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尾巴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嗬,知道得真不少呢!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有些动物的尾巴还有更奇妙的用处呢——
诱捕器
拿蝰蛇来说吧!蝰蛇有时候喜欢“守株待兔”,它盘着身体舒舒服服地躲在草丛里,只把那灵巧的尾巴竖起来,不时扭动两下,那样子太像一条蠕动的大虫子啦,看得青蛙口水直流。青蛙看着看着,就忍不住一跃而起,扑向那“大虫子”,蝰蛇瞬时张大嘴巴,可怜的青蛙就这样落入蛇口。
再说说蝰蛇的亲戚响尾蛇吧,它喜欢把尾巴弄出“嘎啦嘎啦”的声音,多数动物会吓得迅速逃离,但也有口渴的动物误以为那是溪水潺潺的声音,结果就自投罗网了。
产卵器
产卵器?谁的尾巴竟然这么神奇?
见过蜻蜓点水吗?你或许会说,见过呀,那蜻蜓轻盈地掠过水面,灵敏而优雅,那是顽皮的蜻蜓在耍酷,或者在捕捉水面的虫子吧!
其实啊,蜻蜓虽然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昆虫,整日在空中翩翩起舞,但它们的幼虫却要生活在水里。为了繁衍后代,蜻蜓必须选择在有水的地方产卵。于是蜻蜓就用尾巴点水,边飞边点,把受精卵排到水中,动作轻柔,姿态优美。
武器
说到武器,你会想到鳄鱼和老虎的尾巴吧?对,它们的尾巴特别有力。但是别忘了,赫赫有名的还有蝎子呢!蝎子的尾巴常常很高调地举着,毒针高高翘起来,时刻摆出一副跟谁一决高下的架势,仿佛在昭告天下:“哼哼,谁敢惹我?来试试!”蝎子尾端生有钩状而尖锐的毒刺。猎食时,它用脚抓住小动物,然后用尾刺毒杀。尾刺的毒性很强,对呼吸中枢有麻醉作用,对心脏和血管起收缩作用。如果被它的尾刺刺中,小动物很快就会一命呜呼。
报警器
尾巴还能当报警器?这个你肯定也没想到吧!
cǎi hónɡ jià qián pò suì jiāo ào
() () () ()
lóu tī zuān yán chì zé yán hán
() () () ()
二、我会给生字宝宝组词。(10分)
提()场() 密() 读()商()
题()扬() 蜜() 续() 摘()
三、先填空,再写出2个平时积累的四字词语。(9分)
贪()失() 同()协() 群 山()()
()本 逐() ()胜()迹 小()大()
勤()好() 焕 然()新 ()()扑鼻
四、选词填空。(4分)
往常 常常
1、爸爸()带我去爬山。
2、()都是我自己回家的,没想到今天妈妈来接我了。
清新 新鲜
1、这里的空气很()。
2、今天的水果()极了。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6分)
1、例:一阵大风把大树挂断了。 树被一阵大风刮断了。
大雨把我的书淋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那么多星星,你怎么能数得清呢?
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的。
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的呀!
这么有趣的事,你怎么会不喜欢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能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6分)
1. _________ 一 ________ 就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 一会儿 ____________ 一会儿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我是背书小高手,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描写小草有顽强生命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儿童快乐捕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 ,疑是银河_________。
4.窗含西岭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5.写出一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坏事_________能变成_________。
7.写出一句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能叫石头_________,_________能叫枯木________。
9、默写课外积累的一首古诗。
八、我能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
许多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毛茸茸,还有的光溜溜……它们的尾巴都有什么用呢?
壁虎有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它的尾巴可以迷糊敌人。当敌人咬住它的尾巴时,它把尾巴挣断就逃跑了,因为它的尾巴有再生能力!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长出新尾巴。
袋鼠有一条又粗又大的尾巴,它的尾巴在奔跑时,可以起平衡的作用。在休息的时候,她的尾巴又可以成为凳子,支撑着袋鼠的身体。
啄木鸟的尾巴也给它的工作帮了不少忙。每当啄木鸟给大树治病时,它的尾巴就支在固定的位置,这样琢木鸟就可以安心的捉虫,稳稳当当地给大树治病了。
1、请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全文一共有()个自然段,主要写动物尾巴的()。
3、许多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4、文中写了_____种动物的尾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词语:
毛茸茸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稳稳当当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又细又长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的作用?(2分)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课文提供的知识和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
墙上爬行,专吃蚊蝇;
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出示“壁虎”图。师: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评:根据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编成谜语,唤起学生头脑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可以避免生硬地介绍有关知识,然后由壁虎自然引出课题。教学环节的衔接流畅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3.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评: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第1遍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读准确,边读边画出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2.第2遍读课文,指名7个学生,一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音读准,尽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后老师正音。
3.第3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师:我们读了3遍课文,每遍的要求一样吗?
【评: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此处设计的三读课文,各有要求,而且逐步提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的指导。】
三、深入学习,读议课文
1.出示图一:大家先看一看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思考: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
(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学生选第1、第2自然段,各自轻声读。出示活动投影片《小壁虎挣断尾巴》。
读后判断: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①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
②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评: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都是说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通过投影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并在此基础上讲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生命的作用。】
2.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从课文内容及老师读的语气,体会小壁虎当时的心情,说说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
(2)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评:让学生听听,说说,练练,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认真读书。】
3.看图,听第3至第5自然段的课文录音。
(1)思考: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附图{图}
(2)用“先……然后……最后……”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
【评:结合看图听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并使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得到训练。】
4.读议第3至第5自然段。
学习第3自然段。
(1)用引读法让学生理解第3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和叙述顺序。
教师引读:小壁虎爬到哪?看见谁?他怎么说?对方怎么回答?
(2)学生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十分有礼貌。
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
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
【评:通过2组对话的比较和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带着情感去朗读,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4)演示活动投影片,理解“摇着”、“拨水”并让学生做动作演示。
(5)小结:课文第3段先写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再写小壁虎怎么说,最后写小鱼怎么答。这样就写清了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
【评: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这一段,采用“扶”的办法,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半扶半放,教学第4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说说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体会到第4段与第3段写法相似,只是地点变了,借尾巴的对象变了。
(2)指名学生用手势做“甩”的动作。
(3)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老黄牛为什么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4)师生分角色朗读。
以放为主,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
(1)学生自学本段,想一想1、2两句写什么?3、4两句写什么?
(2)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本段,让学生找出说明燕子尾巴作用的词语。(摆、掌握方向)
(3)让学生做手势,帮助理解“摆”,“掌握方向”的意思。
【评:对于叙述顺序相似的3、4、5自然段,教师采用教—扶—放的方法指导,不仅使教学环节避免了重复,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兴趣与能力。】
总结3、4、5自然段。
让学生把3、4、5自然段连起来朗读,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说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没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5.让学生把手当作动物的“尾巴”,演示辨析“摇”、“甩”、“摆”三个动词,体会几个词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
【评: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理解词语,有很强的直观性,把这几个重点词放在一起,学生自己演示,自己感受,再一次加以领会,效果很好。】
6.读议第6、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一组反义词,说说小壁虎心情起先怎么样,后来怎么样。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从“难过”到“高兴”的心情。
【评:通过抓一组反义词,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全概括了,教学环节简洁,又抓住了关键。】
(3)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谁来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经过告诉妈妈,想一想该怎样说?
【评:这样等于让学生复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告诉”一词的意思。】
四、小结全文,课堂练习
1.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填空练习。
(1)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2)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3)(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4)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
【评:总结课文,既要归纳课文,又要进行语言训练。】
五、知识延伸,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1.阅读短文《有趣的尾巴》了解文中提到的松鼠、啄木鸟、猴子、响尾蛇等动物尾巴的作用。
一、精研文本――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运用一切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说到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教学资源里,教科书是要首先掌握和利用的,如果教科书都利用不好,那么其他的教学资源可以说就不必再枉费心机。因为教科书是最现实、最便利、最基本、最容易掌握和利用的教学资源。“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教科书,精心钻研课文本身,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要把文本吃透。教师应首先完全掌握课文的内容,并理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便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取得教学的最大效果。于永正老师曾说:“教师要有一个会解读文本的‘胃’,要带着感情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只有教师钻出味来,才能教出味来。只在技巧上打主意,缺少大智慧。”
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之前,我对课文里的许多问题也不清楚,比如:小壁虎为什么能在那么直立的墙壁上甚至垂直于地面的屋檐下和光滑异常的玻璃上爬行自如?它有什么特殊的身体特征?有人传说小壁虎的尿液如果滴到人身上会使人所滴之处的皮肤溃烂,是真的吗?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那么容易断?为什么尾巴断了还能不停地翻滚?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有那么强的再生能力?其他小动物的尾巴断了是否也能再生等等。这些问题很多也是学生也想弄明白的。为此,我在提前备课时就不断地寻找相关资料,在网上搜寻相关信息,请教知识丰富的学者等等。在我把有关课文本身的知识全部掌握之后,我根据小学生好奇和思维比较直观的特点,把小壁虎的特征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然后在授课时以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在大屏幕上播放。同时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急切想知道的问题去认真观看小壁虎的身体特征。通过演示,学生全部兴致勃勃地掌握了小壁虎的特征,并且通过这样的方法对语文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充分说明,要当好老师,先要当好学生。只有深入精研文本,才能为构建高效的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时间的关系,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对课文进行分析。同时只有不是老生常谈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师就要立足文本,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基础,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进行精心的设计。崔峦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统揽全局,精心设计教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这两个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因第四、五段的格式与第三段完全一样,所以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第三段。我带领学生品读语言,问学生:“它是怎样来到小河边的?爬呀爬说明了什么?”学生读出了难过,我顺势引导“所以爬呀爬要读得慢”。在同学们对课文和各动物的语言、感情有所体会后,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尾巴的功用和动物感情的把握,我根据小学生爱玩、爱游戏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动物,并通过自己感知的语言、动作进行现场演示,大家表演得惟妙惟肖,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通过这样活泼有趣的具体的表演,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把壁虎的难过、急切、有礼貌、高兴,把小鱼的为难、抱歉;老牛的低沉等神情、动作、语气表演恰如其分,逼真形象。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了对重点词句的感受,从而与课文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了“以读悟语”与“以读悟情”交织融合。
三、注重拓展――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卡尔·梅里斯起初甚至怀疑观测失误,直到利用红外卫星和地面望远镜证实了这个令人吃惊的发现——尘埃盘不见了!
尘埃盘到底是如何突然间消失的呢?首先排除了被物体遮挡的可能,因为尘埃盘已经消失了2年之久而恒星本身并没有变得暗淡。梅里斯推测:环绕恒星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发出红外光的尘埃颗粒。然后,恒星的光将尘埃驱逐出这个行星系统,或者是尘埃跌进了恒星之中。
而与此同时,各国科学家们均表示,这一发现可能为跟地球形成密切相关的撞击事件提供了线索。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当一颗火星大小的物体撞击了地球之后,产生了月球。而月球引起的潮水把生命从海洋推向陆地,从而帮助了生命的进化。据推测,那次碰撞同时将大量的尘土喷射到太空,但是可能很快就消失了。
当然,梅里斯表示还无法从这次的发现得知,这种尘埃盘消失现象是否普遍。因此,他的研究小组计划观测更多类似的样本,或许这将对地球的形成提供重要的依据。
(胡德良)
尾巴妙用多
动物尾巴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它们保持身体平衡或驱赶蚊蝇,但其实许多动物的尾巴还具备其他特殊功用。
传递信号 狗常常用它的尾巴来传达情绪:尾巴翘起,表示喜悦;尾巴下垂,意味危险;尾巴不动,显示不安;尾巴夹起,说明害怕;迅速水平地摇动尾巴,象征友好。
响尾蛇的尾巴有类似哨子的构造,发声原理也差不多。当响尾蛇摇动尾巴发出“嘎啦嘎啦”声响时,是向外界传递信息,“警告”入侵者远离它的领地。
攻击武器 蜜蜂的“尾巴”其实是产卵器退化而成的,连接着毒腺,可以分泌毒液。当它们遭遇危险的时候,会用“尾巴”攻击入侵者,注入毒液。但是,由于蜜蜂“尾巴”连接着其内脏器官,攻击之后会导致腹部的内脏被一起带出,致使蜜蜂死亡。
鳄鱼的尾巴更不用说,这“狼牙棒”似的“家伙”舞动起来时“杀伤力”极大,常常帮助它们抢到可口的食物和抵挡外敌。
其实,尾巴的妙用远不止如此,它还可以代替腿走路,代替手取食,甚至还能当被子取暖、当枕头睡觉。大家想想看,还有哪些动物的尾巴有这些功效呢?赶紧参与我们的“微博有奖竞答”吧,还有丰厚奖品等着你!
(李晓巍)
植物吉尼斯
植物世界里同样不乏各类“吉尼斯纪录”,同学们,你们知道多少呢?
最大的植物 奥氏蜜环菌是美国西部最为常见的蜜环菌物种。1998年,科学家在俄勒冈州发现的一株年逾两千岁、占地面积约8.8平方千米的奥氏蜜环菌,被确认是世界上已知的覆盖面积最大的植物。奥氏蜜环菌对众多软木(如花旗松、冷杉、异叶铁杉等)有着很强的致病性,容易造成树木的根部腐烂,特别是树龄10岁以下的针叶树常会因为受到奥氏蜜环菌的感染而死亡。此外,这类致病真菌可以存在于树桩中达50年之久,很难根除,最常见和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在收割原有木材后种上一种抗病性强的树种。
记得在2011年5月19日六枝特区教研室的帅学超老师在给我们做《今天我们如何上公开课》的讲座中提到“教学环节的过渡应该自然(淡而无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在课堂教学过渡中都努力做到——淡儿无痕。这几年来我也一直在学习并实践收集到的关于教学过渡的方法。
一、串联式过渡。
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的创设,将教学内容用巧妙的过渡串联起来,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的设问语言,把学生安然地从一个波峰送到另一个波峰上去时,一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1、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同时思考:小壁虎去向谁借尾巴了?结果怎样?
2、再读想一想,为什么他们都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师过渡:除了你们刚才说的原因外,我想可能是小壁虎借尾巴时不礼貌,所以他们不借,是不是呀?(学生:不是)他借尾巴时是怎么说的?找出那几句话来读一读,从哪里看出他有礼貌?(指导朗读小壁虎说的话,通过“称呼:您、姐姐、伯伯、阿姨,商量:行吗?”体会)
3、出示小动物们说的话,指导朗读。要读出动物们有礼貌、无奈的语气,速度要慢一些。(先自由读,然后同桌互读、再指名读、分组读。)
师过度:老师发现小壁虎除了有礼貌,还有一个优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有没有发现?
4、出示: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大树上……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通过“爬呀爬”引导学生感悟发现小壁虎遇到困难不灰心,不放弃)。
(发现课堂纪律不太好。师过渡:小壁虎有这么多的优点,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有很多优点,你们看(指一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这位同学上课多认真,坐得多端正呀!我看谁会比他坐得更端正。)
师过渡:同学们和小壁虎一样棒。那你们看小壁虎从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那里没有借到尾巴,因为小动物们的尾巴都有各自的用处。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啊!那你们帮小壁虎想想办法,他该怎么办呢?假如小壁虎还不放弃继续向其它动物借尾巴,它会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怎样借,能借到吗?
5、模仿说话。
模仿课文说一段话,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他看见——?小壁虎说:“?——?,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鼓励学生用上“——来——去”说话)
师:尽管小壁虎说话那么有礼貌,又那么不怕困难,不放弃,但由于别的动物的尾巴都有用,他还是没有借到尾巴。借不到尾巴小壁虎心里很难过,这时候它想起了谁?(生:妈妈)。可我听说,小壁虎见到妈妈后,发生一件让他特别高兴的事,什么事呢?
学习第7自然段。(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
①指名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高兴地叫起来,应当怎样读?谁能试一试?
②拓展:假如小壁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鱼姐姐、老牛伯伯和燕子阿姨,他会怎么说?小鱼、老牛、燕子又会怎么说?)
二、提示性过渡。
阅读课文从形式到内容,在涉及的事物或现象之间,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有目的地提示课文的某一方面,启发学生作“由此及彼”、“以因求果”、“举一反三”地联想,从而在揭示“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自然勾连,上下贯通。在听一位老师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他在课堂上突然提出:“假如第二次比赛中,田忌按孙膑的方法去做,但结果不是胜利,而是失败了,这可能是什么原因?”这一问题的提出,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去变更思路,由结果去设想原因。经过思考,不少学生认为:很可能是田忌以下等马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赛后,齐威王发现了秘密,随即采取了对策,用自己的下等马对孙膑的上等马,先输一场,再用自己的中等马对孙膑的中等马,再胜一场。这样,齐威王最终还是以二比一获胜。这时,我又进一步追问:“难道孙膑没有考虑这种可能性吗?孙膑的胜利是不是偶然取得的?”至此,学生已豁然开朗,十分肯定地说:“孙膑断定齐威王不会这样做,因为他看到的齐威王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趾高气扬,忘乎所以,他认定战胜田忌不费吹灰之力,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提防的。”师再问:“你从哪里看出齐威王的骄傲自大?”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孙膑、齐威王的不同心态,更深地了解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课文中心思想,培养了思维能力。
三、悬念式过渡。
学生高效率的学习,需要有下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和心理态势。悬念过渡,就是以激发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的过渡方法。它利用学生求知欲旺盛和好奇的心理,通过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关切和渴望心情,达到与教师心理同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在教学《五彩池》这篇课文时,在学生深读课文之后,给学生一个“空白”:四川省藏龙山上的五彩池十分奇异,这一点通过学家已经体会到了,可《五彩池》这篇课文的写法也有“奇异”之处,使孩子们感到“可真新鲜”。于是,教师留下的这一悬念,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深究课文的兴趣。
四、迁移性过渡。
利用语言材料之间的内部外部联系,通过联想,类比,进行知识迁移,以起到紧密衔接作用。特级教师贺诚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安排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是啊,这是一份份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的情意。如果你是被大娘从敌机下救出的伤员,如果你是被小金花妈妈用生命换来的老王,如果你是吃过大嫂亲手挖来野菜的志愿军战士,那么在这离别的时刻,还会怎样对这些朝鲜亲人们说?”由此引读四、五节。教师运用移情体验,深化题意。
【关键词】互动式科学主题活动;环境;幼儿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用环境记录、描述自己一日生活,使环境成为“会说话”的环境,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从而发挥其教育作用,体现环境的价值。
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即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应是师生互动的主体。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只有让幼儿感到教师是自己的合作伙伴,才能真正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和内在动机,形成有效互动。
在互动式主题活动《有趣的尾巴》中首先,依据《指南》的精神,我们以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带领幼儿到科学发现室开展《动物的好朋友》活动中,幼儿对小动物的标本特别感兴趣,孩子们问道:“老师,孔雀的尾巴真漂亮,像扇子。”“鳄鱼的尾巴真大。”“小兔子的尾巴绵绵的真舒服……”我们听到孩子的提问,看到孩子们疑惑的眼神,我们认为教育的契机来了,回到班里我们对动物的尾巴这一问题与幼儿再次进行交流讨论,孩子们的兴趣仍然很高,想知道更多关于动物的尾巴的知识,于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第一次讨论,认为我们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所以我们决定以“有趣的尾巴”为此次互动式主题。
其次在活动中为了能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尾巴、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我们又和幼儿一起《制作尾巴大转盘》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对动物的尾巴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随后结合前期的活动我们与幼儿、家长共同创设了主题网络图、丰富了区角材料,形成了师幼、幼幼、家园互动的主题墙面。
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
我们营造和谐、互助、合作的师幼氛围,为幼儿提供平等、自由、能鼓励探索与创造的心理环境,让他们活跃思维、主动、自信地在与环境互动中学习和游戏。
1 教师要充分“放权”
以往我们总是担心幼儿不行,做得不够美观,或是看到孩子未能达到教师设计的效果,便给予指责,从而大大地抹杀了孩子原有的创作想法,久而久之地服从老师安排,由老师包办代替。课题研究中,我们改变幼儿“被动式”参与,多支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与教师互动,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自由地与环境充分接触,与环境产生亲近感。改变以往活动室墙面均由教师统一布置设计,只许看,不可触摸的做法,把教室环境放手交于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与需求选择墙面展示自己的作品与所收集的材料。刚开始,不尽如人意,可是我们用一颗平衡的心态,不急于制止,而是先让幼儿参与尝试,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布局的技能技巧,发展成为具有自我建构环境的想法,实现让幼儿自主创设环境。
2 教师要学会“装傻”
在创设环境和改变环境时,我们不急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与孩子对话交谈,“你看该怎么办?”、“你有什好点子吗?”去打开孩子的思路。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积极性,他们对“老师也有不懂的地方要向我们学习。”这一点感到高兴,觉得自己真的很能干,总以更高的热情把活动深入下去。开放的环境使孩子产生努力探索的愿望,并发现新事物,产生新想法。
3 教师要慎重评价
在评价孩子的行为时要慎重,要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采用关怀、接纳的口吻与孩子平等交往,“请你试试看。”、“还想做什么?”用这样亲切的语言引发孩子们的愿望。如有的幼儿性格内向、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机会少,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有意识的创造机会,并可用“老师相信你能行”、“你真聪明”等方法不断鼓励他们。充满尊重、鼓励的话语使幼儿消除紧张心理,充满自信地去进行下次创设活动。
这是主题探究活动中一次成功的、恰到好处的教育教学活动。它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教师却及时地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了恰当、巧妙的指导,体现了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正确的教育决策和恰当及时的教育措施。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的善于观察、果断决策,针对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结合整个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应知应会的教师预设学科课程,巧妙地运用人力资源和活动室的环境资源,让幼儿在积极互动的活动氛围中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主题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3.1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是主题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足以说明幼儿精神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应该说,这次主题探究活动的氛围是宽松、愉悦的。在区域自选活动中,空间是开放的,幼儿进行活动的区域是自选的;时间是充足的,幼儿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交流、讨论和分享; 在这种活动氛围中,孩子的探究活动是没有压力的,这为探究的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3.2心中有目标使主题探究活动更具生命力
确立了主题探究活动的主题目标后,教师就要把生活探究目标、环境探究目标和学科探究目标时时装在自己心中,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机会,及时地实施主题目标。在这次活动中,正是因为教师心中装着有关十二生肖的教学目标,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所以,在指导孩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能及时地捕捉到孩子进行探究活动的火花,抓住教育契机,生成了这方面的活动内容,所以才使主题探究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赋予了主题探究活动鲜活的生命力。
3.3教育资源的巧妙运用使主题探究活动得到升华
这次活动中的闪光之处还在于,发挥了个别幼儿的资源优势,让幼儿之间互动起来,充分调动起幼儿这一重要人力资源。因为幼儿的互动,使学习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他们之间的互动的是那么自然、和谐,没有任何的迁强,教给大家儿歌的孩子获得了成功感,学习儿歌的孩子产生了学习的动机。
参考文献:
为了揭开动物的语言之谜,动物学家早就开始对动物的大脑进行了研究,并已发现其中存在的多种评议体系:有电脉冲语言,即靠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突触传递信息;有神经系统的“建筑”语言,由神经元之间的新神经腱在错综复杂的神经突触中构成;还有一种化学成分语言,即靠某些化学介质传递信息。
目前,生物学家已经破译了化学成分语言的部分编码。一个美日的联合研究小组分离出一种基因结构,它能为乙酰胆碱这种介体编制并产生受体的译码,研究人员已从电鳐细胞中获得这种基因并把它移入青蛙的性细胞中。这无疑是解开动物大脑语言之谜的关键一步。
大多数动物都会发声,如果仔细聆听,就会发现它们在不同情况下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这些声音在动物之间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成了它们的“语言”。
蟋蟀的声音清脆动听,并像乐曲一样能够表达“感情”。雌雄相处时,轻幽的声调犹如情人窃窃私语;独处一方时,蟋蟀会发出强音招引“朋友”;互相格斗时,则以高亢的叫声助威。
至于犬吠、马嘶、虎啸、狼嚎、狮吼、猿啼等也都是动物信息或情感的交流。一般来说,动物在异性相互吸引、求偶时会发出欣喜欢快的鸣声,而在痛苦感伤时又会发出委婉悲凉的鸣声。
动物的声音是用各种方法产生的。青蛙鸣叫时,在它的两颊鼓起圆圆的气泡,犹如两个小皮球。原来青蛙除了有两条声带以外,在咽部喉头两侧还有一个共鸣装置,所以青蛙的声音特别宏亮。
蝉有一套与众不同的发音系统,它不是从口腔发出声音,而是用肚皮“说话”。雄蝉腹部两则有一块圆卵形的发音膜,通过肌肉的收缩而使薄膜振动发音。蜜蜂、蚊子“嗡嗡”的鸣音是靠翅膀的摩擦振动,每秒振动次数越多,声音越尖锐。
动物还常常靠体内腺体分泌一种微量化学物质进行通讯联系,这种微量化学物质被生物学家称为信息素。信息素常伴有特殊气味,在空气中扩散迅速,达到引诱异性、追踪群体集合、分散、迁移或冬眠等目的。这种气味虽然不发声,也算是一种语言,生物学家们称其为“气味语言”。
目前,人们已经查明一百多种昆虫的气味的化学结构,如帮助同类寻找食物、迁居异地指引道路的示踪气味,通知同种个体对劲敌采取防御措施的告警气味,召唤同种昆虫聚合过冬的集合气味……
生物学家曾把一种船舸鱼捉起后再放到河里,结果河里所有的鱼都逃离了。原来鱼的皮肤里有一种警戒激素,一旦皮肤受伤,这种警戒激素就会在水中迅速传播,其他的鱼就会隐蔽起来。
雄鹿在求偶时也会出现一种奇怪的行为。它们身上藏有许多芳香腺,两个在内眼角,一个在尾下,一个在腹部,两个在后足跟,每个蹄子上还各有一个。当雄鹿把芳香腺往树上擦时,树上便留下了气味。这种气味在遭受雨打风吹时都不会消失,雌鹿闻到后就会跟踪而来。
气味语言是动物互相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但这些特殊的气味是如何产生的,还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
动物还会用不同的行为传递信息,这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1)在宽松安全和谐的氛围中培养。教师应经常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小学生的交流活动,可以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促进和调动小学生创新潜质的发挥,如教师以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观察他们时,允许他们的“尝试”与“破坏”,鼓励他们花样百出。要尊重小学生,把他看作是集体中的平等一员,具有独立的人格,在一些具体事情上,让小学生参与班里的决策,给小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作主张的机会,允许小学生错误中存在,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鼓励和引导,挖掘他们言行中有用的部份,然后再从事实和道理上引导他们摒弃不正确的东西,一看他们做法有问题就一口回决,很可能就堵住了小学生创新的源泉。自由和安全心理是创新氛围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教师要积极提供小学生创新氛围形成的环境。如设置:多种玩具鼓励小学生玩,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不会玩的小学生可能是不聪明的,教师要鼓励小学生探索性的玩,与众不同的玩,增进小学生对创新活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2)兴趣、欲望中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先导,当今的孩子尽管娇生惯养,但他们的求知欲特别强,他们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作为教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上课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积极参与。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做游戏、演课本剧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可以结合儿歌来教学。如教学“i、u、ü”时可教学儿歌“小企鹅,美滋滋,旅游穿件黑褂子,出门忘了系扣子,露着白白大肚子。”这样,不仅增加了趣味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且加强了汉语拼音与识字、阅读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作用。再如,教学“上、中、下”时,教师可编儿歌“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空气”。这样,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有利于学生了解“上、中、下”的位置关系。课前还可以组织学生玩玩滑滑梯的游戏。再如,教学第一册课文《比尾巴》,可以做“给动物找尾巴”的游戏,课前制作多种动物的卡片,将动物的尾巴从卡片上剪下,要求学生迅速地从卡片中给动物找到它的尾巴,再说一说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白猴、兔、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3)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中培养。每个学科都具有发展学生思维的功能,因为每个学科都是一门语言,但由于语文的性质作用,决定语文学科具有发展思维的特殊功能。语言和思维是相互联系的,各种思维是认识的工具,语言是各种思维的体现,语言和思维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是统一的。发挥语文学科的抽象思维功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就是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具有主动独特新颖和灵活等特征,它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这就要求教师改变那种将知识通过讲解直接传授给学生的做法,为他们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自己主动而独立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