推动落实。二要注重资金、项目和政策的相互推动。建议包头市和东河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免交东河区地方财政收入上缴市财政部分,取消各类项目当地配套资金。进一步简政放权,凡自治区授予市级的投资项目审批权限,要尽可能下放东河区。市直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协助示范区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和实施办法。三要注重决策、责任和执行的良性互动。落实工作责任,将示范区建设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层层分解,做到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奖惩到人。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问效,全面掌握政策落实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执行和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决策部署的执行力、落实力。发挥专家团队作用,领导小组要成立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示范区开展的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进行咨询论证和跟踪评估。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把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推动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创新财税体制机制

一是创新自治区、包头市与示范区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建立财税利益协调机制,有效解决示范区在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财税体制障碍,探索建立支撑示范区建设和未来发展的新型财政分配体制。二是构筑示范区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建议包头市和东河区设立两级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对示范区建设给予相应的财力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担保等政策工具,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示范区建设。三是建立政府“优先采购”制度。对符合示范区建设要求、自主创新的产品,实行政府首购和优先采购。近期,包头市政府要增加安排专项补助,加大对示范区铝产业、生态农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生态和资源保护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四是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开发和搭建行业应用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软硬件工具、项目外包、工业设计等社会化服务。自治区和包头市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要支持东河区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开展面向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培训和应用指导。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⒈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研究起草东河区民间融资管理实施条例,探索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引导融资主体特别是法人实体进行民间融资备案登记,开展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试点,引进一批中介机构入驻,提供民间借贷登记、合约公证、资产评估登记等服务,引导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加快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做好民间融资动态跟踪和风险预警。

⒉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民间资金根据有关规定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积极推动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农村资金互助会、农村保险互助社等试点。建立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兴办为“三农”服务的担保机构,实现农信担保服务全覆盖

⒊大力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积极鼓励依法合规设立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大力培育专业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机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组建若干产业投资基金,采取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通过股权、债权等投资方式有序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社会事业领域等实体经济领域。

⒋积极探索建立适合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信息征集和机制,引导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强化信用意识,改善信用形象,提高信用等级。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征信机构和社会信用评价机构开展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服务,建立信用信息档案,提供信用信息查询。

(五)创新土地集约利用的体制机制

⒈创新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监控。根据发展需求和开发时序,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和转用计划。 加大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

⒉创新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建立用地审核制度,从投资强度、容积率、土地产出率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从严审核,坚决核减超标准用地面积。探索建立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和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挂钩管理制度,健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和执法监察机制。

⒊创新征地补偿方式。采取货币补偿与集中安置、土地换社保等相结合的办法,构建多渠道、多样化的征地补偿机制。严格征地补偿资金发放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补偿资金及时、透明和高效支付。加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通过就业收入、物业收入和社会保障构成失地、少地农民的稳定收入来源。

⒋创新土地市场机制。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交易市场,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允许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土地交易市场。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制度。 搭建中介平台,推进土地市场化运营。

(六)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的体制机制

整合各类人才资源,健全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选拔、引进、使用机制。探索保障各类人才养老、医疗保险等异地享受新模式,破除影响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示范区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各类人才交流与合作,广泛吸引海内外人才到示范区就业和提供智力服务,探索建立新型人才评价方法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第7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工作,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动员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正确把握形势,切实转变作风,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建设新里田,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成绩,不菲薄,不气馁,要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建设新里田

2011年,是爬坡过坎的一年,项目建设环境、安全生产形势、综治维稳局面、中心工作落实都受到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压力空前。但乡村两级干部团结拼搏,在困境中突围,在奋进中提升,扛住了压力,取得了逆转。成功化解了厦蓉高速、界牌岭矿两个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所衍生的系列矛盾纠纷;成功处置了“9.1意外事故”;成功扭转了上半年民调成绩极其落后的被动局面;成功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争先进位。回顾一年来的发展,最难得的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加快转型,特色产业渐趋明显。通过加快土地流转,鼓励扶持种植大户,加大烤房群建设力度,积极推广现代烟草种植技术,烤烟产业在里田得到巩固并有所拓展,在新华首次实现大户规模种植。2011年,里田和新华并入的四个村烤烟种植面积近1500亩,烟叶交售量达4500担,烟农效益非常可观,里田烟叶收购工作得到市政府的肯定。辣椒产业在市,乃至江西、广东两省都小有名气,成为里田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东山的金秋梨、塔下的夏橙、江厚的生姜、吾作的油菜和各村种植的甜玉米和西瓜等蔬果产品逐渐被市场认可,“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模式向广度推进。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21%,在全县表现最为抢眼。

二是新型工业初具规模,经济引擎动力强劲。界牌岭矿逐渐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规模化萤石粉采选基地,拥有70万吨含铍萤石矿年采选矿产能,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我们通过积极搭建平台,力促其成功与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中化集团旗下的蓝天集团深度合作。2011年企业缴纳国、地两税达3042万元,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的发展。

三是集镇形象有所改变,中心地位得到彰显。试行了《2011-2030年里田乡城镇总体规划》,通过规范摊位摆设,加强市场管理,及时疏导交通,改善市场环卫,严格建筑用地审批等措施,里田集镇人挤、车堵、摊乱、地脏的不良印象在群众心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里田中心乡镇的地位受到社会瞩目。

四是民生事项有效落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大力实施“民生大爱行动”,农村社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开展顺利,农村“一事一议”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沼气池建设大幅度超任务完成,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和各项惠农补贴全面兑现,有效改善了群众生活水平。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工作,积极开展“开门接访”、“主动下访”和“一线工作法”,有效化解了群众矛盾纠纷。2011年下半年,里田的民调成绩取得突破性提高,全县排名第3位,全市排名第93位,分别较上半年前进22位和108位,全年综合排名第8位,实现成功逆转。

尽管里田去年综合绩效考核成绩在全县排名不够理想,但是盘点2011年工作,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先后获得了全市“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综治工作先进乡镇”及全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市“政务公开先进单位”等几个金字招牌,原新华乡的多项工作也受到了市县表彰。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加倍珍惜,决不能妄自菲薄,决不能自卑气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步伐的推进,里田已处于一个新的起跑线上。这个“新”字体现在两乡合并之后的内涵上,体现在告别昨天、洗尽铅华的意义上,体现在取得突破、实现跨越上,可以肯定里田的发展将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要以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来建设新里田。

二、积极应对挑战,不畏难,不退缩,要把握优势,抢抓机遇建设新里田

在正确估价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里田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存在,所以工作的压力与动力同样巨大。

(一)面临的四大挑战:

一是中心乡镇地位虽然有所彰显,但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乡域内群众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期望值与资金匮缺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想办事和没钱办事的困境一直存在。在全县,里田还属于欠发达的乡镇,经济以农业为主,总量偏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位于全县各乡镇的下游,比最高的梅田少6400元,比全县平均水平少2050元。同时里田的财政来源非常单一,财政形势比不上周边的赤石和瑶岗仙,开支显得捉襟见肘,保工资、保运转的压力较大。二是民调成绩虽然有所提高,但社情民意渐趋复杂。厦蓉高速项目建设中仍然存在拆迁安置户建房价格补差、门面补损、水改旱、边角余料等突出问题;界牌岭矿区遗留问题、塔下村地质塌陷区综合治理问题、项目建设征地问题以及集镇集中供水工程跨乡、跨县协调难的问题还大量存在。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上引发了系列矛盾纠纷尚未协调解决好,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严峻挑战,同时特殊的边界地理位置也增加了维稳压力。三是安全生产虽然有些成效,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安全生产相关会议对此项工作安排部署的举措和力度空前,今天我在这里强调一点就是,非法生产、违法生产行为必须予以坚决取缔和打击,这是一根高压线,我们碰不得,也碰不起。四是行政区划调整虽然有条不紊,但后续任务仍然繁重。目前还处于改革的过渡时期,还存在有许多问题没有理顺,这些都给各项工作的推进带来不便。

(二)拥有的三大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里田处于两省(即:省、广东省)、三县市(即:县、汝城县、乐昌市)、五乡镇(即:里田乡、赤石乡、瑶岗仙镇、文明乡、白石镇)交界地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县东部中心乡镇和县际区域中心集镇的雏形,里田具备了较强的辐射功能。二是交通优势。省道S324线、在建的厦蓉高速公路、完备的通村公路编织形成了比较便利的交通网络,里田即将成为我县一个重要的交通要冲。三是资源优势。我乡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已探明萤石矿储量3930万吨,锡矿6.9万吨,铜矿5万吨,锌矿15万吨,铍矿10.3万吨。萤石粉开发基础良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基于这些优势,里田广受社会青睐,成为各种经济力量投资兴业的洼地,具备了开阔的发展前景。

(三)赋予的两大机遇

一是中心乡镇建设机遇。2009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大胆先行先试加快富民强县的决定》,把一六、岩泉、梅田、黄沙、莽山、里田列入了6个中心乡镇建设规划。同时明确了以里田为中心,依托矿产品采选及精深加工建立我县的东部经济区。这些都赋予了里田新的政策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二是行政区划调整机遇。此番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格局已经锤定,里田再度被定义为重点建设乡镇,原新华乡的东山、江厚、老塘、吾作四个村划入里田,我们既增添了成员更增加了力量。这不是1+1=2的简单运算,而是心齐劲足、蓄势聚能,力量上的叠加;是砥砺奋进、共谋发展,效应上的壮大。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充分珍惜时代提供的舞台,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大干新三年,建设新”的号召,积极策应“六强六地三宜”的发展战略。面对挑战,我们不畏惧,不退缩;立足乡情,我们要把握优势,抢抓机遇,建设好新里田。

三、科学谋划思路,不动摇,不松劲,要真抓实干,努力作为建设新里田

今年全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抓项目、重民生、转作风、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项目建设、集镇管理、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和社会事业等几大重点,努力推进“中心乡镇”建设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目标既已确定,就必须紧盯目标不动摇,做到“不破楼兰终不还”;就必须坚持毅力不松劲,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大力营造真抓实干,努力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建设好新里田。

要做好2012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在于以下八个方面:

1.要积极优化项目环境。支持鑫源矿业省道S324线改道工程、排土场工程、塔下村地质塌陷区治理工程,大力协调企地关系,服务企业和塔下村发展。优化长垅水库除险保安工程建设环境。全面推进厦蓉高速主体工程、厦蓉高速安置区工程、厦蓉高速LK匝道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顺利通车。要切实抓好争资立项工作,强化与县招商部门的沟通力度,做好桅子村“珠三角制鞋工业转移园区”项目包装,力争达成投资意向协议。

2.要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组建专门的城建管理队伍,深入开展“集镇管理提质年”活动,以《城镇总体规划》为蓝本,以S324线、厦蓉高速环乡线为轴,拉开城镇建设骨架,扩大中心集镇范围,重点是抓好农贸市场二期开发工程和安置区工程。加快建设集镇集中饮水工程、集镇主干道路灯建设工程和乡政府驻地至省道S324线道路硬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小城镇管理,严格规范建筑用地审批,坚决遏制违规建房和未批先建行为;搞好集镇环卫,规范市场摊位摆放,及时有效疏导交通,以“整洁、有序、文明”的新型集镇形象吸引民间资金来里田创业,打造“创业型乡镇”。要把握厦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机遇,努力推进三级农村客运站项目的申报和审批,同时依托东部乡镇丰富的煤炭及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物流产业。

3.要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鑫源矿业萤石粉采选及精深加工为重点,建立里田新型工业标杆,使其成为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的原材料供应地,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萤石粉采选和精深加工基地;积极支持企业实施科技攻关,加快萤石、锡、铜、锌的综合回收工业选矿试验和铍的选矿研究,破解世界性科研难题,储备企业发展后劲。做好新华银垅山铅锌矿项目,实现投产见效。鼓励承接产业转移,力争在招商引资中取得突破,要扶持以生产劳保产品为方向的服装加工产业,以木条木板为主打产品的木材加工产业和以干红辣椒为拳头产品的辣椒加工产业。

4.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继续争取并组织实施农村“一事一议”项目;鼓励农村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要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防汛、抗旱综合能力。积极响应市党代会提出的“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号召,大力实施第四轮十万亩生态营造林工程,完成3000亩植树面积,全面实施省道S324线、里瑶公路、里新公路道旁树绿化工程,严格执行县政府的禁山、禁火、禁伐令,加强山林管护,提高森林覆盖率,打造青山绿水,建设林中之乡、绿中之村。要以里田、上渡、楼下、塔下为重点,全力推进“村庄绿化及环境整治工程”;以桅子、东山为重点积极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切实出成果,见成效。要充分把握列为国家“罗霄山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县”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积极包装、呈报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

5.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牢牢守住耕地保护这根红线,坚决治理和消灭耕地抛荒现象,重点加强省道S324沿线村的耕地抛荒治理。牢牢守住粮食生产这根底线,巩固双季稻种植面积,重点抓好桅子、上渡这两个纳入全县52个整村连片双季稻高产示范点的建设。积极组织土地流转,大力争取现代烟草示范园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松华、上渡、谷家、老塘、中塘五个村70座烤房群建设项目;奖励扶持烤烟种植大户,力争完成县级下达的2260亩烤烟种植任务,烟叶收购突破6000担,巩固烤烟生产这一传统优势,实现增产、增收。以辣椒、茄子、四季豆、甜玉米等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江厚的黑山羊,塔下的土鸡和生猪养殖为重点,努力培育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大户。

6.要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做好新农合、新农保的筹资工作;完成全年危房改造任务;继续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跟踪;准确呈报各项数据,协助县级做好罗霄山脉区域扶贫攻坚规划;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及县委、县政府各项民生工程。

7.要突出维护社会稳定。掌握苗头,妥善处理群众诉求,解决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稳控重点人群,充分发挥综治网络作用,采取乡、村、组联动的方式,重点做好8023部队退役军人、79临战入伍退役军人、原民办教师等人群的稳控工作。要继续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加强对经济建设环境的整治,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要加强安全生产巡查和事故隐患排查,铁腕“打非治违”,抓好安全生产。

8.要加强乡村两级建设。一是推进乡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公示党政领导和干部职工分工、联系电话及照片,方便群众办事;完善窗口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二是积极支持配合并顺利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三是强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每个党支部发展党员1-2名,完善党建信息平台,建立党员信息数据库;顺利完成塔下村党建扶贫工作。四是加大财税征管力度,开源节流,保障和改善乡村干部相关待遇,确保财政顺利平稳运行。

四、切实转变作风,不懈怠,不折腾,要强化执行,团结协作建设新里田

同志们,2012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工作关键在落实,落实关键在干部,干部关键在作风。市、县两级作风大整顿活动已经拉开了序幕,出台了系列文件,实施了系列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气势如虹。今天我们在经济工作会上套开作风大整顿会议,这既是作风大整顿动员大会,又是作风建设推进大会,全乡上下务须迅速融入活动,切实转变作风,不懈怠,不折腾,强化执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团结协作建设新里田。关于作风大整顿我讲几点意见:

1.要强化认识,深刻领会作风大整顿的重要意义。作风决定作为,作风连着政风,直接影响民风和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群众对党政公信力的评价。一个单位和一个干部形象的好与坏,工作业绩的优与劣都与作风息息相关。当前我乡正处在机构改革和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中心工作多,奋起赶超的任务艰巨,因此开展作风大整顿,转变作风显得尤为重要。要深刻认识“立足新起点,建设新里田”必须要用过硬的作风为保障;要深刻认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和谐稳定必须用扎实的作风来推动;要深刻认识提振干部精神,必须用务实的作风来引导;要深刻认识提升工作效能,创优发展环境必须用优良的作风来保证。市、县掀起的作风大整顿活动已经来了真的、动了硬的,绝不是搞花架子、唱空调子,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时刻警醒,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珍视来之不易的工作职务,这是我今天讲的又一根高压线,大家碰不得,也碰不起。

2.要明晰重点,突出落实作风大整顿的具体内容。要严格执行县委《作风大整顿活动方案》。通过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对“怕”字当头、“庸”态百出、“混”相突出、“私”欲作梗的不良之风进行大力整治,对精神不振、政令不畅、纪律不严、工作不实、创新不力、正气不足、为政不廉的行为进行严厉问责。乡党政领导要带头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带头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切实以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

3.要有的放矢,着力解决干部作风中的主要问题。通过认真查摆和分析,当前我乡干部作风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整顿,加以矫正势必影响工作的执行力度,影响工作业绩,最终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概况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心态上的问题。表现在:唯我独尊、遥控指挥的甩手型心态;未老先衰、不思进取的养老型心态;妄自菲薄、轻视基层的自卑型心态;事不关己、麻木不仁的颓废型心态。二是出勤上的问题。表现在:干部工作日迟返乡上班,早回城休息现象;走读、缺会、旷工现象;下乡不勤,不深入农村现象;游手好闲,出工不出力现象。三是态度上的问题。表现在:部分干部看不起弱势群体,接待态度比较生硬;部分干部怕找麻烦,遇到群众诉求相互推诿;个别村级班子凝聚力不强,班子内耗比较严重。

第8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一、今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既定的目标思路,突出高效有机农业发展、农业招商引资、农村“三大合作”、农民就业创业、农村实事工程等重点,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发展。

一是农业生产再上台阶,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由于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全县粮油生产再获丰收,小麦、油菜单产分别为854斤、360斤,比去年增加24斤、32斤,达历史最高水平,水稻单产达1202斤,继20__年以来连续第4年夺得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16.5亿斤,比上年增加1.1亿斤,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畜禽规模养殖快速发展,规模养殖比重58.3%,比去年上升5.1个百分点;水产业增量增效,预计水产总量14.5万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同步推进,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05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71万人次,新增转移1.01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78%,农民人均实现工资性收入4100元。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以上,同比增长11%以上,连续五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共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增支综合补贴等各项资金9000多万元。

二是农业园区加快建设,高效有机农业快速发展。按照特色化定位、区域化布局、园区化建设、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总体发展思路,彰显“四水”、有机特色,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科技推广,高效有机农业规模化取得较大进展。全县高效农业面积已达51.8万亩,其中高效种植业26.3万亩、高效渔业25.5万亩,分别增加10.7万亩、5.5万亩。特别是有机农业进一步做大,全年新增有机稻米面积2.19万亩,省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启动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加快,新增设施蔬菜、苗木花卉面积0.92万亩;高效农业园区有了新拓展,全县建设各类高效种养园区86个,总面积近13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园区19个。

三是农业招商成效明显,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专门成立县农业招商中心,积极开展农业招商活动,全年共引进农业“三资”项目200个,农业利用“三资”14.4亿元,争取国资投入近1.5亿元。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2家,发展到14家,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6%、11%。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通过省级生态农业县验收。品牌建设得到加强,新申报农业“三品”品牌19个,其中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7个。

四是“三大合作”齐头并进,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按照“发展、规范、创新、提高”的工作思路,一手抓组建,一手抓提升,有效推动了农村经营机制的创新。“三大合作”组织建设势头良好,全县已组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336家、新增122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7家、新增35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24家、新增46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45家、新增41家。合作组织规范化运作有序推进,全县已有116家农民专业合作、31家土地股份合作、6家社区股份合作社进行了工商法人登记。合作组织带动作用有所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4.36万户,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农户3.15万户、入股土地面积12.1万亩,社区股份合作折股量化资产总额5926万元。

五是农村公共事业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三村联创”深入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新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家、全面小康达标村52家,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达标数44个。农村信息化、电气化工程顺利推进,建成2个电气化镇和20个电气化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疏浚县乡河道53条、173.3公里、253万方,清淤河塘260条、土方230万方,清理河塘1067条(座)、清理垃圾7048吨;清洁村庄2169个,兴建垃圾池(箱)5115个;清洁家园19.2万户,农村垃圾定点存放率、集中处理率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完成各类农村水利工程土方700万方,加固防洪圩堤80公里,实施圩区连片治理,新建、改造圩口闸泵站31座;实施涧沟河芦东河疏浚整治、__湖白马湖洼地治理和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等重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加快,农业

机械化作业水平达85.4%。气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实事工程进展顺利。建设农村公路122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1500个、无害化户厕9400座;新增造林面积1.3万亩,植树200多万株,建设农田林网5.2万亩,新增镇村绿化600多亩。新建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3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际补偿率达35%,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60个。农村低保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占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的覆盖率达100%,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全面启动新一轮农村扶贫脱贫攻坚工程,采取“部门(单位)+企业+经济薄弱村”的模式,共落实脱贫奔小康达标村58家。同时,严格控减农民负担,积极化解镇村债务,全面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面对突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我县的现有基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压力较大;农业招商引资中规模项目、外资项目和高水平项目较少,发展高效有机农业在土地流转、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制约因素较多,设施农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园区建设水平不高;

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化缺乏“旗舰”式龙头企业,且规模不大,组织程度不高,拉动力不足,发展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镇村集体经济基础仍很薄弱,多年积累起来的债务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大原则和主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加快我县农村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县农村改革发展,必须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__的实际,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核心任务,着力构建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__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从我县来看,农民收入水平还相对较低,增收空间有限,尤其是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还有1.5万多户、3.1万多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县农村改革发展仍然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要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实施转移富民、创业富民、合作富民、市场富民等富民工程,力争到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__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加大农村扶贫力度,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人口,积极采取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提高保障水平、实施政府和社会救助等措施,力争到20__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同时,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整合村级资源,开展结对共建,增加集体资源性、资产性、服务性收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到20__年,力争所有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含财政转移支付)。

2、紧紧抓住现代农业这一发展方向,着力加快高效有机农业发展。按照“彰显有机特色、突破设施农业、提升‘四水’优势”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加快高效有机农业规模化进程,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高效农业“518”的目标,即设施农业达到5万亩、有机农业10万亩、高效种植业和高效渔业80万亩,到20__年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50%。大力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50%。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强沿运灌区节水改造以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不断提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督、农产品检测、市场质量监测三大农产品监控网络,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和执法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重点推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到20__年全县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到90%以上。加快农业品牌创建步伐,鼓励创建名牌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3、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着力加快农村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逐步建立县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管理办公室和镇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配备村级土地流转交易信息员,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网络,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规范管理、依法审批、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非公益性项目开发和经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住房依法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及住房保障,实现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不断提高覆盖率和带动力,到20__年全县参加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达60%,2020年超过80%。同时鼓励发展农民富民、劳务、资金互助合作等其它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组织。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引导农业发展银行与信用社、农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三农”信贷业务,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和小额贷款

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构建多层次、全覆盖、防风险、可持续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在全面做好水稻、小麦、油菜等种植业保险和能繁母猪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水产、家禽等养殖业保险和农机保险、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4、紧紧抓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镇村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农村规划管理,大力推进集中居住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路网,将农村公路通到每一个农民集中居住点。积极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到20__年确保全县80%以上的村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到20__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全面开展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和村庄绿化“三清一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农村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20__年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建立优秀教师资源向农村流动机制。提高农民就医水平,重点建立和完善以县二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成城乡“10分钟医疗圈”。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文明村镇、生态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农民保险覆盖面,大力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民工养老、工伤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

三、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20__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推进“强县强镇、三年倍增”的收官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一个中心、五个加快”为统领,也就是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着力加快高效有机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制度创新,加快农民创业就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工作目标初步考虑: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1%;农业利用“三资”11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销规模增长20%以上;高效农业新增15万亩,高效农业占耕地总面积30%以上;农村“三大合作”总数增加135个,增长40%;新增全面小康达标村50个。具体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有机、设施农业,加快高效有机农业发展

坚持以园区建设为抓手,突出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两个重点,集聚资本、技术、政策三大要素,更好地推动高效有机农业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有机农业发展。围绕构建有机农业生产、加工、检测、集散和观光五大基地的总体目标,以有机稻米、有机畜禽产品、有机蔬菜等产业为重点,集中抓好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全县新增2万亩以上(含转换)。加快__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完善建设详规,加快基础设施配套,组建__湖有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基本建成省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立切实可行的有机食品安全综合控制机制。

进一步拓展生态、有机农业功能,加快白鹿岛生态园、荷园等生态旅游观光园区的设施配套,提升__观光农业的品位和影响。

二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重点发展设施园艺业,以设施蔬菜、设施苗木花卉为重点,大力推广宽体大棚、钢架大棚等设施,确保明年新增设施种植业面积1.5万亩。提升发展设施畜牧业,重点扶持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置供料、供水、孵化、控温、消毒等自动化机械设备,配套规模养殖场小型沼气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工厂化养殖小区。重视发展设施渔业,逐步扩大纳米管道增氧养蟹、工厂化控温养鳖、网箱养殖等应用范围,加大良种繁供基地投入建设力度。

三是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围绕全县“一圈三沿”产业总体布局,紧扣“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效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加快产业融合,推动集群发展,形成区域特色。重点规划实施高效农业园区“个、十、百”工程,大力推进__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加快建设仁里荡高效生态农业等10个万亩园区,面上建设百亩高效设施农业园区面积5万亩以上。创新园区投入机制,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切实增强项目承载能力。

四是大力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科技推广,重点围绕“四水”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农业科技普及“310”(10个新品种、10项新技术、10项新模式)、水产业“四改”工程(大改小、粗改精、普改特、洼改水)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加快改造、提升__传统产业。加大高效农业关键环节和重大技术的开发引进力度,着重在现代高效农业种养模式、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有所突破,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主攻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新增插秧机200台,力争水稻机插面积达28万亩,同时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新增油菜收割机20台、高效植保机100台、大马力农用拖拉机150台、水产微孔曝气增氧面积1000亩,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

2、突出规模和外资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集聚要素招大商。围绕重点农业园区推介招商,充分发挥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品牌效应,以有机农业开发区、万亩规模园区和各镇示范园区为载体,组织开展小型、务实的农业推介活动,广泛吸引“三资”进行嫁接。围绕重点产业开展产业招商,排细与我县农业产业关联度大的企业名录,收集、筛选和储备重点项目信息,实行定向攻关,寻求合资合作。围绕重点农业企业、农业基地谋求嫁接合作,并围绕现有的外资企业,促进增资扩股,确保明年农业利用外资有所突破。同时,积极编报项目,争取更多的国资投入高效有机农

业建设。二是整合资源壮龙头。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立足稻米、荷藕、水产、畜禽等重点产业,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强的龙头企业,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做大亿元加工企业群体,探索同类龙头企业的联合整合,形成整体优势。按照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要求,制定好沿安大线荷藕、水产、畜禽等区域性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规划,加快启动建设。同时以粮食物流中心为依托,积极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丰富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三是做响品牌拓市场。

重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对主要农产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投入品监管力度,建立种植、养殖溯源制度,放大__农产品生态、安全的品牌效应。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申报“三品”品牌,全年申报“三品”品牌10个,省级畜禽农产品品牌3个,“__湖”牌要力争创成国家级品牌。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发挥品牌效应和效益。明年要拿出一部分资金,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省级以上报刊和电视等媒体,开展品牌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扩大__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3、突出农村“三大合作”,加快农村制度创新

一是推进“三大合作”规范发展。按照“扩面、拓展、规范、提升、扶持”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发展步伐,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一要抓组建。明年全县要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35家以上,其中农民专业合作25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80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30家。二要抓规范。坚持以工商登记为抓手,以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为重点,以创建“四有”合作组织为载体,推动合作组织规范运作。明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工商登记率要分别达70%、50%、30%,今后凡新组建的合作组织必须达到“四有”标准,对已组建的合作组织着力/!/抓好制度的完善,全面提升合作组织的运行质态。三要抓扶持。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扶持意见,进一步细化优惠政策,在注册登记、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电价格、金融支持、规范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做好农村富民合作、专业服务合作和资金互助合作等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的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开。

二是推进农村土地使用等制度改革。按照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发证进度。加快农民承包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县里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镇里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农村土地使用的政策规划,规范土地征用和农民宅基地管理。同时,积极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发挥首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作用,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拓展农业农村投入渠道。

三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适应农业发展新要求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公益性职能。加强服务主体建设,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与种养大户、现代为农服务实体等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专项作业、流通销售、土地流转、融资筹资等服务,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业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服务。

4、突出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民就业创业

在农业内部充分挖潜增收的同时,更注重在农业外部找出路,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加快推进产业富民、转移富民、创业富民、合作富民和帮扶富民,持续增加农民生产性、工资性、财产性和政策性收入,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一是做强镇村特色产业,拓宽就业空间。着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内资外资双轮驱动战略,努力提升镇级工业综合实力。加快培植农业亿元龙头企业,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强水晶玻璃工艺、服装纺织、乱针刺绣、电子装配、出国劳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村级特色行业,扩大留守农民的就业面。不断做大农村建筑业,让更多的能人走出来、干工程、带队伍。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创新发展农业技术服务、农机作业、农资经营等生产服务业,积极发展法律咨询、文化娱乐、休闲、购物等生活服务业,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公共服务业,推动农村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是强化农民培训,提升就业层次。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构筑就业培训平台,利用各种培训阵地,全面打造新型农民,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实施“千人创业培训、万人转移培训、十万人实用技术培训”工程,重点突出就业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就业的水平、创业的层次。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进入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实现就业。针对当前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女性较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洁、家政、家庭手工业等技能培训,开发相应就业岗位,挖掘转移就业的潜力。

三是落实激励政策,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障农民创业就业合法权益。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加强对农村劳动转移就业的引导和服务,逐步让农村劳动力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同工同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推动就业信息、就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向农村拓展。不断优化农民创业环境,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愿望,鼓励农民联合创业,以资本、资源、技术、管理等自主创业、艰苦创业、返乡创业。

同时,扎实推进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在督促抓好村级集体增收项目实施的同时,对年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户全面落实帮扶责任,排定增收项目,细化帮扶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

5、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以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创业、社会保障、领导体制等一体化为抓手,加速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以规划全覆盖为龙头,统筹城乡规划。立足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把规划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并解决好城乡之间规划分割问题,努力使城乡和新农村规划无缝对接。在城乡各项规划的完善过程中,始终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作为制定与实施的重要目标,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发展向集约型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以环境改善为抓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统筹推进城乡交通、水利、电力、

第9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电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公司“两会”和省、市公司农电工作会议精神,贯彻

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分析形式,统一思想,研究部署20*年农电工作任务,推动我县农电事业和谐健康发展,积极为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年农电工作回顾

20*年,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广大农电干部职工、农电工,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安全生产保持了良好局面。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率先在全市范围内与每位职

工、农电工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了层层把关、人人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规范管理

体系。按照抓安全必须从现场入手的要求,不断加大对设备管理和考核力度,尤其是通过加大对用电村的整改治理与考核,给我县的农

电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用电村的整改治理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对一期喷塑表箱(灰铁皮箱)用电村室内、外进行改造,这些表箱

锈蚀严重,需要更换表箱;二是对白铁皮表箱用电村改造,这些表箱仍然可用,只加装保护器箱;三是对所有用电台区设备规范治理消

缺。目前,已完成和正在进行室、内外改造的用电村有5*个,末级保护器外移已完成和正在施工的村有8*个,在对用电村的整改

和治理消缺中,公司只投资集表箱及以上部分,累计资金约20*万元;集表箱以下材料和工时费由用户出资,投资资金约45*万元

。在用户出资这么大的情况下,没有发生投诉举报事件,既说明了供电所对此项工作宣传到位,也说明了老百姓安全用电意识、自我保

护意识在逐步提高。创新了考核新机制,形成了以部室人员带队供电所所长参加,以供电所所有用电村被列为每次检查考核对象,具体

考核按照排序抽号的形式为主导,对供电所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考核的模式。通过这种形式,不仅使所长看到了别所的长处,弥补了本所

的不足,增进了感情;而且大大带动了各所对用电村的全面整改治理,迅速提高了设备健康水平。认真开展反事故斗争、“三要六查”

、安全月、安全周活动和反六不违章行为,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综合预控能力。深入开展以“向客户献爱心”为主题的“爱心活动”、实

施“平安工程”,巩固了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按照省市公司和我公司部署,积极开展了“线损管理年”和“管理效益年”活动,供电所每月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会

,及时采取有利措施解决问题。制定并落实了电能表校验计划,淘汰不合格电能表共计1200*块,确保了计量的准确性,为线损的降

低提供了可靠保障。对部分10kv线路电容器补偿进行了调整,确保了功率因数的稳定。制定了各所供电量、线损指标、电费回收等完成

情况考核办法,按月对各所严格考核,并与奖金挂钩,每月各所经营及考核情况刊登在《阳谷农电》简报上,并依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对供电所实行季度对标管理,促进了各所争先创优,积极进取的良好局面。实行社会化代收电费。与邮政储蓄所的1*营业网点实行联

网,实行了邮政储蓄划拨,目前,农村用户邮政储蓄联网用户10300*户,占月度实际抄表用户的60以上,有效地减少了电费收缴的中

间环节,保证了电费及时足额上缴。通过对农电经营的精细化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年供电量累计完成14443.*6*kwh,

售电量累计完成14093.819*kwh,10kv线损率累计完成2.4*。比计划指标3.*降低了0.5*百分点。0.4kv线损率累计完成

7.9*。比国一流指标1*降低了3.0*百分点,累计多增收电量221.1*kwh,按0.6*/kwh计算,增收134.8*元。低压线损

管理取得了在全省第五名,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了集团公司线损规范化管理验收。

农电队伍建设卓见成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关爱职工入手,加强了农电队伍建设。落实了农电工福利待遇,与农电工签定了劳

动合同,交纳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解除了其后顾之忧,稳定了职工队伍,使广大农电工全身心投入到农电事业中,提高

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了教育培训,分别在景阳冈、石佛供电所建立了设施齐全的培训中心。按照培训计划对全体农电员工实施

轮训,重视日常业务技能培训,按照“广、多、实、严”的培训原则(“广—培训范围广;多—培训方法多;实—密切联系实际;严—培

训过程严格”)加大了对职工和农电工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操作的系统训练,使培训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举办了农电工技能比武和业务知识考试,20*年6月份,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计量技能比武,安镇所廉庆强同志获得了农电工个人第一名,

刘希波同志获得了正式工第二名。7月份,乡村电管部组织每所抽两名正式工在景阳冈供电所进行了业务技能竞赛,通过技能比武竞赛活

动,激发了各级人员的学习积极性。8月份,在市供电公司举办的全市供电所长岗位知识及技能竞赛活动中,罗前、周广方、马云跃代表

公司经过顽强拼搏,获得团体第一名,且均进入了前六名,罗前获得个人第一名,通过技能比武和业务知识调考,大大提高了职工赶、

比、学、超的热情,提高了劳动技能,增强了服务本领。

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20*年以认真落实好三个“十条”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了行风建设与优质服务检查,越级报修大幅度降低,

实现了投诉举报为零的良好局面。加强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分别在石佛、安镇、石门宋、定水等所新建或装饰高标准的客户服务室。

开通了95598服务热线,并且在石佛所配电台区配置了电力设备防盗报警系统,可对电力供电线路、电力变压器的断相、停电等故障进行

监控报警,并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到管村农电工和所长的手机上,在第一时间内及时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缩短停电时间,亦可防止

设备被盗,防破坏。该系统的配置,变故障报修后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停电给农村客户造成的不便,提高了服务

质量,增加了供电量,有效地防止了偷窃电行为,规范了用电市场秩序,提升了管理水平。印制发放了2*份安全用电宣传画,每户一

份,宣传画上除了安全用电常识、20*年年历、公司及各供电所服务电话外,还预留了管村农电工的手机号位置,每个管村农电工在向

用户下发前都写上自己的手机号,进一步方便了群众用电。定期对客户进行走访,对弱势群体及特殊客户及时提供上门服务,加强了与

客户的联系和沟通。按时召开了行风监督员会议,积极采取意见和建议,密切了供电企业和客户的关系,使客户对我们的真诚服务有了

更深的了解。重视示范窗口建设,在石佛、景阳冈所被命名为国家级农电示范窗口基础上,闫楼供电所已经上报国家级示范窗口等待验

收,示范窗口建设在全市供电系统名列前茅。

供电所基础资料更加规范。20*年根据各所资料管理现状,我们及时调整了工作思路,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实行了分工负责,突出责

任,形成了以部室专工对供电所资料负总则,供电所会计、兼职资料员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采取培训指导、开会交流、各所互查互学

及加大考核力度的方法,大大提高了供电所的资料管理水平。在一流验收前的专家指导和一流验收中专家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验收反

馈意见中没有农电管理的任何问题。一流验收结束后,先后有几十多家兄弟单位到供电所参观交流,对供电所的资料均给予了好评。资

料管理规范化、档案化水平明显提高,得到了专家、领导和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

供电所信息化管理逐步完善。20*年,供电所全部开通了oa系统,实现了邮政储蓄划拨电费联网,安装了低压线损测算程序以及生产mis

和用电mis(业扩)系统。给供电所所长及客户服务室新增加了微机,基本达到了信息传递便捷、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文明生产进一步

提升,供电所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保持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过去的一年,农电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公司党委正确领导和地方党委、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农电

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德、无私奉献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公司,向全县农电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农电工及其家属致以亲切的慰问

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式,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设和谐新农电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及国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是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供电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

产业和社会公用事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对现代经济社会各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作为构建和谐社

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电系统在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20*年,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农电系统深入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促进我县农电事业又好有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县农电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农村电网抵御恶劣天气的能力不强。20*年10kv线路一类障碍8*,影响供电时间145小时,既有设备材料质量原因,也有管理原

因。需要制定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这也是农电管理的薄弱环节。

二是通过对用电村设备的治理和家用保护器外移,初步创造了安全、和谐、文明的农村用电新环境。但因改造集装箱以下材料、工时费

需要用户出资,改造速度推进不快。同时,如何保持用电村的治理成果和末级保护器的正常运行,确保用电村整改成果的不断巩固、完

善、规范、提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各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三是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工作有待完善。农电管理人员和农电工素质不能完全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满足管理和工作的需求,主要存在三种情

况:一是工作不想干,二是想干不会干,三是会干干不好,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社会化收费水平不高,部分所实行邮政储蓄联网划拨的

户数不足,影响了供电所专业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此,我们将把对队伍的业务能力及邮政储蓄联网划拨户数纳入考核,以促进供电

所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是营销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高。分配到各线路、各台区的高低压线损双指标考核,虽然公司按照一流的要求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试行,

并形成了一定的文字材料。但是在落实、兑现上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电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是农村集体资产移交后,增加的维修费用、安全责任、停电维修等将给今后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新农村建设催人奋进,农电发展任重而道远。农电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牢记宗旨,履行使命,增强服务“三农”事业、建设“一强三优

”现代公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实现“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服务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同志们,展望未来,前景光明,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珍惜成果,强化管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