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视剧论文范文

影视剧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视剧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视剧论文

第1篇:影视剧论文范文

关联理论的发展是对Grice合作原则的创新性、批判性修正。其批判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于“合作原则”中的“质”、“量”、“相关”、“方式”准则及次则的性质和来源,Grice没有加以详细阐明,显得模糊不清;二是语境在真实场景话语交际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合作原则却忽略了语境的重要作用;三是合作原则提出的会话含意理论,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整个理论框架也缺乏论证所需的严密性。反观关联理论,其将关联定义为“命题P和一个语境假设C1…Cn集合之间的关系”,是“语境效果和处理明示刺激所需努力的函数”。从这一定义,不难看出关联理论对语境的重视。而且,关联理论将“逻辑信息、百科信息、词汇信息”纳入交际双方的语境来源,并认为话语含义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的“最佳关联”。这些论述,也进一步体现了认知语境在关联理论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关联理论对合作原则的创新性修正,进一步简化了合作原则的准则及次则,提升了关联理论的概括力和解释力;此外,关联原则将真实场景中的语境纳入到理论中,更适用于日常交际语言。

二、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观

(一)关联理论与翻译

传统意义上的翻译,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翻译单指口笔译;广义的翻译除了包括口笔译外,还涵盖摘译、节译、转译、影视作品字幕翻译及对白翻译等。翻译活动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原作者、译者和译语接受者;这三者之间存在语言、文化、心理等多个方面的不同,因而翻译活动也就必然具有了跨文化性、跨语言性。基于翻译活动的这一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实质,Gutt提出可以将翻译融合进关联理论的研究视角,并认为统制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关联原则。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活动,出发点为原作者的明示交际行为,通过译者的翻译活动,为译语接受者提供最佳关联性,活动的终点为译者所传递的语境效果到达译语接受者。我们认为,基于关联理论的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搭建起基于认知视角的理论体系,揭示了背景知识在翻译活动中的不可或缺性,体现了译者在这一交际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正是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到,关联理论在翻译上的应用前景越来越为更多的学者所认同。孟建钢指出,“完全可以用来解释已有的各种翻译理论以及各种看似矛盾的翻译现象”;赵彦春也谈到,可以通过“关联理论”证伪翻译界的不可译性和对等原则,并以此“佐证关联翻译的合理性和解释力”。

(二)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由于翻译活动参与者之间的语言、文化、心理差异,译文要达到“信”、“达”、“雅”,就必须对这些差异进行全面考虑,仅仅体现原作者或译者单方面文化或心理的翻译,很难产生好的翻译作品。以关联作为基本原则的关联翻译观,将认知科学与翻译研究结合在一起,着力于探寻原文的交际意图和译语接受者的要求在认知环境方面的相似程度,开创性地凸显了翻译的认知特性,将翻译研究从传统的“描写-分类法”的翻译行为,提升到一种旨在建立一门翻译学的理论高度。近年来,“关联理论”已经在翻译研究中展现了其强大的解释力和生命力。蒋超男和刘祥清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英汉姓名翻译,总结了翻译过程中文化意象传递时的文化缺省现象以及导致文化缺省的因素;何三宁提出“关联理论盘活了传统意义上的忠实和对等等静态概念”,并建构起“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张俊强运用“关联理论”,对赵本山小品中的言语幽默进行研究,揭示了小品中言语幽默的潜在机制。

三、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美国影视剧字幕翻译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影视剧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语言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影视剧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时代特性、民族精神,以及其特有的广泛传播性、紧密的时代性,有利于观众更为直观地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有助于增强观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影视剧欣赏,观众能够简单、便利、高效地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其中,字幕翻译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传递语义信息,帮助观众跨越语言障碍,了解故事情节”。不同于传统的书面翻译,影视剧字幕翻译具有较强的时空限制性,必须做到“简洁生动、清晰流畅、通俗易懂”。在正确理解影视剧原语的基础之上,翻译者还需要全面掌握原语与译语之间的认知、文化差异,“将那些不能直接推导出的暗含意义转化为明示意义,提供最大的语境效果”。影视剧字幕翻译者需要把关联理论作为指导原则,尽可能地让观众获得最好的语境效果和最佳关联。《黑客帝国》是一部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美国科幻影片,影片中对于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超前的科幻思想和文化精神的探索,使得该片成为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影片之一。笔者认为,这部影片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因于字幕翻译者。译者将TheMatix译为《黑客帝国》,中国观众结合自己的百科信息语境知识,就可以很好地接受到明示刺激,顺利地将语境与影片结合起来,达到最大关联。反之,如果译者把片名TheMatix翻译为影片英文名的字面意义,即母体或者矩阵,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所能纳入自己认知范畴的语境知识就会被大大削弱,处理影片内容所需付出的努力必定会成倍增加。而《黑客帝国》这一翻译,则成功地将影片名和内容最佳地关联起来,让没看过或听说过该片的观众,仅通过片名译文带来的语境效果,就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它的题材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正确掌握欧美科幻影视文化。

四、结语

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需要在各种不同文化之间架起桥梁,促进文化交流,增进跨文化交际。影视作品本身具有的全球化性、众多性、广泛性、再生性,使得其在传播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关联理论强调将翻译视为一个言语交际过程,是原语作者、译者和译语接受者之间的互动。

这一理论模式,为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理论支撑平台。

2.语境在翻译中不仅体现为原文语境,更体现为译语接受者的语言文化、言语习惯、思维方式等百科语境知识。

关联理论为译者搭建的理论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将译语接受者的百科语境知识融入到翻译过程中,有助于加深译语接受者对影片内容、影片搭载的原语文化的了解。

3.关联理论是一门建立在认知科学基础之上的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观也就具有了认知基础。

第2篇:影视剧论文范文

核心功能:不走寻常路,传播生活化、接地气的正能量

近年来,乡村题材剧数量不少,也有口碑上佳的作品,如《宝乐婶的烦心事》《粘豆包》《女人当官》等。仅2014年上半年就有数部乡村题材的电视剧登陆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如《大村官》《豆腐西施杨七巧》《油菜花香》《收获的季节》等。在题材类型相近、村官下乡的乡村剧中,价值导向绝大部分以凸显村官正面形象、传播正能量为主,《马》剧亦不能超脱免俗,但与其它剧显著不同的是:

首先,主角初始形象并不“高大”。与其它剧中主角大多始终心系乡村、放弃高薪岗位和个人前途,义无返顾一心投身乡村,与从一开始就占领道德制高点的剧情截然不同,该剧主角马向阳的道德形象和对乡村的自然情感明显落后一大截:一开始并不愿下乡,迫于无奈才赴任;目睹老祖奶掉入粪池却茫然失措,被人推挤落池才偶然救人;藉图靠喝酒等江湖义气式的做法笼络二叔帮丁秋香要地,却被老江湖弄得狼狈不堪、威信尽失;带着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城市女友游山玩水,旁边还跟着另一位如花似玉的女专家,引得村民侧目、好奇不已;面对泼辣、大胆的村长媳妇无计可施……主角就是这样一个凡人、俗人,爱得迷茫和迟钝,缺乏谋略和威权的受气包,与大部分乡村剧描绘的“高大全”村官形象大相径庭。但对该剧的受众来说,这样的人才是真实的、活生生的、接地气的,才是和老百姓没有太多距离感可以话家常说心事的身边人。剧情也突破了那种非得用主角的好压榨出其它人物的“小”和“俗”的刻板思维和固定套路。

其次,正能量的传递是渐进式的、潜移潜化的。正能量的传递、模范形象的感召力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中,必须培植在一定的土壤中才会产生更大的效果,迸发更强的力量。对比一些剧中口号式、虚无缥缈的正能量,《马》剧中正能量是可以触摸的。马向阳无奈下乡后,甫一开始他抱着敷衍的态度,下乡富农任务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从来没有体现在他的言语和行动当中。随着他和乡亲们接触的增多,对村民和村子了解的加深,他也一步步地成长,他对工作使命的认识和人生价值的探索也逐渐深化。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种种现实难题,马向阳完成了一个“凡人”“俗人”的蜕变,正如片尾二叔对马向阳所言:“如果不是我,你马向阳不可能成长为现在这样一个男人”。的确,《马》剧的正能量,正源于马向阳面对复杂现实和种种难题不断的挣扎,一步一步的成长,以及他的蜕变给村子里其他人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这种影响和变化才是推动乡村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村民只看到家庭氏族利益到尊重集体大众的共同利益的绝对力量。这个过程是马向阳,也是所有村民重新认识自己、追寻生命价值的过程,是一个正能量和精神感召力不断积聚、汇集的过程,也是感染和打动观众和网民的力量所在。

直面人性:非脸谱化、符号化的人物角色

红花还须绿叶配,《马》剧众多配角的精彩演出为这部戏增色不少。老谋深算、运筹帷幄的二叔,精明算计且又随风倒的梁会计,泼辣多智的李云芳,忠直粗勇的花小宝,神经质、超级自信的梁会计老婆刘玉娇,势利短视的老乔叔,得势便要弄权整人的村长齐旺财……每个角色都刻画得入木三分,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色,甚至有些抢了主角的风头。《马》剧没有其它剧中深度脸谱化、符号化的角色,但《马》剧角色都有一个显著的特色,那就是洋溢着鲜活的人性。人性往往是难以捉摸和把握的,《马》剧却处理得非常好,它没有回避人性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剧中配角中并没有绝对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他们之所以在剧中呈现出多变的形象和看似矛盾冲突的言行,其症结根源就在于这些都是真实人性的体现。剧尾马向阳跟二叔有一段颇富哲理的对话,马向阳在剖析二叔很多矛盾做法的原因时强调:二叔(包括其它村民)在做行为选择时秉持这么一条原则,无损自己利益时,尽可能地支持;有损自己利益时,想方设法反对。这就是人性,趋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只有直面人性、正视人性,只有公平的对待和处理人们的利益时,才能够激发他们人性中的美和善,才能抑制他们人性中的丑和恶。《马》剧将人物形象渲染得非常到位,刻画了各具特色的人物,揭示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矛盾性,也引导观众探讨了人生、人性、利益等哲思性话题。

附属功能:卖点多,迎合了不同群体的需要

传播正能量是《马》剧的核心功能,但是,不同的观众还从该剧发现了更多的惊喜。时事和政治爱好者看到了智斗和谋略,看到合纵连横;家庭主妇们可以从梁会计和刘玉娇那段精彩对话中体悟爱和婚姻的真谛;驴友们能欣赏到壮阔雄伟、秀丽绝伦的齐长城,风光如画的青岛美景;商务人士又能从中看到无处不在且又隐蔽的植入广告和无限商机;美食者能领略具有浓浓地域特色的物产和小吃;甚至还能饱饱眼福,看一看国民大叔和一溜的美女……虽是一部乡村剧,但不乏现代气息和时尚元素,多种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不同的观众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较好地照顾到了不同群体的观影需求。

乡村影视剧的出路发展

在消费时代,乡村题材的影视剧陷入都市情感剧、动作戏、穿越戏等众多主流类型的商业影视剧的重重包围当中,很难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同。同时,乡村剧由于类型单一、视野狭窄、人物形象刻板、目的性过于明显,引导意味过浓、缺乏一线偶象明星等缺陷,一直颇受观众批评。《马》剧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或许可以给乡村剧的出路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真正深入乡村、了解乡村、熟悉农民。艺术高于生活,也来源于生活。据了解,《马》剧的编剧谷凯在创作剧本之前,曾经专门花了3个月时间前后走访了枣庄、淄博、威海三市40多个村子,面对面接触了60余位下乡扶贫的“第一书记”,积累了大量的原始素材,为创作出彩的剧情、有特色的人物夯实了基础。走进并深入乡村,从现实环境中去认识农民、理解农民、表现农民,突出他们身上的淳朴和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通过人物刻画展示他们的理想,而非刻意突出乡村的落后,故意凸显农民的缺点,有意迎合某种趣味拿农民插科打诨。有了这样的认识和了解,就能用平和的眼光看待农民的过去和现在,发现他们的生活智慧、他们与这片土地丝丝相连的关系。②《马》剧大热,是观众和网民对原创、对贴近生活的创作态度的认可,是他们对演员和剧情真实形象地反映乡村、还原生活的肯定。生活大于想象,只有脚踏这片生机盎然的大地,才会接通地脉、下笔有神,刻画出有精气神的人物,讲出与众不同的故事。

倾注乡土气息,凸现地方文化、地域特色。乡村剧就应该具有的乡土气息。这里乡土气息不是指迎合某些观众窥奇览丑需求的糟粕落后元素,也不是指屈从于市场而杂揉各种荒诞和搞笑的所谓看点。这里的“乡”,一指地域、故乡,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乡村剧都应反映当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地方文化和地域特色。二指乡愁和乡情。乡村是人们难以舍弃的根和精神家园,乡村剧应能唤起人们对家乡和过往的回忆和追寻,对传统的缅怀和传承。浓浓的乡味是乡村剧的特色,也是重要看点之一。而土,即土地,体现的是人们对土地的依恋和珍惜,反映乡村世世代代传承了数千年的农耕文化,代表了宁静和无争的田园生活。这种文化和环境孕育的人们,他们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纯厚、质朴。到了今天,受社会进步和变革影响的他们既有对传统的坚守,又满怀对现代文明的期盼和向往。越是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越能吸引关注。乡村剧只有深挖地域特色、凸现地方文化,才能突破题材本身的缺陷和地域限制,受到更大范围、更多观众的肯定。乡土气息是乡村剧的特质和看点,也是乡村剧出路发展应该坚持的方向。乡村剧应是一面镜子,可以让现代人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传统和文化;乡村剧也是一条路,引导村民窥览现代文明之光和幸福生活的康庄之路。

第3篇:影视剧论文范文

1、引言

21世纪一来,新闻媒介和新闻手段日趋多元化,每天每时发生的新闻信息都以惊人的模式急速膨胀。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使用国家最多,影响力最深的语言,英语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据报道,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新闻报道都是用英文的。由于新闻即时性,迅速性等特点,英语学习者和翻译家们一直在努力保证即时新闻准确迅速地传达到中国,使中国读者掌握到世界上发生的第一手资讯,获得同原语读者相同的阅读感知并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世界观的反应以应对波诡云谲的世界形势。

“新闻翻译是把用一种文字写成的新闻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经过再次传播,使译语读者不仅能获得原语新闻记者所报道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与原语新闻读者大致相同的教育或启迪,获得与原语读者大致相同的信息和/或文学享受(刘其中,2009)。新闻英语有其固定的格式和模式,英语和汉语在语法和句型上的很多不同导致了译者尤其是初学英语翻译的学生在翻译时遭遇众多翻译障碍,在这其中,被动句的翻译就是一大难点。以2012年12月15日出版的《经济学人》中的《本周商务新闻》为例,在38个新闻句子中被动句出现了7次。可见被动句的出现还是较为频繁的。要如何翻译要求我们先对被动句的出现原因有所了解。

2、新闻英语中被动句频繁出现的原因

新闻英语中被动句的频繁出现是由被动句的构成有关的。美国语言学家特鲁在使用了系统功能分类法分析纽约时报的文章后发现,使用被动句会导致施事者的缺失。我们可以假设,这种缺失一方面是由于记者故意隐去施舍者;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施舍者不明所造成的。例如:Most of Anglo Irish Bank’s debt was raised in Europe, but in 2005 $200m-worth of notes were issued in America to insurance companies.此句中债主的不明导致作者使用被动句来完成句子。除此以外, 刘其中也指出“当信息中的接受者或者接受行为比施事者更重要的时候(尤其是报道灾难、事故、经济情况、某些事件的死伤者时),通常使用被动句。”例如:At least seven people were killed in Afghanistan as protesters and security forces clashed in several cities.在此句中,报道者力图向读者传递的信息是伤亡人数,这也是读者最为关心的信息,在此条件下,被动句是最好的选择。

3、英汉被动句的认知对比

关于被动句,从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从深层到表层结构的生成观到Croft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 of Events)都已做过深度讨论,Croft更指出“把过程化的事件表达成状态化的事件是被动式产生的根本原因”。英汉被动句原型都产生于事件的状态观, 表达的是一个自足的( 没有外因即施事出现的) 理想化状态性事件。反映在语义上, 两种语言有相同的“受事+ 状态”结构( 熊学亮, 王志军,2001) 。

根据熊学亮和王志军的分析,英语被动句的语义结构原型为:“受事+状态”,句法结构为[ Subject + be + V-ed ],而汉语的被动句的语义结构原型为:名词词组( 受事) ( + 被) + ( 致使) 及物动词( “ 被”有时不出现)。句法结构为:[非人称性受事主语+ V]及[人称性受事主语+ 被+ V]。他们认为,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之间共性较多,而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动词结构方面,英语被动句有明显的形态变化的标记,即助动词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而汉语中除了特定句子中出现“被”字句之外,并没有直接的形态变化的及物动词。2.英语中通常用“by”来引出施事者,从而对施事者起到强调作用,但是大多数英语被动句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汉语中动词后标记处引出施事者。

4、新闻英语中被动句的翻译

(1)将英文被动句翻译为汉语被动句,即将[ Subject + be + V-en ]句式翻译成为[人称性受事主语+ 被+ V]。例如:The data were taken as more evidence that the American economy is on the rebound, though that was tempered by news that S&P/Case-Shiller’s home-price indices fell to new lows in December.虽然标准普尔住房价格指数显示房屋价格在去年12月创新低,但这一数据仍被认为是美国经济反弹的迹象。

除了汉语中经常出现的“被”字句,我们也可采用一些例如“经过”、“受”、“使”、“把”、“遭到”等汉语显性的被动语态。

(2)将英文被动句翻译为汉语主动句,即将[ Subject + be + V-en ]句式翻译成为[非人称性受事主语+ V]。因为汉语本身由于没有显性的形态变化,常被认为是无语态的概念,所以在大多数新闻译文中都会将英文的被动句翻译成为汉语的主动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保留主语也可将主语翻译为宾语;在某些以it was+Ved为句型的句子中,可以将句子翻译为“人们认为…” “有人声称…”“据称…”等固定句式。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可以采用“将…加以…”“为…所…”的翻译方法,如:A court in Guangdong will decide soon whether Apple has rights to the “iPad” name, which is claimed by a rival company in China. 广东法院将很快判决苹果是否有权拥有iPad商标名,这一商标为中国一个竞争企业所注册。

5、结语

新闻英语可以说是语言体系中最具有时代性的一部分,在新闻英语中所遇到的句式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在这里单独列出新闻英语中被动句的翻译,借以理顺翻译思路,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的进行翻译创作。

参考文献:

[1]刘其中. 英汉新闻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影视剧论文范文

一、语文教育观

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在于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的转变。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底是人还是知识?过去语文教育观更多的着眼于社会性层面的认识和分析,很少关注人本身内在的东西,以致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记忆背诵,忽视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忽视创新;片面强调思想教育,忽视良好的性情的培养。这些都不符合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语文教育必须抛弃保姆式的教学方式,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1.建立大语文教育观,变有限的课内学习为无限的生活学习。“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内容博杂广泛:教材无非是教学的例子。

2.语文教学要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其结论的非惟一性。教师只能提供合理的结论,讲解人类中美好向上、终极关怀的东西,也让学生进行创造想像、抒发内心感情、阐明不同见解的自由。

3.变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为能力是知识的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学生的知识才干也会以几何式增长。

4.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阅读文章是学,模仿写作则是用,文学创作是高层次的运用,应用写作是现实性的运用。学是用的基础,用是学的深化,人类从事学习、探索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问题。

二、品德心理素质

语文教师要有崇高而鲜明的人格品质和人格特质。就人格品质而言,语文教师应当公正、宽厚、仁爱、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应以德立教,率先垂范。就人格特质来看,语文教师需要较强的感受能力,情绪稳定,善于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要求、自我修养,能协调师生关系,使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舒展开来,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高中语文教师应具有鲜明的教学个性。个性即教学之风格。有个性教学之教师是对学生个性成长良好的影响。

三、知识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在专业知识上达到精而深,更要有广博的各相关学科知识,要有跨学科联系相融的本领,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智力发展的要求。

高中语文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素质,尤其是综合性的知识。如:文字、哲学、历史、自然、数理方面。以“大语文”为中心构成的结构性知识,把语文学科知识纳入这个广泛的知识体系中,使知识在内容上在本质上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知识等级。这样就会积淀出“语文”学的要义,即“人”学。只有实现了这种整合,并表现为语文教学活动的科学性、艺术性和个人性,才充分显示出中学语文教师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所拥有的丰厚而独特的专业知识。

五、业务素质

语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指语文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安排、计划和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反馈,以及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有意识的自我控制。语文课既是艺术课、审美课,又是人文教育课,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精髓的一种教育。这就决定语文教学不是纯理性的、单向的,而是艺术的、双向的。艺术在这里既是形式――艺术的方法和手段,又是内容――展示作品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学模式众说莫一。但我认为都离不开“导”、“启”、“励”、“评”四个环节:“导”,学习之初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启”,是关键,让学生在点拔中实现思维升华;“励”,是手段,学有成效就应激励学生自己探索;“评”,教师须对学生探索作合理的非惟一的评价。

这种语文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性。这是开放的不是狭隘封闭的活动。就内容而言,沟通课内外,相融各学科;就方式而言让学生在民主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2人文性。语文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将课堂变成美的园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健全完善人格。通俗而言,语文教学不妨放开来讲人生、讲人性、讲情感。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语修逻辞的层面上。3.激励性。语文教师要善于使用赞美的微笑、夸奖的言辞、热情的鼓励,培养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重视学生内在动力,激励引导学生不断前进超越。4探究性。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时,不把学生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他们去探索“多”。

第5篇:影视剧论文范文

只有这个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才能充分的利用相似性和差异性,更加有效的辅助德语学习。以下几点较为清晰的说明了对比方法。

1. 找准对比角度。英语德语同源,在书写上同属于拉丁字母,发音上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鉴于此,两种语音方面的比较在学习德语语音时尤为有效。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将比较扩展到构词法和语法以及句法方面,通过对比,找出差异性,重点记忆差异点。比如,英语德语中相同的前缀,通过已知的英语知识,能大大缩短德语单词的记忆时间。

2.端正对比态度。利用两种语言的对比,寻找差异性和相似性,其最为直接的目的是辅助德语学习。对比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难以解释的现象,此时应该抱着一种“抓大放小”,“只抓主要矛盾”的原则。否则必将进入死胡同,钻进牛角尖,从而违背了对比的初衷。

3. 尽可能排除对比过程中英语对德语学习的干扰。对于大部分德语学习者而言,英语作为第一门外语,早已先入为主,对德语学习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对比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英语的干扰性,通过反复练习的方法,强化语言的区分。

二、如何进行两种语言中具体知识点的对比。

解决了对比方法问题,就该落实到各个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程度,循序渐进的进行两种语言的分析对比,发现规律,找出差异,以达到辅助德语学习的目的。

1. 对于有英语基础的初学者而言,从接触到德语开始,就会遇见很多似曾相识的“英语”单词。有些和英语的拼写完全相同,例如:name,plus,information, elegant 等;还有些与德语拼写几乎一样, 例如:natur(nature), Englisch(English)、Supermarkt(supermarket) 等。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会发现一部分短语甚至句子的表达都相同。例如:德语中有 haben etwas zutun mit etwas( 英语中: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something…), 德语中问名字:Wie ist dein Name ?(英语中:What is your name?)。这些形式上的相似点不仅给初学者的德语入门增加了不少的趣味性还提供的较好的记忆方法,即比较记忆法。但是无法避免的是,这种比较记忆会给初学者带去一定的困扰和干扰。一旦出现混淆,就会造成表达或者书写的错误。所以一定要有意识的排除干扰,积极加强对德语的记忆,此时英语应当只作为辅助工具,使用对比过程中不能被英语反噬,只能作为记忆的依据。

2. 德语学习已经到达一定程度时,学习者应当更注重寻找规律性的比较。例如:就单词记忆而言,已不再像初学者那样,仅仅靠“死记硬背”而应该利用构词法的规律,有效高效的扩大词汇量。英语德语中词汇的对比记忆就是其中一种。

(1)相似的词缀。①前缀:德语单词中的“ anti-”与英语单词中的“anti-”.例如:

Antifaschismus (antifascism )、Antiterrorismus (ant iterrorism); 德 语单词中的“?ko-” 与英语单词中的“eco-” .例如 , kokatast rophe(ecocatastrophe )、kospecies (ecospecies);德语单词中的“ un-” 与英语单词中的“un-”.例如 , undenkbar (unthinkable)、unert r?glich(unbearable)。

后缀:德语单词中的“-ie”与英语单词中的“-y” .例如 ,Biologie (biology )、Energie (energy );德语单词中的“-t?t”与英语单词中的“-y”.例如 , Mobilit?t(mobility)、Nationalit?t (nationality);德语单词中的“-e”与英语单词中的“-ist”.例如, Biologe (biologist),Geologe (geologist);德语单词中的“-ismus”与英语单词中的“-ism”.例如 , Kommunismus (communism)、Marxismus(Marxism)。

(2)相似的构词法。

英语和德语的构词法有着诸多的相同点,总体而言,英语中存在的几个主要的构词方式在德语中也都以相似的方式存在。相似的构词法主要有复合法 / 合成法、转换法 / 转化法和派生法 /缀合法。构词法在两种语言中有着较多的相似点,学习德语这一构词法时,合理的结合英语构词规律,能有效的提高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牢牢掌握德语的构词法,达到扩大单词量的目的,为更进一步学习德语和熟练运用德语打下坚实基础。

3. 德语学习进入到中级阶段时,学习者已经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和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尽管英语语法体系与德语语法存在着极大地差异,但利用已经掌握的英语语法知识,利用对比来理解和记忆,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德语作为英语同源的语言,学者可以在两种语言的文化起源上进行对比,如此不仅可增加学习兴趣,同时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德语这门语言。

总结。

正因为英语德语语言的对比在德语学习过程中能起到较大的辅助作用,学者更应该充分利用,并注意比较方法和循序渐进的步骤,不然可能适得其反,让英语知识喧宾夺主,阻碍德语学习。通过正确的对比方法,学习德语将变成一件不再那么困难的事情。

参考文献:

第6篇:影视剧论文范文

我国在戏曲正式形成之前,在各种表演的艺术当中就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化妆方法,分别是涂面化妆和面具化妆。面具化妆主要是从原始社会的歌舞形式当中发展而来的,而傩舞就是当中一种具有宗教特色的歌舞形式,它和后来戏曲的发展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傩舞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表演者在实际的舞蹈当中都会戴着一种面具,把自己扮演成各种各样的角色,包括各种神鬼、怪兽、奇禽、历史中的人物等,来表达他们对神灵的敬仰和崇拜。面具化妆的主要优点就是能够对表演者的全身进行比较夸张的改造,同时表演者还能够通过更换不同的面具来表演不同的角色。采用面具化妆的主要缺点就是表演者的表情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对于表演者的演唱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涂面化妆则是在汉朝和唐朝时进行歌舞表演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造型手段,在戏曲的表演过程当中,就比较充分地利用了假形和假面,这样表演者的造型表现力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虽然说我国的化妆是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发展起来的,但是对于舞台妆来说发展却比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舞台妆才在我国开始发展。但是如果要把我国的京剧也算到舞台妆当中的话,那么我国的舞台妆在200年前的时候就开始了。在早期的京剧当中,生角和旦角的妆化得都比较淡,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表演基本上都是在自然光的环境当中进行的。随着后期的不断发展,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开始采用灯光进行照明的时候,表演者在化妆的时候色彩也就变得比较重。在化妆的时候最开始是采用的粉彩来作为主要的化妆品,后来则慢慢的变成了油彩。生角和旦角在实际化妆的时候不需要采用图案花纹,但是需要采用比较浓厚的装饰来增加一定的趣味。旦角在进行化妆的过程当中有一种叫做贴片子,其实就是对妇女的鬓发和额发进行一种图案化的处理,这样就可以让表演者的脸型得到美化,同时还能够勾清表演者的面部轮廓。生角和旦角在化妆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角色的生活背景、是文还是武以及年龄的大小来确定化妆的具体画法以及用色的情况。随着不断发展和改革,复杂和严谨华丽的舞台妆已经成为了京剧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看点,相对来说旦角的造型和妆面则显得更加华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品位以及对美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观赏京剧的时候也不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京剧的妆面方面。在京剧造型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京剧的剧目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改革。服装变得更加地华丽、具有个人魅力的妆面以及非常漂亮的头饰这些都要求舞台妆的造型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所以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舞台妆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的舞台妆设计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借着这个机会很多信息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不管是在化妆方面还是在服饰方面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如果我们仔细去对那个时代的春节联欢晚会进行分析的话就能够清楚地发现,比较夸张的造型以及比较浓重的妆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转变成了比较精致和淡雅的妆面,对于妆面和灯光以及舞台的结合更加重视,同时对于妆面和表演内容的结合也更加的重视。对于现代的舞台妆来说,在实际化妆的过程当中都有比较系统的程序,如果表演的舞台以及表演的内容不相同的话,那么在化妆的实际过程当中采用的手法也就不一样。因为在进行戏剧影视表演的时候,观众距离舞台还是比较的远,所以在化舞台妆的时候妆面可以稍微粗糙一些,但是对于色彩、立体感以及结构却需要更加重视,妆面中的一些部分就可以根据表演的实际情况省略掉。在进行戏剧影视表演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舞台灯光的变化来进行相互的配合,因此在化舞台妆的时候,造型设计人员首先需要对舞台的灯光有一定的了解。在对戏剧脸谱进行舞台妆化妆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根据既定的程序来进行的,它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时候有自己一些比较特别的地方;在进行时装表演的时候,因为服装效果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化舞台妆的时候就有非常大的变化。所以对于戏剧影视表演很多的表演形式都是在舞台上面完成的,但是在设计舞台妆的时候,还是需要考虑到表演时舞台的大小、和观众的距离以及表演的具体时间,这样设计出来的舞台妆才会更加符合戏剧影视的表演内容。在戏剧影视当中,在表演一些比较传统的民族类歌舞的时候,表演者在选择服饰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那些比较纯的颜色,而且明度和色度都比较高的服饰来进行表演,比如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等。那么在对这些表演者的舞台妆进行设计的时候,对于他们的眼部来说基本上都是选择红黄或者是红色的自由晕眼影的设计手法来进行,而且眼影的范围在实际化妆的时候也需要打得比较宽,在对眼角进行夸张修饰的时候应该要注意角度。根据实际的表演内容可以选择在表演者的眼睛下方采用手工的方式来描绘一些图腾或者花式,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和造型的语言配合。在舞台妆设计的过程当中,如果需要选择假睫毛的话,尽量选择那些比较浓密而且形状是前短后长的,这样就能够让表演者的眼部看起来更加妩媚,观众从远方观看表演者的时候也会发现他们的眼睛是非常有神的。另外在选择腮红和口红的时候也应该以红色为主。对于戏剧影视表演当中的现代舞来说,在进行舞台表演的时候,应该要尽量选择那些采用亮片布或者是特殊材料做成的服装,而且这些服装的颜色变化也应该比较的多。为了能够保证表演者的服装和舞台配合更加有效果,在对现代舞表演者进行舞台妆设计的时候,可以选择珠光和闪粉来作为眼影,而且对于选择的颜色也没有什么限制。在对表演者的眼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外晕以及内晕的化妆手法,这样表演者的舞台眼妆看起来厚重感就会得到一定的增加,同时也可以根据表演的实际内容在有需要的时候选择采用高彩妆面化妆手法当中的倒钩来对表演者的眼部结构进行重点强调,采用一种舞台妆设计手法能够让表演者的眼睛看起来更加的有神。在对表演者的眼线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在表演者的上睫毛进行根画,同时还需要在眼尾处包住表演者的眼线。对于戏剧影视表演当中的舞台剧、歌舞剧以及话剧来说,它们和前面所提到的几种表演形式在进行舞台妆设计的时候则完全不同,这几种表演形式在实际的表演当中并不是进行的本身表演,在对表演者进行舞台妆设计的时候,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表演者更好地去为塑造角色服务,所以在进行舞台妆设计的时候,应该要根据角色的实际情况以及剧情的发展来进行。在表演者进行话剧、歌舞剧表演的时候,他们的服饰造型以及舞台的布置都和整个表演过程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这些戏剧影视表演当中表演者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为了能够让表演者在实际的表演过程当中更好地将戏剧影视当中角色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那么在对表演者进行舞台妆设计的时候就应该从细节开始对表演者进行刻画,这样表演者的舞台妆才能够更好地和表演者的服饰结合在一起,对故事当中的人物进行刻画,和整个故事当中的细节结合在一起,这样观众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

三、结语

第7篇:影视剧论文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访问技术;VB;ADO

1 概述

VB即Visual Basic,具有强大的数据库操作功能,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处理,已经成为普遍运用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并且随着Visual Basic软件版本的不断升级,数据库的功能不断得以提升和丰富,更多的数据库访问功能被附加到VB上,进而使得VB在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方面的优势更加彰显。再加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开发出功能更加完善、运行速度更快、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占用资源更少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成为当今时代和形势下的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VB可以向广大的用户提供不同功能和用途的数据控件,同时,VB为了更加丰富其功能的应用,提高实用性,设立了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主要包括本地数据库、外地数据库和远程数据库,并帮助用户使用极少的编写代码甚至不编写代码即可实现数据库的各种操作。

2 VB中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VB为方便广大的用户,设计了多种方式的访问途径,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访问技术,进而实现与当前多数常用和流行的数据库的连接。当前主要通过引擎、开放式数据库连接驱动程序及OLE DB等形式实现与不同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在开发背景和环境下,VB提供的数据库访问技术主要包括DAO、ODBC API、RDO、ADO,其中ADO具有简单容易操作、灵活普遍适用等特点进而成为当前VB中的主流数据库访问技术。下面将会详细介绍这几种技术,并对ADO技术进行重点介绍。

2.1 DAO技术

DAO即数据访问对象,该数据库访问技术基于PC平台进行数据的交换,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所有内容的访问、操纵和编辑,作为首个面对对象的数据库访问编程接口,已经成为VB数据库访问的默认方式。该技术和方式主要通过分层次的对象框架即DBEngine顶层对象和workspace及errors等,每一层次代表着一个数据对话框及本地或者远程数据库,十分灵活和适用。DAO访问程序的编码模型集合了设计关系数据库系统结构中的所有类别对象,进而提供了系统所需的所有操作方法和属性,而且编写操作简单,操作工具丰富,主要有创建数据库、定义表、字段和索引、建立表间联系、定位及数据查询等工具来完善其访问效果。但是进行非MDB文件格式的数据库进行交换和通信时,需要利用jet或者ODBC Direct实现各地数据库的访问,这就表明DAO访问技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但是在单系统应用程序及小范围的本地应用上效果更佳突出。

2.2 ODBC API技术

它是一种进行异种数据库访问的可移植性方式或技术,它存在于驱动管理器中,与数据资源对话的功用函数等保持着动态的连接,通过数据库的开放,利用本身包含的丰富的函数集,为用户提供通用的接口,并通过这些接口访问各种后台数据库。总的来说,应用程序调动驱动管理器中的函数,而驱动管理器经由驱动器将函数及相关的数据呈现在服务器中。

2.3 RDO技术

即远程数据对象访问方式,提供给开放数据库互连数据源的面向对象的接口,是在ODBC API基础上的对象模型层,可以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访问,为利用现代码创建和操作远程数据对象和集合提供框架,并依靠ODBC API、ODBC驱动程序及后端数据库引擎实现自身的功能,但减少了jet数据库的引擎,其中数据对象和集合间的关系代表着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结构。RDO源于DAO,但又有所不同,它可以绕过本地查询而直接访问相关的数据库,还可以与ODBC API同时应用于编程中,因此,RDO兼备了DAO和ODBC API的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编写程序更加短小,连接和查询的速度更加快,但是它无法保障对SQL Server和Oracle之外的数据库的存取。尽管其存在局限性,然而RDO提供的用来访问存储过程和复杂结构的更多、更加复杂的对象、属性和方法,使得其仍然成为大型关系数据库应用和开发的主要手段和方式。

2.4 ADO技术

即ActiveX对象,是Microsoft公司面向对象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而推出的新接口,可以为各种类型的数据之间的连接提供有效的机制,已经成为客户/服务器和基于Web应用程序开发的首选,并成为了ASP技术访问Web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核心技术。

首先,ADO采用Connecton、Recordest和Command三个主要对象为主的对象模型框架。其中,Connecton对象不仅可以实现对远程数据库和创建数据源的连接,进行事务范围的控制外,还可以与Recordest或Command进行对象间的关联;每个Recordest对象都包含着一个Field对象集,集合了所有从数据源返回的结果。它不仅可以创建自身对想要查看的数据源的连接,还可以使用并操作已经打开的Connecton对象,另外,它还可以完成对相关数据的查询和修改;Command也可以使用并操作已经打开的Connecton对象以及完成对相关数据的查询和修改,主要负责对参数化的SQL语句的命令的执行,也适用于SQL语句和返回结果集的SQL查询。

其次,ADO作为DAO和RDO等技术的衍生和后继产物,吸收并借鉴了之前数据库访问技术的多数优点。从对象模型层次上来看,ADO对象模型框架主要包含三个对象,与上述其他对象模型框架结构更加简便。主要因为ADO将DAO和RDO众多的属性、对象和方法进行了优化的整合和创新。同时,ADO对LE DB技术扬长避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面对对象高层数据库访问接口,并通过支持客户/服务器和基于Web应用程序主要功能的建立来解决单一或者多客户/服务器和Web应用程序及数据开发的各种问题。

最后,作为最新的数据库访问技术,ADO可以实现对SQL Server、Oracle等数据库应用程序的使用,还可以完成对Excel表格、文本、图形及无格式文件的处理,而且操作更加简单、灵活,且减少了数据源层次和数据流量的使用量,大大提升了连接和访问的速度及性能,进而使用范围几乎普及到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并为不同的数据源提供多机种环境的数据访问。

3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数据库访问应用于VB中的技术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而作为最新的数据库访问技术的ADO较之其他应用技术具有更强的功能和性能,已经成为VB开发中的主流,值得业界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素芳.VB中数据库访问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4,12:55-56.

第8篇:影视剧论文范文

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喜欢语文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早已被公认的道理。怎么去实现这一步呢?这无疑要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当今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素养:

广博的学识。请诸君注意,我这里不是提的“渊博”,我并不敢奢求初中语文教师是某领域的专家、权威。不是没有这样的初中语文教师,而是初中语文教学更需要“万金油”式的语文教师,知识面要很宽才行。知识面一“博”就不易做到“渊”了,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做到十全十美并不易。语文教师的知识背景不能只涉及文学,历史是要知道一些的,所谓“文史不分家”即是,其他相关的学科门类如美术、音乐、书法、美学、哲学等,语文教师都应该有所触及,我也很支持上文科的老师学一点理科知识的观点。有了这样的知识背景,我们教起语文来就会得心应手。最近,笔者在观摩一堂公开课时,就体会到语文教师知识广博、素养全面的妙处。

一手漂亮的字。现今有许多人都在说,字写得好不好已无关紧要,因为将来大家都用电脑写字了。语文教学引入了多媒体,书写量的确已大大减少,但真的就不用手书了吗?我看不是这样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必说,即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也应该有板书。电脑是没有错字的,而学生作业本上到处都是,怎么办?老师亲手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演示,让学生看清笔画笔顺,再稍作强调解释,学生不是就不会错了吗?课堂要点用粉笔手书在黑板上,岂不更能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了吗?亲手写字在教学中肯定免不了,也不应该完全省去,那种只用多媒体课件而完全抛弃粉笔的做法我是很不赞同的。既然要写就要写得漂亮。笔者读师范时有一姓宋的数学老师,讲课时板书迅疾潇洒,画几何图形从不用工具,直线笔直,圆圈特圆,学生无不佩服,引为佳话。语文教师讲课要写字,批阅作业要写字,笔谈之际若是展示出或端庄、或遒劲的书写,这不是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吗?起码也是对学生无形的美的教育,还会因此让学生找到喜欢语文教师的理由。

良好的口才。良好的口才是语文教师比之其他学科的教师更高的要求。首先,语文教师要能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会说简直不可想象。一位能说会道,妙语连珠的语文教师自然会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当然哗众取宠者例外。其次,语文教师要能说得美。我有点偏激地认为,语文教师最好是天生一副好嗓音,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在此,我并不否认特定的嗓音、特别的方言也能讲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如同用吴侬软语演唱越剧也曾感动了许多人。我是认为,语文教师所教的语文文本毕竟是用普通话构建的,真正能解读它的还是普通话。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能让学生接受起来明白无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畅达交流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我很同意有教育专家提出的“课堂上批评学生也要用普通话”的提法,仔细品味,其中有许多没有明说的好处。

较强的组织能力。笔者在一次教研讨论中曾遇到这样的不同观点: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的语文领悟能力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并非由老师教出来的,这正如有人天生五音不全,无论多高明的音乐老师也不可能将其教化为歌唱家;而有些老师却坚持认为,学生的语文领悟能力是可以通过老师的培养得到质的提升的。对于这两种观点,笔者以为:学生语文方面的才华有天赋的一面,更有后天培养的功劳,语文教师有组织的教学是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根本保证。一位事必躬亲的老师其工作能力是让人怀疑的,我们也不可能替学生包办一切。许多时候,语文教师只能以严密的组织让学生去自主、自觉学习。

第9篇:影视剧论文范文

从专业内部来看,尽管专业名称统一,但各院校教学特色和方向不尽相同,各院校的专业教学依据自身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师资配备、院校背景,侧重于不同的演剧艺术领域。如,北京电影学院侧重电影美术设计的教学;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偏向话剧美术设计的教学;中国戏曲学院强调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教学;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当代舞台科技发展对舞台美术专业的影响和渗透。尽管源于不同传统,各院校的专业教学表现出不同特色,但它们本质上都属于广义的演剧艺术设计教学领域,其核心的教学单元和课程设置基本相近或相同。从专业外部来看,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在技术层面的核心是构思与表达——设计。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上与通常的设计类专业,如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视觉设计有诸多共通之处:在基础美术课程训练阶段,强化素描、色彩;在基础设计课程训练阶段,受近代西方包豪斯设计理念的影响,强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设计构成板块;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都使用3dsMax、AutoCAD、Photoshop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一般设计教育的普遍性不能掩盖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本质由位于上位的演剧艺术学科性质所决定。如果将当代艺术的种种形态概括为偏向商业性和偏向艺术性的两极,那么演剧艺术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性特质。因此,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在设计创作的构思、表现和执行环节所展现的个性非常明显,即设计过程通常要求设计师独立完成。换句话说,一般设计类专业在当代表现出集体合作、分工完成的趋势;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则内在地对设计者提出了集中、独立、统一的要求。目前,国内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跨领域、复合型戏剧影视视觉艺术设计人才。学生大学四年主要学习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史、电影史、舞台美术史、中外美术史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绘画、设计技巧训练;掌握戏剧影视场景设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人物造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据此,对应的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含专业理论课程群、基础美术设计课程群、专业设计核心课程群三大板块。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有一门似乎隐形的课程串接着创作构思、表现与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发展大致可归纳为三个阶段:早期的手绘加实体模型加计算机辅助表现阶段;中期的实体模型加计算机表现、实现阶段;如今的完全的计算机构思、表现、实现阶段。我们暂且不论手绘表达和计算机表达在设计美学上的意义和价值的争论,不可否认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保证创作与实现之间贯通的核心枢纽。但从教育教学现状来看,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却远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学习与就业情况,“究其根源是专业教学计划内容还停留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状态不变”。

二、南航大CAD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从“按图索骥”到“实战演习”

基于上述的基本考察和分析,我们进一步延伸到实际教学中,会发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现状中普遍存在两种教学模式,笔者把它们归纳为“按图索骥”式的教材化教学模式和单元型个案化教学模式。第一种模式通常依据一本教材,逐条讲述软件命令。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也简单,但是教学效果极不理想,实践与理论完全脱节。第二种模式部分解决了第一种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它将计算机软件命令组合成团块,教师围绕一些单元案例进行教学。然而,这些团块结构的单元个案彼此缺乏有机的联系,学生无法全面整合计算机操作能力运用到实践中,此模式也许适合上文所述的要求分工合作、集体完成的一般性设计类专业,但是不适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因此,笔者根据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属性和特点在这里提出第三种教学模式:即“实战演习”式的复合案例化教学——设定专业创作情境,假定创作任务,完全依照实际创作及执行节奏,限时、限人,完成方案从构思到实现的全过程。复合案例化教学模式充分结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实际工作特点,训练学生“多软件整合”“个人独自”“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创作任务,着重强调设计和创作的首尾一致,保证艺术的统一性,避免了教材化教学模式和单元型个案化教学模式内在的实践与技巧的断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基本可以运用计算机独立完成设计创作任务。以下是笔者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计划概要,与同行共享。教学安排依照创作实际流程进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一般创作流程是:第一,接到演剧创作任务。第二,制订工作时间及小结表,汇总有关信息,如人员、合作班底、甲方情况等,制订通讯录。第三,分析剧本,收集整理资料,消化剧本,细化确认统计、影像、大小道具、音效等细节。以上阶段涉及Excel等文字处理软件的专业运用。第四,勘测场地、外环境,了解技术细节,绘制基本平面图。此阶段涉及CAD软件、文字软件和平面设计软件的综合运用。第五,构思初步方案,推敲方案的同时整理文字设计构思阐述。此阶段涉及Sketchup、Photoshop等多软件的综合运用。第六,深化方案。此阶段涉及CAD软件运用和Sketchup软件的综合运用。第七,效果图、制作图计算机表达。此阶段涉及3dsMax、AutoCAD软件的综合运用。第八,制订预算。此阶段涉及Excel、Word、Acrobat软件的综合运用。第九,方案汇报与图册制作展示。此阶段涉及Powerpoint、Acrobat、Illustrator、Corel、Photoshop软件的综合运用。对应的课程学时安排也参照这样的实际流程和时间进行,同时以一套教师实际创作工作中完成的完整方案图纸为参照。第一教学单元,8课时。教学内容是设定课程整体完成目标;勘测场地(在笔者实际教学中是勘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剧场);深化学习和使用CAD软件完成场地平面图绘制;使用Excel及Photoshop软件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和修改,编制模拟工作计划。该教学单元教学内容一天内限时完成,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前期准备阶段。第二教学单元,8课时。教学内容是深入学习使用Sketchup软件,完成方案基本草图构思,推敲设计空间与体量。该单元教学内容一天内限时完成,模拟实际工作中方案集中构思阶段。第三教学单元,8课时。教学内容是强化学习使用三维软件,完成方案效果图表现。该单元教学内容一天内限时完成,模拟实际工作中方案表现阶段。第四教学单元,8课时。进一步强化Autocad软件的学习与运用,完成方案分场平面图。该单元教学内容一天内限时完成,模拟实际工作中方案细化阶段。第五教学单元,8课时。教学内容是整合、贯通、综合学习及运用AutoCAD、Photoshop、3dsMax、Excel等软件,完成方案制作图及预算表。该单元教学内容一天内限时完成,模拟实际工作中方案执行阶段。第六教学单元,8课时。教学内容是综合运用Illustrator、Corel、Powerpoint、AutoCAD、Photoshop、3dsMax、Excel等各类软件,完成方案汇报总结ppt、设计方案图册平面版式设计、教师进行课程总结。该教学单元内容一天内限时完成,模拟实际工作中方案汇报总结阶段。从笔者近两年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科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来看,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心理上克服了根源于技巧不能有效对应实际创作任务而产生的对计算机软件的恐惧感和距离感;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充沛的创作欲望以及有能力在技术上实现创作构思的强大信心。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对多软件的综合运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能够完全驾驭的潜力,“从课堂教学中获取了较大的教与学的空间。”另外,在计算机实际参与创作工作的现实中,往往是30%的少数重要核心命令就可以完成90%的实际工作要求。单元型个案化教学和“按图索骥”式的教材化教学这两种模式由于全部或部分与工作实际脱节,由此在教学中会表现出重点不突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往往不分权重,平均用力,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在非核心命令上,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展现出“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的弊端。复合案例化教学模式由于实践与理论结合紧密,教与学都表现出软件命令学习集中化的趋势。这种集中化趋势剔除所有不重要的或在现实工作中很少使用的软件命令。学生强化学命令,而对于那些偶尔碰到的非核心命令的学习,教师则指明方向和学习方法,同时学生由于计算机软件学习内在信心的建立而自然获得了一种自我“主动更新、主动升级”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激发是课程设计之初没有预计到的“意外收获”。基于该课程已取得的良好效果,笔者将着手该课程下一阶段的改革与实践升级:继续增加教学强度;有意识强化学生“自我更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将该课程的授课时间充分集中,浓缩成一周左右的实践周教学课程,在时空上完全对应实际创作工作,进一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

三、总结与思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