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饮食消费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报道再次把“牛奶危害论”带进了大家的视野。多年来,关于牛奶危害的研究就不断出现,“牛奶到底能不能喝”困扰了很多人。本文中研究当事人坎贝尔教授和国内权威食品营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
来自中国的研究
在文首提到的报道中,关于癌症的研究内容主要引自坎贝尔教授所写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书中主要探讨了在对健康的影响方面,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有何不同。
坎贝尔教授讲述了本书的由来:1981年,中国的一份癌症普查报告引起了他的关注。这份报告包括了2400个县的数据和详细的中国癌症分布图。在他看来,这项调查很全面,是全球少有的大规模普查。随后,坎贝尔与当时在他实验室工作的陈君石博士、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访问的黎均耀博士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的皮特欧教授合作,在中国69个县的130个村庄进行了6500个样本、含639个变量的调查。通过调查,坎贝尔认为,和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东方饮食结构相比,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西方饮食结构更易引发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慢性病。这项研究在全球引起巨大轰动,影响力至今不衰。《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也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在书中,坎贝尔通过老鼠实验指出,含大量牛奶中的酪蛋白的饲料,可加强黄曲霉毒素对老鼠的致癌作用。
“牛奶致癌论”不科学
这正是新一波“牛奶致癌论”的来源。酪蛋白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奶水中,但含量、类型各有不同。坎贝尔教授的实验方法是用两组老鼠,通过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使其体内产生肝脏肿瘤,然后一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饲料喂养,另一组吃只含牛奶酪蛋白的饲料,最后发现,植物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没有变化,而酪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明显恶化。同时,他们比较了饲料中分别含20%酪蛋白和5%酪蛋白时老鼠的肿瘤发生率,最后得出结论:占牛奶蛋白质87%的酪蛋白会“在动物实验模型中显著地促进肝癌的发生”。
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研究?陈君石教授谈了他的看法:首先,老鼠实验结论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其次,这个研究是将酪蛋白作为实验鼠唯一的蛋白质来源,这样的饮食结构在人类日常饮食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平时我们喝的牛奶90%以上是水,所有蛋白质加起来也不过3%;一杯牛奶250毫升,其中酪蛋白能有多少?而人一天至少需要60克蛋白质”――显然,靠“每天一杯奶”只能满足小部分蛋白质需求。再次,这个实验是首先通过黄曲霉毒素引发癌症,大量酪蛋白加强了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而不是直接引发癌症。最关键的是,坎贝尔研究的是酪蛋白,“并没有说牛奶会致癌”,直接得出“牛奶促发癌症”的结论是误导。
对国内的报道,坎贝尔教授又怎么看?他说,这一研究“并不是说乳制品会致癌”,而是说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对健康有不良作用。即使是酪蛋白,坎贝尔教授也不认为它就会致癌。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他写道:“蛋白质摄入水平和癌症发病率之间有关联,并不能说明蛋白质是导致癌症的病因”,“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而癌细胞增殖,也是在老鼠摄入的酪蛋白“达到或超过身体生长速率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时”才会发生――很明显,坎贝尔教授已经在书中向我们说明了“牛奶致癌论”不够科学。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酪蛋白实验的意义?陈君石教授指出:这项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科学家们注意到蛋白质的来源、含量都会对致癌物的作用产生影响,从而去寻找更合理的饮食结构。
喝牛奶,中美大不同
阐述完对酪蛋白研究意义的理解,陈君石教授接着指出,坎贝尔教授的研究目的在于警示美国人,中国人不应该全盘照搬。其中的原因,在于两国人民的牛奶饮用量存在很大差异。
差异到底有多大?欧美国家的每年人均牛奶消费量超过300千克,而我国仅为21.7千克,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准――美国人把牛奶当水喝,各种乳制品吃得也多,而中国人则是远远不足。研究显示,牛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能促进骨骼发育,提高免疫能力。它的益处这么多,而饮用量却远远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但是,牛奶喝得太多又会导致钙流失,有些人会出现腹泻,因此,陈教授指出,“美国人不可能再鼓励喝牛奶”,他们的乳制品已经吃得太多,“需要泼点冷水”。
食物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搭配
按我们的理解,好的食物自然该多吃,不好的该少吃,为什么还要这边鼓励多喝,那边“泼点冷水”?
“一切都是量的问题。”陈君石教授这样说,在营养学家眼里,食物从来就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怎么搭配,在于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就像很多人说红烧肉这样的东西油脂含量太高,有致病风险,但一般人每周吃一两顿又有什么关系?可是,你不能天天吃、顿顿吃,那样身体也会受不了。”这个道理放到牛奶上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是喝得不够,需要增加,使我们的饮食结构、营养搭配更合理。这和美国人喝得太多需要限制是一个道理。”
除了癌症,不少人也认为,牛奶等动物性食品与很多慢性病有关。对这一点,从小在农场长大的坎贝尔教授认为,多年的研究结果和人群调查表明,多吃动物性食品,包括牛奶,与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有关联”。但是他依然强调这只是一种“关联性”,“并不是指肉食和牛奶与这些疾病有一个特定的致病机理”,并不是说多吃动物性食品就必然会引发这些疾病。
西方营养学家推崇东方饮食
一、调查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校园内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上用餐时间比较集中,学校食堂同时容纳就餐人数有限,造成就餐拥挤,排队等候时间较长等一系列问题。另外,随着专业的发展,上课班级的增加,教学资源环境紧张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学生们的上课时间差异较大,忽而接连上课,忽而半天或一天没课,加上网络时代的孩子常常贪恋网络交际和痴迷游戏,大家的饮食起居规律也被打乱,对就餐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不仅给食堂,也给校外的饭店、餐馆提供了机会,纷纷推出外卖服务,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餐饮外卖需求,在进展中赢得主动,特拟开展本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以下主要内容,达到以下目的:
(一) 了解外卖在大学生心中的需求程度,消费观点及习惯;
(二) 把握校外饭店外卖服务的常规宣传方式与促销方式;
(三) 分析大学生消费者对外卖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特点;
(四) 统计资料,预测外卖市场容量及潜力。
三、 调查内容:
(一) 外卖市场环境调查
1、外卖市场的容量及发展潜力;
2、学院不同年级对外卖的消费状况;
3、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对该行业发展的影响。
(二) 消费者调查
1、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偏爱、经济、便利等)
2、 对外卖产品的了解程度(品种、口味、价格等)
3、 消费者的忠诚度
4、 消费者消费能力、消费层次及消费比例的统计
5、 消费者理想的外卖服务描述
(三) 商家调查
1、校园周边提供外卖服务的单位及其经营状况
2、校园周边提供外卖服务的主要客户群及产品、服务特色
3、这些商家的营销策略及其效果
四、 调研对象及抽样方法
调研对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全体学生,提供外卖服务的校外饭店。
抽样方法:为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合理性及样本的精确程度,同时考虑到时间、人力、物力及消费者的经济状况等因素,调查是采用重点调查以及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五、调查人员结构及分工
㈠调查的组织人员 唐叶梅
㈡调查计划的执行人员 唐叶梅、晏兰辉、曾艳花
㈢信息整理与分析人员 曾艳花
㈣调研报告的撰写 曾艳花
六、 市场调查方法
消费者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对商家以访谈为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把调查问卷平均分发到各调查人员手中,最好选在就餐时间后,学生比较空闲的时候。
2.对于要重点调查的对象所在的宿舍进行走访调查。
进入宿舍时要说明来意,以确保被调查者积极参与、得到正确有效的调查结果。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应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调查员可以在当时收回问卷,也可以第二天收回。
3.非就餐时间,对饭店管理者及服务人员进行访谈。
七、调查规模
预计发放200份调查问卷,访谈20个学生、6个商家。
八、 工作内容、时间及人员安排
(一) 调查策划讨论及其撰写:2009年4月25 日--2009年5月5日,集体讨论,曾艳花负责撰写
(二) 设计问卷及访谈提纲:2009年5月4日--2009年5月5日,晏兰辉负责,其他人员辅助
(三) 发放问卷:2009年5月9日--2009年5月11日,全体参与,唐叶梅负责
(四) 访谈:2009年5月14日,全体参与,晏兰辉负责
(五) 统计问卷、总结访谈:2009年5月15日--2009年5月20日,全体参与,曾艳花负责
(六) 撰写调查报告:2009年5月21日--2009年5月25日,集体讨论,唐叶梅负责撰写
九、 经费预算
打印费:策划书 1元
问卷 30元
访谈提纲 0.3元
调查报告 1元
合计: 32.3元
十、 附录:
我没有继续提问,但我心中的疑问挥之不去:这些科研数据是怎样得出的?这些数据的取得以及由此派生出的科研成果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具有说服力?根据这样的研究数据给人们提出的生活建议是否可行,是否能起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作用?
有一点统计知识的人都清楚总体的概念,对食盐超标的推断所依据的是怎样的总体呢?假如对北京市的调查采用的是全北京市的食盐消费总量和北京市常住人口,显然这里面就会有很大偏差,即便调查时考虑到了流动人口等因素,对一个日用量几克的食物得出超标的结论,并提出限盐的建议,显然也是有失偏颇的。列宁曾经说过:由于分类的方法不同,同一个材料竟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他还以判断农户规模为实例,形象地说明了统计总体确定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有些统计问题可以采用大总体,有些问题则最好采用抽样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应在统计调查报告及给人们提出建议时对样本情况有所说明,使调查报告的受众更加信服。
那么是否科学地确定了调查总体就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呢?依然不行。因为对某些事物仅仅从数据的分析中就能得出结论,有些则不然,还要借助于更广博的知识,食盐问题便是一例。首先,食盐的用途不仅仅在于食用,网搜一下它的用途有上百种,人们常用的就不下几十种,如:美容、消炎、杀菌、洗衣服等等。而目前的食盐超标的结论,我想应该是把食、用混为一谈了吧。其次,食盐于不同群体的用量也不同,运动员等对食盐的需要量显然会高于一般人群及年老体弱的群体,这也是运动饮料大多都有食盐成分的原因,这是在选择样本时应该考虑到的。再次,季节因素也是影响人们食盐食用量的因素之一,夏季由于出汗等原因会比冬季对食盐有更大的摄入需求,等等。因此统计分析人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有些统计调查的结论也许是科学的,但是又忽略了提出建议的科学性,我们常常听到有关部门和热心人士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呼吁少开一天车,从健康角度呼吁少抽一天烟,这些提法科学、可行,是人们赞同和乐于接受的。而有些媒体却在呼吁每月少吃一天盐,可谓贻笑大方,虽是善意,却不科学,至少它忽略了食盐不足同样会产生身体的不适,久而久之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事实。难道因为水资源的匮乏要提倡每月少喝一天水不成,这显然是有悖于科学的建议。
从这个角度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关于食盐超标的报道本身就有些超标了呢?
一、调查背景: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一日三餐主食外,零食也是其生活的重要部分,我们就在校大学生的零食消费情况展开一次市场调研。
二、调查目的:1.调查了解大学生的零食消费习惯2.针对大学生对于零食消费行为,得出结果,以此对卖零食的店家提出改进性建议。
三、研究时间:20XX年6月
四、调查方法:网络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有效问卷:64份(其中男性23份,女性41份)
五、调查问卷内容
1.受访者所在年级分布图
由图可看出受访者大多数为大一大二,占访问总人数的70.32%。大三大四的占29.78%。
2.受访者对零食的喜爱程度
由图可看出占接近受访者90%的人都喜欢吃零食,可见零食产品在大学生范围内深受喜爱。
3.受访者吃零食的频率
由图中可看出受访者吃零食的频率很高,而从来不吃零食的人数只占受访者总人数
的4.69%,可见大学生对零食的需求量较高。
4.受访者一般购买食品单价
由图看出受访者一般购买价格在1元以下占总人数的71.88%,11—20元占20.31%,20元以上则占7.82%,所以零食产品在大学生范围以低价格的食品更为受欢迎。
5.受访者每星期在零食上的花费
由图可看出受访者中每星期花费16—25元的占40.63%,而15元以下占34.38%,31—100占20.32%,100元以上仅占4.69%,零食食品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属于中低档消费。
6.受访者喜欢食品的类型
由于此题为多选题,可看出大多数受访者喜欢吃的零食类有膨化食品类,果脯类,饼干类,肉脯类,坚果类。其中坚果类受访者由56.25%选择。各类商品店开发大学生零食市场时可多为注重这几类零食产品
7.受访者购买食品更倾向于的包装类型
由图可以看出,小袋装较为受欢迎,占35.94%,盒装占23.44%,大袋与散装分别同样占20.31%,可见小份包装的零食产品更为容易携带,也容易被大家选择。
8.受访者购买食品最在意方面
由图可看出,受访者中67.19%的人选择了味道,21.88%的人选择了品质,剩下的人则分别选择了价格,外观与功能。可见对于零食产品来说,味道与品质依然是重中之重。
9.受访者购买以前没购买过的零食或品种因素
此题为多选题,受访者中有59.38%的选择了口味风格。48.44%的选择了他人介绍。42.19%的选择了外观包装。37.5%的选择了没见过,好奇心理。34.38%的选择了广告宣传。23.444%选择了价格。可见口味,广告宣传,外观包装对一件新的零食产品的推出均占有重要因素。
10.受访者购买食品途径
此题为多选题,受访者中84.38%的选择了就近超市,46.88%的选择了大型连锁超市,小卖店占45.31%,而网上购物与专卖店分别占25%与21.88%。受访者购买零食产品基本上采取就近原则,在大学附近的超市与小卖店较受欢迎。
六、总结
总体来说,零食产品在大学生范围内广受欢迎,有较高的需求量,这些对于商家与零食售卖商具有重大的商业意义。
建议:
1. 店家要不定期搞一些促销活动,来激起学生的购物欲望,以促进消费。
2. 店家销售的零食应该以0-10元左右的小零食为主,辅助一些10元以上的进行搭配销售。
3. 店家要想吸引学生购物就必须选方便的地点进行售卖如:寝室周围、校内小卖部或就近的超市。
4. 店家要注意所卖零食的口感,但同时也要重视食品质量安全。
5. 对于各类零食,店家在店内的铺货量应该差不多。坚果类,饼干类果脯类零食略微多些。
6. 对于食品包装,进行小包装类较好
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日前发出提醒儿童乘车“四不宜”:即12岁以下儿童不宜坐副驾驶位置、家长不宜抱着孩子乘车、不宜让孩子在车里做游戏、不宜让孩子头部探出天窗。专家还建议:超过4岁或体重超过18公斤的儿童,应乘坐面朝前方、座位加高的安全坐椅,并以安全带固定身体的方式乘车。
0.78次
清华-人人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对来自人人网上全国活跃的近4万名高三、本科及研究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考生仍然扎堆报考京沪港的高校,设计、戏剧影视类曾经的冷门专业成为了新宠;生活方面,在校大学生平均恋爱0.78次,平均每月可支配费用为1383元,平均月花销1152元。
3杯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发现,儿茶素可能成为老年痴呆症潜在的治疗药物,目前最常见的饮食中含有这种物质的就是绿茶。研究者指出:人需要每天喝10~15克绿茶才能起到一定作用,按每次泡茶用3~5克计算,也就是3杯绿茶。
15分钟
据美国《侨报》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对900名参与者长达5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那些每天使用防晒霜的人皮肤明显年轻,老化程度比未使用防晒霜的人低24%。只要每天花15分钟做点防晒工作就能减少患皮肤癌的风险。
16%
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近日的《2012-2013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在男性会主动交出工资卡这一项调查中,排名最前的是湖南长沙(16%),最后的为江苏无锡(9%)。而深圳“80”后女性对男方最低收入的要求为8437元/月,其次为浙江杭州7828元/月、河南郑州7006元/月。
6.72个小时
近日,智联招聘《2013年白领手机指数调研》显示:白领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变长,近80%的白领表示患有手机依赖症,高达75.84%的白领表示需要24小时开机。其中,北京白领使用手机时长最长,每天6.72个小时,上海白领为5.45个小时。
不要批评你太太的缺点或怪她做错事,要知道,就是因为她有缺点,有时做错事,她才没有找到更理想的丈夫。
——一位婚姻幸福的岳父的忠告
为什么美女大多目光短浅?因为围得水泄不通的男人遮住了她们的视线。
——有人这样戏言做美女的风险
很多人的悲剧在于:不是不知道要做什么,而是知道要做什么,却仍然没有做。
——行动力是成功的第一步
每个人都是囚犯,手机号码便是编号。
——手机方便了人,也困住了人
发微博和检查电子邮件比咖啡、酒精、性、工作、消费更具诱惑。
——德国最近一项调查记录人们每30分钟产生的欲望,样本为18~85岁的205人,结果令人非常意外
2016餐厅服务员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xx年8月1日至29日
调查单位: xx西餐服务有限公司
调查内容: 西餐厅服务与西方礼仪培训
调查目的: 通过实习了解西餐厅的基本操作过程, 掌握服务技巧提高服务水平,锻炼自己的社会调查能力。
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会交往的活跃,我国吃西餐的人越来越多。在组织的涉外活动中,为适合国外客人的饮食习惯,有时要用西餐来招待客人。西餐厅一般比较宽敞,环境幽雅,吃西餐又便于交谈,因此,在公共关系宴请中,是一种比较受欢迎又方便可取的招待形式。西餐源远流长,又十分注重礼仪,讲究规矩,所以,了解一些西餐方面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今年暑假,我在西餐服务有限公司调查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获得了经验,更增长了见识,使我对西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西餐服务有限公司一个星期的实习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里,第一次接触社会的调查生活,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总体来说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和所得。从一个对西餐行业无知的少年变成一个既具有西餐知识,又懂得西方礼仪和社会交往的青年。实习的收获是不能用语言一一所能描述的,总的来说有酸有甜、有苦有乐,苦的是让人记住那些几十种西餐食品的特点与制作方法,还得分清它们的消费对象。还有那些我们中国人不太懂得的西方礼仪培训工作;快乐的是和同事领导的和睦相处以及老板的风趣幽默;快乐的是顾客对自己付出服务的肯定与赞赏;乐的是自己既充实又有滋有味的实习生活过程.其实实习的日子不是很长,当初的我们不知道牛排还要吃七八成熟?不知道生菜沙拉和水果沙拉是什么东西,以及自己不怎么熟练的在西餐厅铺台布.摆刀叉,给客人介绍菜单的种种场景就像昨天才发生一样,是那么的叫人印象深刻.
在这里,自己对西餐方面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品味西餐文化,建议大家到正宗的西餐厅看一看,一般都法国浪漫派风格布置的西餐厅比较好,装璜华丽典雅,乐池内小乐队演奏着古典的名曲,服务员是身着燕尾服的小伙子。研究西餐的学者们,经过长期的探讨和归纳认为吃西餐最讲究6个m。第一个是menu(菜单) ,第二个是music(音乐) , 第三个是mood(气氛),第四个是meeting(会面),第五个是manner(礼俗),第六个是meal(食品),这些都是西餐行业内必须具有而且重视的地方,好的西餐老板会特别重视这几个方面的投资与开发研究。西餐礼仪也是特别重要的方面,好的西餐厅店,会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西方礼仪的培训,会对服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认定。 在xxx实习最刻骨铭心的是西餐服务的员工竭尽全力为客人提供温馨细微,物有所值的服务.还有就是典雅淳美的美国西部音乐,韵味悠长的咖啡,以及闻名遐迩的菲力牛排。都说服务是餐厅的形象之本,是西餐厅的竞争之道,那么西餐服务的服务魅力有表现在哪呢?那就是一张诚挚动心的笑脸,一声声悦耳动听的话语,一次次全身心投入的服务而凝结出一个个回味无穷的优质服务。在那里实习的一个多月期间学到的东西可不少,感触也颇多,若要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就是要充分读懂客人的心,充分理解客人的需求,甚至是超越客人的期望,在日常工作岗位上为客人提供富有人性化的和艺术化的服务,高层次的满足客人的需求,让客人愉悦地有频频光顾的欲望.有人说服务是个即时的工作,过去了就不会再来,所以要在当下满足客人的多方面要求,把服务的质量提高。
在西餐厅实习的这一个月,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付出的不光有汗水,还有智慧和技巧,更多的是自我超越。因此,自己变的成熟了,少了一份脆弱,多了份坚强,忘了如何去依靠,想的是如何去学习让自己独立自强。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的关怀,没有了老师和同学的指点,自己的一切事物都得要自己亲自去解决,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这次实习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只有自己不去做,认认真真的学习,勤勤恳恳的做事,这就是生活,是真正的生活!
通过调查学习,我对西餐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了,尤其是服务意识、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处理宾客关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自己的外语口语交际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以前在学校里面没有条件锻炼自己的口语,在这里,来吃西餐的也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说得能力,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做了个好的开始。社会上由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社会经验,为人处世的经验,想想自己明年就要真正的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许自己的这次实习就是自己新的开始,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熟,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在调查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2007年4月17日,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正式了《中国居民头皮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20~55年龄段中,仍有83%的消费者受到不同程度的头屑困扰,与1988年的统计数据相比,这一比例上升了13%”。报告引起了国人震惊。
研究资料表明,全球大约有50%的人有头屑烦恼。然而,中国人的头屑问题比欧美等国家更为普遍。报告引起国人震惊,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1. 头屑影响人体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身体健康标准,按照“头发有弹性、有自然光泽、没有头屑”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八成的中国人显然都被拦在“身体健康”线外,更准确地说,八成国人因头屑问题,被判定为头皮处于亚健康状态。调查还发现,有56%国人因头屑困扰问题已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国保健协会的专家说:头屑问题已超过脱发、白发,成为国人最关注的头皮健康问题。中国人的头屑比欧美国家更为普遍。
近年来一系列的国外研究报告表明,全球大约有50%的人有头屑的烦恼。英国毛发学专家菲利普・金斯利(Philip Kingsley)说:在欧洲各国头屑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最为常见的头皮疾病,头屑问题几乎象口臭和体臭一样普遍,它危害遍及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
2. 头屑形成的原因
头屑是一种亚急性头皮炎症的反应,在不正常脱屑同时还常伴有瘙痒,头屑是一种常见的亚临床性头皮疾病。它与临床疾病比较,更不易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研究表明,头屑的发生常与某些真菌寄生、精神压力、饮食营养失调、激素、药物、化妆品引起的炎症等因素有关。头屑的成因复杂,且还未被人们完全了解,尚存在一些争论。
(1)真菌是形成头屑的主要原因
现在已普遍认为马拉色霉菌属(Malassezia genus)真菌是产生头屑的主要原因。头皮中除了马拉色霉菌属真菌外,还存在葡萄球菌和丙酸杆菌等其它微生物。一般情况下,马拉色霉菌属真菌非常快乐地寄生于人类的头皮上。但是,一旦头皮上出现多余的油脂时,这些真菌就会以油脂为食物,产生代谢物将会刺激头皮导致头皮细胞生成鳞片物进而脱落,当该脱落现象明显时就表现为头屑。由于马拉色霉菌属真菌是亲油性的,因此油性头皮会促进头屑的产生及加重。现有的理论表明,当头皮中的马拉色霉菌属真菌占全部微生物群落含量约75%时,就会产生头皮屑。因此,马拉色霉菌属真菌在头皮上的浓度越高,头皮屑越严重,如果不加以控制,该真菌浓度继续升高最终就会导致脂溢性皮炎。当然,居住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的改变对于头屑的严重程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头屑并不是孤立地发生和存在的,它往往与头皮皮炎、脂溢性皮炎或脂溢性脱发等相伴而生。
(2)精神压力过大形成头屑
大量事实表明,异常的精神压力是产生头屑的原因之一。如参加高考的青年学生和参加重大体育比赛的运动员,由于激烈竞争的精神压力而罹患头屑症者甚多;一些企业家、商业总经理,当企业或公司濒临破产时,常常由于强大的精神压力致使其头屑症突发;一些作家、科研工作者当他们的写作或研究工作步入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由于精神压力其头屑也频频出现;当夫妻之间彼此争吵、心情不悦或关系异常紧张时也会产生头屑。总之头屑是精神压力的直接反映。当你在事业上受到重大挫折,在学习、工作、家庭、婚姻等方面发生问题而产生异常的精神压力时,头屑也往往随之出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头屑是一种对外界压力反抗性的亚临床皮肤疾患,它在为你精神生活的极不正常提出了警告。总之,中国独特的饮食习惯,当前白领群体过大的工作压力等,也是催生头屑问题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头皮屑普遍地困扰着国人,严重地影响着国人和身体健康。为引起全社会对头皮健康更广泛关注,并推动我国有关头皮健康、去头屑及洗护发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于2003年6月18日正式宣布成立了头皮健康研究中心。
二、去屑剂的发展与应用
去头屑剂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洗发,护发产品中,到目前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其品种不断增多。业内专家认为,可将其分为早期去屑剂、第一代去屑剂和第二代去屑剂三个发展节段。早期去屑剂有硫磺、水杨酸、十一烯酸等。早期去屑剂,都是较典型外用抗真菌药物,适量地将其添加于香波中具有一定的止痒去屑功效。但其杀菌效果差,作用时间短,刺激性较大,长期使用对皮肤和头发有一定的伤害。
第一代去屑剂有二硫化硒、二硫化锌、间苯二酸和粉状吡啶硫酮锌(ZPT)等。第一代去屑剂都是典型外用化学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好的止痒去屑功效,但是也有其致命的弱点:与香波原料配伍性差,溶解性差,稳定性差,加在香波产品中容易发生沉造或分层现象,因此用其只能生产粉状或悬乳状香波产品,在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二代去屑剂有超微乳液状吡啶硫酮锌(ZPT-50)、二吡啶硫酸铜硫酸镁盐(MDS)、十一烯酸单乙醇酰胺磺化琥珀酸酯二纳、活性甘宝素(CLM)和奥吡罗司(OCT)等。第二代去屑剂特点:配伍性、溶解性、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性能均较好,在实际去屑香波生产过程中能与各种表面活性剂原料复配,不发生沉淀和分层现象,性质温和,刺激性低。
当今人们崇尚天然,出于安全,国内外的洗护发产品生产企业及业内专家潜心研究天然植物去头屑剂。从化妆品论著、文献资料报道的有关茶树油、胡桃油、芍药、丹皮、茶叶、荆芥等数十种之多。现将其主要活性成分明确杀菌去头屑功能较优者汇集成表,仅供参考。
三、中国去头皮屑香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香波生产企业1600多家,生产3000多个不同牌号的香波产品。去头屑香波是近年来消费者追逐的产品,发展很快。目前去头屑香波占中国香波市场的55%份额。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报告揭示,中国香波市场尚缺乏有针对性的去屑香波产品,去屑香波市场前景广阔。应大力开发优质高效去屑香波新产品,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1. ZPT-50典型二合一去头屑香波
ZPT是吡啶硫酮锌英文名称Zinc Pyrithione的缩写。化学名称:双(2-硫代-1-氧化吡啶)锌。它是由美国奥麒化工公司研制生产的,被美国FDA批准使用的去头屑剂。其商品有粉状和超细微乳液状(ZPT-50)两种形态。前者适用于粉状香波,后者广泛应用于乳液状香波。在去头屑香波中的推荐使用量ZPT为1~1.5%;ZPT-50为2~3%。
ZPT对真菌、细菌、病毒菌有很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广谱去头屑剂。能抗皮脂溢出,可减缓头发衰老。常规用量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在贮存、运输、生产香波时要特别注意,ZPT与铁生成兰紫色螯合物,与铜生成灰绿色螯合物,与EDTA相克不能共用。
2. SL-900典型珠光去头屑香波
SL-900是十一烯酸单乙醇酰胺磺化琥珀酸酯钠盐的商品名称。它是由中国上海轻工业研究所研制生产的,是一种性能温和的表面活性剂型去头屑剂新产品。其外观是黄色粘稠物,易溶于水,溶解性好,配伍性特优,无分层和沉淀现象,应用方便,稳定性好。无毒不致敏,无刺激性、性能温和,安全性高。在去头屑香波中推荐使用量为4%左右。
SL-900的止痒去头屑机理:它是十一烯酸的衍生物,因此具有较强的杀菌、抑菌去头屑功能作用,此外SL-900同头发角朊具有很好的亲和性,能较长时间驻留在发间,因此用后具有优良持久的去屑效果。
3. CLM典型柔顺去头屑香波
CLM是活性甘宝素英文名称Climbazole的缩写,化学名称:二唑酮。它是由德国拜耳(Bayer)公司于1997年研制生产的,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优良去头屑剂。其外观是白色、灰白色结晶粉未,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醇、表面活性剂。能耐光照和高热,热稳定性好,对皮肤安全无刺激。在头屑香波的推荐使用量为0.5~1.5%。
CLM具有独特的抗真菌功能,尤其对引起头皮屑的马拉色霉菌属真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去头屑机理是通过杀菌抑菌来消除产生头皮屑的外部因素,以达到去头屑效果。
4. OCT典型调理去头屑香波
OCT奥吡罗司是英文名称Octopirox的缩写。化学名称:1-羟基-4-甲基-6(2,4,4-三甲基戊基)-2-氨基乙醇盐。它是由德国赫司特公司(Hoechst AG)研制生产的优秀去头屑剂新产品。其外观是白色或浅黄色晶体粉未,易溶于水和表面活性剂,刺激性低,无毒无脱脂作用,性质温和,不损伤头皮和头发。具有优良好的溶解性、配伍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一种安全高效广谱去头屑剂。在去头屑香波中的推荐使用量为0.5~1%。
OCT具有广谱杀菌抑菌功能,其去头屑机理是通过杀菌、抑菌、抗氧化和分解氧化物等方法,从根本上阻断头屑产生的外部因素,从而有效地根治头屑。OCT遇到铁、铜等金属会发变色(浅黄色),因此在贮运、生产过程中应予以特别注意。
5. 天然植物典型温和去头屑香波
目前在众多的天然植物去头屑剂中,经顿・普利斯特(Don Priest)试验证明,茶树油是其中之佼佼者。将其添加于洗护发产品中能有效地控制头皮屑。
茶树油是一种生物活性精华油,是一种有效的天然植物抗真菌消炎去头皮屑剂。它是通过蒸气蒸馏澳大利亚当地生长的白千层属植物(Melaleuca alternifolia)树叶制备的。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能有效杀灭各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霉菌和真菌。茶树油中至少有8种成分单独抗菌或协同抗菌。主要的抗菌素菌成分是松油烯-4-醇,研究表明,当此主要抗菌成分浓度约为40%时可达到最大抗菌活性。应用于去头屑香波产品中茶树油推荐使用量约为5%。
四、科学地设计和使用去头屑香波
针对调查报告结果,专家得出结论:1988-2007年近20年来,消费者花了近千亿元购买去头屑香波使用,但国人头屑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改善,因此专家们呼吁:去头屑产品升级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香波生产企业工程师在设计去头屑香波配方时在考虑安全性、稳定性、配伍性的同时,应重点考虑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认真筛选国内外杀菌抑菌效果好的优质去头屑剂,要做好最低杀菌抑菌浓度的科学研究工作,用科学试验得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便于应用于香波产品中。
2.工协作研究使用时稀释问题。由于使用去头屑香波时头发是先被润湿的,再将5ml左右的去头屑香波加到湿润的头发上轻轻搓揉,这样其浓度会大大稀释,从而导致去头屑剂活性成分有效浓度降低至最初设计浓度的1/4或更少。因此在设计去头屑香波配方时,其去头屑剂添加量最少应是(MIC)的4~5倍。
【关键词】医学生 饮食习惯 饮食结构
近年来很多调研发现多数大学生饮食不规律,比如不吃早餐、吃饭速度太快、零食代替正餐等。而医学院学生因学科性质导致学习任务较其他学科更重,这就对医学生体能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培养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树立正确饮食观念,增强体质,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面谈访问的方式对261名在校医学生连续一周的三餐消费进行调研,本次访问学生的范围为2015级到2012级四个年级,包括临床、护理、检验等10个专业,访问期间每位同学的数据均真实有效,有效率达到100%,希望通过调研发现医学生饮食规律,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医学生三餐消费现状
1.基本信息
本次调研的261个有效样本中,男生78名,占比30%;女生183名,占比70%。2012级14名,占比5.37%;2013级49名,占比18.77%;2014级93名,占比35.63%;2015级105名,占比40.23%。
2.分析结果
(1)男女生三餐消费分析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男生早、午、晚餐消费均值分别为2.46元、2.55元和6.55元; 女生早、午、晚餐消费均值分别为2.64元、2.71元和5.61元;总体消费均值分别为2.59元、2.66元和5.89元,可以看出晚餐消费显著高于早餐和午餐。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早餐和午餐的消费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晚餐的消费上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消费高于女生。
(2)不同年级三餐花费分析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早餐和午餐消费各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晚餐各年级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早餐2012级和2015级的消费高于2013级和2014级,午餐2015级高于2014级。
(3)各专业三餐消费分析
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在早餐和午餐的消费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晚餐的消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口腔专业的晚餐消费为6.59元,显著高于临床(5.78元)、护理(5.43元)、药学本科(5.84元)及中药学专业(5.70元)。
(4)早餐、晚餐消费情况统计
在本次调研中,星期一到星期五早餐无消费频次分别为17、20、22、24、23,总计106人次,占总消费人次的8%,其中男生早餐无消费频次为70,占总频次的66%,女生早餐无消费频次为36,占总频次的34%;从年级角度分析,2012级到2015级频次分别为0、11、78、17,分别占到总频次的0%、10%、70%和20%;星期一到星期五晚餐无消费频次分别为21、20、23、28、30,总计122人次,占总消费人次的9%,其中男生晚餐无消费频次为20,占总频次的16%,女生晚餐无消费频次为102,占总频次的84%。
医学生三餐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医学生三餐饮食中存在下列问题:
1.晚餐消费明显高于早餐和午餐,且男生晚餐消费显著高于女生。在调研中可以看到,晚餐平均消费为5.89元,而早餐和午餐分别为2.59元和2.66元。这说明大部分同学早餐和午餐吃得比较随意,而晚餐吃得比较多,这与“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健康饮食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从而形成“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晚餐丰富”的饮食习惯。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或者直接将早餐与午餐合二为一,从而忽略或随意对待早餐,造成早餐营养摄入不足;而相关研究表明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足的学生创造力、数字运用能力、想象力及身体发育都会受到影响;而午餐消费与早餐消费无显著性差异的原因也是因为下午有课或食堂就餐人数较多,为争取更多的休息时间而随意解决;晚餐消费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晚上课余时间较多,外出就餐机会增加以及聚餐等使得晚餐消费金额或消费量增加。
2.不同年级三餐消费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2012级和2015级学生早餐消费高于2013级和2014级;2015级午餐高于2014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2015级同学是大一新生,刚从高中阶段转入大学阶段,还继续延续高中阶段的生活规律,而2012级同学因专业课较多,健康专业知识较丰富,因此比较重视早午餐。
3.男生不吃早餐的比例远高于女生。本次调研的261名学生中不吃早餐的比例仅为8%,相比较武汉大学调查的近两成学生坚持一日三餐的调研结果要好很多,但在这8%的同学中,男生占到66%,远高于女生的34%,从年级角度分析,2014级学生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占到7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医学生所学医学知识远多于其他学科学生,因此不吃早餐的同学仅占8%,但多数同学早餐质量不高,2014级学生因年级过渡导致生活规律变化,课程多、懒惰、准备四级考试等原因使得他们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261名学生中不吃晚餐的同学占调研总数的9%,其中男生16%,女生84%。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女生的饮食习惯好于男生。
建 议
1.进行科学营养知识健康教育。要利用医学院校优势全面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教育和宣传,改变大学生在食物选择消费、膳食行为中存在的误区,逐步提高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
2.树立正确饮食观念。通过正确营养观念的宣传树立,将营养观念与饮食行为主动结合,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并针对年级、性别、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立个性膳食结构,努力使每个人达到最佳状态。
3.建立正确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教师应在课程教学及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学生饮食消费习惯及消费行为,特别是大一和大二学生的饮食教育。同时大学生也应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及自我实践,将健康饮食习惯自觉地体现到日常生活中。
4.培养学生养成饮食计划的习惯。通过进行饮食计划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养成根据身体状况每周作一次饮食计划的习惯,将饮食计划丰富化、多样化,建立个性合理的膳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宋晴葵:《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商场现代化》2008年。
[2]段婷婷、陈刚、李欣蔚、梅子雨、向倩、王星星、唐越:《大学生膳食营养与卫生的现状调查报告》,《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2期。
日前,爱地球环保机构的《中国9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报告显示,儿童食品普遍添加食用香精、色素等多种食品添加剂,其中对儿童夏日食用频率最高的零食冰激凌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市面常见品牌中的37款不同口味雪糕,100%使用了食用香精,86%添加了各种着色剂。配料表中总计共出现近百种不同的添加剂,主要包括15种着色剂、12种乳化剂、11种增稠剂、8种甜味剂、7种酸度调节剂等,此外还有37种食用香精,其中一支雪糕少则含有6种添加剂,最多的达15种。“孩子总是会被色彩鲜艳、味道诱人的食品吸引,不少商家为了迎合孩子对于颜色、味道的感官需求,在儿童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多种着色剂。”爱地球环保机构有关人士介绍,以某品牌某款口味雪糕为例,其包装上配料表标有15种食品添加剂,其中仅着色剂就含有5种,分别是焦糖色、胭脂红、朱红、亮蓝、姜黄。此外,还含有黄原胶、角豆树豆胶等5种增稠剂,单二脂肪酸甘油酯等3种乳化剂,以及甜味剂、山梨糖醇和食用香精。
滥用色素危害多
“各类零食经过生产加工导致一减一加,”卫生部营养与健康项目组专家冯磊教授认为,零食经过生产加工减的是原材料中的营养物质,而加的是各类添加剂。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鲜艳的食品都是着色剂所致,常用的食品着色剂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色素包括两类,即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