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土木工程 培养方案 教学规划 能力考核
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讨论的话题。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建筑这个行业需求量十分的壮大,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专业建设方面注重行业发展的突破口。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是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一、满足市场需求,以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目标
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专业教学计划的确立,它规定了业务规格和培养目标确立了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建设了课程体系的专业要求,规范了各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它既是组织教学的一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制订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根本依据。在开发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发展和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做法:
1.专业调查,迎合需求
为了将学生推到一个更为高层次的平台,得以被社会很好的需求且有用武之地。我们组建了专业的调查人员,成立了一个组织。对有关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及管理等用人单位都对其进行了调查, 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也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更接近社会供需水平,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毋庸置疑将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实践性的连接。但是,和其他专业层次相比较,得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应该要培养此方面的专业型的人才,具备了高等技术应用型的人才。根据需求力来制定出科学的培养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有力的结合在一起。但在培养时要注重各人学习的特点不同对其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找出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来逐一的完成。应用型的人才讲究的是适应这个社会的时局。社会上缺少的是综合性的人才,在对其培养的时候要均匀的培养,注重各种能力的结合,如:组织管理,工程运营等。
2.人才培养方案的与市场同步看齐
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是有一个特定的范围的,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十分的高层次的。所以,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它必须满足特定专业的能力培养需要,才能培养实用性的人才。以“培养、发展、适用”为方针,并要求具有一定的潜在发展力。在知识结构的分析上,首先注重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要求以能力为出发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分解法分解出能力。在能力分解的各个层次的基础上,分析出满足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性的知识和专业性的知识。提出相关联的知识点,规划相关联的知识体系。构建出互补性、综合性、应用型的且拥有高技术的人才为目的而来的。
3.教学改革与管理模式的完善
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大概模板,是一个整体的框架,教学内容也是应运而生的。它涵盖了几方面的特点:有课程体系、理论知识的考核、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等的次序安排和时间分配。为了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计划的制订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素质的提升。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对于其课程和应用要保证能够不断线,并规定学生一定要取得计算机及英语等级证书。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为人处事,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不仅制订出了基础性的教学计划,同时还呈体出了需要的各种需求,力求做到因人而异的学习模块的设置。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设置,明确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还要根据社会信息的反馈快速的制定与社会相适应的计划出来。
二.专业建设要注重, 培养模式要完善, 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创造
专业建设是要注重和加强的,在在加强的同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不断的完善培养模式的专业化,提出了发展是重点,培养模式要循序渐进的走向高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件。
以素质教育来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工程学院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出的人才要适应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实践性强的课程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多学多练。综上所述,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一是职业能力的掌握的课程模块,专业知识的课程模块,实践操作的课程模块,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还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专业的理论基础方面,不能从书本上死记硬背要能够结合实际突出其应用性,在理论的推导过程上是不强调的。社会是千变万化的,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制定相辅相成的计划,课程模块的专门化不同岗位的人要给予不同的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要做动态调整。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国际工程、建筑工程等专门型的课程模块。
2.教材建设要搞好, 教学改革被教材建设带动起来
教材建设是学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制定的教材必须要能够全方位体现出能力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具备提升整体素质的要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校院系组织核心教师和各个专业型的人才积极配合,并广泛吸收在土工工程专业上有所建树的工程师,共同研制和开发出实用性的土木工程专业不同类型的教材。目前己出版的有《AutoCAD2008》等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大学生在实践和理论知识方面结合型的特点为主线,力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工程实践中基础性理论、基础性技能和基本方法上要加强,还要兼顾到材质、工艺、实际应用的内容。
3.开放式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作为技能型学科,内容与实践有不足以被忽视的差距,为了弥补学生实验知识方面的薄弱环节,开放性教学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授课教室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或者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参观教学,通过辨认分析使得对本门学科有更深刻地认识,并可以带着问题回到课堂进行交流实践。
其次,老师需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生产实习。工科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是异常注重实践操作的,所以建议学生每年联系单位至少实习一次。
最后,学生应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布置的大问题,让每位同学都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并且小组的选题内容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而不是空谈理论功夫。这也将作为考核同学的一个基础点。
为了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现代化需求,学院务必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让其具备一定的探索、创新精神。这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专业设置
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行业和工作不断涌现,对应需要的人才和专业种类不断增加,需要高等学校设置更多新专业。另一方面,高度竞争不断变化的市场迫切需要基础宽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高校拓宽专业基础和培养口径,这就需要不断合并专业,减少专业数量的同时促进学科交叉。这似乎是矛盾的,但实质上并不矛盾,关键是对专业的理解和设置。如果将专业看作跨学科、领域的课程组合,就可以在不增加专业种类的同时通过灵活的课程组合保证专业培养的宽口径和厚基础,在满足市场多元需求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1专业设置机制不同在我国,国家颁布的《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专业的唯一标准,中国几千所高校,专业设置大体相同,譬如电气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高度统一,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趋同,就业上自然缺乏竞争力。专业设置死板,跨专业、跨院系的学习基本不可能,甚至不同的院校设置相同的实验室,原因是院系之间的交流困难重重。美国高校设置专业有充分的自,比如UWM设置专业主要考虑两点:首先,该专业在市场竞争中有优势,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将来学生就业有竞争力;其次,学生对该专业有强烈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只要满足其中一条就可以设置,因此学校专业数量众多,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如果这些专业仍不能满足一些学生的个性化需求,UWM还设置了个人专业(IndividualMajor,IM)或独立学习计划(IndependentStudiesProgram),类似于私人定制的产品,即学生自己围绕一个特定发展目标拟定学习计划,然后选择不同院系的课程进行组合。可以说,美国高校专业设置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需求为原则,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某些专业完全凭学生兴趣设置,不能与社会接轨,也造成学生就业的障碍。
1.2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不同UWM专业方向的划分,是在共同的基础课程之上,按照专业课的不同来划分方向,EMS分为土木工程,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工业与制造工程,材料和机械工程等五大传统专业,这些专业的基础课程平台是共同的,到了三年级后专业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有所区别。国内高校不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全不同,甚至一门基础课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也不同,譬如大学物理,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偏重电磁场知识,而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则重点在热力学,容易造成学生基础知识结构的失衡。
1.3专业选择流程不同我们学生在入校前专业已经确定,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报志愿时多是父母的选择,而父母多是从未来就业的功利角度出发而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做出专业选择,造成很多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而后悔,自然也缺乏学好专业的动力。UWM的学生进校时并不能选择专业,一二年级上的都是通识课程,也就是基础课程都是一样的,这段时间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了解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到第二学年结束之前正式进入专业选择流程。学校对学生专业选择非常重视,不仅设计详细的专业介绍让学生了解,而且配备专业导师供学生咨询专业问题。即使学生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专业,他们也可以将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记录下来,以规划自己的个人专业。
1.4个人专业的设计个人专业完全由学生自主确定专业名称、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首先,学生在学校各专业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这份课程清单中进行排列组合,决定学习顺序,构建课程体系,当然这些课程必须围绕个人专业的目标,具有相关性,同时这些课程要能够满足个人专业的知识体系,具有系统性。根据课程体系和专业目标确定个人专业的名称,要求能概括所选课程的核心内容。其次,学生对选择这些课程的原因、自己的学习目标、课程和自己目标之间的关系及课程组合写一份详细的说明。最后,学生可以选择两名教师作为专业顾问,当然这两名教师与所选课程相关,专业顾问根据学生提交的专业说明和课程体系,提出修改建议。个人专业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课程可以来自不同院系,满足了个人的特殊需求,但也会造成专业系统性的缺失,为此UWM对个人专业的规范性有严格要求,包括课程相关性、学分数和难度等。
2课程体系
2.1基础课程所占比重不同中美两国在课程体系上最大的区别是基础与专业课程所占的比重,美国更重视基础课程,中国更重视专业教育。UWM教育的前两年都是学习通识教育课程,而且这一基础课程平台全校统一,不分专业。其实整个美国的通识教育课程都是大同小异,真正的专业教育从第三年才开始。两年的通识教育课程,第一年为通识教育必修核心课程,第二年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大量选修课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整个本科阶段学生必须完成的通识教育课程学时数,占毕业所需总学时数的1/3~1/2。国内高校对专业课程更加重视,而轻视基础课程。以我所在的电气工程专业为例,学生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数量(含专业必修课、专业必选、专业选修课)比UWM电气工程专业多6门,专业课程总学分数比UWM电气工程专业多16个学分。UWM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含人文类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所占的学分比例为76%,我校电气工程专业仅为60%。
2.2通识教育的目标不同UWM通识教育侧重培养学生广泛的能力、情感和道德养成,从他们开设的通识课程体系可以大体看出其能力培养的几个方向:母语阅读、写作能力;逻辑思维、分析、综合能力;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一步开发的能力,比如图书、互联网;应对工作挑战的能力,如与人合作,责任感等;培养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评判、价值体系。我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相对单一,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英语、数学和物理几类课程。总体上看,重视知识的学习,轻视人的性格、能力、道德品质的培养。知识面窄,基础知识一定是和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基础不够宽厚。缺乏道德情感方面的培养,也缺失自主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外语不是UWM的必修课,而英语我们不仅必须学,而且占了很大学时。UWM有英语写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母语写作能力,而我们大学不再开设母语课程,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很弱。
3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