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下派挂职总结范文

下派挂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下派挂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下派挂职总结

第1篇:下派挂职总结范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开会。

    这次座谈会的主要议题,就是欢送市直机关第十七批下派挂职包村干部。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直机关挂职包村部门的领导、市直机关第十七批全体下派干部,县委*书记、县几大班子领导同志,有关乡镇党委、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的议程有五项:一是观看“市直机关驻**下派干部工作”专题片;二是县委副书记**同志讲话;三是乡镇挂职书记代表发言;四是市直包村部门领导代表讲话;五是县委**书记讲重要意见。

    会议进行第一项:观看市直机关驻**下派干部工作专题片。

    下面,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县委*书记讲话。

    下面,会议进行第三项,由乡镇挂职书记代表**同志发言。

    下面,进行第四项,请市直包村部门领导代表   讲话。

    下面,进行第五项,请*书记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今天的座谈会议程到此全部进行完毕。刚才,观看了下派干部工作专题片,县委*书记介绍了全县下派工作情况,乡镇挂职书记和市直包村部门领导代表,都结合实际畅谈了两年来的切身体会和感受。最后县委朱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市直下派挂职包村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挂职包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介绍了**县经济发展形势,并向挂职包村的同志提出了建议和要求。*书记讲话,总结成绩客观实在,提出的建议热情中恳。希望大家回去以后,把我们这次座谈会的精神汇报好、落实好。就这次座谈会的贯彻落实问题,再强调几点:

    一是传达贯彻好这次座谈会精神。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汇报好、传达好这次座谈会议精神,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贯彻朱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有效地抓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挂职包村工作。

    二是各有关乡镇要进一步做好欢送工作。会后,各乡镇党委要组织开好乡(镇)、村两个层次的欢送会,欢送会要充分体现**人民热情好客和对包村干部的感激之情,充分体现挂职干部两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充分体现全县人民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

第2篇:下派挂职总结范文

今天,区委在这里召开2010年**区挂职干部座谈会,主要是为了总结和回顾过去一年来挂职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挂职干部通过座谈来交流挂职锻炼的收获和体会。我认为这个座谈会开得很好。市委组织部非常重视干部挂职工作,马南萍副部长和干部科的同志亲临座谈会指导,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马副部长还做了热情洋溢讲话,在这里,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马副部和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欢迎和感谢!

对于挂职工作和挂职干部,我今天讲四句话:一是感谢,二是感受,三是希望,四是祝福。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是“感谢”。刚才,部分挂职干部代表畅谈自己挂职以来个人的工作、生活、体会、收获,我听后很受感动。其他挂职干部虽然因为时间关系,在会上没能发言,但通过这7位挂职干部代表的发言及组织部门平时跟踪了解得到的情况,我认为大家在挂职工作岗位上,能够坚持以党的事业为重,克服各种困难,在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不畏艰难,迎难而上,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以主人翁的态度,迅速投入到挂职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做出了很好的成绩。这一年的时间里,一方面挂职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另一方面挂职干部也在孜孜不倦地为城区、为挂职单位的“三个文明”建设事业辛勤耕耘,添砖加瓦,发光发热。在这里,我代表城区党委对市直单位、对来宾市到我城区挂职的干部有三方面的感谢!

一是感谢你们带来了好的作风。作为挂职干部,你们勇于实践,勤于工作,甘于奉献,乐于吃苦,工作服从安排,不挑肥捡瘦,甚至主动申请到吃苦受累的岗位,在挂职单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是感谢你们带来了好的信息。市直机关与城区、乡镇而言,站得高、看得远、识得多,因此,市直下派干部在开展工作起来因见多识广、自然思路开阔,协调起来成效也大,好的工作信息、好的人际基础,较有效地促进了城区各挂职单位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是感谢你们做出了好的成效。由于你们紧紧围绕全市、全城区工作大局,积极投身挂职单位中的工作,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开拓创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城区的经济、社区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衷心感谢大家!

我要说的第二句话是“感受”。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这一年的挂职时间里,大家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城区的部署,挂职单位的安排,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基层、在一线饯行“三个代表”,大家给我的感觉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虚心好学,勇于实践,进入角色快。挂职干部一到挂职单位后,就沉下身子,深入基层,积极投入到新单位、新岗位、新工作中,积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向身边的领导和干部群众学习,在很短的时间里摸清了区情、民情,很快地适应了挂职单位的工作环境,很好地理清了工作思路,准确地把握了工作的着力点,迅速地实现了角色的转换。

二是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成效明显。挂职干部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但大家能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和优势,积极为地方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到石埠街道办(原石埠镇)挂职的黄严同志充分利用和发挥在市农机管理部门工作的优势,“三夏”时节主动热情地为当地农户提供农机咨询和农机服务,很受农民欢迎。到坛洛镇挂职的钟玉强同志,发挥在南糖工作的优势,会同其他同志,轻车熟路做好了产蔗大镇坛洛镇榨季各项工作。到安吉办挂职的李耿明同志,继续发挥在市委政研室锻炼出来的“大手笔”,不断总结提升**安居小区“党员中心户”的经验做法,使“党员中心户”成为城区党建工作的一个闪亮品牌。到上尧办挂职的谭庆涛同志充分发挥在市规划部门熟悉政策的优势,积极投入到“拆违”工作中,宣传动员,解释政策,苦口婆心作违章建筑户的思想工作,促进了“拆违”工作的顺利开展。到新阳办挂职的农明姬同志,利用在堤岸公司工作的优势和关系,加强协调雅里农民新村建设工作,有效地稳定了拆迁户的思想。这样的事例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城区上派到市直机关挂职的干部,一到挂职单位就能积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服从安排,任劳任怨,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了解到的几个挂职干部,挂职单位的领导对他们都非常满意。

总而言之,挂职干部能紧紧围绕挂职工作大局,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这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脚踏实地,作风扎实,以身作则。同志们虽然是挂职干部,但都表现出了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分管和协管的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绝不含糊。挂职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以身作则的优秀品质,大家没有辜负组织上的信任。

四是纪律严明,廉洁勤政,树立良好形象。大家在挂职工作和生活中,对自己严格要求,模范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为做好挂职工作,同志们舍小家、顾大家,正确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忠于职守,扎实工作,无私奉献。有的同志经常加班加点,而毫无怨言;有的同志感冒发烧,顾不上到医院,服几粒感冒药,继

续坚守岗位;有的同志自我加压,主动请缨参加矛盾多困难大的如征地拆迁、“三大纠纷”调处等急、难、险、重工作。。。。。。。大家以实际行动塑造了挂职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挂职单位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称赞,你们是好样的!

我要说的第三句话是“希望”。同志们,你们都是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都是经过组织严格考察选的优秀年轻干部,个个都年富力强,思维活跃,富有朝气,有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只要有组织的重视、培养,有你们自身努力,今后都会成长进步,担当重任。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继续加强学习。时代在不断前进,学习永无止境。在当今社会,知识折旧率相当快,从中央到地方都倡导终身学习、不断学习的理念。学而知之,学而悦之。要注意学理论、学业务,学历史、学科技,学法律、学经济……要善于挤出一分一秒的时间来学习,学习将使你受益非浅。青年干部一定不可自视过高,自我满足,务必要养成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养成敏于求知、勤奋钻研的习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坚定信念,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不断加强知识积累,优化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是继续加强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造就领导骨干。青年干部要求真务实,培养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磨炼意志,丰富阅历,施展才干,有所作为。

三是要继续加强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观念,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青年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增强亲民为民意识,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以高尚的品德,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做到襟怀坦白,公正无私,言行一致,淡泊名利,要重事业,淡名利,多谋事,少谋人,不断塑造自己的人格力量。

四要继续加强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是搞好工作的前提,因此,希望大家在工作的同时,还要多多锻炼,增强体魄,让健康的身体伴你走上成功的道路。

第3篇:下派挂职总结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 人才 培养 建议

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专业化管理模式的确立,昭示了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在供电企业国际化、专业化道路前行中的重要意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是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竞争,究其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供电企业该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带着这样的思考,2012年9月,笔者有幸走进了鄂州某区人民政府,挂职区长助理,全面学习和了解政府部门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方法,重点联系供电公司工作,对人才培养与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鄂州某区人才工作的学习与观察,提出笔者公司人才培养与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鄂州某区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随着湖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鄂州某区以渔业观光旅游为主体的经济优势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显著成效,应该说,这与区委区政府的“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必须要抓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政策理念分不开。近年来,鄂州某区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加强人才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批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的各类人才队伍。具体措施概括如下:

1.注重政策倾斜,确保人才稳定。为了推进人才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鄂州某区始终按照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原则,竭力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强人才发展规划。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鄂州某区人才发展规划》,落实人才培养、使用、管理的各项政策,为人才施展才能搭建平台。三是落实人才待遇政策。区委区政府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对晋升职务的各类人才相应地调增待遇。根据区专业人才紧缺情况,从专项奖励、住房条件、脱产进修等方面认真落实人才待遇,确保高层管理与精尖技术人才队伍稳定。

2.加大引智力度,强化人才引进。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鄂州某区十分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工作。一是通过公开招考、外部聘请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该区公开招考27名国家工作人员,从国家“211”院校遴选选调生6名进区直机关,面向省、市大学本科生招考15名乡镇公务员、138名大学生村官,从优秀村支部书记中招录6名乡镇公务员。二是加强后备人才引进与储备。2012年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指导各镇都实行了“村级百名后备干部计划”,并同步研究制定“招硕引博”计划,进一步强化区域人才储备,为该区科学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3.突出实践锻炼,强化人才培养。一是扎实开展“上挂下派”工作。为培养一批优秀的党政人才队伍,区委采取“上挂下派”的方式加强人才锤炼。2006年以来,该区先后从党政机关选派8名科级干部到省、市机关进行挂职锻炼、选派78名科级后备干部到温州等地挂职招商。2012年,区委又下派100名左右区直机关干部到挂点村任村“第一书记”。二是强化实操技能培训。结合该区产业经济发展需要,与中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大力实施企业生产人员新型实用操作技能培训,实行校企技术人员不定期双向交流,切实提高企业生产一线人员的技能素质。

4.实施人才选拔,促进产业发展。一是开展农村乡土拔尖人才评选活动。在全区开展了乡土人才选拔推荐活动,建立了乡土拔尖人才库。二是开展农业致富“十大状元”评选活动。全区按种、养、加、销等10行,每一行评10名农业致富状元,并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三是开展首批新农村建设“十佳带头人”评选活动。该区从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水利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广大个体工商户以及涉农企业主要负责人中,评选出10名科技兴农带头人、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工商创业带头人和优秀农村经纪人等4种类型“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四是开展“农村科技致富手拉手”活动。实行领导联系科技人才,科技人才联系示范户,示范户联系一般农户,形成“领导-科技人才-示范户-一般农户”的科技致富手拉手格局。

通过对鄂州某区在以上人才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和思考,结合企业现有的人才培养现状,笔者进一步认识到了公司领导把人才培养放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谋划的初衷以及做出高屋建瓴决策的深远意义,公司正是希望通过实施和加强人才培养、开发,使自己的强企战略、管理思路能够尽快得到实施,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近年来,市场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电力企业资产和规模快速增长,与一般民营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业相比,电力企业更有着集电力技术专业性和经营管理复合型于一体的特殊行业要求,要适应发展的步伐就需要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精尖人才队伍作为坚强的人力资源储备。为此,有必要借鉴鄂州某区人才培养的若干经验,探索出一条具有供电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二、供电企业人才培养与管理现状

近年来,供电企业持续推进各项改革,不断丰富人才培养载体,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为促进“两个转变”、构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但是,与“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对人才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例如高精尖人才相对匮乏,现有人力资源结构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还存在较大偏差。具体分析如下:

1.高技能人才总体匮乏。从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结构看,传统人才较多,高新技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较少。由于历史原因,供电企业内部人才管理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员工的岗位流动较少,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复合程度较低,一般技能人员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这不仅降低了企业人员配置效率,也阻碍了拔尖人才的成长。

2.用人制度有待完善。供电企业由于工种的专业限制,岗位与员工能力之间客观存在匹配错位的问题,人员内部合理流动、员工竞争上岗和岗位晋升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另外,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供电企业在人才工作上“重引进、轻使用”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合理配置。这些因素叠加以后,使得供电企业很难把合适的人配置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人才培养方式有待创新。为了提高职工素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供电企业尽管投入了不少培训经费开展员工后续学历教育、技能鉴定、专业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培训效果不佳。人才培养主要依赖理论灌输的方式,显然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任重道远。

三、对供电企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建议

根据对目前供电企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现状的分析,笔者以为,公司要长远发展,要努力超越,加快公司各类人才培养与管理刻不容缓,需切实做好“一二三”人才工程,即人才培养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围绕“一个中心” :即以确保企业发展为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即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强调“三个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全面加强人才分层分级培养与管理。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实施:

1.加强科学规划,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做好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供电企业加强人才培养,首先要根据近期工作重点制定出人才培养的短期规划,再根据电网发展规模、企业管理变革等多重因素,制定好中长期规划,使人才培养开发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二是在人才培养中,要把握好“四个环节”,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把握培训对象分类,对不同类别人员,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把握培训重点,对不同类别人员,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把握培训方法,对不同的培养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提升培训效果;把握培训评估,总结培训经验,评价培训质量,不断完善提高。三是人才培养注重“四个结合”,建立科学的人才开发体系。要将领导干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一般技能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内部培训与外送实训相结合、将集中培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将理论培训与实操技能培训相结合,并建立系统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人才开发的科学化水平。

2.创新培养方式,提高培养效率。一是要实施分层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创新培养方式,进行分层分类培养,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二是要分层施教,增强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对工作多年的低学历人才,实现由能力型向知识型的转变;对新进的大中专毕业生,实现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对于现有拔尖人才,实现由能力型向创新型转变。三是加强岗位交流,注重实践锻炼,补齐人才培养短板。通过交叉挂职、技能锻炼、项目锤炼、外送实训等方式,在具体工作项目实施中带动人才参与实际工作,着重培养专业人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当一面的能力。

3.创新管理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是要建立以竞争上岗为主体的人才成长机制。在企业人才尚不具备正常晋升途径以及岗位胜任能力断层的情况下,实行竞争上岗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之看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前景。二是建立常态化的轮岗机制,深度挖掘人才资源。轮岗,也叫岗位交流,就是定期在单位、部门、班组内部实行岗位相互交流,挖掘人才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三是建立以全员绩效管理和有差别的薪酬分配制度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结果在薪酬分配领域的调控作用,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考核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基于能力和业绩的、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薪酬分配体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成才的积极性。

第4篇:下派挂职总结范文

首先,挂职锻炼对于党校而言,是提升教研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我校首批挂职工作实现了“三个创新”。

一是思想创新。为深入贯彻《党校工作条例》,校委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一次选派七名同志进行为期一年的基层挂职锻炼。这是一次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思想创新,是做好新时期党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的重大创举,,体现了校委班子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奋力开拓的魄力。

二是制度创新。经市委书记批准,由市委组织部组织协调、由市委党校派遣、由县委组织部协管,三方合力,共同管理。为规范挂职全过程,市委党校经组织部门批准,制定了《市委党校派驻__县挂职干部管理规定》和《挂职干部守则》。并将一以贯之,形成制度,开创了市委党校师资队伍、干部队伍建设改革之先河。

三是管理创新。挂职干部由市委党校一名副校长总辖,挂职干部组长具体分管,所派驻单位主要领导属地管理,形成严格请销假制度和绩效考评机制,定期汇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管理链条完整有序、富有实效。

其次,挂职锻炼对于个人而言,它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机会”。

一是历练人生的机会。下派到乡镇工作,置身一个全新的环境,遭遇许多未知的困难,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适应变化,克难奋进,解决好挂职遇到的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难题;看自己能不能经受住挑战磨练,实现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全方位提高。经受住了挑战、做成了几件事、学会了“弹钢琴”,就意味着心理承受能力、思维判断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应急处变能力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知行合一必须经过实践的锻造,绝不是在办公室里看看书上上网就能学到或者悟出的。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肩负培训干部的重责,在教研过程中,如果仅仅停留在某专家的见解、某理论的阐述,就难担重任。只有真正经历过、体验过,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在教研中揉进自己的观察、具体的事实,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去说明空洞的理论。所以,经受这种人生的历练非常必要。

二是发挥才能的机会。

人生一世,无所用心、混天度日、碌碌无为是一种选择;积极进取、踏实肯干、不断进步也是一种态度。作为第一批党校自派的挂职干部,我们除了要以行动回复组织的委派、报答领导的厚爱、践行党员的准则之外,别无选择。乡镇挂职无疑是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搭建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乡镇工作有四大特点:一是乡镇工作环境艰苦、条件较差。二是乡镇工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涉及到方方面面,相对变数较大,工作中需要灵活机动,不能因循守旧,死搬教条。三是乡镇工作综合性比较强,既要求较高的业务水平,又要求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四是乡镇工作较复杂,不是一眼能够看到底、一个药方治百病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开展工作,所以工作中对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要求比较高;乡镇工作比较具体,要把理论转化为群众语言,才能开展好工作,所以工作中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比较高;乡镇工作头绪比较多,要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所以在工作中对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协调要求比较高。有鉴于此,真正能学到真经、干成真事,对于我这个从校门到校门的知识分子来说,难度很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挂职之初,我就暗下决心:“不取真经不回头,不创佳绩不罢休。”经过一年的实践,我现在可以比较欣慰于自己的表现,尽管人微言轻、能力有限,但是我去用心做了,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三是重塑自我的机会。

选派我们挂职,是组织上对我们过去工作成绩的肯定,同时也在客观上把我们同过去的成绩割裂开来,为我们设定了新的起点。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前途还需努力争取。挂职之后,要从头做起,从零开始,用工作展示个人素质,用事实证明综合能力,用行动塑造个人形象。挂职前,我对外界的了解大多来源于书本和网络;挂职后,我的切身感受告诉我其实现实的选择很多。挂职前,感觉自己身为教授知识储备尚可;挂职后,体会到实践、群众、乡镇干部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挂职前,我有时会限于鸡毛蒜皮、你你我我;挂职后,乡镇同志们虽然条件艰苦、虽然付出很多、虽然受到委屈、虽然待遇微薄,但他们依旧肯干、依旧乐和,他们的境界和精神感染我很多。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要求自己做到:继承过去,留下高尚的精髓;告别以往,重塑崭新的自我。

综上所述,得到挂职锻炼这种机会对个人而言,非常难得。没有领导的高瞻远瞩、没有组织的周密安排、没有县里的大力支持、没有乡镇的整体配合,作为个人,能耐再大,也不会有周边这么良好的环境。所以,要格外珍惜,并以切实行动加以诠释。

要做好任何一件事,答案在我认为,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心做人、用心做事。

首先,用心做人。

总理曾经说过,“青年人要脚踏实地,不图虚名,不务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做人的原则决定做事的态度。

我认为用心做人至少做到“三心”。

一是事业心。一个人,不论做什么,惟有坚定理想信念,锁定有益于社会、无愧于人生的追求目标,决心成就一番作为,方能脚踏实地,下真功,用真劲,不放纵,不懈怠,不停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坦率说,我自身有很多缺点:经验不多、眼界较窄、水平不高、性格有点羞怯、开拓意识较差,等等。为了较好完成挂职任务,我给自

己设目标,定计划,并经常检点自己,是否仔细考虑每个环节了、是否突破个性缺陷了。我用心观察乡镇工作的所有环节,寻找每个机会做成事情。一年后,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二是责任心。专心致志必然严谨细致,笃行上心;驰心旁骛注定马虎应付,掉以轻心。只有心到,才能身到,才能力到。只有尽职尽责,方可事竟功成。在__镇,我协管工业和招商引资工作,一年间我主要完成以下四个专职工作。

调研工作。身为__镇分管工业的挂职副书记,首先必须了解业务。我走遍了__小项目区、__工业园区的所有共13个企业,和5个主要木业加工片区。对企业的发展现状、工人工资、生产总值、发展瓶颈等情况做到了然于心;对于木业加工户的产量、销路、效益做到有问必答。

招商工作。分管招商引资工作,就要勇于尝试,争取有所建树。得知__市一家规模以上民营纺织企业要扩大规模、打算迁址后,我主动前往联系,并冒着酷暑两次带领企业负责人到__镇__、__县开发区和__工业项目区实地考察环境,介绍招商引资政策。在此基础上,由我牵头,企业负责人和镇领导交谈数次。也许此事办成还需时日,但是通过具体行动,我对招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实际的体会。

招工工作。我主抓了__纺织的招工工作。酷暑中,我亲自前往赵虎镇宣传招工政策,并负责接待该镇管区领导及村支书前来__现场参观;秋风里,为了留住新招工人,我分别和__镇籍新工人和来自__的老工人座谈,了解情况、分析管理漏洞、提供意见建议。据反馈,厂方接受意见改进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当地工人情绪稳定。

宣传工作。木业加工是__镇特色民营经济,富民强镇,是镇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20__年虽遭全球性经济危机,__镇木业加工以其质量好、信誉高、应对快、基础牢,其规模、效益仍获快速膨胀。镇领导决定抓住有利时机,大力推动木业加工快速发展。作为助手,我一定要发挥专长,做好宣传工作。为了配合__镇冬季大规模的木业加工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其知名度,为日后招商引资搭建信息平台,我联系__日报,并由__县县委宣传部撰写科学发展专题报道,提高了宣传等级,扩大了宣传效果。(稿件《____县__镇:木业加工业铺就黄金路》已于20__年2月2日发表在__日报、__网__频道)

三是平常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醉心事业,除却杂念,达到“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的境界,是我一贯的追求和准则。不求名利,不图回报,只愿事成,只寻心安。挂职即将结束,回顾走过的三百多天,我做成了一些小事,但我从不标榜,也从没一次因私给乡镇同志们添过任何麻烦,得到了当地同志的赞誉和单位领导的好评。我欣慰于尽心尽力的行为准则,陶醉于高度认可的精神享受。

其次,用心做事。

朱熹曰:“不奋发,则心用颓靡。不检束,则心目恣肆。”用心不专、不实、不勤,必然成为思想上的懒汉、行动上的懦夫。把时间耗费在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和应酬玩乐上,把心思用在了拉关系、谋私利上,既有悖我朴实淳厚的家风,也不符我求真务实的性格。作为首批挂职干部,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有上述行为,既辱没组织,又自毁形象。为了督促自己,我给自己定立这样一个工作标准:每月至少做成一件事,不能虚度光阴。目标确定后,我仔细观察乡镇工作流程,边学边想、边想边干。一年后,梳理岁月,我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

下面就是我一年间所做的主要工作:

20__年

5月,21日报到,挂职__县__镇党委副书记。

6月,我给镇文化站解决免费图书400多册,送书到镇。

7月,我自驾车前往赵虎镇为__纺织招工,路遇惊险;并在随后做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入户调查、企业职工走访座谈、协调劳资双方关系、到赵虎、会王等周边乡镇继续招工等工作,成效显著。

8月,我主动联系并带领__某私营企业老总几次前往边镇实地考察、商谈招商事宜,挥汗如雨。

9月,我前往__请求朋友帮助(并随后又三次来往于省财政厅和市财政局之间,敦促事成)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最终十万元专项资金于09年底到位,劳神费力。

__月,我请市有关领导帮助,将__镇__社区纳入市委市府“百企联百区”活动,不断做工作,将实力雄厚的公司和社区挂钩,争取有效的政策帮扶,如愿以偿。

11月,我推荐__县开发区卢家坊社区和后王社区两位支部书记前来给我校副乡镇长班作专题报告。报告会之前,我三次前往两个社区搜集材料、实地座谈、准备课件,并亲自主持报告会,效果突出。

12月,我联系__县__、__等乡镇,并跟随乡镇主要领导前去学习乡镇文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收获颇丰。

20__年

1月,我前往__日报,请求朋友帮助,高等级好效果宣__镇木业加工业,很快见报。此外,带领文史教研部全体同志前往__县和__城镇(我校另一挂职单位)搞调研,了解__县文化建设和_

_城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情况。2月,利用春节假期,我撰写挂职体会文章,投稿于《__省委党校通讯》,已经发表。

3月,我前往市水利局反映群众疾苦,请求帮助修缮损坏水闸,并随后在老父重病治疗期间,数次电话或实地了解情况,协调此事尽快办成,目前施工单位已经勘验完毕,即可完工。

4月,在校领导和科研处指导支持帮助下,我和荣梅同志写稿子、拍照片,形成五篇文章,组织了《__研究》__镇专辑,加大对所在挂职乡镇的宣介力度,已见成果。

除此之外,从挂职之初的白蛾防治、收缴黄河水费、清理欠款、计划生育、小城镇建设、为企业招工、落实惠农补贴,到隆冬腊月的合村并居社区选举、新农合缴费,到春节前后的大力推广木业加工,我见证并参与了所有各项工作。

行动胜过语言,事实强过雄辩。回顾一年的挂职经历,历数四季的大事小情,我衷心希望我在__镇同志们的心目中,留下这样的印象、得到这样的评价:这个党校老师,是一个实实在在干事的人。果真如此,我便能以较为满意的答卷,来回报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厚爱和同志们的关心了。

概括地说,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是要“到位”不要“越位”----做到三个到位,把握一个尺度。

三个到位分别是心理到位、语言到位和行为到位。心理到位就是思想上主动“想”进入新环境、“想”新的职责与任务。语言到位就是语言上融入新环境。既要多学新岗位的“行话”(即专业术语),又要多说“土话”(即俗语和方言),拉近与当地干部群众的距离。行为到位就是行动上深入新环境,高标准要求自己,坚决消除“混时间”、“无所作为”的言行举止。做到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生活上严谨向上、廉洁奉公;纪律上坚持原则、严格要求。

把握一个尺度,就是要切实履行职责,并且依据实际,做到“到位”、“补位”而又“不越位”,以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增进团结,提高效率。

二是要“虚心”不要“虚荣”----抓好三个学习,确定一个定位。

虽然获得硕士文凭,虽然晋升教授职称,但是面对基层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时,还需要一个熟悉环境、更新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过程,我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有虚荣心,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专家教授,理所当然是来指导工作的”,否则会造成工作的被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让当地领导或干部反感,以至于不配合和支持工作。所以,一定要抓好三个学习。要向领导学习,学习他们在多年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学习他们高超的领导艺术;要向书本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指导;要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摔打磨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向群众学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汲取群众的智慧,不断丰富工作经验。

抓好三个学习的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准确定位----放下身价、低调做人,甘当小学生。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做到了这一点,最终的群众评价绝不是低调,最后的个人收获必定是高调。

三是要“勤奋”不要“勤论”----力求三个勤奋,明确一个底限。

挂职干部的新岗位与原工作岗位相比,在工作环境、业务范围、接触人群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要较快、较好地适应新岗位,一定要做到“三个勤奋”----眼勤、嘴勤、腿勤。眼勤是说要尽快去“认人”、“认门”、“认事”,通过看材料、搞调研、听汇报多种方式,尽快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嘴勤是说要主动和当地同志交流、多层次多角度多人员进行沟通,尽快融入新环境。腿勤是说要多去一线、多去实地,通过不断见识新情况、了解新问题、掌握新动向,来获取真实素材,得到真实感受。

同时要明确一个底限,那就是不能“勤论”(不阔论、不争论、不评论、不议论)。对当地同志要尊重,不能炫耀自身优势,不要评论议论别人做法,因为我们是来“接受教育、增长才干”的,不是来“指点江山、高谈阔论”的。

一要认识到位。实践出真知,锻炼长才干。切实增强年轻干部挂职锻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在新形势下推进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拓宽渠道,创新形式,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为年轻干部提供锻炼平台;如何探索一条推进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的好路子,我们首批挂职干部身担重任,不可懈怠,一定要有强烈的使命感。

二要学习到位。挂职干部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做到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腿,虚心向基层、向群众学习,主动向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请教,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尽快掌握基层工作必需的政策法规和其他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三要行动到位。要扮演好三个角色,完成既定目标。首先要当好学生的角色。经过挂职学习,我了解了乡镇工作流程,熟知了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明白了群众的疾苦,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其次要做好助手的角色。一方面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帮助领导想办法、出点子,做好建言献策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当好领导的臂膀,帮助处理一些工作、琐碎事务,做好打基础的工作,让领导能够集中精力抓大事。再次要做好公仆的角色。深入基层,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部署工作,不搞空中楼阁,做基层的知情人;深入群众,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保障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群众满意的贴心人。

四要守纪到位。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坚持群众路线,把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作为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摆正位置,遵守纪律,自觉服从乡镇党委的统一领导,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充分尊重基层干部和群众,努力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树好挂职干部的良好形象。

第5篇:下派挂职总结范文

全省经济“开门红”

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4月8日在经济形势分析专题会上宣布:今年一季度,我省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绝大多数经济指标超过预期目标。投资继续保持增长、三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蒋巨峰总结指出,要巩固和发展这一良好态势,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找准我省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政策举措,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同时加大消费拉动力度,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强化要素保障和服务,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在全省开展

近日,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省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重点联系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地震重灾区农村,确保每一个贫困村、受灾村都有部门或单位联系包村,力争这些村所有的农村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通过努力,实现“扶贫解困明显推进、灾后重建明显加快、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目标。

年轻干部培养“双千工程” 启动

日前,省委组织部启动年轻干部培养 “双千工程”。从2010年至2012年的3年内,将从省市机关(含企事业单位)和县乡基层单位分别集中选派上千名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双向互派挂职,挂职期一年。选派人选为后备干部。其中,下派锻炼对象主要为在上级机关工作的干部,上挂锻炼对象主要为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干部。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力 相关单位个人要被问责

近期,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暗访组,重点围绕巩固治理“五乱”成效,对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暗访。4月16日召开的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暗访中发现的广汉市图书馆旁狮子堰污染严重等17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曝光。根据省委、省政府严格效能问责的要求,省监察厅要求所涉曝光市州对在曝光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并按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曝光的问题要督促整改,建立长效机制。

财经

我省资金“洼地效应”凸显

“存贷款余额和银行资产总额均位列中西部第一,在全国排第七位。”4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李明昌在四川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金融创新工作电视会议上公布的数据说明,我省经过持续5年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洼地效应”已逐步显现。四川辖区金融机构自身经营质量也明显提高,到200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889亿元,比年初减少360亿元,下降5.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16亿元,同比增加312亿元。同时,我省上市公司达82家,居全国第七位、中西部第一位。保险业经营业绩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我省25户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

近日,省政府对2009年度首度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25户企业给予每户100万元重奖,以鼓励其在品牌创造和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各地各部门相继制定出台品牌发展规划和品牌激励措施,加速了省内品牌形成和聚集,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去年,省内共有“东方电气”等27件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根据相关激励办法,这些商标所属的25户企业被重奖。

一季度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448.97亿元

一季度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448.97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开门红”。今年是我省实施为期3年“旅游提升计划”的第一年。我省以开拓国内旅游市场为重点,着力树立“四川好玩”的旅游新形象。同时,启动“2010年旅游项目网络大招商”活动,并实施由市州自主申报、省上统筹研究的线路统筹新模式,确定乐山、遂宁、广元3个市为重点试点市,还通过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和举办乡村节庆活动等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季度外贸三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国

成都海关4月12日统计数据称,一季度我省累计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76.4亿美元,同比增长64.4%,其中出口总值为44亿美元,同比增长52.7%;进口总值为32.4亿美元,同比增长83.5%。一季度我省进出口、出口、进口3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总值均名列中西部之首。

医生

全省家电下乡销售金额破百亿

省财政厅4月1日披露,全省家电下乡累计销售金额已突破百亿元大关。据家电下乡信息系统显示,截至3月底,全省已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93.3万台,销售金额达101.17亿元;实现兑付补贴产品518.2万台,兑付补贴金额11.42亿元。从去年11月1日起,全省范围内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实施 “商审商付、财政结算”的审核兑付方式,农民群众申领补贴资金时间由原来最多15天缩短为1天。这种方式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也提高了农民群众购买积极性,扩大了产品销量。省财政厅经建处相关人士表示,我省将按照中央的统一布置和政策规定,进一步研究完善目前的政策措施,尽可能方便农民群众领取补贴资金。

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4月8日召开的全省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注重源头防治、夯实工作基础、严格责任追究,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力有序推进年度纠风工作,为我省“两个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落实作出新的贡献。会议强调,要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扎实抓好今年的纠风工作,务求在确保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深化治理医药采购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深化治理教育乱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五项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全省已发放恢复重建贷款3366亿元

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在2010年第二次新闻通气会上公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累计发放灾后恢复重建贷款3366亿元,63.09万户农村居民、9.88万户城镇居民重建住房获得贷款支持。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明确,有关灾区金融支持政策按国家政策规定有效期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

各地传真

成都市:正式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近日,成都市正式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将全市农村居民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之外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这标志着成都市建立起了相互转接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并实现了制度全覆盖。

都江堰:小城镇建设也招商

4月6日,作为清明放水节的重要内容,都江堰市举行了现代服务业推介暨恳谈会,推出了投资总额达68亿元的36个招商引资项目,这标志着都江堰全市小城镇建设正式启动。此次都江堰推出的36个招商引资项目,全部集中在各个城镇。这其中,虹口乡及青城山周边城镇推出项目最多,改造规模最大。

南充市:千吨货轮直达上海

4月6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布,集临港产业规划、物流园区规划、集疏运规划等为一体的《南充港总体规划》于日前通过了省政府常务会议的审议,获得建设批准。这也是四川继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之后第四个获得批准建设的内河港口。届时,1000吨级船舶可从广元经南充沿长江顺流而下直达上海。

攀枝花:调整大春生产结构应对旱情

目前,攀枝花市已储备了能满足40万亩大春农作物播种所需的优质杂交水稻和玉米种子、化肥、农药。根据旱情及不同海拔区域的气候差异,全市调整大春生产结构,适时将菜用粮播种面积由常年的3万亩增加到5万亩,努力做到 “小春受灾大春补,水稻受灾旱粮补”。

第6篇:下派挂职总结范文

一、突出责任担当,着力构建“三为主”的责任体系

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帮、干部主动,营造“人人关心扶贫、全民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扶贫工作,把社会扶贫与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一并列入目标考核,出台《社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社会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挂包帮”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将社会扶贫工作与县委政府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县委政府每年预算专项社会扶贫奖励资金,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对企业入驻乡镇,在贫困村规模发展特色产业1000亩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提高了企业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对贡献突出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在尊重其意愿前提下给予项目冠名等激励措施,深圳燕加隆集团投资450万元为广纳镇铜钵山村捐建村社道路4.8公里,政府便将此路命名为“贻信路”。同时县委政府对驻村干部进行下乡补贴,对新提拔任用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求必须有驻村经历,鼓励干部到一线挂职锻炼。搭建了社会参与平台,完善了政策支撑体系,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坚持部门主帮。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积极支持社会扶贫工作。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每年下派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到我县担任副县长,驻县指导对口定点扶贫工作。今年共捐资1100万元,突出解决我县边远贫困村“四难”问题,时协调我县融资及贷款75亿元,支持县巴万高速公路、湾滩河水库、绕城公路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省工商局、党建期刊集团、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多次深入我县开展帮扶工作,支持帮扶村发展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5个市级部门派驻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唱歌乡方山坪村被市扶贫移民局确定为“挂包帮”定点帮扶村,率先在全市开展连片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相结合试点工作,市扶贫移民局为方山村发展核桃产业200余亩,苦荞40亩、天麻20亩、增养土鸡养殖3000余只,投入贫困户产业发展基金30万元,走出了一条边远高寒贫困山村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县上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联系贫困村、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帮扶机制,组建了157个驻村工作队。各部门到村开展调研786次,落实帮扶项目100余个,举办各类培训班160余期,培训人数达8200余人次,帮扶投入资金3200余万元,帮扶村及贫困户捐款赠物折币365万元,引进各类资金4300余万元,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惠及3000余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50余件,协助化解农村矛盾纠纷600余件。

三是坚持干部主动。积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全民公益理念,充分利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转作风、惠民生”活动,调动党员干部开展社会帮扶的主动性。通过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全县20000多名干部主动与贫困群众对接,实行“一对一”,“一对几”帮扶。成功组织实施“中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建立了以专家型、产业带头人、乡村干部、大学生及驻村干部、专业扶贫志愿者“五位一体”的扶贫志愿者工作站,招募扶贫志愿者1500多人,开展茶叶、食用菌、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技术培训300多场次,培训贫困群众近10000人,极大的推动了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提高了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突出创新推进,着力构建“五个一”的目标体系

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作用,多种形式推进,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一是成立1个扶贫开发协会。今年四月,我县成立了扶贫开发协会,发展个人会员126人,团体会员65个。通过搭建平台,广泛动员集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成功组织实施“扶贫助学千人工程”,对接帮扶我县贫困学生430名,为415户农村贫困家庭送去爱心。顺利获得“圆梦832”贫困高中生关爱行动试点,将有效解决我县5800余名贫困高中生上学难。积极开展金融扶贫试点项目,我县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犁夫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卓伦林业有限公司、娃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五家企业纳入2014年全国全省金融扶贫试点项目,申报获得政策性银行支持2.5亿元。努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积极开展“党员温暖行动”、“农村妇女对对红”、“失足青年早回首”三大活动,帮扶农村贫困党员50名,农村贫困妇女120名,农村失足青年10名。团体会员代表杨胜先生通过多方动员,回到家乡广纳镇实施“希望工程”,投资390万元捐建了“县广纳镇长兴希望小学”,并设立了10万元“教育基金”,还创新实施了“幸福工程”,投资8000余万元修建了全市一流的社会化养老院,极大地助推了我县的公益扶贫事业。我们还促成扶贫协会与老促会、商会“三会合一”,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互动融合,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助推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

二是建好10个扶贫联络处。先后在北京、上海、厦门、重庆等地建立扶贫联络处,广泛动员当地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积极参与我县扶贫开发事业,加强与各地扶贫协会、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人土的沟通联络,搭建扶贫资源供需平台。北京联络处紧密联系在京创业成功人士和在京工作的乡友及企业家,积极开展“乡贤归雁行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劝募活动。截止目前,累计募集各类资金180万元,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7月,北京联络处协调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团18名青年干部到我县开展根在基层、情系民生调研实践活动,先后深入儿童福利院、乡村小学、红色教育基地、产业园区等地开展调研和捐赠慰问活动,为儿童福利院捐资25000元,给麻石小学捐资20000元;北京联络处主任周海洋在资助学生6名,计划扶助资金36万元;通过动员,吴刚、吴强兄弟,在文峰小学设立了20万元的“九鼎奖学金”。

三是培育100家扶贫龙头企业。通过培育扶贫龙头企业,来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组织动员扶贫龙头企业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23家企业及社会组织在25个乡镇30个村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农村特困户社会扶贫活动20多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人数1200余人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0万元。创建“1331”模式(即:1个村引进1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企业与农户建立整体流转、保底分红、折股分红3种利益联结方式;企业负责贫困村发展规划及实施、贫困户用工、特困户持续结对帮扶3个社会责任全覆盖;政府则为企业提供一整套服务,保障合法权益、给予优惠政策和表彰奖励等)引进企业实现整村扶贫。实现了贫困村有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有龙头企业扶持。卓轮公司采取“林地盘活,土地入股”方式,投资4500万元在龙凤场乡环山村发展核桃和中药材12000亩,全村所有资源交由公司统一经营,农民全部成为产业工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该公司还主动承担起了公共服务,新建了20多公里产业路,50余口山平塘,还捐赠小学教学设备,给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为老师每月补助600元,对特困户给予特殊救助,贫困农户年务工收入人均达到1.7万元,年底村上分红1000多万元,帮助该村实现了整村脱贫。牧业公司作为扶贫龙头企业,积极创新思路履行社会责任,每销售1头土猪,返利500元,加上全年总营业额的3%全部以捐资方式用于我县扶贫助学,同时承诺,将争取的金融扶贫贷款的1%捐给扶贫协会,用于我县的扶贫事业。按此模式,全县已成功引进扶贫龙头企业102家在126个村持续推进整村扶贫。

四是发展1000家农业经营主体。立足我县茶叶、干果、食用菌、优质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协会+基地+农户”,“协会+高校+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社会组织和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拓展市场空间,降低市场风险,逐步实现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促进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引进和培育农业经营主体850多户,为我县的产业扶贫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是组织10000名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户。县委、政府出台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管理办法》,开展了“万名干部下乡、精准帮扶到户”活动,实现了“321”帮扶计划(即:每名县级干部挂联3户贫困户、每名科级干部挂联2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挂联1户贫困户)。按照“帮解放思想、帮脱贫规划、帮解决问题、帮落实政策、帮项目资金”五帮要求,进行“一对一”“一对几”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全县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贫困群众35000多户。

三、突出阳光透明,着力构建“三公开”的监管体系

始终坚持供需信息公开、帮扶内容公开、帮扶成效公开,实现阳光透明,真正做到让帮扶人放心、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一是坚持供需信息公开。依托全国扶贫济困日,结合建档立卡信息网,将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奉献爱心搭建组织动员平台。

二是坚持帮扶内容公开。利用扶贫网站,宣传栏等将社会各界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帮扶人和受帮扶对象监督,真正让帮扶人放心。

第7篇:下派挂职总结范文

兴市学前教育发展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近十年来,由于政府重视,浙江省绍兴市形成了以公办园为示范,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私人办园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园格局。目前,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已达96%。全市113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了中心幼儿园,其中70%以上的幼儿园已达到市级乡镇示范幼儿园标准。全市有专任幼儿园教师5660人,学历合格率达96.11%,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30.49%,同时涌现出一批省、市、县名优教师。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一、政府重视,上下联动,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1.健全管理网络为保证幼儿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1996年,市政府编委办批准设立绍兴市幼儿教育办公室,后因机构改革一度被取消。国务院办公厅([]13号)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下发后,市教育局及时恢复了幼教办公室,现有1个行政、2个事业编制。同时市政府下发了()11号文件,要求各县(市、区)设立相应的幼教管理机构。不到半年时间,下属六县(市、区)都相应成立了幼儿教育办公室,全市各级幼教办主任均有明确的职级。目前,全市已有幼教专职干部和教研员22人。全市幼教工作管理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构建起行政和业务两个管理体系。在行政管理上,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均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中心学校、中心幼儿园和镇文卫办负责人等为成员的幼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业务辅导上,市、县(市、区)幼教办都配备专职幼教教研员,中心幼儿园或中心学校配备专职分管全乡镇幼儿教育的干部和教研员。全市建立了由教育局主管,民政、财政、发计、卫生等部门及乡镇(街道)上下衔接、互相配合的管理体系。管理网络的健全,保证了幼教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提供政策保障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义务教育相比是弱势教育,要改变这种局面,政府重视是关键。我们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既当好参谋,又做好实施工作,力求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幼儿教育。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市政府针对每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每隔2~3年就出台一个关于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特别是[]13号文件下发后,市政府于2月就下发了《关于加强绍兴市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绍政发[]11号),提出了我市幼儿教育的发展总目标是:初步构建0~6岁幼儿教育体系,全面启动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争取经过5~7年的努力,高质量高标准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随后,各县(市、区)也相应下发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的文件,提出了各地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订了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

3.各方齐抓共管幼儿教育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争取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特别要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我们对阻碍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棘手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从不回避。如:针对个别县以幼儿园改制为名,截留幼教经费挪作他用的问题;针对个别乡镇中心幼儿园被拍卖后,未按照国家和市政府要求及时收回的问题;针对一些小区配套幼儿园难以落实“交钥匙”工程的问题;针对民办幼儿园收费票据不规范等问题,我们主动争取人大、政协的支持,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上半年,绍兴市政协由副主席带队对全市各县(市、区)幼教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个别县存在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督查组还以提案的形式将这些问题提交给绍兴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触动了各级政府,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人大代表、政协

委员的积极建言献策,一些阻碍幼教事业发展的不良倾向得到有效的遏制。另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3号文件精神,我市建立了幼儿教育督导制度,把幼儿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列入年度督导评估内容,并将督导评估结果通过媒体或通过下发督导评估通报予以公布,有力地促进了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如全市的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工作,由各县(市、区)分管县(市、区)长亲自挂帅,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听取督导组反馈意见,并当场对整改意见作出批示,使变相拍卖幼儿园和截留幼教经费等不正确的做法得到制止和纠正,及时收回了8所被拍卖的幼儿园,重新落实幼教专项经费250多万元。

二、抓住机遇,以评促建,促进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市虽然已普及幼儿教育,但农村幼儿园(班)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从基础教育内部结构来看,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不相适应;从幼教自身发展来看,城乡之间、镇村之间、园园之间发展不平衡。我们认为要使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要提升农村幼儿教育的水平,促进城乡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均衡发展。为此,我们创设载体,激活机制,示范引导,以评促建,努力促进幼儿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1.创设载体一是借“普九”东风,改善办园条件。1996年绍兴市就提出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极大地调动了乡镇政府办学的热情,第一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全面展开。我们抓住这个机遇,把小学办学点撤并后空置的较好校舍改建成幼儿园,使不少幼儿园搬出了危房、老庙宇,改善了园舍条件。二是以“创强”为抓手,提升乡镇中心幼儿园档次。1998年绍兴市开展创建省教育强镇活动,利用这一契机,我们要求凡申报省教育强镇的乡镇必须创建一所达到市级农村示范幼儿园标准的中心幼儿园。这一措施极大地激发乡镇政府创办中心幼儿园的热情。如诸暨市31个乡镇1996年只有一所镇中心幼儿园,到底,所有乡镇均建起了中心幼儿园,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中心幼儿园就达18所,总共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到底,绍兴全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达100%,其中市级示范幼儿园占总数的70%。三是以创建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为载体,启动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绍兴市召开了农村幼儿园建设工作研讨会,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对首批市农村合格幼儿园进行命名挂牌。同时启动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创建活动。《绍兴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标准》的20条指标中,涉及幼儿教育的就有4条。其中有杜绝无证办园(所)、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养老保险问题、要求80%幼儿园达到绍兴市农村合格幼儿园标准等。

2.构建框架国务院办公厅[]13号文件下发后,绍兴市政府在随即下发的相应文件中明确提出:“镇(乡)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办好一所以政府投入为主、独立设置的中心幼儿园。”为此,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新框架。一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目前我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全部由当地政府投入为主举办,主要有两种投入模式:一种是基础设施建设由乡镇政府投入,部分教师由教育部门公派;另一种是随着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落实,由县、镇两级政府共同投入,凡乡镇政府建中心幼儿园,县教育局补贴建园费40%~60%,贫困山区予以重点扶植。二是创建中心村幼儿园。根据自然村的分布情况,凡在村庄相对集中的片、村,采取联合办园的方法建中心村幼儿园,要求规模在三个班以上,活动室、午睡室基本配套,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场地等。中心村幼儿园的建设采取多渠道投入模式,有各自然村集体联合建园、利用小学办学点撤并后空置的较好校舍改建、乡贤捐资、个私投入等模式。中心村幼儿园园长一律由县(市、区)教育局公派。绍兴市农村合格幼儿园评估重点主要放在这一类幼儿园。三是村办幼儿班或教学点。凡小村庄或山区村办的幼儿班,均作为中心村幼儿园的教学点。对偏僻小村庄的散居儿童,我们采取“幼教大篷车”形式,送教下乡,每周2~3次.我们拟经过3~5年时间的努力,基本完成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工作,彻底扭转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较落后的现象。

3.示范辐射为充分利用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积极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搭建各类幼儿园相互交流的平台。一是“名园”带“民园”。设立教学辅导站,由省级示范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辅导一批民办幼儿园!帮助提高保教质量。二是“名园”办“民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凭借示范园的师资和管理经验办好民办分园。三是城乡“姐妹园”结对。城区幼儿园通过送教下乡、全天候开放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乡镇幼儿园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四是“上挂”和“下派”。每年从乡镇中心幼儿园和中心村幼儿园抽调园长和骨干教师到城区公办幼儿园挂职、任教,从城区幼儿园抽调公办教师下派到乡镇中心园任教任职,此举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促进了城乡幼儿园教师的交流。

三、强化管理,重在建设,夯实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1.全面整顿,改善环境近几年,我们对幼儿园的管理做到堵疏结合,在大规模新建、改建、规范幼儿园的同时,依法加大对非法和不规范办园行为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取缔无证办园。一是部门联动。教育部门联合公安、物价、建设、交通、消防、卫生等部门,对幼儿园周边环境、园舍设施、电线电路、食品卫生和接送车问题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检查,保证幼儿的安全。二是依靠乡镇。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充分依靠乡镇政府,组织力量对托幼园所进行清理整顿。三是严肃执法。对于个别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整改不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幼儿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如诸暨市教育局专门成立法制科,对全市范围内的非法幼儿园进行行政执法。有的没收违法所得,有的请求人民法院强制关闭,对违法情节严重的责任人刑事拘留。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全市共取缔和撤并低、散、小幼儿园300多所。

2.实施“交钥匙”工程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其房产属国有资产,由市国资局行使资产管理职能,市教育局行使行业主管职能。此项工程的实施有效遏制了小区配套幼儿园国有资产的流失,仅绍兴市区就有20所配套幼儿园全部移交教育局办学.此举不仅节约了教育资金近5000万元,还大大扩充了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局接管小区配套幼儿园以后,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承办:一是教育部门

直接举办。即由教育局选派园长、教师,保证办园经费,或扩大名园办学规模,由名园举办分园;二是实行国有民办。即由教育局选派园长、教师,办园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办法,不足部门由教育局补贴;三是民办。即由教育局招聘园长,由园长自行招聘教师,实行自收自支。3.坚决刹住“拍卖风”,一些县(市、区)借改制之名拍卖幼儿园,切断公办幼儿园经费。有一个县将一所投入上千万元的镇中心幼儿园拍卖掉,不少乡镇也想仿效。我们敏感地意识到,改制、拍卖风一旦蔓延,多年的努力将前功尽弃。为此,市教育局紧急发文,规定:凡乡镇中心幼儿园改制必须由县教育局批准,否则公办教师全部撤回,不再给补贴经费;已经拍卖、出售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必须收回。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利用省、市示范幼儿园复查机会抓突破。如上虞市一所被拍卖的镇中心幼儿园,原是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我们利用示范复查的机会,五次和镇政府协商,历时一年终于将该幼儿园顺利收回。这所龙头幼儿园的收回,使其他几所被拍卖幼儿园的收回问题也迎刃而解。二是取消其市级农村示范幼儿园资格。个别幼儿园被拍卖后无法收回,已难以发挥示范作用,我们就取消其市级农村示范幼儿园的资格,并要求乡镇政府用拍卖所得的经费重新建造中心幼儿园。目前,全市被拍卖的幼儿园已基本收回。

另外,我们还积极开展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我市财政实际,政府难以包揽幼儿教育经费,教育经费应该由政府、社会和受益者(家长)共同来承担。为此,我们在市区慎重地开展了幼儿园“国有民办”的改制试点,在借鉴山东青岛市及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的经验、做法后,我们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以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幼儿园发展,二是有利于保护教师的切身利益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三是有利于社会和群众)为前提。目前,这些幼儿园运作正常,不仅教师的收入提高了,而且办园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第8篇:下派挂职总结范文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不断加大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力度

(一)深入搞好思想发动,不断增强农村人才开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针对有的单位和部门对农村人才开发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充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够到位的现象,市委、市政府于20__年4月专题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并组织指导各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宣传中央和省、市做好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决心和政策,宣传农村人才开发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通过深入持久的教育,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认识不断提高,自觉把农村人才开发作为人才工作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实做到心思往农村人才开发上用,重心往农村人才开发上移、力量往农村人才开发上投。

(二)及时明确职责任务,切实加强对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领导。为确保农村人才开发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各级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成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部门负责政策制定和工作协调,农业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并有农办、教育、科技、劳动、科协、乡镇企业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列入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农业和农村发展目标规划,纳入全市整体性人才开发,定期分析形势,总结经验,解决问题,表彰先进,确保了农村人才开发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各级政府人事、农业部门把农村人才开发工作作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职能工作,带头树立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村人才服务的思想,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转变工作方式,指定了专人负责农村人才开发的具体管理服务工作,把人才开发工作全面拓展到了农村中去。

(三)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着力理清农村人才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围绕增强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市人事局、农业局、乡镇企业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先后于20__年和20__年年初,分别集中一个多月的时间,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汇报分析等形式,深入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农技部门、私营企业和广大农村,对全市所属各县(市)、区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在摸清全市农业和农村各类人才底数、建设现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专题召开研讨会,对如何做好农村人才开发工作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__市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意见》、《__市农村人才资源开发规划》、《__市农村人才开发基金筹集办法》等文件,确保了全市农村人才开发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强化教育,狠抓培养,切实增强农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一)切实稳定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着眼建设一支过得硬、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各项政策的优惠力度,对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承包和技术服务取得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给予重奖;对在乡镇和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视情况在业绩评价、职称评聘、学习培训、子女入学、住房改善等方面尽可能地给予照顾;对志愿到农业第一线工作的大专以上毕业生不仅可以提前定级,户粮、行政和组织关系还可委托县级主管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机构管理,从而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各级还采取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到大专院校深造,为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同志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和参观见学,广泛开展试验示范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等措施,促进了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素质的提高。截止去年底,全市4855名农业和农村专业科技人员,已分别有152、1226名同志取得了高中级职称,占总数的28.4。

(二)大力培养农村急需实用人才。各级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由农业院校、农广校、农村职业学校、农民科普夜校、农科站(所)等构建的市、县、乡、村四级一体的农业科技培训网络的作用,按照每年市培训100名骨干型优秀实用人才、区县培训50名带动型优秀实用人才、乡镇培训20名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本着“需要什么,培养>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

(三)突出抓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各县(市)、区围绕建设一支精干、廉洁、高效的乡镇公务员队伍,积极改革和完善县乡公务员制度,不断加大从优秀村干部和优秀青年农民中录用乡镇公务员的力度,认真搞好科技副县长、副乡(镇)长的选拔任用工作;坚持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批乡镇干部骨干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学习进修,强化理论培养;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基层锻炼、下派挂职、轮岗交流等时机,狠抓农村基层干部的实践锻炼;广泛开展“做农民满意的公务员”评比表彰活动,不断提高乡(镇)村干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农村人才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积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各级始终把从源头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提高农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石紧抓不放,针对广大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实际,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等途径,突出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落实,切实扫除青壮年文盲,不断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针对大部分学生初、高中毕业后直接参加农业劳动,科技知识少、技能低下的实际,积极推进农村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普遍采取“三加一”、“六加一”的形式,对农村学生进行农业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打牢回乡务农、进城就业和创业的根基;针对中青年农民作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的实际,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业远程教育,充分发挥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切实加大实用技术、致富技术的推广传授力度,较好地促进了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三、优化环境,改善服务,努力提高农村人才队伍自我开发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着眼增强农村人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各级不断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坚持不懈地宣传农村人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农村人才学习科学、艰苦创业、勇于实践的先进事迹,宣传中央和省、市领导关心、支持农村人才的感人事迹。同时,本着注重实绩,体现示范性、代表性的原则,大力开展优秀农业人才评选表彰和奖励活动,坚持每年命名、表彰“十大特色种植户”、“十大养殖户”和“十大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科学文化、尊重农村人才的社会氛围,形成了鼓励农村人才干事业、支持农村人才干成事业、帮助农村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十分注重加强对农村人才的政策扶持,不仅支持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承包和技术推广等有偿技术服务,还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经营所得;不仅严格落实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到县以下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优惠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缴纳保险费用,还想方设法地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仅积极引导、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兴办科研和经济实体,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还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审批办证、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特别是对受到县以上单位表彰奖励的优秀农村人才,优先考虑安排科研或科技试验示范项目,优先推荐评审技术职称,优先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优先提供生产贷款,优先承包土地荒山和企业,优先申报科技奖励,较好地激发了农村人才的进取精神和创业热情。

(三)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各级注重选派熟悉农村工作、了解人事人才政策、年轻精干的工作人员从事农村人才市场管理服务工作,并指导乡镇结合实际配备了1-3名专(兼)职农村工作人员,村组指定了1名人才信息联络员,确保了农村人才开发组织有保证,业务有指导,科研有场所;以县(市)、区人才市场为依托,大力培育农村人才市场和中介机构,适时组织农村人才进行异地难题会诊、经验交流和技术服务,逐步疏通了各类人才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为“三农”服务的渠道;及时建立以县(市)、区人事和农业部门为中心,以乡镇服务组织为阵地,以村级服务网点为基础的农村人才网络,为农村人才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政策、交流、培训、开发和技术等方面的服务。

四、因地制宜,严格管理,积极推进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一)认真搞好农村人才数据库建设。为全面掌握农村人才情况,加强对农村人才的管理,各级农村人才服务机构高度重视农村人才资源的调查登记和人才信息库建设,围绕“三农”工作发展规划,坚持每年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的农村人才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切实摸清农村各类人才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底数,并根据各个农村人才的专业特长,分类登记造册,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和乡(镇)村组人才储备库,实行计算机管理,为科学开发农村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持。

第9篇:下派挂职总结范文

2006年2月,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其中首次提出:“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

2006年底,国家卫生部在全国推广双向转诊制度,旨在真正实现老百姓“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便捷服务。“社区首诊”与“双向转诊制”的实施让社区医院、百姓看到了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的希望。

2008年为了配合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扭转药价居高不下而廉价药品生产低缓和消费终端消失的现象,国家大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未来对目录中的产品,实行“定点生产”、“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的模式。

2008年10月16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要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这些致力于解决社区医疗实际问题的举措步步紧跟,而身后却依然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看个感冒得排一上午,药费动辄上百元;一边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可罗雀,人才匮乏、设备落后的现状,但这些现实已经不容忽视了。

中国社区医疗困境调查

据了解,在山东省青岛市社区卫生覆盖率达到全市城镇居民的91.7%;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覆盖率已达90%;海口市社区医疗覆盖率达80%;呼和浩特市社区医疗服务站全市覆盖率达94%……在这些可喜的数字背后却是大部分的社区医院依然“门可罗雀”,家门口的医院好像离我们还很远。究竟社区医院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之所以不愿到社区医院看病,最主要原因是认为“医生医术水平低”(33.6%),23%的居民是因为“医疗设备陈旧不全”,24.5%的居民因为“医疗服务项目有限”,23.1%的居民认为“药品品种不全”。

市民信任度低

“居民有了头痛发热,虽然社区医疗站就在眼前,可他们宁可合近求远去大医院,也不去‘小医院’。”日前,一位社区医疗站的医生在论坛中诉说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以广州市为例,中山医院住院大楼、急诊大楼和康复大楼有编制床位946张,却已经加床到1092张,医院已经尽力解决重症病人,但还是供不应求,仍然有不少病人在排队等待住院。对比大医院的“一床难求”,社区服务中心显得十分尴尬。据卫生局统计,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仅占到10%左右。广州市内每条街道都会设置一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及若干医疗站,本是卫生部门提出的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不少市民却依旧反映,大医院每日仍门庭若市,不少社区医疗站却少人问津。大多数市民有了头痛发热一类的小病,情愿走远路排长队到大医院看名医,也不“光顾”家门前的社区医疗站。家住东华西路的童先生说,他到一家省级大医院看一次感冒,药费虽然高达98元,即便这样,童先生也表示宁可多花钱也要买个平安,因为大医院的牌子有保证,其他医疗单位他信不过。但家住一德路的李女士说她退休数年,平时多到附近的一德路社区医疗站看病。她说,到医疗站去看感冒,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开中药或西药。若开中药,通常一次开三副,每副六七元钱,加上挂号费也不到30元。如果服用西药,加上抗生素及针水,药费640元左右。

通过广州市的随机调查,在自费求医的情况下,只有两成市民表示会考虑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超过七成市民表示,即使小病也要去大医院看,其中第一医院、中山医院为首选;超过一半的市民表示,即使不去第一医院、中山医院,也应该去思明区医院、一七四等大型综合医院;并且,有一成的市民表示,绝不去社区医院看病,“不信任”是主要原因,愿意到社区就诊的70%~80%是老年人。

人才缺乏严重

尽管90%居民认为在社区看病方便,60%居民认为社区价格更便宜,但70%居民认为社区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不尽如人意。现有社区医疗中心卫生人才流动性较大、队伍水平较低。416名医师中,执业助理医师78人,占18.7%,副高以上职称主要是离退休医师,每个“中心”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80%以上是外聘人员,属于中心的在编人员很少。

对比大医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社区服务中心都十分尴尬。例如最普通的X光机,社区服务中心都没有。曾有病人发烧来就诊,怀疑肺部感染,可是社区就连给病人拍片分析都做不到,病人只好到大医院。

如果说硬件设施不足可以靠资金投入来缓解,人才却是社区服务中心燃眉之急。比较大医院“博士满地跑,硕士像根草”,高素质医务人员在社区服务中心极度缺乏。短期内要缓和这种情况,下派义务人员是关键。相关人员表示说:“有人担心,这样做,大医院人才就被挖空了,人才资源短缺了。实际上,社区医院‘解决’了看小病的病人,大医院的负担也可以减轻。”

社区医疗的春天

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医疗的政策和资金投入

北京市2008年要在城八区改扩建和新建2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10个郊区县改扩建133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和改扩建399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虽然北京市已建成2600余家社区服务机构,但是,从多年来的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发展的状况来看,成效并不显著。社区卫生站因医生经验不足,加上硬件设施不齐全,造成很多社区群众对卫生站不信任,很少到社区卫生站就诊。公众对社区医疗的信任度已经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

政府部门不仅要从理论上高度宣传社区发展的重要性并做出区域规划和建设安排,更重要的是给予社区医疗事业发展足够的体制和政策支持;各级财政部门应制订足额预算,尤其要确保人力资源经费及时到位;政府更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应当履行的具体责任;政府应当包揽社区医疗机构除医疗成本以外的全部支出费用,并充分满足社区医疗机构生存与发展

的基本经济和政策需求,真正担负起基本医疗投资主体的责任;如果财力有限,政府应着手深化体制改革,重新配置卫生资源,将大型综合医院推向市场。引进民营资本,拓宽筹资渠道,扩增全社会卫生资源,这样既可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也能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总之,只有筹足资金才能确保社区医疗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才可能最终满足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

为了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首先,应当大力培养全科医生队伍,使其成为社区医疗服务的主力军;第二,将城区一、二级公立医院改造成为社区医疗机构,形成完善的社区医疗中心;第三,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医疗服务领域,并鼓励社会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捐助;第四,社区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后,采用分级诊疗和差额付费管理办法,强化双向转诊制度。

现行机制挑战社区医疗的经营管理

北京市已经开始尝试社区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312种常用药品以零差价销售。虽然从原理上解决了“以药养医”旧体制存在的根本问题,但是,如果其他配套政策跟不上、补偿额度不足或部门监管不力,仍然会出现社区医疗机构追逐经济利益的新问题。社区卫生站由于药房面积不大,空间和场地都会造成药品库存不足;药品种类不全会导致病人的信任度下降:进药过多又可能因药品过期而造成浪费;由于零利润销售,各种药品销售和储存中存在的经济亏损都要由政府承担,药品销量还受到保险付费制度的约束,多销还是少销存在着两难的选择。因此,以销售零利润药为主的社区医疗机构将会面临新的体制性生存困难。

近期,北京市社区医疗采用的廉价药品吸引病人的办法初见成效,药品零差率销售1个月,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均门急诊量比过去增加3.5倍。但是,在今年大型医院实行“医药分家”和“收支两条线”的体制改革之后,随着大医院的医药费用降低,刚形成的优势平衡又将被打破,社区可能会失去依靠销售廉价药品来吸引病人的竞争力。

社区医疗机构要争取更多的病人,发挥更大的保障作用,首先在内部主动转变服务模式,用热情、细致的服务吸引病人;与此同时,外部要争取政府在机制和体制的创新,获得更多有效的支持。2007年,北京市260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激励机制上讲,在采用“收支两条线”后,如果没有其他措施,可能削弱多劳多得的工作动机,长期缺少激励机制,将会影响社区更多收治病人和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尽管采用绩效考核与分配管理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在分配总量已经确定的条件下难以形成有效激励。

创新价格机制,合理分流病员

能否吸引病人在社区就医是考核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医疗价格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支配病人流向的作用。政府支持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不仅要投入房屋、资金和设备,还要在价格杠杆上下工夫。目前,价格机制在我国保险制度不健全且自费病人多的条件下发挥着很大作用。如果社区的医疗价格与大医院接近,而医疗技术收费又不能体现医疗水平的真实性,仍然不能吸引病人留在社区,就如同一星级宾馆的价格与五星级相同,客人肯定会选择后者一样。社区的医疗费用应低至成本以下,由政府补差;提高大医院的挂号费和诊疗费,三级医院在收费上应与社区医疗和一、二级医院拉大差距,直到能够发挥杠杆作用。随着医保付费引导政策相配合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推动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人群合理分布格局。虽然采用提高大医院的医疗价格引导和分流病人,将可能引发“看病贵”的指责;但是,如果不分级调整价格,病人仍然集中往大医院就医,不仅依然“看病难”而且很难形成包括社区在内的已经科学规划过的医疗资源配置。

基本医疗的概念是动态的,随着病人需求不断增长,政府的支付能力也在逐步提高,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决定着基本医疗的水平。只有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才能解决群众看病难和贵的问题,单纯依靠价格管理还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医生和医院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增加诊疗数量和分解住院次数来摆脱目前各种管理控制从而获得费用增加,最终仍导致看病贵。医疗行业是一个信息极为不对称的行业,如果医生要求病人做任何检查和治疗,病人都很难提出反对的意见,因为其很难掌握医学诊疗技术。医疗市场竞争的结果不能消除这种不对称,也不会经过相互竞争而降低费用。在市场失灵的医疗领域,政府应当健全以单病种费用管理或诊断相关组付费为手段,涵盖价格和总量调控的医疗费用综合监管体系。

完善社区医疗依赖健全的医疗保险体系

从目前的社会状况来看,解决群众看病难和贵的问题是首要问题,而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商业医疗保险共同汇合,这样才能构建我国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

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制度需要健全的医疗保险体系做支撑。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中规定,被保险人按照规定到上级医院就诊时,自行负担门诊费用的20%;但是,如果不经社区医生转诊,直接到一级医院就诊要自付30%费用;直接到二级医院就诊需负担40%;三级医院则要自己负担50%,以逐步增加个人付费比重的办法来规范患者的就医行为;利用保险制度引导分流病人到各级医院就诊,可以合理利用政府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

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但不能满足群众所有的医疗服务需求。居民患重病到医院治疗,还需要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以抵御个人的经济风险。这就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承担,由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来具体实施。目前在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尚待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医疗保险在促进社区医疗机构发展中的作用还比较弱。但是从长远来看,应当从现在起步,尝试建立保险付费的分级就医和双向转诊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实现完善制度的目标。2007年,北京市卫生局和劳动保障局密切合作,建立了市民就近在社区看病的报销制度。只有政府在制度建设中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形成配套,才能实现社区医疗的新格局。基本医疗虽然是医学的概念,但是在制定政策的层面,更多的是经济概念。有专家建议,在现阶段能否考虑把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定性为基本医疗,这样更容易从政策上操作,也便于公众理解。

卫生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度,研究解决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制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制定对首诊制和双

向转诊制的医疗保险支持政策。目前北京市已经实现享受公费医疗单位的离退休人员,除单位认定的合同医院外,可在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根据需要就近选择一家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其中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离退休人员可在其派出的一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劳动保障部门积极配合并支持社区慢性病费用控制试点,调整医疗保险相关报销政策,简化结算办法。在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使用高血压、糖尿病等试点病种的乙类药品,取消个人先行负担的10%费用,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这些做法虽属初级阶段,但已经开始发挥医疗保险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重新构建城市社区医疗组织体系

新的医改政策将解决全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作为首要问题,这就意味着政府要加大社区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的比重,原有卫生资源配置的平衡将被打破。如果政府主抓小社区,放开大医院,各级公立医院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体制和机制变革,才能适应这种资源配置的新格局。

重新构建医疗组织体系是确保社区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体制保证。近期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的部分一、二级公立医院将被改造成为社区医疗机构,为城市社区居民和进城农民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在我国,社区医疗机构发展历史较短,基础薄弱,人才和设备缺乏,在群众心目中的信誉不高,很难在短期内吸引大批病人前往就医。要吸引病人在社区就医,除了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外,还需要有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支撑。经济、技术和管理不仅是现代医院生存与发展的三大支柱,同样也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社区医疗中心的一、二级医院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可以带动社区医疗的建设与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包括民营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财政补助,采用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将养人的钱用于办事;对民营医疗机构中非营利性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免税或专项资金购买的方式予以扶植。基本医疗服务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不高于成本,必须体现明显的公益性。民营医院定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后,对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部分,政府要给予补偿,与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同样政策和待遇,甚至一些设备政府也可以给予必要的资助,以共同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在制度保障方面,应逐步形成社区医疗机构的首诊和转诊制度。上海社区医疗建立的首席医师制度就把住了转诊关。北京协和、同仁等大医院已经建立社区病人预约转诊的绿色通道。保险制度应当规定病人到三级医院挂号前,必须先在社区就诊,经社区医生开具转诊单后,方可到上一级医院就诊并获得医疗保险付费,否则保险增加个人付费比例或者采取拒付的方式。

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关键在人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看病找专家、医院选环境、药品嫌价贵、服务需优质、收费要低廉等。在三级医院就医都不一定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对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质上是看好医生难,看大医院贵。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属于相对不足,主要是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专家资源紧缺,知名的医生数量不足,而多数病人到大医院主要是寻求高水平的专家。北京市正在实施的名院办分院的发展战略,旨在依靠大医院的优质专家和管理资源,扩增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实际上,社区医疗机构最需要的也正是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创业初期的艰苦条件下很难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医生的成长周期长,更加重社区发展的困难。政府试图通过政策引导和行政命令,指派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轮流挂职甚至与晋升挂钩,希望解决社区的人才问题;但是,许多专科医生到社区却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专科病人很少,全科又不擅长。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大医院专科人才资源不足,导致院内的医疗水平下降。不解决人才问题,社区难以发展;如果要真正解决社区人才问题,就必须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的力度。遵循市场经济的法则吸引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为他们解决职称、待遇和业务发展等问题。同时,探索将新分配到三级医院的医生派到社区轮转,返聘二级以上医院的离退休医生等一系列长效机制。

社区医生应该是高素质的人员和全科医生,在疾病鉴别诊断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水平,才可能区分大病转诊与小病留治在社区。如果不能较好地解决医务人员的待遇和职称等后顾之忧,社区就无法留住高素质人才。四川省2007年对到社区服务的卫技人员提前一年参加中级资格考试。从根本上说,医改本身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社区医生和患者都能满意的、符合发展需要的体制和机制。

目前,我国社区医疗发展不平衡,与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和机制创新是一项长期性任务,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卫生工作会议提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艰苦奋斗才可能实现,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如果道路漫长将会引发群众更加强烈的不满,因此,解决群众看病难和贵的问题不能仅靠社区医疗的单项建设,而要依靠综合配套的医疗体制改革,只有政府全面规划、全社会动员、系统推进,才能从根本上得以实现。

国外社区医疗借鉴录

许多国家完善、发达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保证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及生命质量,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强烈的敬业精神、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与不同护理对象沟通交流过程中体现出的极其人性化的关怀与爱心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正在逐渐发展,在管理模式、规模、形式及服务项目等方面尚需不断完善。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家庭结构的改变等,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范围将不断扩大。为减轻经济和精神负担,人们希望就近医疗、家庭护理及保健、康复、治疗、临终关怀、老年护理等能在家里实施;而近年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爆发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使人民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但其他发达国家对SARS的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社区卫生机构系统规模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SARS在我国许多地区的迅速流行,显示出我国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因此,通过国内外对比,建立和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势必应该成为我国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

英国:九成患者上社区诊所看病

布莱尔说,英国国民虽然享有较高程度的医疗保障,但却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病人并不能想到哪家医院看病就去哪家。

英国的国民医疗体系有三个层次,最基础的是社区全科诊所(相当于中国的

社区医疗机构),诊所里的全科医生负责老百姓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以及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工作;中间层次是按城市行政区划设立的地段医院;再上面就是政府或机构兴办的大医院和专科医院。按规定,居民生病后(突发急症例外),必须先到社区诊所请全科医生诊治,只有全科医生签字同意,才能转到对口的医院就医。

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全科医生充当了一个保护百姓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的“守门人”。

布莱尔做了27年的全科医生,在当地颇有名气,同时兼任当地初级卫生服务局(相当于中国的县级卫生局)的顾问,经常外出检查工作,所以对全科医生“守门人”职责有着清楚的了解。

“初级卫生服务局一般管辖10至20个全科诊所,它有一个专门的网络系统,进入这个网络,所有诊所的门诊、转诊情况一目了然。如果哪个全科医生转诊病人过多,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初级卫生服务局便会派出专家进行检查,根据不同原因采取措施。如果是因为医疗水平差,初级卫生服务局便会要求开单异常的全科医生外出接受培训,费用由政府出;如果是因为工作不够认真,便会受到严厉惩罚,甚至解除其服务资格。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人的转诊和医疗费用的上升。”布莱尔说。

数据显示,英国有6000多万人,老年病人、慢性病人非常多,然而,真正上医院看病的人只占了就诊人数的10%,90%的都是在社区诊所进行治疗。

美国:社区卫生工作者助推基层医疗保健

在美国的公共卫生系统中,社区卫生工作者凭借他们对自身社区文化、行为以及需求的广博知识,积极参加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卫生教育等有关的活动。

在过去的10余年中,美国社区卫生工作者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社区卫生工作者,指的是在其自身居住的社区里帮助人和团体接受社区卫生服务并向社区成员们讲解一些健康保健知识的非医疗从业人员。

在美国的公共卫生系统中,社区卫生工作者在进行的预防疾病和卫生教育等有关的活动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健康相关的诸多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角色的不断增加,社区卫生工作者在特定的医疗领域和社会公益领域下的培训和认证工作日益受到美国各州的重视。

医疗成本不断增长,人口构成日趋多元,低收入人群数量居高不下,如何使他们在低支出水平下获得平等的医疗服务,一些缺口导致社区卫生工作者面临多深层次的挑战,同时也成为培训与认证项目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

遍及全美的社区卫生工作者

早在10年前,就有研究表明,家庭护理是针对难以接触到的家庭,帮助其防止心理疾病和促进儿童健康的有效策略,并且认为应该多培训和启用“非护士”或非医学专业人士作为家庭护理者。

最近,美国国家农村卫生协会也认识到,社区卫生工作者是家庭医生的理想助手,也是居民与医疗卫生服务的连接纽带,因此协会鼓励社区卫生工作者项目的发展。2002年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的一项决议称,社区卫生工作者在社区起到了改善卫生保健服务的作用,因此也提倡支持社区卫生工作者计划。所有这些中间层面都已经认识到社区卫生工作者扮演着一个填补医疗保健缺口的重要角色,因此纷纷倡导进一步发展社区卫生工作者计划,包括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教育和适当的评估程序。

美国的阿拉斯加、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康涅狄格等17个实施了社区工作者计划的州被分成了三大类,分别为“州认证项目”(由州立卫生部门或机构进行认证或发放许可证)、“社区学院培训”(在社区学院进行的认证项目和非认证项目,但并非是州一级的认证)以及“培训机构”(在培训机构一级进行的特别培训项目,有时也与其他教育单位合作)。经过挑选的社区卫生工作者培训和认证项目的数据将根据这三大类进行归类,并将有关这些培训和认证项目的信息汇总成表格。

在非正式的社区卫生工作者项目建立之初,卫生保健机构、当地卫生部门和社会活动家们就认识到这些卫生志愿工作者存在的价值以及他们在少数社区与卫生社会福利机构之间发挥的积极的联系作用。不管项目属于哪一类型(认证、社区学院或项目培训机构),所有项目活动都回应了一个共同的诉求: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丰富的培训与认证计划

在数州设有社区学院和直接服务机构的培训项目,例如非营利的社区中心和诊所,其中很多项目得到州财政或其他形式的支持。

大部分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项目和课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陆续出现了,在认证培训项目的初期并非只包括社区卫生工作者,也同样包括卫生专家、州立法者、州和县一级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

俄亥俄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内华达州建立了州一级的社区卫生工作者培训标准,并在州卫生部门为非医学专业卫生工作者提供了培训。但北卡罗来纳州和内华达州并没有要求对社区工作者进行认证,其中北卡罗来纳州要求所有受雇于州投资机构的社区卫生工作者要参加至少3个由州卫生部门提供的培训。另一方面,俄亥俄州的卫生部门已经为“社区保健协调员”执行了标准化的培训,培训完全由HRSA的社会公益计划(CAP)提供资助。该州现有6个示范点,分布遍及全州。州卫生部门也已经为主管人员开发了基于培训模块的网页,并正计划为社区保健协调员建立一个网站。

在俄勒冈、密西西比和西维吉尼亚,社区卫生工作者服务成为他们社区和服务机构网络的连接渠道。每一个项目都有独特的主动社区工作模式,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课程都是根据社区和单位的需要而定。

印第安纳州开展了一项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医学帮助的专科社区卫生工作者州认证程序,这个认证项目已经对符合公共医疗补助制度机构认证的社区卫生工作者进行了财务补偿。

德克萨斯州执行的州立法认证程序,到现在已经正式认证了超过500名社区卫生工作者。这套认证标准3个层次:培训制度、培训师和个体社区卫生工作者;所有这三个级别的认证都得到实施。虽然该州并不要求所有的社区卫生工作者都获得认证,但是为了他们能够得到雇用(或者成为志愿者),还是趋向于要求社区卫生工作者进行指定级别的认证,所有的认证程序要求具备指定的教室学习课时和专业培训课时。

俄亥俄州在2004年通过立法设计了社区卫生工作者和社区护理协调员的认证制度。近年,还提供了在线的电子培训。

社区卫生工作者培训和认证计划的性质在每个州都有所不同。州政府为社区卫生工作者提供的培训远远多于认证计划。在机构水平开展的培训项目不同于受到州政府管制的认证,尽管社区学院项目和州管理的培训和认证计划都很可能受到一些州政府的支持,但是没有必要被所谓的标准尺度所限制。

如今,全美多个州展开的社区卫生工

作者培训与认证计划已经开始显现它的效果:

职业的进步:社区学院提供的社区卫生工作者培训项目促进了其自身职业的进步,很多社区卫生工作者在社区学院接受培训并继续深造,并达到高级专业护理和专职社会工作者的水平。

增强社区卫生工作者的稳定性:卫生保健机构提供在职培训,帮助社区卫生工作者有能力挣到更多的工资,这大大提高了工作者的稳定性。

社区卫生工作者状态的提升:州级认证发掘并扩大了社区卫生工作者对工作的认可度,在一些情况下也增加了他们的个人收入。

自尊心的增强,自我价值的建立:社区卫生工作者认证非常肯定和有力地影响着社区卫生工作者的个人行为。

总体而言,美国各州的社区卫生工作者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针对性和改进社区卫生工作者技术和知识的途径,它们共同呈现的特征:基于培训的社区学院、在职培训以及州立法的认证。只有少数几个州决定执行州一级的培训和认证程序,大多数州都已经将培训机构设在了社区学院和当地基层培训机构,这样政府可以直接向社区学院提供津贴来促进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垂直流动和职业进步,或者直接支持那些经过了培训和认证的社区卫生工作者,为其提供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社区卫生工作者日益成为其所居住的社区和卫生系统之间一条紧密联结的纽带。估计在2000到2010年间,已经计划的“社会和公共事业人员”数量将增长76%,成为增速最快的职业之一。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经过培训(认证)的社区卫生工作者会成为美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潜在动力。

比利时: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机构见闻

比利时是目前世界上社会保障体系最为全面和完善的欧盟国家之一,社会成员的生老病死残、失业、退休、入学、住房等均有相应的社会保障。由国家卫生部与社会福利组织联合组建的各种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机构,能够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医疗卫生需要,形成了较科学、完善的管理模式。根据中国与比利时弗拉芒国外教育计划协会(VVOB)国际合作项目协议医疗保障体系,能够考察当地的一些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机构,让我们更直观的亲临比利时完善的社会。

儿童-家庭福利中心

(Child and Family welfare Center)

该中心构建于1984年,正式运作于1987年,是比利时弗兰德地区一所规模较大、网络一体化管理的医疗保健福利机构。目的是通过免费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弗兰德地区的儿童福利待遇。服务领域主要有3个方面:对儿童的预防性照顾;儿童精神心理卫生;儿童的社会化成长照顾。具体服务项目围绕这3个方面体现在各个环节、各项具体服务内容中,贯穿于母孕期、婴儿出生后及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如预防死胎及早产儿;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的、心理活动的、社会交往的、情感及个性的发展,其认知、语言及思维等;并给予父母或监护人自始自终的支持与指导。实施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家庭访视;二是通过在儿童福利诊所、预防性护理中心及社区信息中心等进行的咨询、实践指导、体检及预防接种,或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等。分布在各个区域的诊所共有300多个。工作群体有医生、区域护士、志愿者或了解不同文化的社会工作者等。家庭访视主要由区域护士完成。如每个家庭的第1个孩子出生后3个月内,区域护士要先后进行4次家庭访视;第2个孩子出生后3个月内则需进行3次。目的是为了使服务对象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中与区域护士接触交流,包括对新生儿发育情况的测量与评估,对父母在喂养、安全照顾等方面的指导等。在各诊所的咨询、指导则由医生及区域护士分别进行、共同协作完成。3岁以内的儿童共享有10次医疗护理咨询,其中7次在1岁内完成,两次在2岁期间,1次在3岁时。咨询时间需事先预约,父母或家人携孩子到诊所后,先由社会义工热情接待,给孩子测量体重;然后与区域护士进行交谈,提出问题并共同讨论,同时预约下次咨询时间;最后向医生咨询有关医疗方面问题,并由医生对孩子的生理发育、听力情况等进行检查。之后,医生与区域护士共同对每个儿童的咨询结果进行评估、讨论,所有资料存储到电脑里。据统计,整个弗兰德地区97%的家庭接受过区域护士的家庭访视,83%的家庭到诊所寻求过咨询,因照顾不当而引起的婴儿窒息死亡率较前有了极为明显的下降。

残障儿童教育中心

(MPC Turbank)

专门为3~21岁残障儿童及青少年(不包括身体残障)提供特殊教育的福利机构。这些儿童及青少年均有先天性的或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心理或智力障碍,如先天性智力发育不全、痴呆、自闭症、社交障碍等。比利时各个区域都设有相应的中心,目的是给予这些孩子及其家庭以特殊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尽可能正常的生活与成长。包括对孩子们的医疗护理、教育、生活照顾,对家人的心理支持及沟通协调等。由1名医生、2名护士组成的医疗护理部门是这所教育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负责所有孩子的入校健康登记、定期体检、常规治疗、心理辅助、突发疾病的处理及陪同需到医院就医的孩子看专科医生等,并建立长期的健康评估或病历档案,他们对每个孩子的健康、心理状况都了如指掌。在随1名护士陪同一个9岁男孩到医院复诊的整个过程中,从护士对孩子的每个眼神动作,每句话语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与怜爱;而孩子的顺从与依赖,脸上荡漾的笑意,足以表明他对这名护士的信任与喜爱。另外,由几十名专门从事特殊教育者、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义工等组成的教师队伍则承担了这些孩子的主要教育任务。白天在学校里,老师们根据每个孩子的年龄及特点,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有特定的教育计划,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做游戏、劳动、手工、烹饪、电脑教学、课外活动等,帮助他们认知、思维、交往,学会自理甚至谋生的能力。每个教室的布置像居家环境,墙上贴有每个孩子及老师的照片、周一至周五固定的计划安排、各种温馨有趣的图画及饰品,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使他们感到舒适、安全。晚上,则根据每个孩子残障的类型和程度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住在分布于周边社区的“家”里,在老师的照顾下,大家一起用餐、休息、看书、看电视,定期上街购物、与邻居小孩玩耍、假期露营、游泳、骑车等。这个特殊的服务机构,为这些不幸的孩子营造了一个安全、快乐的家园。

白黄十字家庭护理站

(White Yellow eross Home Care)

比利时的家庭护理已发展得很完善。白黄十字家庭护理站是比利时最大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提供了比利时约50%的社区护理服务,遍布比利时各个城市的不同区域,实行电脑网络管理。每个区域的白黄十字家庭护理站都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电脑

资料信息管理的文秘及区域护士等。区域护士在病人所熟悉的家庭环境里提供照顾,满足病人护理需求的同时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具体内容有:按照出院医嘱或家庭医生医嘱为病人行肌内注射、胰岛素皮下注射、伤口换药、服药指导与观察等;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沐浴、更衣、更换尿布,协助病人穿脱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弹力长袜等;对这些家庭的其他成员给予支持。护理站的文秘根据电脑注册登记的每例病人的不同护理需求,通过电话与病人预约具体家庭护理的时间。并按照不同区域,将病人相对归类,每天由电脑输出名单,注明病人住址、上门时间、所需物品、特殊需要等,区域护士则根据名单按照先后顺序出诊。每位区域护士负责一定数量相对固定的病人,每天护理人次视情况而定(一般6~17例)。区域护士出诊时驾驶1辆白黄颜色相间的救护车(是白黄十字家庭护理站的重要标志),穿梭于大街小巷。每位接受家庭照顾的病人都建有家庭护理手册,区域护士每次上门服务后,会在护理手册上记录相关的内容和特殊交待事项,以便医生或其他区域护士查核。回到护理站后,所有区域护士与文秘一起对当天工作完成情况、病人特殊变化等进行讨论,补充或更改电脑中储存的病人资料,为第2天的护理服务做好准备。另外,每周进行1次总结讨论会,讨论1周的工作隋况,病人的病情进展、心理状况、护理效果或自理能力的评估、家庭成员的协调配合等,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商讨出解决办法及改进措施。这种家庭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病人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需要,因此减少了病人的住院率、缩短了住院疗程,大大减轻了医院及家庭的负担。

老年医学心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