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清明扫墓感想范文

清明扫墓感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清明扫墓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清明扫墓感想

第1篇:清明扫墓感想范文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每逢这个时节,让我想起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经来了。今天,我们全家一起去老家给去世的亲人扫墓

一路上,远处的景色映入我的眼帘。鸟儿唱着美妙的歌曲;

金黄的迎春花像给大地穿上外衣;

粉红色的桃花像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

洁白如雪的梨花像一只只白蝴蝶;

到处一片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到了墓前,只见周围长满了野草。我们小孩们也不负众望学着大人的样子先把野草一扫而光。再在墓前摆放各式各样的祭品,然后点然香火并烧纸钱。把备好的元宝、阴币、锡箔放入火堆,顿时,火堆熊熊燃烧,最后每个人跪在墓前拜祭。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并为他们心里默默祈祷,祝愿他们在天堂快乐的生活,也祈求他们保佑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缅怀先辈,真令人留念、令人悲伤、令人振奋!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五月四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是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在民间亦相仿效,于次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名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源于商朝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或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或自然共处人体,都在此时换取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

清明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历代承袭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添加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或烧纸,其实扫墓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

清明节我到了文化宫去“踏青”,中午在外面野炊,晚上又去给去世的姥爷烧“钱”,嘴里还要不住的说:“姥爷,我们给你烧钱了,你安息吧!”

清明节也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戴柳,射柳,打秋千。辽代最重视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呢!

每到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一些同学到革命烈士园去扫墓,今天我要很荣幸的成了队伍里面得一员。

早上,我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在操场上集合。没大一会儿,开着校长便来到我们眼前。我们大吃一惊,平常穿着华丽高贵衣服的"校长,今天却变成了一个“拾破烂”的(因为今天穿的很朴素,所以称之为“拾破烂”的)“小老头”。我们笑着问校长:“大贵人变拾破烂的啦?”校长一身严肃,说:“今天我们是去扫革命烈士的墓,穿那么好干吗啊!”说完,又向我们挤了挤眼,我们再一次笑起来。

说着,说着,我们便上了车,来到了革命烈士的墓前。我们扫了墓,祭奠了他们。我站在烈士墓前,想了很多:我们之前的先驱们,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为了能使我们的祖国解放,曾不惜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辜负他们的希望,有什么理由辜负他们的期望。为了之前的先驱们;

为了自己的父母;

为了生我们养我们的祖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使我们爱贪玩。

在清明节这天看到烈士纪念碑上曾经的英勇,和大无畏精神,每个人都为之感动。

【2020年清明节的三年级作文】相关文章:

1.清明节的作文

2.过清明节的作文

3.清明节的作文初中

4.清明节的追思作文

5.又是清明节的作文

6.清明节的节日作文

7.有关清明的时节的作文

第2篇:清明扫墓感想范文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下面是2016清明节扫墓活动方案及安全预案,供大家参考。

一:活动背景

一年清明时节至,我们都永远不会忘记那些英雄,也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些屈辱,如今我们有振奋的机会,我会好好把握,让我们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世界的东方,让那闪闪的星光照亮每个人的心灵。并且为了加强对学生思想建设的力度,全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发扬中华民族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的优良传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重庆三峡学院学生会会将组织会员同学以“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英雄奉献精神”为主题举办一次扫墓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了解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去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3、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树立服务意识;

4、加强协会内部各部门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协会的工作效率,促进同学们的交流。

三:活动主题

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英雄奉献精神

四:活动主办单位

xxxxx学院

五:活动时间

二〇一六年四月四(周一)

六:活动地点

xxxx纪念馆

七:工作计划

审批时间三月三十一日之前完毕通知(宣传)时间四月一日之前

参加活动成员并与四月四五日清晨8:00在校广场集合完

八:活动宣传

宣传板报应针对活动的情况,版面应该与四月一日之前完成

九:活动对象

xxxx学院会(干事、会员)

十:活动准备工作:

1.活动前期准备阶段

四月三日对活动路线,活动地点及活动应注意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确定。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将对活动地点周围进行了细致的实地勘察,与活动地点管理人员达成及时取得联系的协议。

2.具体准备阶段

宣传部购买制作小白花的材料,并组织同学制作参加扫墓相关人数的小白花。给同学在扫墓当天用。

各参加者应自备零钱,以便节省时间,促进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确保团队能整体顺利到达活动地点,由以前去过的成员带领队伍,在队伍最后保证全队都能达活动目的地。

4.活动实施阶段

因是双休日,考虑到前进路线及活动地点人员较多,情况比较复杂。各个部们实行责任落实制度认真负起责任,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十一:活动流程

(1)按照活动规定到达烈士陵园,做好扫墓仪式准备工作

(2)宣布扫墓仪式开始,向人民英雄烈士们献花

(3)奏国歌,全体同学面向英烈纪念碑默哀一分钟

(4)学生代表带领大家宣誓。

(5)全体同学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

(6)同学们有各部带领参观烈士陵园缅怀英雄

(7)活动结束应按照预定方案带领回学校(如有事需要向活动小组作出申请准许离队后方可)

十二:活动工作分配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活动中的统筹协调工作

安全小组、实践部:负责活动中的组织、安全工作,并且进行人员考核

策划部:活动的前期策划工作宣传部:负责活动前的宣传工作

学术部:活动的信息采集(照片视频)对活动进行总结、资料的整理。以及活动最新信息进行记录和总结

外联部:负责在活动进行前期与陵园的联络工作(媒体)活动开始后办公室、宣传部、学术部、外联部、策划部应参加活动进行

十三:安全预案

为了加强本次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特提供稳定安全防范预案,具体如下:

1、环保协会将安排专人负责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做好前去人员、活动现场资产的安全保护工作;

2、如有突发事件发生,请立即告知负责安全小组的负责人

3、活动期间整个活动安全适宜统一由安全小组、组织部负责协调和组织安排

十四:活动后期及展望

经过学习英烈的先进事迹,重温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内涵。接受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精神的洗礼。同学们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积极进取,发扬先辈们的精神,发挥自己所长,表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学校的迎评工作中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返回校内参加活动人员须写份活动感想上交到协会办公室。

十五:活动经费预算

皱纹纸20张一元一张20元铁丝一捆15元总计:35元

十六:活动注意事项

活动期间,所有参与人员要求文明守纪,体现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不得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校规校纪的言行,对故意扰乱者进行一定的处罚,事态严重的报会长处处理。

(一)活动要求:

(1)严格服从集体安排活动期间不以各种理由私自离队单独行动。有事请假;

(2)在校外注意个人仪表形象,活动过程组织有序不做影响学校声誉的事

(3)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4)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圾

(5)不能在陵园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

6)在墓地范围要内维恭维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

(7)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

(8)由于学校距目的地较远,为了节约消费,所以乘坐公交车去,自备路费。

第3篇:清明扫墓感想范文

关键词:传统节日; 文化; 德育课程; 对接

思考来自于一学生的清明节日记:清明节到了,老师让了解清明节来历与习俗。问妈妈,妈妈不知道;问爸爸,爸爸不清楚;爷爷奶奶呢,能做的就是带全家去上坟。可上坟时看到的是香火弥漫,点香磕头的场面。既老套又不好玩,真是郁闷。(节选)

日记引发深思: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今年,国务院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增加了更多人文情结,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可是由于多年来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加之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是一无所知。传统节日的淡化,传统文化的断层,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关注传统节日文化,留住我们的根”这一工程显得是那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纵里寻它千百度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的确,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欢度岁时节令,我们的孩子每年都反复参与节日的活动,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习俗风尚,人们的衣食住行,民族的传统艺术,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人际之间的各种情感,都会在儿童面前得到充分展现,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着的道德资源,在新时期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开发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正确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节日活动,既可以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紧密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又有助于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生活化、大众化、行动化,体现时代精神。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开展寻根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是对接的前提。

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开展一次调查活动,探究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师生共同拟订传统节日研究调查方案。内容可涉及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传说、经典诗文等。通过小组分工、同伴互助,深入乡村、社区,实地调查走访,通过报刊、广播、影视、图书馆、互联网、等不同形式和渠道,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写出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开展一次知识竞赛,比一比谁了解的习俗多;开展一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与节日亲密接触,亲密对话。

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系列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初步教育,另一方面出黑板报、制作展板、通过红领巾广播在校内进行宣传,告诉学生节日的来历,古人流传下的习俗,好的活动建议等,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二、惟有源头活水来

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中所蕴藏的内涵。因此,挖掘传统节日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引领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如何开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界定,对节日核心内涵进行概括和提炼,如端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七夕乞巧爱慕、腊八融和感恩的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体验活动。

今年是清明被列入法定国假日的第一年。可清明节在大多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心情比较沉重的日子”、“怀念与悲伤的日子”,认为清明节就是“祭扫先祖墓地的日子”、“许多烈士为国家牺牲,要纪念他们”。除此之外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却一无所知。

为了让学生了解清明,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我校就充分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清明节人文精神应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二是维护新生。如果把清明仅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清明节的活动还有郊游踏青、荡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风筝等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为此,学校开展了系列德育实践活动:

① 追寻清明文化,搜集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背诵一首以上有关清明的诗。

② 郊外踏青,开展拔河、踢毽子、荡秋千、打羽毛球等亲近自然、张扬生命力的活动。

③ 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等;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④ 制作科技小制作、环保袋;阅读先进人物或事迹,撰写的读后感。

实践的收获令孩子们兴奋:交流中,他们发现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是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传统佳节;诵读会上,一首首描写清明、春天的诗词在朗朗传诵;辩论会上,对于迷信习俗的辩驳,铮铮有理;体验日记中,对于清明节的认识和感悟具体深刻。

正因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明节的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味;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维护环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过了一个文化内涵深厚的清明节,与传统节日文化亲密接触,既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

又如端午节,除了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参与包粽子、缝香袋的实践活动之外,重点还应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与伟大诗人屈原面对面: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屈原报国无门而以身殉国,坚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的情怀,一直引起同学们的深思和探索;他那与日月齐光的高洁品德,激起同学们无限的仰慕。从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够发挥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过端午节,学习和传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总把新桃换旧符

比较洋节日,一些传统节日对中小学生缺乏吸引力,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之所以今天被国人看淡,与这这些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活动形式要多样。要结合时令,组织各种类型的班际、校际活动,利用探究课、社会实践、校班会,充分整合校园、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节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过传统节日。

其次,可发挥家庭、社区、学校三方力量,共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节庆之际,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人士过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学做元宵,制灯笼,猜灯谜;端午节讲屈原爱国故事、进行划船比赛、拔河健身运动;重阳节进行敬老爱老活动。

四、千树万树梨花开

继承传统不等于匍匐在传统脚下,更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

加强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创新节日文化内涵。如就春节期间是否该禁鞭展开辩论,就重阳节是否和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整合向有关部门提出研究报告,并尝试过一个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日。

通过调查访问、专题研究等方式,探究西方洋节的由来和文化习俗,尝试过西方洋节。通过专家讲座,调查访问等方式探究中国节日不敌洋节的原由,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改进措施。转贴于

第4篇:清明扫墓感想范文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在理论学习中进步,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离开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亲身参与,就无所谓“实践”,也无从达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目的。组织农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结合学校周边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是活动的旁观者。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 到农村种、养殖业基地进行参观

利用课余或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种、养殖业基地参观,请种、养殖业专家逐个讲解当地农产品生长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了解农产品的各种知识,从小树立服务社会、建设家乡的意识与理想。

二 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当一次环卫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的环境主要是靠学生维持的,而大部分学生对环境的概念比较模糊,随地丢垃圾的现象在校园中屡屡可见。每天负责打扫的学生也是慑于班主任的安排,机械而无奈地干活。要想搞好环境,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对环卫工作有新的认识。对此,可以请社区环卫所的同志给学生上几堂环卫工作课,从环卫工作的重要性、环卫工作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然后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马路,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当环卫工人的艰辛和伟大,也就会自觉地不乱丢果皮纸屑,甚至还会呼吁、督促别人也不要乱扔、乱丢垃圾。

三 开展对本土名人的走访活动

现在学生的崇拜偶像一般是影视明星、歌星,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对其他模范人物了解得太少,社会的舆论工作做得也不是很到位。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认识社会的有功之臣,可以在双休日组织学生去拜访一些企业成功人士、劳动模范、乐于助人的先进人物。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了解先进人物的思想境界,激励学生立志在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

四 采访革命前辈、寻找烈士足迹活动

组织学生在清明时期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写心得体会,进行讨论交流;回校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编写材料,谈感想及体会。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革命英雄,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中提到的英雄人物。

五 开展以祖国山河为对象的考察活动

第5篇:清明扫墓感想范文

传统节日实施方案一一、主题产生的背景

我们国家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孕育着极为丰富多彩的节日时空。 面对外来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击,许多学生对外国的节日提起来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让他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一般只记得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至于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怎么过节,则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必要。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销声匿迹了吗?为什么西方的节日会对中国的青少年有这么大的影响呢?这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一种忧思与紧迫感。

在许多西方国家,他们更多的让孩子参与到节日的庆祝中来,甚至孩子是节日的主角。他们注重的是对孩子能力及性格的培养。一个不珍惜自己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我们意识到,应该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光大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教育应切实肩负的重任。 在

二、活动目的 知识技能: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法能力:

学会多种途径查找资料,通过网络论坛、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运用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加深对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 情感态度:

通过开展包饺子、包粽子、放风筝等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快乐,进而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的实施

本次活动的实施主要依托网络论坛,论坛中的版块划分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小组评价活动日记活动反思电子作业。各个阶段的资料成果都可以发表到论坛中来。充分发挥论坛的方便、快捷、高效、共享的优势。 第一阶段 明确主题 制定计划

1、激发兴趣,明确探究主题。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 当你穿上新衣服快乐地去逛花街,当你看到五彩缤纷的烟花空中飞舞时你们知道这是我们中国哪种传统节日吗?当一家人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

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时,这又是什么节日呢?你还知道我们中国的哪些节日?

此时的学生必然跃跃欲试。

引发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是良好的开端。 2、 自主选题,成立小组。

课题产生后,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节日里我们可以尽情地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你们想怎样去感受呢?将大家的想法合起来,这样的几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1、节日的简介;2、节日的由来与传说;3、节日的习俗;4、有关节日的诗歌。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至今仍流传甚广的有8个。其中四个节日已经列入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研究。(为了避免多数人选择一个节日,有的节日没人去选择的情况,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固定节日和一个自选节日进行研究。)

各班选择分配表

3.制作小组合做计划

好的计划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前提

这次的主题活动将在论坛中开展,小组活动计划发表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版块中。

五五班第X小组活动计划样表

活动主题:中国的传统节日 指导老师:薛老师 子主题:春节、端午节 小组名单: 主要问题:

1、节日的简介

2、节日的由来与传说 3、节日的习俗

4、有关节日的诗歌

材料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分工

任 务 人 员

设计目的:综合性学习尤其要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导向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取舍、整合,形成学生可操作性的探索问题,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结成小组,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但这里教师要有整体的把握,要权衡好,不能多数人去研究一个问题,或每个问题都要研究,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协商,注意尺度,引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

第二阶段 收集整理资料阶段

计划确定下来后,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他们有的访问亲朋好友,有的到图书馆摘抄资料,有的上网收集下载图片、信息。他们按照各自的分工忙碌着。

老师推荐大家几个网站,课后,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了解更多的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广泛地资料收集。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

如果说自主研究为孩子们提供了独立思考和主观判断的空间,那么分组学习则让孩子们懂得和形成了交流合作的高效学习方法与互相协助的共同意识。

二、制作电子报、手抄报指导课

在课堂上,孩子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很多很长,指导他们提炼,筛选;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摘抄重点的内容,设计制作手抄报。

三、制作调查问卷指导课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问卷设计的要求、掌握问卷设计的原则。掌握问卷设计方法,能设计一份良好的问卷。 在分解调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喜爱质疑、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重点: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和要求,调查问卷设计的步骤。 难点:围绕调查目的分解调查内容。

四、围绕传统节日的风俗文化,计划开展以下几个活动。

3月份 制作花灯、花球

4月份 放风筝活动(制作风筝) 5月份 包粽子活动 6月份 包饺子活动

注意做好活动记录:照片、活动日记、活动反思等。把相关的记录发表到论坛中。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交流体验

学生的劳动终于有了成果。各小组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汇报。①讲一讲节日传说,自己过节经历;②演一演节日活动,展示过节物品;③用画板画一画节日景象;④唱一唱过节歌曲,背诵相关诗文;⑤演示制作的电子报 评价的主要方式

1、成长记录评价

(1)学生在记录中记下自己的作品,学生放的作品大多是活动计划、调查问卷、收集的资料、日记等。

(2)指导教师对学生作品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感受最深的一次采访,我的新发现等,引导学生开始审视自己的作品。

(4)教师设计一些小栏目。如收获园、新发现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独立性。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指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在参与主题研究过程中的态度和成效做主观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为学生加强实践活动体验,记录活动原始感受。

3、成果展示评价

在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将学生的成果公布于众,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安排展出,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喜悦、协作共勉。

传统节日实施方案二一、活动主题提出的背景: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滋养我们中国人最初的天堂。在上学期节日文化主题研究活动开展之后,我们教师和学生都越发感到祖国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文明博大精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由没意思,没什么认识,不如洋节日到从心底里流露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喜爱和为自己的祖国拥有灿烂的文明而自豪。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校本学期的综合实践课题仍然走探究传统、感受历史的路子《走进祖国传统节日》由此产生。我们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的节日文化,重点是阴历节日,让学生感受中国特色节日的魅力,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的情感。

2、将生动的课外采访与丰富的课内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悠久、灿烂文明的节日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学会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会收集与整理资料,会在研究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活动实施准备

1、课程资源导航:

(1)收集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风俗习惯,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杂志,询问父母、长辈和民俗机构等方式;

(2)与少先队辅导员联系开展主题活动,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是最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与计算机、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联系,取得支持,多学科教师参与组织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全面考察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活动实施设计:

《走进祖国传统节日探寻节日文化》这个课题涉及的面非常广,从古到今,从老到少,从上到下,从社会到学校,都对本主题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它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腊八节、冬至节等节日文化。这些传统节日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最接近,但由于社会、家庭的等情况庆祝方式又有很大不同。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校以祖国传统节日为大主题,根据学生的知识和年龄特点,在各小组分设小的项目开展活动。

一组:以元宵节为活动主题,带领学生了解祖国各地民风民俗,做元宵,吃元宵,闹元宵;

二组:以中秋节为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制作民俗物件,通过演讲、故事等形式汇报研究成果;

三组:以春节为活动主题,围绕最大的传统节日,探究它的历史,感受它的文化。 四组:以端午节活动为主题,了解它的由来,以及各地的风俗。

五、活动涉及的学科领域

节日文化

语 文 古诗词、石碑、对联、

散 文、写 作、表 达 数 学 统计、分析

计算机 网上浏览、搜索 人文风俗 民俗风情、地方特色

社 会 历史变迁、政治经济 艺 术 摄影、绘画、歌曲

六、总体活动过程:

1、由指导教师确定主题、设计制定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2、组织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宣传发动工作,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3、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让学生选出组长,负责领导组织实践活动。

4、活动指导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研究情况调整教学,负责组织活动,保证活动安全。

七、活动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发现问题、制定活动计划(3月5日3月31日)

组织学生学习课题,撰写出活动计划,计划力求涵盖主题、小组分工、研究阶段、探究方式等各项内容。主题确定后,活动就全面铺开。师生共同确定实施本课题的调查点:

1、了解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这些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习惯。

2、向家长询问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典故。

3、去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古往今来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文化。

4、向家长询问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了解中国历史背景。

第二阶段:师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4月1日5月18日)

1、认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以元宵节、中秋节、春节为主要研究对象查阅相关资料,认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它们的传统风俗习惯。

(2)依据它们的风俗习惯,全班交流各自的感想,写出有感日记或记录等。

(3)配合主题开一次专门的班会,针对主题节日,办一次小报,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4)了解学生对各种节日的需求,以及他们想对家长说些什么。

2、了解中国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性。

(1)向家长询问中国古今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2)学生全班开一次主题班会,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差异问题进行讨论,找出差异的主要原因。

(3)学生上网或有关图书资料查询,了解家长所不熟悉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4)全班交流自己所得。

(5)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所得。

3、调查各种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

(1)向家长询问民间常见节日文化的起源,以及它们的形式。

(2)上网或查阅图书了解节日文化的起源,师生共同研讨起源的原因。

4、畅想未来节日文化形式。

(1)小组讨论,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节日,以及在这节日中形成怎样的文化。

(2)个人设计,用画画的形式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节日文化。

(3)交流,推选出优秀设计方案全班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5月18日6月30日) 指导学生写出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体会,整理实践报告资料。

传统节日实施方案三一、活动背景: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要求,结合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这一有利契机,更好地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推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文化。

为了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不使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化付之东流,我们带领同学们好好了解并亲自体验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文化魅力。

二、主要内容:

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的形式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并搜集相关的诗文对联。增强对清明节文化的了解。

2.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清明节有哪些风俗习惯,至今还有哪些是比较盛行的,哪些渐渐已被人遗忘。更深一步了解传统文化习俗。

3.通过外出踏青,扫墓等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去感受春光的明媚,同时也缅怀一些英雄烈士,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荣誉。

4. 以和家人一同祭祀的活动形式,通过观察了解解决自己心中对祭祀文化的疑惑,更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5. 通过整个活动:交流,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励他们通过不同途径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第6篇:清明扫墓感想范文

农民要体验人生的意义,在村落里实现生命存在的价值,就得确保有延绵的男嗣后裔,否则就成了废人。废人就是一辈子活得没有奔头,没有意义,难以在村落里安身立命的人。

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

60多岁的寡妇秀娘有一个信念,就是累死累活也要将独子养大成人,给他讨上老婆。她对家族近亲、娘家亲戚没有别的索求,就希望能给她家介绍一门亲。但是她也知道,毕竟自己家太穷了,自己又这副邋遢样儿,哪家姑娘会愿意来她家受苦取辱呢。眼看着独子的年龄进入二十二三岁,讨老婆的事连影都没有,做老娘的就越发揪心,湾上的许多妇女都给她家牵线搭桥,但无一成功。且打工浪潮之后,本地女孩几乎都跑光了,而她的儿子却死活也不出去打工,婚姻之事就一直这样悬着。

2007年秀娘被查出癌症晚期,本来平常还精气神十足,总有股不给儿子讨上亲誓不罢休的劲儿,但得知自己来日不多之后,整个人立马崩溃得不像样。她对来看望她的家门和亲戚说,“本来活了60多年,也活够了,就是屋里一个老娘没送上山,一个崽没讨起亲,死了都不得眯眼睛!”说得甚是悲凉,令听者无不动情落泪。她死的时候,我的受访人马花刚好在场,她问马花自己还能活多少时间,马花如实告诉她最多还有几天的工夫,她便再次说了上述一番话。说话时她儿子正喂她吃饭,可能是听马花讲后心事加重,加上本来就身体虚弱,一口饭没咽下去,卡在脖子上,顿时眼睛一瞪,断了气,果然没有眯眼睛。

“死了都不眯眼睛”,就是死不瞑目的意思,表明说话者有重大的心事没完成,因而对死亡充满忌讳与恐惧。秀娘之所以死有不甘,不是因为自己才六十几岁远没有活够,主要是她上有80多岁的婆婆还活着,下有二十好几的儿子没有成家。人生的两大任务――生养死葬和收亲完配,她无一完成,哪能平静地去死,哪有脸去见死去的丈夫和列祖列宗,对身后世界有着想象的她,如何眯得上眼睛。

像秀娘这样没有完成人生任务就故去的妇女,意味着她没有实现立命。所谓立命,是指农民完成了文化上规定的人生最重要的任务后,能够在村落生活与社会交往中,自觉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即到老年之后觉得活了一辈子,死也值得的一种人生体验。具体到老年人,当他们生儿子、实现安身之后,就会把精力放在打造立命的基础上,主要也就是协助丈夫给公婆养老送终,为儿子建房娶妻。

养老送终无非是生养死葬,主要有两大准备,一是为老人置办棺材,一般在老人六七十岁的时候就得办妥,而且多半是由男性老人亲自督办;二是为老人准备一场体面的丧葬,在老人去世前就要着手积攒钱物。这个任务一般较为容易完成。

难办的是给儿子收亲完配,这是人生任务的重中之重。古话说“养崽讨媳妇”,生下了儿子,父母就有义务和责任为他讨回一门亲,老年人操心也主要在这里。建房子只不过是讨媳妇的配套措施,有房子就更容易讨到媳妇。讨媳妇的首要目的是生孙子,为夫姓家族传宗接代。当讨上媳妇,抱上孙子之后,无论是老年妇女,还是男子,心里就彻底踏实下来,意味着人生最后的立命得以实现。

“多一代来绝”

在村落里,光棍历来就有,因而总是存在养了崽却讨不上媳妇的老人。那么,这样的老人的立命问题是不是就悬而未决呢?此处得分两种情况,一是所有儿子都没有成亲的情况,二是所有儿子中有没有成亲的情况。这两种状态下的老年妇女有着相同的遭遇,也有不同的命运。青竹与国姐分别属于这两类妇女的典型。

近60岁的青竹是平屋里的老年妇女,她的情况跟秀娘十分相似,老公在七八年前得白血病去世,三个女儿老早就打发出门了,现在上有89岁的婆婆,下有38岁的独子尚未成亲。老公把人生两大任务撇给她,就差点没把她整个人压垮。在老公去世的当会儿,她还充满着希望,因为那时儿子虽然过了30岁,但还有很大希望讨个老婆。老公去世后,她依然把屋里屋外和田间地头打理得妥妥帖帖,使家像个家,为的是人家的女儿能够看得上她儿子。她风风火火、不死心的干练劲儿,折服了湾上所有的人。但到这一两年,青竹明显没有以前的劲头了,人也消瘦、苍老了许多,除了年龄的缘故外,主要是看到儿子成亲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她由此陷入了绝望之中。

绝望的青竹慢慢地不再有以前的热情,不管是对家庭还是对村落。家里的田地,除了种点口粮外,其余的要么给了人家种,要么抛荒了。独子越来越懒惰成天混日子,她也懒得动嘴说了。娘崽俩的生活似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别人家的生气。马花说,青竹这两年不太热心跟人交往了。以前,青竹每天只要有点闲工夫,就要到处串门、聊天,帮人家做做小事、搭搭帮手。比如冬天做红薯粉时,主动上人家帮忙,这家做完了上那一家,几乎湾里所有人家她都去帮过忙,从不要人家来喊,也不在人家那里吃饭。双抢季节,公共的晒谷坪上只要有她在那,她就会给人家的稻谷也倒倒翻翻。但是,这两年,湾子里的公共事务上很少看到她的身影了,她也懒得去串门了,即便距离最近、也最亲近的马花家也去得少了。

正如青竹自己所说,她之所以会变得如此颓废、败落,甚至退出村落交往,是因为她所做的一切都“好像没有价值”。也就是说,她之前做的是富有希望、赋予价值的,是为儿子成家做的准备,是为儿子以后的家庭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村落氛围。如今儿子难以成亲,做这一切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她就缺乏动力、心思和热情去打理家庭、介入村落。

青竹在一定程度上退出村落熟人社会,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一是因为她的特殊处境,对许多事情甚为敏感,因此也容易受伤害。比如说,跟一群老年妇女在聊天,人家的孙子、重孙围绕在身边很热乎,她会如何感想。另外,自己加入聊天圈子,会使原本无所不谈的氛围被打破,人家会因为顾及她而有所隐讳,所以她也就知趣地不主动加入。二是介入村落事务,或者与人交往甚密,不可避免地会与人发生摩擦,得罪他人,矛盾的产生往往会使她处于被动,因为人们常常会骂她这样的人为“绝代婆”、“多一代来绝”,这样会触及她心灵的最痛处。她这样的人谁都得罪不起。

“多一代来绝”,意思是说你生了儿子,就要讨媳妇、抱孙子,否则,即使有儿子,没孙子,你也是“绝代婆”,那么既然左右都是绝代婆,当初为什么要生儿子呢?让儿子也成了“绝代人”,这不是多出一代来绝么。儿子绝了后,就等于自己绝了后,所以两代人都绝了,还不如事先不生儿子,就绝自己一代人。“多一代来绝”,说的是自己生儿子却不能给他讨上婆娘,罪过莫大于此。当人家骂出这句时,作为生儿子的妇女,她的整个精神防线就会被突破,造成精神的彻底崩溃。因此,青竹在村落的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与他人的距离,不再像以前那样有过多深入的交往,更不会轻易去得罪人家,以免生闲气伤了自己。青竹已丧失足够的心思与底气去介入村落生活,并逐渐地把自己给封闭起来。

青竹的叔伯嫂子国姐,现年74岁,她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儿子是地地道道的光棍,分别是50岁,41岁和35岁,基本上都难再成上亲。但国姐的精神状态完全与青竹不一样,原因是她有一个儿子讨上了老婆,而且现在有了两个孙子。国姐虽然也时常为她没成家的三个儿子揪心,也被人骂过“多出三副棺材来埋”,但没有像青竹那样产生过对生活的绝望情绪,也没有人咒她是“多一代来绝”的“绝代婆”。国姐有两个孙子,因此她的儿子辈没有绝代,自己也就不是绝代婆。虽然国姐在最后立命的问题上并不是很完美,但终究是完成了,死的时候是能眯上眼睛的。

“无后”的精神创伤

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如果不出现奇迹,青竹这辈子就“废了”。青竹是因为没能为儿子讨上媳妇而废了,现在开始出现另一种“多一代来绝”的情况,即讨上老婆的年轻人在头胎生了女儿后,不愿意或不能再生,从而造成老一辈人被废。书全夫妇就是这样被废的。

现年57岁的书全、本香夫妇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同学,由以前的老同学牵线搭桥成为恋人。1980年他们头胎生下儿子后,接连生下三胎女孩。他们的独子小浪很争气,一路读书不让父母操其他的心,只操钱的心。小浪高考后上了大学,并且毕业分配在国家机关工作,给父母在湾里挣了很大的面子。小浪于2007年找了个女朋友,结婚后并很快怀孕。本香见此当然十分高兴,但她也有疑虑,即儿子是公家人,媳妇就不可能生第二胎,于是本香便患上了媳妇头胎恐惧症。有一次,本香跟儿子道出了心中的疑虑,满腹期待地说,“你阿爸就养到你一个崽,要是xx(媳妇的名字)养个崽就好了,你阿爸这房人也好传下去。”小浪不理会母亲的“老思想”,并反问母亲,“要是她养个女,你难道还会对她不好?”见儿子如此,本香不好再说话。

老天总爱戏弄人,怕什么,什么就紧跟而来。本香的媳妇果然给她生了个孙女。本香对我说,从电话里听到这个消息,她当时就觉得天塌地陷,天大的灾难砸到了她们家头上,什么希望也没有了。她几天后才从懵懂的状态中镇静下来,并很长时间没敢对外人透露此事。同时,她更担心老伴书全受不了打击,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但没想到老伴却一脸无事的样子,好像不是他的媳妇生了小孩似的。但是,巨大的变化,乃至断裂正在这个家庭中悄然发生。

变化最明显的竟是平静的书全。孙女2008年出生后,书全变得极其没有耐心,越来越烦躁不安,开始无休止地与本香争吵。从来没有打骂过老婆的他,在半年之内竟然将老婆从家里赶出过两回,每回本香都要跑到大嫂家躲上七八天。最后忍无可忍,本香一气之下跑到媳妇工作的城市打工去了。一个人在家的书全,酗酒更加厉害,并且酒后在湾子里到处吹牛皮、说疯话,湾里人则耍猴子一样地逗他。我每次碰到他,老远就闻到一股酒气,他的脖子总是被酒精熏得红彤彤的。他还不分辈分地对湾子里的小媳妇开些黄色玩笑,让人避之不及。不仅如此,他开始到湾里的寡妇家串门,公开给寡妇家帮忙做事,在湾里传为笑柄。

2009年清明期间,一向对扫墓、祭祖十分积极的书全,竟然在人家都去给祖宗祭扫时,却在家睡大觉。湾里的老礼生质问他连自己的老子老娘都不要了,还算是人吗?他则狡辩说老子老娘都成了一坯泥巴了,还要来干什么。要是放在以前,很难想象这话是从书全嘴里说出来的。

2008年,书全还耕种了几亩田,2009年,他就把所有田地给抛荒了,活像个退休工人,整天在湾里吊儿郎当地到处游荡,无所事事。本香好心好意地劝他,“在家还是要做点事,人家哪个五十多岁的人会在家游手好闲的。”他出口就骂道,“还做?做我条卵,反正(代)绝掉了,(灶)倒掉了,做起来有什么用?”这正是所有绝代人的思维逻辑,青竹、书全莫不如此。

在社会关系上,往年腊月间,只要有人家杀“过年猪”,他就会凑过去帮忙烧火、烫猪毛,他烫猪毛的耐心与细心程度在湾里为人所称道。而2009年腊月,他甚至连自己大哥家都“忘记”去了。他家前几年打了口深井抽水饮用,因为水量大,他便让湾上其他几户人家搭了便车,甚至连电费都不让人家出,因为他家“有个拿国家工资的崽”。但是,在我2009年5月份调查期间,他却无缘无故地不再让人家抽水,理由是“他又不是他们的老子”,令人家十分难堪。

我调查了解到,在孙女出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书全不仅搅乱了自己在村落里的主要社会关系,甚至退出了当地的价值评价体系,成为村落的一个“外人”。我调查期间,他的大嫂当着我的面将他赶出家门一次,另外还明确地驱赶过两次,坚决不让他死皮赖脸地进屋。如今,湾子里唯一欢迎他的是小卖部,因为他每天要到那里去消费一瓶二锅头。

由此可断定,听到儿媳生的是女孩的消息后,表面平静的书全,其实内心已经死却。湾里人都心知肚明,书全之所以会变成这个糗样,完全是绝了后的缘故。媳妇生下女儿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之后的命运。

我调查的中期,本香从儿媳工作的城市回到家,并不打算再去。本香似乎已经从一年前的阴霾中恢复过来,依然表现出一般农村妇女所没有的优雅与雍容,丝毫不像个绝后的人。但是她的内心却没有这般坚强,她坦言出走打工,其实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她当时有得过且过、舍弃农村这个家的念头,因为只要在村落里呆上一天,自己就要背负“绝代婆”的心理压力,到死都难以释怀。虽然只要你为人好,不与人发生口角,就没有人明着说你,但却骗不了自己,自己从此就是个绝代婆。劳苦奔波了半辈子,最终落个绝代婆的下场,是她内心难以接受的。但她的理智还是控制了情绪,她不能像书全那样把家庭折腾得不像样,自己可以不要名声,但还得为城里的儿子着想――儿子虽然在外工作,但以后每年清明总是要回来的,因而要给他在村落里挣名气;而且,自己与老伴的尸骨总得由家门来捡,因此还必须把家门关系搞好起来。所以,本香决心回来重新打理家庭。

在村落的文化意义上,本香夫妇与青竹是同样的命运――这辈子废了。如果说本香的情况因为儿子是公家人,尚有些特殊的话,那么村落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不愿多生,并多持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思想后,他们的父母辈被废的几率就会增加,“晚节不保”也就不再特殊。为了能抱上孙子,晚年不被废,不少婆婆可谓是费尽了心机,但仍不能如愿,于是,最终的立命就成了问题。

但是,在年轻一辈看来,老人要抱孙子、传宗接代是封建思想在作怪,是脑子不开窍的表现,因此他们在“先进”思想的统领下,完全置老人的“落后”思想于不顾,甚至以“先进”战胜“落后”为荣。正如小浪不理会母亲本香的“老思想”一样,其结果是老一辈人必然被名正言顺地废掉,而年轻人却丝毫也不会感知老人被废后的精神创伤,更不清楚老人变化如此之大的真正缘故。大学毕业的小浪,并不知道父亲的变故正是自己一手造成的,还一味地归咎于父亲的嗜酒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