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公园景色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习作还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从中我们看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健康的写作心理的关注和关怀。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们想写作、敢写作、能写作、爱写作、乐写作,主要是兴趣培养。
一、目前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问题:
从学生角度说:无兴趣。
从教师角度说:训练无系列、指导不得法。
我认为,教师训练无系列、指导不得法是最主要的问题。
现象:
教研组老师一起研究作文、日记教学,然后按照集体研究的结果分头去上课,但等学生的习作交上来之后,老师们就会“有人欢喜有人愁”了:有的老师会说,这次指导很有效,学生写得不错。但也会有老师说,我也指导了,怎么学生写得还是不好呢?
分析:
这一现象的产生,我认为其中固然有学生习作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们老师的指导出了问题。因为方法不得当,导致指导低效、无效。长此以往,也必将磨尽老师们的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二、指导方法及实例
1.有针对性的系列指导
中段习作中,有关景物描写的单元占一学期习作总量的30%以上。如下表:
第几册 有关景物描写的单元及内容
人教版三上 1.介绍家乡的景物 2.了解家乡的环境 7.自由作文
人教版三下 3.秋天的快乐 6.风景优美的地方 8.自由作文
人教版四上 1.写自然景观 2.写观察日记 5.导游词
人教版四下 1.写校园景物 6.写乡村生活 8.自由作文
可见,描写景物的训练是中段习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但身边的景物再美,对学生来说也是既似见过,又似没见过;既熟悉,也不熟悉,它们是学生“熟悉的陌生人”。
下面以指导学生写《美丽的迎泽公园》的过程为例,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系列指导。
(1)初次动笔:不写游戏,写景物
第一次周记,让孩子们观察迎泽公园,写迎泽公园美丽的景色,但是要求学生切勿写玩“激流勇进”“过山车”等游戏的经过,主要以写景为主,可以写公园里的小花小草、假山小池、凉亭书院等,用上积累的优美语句。
学生写了:
迎泽公园里盛开了各种各样的鲜花,有的红,有的白,有的黄,千姿百态,美极了!小草绿绿的,像给大地铺了一层绿毯子。树木也很多,有杨树、柳树,都在风中摇晃着枝叶。迎泽湖里的水绿绿的,水面上有人在划船。
这篇习作文从字顺,景物丰富,但存在有“面”没有“点”、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问题。学生对景色的描写只是寥寥几笔,给人的感觉不够美,美得不够具体、不够有特色。
(2)二次动笔:锁定一处,抓特色
这一次只写迎泽湖,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先概括,后具体。比如,远看迎泽湖水是什么颜色,像什么。近看,湖水清澈,湖中还有小鱼等,并且可以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孩子们再次呈现习作时已经小有模样了:
远看迎泽湖,湖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像一块金子吸引着每一位游客。走近它细细观赏,才发现它是那么安详,没有一丝波纹,平静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中,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清澈见底的湖水中还不时有几条小鱼游来游去,像在捉迷藏。
学生将目光聚焦到了迎泽湖,观察起来就更专注了,写出了湖水的平静、安详,拟人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添了一点情趣。
(3)三次动笔:“动静结合”,写细腻
迎泽湖不仅美,而且应该捕捉它不同状态的美,如无风时平静的美,有风时微波荡漾的美。让学生不仅学会描写景物,更重要的是将看到美景的感受抒发于笔端。
师:看到微波荡漾的湖水,你觉得像什么呢?
生:像人脸上的皱纹。
师:确实像,但是这样说就不美了,可以说湖水高兴得笑出了鱼尾纹。还像什么?
生:像拖地裙的褶皱,散开一地,阳光映照,十分耀眼。
师:景色如果只写看到的,那么只能写有限的文字,倘若结合景色把自己内心想到的也写出来,那么文字就会更加耐人回味。
这次习作对于孩子们来说略有难度,但是授予了方法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写景的能力。
习作展示:
远看迎泽湖,湖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像一块金子吸引着每一位游客。走近它细细观赏,才发现它是那么安详,没有一丝波纹,平静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中,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湖面是那么平静,即使游船划过,也仿佛被剪刀慢慢划开一道裂痕,随即很快就合上了。
迎泽湖又像一位身穿银白色长裙的女子,微风拂过,湖面荡起波纹,好似给长裙镶上了美丽的花边。太阳耀眼的光芒投射到裙子上,更显得光彩夺目。厚厚的长裙似一层棉被,将冷空气隔离,生活在湖底的鱼儿们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来游去,像在捉迷藏。阳光洒满湖面,蓝天,白云,小船,湖水,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宁静的水彩画,让人流连忘返。
(4)四次动笔,补景致,写丰富
湖不是单一的景色,湖中有游人荡舟游玩,湖边有垂柳依依,所以我要求学生先写湖水,再写湖水周围的景色。如:湖边一圈垂柳,柳枝细长垂入水中,它的婀娜姿态可以描写;湖中央的小岛也可以用寥寥几笔简单勾画其特色,与湖水掩映更显美丽。
习作展示(写周围景色的句子):
夕阳西下,远处的楼房成了黑白剪影。迎泽湖只有安静地熟睡,等待第二天黎明的到来。
湖边一个个土灰色的石墩围栏像一名名时刻准备战斗的战士,手拉着手努力保卫美丽的迎泽湖的安宁。
湖边婀娜多姿的垂柳恰似一位位长发少女,轻轻摇摆着身姿在为游人舞蹈,不知不觉长发已散入湖中,成为小鱼游玩的道具。
只写一处景物,显得不够丰满,加上一些周围的景致做点缀,文章就圆满了,这样就“又见树木,又见森林”了。
由此,我们归纳出写景的方法:
①抓特色(即锁定一处景,抓住景物特色);②定顺序(确定观察景物的顺序,写远景、近景的比较);③写细腻(运用比喻、拟人点缀,动静结合,加上想象);④写丰富(配上周围的景致)。
写景,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指导,带领学生摸索、实践一些方法,孩子们就会渐渐地感悟到,原来景物可以这样写,这样写才叫具体。正所谓“在游泳中学游泳,在写作中学写作”,系列地指导,反复地实践,学生就会悟出写作的门道。
2.指导即时作文
即时作文,就是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学生通过接触社会,观察生活,在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有了新发现、新体验后主动及时地把当时的见闻、感受、想象记录下来,经过提炼成为习作。
简单来说,“即时”就是当下、立刻、现在。“即时作文”就是现场作文,现场做,马上写。
“即时作文”是有心理学依据的。我们教材单元训练中的习作,大多都是在写“昨天的故事”,如“记暑假的一件事”“记游览过的一处景物”等。学生在习作时,必须从记忆中把与习作主题有关的信息检索出来,然后习作。而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即使有较强的记忆力,回忆间隔了很长时间的生活信息,也不可能“原汁原味”地把它呈现在习作中。如果采用即时提取的策略,就可以使现场形成的记忆马上下笔成文,这样就容易写出真实的、灵动的、鲜活的习作来。
即时作文最大的特点是即时性,它倡导“现买现卖”。在学生参与现实生活时,只要思想有冲动,情感有体验,认识有提高,就立即记录下来。只要老师有意识地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及时记录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理解、认识、感悟的习惯。然后,通过加工,整理成文。
老舍先生也曾说:“你要仔细观察身边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征,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文字的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中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样的积累,就写不出丰富的内容。”老舍先生强调的就是即时记录的习惯。
怎样指导学生即时作文呢?以《荸荠》指导课为例:
上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两种荸荠:带泥巴,没有洗的;洗干净的。
上课时,我先拿出一个没有洗的荸荠:“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大多数不知道,只有个别学生说是荸荠。学生们觉得这个东西很新奇。我在黑板上写下“荸荠”两个字,告诉学生,荸荠既可作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很多人喜爱的时令之品。
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一个没有洗的荸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答:
荸荠黑乎乎的,不好看。
它是扁圆的。不大,比一元钱硬币大一些。
它上面有一些嫩芽,尖尖的,像鸟嘴,颜色稍微浅一些。
它的下面有一些根须。
……
“好,大家刚才说了荸荠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请马上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学生习作展示:
荸荠,这种奇怪的东西,穿着黑乎乎的外衣,上面沾满了泥巴,一看就知道是刚从泥土里蹦出来的。它的肚子扁圆扁圆的,头尖尖的,活像一个小洋葱,土里土气,简直是一个“乡巴佬”。我想,它脏兮兮的外衣下面会有怎样的“内心”呢?会不会也让人没有胃口呢?
二次观察:
“看,这是洗干净的荸荠,再仔细观察,又有什么新发现?这时,你会想什么?”
学生交流:
洗干净后,就看见它的表面很光滑,是棕红色的,像红枣的颜色。
荸荠的腰上有一条道儿,像是地球仪上的赤道。
这么个小东西,究竟是什么味道?能好吃吗?
马上记录刚才的观察和心中所想。
学生习作展示:
老师给小荸荠“冲了个澡”,它摇身一变,换上了乌黑光亮的礼服,和刚才的“乡巴佬”截然不同了。它的肚子赤褐色,像爸爸喝的红酒。摸摸它的肚子,很光滑。再捏捏它,表皮很硬。头上的芽高傲地直立着,好神气呀!
三次观察:
“看老师把它的衣服脱下来。”我拿水果刀小心翼翼地为荸荠削皮,并把上面的芽和下面的须削干净。
“看,削好了,你现在看到一个怎样的荸荠?说说你看到的和感觉到的。”
白白的,像牛奶的颜色。
给人感觉嫩嫩的,仿佛有很水。
学生再次记录。
学生习作展示:
老师麻利地为荸荠脱下了外衣,啊!终于看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它瘦了一大圈,浑身雪白,从一个黑不溜秋的小胖妞,变成了一位披着婚纱的新娘子。
四次观察:
“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的味道了吧?我们尝尝吧。可是现在只有一个削好的荸荠,怎么办呢?我来切,咱们班有56人,我就切56份。”
我细心地把一个小小的荸荠切了56片薄薄的片。然后学生轮流上台领取,他们像领到一个小宝贝一样,或放在手心,或拿手指小心地捏着。
我说:“先别急着吃,先闻一闻它的味道。”学生们都深深吸一口气,然后迫不及待地说开了:有一股清香,甜甜的……
尝一尝――学生们小心地把荸荠片放到嘴里,细心地品尝。很快,学生又汇报了:
有点儿甜,像梨的味道,汁水很多,有一股清香……
咬起来是脆的,像梨……
把闻到的、尝到的再记录下来。
学生习作展示:
我迫不及待地想尝尝它的味道。老师将一小片荸荠小心地放在我的手心里。我用手指捏起来,放在鼻子下面使劲地闻,啊,一股清香钻进了我的鼻子。我赶紧把它放进嘴里,嗯,有一丝甜,像梨的味道,凉凉的。牙尖一咬,感觉酥酥的,很快甘甜的汁水就从荸荠里挤出,顿时溢满了我的口腔,麻醉着我的舌尖,沁人心脾。
在课堂上,学生尝过了生的荸荠,我又叮嘱他们回家再尝尝煮熟的。我要求学生还是按照看――闻――尝的顺序来观察、体验、记录。
写到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再写就是拓展延伸了。我请学生自己搜集关于荸荠的介绍,然后请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写下来,当作文章的结尾。
类似这样的做法,我们可以开展一个水果系列描写,学生会非常感兴趣的。
即时作文,就是通过这样“亦步亦趋”的指导,即边观察、边体验、边写作,让学生在对事物的感知还没有忘记时及时记录下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体验,尊重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循序渐进,无形中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对学生战胜习作畏惧感很有帮助。同时,将生活体验引入作文教学,也遵循了写作规律。
经过这样的指导,三年级的学生也能写下洋洋洒洒、充满童心童趣的长文章。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有效地提高了观察能力。
当然,如果所有的日记和作文都这样指导的话也不现实,比较费时、费力,同时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但在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作时可以采用这个办法,扶着学生学习写作,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
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可以提高要求、变化方式:将集中一次指导学生观察景物,然后马上写。
例如指导学生写作《秋雨》:
(1)指导地点――教室
先教给学生,观察光靠眼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动所有的感官,也就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一齐工作。认真地观察、了解,使头脑里同时得到多种通道获取的材料,做到不但要观察形态,听音响,辨别味道,而且要感觉事物的冷暖,将这些感觉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这一步强调观察方法:多种渠道获取材料。
(2)指导地点――雨中操场
了解了观察的方法,再带学生亲自走到雨中实践这些方法。如:站在楼前,看到雨中的校园和平时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雾蒙蒙的、像烟……)
看看树有什么变化?(叶子新了、干净了、更绿了……仿佛喝饱了水。)
看看花池里的花、小草有什么变化?
看看雨滴落在操场上的小水潭里是什么样子?你联想到什么?
站在树下,闭上眼睛,听听雨水打在树叶上的声音是怎样的?有什么感觉?
深深吸一口气,感觉一下雨中的空气怎样?
看看街上的行人、汽车、骑自行车的人,又是怎样的?你又想到了什么?
再想象一下,田地里的农作物会怎样?
这一步强调:师生互动,丰富体验。
(3)指导地点――教室
观察后,再回到教室交流,确定写作顺序,最后动笔写下来。
这一步强调:指导交流,即时动笔。
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是走马观花,不细致、不深入,所以观察到的也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要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必须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只有有所认识,才能有所表达。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就会有多么灵动的表达。
经过细致地指导,学生的习作《秋雨》就有模有样了:
一走出楼门,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因为下雨了。秋天的雨,雨点不大,可是下得很密。站在学校的梧桐树下仔细听,雨落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我们春天养的蚕吃桑叶的声音。
操场中间低的地方已经积了一滩水了。雨滴落在水里,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了一圈圈波纹,像是有小鱼在水里吐泡泡。
野花们伸了伸懒腰,抬头看见天空上挂着一条五颜六色的彩虹。野花们一起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春天是彩色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描写春天的颜色作文500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描写春天的颜色作文500字1春姑娘来了,她披着俏丽的衣服。但聪明的你能告诉我,春天到底是什么颜色?
春天到底是什么颜色?有人说,春天是红色的。你看山上映山红早早地迎着春风竞相开放了。有人说映山红一开,香飘二十里。要我说,那映山红像一群人在跳舞,他们随着大地的节奏而摆动着身躯。
春天到底是什么颜色?有人说,春天是绿色的。春天来到的时候,大地上万物复苏,地上的小草就迫不及待地钻出了脑袋,他们随风飘动,下了一场雨之后,春笋立马也冒了出来,像是要努力挣脱土壤的禁锢,树梢抽出了绿芽,每一处都是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天到底是什么颜色?有人说,春天是黑灰色的,因为到了春天,为了滋润万物,春雨也来了,你瞧,雷公、电母和雨蛙来凑热闹,雷公不小心重重地打了一个响雷,怕是方圆几百里都能听得见。
春天到底是什么颜色?还有人说,春天是彩色的。在春雨的浇灌下,花儿争奇斗艳。顿时整片大地如一片花海,让人目不暇接:有大海般的蓝色,有火般的红色,还有大地般的黄色。风一吹大地上就掀起来美丽的波浪。
聪明的你告诉我,春天到底是什么颜色?
描写春天的颜色作文500字2春天的颜色很多,五颜六色的,我就收集了其中几种。
红——有五朵花瓣组成的大红花,红色的花瓣的颜色由深到浅,像一位少女脸上的红胭脂,红彤彤的。大红花身处一片绿色之中,真是“万众丛中一点红”是春天里的一处景色。蕊是黄色的,头顶上戴了顶帽子,上面布满了浅黄色的小点点,可爱极了。这就是红,可爱的红。
粉——那是我见过的花中最美的一朵花,比画家手下的花还美,甚至超越了花王牡丹。至今我还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我就叫它无名花吧!无名花长得亭亭玉立,四朵粉色的花瓣,中间长着黄色的花蕊,稍微下去点,就有一点绿色。蜻蜓不时地飞到上面做客。那粉色的花瓣就是无名花的沙发,中间的蕊就是可爱的黄色小茶几,多么温馨的客厅啊!无名花总是很体贴人。这就是粉,谦让的粉。
绿——那绿油油的草地上,还沾着几颗晶莹透剔的露珠,小草入睡了,做着甜甜的梦,像一片海洋,一片宁静的绿色海洋。小昆虫爬上去休息,给绿带来了艳丽的色泽。绿顽强不息,正如“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顽强极了。这就是绿,顽强的绿。
就是这些颜色,把春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永远在四季中最美!
描写春天的颜色作文500字3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大树长出新鲜的嫩叶,鲜艳的花朵开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真令人陶醉呀!
春天,我们看到了鲜艳的花,小燕子就像春天的使者!每到那五光十色的春天,“使者”们都会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春天的使者”回来了,好象“春天的使者”叫醒了万物。树长叶了、花开了、草绿了。
春天,我们听到了泉水流的声音,“叮——咚——”好像是“春天的使者”正在开始自己的音乐会,让泉水小姐为它伴奏。我们又听见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是在表演大合唱!这下让我听的入迷了。
春天,我们闻到了花香味,就好像“春天的使者”把花儿上洒上香水,就让我们感到清香、芬芳扑鼻!让人觉得疲劳已经消失了。啊!春天真是个让人疲劳消失的季节!又是一个芬芳扑鼻的季节。
春天,我们感觉到春风吹来,吹过耳边,就像有一个人摸着你的耳朵,就有一股温暖从身体流入心中。我们又感觉到春天的天气,春天的天气很暖和、舒服。
啊——春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真是一个美丽而又温暖的季节!真是一个芬芳扑鼻的季节,如果我们保护好环境的话,将来的春天会更美丽、温暖的季节。
描写春天的颜色作文500字4春天是个温暖的季节,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春天更是五彩缤纷的季节……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妈妈带我去抱石公园玩,还没进公园,春天花草的香味就扑面而来,原来是春姑娘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呢!看,小草从土地里迫不及待的探出头来,它东张西望,似乎在探寻外面精彩的世界。草地里夹着一些蓝色的、紫色的、鹅黄色的小花,平坦的像一块块地毯铺在水边一样,花儿朵朵清香,引来无数蜜蜂过来采蜜。沿着小路往前走,路两旁光秃秃的大树已经长出了嫩芽,而柳树那长长的枝条让我不禁想起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赞美春天的优美诗句。
小路的尽头就是人工湖了,只见人工湖水面是又平又绿,湖面平静的像被压过的地毯似的,而周围的树木因水中的倒影而像染过似的碧绿一片。
我爱春天,因为它带给我们生机和活力。
描写春天的颜色作文500字5春姑娘牵着小燕子得手,乘着和煦的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迎着金灿灿的阳光,向我们走来了,春天,春天是什么颜色呢?
爸爸说春天是绿色的。你看,路边那一棵棵柳树,展出嫩绿的叶芽,垂下柔软如丝的枝条,在春风的吹动下轻轻摇曳。默默无闻的小草趁你不注意,已经悄悄地探出了翠绿色的小脑袋,好奇的张望着大地。
妈妈说春天是红色的。你瞧,茶花绷着一个冬天的花蕾终于绽开了红红的笑脸;粉嘟嘟的桃花缀满枝头,远看就像一片红霞。在一片绿色的小草中,还夹杂着朵朵美丽的小野花儿。那一朵朵“山里红”,花儿火红火红的,五个半圆形的花瓣儿凑在一起,活像一个胖娃娃的笑脸。春天,小朋友们爱吃的草莓也熟了,那鲜红鲜红的草莓,真是红得鲜艳,红得发亮,惹人喜爱。
我说春天是彩色的,不是吗?那雪白雪白的梨花盛开了,洁白如玉、薄如轻纱;油菜花开得黄灿灿的,像一大堆金子一样,发出万道金光;迎春花开着星星点点的黄花,含着微笑,它们在为迎接又一个春天而忙碌着;高高的杨树上垂下一串串紫红色的杨花,就像装饰在灯笼上的一条条红穗。
啊,春姑娘来了,她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描写春天的颜色作文500字6春天是什么颜色的?我带着问号走进了大自然寻找答案。
春天是绿色的,山绿了,草醒了,小河两边的柳树姑娘们甩着绿色的长辫子,好像在说:“瞧,春天在我这里哩。”
春天是黄色的,油菜花妹妹们一个个穿上了黄色的衣裳,在小蜜蜂的伴奏下,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春天是白色的,穿着洁白纱裙的梨花向我们展开了她美丽笑脸。
春天是红色的,在春风的邀请下,羞答答的桃花开了,一开就是一大片,远看真像一大朵一大朵美丽的红霞。
春天是紫色的,高高的玉兰树上绽开了紫色的玉兰花,迎着微风,对我们招手:“小朋友,你们好!”
春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小燕子们在蓝天下尽情地嬉戏。
关键词:小学作文;情境;谈话;策略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的特点决定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情境创设。在真实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回忆生活经历,才能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文内容。本文从两方面对谈话作文的实施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情境,引发谈话内容
针对小学作文教学,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的写作环境,以此来降低写作难度,特别是针对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作文,因此必须要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生动、写具体、写清楚,会谋篇布局,达到学生“会写”作文的目的。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写一写你去过的地方”时,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准备多方面的景色图片。本市内的图片:公园、游乐场、市民广场等有代表性的地点;其他城市的旅游景点:北京长城、天安门、故宫、动物园、博物馆等。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这些图片,引发学生的回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你去过哪些地方旅行,是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一抛出,大家兴致高昂,纷纷发表建议,说出了自己旅行的乐趣。到这一步,教师已经完成了引发谈话内容和谈话兴趣的教学目的。
二、谈话出发,整理作文思路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了学生的谈话兴趣,并说出了自己经历的事情,但是这种“说”要转化成为“写”是有一定的过程的,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谈话内容出发,帮助学生整理作文思路。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自己创编童话”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童话情节,让学生回忆了自己读过的童话,并通过谈话的方式说出了自己读过的童话内容。在具体的创编写作思路的过程中,教师则要让学生固定主人公选择主要情节明确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内容设计好童话的开头和结尾。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相关的内容以“作文提纲”的形式书写在黑板上,这样对于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来讲帮助极大。
一、积累词汇,厚积薄发
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学生首先要学会阅读大量优秀的文章,积累丰富的词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灿烂的成果有经典的诗文、凝练的成语、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等。语文教材中汇集了名家的作品,给学生提供了许多经典佳作。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丰富词汇积累,写起作文时才能胸有成竹。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中用精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画卷,堪称写景文章的典范。笔者在教学课文时,借助文中描绘事物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景作文的词汇积累。如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桂林的山水美之后,笔者再次引导学生阅读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词句,并设置问题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生答:“桂林的山奇、秀、险”“漓江的水清、静、绿”。笔者抓住学生发现抓住文中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文中词汇去观察、描绘其他景物,通过出示我县大明山的三幅图片,让学生找出图上最具特色的景物,并将景物的特点说清楚。学生通过看图及对大明山景物的了解,很快总结出:“大明山的水清、凉、绿;山间绿树成荫、有白色的房子点缀;山下农田交错、河流弯曲。”学生还能运用课文中积累的优美词句进行口语训练:“大明山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河里的小鱼小虾;大明山的水真凉啊,站在水中,让你瞬间消除夏日的炎热;山间绿树成荫,走在林间小道,似乎走进了天然的空调房里;座落在半山腰上的白色楼房,好似一座布达拉宫,远处星星点点的小洋楼,更像是镶嵌在绿色翡翠上的一颗颗珍珠……”
二、借鉴教材,适时练笔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常常重视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作文的训练。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写法、概括主要内容、谈谈阅读感受等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再把交流所得写下来。如:“写一写你对文章学习的感受”“写一写你想对文中的主人公说些什么”“对文中的故事进行续写”等。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美丽景观,文章层次分明,首尾呼应,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笔者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运用课件出示以下几个句子: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贵州省威宁县金钟镇寨营小学 553100)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仿写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仿写,仍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勤读多写,注重积累”是基础;“一课一练,持之以恒”是关键。
语文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编委精心择选的,篇篇都文质优美,是供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范文。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必须要有写作指导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熟知作者是如何去表达的。从而引导学生从名家名篇中汲取养分,读中取法,读中学写,以写促读。作文就是生活的艺术再现,只不过是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因此作文的最终目的还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生活,因为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初学写作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大脑却一片空白,无从说起,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构思文章,包括怎样开头和结尾;此时,老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以范文为例子,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生活寻找自己的影子。它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自己,学会选材,从而有效地完成了作文的从仿写到创造。如果给她们一把拐杖扶持一下,他就会顺利渡过难关。范文就是帮助学生学写作文的拐杖。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课文指导学生写作。
一、引导学生模仿优美片段
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们模仿的对象。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里面描写漓江静、清、绿的句子非常优美,学习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仿写,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我走进公园,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满园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不忍离去。”还有的同学写了妈妈做的菜真不错,从色香味三方面;有的写天气真冷啊,从路边的小树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颤抖、街上的行人缩着脖子、连人们呼出的气都成了白色的了这三方面写。
例如,《山中访友》中写老桥“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学生的仿写“令人尊敬的老师,你在三尺讲台前站几十年了?你倦吗?你把多少学生教育成人,你把我们铸造成栋梁,你躬着腰,俯身浇灌着花圃中的牡丹二月兰。”学生很好的把握了仿写技巧,把老师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生动地表达出来,同时也饱含着诚挚的感激之情,显得非常贴切活泼。又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不错的,像给大地穿上漂亮的白袍。”很好的仿写了朱自清的《春》,展现出一幅美丽的雪景。在进行点仿的时候,还得把握好例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要求我们学生根据句式特征添上恰当的句子,掌握好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深研教材,找到读写结合点
老师在教学时,不能总是抓住文能不能抓住文章内容不放,而要通过话题引领学生的话匣子,例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就利用“到处”做文章:“这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那么它可能到了哪些地方去找水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尽力让学生说这样的话:“它飞到一个屋顶上,东瞧瞧,西看看,没发现一滴水;它飞到一棵大树上,这里寻寻,那里找找,也没有水;它飞到一块大石头上,东张张,西望望,连水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如果学生能这样讲,不但训练了学生想象能。可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读写结合的最佳场地。正像于永正、薛法根、李镇西等教育大师们所言:阅读教学“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这些都应该借助于课堂的教学完成。
三、模仿文章的结构
学课文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熟读文章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基本脉络、结构布局、思想内容,并从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课文中有一部分结构非常严谨,层次条理非常清晰的文章,学生对这种结构、这种写法容易理解、接受,在自己习作时乐于模仿。我们应该重视选择这类课文,用来指导学生学习布局谋篇。比如《白鹅》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的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晰,是学生仿写的典范。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续写,描写自己熟悉喜欢的动物。了解了总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继续扩展练写其它文章,写人、写景和状物的文章,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就容易多了。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就是极具上述特点的课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总——分——总,选取七件典型小事,详略得当,表达了对蔡老师的热爱,依恋,思念,感激之情。我把这个环节引入作文教学当中,让学生在自己的有关写人物类作文中仿照这种结构。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原来写人的文章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了很多与老师有关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有血有肉的事情。
四、背诵中模仿
学生的语言贫乏,甚至于一个人的语言贫乏都是源于脑子里积累太少!有感悟却无恰当的语言表达!因此一个人的语言积累全靠背别人的东西!背到了,还能合理运用就是自己的了!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除了弄懂经典篇目的内容外,还要求他们去背诵,我在抽查学生背诵的同时并引导学生怎么理解和仿写!这样不仅交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交给了学生如何运用!当学生读了伟大文学家朱自清的《匆匆》时,学生是这样仿写的:于是- 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走路的时候,日子从脚边过去;玩游戏时,便从我们的欢笑声中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迈出脚追赶它时,他又从我的追赶中过去,休息时,我躺在沙发上,他便悄然地从我身边溜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虽然笔耕稚嫩,但呈现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让学生能有感而发,并能有所触动,那就是读书最大的收获!
总之,仿写是学生写作的起始,是写作兴趣培养的基石,就如同书法中的临摹。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第七讲 让画面“动”起来
素材表演秀
路博士:刚才,大家接触了天马行空的孙悟空。今天,老师带来了孙大圣家族的新成员――淘气又可爱的孙小圣,请看(随机在屏幕上投影如下图片):
路博士:图上的孙小圣在干什么?
学生甲:(自信满满地)这有何难!孙小圣爬上一根柱子“倒挂金钩”,用毛笔在另一根柱子上写下“孙小圣到此一游”。
学生乙:(迫不及待地)还有,还有――站在一旁的小憨熊摆动着双手,好像在阻止孙小圣。
路博士:同学们很会观察,说得也很棒!上课前大家不是看了动画片吗?你能让图片像动画一样“动”起来吗?
学生丙:(挠挠头)嘿,有了!我让孙小圣手脚并用“动”起来――孙小圣“刷刷”两下爬上红柱子,双脚钩住梁柱,再用尾巴缠住它,倒挂在上面。
学生丁:(兴奋地)我让小憨熊嘴巴“动”起来――小憨熊连连摆手,冲孙小圣喊:“小圣,快下来!快下来!”
路博士:瞧,只需稍稍想象一下,画面上的人物就“动”起来了。下面,再想一下,孙小圣和小憨熊之前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呢?他们之后又做了说了些什么呢?
(在路博士的启发下,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还动笔把想象的内容画下来了)
理一理
开心的你,看到同学们想象的画面,也动脑想象一下,让画面“动”起来吧!
A.星期天,孙小圣和小憨熊相约去公园游玩。他们太高兴了,尤其是孙小圣,一路上蹦蹦跳跳,看见一块大石头,就一个筋斗跳了上去,还摆了个“金鸡独立”的pose呢。
B.在公园玩了一会儿,孙小圣和小憨熊到凉亭小憩。忽然,孙小圣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来到柱子下,往上瞅了瞅,兴奋地说:“小憨熊,瞧我的!”孙小圣把毛笔衔在嘴上,“刷刷”两下爬上高大的红柱子……
C.小憨熊对孙小圣说:“老师经常教育我们不要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不跟你玩了。”孙小圣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嘟囔着说:“对不起,我知道错了……”
魔法百宝箱
观察图片,根据图画的意思写作文,叫“看图作文”。那么,怎样写好看图作文呢?在路博士和同学们的对话中可以发现,那就是――让画面“动”起来。
一、让情节“动”起来
画面是静止的,是某个情节的“瞬间”定格,写作时就要让定格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画面中的人物现在在做什么或是什么环境,然后“瞻前顾后”推想情节,想象画面内容之前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之后又发生什么。比如孙小圣爬上柱子书写“孙小圣到此一游”这个画面,往前推想――孙小圣和小憨熊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去公园游玩?一路上,他俩是怎样来到公园的?往后推想――孙小圣在柱子上写下“孙小圣到此一游”七个字后又发生了什么?小憨熊是怎样帮助孙小圣认识到错误的?如此想象,画面就“动”起来了,故事情节也“动”起来了。按照“孙小圣和小憨熊相约去公园游玩――孙小圣爬上柱子写下‘孙小圣到此一游’――小憨熊帮助孙小圣认识到错误”的顺序写,段落层次就一清二楚了。
二、让场面“动”起来
画面一般由人物和景物构成特定的场面,写作时要发挥想象,让场面 “动”起来,比如:
一到公园,孙小圣和小憨熊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远处绿树成荫,小鸟在湛蓝的天空飞翔;近处小河清澈见底,五颜六色的花草争奇斗艳。公园里游人如织,有的在人工湖畔观鱼,有的在植物园赏花,有的在柳荫下散步,有的在八角亭下小憩……
先由远及近写景,再先总后分写人,既有“绿树成荫”“小河清澈见底”的静景,又有小鸟飞翔,游人如织的动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三、让人物“动”起来
画面中的人物都是定格的,写作时,要借助想象,让人物“动”起来:
孙小圣纵身一跃,跳到凉亭的柱子上,来了个“倒挂金钩”,从身上拔下毫毛用嘴一吹,毫毛变作毛笔。他挥笔在另一根柱子上写下“孙小圣到此一游”七个大字。孙小圣正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时,“啪”的一声,从柱子上摔了下来……
孙小圣“纵身一跃”“倒挂金钩”“拔下毫毛”“‘啪’的一声从柱子上摔了下来”一系列动作描写,让孙小圣“动”起来,一个顽皮的小猴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练一练
能干的你,请借鉴上面推介的“魔法”把下面的片段写精彩!
原生态
小憨熊看到孙小圣得意洋洋的样子,就向孙小圣要笔,孙小圣从柱子上下来,把笔交给了小憨熊。①小憨熊接过笔,要在孙小圣腿上“留言”,孙小圣连连后退。②这时,小憨熊狠狠地训斥了孙小圣。③孙小圣听后,脸一下子就红了。
小魔棒
这个片段描写小憨熊帮助孙小圣认识错误的过程,不乏精彩之笔,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得意洋洋”“留言”等语句,人物虽然“动”了起来,但“动”的程度不够,比如第①处小憨熊“向孙小圣要笔”,他是怎么说的?孙小圣是怎么从柱子上下来的?可以写一写小憨熊说的话和孙小圣下来的动作。第②处孙小圣“连连后退”也可以写写他说的话。第③处小憨熊“狠狠地训斥”孙小圣,是怎么训斥的?也应让嘴巴“动”起来。
新面孔
小憨熊看到孙小圣得意洋洋的样子,就对他说:“小圣,你把笔给我!”孙小圣“哧溜”一声从柱子上滑下来,把笔交给了小憨熊。小憨熊接过笔,要在孙小圣腿上“留言”。孙小圣连连后退,着急地说:“别别别……”小憨熊说:“你怎么能乱写乱画呢?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那凉亭岂不变成‘大花脸’了?”孙小圣听后,脸一下子就红了。
评亮点
这个片段增添了小憨熊和孙小圣对话的内容,人物“动”嘴了,也就更加生动了。
写作远程班
来自湖北“写作远程培训班”的邓老师,向同学们出示了《老师,您辛苦了》的图片,借鉴路博士的高招儿――让画面“动”起来的办法进行指导,同学们不仅学会了观察,还学会了想象,写出来的习作可棒了!
晒习作
淘气包的问候
南漳县安集中心小学 邓 晓
嗨,我是“四眼狼”,就是从左边数的第一位。因为我穿了一件黄颜色衬衫,像黄鼠狼,平时又爱把眼镜戴在脑门上,多了两只眼,所以得了“四眼狼”的美名。其他三位依次是我的“同盟军”――“大嘴巴鸭”“小木瓜”和“长尾巴虫”。我们四位是班上著名的“四大天王”,就是淘气包呗。(“淘气包”的名字有趣,引人阅读。)
可郝老师不嫌我们淘气,主动和我们交朋友。有时,她干脆加入我们“玩”的行列,做“娃娃头”,跟我们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大家可开心啦!上次,我们和郝老师合演的小品《淘气包的问候》,得到全校师生的满堂喝彩,还得了一等奖呢!(此处写郝老师和我们“玩”“演小品”,为下铺垫。)
明天是郝老师的生日,送什么礼物好呢?“咱们自己动手做一张贺卡怎么样?”我提议。“对,干脆把咱们的形象画上去。”“大嘴巴鸭”附和道。“这主意不错,就画我们扮演的角色吧。”“小木瓜”借题发挥。“那我先来。”“长尾巴虫”说着就挽起袖子,提笔画了起来……(描写“我”和伙伴们商量做贺卡时的对话,巧妙表现出图画的内容。)
粉舞鞋、橘黄色短裤、深蓝色衬衫,头上再来个“小辫子”……哈哈,好一个“男扮女装”!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这时,“小木瓜”抢过画笔,在“长尾巴虫”背景后面画上一只撅着长长尾巴的小爬虫――“长尾巴虫”的称呼就这样诞生了!(“小辫子”“撅着长长尾巴”,语言诙谐有趣。)
不一会儿,“小木瓜”“四眼狼”“大嘴巴鸭”的“光辉形象”赫然出现在贺卡上。(用笔简练,略写得当。)
最后,我提笔在贺卡上方写下:“老师,您辛苦了!”啧,郝老师明儿见着这张贺卡会乐成啥样儿呢?(结尾想象老师看贺卡“乐”的情形,耐人寻味。)
品一品
1.小作者由一张画着“我”和三个小伙伴形象的贺卡,推想之前“我们”商量贺卡的内容及制作贺卡的情景,进而又推想老师收到贺卡时的高兴劲儿。这样,故事情节“动”起来,习作层次清晰又完整。
2.开头一段介绍画面上的内容,从“我”的形象入手,依次介绍其他三个小伙伴的形象,让场面“动”起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文中大多数篇幅描写“我”和三个小伙伴商量制作贺卡时的对话、动作、神态,让人物“动”起来,活灵活现,富有鲜明的特点。
习作擂台赛
聪明的你,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仔细观察下图,想一想:小兔子在跟谁赛跑?瞧,它慌里慌张的样子准输了!看到这情景,动物们会说些什么?根据图画编一则寓言故事。
比一比
1.让情节“动”起来:图上的“人物”有 ,它们在____________。这之前它们可能____________,之后可能 。
2.让场面“动”起来:周围的环境____________,人物的表现 。
一、整合识字与说话训练,奠定语文写作基础
文章由字词组合而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由识字教学入手,强化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奠定语文作文基础。如在平时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词语说出与之相关的词语,比如已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或修饰词等,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接着,在此基础上,发挥丰富想象与联想,选用所列词语来进行一段完整性的口语表达。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词语,也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为语文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春天,可以联想到如下词语:美丽、和煦、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百花盛开、生机勃勃等。造句:公园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一片美丽、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再如说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造句:①盛开凋零。造句:冬天许多花儿都凋零了,若要欣赏百花盛开之景,只能等到来年春天了。②深奥浅显。造句:这个问题好像很深奥,没想到你有办法用这样浅显易懂的解释帮助我们理解。
另外,语文教师还可采取句子扩充练习,指导学生说出更准确、更完整的语句。如此,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提高他们表达能力。 如扩充句子:“小红读书”。教师可指导学生扩充方法:①局部扩句法。就是将句子分为主语与谓语两个部分,首先扩充前面部分,然后扩充后面的部分。比如在上述句子中,对于前面的部分,指导学生想想 “小红”是谁,和我的关系,然后可扩充成“我的朋友(同学)”等。对后面的部分,想想“在哪里”“如何读书”等,这样,可将后面部分补充成“在教室里(图书室…)认真(全神贯注…)地读书”。于是,全句可扩充成“我的朋友小红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读书;我的同学小红在图书室认真地读书……②整体扩句法。即将句子两部分整体扩充。比如 “红旗升起来了”。可思考“什么样的”红旗,“在哪里”,“怎样地”升起来,于是获得句子:“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
二、整合阅读与写作教学,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阅读是语言输入,可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而写作是语言输出,是对所学语言的运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语文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指导学生多阅读,学会摘抄与记录,从而丰富语言素材,把握写作方法,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1.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表达方法。比如指导学生记事与写人方法。记事一般包括顺序、插叙、倒叙这几种类型。在小学四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所选记叙文中的写作方法一般是顺序,这为学生语文写作提供了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注重反复阅读,并摘抄与背诵一些精美、重点语段。同时,优选教材或课外例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认识上述几种记事方法的区别,并通过一定量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这样,既帮助学生加深课文理解,也让学生把握记事方法。在写人方法指导中,教师可整合阅读,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比如人物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等。在写作时,若能恰当运用描写方法,则有形象生动、传神逼真之感,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另外,抒情、说明也是重要的表达方式。其中,通过说明可解释事物特点、形状、性质、成因等。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动物,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以《我的自述》为题,写出该动物的外貌特点与习性等。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作文教学 生活化教学
1.引言
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让许多老师头痛的一个环节。因为没有现实的依据可循,更没有一个可以利用的固定教学模式。有的老师为了省事和方便,甚至不给学生上指导课,仅仅让他们自己想想、随便写写。这样就使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问题更严重。由于各个地区的现实条件和情况不同,必然造成某些学生对作文的写作不感兴趣,可以教给学生的系统理论知识不多,教师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为了适应大纲的要求和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我国国内各相关学者都加强了对该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这样就能从理论和现实中改变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枯燥和乏味的现状,保障学生学有所得,掌握写好语文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第一,小学生对语文作文的认识没有生活的基础,无真情实感的流露。经调查发现,小学生在语文作文创作的过程中没有亲身经历,缺乏真正的感情,抒情模式化,导致学生的作文模式单一,表达感情的句子结构和感叹句的形式缺乏创新性。第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对生活独到的观察,缺乏对这类题材的知识储备,缺乏“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气势和胸襟。一些学生只有在作文课上才学会思考,作文写作的材料不多,对所写内容的描述比较单一、空洞,从而造成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和厌烦。第三,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想象力的充分利用,但是,又反对小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胡编乱造。作文的学习和写作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迅速普及造成了学生的作文抄袭率不断提高,为学生胡编乱造和作文的写作提供了方便,作文课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在作文中要提倡学生说实话、讲真话。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关。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并没有将生活和作文相结合,而仅仅停留于讲述教学技巧的层面。教师在作文教授时只注重对作文题目的理解、保障结构的完整和层次的分明、语言表达的技巧等环节之中[2],而没有教授学生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会捕捉现实生活中的作文题材和细节的描写。其次,教师在教授作文时仅仅是教授学生,自己并没有亲身实践过,没有动笔写写也懒于思考,教师的写作在一方面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途径
首先,要不断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发现生活的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不断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主动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例如写“春天的公园”,就要让学生走进公园,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公园中的景色,从而成为学生作文写作的素材。教师在这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多看、多思考,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不断培养学生逐渐成为有心人,将生活与作文的写作紧密结合。同时,还要让学生不断体验生活的真谛,使学生有感情的流露,帮助学生融入生活,例如帮助敬老院进行义务劳动、爱护周围的环境和花草树木。小学生正处于对外界事物认知的启蒙期,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大自然及周围事物的热爱之情,使小学生语文作文的写作既有内容又有思想。
其次,保障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逐渐生活化,保障学生在课堂中体会生活的真谛。设置生活的场景,让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真实体验[3],不断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另外,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小组和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生活素材的能力和习惯。
最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的认知和对生活的体验才刚刚开始,要不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发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在选择题目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和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题目,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健康地成长。
4.结语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仅是当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更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断发展的根源。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既需要学生加强对生活的体悟,更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让小学生的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何昌雅.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J].读与写杂志,2013,(03):187.
一、亲历习作,体验是前提
生活是学生写作素材的不竭源泉,在学生写作之前,为了使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教师就要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习作内容的要求,提前一两周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体验,或是让学生品味成功的自豪,或是让学生品尝失败的教训等等。只有学生亲自体验了,才能获得真实的感性资料,从而为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4》时,习作要求是:秋天到了,天高云淡,景色宜人,请同学们走出郊外,走到田野,去观察一下秋天的景物,并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在上这个习作指导课之前,教师就可以把即将要进行的习作内容告诉同学们,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同学结伴或者在父母的带领下亲自去体验一下,去感受一下秋天给人类的生活或者秋天到了自己有什么发现,自己在秋游中,在田野、公园最深刻的体验是什么。只有当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时,在写起文章来才会“下笔如有神”,为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奠定基础。在习作教学时,教师不要把习作指导课作为学生习作提高的唯一途径,只有放长线,注重学生的习作体验,才能钓大鱼,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唤醒习作,体验是基础
在体验主题、体验内容确立以后,教师还要注意创设出适当的教学情境,以激活学生的体验感受。因为,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再现生活,唤醒学生直观的感受体验,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情动而辞发”及“我手写我心”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
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3》时,习作的要求是让学生把自己在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写下来,并注意要把文章写得有趣些。在体验作文教学中,由于有了学生亲身经历的体验过程,学生对于即将表达的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但如何把这些体验感受变成形象生动的文字呢?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学习体验,在习作指导课上可以借助媒体营造出唤醒学生体验的契机,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让学生自由言说。在这个习作课上,我就是从课文的例子入手,让学生反复阅读《小草中的发现》,学生的体验被唤醒:《中的发现》、《泥土中的发现》、《田野里的发现》、《校园里的发现》……学生的体验被激活,感受到了习作中语言表达的魅力。由此可见,在小学习作指导课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恰当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
三、关注体验,表达是关键
在习作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具有独特的个体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是同一教学情境,唤醒的不同学生的感受体验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习作教学指导课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习作技巧和充分弘扬学生个性,注重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达,把自己最真切的感受体验呈现在大家面前,进而使学生的表达更加真实、生动。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5》时,习作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一种植物,并把它写下来。在上这个习作指导课之前,提前把习作要求告诉了学生,然后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说给大家听。在学生说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写出条理清楚,体验深刻的文章来,主要让学生从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上来处理。比如,同样是写植物,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春、夏、秋、冬来描写,也可以按照根、叶、茎、花来描写,还可以按照这种植物的颜色,果实的味道等等方面来描述,由于不同学生观察的对象不同,教师这样一点拨引导,学生心中有数写起文章来更加得心应手,并且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写的文章也定会更加吸引人。因此,在小学生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在学生亲历体验、激活体验的基础上,要注重教给学(下转 166页)(上接 137页)生表达技巧,以逐渐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评价交流体验是保证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观察了、积累了、述说了、感受了、体验了、表达了,怎样才能使学生这种真实感受体验下的文章变为形象生动的文字,进而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或者增强学生体验学习的满足感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多元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收获体验作文的无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