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师范学生实习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把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挂号账薄的会计工作手艺和体例,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熟悉,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相连系的目的。
我们以模拟企业的经济营业为实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轨范进行系统操作尝试,搜罗账薄成立、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类账薄的挂号、对账、结账等。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本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把握了理论常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仍是有必然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连系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若是不会做账,若是不能够把发生的营业用账的形式浮现出来,那么就不能行为算作会计。于是在年夜二第一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在实训中,我们首先把握了书艺,如金额巨细写,日期,收付款人等等的填写。接着填写相关的数据资料。再继续审核和填写原始凭证。然后按照各项经济营业的明细账编制记账凭证。按照有关记账凭及所附原始凭证每日逐笔的挂号现金日志账、银行存款日志账以及其他有关明细账;往后我们会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按照科目汇总表挂号总分类账。并与有关明细账、日志账相核对;最后要编制会计报表;将有关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加封皮并装订成册并写实训总结。
在本次会计实训中,我们实训的内容以一个较年夜的模拟单元的会计资料为基本,连系专业教材的内容,对会计主体的需要简介,相关资料的供给,有关经济营业的提醒和声名等等。在实训中,我们充任单元的记账人员,把握了应该若何措置具体的会计营业和若何进行彼此配合,填补我们在课堂进修中实践常识不足的缺陷,把握书本中学不到的具体技巧,缩短从会计理论进修到现实操作的距离,也可经由过程实训的仿真性,使我们感应实训的真实性,增强积极介入实训的乐趣。
我们将教材的理论常识学完往后,进行此次综合模拟实训。实训重在脱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营业能够谙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实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好比课本上及会计模拟尝试中有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日志账等的填制,虽然此刻还有点手生,但只要细心,一步步的填制,我对自己往后谙练的填写很有抉择信念。然后就要把实训书上各类票据、凭证剪下来附到记账凭证后面,便利往后的查看,最后就是装订成册。
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此刻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更多的工具,而且有良多工具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况且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实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有机跟尾、慎密配合,才能显著提高我们把握所学内容的质量。还有就是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是以我们黉舍本着理论连系现实的思惟,让我们进修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脱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结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实训的第一天做了分录,虽然之前从来没有实训过,但感受对这样的工作也不是太目生,但只是粗略的没有阿谁“空气”,而且仍是和同窗们在底下自己做。教员在上边简单的提点一下!当教员说起头挂号凭证时,面临实在训时自己桌上的做账用品,我有种无从下手的感受,久久不敢下笔,深怕做一步错一步,后来在教员的耐心指导下起头一笔一笔地挂号。很快的,一个原本泛泛上课都感受漫长的下飞速曩昔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晚上继续忙当天没做完的使命。不外话又说回来了,看到自己做的账单心里仍是很欢快的。虽然很累,可是很充实!有了前两天的经验,接下来的填制原始凭证;按照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再按照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类明细帐,现金日志帐银行日志帐:填制资产欠债表和利润表等等的工作就相对谙练多了。不外我知道我离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师还很远很远,可是我不担忧,因为我正在全力的进修这些常识。
经由这些天的手工记账,使我的基本会计常识在现实工作中获得了验证,并具备了必然的根基现实操作能力。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良多不足:好比自己不够心细,经常看错数字或是漏失踪营业,导致核算功效犯错,引起不需要的麻烦;在实训中几乎每一笔营业的分录都是教员讲解但现实工作中还须自己编制会计分录,在这方面我还存在着必然的不足,此后还得增强操练。
经由过程这学期会计实训,深刻的让我体味到会计工作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中的主要性,以及会计工作对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习;师范生;课堂教学影响因素;建议
一、引言
从数据看来分散实习占主要比重。通过观察,绝大多数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完全把握课堂,板书以及教案书写都不是很规范,教学临时反应及应对能力较为薄弱,不能熟练操作Office等多媒体软件进行课堂展示,不善于使用体态语进行课堂教学。还有绝大多数实习生反映教学设计及教案编写成为他们实习期间令人头疼的环节。
二、影响师范生在教学实习不理想的因素
1.个人因素
(1)态度不端正。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整天的状态就是无所事事,上课不积极,逃课率高,还有的同学为了应付老师上课点名,找其它系没有课的同学代课。他们认为大学课程的学习与以后的就业关系不大,只要期末考试成绩合格,不影响文凭就足够了。这类现象导致他们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成熟,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其就业竞争力也大打折扣。
(2)角色转换带来的不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金玛莉讲师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育实习中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到约有90%的实习生表示在实习过程中角色转换带来了心理上的不适应,致使他们产生恐惧、害怕、自信心不足的消极心理。[1]实习生短暂的实习经历无法成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3)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实习调研期间,我们发现大部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过于注重跟进课程整体进度及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忽略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学,从而使得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过于枯燥无味,学生自然而然的没有上课积极性。[2]
2.外部因素
(1)指导老师的指导力度和信任程度。很多正式老师不放心放手让实习生进行课堂教学,再加上班级内实习老师较多,于是让课上得好的实习生能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减少基础差或者教学不理想的实习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次数。[3]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实习生有再多上课机会,没有专业性的指引,对还在学习阶段的实习生来说,也是巨大的经验的损失。
(2)实习学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学校不是每个班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简单的停留在黑白呈现上,教学手段太过单一,这也让教学展示环节变得枯燥无味。最后,实习参考资源的匮乏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师范生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实习学校没有对师范生教学资源方面提供具体的帮助,这让师范生在实践过程缺少理论指引,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4]
三、提高独立学院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建议
1.端正实习态度,明确实习目标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大学生应该认识自身在学习与生活各方面的不足之处,善于反思并对加以改正。除了要端正个人实习态度外,明确的实习目标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实习一周左右,师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状况进行反思,努力弥补自身在工作过程中的缺憾,并能制定明确的目标,争取实习后能在教育教学及专业知识上有所提升,为将来实现长远的目标打下夯实的基础。
2.加强心理素质建设
(1)转变观念,主动适应新环境。对于实习生来说,从校园里学习的学生转变成如今站在三尺讲台授课的老师,这样的变化一定会带来诸多的不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实习生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及生活,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平时多与指导老师交流,注意观察老师是如何处理教育教学时的突况,从中汲取经验,真正从心底进入教师这一角色,顺利实现角色转变。
(2)设定合理期望值。有部分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是一个可以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他们急于求成,很期待自己在教育实习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但第一堂课却以失败告终。就师范生而言,教育实习并不意味着拥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足够了,对于教学方式、随机应变能力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实习生应该根自身条件设定适合自己的期望值,切记不可好高骛远,更不能不思进取。
(3)提供心理疏导。学校可以为师范生提供心理咨询中心,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遇到任何心理问题,可以找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沟通,老师能根据实际心理状况进行疏导,并提出建议。
3.加强专业知识及教师技能的学习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从不应该止步,不论年龄,也不论背景,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储备越多,越有助于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大学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争取把相关的资格证书考到手。[5]
4.规范课程设置,完善实习管理
(1)规范课程设置。学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也会影响到师范生整体教师素质的培养,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专业学科的培养,因此学校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视的。其他学院可以学习我院,从2015级师范生起设置粉笔字考试,凡事没有通过的只能参加唯一一次的补考,此项规定引起师范生的高度注视,为今后师范生板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2)完善实习管理体制。在习管理方面,集体实习和分散实习的管理必须要分开管理,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集体实习比较容易统一管理,下达的任务也能及时完成。然而,分散实习的师范生分布较广,人数也比较多,难以集中管理,对于这个现实困难,学校也应该加以重视,平衡分散实习以及集体实习的人数。[6]
5.鼓励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强化教学技能基本功
在实习期间,学校可以安排负责各个中小学的带队老师在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性的教学比武活动,要修满实习学分必须参加这项比赛并达到基本教师教学标准,以避免师范生对教学的积极性不热情,对待实习敷衍了事的情况。这类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师范生对教学的重视,还为其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和学习经验。
6.适当调整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灌输式的教学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慢慢的被磨灭,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佳。作为教师,不是单纯地讲解教学内容,一味地总结知识点,而是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能通过老师的引导独自总结出规律,以提高学习质量。
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还是先进教学仪器的引进都会对学生学习以及老师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关教育部门应当重视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尤其是为乡、镇等条件比较落后的学校提供物力财力的帮扶。
四、总结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实践阶段,笔者对于本次教育实习工作不够长,对于实习教学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还需要继续探索,寻求更符合独立W院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金玛莉,江岳军.教育实习调查报告[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82-84
[2]李云.独立学院教育类毕业实习现状和方法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2):13-14
[3]黄寒英.高师实习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2):75-76
[4]姚云,李福华,张继华.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的路径思考[J].教育研究,2012,(2):103-108
[5]沈琳.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教育实习中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1):36-37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地理科学专业 自然地理实习
引言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需要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验证,通过实践提高地理素养和核心能力。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自然地理实习是地理师范生学习自然地理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地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有重要作用。
1.自然地理实习概况
自然地理实习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考察与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面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1]。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应将自然地理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课程,重视学生调查、表达等能力的培养,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地理人才的需求标准[2],同时是提高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2.自然地理实习现状
目前,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已经认识到自然地理实习的重要性,基本上都有开设自然地理实习的课程,但我国地理学科教育起步较晚,经验不足,所受限制性因素较多,在实习安排、教学内容、师资力量等方面仍普遍存在一些不足。
2.1实习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片面性强。
大多数高师院校自然地理实习都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野外实习,由老师带队统一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教学形式呆板,缺乏创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人为造成不同自然地理要素教学内容的孤立,一般采用在不同的观察点讲授不同内容,每个观察点的实习内容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面和运用面狭窄,容易造成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片面性,缺乏“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不足[3],无法正确构筑完整的知识网络。
2.2实习内容宽泛,脱离实际,针对性弱。
自然地理实习内容过于宽泛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自然地理实习的时间过于紧张,使学生对各种自然现象认识的深度不够,只是粗略地观察,并未真正理解,很多学生对实习内容不能学以致用。多数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以地理专业知识体系设置教学内容,不重视与中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师知识结构的结合,缺乏相互协调配合,易导致知识的重复与缺漏[4]。实习教学过度追求内容的广度,而忽视了挖掘知识深度的重要性。
2.3师资力量有限,经费不足,实施性差。
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地理师范生人数普遍增加,这使得高校教师的教学压力加大,高师教师无法做到全面的学情分析,不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无法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实习安排。而且随着各高校的独立办学,大多数师范院校采取实习自费要求,没有很好地完成实习前期的各项准备和后期的归纳总结,实习质量下降,内容逐渐减少。
3.关于自然地理实习改革的建议
依据自然地理实习的现状,高师院校应结合高师教师和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改革措施,逐步完善教学过程。
3.1联系实际,接轨中学教育。
自然地理实习应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习内容。对地理师范生的培养应考虑其今后的工作内容,中学地理在自然地理方面注重解释各种地理现象,在自然地理实习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自然地理实习与中学地理内容接轨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3.2与时俱进,合理利用资源。
针对不同侧重内容不同的自然地理实习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采取合适的方法,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借助高科技向学生展示地理环境和地理事像,使之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的实践操作和综合分析打下基础[5]。利用学校资料从中吸取经验,进行深入探究。如对历届自然地理实习进行归纳总结,克服时间限制,拓展相关知识。自然地理实习受多种因素限制,大部分实习内容个人很难完成,需要集体合作,在实习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实习效率、节约时间、降低实习经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3.3转变观念,完善实习设计。
新课标改革中明确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在自然地理实习中应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在实习过程中应带着任务进行实地观察,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地理专业野外实习,应该由单一的验证性实习转变为将验证性和探索性统一起来的研究性实习。借鉴成功的教育经验,建立层次实践目标体系,既包括多数学生能够完成的基本试验环节、方法与步骤,又要留有发展的余地,提出高层次的目标,使少数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4],培养出更多地理实践方面的研究人才。
结语
本文基于实践导向阐明高师院校自然地理实习的重要性,从自然地理实习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具体改革措施:联系实际,接轨中学教育;与时俱进,合理利用资源;转变观念,完善实习设计。自然地理实习改革应紧跟时代步伐,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合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更好地服务中学教育。
参考文献:
[1]蔡运龙.自然地理学的创新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4):576-582.
[2]王楠,许振文.高师地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问题及对策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3):122-124.
[3]许振文,王桂君,王鹏,赵国燕.新时期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17-119.
[4]田建文.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07,9:123-124.
关键词: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问题;对策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着重锻炼实习生的教育实践过程,主要是实习生在带教教师的帮助下,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基本操作规程,开展教育实习活动。
开展教育实习活动,一方面检验了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给了师范生一个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多年以来,我校对教育实习工作格外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免不了遇到坎坷,不断有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中小学教师,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当前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对教育实习重视不够
现在中国师范院校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主要是教学教育理论,对实践工作重视不够,使教育实习失去平衡。教育实习的前提是要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还有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应对要及时到位。要有十足的把握,才可以把教育实习工作开展得顺利有序。同时,还要让实习生提前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换位,由实习学生转变为教师。有些实习生心理素质较差,比较容易浮躁,影响教育实习效果。据有关专家介绍,师范院校毕业生在教育实习工作开始,往往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实习生在进入教育实习阶段会有很大的心理波动,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另外,有些师范院校教学比较保守,只在意统一实习,不在意单个实习,忽视了单个实习的优点以及仿真教学和教学见习。以上这种教育实习工作的开展没有把教育见习工作分开看待,并把这种错误的认识带到了教育实习过程中,很难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2.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管理缺乏多元化
教育实习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等特点,如果要推广教育实习,离不开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要重视起来。可是,在现在的教育实习过程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还很大,主要是因为师范院校没有和实习学校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很好地衔接。实习学校应当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帮助师范学院考核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表现,管理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育实习工作质量。
3.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角色定位的缺失
良好的教育实习是和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教育密不可分的,也离不开实习生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实习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实习质量。高质量的实习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相互合作,师生应各负其责,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认真授课,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可是现代教学过程中,部分大学教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实习单位的教师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位指导教师,而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一位来实习单位学习的学生。以上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定位,肯定不利于学生实习,降低了实习生的教育实习质量。
4.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缺乏对实习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当今教育界的重要任务。可是目前研究反思型教师只局限于教师,重点也在教师,对实习生是否该具有反思能力研究不多,主要是因为部分学者认为反思型教师的研究局限于在职教师。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反思主要以经验为主,灵敏的观察力和教育方法离不开反思者的经验积累。就目前来说,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离不开长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思考。可以说,反思型教师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在职教师的反思和钻研,要结合教师的整个教育实践,在实习生实习之前,就要重点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要逐步让学生形成反思能力,反思能力对实习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作用。
5.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经费不足
教育实习工作是一项持久工作,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都成立了相应的教育实习机构,可是大学的招生扩大,实习费用不够,教育实习基地和社会的发展不一致,实习学校往往无法参与到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管理中。有些院校怕教育实习工作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升学率,不接受实习院校的实习经费,导致很多实习学生没有合适的实习基地,无法和相关的实习学校建立关系。有些自己联系实习基地的实习生被接收后,由于实习学校没有和实习生来源院校有效沟通,也没有相关的实习规定,导致了实习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降低。
二、提高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质量的对策
1.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认识
教育实习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教育程序,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实习阶段在师范类学生眼中是和校内学习相同的一种教育过程,它包括很多教育类型,如基本技能操作、教学见习、教育方法等,这些都属于教育实习范畴内的教学方式。教育实习可以让师范学院大学生深入社会调研我国教育现状,同时还可以让师范学院大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水平,总结出师范学院应如何教学,顺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需求。
2.加强教育实习管理
要想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必须有高质量的管理方法。可是,师范学院的教育实习专业多种多样,涵盖面广,只靠学校自己管理是很难提高教育实习水平的,应该发动和教育实习有关的单位或者个人参与到教育实习管理上来。在国外,就有教育实习方法的创新,首先是英国建立了由学校教师和实习单位、教育局为主管部门的教育实习领导机构,共同指导入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工作。在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当中,师范学院能引导大学生的教育观念,加强实习生的实习管理,帮助实习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学校则帮助师范学院考核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表现;主管部门也就是教育局则站在最高出发点,提供最好的交流平台,协助和领导各部门为教育实习学生提供各个方面的保障,帮助各单位解决所发生的一切问题,保证教育实习工作全面有序地进行。因此,要想使教育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要各个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努力。
3.加大教育实习经费投入
各级学院都要将教育实习经费和实践教育经费列入每年经费预算,保证教育实习经费充足,有效合理地运用到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类院校要把其院校内的教育信息和资源运用到教育实习当中,还可以建立社会关系,帮助当地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收入增加,以解决教育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经费不足问题。不仅如此,师范学院还要申请和教育实习相关单位的经费和物力帮助,来促进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各院校都要把建立教育实习基地作为重中之重,使教育实习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
4.明确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角色定位
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师范院校的教师、实习单位的带教教师,以及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的配合,师范院校教师要转变身份,协助实习学校带教教师和实习生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是实习生的指导教师,要和蔼可亲地接受实习生来学校实习,把教育实习和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让实习生摆正自己在教育实习工作中的位置,把实习生的多重身份发挥得淋漓尽致。
5.注重实习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并让他们把这一能力融入其职业当中。带教教师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让实习生认真学习他人的经验。实习生的教学经验较少,需要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从中提炼、吸取那些有创新意识的方法和方式。对自己实践及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有助于实习生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的建立,从而成为反思型教师。第二,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对实习生来讲,掌握教育实习内容和知识对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是任职的关键所在。第三,实习生应具有反思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知识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化知识两种组成。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教师和书本,程序化知识是由实习生自己实践总结得出。所以在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时期,实习生要掌握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构建学校文化,提升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现代师范院校需要共同解决的课题之一。只有保证教育实习工作的质量,才可以提升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宗旨。所以说师范院校要建立一套属于教育实习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法,健全教学方式,人性化管理实习生,升级改造实习基地,设立奖罚制度,吸引教育人才,逐步改善教育实习生活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实习水平和管理方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任高举.地方综合性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22-23.
[2]郭民.教育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56-57.
[3]赵宇.高职少儿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36-39.
1.实习内容单一
目前的教育实习只注重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使教育实习单纯地成了上好一节课的教学实习。由于实习内容过于单一,流于形式,因此离教育实习的本质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并没有达到全面锻炼师范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与实习生普遍只注重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而忽略了其他诸多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如科研能力、实践指导、课外活动的组织、师生之间的交流等。另外,在理论知识运用的指导上,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观点不大一致:实习生希望指导教师能指导例如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与实践如何相结合等问题,而指导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理论的指导,对实习生科研能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指导。其原因除了在职教师的自身科研能力比较薄弱,不能有效指导实习生之外,实习学校本身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也不够重视,往往只是形式化地布置任务,而没有安排具体的时间与内容来让实习生完成科研项目。
2.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目前教育实习时间安排通常在第七个学期,共8周,在校准备1周,回校总结1周,在小学6周,平均每位学生上4~6节课,学生往往刚刚进入状态,上课刚有点感觉,实践就结束了,实践教学成为了理论课程的点缀,实践效果可想而知。多数实习生认为,实习时间太短,建议实习不仅仅要安排在大四,还应该穿插在大二、大三学年同步进行。实习时间过短,时间安排过于集中,已严重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引起多数师范生的不满。
3.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
由于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大学与小学严重脱节,使得校际间的学术活动、教研活动、专家讲座等很难共享。虽然有些大学与小学之间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一些实践基地,但大多流于形式,协议缺少行政的约束力。就拿实习来讲,通常实习是实行双导师制,即以小学指导教师为主,大学再派几名带队教师指导。不少学校并不乐意接受师范生教学见习和实习,认为会打乱他们的教学秩序,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但迫于面子实在推不掉也只能勉强应付。指导教师的指导受到自身教学任务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指导实习工作中去。指导教师的态度总体不够积极,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实习效果产生影响,这是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的表现,有待于高校、实习基地学校以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寻求解决的措施,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以提高指导质量。
4.缺少有效的激励制度
缺少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当前小学教师指导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师范生进小学教育实习,小学指导教师不仅要开放课堂给实习生听示范课或随堂听课,而且还要指导教学、班级管理及科研活动,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就无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他们承担了自己日常教学工作以外的指导实习生的任务,同时,又担心放手让实习生上课、管理班级会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而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又没有对参与指导工作的教师的工作量作客观的评价,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实习生的指导工作。因此,多数小学教师对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指导的积极性不高,接受任务只是出于学校的压力。所以,指导工作往往是走过场,不敢放手给实习生工作,严重影响师范生的实习效果。
5.师范生主体意识淡化
部分实习生对实习工作的关键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担当的角色(教师)以及对这一角色的意义和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对实习在自己今后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因此,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就表现得漫不经心,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备课,不认真去了解学生,自律性很差。有的实习生不遵守实习纪律,随便请假甚至自以为是,不虚心求教。大多数实习学生(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教育实习仅仅是他们毕业成绩中的一项考核,他们常常认为教育实习不过是“走走过场”,到下面上几节课,马马虎虎过去就行了。有些不准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认为实习好坏对将来的工作没什么影响,将来的前途全凭“关系”。
6.投入资金不足
资金的保障对于开展正常的教育实践活动至关重要。师范生教育实习期间实习学校提供的住宿、水电费、实习生正常的办公开销、交通费以及教师的指导费、两校领导沟通的工作餐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出。而这些开支通常要由高校给予支持,但实际上高校用于实践教学的经费十分有限,捉襟见肘,所以给予的实习指导费往往只是象征性的,与工作的付出不对等,小学可能还要为教育实习贴钱。因此,见习学校接受实习任务的积极性不高,能推辞就推辞。
二、小学教育实习的应对策略
1.提升对小学教育专业重要性的认识
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态度的引导,抓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关注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从教意愿的培养。根据现实情况反映,实习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不足关键在于对实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甚者是对自身专业重要性的认识不正确。因此,高校应该让师范生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全民素质提高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以及作为小学教师所要承担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使师范生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应具有热情、公正、真诚、执著的道德态度[1]。应当通过开设小学教师必备专业知识与道德素质课程,介绍我国小学教育现状,并且组织学习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和政策,让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使师范生从学习之初就给自身设定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同时,及时有效地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端正师范生对教育实习的态度,加强实习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态度。师范院校应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逐步让学生了解实习的相关内容与要求,使师范生根据实习所需知识、技能来规划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并且,学校可以整理历届实习生所留下的宝贵的经验与心得,编辑成册,交给在校师范生相互传阅与学习,使之从中悟出实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给师范生以充足的时间,让师范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自身的实习目标。
2.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
在强化教学技能与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师范生活动组织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教育调查与科研等能力的培养。丰富实习内容,有助于提高实习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才能。从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情况来看,教学工作与班主任工作这两大块内容是教育实习中师范院校特别注重的,往往也是唯一落实较好的。一方面,安排实习生进行课堂教学,熟悉教学的全过程,可以使之初步掌握从事课堂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让实习生担任实习班主任,了解班主任的作用和任务,增长教育工作的知识和能力,为达到逐步独立地从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础。事实上,实习生本身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其他能力的锻炼,但由于实习内容与目标的制定偏向于这两大块内容,也就只能按照要求来完成实习内容。因此,高校应该丰富实习内容,给各项内容以科学配比并将其纳入最终的评分体系,以利于实习生综合能力的均衡发展。实习是一个实践性的教学过程,不仅小学教育专业所在高校本身要制定明确而全面的实习目标,并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检验目标的达成,每个实习生也应该给每个过程都赋予实际性的意义[2]。实习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不足,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个人目标,如培养交流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制订教学计划,改善自己的教学观,获得管理一个班级的经验,验证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一职业,理解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等等。要制订个人实习计划和个人努力的目标,再用这些目标的达成来验证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以有针对性地继续努力。
3.加强技能类课程改革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性,本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科研能力与班级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些技能和教学基本功的提升,依托“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书写”、“音乐”、“美术”、“各科教学法”、“教育研究方法”等必修课程和由此延伸的任意性选修课来进行,并以学校技能实训中心、实践教学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等载体来实现。应当以院校共育、内外结合的思路,通过严格考核目标,增加课时数,更新训练方法,组织丰富的活动,如才艺展示、竞赛评比以及拜师学教、名师讲坛等手段来达到教师技能训练的目的。
4.教育实习全程化
即延长实习时间,扩充实习范围,采取连续性、阶段性结合的教育实习模式。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普遍采用在大四集中实习的方式,将同专业的学生组队派往当地小学,时间一般为6~8周。在这段时间内,除去动员、准备与总结工作,中间只有6周左右的时间在实习学校。这6周之内,除了了解情况、见习、试讲、协助班级工作等,还包括真正上课与班级工作的实践。学生真正用来上课和实践的时间不多,并且往往是多个实习生集中在一个班级开展实践活动,不利于熟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把握教学原则,极少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很难达到教育实习的根本目的。因此,实习时间可在总量上加以延长,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例如,可以在大一和大二时安排适当的时间到小学听课实习;在大三时将微格教学指导与听课相结合,并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了解当地学校教学与学生情况,以便减少实习生适应的时间,在实习过程中快速进入状态,多参与实践尝试;大四的集中实习阶段,可以先安排实习上课一个月,在此期间,安排一个星期左右进行反思和理论指导,再回实习基地进行最后一个月的实习授课,最终给予综合性考评,真正将教育实习全程化。
5.探索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实习保障制度
(1)加强高校与基地联系,建立互惠关系
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尽量减少分散实习,这就需要建立一定量的较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当前的小学教育专业基本上有其独立而固定的实习基地,但是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往往是在见习、实习需要时才建立,而且这样的联系很多又是程序化的,即开会、制订见习实习计划、落实等,至于每一届实习生的区别、实习基地的变化等情况则很少去考虑。有的实习计划甚至几年不变。这样的见习、实习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帮助是很小的。因此,要加强实习院校双方间的沟通,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调整实习目标与内容,让实习双方能在长期合作中加深了解,不断协商改革,使得双方都有所收获。此外,高师院校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仅仅是单向而非双向的。只有高师院校的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却很少有实习基地的带队老师到高师院校去。针对这一问题,实习学校可以与高校相互交换学习,派遣在职小学教师到高校接受理论培训或为师范生开展名师讲坛活动;高校老师可以到小学进行教科研指导等。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当前在职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指导实习生开展实践活动,而且也能完善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达到双方互惠的效果。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应该怎么教向怎么教转变、熟悉课堂教学步骤和各类教学情境、获得个人初步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为旨趣,文章界定了教育实习的概念,探讨了教育实习的五大特征。概念、特征的把握是教育实习理论所有研究的出发点。
【关 键 词】教育实习;涵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3-03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新手水平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师专业发展受到极大关注的背景下,教育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什么是教育实习?一提到教育实习,人们似乎全部了解所指的是不证自明的东西,就是指师范生毕业前到中小学去上课。这种认识至多只能是常识性的理解。要想对话能进入专业领域,必需用专业的话语代替常识性的话语,由此建立科学的概念。科学概念的建立,有利于我们认识世界、处理日常生活问题。人们掌握和发展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人和事物的意义,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一、教育实习的涵义
何谓教育实习呢?对此,学界很少人研究。有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实习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我国学者对教育实习研究的一些代表性的、共识性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如下三方面:关于教育实习模式问题的研究、教育实习指导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和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问题的研究。[1]由是观之,教育实习涵义的研究只有较少人问津。较少并不等于没有,笔者通过手工翻阅纸质文献和查阅电子期刊文献得到如下教育实习的界定:(1)教育实习是各级师范学校的教学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教育实习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是各级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2]这个定义中“教师的指导”似乎过于笼统、模糊,是指各级师范学校的教师呢还是中小学教师呢亦或是共同指导呢?不太明确。(2)教育实习是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实习,可以使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3]这个定义比前一定义就明确得多,但是也有商榷的地方。教育实习不仅仅是教育理论的运用,还是学习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课程。(3)教育实习是指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组织和指导师范专业的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4]这个定义指明了教育实习流程,但确忽视了教育实习的目的。(4)教育实习是指师范专业学生或实习教师为获得教育的体验性知识和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和提高从事实际教育工作的能力,在学校组织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到教育的第一线到学校到课堂进行观察、参与和实事练习的专业教育活动。[5]此定义指明了教育实习的目的、形式,但也还是有“教师的指导”语词概念的不清晰性。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全面、深入推进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以往对教育实习的研究定义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实习目的的理解常常囿于“应该怎么教的理论和教什么的知识”的运用,而且常常重视“教什么”的知识,从而造成不重视学习有效的实践知识——“怎么教的知识”。“怎么教的知识”不是高师院校教师所传授的“应该怎么教的理论”,而是教师所体会、理解和实际拥有的经验和信念。“应该怎么教的理论”是教育学科所要传授的知识,是一些陈述性知识,而“实际拥有和使用的知识”是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它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包含着自己的教育信念,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是程序性知识。就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言,个人的实践知识显然比教育理论知识更重要,因为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它影响着对理论知识的选择和理解,它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知识基础。[6]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教育实习做出合符时代要求的科学定义。
文章在综合吸纳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教育实习是高年级师范生在高师院校专业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协同指导下在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应该怎么教向怎么教转变、熟悉课堂教学步骤和各类教学情境、获得个人初步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为旨趣。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教育实习的特征
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实习目标。教育实习目标有二。一是知识的运用,二是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有明确知识的学习与默会知识的学习,而在教育实习中,更多的是默会知识的学习。知识运用是指新手水平的教师把所学到的通识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学科教学由知识的隐性化向显性化转变的过程。也就是新手水平的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知识的学习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新手水平的教师向本校课教论教师学习,第二方面是向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学习,第三方面是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元认知。在这三方面中尤其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省认知,以获取学生个人知识。学生个人知识是学生个体在其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体验、不断生成的、通过对话而获取的整体性实践知识。因此,学生个人知识具有个体性、境遇性、实践性、整体性、对话性的特征。[7]通过教育实习,学生能巩固和加深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又能学习到教学实践知识,为学生向高级新手水平的教师发展奠基。因此,教育实习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完成高师院校的课程计划。
2. 反思性实践。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它课程,其它课程大都比较重视学术性,重视学科逻辑,而教育实习恰恰重视“临床经验”,强调对课堂教学、班队活动等实践的反思。因为教育实习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一个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加反思的整合。教育实习是高年级师范生(新手水平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实践课程,无疑会产生经验,但是经验还得需学生经过反思才能有助于他们的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学生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当然反思并不仅仅是新手水平的教师个人的事情,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高师院校指导教师、其他教师、同伴等都应对其反思给予支持与合作。反思是一项充满希望的活动——它是在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氛围中完成的,反思预示着更新、开拓与变革。[8]
【摘 要】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应该怎么教向怎么教转变、熟悉课堂教学步骤和各类教学情境、获得个人初步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为旨趣,文章界定了教育实习的概念,探讨了教育实习的五大特征。概念、特征的把握是教育实习理论所有研究的出发点。
【关 键 词】教育实习;涵义;特征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3-03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新手水平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门重要课程。特别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师专业发展受到极大关注的背景下,教育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什么是教育实习?一提到教育实习,人们似乎全部了解所指的是不证自明的东西,就是指师范生毕业前到中小学去上课。这种认识至多只能是常识性的理解。要想对话能进入专业领域,必需用专业的话语代替常识性的话语,由此建立科学的概念。科学概念的建立,有利于我们认识世界、处理日常生活问题。人们掌握和发展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人和事物的意义,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一、教育实习的涵义
何谓教育实习呢?对此,学界很少人研究。有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实习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我国学者对教育实习研究的一些代表性的、共识性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如下三方面:关于教育实习模式问题的研究、教育实习指导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和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问题的研究。[1]由是观之,教育实习涵义的研究只有较少人问津。较少并不等于没有,笔者通过手工翻阅纸质文献和查阅电子期刊文献得到如下教育实习的界定:(1)教育实习是各级师范学校的教学环节之一,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参加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在毕业阶段进行。教育实习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是各级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2]这个定义中“教师的指导”似乎过于笼统、模糊,是指各级师范学校的教师呢还是中小学教师呢亦或是共同指导呢?不太明确。(2)教育实习是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实习,可以使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以培养和锻炼学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3]这个定义比前一定义就明确得多,但是也有商榷的地方。教育实习不仅仅是教育理论的运用,还是学习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课程。(3)教育实习是指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组织和指导师范专业的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4]这个定义指明了教育实习流程,但确忽视了教育实习的目的。(4)教育实习是指师范专业学生或实习教师为获得教育的体验性知识和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和提高从事实际教育工作的能力,在学校组织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到教育的第一线到学校到课堂进行观察、参与和实事练习的专业教育活动。[5]此定义指明了教育实习的目的、形式,但也还是有“教师的指导”语词概念的不清晰性。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全面、深入推进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以往对教育实习的研究定义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实习目的的理解常常囿于“应该怎么教的理论和教什么的知识”的运用,而且常常重视“教什么”的知识,从而造成不重视学习有效的实践知识——“怎么教的知识”。“怎么教的知识”不是高师院校教师所传授的“应该怎么教的理论”,而是教师所体会、理解和实际拥有的经验和信念。“应该怎么教的理论”是教育学科所要传授的知识,是一些陈述性知识,而“实际拥有和使用的知识”是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它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包含着自己的教育信念,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是程序性知识。就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言,个人的实践知识显然比教育理论知识更重要,因为它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它影响着对理论知识的选择和理解,它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知识基础。[6]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教育实习做出合符时代要求的科学定义。
文章在综合吸纳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教育实习是高年级师范生在高师院校专业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协同指导下在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应该怎么教向怎么教转变、熟悉课堂教学步骤和各类教学情境、获得个人初步的教育实践性知识为旨趣。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教育实习的特征
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实习目标。教育实习目标有二。一是知识的运用,二是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学习有明确知识的学习与默会知识的学习,而在教育实习中,更多的是默会知识的学习。知识运用是指新手水平的教师把所学到的通识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学科教学由知识的隐性化向显性化转变的过程。也就是新手水平的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知识的学习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新手水平的教师向本校课教论教师学习,第二方面是向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学习,第三方面是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元认知。在这三方面中尤其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省认知,以获取学生个人知识。学生个人知识是学生个体在其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体验、不断生成的、通过对话而获取的整体性实践知识。因此,学生个人知识具有个体性、境遇性、实践性、整体性、对话性的特征。[7]通过教育实习,学生能巩固和加深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又能学习到教学实践知识,为学生向高级新手水平的教师发展奠基。因此,教育实习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完成高师院校的课程计划。
2. 反思性实践。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它课程,其它课程大都比较重视学术性,重视学科逻辑,而教育实习恰恰重视“临床经验”,强调对课堂教学、班队活动等实践的反思。因为教育实习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一个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加反思的整合。教育实习是高年级师范生(新手水平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实践课程,无疑会产生经验,但是经验还得需学生经过反思才能有助于他们的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学生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当然反思并不仅仅是新手水平的教师个人的事情,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高师院校指导教师、其他教师、同伴等都应对其反思给予支持与合作。反思是一项充满希望的活动——它是在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氛围中完成的,反思预示着更新、开拓与变革。[8]
存入我的阅览室
3.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的及时性与独特性。人类进行的任何活动都会得到一个价值的判断,也即是对其活动进行一个评价。大底来说评价都是来至他人的。教育实习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也会得到一个评价。在实习中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教学专长。教学专长,柏林纳把它称为教学知识,包括四类:教材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学专长、诊断专长。[9]在实习活动中的评价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来至不同视角不同理念的多元主体:有来至同伴的话语,有来至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及其它教师的评价,还有来至高师院校指导教师的审视,并且还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教育实习的评价很及时,因为对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及时地结合眼前的教学实践批判地吸纳别人的观点。若间隔时间较久,评价的效果不及及时评价的效果。教育实习评价方式的独特性在于在多元评价主体与及时性下通过观察方式进行的而不是用纸笔测练的方式进行的,是一种质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 教育实习的体验性。高师院校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据此,高师院校的课程不能让新手水平的教师(高年级师范生)远离中小学校的现实世界,不能成为隔离新手水平的教师与中小学校交往的屏障。教育实习为新手水平的教师提供了对基础教育现实状况的整体性认识与体验,并为其提供了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机会。新手水平的教师通过教育实习获得亲身参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对基础教育整体的基本认识,进一步发展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意识。因此,高年级师范生在体验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成长。
5. 教育实习的开放性与建构性。作为实践课程的教育实习,其原有知识的运用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中通过社会协商而建构的,而不是在一种封闭的科学技术理性控制下的接受。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施处于自组织的流变中,是在教育实习共同体这个开放的群体中,个体依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建构的,强调教育实习目标的过程性,学生每天都处于成长变化中,处于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的不断生成、不断修正与不断累积之中。因此,教育实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与建构性的。
通过对教育实习的涵义与特征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实习的本质,更有效地实施教育实习。它是人们在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中相互沟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教育实习理论所有研究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余小红.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24、125-126.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365.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74.
[4]张洪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6.
[5]李伟.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3:9.
[6]冯建军.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J].中小学培训,2004(8):3.
[7]姜勇.论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6):58、59.
[8](澳)科林·马什.初任教师手册[M].吴刚平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
[9]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3.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的及时性与独特性。人类进行的任何活动都会得到一个价值的判断,也即是对其活动进行一个评价。大底来说评价都是来至他人的。教育实习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也会得到一个评价。在实习中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教学专长。教学专长,柏林纳把它称为教学知识,包括四类:教材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学专长、诊断专长。[9]在实习活动中的评价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来至不同视角不同理念的多元主体:有来至同伴的话语,有来至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及其它教师的评价,还有来至高师院校指导教师的审视,并且还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教育实习的评价很及时,因为对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及时地结合眼前的教学实践批判地吸纳别人的观点。若间隔时间较久,评价的效果不及及时评价的效果。教育实习评价方式的独特性在于在多元评价主体与及时性下通过观察方式进行的而不是用纸笔测练的方式进行的,是一种质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 教育实习的体验性。高师院校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据此,高师院校的课程不能让新手水平的教师(高年级师范生)远离中小学校的现实世界,不能成为隔离新手水平的教师与中小学校交往的屏障。教育实习为新手水平的教师提供了对基础教育现实状况的整体性认识与体验,并为其提供了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机会。新手水平的教师通过教育实习获得亲身参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对基础教育整体的基本认识,进一步发展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意识。因此,高年级师范生在体验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成长。
5. 教育实习的开放性与建构性。作为实践课程的教育实习,其原有知识的运用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中通过社会协商而建构的,而不是在一种封闭的科学技术理性控制下的接受。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施处于自组织的流变中,是在教育实习共同体这个开放的群体中,个体依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建构的,强调教育实习目标的过程性,学生每天都处于成长变化中,处于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的不断生成、不断修正与不断累积之中。因此,教育实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与建构性的。
通过对教育实习的涵义与特征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实习的本质,更有效地实施教育实习。它是人们在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中相互沟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教育实习理论所有研究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余小红.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24、125-126.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365.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74.
[4]张洪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6.
[5]李伟.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3:9.
[6]冯建军.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J].中小学培训,2004(8):3.
[7]姜勇.论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6):58、59.
[8](澳)科林·马什.初任教师手册[M].吴刚平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
[9]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存入我的阅览室
3.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的及时性与独特性。人类进行的任何活动都会得到一个价值的判断,也即是对其活动进行一个评价。大底来说评价都是来至他人的。教育实习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也会得到一个评价。在实习中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教学专长。教学专长,柏林纳把它称为教学知识,包括四类:教材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学专长、诊断专长。[9]在实习活动中的评价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来至不同视角不同理念的多元主体:有来至同伴的话语,有来至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及其它教师的评价,还有来至高师院校指导教师的审视,并且还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教育实习的评价很及时,因为对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及时地结合眼前的教学实践批判地吸纳别人的观点。若间隔时间较久,评价的效果不及及时评价的效果。教育实习评价方式的独特性在于在多元评价主体与及时性下通过观察方式进行的而不是用纸笔测练的方式进行的,是一种质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 教育实习的体验性。高师院校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据此,高师院校的课程不能让新手水平的教师(高年级师范生)远离中小学校的现实世界,不能成为隔离新手水平的教师与中小学校交往的屏障。教育实习为新手水平的教师提供了对基础教育现实状况的整体性认识与体验,并为其提供了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机会。新手水平的教师通过教育实习获得亲身参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对基础教育整体的基本认识,进一步发展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意识。因此,高年级师范生在体验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成长。
5. 教育实习的开放性与建构性。作为实践课程的教育实习,其原有知识的运用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中通过社会协商而建构的,而不是在一种封闭的科学技术理性控制下的接受。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施处于自组织的流变中,是在教育实习共同体这个开放的群体中,个体依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建构的,强调教育实习目标的过程性,学生每天都处于成长变化中,处于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的不断生成、不断修正与不断累积之中。因此,教育实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与建构性的。
通过对教育实习的涵义与特征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实习的本质,更有效地实施教育实习。它是人们在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中相互沟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教育实习理论所有研究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余小红.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24、125-126.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365.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74.
[4]张洪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6.
[5]李伟.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3:9.
[6]冯建军.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J].中小学培训,2004(8):3.
[7]姜勇.论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6):58、59.
[8](澳)科林·马什.初任教师手册[M].吴刚平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
[9]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3.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的及时性与独特性。人类进行的任何活动都会得到一个价值的判断,也即是对其活动进行一个评价。大底来说评价都是来至他人的。教育实习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也会得到一个评价。在实习中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教学专长。教学专长,柏林纳把它称为教学知识,包括四类:教材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学专长、诊断专长。[9]在实习活动中的评价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来至不同视角不同理念的多元主体:有来至同伴的话语,有来至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及其它教师的评价,还有来至高师院校指导教师的审视,并且还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教育实习的评价很及时,因为对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及时地结合眼前的教学实践批判地吸纳别人的观点。若间隔时间较久,评价的效果不及及时评价的效果。教育实习评价方式的独特性在于在多元评价主体与及时性下通过观察方式进行的而不是用纸笔测练的方式进行的,是一种质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 教育实习的体验性。高师院校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据此,高师院校的课程不能让新手水平的教师(高年级师范生)远离中小学校的现实世界,不能成为隔离新手水平的教师与中小学校交往的屏障。教育实习为新手水平的教师提供了对基础教育现实状况的整体性认识与体验,并为其提供了进行教学行动研究的机会。新手水平的教师通过教育实习获得亲身参与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对基础教育整体的基本认识,进一步发展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我意识。因此,高年级师范生在体验与行动研究中不断成长。
5. 教育实习的开放性与建构性。作为实践课程的教育实习,其原有知识的运用与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中通过社会协商而建构的,而不是在一种封闭的科学技术理性控制下的接受。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施处于自组织的流变中,是在教育实习共同体这个开放的群体中,个体依据一定的条件进行建构的,强调教育实习目标的过程性,学生每天都处于成长变化中,处于教育教学实践知识的不断生成、不断修正与不断累积之中。因此,教育实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与建构性的。
通过对教育实习的涵义与特征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实习的本质,更有效地实施教育实习。它是人们在教育实习理论与实践中相互沟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教育实习理论所有研究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余小红.我国教育实习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124、125-126.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365.
[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74.
[4]张洪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6.
[5]李伟.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3:9.
[6]冯建军.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J].中小学培训,2004(8):3.
[7]姜勇.论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6):58、59.
[8](澳)科林·马什.初任教师手册[M].吴刚平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
目前,在我省各个师范类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中,基本都安排了师范生顶岗实习的课程内容。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收获与体会。有些师范生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感觉,能够把自己在学校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完整的表达出来,得到大家的好评。也正因为如此,顶岗实习的岗位范围也越来越大,从原来的小学初中到如今的涵盖从幼师教育到职技教育的系列顶岗实习岗位。
但是,也有些美术专业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收获不是特别的多。更重要的是,有些单位及带队教师反映美术学院的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但是不能系统地、完整地把这些理论传输给自己的教学对象,也就是说,有些美术专业师范生自己本身的专业能力很强,但不能或不善于教授和传输给别人。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有美术专业师范生自己的原因,有些美术专业师范生的表达性、语言的组织能力上稍有欠缺。但是,这些问题也还是暴露了我们在美术专业师范生的专业教学中,课程过多地安排了理论练习习课程、内容相对单一。能够帮助美术专业师范类学生解决上述问题的课程是否相对安排比较少,造成了美术专业师范生空有专业水平但表达性太弱的问题,有些美术专业师范生甚至理论水平也不错,但也不能在顶岗实习期间,向自己的学生完整的表达并传授出自己的专业知识。
流畅的、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专业水平,并让自己的教学对象能够迅速掌握自己所表述的内容,毕竟是师范类高校学子必须掌握的技能。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顶岗实习的带队老师在现场的指导与纠正外,恐怕更多的需要在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之间找到好的结合办法。在日常美术专业教学中,保留现有的关于美术专业师范生表达能力培养的课程,修改那些不能让美术专业师范生论述与表达能力有质的提高的课程内容。甚至专门安排课程,提高师范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让美术专业的师范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知识完整的传输给他人。
以前,我们武断的把有些美术专业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太好的教学效果笼统的归结于所谓“不太会说话”,“表达能力弱”。现在,我们知道了事情不是那么简单。诚然,人与人之间的语言能力有所不同,但更重要的,是美术专业师范类学生的系统表达能力的训练如果不能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在他们的顶岗实习期间,类似的问题还会一届一届的存在下去。
我们需要仔细地梳理目前教学课程已经存在的、所有包含提高美术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直接或间接教授美术专业师范生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我们要考量这些课程的内容及数量。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方面的课程有可能达不到上述的要求,所以造成了目前我们美术专业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困扰。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师范类学校的课程设置上,涵盖提高美术专业师范生表达能力的课程纸面上还是有一些的,比如实习课、考察课及实用技法练习课程等等。我们首先需要找到这些课程中教授并提高美术专业师范生实际表达能力的内容,研究对美术专业师范生而言,掌握这些内容的时间、掌握程度和难点、重点。这些内容其实涵盖了我们培养美术专业师范生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知识传承、心理承受能力、甚至肢体语言表达的方方面面。
如果我们的美术专业师范类学生按照目前所有这些课程的教育系统地、顺畅地受到教育后,还是会碰到上述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对这些设立的课程的数量、内容等全方位进行思考了。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多美术专业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带队老师的认同。
单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这些课程,都能够提高美术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与表达能力,那么,为什么还有一些同学在顶岗实习期间不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呢?前文提到,现在的顶岗实习的范围很宽广,从幼儿教育到职技教育都有,指望这些笼统的理论课程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课程的设置才需要适应目前的顶岗实习的状态。
我们当然希望美术专业师范生能够在扎实的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在顶岗实习期间,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完整、正确地传输给每一个人。这也是我们的教学大纲本身美术专业对师范生的基本要求。
但是,出现上述问题。说明了我们在师范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上海需要有一些弥补的地方,出现了一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师范生走进社会时不再彷徨,对于提高美术专业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也有积极的作用。
基于现在的顶岗实习模式,我们发现每一个参加顶岗实习的同学其实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目前美术专业师范生的教学中,其实已经安排了一些内容,比如理论的教学集中在师范生的一二年级,到三年级开始,课程中已经就加入了大量的实践练习课程,这种课程安排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之所以有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出现,恐怕除了课程安排顺序上,还可能是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有所调整。
所以,美术专业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如果出现了一些问题,都需要仔细的研究这些问题是个例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如果是后者,就足以引起我们警惕。
所有这些问题,我认为都是可以通过日常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弥补及加强的,也有很多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学校在日常教学课程安排中,是否应该在师范类学生的课程里,加强这类课程的安排课时数量,毕竟,只有数量上去了,学生接触的时间多了,熟练度增强了,传授知识的能力才会有质的提高。
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笔者在对顶岗实习的同学多次访谈中,同学们普遍反映,平时这类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某些同学有“吃不饱”的感觉,所以到真正走向顶岗实习的岗位后,普遍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心里不够踏实。
另外,现在大三、大四的美术专业师范生的课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周而言,时间还是比较宽松的。所以做为上述课程有益的补充,学校应该引导同学们加强这类能力的课下练习。比如组织同学业余时间的模拟顶岗实习练习,安排有经验的第一线老师来传经授业解惑。这些教师工作在第一线,也经常接触来顶岗实习的学生,肯定有很多实际的经验可以告之学生,这些经验未必是纯理论,也许更多的是岗位经验的总结。但是,对于身处象牙塔的同学们,一定是新鲜而有效果的。
论文摘要: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日益困难,造成了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的效果,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和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规范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是该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毕业实习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毕业实习形式主要有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集中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派教师跟随学生至实习单位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便于管理和检验实习效果。分散实习是按照学校统一的实习计划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实习形式分散灵活,但管理难度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大学生供过于求。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用人单位缺乏接受实习生的动力,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冲突等原因,高等学校毕业实习日益困难。在此形势下,课程实践特色不明显,实践教学环节较少的一些文科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着更多的困境,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方式亟待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现状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写作、文化、宣传、管理等工作,具有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务实作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主要进行与文字材料撰写相关的工作,如单位文字材料书写、办公室文件撰写、公司宣传材料书写等等。
和国内大多数高校一样,吉首大学文学院作为老牌院系,开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和非师范两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集中实习的形式,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之前,院里制定统一的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计划,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于大四第一学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自主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撰写的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附件材料(即实习期间的成果)等。从院内近三年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情况看,与汉语言师范专业的集中毕业实习相比较,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每届毕业生人数都是50人以上,人数较多,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联系到实习单位,部分学生因考研和考公务员而不愿进行毕业实习。第二,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目的认识不清,个人毕业实习计划和安排混乱。第三,从提交的毕业实习材料看,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日志填写敷衍了事,没有达到毕业实习目的。第四,因全部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管理难度大,难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现在还没有可行的分散实习调控机制和评价机制,毕业实习效果难以评估。因此,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毕业实习难度大,毕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毕业实习重要性认识不清。院内管理难以到位,对分散实习的调控和评估不足。
二、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困境的形成原因
首先,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生的动力不足,导致实习难度加大。毕业生数量增加和就业岗位减少的矛盾,使大学生实习机会减少,实习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人员调度充足,没必要也无心接纳实习生。实习单位担心接纳实习生会扰乱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计划,占用单位资源,造成单位信息外流等等,也导致用人单位不愿接纳实习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盈利个体的公司、企业、单位等都追求利润,觉得接纳实习生对他们而言毫无利润,因此,也拒绝接受实习生。所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实习难度的增加。在这种情形之下,汉语言文学“万金油”专业与理工科、职业指向明了的专业学生相比,落实实习单位更加困难。
其次,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当地经济欠发达,实践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再则因为学科特点所限,学校对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实习投入不够,重视不够。与实践性课程较多,实践操作环节较强的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化工、临床医学等理工科专业相比较,像汉语言文学之类的文科专业课程实践特性不明显,专业实践效果不明显,实践环节缺乏可操作性,专业实践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该类专业的基础实验室配套、实习基地建立、专业实习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专业实践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再则,从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自身主观原因看,该专业学生对毕业实习认识不够,毕业实习目的不明确,平时缺乏实践操作动手操作的锻炼等,这些原因也直接导致了该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不理想。该专业学生认为,与理工科相比,他们实验课程少,实践环节少,文字工作实践规范可操作性不强,毕业实习可有可无。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不理想。因全部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学生认为处于游离状态,实习日志、实习材料随意杜撰,实习效果的评价难以尽如人意。大四学生即将毕业,要准备毕业论文,为毕业找工作做打算,毕业实习态度要么不认真,要么挑剔,对毕业实习敷衍了事。 转贴于
三、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改革对策
1.提高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重视。在院系发展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把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纳入其中,为该专业实习积极创造条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改革中,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日常办公软件应用、资料查找分类、公文书写、活动组织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培养知识过硬、能力可靠的人才。对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实习开展调研,不断探索和改革该专业毕业实习形式和管理制度,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找工作的关系,提高毕业实习质量。为避开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冲突,吉首大学文学院将从2009级开始在大三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以确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2.整合资源组建近便专业实习基地,灵活调整实习形式。将学校资源、院系资源与当地资源进行整合,为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组建近便实习基地,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如吉首大学文学院已经在当地团结报社、电视台、校报、校电视台为新闻专业建立了专门的实习基地,既解决了很多学生毕业实习问题,又为平时的课程见习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亦可在当地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公司建立近便实习基地,以便接纳部分毕业生实习,解决实习单位难以落实的问题。在近便实习基地的毕业实习可采取集中实习形式,方便院系管理和及时调控实习进程,监控实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地方联系,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争取与政府、单位就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横向和纵向合作,使得单位、学校、学生三方互利互惠。
3.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明确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过硬的文字功底,是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先决条件,是学生毕业实习圆满完成的基础。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应该与用人单位需求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文字功夫,为他们的毕业实习提前打好基础,为就业增加砝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实习是学生本科学习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进行角色转换(由学生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铺垫。通过实习,可以检验我们学习的效果,提前进行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为就业做预演。在实际生活当中,毕业实习的就业功能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学院应提早将毕业实习种种必要性告知学生,对需要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提前做好准备。
4.规范毕业实习管理,采取适当的调控和评估机制。毕业实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计划制定、日程与人员安排、过程监控、效果评估、实习反馈与调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习过程的监控、实习效果的评估、实习的反馈与调整很难落到实处。就吉首大学文学院来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集中实习较为圆满,毕业实习早期的计划安排、实习过程的检查、实习效果的评估都落到了实处,学生实习日志撰写工整,实习反馈畅通,实习后学院总结评价工作到位。但汉语言非师范专业的实习监控、实习效果评定难以落实。针对汉语文学非师范专业的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院内可派老师指导(5-10人配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不需随学生前往外地实习单位驻点,但必须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条件下,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联系。学生实习返回后,由院内统一的实习成绩评定小组通过看实习日志、实习材料、学生答辩和材料展示评定学生成绩。用行动肯定学生的成绩,引起学生的重视。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毕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必由之路。探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可行的实践教学操作模式、寻找专业实习的可行途径,对维持该专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刁晶辉,祝钧.文科实践教学改革的五个对接[J].北京教育,2008,(4):68-70.
[2] 邱飞.大学生就业实习困境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6):112-114.
一、实习目的
1、使自己在大学三年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教师技能得到一个检验和巩固的机会,并作为自己踏上真正的教学岗位之前的一次演练。
2、通过观察和了解实习学校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向优秀教师学习,更好的提高自己教师技能。
3、通过实习,也可以检查自己在面对真正走上教学岗位的时候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与改进,争取以最佳状态走上日后的教学岗位。
4、进一步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本次教育实习中,更好的学会与人相处,协调自己的各项组织能力,更有团队精神。
二、实习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要求
1、准备阶段:6月下旬至9月20日
钻研教学大纲和教师参考书等资料,认真搜集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料,认真备课,编写详细教案。完成五个一,根据教育要求认真学习教育实习相关文件,学习教学论和班主任工作在理论知识,进行试讲微格教学,练好三笔字等。
2、见习阶段:第一周9月20日至9月25日
(1)听实习学校领导介绍学校基本情况,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情况,本学期工作计划和学校在管理、教改、科研方面的经验和特色。
(2)积极与学生们友好相处,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3)旁听原任课老师的课,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备课、预讲。
3、全面实习阶段:9月26日至11月8日。
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育调查工作三个方面。
(一)教学实习:
(1)备课:
a、在原任教师指导下,认真细致地钻研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明确任教课题及本单元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思想状况、学习兴趣、方法和习惯,特别要了解与本课题的知识、技能教学直接相关的情况。
b、在掌握教材内容和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过程安排(含时间分配)。并考虑教具的采用、制作,练习的内容和方式,板书的设计及演示程序,布置的作业等。
c、编制教案。教案要写明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所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具的准备及教学过程。
d、先将自己拟编的教案给指导教师阅读并征求意见,然后修改为正式的教案,在上课前二天送指导教师审批,经签字同意后字后,方可到班上课。
(2)上课:应根据教材、教案的要求和试讲的经验,贯彻教学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努力把课上好。为此必须做到:
a、认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b、上课时要做好组织教学工作。努力以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课堂教学在紧张、严肃、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时间。
c、上课时要注意态度的从容、大方、镇静,要用恰当姿势帮助说话。板书、板画要清楚,布局适当。
d、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注意教学语言的简洁、生动、明确、通俗易懂,杜绝方言,减少“语病”。板书要清楚、工整、无笔顺、笔画错误,不写错别字。
e、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巩固性原则。在讲课中应恰当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同时应随时使用适当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课堂提问要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考时间,对学生回答评价要中肯,指明正误及努力方向。
f、注意与原任教师和前后上课的实习同学搞好教学上的衔接工作。
(3)听课和评议:
a、要虚心学习,经常听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或在同校实习的同学上课,做好听课笔记。
b、实习生在课后应主动、虚心地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并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认真地做好自我分析和评议,并力求提高到理论高度上进行分析和评议。
(4)作业与辅导:
a、要精心选择并设计课内外作业,份量恰当,难度适当,完成作业的时间适度。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和书写规格要求。
b、布置和批改作业,要着眼于巩固学生知识、培养技能,尤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c、对布置的作业要及时检查,认真批改,并分析研究学生完成本次作业的优缺点,做好作业讲评。
d、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要事先进行研究,得出正确的答案,必要时请指导教师把关。批改作业给学生写评语,要持慎重态度。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语的书写要正确、规范。
e、辅导学生时要深入到班级中去,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辅导,如给缺课和基础差的学生补课,给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内容等。?
f、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自习课辅导、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教学环节的工作。
(二)班主任实习:
a、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主体思想,学习现状,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通过找原班主任了解情况,开办干部会议,找学生谈心,悉心观察。
「 1
b、做好日常的班级工作,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
c、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d、针对各异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指导。了解班干部的个性与工作能力,督促班干部努力学习,提高成绩,指导班干部开展工作,发挥班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对后进生进行特别辅导,了解其家庭,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请况,寻找原因帮助进步;与中等学生沟通指导,让他们保持甚至提高,争取进步。
e、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f、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g、定期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教育调查:
a、搜集浏览调查教育研究的有关资料,学习一些优秀的研究方案;结合专业特点初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b、在实习过程中,积极了解城关中学的文化底蕴,教学管理特点,教改经验等;了解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教育经验,教学方法等;关注华附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政治思想状况等,搜集有用的一些资料。
c、国庆假期开展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收集整理资料,为做好总结做准备。
3、总结阶段:11月9日至11月15日
a、每位实习生写工作总结和个人鉴定。
b、写好教育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回校后三天内将调查报告和个人总结或专题总结、《教育实习学生工作本》、班主任工作计划、班或团课讲稿交给本系教学法教师。
c、按照实习队计划要求,组织好教育实习鉴定工作。
d、离校前、各实习队清退各种借用的材料、物品、用品,付清各种实习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