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

第1篇: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顺利进行某一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加速器。所以,一旦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对待该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学习该门课程的效率也会获得提高。

但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较之前的低年级的教学难度有所增加,不少学生在心理上对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学习有一种畏惧心理,也有一种逃避心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不断减少。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这个关键时期,保持住甚至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兴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难度的循序渐进,甚至在刚接触到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多以简单的题目为主,探究性的综合题型为辅,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借用一些有趣的数学家的故事或者别的东西来引入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创造和谐气氛,合理设置情景

融洽、和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要尽可能运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另类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一种气氛之中,不断融入课堂之中,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此外,教师进行有关知识的教授时,应该多多设置一些合理的教学情景,通过情景的设置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有关知识,掌握好有关的定理和概念,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设置生活情景

数学是一门运用性的学科,所以数学技能的掌握,其最终目的是将有关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之中的数学问题。基于数学的这一个特点,教师应将数学知识多与生活相联系,并创设出合理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发现生活和数学的紧密关系,借助生活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数学,融入数学学习之中。所以对待某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适当的变换为生活之中的场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关知识。

例如:小明家买了3吨煤,小明的妈妈打算将这3吨煤作为一个季度的燃料,那么每一个月可以用多少煤?每一个月的用煤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

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学生会觉得这样的一个题目非常有亲近感,学生也能够在解答这个题目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2.设置探究情景

数学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具有探究性质的学科。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和对有关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合理设置一些探究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进行有关的探究,并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例如:

教师问:

1+1=?;3+5=?

4-2=?;6-2=?

1+2=?;5+6=?

学生答:

1+1=2;3+5=8

4-2=2;6-2=4

1+2=3;5+6=11

教师问:

大家有没有发现:2、8是偶数;2、4也是偶数;3、11是奇数。而等式中的相加减项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这样的对比大家有没有什么发现?

学生答: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奇数、偶数之间的相加减的一定的规律。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己进行探究,还会发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就这样,学生在其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学生也通过总结发现了规律,享受了学习的快乐,对数学学习兴趣增加的同时,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多设置有关的教学情景,并加之合理的引导,学生就一定能够获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一定能够提升。

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能够使得学生成为学习中的积极参与者,同时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使得学生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

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就某一部分知识的教学阐发自己的观点;可以邀请学生指出教师自己在教学之中的不足;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进行习题的批改,在习题的批改之中让学生从别人的习题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获得提高。

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方法很多,关键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进行有效地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加强,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能获得提高。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方法还有很多,上文所论述的只是笔者自己的一些总结,希望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伏彦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理工,2011·05(下旬刊)

[2]赵秀梅,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途径,科学教育课堂,2011年8月

第2篇: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107-01

课堂小结是每节课的必备环节,它既能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也能提炼学习内容所涉及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把小结当成或有或无的环节一带而过,或由于时间原因干脆省略掉了,这对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小结,发挥小结对知识提炼与情感升华的重大作用。

一、知识梳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式小结对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并形成知识结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每一节课结束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梳理与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用简洁的语言或图表将知识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从而提纲挈领地再现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同时对于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进行归纳与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汇聚成点,再将点纳入整个学习体系中,理清纷繁复杂的关系,便于记忆和掌握。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质数和合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完本节之后进行知识的梳理,从而总结得出知识结构(见下图):

这样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明白“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对于质数与合数的判断也就能够通过看其因数的个数而得出。此外,对于100以内的质数,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教师还可以编成词语压韵的“质数歌”让学生记忆:二、三、五、七、一十一;十三、十九又十七;二三九,三一七;四一、四三、四十七;五三九、六一七;七一、七三、七十九;八三、八九、九十七,二十五个质数要牢记、要牢记。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将本节所学习的知识与已学过的奇偶数进行比较,明确两种分类方法的不同。这样两者之间就会有一些交集,如只有2既是偶数又是质数;奇数不一定就是质数,如9、15等,这样的比较、总结使知识的梳理更全面,学生对数理知识的掌握更透彻。

二、提炼思想,承前启后高屋建瓴

数学小结不仅需要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再现,更需要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比较密切,前面学习的内容是为后续学习打基础的,在小结时引导学生由表象的知识提炼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学习能力,拓展视野。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时,由例题,学生很轻松地就可以总结出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时涉及的转化思想,这样教师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单元时就不用再反复讲解了,只需在下一步教学时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个别订正即可。在这样的小结中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前后传承关系,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升华情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

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感觉都是枯燥的,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习惯。在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对不同学生的收获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与肯定,从而坚定其学习的信心,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对于长方体的表面积有的学生在小结时提出:把六个面的面积加在一起即为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评价:明确了表面积的意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值得表扬。有学生指出:因为长方体的六个面中相对的面是相同的,可以直接用(前面+左面+上面)×2来表示其表面积。教师评价:你简化了刚才同学所说的方法,使列式更简便,很棒!有的学生又将上一位同学的表达形式用字母进行了概括:S=(ab+ah+bh)×2,这样真正实现了将语言叙述的形式转化为用字母表示数,更有数学味了。教师评价:你将本节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档次,实现了知识的升华,太棒了!还有的学生指出,实际问题中有的并不需要求出所有面的面积,这样就需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举例进行了说明,如制作鱼缸、粉刷墙壁等。教师评价:你能结合实际进行总结,太了不起了!这样的总结评价,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使小结更加丰富与圆满。

第3篇: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五年级数学;教育;教学

班主任可以说既是一位艺术家,又是一位设计师,同时又一位表演家。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如何做好一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教育好学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一定要针对新时期学生出现的困惑和问题,掌握多种的教育方法,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

一、结合实际,创建特色班级

作为小学五年级班主任,笔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也要学习他人的优秀方法,依照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去建设自己的班级,使其具有独特性。比如,课下,笔者会认真研究其他优秀班级的教育教学方法,吸取一些有效管理班级的知识。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可针对性地成立一些兴趣活动小组,举办一些小型的文艺汇演等。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都能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又能使他们找到了自己作为集体一分子的价值。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在共同合作中推动班级的整体进步。

二、注重技巧,深入沟通

管理好班级,首先需要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为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提供事实依据。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去感受班主任对自己的关心和理解,从而打消抵触的情绪,建立一种自然亲近的师生关系,并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小学生沟通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班主任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朋友的角度去和学生交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去消除学生对其的隔阂,让学生愿意打开心扉,说出真实想法。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斟酌,不能言辞过激,也不能过于绝对。对于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努力兑现。让师生都能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和谐发展,为共同提高数学教与学效率,为促使班集体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强,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班主任可以身作则,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去感染学生。同时,班主任也要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多向学生讲述一些寓言故事、名人事迹,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班主任在开展教育教学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数学应用题作为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作为数学教师,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加大对这方面的重视力度。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加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例如,在“一商店里卖出两筐苹果,第一筐重20千克,第二筐重为30千克,而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了9元钱,那么,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呢?(用两种方法解)”这道题中提示有两种解题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换一种角度去分析问题,找出更易理解,更简便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利于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四、要“偏爱”后进生

小学数学比起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学习效率低,考试成绩不理想,这部分学生统称为――后进生。后进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能力弱,习惯差,这些因素常导致他们自卑感强。作为数学教师,同时也是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通过爱心去唤醒沉迷的学生,获得学生对班主任的充分信任,在班主任的耐心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比如,我班的A同学是出了名的双差生。我通^日常观察,找清楚了A同学成绩差的原因:学习的主动性差,跟不上全班同学的节奏。久之,他的成绩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就对他格外关心,先帮他树立对数学学科的自信,让他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有进步。下课后及时给他补习功课,从最基础的知识点补起。在课堂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他举手就先让他回答,回答正确时大力表扬他,让他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在我不懈的努力下,他也逐渐开始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并主动去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质量也越来越好,成绩也逐渐理想起来,在一次摸底考试中考了80多分,尽管与优等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的情况明显有了好转,而且还成为班级中的大“红人”,成为其他同学的学习榜样。

总之,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作为班主任,也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热忱于班主任工作,热爱数学学科,并且还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教学水平,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不断努力,让班级都能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第4篇: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摘 要】“对话”一词是热词,也是社会关注焦点。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对话是众多教师关注的话题。从目前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现状来看,实效性很低,并且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形态落后,对话生硬(多为一问一答模式);主体易位,关系失衡(教师为权威中心,学生被动对话);形式单一,对话浅显(多为师生对话,并且停留在浅层次的对话)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新重视对话教学,追求对话实效,追寻魅力课堂。

关键词 对话实效;魅力课堂;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它需要借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构建起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学习方式。由此可见,传统的以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数学课堂教学,而转向对话教学,向对话教学要实效、要质量。那么,如何利用对话教学,打造魅力的数学课堂呢?如何以对话教学,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呢?

一、创设数学情境,引发对话欲望

一般而言,对话并未自然产生的,在平淡的教学中,学生也不会产生对话的欲望。这就需要数学教师精心设计,例如创设情境、设计问题等,引发学生对话的欲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和相交》这一课时,教师以情境引发学生对话欲望。问题情境如下: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情况呢?教师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诱发学生对话探讨,然后自然引出“平行”这个概念。有学生说“我认为有无数种情况”,用笔实践操作,发现信息不对称;有学生说“我认为就是两条直线可以汇合起来,也可以分开”。经过对话探讨,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学生意见纷纭。紧接着,为了引出平行的概念,教师同样设计了问题情境:生活中平行线有哪些?总之,对话的产生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数学教师要选好“媒介”,以催动学生相互对话。

二、多种对话互动,构建魅力课堂

对话并不只是一种模式,而是有多种模式的,例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只有不断丰富对话模式,展开多种对话互动活动,才能真正构建魅力的课堂、活力的课堂,教学实效也才能提升。

1.师生逐层对话,调动学生思维

师生有效对话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对话、情境、问题等,牵引学生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投入课堂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圆》这一课时,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下:

师:(出示几张圆形图片和生活中圆形的实物图片)同学们,圆到底美不美?

生:(齐回答)美。

师:那你们知道如何画圆吗?(引导动手实践)

生1:借助圆规。

师:是不是只要有圆规就能画好圆了?(观察学生作品,有些画得并不圆)

生2:不是。想画好圆需要技术。如固定好针尖。

师:(再引导实践,并总结)非常棒。通过动手画圆,你能告诉老师具体的步骤吗?

生:把圆规两脚叉开,固定针尖,并旋转一周。(纸和圆规的针尖不能移动)

师:总结得非常好。那一个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呢?

生1:我觉得是由半径决定的。

生2:我觉得不是,应该是由圆规的针尖位置决定的。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意见吗?有没有异议呢?

生3:不对,应该是圆心,就是针尖固定的那个点。

师:非常聪明。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师:除了圆心,你们观察一下圆还有什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圆)

生1:老师,有半径。你就是给定半径的距离让我们画圆的。

生2:也有直径。

师:非常不错。那直径和半径有关系吗?

……

在以上案例中,数学教师利用简单问题牵引学生思维,与学生形成对话互动关系;然后,逐层引导,过渡到如何画圆,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直径、半径的学习。可以说,在对话过程中,学生基本没有开小差的机会,而是紧跟着对话内容,思考问题。

2.生生对话交流,突出学生主体

生生对话交流,能够突出新课改小提倡的学生主体的理念。在生生对话交流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面积的变化》这一课时,为了促进生生之间主动对话交流互动,教师设计了探究任务,引发对话。探究任务如下: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那么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也是1:1000。请同学们对话探讨,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针对这个任务,学生开始对话探讨,从猜想到验证;从自主思考到相互对话讨论,最后得出答案,无不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

三、激励自我对话,促进学生发展

自我对话也是对话教学的一种形式。所谓自我对话,就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反思。例如,在学习完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圆》这一课后,教师激励学生展开自我对话。例如,我是否积极参与与教师的对话;我是否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与意见;我是否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是否能在疑惑之处大胆提出问题等。通过与自己的深层次对话,学生找出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足之处。一开始,在进行自我对话时,数学教师可以明确对话方向,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反思总结,以真正利用自我对话,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运用对话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关键是,数学教师不仅要利用对话展开教学,还有重视对话实效,追寻魅力课堂。只有有效的对话,学生才能在对话中受益;只有有效的对话,才会生成课堂精彩。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重新解读对话教学各项内容,探寻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利用对话教学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坤华.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05(09)

第5篇: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一、引言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及有效整合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改变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和方法,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五年级数学《探索图形》的教学,说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深层次整合,支持实现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资源共享、信息处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的变革,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与实践能力,最终使素质教育成为现实。

三、关于教材的探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探索图形”是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部分。这是在前面认识物体和图形、图形与变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角形、多边形的面积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后面六年级的“圆柱与圆锥”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并能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动手操作、想象、联想、交流讨论等过程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数学思考目标:通过让学生用心观察,积极探讨,发现规律,从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3)解决问题目标: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总结经验和发现规律。

(4)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魅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经历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难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位置的规律。

三、关于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多边形的面积等知识。五年级是小学高年级的阶段,集中注意能力已有所发展。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需加强启发式、示范性和直观性的教学。本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评价等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数学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四、关于教法的选择

在本节课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基础知识掌握现状、理解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兴趣等,采用任务驱动、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设计出引发思考、有一定趣味、层次不同和难度适中的“任务”。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数学有效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室和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技能,发展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维能力。

五、关于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问题导入

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五年级学生对探索图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引出课题。

(1)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

(2)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今天我们不需要怎么计算,而是通过发挥想象力进行探究最后得出结果。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探索图形》。点击课件出现题目――《探索图形》。

2.课件演示,引发思考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演示动画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思考和发现规律。

(1)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2cm的大正方体,然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2)如果将这个大正方体拼得更大一点呢?课件演示: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3cm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

1)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共需9个小正方体) 2)这时这些小正方体,都有什么特点呢?3)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3.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教师提出下面的问题,并用课件演示,学生借助直观图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如果拼成棱长为4cm、5cm、6cm的的大正方体后,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2)分类汇报交流分享

1)三面涂色:有8个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2)两面涂色:可能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也可能有的学生是用2×12算出来的。引导学生比较“数”和“算”的方法哪种更简便。

3)一面涂色:着重交流明确可以由一面有4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推算出6个面一共有4×6=24(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

(3)学生独立解决棱长平均分成5份的问题。

4.探索归纳,发现规律

如果把棱长为n的大正方体涂色切割,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

5.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利用经验找出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与原来大正方体的关系。(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新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方法。(3)课件演示将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剥离出去的过程,激发学生寻求更简便的方法。(4)学生自主探究,并填写表格。(5)展示汇报,总结出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n-2)。

6.巩固成果,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4页第(2)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7.课堂小结,收获体会

(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2)教师举例说明“分类计数探究规律”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8.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的练习。

(2)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第6篇: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相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也具有个性特点,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也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结合,在使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数学潜能。

一、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因材施教的关键,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不同学生的行为习惯,分析研究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别所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数学学习的态度进行考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信息,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基本要求,才能在尊重学生心理发规律的基础上,拓展其思维空间、提高思考能力,才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面向大多数兼顾两头是因材施教的关键

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较为灵活、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强,同时也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的反应能力比较差、接受能力较差,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能够顺利完成思考活动。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思维较活跃的那部分学生,还要照顾到反应比较慢的那部分学生,教师如何才能统筹兼顾,下面将提出几个建议。

1.在教师制定教学任务时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任务过高或过低都非常容易影响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般情况下,按照大纲要求,确定教学目标都是可行的,借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开拓思维,提高认知能力。

2.教师还要考虑到两头学生的实际状况

先拿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那部分学生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总结,找到学生学习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听不懂还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粗心大意等,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整体引导和鼓励,使他们在对自己有足够信心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渐渐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对于那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来讲,就可以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拓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习要求,并进行适当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数学方面的天赋。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教学活动,要注意扬长避短,发挥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因材施教的拔高

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检验出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并且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实践能使他们掌握必要的数学技能,在运用中巩固和拓展。所以说兼顾课内讲解和课外活动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学生数学才能的发展,至于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些比赛,在北师大版五年级教学教材中,会涉及倍数和因数的学习,其中有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比赛,从自然数1开始,每个学生依次说一个数字,但是这个数字不能是质数,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质数的理解,同时也使课堂更加活跃和开放,还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相信应该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活动案例。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到社会中,进行实地调查等,比如说在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材的学习中,会有相遇问题的学习,会涉及路程、时间的计算,在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调查,围绕“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路程”进行,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现阶段我国公民出行方式的整体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计算和思考探究影响出行时间的因素,这一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社会现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是这样的调查活动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需要教师进行完美的活动策划,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和问题的设置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环节穿插一些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数学学习的吸引力,提高自觉性,比如说在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学中,会有图形面积的学习,其中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经过一定的改造后,都与长方形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使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并探究它们与长方形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不同图形之间的玄机,同时对自己得出的结论记忆更加深刻。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第7篇: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82-0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教学策略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对比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的事物本质,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采用比较法助推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巧用比较,促进概念教学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有些概念之间比较相似,学生很难把握这些概念之间的具体区别。此时,如果结合概念的性质把比较策略引入概念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出概念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剖析出概念的本质,进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中秒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在一年级时对于时针与分针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1小时=60分。因此,在秒的认识教学中,教材中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对“秒”下了定义: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并且告诉学生1分=60秒。为了深化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明确这些表示时间单位词语之间的具体区别,笔者就采取了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它们之间的异同。具体过程是这样的:笔者在黑板上板书1小时=60分,1分=60秒,然后让学生就这两个式子进行对比,并且说一说,同样是60,在这儿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在这种直观的比较中,学生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对于时、分、秒各自所表示的意义有了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数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上述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了比较的策略,有助于学生梳理、总结、内化所学知识,达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巧用比较,加快问题解决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理解较为肤浅,采用比较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进而在比较中获得深刻的认知,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进而达到轻松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长度单位》时,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生活实践较少,对于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只停留在一个测量长度单位和一个词汇阶段,具体各部分代表多少,学生并不能说出个所以然,这就给学生正确填写数量单位名称造成了困难,比如对于橡皮的长与宽是写8厘米还是8毫米,学生并不清楚。怎样才能杜绝这种错误现象的发生,进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给力呢?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具体区别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尺子量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长短,然后以此为参照物,让学生拿其他物体与之做比较。比如手指的长度、手指的厚度、身高、手掌的宽度……然后在解决问题时就可以以此为参照,帮助学生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达到轻松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比较的方法,促进学生在比较中合理优化,从而选择出较为恰当、合适的答案。这样,在比较中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比较,优化计算教学

在数学计算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学生讨厌计算,不想做计算题的状况。基于这点认识,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索发现的梯子,促使学生在发现中探索计算题的特点,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整数乘法的知识经验,在课堂教学时,为了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认识,教师可以从整数乘法引入,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之间的具体差异和区别。以“11×11=121”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小数乘法法则分别计算“011×11”“011×011”“11×11”等相关式子。在学生计算完毕以后,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计算结果之间有什么区别。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如果将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看成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小数计算的结果从整体来看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明白这点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按照小数点的移动规律来计算像“11×11”“11×011”这样的式子,这样学生学起数学来既简单又轻松,达到了轻松学习数学的目的。

第8篇: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有效;丰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致力于走向世界的前沿,因此教育部主导进行教学创新,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希望能促进他们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的这一重要思想,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丰富教学形式,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而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

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抓住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引导学生走入数学教学的课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动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促进学生产生疑问。例如,五年级练习题中经常出现这一类题目:从4根5厘米、4根3厘米和4根1厘米长的小棒中,选出若干根,并使它们首尾相接,能够摆出几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那么数学教师就可以引用这一类的题目,使学生准备多个小棒,运用最普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排列组合。这样学生必然产生足够的好奇心,也会积极配合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构建问题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融入问题情境后,就会更加容易在所处的环境中思考问题,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也会进一步加深。比如以下这一类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构建问题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一个长方体的水池,长8.5米,宽4米,深2米,如果每小时可以放进8立方米水,要放满这一池水需要多少小时?(2)学校要砌一道长20米,宽0.24米、高2米的墙,每立方米需要砖525块,学校需要买多少块砖?在上述的两道题目当中,虽然说法不相同,但是其解题思路是相同的,那么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明白题目的真实含义。在第一道数学练习题中,学生要先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即长8.5米乘以宽4米乘以深2米,长方体水池的体积为68立方米,然后计算长方体的水池体积内可以容纳多少个8立方米,便得知放满水池的时间为68除以8得8.5个小时。第二个题目也要用这样的方法,算这道墙的体积之后,得出相同的单位立方米,然后除以每立方米需要的砖525块,得到学校需要购买砖的数量。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

二、打造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

在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之后,小学数学教师要致力于打造教学探究式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配合教师的工作,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自主运用一系列的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具体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打造探究式课堂的过程中,首先要不断给学生渗透探究式的教学思想,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要努力提供给学生自主研究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发挥自身的优点,懂得同学之间互相配合。例如,这类的开放题目:下表是小明摸球情况,摸了40次,每次摸出一个后再放回袋内。

袋内的( )球最多,( )球最少,再摸一次,摸出( )球的可能性最大。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得出问题的答案。

三、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在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打造探究式课堂,在打造探究式课堂中最重要的一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组织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开阔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在培养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是首先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总结能力,然后推动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点是学生能学会对问题的推理和计算,使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例如,这类的概率计算题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完成。

根据所学概率知识连一连。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紧随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前行,创新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04-02

1 引言

“趣味课堂”的概念出现后,被小学各科教师推崇备至,纷纷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教学实践证明,它是可行的,有效果的。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进行了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掌握和使用新型教学工具,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改变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 数学是和符号、数字打交道的学科,教学比较枯燥单一,这也是学生不太喜欢数学的原因之一。只有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数学课,才能养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和习惯,更有利于数学教学工作的展开。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出一种趣味性的课堂氛围,采用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授五年级数学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小工具,这些小工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会对数学课充满期待,而且在动手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课上活动,使数学课变得更生动。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学生之所以有偏科的情况,是因为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喜欢的就会认真去学,付出的时间也相对较多。让学生爱上数学是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方法。要让学生爱上数学,首先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明确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是支配大脑的主人。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如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留出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效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创设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样适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认为自己适合学习数学,有一定的数学天赋。传统性和连续性是数学这一学科的主要特点,所以数学教学不应操之过急,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进度,循序渐进。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肯定和表扬,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比较争强好胜,对荣誉感的追求也逐渐变得强烈,对自己的表现越来越重视。数学教师可以发掘每位学生的数学特长,给予赞赏,表扬对学习兴趣的保持是可行有效的。

3 改变传统的知识点练习模式

可能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认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比较合理的。小学数学的练习模式比较单一,绝大部分是在知识点讲解后马上练习习题,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理解,他们可能会做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并不一定完全弄懂了知识点,只是套用了教师刚讲的方法,过一段时间后对所学的知识就变得模棱两可。这也是平时章节练习成绩为什么比期末考试成绩好的原因。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更重视“理解”,方法其次,这样所学到的方法才能变成自己的方法,才能灵活运用,时间久了也不会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时候就可以解释解题方法,站在宏观的角度来讲,这对于数学学习是不公平的。数学是自然学科,先理解后才有解题方法,而传统的练习模式把数学变成数字、公式、符号,使原本生动有趣的学科变得枯燥乏味。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能在短时间效果不错,但是在知识点讲解完以后复习就不那么轻松,有时候就像刚开始学习一样要重新讲一次。数学知识的巩固主要还是靠练习,练习在数学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多媒体是新时期的教学工具,也更适合新时期的小学生,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来说充满悬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编写一些便于理解的题目,与学生边探讨边给出答案,并分析这些题目与例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变成简单易懂的小故事,更便于学生理解。

4 加强与学生交流互动,增进感情

学生之所以在数学课中的表现不同,是因为学生的性格不同,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提前进行了解,也许有些小学数学教师认为这些是思想品德教师的工作,但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句话在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有些学生心思缜密,做事细心,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必定也具有这样的优点;有些学生生活中马虎粗心,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多留心,对于易疏漏的知识点多些提醒;有些学生由于对教师的敬畏,不会也说成会,结果成绩不尽如人意,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会增进师生情谊,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更勇于发言和直言,有利于改善“说谎”现象。因此,教师要“走近学生”和“走进学生”。

5 教师应做好课下准备活动

对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参加教学培训活动是必要的。教学模式由原来的“教”变成互动,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挑战和突破,要想成功,必须做好准备,先充实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视野的开阔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课堂的设计。课下的准备包括对教材的研究,教材是授课的客观条件,是教学的基础和指导。教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联系教材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并且多与其他数学教师沟通分享经验。

6 数学教学中反映生活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尤其是数学学习,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这一学科,就要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人们在生活中有许多的计算,把数学中的计算放到生活中,不仅直接反映出数学知识,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在课上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小例子,强调数学的作用之大,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重视,还能提升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生活中留心总结。

7 结论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国家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能够突出数学这一学科在生活中的作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生动趣味的课堂成为小学生的需求和喜好。学习和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要求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采用新型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等,改变传统单一的练习模式,有利于数学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要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更新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4-6.

[2]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11(7):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