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第1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生本位自主学习一、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的现象

1.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内化的时间被“空耗”

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师采用各种形式的阅读,但仍停留在理清情节、模仿人物语气、揣摩人物的个性特点、体会作者情感等层面上,学生始终是跟着教师的设计思路走,被动地回答老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教师很少让学生潜心自读自悟,学生没有机会感悟语言的魅力,领悟语言表达的特点,真正属于学生自己支配的内化、自学、自悟、作业时间是少之又少,学生自主学习严重丧失。学生的学习时间被老师空耗是一个普遍突出的现象。

2.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内化的实践被“形式”

课堂氛围是否热烈是许多教师认为彰显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的重要标准。教师怕静默地自学、自悟和做作业会造成课堂的冷场,认为这样的课堂显得生气不足、沉闷,担心被同行斥之为没有课改气息。热闹花俏的形式代替了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内化的主体被“替代”

当下,课堂语文老师表演欲特别强,唯以自己的教案为基准,唯自己的才华展示为第一要务,将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抛到了脑后,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要求,学生的发展机会、发展空间都被老师才艺表演占有,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的主导地位所替代。

二、营造简约语文阅读课堂的策略

1.初读环节少问多读从简求实

初读课文后千万不要把学生当“零起点”,显而易见的问题不要过多纠缠,把时间留给学生多读几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提出“真问题”上;把时间留给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然后谈“真感受”上。

例如,五年级下15课《金色的鱼钩》初读环节过程。放手让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回辅导,组织学生做好四读:一读略知大意。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读读通课文。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读通课文。三读体会情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四读质疑问难。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明白,做好记号,准备交流阅读感受。

这个过程老师巡回辅导,学生在这段时间里读思结合,手口耳相济,有基本训练、有深入思考,是真正学习的主人。

2.细读简化板块存精求实

简化板块就是板块分明,板块数量安排上尽量少而精,甚至一节课解决一个主要问题就可以了。一节课的细读内容浓缩成一个,围绕这个浓缩问题开展10~15分钟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语言现象,自主探究语言密码,自主对话,自主内化语言。这样既把握了课文学习的范例作用,又节省了时间可以在课内完成练习和积累任务。

如六(上)25课《伯牙绝弦》的细读环节,这一课的细读探讨的浓缩问题: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情到底有多深,从哪里可以体会到?

步骤:

(1)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2)自读自悟写旁注,抓住关键词理解,探究语言密码。

(3)学生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发现语言现象。文章通过两个相似的句式和重复用“必得之”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们之间的默契程度。并且这两句话也能让人有无限遐想,还有若大海、若清风、若明月等,凡是伯牙所想所思,钟子期都能在琴声里感受到。

(4)仿写句子,“伯牙鼓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内化语言。

(5)抄写句子并默写(课内和自创的各一个)。时间大概控制在10~15分钟。

3.拓展延伸忌偏过,简约精要求实

拓展环节是学生利用课本外资源帮助本课学习,获取更多知识,把书读厚的好路,但做“偏”或者“过”了,都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语文课堂上使用课外资源要适量且精要,要因积累需要而设,因感情升华而设,因表达需要而设,切不可滥和繁。当学生的表达欲望饱涨,此时安排一个拓展性练习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地震中的与子》品读文本,深刻领悟了文本人精神后,学生深受文中的父与子的高尚情怀感动,由此延伸到自己对父母博大的爱的感激,教师此时链接小诗朗诵,学生在这样的感染下是迫切需要表达一下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在此时再安排一个小诗创作的拓展练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既升华了情感,又内化了用诗表情达意的语言表达方法。

4.课堂作业忌繁多留后,应精简且落实

在语文课堂上安排背诵书写等作业是高效课堂,生本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为学生精选作业内容,简化作业形式,让学生在每节语文课的课堂上通过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的作业内化当堂习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比如六上25课《伯牙绝弦》在课堂上就可以安排三个作业,一是背诵并默写本课;二是抄写并背诵导入时的那些词语;三是仿照“伯牙鼓琴,洋洋兮若大海,巍巍兮若高山,伯牙所其,钟子期必得之”写话;四是把这篇文章翻译成现代文,古今对照。三个作业的落实可按班级中学生能力好中差的差别分配。能力好的四题都落实,中等的落实前三题,中下的落实前两题,学困生只落实第一题。

三、实施简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取得的成效

1.简约的过程可留足自主学习时间使学生积累丰富

简约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可以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记诵经典名篇,积累好词佳句。学生在课堂上就获得丰富的积累,对所学过的课文中的经典片段耳熟能详,张口就来,促使在平时的习作时能很好地借鉴经典名篇的布局谋篇方法,细节描写的方法,能自如地引用好词佳句、诗句名言等,增强所写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

2.简约的内容可满足学生需求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

简约了阅读教学内容的语文课,特别强调去关注“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难,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的课堂,是急学生所急,需学生所需,想学生所想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得的过程,非强制灌输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完全改变了学习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原先的那种为家长学,为老师学“学习任务观念”再也不见了。

第2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未来的生活与学习打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探讨学生审美教育的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教学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展,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人们对审美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心和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看,“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教育和教育思想基本上仍占据着主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学校审美教育的提倡、重视和研究,更有其迫切性和特殊的重要性。从审美教育的角度看,语文学科与审美教育有着许多天然的联系,如都具有情感的、形象的、直觉的等特点。一方面,语文为语言文学,主要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工具,这使它不同于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另一方面,语文虽不是独立的艺术门类,但作为语言文学,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审美性。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都是文学体裁。这些都体现了语文学科兼具实用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互为手段。语文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有力手段;反过来,审美教育也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语文学科本来就兼具艺术性,语文教学必须融进美的因素,运用审美的把握方式,才符合它的学科特点,也才能使语文课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鲜活生动起来。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两者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1.钻研教材,发掘“美”

要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老师首先要有审美的眼光,要从美的角度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美的元素。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一本语文教材可以说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是一片五彩缤纷的美的天地:桂林山水、大海潮音、名胜古迹、异域风光——自然美令人赏心悦目;长城、颐和园、藏戏、吊脚楼——创造美凝聚着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鲁迅、居里夫人——人物美催人奋发向上;《慈母情深》的母子情、《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子情、《难忘的启蒙》中的师生情——人性美真切动人……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蕴含的各种美的元素细心品味,反复推敲,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美的元素融于教案中,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分享这种美。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应用的现代教育手段,其应用效果最好的即是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容量,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直观有效的信息展现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因此,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描写自然界美好的文章,此时,教师就可以将网络上搜集到的相关图片、歌曲等,按照审美教育需要制成flash,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文章所描写的事物、景色,真正理解文章作者所要展现的美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感情,产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之情。这样运用现代给予技术使学生感受自然美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目的,不单是要使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美,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感受语言文字运用的美妙之处,这同样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都是教育工作者精心选编的,其中自然不乏语言优美的文章,因此,使学生感受语言运用的美妙也是审美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3.放飞想象,品味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品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径,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例如教学《五彩池》一课,课文的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写了五彩池的形状大小和池水的颜色,其课文意境优美。我在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后,放了一段五彩池风光的录像,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从而扩展思维想象五彩池的美,正是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了意境美。而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学生也会回味欣赏意境美的过程,这就是想象美。

4.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练习,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美育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作欲,将单一的语文知识学习转换成全方位的真善美,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力、阅读力、写作力、表达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