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范文

物流企业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企业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物流企业工作计划范文

目前,在物流企业预算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预算意识薄弱,单纯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和企业各部门的经营情况关联不大,相关部门没有自觉配合的意识,财务部门只能比照往年的情况闭门造车;其次预算执行和考核疲弱乏力,预算编制阶段闭门造车制约了其执行的可能性,执行考核体系的普遍缺乏则彻底抽空了预算执行的动力、压力和自觉。

推进物流企业绩效预算管理的方法和路径

面对多方面的内在需求,物流企业企业等经济组织应该立足企业本身情况,结合行业特色及地域国情,在汲取国际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推进企业绩效预算管理。首先,构建尽可能量化的绩效指标。绩效预算关注执行的结果,以投入相应资源容易出成果获成绩比较大的区域为重点预算范围,需要相应绩效指标提供辅助。对此,要搜集各业务部门在工作性质、机构职能、财务收及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信息,合理形成与系列绩效挂钩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年度工作计划逐步细化为年度绩效计划指标,为绩效预算管理合理及其顺利实施提供基础性先决条件。其次,构建预算绩效评估机制。绩效预算初步成型以后需要相应的评估机制确保其适当性和充分性。对于物流企业等经济组织而言,应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等代表的所有者的权力机构构建、其他利益相关者代表参与的绩效考评估计机构,对评估工作的范围、程序、权限及评估结果的运用做出具体规定,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的绩效预算得到综合评估,确保绩效预算管理适当充分。再次,构建有效激励机制。绩效预算管理强调次级组织的预算与预期工作绩效的挂钩和一致,故此物流企业应该构建完善有效激励机制,增强绩效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杜绝为问题严重区域弥补缺陷而不断投入资源的思维陷阱,适时适当增加实际运行绩效较高的部门或个人,合理简并机构,有效进行资源配置,以期利用绩效预算管理切实提升组织绩效,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公民责任发挥的潜力。第四,厉行绩效责任承担机制。绩效预算管理每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重大损失。对此,应该厉行绩效责任承担机制,评估各次级组织绩效的负责人要为其评估结果及相关意见负责,在非突发事故爆况下出现重大异常承担相应责任,给予相应惩罚措施;各次级机构负责人应该在组织内部切实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确保组织绩效的正常保持或提升,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投入资源及费用的比例,非突发事故爆况下出现重大异常承担相应责任,给予相应惩罚措施。

推进物流企业绩效预算管理的注意要点

绩效预算管理对于国内而言是舶来品,国情差异及中国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的特殊性致使大量外国经验失去指导价值,政府运作及企业经营模式的差异又让业已初步探索的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实务丧失了部分借鉴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等经济组织绩效预算管理的推进和实施应该注意两点:一要注意全面性、长期性,强化绩效预算管理本身具有的战略性特征。绩效预算要以组织的长期战略计划及目标体系为依据,以企业组织持续经营能力预期为基础,全面考虑各部门、次级组织及重大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充分保证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绩效目标的效率性,推进“绩效”的观念贯穿于整个预算编制、执行及考核过程的始终,推动实现部门绩效目标与工作计划一体化,助力达到资金有效最佳配置的目的。二要具备开创意识和创新精神,摸索跋涉出绩效预算管理中国本土化的最佳路径。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应该紧抓企业绩效管理精神内核及紧密结合特定组织情况,破除一切既定模式,全局性、宏观性地进行理念重塑和流程再造,逐渐摸索出高效、适用、科学、创新的本土化或者说本组织化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及路径。(本文作者:夏翠红单位:江苏惠尔物流有限公司)

第2篇:物流企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字:港口物流管理,MES,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U65 文献标识码: A

1.关于MES(制造执行系统)的概述

1.1MES(制造执行系统)的概念

MES第一次被提出是在1990年,提出者是美国著名的制造研究中心AMR。AMR赋予它的定义是: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它的使用它为车间的管理者可以对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对工人、设备的工作进行监督,对资源的使用以及流程指令的实施进行管理。MES虽然不是服务于管理层和生产层的,但是MES加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1.2MES(制造执行系统)的发展

1990年11月,AMR在美国第一次提出了MES的概念,并赋予了它的定义。MRP提出它就是为了加强MRP的执行功能。1997年,MES被模块化的11个功能,这些功能模块共同构成MES系统。11个模块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单一存在。2004年,协同MES系统的结构c-MES产生。

1.3MES(制造执行系统)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企业虽然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有了进步,但是作为承上启下的制造执行环节的管理还不完善,资源的利用、员工的管理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欠缺,亟待改善和解决。

世界上最早采用MES系统的是日本西门子公司。我国最早引进MES的宝钢集团就是从西门子公司借鉴的经验。在使用MES的初期阶段,由于我国引进较晚、经验欠缺,导致MES的发展速度缓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带头研究MES系统,并大力倡导使用MES系统。现如今,我国的各大企业、网站甚至大学都在采用MES系统以进行合理的管理。

1.4MES(制造执行系统)的功能

MES的11个模块的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MES的11个模块的功能模型

MES基本功能:

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分工平均

数据采集:通过激光感应扫面数据,电脑录入,省时省力

业绩分析:整个生产制造环节的业绩都可以被整合计算

产品跟踪: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都被进行试试监控,有任何问题,立即就能解决

2.我国港口物流的概述

港口物流业在当今各种物流手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物流链重要的环节。港口是海陆之间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可以用来存放等待运输的货物,也可以用来中转正在运输的货物。港口不仅有货物运送、装载的功能,还可以带动港口周边的产业以发展综合综合物流,这是由港口特殊的结合性运输方式决定的。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一些港口的规模已经不能满足行业需求。港口规模的不断壮大,使港口企业也不断向专业化、速度化转型。要提升港口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就必须把整个物流管理功能看作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港口物流的管理,港口物流的管理要从物流模式,物流的现代化程度,物流资源的分配,物流信息的收集等等方面进行加强。

收集信息是现代化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港口企业也应注重资源信息的收集。根据资源信息时时的采集,可以准确的掌握港口的信息以及同行业港口发展的动态。我国的港口企业深深的了解信息采集的重要性,并把信息资源充分的运用到港口的物流管理中。但是港口物流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信息化系统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把港口物流管理系统与MES相结合。

3.基于MES的港口物流管理系统的方案

港口的信息的收集可以把港口各部门联系在一起,是物流企业整体运营的关键。但是在一些港口企业中,由于调度部门不能对港口进行时时监控,导致货物积压,不能及时运送。当港口物流发生问题的时候,每一级别的主管部门要进行记录以及报告,这就使问题的解决的时间延长了不少。基于MES的港口物流管理系统的出现可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提高港口的工作效率,减少物流问题的出现,对整个企业的效益提升有着明显的意义。

3.1系统的基本设计

系统是以解决港口物流管理为目的,信息化为设计核心,以安全性、先进性为设计原则,为港口提供信息化系统的解决方案。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支持,MES的数据库要求容量大,因为所有的管理数据的信息全都被存放在数据库中。本系统采取了oracle系统,该系统功能十分强大。

3.2港口各部门物流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a 信息的管理和存放 这部分存放的是整个物流企业的业务数据,数据得到集中管理,各部门可以从这个数据库随时调出数据,方便查看。

b 当与客户完成合同的签订工作以后,合同自动被传入数据库。相关人员对合同上的信息进行处理,对订单进行分解,制定工作详情,并把工作计划传给调度部门。

c 调度部门从数据库获取了订单的工作计划,然后根据工作计划完成货物装卸以及运输工具的计划,并传回数据库。

d 现场管理部门从数据库调出详细的工作计划,然后进行审核,对各个部门的计划进行分析和详细记录,为预算做好准备。

e 港口的库管部门从数据库获取货物卸载以及运输工具的计划后,对所需装备的信息进行分析,把分析结果传回数据库。

f 港口计费部门从数据库调出货物运输的实时信息,对订单的计费进行预算,传回数据库。

g 财务部门可以根据计费部分传回数据库的信息,完成整个财务的计算,领取发票,完成订单。

h 统计部门在整个订单结束后对每个环节的负责人、工作机器、时间等等进行记录,永久保留进数据库,便于日后查看。

3.3实例分析

位于上海的小洋山码头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码头,它是集货运、客运一体的大型水路枢纽。小洋山货运码头是我国最先引进MES系统对港口物流进行管理的企业。在传统基于MES的港口物流管理系统的管理下,企业对整个系统又进行了创新。

a 把企业的安保部门纳入MES系统。当有外来车辆进入港口时,港口大门的电子眼录入车牌号传入数据库。港口保安人员通过系统的自动比对,对外来车辆的信息进行了解,有利于保护港口安全。

b 当对车载货物进行称重的时候,电子秤的结果可以立即传输给数据库。有关部门通过传回信息与早先录入信息进行比较,查看是否有出入。在系统无人工工作的时候,也可以设置MES系统自动比较,省时省力。

c 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库显示的港口实时数据图形,对港口进行动态观测,有利于调度部门的合理调度。

4.总结

基于MES的物流管理系统解决了港口物流管理不完善的问题,使港口企业各部门能够有效的、迅速的、合理的工作。以数据信息化作为链条的各个部门之间加强了联系,不再是独立的个体。强大的数据库的支持,也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越来越紧密。MES系统为港口物流企业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给企业带来了活力,增加了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它是企业的盈利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纪刚.建立海区航标物流管理系统的设想[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内河航标学组联合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3

[2] 刘亮,齐二石.基于APS与MES集成的车间生产计划和调度方法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6(09)

[3] 张泉灵,荣冈,苏宏业.MES技术的普及与推广[J].化工管理.2007(05)

[4] 吴孝玲,尹显明.基于MES的智能生产调度系统研究与实现[J].机械.2010(12)

第3篇:物流企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安全管理;策略

Abstract: As the market economy develops, the changes of time, China’s logistics has broken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areas. Modern logistics in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and circula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a business-to-process materials circul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also will be in a lot of new changes. Therefore, in the modern logistics enterprise security management, only on the model of safety manage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enterprises; safety management; strategy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企业原有的体制己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 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转贴于

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 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 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

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

2.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农建. 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汪波. 以资源整合发展物流营销的基本战略[J]. 综合运输,2005(3):45.

第4篇:物流企业工作计划范文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 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 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 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 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

    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

    2.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农建. 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汪波. 以资源整合发展物流营销的基本战略[J]. 综合运输,2005(3):45.

第5篇:物流企业工作计划范文

一、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校企业合作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校企合作的宏观环境营造乏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体系和宏观政策支持,国家还没有出台具有操作性的对合作企业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几部委还没有联合下发关于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有关文件,导致校企合作出现院校“一头热”现象,难以深度合作;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参与度不高,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发挥不好;三是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加大了投入,但其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仍中仍处于劣势,无论是办学经费,还是其他社会资源,职业教育都是处于劣势。

2、学校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合作流于“形式”。学校只注重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而忽视了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如何操作或实施等具体条款的签订。院校一方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工学结合”,把最常见的“放羊式”项岗实习等同于“工学结合”。再加之由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办学时间较短,师资大部分是经短期培训后改行的,缺乏物流管理实践经验和技能,在科研和技术方面积累的也不多,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缺乏吸引力,因而限制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业合作只能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限制了校企合作朝更高、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3、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一是物流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没有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价值链中,物流企业尚未认识到合作教育带来的益处,总是狭隘的认为物流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物流服务,培养人才是高职院校天经地义份内的事,企业没有义务和责任,企业没有必要花较大的成本与高职院校合作,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二是物流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把校企合作只当成选择人才的途径,很少关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三是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与物流企业岗位工作要求的差距较大,学生难以真正顶岗,导致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由于顾及成本问题,只能安排学生在低层次的跟岗实习,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规范且成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培养。

4、“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够。“院校”拥有一支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开展校企业合作的先决条件,也是办好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健。然而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其“双师型”教师队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教师数量明显不足,职称明显偏低,实践经验严重匮乏,师资结构突出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兼职教师数量不足且不稳定,由于校企业合作制度上缺失及认识上的不足,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物流专业人才跟本请不动,只有一些实践经验不足的物流专业人员在其主管领导不知情的情况下暗地里做兼职教师,或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碍于人情面子让其业务不精干的手下做兼职教师,这样从质量和数量很难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由于院校经费有限,培训机会少,加之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专业教师没机会和时间参加培训,不利于“双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由于上述原因,即使院校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由于多种原因,教师的实践还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进入实质性的校企合作的不多,影响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持续有效推进。

二、解决当前高职物流管理校企业合作问题的途径

1、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政府要出台校企合作的法律性文件,以立法形式保障校企合作机制的运行,并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尤其是要明确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享受校办产业相关优惠的政策。同时,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及开展相关的研究,指导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2、学校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高职院校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只要是有利于双方效益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都可以尝试。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和强烈的使命感,担负起应尽责任,保证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主动融入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

3、寻求互惠多赢的动力机制,实现多方共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是推动校企合作顺利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是校企合作良性循环的纽带。只有激发学校、企业共同发展的需求与愿望,才会形成校企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才会更有生命力。否则,校企合作协议只能是一纸空文,合作只是半途而废,或虎头蛇尾。院校的动力机制,包括院校管理层的动力问题、教师的动力问题和学生的动力问题。参与合作企业的动力机制,包括企业管理层的动力问题、实习基地督导教师的动力问题。要搞好校企合作,就必须形成一整套动力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方互利互惠、院校、行业、企业、学生和社会多方共赢的局面。

4、认真审核校企合作的可能性,扎实搞好校企合作。为了避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对合作双方的可能性及实现校企合作双方应具备的条件,进行可能性审核。首先,院校一方要审核本身专业性及在行业内的认可度。如果物流管理专业本身专业性强、行业内认可度高就要与规模较大、比较注重员工基本素质、企业长远经济利益的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否则,只能与规模较小、对员工基本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物流企业合作,即所谓的强强联合;其次,院校要根据确定的校企合作对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院校专业教师要根据学生已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有的放矢的制订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教学工作计划,并协同企业参与管理并组织实施;第三,院校和企业要根据组织实施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同时,还要根据双方合作的基础,对合作协议进行完善和提升,并寻求其他合作项目,力争扩大合作范围和合作深度。

5、建设满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双师结构”型的教师队伍,才能满足校企合作下的教学需要。因此,要从如下方面建立一支符合校企合作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一是建立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通过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教师聘用制度等相关制度,建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情况做出相应的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职务晋升等挂钩,引入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激活教师队伍。二是重视校企平台的搭建,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取得“物流师”、“高级物流师”或“注册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在物流岗位一线培训教师,培养教师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以培训在职教师为主,从行业、企业、引进具有“双师型”条件的人才是有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辅助途径。引进企业中那些博学善讲、既有教师素质、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不仅能满足教学需要,还能够为学校课程建设带来生机。

三、我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

1、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加强物流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为了保证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质量,使校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我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处,制定了校企合作制度,编制了校企合作标准协议,规定了合作内容、合作形式,完善了校企合作内容要求,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机制不断完善。在学校校企合作总体框架下经管系认真与物流企业开展合作,使物流管理专业合作企业数量达到30多家,在人才培养、技术咨询与服务、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合作。

2、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建立真实或仿真的物流企业环境。学校与北京络捷斯特公司合作共建了仓储管理等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8处,为培养技能型管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校企双方互聘骨干人员。学校聘请物流企业技术骨干与核心管理人员来校承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物流职业能力;聘请物流企业技术骨干与核心管理人员在企业指导顶岗实习学生,培养学生物流管理实际工作能力。企业聘请学校的教师为企业技术咨询与管理顾问,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实践。

第6篇:物流企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互动发展第三利润

一、问题的背景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给实体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对制造业的影响首当其冲,外部市场需求大幅减弱。经历原材料和油价上升、利润下降,再到消费不足、生产过剩、产品积压、订单减少、业务量萎缩、客户丢失、人民币升值、资金紧张,我国制造业受到严重打击。由于物流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高度的同步性和依赖性,因此,受GDP增速放缓的影响,中国物流业也处于经济寒冬。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88.82万亿元,增幅同比下降8.1%;物流业增加值完成约1.94万亿元,增幅同比下降5.7%;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5.21万亿元,增幅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出口下滑、运力过剩、运价下降,国内物流企业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据浙江省运管局的统计,2008年和2007年相比,货运业务量平均下降了20%~30%,2009年3月17日,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省各地的货运场站及其入驻货运企业的业务量都出现下滑,其中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的下降幅度达到了30%。与此同时,运价也在下调,浙江约有40万辆货车、25万多个物流企业,平均每个企业拥有货车1.6辆。有关部门抽选了其中39家企业,发现有36家出现运价下降――运价下降5%的18家,运价下降超过5%的18家。

二、研究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的原因

1、依据被国际经验所证明了的经济发展规律

在工业化初期,制造业是产业的主体;而在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当制造业规模较小的时候,制造业普遍采取“大而全、小而全” 的企业组织模式,即制造企业自身承担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商品销售以及物流等所有活动。但由于规模的扩大、竞争和专业化分工的加剧,企业因为资源约束不得不将物流等业务外包,由此产生了制造、物流等活动的相对独立。到了生产相对比较发达的今天,制造与物流的独立掩盖了他们之间的联系,降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交易成本、增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协同的呼声日渐高涨。我国正处于向工业化中后期的推进阶段,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互动发展不仅迫切和必要,而且也成为可能。

2、依据当前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而物流业又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两者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当前,制造业物流没有转化为社会需求,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降低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同样制约了物流业发展。只有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实现互利共赢。1999年海尔的成功经验就是,在企业内部打破事业部的界限,把分散在各事业部的物流资源集中起来,统一成立物流公司,统一受理各事业部的所有物流业务,取得了较大成功,不少企业借鉴了海尔内部物流整合的成功经验。

3、依据制造业与物流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经济转型就是要促进制造业的服务业化,实现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而通过供应链管理和对制造业的流程再造,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正好体现这一发展趋势。

4、依据两大产业长远赢利目的

从长远看,提倡风险共担,有利于两大产业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泉,提升两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两产业协调融合发展。从当前看,在经济环境偏紧、两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下,提倡风险共担有利于两产业通过发掘新的利润源泉,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两业合作指导意见,这意味着国家不仅在战略层面推动两业互动发展,而且在战术层面出台了具体措施,标志着两业合作将进入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三、中国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造业是三大产业中发展最快和比重最大的产业,因而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制造业的发展给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确立了标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制造业对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

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影响制造业赢利的因素很多,如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供应商管理、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控制、市场准入、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等。似乎哪一个都比物流重要,物流理念认识落后,尤其是国营企业重生产轻管理、重工艺轻物流,有畏难心理,墨守成规,缺乏物流革新精神。

2、物流外包说比做容易

中国物流业的成本比国外要高两到三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0多家在华投资,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选择物流外包,而中国的物流外包比例只有16%左右。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沃尔玛的货物永远在路上,国内企业的货物总是在仓库里。其实,许多人做过不少制造业物流外包调查,结果表明,制造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都知道物流外包的好处,但制造业物流外包的比例多年来还是一直维持在15%以内,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仍是主流。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长城汽车,长城汽车控股的蚂蚁物流公司目前的总资产达到2个多亿,200多辆配送车辆,700多名员工。首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长城汽车已经形成、建立了相对完善且具有一定规划的物流体系,不可能为了纯粹的外包形式而关停此等规模的物流公司。其次,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物流公司的介入可能会遇到企业内部某些部门或者领导的抵制,毕竟关系到自己的饭碗。再次,像蚂蚁物流这么大规模的公司,除了裁员之外,物流外包的实施可能意味着资产的出售,企业管理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3、制造业主宰供应链,发展不协调

谁都知道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组成了供应链,供应链应该协同。而目前在多数情况下,中国的供应链由制造业主宰,制造商过分强调博弈,较少考虑“双赢”或“多赢”,因此,供应链难以协同。目前形成的供应链关系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据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8年12月我国公路货物运输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为71.1,比上月下降了4.6个百分点。2009年2月我国公路货物运输市场价格指数66.7环比下降3.4个百分点。

4、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物流业沿用传统作业方式多,创新少,“现代化”水平低。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现代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来实现资源利用、运作效率的最大化,它强调的是系统性、协调性。中国物流企业大多停留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没有物流信息系统,缺乏面对新经济模式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为数不多的、较为先进的物流企业往往只拥有物流信息系统之形,匮乏其实质,表现为物流模式的信息系统设计落后,不同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

5、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物流标准化滞后

物流标准化建设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基础,是中国物流业与国际接轨的坚强基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标准化程度差距很大,如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不能有效衔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多式联运迟迟得不到大的发展;物流包装标准与设施标准之间没有协调;代表物流现代化程度的信息化标准严重滞后……这种种缺陷直接导致我国物流成本比重居高不下,物流效率大打折扣,社会和企业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物流标准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一块“软肋”。尽快改变物流业的非标准化状态,加速物流标准化发展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鸣。

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发展对策

1、与时俱进,改变观念,改良发展

制造业物流的改良式发展模式针对传统老企业暂时没有条件进行企业再造和流程再造、无力进行物流技术革新的现状,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企业物流不合理的状况进行局部改变。如调整职能部门结构以求加强物流活动的协调统一性;改善物资存放管理方式以求降低管理费用;适当增加物流技术装备以求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加强库存管理控制以求降低资金占用等。同时,应加强物流意识,关注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蓄势待发,待条件成熟时进行物流系统的根本性革新。企业物流改良式发展可以采用物流系统诊断的方式,聘请有关专家并组成有各部门领导参加的诊断小组,通过广泛的宣传和调查,明确物流系统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作用和必须实现的功能。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摸清系统目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到底是物流布局、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系统组成要素的问题,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等系统结构方面的问题,还是物流作业方面的功能问题,是主观问题还是客观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相应措施或解决方案。

2、整合制造业资源,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提升竞争力

鼓励制造业主辅分离、流程再造,分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支持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加速融合、互动发展。大型物流企业应该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应做精做细,适应目前制造业由“少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发展各方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互动协作。同时,现代物流业应该充分发挥已有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网络布局(中小企业仍以做强专线为主),减少物流响应时间,以更安全、及时、完好、优质的服务尽可能为制造业提供物流技术(有代收货款或其他附加业务为更佳),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有能力、利润逐步增加的物流企业还应不失时机地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立体化(仓库)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研究力度,为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或其他行业,提升现代物流水平。

3、协调供应链,互动发展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如果单纯停留在制造层面,其只能做大而不能做强。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应有自己的业务核心,专注于某一方面发展专长,与物流业合作,以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提升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运作效率。而对于物流业来说,应发展针对制造业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应该将发展物流服务作为利润重点,帮助制造企业制定销售计划、运输计划、订货计划、生产计划,以至对制造企业进行流程改造、再造等。当制造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而改变生产计划时,物流企业能迅速地传递信息,制定弹性工作计划,并相应地调整各个环节。这一切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双方的合作关系,使得物流服务商在整个生产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和稳固的位置,从而保证其快速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着力于提供其他高附加值的相关服务,尤其是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服务,如提供“门到门”送货服务,收集客户反馈信息等,这些都可以加深合作,实现双赢。

4、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统筹全局,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

由于制造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制造业的供应链超越了国界,制造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球协同十分重要,这越来越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如今,中国的制造商进行了大规模的信息技术应用投入,根据有关材料,国家“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计划投资50亿元,2007年已经开始支持制造业的信息化实践,中石油等大型企业ERP系统成功上线,GPS、RFID等一批物流设备广泛应用于神化、宝钢、上海华谊等企业。真正成功利用信息技术来统筹物流活动能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为企业节省成本,如浙江的弗玛物流就引用国外先进、成熟的软件来配合各项物流操作。

5、国家职能部门应尽快完善物流标准化

由于政府部门是国家标准的组织制定者和推广者,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对于现代物流业相关标准的拟定,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制定物流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以及物流设施标准、物流标识系统标准等体系规范,建立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等等。即由政府牵头,由上而下地推进我国物流正式标准体系的建立。具体来说,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设置全国性的物流标准化行业管理组织,尽快消除物流标准化工作的体制;加强物流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工作;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物流标准,制定国内物流标准;加强对物流标准的实施贯彻和监督管理工作。

五、结论与建议

现代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互动发展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克服资源要素的制约,专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物流业业务的不断开拓,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在经济危机的今天,还应做一些工作:第一,小心管理供应链风险;第二,不管收入多少,以控制服务成本来维护客户的利润;第三,把库存和供应功能整合在一个供应链组织中,以此来提高效率和最大限度地节省劳动力;第四,重建价值链,使其可伸缩性更强,并且更为快速地反应由于生产力降低引起的不确定需求;第五,加强对需求的感觉,使得自己能感觉到底部(经济)位置,并且快速反应不可预知的上升(经济);第六,不失时机地寻找机会来销售附加服务,在已有基础上赶上竞争对手;第七,尽可能地通过降低投资管理和产业升级进度的费用为已经不多的研发省出经费。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Z].省略.

第7篇:物流企业工作计划范文

运输作业实务这门课程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从事运输作业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很多学校都会开设的课程,如何培养符合社会企业所需的运输业务人才,我们中职学生的学习定位应该在哪个层面,是我们必须探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行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

1、缺乏实践性训练。在现行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业务操作上都呈现出技能操作水平偏弱的现象。用于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薄弱,导致教学环境局限于教室,对于运输作业这门技能操作性强的课程,在这种纯理论教学的环境中,根本无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更谈不上有效教学和达到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目标。

2、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课堂教学模式停留于课室,处于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没有根据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实施的场所和教具、视频等,因此也就只能停留于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3、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运输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学校到学校,没有运输实践工作的经历,在讲授实务实训课程时显得很飘渺。甚至有些老师讲了多年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却没有真正填写过运输合同、运输单据、投保单据等单证,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没能满足企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

4、教学评价方法片面。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比较注重结果性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会给学生造成一些误区,认为卷面成绩高就代表学好了运输这门课程。

二、基于模拟公司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教学模式

1、“模拟公司”教学理论。模拟公司教学模式是指以模拟公司为载体,以企业经营活动为主线,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具体行事,在经营体验中构建知识、技能、情意,进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2、基于“模拟公司仿真教学模式”的实施。基于模拟公司的仿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模拟公司教学模式要确定学生能力的培养,选定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境,完善评价体系。

(1)确定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运输作业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用模拟公司仿真教学模式,旨在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其必备的技能,确定教学内容如下:

①创建运输公司:体验运输作业、选择运输方式。

②公路运输业务:体验汽车运输、办理接单业务、计算公路运输运费、调度安排、配装货物。

③铁路运输业务:体验铁路运输、计算铁路运输运费、办理铁路货物接单业务、配装货物、处理铁路货运事故。

④航空运输业务:体验航空运输、办理接单业务、计算航空运费、处理航空货运事故。

⑤水路运输业务:体验水路运输、办理接单业务、计算水运运费、水运提货出货、处理水运货运事故。

⑥集装箱运输业务:认识货柜、计算集装箱运输运费、办理接单、装载货物、处理集装箱货运事故。

3、模拟公司仿真教学模式下采用的教学方法

(1)模拟训练法:任课教师事先精心策划好的与真实公司运营环境极为贴近的各种模拟训练活动渗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吸取从书本上难于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来不断修正及磨练学生的行为使之逐步成熟。

(2)任务教学法:课程指导教师将在每一模块的实训中,根据需要选择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任务”下达给各公司,由此来“引导”及“控制”整个训练流程及训练节奏。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工作任务”来掌握专业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3)角色扮演法:模拟公司内部设置不同的职业岗位,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开展相应的业务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根据活动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4)设计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开展的保障,不同的教学环境会对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不同的影响。运输作业的基本工作环境就是我们教学环境设计的依据。

运输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环境以运输实训室和校外企业为主。教师以物流企业运输岗位的工作流程为导向,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点,教学对象(学生)的情况整合优化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通过到物流企业顶岗实习,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的技能知识,更学习了企业的先进技能与理念。

(5)教学评价:①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企业和社会。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侧向于以学生的操作技能。把物流企业评价员工的标准融入学生的学习评价标准中,从企业与社会的角度去评价学生。

②评价角度多元化: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素质等多角度多方向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③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应“嵌入”到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作业等职业素质的形成。

三、基于模拟公司的《运输作业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框架

教师必须根据真实物流企业的运输岗位设置与技能需求,以职业技能模块式组合,并在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出各模块的项目任务、活动及其相应的工作事项等,即以“模块――项目任务――活动――工作事项”组合成对应课程的实训模块。在实训模块教学当中,要求学生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五个阶段来完成工作过程,直接在公司仿真环境中模拟各个工作岗位的运营业务活动。

下面以《运输作业实务》这门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为例来阐述模拟公司仿真教学模式的应用。

1、准备阶段:(1)根据运输行业的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内容,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其进行提炼和整合,重组《运输作业实务》的教学内容,分为“创建物流公司”、“公路运输业务”、“铁路运输业务”、“航空运输业务”、“水路运输业务”、“集装箱运输业务”、“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七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计对应的项目任务、活动、工作事项。(2)建立“第三方物流模拟公司”管理中心:功能主要是对各“模拟公司”进行管理、联接、协调,保证各“模拟公司”严格按照操作规则办事,保证各“模拟公司”的业务交往能正常运作。(3)营造一个与现实第三方物流企业尽可能相似的仿真职业环境。

2、确定项目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先由指导教师把“任务书”下达到各模拟物流公司,并进行必要的前期培训。然后各模拟公司召开工作会议,认真解读、讨论、分析任务,明确任务目标及其要求等。

3、制定计划:由各模拟公司制定出完成任务及活动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流程和环节,教师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适时地点拨及指导学生。

4、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的角色,并按制定的计划开展工作。在这期间,指导教师要下到各模拟公司了解各模拟公司的运作情况,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及点拨。

5、检查评估:根据评价表,在各模拟公司实施计划当中,指导教师将组织一个由学生直接参与的评估小组有序地对各模拟公司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估,学生间互评,教师对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6、归档或结果应用:各模拟公司在训练中会产生和形成不少的训练记录及训练成果,对这些记录和成果,很有必要把它们按一定的分类进行归档。

四、基于“模拟公司”的仿真教学模式的保证措施

第8篇:物流企业工作计划范文

近日,“烟草物流技术应用与设备选型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中烟电子商务公司副总经理范建治先生在会上就烟草行业物流建设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前沿技术的开发应用和行业对物流设施设备的选型要求作了全面的阐述。

范建治表示,虽然现代物流在烟草行业创建之初就已经存在,但真正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工作提出还是近五年的事情。近两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为打造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企业,烟草行业在物流建设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从去年开始,烟草行业先后两次召开了现代物流建设工作会议,成立了行业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以地市级烟草公司为经营主体的配送中心建设已经大规模展开,行业商业卷烟企业配送中心体系建设基本建立,各中烟工业公司物流整合工作已经受到广泛的重视,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已经开始,工业公司内部物流一体化建设有了明显的进步。目前,烟草行业现代物流建设正按照先企业后行业、先省内后省外、先卷烟后物资的原则,并按照规划先行、流程优先、注重实效、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方针稳健发展。

工作循序渐进

范建治表示,在发展过程中,烟草行业现代物流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组织机构方面,烟草行业从国家局到各省局级中烟工业公司成立了现代物流领导小组,并开始进一步延伸至各地市局。领导小组成员由各省局级部门的人员组成,烟草行业现代物流建设已经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领导组织体系。

烟草行业的物流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在国家局统一领导下自上而下全面开展。专业方面,以省为单位进行系统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以地市级烟草公司为经营主体进行物流建设和运作。据范建治介绍,目前,专业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已经在行业内得到全面推广。卷烟配送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到目前为止,全行业共有物流配送中心267个,内部仓库573个,中转站1325个,分检流水线1484条,送货车辆16629辆,共有412万个零售客户,送货率基本上达到100%。工业方面,以各中烟工业公司为主体进行物流建设和运作工作。在各中烟工业公司的联合中整合内部物流资源,采取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的方式对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进行系统规划和流程优化,烟草行业物流正不断朝着大企业物流的目标迈进。

事实上,烟草行业物流建设既有物流的一般性特征,也有烟草行业的特殊性。范建治认为,烟草行业作为一个特殊性的行业,是以服务零售,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经营出发点。在物流网络上,要求覆盖所有的零售中心。同时,烟草行业的物流也是在专卖体制下的物流。物流建设和运作要符合国家烟草专卖制度。除了行业的特殊性之外,烟草行业的物流建设也要符合物流的一般性原理,也要满足物流的低成本、高效率、优质服务的目标,这就需要广大的物流企业,物流设施设备企业,为烟草行业提供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在行业物流建设和运作过程中,物流信息技术和先进的软硬件设施设备,都在提升烟草行业物流水平,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优化作业流程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物流的一种形式,烟草行业物流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是系统性的。信息软件方面有仓储软件、产品跟踪软件、线路优化技术、ERP资源管理软件、物流共享信息平台等;硬件方面,RFID、托盘、车辆、叉车、立体库、塑模包装、传送设备等都是烟草行业所需要的。

据他介绍,全行业有33个省级分公司,367个配送中心,18个中烟工业公司,99个生产点,烟草物流网络对物流信息技术、软件技术、工业设施、先进的设备资源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当然,这些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流程优化、先进设施设备的应用也会大大提升烟草行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提高烟草行业物流运作效率。以托盘和RFID为例,目前,行业部分工业企业已开始在省内及部分省市之间支持托盘营运,以托盘为核心,结合RFID技术,极大的提高了运输的效率,减少了装卸的次数,降低了破损率,提高了物流的工作效率。

集成化的信息网

在对烟草行业现代物流特点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范建治提出现代物流建设的下一年工作计划。据他介绍,明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物流工作是以完善资源配置为指导,进一步整合行业上下游,明确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产业物流工作和部门建设,继续把提高服务效率作为指导思想,注重发挥物流技术的作用,真正做到讲成本,讲效率,完善评价体系。各中烟工业公司都会尽快在内部物流资源系统整合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管制生产队伍,加强系统设计,完善内部资源配置,完善内部物流评价工作,努力建立真正的大型企业现代物流。其次,工商企业要改变观念,树立好利益关系。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统一的平台上,通力合作,不断提高技术,继续加强资源共享、流程共享、网络运输的工商物流整合一体化工作。国家烟草专卖局将建立行业物流标准平台和标准体系,加强信息化工作,建立完整的服务效率评价体系工作。烟草行业下一步的物流工作会依靠现代物流技术和集成化的信息手段来实现,尤其是在业务流程,信息技术,物流管理水平这几方面都要有物流信息技术和相应的设施设备的支撑,同时,也给我们广大的物流供应商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最后,范建治还对烟草行业物流技术应用以及设备选型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物流技术应用和设备选型一定要符合烟草行业物流政策和行业相关物流标准,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统一行业物流建设颁布了一些行业物流建设的政策。此外,烟草行业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刚刚成立,物流相关标准逐渐完善。国家烟草专卖局要求行业各工商企业一定要选用最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物流设施设备。在设备的选型上,不一定要最先进的,但一定要实用,适合自身的发展需要,物流设施自动化程度不一定要很高,但是要高效稳定,能够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他还要求各物流软硬件设施设备供应商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物流与烟草行业的关系,起码能够在设备的性价比上保持优势,在质量上给予保证,在后期维护上给予方便,争取和烟草行业实现共赢。

第9篇:物流企业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物流;顶岗实习

0.引语

学生在学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较差;企业从成本角度出发,希望招到拿来就能使用的人才,不愿把过多的成本花在培训新员工上,导致不少学生面临这样困境:就业等于失业。高职教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企业实用性人才。毕业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一种重要模式,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实现学校到企业的“零接轨”。通过顶岗实习,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过硬的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合作精神等,从本质上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物流教育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

1.目前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分析

1.1毕业顶岗实习基层操作为主,岗位单一

近几年来出现的“用工荒”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许多物流企业为招不到员工着急,其中基层员工尤突出。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绝大部分从事基层操作,岗位以仓储、包装、物流客户服务为主。这些工作技术含量不高,难度不大,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对于日复一日重复简单的、没技术含量的工作,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在物流企业,员工主要采用同工同薪报酬方式,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拿的工资与高中生、中专生的工资一样,学生不久就产生失落感。

1.2企业以盈利为主,提供毕业顶岗实习条件简单

企业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是每个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不少企业把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习惯安排学生操作一些简单的物流设施设备,对其它也有较严格的要求,对学生的培训与管理也不到位。

1.3物流人才缺乏大环境下,学生跳槽频繁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剧烈,物流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成为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加上新型流通方式的兴起,物流人才供不应求。根据国家相关资料显示,近五年物流人才不会达到饱和状态。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找到一份工作不是难事,学生在一家企业顶岗实习一段时间后,如感到学不一到更多的东西,得不到发展的空间,很容易产生跳槽换工作的想法。

1.4学校存在不可控因素,管理难度大

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通常是在校外企业中进行,学校老师除了带毕业生顶岗实习外,校内还有非毕业班的授课任务或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不能长时间与学生留在企业。最重要的是目前接受顶岗实习企业,通常只招收为数不多的几名学生。从而导致一个班或一个组的同学分开在不同企业或地方进行实习,增加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的难度。毕业顶岗实习“放羊”情况客观存在。

2.高职物流专业加强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途径

2.1做好学生毕业实习的各项组织工作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要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密切合作,提高物流专业实习单位数量与质量,鼓励学生自己联系毕业。学校聘请企业实践指导老师,应严格把关,选任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技术过硬、有一定学术水平、责任心强的兼职教师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注重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岗位轮换,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更多内容。校内毕业实践教校指导教师应选择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生产实际较为熟悉,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专任教师担任。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0人。校内毕业顶岗实习老师要注意与企业联系,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企业,及时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学习、生活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正确的引导。指导老师一经确认,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准更改。若有更改需经学校审批,并由所指导学生确认后才能生效。

2.2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老师采用双师制

指导教师有两种形式,一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定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校内专任教师;二是由实习单位指定的富有岗位工作经验或生产管理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他们既是业务工作的指导者,又是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者。

指导教师主要职责包括:(1)根据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工作计划与进度,并严格执行;(2)做好企业顶岗实习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好通讯录、Q群,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岗前培训、安全教育等;(3)加强企业顶岗实习管理。指导教师要定期下企业指导学生,检查学生顶岗实习进度,及时批改学生的顶岗实习报告书;(4)关心、爱护学生。指导教师积极、主动与学生联系,关心学生的工作与生活,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5)做好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工作考核、实习考勤,客观评定学顶岗实习成绩。

2.3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采用多主体评价

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考核采用企业、学校、学生等多主体共同进行,各主体则重点有所不同。从多个方面进行考核。具体内容参考下表。

3.结论

目前物流专业毕业顶岗实习由于基层操作为主,实习岗位单一,企业提供的实习条件简单等原因,存在学生跳槽频繁,学校管理不到位等现象。我们应针对物流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存在的不足,加强物流毕业生顶岗实习组织管理工作,采用双师制、多主体考核等方法,把物流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做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顺利过渡到企业。

【参考文献】

[1]吴小平,谢景文.高职物流专业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今日财富,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