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市场营销案例范文

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国际市场营销案例范文

关键词:国际营销 案例教学 课前准备 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课后评价与反馈

注:此文章为内蒙古财经学院校级课题《案例教学法在营销类课程中运用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X1136)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X1018)的成果。

国际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在国际市场环境中,它研究满足国际范围内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目标的整个商务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上延到产品的研制开发、市场定价、产品包装,下延到产品的售后服务,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根据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对营销类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在国际营销的教学中,应积极倡导和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案例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促动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厌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各自特点,便于个性能力的培养。我们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内容见下表一:

表一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项目\&案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授理论知识\&教学形式\&课堂讨论式为主\&讲解――接受式为主\&教学情境\&仿真的实践教学情境\&孤立的人工情境\&教学媒体\&多媒体、视听录像设备\&单一媒体\&信息传递\&立体互动\&单向传递\&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单向传递\&学习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以案例为载体,创设

相应的问题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相互

渗透\&确定的、纯粹的理论知识,少

量的课堂练习

\&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角色\&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传授者\&]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是适应社会对营销类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教学方法,在国际营销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营销中应用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学生一味听老师的讲解,以讲解――接受为主。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案例分析大多是以小组的形式加以讨论, 由同学自己去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中所涉及的行业、跨国公司及产品有很多是同学们的生活中接触到的或是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 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开阔视野

现在市场上国际营销学教材多是以条条框框的理论为主,如:国际营销的4P理论, 学习起来枯燥无味而且不容易理解。国际营销案例大多来源于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实践,描述具体的情况与事实, 有的还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案例中所涉及的不仅是跨国公司产品营销方面的知识, 还包括行业发展情况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没有接触过社会和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大大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所用的案例是综合性案例,所给出的资料是具体的,多方面的,需要同学们自己把握资料的性质,决定其相对重要性, 权衡取舍。有时候一些重要的资料在案例中没有给出, 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动手查找,再进行分析,要把案例分析到位, 仅靠一两个知识点是不够的, 要把多个知识点串起来连成一条线, 然后再把这些线编起来形成知识面, 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既有助于同学们将原来散乱零碎的知识变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又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沟通能力,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国际营销案例教学中大多数案例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在讨论过程中, 既需要同学们相互启发, 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观点与看法, 又需要同学们将自己的观点展示给他人, 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 说服他人。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沟通技巧。另外,对一些大型、难度稍高的案例往往还需要小组的同学进行分工协作, 共同查阅资料完成一份分析报告, 这些活动的完成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的设计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营销中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国际营销案例教学的流程呢?合理的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的设计对于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完整合理的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的设计应该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的组织和实施――课后的评价与反馈。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设计的首要环节,课前准备充分与否涉及到案例质量的高低、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课前准备既涉及到教师的准备又涉及到学生的准备。

1.教师的准备

(1)案例筛选

针对某一国际营销理论进行案例的筛选是案例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和步骤。案例筛选好坏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所讲的理论从大量的同类案例中筛选出难易程度相当、典型、时效性比较强的案例用于教学。因此,所选择案例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选择的国际营销案例要能反映不同国家营销环境的本质及变化规律, 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使学生学习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目前跨国公司营销事件层出不穷, 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选择时应该经过严格讨论和筛选,选择具有典型性案例。

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好案例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情况编写的案例, 写作过程中不能加入作者的主观意图,或夸大或掩盖某些方面。只有写实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讨论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现场练兵的感受。因此, 国际营销案例的选择必须能够提供比较真实动态的国际市场环境, 让学生用系统和动态的眼光分析跨国企业市场营销的战略战术。

案例要具有时效性。由于各国市场营销环境具有变化快、不稳定、不可逆等特点,案例发生的时间一般不能太久远, 案例发生的营销环境与当前的市场环境比较要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这样的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在现实工作中参考借鉴, 因此最好选择当年或近年发生的事件采编成教学案例。当然,一些被世界各地商学院公认的经典案例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这些案例还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使用的, 但时效性较强的案例应在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

案例要具有有效性。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学案例能够为当前和未来的营销实践提供有效的参照和指导。二是案例对授课教师和参与讨论的学生都必须是有效的,不能超越教师的驾驭水平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选择教学案例既要对当前和未来的营销活动具有借鉴意义, 又要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应当前的教学水平。

(2)课件的制作

课件是用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软件的总称,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同样国际营销案例教学也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制作一个理想实用的案例课件,也成为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尽量做到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这样既感染课堂教学气氛、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节约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的准备。

学生应根据老师预先布置的案例,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料库搜集与本案例、跨国公司、产品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案例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点,对案例进行自我分析和思考。对以小组形式讨论形式的案例还要要求学生课前先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

(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课堂的组织与实施是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完整的课堂的组织与实施的基本过程概括为: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讨论――总结。

案例引入:因为在案例讨论之前,学生已经对涉及到该案例的相关理论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且,学生也已经在讨论前了解与案例、产品、跨国公司有关的资料,因此在案例引入的时候,首先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并要求做简单分析。

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即进入情境和独立探索,即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让学生独立探索。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学习”,案例中包含了多个问题,同时也包含了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紧扣教学目的、能引起学生讨论兴趣、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边看案例,边进行思考,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教学的课堂就像是随着一连串问题不断深入的“头脑风暴”的课堂,我们可以用图一呈现这一过程: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探求思路引导简答上升为理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程序: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理性归纳 新的问题……

学生:接受问题挑战 探究与讨论 完成简答 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学会学习

图一 创设问题情境图

案例讨论: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方式。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一般来说,在人数上,小案例3~4人即可,大案例可能要涉及到8~10人。在讨论时间的分配额上,小案例一般进行5~10 分钟的讨论,大案例要进行30~60分钟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表述各小组对问题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对于发言者还没有阐述明白的问题,可以由同组的其他成员补充,另外,在发言过程中要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达到互动的目的。如果争议分歧较大,可以再组织讨论。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总结,对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的小组或代表予以表扬,对思路不清、方案不合理的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

在课堂讨论和代表发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和配合,提供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畅所欲言,支持同学们的创新精神,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方案,因为,国际营销案例有些没有标准答案,许多方案不存在明显的错对之分,只有最优、次优和不优的区别。另外,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例如在小组之间争论不休的时候,应该因势利导,把握讨论的大方向。

总结:教师归纳总结是国际营销案例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现实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张等原因常被忽略。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既充分肯定其优点,也要指出不足之处。一般来说,教师的总结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国际营销理论功底和较好的实践经验。得当的归纳总结,会使学生对案例研究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同时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课后的评价与反馈

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应体现在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内容。课后的评价与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偏差,对案例教学进行调整与修正,减少以至消除实际案例教学与教学目标的偏差。课后的评价与反馈在案例教学中的位置如图二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营销案例教学课后的评价与反馈不只是单纯评价本次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而是纠正偏差,以至于更好地改进,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的课后评价与反馈分为课后评价和课后反馈。

图二 国际营销案例教学的流程图

1.课后评价

通过课后评价,形成学生成绩,对于学生来说,成绩仍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成绩的评定要力求做到全面、客观、公开,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那么如何使评价全面、客观、公开呢?

评价的标准要全面、透明。对案例教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知识创新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标准,教师可以将标准再进行细化,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例,教师可将标准分解成:没有解决问题、基本解决问题和很好解决问题三个标准。教师应自始至终严格按照同一标准打分,避免按照主观印象打分,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使学生更加信服,增加他们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国际营销案例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取得的结果,而且要重视案例教学时学生参与的全过程。过程评价可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态度、团结协作的能力等来评价。结果评价可通过学生制作的PPT 课件,书面报告等形式来评价。

多方评价相结合。为更好地进行全面与客观的评价,可用采“自评”、“组评”与“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一般情况下,“自评”要各小组组长根据各人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分数;“组评”时小组成员将得到同样的分数,激励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师评”是教师根据小组各成员在准备、讨论过程中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分数。当然,课后评价并不是不变的,教师需要针对特定情况,灵活掌握评价标准。

2.课后反馈

有评价就会有反馈,否则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通过评价可以找出问题所在,而通过反馈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国际营销案例教学课后反馈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反馈,教师通过评价,对整个流程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掌握,形成重要的反馈信息,如: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流程有哪些问题,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欠缺等等。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填写调查表、面谈等形式,课后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的看法,这些反馈信息将对未来改进案例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案例教学虽然在国际营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无法替代传统的理论教学。案例一般应当在学生掌握了国际营销营销基本理论后进行,也可以与国际营销理论教学同步展开。国际营销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的教学方式,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营销案例教学作为营销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案例教学的流程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的营销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付晓丹.案例教学法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中运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2]许海清.提高《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教学质量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3)

[3]武静.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4] 彭筱星.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5]李益民.《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第2篇:国际市场营销案例范文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Teaching)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形式来完成任务,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语言资源和专业理论,在“做中学”(learningbydoing),以达到学习掌握语言及专业技能的双重目的。任务型教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双语教学方法。首先一般是教师创设任务的英语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任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布置下去,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任务,并用英语进行书面或口头报告。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明确任务内容,如果是以小组形式完成,需要对组内分工、计划制定、实施落实加以适当干预。当成果汇报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某些重点内容需要课后再次实施任务加以练习,巩固教学内容。

二、《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课程中开展任务型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是我院国际教育学院商务英语(国际贸易方向)专业在第五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拓展课。本课程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一支分支,涉及国际市场营销方面必要的知识、技能与能力基础,学生要想获取国外前沿的营销知识、提高今后国际营销能力,开展双语教学、参阅原版教材等资料无疑是绝好的解决之道。由此,《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成为我院率先尝试双语教学的课程。任务型教学法的引入,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双语教师专业水平。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任务型教学体现了“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将学生设置在特定的英语情境中,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必须主动去搜索和阅读分析大量的英文材料。不管是对英语专业术语、理论的理解,还是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的研究剖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英语阅读和沟通能力都会得到极大的锻炼。相比较单纯的教师双语讲解,学生更能在具体的英语情境中理解营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提升了英语水平。这充分保证了双语教学目标的完成,提高了双语教学的效果。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任务型教学改变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督促教师不断提高双语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自身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才可能在海量阅读英文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及课程特点的任务。教师通过对国内外营销案例的整理分析、国外原著、网站等的研读筛选,提取出合适的内容,编写出符合学生认知及国内市场营销环境的双语案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也逐渐提升了国际市场营销的视野、积累了素材和经验,保证了双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双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

教师在用英语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要兼顾学生的接受水平,既要考虑专业知识程度,也要照顾到英语水平和兴趣。《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任务设计一定要有实践性和创新性,能够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营销理论和实践技能,并借助英语语言作为中介,提高英语沟通水平,开拓视野,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及先进的营销理念。同时,课程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任务最好能够分解成一系列相互关联但难易不同的子任务,便于各个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充分协作。

(二)双语材料的选取

原版教材虽然原汁原味,但高职学生受英语水平所限,不仅存在阅读障碍,也因为社会经济文化差异,对书中的案例理解不透,难以进行深入讨论分析。但原版教材具有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外文参考资料。对于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尝试自编教材讲义,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精选内容,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保证完整性,多加入本土化案例或具有国际视野的材料。另外,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有价值的英文学习网站,开拓视野,了解前沿。

(三)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及时补充和扩展教师的知识面,也有利于以多种形式将国际上最新的理念和成果展现给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知识输入的先进性。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利用大量图片、视频、英文网站等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课堂之外,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学生课外学习平台的建立,学生可以更加自由自主的学习,并且通过分享信息实现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当然,技术的运用不可喧宾夺主,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互动。

(四)学习小组的建立

学习小组的规模一般4-6人为宜,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各位组员责任分工明确,这样同组间学生才有合作的需求,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的小组效用就会大于个人学习,所有学生所取得的成绩都大于单独学习时的成绩。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小组学习中去,必须对每个学生都进行适当的工作分派,责任明确,建立个体责任。较小的小组规模、每个组安排一个检查者、随机进行口头测试等方式都可以加强学生的责任感。

(五)学习效果的评价

第3篇:国际市场营销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国市场营销研究 专业文献主题构成 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有了很大改变,企业的营销观念和运作策略也有了明显提升,而我国的营销专业研究水平已与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为了准确把握我国市场营销研究的重心和脉络,笔者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为检索数据库,专门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以“营销”为题名关键词(以下简称“营销”题名)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试图从专业文献的数量和主题构成的变化中总结出我国市场营销研究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并在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市场营销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做出合理预测。

我国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 (一)1979-1989年理论学习期 案例研究数量较少。在当时公开发表的营销题名论文中,以营销案例为主题的文章只有5%左右,且其中大多只是对事件的简单介绍,分析也较为粗浅,远远不能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国际营销较受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年间发表的二百余篇营销文献中,以国际营销为主题的文章就有五十多篇,占据22%的比重,在文章数量上仅次于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但是从内容上看,这些文章大多是照搬国际市场营销中较为成熟的理论,而且仍然停留在对纯理论的介绍和学习阶段。

总体来说,在这一时期,市场营销理论作为一个舶来品,学者们的研究和关注更多地出于学习的目的,文章大多是对国外营销理论的简单复制,深入研究的程度有限。

(二)1989-1999年理论研究期 基础性研究仍占主流,但主动性和分析性有所加强。从文献的主题构成比例来看,以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为主题的论文仍占据高达59%的份额,而且针对营销思想发展和经典营销组合策略的分析文章明显占据主流,表明这一阶段国内营销学者的研究重点仍然停留在对营销基础理论的分析和研究上,但研究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均有所提高。

研究内容仍较粗浅、不够深入。通过进一步的内容分析,笔者发现,虽然研究热点已经形成,但该阶段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仍然不够清晰具体,结果常常停留于对某些成熟理论的简单重复。题目也往往大而空,如有些文章仍然会以“营销的理论与实践”、“营销,我们与全世界在一起”等为题名,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没有得到体现。 对行业营销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结合我国具体行业进行营销策略研究(本文简称为行业营销)的文章数量则有明显增加,文献比例也从10%增加至16%,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开始关注营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其研究重点则往往集中在对农业、工业制造业及银行等少数几个传统重点行业上。

大体而言,国内学者这一阶段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营销理论本身的研究与分析上;随着文献数量的提升和研究内容的细化,国内学者对营销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掌握已日渐成熟和完善;少数学者开始尝试将营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也更加务实。

(三)2000-2008年理论应用期

由于2000年以后,我国的营销理论和实践均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笔者认为单纯选取某一年的文献数据已无法客观反映近十年来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特点,同时考虑到2000年作为新千年的开始,文献的数量和主题构成都会有较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持续到近几年又趋于平稳,再加上希望与前期样本相对应,因此特选取2000年和2005年两个整数年的专业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并希望通过这两年某些数据的变化对比来更加清晰地描述出市场营销研究的发展动态。 1.行业营销的研究明显占据主流地位。在21世纪发表的营销论文中,对市场营销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交叉性和融合性特征,对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具体行业中的实践应用。例如,在2000年的营销文献中,有关国际营销的文章比例继续从1995年的9%下降至2000年的3%,而区区20余篇文章也全部是关于某行业的国际化营销、网络营销或绿色营销的国际化等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融合性。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有关行业营销的文章数量比重从1995年的16%大幅上升至2000年的29%,到了2005年更是飙升至39%,已占具绝对优势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的文献统计中,有关网络营销的文章数量激增,在抽样的600余篇论文中,网络营销主题论文有106篇,占比达到17%左右,而到了2005年相关文章数量又明显减少,600篇样本文章中只有28篇文章有关网络营销研究,其占比下降至约5%,而且这些文章也大多与行业研究相交叉,如农产品的网络化营销,中小企业的网络化营销等。这说明如今营销领域的研究与经济环境、经济热点问题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4.案例分析比重逐步加大。将2005年的数据和以往进行对比,可发现有关营销案例的文章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分析水平更与1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在2005年,以营销案例为主题的文章比重占到了13%(前些年这一比重始终徘徊在8%以下),且大多数文章都是从某一具体产品案例入手,分析深入透彻,最后将分析结论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类产品的普适性策略,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总之,对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说明,进入21世纪后,营销学的研究加快向应用型、工具型转化;采用营销学相关理论和策略解决企业经营实践问题渐成研究主流;市场营销研究与现实经济发展的联系性不断增强,营销创新层出不穷。

我国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企业经营实践发展带动

笔者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理论发展,都起源于社会实践对理论指导的需求,而实践活动的丰富和发展,又将不断产生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在寻求解决途径的过程中,学科理论也不断得以完善和深化,我国营销理论的研究也是如此。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市场正处于发育起步阶段,市场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人们对刚刚从西方引入的市场营销理论知之甚少,企业对营销的理解也仅仅局限在推销和广告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营销学者一方面致力于营销知识的介绍和传播,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加深对营销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开始自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直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全社会掀起一股市场营销的学习热潮,市场营销理论得以迅速推广传播。此时表现在专业文献上的特征是论文数量激增,营销理论内容日渐完善,并逐步开始尝试运用相关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

第4篇:国际市场营销案例范文

【关键词】国际营销;教学;改革

1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国际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和利用国际化的信息资源,但增加了教学难度。推广双语专业课教学有两个关键前提: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具备专业、外语、教育心理学3方面复合的知识结构;其次是管理部门要有科学的评估手较,并能够及时提供先进的教材。

美国威斯康新州大学的教师曾表示,希望能和中国的学生同堂学习,因为他们认为封闭式的留学生教学方式不利于他们的学生了解中国真实的营销环境。而这种国际化的教学氛围,只有双语教学才有可能办到。

双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推行双语有两个现实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一是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二是双语教材的选择与编写,需要管理部门和英语教学两个方面积极努力配合。

2 教材建设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我院国际营销课程迫切需要应用型教材建设。通过课程整合、校企合作、双师”参与、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立体化的教材等具体措施规范教材,在此基础上确定教材编写的内容和范围,体现课程特色,保证国际营销课程教材建设的科学性。

美国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教材之所以风靡全球,重要原因是他写的教材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这正是编写国际营销教材的根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所以,真正适合我院学生实际的课程教材,要以营销原理为主线,以营销观念-国际营销环境-国际市场-国际营销战略-国际营销策略-国际营销管理为路径,以理论结合实际为主导,构建教材统一的纲要框架,每部分内容选择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的案例分析,课后针对本章内容和重难点精选大量客观题供学生自测和复结。一本高质量的应用型国际营销课程教材,应该以基础知识内容为主,融入自然科学课程教材的逻辑思路,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测试,案例分析的比例不仅仅体现在4PS理论当中,国际营销观念,国际营销环境、国际市场分析以及国际营销管理都辅以案例分析,结合哈佛管理学院MBA课程教学经验,案例分析题目都附有完整的参考答案,这样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形式把国际营销理论和实践有机联系起来。

3 立体化课堂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多元立体化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主动化、资源整合多元化、课程讲授多样化、学习支持立体化”。

课堂讲授以老师为主,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课堂教学手段除了讲授外,案例分析,企业家到课堂座谈,视频欣赏等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程度。

课堂上教师理论精讲,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该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只讲授核心的知识点,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给学生自学研究,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基本原理。同时,讲授内容不断更新。追踪学科最新发展动态,重视学科前沿即“新点”的讲授。注重学生课堂上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启发、暗示.引导学生进人角色,自觉参与课堂分析与讨论,真正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和谐课堂。开设营销论坛,结合每章教学要求,邀请企家及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专家、学者及走进课堂了解实战中的营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强调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调动学生听、视、写等多种思维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组织学生进行基于市场调研的专题案例的课堂研讨,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中体验营销的乐趣,使营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营销学实践基地,使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活动更贴近市场营销的实际。比较可行的办法是: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具体业务为纽带的“学生营销公司”。在公司制度下,组织和开展有领导、有责任、有权利,有奖励、有惩罚的实际的商品营销活动,以强化和修正在课堂上掌握的营销知识和技能。2)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在企业建立实践基地。既可以检验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脱节,也可以检验学生掌握的技能是否与企业营销实践的要求相符。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请社会上成功的企业营销经理和杰出的营销管理人员到学校讲专题.作报告、谈经验、分析营销案例,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市场营销运作过程,增强对市场营销的感性认识,丰富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在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亲身经历和感受企业的营销运作过程,了解企业营销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强化和修正在课堂上学会的营销知识与技能。

4 教学团队建建设

国际营销是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可邀请社会实战派专家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同时鼓励教师主动与企业联合,承担横向课题。为企业进行营销策划和咨询。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些有社会实践经验的MBA来充实师资队伍。

组建创新型教学团队。创新型教团队应是:l)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团队;2)在教师中树立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思想,以科研、教改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3)具有较强的习能力,既要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能力根据时展的需要,跟前沿理论,同时,更应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把学生素质,能力的开发当作一个大课题来研究;4)注重开发创新型教。根据能力培养模块的要求,教材的开发也应体现模块化,层次化的特点;5)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合理开发利用计算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创建一个现代化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韩凤晶.高校市场营销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04).

[2]王肖竹.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路与方法[J].职业教育,2012(07).

第5篇:国际市场营销案例范文

3月10日,家乐福公告,宣布与日本零售巨头永旺(AEON)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永旺接管家乐福在日本的业务。该公告称,家乐福将向永旺出售其在日本的八家大卖场。双方合作内容包括:继续在日本使用家乐福的品牌;在双方认同的商业模式下进行合作;在家乐福的日本店内,可以出售印有家乐福标志的商品,在永旺的店内,也可以出售印有法国制造标志的商品。

家乐福是以8000万欧元(约合1.07亿美元)的价格将其设在日本的8家超市卖给永旺集团,售价仅为这些超市2004年营业额的25%。同时,家乐福设在墨西哥的29家超市则以5.45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该国CHEDRAUI集团,成交价格与这些超市去年营业额基本相当。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法国家乐福集团首席执行官杜兰日前宣布:如果家乐福无法在海外市场进入前三甲,该公司就会考虑全身退出。可以看出家乐福的全球战略正在进行重大调整,这个国际化比沃尔玛更早更彻底的全球超级零售商将收缩他的国际战线。

当薄利不能多销

四年前,当家乐福谨慎而又雄心勃勃地进入日本市场时,它并没有料到,会因为经营不善而不得不从世界第二大零售市场----日本退出。这也是家乐福继1993年退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美国之后的又一次战略“大撤退”。此前,家乐福曾于上世纪60年代退出英国市场,并于1993年从1988年才进军的美国市场完全撤出。1999年,家乐福在香港苦苦经营了3年之后,宣布退出香港市场。为什么家乐福会在这些重要的国际市场上节节败退?

1963年,家乐福在世界上首先倡导大型超市(hy-permarket)的概念,即一种集超市和百货商店于一身的超大型购物中心。家乐福最擅长的是大力控制成本、薄利多销的运营方式。在一个相对垄断的单一的大市场中,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但是如果是在一个竞争激烈、多样化的市场中,薄利却并不能保证多销。正如欧倍德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所说,大型连锁超市的营销策略其实应该是“多销薄利”,首先要研究市场特点,研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随需而变,实现多销才能保证薄利。

家乐福在日本照搬在欧美国家经营的经验,单纯依靠薄利多销的运营方式,没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消费习惯来调整营销策略,导致水土不服。比如日本的住宅面积比较小,不宜一次购买很多商品存放在家中。特别是蔬菜、鱼肉及其制成品,日本人十分讲究新鲜度,随买随吃。另一方面,大部分日本妇女婚后不工作,主要在家料理家务,照看孩子,所以平日也有时间到附近超市选购新鲜食品。因而,日本的超市一般都设在交通流量大的车站附近或者居民比较集中的住宅区和闹市区。据日经BP社报道,自2001年6月日本废除了《大店铺法》之后,日本出现了大型零售商业设施进一步向市中心集结转移的趋势。而家乐福目前在日本开设的8家超市全部位于中心城市郊区,远离市区的家乐福仅有的价格优势显然不能成为招揽顾客的法宝。

日本以中产阶级为消费主体,消费较为理性。主流消费追求个性化和特色化,因此品类齐全、价格低廉的大超市无法与专业和价格细分程度相对较高的专卖店竞争。在此背景下,家乐福仍固守薄利多销策略,没有把握住日本顾客想体验法国气氛的这一独特需求创新求变,这是其兵败日本的根本原因。

让学习领舞国际营销

据了解,为保证吸引当地顾客,家乐福在开设每一家新店前,都要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当地的生活方式、消费水平、人口增长、居住条件、都市化程度、风俗传统等等都在考察之列。一个小组进行此项工作的同时,另一个小组便与当地行政部门建立关系,并着手选择供应商。在进军日本之前,家乐福当然也会认真地开展此项工作,并且形成志在必得的决心。因此2000年,当家乐福杀入日本零售市场----在千叶县开设了第一家大型超市时,日本本土企业颇感压力,甚至有日本媒体惊呼:家乐福的进入是“毁灭日本流通业的巨大外资超市登陆”。但是一年之后,日本消费者的新鲜感减退,家乐福超市也变得门庭冷落。可是为什么在以后的三年中,家乐福的营销策略一直没有调整呢?我认为这是一个更令人深思的问题。

国际市场营销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调整创新的过程。事前的调研分析是必要的,但是在国际营销过程中的开放、学习、思考的心态更重要。中国有句古话叫“事非经过不知难”,军事家克劳塞维茨也说过:战争中的阻力,如同在水中行走,外人是无法感受的。任何事前的调查分析,都无法充分真实地反映现实市场竞争的复杂状态,非线性反应、不确定性是现代市场营销分析中最常遇见也最难解决的问题。

麦当劳、肯德基在美国是普通人的快餐店,可在中国,却变为孩子们的乐园。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进入中国后,并没有急于在零售上赢利,而是在中国设立了全球采购总部,以采购实现赢利,同时强化了供应链的建设。无论你以前的营销策略是多么成功,一定要根据国际市场的特点进行调整。

宝洁公司的婴儿护理用品尿不湿投放国际市场后,香港消费者抱怨太厚,而德国消费者却说太薄。原因是香港消费者照看孩子太细心,每隔一小段时间就会给孩子换一块,而德国人一天只换两三次。同样的产品由于消费习惯不一样就需要不同的产品营销策略。

日本本田摩托车进军美国市场的案例是世界上被研究得最多的国际市场营销案例之一,几乎所有国际知名商学院、咨询公司都有研究本田国际营销的分析报告,结论也不尽相同。其中麦肯锡公司受英国政府委托所做的分析报告流传最广,报告称本田公司在分析了美国摩托车市场大功率摩托车占优势的现状后,做出主攻美国小功率摩托车市场的国际营销策略,最终获得成功。然而多年以后调查当年本田公司的当事人却得知,本田当时制定的产品营销策略恰恰却是主攻美国大功率摩托车市场,因为当时美国并没有小功率摩托车,所以本田认为小功率摩托车在美国并没有市场。只是为了方便摩托车维修人员出行,才向美国发送了两台小功率摩托车。由于维修人员驾驶轻巧灵便的小功率摩托车时经常被好奇的美国人拦住咨询要采购,这才引进本田美国公司的注意,并于总部沟通分析后,调整了产品策略,获得成功。可以说,没有本田领导层的善于学习、灵活应变,就不可能有本田国际营销的成功。

第6篇:国际市场营销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师;实践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4-0106-02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赛事活动。我国的职业技术院校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赛项为核心,普遍开展和参与不同级别的赛事选拔活动。职业技能大赛已趋于常态化、制度化。正所谓“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通过大赛,学生的职业技能明显增强,同时,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得到很快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确保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普遍偏低,因此正确认识职业技能大赛对提高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尽快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积累职业活动经验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这部分教师在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中所占比例较大。尽管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均是从学生到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因而实际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二是在行业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技术人员,这部分教师的比例较小。他们在来到高等职业院校之前已经具有较多的企业工作经验,但在来到高等职业学校后,其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很少再从事职业技术操作工作。较少接触本专业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他们原有的一些理论知识逐步老化,已不能适应新的企业岗位要求,从而导致这部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下降。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客观上促使指导教师在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前,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或强化培训。在培训前,教师一定会准备、亲自操作、强化技能;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一定会亲自操作,示范指导;在技能大赛进行时,教师一定会通过观摩,学结、提高。因此,教师对参赛学生的指导培训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职业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与行业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一样,因此教师甚至会比行业企业积累更多的职业活动经验。

2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还是讲授、讨论、练习、案例分析等传统的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方法单一、教师主体、知识导向等缺陷。虽然这些方法对于知识的传授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对于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都有不利的一面。特别是这些方法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和提高。职业技能大赛既比专业知识又比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每次课的目标和任务,进而选择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职业技能大赛是学生参加的竞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职业技能大赛主要是比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以形成技能为目的来设计,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验实训法),通过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行动”实践来形成职业技能。以物流沙盘大赛为例,其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授课方式,该教学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最大的特点在于“参与中学习,学习过程接近企业现状,在短短的训练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沙盘模拟对抗教学活动可以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从而从根本上改进了教学方法。

3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工作任务导向,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是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题目设置的一大特点。例如近几年“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就要求参赛选手选题是企业运用的真实的营销案例。这就要求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与生产实际一致,这就必须改革以往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在技能大赛中,每一个参赛项目都不单涉及一门课,往往一个教师是很难承担的,它是综合的,需要多名老师互相配合共同指导学生才能很好地完成。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以“基于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基于实际工作过程整合和安排教学内容”等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顺利得以实现和运用。教学改革的难点也不再难了。2007年以来,我系营销与策划专业全体教师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大胆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整合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减少不必要的理论知识,按照企业营销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课习得产品策略、品牌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人员推销策略、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营业推广策略等。用行动体系的项目和任务取代原来的知识体系的章节实施教学。率先在学院构建起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行动领域课程(实践课)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效果好,受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同行专家的好评。

4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职业技能大赛中参赛选手们比拼的技能都是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要的。要求参赛者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比赛任务。例如,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要求参赛的营销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企业营销案例。必须是校企合作共同完成的项目,营销中必须有学生的参与。而传统的实训室只能完成某一领域的任务,往往没有企业的参与,没有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条件。所以,要求教师指导参赛者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进行训练。这就对高职实训室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职业院校建设能够完成企业真实岗位任务的实践教学基地。或者通过不断建设,校内实训室的功能日趋与企业的真实环境一致。最理想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校内实训室。这几年来,我系营销与策划专业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极大地推动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分别与广信通讯有限公司、友邦保险公司、华南国际市场调研公司、香港嘉宏国际集团等十几家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及校外实习基地;与永亨隆连锁超市合作建立了生产性校内学生实训超市,与广东诚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生产性校内电话营销实训室。同时,对这些实训室软、硬件进行了综合性的改造和设计,使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条件不断改善,功能不断强大。校内生产实践基地基本能实现教、产、学、做一体化。这样不仅确保各级各类竞赛的顺利进行。而且保证了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实训的进行。

总之,各种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客观上促使教师积累职业活动经验,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条件。这些都从不同方面促使高职教师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查建中.技能大赛要在“做中学”[J].职业技术教育,2009(21).

[2]徐洁.技能竞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启示[J].管理观察,2010(28).

[3]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第7篇:国际市场营销案例范文

1服装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的选择

服装企业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等因素从而把服装消费市场服装市场划分为很多需求类似的消费群体,而每个相同需求的消费群体便是一个小的细分市场,这样一来服装企业就很方便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服装营销者企业通过细分市场的的途径来选择目标市场,而选择的标准为有销售利润、足够销售额、并且可操作[2]。构成服装有很多因素,这决定了服装商品的多种多样。服装营销者便根据这些因素来划分服装市场。细分服装市场主要依据地理、人口、心理、行为等因素的不同,详见表1。服装企业主要通过上述等因素的综合排列来细分服装市场。一般的排列组合方法有序列因素法、单一因素法、综合因素排列法等三种方法。所以在进行细分服装市场时,服装营销者应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并且听取销售经理等专业人员的相关意见,同时分析同行竞争者的业绩,并且广泛的开展服装市场调研,然后确立自己企业特殊的战略目标。

2营销组合策略

在服装市场的营销组合中,主要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3]。服装企业必须从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和目标市场需求出发,综合搭配多种营销方式,采取与目标市场相符合的市场营销战略,并站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角度,进行市场营销组合,从而满足各种顾客的需求,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进一步达到最佳的效果。从上述4P的组合特点分析,市场营销组合应具备可控性、动态性、整体性等特点。服装市场营销组合的各种组成因素及手段,应该以相同的目标为方形,相互补充,彼此配合,而不是简单的拼凑集合,通过有效的搭配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从而使这个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1服装产品策略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的含义是服装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由于被淘汰而退出销售市场的整个时期。简单地说,服装产品从上市开始到退出市场的时间间隔就是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根据市场环境和服装品牌,服装企业在导入期应该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以及促销的方式不断地推出新的服装产品,快速进入目标市场并在短时期内得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达到快速渗透的目的。成长时期服装企业应该通过细分目标市场,发现新的市场并第一时间内占领,这被成为市场拓展策略,同时还要通过建立产品信誉度、创名牌来拓宽自己的目标市场,还要在已有的条件下不断开发新的服装分销渠道,方便服装消费者的购买。成熟期应该采取营销组合策略,即有效的匹配广告、价格、促销、分销等营销策略。衰退期服装企业应该采取收缩策略,即放弃那些没有购买力的消费者群体,通过减少促销和推销来增加企业的销售利润,虽然可能降低服装产品的销量,但有也可以从忠实消费者群体那里获取部分利润。

2.2服装价格策略服装价格定位是企业市场营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服装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服装产品能否为消费者接受,销售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以及利润和需求量的变化的多少。所以服装的价格定位应该与品牌的定位以及目标市场的期望相辅相成。服装定价方法主要有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和竟争导向定价(成本减价)等方法。成本导向定价法亦称成本加法,即价格=成本+加成率。需求导向定价法是根据消费者对服装的期望定价,即基于消费者认知需求强度,了解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从而制定出服装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成本减法亦称竞争定价法,利润=市场价一成本。基于以上所述的服装定价方法,其对应的定价策略如下。新产品定价策略,一般服装企业在发展自己的新产品时需要采取这种定价策略,主要包括满意定价、渗透定价和撇脂定价。折扣定价策略,其含义是服装企业或者营销人员采取折扣价格来鼓励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分销商与零售商、总经销商与分销商之间的价格,一般都是采取服装折扣定价。

2.3服装分销渠道策略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地点、时间、品种、产品估价、数量、所有权和信息等很多方面,服装生产与消费者都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差异。服装产品被生产出来之后,必须通过销售市场渠道,才能让服装消费者在适合的地点和时间,以自己可以接受的价格购买,只有解决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才能实现服装生产企业的销售目标。服装产品从被生产出来之后,从生产厂家进入消费者群体时,进行服装产品移动的服装营销企业或者相关人员,就变为服装消费的中间商。在服装产品的转移销售过程中,按不同的特征,可以将中间服务商分为批发商、商和零售商。以上都是对传统的分销渠道进行介绍,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服装销售行业也朝着国际化、集约化、大型化、专业化的趋势发展,所以会出现大集团的垄断行为,因此很多小的零售商必须联合经营,使营销和资金变得相对集中,从而抵抗垄断,之后便产生了连锁经营的模式。

2.4服装促销策略由于服装商品的流通周期比较短,服装的款式更新很快,而且服装销售市场定位比较细致和严格,消费者在购买档次比较高的服装时主要通过触觉和视觉来进行辨别,上述这些特点决定了营销人员的促销手段必须与其他消费品的促销有所不同,例如:(l)偏重于市场形象和理念定位。(2)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知名度是服装促销必须坚决贯彻的目标。(3)促销规划以季节为主线。(4)促销媒介主要是视觉传播[4]。

3其他营销策略

3.1找准切入点,将体育文化与服装产品文化相融合对于体育服装而言,通过聘请体育明星进行代言服装产品以及投资赞助相关的体育活动和比赛,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服装产品与体育文化的结合点,采用“营销情感”的策略来与服装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来提高服装消费者对自身体育服装品牌的认可。例如Adidas公司在选择索普担任其公司推出的泳衣代言人时,就利用体育服装营销与行业的巧妙对接:到2001年时,索普已经在世界泳坛打破了21项记录,但其没有从此放弃,而是继续迎接新的挑战,追求更高的目标。因此运动员索普身上拥有一种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购买Adidas的体育服装是对一种极限目标的追求,正是以这种方式确立了Adidas在体育服装行业坚实的品牌地位。

3.2以体育营销为契机,加强品牌建设体育服装的特殊品牌是为了使自己的品牌服装跟其他同行业竞争者有所不同。在“品牌消费”的时代,体育服装企业必须成功塑造出自己特色的品牌,才能在销售市场上占有绝对的竞争力。加强自身品牌建设与管理规划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成为新世纪的时代要求。例如在2005年,波司登羽绒服公司已经连续十年成为全国羽绒服市场占有率第一和羽绒服销量第一,真正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同时想进军国际市场,但是在俄罗斯和美国人们好像并不了解这个品牌和其特色,所以波司登羽绒服公司需要得到一个契机来展示自己的风采。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开始举办,波司登正是借助这个国际平台,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让世界了解波司登,让波司登温暖世界。更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波司登羽绒服还借助“国际奥委会永久珍藏波司登造滑雪服”这个重要的新闻事件,增加了国际公信力。还通过赞助体育赛事、举办体育明星见面会等活动推广了波司登的知名度,从而引起了来自于国内外的很多媒体的报道,不仅使波司登成为了亚洲的羽绒服权威品牌,而且在其国际市场的发展道路上也开辟了一方净土,使全世界消费者开始关注并认可其品牌。

3.3另辟蹊径,走差异化路线作为体育服装生产企业,通过赞助体育赛事来提高知名度当然是比较不错的选择,但是某些大型体育赛事的赞助商毕竟有限,所以当企业自身的体育品牌无法成功竞标赞助商时,该企业的体育营销必须另辟蹊径,寻找差异化路线。例如Nike公司的狙击营销就是体育营销案例中的一个成功典范。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Nike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跻身奥运会赞助商的行列,但是Nike公司却另辟蹊径,其在奥运会主场馆的旁边设立了一个Nike服装的专营店,同时做足了宣传造势活动,还聘请著名体育运动员迈克尔?约翰逊在很多场合为其品牌做宣传。据调查显示,大概有70%以上的人当时以为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超级赞助商就是NIKE。通过这种方式,NIKE虽然不是奥运会的赞助商,但其却以绝对的低成本获得了其他赞助商所没有达到的宣传效果。

第8篇:国际市场营销案例范文

在现代社会的高校教育培养体系中,需要将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基本培养项目之一,让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当前的人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如若不能具备较高水平的创业能力,极有可能会被社会所淘汰,社会建设价值与个人价值也就无从谈起。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得出提高其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创业能力

1创业能力———大学生培养的核心内容

1.1创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创业能力在得到高校关注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深了对其的了解。就大学生本身来说,创业活动指的即是通过对专业知识的使用,结合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其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实践人才,将知识的价值与动手能力以社会实践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型人才是学术型人才的对比概念,是需要大学生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所针对地将实践能力进行提高,促使其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成为专业型人才。最终,使得自身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并且,带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得以提速。

1.2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率提升的途径大学生就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自主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但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通过采取自主创业的形式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寻求得到社会的认可。特别是作为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共同发展的今天,知识是能够转变成为财富的,这样的机遇处处都是。借助于自主创业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大学生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既是对市场需求的另类满足,也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所需重视的学生技能培养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创业活动中,做到自主创新、不断进步,使得自身能够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者,进而凸显出自主创业活动的开展价值来。

2市场营销专业性质是学生自主创业的土壤

2.1市场营销知识使得学生就业创业两相宜主修市场营销的大学生,其所能从事的岗位几乎涵盖了整个市场的各行各业,因此,加强对营销业务与知识水平的利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只要存在销售活动就能让学生进入市场,发挥自身的价值所在。总的来说,只要营销专业的人才能够具备高素质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就能让自身可以在人才市场中保有一席之地。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对外出口量不断增加,其对人才的需求量较以往也有了更大的提升,营销专业所具备的市场影响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即使通过人才市场实现了就业,也需要根据自身所在的岗位做到对技能水平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的研究对象也就不再仅仅是局限企业内部,更是对整个市场的认识,需要让消费者的需求得以满足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目的即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进行转化,明确为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与其它要素的满足上来,促使市场能够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稳定的联系,借助于市场的不断发展,来实现自我价值。当然,在市场竞争活动中,还需根据竞争对手的特征来调整自身的营销方式,提高市场营销的业绩。其发展模式与创业活动本身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也只有通过增加销售业绩才能让薪酬得到提高。总的来说,这都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注重对自我水平的培养,借助于对市场价值的追求,来完成对自身经济需求的满足。

2.2市场营销学生创业类型(1)成立销售公司。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构成形式可以分为两种:股份有限公司与责任有限公司。就其注册条件来说,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而一人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需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包含10万元)。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要求了公司应当有着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与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因此,公司的创立,需要大学生在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之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虽然,公司的建立与发展所需面临的风险较大,当大学生具备一定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之后,结合其所拥有的经营经验还是可以进一步尝试的。(2)组建合伙企业。在我国合作伙伴会受到《公司法》的保护,进而保障合作伙伴的合法权益,在降低个体风险的同时,也让合作伙伴之间联系能够成为公司债务、盈利模块的重要影响因素。当然,公司的经营需要选择更为合适的合作伙伴,以此来做到对权责的划分、明确,将团队意识作为集聚基础,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3)个人独资企业。在《公司法》中,要求每一个投资人作为经营实体的参与者,要在经营生产活动中担负其相关的责任。其中,个人独资的企业意味着只有一个自然人,由其出资建设的公司,具备着实体的企业名称与机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投资能力,可以完成初步的经营活动,将营销活动的销售任务层层明确到位,使得生产经营活动的服务水平得以有效保障。(4)项目经理人。这指的是在别人的销售行为中,将企业的内部销售活动进行划分,就其所划分的内容,来完成对各项独立业务的实现,创业人应当在对方式进行选择之后,根据经营项目的实质内容来对经济承包业务开展到位,进而对项目经理人的定义明确。在企业内部的创业活动中,存在着诸多的优势存在,即对雄厚的资本高效利用,结合科学的管理模式,做到对资源的共享,促使业务活动能够借助于创业模式更好地开展起来。

3市场营销专业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3.1创业能力要素分析(1)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开展前提是需要大学生能够拥有基本的创业意识,并将这样的意识有胆量付诸实际。就创业意识来说,其指的是大学生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欲望,而这样的心理追求存在,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在我国,受教育机制的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整体表现偏弱,这也就使得大学生的创业表现形式与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也只有加强了学生的创业热情才能让学生形成进一步的创业意识。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每年参与到自主创业项目的高校毕业生仅仅只有100人左右,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几率较低,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十分必要。(2)培养创业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学习市场营销知识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将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结合起来,以此来做到对创业活动的基础准备。(3)培养观察市场能力。高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专业老师应当引导他们借助于多样化的方式来提高对市场的认识,明确市场的经济发展规律与现行制度的特征素质,国际市场与中国市场本身相结合,促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来增强对教学实际内容的认识,最终,做到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总结、利用。(4)培养经营管理能力。无论是采取何种形式的创业活动都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组合与运用,进而做到对发展机遇的创造与把握。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让学生能够有所针对地培养自身的不足之处,切实地提高自身的管理经验水平。(5)培养社交沟通能力。就创业活动的开展形式来说,在一般情况下,是由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各项任务的。所以,不管是对市场进行信息调研,还是对市场的经营范围进行开拓,都需从实际能力出发,将营销活动与市场本身需求互相联系,使得创业者可以和创业活动本身之间的联系被市场认可,因此,创业者自身应当具备卓越的交流沟通技巧与合作互助能力,促使团队合作可以发挥出其价值来。(6)培养风险承受能力。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创业活动,开展既可能带来经济效益,也可能会产生风险,也只有学生本身能够做到勇敢、坚毅,将成功需求作为自我奋斗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认识失败,认识成功,实现自我的成长。

3.2多种途径,全方位提高学生创业能力(1)增加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创业能力来源于应用能力,因此高校应首先将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位。当然,为了让教学改革活动能够从过去单纯的理论教学,升华到更为富有实用价值的实践教学,其需要增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更具代表性的案例教学内容来让营销案例本身能够被更多的学生认可,进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更多的学生将教学实际与教学活动本身结合起来。当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使得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见解,并将这样的见解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再者,在教学活动开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模式,安排学生去销售产品,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应变、处理能力。与此同时,对那些有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强创业知识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关注当地的创业优惠政策,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解,适当考察创业契机,做到对创业优势的明确,以此来更好地选择融资渠道与创业项目。(3)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高校组织学生对当地企业家进行采访,也可以邀请知名校友回校作演讲来对自身的创业经验进行介绍,尤其是那些创业时间比较短并小有成就的创业者,让学生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第9篇:国际市场营销案例范文

即使是这样,这个倔强的天主教徒仍然认识到,要真正改变人们的心智是非常困难的。

“有时我觉得通过一些推理、说理可以改变人们的心态,但事实往往并不如意。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思维系统,并且也不想改变自己的信念。我过去总是认为我可以改变一些人的想法,但其实是徒劳的,我的失败就来自于那些预期和实际效果的偏差。改变别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解决问题固然容易,但是教会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十分复杂。”

他说自己就像西部片中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一样,以为已经帮助镇里的长老清除了祸害,但若干年后,那些余孽又会重生,所以需要一遍遍地“清理门户”,消除错误理念。

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说并不容易,但杰克特劳特一直都没有放弃努力。

虽然距离1969年提出定位理论已经过去了40多年,定位理论在每一个营销时代始终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2010年被美国营销学会评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正如杰克特劳特所指出的,当今世界传播过度,产品激增,竞争残酷,消费者面临太多的信息和选择,企业唯有让自己的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并占据一个独特的差异化定位,才能赢得顾客。

而实现差异化定位,需要“清楚地做出判断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通过价格、顾客服务、口号等惯常的做法未必有效。

他从心智的角度,以不同的实战案例系统地讲解了实现差异化的九大方法:“成为第一”、“新一代”、“领导地位”、“特性”、“制作方法”、“传统”、“最受青睐”、“专家”和“热销”。

为此,他举了一个阿根廷番茄酱品牌创造差异化的例子。

杰克特劳特曾为委内瑞拉的一个番茄酱品牌Pampero提供咨询服务。当时美国番茄酱生产巨头德尔蒙特和亨氏的市场份额早已超过Pampero。面对这种情况,特劳特经过一番调查后发现,Pampero的番茄酱是用去皮后的番茄制成,所以口味和颜色更加出色,而竞争对手在生产过程中却没有这道工序。事实上,大部分以番茄为原料的菜谱都要求番茄去皮,而“去皮”概念却没有人提出过,杰克特劳特认识到这就是差异化的机会。对于追随者来说,如果与强大的竞争对手采取相同营销策略的话,无异于自取灭亡。因此,他建议Pampero为对手贴上“不去皮”的负面标签,而为自己确立“去皮”的正面定位。

同时,定位其实有更为广阔的外延。除了对于企业的定位,他认为定位同样是企业家的首要责任,在他和阿尔里斯合著的《22条商规》里应该补充一条—企业家原则,企业家要把定位当成自己的首要任务。定位对于中国来说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拥有世界上第二大规模的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仍是一个“世界工厂”,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依靠生产成本优势赚取微薄的利润,“中国制造”不仅获利能力低下,而且在全球消费者心智中不具有认知优势。

“过去30年,制造廉价产品已使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上升的劳动力成本、环境问题、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创新的需求等,意味着重要的不是制造更廉价的产品,而是‘中国制造’要更好地进行产品营销。”

“未来30年,中国经济要持续增长,就必须由一个制造大国转型为营销大国。因此,中国必须考虑一条新的道路,一条打造品牌的高速路,一条引领中国开创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的道路,必须从打造品牌的角度思考,需要更好地掌握如何在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建立品牌和认知,如何应对国内及国外市场上无处不在的竞争。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赚更多的钱,支付更高的劳动者报酬、环境及其他费用,从而让‘世界工厂’变成‘品牌强国’。”

此次杰克特劳特中国之行,是出席由特劳特(中国)战略定位咨询公司、厚德战略定位培训机构主办的“中国企业如何转变增长模式论坛”。

他认为,中国此刻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而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差异化的道路正在逐渐显露力量。

对话特劳特

从“中国制造”

到“中国创造”的战略指向

《新营销》: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塑造,但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家素质不够高、人才不足、企业规模较小等问题,对此你有哪些建议?

杰克特劳特:由于先前的优势在于制造,而现在的重点是品牌建设,这样的企业在由制造产品到打造品牌转变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掌握好市场定位十分重要,同时企业还要找到一条途径,使自己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做到差异化。

而实现差异化的四大步骤依然是我以前强调过的:首先是分析行业环境,你得从市场上的竞争者开始,弄清他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大概位置,以及他们的优势和弱点;同时需要考虑的是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判断推出区隔概念的时机是否合适。接下来是寻找区隔概念,使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有了区隔概念,你还要找到支持点,让它真实可信。区隔不是空中楼阁,消费者需要你证明给他看。最终,企业要靠传播才能将概念植入消费者心智,并在应用中建立自己的定位。

《新营销》:企业在坚持固有的定位时难免会受到品牌延伸的诱惑,此时企业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定位继而做到差异化?

杰克特劳特:的确,定位过程中最大的诱惑就来自于品牌延伸,但定位的原则也需要灵活变通,一种定位理念可以转变成不同的产品形式以取得品牌延伸的实际效益。宝马的定位是“终极驾驶机器”,但宝马同时有3系、5系、7系,以及面包车系列来适用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终极驾驶机器”只是一个宽泛的定位,而在大品类下不同产品形式的扩展才是差异化的最终体现。

《新营销》:在浙江绍兴等一些地方,政府设立了独立于企业的品牌中心,加入其中的企业可以把品牌塑造工作外包出去,你认为这是一种好的途径吗?

杰克特劳特:因为我不知道这个品牌中心具体在做什么,所以不太确定这是否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是如果众多企业都在采用相同的营销策略,这个工程就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因为企业最后的竞争就会回归到价格战。

其实塑造品牌有三个很重要的步骤。第一,制定策略,也就是定位。这是所有商业计划的开始,它决定着到底是什么使企业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相异。第二,学习打造、经营品牌,比如创造品牌故事、制定销售策略、创立和培养员工对自己品牌的认同感和熟悉度等。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学会怎样在竞争中胜出。市场相当于一个游泳池,一个企业应当追求的不是所有选手齐头并进,而是以抢先一步入水,并且游得最好、最快为目标。第三,考虑资金因素,匮乏的资源、资金会限制任何创新的理念与想法。

《新营销》:很多制造业的企业销售的产品没有面对终端消费群体,比如生产空调和生产空调零件的企业处境就不尽相同。后者的品牌策略和那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企业有何区别?

杰克特劳特:区别很大。一个机器组件生产商侧重更多的是企业自身的实力,包括产品的可靠性、生产维修经验、售后服务和企业历史,对品牌的要求很低,需要更多的是产品差异化带来的实际效果。这是一种企业—企业的营销策略,而非企业—客户的营销策略,两者其实只是对象不同,但道理相通。

《新营销》:目前年轻族群是中国市场很重要的消费力量,一些媒体报道说,中国的80后、90后出现了“反品牌”现象,而且主要是反大品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它对企业的品牌策略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杰克特劳特:品牌策略的原理是一样的,但不同人群的心智和认知不同,因此企业要把握这一情况。有的人心智比较年轻,有的人心智比较老,我与我外孙的想法就很不一样,因此调整、细化品牌策略就很重要。但是,年轻人并不是完全“反品牌”,他们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更挑剔,许多年轻人只是不喜欢被他人左右而做出选择品牌的决定。所以对于年轻人,企业要知道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动态,然后针对这些目标客户调整自己的品牌策略。

网络无法承载市场营销功能

《新营销》: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许多以出口业务为主的中小企业转向内销,其中很多企业选择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开展市场营销、品牌建立工作,你怎样看待这种“互联网创造的品牌”?

杰克特劳特:互联网的确是一种新媒体,企业甚至可以借此进行分销,但如果利用其进行具体的营销工作,目前条件还不成熟。目前,在市场营销中有90%的资金仍然用于传统的媒体,只有10%分散到网络上。成功的营销策略在于向人们成功讲述一个品牌故事,向消费者展现其品牌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有何不同。但是通过互联网渠道很难做到这一点,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分销渠道的角色而已,“淘宝”是这样的一种作用,即便是Facebook,它利用互联网似乎也没有成功的营销案例,其具体的商机和盈利模式很模糊。

《新营销》:但是像Facebook、Twitter之类的网络媒体在中国已经出现,它们解放了沉默的大多数人,有时微博上的一句话甚至可以毁掉一个品牌,难道不会对定位产生影响吗?

杰克特劳特:微博的字数是有限制的,不超过140字,人们其实只是把思想宣泄在一个数字空间内,没有人会在意其真正的内容。打造一个品牌需要清楚认识到自己与其他竞争对手产品的相异之处,继而选择正确的途径准确传达企业的定位,比如沃尔沃汽车的定位是安全,而ZARA的定位是低价高品质的服装。但在Facebook或者Twitter上,企业无法传递正确的品牌故事,或者说无法传达让人们能够记住的品牌信息。在社交网络中,人们在言论不受控制的基础上可以胡言乱语,这种没有监管的状态对于市场营销来说是个挑战,因为人们甚至相信自己看到的每一句话。

《新营销》:这是否意味着,对于众多没有品牌力的中国企业来说,互联网并不是很好的路径选择,而像耐克、可口可乐这些品牌力强大的企业更值得投入?

杰克特劳特:是的。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大企业运用得当的话,相当于锦上添花。它们甚至可以建立一个耐克用户群、可口可乐用户群,通过微博一些消息。而对于那些尚不为人们知晓的品牌来说,互联网不会起到太大的帮助。

《新营销》:不可否认的是,与以往一个品牌积累、形成、老化的周期相比,网络品牌的生长周期在不断减短,这会对定位带来怎样的冲击?

杰克特劳特:相比电子业、制造业来说,利用网络营销的企业进入的壁垒较低。只需少量资金就可以成立一家网站,或者经营一家网店。但也正是如此,行业内的竞争者会接踵而至,企业的品牌复制率会升高,导致竞争更加激烈。此时很多人发现,如果想要进行差异化突围,传统媒体支撑下的广告宣传更有说服力,所以我并不认为利用网络进行品牌建设、经营是一种长期、可取的办法。

《新营销》:但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传统熟人社会中靠血缘、亲情、关系维持的社会规则,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杰克特劳特:我不太了解中国的情况,但在美国,网络确实改变着社会,现在的年轻人通过网络寻求改变。网络技术、电脑技术的发达使很多人因为过于依赖网络从而失去了自我判断力。他们无法集中精力,无法专注,总是一心多用,很多商务人士亦是如此。但如果进行商业决策的话,互联网对于提高洞察力、分析力没有任何帮助。上网会使大脑混乱,判断失准,而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一些重要的决断又十分重要。

互联网带给年轻人的,无非是渐渐丧失真实世界中的社交技巧、不断发胖、变得更加愚蠢,甚至更早地接近世界末日而已。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市场认知基础

《新营销》: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世界上有所动作,例如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其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都有所提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杰克特劳特:吉利的影响力确实有所提高,但沃尔沃怎么办?任何被收购的品牌其实都在走下坡路,沃尔沃原先的定位是“安全”,但收购后怎样保持这个定位?日本丰田自身的电子技术发达,在安全性能方面做得十分优秀,但中国吉利的技术怎样才能超越这些竞争对手?这些都是收购之后吉利所要面对的问题,也许吉利在国内市场卖沃尔沃会相对容易,但国外市场有可能根本不认可一辆在中国制造的沃尔沃。品牌的未来是不可预知的,因此在收购之前必须想好应对相关问题的方法。

《新营销》: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

杰克特劳特:联想真正的市场还是在中国,因为在美国基本没有人会购买联想电脑,他们一般都使用戴尔(Dell)、苹果(Apple)、惠普(HP)、捷威(Gateway),因此联想并没有真正实现国际化,它在国外的市场份额很小。虽然它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如果在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它没有思考清楚其真正的市场目标(想做行业巨头或者只是参与进来)或准确定位的话,最后只能靠价格战赢得市场。

《新营销》:华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首先将触角伸向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比如印度,之后登陆北美,甚至打败了北电(Nortel)这样的企业,你对此怎么看?

杰克特劳特:的确,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在新兴市场可能不会遇到强劲的竞争对手。我在印度曾为一个生产摩托车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它进行国际化的第一步就是走进非洲,而非洲市场只有一个竞争对手,就是中国企业。由于它的发动机更胜一筹,因此销量十分好,后来它在进入东南亚市场时遇到了强大的日本公司,我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所以,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首先选择一些新兴且较为薄弱的市场,有助于进入一个竞争者较少、适合自己的市场环境。

《新营销》:受到资源或者其他因素的限制,中国很多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面临着选择的难题。你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应该先选择品牌全球化还是市场全球化?

杰克特劳特:任何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都必须与目标市场上强大的竞争者竞争,它们一般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资本、技术、人力等优势。所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我建议它们选择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比如中药、陶瓷。这些行业具有一定的市场认知基础,可以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起步较为乐观。但如果中国企业选择经营汽车、电子电器的话难度就会大一些,毕竟飞利浦、三星已经相当成功,与其竞争相当于自讨苦吃。而且我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先稳固住国内的市场份额,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继而抵抗国外巨头的入侵,之后才是考虑怎样国际化的问题。

《新营销》:除了中药和陶瓷,你还看好哪些行业?

杰克特劳特:除了中药和瓷器,我暂时想不出来,不过这一定需要这个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很好的声誉,也就是认知基础。我曾经给一家电子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这家企业生产条形码,是阿根廷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但是,世界市场上的消费者提到高科技不会联想到阿根廷,倒会想起牛肉、皮革。高科技更多是与美国挂钩,如果想要拓展海外市场,根据消费者的已有认知建立消费群十分重要,于是我建议这家企业把总部设在美国,把企业拉丁风格的名字改为英文。之后老板带着员工和机器设备迁到美国迈阿密,并且改了企业的名字。这家阿根廷高科技企业俨然成为一家美国公司,这使得它大获成功,避开了市场认知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