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作文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是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由此意味着语文教学就要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是必要的。在学生能力培养中感慨良多,现归结如下。
一、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
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当然,我们所说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不愿意写的不必逼着他写。更多的时候,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
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下的“文字堆砌”。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那么就必然允许他自己的作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实践中,我感到自由作文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二、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
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我经常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从生活中找素材,提醒他们要特别关注自己,要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因为文章都是心灵的产物。而这些在课内作文中不可能都一一涉及到,引导学生在课外将自己一时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习作中往往比课内作文质量更高,内容更充实。
三、注重锤炼作文语言
写作语言不外乎“巧借引用”“善用修辞”“来点幽默”“提炼警句”等方法,除了日常积累的语文素养,我们的文章不一定非得用上所有的润色方法,能用上两种就已实属不易,当然,能用时坚决“当仁不让”“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是我们又反对“唯文采”的倾向,为了文采而文采,不顾文章的思想和题材实际,只注重语言的漂亮外壳,结果是空洞无物,华而不实。要根据作文的题材、主旨而定,要恰到好处,不留斧迹,自然而然,行云流水。
四、提倡学生自助式评改
一、整合专题安排
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较为集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顺序和形式上的整合,不能每篇课文都详细地讲解,需要有一定的取舍。比如,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选有《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不自由 毋宁死》等,这几篇文章都是以演讲词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所以,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前两篇或者自己认为较为重要的两篇,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也让学生掌握演讲词的表现形式。剩下的两篇就让学生自己根据教师的讲解过程去揣摩体会,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情感展现方式和演讲的形式,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学的了解。
除了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品以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讲课进度引进一些文学性较强的外国作品,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扩大文学视野,深化学生对外国作品的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引进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或是《战争与和平》,它们都是具有很强代表性的外国作品,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展现形式也比较经典,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理解。
二、改进学习方法
教师若想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外国文学作品,自身应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教师自己应该对外国文学有很深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师首先应该对语文课堂中的外国文学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外国文学作品富有人文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人物特征等,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把握文章的整体语感,了解文章的结构特征。因此,教师一定要具备极好的文学素养,熟悉外国文学史,应对教材所涉作家的写作风格有深入的了解。这样在讲解的时候才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个更深更广的角度解读文章,理解其中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中,这样可以更好地体验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主人公的情感,感悟到文章中更深哟蔚哪诤。举个例子,在学习《欧也妮・葛朗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欧也妮的父亲老葛朗台,从他身上感悟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本质,让学生将自己带入欧也妮这个身份中去体会主人公的无助和悲哀。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体会出资本主义的丑陋面貌,进一步肯定社会主义,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外国文学作品和中国文学作品进行对比,这样学生会有更强烈的体验。
三、加强兴趣引导
教师在学生外国文学作品学习中起到的是指导的作用,而不是强制学生去阅读,否则会让学生失去阅读体验的兴趣。适当地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喜爱,让学生自己积极地阅读。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进行恰当指点,在阅读的思路和方法方面加以指导,具体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则需要学生自己去揣摩,通过自我的阅读得出。例如,必修教材里面节选有莎士比亚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体会全文中两个人物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对于阅读莎士比亚其他文学作品的兴趣,深入地了解这位英国作家,更好地理解这位作家的作品。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外国文学作品阅读,不止是教材上的文章,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让学生畅游在文学的海洋中,体会语言文字带来的愉悦,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阅读,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拓展自己的语文知识面和思维。学生也可以去市里的公共图书馆借阅或者在书店里购买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拓宽自己的文学知识,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积累知识,从而加深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让学生意识到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而不是停留在原地。学生应该对这种新的知识领域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提高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接触更多形式的外国文学作品,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
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合作学识的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差,不利于师生开展合作教学方式,阻碍教学进程。
1.1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形式
人数较多是现在学校班级最普遍突出的一个特点,这直接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展开合作、讨论,没有几分钟就要进行指导。虽然通过分组学习确实落实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但由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短,完全起不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实践过程也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1.2过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中,明确了师生在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发挥作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过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导致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被忽略,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最终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酚的性质与应用》这课内容时,教师先提出疑问,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得出结论。这整个过程在形式上是学生通过合作进行自主学习,但完全降低了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有的教学主导作用,学生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盲目、随意地学习,必然会降低学习效率。
1.3小组成员缺乏交流与合作意识
由于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成绩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因缺乏自信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往往是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发言,由于差异较大,学生之间难以深入交流、探讨,小组活动基本上是由成绩好的学生包办代替了。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强,小组分工不明确,不利于学生展开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正确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其首要任务便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过程中要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其他相关因素,并合理控制小组人数,过多过少都不适宜。安排每个小组中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发挥其组织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参与的时候都能积极投入,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2.2做好任务分配工作
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各个小组的合作目标,每个小组成员按照同一目标灵活而又合作地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过滤与结晶的相关知识时,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了解过滤和结晶两者在本质上的差别,以此作为合作目标。合作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或者特长分配任务,每个成员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实验操作,文笔好、写作能力强学生负责记录实验过程,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汇报实验结果,在明确合作目标的前提下各司其职,提高效率,共同进步。
2.3鼓励学生加强交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缺乏交流的合作学习完全不能达到教学应有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也应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设置的问题若是过于简单,学生大多都能解决,合作学习就没必要深入探究;设置的问题若是过于困难,成绩差的学生则较难理解,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把握问题难度,让学生整体都能够参与其中。另外,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要明确自身的主导地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进行适当的分析与指导,促进合作目标的实现。
3.结束语
1合作学习概述
所谓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的,是指一个团队的人为了共同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共同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探究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在思维的不断碰撞之中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合作学习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型学生。
2将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价值
高中生物是以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获取实际经验。我国教育部在2003年3月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其中确定了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开展注重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及主动参与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3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以科学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将合作学习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有的学生对教师或者是同组的同学存在排斥心理,因而不愿意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站在教师的角度,开展合作学习法的过程,应该以科学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消除学生对教师或者对同学的排斥心理,以此来保证交流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团队的协作以及团队内部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对于学习任务的分析,也对不同的思维进行的交换,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学生能够解决的学习任务,即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来设计学习任务,保证学习任务能够被解决,以此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将合作学习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之中,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解决的任务是由教师来制定的,而教师在制定时需要使任务具有一定的趣味,这样学生才有兴趣进行探究。以细胞知识为例,如果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细胞知识,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教师不妨通过一定的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用显微镜来观察简单的细胞,从而掌握细胞的外在形态,如果在这时候再加上适当的讲解,学生就会对细胞的形态有更深的了解,这就很好地激发起了学生对于细胞的兴趣,此时再来提出一系列的有关的任务让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有效的碰撞,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也很好的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体会
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采用合作学习的生物教学课堂氛围更加自由,但是自由并不意味着散漫,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同时,确保课堂的纪律,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讨论如何解决学习任务的目标之上,而不是做其他的事情。站在学生的角度,合作学习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凝聚力,让学生体会到团结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运用合作学习来达到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效果。当然学生也会为了博得教师的好评而更加努力,这也会在班级中培养一种竞争的氛围,这种竞争氛围的出现能够让合作学习更加有效。站在教师的角度,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能够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效率,同时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谐班级的氛围,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当学生遇到与现有的知识体系发生矛盾的问题时,能够自主探究矛盾发生的原因和答案。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相互启发带来的好处,因此更愿意与别人进行全面的合作,这样就有利于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总而言之合作学习的应用使得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深入,也使得学生对于各项知识的了解愈加深刻,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5将合作学习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想要良好的发挥合作学习法的作用,在将合作学习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时需要注意的诸多方面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有必要将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和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混编,从而保证每一个教学任务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二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内向的学生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完成合作学习法的效率是不一样的,因此也有必要将性格内向的学生和性格外向的学生进行混编,以保证充分的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6小结
1.1合理的分组方式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所以教师进行分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学生各个方面的了解进行合理分组,这样才能保证分组平衡。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并且结合学生以往的学习成绩,要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学习好的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好学生的方法,因为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很有针对性的,毕竟教师面对的是全教室的学生,不能因为个别同学学习进度而停下脚步,所以分组的好处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对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可以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将不理解的知识点和问题提交给教师,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对小组问题进行讲解,提升教学质量。
1.2强调教师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的地位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创新,改变以往的计算机教学大纲,在对分组协作式学习教学方法的了解基础上,做出合理的适合分组协作式学习教学方法的方案。例如,在对《信息技术》中计算机组成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该部分的教学目标,对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学习任务进行科学的订立,全面把握任务的难易程度,并且将计算机外装硬件给学生看,每个小组之间进行传阅,让每个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计算机的组成,理解计算机中的CPU(中央处理器)、RAM(随机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的区别和含义以及作用。教师要把握好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操作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能动性;同时,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的作用,不能认为学生既然能够在分组中学习,就可以放松自己的教学安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2]。
1.3加强教学内容的展开,设置相应的任务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也很高,但是以往的教学,都是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忽略了计算机的实践性,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加能把握知识点,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例如,在讲解“word”内容时,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word的操作技巧和排版规则,这些内容相对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分组协作式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实践活动,针对word的操作技巧和排版规则进行实践,要求每组学生根据相关内容进行海报设计,而且,小组进行设计的话,如果遇到操作问题,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这样更能够把握“word”的操作技巧,最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点评和讲解,对每组学生做出的设计作出评价,并指出一些实践当中学生常见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效果。
2结语
苏教版教材包括:必修课本5本,语文读本5本,选修课本21本,其中,选修教材,又可分为四类。
(1)“文学读本”类:《现代诗歌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红楼梦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鲁迅作品选读》。
(2)“古文读本”类:《选读》、《选读》、《唐宋家散文选读》。
(3)“古代诗歌读本”类:《唐诗宋词选读》。
(4)“实用文读本”类:《实用阅读》、《新闻阅读与写作》、《传记选读》、《语言规范与创新》、《当代语言生活》。
课本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库,课本中人物可引证、诗词可引用、事件可运用。
二、点面结合,学会分析
首先,要能从整体上安排文章结构,从宏观角度分析论题。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总式。
第二,从局部来讲,要学会对所使用的论据展开分析,避免以叙代议。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如下几种:
1.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等皆可。
2.假设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3.条件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如: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尽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已的事业,至死不渝。徐霞客就是立下了志,才取得非凡的成就的。(注意本段使用了条件分析法)
4.意义分析法
就是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5.辨证分析法
分析论据时要遵循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
三、掌握方法,灵活使用
1.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2.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3.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如《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
4.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5.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通过比较两种相似的事物,在其中之一成立的现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应该成立的推理过程。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6.归谬法
当劝说受传者改正自己错误的观点或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而受传者不听劝时,不去正面劝说、批驳,而是顺着受传者的思路,把受传者的观点或行为推论到一个荒谬的结果,让受传者看到自己观点或行为的严重后果,他就会改变自己的主意了。
7.演绎法
演绎论证法是从已知的一般原理、规律出发,推知个别事物本质特征的论证方法。如果说归纳论证法是从特殊到一般,那么,演绎论证法则是从一般到特殊。
运用演绎论证法要求大前提、小前提必须真实、正确、一致,同时要求推论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会出现纰漏。如习作《坚持就是胜利》采用的就是演绎论证法,大前提是坚持就是胜利,小前提是狄更斯、爱迪生坚持了,所以胜利了,结论自然得出。
8.归纳法
一、高中作文理论教学的改进策略
1.制订教学计划
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必须安排详细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充分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特征、教学大纲要求和新课标对于写作的规定进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教学,从而可以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供条件。
2.强化语文基础知识
一般而言,高中作文类型基本集中在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上。学生之所以感觉无话可说,主要是由于他们对于给定的材料或无从下手,或无法找到正确的立意。对此,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强化。
如在讲解话题作文之前,教师就应当对学生进行短语结构知识的强化,让学生准确掌握不同短语的侧重点各是什么,从而了解话题间的关系,准确掌握话题核心内容。之后,再进行相关的训练,让学生实现精准立意,从而保证其话题作文的水平能够保持在及格线之上。实现了正确的立意,立意不明或偏题的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3.及时进行作文批阅
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文的创作后,当然希望获得教师的评价。及时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在创作思路清晰的时候对教师的点评作出及时反应。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在至少一周后看到自己作文的点评,但是那时他们基本已经忘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所在。因此,教师在学生的作文训练后进行第一时间的批改,并让学生看到至关重要。
教师在进行作文的批阅时,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固然重要,但是更应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而对于其中的问题,则应通过委婉、富有正面和积极性的语言提出来。积极的点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而且委婉和正面地指出问题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更乐于接受教师的点评,并拥有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这种点评不仅在无声中拉近了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拥有写作的动力和欲望。
二、高中作文实践教学的改进方法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正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拥有写作的动力,首先需要教师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这要求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同时还应当让作文的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自己触手可及与喜闻乐见的话题中激发写作兴趣,并且有话可说,拥有写的欲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日常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开展演讲比赛、古诗词鉴赏大会、写作比赛等各种语文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活动,扩大知识面,对于培养学生兴趣,并进一步产生对写作的热情也有推动作用。
2.指导课外阅读
写作离不开知识、经验和素材的积累。而弥补高中生这个方面的不足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阅读。否则学生难以获得丰富的语言和素材积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并以此为基础促进自己的写作。
尽管高中课本中的文章和诗词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但是和浩瀚无垠的文学海洋相比,课本中的作品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实现素材的积累和知识的提升,教师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从而有效拓宽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学生还可以准备一个摘抄本进行抄录和积累,作为写作时的素材储备库。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实现了阅读面的拓展,也实现了写作的语句、方法和技巧的融会贯通与灵活运用,日后进行写作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当然,教师无需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行限制,完全可以进行广泛选材,只要是思想健康向上,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都可以。这是因为广泛的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让他们的作文内容更加科学、详实,语句更加优美。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古诗词阅读,让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中激发对祖国文学的热爱。
3.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一切学科都是源自生活,并且是对生活的总结。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人格的养成,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深入生活积累各种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充分放松的状态下接触生活,从而拓宽其写作的宽度和提高个性化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亲身体验生活、接触社会、了解世界,才能通过自己身临其境的经历写出真情实感,让自己的作文更具思想和感情,同时也可以拥有更多个性化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进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文本互涉理论;阅读教学;促进作用;实施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逐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文本互涉理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实践证明文本互涉理论不仅开启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大门,同时也使得阅读教学的模式日趋多样化,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单一死板的教学现状,是今后高中语文阅读发展的主流趋势。
一、文本互涉理论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文本互涉的本质涵义在于指涉和映射两个层面,在对单独文本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寻找到不同信息之间的参照点,在交互指涉中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文本互涉理论建立在文本信息关联性基础之上,这对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及实践指导。阅读内容与知识本身存在着联系,这就需要我们在文本互涉理论指导下形成必要的发散性思维,在阅读中探索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加深对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高中阅读教学中文本互涉理论的引入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是体现文本、编者、读者三个层次内在联系的有效途径,这一联系并非阅读所得,而是在感受文本情境的同时对自我感觉的一种归纳。文本互涉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文学修养以及阅读能力也提出了一定要求,这对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有裨益。
二、文本互涉理论指导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文本互涉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诱导阶段、融合阶段和巩固阶段。不同阶段阅读教学中文本互涉理论的研究内容自然不尽相同,需要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1.准备阶段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互涉理论的准备阶段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的备课与预习环节。备课环节教师需要根据特定的阅读教学内容来对教材及实施手段进行仔细研究,体现不同阅读文本之间的关联性,类似文本的主题、人物、事件等都可作为对学生课堂引导的有效手段。预习作为教学设计的环节之一,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必要的问题意识,对教师的课堂指导作出回应。
2.诱导阶段
诱导阶段是文本互涉理论对于阅读教学的一种意境呈现与营造效果。从文本细节出发,教师应为学生呈现出与阅读内容相对应的阅读氛围和意境,体现对文本字句的有效剖析,创设最佳的文本阅读空间。此后便是从文本内容中寻找特定的关联点,实现对阅读内容的互涉和映射,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践文本互涉理论的关键环节。
3.融合阶段
融合阶段是文本互涉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阶段,也是体现文本互涉理论实施效果的关键程序。融合阶段教师需要正式将文本内容与目标文本进行体系构建,实现不同文本间的内容互涉,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本的隐秘涵义。生活文本是对文学文本的有效升华,将学生对于文本知识的理解提升至审美境界,进而领悟更加深刻的人生寓意。
4.巩固阶段
文本互涉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巩固阶段主要表现为课内外阅读任务的布置,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应当将自我总结贯穿于阅读始终,在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的同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课外阅读任务布置时应尽量引导学生回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文本互涉引导程序,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阅读技巧,并在今后的文本阅读中注重自我阅读方法的完善。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实施环节,在学生综合素质形成方面意义重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是语文学习水平的显著提高。文本互涉理论对于阅读教学的启示作用不仅表现在阅读手段方面,而是从阅读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全面干预。从文本互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四个实施阶段来看,文本互涉的目的旨在从深层次阅读中发展学生潜在的探究意识和能力,这对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效果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安玫.语文课程文本价值研究报告[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3).
一、注重写作教学的基本训练阶段
英语属于结构语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这些都是不可变的,要想在写作中用上它们,用好它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首先,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教学。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这五种基本句型记牢,不断运用。五种基本句型是:
(1)S+V;
(2)S+V+O;
(3)S+V+O+O;
(4)S+V+P;
(5)S+V+O+C。
五种基本句型虽然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但无法比较自由地表达思想,因此还必须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二、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的,说的能力有赖于听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写作。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首先,在Dialoguo的教学中,除了听录音、对话、表演和编写相似的对话外,还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变成短文的过程中,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
其次,在Reading教学中,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且人称、时态要做相应的变化,这样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义句表达,提高了表达能力。还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进行复述,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快的提高。
再次,在“Listening”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听懂做完听力练习之外,还让他们把练习作为guide进行复述听力材料,有时还让他们写在作文本上。
三、注重写作训练的规范化
高中起始阶段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我按教师用书上说明的写作步骤,即:(1)构思(讨论题目)(2)写提纲(理顺思想的逻辑关系)(3)起草(打草稿)(4)校订(检查错误,重新安排内容)(5)修改(定稿)。对学生进行写作模式的训练。这样看起来比较麻烦,但避免了反复,养成了好的写作习惯。再就是书写和文体格式要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对各种文体特点、格式要讲清楚,使学生熟悉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用正确的标准评析和规范自己的书面表达。
四、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