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超市管理论文范文

超市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超市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超市管理论文

第1篇:超市管理论文范文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超市间竞争的加剧和经营者管理能力的提高,超市作为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需求的功能也必须要不断完善。超市的经营者也已经认识到,引入生鲜食品有助于形成经营特色,提高商店的集客力,增加销售额。目前,生鲜食品是超市中最重要同时也是经营难度最大的一类商品,它主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消费的农副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我国超市生鲜食品经营中存在三个主要问题:损耗多、保鲜难、成本高。新鲜度下降,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形的损耗,因为同样商品其销售价格要下降。我们知道商品损耗与库存量成正比,与配送时间成反比。要减少损耗,就必须减少库存量,缩短配送时间。因此,由于生鲜食品易腐易烂性,与工业品相比,生鲜食品对供应链的即时和高效性要求更高。如何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外部资源,降低经营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新鲜的商品,促进超市生鲜食品未来更好的发展,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

二、超市生鲜食品的现状

1.超市生鲜经营运作成本高

超市之所以能吸引顾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超市舒适的购物环境及良好的服务,但这也使得超市生鲜的投入成本大大增加,与传统的农贸市场相比,超市生鲜区在场地的租赁及卖场的装修上花费的资金更多,同时空调、冷柜、购物车等设备的购入、运转费用都使超市生鲜区的投入成本居高不下,超市生鲜严格的品质管理和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也使经营环节的成本大大增加,而生鲜商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购买频率高,受价格因素影响大,因此,超市也不能将销售价格定得过高,因此,超市生鲜的高投入是造成超市生鲜经营利润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2.品种求全、求鲜,损耗加大,整体毛利降低

生鲜超市里的蔬菜和水果和农贸市场相比都不会很新鲜,且价格比农贸市场要高。“因为在我国,果蔬产品多为小农生产,超市直接采购的成本很高,且很难对小农的生产进行监督,如从批发市场进货,产品质量也同样很难控制。”此外,生鲜产品属易腐产品,保存周期比较短,库存费用就相对要高,在进货途中损耗也比较大。蔬果挑选分级等初加工目前也只能以人工为主,要求却比农贸市场要高,且超市为吸引顾客,品种求全、求鲜,这些都导致了超市在经营生鲜产品这一块的整体毛利比较低。

3.超市生鲜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滞后

我国超市生鲜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许多超市没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一些大型连锁超市虽然有物流中心,但往往配送中心及物流运输设备缺乏“冷链”,生鲜商品多采取门店自采,供应商直接送货的直配方式,而非进行统一采购,配送中心统一配送的方式,前者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产品中转时间,保证商品的新鲜度,但连锁超市大规模统一采购的成本优势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受运输条件的影响,产品的品质也难以保障;同时,由于我国超市生鲜的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程度普遍低,对生鲜订货及物流过程缺乏有效监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严重,美国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而我国每年损失率为25%-30%,全国每年果品腐烂坏损约1200万吨,蔬菜1.3亿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上千亿元[2]。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落后已严重影响了我国超市生鲜产品的经营运作。

4.商品供应体系不健全

我国超市生鲜供应链目前虽已基本形成,但问题也较多。特点是供应链太长,生鲜产品从生产地到货架,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不仅大部分生鲜产品最终丧失了价格优势,而且产品的新鲜度也赶不上农贸市场,而且供应链管理效率低下,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物流与连锁超市生鲜区之间未能形成有效衔接,生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这些都导致了超市在经营生鲜上的高成本和低新鲜度。从长远来看,生鲜超市若不解决供应链上存在的问题,将很难根本性取代农贸市场的地位。

5.生鲜食品配送保鲜及物流监管不到位

超市生鲜食品的供应主要来自总部配送中心和供应商的直送,它的配送又有别于其它商品,要以适当温度来运送不同的生鲜食品,做好各运送阶段冷冻库、冷藏车的低温管理,防止保管及运送中的二次污染。有的超市没有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直接从农民或加工企业购买,没有冷链衔接,保鲜配送成为物流中的盲点。验货手段落后,多停留在感官及供方提供的资料上。

6.生鲜的标识和可追溯体系不完善

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流程为采购、物流、入市验货、储存和销售五个环节。大部分的生鲜食品标识简单,无产地、生产日期等,一旦出现问题,无法追溯到责任单位和人员,对其发生的原因没有依据可查。自制的袋装食品如馒头、馅饼等均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凉拌菜是在售货员取出装成小袋后,才打印上当天的日期和保质期。有的生鲜食品鱼目混珠以旧充新,更有甚者进行造假,随意更改包装上的日期,欺骗消费者。

7.对生鲜经营管理和监管不明确

基础管理体系薄弱。有些生鲜经营企业没有建立起高效运作的生鲜经营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标准、制度和培训体系。存在多头管理,技术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标准不统一及执法体系相对薄弱等问题。超市生鲜食品的种类繁多,某些品种如寿司、炒菜类等缺乏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缺少独立的质量控制机构和人员。大多数超市设有食品卫生控制部门,调查显示,92%的设在采购或营运部门内,没有独立的行政权。面对生鲜食品卫生质量控制的复杂性,大多数食品检测室的检测设备和人员技术水平无法满足超市的需要,检测手段落后,使其作用受到限制或形同虚设

三、超市生鲜食品的未来发展趋势与解决对策

要求新鲜是消费者的共同心愿,也是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基本立足点。依据生鲜食品具有需求量大、易腐烂、库存周转较快的特点,以及存贮和配送的特征,运用适宜的保鲜技术、环境和设备条件以及鲜度管理方法,寻求合理确定超市生鲜食品保存量的途径,保持和延长生鲜商品的鲜度,确保营养质量,是超市经营好生鲜食品的关键性策略,也是留住顾客的最佳方法。

1.积极探索减少超市生鲜损耗的方法

首先,生鲜损耗的控制应从规范超市各项具体工作流程及标准做起,科学制定对不同类的生鲜商品的采购、验收、储存、陈列的标准与要求,如对生鲜肉类的冷藏陈列温度、陈列高度进行规定,严格实行先进先出原则等。其次,在各项作业有了执行标准后应进行严格的目标考核管理,将生鲜的销售量、损耗率、投诉率等各项考核指标与生鲜员工的个人利益挂钩,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的捆绑,是提高员工损耗控制意识的有效做法,这也要求超市企业在制定各项考核目标时应科学合理,符合门店的实际情况。再次,超市应在生鲜的深加工方面多下功夫,如对外形受损但品质未变坏的水果加工成果汁等,对临近保质期的肉类进行各项处理,将其加工成卤制品、腊制品等,通过进一步加工处理,延长产品保质期、提高产品附加值,达到减少损耗的目的。最后,超市应注重生鲜商品的变价作业管理。由于生鲜商品的外形及新鲜程度往往影响了其销售,超市应对生鲜商品变价处理的时间、定价等各项作业进行规范,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从而减少生鲜商品的损耗。

2.加强生鲜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当中越来越发挥其推动与促进作用,成为衡量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生鲜超市应更多地将信息技术用在生鲜的物流配送体系当中,例如将数字化管理系统(DM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技术(RF)、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电子订货系统(EOS)、数据仓库技术(DW)等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生鲜配送的现代化程度,使生鲜的物流配送更加准确、高效,减少物流配送当中的商品损耗率;我国生鲜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冷链”建设落后,与国外先进的超市有一定的差距,而冷冻冷藏食品消费市场潜力大,我国目前在商场、超市的销售区仅约占整个食品销售区的1/4,销售额约占整个食品销售额的一半。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世界速冻食品的消费量将占全部食品的60%以上。加强超市生鲜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冷链”的建设意义重大。超市生鲜食品的未来应以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为重点,建立和优化生鲜快速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要加快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建立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是大型企业必经途径。”建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有效控制和减少连锁店铺的存货和损耗。生鲜食品经营的难点之一是损耗问题,对鲜活易腐产品,合理有效地控制单店产品库存量是一个关键环节,没有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调控作用,单店的安全库存和最低订货量很难下降。(2)有利于产品品质加工和管理标准化。如果没有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各店分散经营的生鲜区要建立起统一的生鲜产品采购验收标准并在各店统一执行这一标准,存在着相当的困难,管理上也容易出现一些漏洞。建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后,产品的外在的标准化缺乏这一问题会在加工配送中心得以化解。(3)有助于整合本地连锁店的销售能力,从生产基地直接进货,减少中间环节。由于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建立,连锁超市采购批量可以放大,由此使得部分生鲜食品道接从产地采购及面向全国招标采购成为可能。

3.强化生鲜食品配送保鲜及物流监管

促进流通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广和应用冷链物流技术。超市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大力发展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完善配送供应链和城乡一体化物流网,减少步骤,降低风险。选用适当的储藏和保鲜技术,开发适应不同产品生理特点的宽温度带冷藏运输技术,应用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物流配送设备,提高鲜活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建立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物流体系。

4.建立完善生鲜食品标识和可追溯体系

超市只能维持产品的鲜度,而不能提高新鲜度。鲜度管理应该从生鲜食品材料的选购开始,最大限度地控制上游企业,从源头入手。对生产和初加工环节建立基地规划、环境监测、安全跟踪、检验、承诺、认证、抽检等制度。认真把好食品索证关,核对供货单位卫生许可证,对每批食品实行检疫、检验合格证制度,尤其是生鲜食品的采摘、收获、屠宰、捕捞必须符合规定的安全隔离期及休药期,防止农残超标。

5.对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管的需求

建立明确的鲜度目标与标准。政府部门应迅速制定生鲜食品的卫生安全统一标准,统一执法检查、监督。超市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生鲜食品的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从定性角度来了解顾客对各类生鲜食品的需求程度,掌握消费需求导向和需求程度,有利于精选产品类别与品项。从定量角度依据各种理化检测指标,不断改进技术手段,或依靠专业的检测机构,独立公正地进行监督。完善和提升鲜度技术标准。运用GMP即“良好作业规范”或“优良制造标准”制度和HACCP过程控制技术这两个基本的鲜度管理技术,建立完善各种生鲜食品的HACCP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各危害因素的分析,对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关键点进行重点的质量控制。如建立严格的验收货制度,将进货日期、品名、规格、数量、质量检验记录,收货员、生鲜主管等在验收合格单上签名存档,形成相互连接的控制链,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品质的保证。

6.严格把握生鲜食品加工原材料、环境、设备和技术要求

生鲜商品加工应坚持低温、清洁、覆盖原则,保持冷链不中断。加工间是超市生鲜食品储存、加工的重要场地,如熟食制品,畜禽产品加工要按照原料和成品进行工作区域划分,定期进行整体彻底消毒,并保留相关记录。工作台和加工器具专管专用,加强卫生消毒,及时清理大型加工机器外表及内部的残渣和污渍。工作人员的洗手池和器具清洗消毒池应分别专门配置使用,化学清洁用品和工具定点专项密封保管,避免污染食品。

7.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消费者的引导

加强超市各级人员的定期食品卫生法规和营养知识培训。强化企业负责人的食品卫生责任意识,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提高专职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明确职责,授与相应权限。采购人员实行统一进货,统一质量把关。生鲜区员工应持有效健康证明,保持工服、头发和手清洁。熟食和面点的销售人员应戴干净的口罩和手套,不佩戴饰品,上岗前在专用洗手池洗手。并建立一支饮食专家队伍,包括营养师、厨师、料理专家和食品加工专家等专业人员,不断设计、生产、创造出新鲜、美味、省力、营养、经济的食品。对消费者进行引导教育,使人们在重视价格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食品的新鲜、安全和服务等附加值,改变传统的消费思想。普及食品卫生营养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购买食品时,注意识别品牌、生产日期等标识,遇到问题要敢于较真,共同促进超市生鲜食品质量的提高。

四、提升供应商的专业度

1.更新观念,建立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理念

首先,超市要转变观念,深刻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供应链管理最核心的内容是协同与合作,在思想上要实现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包括所有渠道成员在内的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从单赢变为双赢或多方共赢的转变。超市不应该把渠道伙伴作为竞争对象,不应该以价格打压从渠道伙伴身上去获取利润,而是应通过供应链管理与渠道成员进行有效合作使供应链整体价值增殖最大化,从而在链条分工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2.以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供应商管理和服务平台

供应链管理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有效的供应链不仅要求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而且要求企业对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做出灵敏快速的反映。没有信息技术或信息流作为基础,是难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率的货物流动的。因此供应链上各成员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共建一个沟通平台,做到信息共享,同时企业要善于把最新的信息技术用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以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效率。从而减少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交易成本和价值损失,达到整体最优,各方受益。上海联华1999年采购的商品已有两万多种,采购、财务部门与3000多家供应商有着业务和资金往来。传统的经营方式已经与现实需求越来越不适应。为此联华启用了EDI自动订货系统,首先与上海10家供应商联手试点。至今,联华的订货系统已与上百家大型供应商联网,随时沟通信息。目前,上海联华通过供应商平台采购的商品数量大约在20000-40000种左右,涉及到的供应商有3000多家。其中,像上海家化、达能饼干、雀巢公司等在内的1000多家供应商已通过供应商平台来自动供货。联华的外部供应管理,主要解决核心企业与其可依赖的固定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交易流程和业务信息管理。通过联华所构建的供应商服务平台,外部供应商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商品的销售、库存情况,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及时供货。

3.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构建供应链管理基础

超市应借助自己和终端消费者最接近的优势,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使得交易各方通过相互协调合作实现以低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服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现在超市生鲜商品的采购来源主要分为两类:本地采购和产地采购。本地采购的产品包括叶菜类(蔬菜基地)、鲜肉类(肉联厂)、鲜活水产(淡水养殖基地)、部分副食品(豆腐、豆浆、豆制品)、半成品凉菜、切配菜等;产地采购的产品包括大宗干菜、部分水果、冰冻水产、干鲜制品、加工制品。为达到消费者所希望的新鲜安全时令的目的,要求生鲜食品供应链的环节越少越好,但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却使农产品在流通不可避免地进行一次或多次集散。基于这样的考虑,连锁超市要推动生鲜商品应可能更多向产地采购,以减少中间环节,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而且有助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上海农工商超市在生鲜方面已探索出“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这就是:定点生产、定量收购、定牌包装、统一加工、统一定价、统一销售,即“三定三统”。这种模式实现了四个稳定:质量稳定、货源稳定、生产稳定和农民收入稳定,从长三角地区直至江西、黑龙江,农工商共建有13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如今,农工商超市90%的生鲜食品都由生产基地直接供货,没有中间环节,成本降低,售价就可降低。目前,上海农工商超市每天销售1.5万只农工商烤鸡、130吨农工商大米、100吨农工商鸡蛋,它们全部来源于各大生产基地。

4.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预测,减少生鲜食品的库存量

生鲜食品易腐易烂,有效地预测技术对于降低经营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生鲜商品,因其市场的不确定性,过量采购将导致库存积压和损耗加大,采购不足又会产生缺货损失,错失商机。供应链管理要求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预测,通过历史销售数据预测未来销量,并预测每单位缺货成本和压库成本,确保管理者就商品供应与市场需求的平衡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首先,需要企业在平时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投人一定人力物力对以往预测偏差根源进行跟踪分析。其次,应建立缺货成本和压库成本的数据库,为企业作出正确合理的资金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再次,要加强供应商管理。积累供应商有关准时供应次数、延迟供应次数、平均延迟时间长度以及延迟时间标准差等数据。从而确定合理的采购频率和采购批量,逐步实现最小的库存和损耗。

5.强化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激励与控制

增强生鲜食品供应链的稳定性。通过对生鲜食品供应商的有效激励与控制,可以密切超市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赢的目的。超市应及时定期向供应商提供有效的产品销售信息和市场预测信息,这将对供应链上的生产和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一些重点的供应商应在货款结算、货架陈列及商品促销上给予大力支持。另外超市还可以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来建立比较稳固的生鲜食品供应链体系。

第2篇:超市管理论文范文

(一)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公司的一种,指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其公司股票、证券等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公众可根据各交易所规则,自由买卖相关的证券及股份,成为股东,享有股东权益。

(二)超募

在新股?l行开始“市场化”后,由于新股的定价机制缺陷,导致上市公司实际募集到的资金超过投资项目计划募集的资金,这种现象称为超募现象,由于超募所得的资金便被称为超额募集资金简称为超募资金。

二、国外研究综述

20世纪末,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在股权融资方式上,国外学者认为公司选择上市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股票的发行获取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出现融资超募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国外学者主要专注于研究公司上市发行股票的目的和融资超募现象的成因。

Ibbotson(1975)研究发现,公司上市具有集聚现象,某一段时期内上市的公司数目明显地多于另一时期。Taggart(1977)主要研究了企业的上市动机,研究发现,当企业的市场价值被高估时,即市场对公司资产定价的评估显著高于公司的账面价值时,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企业更倾向于进行股权融资,获得超过预计筹资额的资金即超募资金。Pagano、Panetta和Zingales(1998)选取了意大利的30000多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这些公司1982年到1992年十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是进行股权融资,用所获得的超募资金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而不是将资金投向研发。

Carter(1990)认为承销商的声誉越好越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发行公司的价值判断的一致性,降低发行公司的风险,提高发行价格,从而容易造成融资超募。

Michael C.Jensen(1986)首次提出了自由现金流的概念,当发生融资超募时,上市公司会拥有大量的自由现金,对资金支配更加自由。Michael C.Jensen(2004)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拥有的大量自由现金流的运用效果不佳,未能创造应有的价值。Fresard(2010)基于委托问题,阐述了上市公司拥有的闲置资金越多,公司的内部人员,尤其是高层,出于利己动机越有可能通过各种方式转移资金谋求个人利益。Kim和Weisbach(2008)以全球38个国家新发行的16958只股票及其他12373只股票为样本,对公司募集所得资金的投向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利用市场对其资产价值的高估,择机上市,主要就是为了获取股权融资超募资金,资金分配不合理,闲置会影响到企业发展。

三、国内研究综述

自2009年10月30日我国的创业板上市以来,融资超募问题大量出现,国内广大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首次公开募股融资超募现象。目前,国内的相关文献研究比较少,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描述性规范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募现象分析,融资超募原因、后果及治理对策方面。

方先明(2011)以创业板第一批上市的28家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该批公司均存在严重的融资超募现象,平均超募率高达118.7%。这个现象也被称为创业板市场“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率”的三高现象。

周婷(2011)认为导致创业板融资超募的宏观原因有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客观性和投资者的教育缺乏;直接原因则是我国当前特有的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及现行的发行询价机制自身存在的缺陷所导致“三高”现象。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不彻底,尤其是审批环节并未完全市场化是造成创业板超募现象的根本原因。

方军雄(2010)从中国资本市场新发行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以此为时间轴,选取从1991年至2010年在中国上市的1220家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的融资超募情况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超募程度的影响,认为影响超募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发行市盈率、股票收益率、发行费用、通货膨胀率以及发行制度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融资超募程度随着新股市场化改革的深人呈现出显著性下降。

张强、张宝(2012)利用从创业板市场上选取的2011年以前上市的200家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承销商的声誉、投资者情绪对创业板公司超募融资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的情绪、承销商的声誉与承销企业的资金超募率成正相关关系。

第3篇:超市管理论文范文

1.以信息构建与信息交互为定位的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以美国iSchool联盟院校为样本的分析

2.公司的媒体信息管理行为与IPO定价效率

3.2001—2010年境外信息管理研究进展——基于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

4.信息管理“专业课程链”的建设与实践

5.信息管理人才专业特长初探

6.公共危机信息管理EPMFS分析框架

7.普适医疗信息管理与服务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8.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

9.构建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体系探讨

10.基于知识图谱的个人信息管理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11.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高校为例

12.能力结构模型驱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10余所高校的调研分析

13.大数据: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的一次变革

14.信息管理技术视角下微博研究综述与趋势分析

15.论涉税信息管理能力与税制结构优化

16.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的信息管理流程重组

17.教育大数据背景下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设计理念与技术架构研究 

18.中国大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现状评述

19.面向整体政府的政府信息管理研究——以澳大利亚为例 

20.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

21.高通量下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22.基于国营农场的作物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3.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24.智慧的交融 有益的启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研讨

25.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

26.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行为和信息素养研究

27.从国际个人信息管理专题研讨会(ISPIM)看当前个人信息管理研究的热点

28.面向公共危机决策的信息管理机制研究

29.基于RFID与ZigBee的羊场养殖信息管理系统

30.政府危机信息管理联动系统模型构建

31.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绩效考核分配中的应用研究

32.基于BIM的建设领域文本信息管理研究

33.移动智能设备个人信息管理——以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例

34.基于.NET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5.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36.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产业主体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37.基于远程通讯的农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8.从边缘到中心:信息管理研究的学科范型嬗变

39.信息管理理论视角下差错信息资源的研究

4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方向)专业学生择业预期与就业能力研究

41.信息管理学科整合的变革路径研究

42.混合架构智能温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43.信息管理视域下的差错信息研究

44.iSchool运动背景下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特色与分野探析

45.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

46.个人信息管理研究探析

47.再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48.公安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9.整合视角下高校信息管理平台创新及其构建

50.国外个人信息管理现状及发展动态述评  

51.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进展

52.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发展

53.通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5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55.一种面向个人信息管理的Post-WIMP用户界面模型

56.考虑信息泄露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策略

57.云计算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风险分析

58.基于元数据的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新方法探索——走向规划信息的全面管理

59.信息生态学——企业信息管理的新范式

60.基于WebGIS的农业空间信息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

61.世界典型城市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及其比较

62.基于“信息管税”战略的税收管理创新

63.对20年来我国互联网新闻信息管理制度的考察

64.云计算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65.大数据时代地方高校实现协同创新信息管理平台构建及路径

66.政府危机信息管理及决策机制研究述评

67.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

68.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灌区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69.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70.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体系研究

71.国内外信息管理研究的流派与研究框架

72.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架构

73.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74.智库建设背景下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信息管理实践与启示

75.欧美的公共信息管理及对我们的启示

76.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77.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

78.基于RFID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79.危机管理研究进程中信息管理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

80.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辨析

81.面向政府危机决策的公共危机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82.基于Web的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3.关于信息管理

84.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85.信息管理一级学科的变革路径研究

86.基于BIM协作平台的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研究

87.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及探讨

88.危机信息管理研究综述

89.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90.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91.基于云计算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的发展

92.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9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保护设备故障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

94.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整合及管理基础平台建设研究

95.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比较研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

96.试论国家综合性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97.基于多学科融合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98.从信息管理优化角度探析税收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第4篇:超市管理论文范文

供应商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与高品质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对企业至关重要。因此,对供应商的管理就十分重要,如何提高供应商的管理,对企业控制采购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供应商细分,企业可对细分供应商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供应商关系策略,进而优化供应商的选择。

一、供应商管理现状

为规范物资供应商(以下简称供应商)管理工作,优化采购资源、规避采购风险、保证采购质量、控制采购成本,集团公司确定了“集中采购、分散操作”的精神,于2009年制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办法》,此办法将供应商划分为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把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大宗物资及大型成套设备作为一级物资由集团公司管理。一级供应商由集团公司按带量招标,定商定价、定商等采购方式来选择管理。二级供应商由各地区公司选择管理。通过集中信息、控制信息、共享信息、使用信息,有效的发挥规模优势,最终实现集团化运营成本的降低。

中油乌石化分公司参照中国石油《供应商管理办法》制定了乌石化《供应商管理办法》,该办法为六章,第一章《总则》,总述了制定办法的目的、及供应商的分类;第二章《职责》,规定了公司各部门在供应商管理中的职责分工。第三章《准入管理》,规定了供应商准入的办法、流程、准入证的发放等。规定了一套完善的评审程序;第四章《考核评价》规定了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和年度考评,从质量水平、售后服务、合同履约、供货业绩、交货能力、承诺与沟通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综合考评。第五章《监督与责任》规定了监督检查单位和职责;第六章《附则》列示了供应商管理中所有的表格清单等。

中石油5497物料分类为60个大类,乌石化涉及48大类均有采购业务,点多面广特点。因此必须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分类,才可避免在以后选择供应商工作中出现重复,又能降低采购成本,便于管理和维护。要对供应商进行有效分类,必须对采购物资进行分类,目前,集团公司规定的一级物资共有29个大类、91个中类、150个小类、153个品种的物资。其余的物资均为二级物资均由二级单位管理。乌石化2011年度采购中一级物资占全部采购金额的41%,一级供应商占全部采购供应商的25%,其余采购金额为二级物资,供应商需要乌石化选择、管理。

目前,国内较通用的做法是将物资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战略物资,需求量大,价格昂贵,属于市场经营关键物资,其质量、价格、供应的可持续性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第二类:重要物资,对企业生产经营很重要,价格高,库存占有资金大,供应充分,企业选择余地大。第三类:瓶颈物资,企业对该类物资需求量不大,但其质量的好坏对企业生产影响很大,而且企业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第四类:一般物资,该类物资价格不高,种类繁多,供应市场容易获得。根据供应物资的分类和重要程度,与供应商的关系可分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竞争关系;既竞争又合作关系。

乌石化采购一级物资多为重要物资和战略物资,由集团公司确定战略供应商,由总部进行管理。二级物资中部分物资属于经常用到,市场供应成熟的物资,乌石化采用的是框架、寄售的方式,即一年招一次标,确定供应商排名和价格。这部分物质分为48大类、129中类、297小类、1075品名,全年采购额占二级物资采购金额的44%。这部分物资一般属于一般物资、重要物资,和供应商之间有竞争有合作。这部分供应商队伍较为稳定,合作时间较长,较好管理。还有一部分一般物资供应商,这部分供应商每年变动较大,较难管理,占到供应商总数的18%左右,这就需要寻找可以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对于瓶颈供应商,管理不能太过苛刻,能保证及时供应是关键所在。

二、供应商管理中的问题

1.应加强与供应商间的信息交流,这有助于减少投机行为。造成已成为网员的供应商,采购业务人员还不了解,因选择不全面,没有形成充分竞争的格局,使一部分供应商没有参与的机会并失去了参与的兴趣。

2.在供应商年度考评中,针对合同履约、交货能力等方面,业务人员根据订货情况对供应商打分,分数主观性较大。

3.供应商管理员陷在繁杂的资料录入,应对咨询方面。由于企业供应商系统较多,供应商资料需要重复录入,这样浪费时间。

三、对供应商管理的建议

1.与供应商共同解决问题。与供应商建立联合的任务小组,解决供应及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共同关心的问题。经常性的互访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围,让供应商更多的参与新产品开发、故障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年度考评时出现设备使用与工艺现状不符情况,最终员工向厂家咨询并联系供应商一起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因此,转变观念才能给企业增加效益。

2.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订立互惠互利的合同是巩固和发展良好供需合作关系的根本保证。它包括了双方的承诺、信任、持久性,是商业合作活动成功的重要原则。信任是前提,持久性是保证,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对供需合作关系将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3.建立供应商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对审核后评定合格的供应商,建立统计数据表。目前,供应商质量记录档案是通过人为的记录,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建议建一个信息共享的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将ERP中不按时履约合同、交货不及时、用户投诉的供应商,系统自动进行实时记录,包括从质检、采购、计划、生产、售后服务、客户处获得的质量信息,为企业动态管理提供必需的依据。供应商也可及时看到自身的质量问题并进行改进。定期考核评价是对供应商实施动态管理的有效手段,它能将用户、供应商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使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第5篇:超市管理论文范文

我们局的物业管理是从20__年起步,目前仅限于××地区。运行以来,我们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不尽人意的地方很多,尤其在物业管理方面问题较多。物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说明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做的不够好,没有达到住户的要求,但是物业管理工作是我们局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局是大家的企业,我们居住的小区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从事的事业和争取实现的目标是共同的。物业管理又关系到各小区住户的切身利益,搞好物业管理工作是我们物业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需要业主、住户和业主、住户所在单位的支持配合。因此,在物业管理工作范围内全体业主、住户和物业公司应该共同走出六大误区:误区之一: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应该包容一切。我们承认物业公司的工作应该包括物业管理的主要工作,但不能包容一切。我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客观存在,其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外因在事物的变化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物业管理工作中,内因是指我们××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业主、住户反映的问题说明我们物业公司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作为物业管理者,怎样带领全体业主走出误区?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1、体现物业管理的内含。物业管理是指居住和非居住物业的产权人委托物业管理企业按合同以住户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对业主及物业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提供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服务。在物业管理实践中,我们把物业管理归纳为一种服务,这种服务包括了对物业的管理、维护、修缮。物业管理必要条件是必须迎合住户的需要去进行,必须站在一个服务者的角度去实施,这样才能考虑到业主的需要,从而使业主满意。所以,我们要以住户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并为其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我局的物业管理工作中,幼儿教育、医疗保健、餐饮服务、超市购物、环境绿化、职工娱乐等等方面设施的建设,使其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

2、强化物业管理的机制。我局的模式就是自管自建物业管理。物业管理与各单位的关系最为密切。当业主利益与单位的利益发生利害冲突时,作为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怎么做?从物业管理的定义看,物业管理公司应该代表业主利益,替业主说话。但我们物业公司与局以及各单位之间又有着种种的关系,所以,每当业主利益与局以及各单位之间利益发生利害冲突时,物业公司就不是很好地代表住户利益替业主说话,反而代表局的利益。出现了物业公司两头为难的状况,尤其是物业小区建设时遗留的质量问题,使我们的工作非常被动。强化物业管理的机制建设是我们的重点。

3、强化为业主服务的意识。只有树立了为业主服务的意识,才能考虑住户需要什么,才能不断地完善物业管理。作为一名业主、住户如果自己的需要物业管理公司都给予了,住户必定产生满足感。住户的满足感会给企业的发展产生动力,“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是从我们企业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体现的,我们局的发展,物业管理是一项不可少的内容。住户的满足感还会带来业主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好感。住户一旦有了好感,即使我们的工作中出现不足,住户也会谅解我们的,问题自然就减少了。相反,物业管理者不能提供业主的需要,住户的需要满足不了,住户就会产生不满情绪,对物业管理公司产生反感。再加上物业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和工作中的疏忽,业主自然就会反映情况、指出问题。所以,物业管理增强为业主、住户服务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公务网20__-7-2214:57:32

在物业管理中外因是业主(住户),外因在事物的变化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反映出的各种问题实质都是由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问题所派生出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只去要求物业管理公司怎么做,也要考虑一下作为业主应该怎样去做。企业是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目标和利益是共同的,业主(住户)应该自觉地与物业公司配合,不能一味的让物业公司包容一切,有些投诉和不满意,其责任并不在于物业管理公司,而是在业主方面。同时有些问题也是需要由社会来解决的,我们局和物业公司也没有办法解决。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业主、住户对物业管理工作的影响,走出误区。业主、住户对物业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业主、住户的价值观念,树立服务也是商品的意识。马克思说:“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物业管理公司所提供的服务是一种无形的商品,但这种无形的商品应该是有偿的。业主、住户要得到物业公司的服务,首要条件是业主出钱,物业公司出力。我们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我们企业,享受了多年的多种多样福利型服务,花钱买服务的意识显的更淡薄。马克思说:“服务这个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它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因此,一旦将服务置于市场中,以赢利为目的,获得了报酬,则显示服务具有交换价值。与其它通用产品不同的是,它的特点是活动过程的结果与顾客的消费同步,也就是说服务在成为产品的同时就成为商品。由此看来,业主得到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实际上是得到了劳务这一特殊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要付出金钱的。所以,花钱买服务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很多人仍然习惯于已成为历史的房屋管理福利政策,对物业管理中“谁受益,谁付款”的原则不予接受。只有相应的付出,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物业管理公司有了足够的经费才能更好地为业主服务,没有经费怎么运行?另外,物业管理者的服务应得到业主的配合与支持。每位业主都应该把这些设施看作是自己家的东西。遗憾的是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个别业主、住户过分强调自己“上帝”的作用,过分的强调自身的权利,滥用权利,而不承担自己应履行的义务,造成“业主角色错位”,造成了业主自我心理的不平衡,从而背离了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尊重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原则。小区的绿化、消防设施、电梯的安全运行等等,我们的维护、维修是应该的,是我们的工作,但必须得到业主的配合与支持。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应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有一种合作过“日子”的心理,以诚相待、以心相处、以和为贵,共同管好居住区,我们局会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会更美好。

2、业主的支付能力和相应的购买力。业主、住户有了价值观念,有花钱买服务的意识还不行,除了考虑恩格尔系数外,重要的是有足够的钱去付享受服务所需的那一 部分,就是说应有相应的购买力。但是,如果业主有了花钱买服务的意识,可购买力达不到,物业管理公司也没办法。所以购买力这一问题应由社会来解决,由政府来解决。像我们这样的行业必须由企业来解决。不久的将来,物业管理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同交通、读书阅报、吃饭、上学、工作等一系列问题一样。既然在我们员工工资中有房补、粮补、书报、交通、通信、卫生等组成部分,那么,何不再加上物业管理这一项呢?给人们一定的补贴,提高人们在物业管理方面的购买力,这样有利于物业管理的普及和发展。购买力中所反映的有些问题是需要由社会来解决的,而我们局,我们物业公司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3、环境建设的作用。环境熏陶,对人的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而言,在人的素质提高过程中,环境就是外因。好的文明的环境,通过潜移默化催人进取,摈弃陋习,从而具有文明优雅、健康向上的良好素质;相反,长期生活在陈规陋习的环境中,人容易丧失上进心而随波逐流。因此,物业管理要特别注重环境建设。

一是硬环境建设。也就是狭义的“环境”,包括办公场所的宽敞、整洁、美化、绿化等等。除了整洁和宽敞外,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和高雅的审美意境也重要,有利于在仪表、言行等方面不断改进,自觉地向优环境靠拢,从而渐渐形成人和环境和谐统一的良性循环。文明优美的环境的长期熏陶,还会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积极向上,使工作成为员工一种需求,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

二是软环境的建设。软环境更侧重于氛围、风气的营造。小区的良好风气、业主的举止文明、身边榜样、小区集体荣誉感等等,都有助于小区业主养成积极上进的好习惯和心态。软环境的建设比硬环境的建设要艰难的多,它不仅需要物质的支撑,更需要机制的配套,需要全体业主和业主所在单位一致的努力。而且,良好风气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坚持不懈的工作。软环境的建设比较漫长,值得我们为之努力。环境建设必须要有业主和小区各单位的支持和配合。

误区之二:物业为主,用多种经营弥补物业管理经费不足。这只是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管理价格不到位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手段,我们物业公司管辖的幼儿园、医务所、员工餐厅,是我们物业管理和拓宽服务范围的主要方面,对我们来说是必须要有的,但是,让其赚钱来弥补物业管理经费,用物业管理的经营机制去衡量,是物业管理经营机制扭曲的表现,而不是物业管理正常的运行机制,不能作为物业管理经验来推广。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有正常的生存机制。作为市场行为,物业管理不仅自身的消耗应该得到补偿,而且还应该有盈利,如果靠“多种经营”收入来弥补物业管理经费的不足,反而成了物业管理的负担,结果必将削弱甚至放弃物业管理,受伤害的还是广大业主自身。20__-8-1823:54:00

因此,过多地强调物业管理企业用多种经营收入弥补物业管理收入的不足,只会给业主形成误导,业主会习惯地与计划经济时的福利型管理相比较,到我们真正的实行物业收费管理时候,就会阻碍物业管理正常价格的形成和物业管理机制的建立。

误区之三:物业管理企业是微利企业。大家都知道,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利润必然趋向平均化,就是资本至少必须获取平均利润。我们局建局近三十年,住宅建设共有9万平方米。但是,近几年来,我局的住宅建设飞速发展,尤其是20__年到20__年近三年多的时间内,我们局新建和在建的职工住宅12栋,达6万平方米,成为建局以来建房最多,面积最大的时期。我们不要与三十年比,就从近三年看,没有任何理由说物业管理投资就应该微利?至于我们没有实行物业管理收费,是局领导从长远看,从各个方面考虑的,与物业管理企业是微利企业没有因果关系。在物业管理价格不到位的情况下,只有背靠主业,维持公司运行。但是,我们必须要有的这样的共识:公益事业和商业行为是一个行业两个不同的领域,[,!]如果作为公益事业,政府就应该给予补贴,如果是商业行为就应该遵循市场规律——等价交换。一个游戏不能有两种规则,这是最起码的常识。

误区之四:物业管理=房屋管理。我们承认房屋管理是物业管理的一项内容,我们局目前的职权在行政事务部,一部分的维修维护在我们公司。但是,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的体制,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数学加法来理解和解释物业管理的含意:物业管理=房屋管理。我们局将生活服务公司改制成立的物业管理公司,对实行物业管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物业管理完全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因此,逐步进行管理收费和住宅商品化是实现物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在目前物业管理收费不到位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尝试小区内的物业公司、业主和各单位共同管理的模式,首先由各单位出点水电、取暖费,以维持物业公司的正常运行,并且在住宅楼的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建成使用以后质量问题实行终身保修。

误区之五:物业管理中职责界定问题。职责界定不明确是当前物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局的物业管理中,职责界定是指施工单位、行政事务部、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住户)四方,在以物业为中心而发生的责任确定,由于职责界定欠明确,往往会造成某些责任的盲点。实践中,物业开发建设遗留的质量问题,使得物业管理承担了本该由建设单位在建设时承担的责任,使住户和物业公司发生了种种矛盾,其实,事情的责任并不在物业管理公司,但是由于职责界定的不明确造成了双方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冲突,这类事件在当前我们的工作中反映的尤为突出。目前,我们的物业管理要成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应解决问题。

误区之六:××物业公司=××生活服务公司。20__年我们局将××生活服务公司改制为××物业公司,这不只是名称的改变,而是将我局 后勤管理向市场化过渡迈出关键的第一步,是质的变化。物业管理公司不是福利机构,而是企业。公司的成立告诉居住在我们各个小区的住户,物业管理要开始收费了。物业收费是必然趋势,因为企业要服务于社会,但必须减轻企业办社会的压力。目前我们局暂时没有实行收费是出于大环境考虑的。随着后勤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局最终也要实行物业管理收费。当然,物业管理收费我们必须遵循市场规律。现在,物业管理费普遍实行的是按物业面积大小收取,而且这种办法似乎已经被人们所接受。这种办法表面上看起来公平,其实掩盖着不公平。比如住房面积大的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未必就大。相反,住房面积小,居住人口多的住户产生的垃圾要多一些,对环境和安保的影响要大一些。而物业管理只是管住户门口以外的公共部分,住户室内的面积大小似乎与物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上住宅面积的大小只与住户的维修有关。因为住房面积大,相应的屋顶等面积分摊就大,而维修费与通常收取的物业管理费无关。因此,我认为,我们局将来实行物业收费,收费价格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20__-7-2214:57:32

一是住户人口的多少。从物业管理角度看,人口多少与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对环境的享有、对保安的工作量有直接的关系,而这些方面直接关系到物业管理的工作量。

二是住房及小区环境的新旧程度。对不同的物业来讲,物业越陈旧,小区共用设施、共用设备越陈旧,日常清扫维护工作量越大,因此,同一物业随着年代的增加,物业管理费用应逐年增加(这里还不涉及房屋、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的收缴),如绿化基础差、工作量大的收费应越高。

三是物业管理的价格与共用设施设备的规模有关。不同的小区,共用设备品种多的,管理和维修工作量就大,费用就应越高。如我们的小区有自备变压器,供水供暖,物业公司要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维修,付出的劳动量就大,收费就应该高。如××小区和小高层的供热、供水、电梯等系统,维修工作量更大,这些付出都应该通过收取比其它小区高的物业管理费获得回报。小区公共场地绿地比例大,清扫养护工程量就大,物业公司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也应该通过收费标准的不同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