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创业汇报材料范文

创新创业汇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汇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创业汇报材料

第1篇:创新创业汇报材料范文

一是健全班子,强化协调,切实加强引进申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要及时将苏组通〔2008〕22号文件通知精神,以及4月30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专题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作一个专题汇报,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对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申报推荐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协调整合科技、人事、经贸等相关部门的力量,抽调部门业务骨干,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实行集中办公。要迅速制定和策划引进推荐工作的总体方案,明确协调服务的工作职责,细化引进申报的工作措施,及时做好引进推荐工作的协调服务工作;组织、科技、人事、经贸等人才工作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全面发动,广泛宣传,不断扩大引进申报工作的政策知晓面和社会知晓度。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和省申报推荐工作的动员部署。各地要在市电视电话会议的基础上及时召开专题部署会,对本地区引进推荐申报工作进行全面发动;要分产业、分区域、分载体、分对象召开引才专题动员布置会,以此推动企业引才、产业引才、以才引才、载体引才和政策引才的全方位突破;要充分借助本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反复宣传省百万元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措施,让社会方方面面都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用足政策;要组织机关部门工作人员分线、分片、分块深入到企业、园区和人才集中的单位,面对面地宣传政策、传递政策、解释政策;要充分挖掘教育、招商、涉外等部门掌握的人才信息资源,以信件、电函、登门拜访等形式,组织发动本地籍外省市重要知名人才帮助荐才引才。

三是分片排找,重点跟踪,努力提高推荐申报工作的覆盖面。在这次申报推荐工作中,各地要全面组织发动人才市场对近年来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逐一梳理,科技部门对高新技术企业引才引智的情况进行逐一排查,工商部门对新近注册的企业和法人进行逐一过堂;要注重从近年来申报的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中寻找对象,从产学研合作实体中寻找对象,从善于科技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寻找对象;要通过采取多种举措,把区域经济组织范围内的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排查出来、寻找出来、遴选出来,确保不忽视一个符合条件的重点对象,确保不放过一条有价值的引才线索。

四是加强指导,主动服务,不断提升推荐申报工作的服务质量。各地要明确专门部门、专职人员深入园区、企业,主动对接人才、实施定点跟踪,通过上门服务、到居住地服务和进驻企业蹲点服务等形式,做好推荐申报服务工作;组织、科技、人事部门要对照省申报材料要求,主动帮助申报者查遗补缺,充分挖掘佐证资料,推敲充实申报理由,并组织专人,“一对一”对每一份申报材料进行把关;要以县(市、区)为单位,以统一的标准、详实的内容、精致的包装做好每一份材料的装订工作,以保证推荐工作的“命中率”;县市两级科技、人事部门都要开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申报推荐工作服务热线,明确专人负责申报工作的问询,解读有关政策文件精神,为申报对象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五是衔接省市政策,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各地要衔接省里的引才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抓紧配套制定出台本地有影响力、有实效性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措施,以确保赢得人才引进的主动权;各级组织、科技、人事部门要抓紧制定这方面的政策,及时提交党委政府研究讨论,尽快打响本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招牌,努力以人才政策的洼地效应实现引才的溢出效应。

六是创新举措,广开才路,不断拓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渠道。各地在做好排找推荐申报工作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字上。要尽快组织有引才需求的企业走出去招引人才,通过拜访科研院所、外地知名企业和合作单位等形式,促使他们在联手联合、共建共享中引进人才;要结合产业发展的需求和特色,加强与省外、海外本地籍人员的联系,通过给海外学子发一封信、省外高层次人才发一份电函等形式,邀请他们回乡创业创新、推荐人才;要组织发动在本地企业和机关工作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请他们帮助举才荐才等等,不断拓宽引才的渠道,为现在、也为将来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2篇:创新创业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创新训练;导师制;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136-03

一、引言

近期我国教育部实施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对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一方面,我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计划与实施,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传统观念的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强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将项目作为基体、学生作为项目主体的创新性实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得到创新性锻炼。[2]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三类: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3]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水质工程系2010级、2011级本科生申请的“纳米羟基铁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新型负载纳米复合材料同步去除水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分别获得了2012 年、2013年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本文结合作者指导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水质工程系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申请、实施及研究过程,对创新训练项目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的措施。

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选题

如何确定适合大学生的研究项目,这对导师与学生来说都是一大难题。大学生选题既要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趋势,还需与其专业有一定的联系,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创新。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是选择合适的项目。因此,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应符合学生的专业方向,且具备一定的创新、实用和先进性。[3]

(二)团队组建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水质工程系本科生第一、第二学年的教学计划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第三学年的教学计划为专业课,第四学年学生由于毕业设计、实习等原因,参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时间有限。由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很好地积累知识和技能,缺乏创新意识,且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组建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项目团队对项目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4]

(三)项目实施

一方面,项目实施在时间上存在冲突。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要求在1-2年内完成,这样学生的课程学习时间与项目会存在某些冲突。另一方面,导师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学生缺少自己的观点和对新知识、新领域进行探索的能力,不能积极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四)项目评价

专家评价是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主要的评价方式,但其仅仅注重结果的评价与考核。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主要原则。但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真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高,在此方面无法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价。此外,大学生的创新活动较少得到验证与应用,很多W生在获得初步结果后即结束研究进行项目结题,很少有学生会在实践中继续将之完善。[5]

三、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一)创新训练项目实践

1.项目选题与申报

创新训练计划要想顺利完成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设计合理、起点较高的选题是其重要保证,这也是实现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目标的关键之一。对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首先需综合考虑项目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及科研能力等因素,选题合理才能使学生发挥其主观积极性。[6]其次,项目的研究内容须与研究要达到的目标密切相关,即研究内容将采用哪些途径完成研究任务。此外,指导教师应知晓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难点,并具备能针对性解决的能力。

2.项目实施

应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让参与的学生充分了解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内容和重要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申报项目的主动性。在学生对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开始查阅、总结中英文文献,深入调查申报的项目在其领域内的研究进展。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完成项目的论证与申报书的撰写,包括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预期成果、项目经费预算等。项目获批后,教师指导学生购买相关的试剂、耗材及仪器,然后根据进度安排开展研究。

3.项目结题

在项目中期阶段和结题过程中,学生要经历数据分析、中英文文献查阅、实验结果讨论、论文撰写与投稿、结题答辩等多个环节。答辩时学生需对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等进行汇报答辩,并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

4.作用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科研思路和方法,提高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在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过程中,大学生掌握正确科研方法的素质得到了培养,学生今后从事实践的工程能力和素养得到了提高。[7]另一方面,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得到了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中,学生所学的一系列课程,如本专业的水处理理论与技术、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综合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这个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后,通过自主设计、方案实施、及申请专利等形式,可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5.项目实施的其他效果

经过本项目组成员的努力,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纳米羟基铁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项目编号1210486047)、“新型负载纳米复合材料同步去除水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研究”(项目编号1310486049)均按期完成,且顺利通过了武汉大学的验收,项目组成员汪文思同学以《纳米羟基铁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为题撰写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被评为2014年湖北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二)思考与建议

1.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指导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大影响。首先,学生对创新方法和途径的领悟需要通过指导教师采用启发式、诱导式等方法进行合理引导。教师如果代替学生把方案、步骤都完全设计好,这样会严重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指导教师须定期检查学生的研究进度并召集讨论会,在讨论会上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案。

2.合理把握项目的难度和深度

项目的主要人员是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二年级学生。大二阶段的学生仅学习了部分专业基础知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因此,项目的研究内容在确定之前,首先应考虑研究内容与学生专业的关联性。 其次,在确定项目的研究难度和深度时,应考虑研究难度、深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相匹配,也应考虑将项目的研究难度及深度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拔高。

3.指导教师对项目进行严格把关

指导教师在项目组人员的选择、项目立项、实施、结题、汇报答辩等环节要严格把关。在项目的选题中,指导教师要对项目的难度、深度、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把关;在项目的实施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科学实验进行指导和严格要求,并要求学生按照进度完成各阶段的任务,按照时间进度表督促学生检查,这样才能保证研究内容按计划完成并达到目标。

4.形成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团队梯队

我们在项目的申报与实施过程中组建了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生―大四学生―大三大二学生的团队模式,项目组形成传、帮、带的学术创新氛围。在导师的指导下,项目组成员能相互取长补短,激发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5.结合实际科研课题确定训练项目

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选题应该符合国家的发展趋势,与社会接轨,同时还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联系。此外,选题还应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

6.建立并加强监督与检查机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实时监督并检查项目在各阶段的完成情况以及各环节的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对没有按期完成以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和指引。学校应在以下几个环节方面加强管理:立项由学生主导参与答辩,检验学生对项目的理解程度;学校按照进度计划加强对项目的检查。

四、结语

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活动中,指导教师应在指导好大学生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选题、申报、实施等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学生则能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自主选题、项目研究、实验实践、报告撰写、成果交流等步骤,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这种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蒋秋莹,李凡迪,陈晓仪,赵姗姗,王金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对本科生的影响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3):130-131.

[2] 秦建华,黄婷婷,周凯红.关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选题实践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3(9):66-68.

[3] 廉玉姬,林光哲,赵小梅,董芳.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思考[J].临沂大学学报,2014(6):24-27.

[4] 初铭畅,窦文杉,邓雅文.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4(13):7-8.

[5] 涂艳蓉,丁晓旭.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J].高教研究,2013(1):209.

第3篇:创新创业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IT应用型人才 ;创新创业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54-02

近年来,中国IT业步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年IT行业人才缺口达数百万,但是实际的就业情况却是很多IT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分析其原因,是因为我国IT业最缺乏的其实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而我国目前IT人才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在传统的IT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仅有极少部分学生能获得在企业有效实习的机会,学生单纯依赖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无法与实际的企业生产有效地对接;另一方面学生对产业和行业了解较少,职业就业能力相对缺失,造成的结果便是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为从根本上解决就业能力不足这一问题,沈阳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诸多环节进行了综合建设,创新创业工作室就是在这样的改革环境下提出并创建的。

1 创新创业工作室的作用

1.1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以创新创业实验室为依托参与实际项目,是学生接触市场、了解市场的良好契机。学生亲自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设计全过程,在专业知识有效转换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同时,培养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学生在获得项目经验的过程中,创新能力与综合创业素质也得到极大地提升。只有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 IT应用型人才,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1.2开创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工作室开拓了一条与社会接轨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发展道路。这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教学,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探索性意义。工作室的建立和运行对课程体系的设置、知识体系的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管理和评估制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创新创业工作室开创了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并对更大范围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具有理论性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1.3工作室为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工作室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研成果融入课堂,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强化动手实践能力;三是学生能够有效利用实训实践基地,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学术视野以及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1.4促进专业教师教师素质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均衡发展

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技能培训,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认证证书;组织专业教师通过调研、参观、实践基地建设等途径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学院自筹经费遴选教师轮换进入到企业进行至少半年以上企业实训;为专业教师提供国内外进修的机会以及遴选教师到国外合作学校进行长期脱产学习;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会议,主动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和专业教师一起开展教学研究、科学研讨等活动,为专业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学术保障。专业教师坚持 “产学研”结合,跟踪、吸收和拓展IT学科最前沿的创新成果,凝练研究方向,集中力量培养学生。

1.5为学生竞赛和考证提供学练平台

软件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IT专业相关的竞赛和各种证书考试。工作室有着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学生可以根据各个工作室项目的不同性质,选择在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学习、实践、针对性训练。通过参加个人或团队竞赛及各种证书考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学生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

2 创新创业工作室的构建流程

2.1选拔项目经理

具有实际科研项目的专业教师个人申报,通过教师答辩、教授委员会及督学评判和学院领导班子讨论决定,选拔后产生。

2.2成员遴选

成员对象是1-4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梯队式构建,通过自愿报名和项目经理面试的方式产生。

2.3运行过程

基于项目建立工作室,学生进入相关工作室项目经理的实际项目,项目经理采用“类企业化”管理,有权对团队的学生进行招聘、指导、批评和解聘,学生以团队方式进行协作来锻炼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2.4保障条件

每个工作室有固定场地,还可以利用学院实训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等学院资源。

2.5培养策略

采用多种培养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包括传授解惑式、自学辅导式、引导发现式、情境创意式、范例模仿式、虚拟现实式、以老带新等策略。

3 创新创业工作室的运行和管理

3.1实践管理平台

创新创业工作室需要通过实践平台进行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是委托方在实践平台上项目(教师项目);由项目助理(指导教师)对项目进行分析处理,分解为不同的适合学生完成的任务;学生接受任务进行开发,并产生成果;由教师组成的委员会对学生的成果物进行检查,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形成最终交付物,整个项目开发的过程被完整记录在项目库中。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

2 项目过程管理

1) 中期检查

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学院教授委员会和督学对报告进行审验,同时听取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的项目进展汇报,提出检查意见,对不按时提交中期报告者或项目无明显进展者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或停止项目运行。

2) 项目变更

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等信息发生变化时,要提交项目变更申请,依次递交学院教授委员会和督学审批,同时将变更情况放入项目管理档案。

3) 项目延期

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项目合同约定进行结题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提前递交项目延期结题申请,说明延期原因及申请延期期限,学院教授委员会和督学批准后,按延期要求继续进行项目研究。原则上一个项目只能申请一次延期,延长期不超过原定时间的一半。

对于无正当理由延期且项目又无进展的项目,学院将终止项目运行,停止经费使用,并取消重新申请的资格。

3 项目结题验收

1) 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撰写并提交结题报告,并提交成果报告、发表文章、专利、产品或作品、成果应用情况等资料,学院教授委员会和督学对申请结题的项目进行评审,最终产品交由委托方进行鉴定。

2) 项目结题验收采用材料审验和负责人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收结果为合格和不合格。每学年学院会在合格项目中选拔优秀项目,并对优秀项目给予一定的鼓励。

3)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将不予结题:项目结题材料弄虚作假,数据不真实;未完成项目的预期成果;擅自更改项目合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委托方对最终产品不认可。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进行全院通报并除以一定的惩罚措施。

创新创业工作室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将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更好的培养IT应用型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创新创业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铜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12年新增本科专业,在学校走应用转型的背景之下,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业导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原则[1-2],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人才

根据相关市场调研、市场需求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学校、本专业定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进行了调整,引入了创业教育理念和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更加体现本专业“重能力、重实践、重应用”的特色,侧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具体调整情况: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具备食品科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企业管理、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的领域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分析检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质量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向培养“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及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转变,最后形成了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食品学科专业基础坚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格品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相结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3”为3年基础学习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1”为累计1年在企事业单位学习和各类实习、实训等,着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优化课程体系,删减了“茶学、食品发酵工艺学、现代生物技术概论、食品免疫学、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保留“食品企业管理”课程,只是教学形式由校内教师讲解改变为邀请企业专家做讲座的形式进行,增加了“专业劳动课、食品加工与贮藏实习实训、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工厂设计、生产实习、学术讲座”,其中部分为必修课,部分为选修课,缩减了部分课程的学时,实践课程体系更加侧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形成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课内环节和课外环节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体系将有力地支持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逐步形成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并重,抓住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两个环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锻炼学生多种能力[3]。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表现为学习成绩提高、考证率提高、就业效果较好,另一方面,教师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表现为课堂授课效果趋于更好、教学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增多。

2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课程建设

根据该专业的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升课程建设。该专业首先及时了解地方食品产业的技术需求及取得的新成果,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剔除无用知识,使教学内容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其次,注重改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在应用性、工程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积极推进“项目驱动型”和“任务型驱动”的实施[4]。在专业课中,以项目实践作为整个课程主线,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还提高应用能力。“任务驱动型”让学生带着任务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并通过汇报总结作为任务的考核,以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5]。再次,在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中,该专业团队有效利用地方资源,把企业案例带到课堂上来,把课堂放到企业中去,将产教结合落到实处,有效搭建课程体系的外部环境。该专业团队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深入企业、基地学习锻炼,形成系统的实践锻炼体系,有效地完善了理论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巩固专业课程内部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建立以《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工厂设计》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此外,在设置合理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校内工程实训,通过两个人合作完成产品生产线设计,从前期调研到生产线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等知识的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从2013年开始,该专业以结合学校实施的学生科研课题为契机,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重点以课外教学环节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学生课外实践教育专项活动,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将大学生创业活动作为课外专业实践的延伸,逐步渗透创业教育理念,探索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最佳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效果显著。2013年以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级学生科研课题数由2项增加至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并结题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学生参与数累计不少于80人次。此外,积极参与教师课题,提升实践能力。截至2016年7月,学生参加科研课题、创新创业活动,目前已开发出10多种新产品,如灰豆腐、刺葡萄酒、薇菜干、即食薇菜、天麻片等,学生发表科研论文达7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发明专利公开10项。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文笔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是锻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4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度

为响应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号召,展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魅力,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和展示学生综合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人际沟通技巧和处事应变能力等职业素养,将专业知识与校园文化活动融为一体。2014年5月和2015年9月,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活动期间分发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法规500册,野生香菇有关知识600册,安全饮食注意事项500册,新食品安全法宣传300册,进行啤酒品鉴和营养配餐大赛等活动、展示了家乡特色食品以及在实验室制作的面包、葡萄酒、饼干、蛋糕、灰豆腐、酸奶等产品,活动影响覆盖铜仁学院、铜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铜仁市工业园区的碧美园食品有限公司等。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展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通过开展一年一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不断完善活动内容,以自主开发的产品为特色,不断激发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和参与活动,产生“需求学习”及“需求能力锻炼”的动力,提高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被动锻炼的状态。近几年,学生参与一年一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的热情十分高涨,学生参与率达应届人数的95%以上。一年一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的举办,为学生成果展示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平台,让学生通过活动的筹备与开展,全程参与其中,将所学的专业应用于活动中,充分展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所在。

5密切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内外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

为紧密对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业链建设及其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内外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该专业与铜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农夫山泉(贵州)武陵山饮料有限公司、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等开展产学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性人才和专业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针对食品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创新课题和学生岗位需求,为学生见习实习提供保障。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需要开展的研发项目与所要开发新产品的案例,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传统的教学实践环节改革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实践与基本教学环节无缝结合[6]。企业参与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讨论,企业负责人提出要增设“食品营销学”“食品加工企业管理”“公文写作”等课程,从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发展现状等方面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制定提供了建议。

6实施实习质量监控模式,积极推动学生就业

结合该专业“3+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四即将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企事业单位实习。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确保学生更好就业,本专业实施了实习质量监控模式。学生的实习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首先要了解实习单位情况、实习目的意义以及实习的目标[7]。此外,学生每周需要定期向校内导师以实习周志的形式从实习部门、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收获与体会、下一周计划等方面汇报实习情况。校内导师通过学生的实习周志,根据实习的具体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给学生进一步实习提建议与方向,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岗位的要求,更好地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以期提升学生就业实力。通过实施学生实习质量监督制度,首先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指导下进行生产实习等,学生实习效果显著。例如,学生在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实习,通过与企业导师、学校导师沟通,对方便面出厂指标的测定方法的确定、生产管理、产品配方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等多次反映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扎实,特别愿意接收本专业学生成为他们企业的员工;其次,在贵州龙膳食坊食品有限公司实习的学生,连夜加班制作拟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月饼,任劳任怨,肯吃苦,甚至有的学生连续两天没有休息,通过不断努力,和公司其他成员一起完成了公司任务,并获得了“企业特别贡献奖”;再次,在六盘水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得到连续3次加薪,现已成为该企业的技术骨干。

7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特色活动、校企合作、实习质量监控模式等方面探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期寻求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牛广财,杨宏志,王宪青,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食品与机械,2013(5):270-272.

[2]雷颂,王伯华,贺江,等.转型发展期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9):265-266.

[3]辛志宏,董洋,徐幸莲,等.“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6(4):30-35.

[4]李刚凤,闫莉莉,朱苗,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5(6):73-75.

[5]冯雪莲.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师,2016(17):28-31.

[6]李刚凤,谭沙,朱苗,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见习改革与实践—以铜仁学院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6,18(4):32-34.

第5篇:创新创业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项目 自动化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22

Research on the Undergraduates Innovative Projects for Automation

YANG Jing[1], YANG Ping[2], YANG Xiaoliu[1], WANG Xiao[1], LUO Xuemei[1]

([1]Guizhou University,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Guiyang, Guizhou 550025;

[2]Guizhou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Aiming at the demand of the undergraduates innovative projects,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innovat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the paper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such as project applica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ject acceptance. The paper also gives some good results about the undergraduates innovative projects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project; automation; practice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国家教育部、教育厅和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中直接面向学生的、涉及面和影响力都非常广的项目之一。对于自动化专业大学生来说,科技创新是十分重要的科技实践活动。①②我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宣传和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并从人力物力上给予相应的支持。下面结合指导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情况,对过程给予介绍,并给出建议。

1 组织实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主,导师为辅,强调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个性潜质的培养。

1.1 项目申报

1.1.1 学生组织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积极性,需要学校、学院和各个专业进行大量的宣传和鼓励,阐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我校自动化专业为例,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首先,在新生入学教育之时,给学生介绍一下大学期间能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让学生对大学生创新项目有初步认识。其次,在大学第三学期开始专业课学习之时,可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热情。再次,在大学第五学期中期,导师应组织大三的学生开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动员会,介绍下一期的申报题目,同时组织有兴趣的同学组建项目团队,并开始项目的调研。最后,鉴于申报时间是每年的4月,因此在第六学期开学之初,应确定下创新团队的正式成员,同时动员创新团队开始开展申报工作。

1.1.2 选题

选题是大学生创新项目申请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决定了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否新颖,最终关系到申报是否成功。在选题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所能投入到项目的时间和项目难易程度,因此,选题可采用学生自主选题和根据导师科研项目选题两种方式。③

针对学生自主选题,首先,可由导师介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指出研究方向,然后,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提出一个课题,导师加以进一步的指导和完善;最后,确定学生选题。也可根据学生自身爱好,结合已学知识,提出一个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完善。

针对导师选题,首先,导师可根据自身科研情况拟定一些研究课题;然后,将每个课题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介绍给学生;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确定研究题目。

考虑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当前,我们专业主要采用导师选题为主,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可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因为学生对如何申报项目和开展项目没有经验,由导师根据承担科研项目选题,可使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很快找到研究的关键点。二是能较好地控制课题的难易程度,因导师对自身科研很清楚,所以容易控制选题的难易程度。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导师通常都承担由科研和教学任务,如果创新项目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学生不但可以使用导师的科研设备,也可直接参与到导师的研究工作中,真正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1.1.3 申报书撰写

申报书撰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项目申报是否成功,因此,在确定了研究课题的题目以后,导师首先要组织学生开项目组组会,在会上导师介绍项目课题研究内容的当前发展趋势。然后,根据项目研究背景,安排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出课题的创新点。最后,根据项目申报书模板,按申报内容要求完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在申报书撰写过程中,导师需对申报书内容架构提出建议,由学生独立完成相关内容。以自动化专业为例,在项目申报之初,导师会安排时间和学生讨论申报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将研究内容分解为小的知识点,要求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分别查阅不同的知识点的研究现状并进行相关内容撰写;在撰写过程中,安排学生开课题讨论会,每个成员都介绍自己所完成部分的内容;最后,指导团队负责人将每个成员的材料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形成申报文本。在撰写过程中,导师应持续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根据学生已写文本提出修改建议。

1.2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需要创新团队的所有成员发挥自己的长处,进行合理分工,在团队成员的协同努力下,完成创新项目。项目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根据项目进度安排,学生需要按时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应的研究目标,完成阶段性材料的汇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除了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外,也需要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的执行,逐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的工作是组织、协调、督促和指导。以自动化专业为例,在项目实施时,导师会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开展计划和进度安排,组织学生开展课题汇报,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导师也会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实时进行项目总结,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当学生遇见问题时,导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1.3 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是对项目的总结,是对项目的展示,也是对项目工作的总结,需要认真准备。主要内容涉及结题报告,结题答辩幻灯片等。在项目验收阶段,我们除了会组织学生按照验收所需材料收集整理项目验收材料,如模型、图片、文章等,并形成验收结题报告外,也会组织学生试讲结题答辩幻灯片,根据试讲效果适度调整幻灯片内容。

2 体会

2.1 完善的研究进度安排

完善的研究进度安排,是大学生创新项目顺利实施的可靠保障。因参与项目的学生还必须参加课程学习和别的一些课外活动,所以,在项目获批的同时,导师集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全体成员,根据项目研究内容和学生自身的能力,对研究内容进行细分,按时间顺序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计划制定时要保证一定的弹性,需考虑学生的学习和娱乐时间。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按时开展项目研究,导师应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项目进展研讨会,听取学生项目进度情况和解答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但切忌时间安排太紧凑,导致学生觉得整天都是在做一件工作,从而影响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2.2 兼顾学习与项目研究

参加创新项目的学生以大三、大二的学生为主,从教学计划中看,大二和大三的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因此,在申报项目之初,导师就应考虑学生这一年会参加哪些课程学习,根据课程计划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马上得到应用,这样既能保证课堂学习效果,又能有效促进项目的开展。以我校自动化专业为例,在不影响教学计划合理性的基础之上,通过将嵌入式开发的相关课程安排在大三,达到了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开展项目研究的目的。

考虑到本科生初次参与创新性项目,对相关开发设备、仪器等不熟悉,结合学生所开设课程的课内实验,导师可在相关仪器设备等使用上给予学生指导。例如,我们专业在确定了创新团队人选后,即安排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熟悉相关开发设备的使用方法。

2.3 指导教师的定位

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首先是本科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选题、完成项目申报书撰写。从项目的实施过程来看,项目的主体是学生,即项目的实施者和完成人是学生,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完成项目的内容。导师的角色应该是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引导。例如,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老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解决方法上帮助学生,但具体怎么实现应由学生完成。

3 结论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国家、省和学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平台之一,目的是通过参加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指导老师,我们除了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之外,也应将自身科研与学生培养相结合,促进科研和教学同步发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注释

① 盛云燕,李丹丹,刘芳.园艺专业大学创新实验项目实施浅[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29-230.

第6篇:创新创业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 高职 创业教育 奖学金 效度

一、创业教育奖学金的概念、奖励对象及范围

奖学金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评奖评优等外在因素的刺激,鼓励、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评定。创业教育奖学金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是对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学生发放的用以激励其创新创业的奖金;而狭义的创业教育奖学金是对从事有资金往来、有实体业务操作、目前正在运行的学生发放的用以激励其进一步拓展项目的奖金。狭义的创业教育奖学金的发放对象比较明确,其申请的条件比较严格,要求奖励的对象必须是有目前正在运行的项目,公司有具体的业务操作,有可以进行考察的实体的在校大学生,发放的范围为在校大学生。

二、高职院校创业奖学金发放情况

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近五年的发放数据来分析,我们发现:

创业教育奖学金覆盖的面在不断拓宽,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自设立创业教育奖学金以来,其评定工作逐渐走向正轨,呈现出了覆盖面逐渐扩大、学生意识不断提高的局面。2007-2011学年享受的学生人数达到90人;涉及的专业面也不断拓宽,占学校专业总数的30%。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专业的创业奖学金获得人数未达到单项奖学金规定的比例,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觉得申请比较难,对自己是否符合条件以及如何符合比较模糊,因此转向申请学习进步奖学金、专业技能奖学金等奖项。

(二)专业之间比例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数据分析,创业教育奖学金获得较多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园林、国贸、艺术三个专业,而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信息、建筑、英语等专业其人数反而屈指可数,我们知道在信息化的今天,在淘宝和互联网盛行的当下,信息专业的学生创业机会较大,而历年获得人数几乎为零,这值得我们深思。

(三)奖励金额有待调整

四年来,创业教育奖学金的金额一直为300元,而且不分等次,应根据创业的层次和等级进行设置。

三、创业教育奖学金制度对学生的影响

抽取近几年获得该项奖的学生,从了解该项制度的渠道、与今后创业的目标之间的联系、创业过程中该项奖学金的作用以及对该项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四个方向入手,进行针对性地访谈和调研,我们发现:

(一)了解该项制度的渠道较少。

55%的学生从学生手册里获知,35%的学生从师长处了解,10%的学生从其他宣传渠道了解。总体大家认为渠道太少,入学前对此没有了解,入学后从学习手册的学习中获知,但了解不深入。

(二)在创业过程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从奖学金的比例大小、申请的途径和资金的作用三方面进行访谈,分析其激励效度。学生认为该项奖学金所涉及的比例较小,一般占5%-20%左右;申请的途径较少,一年只评一次,须经过班级、学院、学校认真审核、公示;所获取的奖金均投入创业成本中,这既是物质奖励,也是精神奖励,包涵了学校对创业行为的认可,学生获得鼓励和支持,推动创业工程的发展。

四、奖学金评定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评定体系重视结果考核,忽视过程评价

创业教育奖学金的获得不仅仅在于其结果,过程更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的评定办法只强调结果,忽视创业过程材料;看重最后的结果,忽视学生在创业的各个时期的努力程度和创新意识;只注重横向比较,强调终结性评价结论,忽视结果反馈的科学进程,从而导致奖学金导向功能的弱化。

(二)评定体系较笼统,量化标准缺失

“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活动,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参加创业活动并取得一定的创业业绩”,这是创业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中间未体现量化标准。评定中未能根据创业的层次和取得的成绩进行分等级分层式认定,一刀切采用统一的奖励标准;评定标准笼统、指标没量化,容易出现凭印象打分、盲目打分的现象,未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宗旨。

(三)评定机构急需完善,经费保障体系不健全

创业教育奖学金的评定机构和程序与其他奖学金一样,采用个人申请,班级初评、学院审核、学校审批的模式,未能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专业评定,未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化的指导。高职院校缺乏学生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缺乏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缺乏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定小组。

高职院校应提高奖学金的额度,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目前阶段只是给予学生300元奖励其创业,未设立基金, 用于学生创业启动基金,用于学生创业的技术支持和社会资源的补充,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的开展。

(四)奖学金追踪调研体系缺失,未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目前评定止步于发放阶段,对于该项奖学金的用途、作用、后续发展等缺乏追踪调研体系,奖金解决不了问题,其最大的功能在于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全面发展,而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发展追踪,并建立校外创业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五、解决途径

(一)完善创业教育奖学金评定体系

1、建立创业过程考核,重视形成性材料

建立过程考核机制,要求申请者提供详细的佐证材料,并由学生做项目汇报;建立监督队伍对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努力程度和创新意识进行观察;注重奖学金激励功能的发挥,重视其结果反馈。

2、细化评定标准,增加量化考核

相关部门加强量化考核,根据创业的层次和取得的成绩进行分等级分层式认定,出台具体操作细则,明确申报的条件、奖励的等级和奖励的比例;细化评定标准,根据创业的规模、效果和前景,设立奖金额度,对创业受益在10万、5万、2万等不同层次给予奖励;也可根据其创业绩效设定。总的来说,要增加量化的指标,降低主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因子。

3、建立专门评定委员会,设立社会奖学金

创业奖学金的评选不同于其他奖学金,它的评定需要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高职院校应成立由校内专家、企业专家、专业教师、资深校友等组成的评定委员会,建立学生参与机制,保证专业公平和公正。与此同时,因校设奖学金额度有限,我们应加大力度吸收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企业、校友设立企业奖学金,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拓展企业参与面的同时,可以提升奖学金的质量和深度。

(二)建立创业教育奖学金追踪调研体系,保证持续化发展

奖学金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指针,必须保证奖学金工作的公平与公正。创业奖学金的申请、应用周期更长,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套行这有效的反馈、追踪、调研系统。访谈中,有67.8%的学生认为应该由学校职能部门反馈调研;13.9%的学生认为应该由奖学金委员会追踪,保证奖学金用到位。

加强奖学金长效激励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一要即时指导他们正确地把使奖学金用到必须的创业过程中中;另一方面,要利用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时机,树立起学生学习榜样的氛围,强化奖学金的激励功能。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获奖的信息予以公布,并开展调查研究,在每年奖学金评定完以后,定期对创业奖学金获得者进行调查回访,关注其发展,并适时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让奖学金的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资助功能进一步长效化、专业化。

六、 结语

高职创业教育奖学金是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激励效度对创业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只有它评到位、发到位、做到位了,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拓展社会的支持力,真正体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国华,激励理论在高校奖学金评定中的应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年第 2 期.

[2]杨柳, 构建高职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教育报,2010-07-14.

[3]朱莎莎,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探讨,科技创新导报 2011 NO.35.

[4]胡涛,浅谈高校奖学金评定模式改革,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 2011)第 24卷第 9期.

[5]吴云飞,探析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11年11月 (上) 科教导刊.

[6]刘素婷,完善高职创业教育机制的探讨,理论研究.

[7]洪娟,论基于高职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第 23卷第 6期 2010年 12月.

第7篇:创新创业汇报材料范文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加强行政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公开办事制度。我局决定推行无偿代办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等服务措施,具体如下:

1、加强与上级领导和上级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做到勤汇报、勤请示、勤沟通、勤联系。各部门在向上级汇报时,先向分管领导汇报审核,避免上下沟通脱节。

2、自4月16日起,以分管副局长牵头。业务股安排专人对2011年换证工作开展以来的所有《收费许可证》进行清理,重点清理2009年1月至现在所有取消、停止的收费项目,及降低收费标准项目,对照文件严格执行。

3、在《收费许可证》发放工作中,严把审核关,实行首问负责制。业务人员首先按照有关最新的文件进行初审,提出审核意见并签名后,报分管领导审核签名,驻办事大厅人员检查《申请表》无误后,网上登记、审批、发证。

4、价格认证方面,一个按照《价格认证工作制度》执行,由认证人员接受委托。并要求委托机关(公民)认真按要求填写《价格认证委托书》或《估价委托书》,严格按照《价格认证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指定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完成后,应按规定格式向委托书面出具《价格认证结论书》或《估价鉴定结论书》。结论书,须经有资质经办人和负责人签字送分管领导审核并签字认可,较大涉案鉴定必须向局长汇报。工作结束后,有关材料须整理齐全,装订成册,统一由专人存档保管。

5、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流程,依法细化、量化自由裁量权,实行执法检查预告和检查登记制度,规范对企业的检查行为,严格禁止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加强依法行政意识,在价格执法检查中严格按照《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开展价格检查,从立案、调查、检查的时间、范围、查出的主要问题、适用的法律法规、当事人的陈述意见、案件处理的初步意见、案件审理;所长和分管局长集体做出的处理决定、案审委员会的的处理决定,都应有详细的笔录、记录,相关人员的签名。在价格执法检查中同时要注意查处金额与处罚金额的把握,更要避免以罚代法、以收代没现象。

6、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加强财务管理制度,一般招待费用(含土特产)由局办公室和分管副局长把关,超过600元的费用由局长把关;汽车维修费用,无论大小多少均需告知局办公室与分管副局长同时知晓。

第8篇:创新创业汇报材料范文

一、实施“引资引智促贸年”行动,服务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

(一)举办中国创业与投资合作周——世界鲁商行活动。借省侨办召开鲁商大会之机, 举办中国创业与投资合作周——世界鲁商行活动。以“鲁商聚首泉城、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邀请部分海外有实力的籍侨商及知名侨领来济,期间举办经济发展形势及政策的现场推介、专场洽谈会、组织赴高新区及县区产业园考察等活动,进一步拓展海外鲁商在我市投资与合作领域。

(二)打造具有“侨”字特色的产业园区和人才聚集地。以创新谷、新材料产业园和高新区药谷为载体,采取定向引才和集约引智的方式,邀请专业化、小团组海外高端人才来济,举办海外创新项目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专场洽谈会,推动海外智力落户园区。

(三)积极推进华商大项目落地。完善引进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分析研究“世界华商500强”产业布局特点和战略投资转移方向,对接我市转型升级产业;适时拜访华商500强国内外总部,有针对性推介我市重点项目,努力寻求合作机遇。继续做好新加坡金鹰集团开发鹊山龙湖综合体项目、德迈国际科技信息产业园、睿泽泰普新材料、正大会员店等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推进项目落地。

(四)大力推进“侨星计划”,服务人才强市战略。加强海外人才状况调研,联合有关部门(单位)组团赴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人才政策和项目推介会,宣传我市“5150”引才计划,引荐具有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在相关领域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紧缺人才来济创业发展。密切与海外人才联络处和专业社团的合作,大力引进海外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充实海外重点专业人士、重点华商、专业社团三支人才队伍。加强创业引导,为海外人才回国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五)“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活动。发挥海外侨胞的市场资源和网络优势,推介我市优势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与海外侨商合作,走向国际市场。重点加强美加、日韩、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拓。

二、深入拓展海外交流渠道,涵养侨务资源

(一)加强与海外侨团与重点人士的联络。加大与海外重点社团和人士的深层次交流,促进华侨华人扩大与我市的友好往来。突出做好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专业上有造诣的海外侨胞的联络交流,培育发展优质侨务资源。召开市海外交流协会换届会,推选新的理事会成员,增补海外顾问和名誉理事,壮大组织,增进友谊。

(二)密切与海外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的联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组织开展海外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华侨华人社团中青年负责人研习班等侨务活动。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继续做好外派教师工作。建设提升现有省级华文教育基地,为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坚实阵地。承接海外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活动,向海外宣传推介齐鲁文化。

(三)拓展侨务外宣,提升海外影响力。加强与澳大利亚澳华传媒、加拿大《加中时报》、美国《侨报》、《星岛日报》、《文汇报》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外主流华文媒体的联络交流,通过设立专栏、深度报道等合作形式,宣传市情、商情,引导海外华文媒体在海外讲好“故事”。适时邀请50位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来济考察。

三、加大依法护侨力度,改善侨界民生

(一)大力宣传贯彻落实侨法及涉侨政策法规。联合普法办等部门,开展“侨法宣传月”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涉侨政策法规,推进侨法“三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举办基层专(兼)职侨务干部涉侨政策培训班,开展侨法知识考试、侨法知识竞赛等活动。继续推动《市华侨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办法》立法工作。

(二)实施“双爱工程”,维护侨界和谐稳定。认真开展好“归侨侨眷关爱工程”,落实归侨生活困难补贴、大病救助、免费查体等涉侨民生政策。开展“暖侨敬老”、“助学圆梦”等活动,定期深入侨户走访慰问,帮助归侨侨眷解决实际问题。完善“五侨联席会议”机制,适时召开侨法执法联席会,协调解决涉侨政策难题。完善“侨心热线”服务机制,做好侨务工作。继续实施“侨爱工程”,利用侨务品牌活动、出国访问等时机,引导海外侨胞、侨商侨企投身我市公益事业,争取侨捐项目落户我市。继续做好“高晶侨爱助学金”的管理、发放工作。

(三)推动社区侨务工作“出特色、上水平”。加强对社区侨务工作的指导和调研,适时举办社区侨务工作培训班和经验交流会。引导县(市)区侨办整合社区资源,面向归侨侨眷开展各类社区服务。在重点社区开展“侨眼看泉城摄影图片展”、“社区义诊”、“踏青采风”、“中秋赏月国庆联欢”等活动。根据社区特点,挖掘社区特色,形成历下、市中区以“暖侨敬老”、槐荫区以“泉城新窗口”、天桥区以“商埠经济”等为特点的“一区一特色”工作格局。年内评比3-5家侨务工作先进社区,挂牌市级“和谐侨务示范社区”,争创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和“示范社区”。鼓励归侨侨眷向海外亲属宣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侨引侨。

四、深化为侨资企业服务,助推发展壮大

(一)扶持侨资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密切与高新区、济北开发区等侨资企业密集产业园区的合作,加大对侨资企业的帮扶力度,引导侨企从传统产业向创新型产业转型。利用出国访问、与兄弟省市侨商组织交流、参与海内外各类侨务品牌活动等时机,协助我市重点侨商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和利益增长点。结合我市帮扶困难国有企业重点工作,引导侨资企业参与困难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重组改制,实现侨资企业“升级”和国有企业“再生”的双赢局面。

(二)实施“侨资企业服务月”行动,多措并举为侨商侨企排忧解难。开展以“情系侨商、服务发展”为主题的“侨资企业服务月”活动,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侨资企业用工招聘会、银侨融资对接会、经济形势报告会,集中为侨资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依托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协作联盟,帮扶20家创新创业团队申报各级政策资金扶持,推荐突出团队申报国侨办重点创业团队扶持计划。完善与法院等司法机关的涉侨案件通报制度,协调解决侨资企业法律纠纷。组织“法律服务进侨企”行动,开展政策培训、法律咨询、案件等服务。做好涉侨法律顾问团换届工作。

(三)指导侨商会自身发展,推进会员企业联谊交流。做好侨商会换届工作,壮大商会会员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加强会员企业间的交流,促进携手发展。协助侨商选址筹建侨商大厦,打造驻济侨商总部基地和CBD商圈。

五、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一)建好“一网四库”。做好《侨网》的改版升级工作,发挥其宣传平台作用。继续推进归侨侨眷、侨企侨商、海外侨胞侨情普查,摸清侨务资源底数,建立完善海外侨情信息库、招商引资项目库、侨资企业信息库、归侨侨眷信息库。

第9篇:创新创业汇报材料范文

(一)开设目的

“宁波商帮文化”的开设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职业伦理和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具备或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和诚信、务实、协作的精神,并增强爱国爱乡的情感;同时培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宁波商帮文化”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和现代商业意识,故不以知识点的讲授和掌握为目标,而重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全面实行体验式教学,达到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使以“创业、务实、诚信、协作”为核心的宁波商帮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

1.课堂教学。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宁波商帮精神与人才培养、宁波商帮崛起的背景、宁波商帮的发展历程、宁波商帮的典范人物、宁波商帮的经营谋略、宁波商帮的人文精神等。上述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进行有倾向性的讲授。

2.参观考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由主讲教师组织学生外出参观考察宁波帮文化旅游区(含宁波帮博物馆、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等),请资深讲解员随同讲解,播放相关资料片,以从多个方位体会、感悟宁波商帮精神。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宁波商帮文化”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宁波商帮文化”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明确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互动中体验、实践中体验,逐步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主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且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使学习成为“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的循环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厘清自身的思想认识,对“宁波商帮精神”产生真切的感悟。

(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导

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加入教学进程,共同探讨。一方面,组织教师对“宁波帮”现象及其中的典型人物、事件作深入系统地研究,并结合其他商帮进行类比,贯穿古今,以更好地分析其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涵,以真实的材料、生动的实例感染和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老师解析的方法,就自己家乡的经济、文化、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特质撰写考察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交流,开阔眼界,并加深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交流方便,打破课堂的局限,建立课程网站,内容呈现方式符合学生课外学习需要,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同时,利用QQ空间等和学生加强沟通、联系,拓展教学时空。

(二)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参观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参观宁波帮文化园区,并请博物馆提供导游和讲解,实行现场教学,让学生直观印证教学内容,撰写心得体会,从而对其思想、情感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为此,“宁波商帮文化”课程建立了固定的实践体验教学基地:宁波帮文化旅游区(含宁波帮博物馆、江南第一学堂、包玉刚故居等),在导游、讲解、信息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保证了校外教学的顺利进行。专门组织学生参加在宁波帮博物馆召开的“2011全国商帮文化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新时期下商帮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研讨会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全国职业经理人协会联盟、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宁波帮博物馆执行承办。本次全国商帮研讨会有徽商、晋商、甬商、粤商、陕商、鲁商等全国各地商帮积极与会,是国内商帮最集中、探讨最深入的研讨会之一,也是国内级别最高的商帮研讨会。部分师生参加研讨会的讨论并作大会发言。

(三)课程教学与课外主题教育活动(现代商帮讲坛)有机结合

现代商帮讲坛以现代商业文化建设为核心,具体包括宁波商帮精神、商业经营之道、创新创业事迹、地域文化内涵等。主讲人包括本省(市)宁波商帮、浙江商帮等研究专家,本省(市)地域文化研究专家,本省(市)经济研究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等。每学年开设10次以上大型讲座,以达到进一步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养学生现代商业意识,营造出以现代商业文化(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的目的。在两年中,现代商帮讲坛开设了20多场,所开设讲座包括:宁波商帮在上海的崛起、保税港区建设与宁波经济发展、宁波商帮的经营谋略、宁波帮成长的土壤、家电业国际发展趋势及国内发展现状、学生理财规划、宁波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与大学生就业、宁波市工程造价行业现状及其发展研究、如何成为优秀的外贸业务员、甬商大讲堂—放飞心灵、甬商大讲堂—激情与理性、甬商大讲堂———职业精神、甬商企业转型升级与产品创新设计、从甬商成功的秘诀谈大学生创业、高职学生走向职场融入社会之要领、宁波商帮文化与当代企业家价值、当代高职生如何适应民营企业文化等。讲座与课堂教学互相补充、有机融合,拓展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不同视角的体会与感悟。

(四)采用体验教学评价方式

改变传统的以考查知识点为主的卷面考核的方式,采用新的体验教学评价的方式,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过程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由单一的评价标准转化为多元化评价标准,在学习评价上,采取包括课堂观察、测试与练习、学生作品评价(小团队考察报告加现场汇报)、学生体验与反思(参观心得等)等多元化评价标准,着重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期中考试要求学生介绍、提炼自己家乡的经济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制作成PPT向全班同学汇报;期末考试要求学生将参观考察宁波帮文化园区的情况进行介绍,并结合每位同学的参观心得,也制作成PPT汇报,与全体同学共享。考试成绩由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评定。从任教过的班级来看,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后,期中、期末考试学生普遍参与热情很高,现场气氛热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