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韦应物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华为的主营业务是: 无线电、微电子、通讯。
1、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2、无线电是指在所有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是其中的一个有限频带,上限频率在300GHz,下限频率较不统一。
3、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技术,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微电子学中的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
(来源:文章屋网 )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微型物理实验有助于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探究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措施,期望能从理论层面对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型实验;应用价值
引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改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方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物理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比较低下。面对新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从多角度进行优化,以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及应用价值
(一)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其一,生活化和自创性特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运用,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要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微型物理实验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自创性的特征[1]。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通常选择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验内容,实验的物品多是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是比较常见的生活材料。微型物理实验自创性的特征也比较鲜明,
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其二,成本低和方便性特征。在微型物理实验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所选择的实验仪器的成本比较低廉、取材比较方便,常见的易拉罐及气球等都能作为实验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在成本上比较低廉,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三,简便性和明显性特征。微型物理实验操作简便,学生能结合实验目的参与实验方案设计[2]。同时,微型实验所体现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能从实验中感受到乐趣。
(二)微型物理实验的应用价值微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比较基础,教学中诸多内容都和物理实验相关。为消除学生物理实验的紧张感,将物理知识学习难的心理压力消除掉,教师就要注重运用微型物理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内容充满兴趣,从微型物理实验当中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3]。另外,教师应用微型实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并积极探究物理实验的知识,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应用措施
(一)运用微型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黄金时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物理知识比较基础,涉及的概念性知识内容比较多,而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型物理实验,为学生呈现直观化、生动的物理现象,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感官。微型物理实验能从生活中找到材料替代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所以会拉近学生与物理实验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述机械能的知识点时,教师通过微型物理实验操作让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及原理有更深的了解。该微型实验,运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如装有半桶水的水桶,用绳子悬挂,学生站在地上双手扶住水桶,让水桶置于距离学生的鼻子1cm处,把小水桶没有初速度放开,在重力作用下水桶会摆动,远离后又靠近。在没有学习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前,学生在面对这一情况时会在水桶回来的时候躲闪,而学习过这一知识点后,学生就会很自信地站在原地不动。教师通过这样的微型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就能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
(二)运用微型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是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节点。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微型物理实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积极性。同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地提供辅助,让学生顺利地解决实验的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效率。在微型物理实验开展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熟悉的材料内容,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验课堂中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讲述压强的知识点时,为让学生对大气压强有更多的认识,教师可设计微型物理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来体验大气压强。常规的实验是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方式,具体的实验是把少量凡士林涂在两个半球接触面,然后增强半球的密封性,打开阀门的开关,通过软塑料管连接半球和气泵,把半球内抽成真空后关闭开关。让两个学生从不同方向拉半球手柄,半球没有被打开,说明大气压强存在。为了能增强实验的效果,教师可对实验进行改进,通过微型实验的方法,选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马桶拔子两个及水。具体的实验是在马桶拔子皮碗边涂上少量水,教师在中间把皮碗边缘对整齐,学生在教师两侧从两端向中间挤压排气把皮碗密封,然后向两边拉。这时学生会发现很难再拉开,这样也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微型实验方式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实验成本,方便实验活动开展。
关键词:微生物;活性污泥;城市污水;应用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污水排放给社会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工艺稳定可靠,能够有效改善水质,从而改善城市水环境,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它是一个广阔的微生物世界,几乎包括了微生物的各个群落,主要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其中细菌对净化水质起主要作用。活性污泥中的主体细菌来源于土壤、空气和水。这与细菌在曝气池内通过人为的培养迅速地大量增殖有关,形成了该条件下最适宜的细菌种群。它们能迅速地稳定水中的有机物质,有着良好的聚合力。在一定的能量水平下,大部分细菌构成了活性污泥的絮凝体并形成菌胶团。菌胶团在活性污泥中占绝大多数,它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细菌的另一种主要存在形式是丝状菌,特别是其中的丝状细菌。由于它们存在于活性污泥中,对絮凝体的性质产生很大影响,某种类的丝状菌大量繁殖影响了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引起污泥膨胀,严重地影响了出水水质。污泥膨胀是自活性污泥法问世以来在运转管理中一直烦扰人们的最大的难题之一。而由丝状茵引起的膨胀又是最为突出和最为常见的。目前已知的近30种丝状菌并不是每一种都能引起污泥膨胀,与膨胀密切相关的丝状菌只有十几种。即使是处理的水质相同,由于运转条件的不同,设计参数的差别,都引起在活性污泥中丝状菌优势菌种的差别。
随着近年来对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了解到丝状菌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的能力,由丝状菌引起污泥膨胀的处理功能和净化效果不仅没有问题,而且比正常活性污泥处理的水质还要优良,不足之处是泥水难以分离。因此,人们在工艺中采用环境调控的方法,使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有一个合理的比例。目前完全利用丝状菌的带状污泥的工艺已经开发完成。
真菌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其数目一般没有细菌和原生动物多。与活性污泥有关的真菌主要是霉菌,它能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它含氢有机化合物。
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肉足类、鞭毛类和纤毛类。常见的后生动物主要是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轮虫、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及其幼体等。型动物能分泌粘液,有利于细菌凝聚物质,能吞食游离细菌和污泥碎片,并能活化细菌,使细菌和有机物质充分接触,提高细菌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改善了水质。微型动物本身能代谢可溶性有机物,对毒物比细菌敏感,可以有效去除有机物中的有毒物质。
2 微生物对活性污泥状况的指示作用
以显微镜作为主要设备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进行观察,可以清晰且直观的了解活性污泥的具体状况,尤其是活性污泥中指示生物的数量及生长状态,进一步分析并判断城市污水情况,为城市污水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可靠的支持。
一般情况下,通过微生物镜检之后,以显微镜对微生物进行观察,明确微生物对活性污泥状况的具体指示作用。正常微生物镜检主要包含五方面内容,一是城市污水中活性污泥絮体的结构、尺寸和形状等;二是污泥絮体的具体组成情况;三是丝状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变化情况;四是观察絮凝体之间的状态,辨认是否存在细菌,并且观察是否呈现出游离状态;五是辨别是否存在高等生物。
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以显微镜为主要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一定量的微生物,并且这些微生物有新生的,也有老化的,二者在颜色、结构、吸附能力以及氧化能力上均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显微镜日常观察可以发现,新生的菌胶团颜色较浅,大部分呈透明状态,结构节凑性强,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并且氧化性较高。而老化的菌胶团则与新生菌胶团存在明显差异,不仅颜色更深,而且结构松散,氧化能力、吸附能力均有不足。
应用微生物活性污泥法对城市污水进行科学化处理后,水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市整体水环境得到优化。以显微镜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水中出现一定量的高等微生物。活性污泥法培养初期、中期以及成熟期,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污水处理效果。
一般情况下,鞭毛虫和变形虫出现于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处理的初期;游泳型纤毛虫与鞭毛虫出现于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处理中期,而固着型纤毛虫、钟虫和轮虫主要形成于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成熟期,并且这几种微生物的敏感度极高,往往容易受到城市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而出现变化,因此在应用微生物开展活性污泥法水处理的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微生物的具体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应用策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银弹钟虫出现呆滞情况,可以判断曝气池内溶解氧不足。当有毒物流入曝气池,会直接导致钟虫死亡。若游动纤毛虫大量存在而未见钟虫时,细菌呈游离状态,此时可以判定水中含有诸多有机物质,应采取适当的污水处理方式。因此在应用微生物开展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应当掌握好不同微生物对活性污泥状况的指示作用,以便及时调整活性污泥状态,促进微生物的正常存活,进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果。
城市污水处理相关实践表明,在地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城市采用活性污泥法开展污水处理时,受到进水水质不同以及处理工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活性污泥的微生物往往存在一定差异,为提高微生物在活性污泥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改善城市水环境,应当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定期镜检,掌握好微生物的种类及组成与城市水质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在活性污泥法城市污水处理中对微生物加以科学化应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活性污泥系统中,高生物活性的好氧微生物在曝气池内能够去除有机物,并在沉淀池内实现微生物的有序分离,从而全面提高活性污泥系统的处理效果。与此同时,在二沉淀池中能够实现微生物的有序分离,改善城市水质量和整体水环境。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应当对微生物加以科学化利用,全面提高活性污泥水处理效果,维护社会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蔺向阳.浅谈城市污水处理中微生物活性污泥法的应用[J].装备制造,2010(1):218.
关键词:事改企;公路系统;养路工;稳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04-0087-04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的省份,公路交通的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并努力成为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排头兵。江苏公路系统从1997年起,就开始探索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公路养护体制改革,2002年开始将原先属于事业性质的公路管理机构改为企业性质,原先属于事业编制的养路工改为企业编制。江苏公路系统“事改企”的实践表明,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是一项攻坚任务,而养路工的稳定则是一项硬任务,难点与焦点是养路工的利益问题。
一、江苏公路系统“事改企”的过程及养路工的稳定问题
江苏公路系统的“事改企”先后经历了机制改革和体制改革两个阶段。
机制改革阶段。1997年,江苏对公路养护机制进行了初步改革。各县(市)公路管理机构按照“一站三公司”的模式,组建了公路管理站和养护公司、工程公司、三产(工贸)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路系统内部实行了全员竞争上岗、合同聘用、效益工资等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公路养护机制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事企分开的框架,并为深化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养护机制改革尚未涉及产权剥离和养路工身份置换等根本性的体制问题,因此,公路管理站仍为资产的所有者,养护、工程、三产等三个公司只是公路管理站的下属事业单位,养路工仍为事业身份。
体制改革阶段。2002年,江苏对公路养护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实施了“两分开”(管养分开、事企分开)、“两置换”(产权置换、身份置换),省市县公路机构只负责行政管理,不再负责生产管理;养护、工程、服务等生产经营性单位从公路管理机构中剥离出去,并以资产为纽带组建新的企业,从管养合一的事业单位转为养护企业单位;养路工与公路管理部门解除劳动关系,并与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从事业身份转为企业身份。全省公路系统共有100多家企业从各级公路管理机构中剥离出去,共有1万多名事业单位人员的身份进行了置换。江苏省无锡、苏州、南通、常州等市政府出台了“事改企”的实施意见,南通、常州等市公路系统的“两分开”已基本实现,但由于多数地方政府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尚未出台,因此有关“两置换”的改革只是在部分市县推行。
养路工的稳定问题。在事企分开、身份置换以后,养路工的稳定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据徐州、南通、常州三市交通部门的年量统计:2003年104件、2004年179件、2005年58件、2006年46件,2007年68件,绝大多数的是涉及养路工“事改企”后利益受损的问题,2003年、2004年量增多与2002年改制后的利益矛盾密切相关,2006年至2008年尽管有所减少,但仍为“事改企”的遗留问题。个别地方还出现了集访、反复上访等事件,以致成为整个交通系统不稳定的主要表现。
二、“事改企”过程中养路工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养路工问题以及遗留问题直接影响到公路系统的稳定,要做好养路工的稳定工作,需要认真分析造成养路工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
社会转型造成养路工思想观念难以适应。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养路工的思想观念陈旧,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价值观念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态度、行为方式。一部分养路工总认为自己是事业性质的人员,应该由国家包下来、养起来。改为企业性质后,一些养路工只愿享受企业的好处,而不愿承担企业的风险。一旦某些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到处上访甚至采取过激行为。由于社会转型期的这类变得较为频繁,形成了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因而使得养路工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中,并在其中找到一种归属感,进一步加大与企业、公路管理部门的对立情绪。
改革主体的变更造成养路工的抵触情绪。公路养护机制及体制改革的主体是公路管理部门,改革方案的出台、实施都是由公路管理部门运作的,因此能够注意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维护养路工的利益。但改革后,公路管理部门不再具有主体地位,而已改制的企业成为改革的主体,企业不愿意承担更多的改革成本,因此存在着忽视养路工利益的问题。加之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革、医疗报销制度改革,都对养路工造成了冲击,虽然这些改革措施是企业发展所必须推行的,但由于养路工并不认同企业,一旦自身的利益不能从企业得到满足,便会回过头来找公路管理部门,并通过上访集访来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甚至采取过激的行动,把矛头转向公路管理部门。
改革政策不配套造成养路工“早改早吃亏”的思想。由于现行的改革一般先从某一领域突破,因此难以进行整体性设计,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不配套、不规范、不对接的问题,极易陷“单兵突进”的改革于困境。在政策法规的执行上,上下之间、条块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尽相同,极易造成养路工互相攀比。整个交通系统本身就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系统内“事改企”进程不一,加之地方政府“事改企”的进程相对滞后,因此形成了许多政策法规不一致的问题。南通、常州等市公路管理部门将养路工的身份一律置换成企业性质;而泰州、盐城等市采取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养路工的养老保险仍按事业单位缴纳,退休时可按事业标准领取养老金;也有一些省辖市由于未进行“两置换”改革,养路工仍享受事业单位待遇。这样,已经实行“事改企”的养路工有“早改早吃亏”的想法;未实行“事改企”的养路工则存在侥幸心理,甚至强化了抵制“事改企”的心态;以致形成了不论已改和未改,养路工都人心不稳的现象。从实际情况来看,上访集访人员所申诉的事情往往都是因为政策不一致造成的,所申诉的理由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政策和文件的依据,并给这部分人留下了继续上访集访的口实。
收入差距拉大造成养路工的心理失衡。“事改企”使得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分配方式逐步向市场化过渡,因此使得养路工无论是从横向比还是从纵向比,与系统内比还是与系统外比,都感觉自己的收入有所降低,即便是收入与改制前持平或略有增加,但他们认为这是建立在工作量不断加大的基础上,是得不偿失。由于相对剥夺感加大,养路工的不满情绪增加,特别是由于事业单位的工资与工龄、技术等级挂钩,并逐年增加,而企业的工资则主要是根据效益决定,存在较大的风险,而且事业与企业执行的养老金标准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养路工的心理更加难以平衡。一些地方虽然暂未改制,但这些地方的养路工看到了现实存在的收入差距,因此对改制存在抵触和排斥,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希望已改制的养路工能够多争取一些权利,甚至希望已改制的养路工能够通过激烈的行动延缓并阻止“事改企”的进程。
劳企双方劣势叠加造成养路工“破罐破摔”的心态。“事改企”以后,公路养护工程的市场化招投标处于两难选择,如完全放开,养护企业很难具有竞争实力;如有条件放开,又会影响招标的公开公平。由于公路养护依附于公路而存在,并在地理上具有不可移动性,因此,其他企业很难进入这一市场;公路的公益性和公路养护的专业性也造成了养护市场难以形成。改革预期的难以实现,给养路工的预期利益蒙上阴影。养路工原本就认为收入差距在拉大,而企业又如此不景气,因此思想情绪更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大部分的养路工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劳动技能差,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而养护企业由于利润薄,效益差,又无法吸引高素质的劳动者,以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养路工与养护企业的劣势叠加效应又会进一步引发养路工的不稳定,甚至引发养路工“破罐破摔”的心态。
三、对“事改企”过程中养路工稳定工作的几点认识
“事改企”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动力,而养路工的稳定又是“事改企”的前提,二者内在统一的结合点就是维护好广大养路工的利益,抓住这个结合点,才能使得体制改革的攻坚任务与维护稳定的硬任务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
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事改企”。我国30年的改革历程基本上是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来推进的,矛盾相对较少、比较容易改的领域已基本完成了改革任务,而涉及利益主体多、成本高、矛盾深的领域则触及不够,特别是机制体制的改革一般都放在后期进行,并将其作为最后一个“堡垒”加以攻坚,这样很多矛盾和问题便长期积累下来,从而加大了改革的难度。初期的改革由于仅仅涉及经济层面,因此要突破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定势,确实需要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而且允许试验,允许失败,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改回来。但今天的改革已涉及到深层次的机制体制问题,特别是“事改企”涉及的是人,而不是物,一旦发生失误,就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因此,对于养路工身份置换这类问题应慎之又慎,而不能再像初期改革那样义无反顾、大刀阔斧。面对收益与风险同在的深层次体制改革,必须努力做好养路工的稳定工作,把风险降到最低,要摒弃那种机制激变、体制突变的思路,摒弃那种猛士铁腕式、壮士断腕式的改革模式,坚持渐进改革、增量改革。江苏部分省辖市公路系统实行增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较好地处理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一般而言,对“老人”即原先事业性质的养路工进行身份置换的难度较大,面临的阻力也较大,而采取“老办法”则相对易于为养路工接受。“新人”大多是新招收进来的养路工,是增量部分,改革阻力相对较小,增量改革可以有效避免存量部分的不稳定。
实践表明,在“事改企”过程中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做指导,把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始终站在战略的高度,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既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
必须把“以人为本”原则贯穿“事改企”的全过程。“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公路系统“事改企”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事改企”不能以牺牲养路工的利益为代价,凡是涉及到养路工实际利益的改革举措,出台前应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充分考虑社会效果;在不违反原则规定的条件下,改革政策应尽可能向改制职工和改制企业倾斜,并对利益受损的养路工实行合理补偿,而不能认为他们利益受损是理所当然的,不能把改革的成本加到本来就属于公路系统弱势群体的养路工头上。江苏公路系统对身份置换的养路工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对于即将退休的养路工,采取递进打折享受事业退休工资的做法,即“97531”政策(距离提前退休年龄差1年的,给予9折事业退休工资;差2年的,给予7折;依此类推),证明是可行的。
实践表明,在“事改企”的过程中,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养路工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既推进改革,又确保稳定。
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审慎推进“事改企”的进程。公路系统的“事改企”是一项政策性和变数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审慎地推进,注意改革过程的循序渐进,注意改革力度与养路工承受度的合理调适,找到改革力度与养路工承受度之间的平衡点,把改革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降到最低。切不可依据主观意志,违背客观实际,在没有形成共识、没有政策配套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手段急躁冒进;尤其不可迷信和夸大市场的作用,误认为把养护企业和养路工完全推向市场,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江苏公路系统坚持先机制后体制的改革思路,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在促使养护企业面向市场的同时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养护任务保证,以体现公路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公益性质,从而稳妥地推进了“事改企”的进程。
实践表明,在“事改企”这种风险较大的改革步骤实施过程中,应努力做到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总体设计时,要提高政策的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分步实施时,要提高政策的协调性,降低“事改企”的变数。只有依据实际情况审慎地推进“事改企”,将改革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有效地预防的发生。
必须切实维护养路工的合法权益。“事改企”过程中必须切实维护养路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养路工身份置换、人员分流安置、经济补偿等问题上,要从政策上予以保证,并实现与地方政府的政策相配套、相对接。此外,公路管理部门还应与政府一道责成企业对养路工负责,在养路工与企业发生矛盾时,公路管理部门与政府都应注意维护养路工的合法权益。公路管理部门和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向身份置换的养路工倾斜。“事改企”过程中,向养路工作出适当的妥协,这并不意味着公路管理部门和政府的无能,也不会削弱公路管理部门和政府的权威,相反,造成不可控制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公路管理部门和政府就会成为最大的形象受损者。江苏公路管理部门紧紧依靠地方政府,主动协调政府主管部门出台政策,保证养路工的利益。已经改制的地方,公路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速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暂时没有改制的地方,也在积极创造条件,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政策措施,以此来切实维护养路工的合法权益。
实践表明,“事改企”过程中把维护养路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并从政策上给予保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养路工的稳定。
必须加大对企业帮扶的力度。在“事改企”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养护公司毕竟不完全等同于生产型、经营性的企业,还具有社会公益性、服务性的特点,因此公路管理部门有责任对养护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促使企业提高效益,从而有能力保证养路工的稳定。“事改企”过程中,江苏公路管理部门组织养路工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企业的发起人,用选票保证企业发起人对养路工负责。在规范养护项目承发包形式时,通过采用竞争性谈判与招投标相结合的方式、市域内部邀标的方式、合理价中标的方式,形成对养护企业的适度保护,既体现公平公正,也合理合法。对养护企业的资质进行认证,使其获得市场的“准入证”;向有关部门争取优惠的税收政策,更好地体现公路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属性;帮助养护企业开展沿路经济活动,探索出多种经营、以副养主的新路子;公路管理部门的这些帮扶措施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空间,为保证养路工的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趣味物理实验;中学物理教学;新课程改革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参与、大胆实验、勤于思考的优良品质”“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能力提升,提高科学探究的深度和层次应该是中学物理课的追求和宗旨”。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内容,然而在目前现实的物理教学实践中,实验的功能并没有因为基础条件的改善而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用纸和笔“做”课堂实验的现象还很普遍,理论教学和大量的习题练习几乎成为了中学物理教学的全部。究其原因,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一线教师对于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的内涵的理解还是不明确的,行动也不积极;另一方面实验资源的开发是无组织的,零散的,对于一线教师,收集整理优质物理实验资源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都很高。
2研究的目的意义
趣味物理实验的引进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在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教材的要求,利用实验室配备的仪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因此,师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师生共同参与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才能真正体现自主性和创造力。其次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物理教学实践中,重视师生对实验资源的自主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彰显自己的个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是实验仪器的自主研发者。
最终进一步体现物理学的实验特色。
3高中趣味物理演示实验资源与实践案例
案例一:富兰克林轮演示尖端放电
装置结构:将易拉罐剪裁成如图1所示的四轴叶片结构,叶片的末端向同一逆时针或顺时针翻折。制作成一个富兰克林尖端放电轮。
设计思想:由于尖端放电,当富兰克林轮带正电时,放电使大量正电荷从尖端飞出,其反冲作用使尖端受到推力而转动;当富兰克林轮带负电时,放电使大量正电荷冲向尖端使尖端受力转动。
实验操作与现象:分别给富兰克林轮加上正电荷和负电荷,都看到轮子向尖端的反向转动。
案例二:静电吹风演示尖端放电
装置结构:利用实验室废旧的仪器底座、有机玻璃棒、铁架台的钢杆、钢针和蜡烛组成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设计思想:将静电高压电源的输出端(正极)与钢针连接,开启电源,逐渐增大电压,由于尖端附近电场很强,电场使空气电离,在空气中带负电的粒子飞向尖端的同时,尖端带负电的粒子也向外喷射,从而形成一股气流,叫做静电风。
实验操作与现象:将蜡烛火焰靠近尖端会发现蜡烛火焰被吹向一边甚至吹灭。若将蜡烛换成纸片,可以看到纸片被吹离尖端。将手置于尖端附近,也可以感受到一股气流,但要注意安全。
案例三:液体表面张力演示
装置结构:将一定粗细的铁丝弯成半圆形,略长于直径的细棉线固定在两端,且棉线的中间绑定另一细绳,并与重物相连,至此半圆形成一个二维的封闭环境。如图3所示
设计思想: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像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
实验操作与现象:将半圆环浸入泡沫水中,可以形成一个完整液面,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棉线是内陷的,液面为“月牙”形状,之后缓慢拉起金属半环,由于重力的作用,中间的棉线会被拉扯变形如图所示,外部施加压力的变化棉线的拉扯程度也会相应改变。进而体现液体表面张力的特性。
案例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设计思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也称伯努利效应,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且趣味性很强的知识点,以上总结了四种较易于实现,材料简单、课堂教学演示效果明显的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与现象,当气体或液体以高于周围环境流速通过两物体之间时,流速大压强小,两物体有靠近或靠近的趋势。
4结语
最后总结趣味物理演示实验在实践教学中给我的几点启示,希望能够为物理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4.1重视物理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存
物理教师要具有科学的资源意识以及开发课程资源的技能,物理演示实验资源是支撑物理课堂教学的宝贵财富,它的开发与利用考验着教师的聪明才智。我们要努力开发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实验功能,设计出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富于启发性,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来充实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同时,我们还要做好对所开发的实资源的整理、保存。
4.2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弥补现有实验资源的不足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生活资料设计的实验装置能使学生迅速的获得清晰的感知,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亲切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索性与参与性。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积极思考常见生活用品的实验属性,探索其实验用途,分析它如何与我们的教学产生联系,或者依据我们的实验要求去思考如何用生活中的物品完成该实验,并且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就能使课程资源意识成为自己的职业习惯。
4.3通过演示实验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的机会
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教师应该为学生多提供探究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每个实验都要有学生可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亲自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另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探究性实验。现在我们开展探究性实验的最大难题是时间紧张,因此教师要对探究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让学生在一个实验中重点培养一个或几个要素,通过开展多个系列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逐渐培养系统全面的探究能力。
4.4建立物理演示实验资源包,有效整合管理相关资源
根据实验教学的要求,搜集整理可供利用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就构成了实验资源包。它是通过对已经开发或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重组和系列化整理而形成的成果形式,具有选择性并且可供再次开发。既能提供创新和拓展的实验器材,又能正确指导怎样利用器材开展实验教学,并提供可选择的实验教学模式,这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演示实验资源包。演示实验资源包的建立可大大节省演示实验教学的准备时间,又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将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杰,尹钊.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理化生教学,32(1):201-203.
一、说:创设情境训练语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自然不能离开说,说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形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然而,在现实英语课堂上,教师对于说的训练情况不容乐观,说的力度不够,内容不真,形式不活,很多情形下学生的说只是读的变异,只是背的变种,学生不能够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不能在运用中达到训练语言的目的。那么,如何提高说的质量,让学生用好英语呢?笔者认为,创设有利的语言训练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情境能够再现生活,将生活的根须植入课堂,让语言成为有本之木。例如,教学“Going shopping”一单元时,我带领学生精心布置教室,把“超市”和“商店”搬进教室,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训练语言,为了真实的需要而运用语言,效果比单纯教教材和单一地说教好得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记住语言。
二、画:激发思维想象语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在心理发展的需求方面有别于小学生,对事物的态度和学习的认识注入了更多的个性因素,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老方法或穿新鞋走老路,学生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自然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学会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画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画具有特殊的信息沟通功能,能提示语言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想象的空间,这种画不仅体现在教师身上,还体现在学生身上;不仅体现为完整的结果,还体现为趋于完整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宝贵的成长经历。例如,教学“This is me”一单元时,我和学生一起完成了自画像,然后打乱了顺序随机出示,让学生猜一猜是谁,并简单地描述一下,这一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打开了学生语言的仓库,调用可以运用的词汇,增强表达的能力。
三、唱:活跃气氛巩固语言
小学英语教学几乎每一堂课都离不开“singing”,而到了初中阶段“singing”的气息相对减淡了,其实并不是学生不需要这一形式,而是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唱的机会。初中英语教学同样需要这样的氛围,不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为了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更加和谐、默契的学习环境,在这样一种学习环境的促使和影响下,学生学习英语会更加轻松、更加投入,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例如,教学“A birthday party”一单元时,我带领学生模拟教材中的情境唱起了生日歌,并尝试着将本课的词汇套上生日歌的旋律唱出来,学生非常感兴趣,颇有一种自编自导的成就感,不仅活跃了整堂课的气氛,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还巩固了所学的语言知识。
四、演:寓学于乐展示语言
关键词:微视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的讲授,最重要的是在导入环节,所以在导课环节教师要好好设计。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可以选取时间短、画面清晰、内容符合本次课的视频。比如,在讲授初中七年级上册“种子的萌发”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一颗种子是如何发芽长成为一棵小苗的,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看到种子萌发的过程,在新课的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比直接展示图片和文字效果好很多。比如,教师在讲解“减数分裂”的内容时,可以播放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3D动画视频。学生观看视频,直观地看到了整个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染色体在各个阶段的变化,观看后教师让学生描述自己看到的减数分裂的过程。微视频具有真实生动形象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微视频资源,能够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微视频资源是创设真实情境的途径之一,有趣真实的视频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依托微视频,实现有效的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教师应根据学校的硬件条件,因陋就简地开设生物学实验。现在很多的乡镇中学由于条件有限,没有条件直接进行实验教学。因此,微视频辅助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很有意义。利用微视频模拟实验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对于没有实验室或实验仪器的学校,通过播放关于模拟实验的微视频,有利于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与过程。在学生进行实验前,教师通过播放微视频讲解实验中发生的肉眼无法看见的过程或难于操作的实验过程,指明实验的关键步骤与操作及注意事项,并解释其原因,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实现有效的实验教学,实验演示比较好的方法是播放微视频。对于教师来说,课前准备实验微视频,可以纠正自己的实验操作错误,完善实验教学设计,提升实验教学能力。微视频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上使用可以很好地演示实验,这也解决了乡镇初中没有实验室但要进行实验教学的一个难题,通过播放模拟实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到生物实验的奥秘,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由于这种国家拨款的方式使很多的事业单位都不需要对其本单位进行必要的预算,因为他们只要按照国家要求完成相关任务,就会获得预算内的拨款,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考核以及财务的管理并不是他们的重点。各级事业单位由于对其的放任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这就使管理出现混乱局面。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化,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不够,财务会计制度方面自身存在着漏洞,使拨款缺乏监管,资金的随意和盲目的使用经常发生,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财政负担。
2知识经济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及财务管理的影响
2.1知识经济拓宽了事业单位会计上作的内容
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始进入事业单位会计管理领域,20世纪80年代后传入我国的会计核算领域,其发展依据是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越来越依靠智力和知识的创新。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来看,人力资源作为无形资产应当视为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单独计量核算。否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内容将不完整。
2.2知识经济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会计目标主要是以实体资本出资者与债权人作为出发点来详细记录会计主体与经济相关的事项与活动,达到有关利益最大化的效果。知识经济以知识资本作为基础,可以确保经济主体资本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知识经济使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在空间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网络的连通,使得全球的经济逐步走向网络化和虚拟化,有形的会计凭证逐步被无纸化核算所代替,资本的流动速度更加快捷方便,但操作风险也随之加大,在客观上要求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方式必须与时俱进。
2.3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组成,制式化、具体化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有效的体现出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当今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财务信息和市场信息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机制,知识和技术的指向性明显。会计报告的内容就有了新的要求,增加了获取最准确的数据辅助决策的难度。
2.4知识经济要求事业单位有一批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
知识经济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有一批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新知识经济时代不仅需要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模式有所改变,而且急切需要一批精通业务的综合性管理人员。会计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比较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还必须要求掌握比较新的财务基础知识。不只是具有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基本基础,而且应熟悉国际上通用的管理会计和审计知识,进一步掌握相关经济、法律、财税、金融知识,基本具备现代会计管理能力。
2.5知识经济将使事业单位会计的职能改变
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职能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决策三项内容。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时,也拓展了传统会计的智能。知识在会计工作中成为重要部分。并要求事业单位会计要参与企业单位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数据和信息,这将成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充分利用会计核算信息,才能了解市场的竞争状况。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也需要依靠市场生存,所以,如何提高自己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如何使资金发挥最佳效果直接关系着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整套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成为必然选择。
3应对知识经济对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创新策略
第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法制建设。其一是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另外是为了能更好的保证会计规则的秩序。相关部门应对照《会计法》出台的各项法规,对本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本单位的财务会计运行受到一定监督,这样就可以极大的维护会计准则的法规,很规范的对国家财产进行保护,更好的保障纳税人的权益。国家还可以设立相应的基金,对于那些国家财产保护的实绩进行宣传并且奖励,而对那些违法行为则追究到底,以打击挪用公款,公款吃喝现象。
第二,进行事业单位财会各项相关制度的改革,应该具体明确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基本职能,即规范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管理,以避免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财会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能的相互影响,克服并相应改变过于重视会计核算,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加以轻视,并能够结合事业单位具体特点,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做到支出结构的优化组合。最后,要注意加强对于事业单位管理绩效的考核管理,以巩固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革新成果。
4结语
2005年1月以来收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8例,男29例,女9例,共行内镜下治疗90例次。其中普通组15例,共35例次;无痛内镜组23例,55例次。
方法:①普通组:术前肌注山莨菪碱10mg、地西泮10mg后,咽部2%利多卡因5ml局部喷洒,多功能监护仪监护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用WG-88FP电子胃镜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根据情况选择硬化治疗或套扎治疗。②无痛组:术前肌注山莨菪碱10mg后,鼻导管吸氧1~2L/分,多功能监护仪监护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静脉应用丙泊酚100~200mg、芬太尼0.1mg麻醉处理,余同普通组。
观察指标: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患者神志反应。患者术中反应及术后咽痛,术中出血情况,患者对胃镜下治疗的耐受情况,内镜医师对两组患者镜下视野及蠕动情况满意度。
结 果
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值变化:无痛组应用静脉物后,收缩压术前至术中下降8.5%,术后可恢复术前水平;舒张压术前至术中下降10%,术后亦可恢复术前水平。心率术前78.22±15.67次/分,术中73.86±14.86次/分,术后78.02±14.55次/分。呼吸术前17.5±4.6次/分,术中16.7±5.1次/分,术后17.7±5.2,无显著差异。血氧饱和度术前、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变化。普通组收缩压升高8.8%,舒张压升高12.3%,为一过性,术后可恢复术前水平。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55例次无痛组患者中咳嗽4例次、恶心1例次,无呕吐、躁动者,较35例次普通组的咳嗽12例
次、恶心16例次、呕吐6例次、躁动3例次明显减少。无痛组术中无1例出血,而普通组有1例因剧烈呕吐造成食管静脉破裂出血,经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出血控制。术后咽痛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在对内镜操作耐受方面,无痛组患者对胃镜治疗过程无畏惧心理及无痛苦感觉,普通组患者术后均表示紧张、恐惧,治疗过程痛苦,有20%的患者表示不能再次接受同样治疗。
内镜医师对两组患者镜下视野及蠕动情况满意度:无痛组食管胃分泌物少,视野清晰,蠕动减弱,术者操作轻松方便,与普通组对照相比,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医师对视野清晰度及食管蠕动情况满意度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