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语文教学一直沿袭着教师讲学生听的陈腐模式,导致教师整天忙于备、教、批、辅,费时费力,效果难料;学生则机械被动地接受学习,兴趣不高,能力欠佳。可喜的是,近十年来,新课程实施彻底地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凸现了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三大特点,使“学会学习”成为通过课堂教学就有可能得以实现的目标。笔者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立足课堂,培养语文自学能力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所谓自学能力,是指学生独立地、自发地按自己的计划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它是由多种心理参与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以主动性、独立性为核心。其能力结构一般包括主动阅读能力、独立能力、发展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通过有学习经验的教师的指导,最经济地、最快捷地获得这种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互动的最佳场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课堂来实施。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并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研究过程,激发对学习和知识的热爱,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把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上,促进他们潜能的开发,促进他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因此,在借鉴他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笔者设计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模式解读:
1.定向自读
“定向自读”的“定向”就是目标的设置定位,“教学目标是所预期的学生的行为变化”。有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便有一个预期达到的效果,师生朝着这个共同的目标迈进,教学因此有了良好的开端,也因此开辟了一条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节行为标准和强化学习意志的途径。有时可将目标问题化,即将教学目标分解到具体的问题之中,创设问题情景,这样既防止了目标的空洞和抽象,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处于问题的不断产生和解决动态过程中。
2.质疑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质疑讨论的最佳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疑难问题,这主要由学生的基础、能力等诸多因素决定,这就是要求学生敢于提出疑问,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疑问。当然,质疑讨论的过程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下才能有效地完成。运用集体智慧解决疑难问题,可根据需要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与同桌、同伴、班集体或向老师进行多向交流,启迪思维。此刻,学生们相互竞争,发现问题,交流信息,思维相互共振,对知识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内摄效应,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因此,我们觉得处理好该环节是极其关键的,重在学生质疑讨论,贵在教师的调控导引,教师在这里切忌越俎代庖,生怕学生学不会而过多地以讲代学,这就违背了研究的初衷,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学生的引路人,关键要发挥“点拨”教学的机制,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反馈迁移
在初步肯定学生达标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评价开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以增强知识的生成力。然后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原则,并通过训练,即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进行适当的运用延伸,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然后再次通过师生交流而获得反馈信息,使目标内化。这样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教学成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根据以上的教学模式,笔者设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范式(此范式可根据不同课型设计相应的变式):
在操作这一范式或变式的过程中,我们要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挖掘潜能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品尝成功的乐趣,逐步克服语文学习的畏惧心理,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将语文学习向生活延伸,使语文学习的兴趣、效率、能力得以提高。
研究以学生自觉性、感悟性学语文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用自学指导代替“满堂灌”,变传授知识为学法指导,由此逐步形成学生会读、会写、会评、会思的“学会学习”的目标。
2.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我们设想通过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以培养学习能力。
(1)讲座式。利用讲座形式,比较系统地讲授有关语文学习方法。讲座的内容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而定,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多用实例说明问题。讲座的好处是能比较系统、集中地解决一些学法问题。
(2)演绎式。教师先讲授有关学习方法,然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作示范,让学生具体了解这种方法及其运用,最后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独立解决问题。运用这种方式的教学,指向明确,便于掌握,
(3)归纳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某种学法,在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后,师生共同归纳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具体运用这种学法。这样由实践到
理论,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符合认知规律,学生会倍感亲切。
(4)引导式。教师只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或适当提示,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自己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但教师是否能“引导”
得法则是关键。
(5)综合式。即从教学实际出发,把“演绎式”与“归纳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学法指导。运用这种方式比较复杂,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6)连带式。有些学法之间有联系,在教新的学法之前或之中,或之后,连带温习一下已学过的学法,以便更好地学习掌握新的学法,完成学习任务。如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听与说的方法、学习基础知识的方法,其间或多或少的有些联系。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联系进行学法指导,达到融会贯通、温故知新的目的。
(7)诊治式。针对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不良的学习习惯,用科学方法加以矫正。例如,学生学习语文没有预习的习惯,教师除了讲有关预习的重要性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讲授预习的方法,并且利用早自习或上课的时间,要求学生按有关方法预习课文。当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后,再把预习放到课外。这种教学方式针对性强,收效明显。
(8)交流式。可就某个专题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受益。
(9)征答式。学生在学习心理、方法上往往存在疑虑、困惑,教师可通过征求意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10)活动式。开设语文活动课,把有关学法贯穿于活动过程之中,让学生掌握学法,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高品位的思维品质
研究自学指导策略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内在实质,就在于学会思考。思考的质量就体现在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这五个方面。
(1)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在一般人们思维层次的基础上深入下去,以探求问题的本质,求得对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2)思维的灵活性。就是在学生顺向思维的基础上采用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以求得对问题的及时、周全的解决。
(3)思维的独创性。就是让学生独自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问题的解决另辟蹊径,具有实践及理论的创新性。
【摘 要】自学能力是一种长期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成长极为重要。文章试图从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入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此议题的见解。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传授有效的自学方法、予以恰当地自学指导以及教会学生熟练使用各类自学工具等多个方面努力,才能使初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产生实效。
关键词 初中语文;自学能力;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111-01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自学能力,显然是更加重视和强化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积极性的培养,将学生变成学习的独立主体,减少对于教师的依赖,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时期的他们正是自学能力养成和提升的关键阶段,而且语文作为母语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地位,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选择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分析对象,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一直以来,学生们都习惯于教师的单向传授,并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也正因为这种情况,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一直都缺少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其实,培养学生进行语文自学的良好习惯,也就是对其语文自学能力加以锻炼的过程,毕竟即便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自学能力,却缺少自学的良好习惯,也难以持续和长久,甚至不少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会因为一直得不到锻炼和巩固而逐渐丧失。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他们或多或少都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如果不能够将这种萌芽状态的能力加以巩固和稳定,就难以保证这种初期状态的能力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内化的实实在在受用一生的能力。具体到初中学生的自学习惯,大体上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课前的预习;其次是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再次是利用字典、词典和资料辅助学习的习惯;最后是勤于思考和自主练习的习惯。语文自学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将其常态化,成为自己日常学习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组成部分,并不断加以锻炼,才能够真正提升自己的语文自学能力。
二、传授有效自学方法
所谓自学,就是“自己运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因此,自学的关键在于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每个学生因为性格和习惯不同,在学习方法上也是千差万别的,甚至是对立的。每个学生只有在多种尝试之后,才能摸索和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效驾驭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自学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较为复杂,难以一一列举,但大体上较为常用和有效的几种却也不难总结。
1.预习的方法。预习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预习,学生们可以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提前有所准备,最主要的是心理准备,让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中去。学生们需要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当然,预习不只是把次日的课文内容从前到后翻阅一遍,而是有一定方法和规律可循的。例如,全局法和重点法,可以先对新内容进行全局式概览,了解大致内容之后再加以重点学习。
2.学会记笔记。语文课程内容较为复杂,而且量大,需要学生对日常学习到的语文知识点进行自我总结和积累,做笔记就是一种积累和整理语文学习资料的有效方法。
3.强化课外阅读。语文课程的学习不应当局限在课堂之上和课本之中,毕竟只有拓宽了自己的阅读面和知识面,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三、进行恰当地自学指导
语文的学习是从识字开始,识字能力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基础。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识字上基本没有障碍,但是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依然是一大难点。对于字和词的理解和运用,初中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予以恰当地指导,帮助他们学会自学。语文主要是以阅读为基础,阅读能力的高低确定了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紧紧抓好讲读课,系统传授知识内容,同时强化阅读方面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自己学习。例如,在对某个字、词或者句子的理解上,在对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上,教师都可以适时给学生以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其背后的内涵和结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例文的分析和理解之际,无疑就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分析思路传授给学生,让他们领会其中蕴含的分析方法。而在学生自己进行文章的阅读时,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手,如果教师能够在适当时机给学生点明一些基本要求,然后再让他们带着一定的目的去阅读,想必更能提高其阅读的有效性,有利于其更好地掌握自学方法。
四、正确使用自学工具
《新华字典》、《古汉语词典》以及《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都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好伙伴。这些工具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去了解陌生的字和词,更能够让他们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让学生们有了一个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媒介和渠道。当然,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也是学习的一种良好辅助手段。但是互联网的使用必须适当,否则很容易干扰学习,分散学生学习的精力。现代化的自学工具为初中生的语文自学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对他们接收各类新鲜信息和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过,正如前文所强调的,再好的工具和平台也只是一种外化的形式,不能取代内化的自学意识和习惯的培养,而且这种外化的形式极有可能出现使用过滥、干扰日常课堂学习的状况,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警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进程不断推向前进,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重视。毕竟,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朝一日实现独立和自主,不再需要“教”。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向学生们传输有效的自学方法,并在适当的时机予以恰当地指导,教会他们正确地使用自学工具,等等。本文中所重点阐述的四个方面,是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最为重要的几点,希望能够对同行的工作和学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荣丽.浅论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途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张晓莲.论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
关键词:自主 主体 主动 民主 引导
近年来,初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满堂灌”仍然充斥课堂,高投入低产出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屡见不鲜的现象。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努力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将有利于促进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
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下,以目标为依据,充分参与学习过程,主动探究,自我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基础的,是与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相区别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语文教学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演,学生是配角,甚至是观众,教师与学生“我讲你听”,“我呼你应”,“我考你答”,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的活动过程,教与学是一对矛盾,其中的主要矛盾是学生的学习。人本主义教学观告诉我们,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潜能,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课堂教学的效益体现,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他们对课堂教学参与的主动性,在于他们积极思维的程度,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地思考,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2、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
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投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主实践,主动探索,创造性的学习。
首先,学生自主学习更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就学得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高,然而,“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普鲁塔戈语)”学生被动地听课,会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不愿主动地学习,教学质量就不会提高,其实,语文课本中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就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耽误时间。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性,加强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就会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无须动脑筋就可以获得现成的知识,而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获得知识,自主思考的范围大,力度大,不懂的地方教师加以点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自学,因此,能更好地培养创新精神。
3、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到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据国外统计,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只占他一生应用知识的20%。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不断地去获取新知识,使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知识周期如何缩短,科学技术的洪流如何迅速奔腾,仍能运用自学能力迎头赶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交给学生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二、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模式
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我们从实践中提炼了“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明确目标 自学讨论 启发诱导 应用评价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1、明确目标。在这个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向学生明确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教师在制订目标时,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和技能水平,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出与学生的实际要求和谐一致的教学目标,并且要具体明确,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2、自学讨论。出示教学目标后,要围绕目标,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或设置一些自学思考题,创设自学的情境,让学生自学,通过自学,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个人所得。自学讨论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3、启发诱导。在自学讨论后或自学讨论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自学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艺术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启发式教学虽然历史悠久,是教育界始终推崇的教学方法,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精髓理解不透,把握不好,常常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如把“问答法”当成“启发式”,所以一上课就连珠炮似的向学生问个不停。“是不是呀?”、“对不对呀?”、“好不好?”等等,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小,思考的含量太少,学生有问必答,热热闹闹,这实际上还是注入式的变种。
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将孔子的“愤悱”原理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学生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的作用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扮演的角色是“促进者”。启发诱导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4、应用评价。在经过明确目标、自学讨论、启发诱导三个阶段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激发、指导下,对问题有了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此时,教师要把预先设置好的练习交给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抽签问答、接力做题、表演课本小品、抢答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结束后,接着便是达标测试,教师通过投影、小黑板或预先打印好的测试题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测试题。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做到准确、科学、合理,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矫正,做到当堂达标。
三、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是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如果学生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其学习活动的效益就会成倍增长,所以,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怎样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呢?
1、创设“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前苏联着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学说,对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有积极的意义。所谓“最近发展区”,即学生有可能达到的较高的发展水平,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情境,最有利于学生生成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是因为,处于最近发展区水平的教学,学生具有能够掌握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要想转化为现实性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在这一过程中,心智活动必然高速运转,各种能力也因得到最有效地磨练而逐步形成与发展。同时,成功的喜悦又必增强自信心与学习热情。这就为学习奠定了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如果学习材料难度大,学生将其视若天书,不知教师所云为何物,或者教学速度过快,快得使学生没法跟上,学生就进不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反之,如果学习材料的难度过低,或者教学的速度过慢,学生也不能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必要性
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还要使学生明晰地意识到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必要性,当学习某一知识点时,不应该仅仅单纯地学习这一知识点,教师要告诉学生这一知识点的作用,意义,它在整个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如果娴熟地掌握了它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能娴熟地掌握它,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利影响,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当利害关系非常明确地摆在学生面前的时候,相信学生一定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一、上好初中语文第一课
初中第一堂语文课至关重要。我精心设计了开学第一课,通过展示斑斓多姿的语文风采,让学生去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如介绍关于国画大师张大千和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君子”和“小人”的文学故事,如欣赏古典诗文的阳刚之美、阴柔之妙等,具体感受语文的工具价值及人文价值,真真切切明了语文学习的意义。然后再不疾不徐地提出语文学习的目标、要求,便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这样的第一课让学生方向明确,心中豁亮,长久不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从初中第一课的大处着眼,为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做长远规划。
二、实效备课蓄势,高效上课生花
学生年年不相同,认识水平有差距,学习方法有出入,视野广度有区别,岂能让一份教案、一个课件沿用若干遍、若干年?我常常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课前备课上,尽力做到教育教学短时高效。
虽说教无定法,但毕竟有法。我常常反复琢磨教学环节,并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尝试最优化教学。上《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名著阅读课时,我先做好一份课件,准备做当堂检测,其他老师又一起增加了题目。上课前却突然发现了一道选择题的疏漏之处——第四选项应该是对的。(D.汤姆在洞中遇到了印第安人乔和西班牙人,其实是一个人)赶陕找来原文查证,翻阅原著的第二十六章。
那又聋又哑的西班牙人咕哝着说:“没出息!”两个孩子见此大吃一惊。这个声音吓得两个孩子喘不过气来,直发抖,是印第安人乔的声音!
果然如此!“西班牙人”就是印第安人乔,此题无答案。转念一想:既然老师都犯迷糊,不如将错就错。课堂上学生争论未果,最后恍然大悟。这一招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另外,学生在课堂检测环节上兴趣盎然。我们实现了预定目标:随着试题难度的逐渐加深,学生越来越觉得名著是解读不完、品读不尽的。
我和我的同仁就这样精细地磨每一节课,“疑义相与析”,取长补短,齐头并进。教师在课前多用心,多投入,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的实效与高效,可以让学生更好学,乐学,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保持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指导学生自习的具体步骤
我把“会学习”细化为3步骤: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复习。预习是学习之始,最为重要,我做了具体的引领。
语文预习的基本要求:1.画出生字词;2.标好自然段落序号;3.做好课后习题;4.在书边做好批注,不少于3处;5.提好问题,不少于一处。
“疑为学之端”,有深入的思考,有切实的提问,思维才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开始有问题了,开始会从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文章风格、思想情感等方方面面来思考,来质疑了,问题开始有质量了。例如,在预习朱自清《春》一文时,学生提出了以下较高水平的问题。
1.第5小节的“卖弄”是贬义词,用在这里是否恰当?(杨洋)
2.为什么前文对春的描写非常细腻,后文却说“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杨书轶)
3.为什么雨下了两三天,作者就提醒人别恼呢?(翁允凡)
4.第6段下雨很恼人,为什么作者却说很喜欢?(袁签枫)
5.朱自清写春写得如此生动,是不是因为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朱谈立)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时时抓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契机。单元练习中《安恩和奶牛》有两个问题:1.试比较两段文字人物描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2.作者重点在于表现安恩的形象,为什么要写屠夫呢?学生答题时枝枝节节,语言拖沓不得要领。学生的这一困惑比较典型,沈坚老师一句话给了我灵感:“是否可以画棵知识树让抽象的知识体系形象化呢?”让谁画呢?与其老师画,还不如让学生自己画。每人画一棵知识树,就是积极地参与一次竞赛,愉快地完成一项作业,一举两得!最后选出最佳作品:周凌云同学创作的椰子树——3片狭长的树叶伸展开去,这3片椰叶分别指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每片树叶里按照叶脉依次标明“比喻”“夸张”“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记叙”“抒情”等。我把这棵美观实用的椰树发给每个学生。
一张表、一棵树,语文常见写作手法的知识体系完整、清晰、立体地呈现了出来,从此学生做批注的角度多了,回答问题也有了方向。这份自主作业既完成得快乐,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高效学习。
四、语文活动的延伸
3分钟的课外延伸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一个途径。每堂课40分钟,我挤出时间安排课前3分钟诵读。诵读按照学号进行,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自制演示文稿,配上背景音乐,声画并茂。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大约有3次上台机会,大家格外珍惜,所有同学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
每周摘录也能明显体现出学生阅读倾向的悄然变化。从一开始的东看一本西看一章逐步走向系统地亲近优秀作品,大量地阅读名著。两个月下来很多同学都至少阅读了五六部名著,如《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猎人笔记》等。
我们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每月进行一次主题语文活动。
9月份进行优秀语文作业展。从摘抄、随笔、练字本、默写这四类作业中挑选最佳作业复印展览,引来学生驻足观看,称赞惊叹之余明白了如何让作业更优秀,更上乘。
10月份进行名著竞赛。就《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进行书面竞赛。同学们积极预热,有的甚至都能说出汤姆用门牙换了什么东西,虽然我明确规定太琐碎的东西不要涉及。
11月份进行硬笔书法竞赛。每人都写《水调歌头》,自画格式,最后由学生挑选佳作,以对近两个多月的练字成果进行展示。
12月份将进行诵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第2学期还将继续进行各类活动,如八年级时拟将课前3分钟朗诵改为课前3分钟演讲,有了深厚积累,再训练个性表达;还将进行名著课本剧展演,评选“最佳剧本奖”和“最佳男女演员奖”,将名著生动化、情景化。
具体来讲,初中语文学习怎样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呢?让学生制定计划,设计自己的生活目标、学习目标、人生目标;确立“座右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积累格言警句,给自己充电;读美文、诵美句、看新闻,陶冶自身情操;记日记,坚持不懈,锻炼学生的意志;写作文,雕琢自我人生。
1.订计划,设计自我目标
理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好比是秋天的一片落叶,随风漂流。没有理想的学生,只会做天和尚撞一天钟。因此,在实施自我教育时,我们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前途理想的教育,告别昨天的我,塑造今天的我。制订计划,为自己设计近期目标。每位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认真总结,反思自我,根据自己的个人、家庭情况及所处的环境,在班级或学校所处的位置,认真思考,订出自己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再根据总计划,逐月分解订出月计划,结合自己每月的学习情况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等作出周工作安排,这样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设计人生的自我目标。
2.座右铭,进行自我约束
初中学生正是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他们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将发生着变化。他们开始追星,思想上有了自己的偶像,结合这一情况,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要求每位学生找准自己目前最大的缺点,选择一句座右铭警示自己,连同自己崇拜的偶像和近期要赶上的班级目标,贴在课桌的右角上,时刻提醒自己,进行自我约束,控制自我不良行为,不断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完美自我,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
3.积警句,点亮自我明灯
每天由学生寻找一条名人格言警句,写在黑板上,学生记录在当天日记的下面。有的学生干脆把它作为当天的日记题目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写一段议论文。有时,利用语文课前学习三分钟,抽同学上台进行即兴演讲。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翻开自己的日记,重温格言警句,它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心灵,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使我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健康成长。”试想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天天点亮“明灯”,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天天受到“明灯”照耀,收到了不可想象的效果。
4.诵美文,陶冶自我情操
每天,我们将报刊杂志发给学生,鼓励学生到图书室寻找资料或到学校网上下载信息,利用午间休息,学生轮流朗诵美文500―800字,同学们从中可以领略到祖国各地大自然的风光,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物产特点等,有的短文大家齐诵几遍,当场背下。报纸杂志上关于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等,同学们与祖国同喜;搞所谓公投、分裂祖国,同学们与祖国同恨;美英联军虐待伊拉克俘虏,同学们义愤填膺。这样,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5.记日记,锻炼自我意志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把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称之为“道德长跑”。我们要求学生天天记日记,一是锻炼自我意志,二是进行“道德长跑”,三是学习知识,中英文日记交替写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因此,日记是学生的万花筒,十万个为什么都记在里面:通假字的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归纳、个人计划、总结,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都可记在里面,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回头看自己的日记,同学们发现与自己这位无声的老师对话,增长了不少知识和见识,使自己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强。
6.写作文,雕琢自我人生
初中语文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初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可塑性大的身心特征告诉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一言堂”的陈腐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为宗旨,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笔者常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猜谜语、讲故事等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热情明显高涨。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对“杂然相许”的注解该如何正确理解,我便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对于移山,愚公的妻子一开始是否就毫无异议?全家人是否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这一情境的创设,使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愚公家庭人口多,发表意见的人也多;况且愚公的妻子一开始就提出了疑问;但纷纷同意并不等于异口同声地同意。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教材中对“杂然相许”的解释不合理,应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样,学生学会了批判地学习知识,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几乎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是教师在精心讲解,学生则被教师牵着走,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新课改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应尽量少讲、精讲;多引导点拨,多启发诱导。另一方面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每节课留给学生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学习。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去预习、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学活动转变为学生主动求知、自主学习的乐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正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探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展主动参与的个性。同时教师绝不能满足于善于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在释“疑”中解决问题,在解惑中获得新知。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疑在何处?怎样质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往往少无章法,需要教师适时点拨诱导,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引导鼓励学生从课题质疑、整体质疑、关键语句质疑、细节质疑等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通过质疑,养成了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互相设疑、主动释疑的良好习惯。
四、以生为主,构建平等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充满关爱、平等自主、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教学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方法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过程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构建师生平等交往、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变“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观念,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知己,课内课外与学生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只有“授之以渔”,教会学生“织网”、“捕鱼”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教师只有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处学生主动地、不断地获取新知。事实上,在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会学多少,学会多少。诸如识字释词的方法、遣词造句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的技巧等等。学生只有积累了这些学习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不断扩大知识面。实践证明,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语文综合能力也就越强。
六、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内课外活动,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活动的设计要力求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比如课前5分钟讲故事比赛、演讲与口才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查字典比赛、书法活动、网络资料搜集、网页制作等。还可以专门开设语文活动课,分小组开展自我介绍、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节目主持、社会热点评论、小辩论等各种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探究,去锻炼,去应用,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必须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激励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才能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范艳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N].教育导报,2007-1-2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233-01
一、引言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点的确立,使培养学些者自主学习性,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教学界许多工作者的共识。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以后,教师应让其重新审视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位置,帮助他们转变观念,促使其尽早成为学习的主人。文章从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来提出相应提高初中生学习的自主性的途径和策略。
二、优化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环境
“视”、“听”、“说”是人类最普遍最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因此,最大限度地创造语文学习的环境,利用多感刺激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激发其学好语文的热情与兴趣。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视听环境优化。如校园闭路电视播放大型专题片、多媒体辅助软件(或自作课件)以及校园网络开发利用等等。
(二)阅读环境优化。课堂尽可能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等鼓励学生多发言,培养其用直接思维的习惯,配备图书,丰富课外组织学生定期阅读等等。
(三)听说环境优化。学校配备专门的语文听说课,让并利用特定时间让学生动口讲述所听到的故事、新闻等等。
三、加强科学引导,培养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结合生活实际和今后使用语文的需要,通过大量语言实践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言语技能和实际运用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而且还要向课外延伸和扩展。因此,教师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逐步建立起课内外语文教与学密切配合、协调发展的新体制,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学生在课外的语文自主学习必须贯彻其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原则,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内容到数量以及时间安排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说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指导自主学习活动
相比较课堂而言,学生在课余时间具有相当宽松且绝对真实的交际环境,如果能引导、鼓励学生充分珍惜利用这些宝贵的时空资源,彼此之间尽可能多地谈论语文学习,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话题可以日常化。如我们规定每周一为“交流日”,在教室、操场、餐厅、宿舍甚至来去的路上,彼此用进行语文学习的交际,同学们对此兴趣很浓,长期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进行交际的良好态势。
(二)指导自主阅读活动
第一语言习得理论强调通过正式的学习来潜意识地获得语言习得。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读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依自己的兴趣选材,以便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在轻松愉悦的文章氛围中耳濡目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从而潜意识地建立和丰富语文知识。具体讲,对于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活动的开展,教师一般应做好两项工作。首先是对教材阅读材料的处理。教师可预先提供有关背景材料,要求学生结合背景材料提前自读,并完成课后有关理解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如故事梗概、读后感或人物评论等等),并组织同学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及读书笔记,相互检查自读效果,并将优秀读书笔记打印分发每位同学作讲评。
四、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的策略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在课堂的教师必须改变,要从知识供应商的角度转变成学习顾问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适时的向学生提供资源,以起到资源提供者的作用,创造学习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对此,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
(二)协作学习策略
人的心理活动来源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课堂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主要是一对一的小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协商和讨论,一方面群体的思维和智慧可以被大家所共享;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形成。
综上所述,是关于初中教师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和策略。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完全自主学习是我们教学的理想目标。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旧的学习习惯和方式绝裂,改善教学环境,还由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只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离这一目标会越来越近。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是将传统的课堂知识结构体系打破,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形象化、透彻化教学的一种方式。它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的需求,使学生既可查缺补漏充分利用时间强化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微课助学”的环境下主动学习、体验、成长。
一、预习型微课,学生有效预习的得力助手
预习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预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实效。但是,通常教材的知识一方面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强,使得他们预习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不能从教材知识的阐述中提取要点,往往走马观花,不知所云。预习型微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预先了解知识内容与线索,分清知识重难点,而且可以使学生预先理解部分知识,让学习更有针对性,有效提高学生听课的质量。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以课本内容大意、知识脉络、学习重难点等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学习困惑和易错点为内容,利用微课录制软件制作成教学资源,通过QQ群、微信平台、智学网等推送给学生,从而指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
设计预习型微课必须特别注重趣味性、有效性。只有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预习型微课,才能激发学生参与预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只有紧紧围绕学生学习的困难或困惑进行预习型微课的设计,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初步认识学习重难点,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好积极准备。
二、答疑型微课,学生疑难解答的最好导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各种疑问,疑问的存在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答疑型微课可以详细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找出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巧妙选题,精心设计,制作微课,利用图文并茂的讲解,及时在学生“愤”“悱”之时加以启发。
答疑型微课有经典错误、典型解题、综合疑难等类型,这些微课均能让学生听到老师的详细分析讲解,解释学生心中的学习疑惑。初中语文课程里有好多容易混淆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考点。比如,很多学生分不清楚联想与想象,把它们的本质也混淆在一起;有的学生对正衬和反衬不能很好的理解;部分学生在病句辨析、排列句序、文言虚词等考点上经常出错。把这些内容做成微课,就可以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使他们轻松而有效地掌握这些知识。
三、训练型微课,学生知识巩固的有效路径
训练型微课应注重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及时地引导学生做好自主反馈,在自主纠错中发现薄弱点,查找易错点,巩固所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精研教材,掌控学情,落实三维,设计微课时做到“以生为本、富有创意、层次分明、典型精华”。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个体的接受能力有差异,而微课可以重复播放,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就可以多次观看。课后观看微课,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去寻找更多的拓展内容,从而能有效理解课本知识,突破学习难点,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训练型微课不仅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突出了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表现,而且验证和反馈出教师的教学效率,为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以学定教”、微调教学步骤和方法、开展个性化指导、指引学生查缺补漏、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提供了有效路径。
四、拓展型微课,学生个性阅读的最好载体
微课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是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在“互联网+教育”创新改革浪潮下,微课资源在假期在线学习中的应用作用更为突出。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仅寒暑假就有接近三个月的时间,大部分学生的假期生活是在各种各样补习班中度过的。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假期时间让学生不再“疲劳作战”,拓展型微课就探索出了一种可行的途径。教师围绕个性阅读、作文教学等内容制作或下载系列微课,按时到班级空间,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个性阅读微课可分为导读、欣赏、检测三个部分。导读部分展现故事梗概、写作背景、人物形象评论,使学生从大体框架上了解名著;欣赏部分还原小说精彩情节,播放电视片段,让学生带着画面感阅读名著;检测部分适当提问情节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如回答不了,再选择性跳读。作文系列微课可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首尾等方面设计,包括方法指导、范文引路、小试牛刀三部分,各层次学生按自身写作能力有选择地观看。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以其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备受师生欢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开展语文微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学生实际和课堂实际,不断优化微课的教学环境、组织策略、应用技巧,坚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重点,以学生的学习实效为落脚点,真正发挥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指引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郭云振. 微课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
关键词: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自主学习与普通教育有巨大的差异,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着力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学习内容更加个性化、学习方式更加自由,学习效果更好,学习者能够更好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与信息发展日新月异,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更是与时俱进,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为学生终生学习莫基。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独立地去探讨知识,发展能力,因此,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1]。
1、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1语文自主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不可否认,人的天赋是不同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习是具有个性化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元认知和社会认知研究的兴起,很多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到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形成的不同原因,提出应该对学习者不同的学习意识、不同的学习方式给予尊重。而学习者的潜能在同化教育中难以显现,只有在自主学习中,尊重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的不同理解,尊重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展示学习个性,达到激发其潜能的效果[2]。
1.2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
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测算,19世纪,人类的知识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一倍,20世纪70年代缩短为每5年增加一倍,80年代是接近3年翻一番。从当今社会看,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很少有人一直仅仅依靠学校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去工作,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大约只有2%的知识是可以一直运用的,其余的知识要从实际工作中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这也就意味着学会学习的人在未来社会中将得到更多的机会,意味着人们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要改变依赖教师依赖课本的习惯,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初中生中实施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1.3语文自主学习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首先转变为教育目标的改革,基础教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是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的能力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初中课程要着重帮助学生掌握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和健康的个性。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2、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2.1充分肯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中教师的作用
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在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之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这种作用,而不是打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旗号,对学生放任自流。如果过度忽视教师的作用,即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摸索方法,在摸索过程中会不断碰壁,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甚至会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的兴趣,适得其反。从另一方面看,不管从知识、阅历和学习经验看,教师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示范者,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况且,在自主学习的课堂里需要教师,需要教师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通过对话、探究、合作等方式展开他们的学习;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需要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时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更重要的是,教师以一定的知识学习为背景,通过有规律的长期训练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达到学习预期的效果,这一作用是别人无法取代的。
2.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体验
成功体验是人生过程中的最重要体验。人人都想成功,人人也都能成功,渴望成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更为强烈,而成功欲望强烈的程度,取决于每个人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越浓,获取成功的欲望越强,成功的机会也越大。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如是经常体验到的是艰难、失败,一次坚持了;二次坚持了;第三次他还会坚持吗?很可能就放弃了,厌学了。相反,成功的体验,会让学习者产生极强的体验,这种体验会让学习者觉得这件事我成功了,我有这种能力做好这件事,进而会激发行为主体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其中,不断强化其相关主动学习行为,学习也因此不断进步取得更多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成功是以兴趣为基础的。基于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使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当孩子有了成功的基础,有了“我要成功”的欲望和信念,并不断努力,必定会创造更大的成功。
2.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后的学结中,要改变以往由教师包揽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对于对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内化整理,把新知识、新方法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知识与方法体系,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和思想方法的丰富与发展。由此,学生会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内在需要,不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3、结论
总之,需要善于观察学生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充分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转变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新的构建,调整和修正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策略的适切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