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科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课程总体目标。在平时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体育教学当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树立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到体育教学与活动中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平台,创造条件,把学生的主体性很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例如,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旧的教学方式是很多教师注重追求学生的运动成绩。看重哪个学生跳得高、跑得快、掷得远等,忽略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真正目标———健康第一。因此,我们在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当更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提高和体育锻炼方法的培养,使学生能做到自我锻炼,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二、灵活运用教法
有道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都应该考虑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能够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所采用的方法是无效的。所以,教师只有灵活地选择最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最佳的教学方法。1.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游戏是体育运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它内容丰富、形成多样,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如我在教学投掷沙包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甩手练习游戏,两两结合,比比哪组做得最好。这样,学生不仅复习了投掷的动作要领,而且培养了学生对时间和空间的判断能力和投掷能力。学生懂得了投掷沙包取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要认真的学习投掷技巧,否则单靠用蛮力是投不出好成绩的,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尽力练习。2.采用竞赛展开教学。我们知道,在体育课教学中,如果所采用的教法老套、形式单一,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而变化多样,能根据学生好胜心理特点。引入竞赛机制,那效果就不同了。如我在以往教学60米短跑时,分组让学生跑,学生总是跑两次就厌烦了。后来我改变方法,让学生胸前贴报纸快速跑,并且进行分组比赛,规定速度快、纸掉下少的组为胜队。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场面活跃,积极性高涨。这样,学生就会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全身心投入,从而增强了竞争意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培养良好品质
意志品质是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也是《体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内容。现如今,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意志力都显得较差,更应该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与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充分发展。1.开展一些弹跳之类的活动,如跳山羊、跳高等。此类活动,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动摇、胆怯等消极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要善于帮其寻找原因进行有效的引导。首先,教师要先讲清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解除他们的害怕心理。其次,降低“山羊”的高度,加宽跳高架的距离,翻松沙坑,让他们觉得安全,从而鼓足勇气,获取成功,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体验快乐。2.开展一些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的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灵活地处理自己所碰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果敢机智、灵活应变等良好意志品质。3.开展一些培养学生耐力训练的活动,如1000米长跑或200米接力跑。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出现心律加速、呼吸出现困难、口干等观象。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就会失去信心,中途退出,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四、讲究教学效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是学习之本,没有了快乐,学生如何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而且更谈不上讲究教学效率。因此,体育课堂教学教师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引导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寓乐于教。因此,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学生水平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教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指导“摸高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身高的特点,按身高进行分组,自选高度,并且随时调换高度,使学生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使他们有种跳一跳就你能尝到果子的滋味。而且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引导并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判断,从中获得正确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
信息多元化提出的新挑战。当前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都多样化了。互联网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多种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迷信、黄色、有害的内容,很难管理、控制和引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发挥优势、主动出击,用正面的宣传、信息占领阵地,使青少年既要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求知的能力,又要学会筛选,学会鉴别,学会吸收,学会抑制。在接受知识信息的同时接受教育。
迎接新挑战,解决新课题,必须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必然要求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实现德、智、体、美各育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教育价值的科学定位,不是定在专业知识上,不是定在具体教育目的上,而是定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上。未来青少年一代是具有高度文化修养与高尚道德的全面发展的人,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品行是合格的未来一代的重要标志。塑造德才兼备的青少年一代,必须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崇高目的。教育概念首先应当是一个道德观念。传播知识,增强生活及生存能力,只是教育的部分使命,并非全部,教育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果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可能是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有青春没有热血,这是十分危险的。
其次,必须把教育的视野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据调查,目前青少年尽管初步具备了一些现代性思想品质,比如愈来愈鲜明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公平意识,但在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公德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还有欠缺,还有待于完善提高。在现代社会,开发非智力因素尤为重要和突出。一个人成才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往往非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一个人的素质像冰山一样,浮在水面上的是学历、文凭、专业、知识,真正决定成功的是责任感、价值观念、毅力和协作精神。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是对人性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一种做人处事的道理。因此,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主导作用,致力于发现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性品质,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合作的作风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特别是要从传统的知识、专业、技能教育伸展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多关注理想信念、道德人格、伦理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教育。
教育思想是我们教学行为的指导,拥有什么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往往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莫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我们首先要转变的就是教学思想,那就是要本着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的教育教学理念来开展我们的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核心地位,明确在新课改下师生的角色,即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作用就是方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吸收所学知识,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共同进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体育教师需要树立学习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和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我们的学科教学技能,这样才能够给我们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宣传,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与学校沟通,使学校通过体育教学、群体竞赛、集会、广播、墙报、有线电视、体育名言牌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学校体育,营造一种浓厚的学校体育氛围,激发广大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提高学生自觉参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重要的是要热爱祖国、建设和保卫祖国,而且还可以和人的精神面貌及意志品质联系起来。建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体育可耻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让家长和文化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了,自然在上课过程中会更用心,主动性才容易发挥出来。
三、丰富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无定法”,只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学习气氛。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像,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通过多媒体进行形象教学,也可以利用游戏、比赛等形式贯穿教材的全内容等等。课程设置应由单一的普通教学向选项课、多样性质课、保健体育课的多样化方向发展,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内容比重将加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的学习和锻炼。
四、完善评价机制
现代教育主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本着学生终身成长的理念来开展教学。所以,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全面评价学生,在关注学生体育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主动锻炼意识的培养,尽可能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励学生,这样他们才会产生更大的动力。
五、结语
每一位体育教师不仅是新课改的执行者,又是新课改的不断完善、提升和实验的创新者。体育教师要加强本专业的学习,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应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走近学生,要以平等、民主、关心的态度对待学生,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他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最后,体育教师应成为课程内容设定的开发者和较强的体育科研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向学生教授体育动作要领和体育拼搏的精神,还应该把新的体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要摆脱头脑中陈旧的教育观念和狭隘经验,形成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塑造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新课改目标背景下,教师可选择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教师应考虑地区、学校、学生的现实实况;应考虑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应考虑学校资源的可利用性与课程开发的成本等问题。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体育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如果教师单纯讲解动作如何去做,或者动作示范,这样,站在不同角度的学生或者领悟能力不同的学生获得效果差异性很大。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这门课产生厌倦。教师需要根据高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组织和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情绪,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比如,学校的晨练中,一般以陈旧的跑步或传统的体操为主要内容,这就扼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采用乐曲或搏击操等多种形式的晨练来丰富学生的体育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而使学生愿意主动参加到晨练中来。
3扩展课堂设计思路
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多数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易于管理,课堂具有严肃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思路必须得到改变,体育教师的思路必须与时俱进,拓展课堂设计的思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比如,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上台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化意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例如,在篮球的学习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和身高等特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先观看NBA赛,然后再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NBA球星的经典投篮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小组派代表进行示范。在学生示范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进行系统练习,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帮助和相互监督,教师对动作进行纠正,达到熟练掌握篮球此项技能。
4创新课堂组织模式
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主动性与参与性不高,这除了其自身的身体条件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当中课堂组织模式的固步自封。其实,体育是一项全民参与的运动,主要是对学生意志的坚韧性与健康锻炼养成的一种教育。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模式。目前,高中体育在课程内容上仍然是以篮球、田径或者足球为主导,而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体育运动如游泳、瑜伽及网球等则涉及较少。学校可以开设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选择项目参加学习,使体育教学成为一种人生享受,找到乐趣,找到自己所愿意终身热爱并从事的运动项目。
5学生学习评价
体育高专目前的招生面临很大的困境,新生报到率越来越低,因此体育高专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扩大生源,不被市场淘汰。广西体专在办学特色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和探索,在2008年的招生简章中除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练习等传统专业外,还加入了体育保健、警体保安、高尔夫、体育服务和管理等新的专业方向,这些新开设的专业很好地和市场接轨,前景非常看好。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二级学科,涵盖了体育科学中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和康复等众多三级学科,它不仅是体育院校基础理论课,还具有很强实用性[1。在体育高专整个大的专业改革形势影响下,如何提高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质量,使之适应体育高专新开设的专业,适应市场的需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
广西体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的目前状况
运动人体科学在广西体专是一门综合必修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和探究使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选用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教材过于理论化。目前广西体专的运动人体科学教材主要是《运动生理学》(卢昌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运动解剖学》(卢义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体育保健学》(赵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这些教材理论的知识太多,和实际结合的知识较少,缺乏和市场需求的接轨,导致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没用,缺乏学习喜好,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不易让学生系统地去理解和完成理论指导体育实践的教学目标,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能性,限制了学生学习人体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没有应专业的需求而进行专门的教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陈旧单一。目前广西体专已经开设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练习、体育保健等专业,但这些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大同小异,没有针对性。2008年还将开设体育保健、警体保安、高尔夫、体育服务和管理等新专业,这些新的专业假如不尽快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那将会导致运动人体科学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3.实验课开设的内容过于陈旧简单,没有实训内容。实验课开设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解剖学中一些器官的熟悉以及生理学的心率血压测量,还有保健学的止血包扎和心肺复苏。没有开设到学校、康体中心、健身中心进行见习和实践的内容。
4.大部分教师的人文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广西体专的教师通过到外省重点体育院校进修,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人文科学知识较贫乏,缺乏创新意识,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缺少授课技巧,教学气氛不活跃;而且因为高专的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较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对他们有用的知识,老师并没有过多地思索,亦没有深入各地调查学生们就业中所需要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没有将教学和市场需求良好的结合,这是目前体专人体科学教师的一个弱项。
广西体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尽快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教学大纲是课程的出发点和灵魂所在,只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才能保证教学目的和任务顺利贯彻落实[2。
广西体专2008年共开设体育教育、运动练习、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服务和管理五个大专业,其中运动练习和社会体育专业还分为篮球、武术和跆拳道、体育舞蹈和健美操、警体保安和高尔夫五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不一样,我们在制定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大纲时要根据专业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的特征,突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
例如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大纲制定上应该以儿童少年为主线,重点进行儿少运动解剖生理的教学,和儿少生长发育特征紧密结合,运动保健方面的教学应该以儿少的营养卫生、体育锻炼卫生、中小学体育医务监督以及常见的儿少运动性疾病和运动损伤为主要内容,在大纲中强调到中小学如何进行体育医务监督和儿少常见运动损伤处理等实践的内容;而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运动人体科学大纲的制定上应以把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体育保健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原则,在运动解剖学上重点以运动系统为主要内容,把握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结构,重点把握肌肉在体表的投影,对骨骼、肌肉要能准确的定位,保健学的内容上则重点强调运动损伤、运动按摩概述、运动处方和运动疗法,为其在专业按摩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大纲要强调到康体中心、体育医院和康复医院见习和实践的内容。
总之,大纲制定一定要结合每个专业的特征,紧密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2.自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实用性。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反映,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体文件和依据[3。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有了明确的教学大纲,假如没有好的教材落实实施,就如空中楼阁,水中明月。陈旧落伍的教材必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
体育高专的教学时数较少,因此要求教学内容要精练和实用,现用的教材内容冗长、面面俱到、简单笼统并有交叉重复,已经不能适应体育高专目前的教学要求,所以要根据专业特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对教学的内容删减和增加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处于学科前沿的知识是教材编写的两个重点。我们在编运动人体科学教材时应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角度出发,教材内容要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精选内容。
根据不同的专业把解决实践活动新问题所必需的知识融入到教材中,保证教材在科学性、系统性基础上有更多的实用性。例如在给运动练习专业学生讲解《柔韧性练习的生理学原理》这一内容时,可添加目前比较前沿的PNF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相互的练习和实践,让同学们将这个练习方法用在平时的日常练习中,争取较好的训学效果。再有,在教材的编写中可添加多媒体教材的编写,比如肌肉的讲解、运动损伤处理和按摩实践等录像制成教材,增强教材直观性和趣味性。
3.构建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和实训相结合的体系。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依靠理论课的状况,调整实验内容,删掉一些方法陈旧、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的实验内容,合理配置验证型和综合型实验,并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比如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先在实验室进行人体体质测试的实验,然后再让他们到健身中心对进行健身的不同人群设计体质检测的项目,并且进行体质的检测和建立健身人员体质状况档案,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把实验和实训紧密结合。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除了在实验室进行按摩推拿的实验外,还应该布置到体育医院、康体中心进行见习和实训,使理论、实验、实训三结合。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把握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运动人体科学的实验体系中将实验、实训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实际新问题能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4.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明确指出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4”和普通教育相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是发展高专体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公关能力。
(1)实践能力。实践能力表现为实际动手和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两方面。高专教育应该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是现代高专教育的一大特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区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正确布置两者比例比重,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实训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将理论融入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也要主动走向社会,深入学生就业第一线,了解企业、社团等实际的需求,理论教学和实际结合等方面的要求。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要求高专教师不循规守旧,总能以新思想、新观念对待教学实践。高专教师应做到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向,把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善于解决一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新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上不断有所创新。高专教师要能为学生设置创新情景,营造创新的氛围,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公关能力。公关能力表现为一个人组织协调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宣传推广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等[5。良好的公关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重要素质之一。高专教育要面向社会,教训研结合,职业岗位培训、学生实验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和社会紧密相关。因此,高专教师要面向社会,正确、有效地处理和协调好工作中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及时把握社会的发展动向,把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把握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新动向,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学习,孜孜不倦地努力。
结语
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应抛弃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育高专运动人体科学的改革和体育高专整个大的改革是息息相关的,运动人体科学的改革要紧紧跟随着高专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的改革,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不断修正教学内容,使之适应专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摘要:
[1李秋萍.人体运动科学学科建设若干新问题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3)摘要:41-42.
[2高维伟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保健推拿》课程改革的阶段探究报告[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4)摘要:73-75.
[3黄山等.对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教材改革的探究[J.宿州师专学报,2004.19(1)摘要:129-131.
关键词:高校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相关要求和目标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更加重视理论课的进行。由于高校体育课程这一学科主要是以实际体育运动演习来进行学习,所以理论课程相对来讲存在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和枯燥化。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为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程度地丰富了高校体育理论课的相关教学内容。但由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和多媒体教学自身的部分原因,使得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教学部门重视多媒体在高校体育理论课中的使用,切实解决问题。
1高校体育理论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媒体教学的存在为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由于种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体育理论课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多媒体资源并没有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出作用,需要引起高校体育教师和相关教育教学部门的重视。
1.1高校体育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
多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都是沿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授课,即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以自己的方式讲解出来,高校学生在课堂上记录笔记并在课下进行复习,最后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由此受传统讲授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对于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无法完全接受并适应,从而出现了高校体育教师不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的情况。高校体育教师由于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而在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合理安排视频教学资源和其他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也会产生依赖多媒体教学资源而不认真备课,使得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课堂效果较差。
1.2高校体育教师重视课件形式而忽略了课程本质
在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为了吸引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往往把备课讲课的重点放在了课件的精美制作上。高校体育教师往往会在备课课件上加入多种多样不同类型能够吸引高校学生学习兴趣或与高校学生平时兴趣爱好及生活相关的元素,在关注这些外在形式的表现过程中,把课程知识的设计放到了备课的第二位,使得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不高同时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也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对于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1]。除此之外,当课堂上高校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放在了精美的课件和自己所感兴趣的课外元素上时,课件上的有效知识往往不会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重点,降低了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课程水平。
1.3强制要求多媒体教学给高校体育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高校也更加注重课堂上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推进。部分高校为了推动本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和适应新型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强制规定所有教师都必须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资源来进行教学。这种强制性规定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来讲是一种工作压力,这种规定迫使这部分优秀教师不得不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并去接触学习新的教学方式,会让高校体育理论教师的备课时间增长、备课速度变慢、备课质量也有可能有所下降。这种规定要求不仅不利于多媒体教学的推广,还有可能导致高校体育理论教师教学压力过大从而产生教学工作懈怠等问题出现。
2解决高校体育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策略
多媒体教学应该对高校体育理论课的进行起着积极作用,这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和相关教育教学部门重视高校体育理论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出相应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2.1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
要使高校体育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首先要让高校体育教师正确认识了解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高校可以安排高校体育教师统一进行多媒体教学理论概念和相关操作的学习,在学习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随时记录相关知识内容,并将自己所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在培训结束后进行问题解决。在高校体育教师接受多媒体教学培训的一定时间之后,高校或者相关体育教育教学部门还应该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如果在培训之后高校体育教师仍然存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应及时反馈情况并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培训。
2.2高校体育教师应把握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划分清楚教学的侧重点。在备课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的课件应该重视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安排,以高校体育理论知识为课件的重点内容进行课件设计,在安排好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讲授之后,再考虑将一些能够吸引高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插入到课件中去。在课外元素与课内知识结合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还应该考虑到课外元素和课内知识的主体地位,切不可放大了课外元素的比重而弱化了高校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存在感[2]。高校体育教师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不一定要仅依靠课件多媒体资源来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知识讲解中增加一些趣味因素来达到教学目的。
2.3相关部门应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
高校在组织安排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该人性化地考虑到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会存在有部分高校教师无法接受多媒体教学或不适应多媒体教学的情况,面对这种问题高校应该首先跟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合理沟通,了解其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困难之处,如果有相应的解决办法那就予以合理解决。如果在沟通之后仍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的话那就应该允许高校体育教师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但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部门也应该对这部分教师提出一定程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要求。可以给这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规定一个期中或期末教学考核标准,对于教学效果达到了规定标准的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将其授课经验分享给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高校体育教师,对于教学效果达不到规定标准的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安排其进行新型教学方式的学习。
摘要: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内容之一,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0引言
学校体育学是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各体育教师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只有牢固地掌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在学校体育学的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l把握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环节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陈旧的教学方法培养不了创新人才,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仍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不少教师还是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原始教学模式;习惯于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满堂灌的方法。其根本原因是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认识缺乏深度。教学方法改革表面看似一种形式,其实质却是教学观念问题。
1.1转变教学观念是搞好《体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
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价值观,要把教学着眼点从在校期的时空转向受教育者终生。所以《体育学》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此引导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1.2提高教学质量
进行《体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以教为本:并广泛阅读,收集最新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全面了解国内外体育教学的最新动态;特别要注意吸收一些国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
1)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材时,在不忽视教材给学生获取知识价值的同时,重视内含于教材的文化价值,并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去促进学生社会主义伦理道理观念的形成。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趋向为主线去设计教学方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心理认识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性和外在实践性的统一。3)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既要认真探讨理论教学的研究,要重视实践教学的探索。要克服那种单纯追求学生的外在技能水平。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建立以运动实践为手段,不断增强体质、传授体育文化、培养体育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的统一协调发展的新型教学体系:同时要把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1.3学生自主学习是《体育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保证
课堂内外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铸造素质,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而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能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阅读有关资料、书籍,以期达到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1)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靠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的激励和指导,否则就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学中应经常灌输“三带”原则。带脑子:一边看书一边想问题;带本子:记录重要经验和信息;带票子:复印有价值资料。这样学生可以搜集大量课外资料,课上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就显得活跃,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增强能力。2)教学相长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如果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得死死的,没有或很少有自,那么也就用不着自己去动脑子、想问题,一切惟命是听,那还有什么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正确认识和看待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学生在教学中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每一节课均提出一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商量探讨;同时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磋商、彼此取长补短。这样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情感,有利于在轻松愉快之中做学问、求知识、炼素质、长能力。
2抓住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内容认真开展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且涉及面广、难度大。通过这几年对《体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我本人总结出一下几条经验。
2.1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课前一个“思”字每节课上课前l0分钟,在黑板的左侧.板书3~5个“思考与讨论”题,内容一般为上节课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也可为课外阅读到的有关内容或者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自主地积极地阅读教材。想问题。写提纲,激发学生进行个案钻研:从而克服学生上课前思想涣散,精力不集中的状况。
2)课上一个“论”字。上课后,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台发言,展开讨论?一个同学讲述的同时,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表达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课中一个“讲”字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将有关的疑点进行详细讲解,强化“传道、解惑”功能:并就该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小结,使学生能举一反,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动、深入地进行钻研,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巩同教学成果
2.2认真抓好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改革
《体育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堂内的理论教学与课堂外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体育学》教材本身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其教学才有生命力结合教学实践,特别是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课和本校一年一度的讲师、助教教学比武课的现场.把学生带出去实地观摩学习,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通过学生亲临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成果,同时也使学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现场实践教学的熏陶,使学生有超前步入社会的感觉,增加了紧迫感、责任感。这样学生就能更积极地投身到课堂教学之中,认真地探索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就能更主动地了解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体现出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素质的提高及能力的培养。
2.3利用各种先进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的教学手段如“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都发展起来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如利用有关体育教学录像片的放映,帮助学生了解有关体育教学的信息,获得大量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教师讲课难以达到的效果。实践证明,《体育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各级学生在实习汇报会上肯定了《体育学》教学方法改革带给他们的乐趣与帮助:学习主动了,胆量练大了,知识增长了,能力提高了、适应性增强了。这充分证明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效。
一、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关键
一个既懂教育规律,又热心体育事业的领导,是一个运动队提高训练水平的关键所在。领导应关心体育,感受教师和运动员训练之苦。对赛绩优秀者甚至还可以重奖,同时给予教练员一定的奖励。这样,会大大激励教练和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去夺取更好的成绩。反之,不仅不能提高运动员及教练员的积极性,反而有可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训练成效的取得,不仅有赖于口头的重视与强调,还要有实质性的制度来保证。
二、班主任的支持是突破口
学生能否按时参加系统的训练,最关键的因素不是学生本身,而在于班主任的支持与否。学生的任务在于班主任来讲就是成绩,如果成绩不好班主任不会考虑你任何的事情,就会把一个好的运动苗子就扼杀了,所以在抓好训练的同时,要和班主任协商共同抓好学生的成绩。我的做法就是学生每次的考试成绩决定你是否可以参加训练,如果成绩有所下降,你必须先把文化课抓好,然后在进行训练。其次就是要经常和班主任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训练任务。
三、体育教师必须有很好的责任心是保证
无论你组织什么样的运动队,无疑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大为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负担。在运动队训练期间,体育教师除了常规教学以外,也要当好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进行各个项目的训练,而且还要抓好队员的思想工作。其次要尽心,首先保证你每天比学生要早到校,准备好训练所需的一切东西,只有体育教师每天都能坚持,做好榜样,那么学生自认而然就做到了。因此,体育教师在训练期间的工作量很大,如果没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就难以搞好训练工作。
四、挑选好的队员是前提
在体育课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观察,要会找优秀的苗子。只有发现好的队员,在进行系统的训练这样组队训练时才能选出可以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优秀学生。如果平时只是“放羊”式的上课,单凭学生的浅层表现和教师的主观印象判断,随意选取人员训练,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
五、科学的训练手段是基础
1.强化--基本技术。
基本技术训练应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基本技术是高、难技术的基础,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才能练出技术“绝招”。因此,在学校训练的全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抓好基本技术的训练。
2.穿插--战术训练。
战术训练不单单是使学生掌握比赛中的战术,而要使学生首先树立正确的战术指导思想,使战术训练具有明确的目的,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战术训练的内容。特别是对集体项目来说,只有在正确的战术指导思想指导下进行训练和比赛,才能使全队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3.层次--训练中要区别对待。
教练员必须深入了解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等各方面的情况和特点,并认真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在训练中采取区别对待的措施。教练员必须建立个体档案,还要特别注意运动员随着训练的进展所发生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训练按预期的目的发展。不能采取“一把抓” 的训练,这样会是训练一团糟,也不会有突出的成绩。
4.突显--心理素质的训练,
心理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要求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还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好多专业运动员平时训练成绩相当好,可是一到比赛就出现失误,发挥失常等等,不能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更难以夺取优异的比赛成绩。在双方身体、技术、战术训练水平与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训练中教师要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
体育课程设置“轻向化”的内涵及意义
本研究主张弱化以往高校体育课程的竞技因素,建议对传统竞技体育项目进行过渡性改造,同时引入“轻体育”项目,以满足学生锻炼的个性需求、激发上课的兴趣、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本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解决得好会对高校体育产生革命性影响,尤其在突破高校体育改革瓶颈、确保毕业生与社会顺利接轨、促进课堂教学更加和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以人为本”视阈下高校体育课程体系“轻向化”发展构想
(一)改造原有体育课程体系,实现传统竞技体育项目“软式化”过渡竞技运动项目“软式化”,就是通过主动的变革来适当降低竞争性、提高趣味性,使运动项目最终成为具有广泛流行地域和众多直接参与活动人口的、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并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的运动文化方式[2]。对渤海大学原有“专项式”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造,将已经开设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八个运动项目,分别采用项目自身改造和改造、项目之间相互渗透和交融等途径,在保持原有项目竞技性的同时,朝着轻松化、简单化和普及型的方向发展,实现传统竞技体育项目的“软式化”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