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员工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P键词】国有企业;知识性员工;薪酬管理制度
【Key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 knowledge workers; salar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03-02
1 引言
“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提出的,他赋予知识型员工的内涵是,掌握和运用符号与概念并利用知识与信息的群体。当时只限于运用在某个经理上,现今,这一概念也已推广到大多数白领群体中。知识型员工与其他员工相比,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基础,且综合素质高,价值观念较强,创新创造水平高,比较注重薪酬待遇。知识型员工是国有企业的核心力量、精神支柱、创新创造的源泉,因此,企业要想招揽大量的知识型人才,就需要制定一套合理公平的薪酬管理制度。
2 我国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管理制度
2.1 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现状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进行员工薪酬分配时,普遍使用的方式是按岗位分(即根据员工职务高低下发薪酬,越是高层,薪金越多)、按工作效果分(观察员工的工作效果,予以不同的薪酬待遇)、按个人能力分、按市场价值分(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不同员工的应得薪酬)、按工作年限分(资历较高的员工要比新进企业的员工占优势)。上述各种薪酬管理制度各有所长,但都存有明显的弊端,不合理的薪酬分配待遇容易引发员工之间的矛盾,形成员工心理上的不平衡感,不利于企业良好团体关系的建立,进而阻碍企业的整体进步。
2.2 现存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制度的缺陷
自经济实现全球化发展后,国有企业与个体经营企业,包括与外资企业等的竞争关系越来越激烈。很多竞争企业利用知识型人员,特别是专家级的知识型员工对工资待遇的看重心理,用高薪酬、高福利的手段诱惑国有企业的知识型员工,从而造成国有企业出现大量知识型人才不断跳槽的现象,这非常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就现存国有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管理制度分析,发现其存在的缺陷有:忽略了知识型员工的内心活动,没有形成明显的薪酬激励制度。知识型员工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学习或深造,其专业知识、劳动价值与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存在明显的差别,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管理种类过于单调,缺乏有效的激励管理形式,因而对于员工来说没有太大的诱惑力。这些缺陷都将会导致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资源的流失,并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1]。
3 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制度的补充完善
国有企业的运转离不开知识型员工的带领和指导,知识型人才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起合理的员工薪酬管理制度,以避免知识型人才的流失。下面将对现有的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管理制度提出几条补充完善建议。
3.1 配合知识型员工的薪金要求,采取合理的激励政策
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应该能够满足知识型员工的薪金要求,基本达到其对薪金报酬的期望值,以符合知识型员工的自我价值估算标准,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当企业给予的薪金低于或与员工的预期值相差太大时,就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内部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另外,在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管理制度中还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创新创造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员工对本企业的忠实程度,防止一些知识型员工因经不住其他企业的福利诱惑而跳槽,这也是国有企业吸引和留住知识型人才的重要策略。
3.2 区分出明显的薪金层次水平,构建合理公平的薪酬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的知识型员工作为一个整体,其团队协作和互助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但对于员工的薪金待遇不能一视同仁,对于知识型员工可以根据其工作经验、学历水平、个人能力和工作绩效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的层次,且在不同层次水平的知识型员工之间要形成明显的薪金层次区别,从而突出体现其不同的岗位价值、创造性等。这种薪酬管理方式公平合理,容易被员工所接受,而且,区别的薪酬待遇有助于调动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促使员工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个人能力,突显其技术带头作用,进而使企业的知识型人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3.3 实行动态变化的员工薪酬管理制度,增加员工的新鲜感
企业一直践行固有的传统的员工薪酬管理制度,容易造成员工心理上的疲劳感。员工对企业的薪酬安排已经了如指掌,便逐渐对工作产生懈怠,从而造成企业员工整体出现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的颓废现象,这会制约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规模的扩大。实行动态变化的员工薪酬管理制度,使企业各类型员工对公司的薪金、激励制度等有所期待,这样他们就会拼尽全力,埋头苦干,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薪金水平。企业在恰当的时机,给员工来一个福利突袭,制造惊喜,可以增加员工的新鲜感,并且企业可以以此为诱导,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2]。
3.4 建立完整健全的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我们对于国有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尽量建立起完整健全的管理体系。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既能为企业赢得知识型人才资源,还有利于企业的资金管理,进而使国有企业有条不紊地运行。在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管理制度中,除了员工的基本工资外,增设适当的福利、一次性激励金、股权分配等各项附加激励措施,可以提高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使其安于本岗位工作,全心全意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所长。
4 国有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合理薪酬管理制度的实例列举
下面以某一报社对员工薪酬管理制度的改革为例,具体分析说明合理的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制度的建立。该报社之前采用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修改的员工工资制度,但从长期执行该工资制度的效果来看,员工内部出现平分工资、没有明显的薪酬差别待遇的现象,这使员工处于满足现状,工作兴致不高的状态,进而制约报社的整体发展。因此,该报社决定对员工的薪酬管理制度进行一次改革修正,以充分发挥薪酬制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报社采用基本薪酬+绩效考察奖励+福利津贴的基本薪酬模式。针对特别的人才类型,采取相应的薪金吸引策略,以便吸引大量外来人才,增强报社的人才实力;对报社内部员工工资进行适当调整,区分出工资差异,应贯彻执行公平、合理、高效的薪酬分配原则,赏罚分明,不歧视新员工,给每一位员工提供充分展示能力的机会;报社还应不断挖掘新型人才,予以合适的奖赏;每间隔一定的周期,为员工提供出国深造、专业培训、外出度假的优惠福利,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从而提高报社员工的忠诚度,形成报社人才的绝对优势。自该报社对原有工资制度实行改革之后,报社的发展规模和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此可见,合理的员工薪酬管理制度及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在一个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社会结构向着纵深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公共管理事务也出现了更加复杂的趋势。完善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公共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管理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阐述了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公共管理 制度创新 困境
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当今公共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的现实决定的。在多元主体下认清公共管理制度的现状,明确创新公共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与困境,对于构建长期稳定的公共管理制度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多元主体下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1.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落后的公共管理制度会束缚人们的思维方式、行动法则,会不断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就是要破除生产力发展的楞楞框框,摒弃那些阻碍生产力进步的制度,不断用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制度创新去武装人们的头脑。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市场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必然选择。
2.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内驱力。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健全民主制度,而制度的健全离不开制度创新。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制度化必须加强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要贯穿于这一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保证实现依法治国、规范党政关系、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在反腐倡廉方面,要充分利用公共管理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二、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困境
1.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竞争不充分。由于历史因素影响,我国公共权力的配置表现出单极化、单向性的特点。公共权力多为国家垄断,国家与社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划分不清晰。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社会组织逐渐兴起,但不管在运行机制还是组建模式方面,都是政府占主导地位,突出表现在政社界限模糊、运行模式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缺乏市场竞争的自主性。政府的行为模式是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并不是自下而上的公共抉择,加之法律制度与民主化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公共管理多元主体的竞争环境很不充分,多元利益与公共权力的分散不能很好地整合,一些社会组织的利益与公共事业的利益很可能发生矛盾,导致新的不稳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数量庞大的职能性社会团体挤压了公共主体的竞争空间,也造成了主体竞争不充分。
2.政府与民众面临的困境。公共事业的决策者可能会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在公用事业的决策过程中,如果在决策中没有社会的监督,就有可能出现损害人民利益的情况发生。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存在行政效率低、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这些情况就要求公共事务的管理必须出现新思路、新方法。而民众的参与是现代社会治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公共事务的管理有赖于民众的参与。但在公共事务的具体管理中,民众的参与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在经济上处于优势或者具有较强政治话语权的人或组织往往拒绝民众参与公共事业。
3.多元主体参与公共管理的措施。要实现多元主体下的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管理者要开拓思路,创新公共管理机制,逐渐形成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管公共事务的新局面,通过彼此的合作关系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同时,管理者要培育社会组织,促进公共管理事务的多元化发展,形成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公共事务管理的水平,兼顾大众与私人利益,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从而实现社会公共事务的协同治理。社会组织的培养要依靠民间力量,管理者应鼓励民间合法组织的活动,提升社会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应不断将政府承担的服务性工作、技术性职能分离出去,鼓励民间组织来完成,要不断破除政府对传统公共事务的垄断,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的活力与创造力。优化社会治理资源,通过契约化形式将公共事务的管理委托给社会中介组织、事业单位,让公众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以实现公共事务的联合治理。此外要积极搭建公共管理的平台,建立公民参与机制,将政府对话、民众参与、社会组织协调三者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建立权力与利益关系、责任关系,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权、责、利制度化、模式化,形成三者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平衡统一关系,从而实现公共事业的创新性管理。
参考文献
[1]何水.中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多元主体之互动与合作[J].云南社会科学,2007(2)
[ 2 ] 杨建顺.行政法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J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1)
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促进公司及员工的发展与成长。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____________ 。
三、内容
1.新雇用的员工,公司通过考查本人的学历、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等综合资历和所担任的职务,确定其薪级。试用期结束后,公司将根据其本人的实际表现,决定是否调整其薪级。并且在员工劳动合同有效期内,公司有权根据员工的表现情况随时调整(高、低)员工的薪级。
根据公司政策,工资每年____月调整一次。
国家相关政策、行政法规变更或公司人员结构有较大变化及其他原因时,公司可对工资做临时调整。
2.工资构成
员工的薪酬由月薪及年终双薪(年终分红)构成。
月薪=标准工资+奖金
标准工资=基本工资+福利津贴+岗位工资
标准工资为员工的合同工资,根据每位员工的任职岗位、资历、能力等确定。
基本工资占标准工资的40%,为员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工资,应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福利津贴占标准工资的30%,含国家规定的所有生活津贴及政策性补贴。不在职工作的员工不享受福利津贴。
岗位工资占标准工资的30%,不同岗位的员工,岗位工资不同。不在职工作的员工不享受福利津贴。
年终双薪(年终红利)是为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心而设立。于每年的二月份(春节一前)根据公司上年度的营业情况给与额外发放一个月的工资。年终双薪只限于对公司的正式员工发放。
奖金(效益工资):
根据各部门工作任务、经营指标、员工职责履行状况、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确立;
绩效考评由人事部统一进行,与经营利润、销售额、特殊业绩、贡献相联系;
奖金在工资总额中占_______%左右,也可上不封顶;
奖金考核标准见正式员工工资标准表;
奖金通过隐秘形式发放。
3.加班费计算公式
工作日:加班至20:00以后,____________元补助
休息日:加班工资=(基本工资+补贴)/22200%加班时间(天)
员工缺勤、旷工期间的工资计算依照本公司制定的《员工休假规定》、《员工考勤规定》。
5.新进员工第一月工资或离职员工最后一月工资将根据实际出勤天数按以下公式计算:(实际出勤天数/月规定出勤天数)月工资总额
6.支付方式
员工工资以________方式直接在公司规定的发薪日支付给员工本人或存入员工的银行账户。新进员工的银行卡于第一次发薪日发给员工,员工工资以月为单位计算,如有本月未能计入的加班,将与次月工资一起发放。
标准工资:标准工资于每月的________日发放,遇节假日或公休日则提前至最近的工作日发放。
月奖金:月奖金于每月的__________日由人事部级财务部核算后发放。
年终双薪:年终双薪于每年的春节前发放。
(1)个人所得税;
(2)社会保险费(养老、失业、大病、住房公积金)中个人负担的部分,住房公积金为员工自愿参加的社会保险,员工可根据自身情况声明放弃此项保险;
(3)应由个人负担、但公司已预支的费用;
(4)其他扣款;
(5)其他个人应负担部分。
四、薪酬保密
1.公司实行薪金保密制度;
2.除公司指定管理人员知道员工薪水外,任何员工泄露薪酬秘密,严重者将受到开除的处分。
五、附注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成本管理问题;方案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缓慢和水平有限,多年以来,医院能够得到的政府补助较少。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药品收入、医疗器材成为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病患对医疗知识的匮乏,又加上医护人员对自身利益的追逐,使得病人“看病贵”现象日益突出。为了维护病人的利益和提升医院的发展与服务质量,保证医院的正常经营和经济效益,医院对成本问题的解决,包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医院完成制度改革的首要之处。
一、新医院成本管理问题
1.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都缺乏完整的成本管理制。并且长期以来,医院对成本管理的忽视,又加上国家政府提供的部分资助,使得医院缺少市场经营压力,导致成本管理存在制度上的空白。医院领导往往把成本管理简单的交给财政部门负责,忽视它的重要性,潜在的导致了成本管理到后期越来越复杂,成本管理的不规范以及成本制度方法的不科学等,从而影响到成本管理的质量和管理效果。
2.会计人员能力有限
由于医院对会计人员要求并不高,导致了医院中从事于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力存在局限性。专业能力不强的他们,在遇见需求会计性质较强或会计工作量大的时候,将会无法完成工作。事出有因,医院基本上只注重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对医疗技术提高有着极大的关注。相反,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却没有得到多的关注。另外,从会计人员自身上,他们只有是把精力放在对医院收支的核算中,不注重制度下成本管理的问题,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以上原因直接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管理理念的缺失和对问题的无法解决。
3.成本运营体系不健全
自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以来,以前的会计制度对成本没有相关的管理,大部分医院的成本核算的设置,仅仅是为了计算相应奖金,其核算的方法也与新医院会计制度有很大的出入和不同,因此,很多医院的成本核算依然处于探索、完善阶段。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对成本核算的认识并不深入,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更改,以来适应新制度的改革,导致了成本运营控制力度的降低,无法客观、全面反映成本运营的结果。
二、解决成本管理问题的方案
1.改善成本管理制度
良好的医院成本管理能够使资源更好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医院收入支出的平衡,对加强日常经济管理活动,调动医院各个部门的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完善医院成本管理制度必须做到下面所说的三点:一是对传统观念的消极思想摒弃,从自身开始转换观念。二是相关部门应明白自己的责任,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安排要做到有序、高效,克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三是对问题的出现要有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研究和调查,深入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以严谨自制的态度对待,以此使医院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医院各个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对资金的管理强度。
2.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
会计工作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维护医院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且极为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因此,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能力对医院的更好发展大前提下,是必要的。保持对会计人员的持续教育,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为人素质是重中之重,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能使医院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并且会计成本核算主要需求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会计工作人员应当主动接受社会上提高财务能力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加强学习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对成本管理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因此,从事于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有着终生学习的热情,努力了解社会中存在的变更的成本管理问题。在解决日常所遇见的问题里,保持冷静,仔细应对分析,逐渐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让自己对医院的发展有着更为良性的作用。
3.成本核算体系的改正
为了使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更近一步,我们应该再加以成立成本核算评价指标体系。在相关人员综合分析医院的医疗状况后,并确保指标体系有着正确的适用性和规范性,在一系列指标中,我们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医院中的每一项业务都能得到控制,更好的使其规范化,正确化。在成本核算体系中,设定指标体系,可以提高核算工作的有序性与质量,达到让成本管理高效的目的。另外,在改正成本核算体系的同时,需要借助预算管理加强成本管理所达到的效果。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相结合,能够及时发现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对成本进行定期核查,以此来调节预算和平衡收支。两者的结合,是医院对成本进行预算管理的首要基础。医院中的成本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每个医院都应清楚的了解成本核算体系,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有了解体系的意识。医院领导起着表率作用,会计部门则执行和操作核算体系,达到医院全体人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目标。建立会计成本报表,从各种报表的形式里将成本给表现出来,从而使医院资源配置有着合理的决策依据。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会计制度下新医院的成本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首要,决定了医院是否良性发展,完善、改正管理制度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新《医疗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J].医学与社会,2012(9).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56-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全院临床科室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监测、储存、发放等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消毒管理和质量控制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环节之一〔1〕,加强各环节工作质量和无菌物品及一次性消毒物品的质量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核心。
1制度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我院严格按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无菌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等各项要求,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完善操作规程和各班工作流程和各项质量标准,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使消毒供应中心内部管理更规范化、程序化。
2注意污染器械清洗环节质量管理、强化清洗彻底的重要性
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清洗前避免污物变干,否则污物凝固会影响清洗效果,并破坏器械〔2〕,及时将污染器械回收、分类、清洗处理,处理前必须按照标准预防,穿戴好防护用品,严格执行工作流程,清除污染物和器械上附着的污物是用清水冲洗,将各类器械轴节用U型卡充分打开放进专用器械框内,放入1:270全校多酶清洗剂超声清洗3~5min,器械框捞起,放进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机,其程序包括预洗、加热酶洗、漂洗、和消毒,对每批次清洗物品进行严格质量监控。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锈斑等残留物质。
3检查包装质量管理
配包前台面用清水擦洗干净,工作人员操作前要洗净双手包装前再一次检查器械洁净度的质量及性能是否完好,按器械包名称的内容物要求逐一进行检查包装。盘、盆、碗等器皿应单独包装,摞放的器皿间应用纱布隔开,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精细器械,锐器等要采取保护措施,各类治疗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处贴化学指示胶带,并标识物品名称、包装者、校对者,灭菌器编号、批次、日期、失效期、器械包的体积、重量符合质量标准。
4灭菌物品运行过程质量控制和效果监测
每日预真空灭菌器开始运行前装载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灭菌,无效要查对原因,灭菌物品时必须按《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要求装载量和摆放纺织类物品应放置上层、竖放,金属器械放置下层,无菌包之间应留间隙,利于灭菌介质利于穿透,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90%,否则易导致湿包和灭菌失效〔3〕。灭菌物品时每锅进行物理监测并详细记录温度、压力、时间,每包进行包内包外化学监测,复杂医疗器械和植入型器械第五类化学指示卡。每周灭菌器灭菌生物监测,植入型器械也应生物监测。每批次装载物品中放置第五类化学指示物的测试包,灭菌运行结束后,第五类化学指示物的结果,放行无菌物品。灭菌运行全程质量监控是确保无菌物品,确保高质量供应的唯一途径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5无菌物品储存,发放质量监控管理
灭菌后的物品经认真检查并确认灭菌合格,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在洁净的存放架上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志清楚、按有效期顺序排列。物品储存距地面高度≥20cm,距天花板≥50cm,离墙≥5cm、每日检查各类无菌物品有效期,发放无菌物品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做到“三查四对”发放物品,要专用运送车为全封闭,使用后清洁、消毒存放,无菌包从储存区发出的余下物品不得返回存放区,过期无均无必须取出,从新清洁包装和灭菌处理〔4〕。
6严格把好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质量管理
设备科负责采购所有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三证”备全及每批次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单、备案。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只由专人负责建立账册,每月清算,账物相符,入库时详细记录产品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数量、生产批号、失效期等,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发放时检查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密封性能良好,不能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使用科室,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超过失效期物品即使再无菌亦不能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建红,毛雅琴.消毒供应中心区域组长岗位建设在环节管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12(4)1119.
[2] 林叶微.供应室的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1):97.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人力资源配置;难点;对策
参照国家卫生部2009年新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采取集中式供应。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09年12月开始对全院临床科室自备包逐步接收,由于临床医疗专业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较难清洗、较难包装和较难灭菌的高风险复用器械进入了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式处理。但在中型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原有的人力资源状况难以应对各临床科室的专科包,人力资源配置成为了急切解决的问题。现将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全院复用器械集中式处理的人力资源配置难点及对策报告如下。
1人力资源配置难点
1.1人力结构配置不合理:团队成员部分为年龄老化、身体偏差、活力退化、思维固化、不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等的护理人群,或在临床科室不能值夜班到供应室临时过渡,特别是一些年资高的护士,寻找各种原因主动要求退居“二线”,转到供应室,造成老少比例严重失调。
1.2专科器械量增大,需延长工作时间,造成人员不足:全院复用器械由过去的分散式处理转变为现在的集中式处理,专科器械的集中处理节省了临床科室的人力资源,但大幅增加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量,并且根据需要延长科室工作时间,增加班次,加大了供应室人力资源的消耗。人员不足造成工作无序和物品丢失。
1.3消毒供应室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消毒供应室人员年龄均在40岁,学历低、年龄大、工作积极肯干,但在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观念往往陈旧、滞后,缺乏创新精神和意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不高,接受新业务的能力不强。
1.4工作人员职业防护不到位:实施器械集中式处理后,锐器刺伤、传染性病原体的感染概率增加,而工作人员往往不注重自我防护,病原体有可能会从病人使用后的器械传给工作人员。因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临床经验不足,工作中因为怕麻烦而长期形成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习惯,或担心经济成本增加,不注意必须的防护。
2人力资源配置对策
2.1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工作目标的关键因素。为了保证集中式处理的正常运作,改变组织架构、人员岗位和工作制度。组织架构的设置和人员岗位职责根据集中式处理的流程细化和专职分工来设定。
2.1.1按需设岗:按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无菌储存、下送七个流程分为清洗下收组、包装下送组、消毒灭菌组,各流程的环节质量由质量控制组监控。
2.1.2调整工作时间:实施集中式处理专科器械量增大(我院生殖中心每天手术量约30-40台),通过延长工作时间,增加班次,工作时间由原来的8:00-12:00;14:30-17:30增加中班及晚班来专科手术器械的供应。
2.2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器械回收入供应中心后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操作。获得护理部的支持,供应中心固定或相对固定专人负责管理和指导。招入年轻的合同工进行培训,进入清洗下收组,在护理组长的指导下完成劳动强度大的清洗下收工作。而灭菌工作则由具有高级技工职称的2名男性承担,加强供应室人才阶梯的建设。
2.3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医疗器械集中式处理后,做好消毒供应室团队成员的思想更新,鼓励他们更新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是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根本之路。重视供应室专科技术更新,开辟多渠道的岗位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丰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使之适应新的工作模式的需要和不断变化的环境。扩大护士的知识面,有利于促进供应室专科知识的发展。
2.3.1思想更新:在所有的管理对象中,人是首要因素。重视人的因素,营造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和依靠人的文化氛围,提高每个人的素质,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及时帮助每一位团队成员改变固化和滞后的旧观念、旧意识、旧思维。
2.3.2知识更新: 针对供应室护士高龄化的现象,定期进行工作职责、流程操作、风险因素、质量控制和相关制度的细节团队培训。进行专科知识、新技术及其操作和新理论及其应用的培训学习、考核,掌握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的操作规程。加强和完善了灭菌器的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2.3.3继续教育:选派工作表现突出的护士外出学习进修,或者参加有关的专业会议及培训班,培养专业骨干,进行供应中心专科知识的培训学习,了解各专科器械的特点和管理要求,了解器械包的用途、保养以及帮助认识专科器械,记忆器械包内物品,使消毒供应室护士在认识器械和包装等方面的工作达到熟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2.4提高员工职业防护的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标准工作流程和技术操作规范。实施器械清洗时应按标准预防要求穿隔离服、防水胶鞋,戴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感染。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规范洗手习惯,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安全处置锐利器具,发生锐器刺伤应做好紧急防护措施,局部进行紧急处理、疫苗的预防接种、人员的跟踪调查。
3小结
要解决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式处理的人力资源配置难点,必须首先争取获得医院领导和护理部的重视和支持,才能使人力资源的投入获得保障;二是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三是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素质,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吸收新的学科知识。只有合理的人力资源才能保证医疗器械集中式处理的正常开展,提高集中式处理的工作效率,保证全院复用器械的质量。从而促进消毒供应室专科业务和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医院工作 财务管理 规章制度 解决办法
一、摆脱落后的工作局面,先从转变观念开始
在目前的我国来说,医疗卫生领域当中的私设医院只占有很少数的一部分,大多数的医院都为公立性质的,其特点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因此也就存在了诸如不计投资成本、不计医疗产出效益等弊端,从而也就间接导致了财务观念的腐朽和落后,往往得不到工作领导的高度重视。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医院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通常都觉得只有企业才有必要聘请能力突出的会计人员和工作人员,这也就使得医院往往由院领导兼管财务,这些人在专业技术上是强者,对经济管理的了解通常不够,让医学专家管理医院财务,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牵强的行为,这对于医院在今后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将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其次,大多数医院中的工作管理人员往往都缺乏良好的市场意识,头脑中缺少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再加之部分医院并没有为财务管理设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导致了医院的管理缺少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支持;第三则是公立医院的经营模式存在严重的漏洞,其往往都仿照其他单位或是企业的管理办法,不管合适与否,只要是搬过来就用,这一模式无法适应新制度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根据医院会计新制度第一章第五条:“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转变医院工作者的财务管理观念任务非常紧迫。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努力:第一,作为医院的管理人员,应当转变自己目前的意识,不仅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要不断的更新管理办法,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把财务管理工作走入到平时的管理工作当中,让医院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都由被动的被管理者,走向管理者,使之自觉形成参与成本控制的意识;第二,很多医院之所以处于一种独立、封闭的状态,绝大多数原因都是没有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管理的工作上,因此,医院的整体管理工作得以提高的同时,也要努力的增收节支,想办法提高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能够为社会提高优质的服务。
二、健全医院财务管理机制
医院资金管理存在漏洞,具体表现有:融资渠道单一,而众所周知,医院属于公益性的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其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融资体系,因此对于医院方面来说,其融资选择往往都是一些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形式,再加上没有科学的分析,无法查找出资本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还有一些潜在的威胁医院发展的危机;其次,盲目进行投资管理,医院采购部门未曾分析医院资金支付能力和设备服务需求及设备投资回报率,没有选择性的购买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从而浪费了医院的资金和财产,没有风险与利益之间的衡量,缺少项目可行性研究,对资源造成严重浪费。
根据医院会计新制度第一章第七条:“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医院的财务活动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集中管理。”医改环境下医院竞争更趋激烈,在筹资融资方面,医院的资金需求增大,当前医院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入、药品差价收入,导致医疗服务收入被要求不超过成本,药品销售差价收入随药品价格改革大幅度萎缩,这些都给医院的资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似的医院的发展资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得不到有效的周转。因此,这也就要求医院方面要逐步更新观念,将原有的思想包袱抛掉,将筹资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并且要做到结合时情况,采取有效的、多样的形式筹措资金,从而尽快的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而言,医院必须要提高自身现有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要让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切实履行自身的工作义务,将监督检查工作完整深刻的落实,对于资金的使用和转移,都要做出详细、具体的记录,以便在必要之时能够拿出一份真实且完整的数据资料,这样也就确保了医院在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有充分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给予支持。
三、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根据医院会计新制度第二章第十条:“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所以也就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全面的预算管理,因此,在执行年度财务的预算当中,医院资金在全面预算的前提之下,通过一位院方领导的统筹安排,明确指出资金的使用计划,同时也要严格的控制医院的收入与支出工作,坚决的实行财务统管,力求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各个渠道、各个部门的收入情况,将其纳入到医院的全部预算当中,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医疗成本核算,借鉴商业、企业成本的核算经验,规划清楚医疗成本核算的类型,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与方法,将体制转变,建立新的、有利于发展的财务平衡机制。
四、通过学习,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根据医院会计新制度第一章第六条:“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人员,会计人员须持证上岗”。 就是要把好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关,要求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进而改进医院财务管理,因此,作为医务的管理工作者,拥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同时,又必须熟悉医院财务运行状态。加强医院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只有医院领导具有较强财务管理意识,管理者才会重视财务管理,从而促进医院整体财务管理工作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房金菊.浅谈医改下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07)
[2]闵彬.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医院财务管理[J].甘肃中医,2011(03)
[3]冯丽敏.试论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J].中国外资,2011(06)
[4]张琳.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途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0)
关键词:公立医院 强化 成本 控制
成本管理是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成本控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公立医院要“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因此,当前公立医院要以贯彻新《医院会计制度》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现就公立医院如何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做如下探讨:
1.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现状
我国公立医院虽然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改革,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成本管理模式,大多数医院只是按照各自的方法进行成本管理,缺乏科学规范的医院成本核算统一标准和制度体系,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上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1.1 公立医院成本控制意识淡薄、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
由于公立医院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立医院和职工的成本意识及降低成本的主动性尚未完全建立,公立医院在抓医疗服务质量,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时,很少在降低医疗成本上下工夫,存在搞投入不计成本,重收入管理忽略支出管理。不少职工以为成本控制是管理者的事,与个人没有多大关系,有的职工认为,科室全部消耗材料都已从病人身上收回来了,所以无需控制医疗成本。
1.2 成本控制措施未落实
由于医疗服务的成本变量较大,涉及部门多,精确的成本分摊难度大,操作复杂,造成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还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展开,也没有明确的职能机构专门负责成本管理工作,有的归口于经管办,但人员不足,或人员的能力素质达不到要求,只注重成本核算不注重成本控制,从而形成了成本控制形式化。
1.3 公立医院对成本控制分析不重视
成本控制是对尚未发生的消耗进行控制,在成本形成的过程中与事先测定的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形成差距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把不必要的消耗控制在未发生之前。而这正是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的薄弱环节。如有的公立医院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购买的CT和核磁共振等大型设备使用效益不高,造成资金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浪费,从而使医疗成本消耗过大,影响公立医院经济健康发展。
2.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对策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核算必将成为医院经济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在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中,成本管理的重点是人、财、物的管理和控制。为了更好地做好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和控制,当前应采取以下对策:
2.1 树立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由于成本控制涉及范围广,需要全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使人人认识到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是成本控制顺利实施且达到控制目标的重要基础。因此,公立医院要建立以降耗节支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将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科室和个人,以增强全体人员的经营意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2 优化临床路径和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
成本控制是对尚未发生的耗费进行控制,把不必要的耗费控制在未发生之前,是一种事前监督。公立医院要通过优化工作流程,从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控制成本两个角度优化临床路径管理,简化既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又耗费成本的工作环节,以优化医疗服务模式,规范诊疗活动,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医疗浪费和消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3 积极推广和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积极选择应用效果显著、成本低廉的先进医疗技术和药物、材料进入临床应用,在依靠科学技术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新开展的诊疗手段必须通过成本效益评价,坚决控制价格昂贵、效果不佳的诊断治疗方案和方法进入临床应用。
2.4 加强对资产采购环节的控制,减少资产的浪费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各种设备,材料在公立医院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资产管理的好坏在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公立医院要重点对材料消耗等变动成本进行控制。要通过集中招标采购,联合招标采购等方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要加强材料的库存管理,减少材料库存的浪费与损失。
2.5 建立完善相关奖惩制度,健全对成本控制的监督
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体中应将有关成本控制的考核内容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体现出来,要明确规定成本控制不利的处罚条款。对于成本控制工作基础好,各项有关制度制订执行健全的公立医院,可将成本控制考核结果直接与员工经济收益挂钩。
2.6 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
全方位地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是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及时准确高效的基础,成本核算工作量大,完全依靠手工劳动很难保证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本核算管理必须摆脱手工操作的传统方式,应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解决成本核算过程中的数据处理问题。
总之,面对不断深化的医药体制改革,各级公立医院都要从自身管理现状着手分析问题,采取符合公立医院实际情况的有效措施,强化成本控制,降低医疗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实力,促进公立医院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公立医院行政管理部门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医院,2008,4:48~49.
【关键词】医院财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影响
2011年,卫生部下发《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对1998年《医院财务制度》进行全面的修订。结合一系列深化医药卫生体质改革的有关规定,适时推出了新医院财务和会计制度。新《医院财务制度》通过全面预算、编制、执行、审核与监督,解决了我国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极大地推进了医疗体制改革进程,在医院内部管理和财务核算管理活动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就新《医院财务制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实行新《医院财务制度》的现实意义
1.1促进了我国医疗体制向公益性变革新《医院财务制度》充分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特征,强化了医院成本和收支核算管理,其相比旧《医院财务制度》有很大创新。其针对会计科目、医药成本控制、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做了适当改动,提高了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其更适应我国医院管理工作的新理念。
1.2确立了新的医院财务核算基础旧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长期以来,这一制度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在成本核算、绩效考核上不够效率,不利于防范财务管理风险。新《医院财务制度》确立了以“权责发生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但效益有所提高,并且能够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经营各方面信息。
1.3加强了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职能在旧的财务管理制度中,要求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这个制度非常模糊,同时限制了建立总会计师的职能。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提出“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可根据实际情况参办。”此外,新《医院财务制度》对财务监督的内容、方式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描述,突出了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职能和重要地位,进一步拓展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1.4提高了医院财务信息及数据的质量在旧的《医院财务制度》下,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核算环节,有些规定不够真实、规范,无法对医院固有资产状况进行客观、全面、真实的反映。新《医院财务制度》针对其问题进行了更加准确、详细的阐述,有利于财务部门准确、及时地收集和提供信息和数据,促进医院财务信息及数据质量的提高。
2实行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几点建议
2.1树立转变财务管理的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核心,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也体现了我国医疗发展的新思想和新趋势,要全面实现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过渡,首先就要加强各部门的重视,加强财务部门与各部门协作,支持财务工作的变革,树立科学的、先进的财务工作观念,从核心带动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普及和创新。
2.2规范财务规章制度,加强核算与监督为适应我国医疗发展的新要求,要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完善内部机制,促进医院经济行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强化医院经济核算及审批制度是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举措。一定要杜绝不合理开支,使每一笔资金使用最大化,坚持“一支笔”审核制度,对资金用途严格把关,真实记录,完成事前、事中、时候的监督,有效确保各项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制定财务目标,有计划地规范和统一医院财务行为计划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重要意义,企业是一个资本预算、运营、股利分配一系列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科学地制定医院财务管理计划工作,有利于预测漏洞并制定解决对策,对完善考核标准和增强凝聚力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确保新《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以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公益目标为主,坚持“全员参与管理”原则,以新《医院财务管理》为参考,统一规范新《医院财务管理》在医院各个部门中的贯彻和执行。
2.4建立医院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从实施过程看,新《医院财务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财务指标分析的规范还不够健全。所以,各医院财务部门在实践工作中还要多发掘和思考,在旧的财务指标体系上不断完善,从而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过渡和完善。
2.5强化成本核算,进一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做好成本核算是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的有效途径,为此要建立成本核算组织。医疗成本关系到医院及其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各领导各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具体的核算工作由财务部专职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执行,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形成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氛围。其次要详细划分费用类界限,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3影响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的因素
3.1医院内部因素要重视内部因素对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决定作用,内部因素的组成部分包括:领导因素、各部门因素、财务人员因素。领导方面,应加强对新《医院财务制度》改革的重视,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完善各个规章制度。部门方面,应积极配合新《医院财务制度》改革,在遵循新制度前提下,协调和支持财务人员的工作。财务人员方面,应积极吸收新《医院财务制度》,深化继续教育的学习任务,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争取在新《医院财务制度》改革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2社会外部因素外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社会为新《医院财务制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是检验医院改革的唯一对象。通过实践,新《医院财务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优缺点才会慢慢浮现出来,从而影响其实施。
4结束语
医院是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障。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各方面深入发展,现行医院财务制度里存在越来越多的不足和局限性。因此医疗财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医院与其他企业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非盈利性经营的行政事业单位,一直实行着差额预算的财务管理方式,其存在着种种缺点。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推出适应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医院财务改革促进医院向科学化、公益化发展,对公民就医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张梅.浅谈医院财务制度改革[J].当代经济,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