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耕地提质改造工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思想政治方面
1、认真开展学习,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我局按照州局及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要求,认真做好落实工作。年初根据上年度党风廉政督导组提出的要求,对本部门的政务进行了公开,重新设置了政务公示栏,向社会公开了服务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上半年,严格要求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倡廉反腐、勤政廉政、兢兢业业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努力做到政府、群众双满意。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六有”,即有制度、有资料、有考勤、有记录、有体会、有汇报。通过认真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全局在各方面工作中都有新的提高,党风廉政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年初,按照县委文件精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局及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及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动员大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州局和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上来,按照我局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认真完成了两个阶段的规定的动作。推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和方式、方法的转变,决心在国土资源方面走出一条既能够科学发展、又能保障**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
3、维护稳定工作,上半年为进一步加强我局**工作,成立了我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09年**工作工作方案,明确局主要负责人为我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切实将**工作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实。我局在土地征收和土地的拆迁安置工作中,切实把各项政策向群众宣传到位、解释到位、落实到位。拆迁补偿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对已经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要积极主动化解,努力使矛盾不激化、不聚集、不上行。打牢干部职工、反渗透斗争的思想基础,以积极努力的工作姿态,确保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土地管理工作
1、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巡查和维护力度,进一步完善了保护目标责任书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作好我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经我局调查了解,部分乡(镇)长期以来以产业调整为由,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种植林果、发展畜禽业,去年年初我局进行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调研,制止此行为,今年4月份我局会同检察院对2个乡镇进行检查,仍有继续开挖基本农田进行种植林果现象。为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保证我县粮食生产安全,今年我局已建议十二届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
2、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和开发复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2009年我局在**县云岭等(4)个乡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目前,云岭片区完成土地平整面积340亩,田间道1400米,修建水池3个。佛山江坡片区完成土地平整面积200亩,田间道1200米。燕门茨中片区完成土地平整面积70亩。奔子栏夺通片区已完成土地平整150亩,田间道路200米。
佛山移民点土地开发项目,目前平整移民点建筑场地17.24亩,平整土地70亩,开挖防洪挡墙、排水沟基坑110米,修建水池1个。
3、继续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按省厅要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已于2008年9月底全面完成全县农村部分总体外业调绘工作。从2009年1月初开始,内业处理工作如期进入建库、编辑和检查修改阶段,2月份已进入制图阶段工作,3月份外业调查省级验收已经通过,农村部分内业工作于今年5月份通过国家验收。城镇部分外业工作也即将开展。
4、保障各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和报批,并做好征地安置补助工作。根据州局下达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全县各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使招商引资保持良好的势头,目前重点做了县城整治拓展(红玖、飞来寺、雾农顶片区)二期建设项目、国道214线、德贡公路、丹达河电站四个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已完成进入用地报批阶段,澜沧江沿线进场公路正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前期准备工作。
5、2009年4月上旬在县城区内发生了群众擅自进行土地清查及征收土地补偿费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县城整治建设拓展和国道214线提质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事件发生后我局及时进行制止,多次要求停止清查,并要求县政府成立了土地清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土地清查工作顺利进行,并已完成了部分村民小组的辖区地籍调查。
6、地籍管理日常工作。上半年,共办理土地登记97宗,面积38.409公顷。出让59宗,面积2.045公顷,初始登记59宗,面积3.234公顷,变更登记38宗,面积35.17公顷,转让21宗,面积34.35公顷,抵押登记41宗,面积1.52公顷。上交县财政土地转出让金55043元。积极配合县有关部门对各种土地权属情况进行审查核实,为我县建设发展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
(三)矿业管理工作
1、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2009年6月22日,我局召集了**县境内18家探采矿权企业召开2009年矿山企业工作部署会议,这几年我县矿山企业存在的很多矿山企业的手续不全、不规范,对相关文件了解甚少、与国土部门沟通不足等问题。通过这次会议传达了国土资源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并部署了我县的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与18家探采矿权企业负责人签署了**县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协议书,各企业均纷纷表示支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积极配合国土资源局的部署,要为核查工作提供全面、真实、可靠的数据。
2、从2008年下半年起,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我县矿业产业带来了严重影响,上半年采矿企业生产一直处于不正常阶段,江坡铁矿矿石外运非常少,羊拉铜矿也受价格影响严重,矿业投资处于低谷,1—6月份只完成了5238.4万元,与州县下达的投资任务相差甚远。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局坚持预防为主,预防结合的方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真研究、部署、检查、落实,树立地质灾害防治无小事的工作理念。一是认真编写了《**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面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切实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开展了汛期和重点地区的险情排查、巡查工作,对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落实监测责任。三是建立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体系,在灾害点设立了警示标志,目前全县共安排监测员27名,每月支付监测费2210元。
**县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局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经常性督促分管领导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并对此项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协助。2009年建设内容有巨水至次羊水2140米排导槽,一中河排导槽改造工程,巨水后山泥石流排导槽,水磨房河泥石流排导槽,古城两处滑坡治理工程,以上项目预计总投资1800万元。另外老水电局及银制品厂背后滑坡治理工程,总投资近120万元,预计今年8月初竣工。目前各点施工进展顺利,有望在10月份各点相继完工。
为了继续治理县城地质环境,根据《**县城地质灾害治理总体规划》,为了尽早落实资金,根据县政府安排从5月份开始开展县城地灾治理总规可研及地勘工作,目前已完成野外勘查,7月份完成文本编制及专家评审,为落实资金提供科学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干部管理在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上求实效。按照“作风大转变,经济大发展”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一是建立健全机关内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学习培训、车辆管理、物品采购、来客接待以及财务审批、议事决策、上班签到、下乡签名、挂牌上岗、限时办结等机关内务管理制度,力求用制度来管人、管事、管钱、管物,确保了有人干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
二是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制度。今年,乡党委、政府把干部职工下乡走访群众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它列入干部职工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周调度、月考核,工作完成情况与干部职工绩效工资挂钩。深入实施“1121”工程,即干部职工每月下乡不少于10天,每次下乡走访农户不得少于10户;每位干部职工所联系的农户每月走访不得少于2次,每户农户的家庭主要成员每月走访不得少于1次。到目前为止,共收集意见建议70余条,筹集帮扶资金15万元,帮扶群众13人,为民办实事11件,解决问题21个。
三是建立健全干部服务群众制度。在严格执行“三项制度”的同时,继续在全乡开展乡村干部“大下访”,党政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乡服务群众和“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句承诺”“四个一”活动。不断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把督查考核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实效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抓住不落实的事,处理不落实的人来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宗旨观念。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在发挥产业优势上鼓实劲。
一是抓农业产业提升。立足特有的气候和产业优势,乡党委、政府按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理念,着力培育柑桔特色产业。一方面,以品种改良为契机,引导和鼓励桔农因地制宜地发展四季小水果、油茶和楠竹,努力提高四季小水果的比重,逐步形成树种、品种合理搭配,上市时间又相互交错的农业产业格局。另一方面,以提升柑桔品质为重点,以推广和运用新品种新技术为重要手段,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升科技含量,使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黄板粘杀、地膜保水反光和节水灌溉等实用技术在全乡得到普及。今年来,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市驻乡科技特派员、本土专家举办柑桔栽培新技术免费培训班1期,培训人次达800人;新建精品柑桔园基地500亩;完成柑桔品种改良150余亩;发放柑桔大小实蝇防治补贴资金9万余元;新发展小水果600余亩;完成枫联、焦坪、山口等村油茶低改1220亩;完成大垅、玭珠等村楠竹新造及低改440亩。
二是抓休闲旅游业提质。以东江湖创国家5A级景区为依托,充分发挥我乡水陆两便、青山秀水、花果飘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以休闲旅游大提质为抓手,不断丰富旅游内涵,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区。一是做特“吃”的文章,就是要增强饮食的诱惑力。在整合本土特色菜肴的同时,还要针对游客的饮食习惯,挖掘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形成不同菜系的菜谱,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饮食需求。使游客在不仅能够吃尽本土的美味佳肴,还能享受到浓浓的家乡风味。二是做活“水”的文章,就是要走好水路。发挥东江湖无与伦比的水资源优势,借鉴桂林、千岛湖等旅游胜地的成功做法,积极引导农家游业主,大力开发安全性能较高的水上娱乐项目,配套完善水上摩托、湖中垂钓、游湖观景等设施设备,让游客在留得住、玩得开心。三是要做精“山”的文章,就是要唱好山歌。一方面要不断放大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集采摘、品果、观园、漫步于一体的农家休闲游。把农业产业化建设与发展农家休闲游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两项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家游业主转变经营理念,开阔经营视野,大力开发开心农场,努力把网络游戏变成现实,让游客在休闲的同时得到体验,在体验中多一份牵挂,多一份惦记,老百姓就多一份收入。四是做靓“住”的文章。一是结合城乡环境同治工作,大力实施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努力实现环境卫生全面提质;二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大力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让游客在体味乡土气息的同时,也感受到星级宾馆无微不至的热情与服务;三是对所有农家游进行全面的提质改造,我们将会同旅游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对全乡的农家游进行重新的认定,不断提高农家游的准入门槛,对达标的农家游进行备案登记,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适当支持,提高农家游的整体水平。
(三)抓城乡环境同治在建设幸福上谋实事。突出村镇绿化,继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同治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卫生村创建活动,努力建设美丽幸福,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强化宣传促共识。为把全乡人民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城乡环境同治工作上来,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在机关、学校、村组、农户深入开展大讨论、大教化、大规劝活动,全乡上下形成了城乡环境同治的共识,促进了广大群众文明卫生习惯的逐步养成。目前,全乡开展城乡环境同治大宣讲、大讨论160余次,发放“门前三包”温馨提示、文明卫生公约等各类宣传资料4200余份,书写张贴各种横幅标语180多条,乡、村两级组织干部群众和在校学生开展规劝和清扫行动20余次,纠正不文明行为300多人次。
二是完善机制筑成果。通过去年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乡城乡环境同治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连续两个季度考核名列全市前三名,乡村面貌着实改善,群众甚为赞许。要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同治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领导机制。为加强对城乡同治工作的领导,乡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任副组长,乡直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同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委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实行“乡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各部门联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党员包户”的包干负责制。乡与村与部门、村与组、组与户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各村、各部门分别成立了组织机构,制订详细工作方案,形成了全乡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主体”的原则,采取以奖的方式,大力支持村级环境整治。乡本级财政今年预算安排6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城乡环境同治工作;要求各村每年投入城乡环境同治资金不得少于2万元,形成市奖励、乡配套、村组自筹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完善考核评比机制。继续实行月安排,季考核、季通报、季奖惩兑现制度。将城乡环境同治工作列入年度综合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与乡村两级干部职工、各村职业化干部的绩效工资和年度评先评优挂钩,将季度考核结果与市、乡两级奖扶资金挂钩,做到奖优罚劣。考核范围向纵向延伸,由过去的乡考核村向村考核组、组考核户延伸,考核结果层层上报,层层公示,级级兑现。同时,乡党委、政府将村镇绿化作为今年城乡环境同治工作的重点,实行专项考核,制定了专项考核奖惩办法。
三是以乡带村促统筹。乡党委政府以集镇整治成果为基础,积极开展羊场植绿活动,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同治工作。一是注重领导。为切实巩固集镇整治工作成果,乡里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顾问,乡长任组长的集镇整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集镇环境整治的组织实施,着力打造靓丽羊场,并安排了2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目标管理考核。二是保障投入。为实现集镇区的洁、净、美,以植绿羊场为重点,积极开展“植绿羊场、点亮羊场、洁净羊场、文明羊场”四大工程。目前,乡财政已投资15万余元用于羊场街道的绿化、亮化、净化工作,在集镇区街道两旁和单位院落种植桂花树、樟树、卷叶白兰、木芙蓉等500余株,新增公共绿化地2500余平方米;购置大小生活垃圾桶、果皮箱200余个;集镇区主街道、背街小巷安装路灯30余盏。为确保集镇整治工作长效性和常态化,乡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了集镇区卫生管理责任制,积极推行门前五包责任制、卫生日保洁制、文明卫生户评比制。目前,集镇区垃圾乱倒、果皮乱扔、商品乱摆、杂物乱堆、车辆乱停现象大为改观,面貌焕然一新,干口称赞,成为城乡环境同治的样榜点。通过植绿羊场行动的开展,全乡迅速掀起了村镇绿化。目前,全乡完成通道绿化50.6公里,完成绿地面积2500平方米,完成荒山及迹地更新造林830亩,共种植枇杷、柑橘、木芙蓉、桂花树等绿化苗木1万余株。
(四)抓统筹协调在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上出实招。
一是坚持计生工作不松动。以开展春季计生集中服务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宣传,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乡干部职工、职业化村干部考核内容,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和年度评先评优挂钩,使乡村两级干部抓计生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当成自己的责任。突出计生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三查四术”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力度,2013年春季计生服务月开展以来,全乡共落实“四大”手术17例,其中落实上环7例、结扎9例、流引产1例;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18万元,为任务数的45%。
二是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不松懈。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等安全责任,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积极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宣传,严格控制野外用火,火险期实行野外用火报告批准制,有效杜绝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完善各项防灾减灾工作预案,重点抓好非煤矿山、水上、陆上交通、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工作,今年来大小安全事故为零。
三是坚持综治工作不松手。狠抓综治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超前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建立和完善群众接待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做到有诉必答、有求必应,有效化解了积案,理顺了群众情绪,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全乡事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了治安巡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了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巡查、监管、整治,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四是坚持项目建设不松劲。今年,乡党委、政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继续推行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重点工程项目责任制,建立项目建设联动机制和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政府老办公楼改造工程、卫生院扩改工程项目、黄桥株树垅大桥绕道工程、东清公路通道绿化工程等已全面完工;水果批发市场二期工程、乡集中供水工程、矿山废渣治理工程、清长公路硬化工程、玭珠引水工程等已正在加紧施工;清西汉冲头码头工程、枫联下坑码头工程、大垅新、老上组道路改造工程、加田耕地整理项目、代头村石漠化治理项目等工程即将启动实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乡村两级财政脆弱,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二是农业产业化提质增效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柑桔虽有规模、有品质、有名气,但没有过硬的品牌,实现品牌化经营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销售始终是柑桔产业化建设的一条短脚。虽组建了柑桔专业合作社,但难以规范运作,发挥其应有作用。
三是全乡缺乏处理垃圾的填埋场或中转站,垃圾处理成为一大难题。
四是休闲旅游大提质缺乏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支持。
三、下段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创新举措,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同治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强力推进“一户一产业”、“一户一产业工人”工程,努力实现农业转型、农民转身、农村转变。
三是进一步抓实项目建设和争资立项工作。
四是进一步关注和改善民生,切实抓好民生100工程。
我局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涉及的重大水利工程、人饮项目和税费、价格等改革措施等3个方面内容开展了自检自查,各个方面工作均得到了有效落实。
(一)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今明两年拟开工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情况,“十三五”拟开工重大水利工程前期论证情况。
(二)20**年农村饮水安全投资安排和工程实施情况。
(三)统筹使用税费、价格等改革措施促进节水增效,加强终端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等进展情况。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通过自检自查,我局能够严格按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落实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一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需要进一步跟进落实;二是地方财力不足,对部份重点水利工程配套不足,严重制约各项工程的开展。
三、下一步打算
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我局在下一步工作将着重抓好整改,确保工作成效。一是抢抓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机遇和按照国务院20**年重点工作部暑抓好落实;二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组织机构,经费得到落实;三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和计提水利基金力度,建立健全水利稳定投入增长长效机制,突出解决民生水利工程资金缺口问题。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自查报告(二)
根据《国务院关于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的通知》要求,XX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国务院就“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20**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及早安排部署,做到有的放矢
(二)高度重视“三农”,抓好五大战略
着重发挥“三农”工作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把黄灌全覆盖、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强力推进品牌建设、环境卫生整治、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五大战略重点,以产业提升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社会治理为保障,尤其是针对农村社会矛盾和突出问题,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坚持依法行政,处理矛盾,解决问题,教育群众。
(三)加快推进工业,强化项目支撑
(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
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一)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编办牵头)
3、我县现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流程、审批程序已全部向社会公开。但按照上级要求存在的问题是没有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场所,这一问题下半年有望解决。届时,我们将严格按照“两集中、两到位”(推进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要求,实施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
(二)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住建局牵头)
(三)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人行、县发改委牵头)
(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住建局牵头)
1、在建项目建设情况
(1)县城道路
今年计划实施投资2847万元(不含拆迁费用),西环路北延、合欢东街、配件厂东路三条2.5公里市政道路工程。目前各条道路的环评、可研、立项、设计、财政评审均已完成。合欢东街、配件厂东路正在进行招投标程序;西环路北延正在进行拆迁,预计9月份可进行道路施工。
(2)污水处理
(3)生活垃圾处理
2、后续项目储备情况
在市政道路方面,计划XX县城绕城路工程、果都大道、体育路,计划实施西城路、府东街改造工程。在供热改造方面,计划实施县城集中供热二期工程。在公园绿地方面,计划实施妙道寺公园、仁寿寺公园。
3、民营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年,通过招商引资与临猗利民天燃气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由临猗利民天燃气公司独家经营XX县天燃气市场,许可经营期为30年。
20**年,XX县人民政府与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由临猗首创水务公司经营XX县自来水生产、销售;供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污水处理服务;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设备供应、运营、技术咨询以及其他水处理相关的业务。特许经营期限30年。
20**年3月,XX县人民政府与江苏雪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生活垃圾处理特殊经营协议,由该公司对XX县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分拣处理。
(五)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经信局牵头)
1、提升产业,结构节能创造新成效。一是严格准入门槛。对新建、扩建或改建的项目进行严格节能评估和审查。完成了鹏远彩印年产4000吨塑料彩印软包装技改项目和香汇食品公司年产1万吨空心拉面食品生产加工扩建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二是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淘汰了华晋印染公司年产1500万米印花、什色全面灯芯绒生产线落后生产设备,促进了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健全机制,管理节能迈上新台阶。一是重点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华晋印染公司、恒晟纺织公司的电机变频改造工程均已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行,年用电量可节约15%左右。二是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在节能宣传周和首个低碳日期间,开展了以“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全县营造出节能降耗、持续发展的浓厚氛围。
4、齐抓并举,社会节能取得新进展。一是建筑领域节能方面,严把设计认证、监督验收关,全年共办理节能产品备案7项,完成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6项,示范面积50.7万㎡。同时,大力推广使用新型墙材,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临猗被省、市列为“禁实试点县”。二是交通领域节能方面,开展交通领域节能减排专项活动,倡导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和消费模式;限制和淘汰技术等级低、能源消耗大的车辆,新购6辆节能环保的公交车辆;出租车全部安装卫星定位安全服务系统;对全县155辆汽车进行了甲醇改造,对135辆汽车进行了油气两用改造。全年交通领域可节约燃油800余吨。
(六)加快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民政局、县卫生局牵头)
1、关于加快发展养老、健康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结合全县实际,根据国家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条件,批准了北辛、东张两所民办敬老院,改扩建了16所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全县共有养老机构9所。共有床位1050张,入住老人553人。共有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6所,床位数550张,接收各类老人 300余人。今年,我县考查评估,又确定了39个村为今年的日间照料项目村,已上报市发改委和市民政局,一半以上的村已开始动工建设。年底前39个村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投入使用。
(七)促进信息消费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经信局牵头)
“两化”融合建设方面,3月份,组织推荐我县青山化工、卓里集团、恒晟纺织3家企业参加了20**年“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的申报,材料已上报省经信委。3家企业的贯标达标验收,将加快我县企业“两化”融合的步伐。
(八)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文体广新局牵头)
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依托产业建协会、依托协会强产业”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确定了文化拉动三产,提升gdp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开通发展绿灯,实施优惠政策,创优发展坏境,动员文化、计委、工商、税收等部门,摸清家底,理顺思路,培育财源,扶持龙头。通过举办首届文化产业产品展,找资源优势,挖人才资源,寻发展潜力,拓市场空间,打市场平台,闯外销渠道,全县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板块14个门类,即:演艺业、书画业、印刷业、传统工艺业、广告策划业、影视传媒业、艺术培训业、休闲娱乐业,内含彩印、刺绣、书画流通、剪纸、布衣、雕刻、艺术苹果、影视制作、网吧等14个门类。
在20**年山西省首届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上,我县新兴文化产业玉芳爱润信绣艺公司参展的作品《将星升起的地方》获“神工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义炳乾坤》获铜奖;郭景胜盛艺轩剪纸公司的参展作品《武圣关公》获“神工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九)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向非国有资本退出一批投资项目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发改委牵头)
目前,权限下放正由市、县编办牵头摸底,预计年底下放;政府内网由市发改委牵头,正在编制实施规划;XX县未承建国务院首批80个示范项目;企业投资核准办法、外商投资核准备案办法由省级部门制定,县级尚未接到相关通知。
(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人行牵头)
二是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力度,满足融资需求。如县建行近年先后为18家小微企业累计投放贷款6亿元。
五是恢复发行库业务,确保现金供应充足。在全市率先恢复发行库业务,今年共从XX市人行调入发行基金4.5亿元,净投放现金3.8亿元,有力地保证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现金供应。
(十一)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商务局牵头)
积极用好金融机构对我县进出口企业的帮扶政策。继续落实我县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贷款问题,继续加强出口信保工作,通过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出口,探索建立中小外贸企业“统担、统保、统借通还” 平台,提高企业运用金融工具规避市场和汇率风险能力,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十二)以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发改委、县科技局牵头)
20**年实施企业信息化项目2项,分别是总投资3000万元的山西兵娟制衣有限公司建设服装生产数字化信息管理控制系统项目,总投资4900万元的山西变压器有限公司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共争取扶持资金700万元。
(十三)夯实农业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农委牵头)
20**年,我县粮食目标任务2.38亿公斤。目前,我县小麦收获面积41.13万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1%,实现了任务过半的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加大产地认定、坚持每月到各大超市和基地进行抽检,目前我县抽检合格率为100%,超过市要求的96%四个百分点。
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及优惠扶持政策,围绕粮食、果林、养殖三大产业,分类分层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按照规划,全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名,其中生产经营型600名,专业技能型100名,社会服务型300名。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实施方案正在等待省上批复。
(十四)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水务局牵头)
二是北赵引黄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区。投资1109.11万元,目前项目招投标工作已全面启动。
三是回龙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投资1744万元,工程完工后可改善灌溉面积7.13万亩。目前项目招投标工作已全面启动。
五是夹马口池沟水源站和干渠改造工程。池沟水源工程总投资600万元,目前土方工程已基本完工,干渠改造位于四支到耽子段,总长5公里,总投资700万元,目前工程设计工作已接近尾声。
(十五)实行精准扶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农委牵头)
(十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环保局牵头)
二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改善涑水河断面水质。为了进一步改善涑水河水质,20**年,我们对涑水河沿线重点排污企业实施了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工程。目前,山西华晋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工程已投入运行,并完成了验收监测。山西澳迩药业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500 万元,该工程将在8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山西阳煤丰喜临猗分公司高氨氮污水超低排放工程,总投资1000余万元,将在6月底完成。
同时,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善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在黄河滩吴王水源地保护区周围和道路旁设立了界标和交通警示标志。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督促畜禽养殖场采取干清粪、建设沼气池、生产有机肥等方式,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利用,减轻污染。
(十七)扩大“营改增”试点、减轻和公平企业税负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财政局牵头)
2.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有关工作落实情况,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情况。
3.清理取消对企业不合理不合法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省财综(20**)35号文件等精神,清理取消了:工商部门的企业年度检验费、企业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统计部门的统计人员岗位培训费;林业及城建部门的绿化费;民兵训练费;税务发票工本费;酒类批发许可证工本费等。
(十八)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人社局牵头)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400个以上,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全面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十九)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县民政局牵头)
我县已建立健全了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目前,经济运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土地瓶颈制约明显。工业用地指标紧张,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部分项目存在等地现象,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二是资金缺口仍然较大。许多企业不仅项目资金不足,而且流资短缺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县工业企业流资缺口在7.5亿元左右。三是企业用工成为难题。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比较紧缺,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年后招工成为首要问题,据统计,目前各企业短缺员工在1800人左右。
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抓好农业生产。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通过2-3年时间,实现全县农田黄灌全覆盖。大力发展畜牧业,主动对接正大集团,积极推广“丰淋养殖”新模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发挥产业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每年培养千余名职业农民,力争每人掌握2-3门实用技术。实施品牌战略,以科技提升促进果业上档升级,以宣传带动提升临猗品牌知名度,以市场建设拓展品牌营销网络,以龙头企业引领助推品牌壮大,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完善提质、农民安居、宜居示范四大工程,改善全县农村人居环境。
(二)加强园区建设。加快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建设,投资2000万元,实施楚侯工业园南一街、科技路、东一路等4条6公里道路建设工程和临猗工业园创业街东扩、东2号路建设工程;投资4500万元,实施楚侯工业园铺设20公里供水管道工程、污水收集池及管网改造工程和临猗工业园区污水收集管网改造工程;继续推动姚村和荆阳变电站建设,确保年内投入运行;投资 4000万元,建设供电管网20公里,解决楚侯工业园用电问题。临猗工业园力争新上项目8-10个;楚侯工业园力争新上项目10-15个,投产企业达到 10个以上。
关键词:鄂尔多斯市;城乡统筹;模式;实践创新;普适价值
中图分类号:F2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8-0059-07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对过去几十年工业化进程中城乡分割局面深刻反思的结果。[1]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这一重要战略思想以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各地也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纷纷进行实验探索和改革创新。鄂尔多斯市位于西南部,总面积8.7万km2,总人口159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同时,鄂尔多斯也是典型的资源富集地区,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1 696亿t,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6;天然气已探明储量为8 788亿m3,约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给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也逐步提高。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 603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65亿元,跃居全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 43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 65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 05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 291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2∶58.3∶38.5;城市化率达到65%,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城镇化格局。但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0年的2.24∶1扩大到2008年的2.76∶1;现代农牧业发展缓慢,城乡教育建设、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并且由于煤碳采空区耕地塌陷造成耕地质量迅速退化,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巨大。鉴于鄂尔多斯总体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已经具备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的条件,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和政策创新,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认真总结和研究鄂尔多斯市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经验,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资源枯竭和转型地区,乃至于全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一、鄂尔多斯市各旗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各旗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各旗区也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客观上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模式。
1. 基于全面规划实施的转型模式。(1)准格尔旗模式:以1号文件推动。2009年,准格尔旗委、旗政府以1号文件的形式发出《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对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具体包括: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养殖业、设施农业和建立相应的产业示范基地来调整第一产业布局;通过延长煤炭产业链条,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以及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等手段提升第二产业档次;通过大力发展物流、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铺设联结城乡的铁路网,加大农村道路、通信、供水、供电、供暖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实现城乡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2)伊金霍洛旗模式:以“三大战略转型”推动统筹城乡发展。近年来,伊金霍洛旗农村牧区工作把“城乡统筹、集约发展”作为基本方略,举全旗之力推进城乡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三大战略转型”。通过统筹城乡规划建设,退出东部工矿区农牧业人口、收缩西部农牧业生产战线,促进产业发展、生态恢复、人口集中;通过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推进产业结构由以二产为主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通过着力构建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和住房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和谐进程。(3)鄂托克旗模式: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该旗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推行集中办学制,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教育奖励和救助基金,实行免费教育,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改善了教育环境;通过全面落实“县办县管”政策,推行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牧民大病保障基金,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体系;在全旗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通过实施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针对农牧民的失业保险制度;通过建立与收入增长联动的社会基本保障增长制度等举措,让农牧民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养老、医疗、就业、社保等政策待遇,着力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城乡社会一体化。
2. 人口转移安置及其模式。(1)东胜区模式:以城镇化吸纳转移人口。东胜区成立了“城乡统筹办”,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转移农民“住有所居”;通过实行城乡户改,破除城乡二元分割差别;通过将土地集中起来发展生态、旅游、休闲经济,提升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效益;通过加强转移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通过加强转移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义务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全区城乡统筹事业的发展。(2)达拉特旗模式:以移民新村吸纳转移人口。达拉特旗农业比重较高,人口转移安置工作主要通过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开展禁止开发区人口摸底调查,打造精品移民小区等,为启动农牧民搬迁转移试点工程做好前期准备。
3. 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及其模式。(1)达拉特旗模式:现代化大农业。达拉特旗结合国家优质粮工程、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开展土地平整、农田道路建设,新打和修复机电井、安装喷灌设备,以及建设防护林、推进养殖小区建设等,积极实施现代农业大型喷灌示范项目。同时,与实施土地整理、转移人口相结合,开展现代农牧业科技示范园、综合性养殖基地和养殖园区项目建设。发展大规模公司制农业,提高了农业经营规模,促进了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2)乌审旗模式:发展生态和循环农业。该旗主要通过积极发展林沙产业和大力推进沼气工程建设,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目前,乌审旗生物质发电项目已完成原料林基地建设22 011公顷(33万亩),电厂的主体工程已并网发电。完成乌审召化工工业园区、苏里格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景区投资4 786万元,栽植樟子松、油松、松树、沙地柏等常绿树种10 105公顷(15万亩)。2009年,全旗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共落实项目户5 400户。
4. 培育产业支撑及其模式。(1)鄂托克前旗模式:推进上海庙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发展。鄂托克前旗通过紧紧围绕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这一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开展煤矿、煤电、煤化工等重大工业项目和铁路、公路、电力、引黄供水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以及加快实施“五大项目”建设工程,形成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为主,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业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2)杭锦旗模式: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杭锦旗则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能源,建成一个集太阳能热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产业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体的大规模综合性新能源发电产业示范园区;并通过吸引企业入园区,实现各相关产业的优化、组合和链接,提高了资源综合开发效益和市场整体竞争力。
(二)对各旗区模式的基本评价
鄂尔多斯市8个区旗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部署上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如东胜区城市化程度最高,农村牧区全部划入禁止开发区,因此其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完全转移”农牧民,主线是人口向城市转移,平台是在城区建设安置小区。准格尔、伊金霍洛、鄂托克三旗产业经济发达、工业化程度高,因此其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是全面推进,着力搭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达拉特、乌审两旗农牧业基础条件较好,因此其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把人口转移与建设现代农牧业相结合,达拉特旗利用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比较优势着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乌审旗针对生态环境条件较差的实际着力发展生态和循环农业。鄂托克、杭锦两旗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产业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因此其统筹城乡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做大作强支柱产业,培育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经济基础。可以说,这8个区旗的做法,符合中央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精神,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二、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重大举措与实践创新
2009年党委1号文件将鄂尔多斯市正式确定为全区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此为契机,鄂尔多斯市在总结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对改革实验的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从全国范围看,鄂尔多斯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许多做法具有领先性,对其主要政策创新点进行深入剖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成立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小组,为综合配套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组织保障。为保障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的稳步进行,鄂尔多斯市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为综合配套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组织保障。领导小组下又成立八个专项推进工作组,使统筹城乡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并建立了各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以及考核管理办法,及时协调、分析改革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对改革实验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同时,发改委、财政局等各职能部门建立起联动监管资金使用机制,以确保统筹城乡建设资金的安全和投资效益。这样有利于保证统筹城乡发展沿着加强“三农”和惠及农民的方向推进,有利于协调各部门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统筹举措的贯彻落实,也为保障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提供了支撑保障机制。
2. 统筹城市与农牧区规划,实施城镇及新型村庄建设工程,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鄂尔多斯市根据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通过实施城镇及新型村庄建设工程,统筹城市规划与农牧区规划,既着力发展城镇,增强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又积极加强农村各项建设,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在城镇体系建设方面,一是推进城市核心区建设。将东胜区、康巴什新区、阿镇三个组团建设成为集聚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构筑成为人口、产业和要素集聚地,打造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引擎。二是推进副中心城市建设。将树林召、薛家湾分别打造成综合型城市和新型工业城市,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提供重要支点。三是推进重点镇建设。将14个重点镇分别打造成综合型、产业型、特色旅游型城镇,使其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手。四是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各类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实现产业集聚与城镇建设、产业布局与人口分布有机结合。在新型村庄建设方面,在空间布局上,以镇区、较大的村为中心,大力推进村庄整合,围绕“半小时经济圈”进行规划建设。其中,优化开发区是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限制开发区是新牧区建设的主战场,禁止开发区的人口全部退出,不再安排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项目。新型村庄建设以新的产业布局为依托,集中规划建设集水、电、路、讯、医疗、教育、文化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中心集镇、中心村、居民点,使农牧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生活质量与公共服务。
3. 积极开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牧区发展条件。按照优化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鄂尔多斯市着力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建设,积极推进与农牧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变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安全饮水和水源地工程建设、推进水权转换与节水改造,大力引进、推广先进节水设备、技术和管理方法。规划到2012年,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96处,水源工程567处,农牧区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提高到0.5-0.6,彻底解决农村牧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在交通体系建设上,计划到2012年,全市共建铁路项目23项,基本形成“三横四纵”铁路网主骨架,实现旗旗通高等级公路,公路通村率达到100%,油路通村率达到55%以上。此外,还将加快城网、农网和新农村电气化、信息化建设,彻底解决无电户,建成覆盖全市的宽带信息网络,推进数字化城乡环保、数字化农田水利,以及农牧业自然灾害防控等工程建设。
4. 通过实施现代农牧业及产业化发展建设工程,促进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鄂尔多斯各地把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力争通过调整优化农村牧区经济结构,努力使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再上一个新台阶。《方案》对此提出了三大重点任务:一是现代农业建设。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设施农业建设,进行高质量土地整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应用农田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新品种及配套栽培、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等技术措施,推行现代化的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动农牧业生产向水土条件较好地区集中布局,推动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现代畜牧业建设。包括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建设、无定河肉牛基地建设、沿黄河肉羊基地建设。通过肉牛、肉羊繁育、育肥及服务体系建设,使无定河流域肉牛基地养殖规模达到20万头,沿黄河流域肉羊基地年规模饲养量达到150万只,形成相应规模的交易、加工能力。三是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建设。通过鼓励发展林沙、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各类产品的收购、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构筑起以现代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5.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鄂尔多斯市在推进城乡统筹的过程中,始终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家园。其着重点:一是积极开展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方案》规划到2012年,全部完成4.44万km2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力争每年完成1万km2的建设任务,禁止开发区农牧业人口全部退出。二是按照“多采光、少用水、高科技、高效益”的基本要求,积极发展林沙产业。规划到2012年,沙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50亿元,建设毛乌素沙地沙生灌木、库布其沙漠沙生灌木、丘陵沟壑区乔灌木等三大原料林种植基地;打造恩格贝沙漠休闲旅游基地、杭锦旗库布其沙漠旅游基地、乌审旗沙地景观休闲旅游基地等五大沙漠旅游基地;形成高效节水设施农业、沙生植物食用及药用开发、沙漠休闲旅游等六大支柱产业。三是实施重点生态项目建设。积极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政策,组织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确保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四是大力发展联户沼气、与养殖小区和设施农业配套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农村牧区循环经济。五是推动种养殖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治理因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造成的污染,从生产投入品使用的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六是开展城镇、工业园区及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在14个工业园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建立矿区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以“资源―产业―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发展模式。
6. 实施“四个一”配套工程,促进“三区”人口转移。为保证农牧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鄂尔多斯市在农民转移进城制度方面创新性地实施了“四个一”配套工程,即:为进城农牧民提供一套住房,使广大转移农牧民住有所居;找到一份工作,让农牧民接受技能培训,彻底解决农牧民“干得了”、“留得住”的问题;落实一份社保,在自愿基础上,争取将全部进城转移农牧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及城镇无业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发放一份补贴,对禁止开发区转移出来的农牧民和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工矿区的转移农牧民发放生活补贴,连续发放5年。同时,把进城农牧民纳入城镇住房总体规划和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每年规划建设一批精品移民小区,从2008年开始用7-8年时间逐步解决进城农牧民住房问题。这对于保障农牧民的基本生活和就业,实现城乡统筹的和谐推进提供了坚强的民生保障;也对全国各地如何解决进城农民住房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7.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鄂尔多斯市围绕城乡市场一体化建设目标,通过加强农村牧区流通业的连锁化、网络化建设和要素市场的规范化、服务多样化建设,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主要举措包括:一是打造城乡双向商品流通网络。通过鼓励有实力的商贸龙头企业采取“市级配送企业+旗区配送中心+乡镇超市(农家店)”的市、旗、乡三级互动或“旗区配送企业+乡镇超市(农家店)”的旗、乡两级互动营销模式,将销售网络延伸到农村牧区;在全市农畜产品主产区和主要集散地加快建设重点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同时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农资和农村消费品市场。二是加快农村牧区金融市场建设。推进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成立鄂尔多斯市农村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并深入农村牧区开展业务。
8.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鄂尔多斯市通过强化政府社会发展职能,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和财政对城乡公共服务投入的长效增长机制,统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范围,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鄂尔多斯市在自愿的基础上,把进城转移农牧民全部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城镇无业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对实现稳定就业的转移农牧民,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特别是在推进农牧民养老保险方面,创新性地将个人缴费与收入水平和年龄挂钩,规定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每3年调整一次;同时,对不同年龄段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作出不同规定,未到龄的按年缴费,已到龄的或到龄时缴费不足15年的,一次性补齐至15年;到龄人员年龄每增长1岁,缴费年限降低1年,最低不得低于5年,75周岁以上农牧民和城镇居民免缴费。这为解决如何将进城农牧民纳入城镇社保体系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的普适价值
透过现象看本质,贯穿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和政策创新全过程的精髓在于以下几点:
1. 将统筹城乡发展与推进生态建设和人口转移紧密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鄂尔多斯市8.7万km2国土面积中,存在“两个48%”:毛乌素沙地和库布其沙漠占48%,干旱硬梁和丘陵沟壑占48%。土地贫瘠、沟壑纵横、干旱少雨以及“十年九旱、灾害连年”是最基本的市情。鉴于此,鄂尔多斯提出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战略,将统筹城乡发展与推进生态建设和人口转移紧密结合,把全市农牧区划分为农牧业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类主体功能区域,并根据生态环境和农牧业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制定实施不同的区域评价体系和科学合理的人口转移政策,逐步把自然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恶劣地区的农牧民转移到城镇、工矿区和非农产业,减轻生态环境和生产资源的压力,促进农牧区生态修复。通过农牧民退出农牧区、转向城市,实现城市更加繁荣、农民得到实惠以及生态保护的目的。这是该市区别于其他地区统筹城乡实践的最大特色,也是一大创造。
2. 通过工业带动农牧业、城市支持农牧区,保障边缘群体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但该市经济结构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资源型产业占很高比重。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占比达到58.3%,比全国平均水平(48.6%)高出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又以煤炭等资源开采和加工业为主。二是大企业占很高比重。该市第二产业以大型企业为主,呈现“大煤田、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格局。虽然全市煤炭产量从2000年的2679万t迅速增加到2008年的2.4亿t,但地方煤矿从1901座压缩到276座。产业的资本密集度高,普通劳动力参与率低;产业的资本门槛高,小规模投资者难以进入。这两个特征共同决定了该市经济是“富财政、富央企”经济,而不是“富农村、富百姓”经济。鄂尔多斯市通过工业带动农牧业、城市支持农牧区,实现公共财政覆盖“三农三牧”,让资源财富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当地百姓,特别是农牧民。
3. 通过培育新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资源富集地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统筹城乡的关键支撑。[2]鄂尔多斯在资源财富增长势头正盛之际没有迷失自我,而是借鉴其他资源富集地区经济转型的经验和教训,规划建设了一批装备先进、技术领先、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大型工业基地,并按照“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六高的思路大力培育新产业,构筑起“大煤田、大煤电、大化工、大循环”四大产业体系,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这为持续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撑。
4. 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建设,让经济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城乡各群体。作为经济迅速增长的地区,如何同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如何着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关系全局的战略性课题。[3]鄂尔多斯市秉持“财富共创、成果共享、和谐共建”的发展理念,在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建设,让经济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城乡各群体。近年来,全市在社会事业方面累积投入近百亿元,建设了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在教育方面,早在2004年就率先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目前正在推行12年免费教育;在医疗卫生方面,2005年率先推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每个乡镇建立一所标准化卫生院;在社会保障方面,2005年率先推行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8年率先推行农牧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就业方面,对农牧民全部实行免费技能培训。这些做法,不仅促进了经济与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而且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四、进一步推进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建议
(一)建议国家和自治区进一步支持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虽然鄂尔多斯市具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良好条件,但与持续性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所需要的后续资金以及必须破除的体制障碍相比,仍需要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在资金筹措上给予更优惠政策,在体制创新上允许先行先试。
1. 支持鄂尔多斯市进行农牧区土地经营权和农牧民住房抵押。目前,附属于城镇居民和农牧民身份之上的权益差异,使得农牧民在生产发展上处于先天劣势。就信贷担保机制而言,同样的财产,如住房等,城镇居民可用作贷款担保,农牧民住房却不具备这一功能;农牧民拥有土地经营权,却仍面临缺少有效抵押物品的尴尬局面,致使农牧民创业、农牧业发展缺少金融支持。[4]鉴于此,建议国家和支持鄂尔多斯市进行农牧区土地经营权和农牧民住房抵押,让农牧民与城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物权,确定农牧民对土地的财产权以及合法流转的权利。
2. 支持鄂尔多斯市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制度创新。建议支持鄂尔多斯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准备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准备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制度,最终达到增加耕地的有效面积、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和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的。[5]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通过招拍挂所获收益,全部用于农牧区土地整理、房屋拆迁、新型村庄建设以及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3. 支持鄂尔多斯市征收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基金。随着鄂尔多斯市煤炭开采规模的逐年加大,大量社会问题日趋凸显,诸如耕地质量退化、耕地面积减少、开采塌陷区形成、丘陵沟壑区或沙地生态破坏严重、地下水位下降、环境污染、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等,可是这些高昂的社会成本未能在现有煤炭资源税费中得到体现。建议支持鄂尔多斯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标准开征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基金,用于农村牧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
4. 支持鄂尔多斯市涉农项目建设。在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鄂尔多斯市规划实施的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基地、肉牛肉羊基地、草原畜牧业示范户等现代农牧业项目,农牧区沼气、饮水安全、通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提高农牧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等项目,与国家、投资方向完全相吻合。建议国家、在各类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鄂尔多斯市适当倾斜,充分发挥国家、自治区投资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5. 支持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级生态能源与现代化工基地。鄂尔多斯市作为资源特别富集、产业相对单一的地区,能否成功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不仅事关地区经济总量能否持续增长,而且直接关系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格局能否长期维持下去。建议国家和在今后的能源重化工项目安排布局中继续对鄂尔多斯市予以支持,并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将鄂尔多斯市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能源和现代化工基地,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为长期推进鄂尔多斯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二)建议鄂尔多斯市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提升统筹城乡水平
1. 审慎处置进城落户农牧民的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目前,鄂尔多斯市仍把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流转承包土地与转移进城农牧民享受城镇社会保障待遇挂钩。建议鄂尔多斯市把转移进城农牧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权益与承包土地流转10年以上的要求脱钩;对优化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农牧民腾退出来的宅基地,如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充分保障农牧民对土地增值的分享。
2. 全市统筹安置农牧业转移人口。按照目前的规划和工作思路,各旗区的农牧业转移人口,由各旗区负责安置。但各旗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潜力不同,对转移人口的接纳和消化能力差异也较大,实行统一的政策和标准对经济实力较差的旗会带来较大资金压力。建议在全市范围内按照城镇体系规划,将农牧业转移人口相对集中地安置在今后重点发展的城市和重点镇,研究解决跨旗安置涉及到的投资补贴力度区域差异大、土地指标调剂等具体问题。
3. 合理选择和培养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爱农业、留得住的青年农民;[6]既要对流出土地的农户予以激励,也要对流入土地的农户予以鼓励,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资金和项目应以这些农民为覆盖重点。
参考文献:
[1]张华,王艳.转型期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研究[J].北方论丛,2006,(5):133-135.
[2]费利群,滕翠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9,(12):1-5.
[3]符华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J].江苏社会科学,2010,(2):99-102.
[4]李振京,张林山.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0,(5):23-25.
[5]王钟.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探索与思考[J].探索,2007,(6):170-174.
[6]高帆.中国“三农”问题的突围之途[J].学术研究,2009,(12):59-65.
Practic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n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hen Shibo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38,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