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于忧患范文

生于忧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于忧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生于忧患范文

1、于释义:在。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成语出自孟子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告子下》中一则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可译为“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与“温水煮青蛙”的原理颇有相似之处。也有人当做忧国忧民的意思。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生于忧患范文

翻开历史的长卷,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无比强大的朝代掀起尘土冲我咆哮着,却又带着哀怨慢慢远去。

遥想始皇当年,君临天下,意气风发,自比三皇五帝,以为万世千秋都在掌握;修长城,建丽陵,阿房宫雄伟至及。可惜,秦朝二世即覆,阿房火数日不熄。

这不就是安乐的好处吗?

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如此看来,自古英雄不都是多磨砺的吗?周文王坐牢成《周易》,孔子仕途失意作《春秋》,屈原流放时创《离骚》,左丘失明后著《国语》,韩非子囚秦写《说难》,司马迁遭宫刑完《史记》。纵观千古,有几个伟人又不是“苦命人”?

于是,孟子又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而欧阳修所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莫不是这个道理?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犯错误时)在内心受到困扰,思虑阻塞以后才能奋起;憔悴枯槁之色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被人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像这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

纵观千古,哪一个朝代又不是这样?难道守住一方江山很难吗?不,不难。只是那一颗颗励精图治的心,在长年累月的纸醉金迷中,失去了当年锐利的光芒。

相信生在海边的人知道:珍珠是蚌等一些软体动物体内发生病变或外界沙粒和微生物等进入贝壳而形成的。而对大多数人来讲,珍珠只是一种奢侈一点的装饰品而已,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条件——那是血与肉的代价啊!

所以,孟子又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还记得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波斯商人坐船出海,之前没尝过坐船的苦,哭闹得让人心烦,大家百般安慰也无济于事。一位哲学家把他推入了大海,几经沉浮才拉他上船。从此,波斯商就非常安顿,有说有笑。原因何在?哲学家说,历经灭顶之灾的忧患,才知安乐的价值。

第3篇:生于忧患范文

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孟子》里的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番话说的是:承担重任的人,之所以受尽苦难,是“天“授之以重任之前,先要磨练他的意志和身心,借以提高他的竞争能力。做一个人,一个发奋图强,顽强拼搏,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人,必须要用“忧患“做为一切成就的先决条件。讲得一点也不错,坚强的人是在忧患中成长的。巴尔扎克曾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步阶梯,信徒的洗礼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我们要把不幸,灾难当作我们成功的又一块基石,不被它打到,反而利用它来与成功拉近距离。

我不知是在哪,曾看过一个故事,名字叫《鹿和狼的故事》,讲的是20世纪初叶,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大量的捕杀鹿的凶残敌人——狼。经过25年的残忍捕杀,有先后六千多的狼被杀害。然而,罗斯福万万没有想到,在他的极度保护下,鹿群是有一段时间大量增加,但不久,鹿群的数量开始急剧下降,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很快,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这个故事中,鹿为什么在过度保护下,数量变得更加少呢?在我看来,正是因为给它们的过度保护使他们缺少了忧患,只顾自由自在的生活。原来有狼追鹿,鹿就会奔跑,现在,狼没有了,鹿的体质也必然下降,直至死亡。可见,忧患的作用不仅对人,对社会,对整个自然界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因此,我们心中要有“忧患”做支撑,在心中时时为国家着想,这样,我们才会免于被社会淘汰!

请大家勿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4篇:生于忧患范文

【关键词】忧患意识;挫折教育;惰性心理

在人生漫途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某种需求会与现实状况发生矛盾,有时某种行为又会遇到障碍或干扰,例如学习上的困难、身体上的不适、同学间的纠葛等等,这就告诉我们,人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曲折,挫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尤其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由于涉世未深,挫折的情境则更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中学生来说,忧患意识与耐挫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1.忧患意识挫折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作用

在新世纪阶段,要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和承受挫折的教育,引导他们自觉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深刻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基本内涵。

1.1 忧患意识使人担忧愤闷,能正确正视自己,激励寻找不足。忧患小则忧虑自身、自家,大则忧虑国家、民族。正确对待能鼓起奋进的勇气,振动奋飞的翅膀;挫折能使人清醒,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砥砺人的意志和性格,变得聪明睿智。

1.2忧患与挫折是一剂良药,可以医治身心的“营养不良”,精神上的虚妄症。遭受挫折,可使人不断走向成熟,变得更加坚强。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学生不能或者不敢正视现实,只喜欢听奉承话语,甚至讳疾忌医。对这类学生,我们采用奉为至尊的道理说服、情感教化等全法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若遇到现实挫折的打击,便会幡然醒悟,渐趋成熟。

1.3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可塑性强,经受些忧患挫折磨励,可以塑造坚定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人生在世,时时事事处处如意的景况是极少有的。但长辈造就的温馨环境使有些人长期不能自拔,一接触现实便怨天尤人,动辄悲观失望。他们老是回味生活中美好事情,或羡慕别人更美好的环境,或嫉妒他人更优越的条件,其实谁都知道放弃个人的努力是不可取的。处于成长发育期的中学生,若能具有忧患意识,经受些挫折磨练,就可以逐渐形成坚定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作到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指南。在顺境中能永往直前,即使在逆境中也能镇定自若、砥励意志、积极进取。

1.4 忧患与挫折是知识经济社会里人人面临的一种挑战。如果说当今社会是以人才竞争和以人的素质为基础工业科技竞争的社会,那么未来社会将更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高科技、优秀人才竞争能力社会,竞争将表现出愈来愈激烈的趋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缺乏忧患意识,缺少挫折的磨励,就会缺少坚强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就会因缺少运筹帷幄之策, 而坐失良机,一蹶不振。我们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独立个性,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有情感控制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这一教育措施,必须及早从中学抓起,从入学开始抓起。

2.增强忧患意识和耐挫能力的对策

2.1学校应着力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历史长河中卓越人才饱经忧患、磨难成长的事屡见不鲜;前辈英烈为共和国的建立,艰苦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事迹举不胜举。这些都可成为中学生活的教材,使他们认识和掌握事物曲折前进的发展规律。

2. 2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判断识别事物能力及情感控制、实践创新能力。我认为:①学校可定期组织一定的军训、野营等活动或在节假日让学生参加义务服务队,以此磨练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豁达的气质。②学校应经常和学生家庭沟通,建立家校互联互教机制,使有些溺爱子女的家长认识此举的错误,认识怎样才算对子女是真正的爱。

2.3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校家庭应联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定期聘请知名人士开展理想信念专题辅导,邀请本校或外校已成才的学生讲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历程等。

2.4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民意国情和社情,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感知忧患意识,承受挫折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3.避免学生长生惰性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不少学生没有具备很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遇到难题就会产生逃避心理,不想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就导致他们为了完成作业而去抄袭人,长此以往,惰性心理便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所以在增强中学生忧患意识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同时要避免他们产生惰性心理。

3.1 承认辛苦的代价,看重愉快的结果。

大多数人产生惰性延误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要付出代价,让我们多少感觉有些辛苦,哪怕只有一点。就象我们都喜欢干净的厨房,但洗碗又是一件讨厌的活。渴望成果却不愿意忍受痛苦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传达给学生这样一个观念:一个好的开端需要付出代价,但任务完成后的结果会验证辛苦的成果。

3.2提高对辛苦的承受能力。

每个人对辛苦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并且都可以一点一点的将其提高。一个好办法就是引导学生从小事和相对简单的事情做起,循序渐进,慢慢提高对“辛苦”的接受程度。

3.3从小事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当有小事需要同学马上去做时,立刻就要求他去做,一分钟也不要耽误。如果学生心里有一堆理由妨碍他去完成这件事,教师就要教导他不要有为难心理,给学生打气,传递你很信任他的信息。当然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做好榜样工作,不要在学生面前推脱事情,当然还要与学生家长经常沟通,要求家长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因为他们的行为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

3.4大事化小。

当学生已经可以克服小的阻碍完成目标后,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把分量更重的任务划分成很多小的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完成,大的困难也就不在话下了。不过,要确认这些小的部分的确有意义,而不是找借口拖延时间。

3.5不要计划太多,马上动手做。

有的时候要要求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整理和规划一件大事情,因为只着眼于整体会看到做这件事多难多辛苦。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找出可以付诸行动的小的突破点,马上开始行动。没有什么大事是一蹴而就的,将一个一个小困难一一攻破,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当然这不是说所有事情都可以这样解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6不要害怕浪费时间。

第5篇:生于忧患范文

人类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 使人类生活、工作环境日益恶化。在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不像以往那样完全依赖自然, 而是控制自然、改造自然, 打乱自然固有秩序, 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现代工业文明在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 也导致了一系列全球性危机, 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

1.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的内涵

1.1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1987年, Ceballos-Lascurain 在题为《生态旅游之未来》(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 中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就是前往相对没有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 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和存在的文化表现的旅游。世界生态旅游协会(TIES)于1993年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1995年我国为生态旅游做了这样的定义: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的观点、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和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和科普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6年提出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在自然区域开展的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区居民经济发展的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也是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生态旅游定义。

1.2环境教育的内涵及教育模式

1.2.1环境教育的概念。环境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新范畴,环境教育要求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环境教育是直接关系到全人类自身生死存亡的重要课题。环境教育是为了认识环境的价值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人们培养环境道德感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而进行的教育。

1.2.2环境教育的分类。(1)正规环境教育。正规环境教育是指学校里面进行的环境教育,它通过正式的教学计划,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知识和实践教育, 包括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等,它是环境教育的最主要形式。(2)非正规环境教育。 非正规环境教育是指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其他机构和组织所进行的环境教育。与正规环境教育相比,非正规环境教育实施的对象范围较广泛, 实现途径也多种多样,因此难度较大。

1.2.3环境教育的模式。目前人们已普遍认可,与环境相关的教育包括三条核心线索,即"关于环境的教育", "通过环境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关于环境的教育"是指人们获得价值和态度所必需的知识;"通过环境的教育"强调人们在自然环境中, 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实际经验和环境知识, 从而影响其态度、转变其观念,最终改变其行为;"为了环境的教育"是指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2.1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是指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借助教育手段提高利益相关者的环保意识, 使其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关系不是相对独立的,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不可缺少。对于生态旅游而言, 环境教育能够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环境道德观念, 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2生态旅游中环境教育的实施

2.2.1生态旅游中环境教育的各利益相关者。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涉及到多方, 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居民和生态旅游者。在进行环境教育规划之前, 需要对各利益方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要针对个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特点, 对他们施以适当的教育。

2.2.2生态旅游中环境教育的实施方法。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主要受众是生态旅游者,因此根据生态旅游者的旅游特点,环境教育方式包括自然观察、解说活动及参与型教育活动等。

2.2.2.1自然观察。自然观察就是让游客在生态旅游活动中自觉体验、观察自然和感受自然。这种环境教育形式的重点在于环境的营造,强调游客的主动性,如观鸟活动。需要注意的是, 自然观察的设计重点要考虑活动的开展既要使游客充分接近自然, 又不会对自然产生较大影响。

2.2.2.2解说活动。根据解说媒介是否具有能动性,可以将环境解说分为人工解说和非人工解说两大类。

(1) 非人工解说。非人工解说是指通过视听媒体, 解说牌和宣传印刷品等的解说。解说牌应突出教育性, 使游客能够更多的认识和了解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视听媒体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来调动生态旅游者求知的积极性, 并增强环境教育效果。宣传印刷品的形式简单,内容可以准确地传达给受教育者,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2) 人工解说。人工解说员即生态导游者,是旅游地用以向游客主动地、动态地、互动地传达教育信息的人员。人工解说最大的优势就是互动性。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更可以和生态旅游者进行交流,回答旅游者提出的各种问题。除了信息交流以外,生态导游员一直陪在旅游者的左右,可以对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直接的示范监督和制约。

2.2.2.3体验型教育活动。在自然保护区,体验型环境教育的本质是快乐教育,即鼓励生态旅游者亲自动手,亲自参加,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一些趣味活动强化他们对环境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保护环境。体验型环境教育活动强调游客的亲身体验,参与一些生态旅游活动,尤其是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游客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举例――米埔自然保护区

世界著名的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重要的湿地保护区, 既是华南地区仅存的红树林地带之一,也是一个主要的候鸟越冬和觅食地。在香港记录的400多种鸟类中, 米埔就有260多种。米埔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体现了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日浓,"让我们到米埔去"已成为一种时尚。米埔不仅使一些举世闻名但处于濒危边缘的鸟类受到了保护, 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和环境教育的场所。

第6篇:生于忧患范文

如何利用媒介资源,让高中的语文教学有“声”有“色”,是增强语文本身的魅力与拓展语文素养内涵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了解现状,有的放矢

(一)网络对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调查显示:娱乐是学生最主要的接触网络的动机,其次是无目的的打发时间。聊天、听音乐、看影视作品、玩游戏是最主要的几种网络行为。我认为其中可发掘可利用的语文资源,如影视作品、音乐作品等。

网络对语文能力的影响,学生处于不自觉状态居多。但网络对于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必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如何恰当地利用好歌曲、影视和新闻等资源,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语文教学课题。

此外,搜索引擎、博客/个人空间和论坛/BBS都是语文教学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调查显示网民学历越高,搜索引擎使用率越高。在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搜索引擎使用率已经超过93%,换句话说,文化素养越高搜索引擎的使用率越高,搜索引擎的利用率也是学习的能力高低的一种反映。培养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的意识与能力,是学会学习的一项重要策略。

另外目前我国拥有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达到42.3%,半年内更新过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为28%,而我们的学生呢?利用率极低,以为利用好这一块内容,对于厌倦作文的学生而言会是另一片抒感、交流思想的快乐园地。

自评选择媒介能力,我们看到多数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但期望较高。对于网络上各色各样的信息,同学们的选择媒介能力值得引起重视。网络的“双刃”性质为大家所共同识,关键在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弱,需要老师能给予更多有效的指导,兴利除弊。

(二)语文课影视媒介资源利用现状

喜欢的影像资源类型,按喜欢程度由深到浅依次为:电影、讲座、纪录片、新闻、访谈、其他(动漫)、诗文朗诵音像资料、语文学习活动录像。调查数据说明,影视作品观看是学生共同的兴趣,观看的效果与老师是否布置作业有关,但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学生观看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二:一、从影视作品中获取信息与辨别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在观看过程中缺乏语文学习的意识,很多学生将之作为消遣了。改进方法:加强学生媒介阅读的信息意识与甄别意识;二加强影视观看后的效果反馈,培养学生媒介视听良好习惯。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师利用媒介资源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是在运用时比较随意,缺乏系统性。对学生媒介视读的目的多限于情感培养,媒介语言的阅读、鉴赏等能力欠缺。在最后一个问题对语文课中这一方式有何建议时,多数学生表示老师如果多一点指导将会更好,不至于看过之后很少能够留下一些什么东西。

二、立足新课程,整合教学资源

如何系统有效地运用媒介资料是一项比较大的系统工程,就目前而言,以为结合当前教材教学,有目的地播放一些优秀的影像资料是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结合当下的新课程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相关的整合教学:

(一)运用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动机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好处众所皆知,今天不再赘言。除此之外以为具有录像功能的媒体在教学中运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以往学生认为诗歌朗诵、演讲等只是“精英”学生的展示活动的偏见,我尝试用手机、用数码相机给每个学生现场录像并在班内交流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并及时反馈。一起到示范或借鉴作用,二起到自我认识与改进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改变学生以往对待口语活动的消极态度,并提高他们自我认知与自我提高的能力与需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是其中唯一的主角,为了有更好的表现,学生会自觉投入,积极参与,表现很大热忱。这种方法可以推及到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

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我们看到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这次展示能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信任他们可以做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

(二)借助教材图片内容开展读图教学

由必修二《图片两组》开展读图教学。这是一个“读图时代”,读图的能力应该成为语文能力的一部分内容。图片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对象而不是附属,这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点,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建议根据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CML)开发的五个核心的概念建立教学框架,这五个核心概念是:媒介作者、媒介语言、媒介内容、媒介受众、媒介利益诉求,具体可体现为以下五个问题:

1)所有文本都是被“建构”的,是谁创作了这个文本?

2)这则文本采用什么语言格式?使用什么技巧吸引你的注意力?

3)这则文本受众是谁?其他人在理解这则文本时和我有什么不同?即关系这则文本表达的主题。

4)文本的内容是什么?体现什么生活方式?代表或回避什么观点及价值取向?

5)创作这则文本的目的是什么?为何被发送、发表?

(三)根据教材话题组织影视视听教学

根据话题我们可以扩充影视作品,进行相关影视视听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影像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学会欣赏影像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会区别不同类型的影像资料等。结合教材诸如以下的一些影像资料可以利用,供大家参考:

1.人与自然主题(必修一“像山一样思考”):《可可西里》《后天》《幽灵公主》等;

2.战争题材(必修二“和平的祈祷”):《拯救大兵瑞恩》《第三帝国》《辛德勒名单》《魂断蓝桥》《圆明园》《东京审判》《萤火虫的坟墓》等;

3.文化名人名著类:《边城》《红楼梦》(电视剧选段)《巴黎圣母院》《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百家讲坛之苏轼》《百家讲之于丹〈论语〉心得》等。

4.语言类(“走进语言现场”):《史上最牛钉子户》(时事辩论),大学生华语辩论赛等。

由于媒介素养的缺失,在学生的视听成果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不懂得区分信息的真实与否,2.不懂得区分“信息”与“感想”,3.不懂得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4.不能抓住媒介信息的精彩点等。

综上,媒介资源利用可以让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更有“声”有“色”,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拓展了学习内容提高实际的语文能力,但在操作上需要关注以下一些内容:

1.要了解学生的媒介接触情况。因为地区差异、城乡差别等原因,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存在差异,还要根据所在地区学校媒介设备配备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因势利导。

第7篇:生于忧患范文

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天人关系是《周易》哲学的主题。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比如蒙卦,上艮下坎,从卦象上看,是一座高山把泉水蒙盖住了。《象传》云:“山下出泉,蒙。”处在这种情况,就意味着,目前的局面较为蒙昧,但很有希望,只要能够启蒙、击蒙,让清泉流出来,就大吉了。再如晋卦上离下坤,离为火,为日,坤为大地,象征太阳出于地上,象征事业兴旺发达,君子贤人在位。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些类比有些简单,失之牵强,但是这在几千年来的古人已经难能可贵的了。

更为深刻的是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所体现的宇宙变化,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这个排列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阴阳递转,显示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用来描述天象的变化,把斗转星移囊括其中。更奇妙的是,这种排列不仅概括了中国特有的太极思维的规律,而且符合二进位制。因而发明了二进位制的莱布尼兹不能不承认,早在他之前数千年的中国古人已经知道了二进位制。

有关六十四卦整体模型的系统研究目前已经相当深入,人们从这个复杂而又有序的动态系统发现了相当多的宇观规律。

不仅六十四卦是一个系统,囊括了许多自然的规律,堪称宇宙的一个科学图式,就是一个卦,虽说只有六爻,其阴阳关系的“承”、“应”乘”比”据”的演变也是一个运动着的微型宇宙的抽象概括。

很好地认识掌握这套符号系统,深入地灵活地操纵这具宇宙的动态模型,也就是知天了。

知天,这是人生的第一要则。

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

《周易》每一个卦都包含有顺天的含意。比如比卦,上坎下坤,坎为水,坤为地,水与地亲密无间,象征君臣关系融洽,臣尽力辅佐君主,而君也虚心纳谏,事业自然兴旺。涣卦,上为巽风,下为坎水,意味风行水上,象征事业发展顺利,故卦辞说:“利涉大川”。

《周易》不仅用具体的卦象说明顺天的道理,而且在易传中明确提出这一概念。《革卦·彖传》在谈到商汤王、周武王的革命时,明确地说:“顺天而动,不失其时。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里,说得很明白:商汤周武王的革命为什么能成功?原因就在于这场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顺乎天”遵循天意之谓也,引申也可以理解成遵循自然规律,“应乎人”,合乎民心之谓也。

天有它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要顺天,关键要抓住时机。时机抓住了,一帆风顺;时机失去了,后悔莫及。

于是,《周易》提出“时”的概念。

《系辞下传》云: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这里提出“待时而动”的思想,十分重要。

《周易》第一卦乾卦最典型地说明了“待时而动”的观点。为何处第一爻位置“潜龙勿用”?时机未到也,为何处第二爻位置,“见龙在田”?因为时机到了,“利见大人”,为何处第三爻位置,要“终日乾乾,夕惕若”?因为此为初战,关系重大,要胜而不能败……

屯卦(上坎下震)六二爻与爻都有婚姻之象(六二与九五相应,与初九相应)爻辞中都有“乘马班如”求婚媾”的话,为何六二爻所说的婚姻暂时不能成功(“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而爻说的婚姻“往吉,无不利”呢?原因在于时机。六二爻所说的婚姻固有初九阳刚的牵掣,一时不能成功,需要“待时”,爻所说的婚姻,万事俱备,因而求婚者一去就会成功。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变是有规律的,“时”是变的规律之一。《丰卦·彖传》云:“日中则仄,日满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损卦·彖传》也说:“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成。”

那么,人怎么办?《周易》认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性的地方也就那么几步,有些人善于审时度势,迅捷地捕捉住时机,一步登天,有些人则因一念之差、一步之迟而顿失时机,惜哉悲哉!古往今来,多少成败荣枯竟就在这一步之中,命乎?非也,乃时也!

《周易》除提出知天、顺天等处理人天关系的重要原则外,还提出“乐天”的思想。《系辞上传》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全段话前面是讲“知天”、“顺天”,后面讲到“乐天”。何谓“乐天”?乐天就是对人生抱种达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子。”

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乙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废。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投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

乐天知命除了表现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达观态度外,还往往表现为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徜徉山水,寄情自然,忘形骸于天地之外,这实是人生一大乐趣。熟读《易经》的孔子也不以“克己复礼”作为:他生命的全部,他与学生言志时,最推崇的人生态度还是曾哲的“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至于老子、庄子就更不用说了。

《周易》“乐天”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影响甚大。陶渊明、李白就是两位最著名的代表。

二、处理人际关系的三大法宝,守正中孚尚和

天人关系虽然是《周易》哲学的主题,但《周易》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周易》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宏观的,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

《周易》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周易晦卦六爻,由阴阳爻组成。阴阳爻各有其位。一、三,五爻位为阳位,二、四、六爻位为阴位,阳爻据阳位,阴爻据阴位,这叫当位。如若不然,则叫失位。当位叫“正”,失位叫“失正”。

六爻位中,二、五爻位又尤其重要。它们分别据下卦上卦中间的位置,故称中位。如果是阴爻据二位,阳爻据五位,则又中又正,称“中正”。

按《周易》的观点,守“正”、据“中”都是吉祥的,反之失正是不吉祥的。

“守正”这是《周易》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周易》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以此观点推论,社会上种种祸乱产生乃是某些人不安分之故,比如君不安君位负君主的责任,臣不安臣位守臣子的职分,那么,这个天下就乱了。一个家、一个企业、一个团体也是如此。

这个观点虽然偏于保守,但亦有合理之处。

《周易》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孚”,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

前面我们谈到,《周易》的哲学是主体论哲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周易》谈主观能动性包含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是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要“和同于人”富以其邻”。

这就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了,靠什么去联系群体的心志,靠什么去争取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呢?《周易》明确提出,要靠“有孚”,即靠诚信。诚者,真也。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挚信才能换取挚信。这个世界的维系并不完全靠金钱、权势,也要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信赖和相互帮助。而这些属于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东西又往往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用权势可以掠取的。《周易》强调“孚”实在是深刻之至,非是饱经人世沧桑者不能有此体会。

《周易》谈“孚”很多,“孚”宇在《易经》中十几个卦中出现,几占全部的三分之一。这些出现“孚”字的地方,大多阐明这样几个道理:

第一、如果缺乏诚信,就会出现思想隔阂,就会产生纷争。比如讼卦,卦辞就说,“讼,有孚窒惕”。就是说:为什么会去打官司呢?是因为彼此的诚信被窒塞了,这话说得很对。人与人之间,难免不发生利害冲突,但如果能开诚布公,相互谦让,至少不会闹到非公堂上相见不可。

第二,如果有诚信,则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或好上加好,比如小畜卦爻辞说:“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意思是:有了诚倍,就可离去忧愁,脱出惕惧,自然,也就无事了。又如大有卦六五爻辞:“厥孚交如,威如,吉”意思是:他用诚信交接上下,得到大家的拥护、尊敬,因而很威严,吉祥如意。

第三,诚信比物资重要。《周易》有好几个卦提到“孚乃利用禴”。“禴”是古时祭祀之一,《周易集解》:“禴,殷春祭名也,四时祭之省者也。”这种祭祀春季进行,祭品菲薄,但心很诚。按《周易》的看法,只要心怀诚信,哪怕是薄祭鬼神,也能得到鬼神的保佑。这样说来,心诚比什么都重要,《既济》卦九五爻辞说得更明白:“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第四,诚信也要落实在帮助人上。讲诚信不能只是口里说说,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在帮助人的具体行动上。《周易》有好几个卦在谈到“孚”时与“富以其邻”联系起来。何谓?富,以其邻”,就是要让邻居也富起来。小畜卦九五爻辞云:“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象传》解释此句云:“有孚挛如,不独富也。”不独富”也就是要让大家首先是邻居也富起来。

第五,只要处处以诚信待人,广施恩惠,其实是不必去问吉凶祸福的。益卦九五爻辞说得很清楚:“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你以诚待人,人被感动,自然也会以诚待你。如果是这样,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有众多的朋友相助,你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吗?你自然是万事如意的了。

第六,诚重要的是出乎“中”,那就是说诚要做到真正发自内心。《周易》有“中孚’一卦,《中孚》卦三,上巽下兑,上下各为两阳爻,中为两阴爻,柔在内刚得中,说明内心是谦逊的、诚恳的。中孚卦的卦辞云:“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意思是;心中诚信,用小猪、鱼去祭鬼神,也能获吉,渡大河有利,占问有利。”

《周易》关于“孚”的思想后来为儒家大加发展,提出“立诚”这一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上起了重要作用。

《周易》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

“和”在《周易》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号称“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往往以“中”为前提,“中”往往以“和”为归宿。“和”的思想体现在《周易》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周易》体系就是一个生

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

阴阳和顺是{周易》尚和思想的精髓。阴阳和顺指的是性质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交流、沟通与统一。《周易》中爻位的关系,特别强调阴阳相“应”相交”。泰卦为什么是个吉利的卦,原因在于泰卦,上坤下乾,六爻不仅都阴阳相应,而且阴阳相交。《周易》的哲学一方面强调“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另一方面又强调“合”,阴阳相应、相交、相合。“分”是发展;“合”是提高。“分”是否定,“合”是否定之否定。

阴阳相合的思想体现在人天关系中,则为天人合一;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则是人人相和。《周易》中许多卦讲人与人之间如何做到“和”。比如家人卦,上巽下离。巽为风,离为火,《象传》云:“风自火出,家人”。风与火关系密切,风助火势,火亦助风力,相得益彰,《周易》以此来比喻一家人的亲密关系。一家人如何做到和?家人卦提出“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男女各职其责,务正其位,夫唱妇随。《周易》有个同人卦上为乾下为离,它是讲朋友之间和同的。这个卦提出了一系列很可宝贵的关于和同的思想。比如,它提出“同人于野,亨”这“野”可以理解成原野,也可引申为宽广,就是说与人和同,胸怀要象原野那样宽广。再比如,它提出“和同于人”要“利君子贞。”贞”可训为正,“利君子正”就是说,利于君子守正。朱熹解释:“与人同心,足以涉难,故曰‘利涉大川,与人和同,易涉邪僻,故利君子贞也。”朱熹的意思:与人同心,本是好事,人多力量大,可以克服大困难,但是与人和同,如果动机不正,心术不好,也可能弄在一起干坏事,所以同人卦说的“利涉大川”只是对君子而言的。

《周易》中也有一个讨论不和同的卦——睽卦 ,上离下兑,离为火又为中女,兑为泽又为少女,《彖传》评论此卦:“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火向上动,泽而下动,方向相反,象征不同心同德,又离为中女,兑为少女,两个女人在一起,全是阴,缺阳,意见又不一致,所以办不成事。从卦象看,初九与九四不应,九二与六五倒是相应,但九二阳居阴位,六五阴居阳位,还是有所憾惜。六三与上九相应,但六三阴居阳位,也有所睽违,上九处睽违之极,能够有六三来相应,不失为一种安慰。上九爻辞是:“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意思是,上九处睽违的极端,孤独烦燥。恍惚中见一头猪背负污泥、拉着一车鬼跑来,惊慌之中举弓射击,可仔细一看,不是强盗,而是来求婚的,如果能遇上一阵雨则可获得吉祥。为什么说是求婚的?因六三来与之相应。为什么遇雨则吉,因为雨在古人看来是阴阳二气交和的产物;遇雨则吉,暗喻和合。

中孚卦九二爻辞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好一幅天地万物、人类社会和合融洽的美好场面。

守正,中孚,尚和--这是《周易》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

三、处理一切事务的三大要义:果决、审慎、适变

人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种种不同韵处境,要处理种种不同的事务。要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在可能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结果呢?《周易》通过六十四个卦的解析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具体的指导。

概括起来,《周易》认为处事的基本态度是果决、审慎、适变。

果决与审慎是不能分开的,离开审慎的果决是鲁莽,而没有果决的审慎是无能。读《周易》,我们强烈地感到自始至终警钟长鸣,号角长鸣。

《周易》的第一个卦乾卦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意义。

乾卦第一爻“潜龙勿用”。为何勿用?;因为力量不够强大,又时机未到,此时的任务是积蓄力量,是等待时机,切忌轻举妄动。到九二爻,形势不同了,时机到了,也有一定的力量了,此时就要果决地跃出水面;到广阔:的田野去寻找可能赏识自己、提拔自。己的“大人”。时的过分小心、犹豫只会坐失良机,到九三爻,“龙”(比喻“君子”)已经面世,并且得到了“大人”的赏识、重用,此时应该集中全力,殚梢竭虑办好上司交给的第一件大事,犹如诸葛亮出山之后,指挥火烧博望坡的那一仗。这一仗在诸葛亮一生的戎马生涯中只能算一小仗,但其意义却非同寻常。那么,怎样对待这件事呢?爻辞讲得很清楚,“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既要果决,又要审慎。第四爻位较为放松,到第五爻位,又要警惕了,即使是飞黄腾达至极,也要防物极必反。果然;到第六爻位,因为飞得太高了,无处再可发展,因而后悔了。整个乾卦,从初爻到上九乃至到用九,回响伪就是号角与警钟,令人感奋不已!

《周易》中有个履卦,比较集中地谈风险意识。世界上的事,顺顺当当的当然有,但也有好一些是并不顺当的,有些事真要去办,还要冒些风险。当然,不去冒险,自然较为平安(也只是一般而言),但也必然是平庸;无大成就。世上凡干大事者,无不历经风险,没有风险意识,没有敢闯难关的勇气,没有临事果决的魄力,怎能取得超乎寻常的业绩呢?在战争中两军对垒,战局风云莫测,取胜者,大多是指挥果决、敢出奇兵、敢冒风险的一方。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果决、勇敢必须以科学的分析作基础,必须以审慎粗辅佐,否则就会走到愿望的反面。

履卦上乾下兑,卦中唯六三爻是朋爻,其他全是阳爻,六三爻是成卦之主,它可以说是处在群阳的包围之中。《彖传》曰:“履,柔履刚也。”履,踩的意思,一柔踩在五刚之上,局势是危险的,卦辞曰:“履虎尾,不嘎人,亨。”“履虎尾”形象地说明了局势的危险,但何以老虎没有被激怒,没有去吃人呢?原因是势单力,薄的六三爻巧妙地借刚护柔。一方面,六三爻与上九爻相应,可以借上九的力量给予帮助,另千方面\它又“承”九四爻,可以取得九四的庇护。当然;它“乘”九二,是有些不利的,但有利的因素比不利的因素要大,因而虽“履虎尾”,但无害。

就字义来说,“履”通“礼”。《序卦传》说c“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这就是说,虽然践履但没有违礼。“礼”指礼制,引申可作规范、规律理解。履虎尾是很危险的,很危险却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跟不违礼很有关系。

“履虎尾”,需要勇敢,需要果决,但不违礼,需要审慎,需要智谋。

《周易》就是这样教人将勇与谋,果决与审慎很好地结合起来。

《周易》最后一卦“未济”卦格外值得我们重视。未济卦上离下坎,“火在水上,不相为用”,意味着事情没有办成功。事情既然还没有办成功,当然还要努力。《周易》这一思想是非常深刻的。这种卦序,使得《周易》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一个生生不已、不断发展进取的体系。

现在,我们再来谈这种不成功的原因。从卦象来看是水在火下,水火不相为用,从卦爻辞来看是正在渡河的小狐失之审慎。卦辞曰:“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汔济”,几乎要渡过去了。小狐也就在这个即将胜利的时刻掉以轻心,也许是太高兴了,它不慎将尾巴濡湿了,结果因尾巴的拖累没能渡过河去。

功败垂成,其教训是无比惨痛的。

虽说《周易》谈自强不息,谈果决很多,但给我们印象更深的,还是警惧、审慎。它不乏青壮年进取的气概,但更多的我认为倒是老年人的忧患和智慧。

《周易》名之为“易”。易的解释很多,但“易”最基本的意义——“变易”,恐怕要肯定下来。《周易》不论从它的内容还是从它的形式来看;它都是讲变化的书,讲宇宙自然怎么变,人类社会怎么变。讲这些变,落脚点还是人应该怎样在这种变化韵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系辞下传》中有这佯一段话: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餍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这话的意思是:《易经》作为一种筮书是不可以离开的。它讲的道,屡屡变化,没有停止的时候.道的变化就普遍流转在六又的位子上,上下位于的变化也没有一定,刚柔相互转换,或刚变为柔,或柔变为刚,不可作为定规。对于人来讲,最重要的是根据变化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行动,以适变作为自己行事的法则。

’“适变”是《周易》谆谆告诫人们的第三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法则。

适变的前提是知变;也就是说要知道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变。化韵原因、规律。关于这《周易》谈得最多。

《周易》认为;宇宙自然、人类社会之所以会变动不居,乃是因为构成世界的两种基本因素或者说两种力:阴与阳(亦即柔与刚)在不断地发生冲突。《系辞上传》说得很明白:“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种变化的积极成果则是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

《周易》认为,事物发展是经过了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当事物发展到了它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它就要发生突变,向另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系辞·下传》所说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根据这种变化的理沦,所谓吉凶涡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的命运也不是不变的。泰可以变成否,否也可以变成泰。因此,你不必为自己目前淹蹇的处境而灰心、颓丧:,你可以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处境,争取光明的前途。同样,你处在极为顺利处境,并正在飞黄腾达的时候,也不要为幸运喜昏头脑,要当心物极必反,要为自己留下余地,留出退步,否则则可能“泣血涟如”,后悔莫及。

《周易》肯定宇宙万物是变的,人的富贵穷通也是可以变的,这就否定了一成不变的宿命论。《周易》与别的占谊书的根本区别首先在这里。

《周易》虽然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周易》并不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是完全无能的,它强调人可以认识、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以变应变,唯变所适。这就非常了不起。

承认规律可以认识,可以掌握,这就无异于说,人可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实际上,整个《周易》讲的就是人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第8篇:生于忧患范文

关键词:区域 环境噪声 监控现状 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Q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46-01

社会的进步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换得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对环境的污染,而噪声污染就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大要害。除了上述的噪声污染以外,还有我们常见的水体污染、废弃物污染以及大气污染,这些污染被誉为影响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四大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相应地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城市化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在发展中忽略了对环境的合理保护造成了各方面的噪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1 环境噪声的来源及特点

环境噪声的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工业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和交通噪声污染几大类。

工业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在生产过程中器械震动,撞击等发出的声音,虽然这一类的噪声没有交通噪声那样严重,但是在工业区聚集的地方却比交通噪声的污染还要严重。比如市区内居民住所离厂矿较近,厂区施工发出的噪声常常会使居民难以忍受,因此也是居民投诉最多的热点。

建筑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工地上的施工噪声,在建筑施工中,随着工程各部位的施工方法不同因此产生的噪声也是多样的,加之施工器械一般都是在空旷无遮挡的工地上作业,部分施工器械具有间歇性地操作的特征,所以建筑施工噪声也具有突发性、冲击性以及间断性等特点,也特别容易引起周围居民的烦恼。

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是指人们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中包含了餐饮娱乐噪声、商业活动喧哗声、各种器材加工安装的噪声、歌舞厅噪声、婚庆等商业活动噪声、以及公共场所文娱活动噪声等。

交通噪声是所有噪声中最为严重和影响最大的噪声,交通噪声包括了铁路噪声、飞机噪声以及汽车噪声等。当然,由于运输是不可能控制的,噪声的发生也就表现为难以避免,因而交通噪声占据所有的噪声污染比例的一半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业的繁华,交通噪声也会随着不断扩大,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发展的同时,要予以控制。

2 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控现状

2.1 噪声监控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对环境的监控不是很重视,因此在环境监控人才培育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环境监控系统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造成了老员工退休后,接班的工作人员都是非专业的环境监控人员。由于来接替老员工的新员工都是其它专业的,所以专业能力比较差,也缺乏一定的技术培训,在实际实施操作的时候,尤其是噪声纠纷监测时,往往所掌握的技术根本难以满足实际监控的需要。

2.2 噪声监控技术体制有待完善

因为我国对环境的污染是近几年来才日益凸显出来的,相关应对体制也是在发现问题后紧急制定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监控标准上还是环境控制上都还不够完善,与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治理方案不相吻合。然而,有关标准的修订和建立时间往往比较长,跟不上监控和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监控水平的提高。在对待环境污染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一问题上,由于相应的管制措施还没有出台,使得问题的发生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3 监控数据收集和处理落后

在对环境的监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莫过于对监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处理。可是目前我国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仍然很落后。虽然近年来在环境污染突出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对此加以重视,但还是存在了一些问题。除了相应的监控软件系统需要不断优化提高以外,我们更应该注意人员对此的责任心。针对部分地方的环境监控靠往常传统的监控方式和监测频率根本是无法满足对现有环境现状的监测,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出真实的环境状况。但是这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监控仪器,目前看来实现较为困难。

2.4 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

对环境的监控工作,不仅需要一套完善的体制和先进的设备,还需要具有一定职业道德的监控工作人员。但是在实际工作操作中,许多环境监控人员除了专业水平不高以外,还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善用职权来牟取私利,以及对环境监控中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标准来实施对环境的监测工作,造成了环境不断恶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3 关于区域环境噪声监控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统一思想,齐抓共管

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使工作形成合力,此外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应统一协调,警察、环保、工商以及文化管理等部门要各尽其职,全力配合,以加强建筑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的管理,对其建筑施工限制施工时间,规范城市商业配套及流动摊贩的整治规划,严格开展具有商业性的音乐宣传活动,从各方面入手逐步解决噪声污染的问题,给群众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人居环境。

3.2 加强对环境监控队伍的培训教育

面对监控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各级环保部门应加大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和人员配套,保证部门内各监控人才的搭配合理和人力稳定。并且各级环境监测站还要通过科研合作,定期开展对员工的知识培训和业内交流,使其不断了解新技术和新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质。使之高效合理地做好环境监控工作。

3.3 加大对交通噪声污染的控制

综上所述,交通污染是噪声污染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对噪声的污染控制首先要从交通整治开始:第一是要抓好道路的规划和建设,使道路规划布局合理、宽度和平整度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以提高通行力度;第二是加强道路管理,实行禁鸣路段措施,实行人车分流,以降低车辆鸣笛次数;第三是狠抓声源治理,加大对旧车辆的审核标准,以控制交通噪声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杨佳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J].环境保护科学,2011,37(1):56-59.

[2] 张颂.创造和谐环境控制噪声污染[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3710-3712.

[3] 冯军辉.阳泉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信息,2008(35):47.

第9篇:生于忧患范文

1、意思是一个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恒:经常、常常的意思。过:错误,过错。

2、出自:先秦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来源:文章屋网 )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