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范文

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

第1篇: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范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流逝,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五年级一班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加上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使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求实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务本、求实、创新,一方面积极地参加各类学习,领悟其中新的理念、好的方法,结合自己班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努力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本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

二、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过程中。

本学期,我十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思想倾向,我把握其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同位或小组合作自己试着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使朗读和理解紧基础上 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指导,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学生已进入高年级自然而然的开始沉默寡言,变得保守起来。我尽量的鼓励学生,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语言的肯定、赞许的眼神、表扬的手势甚至是一朵小红花。

四、立足身边、有效整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还记得三年级第一次将孩子的作文本收上来时的惊讶:这些孩子好像都不会写作文,怎么办?对,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于是尽量创造轻松的习作氛围,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语等。这学期,我发现身边的优秀更有激励性,于是我经常让学生欣赏班内的优秀习作,并将一些好的习作进行整理修改,然后让孩子们轮流阅读。有时我把孩子们的习作发到网上。有时我会将每一个学生的习作精心挑选,有的学生是整篇文章、有的学生只有只言片语,这样一来使学生在习作方面很有成就感,从而更加的喜欢习作,习作水平也相应的提高很快。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能力,不断丰富自己,更好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感触颇深。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44人,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习方法改变了.针对现状,我将孩子大体分为四类:第一类:品学兼优的孩子,这些孩子学习品质很好,有很好的自制力,能主动学习,应该说具有冲击重点中学的实力,第二类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努力学习,但基于多种原因,如: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正确,青春期思想波动等,造成成绩不拔尖,但他们也有冲击重点的希望,这些学生就是所谓的可上可下的学生,发展好了,是重点,稍有松懈就将与重点擦肩而过,第三类学生,是老师最心疼的孩子,这些孩子一直努力学习,渴望有一份理想的成绩,他们善良懂事,但成绩始终不理想,以致自己信心都大打折扣,面对这些学生,老师都倾注了更大的热情,耐心的辅导,生怕伤到他们敏感的自尊。第四类学生是我平时关注最多的孩子,活泼好动,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也因此常常违反纪律,表现在旷课,上课搞小动作,甚至课堂上说话,影响其他同学听课,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也普遍不好。面对这些孩子我有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针对上学期本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本人在本学期对语文教学工作做了些调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作出总结。

一直以来,我校把开展环保教育列入学校工作重点,成立了环保教育领导小组,由陈色卡校长任组长,政治处负责全面组织实施工作,组员由中层干部、年段长、班主任和部分任课教师组成。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形成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链条,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开展环保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显示出本班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从检测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对字形掌握比较好,错别字很少。这是与家长在家听写指导有力还有每天早自习听写过关有很大关系。可见付出就有收获。字义的理解对文章的感悟很重要,而现在收入的课文中有很多难以理解的词,在家庭作业中有些孩子的词语解释就是一味的抄参考资料或字典,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课堂上如果一个一个要学生解释,显得枯燥,有些学生就是照着参考资料念出来,没有什么实效,放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费时多,我们略读课文一般是一课时,讲读课文一般是二到三课时,时间也不允许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只能讲解重点词句,其它词语的疏通理解还是要在预习时完成。老师已教给孩子方法,具体实行还有待于个人,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自觉完成,本学期在这方面进行了狠抓。我则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小结方法,练习巩固等,争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过关。另外,对于学生马虎做作业书潦草的现象,我要求全班学生做作业一律用钢笔书写,课余让他们练写字帖。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字词句方面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此,我在教学不同的知识点时,都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读画思写问的五步预习方法,意思是读课文、画词句、思内容、写批注、问不解的方法。学生掌握这个预习方法,有利于提高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上,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文眼来理解中心,归纳小结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等阅读技能,并进行迁移学习到同体裁的课文中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习作教学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关心时事,对于热点的奥运火炬传递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事件,让学生时时追踪事态的发展,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把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课文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多积累素材,多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亦然不断提高。

在综合性学习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总结。我组织多种展示课,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确定研究主题,走出学校,深入家庭,走进社会来进行调查研究,学生的研究报告虽然内容欠具体,结论欠精准,但已初步闪现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关键,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定期复习等则始终在整下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的内容。

(三)做好转差工作

本班极需帮助的差生大约有五名,提高他们的成绩,对提高全班整体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我采用的方式是以多优带一差的方法,帮助差生制定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每天让优生抽出半小时帮助他们掌握,因为是多名优生来帮助,所以他们都不会有增大负担的感觉。另外我还设了奖励的制度,形成了竞争的机制。通过单元和知识点的小测,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给差生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四)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原创得意句段的展示。

4、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辅差工作完成较好,培优工作则显不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第2篇: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范文

一、教学常规执行情况

在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关心下,小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深入学习,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省规范办学行为相关文件精神和《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谨治学,以“实”和“严”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一)规范教学行为,落实教学常规制度

学校根据校情制定了课堂教学常规及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等制度,细化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要求,以指导教师的日常教学。

1、细化备课要求。新学期第一周必须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由备课组长组织研讨,教导处审查确定。备课要切实落实教学计划,课时计划中要包含目标设定、重难点分析、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后反思,不仅要求过程要完整、具体,还要求充分备生情,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学的落实。

2、强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落实课时计划,达成设定目标,目标意识要强烈鲜明。教学内容要准确,抓重点破难点,关注内容的多重性、多样性、疑问性、启发性和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主题意识。重视课堂练习,以多种方式在课堂中穿插必要的训练,巩固所学,让学生“一课一得”,树立训练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了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内化、生成知识,加强教学互动。

3、实化作业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布置要以目标和生情为依据,及时、适量、适度,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推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反对简单机械、过度的抄抄写写。作业的批改要求严格,要统一批改和订正符号,明确批改内容和方法,各学科作业分类要求。作业是体现学生掌握知识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衡量依据,我校对作业的常规要求是比较细的,如作业类别明确,像数学作业有口算本、课堂作业本、基础训练册等;作业书写规范,像数学课堂作业,每次作业前写清日期、次数、作业内容,每小题空一行,每次作业相隔三行,订正要写“订正”,中高年级统一用蓝色钢笔;作业批改细致,像语文作业小作文的简批要求做到:对好词好句进行标记、对错别字病句错误标点要标记明显并及时订正、不打大钩打等级,对大作文要求精批,有仅做到以上几点,还要有针对性和激励性的评语,写眉批和旁批。

4、量化质量评价和检测。书面测试每学期举行两次,易中难按6:3:1比例进行安排。年级组和班内还可进行小型的单项内容的书面或口头检测。每次检测要进行严格分析,以各题的得分率等数据的分析明确对后续教学的调整或加强。

我校每学期各学科还组织一次学生的小型竞赛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或数学口算、数学综合能力,或拼音、演讲、美文诵读、语文综合能力,或英语歌曲、英文朗读,小竞赛旨在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知识,延伸学习评价。

(二)加强常规检查,严把教学质量关

全体教师严格执行课表,临时调课需经教务处审查同意。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严格教学规范性,鼓励教学创新性。

1、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结合。开学初重点检查教学计划的制定;期中重点检查教案设计和作业布置和批改、推门听课看课堂教学常规;期末重点检查评比优秀作业、优秀教案。平时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则由年级分管段行政领导总负责,各年级备课组长参与督导。平时检查内容有相互听评课、作业交流、课堂教学常规等。

2、单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的检查,主要是听随堂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在期末阶段检查时,对每个教师的各项教学、分工等进行全面检查。教导处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情况的记录。

3、组织检查与教师互查相结合。阶段性检查,主要由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对每位教师的每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平时的随堂听课、教案、作业抽查主要以学校领导为主。平时的交流活动,主要以年级组教师间相互检查交流为主。

4、明确常规与倡导创新相结合。在检查过程中,既以各项教学常规为标准进行评价,也提倡老师们创新方法,如作业订正、补缺补差、教案设计等,老师们在工作实践可有更实用更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一旦得到认可,则成为一种教学常规要求得以推广。

(三)狠抓校本研修,提高教师教研教学水平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体,实施新课程,“成在教师”,显而易见。在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方面,学校采取多种举措,形成开放、深入、求实效的教研体制。

1、实行年级组集体备课制度。我校以年级组为单位,大家同在一个办公室,集体备课,定时召开备课研讨会,随时开展教材研讨活动。

2、实行大小教研组单双周活动制度。学校成立了三大教研组,语文、数学、综合,下设各年级语数教研组、英语教研组、非英语综合学科组。单周年组教研组(小组)开展教研活动,双周大教研组分别于周一、周二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3、实行全员上课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初制定公开课安排表,分别于每周二、周三、周四上午第一、二节课开课,除年级组内教师必须到位听评课,凡空课教师均参加听评课。

4、实行学期主题研讨制度。每学期召开一次主题研讨活动,或就课堂教学有效性观摩研讨、或专题讲座、或为教师专题展评,如说课竞赛、教学设计现场赛等。

5、实行城乡携手、异地联谊、送教下乡制度。我校与北岸中心校、金川学校、小川学校、森村学校、雄村学校为手拉手结对学校,我们常年开展教学交流、送教下乡、校际各项工作交流活动。自2008年秋季,我校与上海爱国学校结对,两校开展了几次有影响的教学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还与黟县实验小学常常有相互的交流。

6、实行个人研修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制度。

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情况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实施强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校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三种策略。

(一)自主学习,体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语文教学要实现主体性教学,或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首先须把握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教学活动中角色的定位。为此,教师首先要进行角色转换或让位,应从“前台”“退隐”到“导演”(导引)、策划、组织的角色地位。同时,要帮助学生确立主角地位,要教育、培养并放手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主动而自主学习,充分表现出主人翁、“主演”的角色形象。第二,衡量自主学习的一大量标:教学时空占有量。学生学习活动时间与空间占整个教学活动时空之比,愈大则愈趋于主体性教学与自主性学习。要实现导引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大胆实施一些“转移”,观念是教师不要做学生能做之事,变教师之说而学生能说的为学生之说,变教师之写而学生能写的为学生之写,变教师之做(说写之外的)而学生能做的为学生之做。第三,从何着手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标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这段话包含这几个着力点:(1)学习兴趣,(2)学习态度,(3)学习习惯,(4)学习方法。第四,实施利于主体性发展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1)主动参与策略:教师要力求使课堂形成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少而精地设疑引趣,促思,并顺应排阻和追问;鼓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感。(2)迁移为本策略:教师要善于利用背景资料,教给学习思路方法,培养学习元认知,从而促进迁移提高迁移水平。(3)活动促学策略。(4)合作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对合作学习目的性认识,确保合作学习时空,培养合作学习的技能。这样,学生的真正自主学习才能得以实现。

(二)有序组合,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无论哪一套版本的教材,学生作为一种学习材料,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种局限性。因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系统分析教材,详细掌握整册、甚至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及教学内容,在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要求,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实际情况,适时、灵活地对教学知识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调整,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同时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

1、重组教学知识点。

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中的句子:a.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他们的头。c.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发现句子中带点的词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不难,因为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四——我的发现”中就已经出现过,比如,“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等,而且让学生在说话和作文时运用这种方法,既然四年级上册就让学生学以致用,那么下册仅仅是“发现”是否有些简单?因此,教师就应该在“发现”的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习作中加以运用。这一教学内容在四年级习作教学和习作点评中要加以凸显。教学内容的改变及深入并没有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相反,避免了四年级上下册内容重复出现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口语不仅得到了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还得以运用,使习作内容更形象、生动。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通常是一个单元围绕某一主题,由几个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顺序组合成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单元目标,按照教学意图,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到前后衔接、连贯。

重组后的教学,紧紧围绕主题层层深入,达到了读写结合,较好地实施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有机调整教学主题。

语文教材是编者依据整册任务布局编排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我把这组内容调整到九月份的第三周,与“语言文字的推普周”同时进行。学生第一步,了解了祖国汉字的文化,也明白从哪些方面去了解汉字,并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第二步,学生分别开展各项活动:有搜集资料的,他们了解汉字的演变,汉字的起源,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等;有上街查找不规范汉字并深入了解为什么要写不规范汉字,经过调查,有的是找商业广告(衣衣不舍),有的是简化字(山里氿店)等;第三步,每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份调查报告或谈谈个人看法或制作小报办成果展示。调整后的教学,与推普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而不空,有序而不乱,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兴趣学,学中乐。

(三)有机整合,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教材中所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语言框架,是静态的文字、简单的情景。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给学生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教学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给学生呈现丰富灵活的生活语言,让他们在生活化的课堂上充分内化语言。这样,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同时也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1、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教学。

将生活实际引入教学,能够激活静态的语言,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提升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看——议——说等活动,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热烈讨论,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形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和充分发挥。

2、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生活。

语文课堂教学还要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延伸到生活中,让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延续,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精彩篇章。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乡下人家》古诗《乡村四月》和略读课文《麦哨》,一个县城长大的孩子对农村的生活现象一无所知,老家在乡下也仅仅是逢年过节去一次。上完《乡下人家》后,让学生的父母带着真正走入乡下农村,看农民耕田插秧,看农民收割菜籽、养蚕,看农村的人家养鸡、养猪、养鸭等情景,特别是麦子收割的时候,让学生摘其麦杆做麦哨吹吹,到桑园地里去摘桑葚吃吃,感受田园风光带来的无限乐趣,同时,也明白作者写文作诗的喜悦,让课本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动起来,舞起来,而不是想象中的农村形象,让农村也有声有色,有苦有乐。超级秘书网

3、捕捉生活气息完成课堂教学。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只要善于发现并捕捉生活相关联的信息,就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本组的难点是让学生学写研究报告。如果学生对各方面的信息都不是很了解,又怎样引导学生写研究报告呢?有心的语文老师都不难发现。上此组内容时,正逢“端午节”前后,于是,“端午前”让学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上街看看端午的气息,做端午鞋、买绿豆糕,准备端午用的材料,插艾叶等,同时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民俗文化的寓意。“端午时”让学生吃吃粽子,再看周围人的行为举止,喝黄酒、吃蚕豆,墙角洒石灰等,问其因说是辟邪。“端午后”让学生把亲身看到的、感受到的、搜集到的都写在研究报告中。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还进一步了解了我国民风民俗,学生的情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语感积淀,体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素养

第3篇: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范文

【关键词】PEP小学英语Story Time 核心素养 整合高效

我国的课程目标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如今的“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更深层次的阶段。使教育更适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教育部更是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传统的PEP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以A、B部分的词汇和对话教学为主,缺乏必要的语言习得的情境。如果能将C部分的故事版块有效利用,英语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的提高。

一、Story Time板块的特征和教学现状

这个版块的内容是结合各单元的主题而编写的以Zoom和Zip两个小动物为主角的卡通故事,故事围绕两个小动物生活展开,一般比较短小有趣。故事版块的特征是:贴近生活、情节生动,注重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因此,此版块是一个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质资源。

但现实的教学中,故事环节的教学价值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原因何在?可能是教师对此模块的价值缺乏认识;或者是因为课时不够而将其简单处理。在培养核心素养的思想旗帜下,如何利用故事版块的优质资源实现高效课堂是我们要深思的问题。个人的粗略见解如下:

二、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整合

1.以Story Time为导入,呈现新课教学???――情境铺垫,激发兴趣。英语课时不充足的情况下,处理方式即以故事为导入,为新课教学营造一个真实有趣的情境,尤其适合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

(1)用Story Time呈现Let’s talk部分的对话教学。以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为例,每单元的故事都能与课文内容很好的契合上,所以在A、B部分Let’s learn或Let’s talk的教学中,就可以用Story Time来引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例如第一单元的对话课内容是让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的名字。这时可以用Story Time引入,此时刚开始学习英语,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对他们来说就是陌生的。上课之初,老师播放故事动画视频,内容是Zoom 和Zip在公园初见相互打招呼,然后各自介绍自己的名字一起玩耍。两位新朋友的出现,学生可以自然运用“What’s your name?”也为后面的活动设计做准备。

(2)用Story Time呈现Let’s learn部分的词汇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颜色,在A的Let’s learn中要学习几个颜色的单词。同样可以用该单元的故事做情境导入,情节是Zoom在花园里看到花很喜欢就去摘了几朵,Zip看到了并制止了他。老师可以带着一束不同颜色的花进教室,学生会被花儿吸引,老师顺势问学生知道这花儿哪来的吗?然后播放动画,不仅自然的引入颜色词汇的教学,而且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埋下了伏笔。

2.将Story Time融入进词汇、对话教学中――内容整合,语境带动。

(1)Story Time融入Let’s learn的词汇教学。以四年级上册为例,第一单元的核心词汇是教室里的物体,比如light,window等等,在故事中教室里来了一只小蜜蜂飞来飞去,核心句型是“Where is…?It’s on the….”可以与本单元的词汇紧密联系起来。所以我们把词汇操练放在Story Time呈现的有意义的情境中,还能把它作为从A部分过渡到B部分的桥梁,比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复习完A部分词汇后引导学生思考,小蜜蜂还会在教室的哪里停留,启发学生思维,为呈现新知做铺垫。体现了英语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语言思维和学习策略要求。

(2)Story Time融入Let’s talk的对话教学。以五年级下第六单元的对教学为例,用现在进行时描述正在做的事情和在某个场景下对他人错误言行的提醒。这些在故事里得到很好的再现,故事的场景是大家熟悉的电影院,把对话放在这样的故事情境中操练更贴近学生生活,文明素养慢慢中走进学生的心里。

3.用Story Time来复习巩固、扩展延伸――语用体验,提高素养。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五单元学习服饰的基础上.学会谈论服饰的款式价格等。在该单元故事里Zoom当服装店售货员,山羊小姐来购物并看中了一件裙子问价格是否是16元,Zoom发现自己把价格标签挂颠倒了应该是91元,山羊离去。老板知道后解雇了Zoom。这个故事的不仅仅是为学生创设情境,还在于它对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除了了解服务场所的用语,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如何做事,如何对待他人的错误,以及对认真品质的感悟。帮助学生形成文化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Story Time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教学价值的版块,它的设置是PEP小学英语教材的一大特色、亮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此环节,大胆整合重构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故事教学模式,让故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对故事的听,读,编,演,让学生在情境中习得鲜活的语言和培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

[2]陈芬妹.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报告.

第4篇: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范文

【关键词】中高年级 语文 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75-02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概述

1.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就是以教材为核心,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拓展阅读文本。拓展阅读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阅读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新模式,它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相关联文章的阅读。通过拓展阅读,学生会对关联文章进行分类、规划,这些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以及表现形式都不同,拓展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对比和总结的技能。拓展阅读教学大大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拓展阅读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广泛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坚持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原则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拓展阅读要坚持以本为本、以生为本、形式多样化、与新课标紧密联系这四大原则。教材是根本,目前,小学语文教材是专业人员结合国家教育大方向和学生具体知识掌握程度编制而成的,在教材的篇章选择,习题训练等方面都经过了细致入微的思考。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拓展阅读教学参考书,其中的文章都是大师之作,每篇文章都蕴藏着作者的大智慧。学生对文章的鉴赏以及应用能力有限,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梳理教材,将思想和智慧的珍珠串起来展示给学生们,推动拓展阅读教学。以生为本的原则强调的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提高阅读实效性,鼓励学生在多个领域进行探索,而不是沉浸在某一个题材内。例如在讲到《鲁滨逊漂流记》一课时,我们可以把同类主题的文章以短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再在课外让学生去阅读相关文章,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辩证看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外延伸阅读有助于学生拓展眼界,提高阅读的深度。

二、适时适量的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否则就有违教学初衷。拓展阅读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清主次,切忌舍本逐末。在阅读教材的选择上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文章。拓展阅读材料的难度不要高于教材文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教师就不应该选《三国演义》作为学生的拓展阅读材料;学习《景阳冈》时也不适合学生阅读《水浒传》,这两类文本对于学生而言难度都太大。一旦学生在拓展阅读教学中不能收获愉快和自信,中高年级学生很容易对拓展阅读教学产生排斥感。除了适度拓展之外还要强调适量拓展阅读材料,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盲目的拓展只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负担,反而让学生难以深入思考。最后还要适时拓展阅读教学,把握好教学的时机往往能够让事情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要结合教材来设计合适拓展的时机,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加精彩。

三、促进教师之间拓展阅读教学的学习交流

教师之间加强教学交流能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行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会,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谈谈自己在拓展阅读教学实施过程的优秀经验和不足之处。除了在校交流会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安排优秀的特级教师开展讲座和示范课。通过各种学习交流会、公开课、讲座加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交流,有助于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明确拓展阅读教学目的

拓展阅读教学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究竟拓展是为了扩充知识背景还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等。目前,有的拓展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针对应试考试,这种拓展阅读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只有放眼未来,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角度出发才能做好拓展阅读教学。

五、结论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拓展要避免盲目随性,教师要将学生的成长状况给学生安排适当的拓展内容以便学生更好的吸收理解阅读内容。在当前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情况下,如要切实提升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阅读基本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讲,就必须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思维模式。在拓展训练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健康人格的培养以及正确三观的树立,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将阅读拓展与学生未来发展结合。

参考文献:

[1]温海燕.新课改下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

第5篇:研究报告五年级下册范文

关键词:区分性;数学教学;大班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8-0068-04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教师能给予学生个别指导的时间多,学生得到的课堂关注度高,教师更容易关注到学生间的差异,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可能性更大。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大多数小学的班级学生数很多,在大班环境下怎样让学生在众人之中找到自我,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幸福感,成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适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区分性教学,也许能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打开一扇窗。

一、什么是区分性教学?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数学课堂教学,因为受到时间、空间、教师配备、学生人数等因素的限制,只能设立统一的教学目标,并把全体学生课堂目标的达成与否作为考量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教师备课时会注意到教材的编排特点与学生的知识准备,基本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去深究同一个知识点不同学生的达成度。适性教育理念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2],区分性教学恰恰注意到了传统大班教学的不足,它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教学素材的特点,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和需求,考量学生的特质、兴趣、能力、学习准确度、学习风格、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及情意需求层次等进行设计与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构建有针对性的课堂。这从数学课的角度看,是学生在教师的课堂组织下,在共性发展基础上,获得某些个性的发展;从数学知识点的角度来看,是学生用不同手段与方法去掌握同一个知识点;从一件事的角度看,是学生在不同的分工、合作下,完成同一个任务。

区分性教学与分层教学很相似,出发点都是因材施教,都要研究学生的差异,把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目标都是要使各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发展。与分层教学所不同的是,区分性教学不仅关注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更关注学生学习风格、表达方式、情感因素等的差异;区分性教学需要分组,但却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区分性教学需要分层教学的经验指导,但却不能局限于分层教学,而应该有更深厚的内涵。

区分性教学也不同于跑班教学,跑班教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动态成绩调整班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它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而区分性教学却是要在同一课堂中实现这种自主选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甚高。

二、我们该怎样区分?

一位教师、几十个学生,有限的四十分钟内不仅要达成传统的教学目标,还要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一样的成功。刚开始时,笔者自己都觉得像天方夜谭,实践之后却又觉得并非是不可思议,为了更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抓住了四个区分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区分教学对象,让课堂更具针对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数学教学之前,教师也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不过更多的是对全班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点之前已有知识经验的整体分析,很少会注意到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情感因素、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区分性教学则不同,因为对教学对象各方面差异的把握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所以必须要有更细致的学情调查。学习是人的身体、智力和情感协调互动、共同作用的对事物的认知和把握过程,一般可以从思维方式(分析性思维、总体把握性思维、均衡性思维)、认知倾向(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学习快乐度(快乐、比较快乐、不快乐)、学习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几个方面入手,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

首先,教师要学习学情调查的相关理论,讨论编制调查问卷,配合班主任进行实际调查,在客观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原则一般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每组以6人左右为宜,可安排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快乐度、学习成绩等各种因素存在差异的学生混搭。开始时层次不需太多,以免教师课堂上把握不了,可以大致分为两层或三层,分别以编号或一定名称区分,比如“解码大师、神算高手、精算达人”,或以红、黄、蓝三色命名,一段时间后,可以再根据一次调查的结果对分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学情调查基础上的分组是开展区分性数学教学的前提,通过分组,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分工会愈加明确,学生也能得到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体现自我的价值。

(二)区分教学目标,让目标更具实效性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类,教材是统一编写的,编写者不可能在一本教材中同时兼顾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生,那就只能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重组,以及设定区分性教学目标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了。

每节课之前,教师都要分析教学内容属于哪一类,每一层次的编排用意各是什么?需要通过同化迁移来达到学习效果,还是要经历顺应的过程?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又该达到怎样的目标?比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2)一课,关于策略的学习学生之前已有多次接触,从本课的教学内容来看,可假设全都是大船或小船,或假设一半是大船一半是小船。假设的提出很简单,关键是调整的过程会让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假设全是大船(小船)的方法,对比假设后人数的变化,多了几人?少了几人?为什么多(少)?着重指导如何调整。从学生学习实际分析,班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相差较大,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这一类问题困难较大,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其重点关注、逐步引导。还有少部分学生思维较灵活,课堂上教师适合放手让其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其借助画图、列表,经历假设—调整的过程。教师要提供平台让这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他们指引下也能慢慢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教学目标可分基础性和拓展性两类阐述,基础性目标也就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全体学生必须基本达到的目标,主要可以设定为三条:①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②能主动参与到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来,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初步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③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拓展性目标是为了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孩子而设定的,拓展性目标也设定为三条:①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主动提出“假设”的策略,并能借助画图、列表等经历运用假设策略的过程。②不仅能自己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而且能知道和帮助同学一起完成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有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制定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区分性目标,教师必然会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关注不同学生的知识与情感需求,有效甚至高效教学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区分教学方式,让课堂更具灵动性

区分性数学教学不仅注重对学习对象、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区分,更注重课堂教学手段的区分性利用。

1.预设导学案,调动学生已有经验

“导学案”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编制的课前预习材料,旨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提高课堂学习的起点。对于新的知识点,学生脑海中不会是一片空白,只是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已有知识或多或少,或点滴或凌乱。其实导学案起的也是学情调查的作用,对学生而言,整合已有知识,提升课堂学习起点;对教师而言,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更能对症下药。学生已会的不教,个别学生会的由学生自己教,教师只教学生不会的就行。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例1、例2、例3),低年级时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有着充分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估计会在画圆、探究发现圆的特征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为了化解难点,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课前就可以从“知识准备、预习提示、我的尝试”等几个方面设计导学案,“知识准备”方面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②自己想办法画出一个圆。③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你觉得圆与它们有什么不同?例2主要教学用圆规画圆,由于操作协调性问题,学生想画好不简单,“预习提示”可以分三步:①尝试用圆规画一个圆;②阅读例2,认识圆心、半径、直径;③在自己刚才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例3主要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圆的有关特征,可以提示学生先用彩纸剪好一个圆,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思考:①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相等吗?直径呢?③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④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⑤你还有什么发现?“我的尝试”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导学案指引帮助学生课前接触大量的课堂学习内容,提前体验,课堂中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展示、交流方面,通过学生个体不同预习层次的交流碰撞,达到班级整体效果与个体智慧的同步提升。

2.自发提问题,还原学生本真状态

问题是思维的原动力,恰当有效的提问能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课堂就是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途径—问题解决—再提出问题……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传统数学课堂主要由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寻求方法解决,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区分性数学教学也重视问题的提出,不过它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或预习情况提出问题,问题的针对性更强,学生解决的欲望更强。比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学生就会主动提出:“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有什么价值?”等问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重点选择一个问题展开研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接着小组代表在全班层次展示汇报。

作业讲评课更适合采取这种方式,平时作业过程中教师就要养成学生在不懂或模糊的题目上做记号的习惯,讲评时不是由教师选择讲解哪几个题目,学生听懂即可,而是要由学生提出需要讲解的题目,学生如果不提,教师就可以不讲,长此下去,学生提问题必定会从“逼迫”状态而成为习惯状态,课堂就会逐步达到我们所希望的本真。

3.分层自主性作业,适应学生不同特点

作业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在区分性数学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安排要具有层次性,比如教学完“整十数乘一位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例题,可以设计一组这样的对比练习:

4×3= 7×8= 5×6=

40×3= 7×80= ( )×( )=

分三步出示,第一步只出示左边一组,学生口算,教师可以追问:“40×3你是怎么想的?这两题实际都是先算了什么”;中间一组直接让学生口答;最后一组可先出示5×6=,学生口算后设疑:“接下来老师会给一道什么题?”让学生根据特点编题,既能起到巩固练习的效果,又扩散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练习的层次。

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来练,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素材来练,选择自己适合的题量来练。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关于“恩格尔系数”,教师可以设计两项作业:①调查自己家一个月食品支出金额及总支出金额大约各是多少元,并用公式(■=恩格尔系数)计算出自己家的恩格尔系数。②通过调查,计算出自己家的恩格尔系数,并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自己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感想。作业以超市的形式呈现,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完成,那么按时优质完成数学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将不会再是难事。

(四)区分评价手段,让评价更具激励性

及时、恰当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研究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对数学课堂具备持久的兴趣。区分性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与小组的评价整合起来,比如可以采取“爬楼梯”的形式,个体在课堂中的表现决定小组整体爬的高度,而每个小组成员由于自身的差异性,所以对小组整体评价的贡献大小又可以有所不同,以学生小集体的荣誉感激发他们向上的动力。

在一些固定的评价手段以外,最方便、及时的评价其实就是语言。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比如同样的精彩汇报,教师就可以采取不一样的评价语言:“能用这么简洁、清晰的语言解释得这么清楚,真的很让人佩服!”、“你的发言很有主持人的范儿呢!”、“看到你举起的手,我就看到了希望。”……对于学生课堂中的一些思考,教师的评价也可以不一样:“我最想听到的就是不一样的声音。”、“我听到了智慧的声音。”、“我真觉得你具有科学研究的潜质,好好努力,你一定行!”……

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试图缩小或扩大,顺应天性,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优势互补,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幸福感,各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才是教育教学应达到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