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1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2006年5月--2009年7月本院上报给区卫生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方法

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分类、次数、涉及人数及后果进行统计分析。

1.3途径

由急诊值班护士报告总值班,总值班核实后报告院应急办,院应急办再报告区卫生局应急办。半小时内电话报告,重大事件2小时内书面报告。

2 结果

2006年5月至2009年7月,送人本院的发生在同一地点、同一事件中涉及3人以上的车祸、斗殴、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98起,病例数1 042人(表1)。

3 讨论

3.1突发事件分析

198起突发事件中,车祸的发生次数和受伤人数最多,后果也最严重,其中1次事故中10人以上受伤的有4起,最多1次有22人来院诊治。南汇区处在大开发、大发展的时期,虽然这几年道路建设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车祸仍居高不下。

位居第二的是斗殴事件的发生。46起斗殴事件中,99.9%是外来民工的聚众斗殴事件,具有人数众多,聚集性强的特点。其中10人以上的事件有4起,最多1次有21人来院验伤。南汇区常住人口在70万左右,流动人口有40多万,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为了能在异乡快速站住脚跟,不受他人歧视或排挤,往往会拉帮结派。当1人发生纠纷后,其他人就采用暴力手段,不计后果地盲目相助,对社会的稳定和谐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中的食物中毒是指在餐饮场所或家中食用了食物、水果后引起胃肠道症状的总称,有些并没有达到食物中毒的标准。虽然涉及的人数较多,但基本上都给予留观补液处理,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一方面说明南汇地区食品安全指数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在提高。

意外伤是指刀伤、坠落伤、职业伤害等,发生的次数及危害的人数也比较多。化学中毒指煤气及不明原因的气体中毒,因其发展迅速,往往危及人的生命。5起爆炸事件都是在本地区社会影响较大、后果较恶劣的事件,对社会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产生了极坏的后果。

3.2对策

3.2.1健全应急组织体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意外性、群体性、危害性及严重性,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等特征。作为医疗机构,在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要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控制、预防、救治等工作。要制定批量伤员院内救治的预案,成立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本院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由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公室、应急办等科室组成工作小组,当批量伤员来院时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指挥急诊科人员进行救治。迅速通知应急医疗救护队成员来院,并做好召集第二梯队应急救护人员的准备,一旦需要能够迅速召集后续队伍充实救护力量。

3.2.2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医院与120急救站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当发生批量伤员来院时,能提前通知医院应急办,使医院能及早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人、财、物的准备。急诊医生与120医生做好伤病员的交接工作,由预检护士登记病人信息,在病人的胸部佩戴标志,注明病人的姓名、性别。分别由医生、护士、工勤人员各1人组成的小组,全程负责每个病人的检查、化验,执行医嘱、护送病人等,直至处置结束。各医技科室如遇胸部有标志的病人,则优先给予检查,各环节绿色通道畅通。

急诊科可划分接诊、危重伤病员、重症抢救、轻伤病和隔离治疗等区域,当批量伤员来院时,能够迅速开辟这些区域,快速分流病员,并开展分类救治。

3.2.3信息报告及时准确 由门诊办公室人员在救治现场登记汇总伤病员收治信息,包括收治病人的数量,患者的个人信息,伤重程度和主要症状,主要救治措施。由应急办做好向上级部门的信息报告,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种类、时间、地点、收治人数、死亡人数、伤病员主要临床症状、主要救治措施、急需解决的医疗卫生问题等。对外发表信息要坚持“实事求是,准确及时”的原则。在未经上级领导许可的情况下,不能擅自向外信息。信息由专人负责,原则上有分管应急工作的业务院长,口径一致,数字信息一致。

第2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一、突发事件及其界定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影响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的中毒事件、影响公共安全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各种危害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健康的事件等等。辖区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1.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暴发;

2.发生动物间鼠疫,发生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

3.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者多例死亡;

4.发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

5.发生罕见或者已消灭的传染病;

6.出现新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病例;

7.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

8.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重大疫情。

(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者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2.短期内发生10人及以上急性职业病或者职业中毒事件;

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4.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

5.医源性感染暴发;

6.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者死亡事件;

7.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泄漏等事件;

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9.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危害公众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

10.放射性污染、丢失放射源和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等事件;

11.自然灾害引发的疫情或者中毒事件;

1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二、工作原则

(三)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意识,按照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建立并实行对可能引发各类突发事件因素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四)统一指挥、属地负责

在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卫生局及有关部门要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发生突发事件的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配合政府、街道办事处、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五)快速有效、减少损失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不失时机地做出快速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尽最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开展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的相关研究工作。及时总结控制工作成效,沟通信息,推广经验,完善应急处理技术规范。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方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处置突发事件。

三、组织指挥体系

(七)卫生局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局局长担任,负责领导、指挥全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办公室由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科室、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

(八)成立评估和技术指导组织。分设突发事件评估组、医疗救护技术指导组、预防控制技术指导组和检测技术指导组。各组由相应的专家组成。

(九)卫生局组建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十)卫生局组建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设在卫生防病站。

四、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有关机构、组织职责

(十一)卫生局

1.负责草拟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报政府批转执行;

2.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防止、控制突发事件的蔓延和继续发生;

3.对医疗救治、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取得的经验,不断完善各项防治方案;

4.组织推动社会心理卫生、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咨询等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5.组织突发事件处置相关人员的培训;

6.建立检查制度。督导检查本预案各项措施在平时或者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实施情况。

(十二)防病机构(含结防所)

1.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预警;

2.确认突发事件性质。做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报告和评估;

3.负责核实疫情,提出疫点和疫区的划定意见。参与对控制疫情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疫点、疫区消毒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汇总、分析、评估疫情;

4.建立紧急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检测试剂、防护用品和相关器械等;

5.对突发事件预防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后,提出改进建议;

6.对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价。负责对在医疗机构外死亡的传染性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7.具体落实对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8.承担社会心理卫生、卫生宣传教育和预防医学咨询服务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其它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10.承担对应急处理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

(十三)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1.参加突发事件的现场取证和违法事实的调查工作;

2.监督检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或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3.监督检查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及有关卫生单位的消毒、隔离、防护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4.监督检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5.监督检查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中危害公众健康,造成人员病、死、伤的报告情况;

6.监督检查公共场所消毒;

7.监督传染性疾病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环境的消毒的落实情况;

8.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

9.监督检查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预防控制工作;

10.依法进行其它监督检查工作。

(十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所涉及病例的报告;

2.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

3.负责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4.对医疗机构内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泄物进行卫生处理;

5.负责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6.协同疾控机构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相关检验物、样品采集等工作;

7.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个人防护;

8.进行疾病及有关防治科学知识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开展其它防治工作;

10.建设符合应急工作要求的门诊、病房。

(十五)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常备机动队伍。由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三部分组成。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参与和指导各级医疗卫生等机构进行应急处理。

1.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事件的分析、评估和上报;

2.协助和指导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转运和后续治疗;

3.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4.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等。

(十六)评估和技术指导组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成立评估和技术指导组,下设突发事件评估组及医疗救护、预防控制和检测三个技术指导组;承担社会心理卫生教育和咨询工作。

1.突发事件评估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为公共卫生政策和法规的实施提供咨询;预测突发事件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止预案的建议;

2.医疗救护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医院的诊断、救治和医疗单位内医务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等工作。负责重点病例的诊断。

3.预防控制技术指导小组:指导防止突发事件危害进一步蔓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统计报告、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等预防控制工作。

4.检测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并开展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件发生的样本采集、运送和病原学检测等工作。

(十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

1.突发事件发生时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组织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或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现场采样、疫点消毒等工作;迅速查找突发事件原因,并按照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要求,及时报告。

(2)提出防治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协助各医疗单位进行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救治工作,对密切接触者或相关人员采取有必要的控制措施;全面负责疫点、疫区现场的防疫控制工作。

2.日常工作

(1)对传染病疫情和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资料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疫情和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为政府采取预防与控制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收集、整理相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突出突发事件的预警功能。

(2)置备、储存、保管突发事件所需应急设备、药品器械,现场防护用品、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等。

(3)对相关疾控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进行模拟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

(4)组织开展社会心理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突发事件应急报告

(十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突发事件,必须在1小时内向卫生防病机构报告;卫生防病机构应迅速进行核实,并在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和市卫生防病中心;卫生局必须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报至政府和市卫生局;政府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报至市政府。

(十九)卫生防病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首次报告内容包括未经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可能原因、病例发生和死亡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通过《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

(二十)卫生防病机构在进一步调查基础上,尽快做出阶段和总结报告,阶段报告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总结报告包括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总结,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防范和处置建议。通过《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

(二十一)卫生局(含卫生防病机构)在接到毗邻地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相关疫情通报后,要做好应对准备,必要时应及时通知辖区疾控和医疗机构。

(二十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现严重威胁或危害公共健康的水、食品污染、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泄露、发射性污染等特大、重大事故时,主管部门、当事单位、个人要立即向卫生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二十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六、突发事件分级(执行市级分级标准)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事件划分为四级: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二十四)蓝色预警:

1.发生腺鼠疫,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20例;

2.其他省市已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发生、本市存在传入可能,但未发现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

3.发生霍乱,1周内发病10例以下;

4.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100人,无死亡病例报告;

5.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

6.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50人,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3~10人。

(二十五)黄色预警

1.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周边省市及地区疫情上升;

2.1周内霍乱发病10~30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

3.1周内在一个区(县)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4.在一个区(县)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或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

6.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7.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50人,或死亡5人以下;

8.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51~100人,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11~20人。

(二十六)橙色预警

1.局部地区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续发病例,或发生局部暴发;

2.腺鼠疫发生流行,流行范围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及以上;

3.霍乱在一个区(县)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1周内发病50例及以上;

4.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5.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其他区(县);

6.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7.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

9.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1~200人,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21~50人,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10人, 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5人;

10.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菌种、毒种丢失。

(二十七)红色预警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并有继续扩散趋势;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涉及多个省份,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4.发生新发传染病或已消灭传染病;

5.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200人以上,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50人以上, 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10人以上, 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5人以上;

6.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七、应急处理

当接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蓝色预警级别)报告后,卫生局应立即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向政府提出成立区级应急处理指挥部的建议。同时,迅速组织医疗、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

发生较重、严重、特别严重(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报告市卫生局和市政府,并进行应急处置。

(二十八)启动预案

1.当天津市突发事件达到黄色预警程度时,卫生局应急办公室根据黄色预警的要求,将有关情况立即上报政府和市卫生局。

2.当突发事件达到橙色预警、市政府决定启动市级预案时,卫生局提请成立区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并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处理需要,设置由有关部门组成的若干工作组。

(二十九)应急措施

应急处理工作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落实各项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

1.区卫生局在征得区政府同意或批准后,紧急调集、调配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进行应急处理工作。组织应急处理队伍迅速赶往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尽快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计划和方案,对突发事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3.实验室检测。卫生防病机构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的标本,送市级或区级实验室,必要时送国家应急处理功能网络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协助市防病中心的病原查询和病因诊断工作。

4.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区政府报经市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经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对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

5.采取控制措施。根据突发事件类别和应急处理需要,按规定采取以下控制措施:病人和疑似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易感人群应急接种,疫点消毒,水源保护,污染食品追回和封存职业中毒事故物品等。

区卫生局报请区政府可以依法发出公告,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等紧急措施。对流动人口进行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6.追踪调查。防病机构根据疫情线索,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

7.开展医疗救治。区卫生局按照医疗救治方案启动指定的专门医疗救治网络,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别管理。对疑似患者及时排除或确诊。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医疗垃圾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要进行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事件造成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相关的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方案进行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工作。对新发传染病作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必要时,请市卫生局或卫生部派出医疗专家组,参与和指导医疗救治工作。

8.督察与指导。区卫生局负责对辖区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9.普及卫生知识。针对事件性质,开展社会心理卫生、医疗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工作。

10.进行事件评估。应包括事件概况、现场处理调查概况、患者救治概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三十)终止预案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和突发事件专家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建议,市卫生局向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预案实施终止的建议。区卫生局报告区政府后,执行终止预案。

八、工作保障

(三十一)技术保障

1.区卫生局负责建档,列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名单及相关个人技术档案资料。同时列出相对应的第二梯队名单及其技术档案资料。

2.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建立考核制度。

区卫生局按照预案的要求,在市卫生局指挥下,统一组织、定期安排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练工作。演练形式有:对单一突发事件从指挥到救治处理的全过程演练;局部演练;指挥系统、救治系统,涉及预案各系统、各单位、多发事件的全过程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由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业务培训。平时要针对不同学科举办培训班。需要公众参与的应急演练必须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3.常规监测。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监测、报告组织网络系统。包括: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组织网络、卫生监测组织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监测医院监测网络、突发事件报告网络等。

4.医疗救治网络。按因地制宜、平战结合、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医疗救治网络。该网络由指定的急救机构(包括市、区县急救机构和院内急救机构)、综合医院、市、区(县)传染病专科医院、后备医院及职业病防治机构组成。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别的突发事件,指定不同的医疗机构承担应急工作。医疗救治网络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横向、纵向信息连接机制。

5.信息系统。建立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与指挥调度的技术平台。承担辖区突发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应急处理工作。

(三十二)物资保障

1.建立已知可引起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处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常备储存系统。包括:诊断试剂库、血清库、疫苗库、药品库、特效毒剂库等。

2.建立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诊断,救治仪器装备储备系统。

3.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明确各种物资的储备、运行、功能状态标准,确保可迅速调配使用。

4.健全应急物资资产更新规定和操作规范,并强制执行。确保应急物资使用时的可靠性。

(三十三)经费保障

1.为了保证我市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正常运行,区卫生局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项基金,并建立相应的补充机制。

2.每年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应逐步提高到30%-50%;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区卫生局财务部门应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必要时,可向区政府申请专项拨款。

(三十四)人员保障

1.卫生局要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备队,随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2.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按照工作职责,配备各类专业人员,并保证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保障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3.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扩展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

4.不断完善社区防疫网络。

5.第一中心医院、第三医院、第四医院、传染病医院、海河医院、医大总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单位作为突发事件发生时,市级指定的应急医疗救治单位。

(三十五)宣传教育

卫生局协调和组织有关单位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宣传画、册等各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事件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年一月二十六日

南开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部门职责

一、环保局

根据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需要,监管医疗卫生部门对医疗废水、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监控医疗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和最终走向,记录废水、固体废弃物产量、处理量、排放量并上报;督查医疗机构对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和固体废物焚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等工作。

二、环卫局

根据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需要,加强晨扫和日、晚两次保洁工作,做好重点路段水洗压尘工作。督查落实门前卫生责任制,做好全区垃圾转运站的内外环境卫生和消毒,做到生活垃圾集中清运,日产日清;全天候开放转运站并增加运输车辆,及时接纳重点区域的生活垃圾。搞好全区环卫公厕清掏、刷保、消毒工作。及时处理群众热线反映的问题。严格管理道路污染,大力处罚和处理违章饲养的家禽和家畜。根据需要,加强处理突发事件地域的清洁工作。

三、公安南开分局

协助有关部门,依法强制管理拒不服从监控隔离规定的被隔离人员和外部闯入人员。依法严肃处理严重扰乱救治秩序的违法人员。开展专项治理违章养犬行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做好查处工作;协助社区做好防治突发事件的宣传工作。坚决打击借机制造恐慌、造谣惑众、哄抬物价、制售伪劣防护用品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必要时,选派警力全程驻守市传染病医院、防病站、医学观察所和突发事件发生地等重要场所,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四、爱卫会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四害,使蚊、蝇、蟑螂和鼠密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水平;重点做好疫区及周边地区的消毒工作,防止蚊、蝇、蟑螂和老鼠传染病菌。

五、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大力治理外来商贩违章摆卖等乱摆乱卖和违章占路摆卖;严格清理违法经营盒饭、快餐和露天制售餐饮的马路餐桌及马路烧烤;彻底清理全区干、支道路两侧的餐饮、食品制售企业的里空外卖和露天加工;大力查处和拆除违章建筑,特别是严格治理对外来人口的违章建筑。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农贸、封闭市场防控工作的检查。

六、工商南开分局

加强市场巡查,强化对防治突发事件药品及相关商品生产经营的监管工作,依法严肃查处趁机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及相关商品,哄抬物价等违法经营行为;及时查处借机进行违法经营的不法行为。加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

七、建管委

全面负责对辖区建筑工地及其外来民工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督查各项防控制度的落实,专人负责各建筑工地外来人员的身体状况、外出登记、民工驻地及重点部位的督查工作;一旦发现施工人员出现传染病、中毒症状等,立即通报防疫部门,并立即进行对施工现场的消毒和有关人员的隔离。必要时,建立建管委、各建筑工地、卫生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例会制度,及时沟通信息,果断处理有关防控问题。

八、财政局

强化预算管理,保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经费,并及时足额划拨。加强监督,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九、交警南开支队

做好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备勤工作,及时处理交通突发事件。做好对重点医院和隔离区周边的道路疏导,确保交通畅通;严格安全检查。协助卫生等部门做好进津车辆所乘人员的体质监测和车辆的消毒工作;加强逐级报告制度。

十、教育局

全面负责辖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师生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督查系统单位做好教室、图书馆、食堂、实验室、宿舍、厕所等部位的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消毒到位。督查系统单位制定应对突发事件预案、防控工作措施和建立应急队伍。督查系统单位设立隔离室;出现可疑症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消毒和隔离。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师生自我防护能力;按全市统一部署,调整教学安排,合理安排学生生活。

十一、经贸委

全力组织好突发事件防控期间市场供应,做好市场监控;督查所属各经营单位的消毒、通风、依规购销货等防控措施的落实;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大中型商场与超市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做好突发事件预防、治疗等工作必须的药品、器械、消毒药械、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工作。

十二、科委(科协)

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普及各种突发事件防治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公众科学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联合有关部门,负责驻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

十三、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有关规定,协调市社会保障中心做好参保人员医治突发事件涉及疾病的医疗保险和其他保险工作。

十四、民政局

做好老年公寓的预防和救助管理工作,做好低保人员和民政救助对象的疫病救治和社会救助工作。

十五、武装部

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基层武装部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组织民兵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和防控突发事件宣传教育活动;建立防控突发事件民兵应急分队,建立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十六、侨办、民宗办(外办)

负责区内归侨侨眷、海外华侨华人、在区外国人及宗教活动场所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加强疫情预防和其他应急措施;建立出入境人员的疫情报告制度 .

十七、房管局(含物业管理办公室)

负责区域内各物业管理项目单位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组建区物业管理项目单位突发事件防控工作联络协调组,开展互助和互检,做到监控管理不留死角;作好小区居民的预防宣传、保洁消毒和外来人员登记等防控工作;督查全区物业管理项目单位突发事件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时受理业主投诉。

十八、物价局

有效监控药店、医院、超市、市场经营的药品和相关商品价格,依法从严处理拒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明码标价规定和价格干预措施的单位和个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受理群众投诉,稳定价格和群众情绪。

十九、文化和旅游局

加强和规范网吧、歌舞场所、电子游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督查娱乐场所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联合有关部门,负责文化娱乐业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

二十、质量技术监督局

认真做好突发事件防控相关产品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以次充好等制假售假行为;督查食品加工企业落实从业规定的情况。

二十一、消防南开支队

做好执勤备战工作;督查火灾救援中心的各种防护措施的落实;做好参战人员和器材装备的洗消工作,防止二次感染。及时调集所需警力及器材,应对处理突发事件时出现的其他紧急情况。

二十二、招商办

督促大中型企业落实防控突发事件总经理负责制,协助企业做好防控管理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正确处理好企业生产经营和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关系。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外资、合资企业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

二十三、宣传部门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市区有关突发事件防控的指示精神,广泛信息收集,全方位搞好对内、对外的宣传报道工作;多角度、多侧面宣传突发事件防控的科学知识,营造全民参与共同抗击的良好氛围。

二十四、供水、供电、商业部门(经贸委)

负责保障医疗机构、卫生防病机构和医学观察留验场所等部门的用电、用水和有关生活用品的供应。

二十五、街道办

组织各街道办事处做好社区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督查指导各街道办事处突发事件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帮助整改;及时协调街道办事处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共同做好突发事件防控工作。

二十六、卫生局

第3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含义

我们都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公共、大范围的危害等特性,对于社会造成严重的恶劣的影响。我们经常会听到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它会对公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还影响着人们的身心,也拉低了社会的经济发展。所以,采用合适的应急方式去应对这种情况,当出现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那就是构建公共的应对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我国的应急机制形成时,出现了一些严重的情况。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行程中出现的情况

(一)应对突发事件的经费支出少。根据一份科学的卫生报告资料现实,我国的卫生情况不容乐观,而且我国对于公共卫生给予的经费不多,致使疾病的预防机制迟迟未能建设好,尤其是基层卫生部门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还有待提升,这也反映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卫生部门给予的服务与社会公众的卫生需要之间存在问题,需要调和。

(二)应急制度不完善。因为卫生投入较少,基层卫生部门的应急设备存在不足,设施还有待卫生单位的更新,公共员工应该受到专业的训练,而有些单位也不能满足员工的工资,并缺少专门的组织带领,有些药品还是处在急缺的状态,便不能凸显出基层应急系统的影响。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不及时。中国当前的病疫检测体系,存在监督制度不完善,对于病疫的观察与汇报慢,报告不准确等情况,不具备承担突发卫生事件的预告的能力。而且在应对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我们缺少一个实用的指挥协调制度,还存在责任与分工不清晰的情况,有关单位与对应的处理单位缺少合作的意识,体系之中需要汇报的内容很多,这样就不能形成一个快速工作的操作系统,致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不及时。

(四)缺少标准的应对方案。我国各级的卫生行政单位与病疫管理中心,对于突发的这些案件都做了研究,也制作了很多的应对方案。可是从实际的操作而言,目前的制作方案都在各个方面有待完善。而关于规范的突发卫生事件应对方案与检测环境艰难区域的应对处理方案,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

(五)缺少公共卫生事件的安全意识。为了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帮助人们树立安全意识,我国开设了一门公共教育。借由教育教学的方式,可以让社会人员树立科学的安全意识与处理突发卫生事件的技术与水平,还可以形成科学的危机观。可是笔者觉得,当前中国对于社会人员的安全教育还有待提升:我国还没有制定科学的安全教育的书籍,来处理公共卫生案件,许多的高等院校也还没设立科学的安全教育,安全组织还在等待建立;大量的卫生单位对于社会人员的安全教育并不是非常重视,也没有落到实处,致使社会人员还没有对公共事件形成安全意识,那么在危险来临时就没有科学的手段来应对。

三、改进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方式

(一)增加卫生经费支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对于社会人员的生命健康是有一定影响的。在当前这个时期,尽管中国增加了卫生方面的经费支出,可是总量还没有达到,不可以适应社会人员的卫生需要,对于经济的进步也造成了约束作用。所以,中国要依据个地方的现实情形,增强卫生设施的配套,加强基层卫生单位的卫生支出,对于应急的职工进行专门的技术指导,优化相应的应急制度。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为了应对突然出现的公共事件,维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要建立与现实符合的应急制度,各个卫生部门也要构建相应的指导体系。构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各卫生单位要清晰地知道自身的目标与责任,要做到依法规范管理的任务,除此之外,政府单位也要使用出他们的职能力量,根据属地化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共同构建起科学规范的应急制度。

(三)构建公共卫生的应急信息平台。借由高科技的方式,将我国各个管理层级的疾控信息体系进行合作,可以构建起一个卫生的应急指导平台,来保证国内疾控组织所知道的卫生信息进行很好地整理,还和各个卫生监督单位合作,共同构建起一个互利互助的卫生信息平台,能够及时地反映卫生事件的出现,做到及时处置。同时,还要构建起一个完善的卫生信息监测体系,来检测某些疾病的传播情况与社会人员的总体改变情况,进行适当的统计,也能够用于平常的卫生管理,整理检测的情况,来优化这个应急的信息平台。对于突然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认真监控,紧接着使用预警机制,认真观察事件发生的来源,及时抑制,研究它接下来发展的方向,来尽快处理病情,并且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别与层级,有助于在突发卫生事件出现的时候,及时制定科学规范的处置手段,制定合适的策略,来减少由于突发事件而造成的严重的后果。

(四)及时制定应急方案。要及时制定应急方案,来控制突发卫生事件的出现,保证社会的进步与经济增长。为了保证突发事件出现后更加科学的处置,还可以管理与安排妥当,那么方案的制定就要更加详细与科学可行,将突发事件出现后的经济消耗与公众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除此之外,方案中还要进行科学的控制,要做到医疗治理、病疫检测等基本手段,还需要员工、技术能力与经费的帮助。

(五)优化突发事件应急团队建设。优化突发事件应急团队建设,支持人事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培养出优秀的应急控制人员,还要增强应急团队的能力训练,让他们不断积累突发事件的处置经验,为他们往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条件支持的时候,能够聘请一些本单位的优秀员工,让他们来指导应急人员的应对情况,有助于构建起一支强大的应急团队,来做好突发卫生事件的应对。

四、结束语

我国人民一直对安全问题非常重视,也十分关注社会公众的安全健康。而中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常出现,各种病疫的出现使人防备不过来。总之,我们建立合理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机制,当公共卫生事件出现的时候,才可以很好地应对,为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添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毛慧.浅议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J].卫生软科学.2011(06)

第4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指已经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表现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具有几个基本特点:突发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一般是不容易预测的;群体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群体;危害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医|学教育网整理、身心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危害;系统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甚至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幼儿及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我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工作目标:

1、向全体家长、教师及幼儿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我园蔓延、流行。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师、幼儿、家长的防护意识和幼儿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病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组织管理:

幼儿园成立由园长负责的、保健老师及班主任参与的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幼儿园的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我市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园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幼儿园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教师、幼儿、家长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幼儿缺席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查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

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加强幼儿园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幼儿园教室、厕所及其他设施的清洁卫生。

6、确保幼儿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建邺医院、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五、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园领导、分管领导及保健老师要经常对食堂、活动室及幼儿生活用品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幼儿园卫生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幼儿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幼儿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的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家长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

件的能力。

3、教育幼儿、家长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六、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幼儿园建立考勤监测制度,由园长对教师,班主任对幼儿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保健老师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幼儿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幼儿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保健室必须立即向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6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闻 政务微博

政府新闻工作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权威信息、满足公众信息需求、解释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协调政府与媒体和公众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民主政府的重要形象标志①。特别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与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性,能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和担忧。及时做好政府新闻工作是消除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秩序、回应公众关切以及塑造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经过2003年的非典疫情,十年来,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新闻工作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以今年的禽流感事件为例,由于上海是最早发现H7N9禽流感疫情的地区,其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所做的新闻工作有效地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对消除社会恐慌、稳定社会情绪、塑造政府公开透明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经验对日后的工作有指导借鉴意义。

一、积极组织召开新闻会

政府新闻会是指“由政府机构主办并邀请大众传媒记者参加,围绕政府机构职能相关的议题,由指定新闻发言人或机构负责人发表、介绍相关信息或表明态度立场,同时回答记者提问的会议。”②政府新闻具有权威性、公开性、及时性、互动性等特征,是政府机构主动提高信息透明度、维持正常公共关系和调控社会舆论的方式之一。

1、首场新闻会传达疫情的基本情况,安抚社会恐慌心理

抗击禽流感不仅是“公共卫生战”,也是一场“社会心理战”和“舆论引导战”。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疫情期间共举行三场新闻会。4月2日邀请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介绍上海启动流感流行应急预案Ⅲ级响应方面的工作,此次新闻的社会背景是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上海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发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此消息引起公众强烈关注,由于是疫情流行初期且又是一种新型的病毒,公众此时有一定的恐慌心理,迫切需要了解一些关于疫情的基本情况以及政府的防治措施,这次新闻工作恰恰满足了公众的这种需求。

2、第二场新闻会传达政府救治工作和防疫措施,回应公众关切

4月5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邀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就禽流感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以及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等工作进行通报并回答记者提问。此次新闻会的社会背景是4月4日国家农业部了“在上海松江区沪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鸽子样品中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此时疫情的扩散进一步引起社会的关注以及公众的担忧,上海市在此时举办多部门、政府和专家都参与的新闻会,表明了政府对此事的重视,象征着政府的坦诚和勇气,它对增强政府凝聚力, 提高公众信心、安抚公众恐慌心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第三场新闻会针对疫情的最新发展情况回应国际、国内民众疑虑

4月22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邀请中国——世界卫生组织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以及上海市有关政府部门就中国-世界卫生组织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组4月20日和21日在上海的考察情况进行通报。此次新闻会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中国的禽流感疫情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这就需要一个中立的、国际性的专业组织通过实地考察来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应对疫情的工作进入常态化,并且不论在全国还是上海确诊和死亡病例都大幅度减少,公众对禽流感疫情的初期恐慌期已过去,开始对疫情有了理性的认识,但由于科学家对H7N9禽流感病毒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公众对其是否会人传染人有一定的担忧。通过邀请世卫组织来中国实地考察并举办新闻会,一方面对外展示了中国政府开放、透明的国际形象,避免了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报道,另一方面对国内民众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们长久以来的担忧。

纵观上海市政府组织的三次新闻会,具有及时、透明、公开、有针对性的特点,并且从会后官方的新闻稿件来看,每次新闻会都有约三分之一的提问机会留给境外媒体记者,每次新闻会后,国内外都有大量关于此事的新闻报道。国外主流媒体对上海市政府及时主动公开信息也予以肯定。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9日的报道认为“此次政府的反应要比2003年透明和有效的多”。美联社4月8日报道说“国际观察家们一致肯定此次疫情的信息公开,他们普遍承认,过去十年,中国的公共健康机构在信息公开上做的越来越到位。”

二、用好政务微博,拓宽渠道

自新浪、腾讯、人民网等微博平台设立以来,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纷纷入驻。如果说2009年是政务微博的试水年、2010年为政务微博的勃兴年的话,那么2011年则可称得上是政务微博元年。③据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2013年3月的《2012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政务微博账号数量超过17万个,与2011年底相比增长近2.5倍。政务微博现已成为我国政府在新的传播形态下信息、网络问政、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的重要平台。由于其便捷性、及时性、互动性和权威性,政务微博一推出便受到网民的热烈追捧,成为网民了解政府信息的重要途径。

1、微博在多平台、多部门上联动互动,形成网络传播合力,扩大传播效应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上海”于2011年11月28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新民网同时上线。与此同时,“上海”微博平台链接上海政务微博群,包括上海各个区县及各委办局的官方微博。“上海”在新浪微博2012年政务微博排行榜上位居全国首位,并且在2013年的前五个月中的影响力也位居全国首位。上海政务微博群在应对禽流感疫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上海”为龙头,与“上海三农”(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官方微博)、“健康上海12320”(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微博)、“上海工商”(上海市工商局官方微博)等官方微博密切联动,在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新民网四个平台上同时,形成网络传播合力,确保及时准确的向公众公布有关情况。

2、微博时间及时、形式多样、信息丰富

“上海”坚持每天第一时间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威信息,内容涉及病例情况通报、政府举措告知、市领导指示精神、防范知识问答、诊疗方案公布等,形式包括文字长微博、图解长微博、视频、GIF、微直播、微问答等。此外“上海”通过预告、微直播的形式与召开的三次新闻会进行互动合作,形成传播合力。以新浪微博平台为计,从3月31日第一条关于H7N9的微博到5月11日最后一条,“上海”共涉及此次事件的微博109条,平均每天近3条,相关转发和评论超过180000条次,信息公布的速度和力度得到网友赞誉。“上海”已成为上海市政府H7N9相关信息的权威平台。此外从转发和评论的数量上看,疫情情况(包括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以及政府和专家向民众推荐的预防措施是转发和评论数量最多的部分;从时间跨度来看,疫情爆发的初期和末期的相关微博转发和评论较少,而中期的相关微博转发和评论数最多,由此也可以看出公众对此事的关注度呈现出一个类似抛物线状的形态。

微博内容成为国内民众了解上海疫情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国外主流媒体重要信息来源。日本《每日新闻》4月8日发表题为《当局利用微博积极公开疫情信息》的报道,称此次疫情发生后,政府持续通过微博公布疫情,同时积极应对互联网上的谣言,每次出现新感染者,上海政府都会通过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上海”及时公布发病时间及症状等。并评论说:“在微博用户达5亿、信息难以隐瞒的时代,上海市政府积极的信息公开,消除了民众的不安。”

在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掌握着重要的信息资源,也是最权威的信息源,如果媒体特别是外国媒体在获取政府信息资源受阻时,可能会转向其他信息源,这可能造成报道的失实和片面,对公众造成误导和困扰,同时对疫情的防治工作和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海市政府通过新闻会、政务微博以及到位的媒体服务工作牢牢把握了舆论主导权,成功设置议程引导舆论,满足公众信息需求,消除社会恐慌心理。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信息传播主体更加多元化、传播渠道更加便捷化、受众媒介素养逐渐提高的时代,政府部门应参照世界各国现代政府的新闻惯例,顺应新媒介、新技术的发展潮流,立足于实事求是,按照新闻规律,拓展新闻的渠道,以满足民众的信息需求,展现政府自信、务实、开放、负责的形象。

参考文献

①仰和,《新闻制度与现代政府》[J].《国际新闻界》,2004(3):16

②陈宜丽,《政府机构新闻会研究——历程、特点与运作》[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4)

第7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关键词] 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公共卫生事件;作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55-02

为了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应急反应及处置能力[1],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业务应用系统的应急指挥平台,是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活动实施组织领导的一个科学、有效、运转良好的组织系统,对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健康损失、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降到最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

1 卫生应急指挥平台的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其不可预测性,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必然会反应迟缓、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因此,应急指挥平台是以提高应急指挥及处置能力为目的[3],以提供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应急处置为基本手段,通过整合资源,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卫生应急服务的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1.1 应急准备功能

1.1.1 资料收集管理 可以提前收集管理卫生应急工作的有关规范、应急预案和相关知识经验资料[4];收集本地区历史突发公共事件、典型突发事件应急案例及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危险因素等信息,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监测预警提供依据。

1.1.2 物资管理 可以实时管理应急物资储备及调配情况,并通过有关数据对应急能力及物资储备进行科学评估,包括评估某一事件所需的应急人员、检验的试剂及设备、防护用品种类及数量、交通、通讯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合理调配应急资源,堵塞漏洞,有备无患。

1.1.3 人才管理 建立应急专家库及卫生应急梯队,并将卫生应急成员按职称、专业特长、应急经验、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管理,增强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协调能力,增强联合应急的反应能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处置水平。

1.1.4 培训演练 组织医疗卫生和卫生应急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进行实战演练,发现预案或程序的缺陷并提出整改措施[5],提高应急指挥和决策系统的协调性,检测预案的实用性。

1.2 监测预警功能

及时准确的监测是及早发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并防止其发展的重要基础,监测贯穿应急指挥的全过程,预警是监测的目的[6]。应急指挥平台根据主动或被动获取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实时数据(包括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系统、社会举报、媒体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的监测信息进行核实),根据国家规定和特定的预警规则,对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估,对符合预警规则的事件预警信息,同时针对相关突发事件快速展开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并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进行通报与汇报。

1.3 应急处置功能

通过应急指挥平台各个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到的各项数据,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能快速启动应急响应,并根据预案迅速指挥及处置,有条不紊地组织人员与物资调度,根据事件进展,调整应急救援队伍、专家、物资。同时为专家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为领导分析预测事件发展趋势,提出参考措施,从而控制疫情或事件的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7]。

1.4 结案评估功能

当突发事件被控制后,应急指挥平台要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展示,为卫生行政部门或本级政府提供判定响应终止的决策支持,并对该事件出具结案报告。

2 卫生应急指挥的现状

目前本市应急指挥中心的运作模式是,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立刻通过电话、短信向有关领导报告,并在领导和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政府部门之间进行点对点的资料收集、请示、反馈、传达、协调和跟踪。总结本市卫生应急指挥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信息预警和信息报告工作不够完善、信息报送渠道不畅通,个别县(区)、部门容易出现迟报、漏报、瞒报现象[8];②应急管理机构和工作机制尚不健全,自治区卫生厅已成立独立编制的卫生应急办公室,市卫生局虽然已成立应急办公室,但是市及其县区卫生局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均无独立编制,无专职工作人员;③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应急工作人员有待进一步充实,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学、系统、有效的培训,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总的来说,缺少一个科学、系统、快速联动、运转高效、信息资源共享、综合性的应急指挥系统平台。

3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的几点建议

①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的应急联动机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重视是根本保证,政府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尽快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综合指挥平台的实现过程,提升卫生决策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②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进一步健全信息保障和专家、专业队伍,对社会人群的健康适时监测,及时发现对人类可能造成生命、健康威胁的疾病,并提供预警等决策依据,加强县、镇、村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建设;③高素质应急人才缺乏、应急人员数量相对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普遍存在,应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9],加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应急队伍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④建立长效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目前,除了个别疾病外,对许多卫生应急物资贮备均未做出明确的数量和品种要求,普遍存在物资储备不足的情况,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有效处理[10],因此,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所需药品、检验试剂、物资等的储备,提高物质保障能力,降低危害性。

[参考文献]

[1] 赵琦,赵根明,韦建国,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内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5):477-479.

[2] 祝闻华,陆莺,徐文学,等.县级市公共卫生应急在综合指挥平台的实现与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7(1):13-15.

[3] 李西,邓世延.护理部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5):12-13.

[4] 沈宇青,范春,冯东雷,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8):186-191.

[5] 吕孙顶.应急演练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及发展探索[J].海峡预防医学,2009,15(3):71-72.

[6] 洪荣涛.试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2):106-108.

[7] 徐寅峰,马丽娟,刘德海.信息交流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中作用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5,23(1):21-27.

[8] 李喜童.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机制研究[J].中国应急救援,2012,6(2):10-13.

[9] 向浩,王重建,许奕华,等.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才培养现状与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增刊):9-11.

第8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流行病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加快和群众疾病预防意识的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量显著增加,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主体,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着对其进行预防、预警和控制的艰巨任务。本文对河南省2011年度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和预测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材料本文统计分析事件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直报资料,所有事件全部经过确认和结案。

1.2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自带统计功能及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量、分级与类型2011年,我省通过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2起,发病721人,死亡3人。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标准分级,其中报告未分级事件3起,发病27人,死亡0人,该级事件报告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9.38%和3.74%;一般级事件25起,发病567人,死亡0人,该级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78.13%和78.64%;较大级事件3起,发病15人、死亡3人,该级事件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9.38%、2.08%和100.00%;重大级事件1起,发病112人、死亡0人,该级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3.13%和15.5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要求报告12个类别的22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我省报告发生的32起事件中,共涵盖6个类别的11种,其中以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类事件为主,两者占事件总数的81.25%,发病人数占事件总人数74.20%,死亡人数占事件总死亡人数的33.33%。在传染病事件中,报告发生甲肝2起,流行性腮腺炎14起,水痘5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各类中毒类型均占一定比例。各类事件的详细分级、分类与构成情况见表1和图1。

2.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间分布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月分布极不均衡,其中2、3月份未报告突发事件,5月和12月报告最多,均为5起。详细事件月报告数分布情况见图2。

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区分布2011年,我省18 个省辖市中有11个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最多的洛阳市累计报告8起。事件地区分布情况见图3。

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群分布2011年,我省报告的3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共有12起发生在城市(县级以上),20起发生在农村,分别占事件总数的37.50%和62.50%。发生在城市的事件累计波及人口数为9600人,发病414人,死亡1人,分别占总数的44.44%、57.42%和33.33%。城市事件与农村事件各项指标构成,见图4。

2011年报告发生在学校内的公共卫生事件共有25起,占事件总数78.13%。发生在学校的事件累计波及人数达20051人,发病531人,死亡0人,分别占总数的92.82%、73.65%、0.00%。学校事件与非学校事件各项指标构成,见图5。学校事件发生在农村地区16起,城市9起。发生在乡小学内的事件达到13起,占农村地区事件数65.00%。

3讨论

自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004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随着我省各级卫生机构对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逐步掌握和落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年报告起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04――2011年,每年通过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起数分别为41起、47起、121起、106起、54起、240起、35起和32起。这表现了各级卫生机构报告敏感性的提高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的成效。

2011年,我省11个省辖市进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但报告数量地区差异很大。从整体上看,人口分布较少的地区报告数量较少,豫北地区的报告数量较少。2011年,我省报告事件类型与往年相似,均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为主,事件级别以一般级事件为主。但该年度报告了一起重大级事件,该事件为突发职业中毒事件,发病人数达到112人。该重大级事件是我省自开始网络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报告的唯一的一起重大级事件,也是截止目前报告级别最高的事件。

与周边省市情况和我省往年情况相近,我省2011年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有明显的地点和人群的聚集性,主要集中发生在农村地区和学校[2]。乡镇中、小学校中的寄宿制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及密切接触性传染病极易在此类易感人群集中、卫生条件、居住环境均较差的区域暴发流行[3]。这提示我们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与将于行政部门加强合作,强化对学校、托幼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全年落实晨午检制度和缺勤事由登记制度,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做好老师和家长的相关知识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Z].(国办函[2005]49号).

第9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 广州市2006—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泰州市2006-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红古区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06~2013年梧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马鞍山市2006—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北京市朝阳区2006-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浙江省2005—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我国2006―2008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河北省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天等县2012年~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河南省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商洛市2006~2012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烟台市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周口市2004―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江苏省2007-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商洛市2006~2012年肺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曲欣,杨纲,魏讴.中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27-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4]王学燕,龚健,雷芝樱,等.广西2005-200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32-3235.

[5]秦明芳,黄玉芬,郑艳.云南省2005-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4):457-459.

[6]高伟,张永茂,董晓菊,等.河北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2):1122-1123.

[7]鲁琴宝,龚霞宇,林君芬.浙江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9(8):718-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