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营养教育论文范文

营养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营养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营养教育论文

第1篇:营养教育论文范文

  

  

中学生学习英语首先就应当从听入手,英语听力对学习英语至关重要。“听力” 英文为Listeningcomprehension,即听有声语言,并对 其理解的能力。正如RiversTemperty所说:“听,是人们根据 自己所了解的语言知识、语义和语法三方面的潜力,从语流中获得信息的积极活 动。”  

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将听力理解为:获得有声信息的活动能力,也可以说是 一种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强与弱,除了决定人们对语言知识本身的了解外,还 决定人们对语言背景文化知识的占有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对语言背景文化一无所 知的人,能够具备良好的听力。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把听说教学放在教学法的首 位,强调听说英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从语言角度来看,语言本身首先是有声语言。没有听,就没有说,语言的交流也 就无从谈起。因而,听力在语言学当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听,是语言的基础;听 力,是语言学习的前提。  

从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在相等时间内,听到的信息量比读到的信息量要大得多; 而听到的信息转化为感性知识比读到的信息转化为感性知识的速度要快得多;听 到的信息往往比读到的信息更生动,印入脑海的烙印更深刻,不易遗忘;同时, 还能有效地培养语感。  

从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看,中学生年少好胜,善于模仿,听觉灵敏,活泼 喜动。如果能注意培养他们的听力,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加强听力训练,必将取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力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即迅速正确地辨音解义的能力、理解语言内涵的能力, 亦称“文化悟力”。这两种能力表现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即为识记教师发出的语 音形式,准确地辨析词义,然后从词义、句义到文章中心大意,迅速辨析、思索、 组合、归纳,并从中悟出讲话内容的中心所在。这种能力除指对语言知识本身的 理解能力外,还应包含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占有能力,包括经济、文化、天 文、地理、历史以及简单的科普知识等等。对这些知识的占有与理解无疑会提高 对所听到信息的理解程度,从而使悟出的语义更深刻,更准确。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听力呢?  

培养听力,首先要突破听力障碍,掌握“听”的基本技能。学生或一般英语学习 者在英语听力训练中存在的听力障碍主要有四个:①语音障碍②语义障碍③心理 障碍④文化悟力障碍。听力的语音障碍,为这四种障碍之首。英语学习者应下决 心攻破它,然后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突破语音障碍,掌握听力基本技能 

掌握听力基本技能,首先应突破语音知识关。英语语音知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 内容:不完全爆破、意群、连续、音的同化与失音、句子重音及语调。其次还应 掌握英音与美音的差别。  

突破语音知识关的办法是:认真听,注意模仿,用心记忆,并跟老师或录音机进 行纠正,坚持反复训练和检测。请看下面各项检测题:  

1.请朗读下面每组词,注意失去爆破的现象:  

①talk,dare,don't  

②conductor,strict,shortcoming,progr amme,picture,thankful  

③makemodelplane  

2.朗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失去爆破的现象:  

①Goandlookforitinyourownroom.  

②Katedoesn'tsingwel,butshedanceswel.  

③Shehaslunchatthefactory.  

④Goodmorning,boysandgirls!  

⑤Hecougheddayandnight.  

3.朗读下列句子,注意意群间的停顿:  

①Everyoneinthetown,knewhim/sowehadn otroubleinfindinghishouse.  

②Butthemostinterestingthing/aboutt hisre-markableplan/iswhatpeopledow ithit/afteritiscutdown.  

③ThefolowingistakenfromDr.Manete'sa c-countofhismeetingwiththeboy/ando fwhattheboytoldhim.  

④Histheorywassoadvanced/thatfewpeo plecouldunderstandit/atthattime/an devenfewer/wouldacceptit.  

⑤Theordinaryschool/cannotgivemuchp racti-caltraininginliving,/becausem ostofthestudents'time/isspentinclas ses,/studyinglessons.  

第2篇:营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方法

中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一直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为中心,在实践中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对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基本技能之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这一英语教学的大环境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原因

英语教学之所以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因为中西文化存在着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称谓、问候、介绍、询问等各个方面。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念的差异。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不了解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就不会充分理解该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模式,很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2.伦理道德观念的差异。伦理道德的差异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人习惯透明生活,个人的行为和意志常受到周围无数有形无形的制约,不太在意隐私权。相比之下,西方社会在价值观念上十分重视个人的权利与自由,重视法律上的人人平等。

3.民族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民族习惯是指一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世代相习的生活方式。民族习惯生动地体现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等方面的传统特点,是构成民族文化历史的主体。民族习惯一旦产生,会对该民族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极大的约束作用。

可见,中西文化的差异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如果在英语教学中不注重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在实际交往中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造成交际失误,影响交际质量。

二、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如前所述,中西文化在交往的各个领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那么在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就十分重要了。在教学中伴以文化的导入,会使英语学习多姿多彩,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跨文化交际是发生在两个不同文化负担者之间的,所以双方只有充分了解彼此的文化,了解文化的异同,才能成功地交流。因此,在实践中,通过将语言和文化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和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十分必要。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也是有章可循的。如教师可以根据教科书上的内容讲解与其相对应的背景知识,把文化知识的介绍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也可以用比较法,在重视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习俗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自己的民族文化,关注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所学的语言比较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分析“同”,增强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指出“异”,防止“负迁移”,使学生充分了解母语和目标语文化的异同,在交际实践中尽可能地避免“负迁移”。教师还可利用辅助教学设备,如录像、电影等,使学生直观生动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英语活动,如表演话剧、英语角、外教课等,尽量给学生提供能运用语言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文化知识。

此外,因为单词是英语语言的“细胞”,所以教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单词、短语入手。单词、短语的含义常因说话人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方言、说话目的等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在遣词造句上要注意以下情况:

1.语域。语域指在具体条件下习惯应用的语言形式。如,在与人打招呼时,何时用“How are you?”何时用“How do you do?”或“Hello!”“Good morning!”等。再如,表示女孩漂亮用“nice”,表示男孩英俊用“handsome”,要避免用错。

2.搭配。英语中有些单词搭配力强,应熟练掌握、正确理解和运用。如学到“man”就可以扩大学习policeman,postman及词组play the man 等。

3.同义词和反义词。英语单词的意义往往可以运用同义词和反义词来表达。要想尽可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应该重视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例如,在谈到“不同的”这个概念时,如果一时忘了“different”这个词,还可用“not the same”来表达,同样可以达到交际目的。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扩大,跨文化交际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要成功地进行交流,语言是基础,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更为重要。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也需要了解彼此文化间的差异,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领悟力,提高社会文化能力。中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跨语言交际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文化的导入,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远.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张公谨,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戈玲玲.教学语用学[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营养教育论文范文

(一)现状

英语教育(学前方向)作为培养学前英语师资的主要力量,一直都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双语幼儿园的异军突起,社会对学前英语教师的需求量更是大大增加。但是目前英语教师队伍出现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学历层次、师资来源多样化等局面。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此纲要为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纲领性意见,描绘了一张十年发展宏图。它既是国家学前教育发展,也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学前儿童入学率的提高,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需求量必然增加。这里的增加既指数量方面也指质量方面,是对学前教育教师数量以及质量的双重要求。

(二)教师高素质的要求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建立了包分配的、较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师资。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体系逐渐暴露出弊端。如师范性院校口径较窄,缺乏综合性;就业的定向性,国家的调控程度较高,使得培养目标和规格僵化,不能满足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等。这些都表明原有的师资培养体系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文明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制定和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出台,都对学前教师提出了新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教育改革的现状对现存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三)教师来源渠道多样化的要求

在师资培养体系建立的初期,国家限定了师范院校是输送教师的基地和摇篮,是唯一的师资来源渠道。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直到1999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师资的唯一渠道的格局被彻底打破。而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更将师范院校的优势削弱。所有有意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无论来自师范类专业与否,都可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这就意味着,师范类毕业生非但没拥有非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资源优势,还需与非师范生争同一杯羹。从教师资格制度开放形势可以预见,更多有志于教学工作的优秀人员将进入到幼儿园教学工作领域。这无疑对培养学前师资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造成巨大的冲击,不进则退。

(四)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专业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自从国家文件确立教师是专业从业人员之后,对该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的观点勿庸质疑。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完成教学任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所谓的专业知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普通文化知识、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含多个方面,如专业道德,即师德、专业发展、专业智能和专业训练等内容。这些内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即是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能力等基本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对专业态度、知识和能力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掌握和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知识等。从该标准来看,英语教育(学前方向)的改革要培养学生形成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达到学前教师的任职标准。

二、改革的思路

(一)观念先行,制度跟上

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从观念开始。观念的主体分为两块,一是培养人才的教师,二是培养人才的行政管理者。整个培养人才的机构从上到下要齐心协力,认清改革的形势,消除原有的优越感,积极面对挑战,构建新的师范教育观,改变原有的教学和管理行为。认识和把握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是观念转型的基本和关键。作为培养学前英语教师师资的教师要以身作则,走教师专业化道路,认识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和能力。而行政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过程中,应处处渗透专业发展的观念,制定专业发展取向的措施,从制度上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如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开放、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上严格鉴定教师教育的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等。总而言之,学校层面要尽可能的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确立“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英语教师培养工作中,一直存在学科知识优先还是专业知识优先的疑虑。要肯定的是,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强调能力本位一定要走出伪能力的误区。杜绝将师范生单纯操练技术当成训练能力的现象,忽视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养成。目前,我们普遍采取的是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进行的培养方式。在进行课时分配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英语教育(学前专业)培养的是专科层次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在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有明确规定,亦即是掌握胜任学前英语教学的学科知识的,具有专业教学技能和能力的专门人才。首先要打破学科体系,分析和归纳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专业能力。其次,注重专业能力养成的教育类课程的整合和重建,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形成和课程的实用性。在课程考核方面,渗透能力本位的思想,改变固有的学科知识检验的考核体系,以学科知识和职业知识相融合、学做并重作为考核体系建立的导向。

(三)注重专业设置的综合性

作为培养学前师资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一般是该类学校的龙头专业,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较先进专业建设理念。在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能利用起学前教育专业的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势必对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乃至全校的专业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学前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相互融合、渗透是必然的趋势。从英语教育专业(学前方向)的角度来看,要冲破学科与专业的限制,培养胜任学前段儿童英语教学的师资。开设跨学科、交叉学科课程是高专学校适应职业化导向师资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另外,还应进一步整合学校非师范类专业的优质资源,拓宽师范生的就业口径,避免出现师范生培养规格单一,封闭等不足的问题。

(四)打破课堂界限,引进开放性的学习平台

一个学校的资源,无论多雄厚,多丰富,那都是有极限的。在这个知识网络共享化的信息时代,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资源,可以大大减少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却能得到大回报。学生在完成所有必修课的基础上,可自由选择网络开放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甚至方式,可以接受他校教师、专家的指导,也可与身处异地的同学进行学习探讨。这样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让学生站在一个开放的、更大的教学平台上,挣脱学校层次、学历水平的束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结合师范生需同时发展学科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特点,还应开设实习前训练课,对教学岗位上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和提炼,形成刚需的专业能力图谱。最终形成入门阶段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分解图,确定各能力对应的知识,设置实习训练课的目标和内容。邀请幼儿园教学专家和骨干教师担任本类课程的实施者,切实结合学前英语教学实践,训练教学技能和学习专业素养。

(五)建设实习双导师队伍

教育实习是师范类生将教学理论落实到行动和实践中的一座桥梁。有效的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参悟教学理念,具有初级的反思能力。尽管职业教育一直呼吁双师素质教师,教育部也提出要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但是实际情况还不尽人意,这既有教师主观的原因,也有国家和学校投入经费和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双师素质教师资源不足,使得一些教育技能类课程师资力量不强,不得不以理论讲授为主。另一方面,教育实习阶段,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也显得力不从心。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在实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实习单位的师资力量,形成学校指导教师加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双导师制的实习模式,形成理论素质与实践经验的合力模型。这种做法可谓双赢合作,双方在指导过程中,相互交流,互补长短。不仅使得学校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缩短与双师素质教师之间的距离,还可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传播到一线工作岗位,促进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职后教育发展,加快其职业能力成熟进程。

三、展望

第4篇:营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改、素质培养、英语教学、双边活动

世纪之交,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改革力度最大、国家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次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1]。2001年,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研究与实践英语课程的热潮,英语课程改革在实验中不断深化,并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新课改中,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外语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外语工具,而是为了使他们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创新;外语教育符合信息时代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发展,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和意志。一句话,外语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高[2]。

英语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公民素质的轨道,是当前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3]。

从教育的观点看,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基础价值。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其作为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具有的实用价值;二是其作为构成人类文化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本质价值。我们的英语教育活动必须是围绕这个基本价值两个方面来进行。

然而单纯地以应试为目的而产生诸多弊端的应试教育,认为教育价值的终端判断标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老师和学校教育的唯一标准。这种单纯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从英语教学方面来看,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

一、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

应试教育着眼于选拔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这种选拔又以现行的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它忽视了英语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之在选拔考试中由于条件所限,考试方式一直都是被动一维的,而不是双向互动的,以致在6-9年不等的英语教育中,学生只注重书面理解,有相当部分的学生难以具备口头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有违于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价值。这种差异按理在语言学习中是不应存在的,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是文盲,在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并没有多大困难。

二、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应试教育用分数作为唯一尺度来要求和评价学生,也用分数要求和评价学校与教师。以后,尽管英语教材几度变更,但最根本的考试制度没有多大变化,仅局限于题型变化而已。教学程序化,教师带领学生机械性地反复操练必考题型。学生由于其性格、兴趣、爱好不同而反映在语言学习上的不同特点,不能得到有效的挖掘。其实语言的学习应该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的,正如一个雄辩家不一定能写出长篇巨著,而一个小说家也不一定能言善辩一样。

三、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应试教育以选拔教育为目的,又以考试作为选拔的手段,结果是导致教师最关心的只是分数,为了夺取高分,不惜开展题海战术,把联系性极广的语言切割成孤立分散的语言点,偏题难题只有从词典里去找答案,即使是英美人士也不见得能完全掌握,造成语言素养的片面性,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去探讨语言素材的深刻内涵,同样也会造成学生的道德、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缺陷,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

综观英语教育的发展史,学校的英语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功能:一、文化功能:通过英语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增强对宏观世界的认识能力。二、创造功能:英语作为一门世界广泛运用的语言,应注重其创造性的运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交际功能:运用语言就是要起到交流的作用,这是语言的基本特征。就中国人而言,就是帮助促进对外交流,促使中西文化的共同发展。四、媒介功能:无论是政、文、史、地、还是数、理、化、生,都要以语言为传媒,才能广为传播。五、育人功能:教材中渗透了思想道德因素,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意识中能受到良好的熏陶。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一、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人的思想道德是指个人在接受一定社会行为准则之后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和特征,而且这些心理品质和特征常表现在行为上,即道德的反映。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从心理情感维度分析教材,恰当地把握语言材料中感情意义,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情感。如nsefcstudent’sbook1bunit15thenecklace,在做warmingup时,教师就应该深挖教材,在指导学生编写完《宝藏和妖怪》的故事后,帮助学生认识到:onlywhenweworkhardbyhandtogettreasurescanweownthem。这样就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把思想道德教育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掌握道德知识、树立道德观念、激发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形成诚实、正直、勇敢和坚韧不拨的品质。

现行教材中活鲜鲜的思想教育例子比比皆是,关键是要看教师如何去把握,不能因为要进行思想教育而使之教条化,成为政治课的翻版,也不能只顾灌输语言知识而忽视其潜在的思想性,两者不可割裂。

二、重视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发展的时代,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许多由科学衍生出来的新文化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网络世界等不断涌现,时代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包括知识,而且还应包括获取知识的方法。换言之,学校教育应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且更重要的是方法,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涵盖了所有学科,孤立地为语言而学语言的方法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英语教学必须要与科学文化结合起来。现行教材十分注重这一点,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语言学习与科学文化相结合。如在nsefcstudent’sbook1a中的unforgettableexperiences这一单元中,教师就可通过介绍中国唐山、日本东京、美国洛杉矶等地震多发区,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均是在环太平洋一带,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板块结构理论。再如nsefcstudent’sbook1a中的theworldaroundus这一单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规律不可违背,但可以被人类科学利用,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导入大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逐步提高跨学科创造性学习的综合能力。

三、重视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们常常看到一些智商并不低的人却难有作为于社会,学生中心理障碍患者也呈上升趋势。他们要么孤芳自赏,不愿与他人交流,要么自暴自弃,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心理素质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方面。英语教学在训练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教师可根据有声语言这一特性,采取开放式教学,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或简或繁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沟通。二是充分选用教材中有关方面的素材,如nsefcstudent’sbook1b中的scientistsatwork,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著名风筝实验;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的道路上都没有什么坦途可走,从而教育学生勇敢面对挫折,树立自信心。三是改革考试方法,建立规范的口试制度,并把平时的口头表达能力评分汇入总分,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求分数的心理,又迫使他们为了高分数不得不常开口与人交流,客观上促使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四是所有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即要贴近学生,与学生实现心理认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自己放在居高临下的位置,要在平等互动中体现教师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认为在治学方面教师是严师,在生活中教师是朋友。

四、重视创新精神素质教育。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教育教学中创新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其具有积极探求、勇于开拓的心理取向和精神状态,能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努力探索其中的基本规律,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创新精神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具有独创性、发散性、变通性、重组性、迁移性、逆向性和质疑性。这些都有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极力诱导和培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习过程始终离不开思维和情感。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不是为了记忆一些语法规则和词汇,而是要能够运用语言去进行交际,进行创造。为此,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英语新课标,摸索创新英语教学法。改变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学习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是对客观世界能力的反映,即主动积极地以自己特有的认知方式来理解被认知对象,形成具有自己认知结构特点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力戒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一味通过外部压力与诱因迫使学生去学习的做法。要像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所说的:"教师要使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须叟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变学习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的探索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有创造性的未来建设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

第5篇:营养教育论文范文

  

针对这种状况,我坚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逐步消除畏难情绪,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注意研究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进行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状况,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培养学生用英语会话能力出发,我每节课利用几分钟从师生之间进行英语会话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单独用英语讲一段话,如每日见闻,谈所熟悉的人,爱好、景色等。一般先安排口语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个榜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对于稍差的学生,在课前把任务布置好,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以致能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出色。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感到自己正在不断进步,有所收获。学生有了“成就感”逐渐消除了畏难情绪。 

课堂活动以口头练习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在编排练习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好差生搭配起来,无论哪项活动都不要放弃差生,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创造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对于他们微小进步给予及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深深感到老师无时不在关心他们,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情感,促使他们变消极为主动,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CONTINENTSANDO-CEANS》一课时,我课前在小黑板上画一幅世界地图,采用循环训练的方法。第一步,先请一名差生读出七大洲、四大洋及一些地理名词,再请一名较好的学生在小黑板上填词,其他学生听写。第二步,请学习稍好的学生分别用课文中的词或词组联词成句。第三步,请成绩好的学生看图复述。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训练,能因人而宜,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学生们只要跳一下,就会摘到果子,使学生既不能产生自满情绪,也不能让学生悲观失望。调动了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们自暴自弃,羞于开口说英语的现象改变了,课堂活动有了很大的起色。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象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象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外语教学最有害的缺点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教师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方式,启发学生思维,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引导学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要精心设计,把每一课都导演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语言情境,让学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 

(1)把课文编成短剧式对话,由学生们表演。把程度不同的学生组合成一组,对白多的角色由较好的学生扮演,对白少的角色由差生扮演,这样促使同学之间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谁也不愿因为自己而影响表演效果,学生们寓语言训练于愉乐之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2)复述也是口语训练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可以用不同的人称、时态、语态来表达所学的内容。老师可以按着故事的情节为线索,把重点词句投影到黑板上,或以时间顺序,类别等为线索画成表格,引导学生复述。这样做,学生们在复述时有章可循,不会感到吃力,避免死记硬背。也可以画简笔画,这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它简明、易画、生动,老师可以边画边引导学生叙述,语言和画面结合起来,创造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3)模仿课文中的部分段落来表达周围所熟悉的人或事。这种训练基于背颂部分段落之后进行的训练。背颂范文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它可以积累语言精华,有助于指导语言实践。如《ALBERTEINSTEIN》这一课,有一段关于爱因斯坦的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我要求学生模仿这一段来描述身边所熟悉的人。学生对这种训练很感兴趣,起到很好的口语训练效果。 

合适的多练是培养听说能力的有效方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就如同交响乐队的指挥,他不是演奏者,而是指导学生演奏的人。他要根据所学内容,组织指挥进行大量丰富多彩的练习,时而提问题、时而重述、时而朗读,或一个人演奏或两个人合奏或齐奏,在他的指挥下,整个课堂充满紧凑而活跃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学生会感到新鲜多样,趣味无穷。外语学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主人。 

第6篇:营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异域文化;认知能力

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广泛和深化,国际交往的空间不断扩展延伸,这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它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对异域文化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加强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从中获得英语语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交流需求,真正成为融通多元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异域文化的内涵

所谓文化的异域性,实质上是跨文化交际中一方对他方文化的一种解释。异域性并不是一种性质或状态,而是对他方文化感知和解释的结果。从英语教学角度出发,“异域文化”可理解为“英语语用国家的整个社会方式。”这一界定的范围比较宽泛,既涉及日常生活方式和习俗,又涉及隐藏在习俗之后的价值观念。英语教学既要关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与语言交际直接相关的文化,还要注重目的语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体现这些价值观念的文学艺术、思想流派、、社会制度等。英语教学中的异域文化认知是指对目的语文化的社会规约、价值观、信念的知晓。根据学者对文化认知内容的划分,大致可分为观念文化、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培养学生异域文化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已达成共识。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即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交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恰当交际的能力)。美国语言学家TimonthyLight在《现代外语教学法》一书中说:“如果学生根本不知道一种语言的文化习惯,那么他就不会使用那种语言,尽管他的语音、语法都很好。”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应有的英语知识,但却不能很好地应用到交际语境之中,成了“哑巴英语”,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英语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异域文化植入,即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或把外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性内容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作为必要的补充,是达到语言教学目的的关键。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也就是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域文化的范围,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异域文化认知能力的途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不断接触异域文化,感知异域文化,体验异域文化,培养他们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

比较东西方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书中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至于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体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异域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思维方式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给学生介绍中国加入WTO过程中所形成的中美两国不同的谈判风格、谈判方式、决策过程时,要让学生了解中美两国除了在政治、经济方面存在差异外,还存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教师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激活这些知识,没有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就无法认知异域文化,无法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无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阅读不同的英语报刊,涉猎各种形式的外国文学作品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再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不仅要学语言,更要学语言背后的文化。这样,学生就可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接触异域文化,进而培养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促进异域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有机统一,激活异域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异域文化导入同语言一样,是后天习得的。课堂除了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场所,还应该成为学生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传授异域文化知识最有意义的方法是解释说明。每节课前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如地理知识、历史事件、、文学作品、节日庆典,乃至西方人的日常生活——服饰、饮食、聚会、出行等,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和教材紧密相连,很大程度上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实践证明,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比对英语语言本身更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抓住时机运用异域文化背景导入教材的篇章学习。在讲解“ThanksgivingDay”(感恩节)一课时,笔者先简述了感恩节的由来,由此引出圣诞节、情人节等一些西方国家的节日庆典。西方人庆祝圣诞节,除了互送贺卡、装饰房间、购买礼物外,还保留了一些传统习俗,如孩子们喜欢把长筒袜挂在壁炉上,他们相信圣诞老人会坐着雪橇,赶着鹿群,通过烟囱,在圣诞节的凌晨把他们渴望已久的礼物放在长筒袜里。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制作圣诞卡片、描述圣诞老人的形象等方式为学生认知异域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认知异域文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渗透异域文化为了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幻灯片、教学光盘、影视资料,通过声音、图像的传递,使学生通过观看英语国家人们的生活情景、风俗习惯、等,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直观有效地领略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这种视听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认知异域文化的能力,又提高了听力及学习语言的能力,在教学“TomSawyerPaintstheFence”一课时,组织学生观看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VCD片段,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可以增强学生对异域文化的直观感受,加深对英美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体验异域文化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实施异域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一分钟文化演讲”、“访谈”、“英语角”等形式讨论与异域文化认知相关的话题,如ExaminingStereotype(陈旧的考试制度)、CulturalIdentity(文化认同)等,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交际操练和情境操练,从整体上理解和感受中外文化差异。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开展与异域文化认知相关的多种活动,如让学生通过学唱英文歌曲,学跳英语国家的一些传统舞蹈,举办化装舞会,自编、自导、自演英语小品等趣味活动认知异域文化。许多传统的歌曲和舞蹈都蕴涵着丰富的异域文化气息,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歌曲、舞蹈所表达的异域文化内涵,激活异域文化认知灵感。

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加,不同文化的接触与碰撞也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英语教师应更新理念,正确理解语言与文化的依存关系,全面了解和掌握异域文化认知与英语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异域文化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资料:

[1]孙建华.论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文化教学的原则和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6,(11).

[2]张莎莎.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教育与职业,2006,(9).

第7篇:营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人文 素养 教学

人文素养的核心是重视、尊重人的权利、思想自由和自我选择。它着眼于学生人性、人格的发展,基本素养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这与当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的教育理念是不想违背的。但当前人义的培养任务总是狭隘地落在语文这门学科身上。作为语言文化学习科目的英语,历来游离在人文主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之外。而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思潮的回落以及对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发展的极度重视,迫切要求英语教育也应着手于人文精神的教育。

一、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弊病

当前的英语教学大多是以老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其次就是搞听说读写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后大量的习题巩固。其中人文性在教学中体现的比较少。但反思一下,这能全怪英语老师吗?期末考、中考、甚至高考如同无形的指挥棒在背后遥控着老师,大大小小的考试所考的无非就是听力、单项填空(也就是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写作这几大类型。几十年如一日的考核方法使得老师和学生都误认为英语教学的内容就是由词汇,语法,技能。会做题,会写点简单的应用文,会说几句英语就是把英语学好了。

二、新教材闪现的人文之光

随着新课程如火如荼地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教材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如英语人教版实验教材必修1 unit 5 nelson-mandela——a modem hero里面warming up和pre-reading部分的几个问题我就觉得设计得很好:

what are the qualities you should find in a great person?who do you think is a great person?

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些正是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因为批判性思维也是人文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z--。

再看看必修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这里关注的是情感问题,学会幽默,懂得幽默是教会学生乐观心态的重要途径。这也是以往教材所缺乏的。更难得的是这个单元还涉及了英语的文字游戏:如:

1 c:what's that ny doing in nay soup?

w:swimming.i think!

2 c:what's that?

w:it's bean soup

c:i don't want to knowwhatit's been.i want toknowwhatitis now.

学生在反复读后也不由的会心一笑,恍然大悟,从而爱上英语。教材中闪现人文之光的例子还有很多,笔者不再一一列举。

三、困惑和反思

人文教材的出现为英语教育的人文培育打开了一条希望之路。但笔者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羁绊,学生们几乎从踏入高中大门的第一天起,精力都瞄准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机制使学生很难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享受更无暇去了解那些优美的、陶冶性情的文章。

那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考核标准的问题。虽然《高中课标》提出的“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高度褒扬了人本主义,也体现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但从检验学习的考试形式来看,笔试仍是唯一的考核办法,而考试的题型也没有变化。学生依旧需要沉浸在背语言点、记单词、做考题的苦差事中。为什么现在还存在为语言而语言忽视人文精神的英语教育?答案就在于高中英语新课标理念和评价脱离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从最根本的高考开始对现有的英语考试题型来一次变革:

(1)增试口语,内容以必修模块各个单元的主题为基础,设置情景英语的考核;

第8篇:营养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我们研究两者中的任何一方时,都绝对不能忽视另一方的存在和影响”(赵忠德王平2O0r7:55)。语言使得人类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传承成为可能,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习得。显性文化如冰山一角支配着我们的言行,而大量的隐性文化却像氧气一样不为人察觉地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树立文化意识无疑是重要的,但“树立跨文化的意识是必然的”(韩红2002:107)。英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文化。文化从认知、行为和情绪三个层面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学会目的语必须同时掌握这一语言的文化;掌握语言携带的文化,才能学会语言。

二、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转化。教育部高教司在20o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在这里,教育部明确将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纳入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中。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了<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方向,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实际涉外交际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英语教学在突出实用型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也把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摆在了核心地位。这意味着对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将是我国英语教学的主旋律。下面就英语教学中的两个典型环节进行分析。

(一)词汇教学

词汇是与文化关系最密切的部分,透过词汇我们可以窥视到一个民族的心理特点、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等等。英国语言学教授杰弗里·利奇将词汇的意义分为七种类型:

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概念意义是词语的基本意义,是相对稳定的概念。词典中收录的就是这类意义。其他六种意义往往折射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词典中一般是查不到的。我国英语教学中对词汇教学的显然只注重词汇的概念意义,由于各种原因(如教师素质、课时时数、课型、学生人数等)没有或无法兼顾其他六种意义。其结果是学生的词汇量与词汇运用能力的增长不成正比,甚至有很多学生学习英语长达10年之久,却一直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背单词,完全不知道词汇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内涵。所以在词汇学习中,无论是母语词汇还是外语词汇,都必须一改那种照着词典背意义的方法,而应把具体的词语置于一个鲜活的语言背景下,在生机勃勃的流态过程中,捕捉词语中渗透着千差万别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真实”含义。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包括对文化背景的介绍、对价值标准的阐述等等,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语言学习的深刻性、复杂性和灵活性,从而指导语言实践。

(二)语用规则教学

要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只掌握语言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的基础上熟悉和掌握语用规则才能正确地交流思想,否则难免会造成误会,甚至使交际发生障碍,无非进行下去。因为语用规则的非文字性和不自觉性,人们对它的掌握要困难得多,所以英语教学往往变成了语言教学,完全或部分地放弃了语用规则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

(一)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应遵循实用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将所导人的文化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其次,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Hanvey提出跨文化意识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转引白胡文仲1999),根据他的分类,英语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

1.感受阶段。学生对异国情调及文化特征往往表现出新奇。通过旅游、课本和视听媒介传播异国文化中的一些表面的可见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感悟力和培育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传授与表层文化有关的词汇的文化背景及词义。词汇是语言教学最先涉及的内容,也是文化导人最初和最重要的环节。

2.反思阶段。通过双语文化对比,反思并正确认识文化冲突。在这个阶段,学生看到异国文化中的一些重要但细微的与本国文化不同的方面,其反应往往是情绪沮丧,行为异常。此时教师举行文化专题讲座,通过启发、注解和直接阐释等方法对文化冲突进行反思和批判鉴别,并将文化差异的对比上升到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道德观、伦理观和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及交际关系的层面。

3.体验阶段。通过理性的分析达到对于异国文化中的重要而细微的特点的了解,在认知的水平上感到可以接受之后,通过文化体验来全面检验学生的文化意识水平。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等方法的运用,在亲身体验中使学生学会从目的语国家的人的眼光看待一切,从感情上觉得异国文化是可以接受的。

(二)教师方面

1.加强教师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教师首先必须对英语文化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树立正确态度。其次,教师还应熟悉学生自己的文化,包括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这种双文化意识是对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

另外,教师应不断学习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探索新环境下指导语言学习的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只有经常阅读外文报纸、杂志,看电视、听广播或与外国朋友直接交流,经常关注目的语国家所发生的一切,才能不断吸收新的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

2.制定系统大纲,明确导人规则。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明确文化导人的具体内容、措施和导入规则,以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纲可依,以避免文化导人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混乱,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第9篇:营养教育论文范文

环境创设可加深人的情感体验,使人更加深刻的体会文化,获得知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利用英语环境创设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例如,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景设置创设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真实的体会到英语知识的应用,感受到英语交流的文化底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课堂上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交流、沟通特点,从而体会英语学习的方式、方法,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的学习、应用。又如,参考教学内容组织英语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改善英语张口不会说的尴尬,同时,要注重英语活动主题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结合,使学生将英语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结合起来,提高英语的实践应用效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再如,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参与活动,创设英语交流环境,使更多的学生开口说英语,交流用英语,如引导学生组织英语角、英语聊天室等,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此外,在情境创设中,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英语国家英语交际的习惯、风俗等,从而拓展学生英语知识面,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能更好的加以利用,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2.新媒体教学策略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教学方式、方法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不断的改革、进步,并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高职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高职教学更要依托新媒体展开,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第一,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例如,旅游专业接机场景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交际氛围中感受英语知识的应用,领悟英语文化,以促进自身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第二,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学习的主要用途就是交流、沟通,基于英语交际能培养的应用教学,要重视英语交流习惯、环境的研究,利用新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结合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方便性展开教学,让学生更加真实的体验英语知识在交际中应用的状态,以便更好的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例如,通过观看英文影视片,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讨论;又如引领学生创建英语交流论坛等等,鼓励学生通过新媒体工具应用英语与人交流,在知识应用实践中体会英语的学习和英语知识应用,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第三,将英语教学与社会新闻、趣事等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意识。例如,收集一些英语新闻、英语视频等,并对新闻、视频主题展开讨论,丰富学生的见闻,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兴趣引导下降低学生开口说英语的难度,排除学生英语实际应用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第四,应用工新媒体将学生组织的英语节目、英语比赛等传播出去,给学生营造一个英语知识应用的展示平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同时,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英语学习心得交流,老师可参与其中引导、启发学生更好的学习应用、应用英语,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掌握、应用能力,以便学生能更好的利用英语进行交流。

3.问题引导教学策略

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也以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作为支持,在高职应用教学中,要采用多元化方法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能力,其中问题教学法就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应用问题教学可有针对的提高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和学生英语知识应用。例如,结合教学内容设置课堂提问,将学生按层次、英语学习特点等科学分组,围绕教学问题展开讨论,每组推荐人员对讨论问题用英语进行回答,教师对问题的回答进行评讲并引导学生对问题和回答展开讨论,营造一种积极地、活跃的英语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英语知识应用欲望,促进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问题引导教学策略实施中,第一,要注重问题设置的针对性、科学性,使问题的思考、讨论能够紧密结合教材,并能突出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二,注重问题设置难以程度的适当性,一方面,结合学生实践,设置适当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又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问题难易程度的适宜性,确保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求知精神,使其能更加投入的参与到英语教学当中,丰富自身的英语知识应用技巧,为英语的实际应用打好基础。第三,注重提问的科学性、适当性,课前提问,可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的预习,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好的配合教师,参与到教学当中;课堂提问可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记忆模式,有利于加深学生知识印象,促进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课后提问则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掌握知识的重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总之,问题引导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更加科学、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另一方面,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了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

4.师生互动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的目的就是消除学生英语知识学习、应用的心理障碍,促进师生交流,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在师生互动教学策略的实施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面对教师不骄、不躁、不怕,而是像朋友一样沟通、交谈,这样才能消除学生对英语教学参与的心理障碍,消除学生“怕说错”、“怕挨批”的不良情绪,大胆的参与到英语教学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才能真正的得以发挥,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更有效的进行英语学习。其次,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勉励,和谐相处,一方面,教师要敢于犯错,应用错误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意识,能针对教学展开英语教学知识的应用设置,让学生在听讲中发现问题,并对知识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对的予以表扬,错误的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多关心,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包容、宽容、重视,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其自觉错误,纠正错误。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要多关心、多了解,注重学生学习情绪的掌控,应用不同教学手段掌控学生学习心理,使其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提高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以促进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再次,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以榜样力量影响学生、引导学习、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教学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读、说、听、写、译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5.终生学习教学策略

英语是人类世界广泛应用的一种交流工具,对于英语的学习重在积累和应用,在高职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必不可少。一方面,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表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标有一个客观的、长远的认识,愿意主动的投入学习。另一方面,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应用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英语教学中终身学习教学策略的应用,第一,要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让学生看到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养成主动进行英语学习的习惯,将英语学习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随时随地进行英语学习、英语应用,这样可避免学生参与英语教学的被动性、消极性,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第二,关心学生英语学习情绪,对学生展开必要的心理教育,让其明白英语学习、应用在未来就业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升,使其形成终身英语学习意识,提升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配合。第三,引导学生认识英语学习的积累性、持续性,使其明白一时半刻的努力不会获得英语学习的良好成绩,引导学生科学学习英语知识,提高应用学习效率,持之以恒的学习英语,在不断的积累中看到英语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地的、自觉的英语学习意识,促进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第四,利用英语文化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英语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为载体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使其逐渐形成终身学习意识,不断的探索英语文化,在探索中不断求知,不断进步,以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然的、习惯的英语应用习惯,将英语发展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第二交流语言,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