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评价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75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yste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DONG Shuhan
(Educa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Institut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ew topic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uppor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system. In the course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curriculum evaluation is essential, accurate, objective, and effective course evaluation will be carried out primary and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lay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ole.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of the scope and content including evaluation of teachers, student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thod includes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portfolio assessment and situational evalu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process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 and other prepar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feedback.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range method procedure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的学校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着手开展了诸多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2002年,教育部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
课程是学校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需要依托课程获得进一步深入。就目前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持续不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课程运作由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多个环节组成,它不是一个单向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课程评价对于课程实施过程的监督以及课程实施效果的质量保证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当的课程评价,只会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转变为简单的培养工具,最后只能是徒劳无功。因此,要保证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有效、持久、规范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外,就要把焦点集中在如何更好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具体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实施的、有效的课程评价将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预期成效。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范围与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范围与内容,需要我们通过相关可测量指标来体现,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测量具体的项目反映抽象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别于其他传统的文化课程,当然在课程评价具体指标的选择上也有所区别。对我国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评价,可以从主体取向的三个维度出发,即参与课程的教师、学生以及介于主客体之间教学过程。
对教师的评价:着眼于教师的评价首先要看教师对自己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否有正确的目的观和价值观,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做到适度的自我开放;其次要看教师对整个课程活动的设计、监控和评价是否到位,所设计的课程是否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最后要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否真诚,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是否愿意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是否愿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
对学生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各项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的工作说到底都是为了学生。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也可以说是对学生展开的评价。具体而言,对学生的评价又可以分为对学生个体评价和对学生集体评价。对学生个体评价包括: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与生存;学生是否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品德;是否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耐挫折能力;是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对学生心理问题起到一定的预防与矫治。对学生集体评价包括:是否提高学生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责任感、荣誉感;是否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班集体的自主、自立和自我教育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首先要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是否能够为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心理发展的空间;其次要看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活动设计是否有针对性、创新性,能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形成浓厚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态度;最后要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否高效,能否营造出宽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
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范围与内容外,其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课程的评价方法是否正确、课程的评价方法运用是否得当,都直接会影响到评价的效果与质量。常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方法包括情境式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心理测量评价法。
2.1 心理测量评价法
心理测量评价法是指运用科学的心理测量量表,在课程开展之前和之后分别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之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显著的变化,进而凭借前后数据变化,就课程对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作出评定。心理测量评价法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对课程实施效果的测量。这类方法依托专业的心理测验量表,通过测量学生的外显行为来揭示其内在的心理特征,具有较高的定量化程度,其结果较之以往使用的观察法、访谈法,更加准确、客观、详细。
2.2 档案袋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是指将一些与学生相关的、能给充分反映学生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的作品或材料,例如日记、作业、试卷、绘画作品等,将其收集起来后作为档案袋内容,运用一定方法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据此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个性风格、价值观念、心理发展历程等多方面进行客观评价。该方法属于典型质性评价方法,它通过描述和记录的方式,能够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征。但由于资料收集的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且所搜集到的资料往往缺乏一致性,标准化程度较低,所以运用档案评价法得出的结果往往更适合作为参考。
2.3 情境式评价法
情境式评价法是指通过创设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真实活动场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并记录学生各项表现,进而对其心理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在这种评价方法之下,学生的表现是自然的、真实的,其结果也更加客观可信。运用情境式评价方法需要注意: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或者与学生参与学习的实际情境相似,这种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鼓励或唤起需要学生表现出的行为。情境式评价法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过程
方法为课程评价搭建了桥梁,但关键还在于如何操作与实施。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其课程本身所产生的效果具有内隐性、长期性、个人化等特点,它很难像其他学科一样有一套硬性的、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这也就为该课程评价的实施过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简单来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反馈阶段。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工作是否充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评价结果的质量好坏,更关系到评价活动能否取得预期评价目的。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工作之前,首先要成立专门的评价委员会或工作小组,并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提供指导,确定参与评价工作的相关人员。在人员确定之后,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方案,包括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步骤和评价结果的应用,确保评价方案细致周密、具有可行性。
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预评价和正式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在进行正式评价之前,首先要根据提前制定好的评价方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试评,并在试评结果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调整。在正式开展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全面地获取信息,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加工与处理,根据提前确定好的评价标准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反馈阶段:所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工作的开展说到底都是为了最后的结果反馈。反馈阶段的工作首先是形成评价报告,报告以书面形式为主,要求能够准确、客观、详细地反映评价结果;其次是将评价结果予以公布,其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书面汇报、座谈会、个别交谈等等;最后是对课程评价的再评价,课程评价本身也是整个课程运作的环节之一,评价活动本身也应成为评价对象,我们应站在更高层次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从而更好地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达到预期评价目的。
总而言之,考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殊性,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仍处于不成熟阶段,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根本上就区别于其他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课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工作自然也不同于其他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采取的是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其课程评价方法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其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的过程,课程评价既要涉及到教学过程,也要涉及课程的参与主体――教师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力争多角度、多层面地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各种信息,形成最终的评价报告,并将结果进行及时反馈,进一步推动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何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48-01
作为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医师,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医疗保健工作,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并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健康教育使保教工作人员及入托儿童学习、掌握卫生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保障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1.确定保健医师在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健康教育是集体儿童机构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健康教育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对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许多集体儿童机构的保健医师位居从属地位,因此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不得力。为保障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必须将保健医师纳入管理的地位,做到有职、有权、有责,使其在集体儿童机构的各级人员和家长参与的健康教育机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确保健康教育有效地进行。
2.发挥保健医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健康教育的整体管理
2.1 健康教育要纳入集体儿童机构学年或学期工作计划,实施目标管理。保健医师根据总体计划制定健康教育专项计划,确定目标、内容、措施和考核标准及方法。年终或期末以儿童健康为中心,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2.2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在园(所)长直接领导下,由保健医师、保教人员、工勤人员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组建健康教育指导组,统管园(所)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监督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
2.3 适当增加集体儿童机构保健医师的编制名额。中型以上的集体儿童机构以配备2-3名保健医师为宜,其中一名专业水平较高的保健医师负责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保证教材的购置和宣传器材的供应。有计划地选派保健医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保健医师的业务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
3.保健医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实施科学求实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3.1 保健医师要在健康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要以儿童身心健康为中心,通过先进科学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体现。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做到全面、系统性和儿童健康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与季节发病特点相结合,园(所)教学与家教协调一致。力求实效,最终达到减少疾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3.2 结合儿童和家长的需求及文化层次特点,采取通俗易懂、形象具体、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使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效果。
4.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效果评价
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和教学评价标准,是健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为此保健医师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4.1 儿童健康状况基本资料收集是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基础。集体儿童机构不同于学校,儿童入出、中途调班、插班、休学等情况较多,变动性较大是集体儿童机构的一大特点。如果基本资料不全,儿童健康状况统计数据不准确,势必影响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和教育目的的研究。基本资料的主体是儿童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以儿童入园(所)前的体格检查为基础,然后将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分析资料、计划免疫登记、儿童个人病案归入健康档案。儿童体检须在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疗单位进行,并做到相对固定。
4.2 保健医师于每学期末按照不同年龄组或班级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是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统计分析可采用图表形式,将儿童的体重、身高、视力、牙齿保健、智力、发病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客观结论,有的放矢地制定和修改健康教育计划,最后经健康教育指导组讨论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
4.3 保健医师必须对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有效控制。保健医师按计划日程深入各班进行健康状况观察,提出儿童健康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选择地控制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切忌教育与实际错位,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
【关键词】农村;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82—0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因此如何对农村居民进行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1]。本文将对2010年至2012年我地区农村健康教育情况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农村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得结果探讨相应对策,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健康教育效果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方式选取我区人民医院2010年至2012年间前来就诊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每年均选取100例患者。2010年100例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18至81岁,平均年龄(49.28±2.53)岁,疾病类型:内科61例、外科39例;2011年100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0至85岁,平均年龄(49.73±2.61)岁,疾病类型:内科59例、外科41例;2012年10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19至83岁,平均年龄(49.51±2.59)岁,疾病类型:内科60例、外科40例。2010至2012三年所选取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例数等)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我院2010年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将相关知识渗入;自2011年始,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方法,并进行集中讨论,反应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2012年,在此基础上指定专人对住院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讲座。对2010至2012三年间我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并调查患者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将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评价方法 ①健康教育评价。应用自拟健康教育知识评价表对2010至2012三年间所选取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评价,评价表内容包括疾病知识、临床检查知识、手术知识、用药知识、护理知识、饮食知识、睡眠知识、运动知识、心理知识以及急救知识等,用于评价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共十小项,每项10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越好,即健康教育效果越明显;②满意度调查。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医护人员态度、健康教育形式、健康教育内容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越满意[2]。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010至2012年区人民医院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对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2010至2012年,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其对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也显著上升,P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 农村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包括:①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重视性不足,由于农村地区大多医疗条件及经济条件较差,多数居民具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自我保健意识较为淡薄,不讲究个人卫生;②患者自身具有较低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知识能力较差[3];③患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限制,对医护人员工作内容仅理解为看病就医,不接收医护人员所提供的健康教育内容;④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重视性不足,认为健康教育与疾病治疗无相关性;⑤部分农村医疗机构人手不足,医护人员工作负荷较大,无暇进行健康教育工作;⑥农村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要求较低,因此部分工作人员无良好的受教育情况,不能够及时接受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并运用于日常工作中[4];⑦医护人员责任感较差,认为健康教育不属于本职工作,或认为实施健康教育将增加自身工作负担,因此产生排斥心理,不能够将健康教育良好执行;⑧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情况未能够进行有效监督,从而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5]。
3.2 对策 根据农村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①各级部门应提高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督促相关人员切实执行健康教育工作,并提供相应支持[6];②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并运用于健康教育工作中;③不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集中讨论,反映健康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法;④鼓励医护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高自身受教育程度;⑤指定专职人员对各医疗机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加以解决[7];⑥建立明确的奖罚机制提高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积极性;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健康教育方式,若患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利用通俗语言讲解相关知识,并列举大量临床案例使患者更容易理解教育内容,若患者年龄较大,记忆力减退,应反复多次讲解相同内容加深记忆,并为家属提供健康教育使其辅助患者接受教育[8]。
综上所述,农村健康教育确实存在多种问题,但若有效实施健康教育将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因此,各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持续的开展下去,必然收获丰富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桂鸣. 贫困山区农村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20): 215.
[2] 杨会兰.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难点分析及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27): 839-840.
[3] 刘洪玲. 德州市农村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及健康教育对策[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3): 335-336.
[4] 董文平,周艳,张敬蕾. 农村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7): 4-6.
[5] 娄芫,何立星,何宝祥. 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7): 105-106.
[6] 邓亚平. 农村医院患者健康教育低效的原因与对策[J]. 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 2011(7): 168-169.
1 调查情况
对市内七区2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每个区随机抽出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青岛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打分,取4所机构的平均分为该区得分。
2 问题分析
2.1 在调查中发现约有6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在三个年度中基本没有变化,并且没有在社区诊断的基础上制定计划,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
2.2 干预策略随意、方法简单、不灵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策略主要集中在组织社区义诊、发放宣传材料、出版宣传栏和组织讲座几个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
2.3 调查中发现8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价方面有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效果评价无有效依据缺乏代表性,更有2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不掌握效果评价方法,故而没有开展效果评价工作。
3 总结
3.2健康教育(干预)策略:[3]在确定了健康教育目标后,就要确定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即干预策略。教育(干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3.2.1确定教育方法:可将教育方法分为信息传播类、行为干预类和社区组织方法三大类。要考虑这些方法是否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方法是否简便?效率与效果如何?是否经济?
3.2.2确定教育内容:计划中的教育内容,应针对目标人群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项目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要讲究教育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和实用性。
3.2.3确定教育材料:健康教育活动教育材料主要有视听材料和印刷材料两大类。可购买出版发行物,也可自行编印。不论选择哪一种教材,其内容设计都必须符合教育(干预)内容的要求。
3.2.4组织与培训:以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为主体,吸收政府各部门、基层组织、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大众传播部门、学校等参加,对执行计划的各类人员,要根据工作性质和担任的任务,分别进行培训,以保证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质量。
3.3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价:[2]效果评价就是针对健康教育项目活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估。通常,一项健康教育计划活动实施之后,较早出现变化的是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态度、信念的转变,然后才是行为的改变,而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变化则是远期效应。因此,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又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评价。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项目服务中目前重点讨论近、中期效果评价。
3.3.1近期效果评价 一项健康教育计划活动的近期效果,重点表现在目标人群知识、态度、信念的变化上,因此,近期效果评价,主要针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率)=知晓(或正确回答)某项卫生知识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 100%
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测试(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人数/被测试(考核)的总人数×100%
卫生知识平均分数=被调查者卫生知识测试总分/被调查测试的总人数× 100%
健康信念(态度)形成率=形成某信念(态度)的人数/被调查者总人数× 100%
3.3.2中期效果评价健康教育的中期效果主要指目标人群行为的改变,评价的指标有:健康行为形成率、行为改变率等[4]。
健康行为形成率=形成某种特定健康行为的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7年9~11月在本科室住院的孕产妇399例为观察组,年龄19~40岁,平均(25.0±5.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3例,中专或高中126例,初中及以下110例。选择2006年9~11月在本科室住院的孕产妇386例为对照组,年龄20~40岁,平均(24.0±5.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60例,中专或高中123例,初中及以下103例。2组孕产妇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健康教育小组成员由本科室年资较高的护师担任。设组长1名,组员3~5名。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强的沟通及口头表达能力,熟悉本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及行为方法,并热爱本专业,富有爱心及耐心的护理人员;并要求组长定期组织成员进行知识更新和培训学习。
1.2.2健康教育小组工作方法对照组的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观察组在责任护士完成孕产妇的资料收集、评估、计划和实施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协助责任护士完成全科室孕产妇及陪伴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对病房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加以重点指导及帮助。健康教育小组成员每天上午利用8:00~10:00医生查房时间组织病房内所有家属陪护进行集中的讲座,特别对当日新住院、手术、分娩的孕产妇的家属,主要讲解查房陪伴制度的重要性,病房的空气消毒及安全管理,新生儿异常情况的识别,费用查询等家属最关心的问题。上午10:00医生查房后,小组成员到病房评价每位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剖宫产术后第1d,评价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新生儿护理的方法,评价其能否按需哺乳,是否掌握腹部伤口自护办法等,如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不全或不到位,孕产妇小组成员将结果反馈给责任护士,责任护士给予个别指导;小组成员在完成每位孕产妇的健康教育评价后,填写健康教育反馈卡,并插入孕产妇床头卡上,使责任护士能随时了解此孕产妇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下午小组成员针对孕产妇及家属所存在的不足或特别需求,进行集体讲座或组织孕产妇进行小范围沟通、示范、交流,如开展新生儿抚触的指导、新生儿游泳的好处及方法演示、新生儿换尿裤的技巧、产妇挤奶的方法、产后健身操等和进行产妇饮食制作方法的交流,或者组织孕产妇进行心得和经验交流等。
1.2.3评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及孕产妇满意度调查表,调查2组孕产妇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的内容包括孕产妇对住院须知、产前产后相关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产后恢复运动、避孕知识、伤口护理、饮食护理、复诊知识和护理10项等内容的掌握情况,每项分别为10分,根据总分得分情况,分好(>90分)、一般(>80分)、差(>60分)3个等级。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病房管理、沟通能力4项,每项分别为25分,根据总分得分情况,分满意(>95分)、基本满意(>85分)、不满意(<75分)3个等级。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2.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结果
2.12组孕产妇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2组孕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比较,Z=-8.3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2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2。从表2可见,2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χ2=61.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的必要性健康教育是一项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实行病人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而病人家属教育尤显重要,且自我护理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2]。以往产科病房的健康教育是以责任护士为主的针对孕产妇实施的健康教育,由于产科病房住院天数短、周转快、陪伴家属多,且更换频繁,仅靠责任护士个人的健康教育及指导易使计划落实不到位,家属和陪护不良的健康习惯极易影响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效果。只有建立整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才能保证孕产妇及婴儿的健康行为。因此,仅靠责任护士个人的力量远远达不到这些要求,由于产妇住院天数较短,要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产妇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和不能保证效果,健康教育小组的成立为孕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创造了平台,在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建立健康行为,尽快恢复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3.2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可促进护士间的协作精神传统的责任护士负责制是责任护士个人独立完成孕产妇的评估、计划、实施及评价,有时自我评价欠客观,使健康教育效果不能保证。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后,通过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反馈,使结果客观真实,从而促使责任护士不断改进健康教育的方法,促进了护士间的交流和协作,提高护理团队精神。
3.3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本调查结果显示,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后,观察组孕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是因为,通过健康教育小组成员的参与,减轻了责任护士的工作量,有效地保证了护士与孕产妇的沟通和护理时间,同时可以通过家属的督促,保证孕产妇的遵医行为和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使孕产妇掌握知识更全面准确,保证了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3]。#p#分页标题#e#
【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近6个月内住院患者,分两组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多途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教育效果。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内科;多途径;个体化;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教育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然而由于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历史较短,尚未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在管理方面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和评价也局限在知识传递层面,缺乏效果评价[1]。我科通过健康教育评估、实施、检查量化、多途径、个体化对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4~10月我科共收治了400例住院患者,急性胰腺炎10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200例,肝硬化腹水60例,其他40例,其中男306例,女94例,年龄18~80岁,病程3~60天,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8例,对照组192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随机性教育,护士事先无周密的教育计划,凭经验对不同个体出现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观察组按预先设计的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多途径、个体化健康教育。
1.3 多途径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1)主管护士实行竞争上岗,实行责权利相结合。要求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技术娴熟,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良好的应变能力,人际关系好。(2)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由主管护士评估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疾病特点,评价患者的健康需求,确定教育目标,制订出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处方,向患者详细讲解,做到深入浅出,形象易懂。内容包括临床诊断,饮食原则,药物的主要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活动与休息的时间、强度、方式,疾病的危险、诱发因素,预防保健措施。(3)利用晨晚间护理、输液、发药、加药及空余时间与患者交谈,密切护患关系,发现薄弱环节,解决实际问题。(4)晚夜班新入院患者由当班护士做好初步的健康教育,白天再由主管护士检查指导。(5)每周一次的工休座谈会、健康教育讲座由主管护士主持,详细讲解某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时收集患者建议,改进健康教育计划。(6)科室备有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常规检查的健康教育处方,根据需要及时分发给患者。
1.4 多途径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质量控制
实行三级质控,主管护士每日自查,护士长不定时抽查,护理部每月督促,并对科室实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与个人和科室奖金挂钩。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问卷得分情况对比
见表1。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内容测试调查问卷,在两组患者出院前测试,得分85分以上为优,60~85分为良,60分以下为不合格。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测试问卷结果 (略)注: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得分优良率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2.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在两组患者出院前发放问卷调查,共有10项内容,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全部选项为满意则为满意问卷,每张有一项以上不满意,为不满意问卷,有基本满意的为基本满意问卷,回收问卷统计答案。表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略) 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调查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讨论
充分体现以“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健康教育的结果评价应体现提高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评价重点从护士转为患者是否受益的原则,注重实效[2]。
引进竞争机制,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督促护士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避免以往随意性强、针对性差、效率低的缺点,摸索新的适合患者的教育方式,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消化内科患者病情易反复,在健康教育前进行评估量化,确切了解患者,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体现健康教育的个性化。
转变护理观念,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在为患者提高服务的同时,也为患者传授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缩短护患距离,提高治愈率。
总之,开展多途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教育效果。我科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改进,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论文摘 要: 受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及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策略影响,我国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对人才的培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方法探析高校健康教育实施现状,从而更好地探求高校健康教育的发展方略,推动我国高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素质。
1.引言
健康教育是21世纪卫生保健的基本策略,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高校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学校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部署。健康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因我国高校健康教育课程起步较晚,发展不尽如人意,还存在着教材未形成体系、师资力量不强、教学管理缺失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要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引下,审视高校健康教育现状,正确看待高校健康教育课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提高高校健康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祖国的合格而又优秀的建设者。
2.健康教育内涵的厘清
何为健康教育?有人将健康教育等同为卫生医务教育,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我国将健康教育定义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美国健康教育问题联合委员会对健康教育的定义是:健康是一切影响于个人、社区与种族的健康知识、态度和习惯的经验的总和。世界卫生组织(WHO)1991年在芬兰召开的世界健康教育大会上指出:健康教育及其相关理论是一种崭新的科学文化,它的着眼点应是如何促使人们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险因素,更好地促进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1]。尽管各方面对健康教育的定义各有所述,但其主要思想都是着眼于消除危险因素,强调个人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自我保健。
健康是身体、心理、道德和社会等方面健康与适应的完满状态。健康教育是有关人的生命发展的教育,学校健康教育也就更不能只停留在向学生简单地传授卫生知识和方法,进行身体疾病防治的教育这一狭窄的层面上,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观、生活观、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换言之,学校健康教育最终落脚点是通过学校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力量,使学生自愿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使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3.高校健康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3.1教学管理的缺失
1993年颁布的《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距今已18年,作为指导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最为严肃的政策,其中很多理念和措施已不合时宜,不能反映新世纪初高校健康教育发展形势的新需求。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我认为此类政策出台说明国家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暴露出目标不明确,内容不详尽,缺乏操作性和系统性的问题。首先是导致高校健康教育目标不明确,健康教育教学形同虚设。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高校要么未开设健康教育选(必)修课,要么以举办宣传讲座草草了事;其次,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健康教育管理实施部门,即使有些高校成立了健康教育教研室,也严重缺乏教学资源;最后,由于对健康教育认知存在着差异,造成高校管理层及部分教育者认为高校健康教育是说起来挺重要而做起来却显得次要的课程,这直接导致高校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的“先天缺钙”。从总体上来讲,我国急需建立一套符合现代健康理念的高校健康教育政策体系和教学实践管理体系。
3.2高校健康教师队伍培养与发展现状
当前高校健康教育教师多由校保健医生或体育教师兼任,这与我国健康教育人才培养起步晚不无关系。1991年秋,天津师范大学在全国师范院校中首先开设健康教育专业2年制大专班,之后上海、江苏、北京、广东等地5所医科大学、卫生学校陆续开办健康教育专业[2]。当前全国100多所医学院校开设健康教育专业的院校不多,人才培养才刚刚开始起步,全国的体育院校也仅仅培养兼职的健康教育师资,并没有单独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全国仅有20余所高师院校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尽管这些渠道培养了一批健康教育专业人才,但仍不能满足学校健康教育对专业教师的需求。
对比美国的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情况,我们应该有所启发。美国从1920年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的师范学院中就设立了健康教育学学士学位。到1930年,学校健康教育发展成了与其他重要学科一样的主要课程。目前美国有200所大学设立了健康教育专业,其中20所可以培养健康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在健康教育中所有的课程,教师都必须具备健康教育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并经学校健康教育专业的上岗培训,获得证书后方能开课。美国学校健康教育的蓬勃发展与其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密不可分[3]。
为缓解高校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高校可在现有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将医师、体育教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老师纳入高校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学校应出台进修政策,支持相关教师去接受健康教育再培训,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3.3教材及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
由于我国高校健康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教材建设滞后,教材大都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形式呆板,内容显得相对简单枯燥,尚未形成比较稳定的学科体系。前期编写的高校健康教育教材侧重于卫生知识和预防疾病的讲授,内容单一且枯燥,学生普遍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反观近几年出版的教材,能够根据高校教育方针、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社会角色来制定,一改前期教材的不足,同时也做到了与《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机衔接。还缺少健康意识、健康行为与健康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我国高校对健康环境和氛围的营造缺乏重视,例如美国的学生可以坐在满壁形态逼真,甚至堆放着“骼骸”的教室里听课;香港的健身课更是在流动的车厢里进行,光电技术将人体奥秘展示得浅显易懂,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另外,我国高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应注意多引入能提高大学生健康控制与健康管理能力的教学内容。
4.改进高校健康教育教学对策的思考
4.1拓展教学方法来提高教育质量
我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多采用室内讲授法。虽然组织容易,形式单一,但是多知识的灌输与少动手操作的教学让学生极易产生枯燥感。美国的健康教育课程计划就有专题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类似于专题讲座,强调的是以某一个与健康问题有关的,在群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再如,多主题或全面性的健康课程模式,课程详尽复杂并且有全国代表性。借鉴美国的教学组织经验,我们可以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通过学科教学、主题班会、团会等方式尤其是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教学。还可通过建设健康校园的环境,如在校园中布置专题讲座墙报、板报、海报、电子屏幕等方式举行定期和不定期专题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健康教育。此外,高校或与当地卫生防疫工作结合,紧贴形势,开展讲座、提供咨询、卫生帮助等志愿活动和服务,来改变高校健康教育教学形式单一、流于表面的做法,多渠道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为学生一生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4]。
4.2高校健康教育评价
有教学必须实施教学评价,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指导高校健康教育的教学发展。高校教育部门应当在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进行教学评价与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育部颁布了《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其中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却唯独没有列出高校部分的评价指标。教育部门要建立高校健康教育的评价机制,从高校健康教育目标和质量监控等方面促进教学质量的发展。
5.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命运,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厘清健康教育的内涵,明确高校健康教育目标,加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师资培养,提高教育质量。使毕业生在带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走出校门的同时还树立健康和健身意识,成为家庭与社会健康的行为大使,带动社会群体健康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人骏.健康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83.
[2]孙波.以“健商”理念为依托.探求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9.
[3]范锦勤.刍议高校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3):114-115.
[4]张延香.以“健商”理念为依托探求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J].中国厂矿医学,2009,(12):706.
[5]孙亚慧,姚慧,林伟.高校健康教育课设置思路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9,(3):522,534.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并发症 健康教育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功能已从单纯的临床疾病护理转向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型的护理;从被动的、局部的护理转向主动的、全面的整体护理,护理的内涵和职能在不断的丰富和扩大,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落实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针对性、实效性,我院采取了应用护理教育程序对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选择对象 选择本科室三年来,腹部手术的住院患者共600例,作为健康教育干预对象,男491例,女109例,年龄最大72岁,年龄最小5岁。
1.2干预方法 对选择对象的腹部手术就诊人群,开展不少于5min的健康教育活动。采取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法,测试健康教育前后的有关知识和提高水平,提升腹部手术患者的手术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并发症。
2 树立腹部手术病人健康信念
2.1心理状态 ①能表达自我感受(向护士,家属及同事诉说);②对手术及治疗信心;③对家属依赖性;④对医护人员依赖性;⑤对出院后社区医疗服务信任感;⑥参与制定术后恢复计划。
2.2健康信念 ①寻求手术后康复信息的意愿;②寻求手术后康复知识学习的意愿;③寻求术后活动方式(如早期下床,功能锻炼);④愿意接收各种手术康复功能锻炼。
2.3健康行为 ①寻求控制疼痛的方法;②伤口自我监测;③定期有效咳嗽;④主动早期活动(床上,下床活动);⑤保持口腔卫生;⑥沐浴,更衣及上厕所(病情稳定情况下);⑦配合药物治疗计划;⑧合理选择手术后营养食品的摄入;⑨康复与功能锻炼。
2.4制定规范的腹部手术病人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 为使健康教育工作能达到科学化管理水平,规范,统一和协调护士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健康教育有效进行,必须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对保障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获取最佳健康教育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指导和管理作用[1]。在制定腹部手术病人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标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标准性,建立以健康教育“知,信,行”为理论依托,以一般评价标准与具体评价标准构成系统框架,以标准化的教育内容作为标准的主体,经过不断的论证,修改,制定出相对完整的评价标准系体,达到规范,统一,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调查资料表明,护士认为制定的评价标准具有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作用,评价标准的内容科学,完整,规范,对临床有指导和管理作用。
3 术后指导
①术后您将常规禁食、留置胃管、尿管、腹腔等引流管,请您注意引流管勿压、勿折。我们会定时去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等,在此期间,我们会根据病情给您做口腔护理、会阴擦洗等护理。②术后会给您吸氧及保肝等治疗,适量补充血浆和白蛋白,以提高您的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③术后平卧6小时后,我们帮您取低半卧位,要避免过早活动,以免引起肝面术后出血。④您要学会二次咳嗽,即您深呼吸后用力将痰咳至咽部,第二次将痰咳出,我们将协助您翻身和拍背,增加咳痰的有效性。如果疼痛可用双手挤压伤口两侧,以减轻刀口张力,减轻疼痛,千万不要因为怕疼而拒绝咳痰。⑤我们可能会定期静脉取血复查肝功和各项生化指标,以利于对术后病情的观察和治疗,请您理解和配合。⑥在您排气拔除胃管后,您可进少量水及流食。3~5天后可进低蛋白,低脂肪易消化饮食,我们会根据医嘱及时给您做饮食指导。
4 结果
健康教育前,600例腹部手术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为26.5%;健康教育后,知晓率为86%,知晓率提高了59.5%。
5 讨论
在诊疗疾病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很受欢迎,在调查意见一栏,赞成者占98%,护士在做该项工作时,可以保证护理工作有序的进行,降低人力、物力的损耗,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以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率[1]。本次调查说明,对腹部手术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干预后相关知识提高会十分明显,对树立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程序化健康教育;热性惊厥;依从性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5-2279-02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对102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并与一般健康宣教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热性惊厥患儿102例,其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4个月~7岁,抽搐诱发体温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教育组53例,两组间在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状况以及诱发因素等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2 教育方法:两组教育者均为管床护士,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教育组按整体护理程序对患儿及家长实施程序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评估。管床护士全面收集患儿的资料,认真进行护理体检,并确立护理诊断。(2)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对患儿个体的评估和确定的的护理诊断,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计划。(3)实施。教育者首先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和配合,然后根据评估情况因人施教。(4)评价。通过教育―评价―反馈―再教育的过程,不断评估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教育对象,以便随时修订教育计划[2]。评价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不仅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患儿得到的实际效果评价,对出院前1天教育者再进行全面评估,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出院指导。
1.2.3 教育形式:对照组采用个人宣教和工休座谈会形式,教育组主要采用一对一的个案教育形式。口头讲解结合示范操作,使家长掌握热性惊厥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预后以及家庭护理等知识,并提供健康教育的小册子及有关书籍。最后对患儿家长采取提问,对不能正确回答的健康教育知识,再讲解1次,以巩固教育效果。
1.2.4 教育内容:对照组教育内容:(1)向患儿家长讲解热性惊厥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发热可能持续的时间,使家长对疾病有初步了解,减轻家长紧张、焦虑的负性情绪。(2)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变化,识别并报告体温升高的早期表现和体征。热性惊厥好发于病初体温骤升时,通常30~60分钟肢端发凉的过程体温上升快,体温每升高1℃,脉搏加快15次/分钟,故应及时测体温或脉搏,并结合颈部皮肤灼热感估计是否高热。(3)掌握常用退热方法,说明退热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宣传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的好处和方法。(4)饮食指导。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饮食,鼓励多饮水或喜欢的果汁饮料等。(5)纠正家长的认识误区。患儿发冷时予保暖,以减轻寒战。患儿一旦四肢暖和应解松衣被,以利散热。(6)预防复发的健康教育。(7)发作时的紧急处理。向家长宣教热性惊厥患儿应备好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3]。当患儿在家中发生热性惊厥时,家长不要惊慌,应让患儿平卧,头侧向一边,并按压患儿的人中穴,解开衣领,用软布包裹筷子放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一般数秒钟或数分钟即停止,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抢救治疗。(8)教育组除以上常规宣教外,再根据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
1.2.5 评定方法:(1)健康知识评定:两组患儿均在出院前1天应用自行设计的热性惊厥相关知识(病因、发病机理、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心理护理、用药知识、急救知识、预防原则10项内容,每项10分)问卷调查测试,得分80分以上为好,60~80分为较好,60分以下为差。(2)依从性评定,两组患儿均在出院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出院指导内容(即:预防呼吸道感染,退热药和抗惊药的使用办法、掌握惊厥的现场急救方法、注意事项,合理饮食)问卷调查,5项都能完全按要求去做的为完全依从,否则不依从。(3)复发率统计评定。所有入组患儿均随访2年,统计复况。
1.2.6 统计学方法: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其余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以P
2 结果(见表1、2、3)
3 讨论
程序化健康教育将护理程序运用于健康教育之中,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为护士提供了一个符合逻辑的、科学的健康教育活动的工作程序框架,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5],将健康教育的操作体系从一般知识的宣传转变为以患儿为中心的个性化的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和监测评价,体现了个性化服务的理念,能有针对性地与患儿家长沟通交流及实施教育。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评价地进行健康教育,使教育计划不断得到补充和修订,使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程序化健康教育是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实践模式,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程序化健康教育还有利于建立护患间互动平台,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提升护士及医院的形象,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 莉,蔡方成.热性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52.
[2] 刘 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
[3] 桂红民. 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家庭护理[J]. 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43.
[4] 李玉芬,张宝华.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B):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