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马的故事范文

马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马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马的故事

第1篇:马的故事范文

从前,村庄里有一匹跑得飞快的马,这匹马却骄傲自大。有一天,森林里要选“生肖王”,谁第一个到,谁就是“生肖王”。

“那肯定是马!”大家都这么认为,可它却得了第七。为什么呢?

因为在路上,马看见了狐狸,狡猾的狐狸使了个坏,它自言自语着:“呸,你这个老东西,不就吃了几个破鸭蛋嘛,你还告上法庭,害得我不能参加”生肖王“大赛,我今天再吃几个!”说罢,它就从鸭妈妈家门口的洞里钻了进去。贪心的狐狸吃得精精有味,冷不防被马踹了一脚,它吓了一跳,赶紧逃了出去。老鸭子回来了,听了这件事后,对马左夸右夸,马听得心里痒痒的,听着听着,不知不觉一上午就过去了,马这才转身告辞了。

它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又被周围美丽的景色给迷住了,它又感叹道:“啊,真是山山水水如仙境呀!”又说:“山无水则不灵,山无云难为虚!”猴子看见了说:“马大哥,既然喜欢这儿的风景就留步吧,到这儿吃点果子!”

马想:“反正我跑得快,吃完果子去也不迟。”于是拿出一袋银子,要了一盘水果吃了起来,它边吃边向猴子夸耀自己,这“牛”一吹就吹了两小时,老马才情愿离去。

哎!这匹马真是太自大。我要讲的下匹马可不是这样了!故事又开始啦!

生肖中马排了第七,是因为马确实是第七个才到的,马跑得慢吗?不是。而是因为他帮别人办了一件大事。

在马参加“生肖王”大赛的途中,正好走到“洋洋村”时,忽然听到有人在哭,便过去问道:“奶奶,您为什么要哭?”

“哎!我们全村人都得了一种严重的感染病,快没救了!”老奶奶说。

小马说:“奶奶,一定有办法的,您快告诉我,我帮你们!”

老奶奶说:“在20里外的地方,有一座神山,山上有一口井,神井里便是神水,只有那神水才能治好我们的病。可是在山上有一只”毒猫“,只要有人上去,都是有去无回呀!”这匹勇敢的马听了老奶奶的话后,挂了一个装神水的葫芦,头也不回飞一般的出发了。

马飞速前进,不一会儿就到了山上,可马突然闻到了一股香味,随后,头便疼痛难忍。可马坚持着,直到拿到神水。那“毒猫”哪能让你这么容易得逞!它向马的脚下扔了一地的毒石子,马的腿瞬间就直不起来了,它忽然想起神水,就艰难地取出神水,往脚上滴了一滴,不愧是神水!它便快速逃离了那可怕的神山。

马快速奔向“洋洋村”,把神水倒入村里的井水里,人们得救了。马这才想起“生肖王”的事,所以就排在了第七,可马的心里却暖暖的……

第2篇:马的故事范文

2、有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很稀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但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将马找到。

3、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4、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5、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第3篇:马的故事范文

驿道两旁,开满桃、梨、梅、油菜花,是走马镇古驿道主打旅游项目“走马观花”。沿坡,走上古老的石板路,再穿过一个门洞,又过一座过街楼,便踏进重庆九龙坡走马镇的老街,路面上铺设的石板上有几道深深的凹陷,那是当年驮马的蹄印和车轮留下的辙痕。走马镇,建于宋代,身在巴县,西看壁山,东望江津,“一脚踏三县”,1995年划归重庆九龙坡管辖。

走马镇文化干事钟守维告诉本刊记者,穿过走马镇中心的这条老街就是成渝驿道了。古道全长1080里,从重庆佛图关迤逦而来,直抵成都。如果按照90里的速度行走,走完全程需要12天。走马镇是成渝古道中的一个小驿站,镇上铺着石板的道路,被雨水淋得透湿,反射着亮光。古道两旁构筑的老街房舍,为明清时期的古建,或挑出成阁,或过街起楼,极具巴蜀民居的特色。门楼之内一片空地,左为戏楼,右为武庙。戏楼建于清代,构件雕刻精美,经常有川剧演出和故事山歌讲唱,热闹之极。

俗谚说,“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走马岗是古镇所在的山岗,地势险要。旅人们清早出佛图关,过石桥铺,翻凉风垭,经白市驿,到达走马镇时刚好是傍晚,再往前行就是深山老林,盗贼蜂起,于是选择这里歇脚,饮马,留宿,翌日天亮启程入江津。明代中期,这里形成了集市——走马场。我走过的门洞两旁刻着一副对联:“入世多迷途由此去方为正路,现实讲团体关了门即是一家”,透着来自古道驿站里的些许安慰与温暖。

魏氏兄弟的“故事篓子”

戏楼在走马镇老街上,这座老戏楼,有两层,楼上是戏台,楼下是茶楼。村民们聚在这里一起喝茶、打牌、唱山歌、讲故事、演川剧。

钟守维是“走马通”,说起乡村留存的文化头头是道:“在明代,走马镇的村民个个都是故事大王。”过去的古道上经常过往漂泊艺人,时不时会见到打尺梆梆(唱道情)、打花鼓、打金钱板(所用两块竹板上嵌有古铜钱而得名)等曲艺表演,当地乡民抬滑竿(竹竿上捆着竹椅的简易轿子)和打石头的号子更是随处可闻。走马镇流传的故事,大多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关。

当地人把讲故事称为“冲壳子”,也叫做摆龙门阵。

当地“壳子”“冲”得最多是魏显德,他是走马镇工农村人。工农村位于走马镇的西北部,原名垛子村。村民基本上是做手艺的,沿着成渝古道走向全国各地,回来后就在村里摆龙门阵,工农村是远近闻名的“故事村”,重庆10位著名的民间故事家中有8位出自工农村,后来因为建高尔夫球场,工农村搬迁,从此消失。

魏显德已于2009年过世。钟守维在魏去世前夕曾拜访过他,当时魏已86岁,78岁的老伴扶着他,颤巍巍地出来,魏已口齿不清,因为几年前得了脑血栓,已经没法说故事了。老伴说,当年就是因为爱听他故事,所以嫁给他,希望下辈子还能听他讲故事,继续一起过日子。

魏显德小学文化,父亲是村里的故事大王。6岁时,魏给同村的地主谢锡清家当牧童,谢锡清也喜欢讲故事,魏显德听了以后就回家讲给姐妹听。

魏显德10岁出外谋生,因为善于讲故事、唱山歌,所以备受欢迎,能比别人揽到更多的活。12岁时,他跟着幺叔魏福禄到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卖草药,魏福禄能说会道,善摆龙门阵,绰号叫寡白嘴,是走马岗至白市驿一带有名的歌师。在卖草药的途中,他与幺叔找个茶馆歇脚,拉开场子讲故事,吸引众多听众。他一边攒故事,一边还学会了打金钱板、“连厢”(即打霸王鞭,用一根三尺多长、两端各掏空两对一寸多长的孔眼,每个孔眼内各镶有一对铜钱的竹竿,有节奏地击节身体的不同部位,亦歌亦舞演唱故事戏曲)、唱花鼓等民间艺术。

十几年在外漂泊,直至抗战胜利。此时的他重新回乡,已经是能做到看见什么就唱什么,出口成章了。

据魏口述,早些年村里没有通电,夜里睡着,突然想起一个故事,立即披衣起来,点着煤油灯,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录下来。也因此,他被称为镇上最大的“故事篓子”,一天讲一个,讲5年,一个都不重复。

和魏显德同样也是“故事篓子”的魏显发是其堂弟,只上过3年学,16岁被强拉壮丁,奔波于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解放后参军。堂弟向堂兄学讲故事,多年下来,讲起故事也是信口道来,据说能讲1400多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曾走访过走马镇,称魏显德、魏显发为中国的“格林兄弟”。 魏显发在2000年病逝,连张照片也没留下。

说故事的人成了别人的故事

钟守维说,走马镇、成渝驿道和走马故事是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魏氏兄弟相继离世,说故事的人成了别人口中的故事。

目前还在走马镇大摆龙门阵的有老故事家刘远扬,70多岁了,还经常在关武庙茶楼摆场子——

刘的开场白通常如此:

“下面的客官,请喝杯茶,歇个脚,听我给大家摆个故事。摆啥故事?”

于是大批听众聚拢过来。

刘远扬回忆,小时候上学路上,他总是去戏楼听过往客人讲故事,听得着迷,有时甚至翘课。后来几十年,讲故事的人走的走,死的死,散的散,戏楼一度变得冷清、空寂了下来。

几十年务农,又苦又累又闷,刘远扬说,他因而很长时间不讲故事了。

第4篇:马的故事范文

贵州山区的“致富路”

提及贵州,总有这样一些话留在脑海中,“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看见屋、走得哭”、“猪坐轿、人走路”、“隔山喊得应,见面走一天”,成为千百年来贵州山区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2008年12月12日至23日,董淑贞和丈夫安迪(英国人)到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最边远布依族聚居区简嘎乡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体验了行走在贵州山区的险和美。山路的险要处,临崖而立,令人心悸,也令人惊叹。往下看,刀削斧劈、飞鸟难过、猿猱愁攀;往上看,危壁高悬、怒石峥蝾、崖接蓝天。向前看,羊肠小道、婉转蔓延、无尽无边;向周围看,草木葱郁、虫鸣鸟唱、野花烂漫。忽然间云开雾散,整个山却像刚洗过的一样,那么清澈、透明,置身于此,一定会找到“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但是,当所有能称为车辆的交通工具都无法前行后,他们徒步翻山越岭的行进。开始时,欢声笑语萦绕在身前背后;没多久,衣退到腰间,加油的口号成为主旋律:之后,沉重的呼吸声渐渐成为队伍中最响亮的声音再往后,拖沓的脚步声、低沉的拐杖敲击山路声和渴望休息的请求声组成了交响乐……安迪,一个头发花白的英国企业家,常年在办公室挥斥方道,如今背着一个大行囊,低着头汗流浃背地前进;而董淑贞昵,身上的装备已经看不到了,不过,两只手并没闲着,已经拄着两根手杖了。

就这样,行进了3个小时后,他们到达喜妹小学。从村口一直到小学,村里的大人和孩子已经翘首站立了许久,“来啦!”、“人家来啦!”……站路侧等待欢迎的人们一下子涌了过去,就在山路上紧紧围住了董淑贞他们一行。事先安排好的迎接仪式被打乱了,苦心练习的问候话语被日常说的俚语代替了,董淑贞他们不停地向周围的孩子们握手、拍肩。很久以后,才来到小学操场进行捐赠仪式。此行他们为喜妹小学捐赠400套校服,给20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助学款,看望了4名贫困孤儿并捐款,还为欠村卫生室医疗费的学生还清全部欠款。接着,他们又来到了简嘎乡的邑怀小学,为该校捐送500件棉衣、500个书包、500个文具盒,给该校的30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助学款,委托贵州省协助资助60名贫困学生每人每年500元,连续10年。在这里,董淑贞还郑重承诺凡是简嘎乡考上大学的学生,她将资助5000元用为第一年的学费,毕业后可直接到她在大陆的公司里工作。

听当地村民讲,往年村子里的人都是从头一年的腊月间就要着手备耕,因为肥料、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资都要从山下肩挑背驮弄上山去,一包化肥挑上山,就要一个棒小伙子至少半天的工夫:而在山上养了一头肥猪想变成钱,要6个好后生才能抬得下山;有村民种了几亩辣椒。尽管价格不错,但最终算来算去,还是因为请人挑下山太划不来,只得眼睁睁看着上千斤辣椒在地里由青转红,再由红转黑,最后全部烂掉……当通过这次实地走访,看到县里最边远的贫困山村的窘迫和这里孩子们热切的眼神,体会到喜妹村未通公路所带来的种种不便,董淑贞在百感交集之际,当即决定出资30万元给予补助修通连接贵州已有的乡镇公路,同时也能让喜妹村附近的村民有一条“致富路”。

此后,在当地各界各方的支持和协助下,修路的计划一步一步落实了,董淑贞的承诺也立刻兑现了,30万元人民币捐款迅速到账,村民们也都自发地参加到施工中来。到2009年年底,喜妹村与贵州已有乡镇公路网的连接被彻底打通了。

公路开通仪式的日子选择在圣诞节,董淑贞与先生安迪利用圣诞节的休息时间前去剪彩,这一次,他们没有重新体验贵州山路的险和美,而是顺着新修的路很快就到达了喜妹小学。那一天,董淑贞非常开心,因为村民说由于帮他们开路之后,孩子生病再不用背着下山,物资运输也不用靠驴马送上山,还有的乡亲已经开始筹划着怎么把山上的东西卖到县里。

之后的春节,喜妹村人更是处处感受着修通公路带来的变化。有青年从县里买了一辆面包车,带着家人高高兴兴地开车回家过年,而那些有自家车的外村、外乡人在节日期间也开车到喜妹村走亲戚,昔日宁静寂寞的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了。

今年春节期间,从贵州喜妹村乡亲们那里传来的更多的好消息,乡亲们去年的收成又有提高,董淑贞非常开心,她说很欣慰,能做这些非常值得。

【董妈妈的心里话】

做慈善这么多年,我尽自己的力量去关心小孩和老人,现在有一个新的计划,从今年起,要拿出60%的收入做慈善。我发现要救孩子的话就一定让他们受到一些好的教育,但是好的教育需要好的师资。走过这么多地方,也帮助过一些孩子。可和这些孩子一样需要被关注的还有山区的师资力量太薄弱了。我准备将台湾的剑桥英文补习班引进到大陆来,包括剑桥的教学模式,也引进到山区去,不但培训学生,更要培训老师,毕竟师资力量影响孩子的教育水平。

第5篇:马的故事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其中待为多音字)。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2、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1-3自然段,学习生字:故、事、级、粉、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红马的故事》谁来读一读课题?点读、齐读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故、事”书写,事的笔画。

二、预习交流(15分钟)

师:

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都读了几遍课文了,也都认读了字词了,那老师再给你一个时间大家再去把课文读一读,准备准备,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的预习收获。老师想听你们读课文,听你们怎么教大家字词。(预习准备:我会认会写,自己学习字词,在家勾画勾画,你要嘱咐大家哪些字音、哪些字形,教一教大家。我会读会说,提问:为什么同学们都喜欢美术课啊?老师的画妙在哪里啊?规定课文读几遍,读熟,读流畅,最后一遍读给家长听)

1、你们想嘱咐同学们什么字需要注意什么啊?

我想提醒大家…………….(学生读字)

教师强调重难点

2、这篇课文大家都预习了,都读了几遍,你们读懂了什么啊?你预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我们讲一讲吗?(学生自由讲)

3、读这篇课文时,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由讲)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拢一拢。

师:为什么我们都那么喜欢上美术课呢?老师的画画得很妙,画得非常好,那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第1-3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找。

师:老师的画画得怎么妙?为什么我们都这么喜欢上她的课?他的画到底画得有多好啊?大家先自学,先去找一找关键的词句。学生寻找圈画,

3、小组交流:同学们为什么这么喜欢上美术课啊?老师的画画得有多妙啊?妙在哪里啊?小组里面读一读,说一说,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

4、全班交流,小组自由起来说。

师:你们本小组还有没有人补充啊?你们都说得这么好,小组里有没有人愿意读一读啊?其它组有没有为他们补充的啊?其它组有没有也想读一读的啊?(评:这一组的同学都在举手,其他组也要加油啊!)

最佳状态:小组全体汇报,我们觉得老师的画画得非常的妙,我们是这样讨论的,我先读一读“一头浸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老师竟然把尾巴上的苍蝇都画出来了,我们觉得……….,我现在想请某某同学来读一读。乙:我觉得还有一个地方也很妙………(平时要加大训练,如果有孩子结结巴巴,师就可以说:你们小组还有谁来为他补充补充的?帮一帮他)

5、呈现学生说的句群(课件出示)

“一头侵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师:哎呀,这真是画得妙啊,谁来读一读啊?

学生读时,教师推波助澜:哎呀,这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怎么会画到尾巴上的苍蝇去了呢,观察的多仔细啊!看这百合每一朵都有每一朵的姿态啊!各个时期的百合花的样子都画出来了,完全盛开了,还将要盛开,还有的都已经要谢了。

6、比较句子(课件出示,改后的句子)

(一只在水里洗澡的牛;花瓶里有三朵百合花)

师:同学们读一读,如果句子这样写,你觉得他精彩吗?你觉得老师画得妙吗?(学生回答)哦,那还是因为他这样写,写出了细节,观察的仔细,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样,生活中本是如此啊,本来他们就是这个样子的,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作者这样写就写出了他的妙,老师是这样画的,作者是这样写的,老师画得真妙啊。

7、学生想象回答

师:如果你就是这个故事里的学生,你看到了这么妙的画,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呢?(学生自由说)作者和你们一样发出这样的感概(课件出示:他画得真妙啊!)学生点读“他画得真妙啊!”(读出赞叹的语气)

8、进行总分教学(出示第2自然段3、4句)

“他画得真妙啊!”这一句总的写了老师画得真妙,下面就分别的写了怎么妙,来我们一起读这一句,男同学读画牛的句子,女同学读画百合花的句子,看有没有同学能发现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是一种什么结构?(学生回答)我们三年级开始就要越来越多的学到这样的段落结构,它叫总分结构,先总的讲一句我们可以叫它“总起句”也可以叫它“中心句”,下面就分别的说,分两个方面说也好,分三个方面说也好,就是为了围绕着“他画得真妙”写出它说怎么妙,要具体的写了,我们把它叫做“总分结构”,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一下。

9、课件出现“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

片叶瓣在桌面上。”

师:说到这个总分结构啊,“花瓶里有……..”诶~聪明的孩子肯定已经发现了这也是什么写法啊?(先总起后分说)

10、冒号的教学

师:你看这个总起句,它要起个头,它要引出下文,它就用上了什么标点啊?对,冒号,冒号就是引起下文,来我们一起读这一句“我瓶里有…..”

教师可以引读“一朵~一朵~一朵~

”。我们把这样的写法叫做?总分结构。那说到冒号的用法,说到总分的结构,文中还有一处,也是写老师画的很妙的,你找到了吗?

11、第三自然段教学(课件出示)

师:引读“老师还画漫画。画~(女生读)画~(男生读)画~(大家一

起读)

师:椅子会走路吗?看来老师画画有个什么特点啊?(想怎么画就怎么

画,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非常自由的画,很有想象力,怎么好玩怎么

画)

12、小结

师:怪不得同学们喜欢上这位美术老师的课了,因为他的画画得?妙!

四、学生作业

1、总分仿写:下课十分钟真热闹:有的…….,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4—14自然段,学习生字:尾、标、帮、补、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第六课《红马的故事》谁来读读课题?点读,齐读。

师:

生字词还记得吗?我们来复习复习吧

课件出示“字词”开火车读,齐读。

二、回顾上节课内容

师: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1-3自然段,知道同学们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课件出示“第二三段的内容”)老师的画画得?妙!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第二三段体会老师画画得妙。能读就读,能背就背。

师:看着老师的画大家都兴奋极了,吵着,嚷着?(课件出示,学生读):“老师画,老师画!”

三、学习4-6自然段

1.师:欣赏完老师的画,现在该学生画了。请同学们读读4-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一想,为什么同学们这么喜欢上这位美术老师的课呢?把你觉得是原因的地方划出来,然后到小组里跟同学们一起去讨论讨论,一起读一读,说到哪里你就读给大家听。

2、全班交流

预设:因为老师让我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我们用眼睛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还有其他小组有补充的吗?老师让同学们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呢?(鼓励学生自由创新)老师不但画得妙,还是个大胆创新鼓励学生自由画画的好老师啊!哪个小组想来读一读,老师和我们的对话?

(加上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3、分角色朗读,男生女生读,师生读,读出语气的不同。(同桌读)

师:老师想请一个同学跟我一起读,我来读学生的话,谁来当我的老师?

咱们来看看这段对话的写法,也有学问呢!有提示语在话前的,有提示语在话中,还有提示语在话后,甚至有没有提示语直接说话这都是对话的写作手法,写好对话可是写好习作的首要条件哦!

师:看这里也有小冒号呢!除了上节课我们说的提示下文,这里还用在了说

话的时候,引出说话人要说的话。咱们再来读一读这段对话好吗?注意提示

语和小冒号的位置哦!

4、小结

师:怪不得我们都喜欢上美术课,原来是老师让我们自由画,自由多宝贵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师:通过学习4-6自然段,我们梳理出,大家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老师给我们自由(课件出示)板书:自由的画

四、学习7-14自然段(红马)

1、师:同学们开始自由画画啦,两匹红马就此诞生了,老师想请一个女生一起来来读读第7自然段。(女生齐读第7段)

2、师:老师画得牛,我却画马,这说明什么?(我喜欢画画,我在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也开始自由画画啦,开始自己的创作啦。

3、师:同学们开始画画了,老师又在干嘛呢?老师想请男生一起来读读第8段。(男生齐读第8段)

4、师:“巡逻”什么意思啊?巡逻一般都用在警察和士兵身上,这儿的巡逻说明老师真得是像警察一样严厉的监督同学们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你还从哪些词语看出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一面笑一面点头,帮学生补上一两笔)在老师的关心下,同学们继续大胆创作,我的两匹红马已经完成了,这时老师走到了她的身边。

5、小组学习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7-13自然段边读边想:我画的是全身通红的红马,哪里有这种红马呢?可是老师为什么要说很好很好呢?把你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吧。板书:画得好

6、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找读说读。(我在自由的画画,我在想象中画画,我在创新的画)

师:“我”觉得自己画得是两个怪物,可老师怎么一眼就看出这是马呢?(学生回答)说明老师很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画的画了如指掌。

师:我为什么要画红马呢?因为?你们跑完步了会不会也全身发热,小脸通红呢?难怪我要画红马了,原来是这样啊。

师:老师给同学自由画画得空间,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大胆想象,多么和谐的课堂啊!哪个小组老读读老师与学生的对话?

7、小结

师:哦,原来老师说就是要这样画,这样画就是指的:自由的画、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大胆的创新。板书:创新的画

师:为什么我们喜欢上老师的课呢?老师不断的鼓励我们,不断的夸赞我们,欣赏我们,所以我们喜欢上老师的课。

五、思维拓展

如果你是这个小朋友,你想画什么颜色的马呢?(学生自由说,说出原因)评:你也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你也是高兴怎么画就怎么画,你也有你的创意,你的胆子也挺大的,你真有想象力,老师就是鼓励你们的这种精神。

六、思维拓展

你还想画什么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有意思的画啊?

评:你的想象真大胆,你这个也很有创意你真是自由的画,老师就是喜欢你们这样有创新精神。

七、大胆想象,有创新精神,可以帮助你们更好得学习画画。

认真书写,新学生字,也可以帮你们更好的学习语文哦!

学习生字“帮”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板书:

6、红马的故事

画得妙

百合花

(总起)

(分说)

自由的画

第6篇:马的故事范文

“我们小时候没什么吃的,只得自己去小河里捉些泥鳅啊,黄鳝啊,来‘一饱口福’。记得有一次,我和你舅舅一起去捉泥鳅。我们先用干泥巴把喝水的一端堵住,然后用水盆把被我们堵住了的水舀出去,等把那段河水舀干之后,你舅舅再把河底的泥巴扒开,我们真幸运——一扒就扒到了三四只泥鳅。我见了眼红,就也嚷着要扒泥鳅。你舅舅无可奈何地说:‘谁让你是女孩儿呢,让让你吧。’我弯下腰,挽起袖子,用手把泥土扒开,嘴里还念叨着:‘泥鳅阿泥鳅,你快出来吧,我在这儿等着你呢……’”“那你捉到了几只泥鳅呀?”我打断了妈妈的话,好奇地问道。妈妈笑着说:“你不要心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忽然,我摸到了一个感觉很细,又有些发软的东西,‘咦?这是……’你舅舅瞪着眼喊:‘别磨磨蹭蹭的,快啦呀!’‘好的,马上就拉出来了!’我鼓足了劲儿,‘一,二,三!啊!’拉出来一看,我尖叫起来——我摸到的竟然是条泥蛇!我们来不及细看,撒腿就跑,连之前捉的泥鳅也忘了拿。到了家,你舅舅笑得前仰后合,而我却是哭笑不得……”

“哈哈哈……妈妈……你们……你们当时真是太狼狈啦……连泥鳅也忘了拿……”我笑得气喘吁吁。“是啊,那是,为了这事儿你舅舅还训了我一顿呢,谁让我那时那么倒霉呢——竟然摸到了一条泥蛇!”妈妈也同我一起放声大笑。

第7篇:马的故事范文

sàn mǎ xiū niú

成语故事

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无度,百姓怨声载道。周武王率领大军把商都包围起来,商纣王登上鹿台放火自杀。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让士兵回家从事农业生产,把征用的牛马全部退还,让全国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出处

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书·武成》。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蔡沈集传引《乐记》。

解释

指不兴战事。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战后

结构

联合式

近义词

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归马放牛

反义词

穷兵黩武

押韵词

众毛攒裘、声气相求、付诸东流、撞破烟楼、公报私雠、嫉贪如仇、缓带轻裘、轩鹤冠猴、以儆效尤、黑貂之裘。

第8篇:马的故事范文

奥尼扬戈出生在肯尼亚,是奥巴马父亲同父异母的妹妹。老奥巴马于1982年去世后,奥尼扬戈一手带大了他留下的六个孩子。

奥巴马很喜欢这个姑姑。在1995年出版的自传《我父亲的梦想》里,奥巴马描述了他1988年第一次到肯尼亚见到奥尼扬戈时的情形――奥尼扬戈是个活泼、骄傲的女性,是欢迎他回到老家的第一位肯尼亚亲戚。

之后奥尼扬戈多次来到美国,又回到肯尼亚。但在2000年,在奥巴马的邀请下,奥尼扬戈获得了赴美探亲签证。之后,奥尼扬戈就宅在了波士顿。为什么来来去去,偏偏这一次奥尼扬戈没有回去?我们以君子之心暗忖:奥尼扬戈一定认为,奥巴马能帮助她留在美国。当时,奥巴马担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已经三年。

美国的州参议员应该算个官了,不到副省也差不多正厅吧。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每年有几万人进入,留谁不是留呀?这要是在咱这儿,不用领导操心,秘书就能在私底下把事办了。

但是,看来奥巴马没抻这个茬儿。何以见得?2002年,奥尼扬戈以“肯尼亚暴力冲突”为由申请政治避难,遭到拒绝。2004年,移民法院下了驱逐令,要求奥尼扬戈离开美国。你看,奥巴马真是一点忙都不帮,甚至连招儿也不给支。

奥尼扬戈厚道,尽管她又穷又病,但还是时刻关心奥巴马的进步。在奥巴马竞选总统期间,奥尼扬戈悄悄为侄子捐出了二百六十五美元。她不知道,这是帮倒忙。根据美国法律,外国公民或没有绿卡的移民,不能进行政治捐款。

2008年11月,奥巴马选战正烈。离投票还有七十二小时,这个“违法姑姑”被揭出,从天而降砸在奥巴马头上。这是对手的阴谋呀,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手。此乃寻常战术,咱中国人也会,谁要被提拔了,马上要上党委会了,告状信便来了,铺天盖地。

奥巴马赶紧灭火,称以前并不知道奥尼扬戈的非法移民身份,知道后就再也没有跟她交谈过。奥巴马的竞选团队还宣布,将奥尼扬戈的捐款退了。

对于奥巴马的大义灭亲,奥尼扬戈心碎地把脸埋在手心里哭了起来。但奥尼扬戈并不恨奥巴马,都是那冷酷的资本主义让亲人陌路。

但这个冷酷的制度没有把奥尼扬戈赶走,她躲在波士顿简陋的公有住房里,而美国法律禁止政府官员从公有住房里赶走非法移民。

后来,5月17日,美国波士顿移民法院举行了一场长达五小时的听证会,终于通过了奥尼扬戈的政治避难申请。移民法官批准的理由是:如果奥尼扬戈回到肯尼亚,她可能会因与奥巴马总统的关系而陷入危险。这样的结果倒也近人情。

奥尼扬戈终于不再是一名肯尼亚的非法滞留者,但她的身份依然属于“非法移民”,一些美国人的福利她是享受不到的。

这一次,奥巴马是否出手暗中相助?确也真有反对非法移民的组织呼吁奥巴马下令驱逐奥尼扬戈。这一回奥尼扬戈聪明了,她表示不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奥巴马,恨恨状。但这是政治智慧,她要保护奥巴马。

第9篇:马的故事范文

“不经一番寒彻苦,哪来梅花扑鼻香?”这句话,是我在看完马戏表演回来时的真实感受……

“大家注意了,大家注意了,马戏表演现在——开始!”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介绍,马戏表演开始了。

舞台上,那些没我大的孩子们在表演着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虽然他们看上去都非常的熟练,但一步步动作仍然那么得艰难。他们有时在钢丝上行走,有时绑在一块丝绸上在空中飞行,有时十几个人的重量担负在一个人的身上……他们喘着粗气,由于天气的寒冷,他们累的并且冻得喘出的气是那么的明显,他们虽然和我差不多大,但是他们有的本事我没有,我们有的环境他们也没有。他们千锤百炼,忍受一切的疼痛,一系列赢得观众们的掌声的动作都是用汗水,泪水甚至鲜血换来的。

中间插上的马术表演让我受益匪浅。一匹棕色的马在驯兽师的一再鞭策下终于快速的跑开了,他——驯兽师在马背上忽上忽下地表演着,我们都为他捏着一把汉,他和他的马慢慢的近了,他企图从马背上站起来,可是他的眼里流露出了一丝丝担忧和恐惧的神情,一次,两次,三次,终于,他在颠簸的马背上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他的表演顺利的完成了,我们原来紧张,提心吊胆的心也像一块浮着的石头稳稳得落了地。

这次马戏中,最让我惊讶的是一个八岁男孩的精彩表演。

他是这个团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把安全绳紧紧地勒在腰上,小心的把两个椅子摞在一起,向上迈上一步,然后再摞上一个,再迈上一步,就这样摞一个,迈一步,最后我们不得不使劲仰起头来望着他,他发抖的身体使这些塔形的椅子也跟着“瑟瑟发抖”,但是,他还不放弃,又在最高层的椅子两边各放三块砖头,试着从砖头上倒立起来。在他浸湿的发鬓里,我仿佛看到了他成功时的兴奋。终于观众为他的勇敢长久的鼓起了掌。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