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像制作范文

影像制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像制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像制作

第1篇:影像制作范文

Abstract: aim at to produce to meet in the fulfillment of problem, study its solution, and elaborate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new method in detail.

关键词:DEM;正射影像

Keyword:DEM;BE shooting image

中图分类号: TQ5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19 世纪 50年代,摄影技术问世并用于测量。航空技术发展起来以后,开始了航空摄影测量,率先刷新了对地面观测的历史,实现了人类脱离地面,从高空勘测地球,利用影像在室内重建地形的3维表面模型,然后在模型上用精密的空间导杆或数字导杆模拟前方交会,把平板测绘和野外勘探调查工作移到室内来做。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已由30年代模拟摄影测量,到70年代的解析摄影测量,发展到当今的数字摄影测量。在数字摄影测量中,计算机不但能完成大多数摄影测量工作,而且借助模式识别理论,实现目标的自动或半自动识别(如识别框标和识别同名点等)和提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摄影测量的自动化能力。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普及,尤其是以VirtuoZo,JX - 4 A为代表的国产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大面积推广,为以摄影测量为主要手段的我国测绘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性变化。集中表现为:作业成本降低、作业效率提高、产品丰富。下面将应用Virtuozo系统引人已有DEM数据制作正射影像的实践过程做出简单的介绍。

1 问题的提出

使用 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制作正射影像的如下:

DEM的生成是Virtuozo系统自动完成的,但是生成之前的匹配结果编辑是需人工操作的,而且这项工作的工作量很大,尤其是当制作建成区的影像时,楼房密集,等视差曲线全部在楼顶,需要作业员将这些视差曲线按照合适的DEM数据内插方法,根据已知数据点内插,然后才能生成规则格网的DEM或三角网DEM。我们在生产实践中统计出如果由一名作业员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做一个楼房密集处模型的匹配编辑需要时间3小时,那么如果要编辑整个城市建成区的约1000幅楼房密集的模型,则一个做业员约需要时间375天(按每天8小时计算),由此可见这是一项既需要操作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又需要大量时间的工作。那么能否有更高效的方法呢?

2 新方法的尝试

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为尽量提高数据的更新速度,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在较平坦的地区将视差曲线全部定值于一个高度,这样生成的一个假的DEM是一个平面的数据,该DEM只能为VirtuoZo系统下一步的DOM制作提供必须的数据形式,而不能真正起到纠正三维影像的作用,而且用这一DEM数据生成的影像图是粗精度的、不能符合摄影测量规范的要求,因此这种方法被否定了。

在实践中我们又找到了一个较好的方法,即在其他系统中生成DEM数据,再将该DEM数据调人Virtuozo系统中用以生成DOM,该方法既能够保证产品精度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下面就将这一方法的过程做以简单的介绍。

3 生产过程介绍

第一 ,首先对DEM数据的制作过程做以介绍

(1) DEM生产流程图

说明 :

在AutoCAD环境和GeoWay环境下,提取已有矢量图中的高程注记点、特征点、特征线以及水域等属性数据;

以基于可视化的目视判读和GeoWay的质量检查相结合,进行粗差检查;

DEM数据检查可分为精度检查和状态检查,不符合要求,数据重新采集处理;

(2)DEM数据制作步骤

1)利用软件AutoCAD,按图幅提取高程点、等高线、特征线。将整理好的DWG数据转为AutoCADR14格式的DXF数据,并保存在指定的目录下。

2)在Geoway中新建一加工工程。

利用Geoway中的“点号识别”、“点赋高程属性”功能,将CAD数据中高程点、等高线等带有高程信息的数据,将其高程信息直接赋值到属性中。

在Geoway中将赋值整理后的数据导出dxf格式的数据,进人GeoTin平台,先将dxf数据转化为GeoTin中的god格式数据,之后进行三角形联网,再生成DEM。

第二 ,其次对应用该DEM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的过程做以介绍。

DEM数据已经准备好了,再做正射影像的时候只需要将已有的DEM数据转换为Virtuozo系统支持的格式,然后直接调人使用。

4 总结

采用上述方法制作正射影像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它既能够保证产品精度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祖勋,张剑清.数字振影测量的发展、思考与对策【J].测绘软科学研究,1999 (2)

第2篇:影像制作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医学影像教学多媒体脚本220个,586电脑加外置光驱及其光盘,带透扫的爱克发扫描仪一台,录像机、VCD机、刻录仪各一台。电脑安装 PowerPoin、PhotshoP和 Record电脑软件。制作方法:(1)打开PowerPoin软件,选好应用模版,按照脚本内容在软件的大纲形式下输人文字部分内容;(2)使用扫描仪通过Photoshop软件把脚本的插图扫描存盘,或外置的650MB的OM光盘,扫描条件选用真彩色32位、200~600dPi。(3)在播放状态下通过Record软件剪接录象带或VCD影像内容,(4)在Powerpoin软件幻灯片形式下进行多媒体编排、加工、加符、加色的修饰及背景的制作。(5)通过插入功能把图像及影像文件调进PowerPoin文件并进行放大编排等处理;为了增加图文并茂效果,尽可能在插图的同一张演示电子幻灯片上编写必要的文字;(6)幻灯片的动画设计和编排;(7)放映形式下多媒观摩,观察放映效果。

二、结果

1、本文完成了各个系统医学影像多媒体教学课件220个,共11000多张文字和4000多张插图的和2小时的影像文件的多媒体演示图像。2、每个多媒体课件全面地包括了脚本的内容,遵循规定的格式:“教学目的与要求一基本原理一病理一病理与影像学联系一影像学检查方法一影像学表现一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一小结”。3、图像或影像文件插入快捷,恰当、生动、并能顺利播放;4、演示稿播放简单、方便;5、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成为包含图、文、声、色并茂,动、静态结合的演示稿。

三、体会

1 、医学影像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制作的完整性。一个好的医学影像多媒体课件首先应该考虑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脚本真实反映。本文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都先把脚本的文字内容部分输入,作为每个课件的纲和线或比喻为树干。如根据脚本规定格式,每个课件都包括“教学目的与要求一基本原理一病理一病理与影像学联系一影像学检查方法一影像学表现一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一小结”等,这样就保证了重点内容的编入。根据内容需要插入图像、影像文件内容,使之利于演示和讲解。在图文内容中再配以适当的颜色,声音和动画效果的编人。使制作的多媒体保件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声像同存,动静结合。给教师提供一个操作方便,演讲自如的讲稿,给学生提供一个图文声像全方面教育的医学影像学习环境。

第3篇:影像制作范文

关键词 数字正射影像 视差曲线编辑 DEM

中图分类号: TP3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4D产品的概念已随着各测绘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深入人心,我院在这方面生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将就Virtuozo软件中小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的总体制作方案作一下探讨,其中针对各个步骤各种情况作了详细说明,尤其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了重点强调。

1 建模定向

1.1 资料整理后建立测区,输入相机文件盒控制点文件。测区参数参照相应技术设计设置,并将tif转换成Virtuozo内部格式(注意扫描分辨率)。转换过程产生两个文件:*.spt和*.vz。然后,将加密过程中产生的内定向参数*.iop和绝对定向参数*.aop文件拷入测区影像目录下。

1.2建立模型,输入左右片号及模型参数,并将加密过程中产生的本像对的控制点像参数文件*.pcf拷入到像对模型目录下。然后直接进入模型相对定向,定义作业区(保证本模型作业区与相邻模型有一定重叠又不太大),再做自动相对定向,要求在布点不均匀处手工加点,并使所有点的相对定向残差都不超过0.008,绝对定向残差也不可超限,最后采用非水平方式进行核线重采样。

首先,进行影像匹配,然后粗查一下地形是否存在大的失真,如果存在,将匹配窗口改变并再次进行匹配;或者进入测图在失真处加特征线后重新匹配,直到结果无大的失真。其次,进行视差曲线编辑,一般是2倍编辑。

2.2.1 沟要压到沟底,山脊表示出来,沟脊不要歪。

2.2.2 除极小的沟及山脊以外都应进行拟合,力争曲线圆滑。

2.2.3 路要求推平。

2.2.4 桥等架空地物不考虑架空地物存在,以地面为准进行视差曲线编辑。

2.2.5 被大面积高树覆盖的地区,压下树高后要将地形间关系处理好。如:一大一小的两个山脊编辑完后也应保持大小关系。

2.2.6 模型边缘处理到与地形相符,曲线要打开。

2.3视差曲线编辑针对某一地形的一般编辑方法如下:

2.3.1大面积高树覆盖地区。

2.3.1.1 选同高树的面积整体压下树高。

2.3.1.2 推沟(推沟时稍推深一点,因为拟合和平滑会使沟变浅)。

2.3.1.3 使用拟合或匹配点内插使沟的两侧变得光滑自然。

2.3.1.4 将山脊、山顶和沟拟合,注意,山脊不要拟合太圆,山顶不压变形,各种地形不要跑线。

2.3.2 大面积居民地

2.3.2.1 由于居民地匹配点均落在房顶,应用拉框方式选面积后下压至地面。

2.3.2.2 对于下压至地面的匹配点进行中度平滑或拟合使其顺畅自然。

2.3.3具有大量不规则冲沟,树木稀疏且大小不一的丘陵地带,这种地形匹配的效果一般不很好。

2.3.3.1 首先用推平功能将山坡按地形等距离推平(由于树稀且大小不一,所以不宜统一压树高),形成凹凸不平的夸张形状。

2.3.3.2 用匹配点内插或中度平滑,拟合将视差曲线处理到与地形相符。

2.3.3.3 对坡上的小脊、小沟进行拟合或平滑。

以上是关于几种地形的一般处理方法。当然,不同的项目由于摄影及其成图比例尺不同,目的不同,具有的要求也不同(如日本三重要求所有道路要推平;居民地内DEM限差为1米)。因此,自己在编辑过程中要不断去总结更好更快的方法。

视差曲线编辑结束作业员要对自己的编辑结果进行自查。自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视差曲线中1倍检查视差曲线是否合理;另一种是检查等高线影像是否有不连续,混乱、断线、卷边等现象,如果存在,根据坐标到视差曲线编辑中对其进行修改,直至没有失真处。此时,这一像对的DEM已可以为下工序使用了。

3DOM生成及拼接

3.1单模型DOM生成及在Virtuozo中裁切步骤:

3.1.1采取隔片生成正射影像。

在正射影像参数中,将不参加生成的VZ影像删除,并将输出文件改成正确后缀即可,即*.ORL或*.ORR。

3.1.2 设置*.bst文件,在文件中仅将需裁切的模型名字列出。

3.1.3 在DOM镶嵌设置中输入相应参数:包括图幅的左下、右上角坐标,DOM输出路径、名字。

3.1.4 镶嵌= =>DEM拼接(自动镶嵌)。

经过这一步,就在所设正射影像目录下生成裁切后正射影像*.orm。

3.1.5 将Virtuozo内部正射影像格式*.orm转换成tif格式。此项注意在orm文件转换成tif格式过程中,每幅图需转出一个tfw文件即地理信息文件。此文件是最终成果之一。要求将左下脚坐标改成整数。

3.2DOM在photoshop中拼接。

当一幅图涉及的orm格式都转成tif格式后,就可以将这些tif在photoshop中处理成为一幅完整的图了,其过程如下:

3.2.1 在photoshop中将一幅图涉及的tif都打开。

3.2.2 将本幅图涉及的tif都粘贴到其中一个文件中,并使它们在不同图层,存成一个psd文件。

3.2.3 用羽化橡皮擦将两个tif重叠的失真影像擦掉,尽量使交界处自然逼真。

3.2.4 对像对tif进行调色,使它们颜色尽量融为一体。

3.2.5 将颜色处理好后,将所有图层合并。

3.2.6 对影像失真处进行处理。

3.2.7 裁掉上方和右方的一个多余像素。

3.2.8 相邻图幅接边处理。

3.2.9 对照样本最终调色。

4Photoshop中DOM接边处理

DOM接边处理应体现在从DOM拼接到最终调色的每一步中。

4.1 DOM几何接边。

4.1.1 DOM几何接边首先体现在裁切时,例如像对36-35,它涉及四幅图,标准片为偶数片36片,那就要求用36片的正射影像来裁四幅图的一部分,这样就相当于把一块布割成四份,无缝拼接后还是这块布一样。

4.1.2 DOM的几何接边还体现在photoshop中的拼接中,由于一幅DOM涉及多个像对,如果要完全接边就要求相邻图幅的相邻边完全用相同的像对tif.。如:2-10和2-11两幅图,它们接边处有两个像对DOM,36-35和35-34.。两个像对DOM有一定重叠,这个重叠部分要完全接边的话,就要在这里达到同片相接。也就是说如果2-10图中36-35压住35-34,则2-11图中也要36-35压住35-34。反之如果2-10图中是35-34压住36-35.则2-11图中也要35-34压住36-35,则2-11图中也要35-34压住36-35。而且要用橡皮擦处理接边处失真的时候2-10中擦去多少要作标记,对应的2-11也得擦去同样多,这样就基本达到完全接边了。

4.2photoshop中影像调色处理

影像的调色的处理主要根据调色的视觉感觉,对照样图将原图调成到一种自然柔和的效果。彩色影像主要使用工具如下:

4.2.1 色彩平衡。

色彩平衡主要是减少某种色的比重或增加某种色的比重。

4.2.2 亮度对比度。

主要是调节影像的亮度和清晰度。

photoshop中DOM处理注意点。

房屋、道路、桥梁,无扭曲变形。

树木无扭曲变形,风吹树等现象。

无脏点,白斑。

无硬印。

无盖图章造成的黑雾(由于图章硬度太小造成的,图章硬度一般在30-70%之间,硬度随图章半径增大而增大。

无图章造成的同名影像(所以盖图章应避免在近处取样)。

无颜色失真。

电力线接边。

图内各像对DOM无明显接边线。

无白边。

无重影。

第4篇:影像制作范文

关键词:ADS80;航天远景;3D点云;MapMatrix;EPT

中图分类号:{TN91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ADS80是徕卡公司在2008年7月推出的推扫式数字航摄系统,该系统集成了高精度的惯性导航定向系统(IMU)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一次飞行就可以同时获取前视、底点和后视三度重叠、连续无缝的全色立体影像以及彩色影像和彩红外影像,独特的设计原理,在测绘生产中对比常规框幅式数字航摄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势,但ADS80航摄系统获取的数据量巨大,使用一般软件制作DOM时,效率往往不尽人意,针对ADS80航摄数据,国内只有像素工厂制作DOM时效率较高,但其价格昂贵(1000万人民币左右),性价比不高,为此我院根据生产实际,对国内DOM的制作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并经过了大量的实验,终于摸索出一套Inpho和航天远景软件相结合的高效DOM制作流程。

二、Inpho软件使用

Inpho是国际上著名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该软件突出特点就是地物点匹配精度高,为此我院应用该软件进行地物匹配,并生成DEM,操作流程分为以下4部分:

1.首先在Inpho软件中建立工程,并打开已建立的工程,导入空三加密后数据成果及像控点坐标,应用DTMaster模块,建立立体模型,检查立体模型重建后像控点的平面、高程残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满足规范要求后,进入下一步工作。

2应用Inpho软件的MATCH-T DSM模块全自动地提取高精度的可靠的3D点云数据。

3.应用Inpho软件的DTMaster模块,导入匹配出的3D点云数据,进行点状、线状及面状立体编辑,在立体模式下对主要公路、铁路、居民地、工厂等重要地物进行修测,使其点云切准地面,其它地物,如高山、水系、田地、大车路等利用Inpho自动匹配的3D点云,不进行高程改正修测,修测之后导出DEM成果。

三、航天远景软件使用

航天远景软件是国内技术领先测绘软件,不仅软件功能齐全,而且能够满足DOM生产要求,价格较低,2013年3月我院联合航天远景公司,针对ADS80航摄数据进行了联合开发,最终开发适合ADS80航摄数据生成的系列软件,该软件简称航天远景ADS80版,该软件可以快速的实现基于DEM的航带影像正射纠正、镶嵌匀色、影像修补,以及分幅裁切。操作流程分为以下5部分:

1. 单航带影像正射纠正,使用航天远景公司的MapMatrix软件对ADS80推扫式航摄影像进行整条航线正射纠正,纠正时20GB的数据仅用20分钟就可以完成。

2. 全区域影像匀光匀色,使用航天远景公司的EPT软件对几十GB ADS80航带进行匀光匀色,取得很好的效果。

3.编辑镶嵌线,使用航天远景公司的EPT软件对整条航带生成拼接线,由于拼接线是航带和航带之间的线,拼接线相对完整,走势清晰,减轻了拼接线后期编辑的工作。

4.正射影像检查及修改,利用EPT软件DOM自动修补功能功能对变形的房屋进行编辑修改。

5. 分幅裁切,使用航天远景公司的EPT软件输出DOM成果。

四、生产应用

目前我院利用该技术流程已完成了凌源1:2000、葫芦岛1:2000以及葫芦岛1:500等多个测区DOM制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成果已经通过质检部门检查及甲方的验收,同时我院还对这2种软件组合跟国内其它软件进行效率对比,对比表如下:

第5篇:影像制作范文

[关键词] ERDAS; ArcGIS; 遥感影像图; 制作

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辅助遥感影像图制作即便是可以按照人的意愿设计专题图像,且最大程度上丰富地图符号、地理标记和色彩表现,唯一不足是此方法对遥感影像图的制作完全要依仗人来操作软件。由人直接完成的遥感影像图制作效率必然低下,且准确度难以得到保障、影像图自动化不高,有时候也会出现反复作业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遥感影像图自动批量化制作过程,笔者在本文中就基于ERDAS和ArcGIS的遥感影像图的制作过程展开讨论与分析,力求弥补以上诸方面的不足,做到便捷、高效制作用户所真正需求的影像专题图,拥有仅仅需要提供基础数据,中间制作过程近需少许人力参与就能得到可重复利用的遥感影像专题图数据。

1 ArcGIS中自定义ENVI/IDL图像处理工具

对遥感影像图新的需求意味着单纯疆数字数据放在一张张图纸上的概念已经远远不够了。ArcGIS具有创建和管理智能GIS的全部功能。通过易用的界面实现功能,界面可通过模型、脚本和应用程序来实现自定义和扩展设置。目前,ENVI4.8的部分图像处理功能可以无缝集成在ArcGIS931和10版本的ArcToolbox中,在ArcGIS软件中能直接使用ENVITools,并且可以用ModelBuilder将ENVI工具和ArcToolbox中的GIS工具组合成需要的业务模型和工作流。同时这些模型和工具支持ArcGISServer的网络。ENVITools中现有的工具在ArcGIS下使用和建模都非常方便。另外,拥有一个完整的地图显示、编辑以及生产环境也会增强提供给制图人员的工具。

1.1 应用流程。

(1)指定路径和文件夹。

指定一个路径创建一个文件夹,用于存放IDL文件和Python代码文件。如:C:MyTool

(2)编写Python Script。

Python script文件是为了从用户交互式界面中获取参数,执行脚本文件时将这些参数传递给图像处理程序(IDL编写了.sav文件)调用图像处理的功能。利用Python 来编写脚本调用ENVI/IDL工具,包含三个部分:

a.Import the envipy module。“envipy”是ITT专门为ENVI/ArcGIS一体化开发的一个python模块,envipy与IDL代码中调用ENVI库函数时的加载的代码ENVI,/RESTORE_BASE_SAVE_FILES和ENVI_BATCH_INIT的效果是一样的,就是加载ENVI的进程。

b.“Get the parameters from the geoprocessor object”。

c. “Call the RunTool function in the envipy module”。

在Python的编译环境复制粘贴该代码,保存为MyScriptTool.py文件,供后面创建使用界面时使用。

(3)编写IDL程序,并编译成sav文件。

在IDL的利用IDL调用ENVI的图像处理接口实现某一图像处理功能;再编译成sav文件供Python脚本中envipy.RunTool()调用。

(4)构建用户使用界面。

构建界面需要三步骤:

a.创建文件和工具箱toolbox;

b.给toolbox添加script;

c.运行该脚本script。

操作流程如下:

a.打开arcgis desktop10 ,打开catalog,在catalog中指定或者新建一个文件夹并修改相应的名字,右键该文件夹――NEW――toolbox(并修改相应的名字mytool);

b.右键该工具箱(mytool)――Add――Script。点击下一步 “添加脚本文件”,将事先写好的脚本导入即可。点击下一步 “为IDL或ENVI功能程序中的参数进行设置”。设置完成后,点击‘finish’即可。

c.上述步骤完成后,会在已建好的工具mytools下出现。双击,即可出现运行界面,点击OK执行脚本工具。

1.2 共享脚本工具。

如果想将制作的脚本工具与别人共享或移植到别的计算机上运行该脚本,必须保证三个文件在一个文件包(文件夹)中。MyScriptTool.py ――脚本文件。 MyScriptTool.sav ――IDL或ENVI的功能文件(sav格式)。 MyToolbox.tbx――创建的toolbox界面文件。以上三个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包中即可完成共享。使用时,打开ArcToolbox,右键空白处 点击Add Toolbox,添加共享文件包中的.tbx文件即MyToolbox.tbx。然后该工具出现在ArcToolbox中,双击即可运行,进一步可以与ArcGIS的其他空间分析工具结合构建业务模型。

2 应用ARCGIS erdas envi 裁剪遥感图像

(1)新建图层。

在ARCGIS中的Arccatalog中新建shap图层,要素类型选择多边形,然后点击EDIT按钮,给矢量图层赋坐标(应该附上与待裁剪图像相同的坐标和投影),然后在ARCMAP中加入待裁剪图像和新建的矢量图层,编辑矢量图层,即画出你要裁剪的范围。矢量图层保存后输出数据。在ERDAS里打开遥感图像,用箭头选择导入图像,矢量图层变成黄色,VIEW窗口菜单上的AOI下选择 copy selection to AOI----然后选择FILE下拉菜单下SAVE,AOI layer as 保存为aoi格式文件;然后ERDAS主菜单中Dataprep中选择Subset image,Input “xx.img”,点击窗口下“AOI”,选择刚保存的aoi格式文件。点击OK,确定,完成裁剪。

(2)ENVI裁剪图像

打开要裁剪栅格数据:file--new vector layer,画出你要裁剪的区域,右键――accept――。(如果使用已有的矢量数据裁剪栅格数据,打开矢量数据,注意矢量图的投影与栅格要一致才可以,在加载栅格的窗口中加载。

将矢量数据转为ROI:File 选择 Export Layers to ROI,在Select Data File to Associate with new ROIS 中选择栅格数据,在Export EVF Layers to ROI中选择Convert all records of an EVF layer to one ROI,点击OK;

裁剪栅格数据:在ENVI主菜单Basic Tools 中选择Subset Data via ROIs,在Select Input File to Subset via ROI 中选择需要裁减的栅格数据。在Slect Input ROIs 中选择建立的AOI,注意Mask pixels outside of ROI ?这个选项,如果选择 No ,则是以包括ROI在内的最小矩形范围裁剪,得到的结果数据也是矩形。如果选择Yes,则需要在 Mask Background Value 后给出 ROI 范围外的数据值,默认是0(该值自己随意设定)。选择保存路径,OK.(需要注意的是,ENVI裁剪出来的图像时HDR格式的,如果需要别的格式数据,最好使用ERDAS或者ARCGIS进行裁剪)。

(3)ARCGIS裁剪。若是用矢量数据裁剪矢量数据,则可以使用Analysis Tools中的“intersect'功能,得到的结果是两个矢量图层的交集;也可以使用Erase功能。若是使用矢量数据裁剪栅格数据,可以使用spacial nanlysis tool -extract-extract by mask。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有关遥感影像图制作方面,针对专题图制作方法因所应用技术软件不同而各有不同,为能够实现所有的遥感影像图制作可按照用户需求自动呈现,本文从基于ERDAS和ArcGIS的遥感影像图制作的应用技巧讨论在影像图制作系统中导入标准文件,遵循可靠、稳定、精确、可扩展和高效的原则,旨求在未来有关遥感影像图制作中可实现中间制作过程的自动化,尽量降低人力的参与度,且影像专题图数据可重复利用等提供理论建议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肖提荣,杨景,孟鸣;基于ArcGIS与ERDAS相结合的遥感影像快速精确配准研究――以云南思茅市主城区QUICKBIRD影像精配准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02).

[2] 蔡宏,李俊,刘敬;高分辨率遥感在城市发展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01).

第6篇:影像制作范文

创作班底

对于一部TVC广告制作再来说,班底尤为重要,观众看到的仅仅是画面里面的演员,但是对于创作者来说,每一条镜头都是每一位工作人员合理工作安排的结果。一个TVC剧组需要的部门主要包括:造型、美术、导演、摄影、灯光。

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经验和实力,保证了每一个镜头拍摄的进度。广告拍摄和电影的创作样精致,每一个镜头都必须力求完美。但是小成本的TVC创作难点在于经费不够、制作时间不足,大多数TVC广告都会选择用一天时间抢拍完成。

创作准备

首先要选定最终稿件,应与甲方协定最终稿,明确创作意图、场景、镜头;在制作准备阶段,根据稿件选定拍摄场地,相拍或者实景拍摄。我们这部TVC广告片选择了四个实景场地:家中内景、场地外景、话务工作场景、营业厅内景,场景地的选择尽量要互相离得近,贴合创作要求。

关于造型,影视造型不等于平面造型,影视造型从服装、发型等这些主要是正题的感觉上贴合要求,不需要妆面上的夸张,最主要的是合理,灯光用量的判断很重要,根据拍摄场景和拍摄时间不同所用的灯光型号和数量都不同。

拍摄过程

小成本TVC和大制作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在场景上没有那么大的修改空间。由于预算的问题,剧组无法实现场景的具象化,更改现有场景的条件在创作上是一个难题。现实拍摄过程中,现场调度的效率非常重要。特别是前两个镜头间的布光质量,完成质量和完成效率对全天的工作成果来说至关重要,如果第一个镜头就草草了事,后面的镜头就很难细致执行,或者如拍摄的时候由于第一个镜头的要求过于细致,布光效率低,半天时间都花在第一个镜头里,那么后面的执行由于时间不足也会无法在相等效率下完成工作。

拍摄布光:布光的要求是合理,而不是单纯的亮度、阴影等。布光合理,即通过拍摄现场光源分析,镜头演员情绪,由此来分析是否需要提亮或者遮挡光源、改变光照方向或面部轮廓、阴影方向。布光的质量,影响广告中每个镜头衔接以及画面完成质量的关键。

摄影:摄影是导演的眼睛,他的构图需要传达出导演的意图,除此之外,更需要有影视作品的美感。动态镜头的清晰度需要保证,所以摄影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如果一个低成本TVC作品的每一个镜头都只有导演一种构图意见的话,那么这个摄影师完全可以用摄影助理来代替,一个合格的影视摄影师是需要有镜头思考的,而不是单单的会使用机器、会使用挂件。

造型:影视造型要求在合理的同时又要出色,选择突出的重点。一般在定稿的时候就会和造型师通过讨论,完成了演员造型上的设计。拍摄当天的造型师需要完成预先设定场次的不同造型,主要是效率上要提高。

第7篇:影像制作范文

关键词:遥感专题图;快速渲染;ArcGIS Engine;自动制图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204-05

专题地图是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人文)要素的地图。随着社会的发展,专题图在旅游、汽车导航、交通、环境保护、资源调查、气象分析等方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5】。目前,人们在制作专题图的时候主要是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制图,采用计算机辅助的专题图制图模式,利用具备强大图形编辑、文字处理和符号制作功能的软件工具完成各种专题图的制作,如ArcMap、 AutoCAD等【4】。计算机辅助专题图制图虽然能够根据人们的意愿设计出理想的专题图,并且极大地丰富了地图符号、注记、色彩的表现,但是计算机辅助专题图制图过程中需要用户操作软件完成制作,用户必须要全程参与,这必然导致制作效率低、准确率难以保证、存在重复作业、自动化程度不高等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自动批量制作专题图系统,此系统利用ESRI公司开发的嵌入式组件ArcGIS Engine和.net技术进行开发,能根据用户的要求方便、高效、自动的生成用户所需要的遥感影像专题图,用户只需准备好数据,中间过程不需要用户的参与,还能实现数据的重复利用,该文中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同时详细说明了系统的实现方法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1 系统的总体设计

1.1 系统目标与设计原则

系统的总体目标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快速、准确、便利、高效的生产出遥感影像专题图图片,对用户经常使用的背景数据实现可重复利用,中间过程实现自动化,减少用户的参与。

设计遵循以下原则:可靠性、稳定性、精确性、可扩展性、高效性。

1.2 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制作专题图的过程每个遥感影像的渲染方法是不一样的,为了实现所有的遥感影像都能够按照用户的要求自动去渲染,在系统中加入了渲染标准文件,每类遥感影像文件对应一个渲染标准文件,渲染标准文件里面填写对每幅影像的渲染方式以及渲染需要使用的所有参数,根据这个文件,系统就能自动的制作出用户满意的专题地图。

在制作专题图的时候,地图上的很多元素都是一样的,并且存放的位置也是一样的,例如文本元素、指北针元素等等,所以为了避免重复工作,实现文件的可重用,可以制作一个地图模板(MXD文件),在程序执行的时候可以修改元素的值,不用添加这些元素。为了制作出来地图方便用户查看,在地图上需要添加一个行政区边界,行政shp文件和栅格数据必须在同一坐标系。

根据实际的需求,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数据准备、系统制图、保存结果。

数据准备阶段需要准备三部分的数据,分别是遥感影像、渲染标准xml、地图模板文件,遥感影像文件是用户需要制作专题图的遥感影像,xml文件是遥感影像的渲染标准,行政区边界shp边界文件、shp文件是专题地图的行政区边界,在影像超过国家行政区的时候剪切遥感影像文件,地图模板文件上面有很多固定的地图元素,分别存储在系统的Tif文件夹、Xml文件夹、MXD文件夹中。

系统制图阶段采用.NET技术和ArcGIS ENGINE技术对tif文件夹中的数据进行处理,经过系统加载MXD文件、剪切栅格文件、加载TIF文件、对TIF文件进行渲染、添加比例尺、添加经纬网格、添加图例、设置标注、导出jpg图片之后,得到用户需要的遥感影像专题图。

保存图片的阶段系统Jpg文件夹存放的是所有tif文件的生成的Jpg图片,用户可以在这个文件夹中找所需要的结果。

1.3系统开发环境

本系统利用ArcGIS Engine提供的组件及接口和面向对象的开发语言C#.NET进行开发。

1.3.1 ArcGIS Engine简介

ArcGIS Engine是美国ESR I公司推出的一种为开发嵌入式GIS和独立运行的GIS桌面端应用程序而推出的二次开发组件库,它使程序员能够向现有应用软件中添加动态制图和GIS功能,或者构建自定义制图与GIS解决方案,它提供了AreGIS应用的核心功能及基于COM、.NET、Java和C++的APIs,能够实现跨平台部署。ArcGis Engine组件库中的组件在逻辑可以分为5个部分,如图2所示。

1)基本服务——有GIS核心ArcObject构成,所有GIS应用程序都需要。

2)数据存取——ArcGIS Engine可以对许多栅格和矢量格式进行存取,包括强大的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

3)地图表达——创建和显示带有符号和标注的地图。

4)开发组件——用于快速开发应用程序的界面控件。

5)运行时选项——ArcGIS Engine可以与标准功能或其他高级功能一起部署。

1.3.2 .NET技术

.NET是为简化在第三代因特网的分布式环境下的应用程序开发,基于开放互联网标准和协议之上,实现异质语言和平台高度交互性而构建的新一代计算和通信平台,是Microsoft以服务的方式递交软件的一种策略,主要有如下三部分构成:Web服务、.NET框架、.NET企业服务器。.NET就支持一种语言即微软中间代码,微软中间代码是与CPU无关的指令集,任何源程序都要通过适当的编译器编译成微软中间代码。.NET 框架是Microsoft为开发应用程序而创建的一种新的计算平台,主要包含一个非常大的代码库,可以在客户语言中通过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来使用其中的各个部分,它简化了在高度分布式Internet环境中的应用程序。.NET框架具有两个主要组件:公共语言运行库和.NET框架类库,公共语言运行库是.NET框架的基础,负责管理内存、线程执行、代码执行、代码安全验证、编译以及其他系统服务。.NET框架类库是一个与公共语言运行库紧密集成的可重用的类型集合,该类库是面向对象的,能与第三方组件进行无缝集成。

2 系统数据准备

系统完成生产过程需要输入地图模板(mxd文件)、渲染标准(xml文件)、遥感影像文件(tif文件)和行政区边界(shp文件)。地图模版包含一些固定不变的地图元素,渲染标准指示系统对输入的对应区域影像进行渲染的方式,一个类专题图的所有遥感影像对应一个渲染标准。

2.1 地图模板

由于在制作一类专题图的时候,地图上的很多元素都是一样的,并且存放的位置也是一样的,只是元素值需要改变,例如文本元素、比例尺元素等等,所以制作一个地图模板,在程序执行的时候可以修改这些元素的值,不用添加这些元素。本系统在设计mxd文件的时候在地图上添加有地图的标题、地图的制作单位、比例尺、指北针、行政区行政shp,可以根据用户在xml提供的数据在程序中去修改这些值,地图模板如图所示。其他标签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和调整位置,并保存为地图模板,作为系统的输入,进行生产。

2.2渲染标准

渲染标准文件包含、两个大标签,节点填写的是每个专题图的标题,节点填写的是渲染的参数。

节点填写的是每个遥感影像的渲染类型,值分为三种:Unique、Class、Stretch。Unique表示使用唯一值渲染, Class表示使用分级渲染,Stretch表示使用拉伸渲染,节点包含的是关于唯一值渲染所需要的各种参数,< Class >节点包含的是关于分级渲染所需要的各种参数 ,节点包含的是关于拉伸渲染所需要的各种参数。

在进行唯一值渲染的时候,需要给影像的每个像素值设置一个颜色,并且还要设置每个像素值代表的意义,因此在xml的唯一值设计中了添加节点、节点、,通过这三个节点设置该像素值的渲染颜色、该像素值代表的意义,每个节点需要填写第*个像素的值,第*个像素的值代表的意义和渲染第*个像素需要使用的颜色,颜色按照格式R;G;B填写,R代表红颜色的值,G代表绿黑颜色的值,B黑颜色的值,值的范围在0-255。这组节点的个数可以根据像素值的个数不断添加。

在进行分级渲染的时候,需要给出分级的数目和每级的范围、颜色、代表的意义,因此在xml的设计中添加了节点、节点、节点、 节点,分别需要填写该影像的分级数,第*级的像素值、第*级代表的意义和渲染第*级需要使用的颜色,颜色按照格式R;G;B填写,R代表红颜色的值,G代表绿黑颜色的值,B黑颜色的值,值的范围在0-255。这组节点的个数可以根据像素值的个数不断添加。

拉伸渲染只需要给出开始颜色和结束颜色,以及最大像素代表的意义和最小像素代表的意义, 因此在xml的设计中添加节点、节点、< ColorEnd >节点、节点,分别需要填写渲染开始颜色和该影像最小的像素值代表的意义渲染结束颜色和该影像最大的像素值代表的意义渲染结束颜色和该影像最大像素值代表的意义,颜色按照格式R;G;B填写,R代表红颜色的值,G代表绿黑颜色的值,B黑颜色的值,值的范围在0-255。

3 系统工作流程

该系统的主要流程如图4所示:

1)加载MXD的模板文件:加载MXD的模板文件就是把模板文件加入内存,为以后的制图做准备,通过ArcEngine中Imapdocument接口的open方法打开模板文件,然后设置PageLayoutControl的PageLayout属性完成。

2)矢量文件剪切栅格文件:由于得到的TIF文件和国家的行政区界可能不一致,所以需要根据国家的行政区界对TIF文件进行裁剪,得到在国家的行政区内的栅格影像,对行政区内的栅格影像文件进行制图,制作能实际需要的专题图。使用ExtractByMask类能实现影像的 剪切。

3)加载TIF文件:在mxd文件中加载剪切后的栅格文件,加载栅格文件需要首先创建一个栅格图层,然手通过Imap接口的addlayer方法把栅格图层加载到内存中的模板文件。这个时候在第一步中MXD文件就不是一个空的文件了,而是有一个栅格文件的地图工程文件。

4)渲染TIF文件:渲染TIF文件的功能是给栅格文件着色,用户看起来比较直观,能理解。渲染有三方式,分别是唯一值渲染、色带渲染、分级渲染。唯一值的原理是对影像中的每一个像素值指定一种颜色,对其进行渲染,色带渲染和唯一值的相似,但是色带渲染不是像唯一值那样精确的指定每个像素的颜色,只是设置一条色带,指定色带的终止颜色和起始颜色,对其进行渲染。分级渲染是对影像中所有的像素值按其值的大小进行划分,分为几个等级,每一个等级设置一个颜色。系统根据每个栅格数据名字找到对应的xml文件对其进行渲染,

系统找到对应的xml文件后根据的节点读到的值判断采用那种方式渲染,根据节点找到该渲染需要的参数,系统读到这些参数就可以进行ArcGIS Engine的类渲染了。色带渲染采用IRasterStretchColorRampRenderer接口进行,分级渲染采用IRasterClassifyColorRampRenderer进行,唯一值渲染IRasterUniqueValueRenderer。

5)添加图例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是现代地图的语言,是读图和用读所借助的工具。图例是在影像渲染之后才能添加的,主要是帮助用户更好的读地图,在图例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颜色,另一部分是该颜色所表示的含义。用IMapFrame的CreateSurroundFrame方法产生一个IMapFrameSurround对象,之后ILegend接口设置图例的属性,就生成所需要的图例。添加完图例之后,要根据用户地图模板的要求对图例设置位置。

6)设置标注:在制作地图的时候,就需要设置标注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可以设置地图的名字,是用户一看题目就知道这个地图表示的意义。用TextElementClass实例化一个,用ITextElement接口的text方法设置内容,用别的属性设置大小和颜色及字体。

7)导出图片:添加完所有的地图元素之后,通过用ExportJPEGClass类实例化一个变量,然后设置IExport的方法和属性,设置之后就可以导出在pagelayout的所有图层,得到一个以.jpg结尾的地图图片供用户查看。

4 实验分析

针对遥感影像制图过程发杂、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文实现了一种遥感影像自动制作技术,达到了可以在制图过程中不用用户参与、高效的制图、提高效率、节约人力、重复利用文件的效果。下一步主要工作是增加制作渲染标准文件模块,方便用户制作渲染标准文件。

5 结论

系统可以节省用户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户只要准备好所有需要的数据之后,就可以开始系统的运行,等系统完毕后,结果就呈现在用户的面前了,在生产的过程中,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大大提高了制作地图的便捷,尽管如此,本系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在准备数据归类的过程中需要用户操作,对用户可能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该系统还存在一定的完善在以后的过程中会考虑怎么去组织数据,为用户提供更高程度的快捷,地图的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 兰小机,刘德儿.ArcObjects GIS应用开发——基于C#.NET[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

[2] 吴玮,李小帅,张斌.基于ArcGIS Engine的GIS开发技术探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2).

[3] 韩金芳,张华平,王增辉.遥感影像专题图制作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0(10):48-51.

第8篇:影像制作范文

因为电影拍摄对画质的要求很高,所以目前电影拍摄主要使用阿莱、索尼、潘纳维申、Red等品牌的高端摄影机。尽管这些机器画质十分优秀,但价格却非常昂贵,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这对于预算不多的小型摄影团队来说的确难以承受。而现阶段主流的单反数码相机机身价格却不到两万元,配上几个好的镜头总价也在十万元左右。相对于动辄数十万的专业电影摄影机来说,单反数码相机的低廉价格是相当诱人的1。此外,用单反相机拍摄,摄制组不但可以使用较低规格的摄影辅助器材,还可以相应减少辅助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在无形当中就降低了很多拍摄成本,所以用HDSLR系统拍摄影视作品成为大多数低成本创作团队的首选。

二、画质优秀

以佳能5DMarkII为代表的单反数码相机最傲人的优势就是拥有全35毫米画幅的图像传感器,它的CMOS面积相当于超35毫米胶片画幅的两倍,几乎达到了Vistavision格式画幅的面积。这样的传感器可以轻松获得比普通摄像机更小的景深,形成强烈的背景虚化效果。同时,大尺寸CMOS具有更高的感光度,可以在较暗的环境下拍摄,获得较纯净的低噪点影像。另外,由于单反数码相机定位于摄影拍摄而非电视信号传播,所以画面色彩更鲜活、黑色更纯正。综合来看,HDSLR系统可以拍摄出比传统摄像机更具有“电影质感”的优秀画面。

三、镜头丰富

和传统摄像机相比,单反数码相机拥有更丰富的镜头群。以主流的佳能EF卡口镜头为例,这个镜头群拥有60多款镜头,覆盖了从8mm到800mm的宽广焦段。从标准镜头到特殊效果的鱼眼镜头、微距镜头和TS-E移轴镜头等,能满足多种特殊需要的个性镜头十分丰富2。如果配备转接环,还有蔡司公司专门为之生产的电影级系列镜头。如此多样的镜头给HDSLR系统拍摄的画面造型提供了极大的拓展空间,这是传统摄像机根本无法实现的。

四、体量轻巧

由于单反数码相机基本定位与照相功能,拍摄主体也就是一台135相机的大小。与高端的电影摄影机比起来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隐蔽性强、便于携带的特点。这使它可以在一些较为狭窄的环境中使用,能凭借小而轻的特点拍摄一些大型摄影设备难以完成的镜头。由于体积较小,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也能相对减少对拍摄对象造成压力和干扰。另外,在面对一些复杂偏远的拍摄环境的时候,单反相机轻便的装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同以往新的电影制作技术在最初不被广泛接受一样,HDSLR系统也因为存在不可避免的技术缺陷而不能大量地应用到影视制作中。大多数5DMarkII所拍摄的画面都显得比较“软”,这最主要是由于5DMarkII超大的图像传感器和佳能系列镜头是属于清晰度高分辨率比较柔和的镜头造成的3。前面提到,这也是能够为5DMarkII带来非常优秀的浅景深效果的原因,但也正式这浅景深效果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带来画面“单薄”和跑焦的问题。另外,由于机器本身小巧轻便便于手持拍摄,所以经常被设计用来进行跟拍运动镜头,这也很容易造成跟焦失败。在后期方面,5DMarkII的视频格式是色彩采样比4:2:0码流6Mb/s的有损压缩视频,而专业数字电影摄影机普遍支持色彩采样比4:4:4码流大于30Mb/s的RAW格式无损压缩视频4。这就造成了很多5DMarkII拍摄的画面很难进行后期配光和调色。从5DMarkII诞生时候因为照相机外形而带来的摄像操作缺陷到现在大量的视频拍摄辅助器材出现,我们看到所有的技术缺陷都在不断地得到完善和解决。每一项技术的缺陷都能够引来人们长期的争论,但是电影需要技术进步,也需要时间消化技术进步。正如贾樟柯导演所说的那样:一名优秀的导演,永远都要随时张开双臂摆出迎接的姿态拥抱新技术的到来。决定作品优劣的不是工具,故事和任务才是电影的灵魂。HDSLR的出现,为我们带来更好的影视制作工具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想象力和目前的电影形式正在接受挑战。5

第9篇:影像制作范文

关键词:探索的精神;主题挖掘;人物形象的选取;影像的制作技术

中图分类号:G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58-02

作的电影成就了陆川导演的作品风格与地位,从影12年的经历一以贯之地彰显着陆川对电影的态度――那就是以探索的精神制造影像。陆川电影的探索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故事的主题挖掘,对人物形象的选取和塑造以及对影像的制作技术的追求上。我以为以其影像作品的叙事风格及视听形态,已经具有实验、前卫和新颖独特的电影元素,而这些是和他对电影的深入探索分不开的。

在电影圈内有着“陆慢慢”之称,以精雕细刻为美名的“第六代导演”陆川,从十年前电影《寻枪》的一鸣惊人;到纪实风格电影《可可西里》被国际电影届所瞩目;到凝聚历史还原真实喜获多个国际大奖的《南京!南京!》;再到刚一播映就引起争议和关注的《王的盛宴》,4部独立制作的电影成就了陆川导演的作品风格与地位,彰显着陆川对电影的态度――那就是以探索的精神制造影像。陆川读研时的毕业论文,名为《体制中的作者:新好莱坞背景下的科波拉研究》,其中写道:所谓体制中的作者就是那些在创作过程中保持对体制的尊重,在充分利用体制内提供的资源(类型和电影机制)的同时将对体制的尊重转化为作者的自觉,并且能执著地在表达中始终关注文化命题的作者。不难发现,写于15年前的论文,恰是支撑陆川践行至今的电影制作理念。同时也昭示着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具有的人格品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

发生于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德国和法国的先锋派电影,四十年代末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五十、六十年代法国的新浪潮电影,七十、八十年代的中国新电影运动,都被视为是具有探索性的电影运动,世界电影之所以取得进步发展必须取决于影像叙事与技术的革新。陆川正是成长于时代背景下的弄潮儿,在他的电影中无论是对主题的开掘还是对人物的塑造及电影艺术手法的运用,都表现出他对电影的独特理解和执着追求。他说过:“我觉得电影是人性的展现,不是政治的展现。如果展现了一部分政治,目的只是展现政治体制下的人性变化。我的选择是为人服务,记录人性。这种创作方向只有和大众进行对话,跟他们沟通才能产生最大效益。”这段话表明了陆川对当下全球电影商业化下如何制作电影的独立思考,启人深思,尽管人们还没有把陆川的电影归于探索电影,但我以为以其影像作品的叙事风格及视听形态,已经具有实验、前卫和新颖独特的电影元素,而这些属于他的影像世界是和他对电影的深入探索分不开的。

陆川对电影的探索首先表现在他挖掘故事的主题。《寻枪》表面看讲述的是警察丢枪、寻枪的故事,其实表达的是主人公所要寻找的不仅仅是一把丢失的手枪,更重要的是寻找一种责任与亲情。《可可西里》讲述巡山队队员的故事,探索的是关于人的生存问题,可以说是关于生存挣扎的一部寓言。《南京!南京!》通过真实再现悲壮的历史,激发观众的民族主义精神。《王的盛宴》并非讲述鸿门宴,而是讲述从楚汉相争一直到刘邦称帝这一时间跨度的故事,反映古代人生存的游戏,每一个参与这场盛宴的食客都面临着杀人或者被杀的存亡际遇,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复杂而又真实的人性,影片更像历史悬疑片。4部电影的主题或立足现实或探寻历史,均直面人类的生存范式,挖掘出人性深处面临的困惑、矛盾、权益、选择,痛苦和快乐,电影多以探索人面临残酷现实的生存挣扎和对道德的考验为主题,所以陆川电影往往给人们揭示着生活的重大课题,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震撼力。

其次,陆川电影的探索精神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选取和塑造上,可能与陆川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从小受环境氛围的影响,我们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他对警察军人等血性男儿有着浓厚的偏爱情结,4部作品的主人公是清一色的男人,均散发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导演用影像故事提倡男人要具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和当下电影惯用漂亮性感的女主角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提升收视率,显得格格不入,这恰恰形成了陆川电影的人物特色,使他的电影充满正义、恢弘、庄严的美学风格。尤其对主人公性格的刻画细腻真实,使得人物厚重立体不肤浅。如《寻枪》中,马山寻枪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马山不是高大全的警察形象,他普通朴实有他的烦恼和痛苦,如与妻子、儿子的矛盾等,这就使人物有了一定的性格张力。刘结巴面临着私仇,如何在法与仇恨中生存和抉择,周小刚为了金钱卖假酒害死人,影片中的人物都在道德与生存之间进行抉择,接受人生的考量。《南京!南京!》里的范伟扮演的唐先生,颇具有二重性格,是典型的双面人,为了自己家人的安全他可以委曲求全,他也被迫无奈地充当了日本人的工具,他有良知但又苟且偷生,他虽活着但内心却饱受煎熬,这样复杂的分裂人格的人物刻画使得电影有给人留下很多回味的地方。还有角川是全片中唯一拥有完整视点的人物,角川的心理变化是本片对日军的“去妖魔化”处理的表现,也是再现复杂人性,刻画日本士兵心存善良正直的一面,所以这部战争电影中的人性关怀,我以为是对战争题材的突破。而《王的盛宴》把影片中的重要人物放在风云突变的历史背景下去描绘,每个人在权力、金钱、诱惑方面呈现不同的态度表现,让两千年前的人物穿越来到现实世界。影片画面大气唯美,战争场面气势磅礴,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气氛诡谲、悬疑、独具匠心。

第三,陆川电影的探索精神表现在他对影像的制作技术上。电影是艺术更是技术。《寻枪》的影像风格就有20年代法国印象派的电影风格,它强调镜头语言和剪辑技巧的运用,并以之营造强大的张力。开篇晃动的镜头和快速凌厉的剪辑手法把观众带入了一种恍惚而焦灼的情绪感受中,以此构成了马山的生活图景和精神压力,为本片奠定了紧张悬疑的感情基调,而以马山第一人称视角的大量运用使主人公的主观感觉愈加强烈。《王的盛宴》采用诗化般地表达手法,大胆地运用画外音的形式,让旁白讲述一个时代的故事,这样的表达方式也许不是人们所习惯接受的方式,但毕竟是对古装戏历史剧的一种探索。选择了采用黑白宽屏来拍摄的《南京!南京!》,精巧地将各种画面,无论是战斗,暴行或眼泪定格在胶卷上,影片的大部分镜头使用近距离手持摄影,更具真实感。如成堆尸体无处不在;妇女被无休止的;男人被刺刀刺杀;血腥地活埋焚烧;电线杆上陈列的的头颅,停尸车上的女人等等。在陆川4部影像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其对电影技术的孜孜追求和不俗表现。

一部影片的价值取决于编导的艺术功底,这包括编导者自身的道德修养、文学修养、艺术修养、对电影语言运用掌握的娴熟程度以及叙述故事的能力和剪辑、节奏分寸的把握等,但所有的一切依赖于导演自身的对电影的创作精神和态度,陆川说“12年,4部电影。我的电影青春期结束了。”如果说12年的4部电影是陆川导演的青春答卷的话,我们更加期待他步入人生中年的杰作频频出现。

参考文献:

[1]房伟,张福起,影视作品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3年8月。

[2]李少白,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