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范文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范文

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以建立预防机制前提,制定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从而排查和处理各种危险隐患的安全生产责任化的标准管理模式,目的在与是生产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做到符合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要求,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注重长远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涵盖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利于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因为其全面的管理模式对于不同的管理人员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水平,从侧面体现企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表现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员工的责任感,确保企业的良好有序发展和不断壮大。

二、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不足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生产企业中都有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是存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流于表面的现象。部分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存在抄袭现象,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应有的具体性、针对性和上行下效的可执行力。随着时代的进步,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没有与时俱进,致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符合时代潮流,缺乏创新性。并且,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能对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监控,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力度,在出现安全隐患和突发状况时不能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导致对问题的处理能力不到位,为企业的安全买下了危险隐患,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不足

管理人员作为生产管理制度的有效负责人,应该将制度的执行力发挥到最大化,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埋下安全隐患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不足,监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办事,缺乏对岗位的责任感,态度上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其次,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管理设备匮乏,企业的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管理人员的监督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最后,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加强,对于起草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没有经过实际的研讨,缺乏内部交流,导致管理方案缺乏应与的严谨性,实际操作性能差,致使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合理有效的落实到位。

(3)实际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劳动力涌入企业中,导致企业的实际操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一线操作人员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防范意识,无法做到安全防护。思想上,对安全缺乏应有的认知意识,甚至存在觉得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具麻烦的情况,以至于在生产操作中的违规作业现象屡见不鲜,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和危险事故的发生。部分危险岗位的操作人员缺乏相关的资质证明,专业性的职业技能不过关,缺乏培训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措施

(1)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使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的有效机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符合我国的国家法律法规,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和本质,制定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安全生产体系,要具有具体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特点。首先,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对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体系等全方位的内容。要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落实到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评估机制和运行机制。

(2)加强对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素质培训教育

当今社会,人才使衡量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使专业人才的竞争。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其的教育学习,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且不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估,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管力度,将自己的本职工作落实到位,加强对危险的预判能力。对于操作人员,要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其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对危险隐患的防患意识。

(3)建立危险隐患排查机制,提高风险防患意识

第2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 管理理念 精髓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科学系统的目标管理模式,它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分析生产安全风险,建立预防机制,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和标准,并持续改进,控制生产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上看,是具有战略性系统整合能力的动态管理过程,是全面开发企业安全管理潜能,提高企业安全,促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一、切实搞好企业资源整合

安全标准化科学系统的特点:体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当前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性高度。

1.安全管理理念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最终目标

战略性安全管理理念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最终目标,是站在健康和环境的高度,超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抛开了企业做为个体的角度,将企业个体放大到整体的层面上来谋化设计。实际上这个终极目标也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或者说得能长久生存的无上法则。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是以突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为宗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立足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风险管理和预防事故发生的思想,充分体现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生产经营单位其他方面的基础管理有机结合。是长远性战略意义的安全管理理念,通过制定、传达、评审、修订、识别、提升、跟踪和沟通等方式,使组织战略逐步得以定位和实现。它要求企业以发挥协同效应为原则,梳理部门职能和关键岗位职责,设立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建立起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2.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优势是资源整合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本质的差别在于战略的关系。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通常与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管理者的承诺和支持等相脱离,但这些组织中的背景因素,对于成功地实施安全管理影响越来越大,安全管理必须能够衔接组织战略和企业日常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能够完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将企业所有的资源整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齐心协力,实现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二、动态循环,推行全程沟通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又划分为若干个子元素,是根据系统原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进行动态管理。

1.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系统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由若干个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又划分为若干子元素,是根据系统原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引用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PDCA循环进行动态的循环管理。动态循环管理的理念使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蕴涵着不竭的动力。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既适用于整个工程项目,也适应整个企业及内部科室、工段、班组和个人。安全标准化各子元素按照策划、执行、符合、绩效四个方面,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各子元素的小环都围绕着上层元素的要求朝着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和促进。

2.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一个全程沟通的管理系统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建立了一个高效的沟通平台,沟通贯穿整个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且形成闭环,出问题能够有条理、按程序地解决。该机制传达信息及时,有效落实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信息的及时传达和管理高效、通畅,使生产过程各种风险得到有效的掌控。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沟通系统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员工们能主动参与管理,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开展客观评价,发挥员工潜能

1.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全面评价为安全管理精细化提供了条件

安全标准化的全面评价功能,塑造了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实质是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全面评价,含概企业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和人员。该标准化作为评价体系,为全面、准确、真实的认识安全现状提供了有效方法,为发现和解决问题打下良好基础。改变了传统安全管理中模糊定性认识的评价方法,引入新的准确定量认识的评价方法,全面掌握了企业的安全现状,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转移到,以危险预防、预控为中心的现代化安全管理轨道上来,实现对危险的有效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企业在人、机、料、法等环节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为企业安全管理精细化打下了基础。

2.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员工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通过安全标准化体系的有效运行,开展全面的安全评价,职工的潜能被激发出来。安全标准化体系对员工培训不生硬,员工不是填鸭式被动的接受,是人性化、自愿的接受,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全员参与,实现全面提升目标

安全标准化全员参与的要求,体现了该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员工素质提升是跨越式的,安全绩效是显著的。安全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在安全标准化运行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准化的建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要长期不懈努力。从安全目标和方针的建立,到生产工艺环节;从高层管理到基层员工,都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在控对象。方针和目标的变化、生产工艺的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制度的变化、规程的变化等,需要企业员工了解和掌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有效的检索出薄弱环节,发现问题,能及时修正,保证全体员工能力的有效提升。安全标准化的良好运行,能确保企业员工每天每人做好每一件事,能真正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要求,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管理状态。

参考文献:

第3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拓特机械制造厂;安全生产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一、企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进入2017年以来,全国就发生6起煤矿重大事故,而集团公司安全形势也极为被动,今年以来,公司已经发生1起重伤事故、4起工伤事故,发生5起涉险事故,事故有多发、易发苗头倾向。企业小环境中,拓特机械制造厂由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部分干部职工安全意识还不强,安全风险预知预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目前“三供一业”移交、深化内部改革等都对职工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思想活跃、精力不集中、行为不规范都是安全隐患,容易出安全事故。

二、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中煤集团安全生产标准化地面一级达标单位,拓特机械制造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多年,基本形成了体系,积累了经验,为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做出了贡献,但还存在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有: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为搞标准而标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是保护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但部分管理人员和员工思想认识不到位,把它当做一项摊派任务来对待,工作中存有抵触情绪,敷衍应付,检查来了就抓一抓,清一清,检查走了,该啥样还啥样,使标准化工作落实不到实处,流于形式,走过场,变成面子工程,变成了定期“大扫除”。

2.安全投入不足,设备老化,作业场地狭小,作业环境差。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环境恶化的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足,致使安全投入大大降低,远远满足不了安全生产的要求。由于企业建立已有近50年,厂房陈旧、设淅匣。企业产品以煤矿设备制修为主,产品品种多且量小,造成作业场地拥挤,安全管理点多面广。

3.标准执行不严格,在执行、培训、检查、考核等环节都存在执行走样的现象。特别是在车间、班组两级基层组织中,标准得不到常态化的贯彻实施,突击清理经常性存在。

三、改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对策

1.加强教育宣传引导,提高员工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道理、内涵和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都是很清楚、很明白的,只要想学,都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思想认识程度,在于想干不想干,有没有自觉性和主动精神。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提高员工执行标准的意识和技能。要充分发挥厂三级培训的作用,积极开展岗前和在岗培训,积极开展班组长、车间主任、安全检查员和特殊工种的培训。同时利用知识讲座、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向职工灌输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提高安全技术技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放心活。

3.制定规划和完善标准,以标准来管理人、约束人。要按照总体目标,研究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规划,提出年度目标和三年的规划目标。系统的修订和完善安全基础管理、特种设备、金属切削机床、铸造及相关机械设备、电气及相关设备设施、危险作业场所、作业现场和职业健康、合同管理、安全培训、消防保卫、党管安全等10个专业的专业标准,做到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全覆盖。

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做到安全管理上不欠账,保障标准的顺利执行。当前企业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欠账仍然很多,基础设施、设备亟待更新改造,存在的事故隐患需要整改治理,应急救援等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当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必须更加注重实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补还安全欠账上,该上的设施设备马上就上,该改造的立即改造,该配套补齐的迅速配套补齐。

5.严格监督检查和考核,在机制上保障标准的执行效果。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与收入分配、干部政绩考核和使用等挂钩,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要抓好“两头”,及时表彰先进,批评后进,对达标单位和长期保持安生产标准的单位,要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激励机制。

第4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

引言

近年来,我国不少中小型企业都开始朝着大型企业的方向努力,也就是说,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规模正在朝着扩大的趋势不断发展。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一大初衷就是为了提升企业生产的整体质量,同时兼顾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未来我国各类型企业走向稳定且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就在于安全生产管理与标准化建设。尽管在各方的不断努力之下,我国企业在该方面已经小有成就,却也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弊病。简而言之,若想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首先需要改变已有的管理理念,其次是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同时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标准,以确保企业战略性目标的完成。

1何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

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来看,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实质上就是企业长期发展历程中的一种经验总结。这是一种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如果对其进行科学解读,那就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展露出的一些量值规定,针对管理活动、生产设备、生产作业和工作人员。而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就是指针对各项工作展开的综合评估工作,目的是为了保证安全管理标准的顺利执行。在一个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对生产和质检环节的苛刻要求。新的时代背景致使企业在生产安全管理与标准化建设方面得到了一些政府的帮助,适当的政府干预使得不少企业开始重视安全生产管理与标准化建设工作,帮助企业从自身出发,致力于自身的生产发展之路,以此来完善生产链,确保列入市场的产品都具备安全和品质的双重保障[1]。这样一来,企业的声誉得到了提升,经济效益自然而然地就会增加了。

2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就现状而言,我国企业的生产管理状况面临着诸多难题。为了缓解企业的各项压力,国家出台了一份详细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书面的形式来制约并纠正企业的生产行为。但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执行力成为了最大的问题。不少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波及范围较大,与其相关联的因素众多。除此之外,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在不经意间的,这种突发性致使企业经常处于措手不及的状态之下。

3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实际价值

权威性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一大特点。如果从大局的角度来看,其可以推动企业朝着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路线不断前行,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的总体生产效率和品质,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详细来说,企业之所以注重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是因为其具备两个角度的意义。首先,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为企业创设更为优质的发展环境。除此之外,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增强安全操作的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助于他们规范自身的生产行为,提升生产流程的科学性。当企业各部分人员都开始关注安全问题,那么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就会大幅度下降,企业对于生产安全的担忧就会被消除,经济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其次,企业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也相当于在推进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创新。它可以在基础建设安全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经营生产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灯塔”作用,帮助这些环节认清工作方向以及具体的工作目标。同时,企业各部门的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的模式之下被带动起来,拥有了资源投入生产的热情。这样一来,企业的生产发展效率就具备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2]。企业在展开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时候,需要关注到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倾向,尽可能为企业生产管理少缺陷、零失误、无违章、少差错等目标的实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如此一来,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就会进一步凸显,市场地位必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4如何让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进程达到预计效果

4.1注重岗位安全标准化管理举措

对于岗位实施的安全标准化管理举措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是要提升相关管理工作者的总体业务能力以及其本身的专业素养,采取的具体举措是设置一些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活动,以此来提高他们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并自愿参与生产技能的提升。教育培训活动开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可以不定时安排专家讲座,帮助员工更清晰的认识安全生产管理以及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价值;亦或是在企业官方小程序或公众号上学习视频和单元测试,这样,员工就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教育培训,增加了便利性,也更利于调动起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可以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得心应手的感觉,进而提升企业生产的总体安全性,保证每一个环节的生产品质。第二方面是注重对生产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需要监管人员按照相关的要求对员工的工作展开细致入微的监测,保证安全责任落实在每一个人身上。问责制度的建设和推广有助于事故发生后迅速解决问题,合理的安全检查和严谨的风控工作有助于提升员工自觉完成工作的热情。

4.2关注班组安全标准化管理策略

企业不仅要关注到岗位的安全标准化管理,还需要看到班组安全标准化管理策略的重大价值。班组安全标准化管理策略需要分三步走。首先要将企业生产发展的实际状况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来进行科学管理。对每一个班组展开特殊化的活动安排,以此来加深他们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督促他们自觉提升自身安全生产业务能力。企业偶尔还可以开展一些专业化的技能比拼大赛,帮助员工提升理论知识储备以及实操能力,尽可能的规避生产过程中人为事故的发生。其次,在平日的管理实践过程中,企业要将班组生产管理的具体状况作为基准,以此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3]。同时,构建有效的沟通桥梁,加强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的交流。

4.3强化部门之间安全标准化管理方案

在企业中,按照职责的差别划分出了不一样的部门,对每个部门展开安全标准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第一步就是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自愿参与其中,接受专门化的培训方案。企业宣传部门加强教育宣传的力度,将部门间的职责划分作为参考依据,综合考虑每一个部门的独特性,进而形成相对应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方案和监管策略。只有跟进了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执行的具体效果。一套完整性极高的监管体系可以用来规范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展开实时监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围绕生产目标展开,以量化的形式考察生产环节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每一个员工对于工作的态度。最后的验收工作一定要遵照国家统一标准进行,这样才能为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与标准化建设提供更好的部门环境。

4.4配合落实安全风险评估管理流程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展开生产活动前都需要对安全以及质量进行一个全面且综合的评估,适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这种事前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可以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降低了其转化为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企业在该环节需要安排专人进行进度的跟进和记录,并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士对生产实际状况展开分析和探讨,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最大化的减少企业可能面临的损失。

第5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范文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中小民营企业的角度分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企业安全管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及正面影响,提出中小民营企业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两个途径,及实施科学管理、建设安全文化。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 安全生产 标准化 安全管理 影响

安全生产标准作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当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对企业安全管理技术规范以及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保障。凭借安全生产标准,企业才能更快地迈入市场,赢得市场先机。就中小民营企业而言,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正凭借其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一、中小民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企业安全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将中小民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具体化,主要是通过监理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具体的安全操作规程设计出来,这样就能及时地排查与治理安全隐患,并且监控生产环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以及时形成预防机制,对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行规范,以满足各个生产环节的实际所需,确保环境、物、人、机都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再配合上企业持续落实改进措施,就能促使中小民营企业实现规范化的安全生产 [1]。大量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具备积极地正面影响,对安全隐患可以及时地整治,将企业安全生产工艺水平改善,确保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全面消除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一是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推行,能够规范企业生产工作,明确方方面面的安全生产要求,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二是中小民营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有效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中小民营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促进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把这些制度内容系统化、具体化,使之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变成企业的日常生产行为规范。

(二)负面影响

安全生产标准化涵盖了中小民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关键手段、方法。然而,中小民营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进展并不乐观,跟企业及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企业安全管理带来负面影响,逐渐暴露出中小民营企业在安全生产领域面临的一些共性的、基础性的问题。一是中小民营企业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偏低,科学管理薄弱,没能及时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不力等问题;二是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安全标准低下、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等。中小民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企业安全管理产生的这些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安全事故频发。

二、中小民营企业通过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来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的途径

(一)实施科学管理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中小民营企业科学的管理方法之一,以适应企业深化改革,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在市场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中小民营企业搞好安全管理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实施科学管理来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强化企业约束机制。中小民营企业实施科学管理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操作标准化、现场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操作标准化,需要企业运用行为科学、人机学等理论,将安全生产操作人员的整个操作过程进行分解,规定每一个操作动作的程序和标准,及时纠正企业操作人员以往存在的习惯性的、不正确的动作,避免出现违章操作、误操作而引发安全事故。较过去单纯地强调安全操作规范而言,科学管理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中小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提出的安全生产要求更具体、更严格[2]。

(二)建设安全文化

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又是一种安全文化建设,把人作为中心,把行为科学作为依据,把文化引导作为手段,以激发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自觉性[3]。中小民营企业应继续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来规范人员在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方面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通过建设安全文化来提高人员安全素质,实现安全管理。如中小民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化可以用原始记录、基本制度等来为企业构造一种安全管理文化;操作规范化将规定企业每一个人员的行为动作,促使他们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养成安全操作习惯;现场标准化强调文明生产、工业卫生,企业可在生产现场安装各种安全标语、标志等,以互为一体、内外相映,为企业人员构造典型的现场安全文化,把企业的安全管理推上一个新境界。

三、结语

中小民营企业在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企业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时,务必要做到客观的公正与公平,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狠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全面优化企业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1):127-128.

第6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

1.前言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企业生产管理及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生产管理就是把企业产品质量抓好,把现场环境卫生搞好就行了。至于档案工作更是可有可无,认为档案管理员只是一个企业资料仓库的保管员,档案管理工作也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然而,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管理质量上不去,直接导致不少珍贵档案资料缺失,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无法留存,企业成本增加,负担加重,整个企业管理也呈现出一片混乱,令企业高层领导大伤脑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的进步,企业生产管理日益标准化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也变得越来越迫切。科学认识档案管理与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能否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科学、规范化地实行企业档案管理至关重要。

2.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的内涵

2.1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

标准化体系规定了质量方针、目标、职责和程序,并通过建立相关体系进行过程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目前,IS09000标准已经被100多个国家转化成本国标准。1996年ISO又制定了IS014000环境质量体系标准,它是企业自愿采用、自我约束性的标准。

标准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过去非制度化、非程序化和非标准化成为我国企业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反映在管理业务、管理方法、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数据资料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生产现场:生产无序,管理混乱,“跑、冒、滴、漏”以及“脏、乱、差”等现象比比皆是。随着国际标准化体系管理逐步融入全球领域,这种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要求的是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完全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打破传统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低耗、优质、高效地进行生产一直是企业管理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2.2企业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全部档案的总和(包括计划统计、经营销售、物资供应、财务管理、劳动工资、安全卫生和党、政、工、团工作等各方面的资料)。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一个没有档案的企业就像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度,没有历史的国度迟早会消亡。没有档案的企业如何积累自己企业的历史、完善和总结企业的成功经验,一定是个难题。大量事实证明,档案在企业管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成长历程;能防患企业商业秘密外泄;是决策制订的参谋和帮手;是企业文化的活标本;是企业对外宣传的资料库;是员工成长的珍贵史料;是有力的法律武器。

3.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

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是实行企业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基础,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体系越标准、越规范,它形成的各项记录资料就越真实有效;而它作为企业档案内容的信息来源也就更完善更有说明力,档案管理工作做起来也更科学更合理。反之,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企业实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重要保证;档案资料作为企业各项活动的历史积累和真实记忆,科学、合理、规范的档案管理能快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提供有力的凭据和参考价值,必要时还能起到指导作用。

因此,规范化的企业档案管理与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离开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企业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就无据可依,无凭可证。而离开了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所谓的规范化档案管理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4.标准化生产管理及规范化档案管理的初步实践

4.1生产记录表格的规范

针对企业当前生产管理现场各类记录表格杂乱无章的现象,笔者因持有标准化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且具有多年内审及基层技术管理经验,有幸被领导委以重任――在一个月内将各个部门正在使用的所有表格收集起来并加以整合优化。在此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本公司虽然也推行标准化质量、环境体系,但是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同是一份“异常处理单”,三个部门就使用了三个不同版本的表格,更有甚者,同一部门使用的“xx生产统计表”现用的表格和以前的居然也不相同。为了将所有表格达到格式统一,笔者严格参照标准化体系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的具体要求,在与各个部门负责人协商、取得一致的基础上,以方便于生产管理为原则,对内容与生产脱节、多余的表格加以删除,对内容表述不详的表格加以完善,并将其按标准要求一一编号,并尽量做到一表多用,以减少版面印刷费且方便管理,仅直接使用于生产管理的表格就整合了52份。公司上下通过使用标准化格式的表格后,生产管理现场已然规范了许多。当然,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不仅是记录表格的规范,还包括产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质量监督等全过程制定并严格贯彻一系列相关标准,才能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可见,全面推行规范的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刻不容缓。

4.2“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三高档案室的建立

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一家新能源公司,因历史遗留问题,加之领导层更换交迭,企业至2011年11月前都没有建立档案库,许多珍贵的资料等到需要查找借鉴的时候才发现已无踪影(譬如大型设备出了故障,连一本说明书及操作手册都找寻不着,令维修人员无从下手,只得请厂家派技术人员前来维修),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整个公司办公区随处可见有用或无用的文件资料……以总公司为首的高层领导痛心之余,决定以本公司为“档案管理”的新试点成立档案室,而且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了约52平方米的档案密集柜库房及24平方米左右的档案管理办公室,同时还配置了专用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扫描仪、碎纸机等一系列档案管理的专用设备。软件方面:对档案室提出了“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三高标准,并要求所有部门对档案管理人员给予工作上的全力支持与配合。笔者因为有着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而“临危受命”,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技术资料的前提下,又走访了某“人才市场档案馆”,学习其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随后编写出了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标准》、《档案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建设性档案管理文件及《档案移交接收清册》《档案查(借)阅审批表》等日常管理文件。仅至2011年底,便已成功接收科技档案共计506册;文书档案共计1969册;销售档案共计573份;财务档案共计249册;人事档案共计1437份;行政档案共计426册。且档案室自2012年四月初正式实行“档案借阅”制度以来,已先后为工程、研发、财务、人资、生产等提供了上百人次的档案借阅工作,对各类生产管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源。本企业档案室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充分发挥出了其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由此看来,企业档案作为继承、保护与开发事业,对企业科技的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企业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5.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基层技术管理工作,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流程、国际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规范、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了然于心。并深切感受到企业要发展、要壮大,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攻坚力量、雄厚的经济实力外,实行规范、标准化体系的企业管理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法宝,而生产管理和档案管理既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因此,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刻不容缓。要想最终达成这一目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公司高层领导者应本着高度重视企业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为立场,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赋予标准化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行使职能的充分权力,并制定相关激励机制,把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放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上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形成一股后进之力,推动标准化生产管理和规范化档案管理的进程。

(2)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它既是长期工作,也是日常工作。因此,领导者应更新观念,将标准化体系执行人员从兼职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以便加大对全员标准化体系知识的培训宣传力度,使全体员工切实理解企业推进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方向和决心。同时,企业标准化体系执行人员要将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概念具体化、书面化、格式化,让每个员工触手可及、触目可望,并对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认真的策划,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和改进,通过评审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真正做到生产现场的标准化管理。

(3)企业的档案资料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档案管理又是企业整体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注重抓好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更新观念,力求创新,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魄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的检查指导,以此带动整个企业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真正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要坚持与时俱进,除认真按国家《档案法》及已制订的有关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程序化操作外,还必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适时实现计算机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将档案管理融采集、处理、存储和传播为一体,促进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便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

(4)管理层适时监督、各部门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及规范化企业档案管理的反馈工作。标准化体系执行小组及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将日常生产管理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以便不断加以修正。

结束语

只有我们全民动员,切实将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科学、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落到实处,才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的企业也才会经久不衰,百年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国华,杨勇.关于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研究[J].企业活力,2006,(03).

[2]张忠福.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和素质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02).

[3]王学芳.浅谈企业的标准化管理[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1年2月总第453期

第7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Spmis系统;运用;意义;关系

一、农电生产标准化作业支持平台(Spmis系统)运用的意义

近几年来,随着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的不断推进,县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历史起点低、人员结构复杂和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基层单位基础管理仍然比较薄弱,制度落实很不到位,执行力不强,农电队伍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习惯性违章仍然存在,安全管理还存在较大风险。如何不断提升生产人员的安全工作水平,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有效管控作业现场,是摆在管理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

农电生产标准化作业支持平台(以下简称Spmis系统)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机通讯技术、逻辑关联技术、电力作业技术流程业务模块等,实现了照相、录音、逻辑控制和无线通信等功能,是信息化办公在生产领域新运用,固化了作业流程,规范了作业行为,达到电力生产作业的“可控、能控、在控”的目的。

在目前安全生产工作水平还未达到规范自觉的情况下,正确的运用农电生产标准化作业支持平台,能使生产人员的安全工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实现在生产过程中人的作业行为与工作组织措施、安全技术措施的正确有效的执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二、Spmis系统的运用及管理过程

Spmis系统平台安全效能的发挥,主要是依托对现场作业全过程进行控制,对设备及人员的行为全过程进行管理,这是保护作业人员安全和健康的关键。

1.Spmis系统是以安全工作规程、规定、文件及相关规章制度等为依据,进行应用程序的编制。程序编制时对相同类型的工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及《江西省电力公司电气两票管理规定》的要求,固化了系统流程,统一了操作程序。按照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全过程控制的要求,应用流程由现场勘察、绘制停电区域图、填票、审票、签发、打印下载、许可、现场作业、终结上传等环节组成,执行过程中不得擅自修改或跳项,明确了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同时依据工作流程生成可执行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控制卡。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在该程序设计中得到了充分执行。

2.标准化作业流程控制系统是执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的关键。Spmis系统利用手机通讯技术,将系统生成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导入手机PDA系统,作业每一个操作流程都会在手机PDA系统显示,它将按规定的步骤一步一步引导作业人员按要求执行,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等每一项安全技术措施都需经执行、拍照方能进入下一个步骤,现场作业手机主动引导及控制员工作业,不再担心违章作业,可以放心工作,现场作业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和监控。

3.Spmis系统音像等数据实现了共享,是现场有效规范和监控现场作业人员行为的保证。通过工作手机将逐项工作过程摄取的数码照片和录音传回数据监控处理中心,真实地记录了施工人员在现场的作业行为,并将其置于江西省电力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十二地(市)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九十六个县级供电公司安监部;三级管理人员的视线中,有效督促作业人员在现场作业时的自我约束能力,达到了不断规范作业行为的效果。

4.实现标准化作业闭环管理,有效提升标准化作业质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Spmis系统整个流程相关责任人必须通过各自帐号及密码才能进入平台,各级人员通过网络远程审查填票质量,审查执行图片评价执行质量,能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从而不断提升标准化工作质量。

三、Spmis系统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

2011年江西赣东北供电公司所辖六县公司开始试推行Spmis系统,成立了Spmis系统应用领导小组,根据职能划分,安全监察质量部是开展Spmis系统应用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系统应用工作的宣贯、培训、推行等工作。工作初始阶段,因该系统流程较复杂,执行人员短时间内不能熟练掌握,运用效果不佳。经过初步培训,执行人员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点到多点,从不停电到停电作业,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及运用,大部分基层生产人员已基本掌握了该系统运用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逐步推广。

在实施Spmis系统过程中也遇到种种困难,由于各基层单位人员认识不同,有的认为使用Spmis系统是额外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有的对Spmis系统持怀疑态度,感觉又在搞什么“新花样”,干这活即花钱又遭罪。有这些想法也是很正常的,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相对纸质“两票”来说,确实存在操作繁琐问题;同时,因为人的行为及思绪习惯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惯性的做法,比如有些人从事地面工作时不愿戴安全帽,戴安全帽也不会扣好下颚带,杆上作业时不使用安全带的后备保护绳,验电及装设接地线时不使用绝缘手套,上杆时直接携带工器具等,即使有些人想改变这些习惯性违章的做法,但大家都这么做,怕麻烦、图省事、抢时间,没有外来因素的干预很难得到根本纠正与改变。Spmis系统拍照留底的痕迹管理,把作业人员每一个关键性动作都置于各级管理人员监督之下,促使他们不得不按规范的行为开展各项工作。运用初期,系统反应出习惯性违章还不同程度存在,“两票”合格率低,运用率不高。针对这一情况,公司制定了《Spmis系统应用奖惩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应用管理,要求全公司10KV及以下配网检修、抢修、倒闸操作和网改、业扩等施工作业都要使用系统开电子票,未使用者按照无票工作处理;各单位管理人员及工作票“三种人”必须熟练掌握Spmis系统的应用;同时细化了Spmis系统填票要求,落实了考核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赣东北公司所辖县公司Spmis系统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作业人员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习惯性违章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四、Spmis系统应用的培训

第8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现场管理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建筑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部分建筑企业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将精力放在进度管理、节约成本等方面,忽视了安全管理,导致建筑安全事故频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巨大,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因此,必须采取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施工。

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1.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涵

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管理中认真负责、严格贯彻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照安全规程、安全标准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借鉴发达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同时融入了国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相关理念,形成共同参与、权责分明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实现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目标。安全管理是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员、场地、材料、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等各个方面,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管理难度较大。近年来,安全管理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建立科学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适应项目安全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1.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复杂性。建筑施工过程复杂,环节众多,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建筑项目。例如,安装脚手架、起重、运输、混凝土浇筑等,都需要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认真分析,全面检查,确保施工各个环节安全进行。第二,变化性。建筑施工环境和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施工条件的变化,也会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及管理问题,同时,由于建筑项目周期较长,部分项目劳动条件较差,季节变化、恶劣天气等无法避免,必须采取恰当的安全保护措施。第三,全面性。安全管理包括人的管理、物的管理以及管理行为本身,人的管理包括施工作业是否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流程、工艺进行;物的管理包括材料、设备、办公设施以及防护网的管理等,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管理行为主要是指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负责人,应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标准化管理工作。第四,长期性。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过程是长期的,应确保在整个项目过程正常运行,加强安全标准化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以预防为主,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尤其是在人员变动频繁时,一定要加强警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包括企业建筑项目标准化管理文件的制定,构建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确定实施细则,并监督落实情况;随着新问题的出现,不断完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修正和调整;定期检查工作,确定新的管理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和执行;发生安全事故应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标准化管理应分为安全职责划分标准化、安全风险控制标准化、施工安全标准化、安全评价标准化、安全检查标准化、应急管理标准化等几个方面,全面提升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问题分析

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虽然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标准等》等,但无法满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企业在建筑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建设方面也比较欠缺,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制定安全技术标准,不利于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顺利开展。其次,部分企业还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和问责机制等问题。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作为支撑,权责分明,发挥对各项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对故意减少安全生产投入、违规作业等问题,应加大惩处力度,纠正其侥幸心理,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施工人员重视安全标准化工作,落实问责及奖惩制度。此外,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是影响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将安全放在首位。

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

3.1组织机构标准化

完善管理组织,将项目经理作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安全标准化工作,设立安全监察部门,直接由项目经理负责,成员由企业指派或项目部自行任命;所有安全标准化管理负责人均应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和相关培训;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部门设置及人力资源调配。落实安全责任制,项目经理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组织落实工作,将标准化目标分解,落实到个人,明确安全职责,消除事故隐患;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抓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主持安全防护、检查、验收等工作;设置专职安全员,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2现场管理标准化

制定现场标准化管理制度,参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特点,制定现场管理的具体细则。做好现场标识,包括安全知识、文明施工制度等宣传板,划分不同功能区域,设立安全警示标牌,尤其是具有触电危险场所,标志牌应使用绝缘材料。临时设施管理应符合环保和消防等相关要求,例如临时宿舍,应确保生活设施完善,安静整洁;配备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材,对于大型建筑项目,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医疗站。物料管理应根据不同材料的存放特点,分区域堆放;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例如易燃易爆物品等,应妥善保管。

3.3安全信息标准化

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安全信息管理是基础,通过收集、整理最近安全信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施工技术和管理办法,提高项目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实现安全信息管理的标准化,首先应制定原始记录标准,包括项目计划、设计、设备、隐患整改、工艺、作业控制、操作、监督、事故处理、安全教育等;此外,还应该采取科学的信息分析方法等。建立安全资料岗位责任制,确保现场各项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以及有效性,直至竣工验收后转交给专人负责。

3.4安全防护标准化

加强安全防护标准化建设,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的要求,制定安全防护方案。例如,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经过项目部组织的安全标准化培训;制定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对事故高风险区域加强防护;竖井、防护网布局应符合相关规定;建筑物外侧按要去封闭;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电梯井口、通道口应设置防护栏、防护门;临时拆除或更改安全防护设施,应提前准备替代措施,并警示所有作业人员,注意作业安全;施工班组应按照标准流程做好检查、验收、移交等工作,明确责任。

3.5评价机制标准化

评价机制标准化管理是对建筑项目安全生产成果的检验和评价,包括安全管理考核、安全组织机构考核、安全检查和监督等,由建筑企业单位负责组织考核工作,针对项目上报的安全管理方案进行审核及检查,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现场检查,了解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正并要去项目部及时整改。综合评价各个项目事故发生率、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重大安全事故情况等,了解安全标准化管理成果。

4结束语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项目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保障,同时也是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和完成的关键。目前,我国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还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和问责机制,安全意识薄弱等,安全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应从组织机构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安全信息标准化、安全防护标准化、评价机制标准化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鑫柳.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新模式分析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0):49.

[2]方璐.论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7(40):136-137.

[3]任文良.我国现阶段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5,41(01):250-251.

[4]张桂平.探析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新思路[J].建筑安全,2016,31(06):47-49.

第9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1标准化的概念

对于标准化,不同的国家和部门结合自身特点,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对于标准化的定义也就不一样。1972年,桑德斯在《标准化目的与原理》中这样定义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为了所有相关方利益,特别是为促使最优经济局面形成,并适当考虑产品的使用条件和安全要求,在所有相关方的协调合作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所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定的过程。”我国国家标准GB/T3591-83对于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虽然现在对标准化的定义有许多理解,但是基本都大同小异,核心就是在某一个领域达到一个共同的标准,而这个标准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得最佳的效果,实现这种效果的手段就是利用对经验的总结,制定出合理的、最有效的大家共同来遵守的规定。

从不同的对标准化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标准化的三个特点:

(1)统一性标准化的成果就是制定出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在从事生产经营或者管理等活动的时候需要遵守的共同规范。

(2)最优性

我们制定出标准并且实施,是为了通过标准这种手段使得我们的活动更加的简洁、协调,并希望以此来使我们的活动效果达到一个最优的状态。

(3)反复性

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所制定的标准可能渐渐的无法满足新的要求;或者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会发现标准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继续的改进,这也是实现最优化的要求。标准化就是一项对标准制定,实施,改进,再实施的无限反复的过程。

2安全标准化理论基础

2.1安全标准化的概念

安全标准化就是将企业的安全工作进行标准化管理,对企业安全的要求用标准化的形式加以实现,将企业的安全目标和安全工作内容,以及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的安全要求、目标和操作方式都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达到预防或减少事故,以及消除或控制事故后果的目的。安全标准化也是整个企业进行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标准化”的内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活动中,自觉遵循国家和地区、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并将这些内容具体化、细致化,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来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和办法,并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体成员中切实得到贯彻实施,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持续改进,使企业的安全水平能够不断得到提升,使企业的人、机、管理始终处于健康和谐并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进而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的发展。从安全标准化的概念上,我们可以得知,安全标准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出科学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规范安全操作流程,协调好各生产环节之间和各个岗位之间的安全工作,符合各项规定,能够达到一个安全管理的标准。

2.2安全标准化的基本要素

安全标准化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目标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组织机构的设立;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安全意识教育培训;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安全检查;应急事件管理;安全事故、事件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安全管理工作绩效测量与评价。

3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现状

3.1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现状说明

我国的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从解放以后就开始了,期间经历一些波折;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竞争体制的完善和加强,企业为了自身的良好发展逐步开始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标准化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迅速《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一些法律法规的颁布,明确了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行政部门的设立,初步的建立起来了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也加强国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一些危险性很高的重点行业和领域集中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这些行动渐渐的规范了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改善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从而使得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趋于稳定和好转。但是,目前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还是十分严峻的,像煤矿、道路交通运输、建筑等高危行业或者领域的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扭转,依然处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另外,这些领域中的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依旧比较薄弱,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机制也不够健全。各个部分地方政府对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不够,安全意识不强,所以造成安全责任不落实,为了节省成本,必要的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监管工作还需要加强。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是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适用的,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统一规定的技术要求。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提高建筑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同时建筑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尺度,是考察一个建筑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3.2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安全标准化还存在着以下的一些问题:

(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不彻底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大多是针对建筑施工过程这个阶段的安全标准化,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水平,促进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安全标准的规范化。但是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全过程的体系,所以应该站在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构建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从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项目管理到施工完成后的运行都应该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细则,完善建筑工程全过程安全标准化体系。

(2)标准化在建筑安全管理上未完全应用

在标准化方面,我国已经颁布了《标准化法》、《标准化实施条例》等等的一些指导性法律法规,而关于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也有很多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目前还没有将标准化办法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性的建筑全标准化条例。对于建筑项目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方案等问题,还没有进行规范与约束,也没有对其进行论证;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编制和修订工作还没有全面完成,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缺陷。

(3)新变化带来的建筑安全新要求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艺,这些都给建筑安全标准化带来了新要求,现在已有的部分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己经远远地不能满足要求。比如说大跨度的钢结构的运用、高层建筑新的模板工艺、大体量混凝土的饶灌等等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但是相对的安全技术却相对落后。因此,从现状来看,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仍然有众多的需要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有大量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安全标准的编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曹琦.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J].建筑安全,1997,12

[2]王兆林.论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J].建筑安全,19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