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设教育范文

建设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设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设教育

第1篇:建设教育范文

一、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年初,省政府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两年来,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百强校”建设扎实推进,省级以上重点校达到87所;规划建设的41个县职教中心,已完成22个;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增加2.7万人,达到29万;专业门类进一步扩展,形成了13大类、148个专业。这些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应该看到,我省职业教育的基础仍然薄弱,一些地方认识不到位,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在我省推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迫切需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新型产业基地。这对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大批科研人员、工程师、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加工制造业是我省的优势。一流的制造业,必须有一流的技术工人。我们可以引进一流的技术设备、现代管理经验和部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必须立足自己培养。由于多年形成的基础,我省汽车产业工人素质较高。一汽—大众员工被德国经理认为是大众公司所有在国外投资企业中素质最高的。涌现出了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一线工人王洪军。随着我省经济结构的加快调整和支柱产业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的兴起,劳动力需求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对受过职业教育的技能工、技术工和熟练工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集中的“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严重的技工荒,开始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从目前我省技能型人才队伍现状来看,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结构层次不够合理,高级技能型人才比例明显偏低。全省196万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仅占10.2%,而发达省份已达到20%以上。现在我省每年技术工人缺口4万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适用技能型人才,保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需要。

第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我省是农业大省,全省47%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素质问题。事在人为,业在人创。没有较高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农民,农村面貌不可能彻底改变。发展现代农业,除了政策之外,最根本的要靠科技,这就需要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必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现在,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不足50%,相当一部分直接进入社会,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缺的问题比较突出,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这就必须在巩固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的步伐,提高广大农民发展经济的能力、经营管理的能力、增收致富的能力,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第三,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为老工业基地,我省在发展振兴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量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再就业。现在,我省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近80万人,可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45万个左右,矛盾突出。解决就业问题既要抓住发展经济这个根本,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也要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的要求,增强创业能力,推进劳务输出。近几年我省打造了*保安、家政等劳务输出品牌,成效非常显著。就农村来说,全省有300万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综合素质偏低、专业技能缺乏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农民进城打工就业不稳定、收入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增加非农收入。今年农业受灾,农民收入没有减少,主要得益于农民外出务工增收。去年春节前,我到农安给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拜年并进行座谈时,农安镇孙家油坊村的党支部书记孙喜胜说,“村里的劳务输出多数是技能型的,县里办的面向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是一笔大的财富,这要比招一个大项目还要好。”这反映出农民的渴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本领,拓宽增收致富的途径。

第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全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三者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我省教育具有较好基础。在全国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8个省(市)中,我省是唯一的欠发达省份。全省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居全国第6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是全国较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省份之一。但相比之下,职业教育显得薄弱,整体规模偏小,急需加强。目前,人才结构不合理,重要原因之一是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特别要指出的是,人才的观念需要更新。科学家、教授是人才,一个好的机械师、厨师也是人才。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我们既要培养研究型、管理型人才,也要培养大批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技术型人才。现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与高薪也难聘请到高级技工,是人才市场上同时并存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这也凸显了职业教育方面的问题。专家分析认为,技能人才这一特殊资源一旦“断档”,周期至少需要10年。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10年的延误将使我们错过多少良机,各级政府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人才支撑。

二、围绕全省振兴发展大局,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发展新局面

做好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兴业战略的要求,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完善体制,统筹推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立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为*振兴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一)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适用型、创业型人才。“技能强、用得上”是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只有坚持以市场就业需求为导向,职业教育发展才有生机和活力。要进一步面向市场、服务就业,培养适用型、创业型人才。一是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增强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百强校”计划,“十一五”要全部完成。继续推动每个市(州)建设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二是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关键举措。要结合专业教学和职业培训的实际需要,采取独立设置、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等多种有效形式,重点建设一批专业门类较全、设备水平较高、生产实用性较强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争取每个县都要建立一个与特色专业或特色培训项目相适应、示范性的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努力实现学校教育和就业岗位“零距离”。三是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大力发展“订单”培养。推行就业准入制度,督促企业从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招录员工。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安排学生在校学完技能的基础上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其毕业后顺利实现就业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符合条件的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

(二)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基础。县级职教中心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平台,加快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去年,我们提出每个县(市)都要重点办好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教中心,现在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工作上还有一定差距,还不平衡,有的县(市)行动不积极,措施不到位,规划不够科学,缺乏统筹力度,建设标准低。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大措施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确保按计划进度和确定的标准完成。农安县为全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工作积累了经验,各地要认真学习借鉴。县(市)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搞好规划,整合资源,理顺关系,解决好建设发展中的资金投入、办学体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努力扩大县级职教中心办学自,坚持办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特点、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合理调整和设置专业,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配专业教师,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使县级职教中心真正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智力扶贫、创业孵化的重要基地。

(三)加快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必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大力推进改革与创新,在改革中加快发展,在创新中增强活力。一是要转变办学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积极推进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实现传统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市场驱动和就业导向的转变。二是不断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就业市场的变化,特别是要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及时设置与就业市场有效对接的品牌特色专业,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社会、企业的需求同步。三是加大公办职业院校改革力度。破除行业界限、学校类型界限、所有制界限,整合力量,盘活资源,改变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的状况。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形成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新机制。四是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确保民办院校的受教育者和教职工在升学、就业、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工龄计算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鼓励和支持合作办学,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股份制投资办学,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发展职业教育是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职业教育能不能搞好,主要责任在各级政府,关键在于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

一要把职业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由于一些县(市)政府主要领导正在参加市里的人代会,今天到会的分管领导,会后要向主要领导汇报,并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认真研究本地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务院和省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工作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加强督促检查,把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作为评价县(市)整体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职业学校,了解情况,帮助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职业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各地及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抓好工作落实。各级教育、农业、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立足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建立起政府统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有效工作机制。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从明年开始至“十一五”期末,省财政每年安排7000万元资金,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百强校”发展,其中4000万元用于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制定配套措施,设立专项资金,逐步增加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第2篇:建设教育范文

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议:(1)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2)改进管理体制,统筹整体规划;(3)保障经费投入,加强队伍建设;(4)调整课程结构和集中实践时间。

关键词:

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近年来,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专业教学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的文件,推进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体育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其特有的运动技能训练型实践教学区别于非体育学科,教学技能应用型实践教学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生理、解剖等实验课程的实践教学又与生物、医学等专业区别较大。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社会对体育行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实践基地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平台对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专业特点,顺应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

一、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运行现状

(一)目标体系单一,内容体系不完整

实践教学与其它教学活动一样,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但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仍大多集中在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技能学习、教育实习方面,培养目标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方面,传统的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普遍受到重视,并把这些内容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但是校内见习、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模拟课堂等重视不够。

(二)管理不科学,规划不合理

校内见习、实训基地管理松散,见习形式化、实训内容随意化,难以保证见习和实训的效果。教育实习学生管理很多时候由本校指导老师和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以及辅导员共同负责,然而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并没有因为管理人员增加使实习过程易于管理,反而会出现三不问的管理真空阶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因缺乏合理规划,重实习轻见习,重校外轻校内,重长期轻短期,重建设轻管理,基地建立与撤销随意化等,未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育人作用。

(三)经费不足,师资局限

经费投入方面,普遍存在未能列入年度预算进行项目化管理导致前期投入不够、中期保障不足等现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多为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协助管理,无专职实践教学指导老师,且大多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实际状况和社区体育开展现状以及和健身会所运营并不了解,传统的学校体育相关实践教学组织较好,但社会需求较大的社区体育指导、健身教练技能等方面的实践教学因师资原因,效果不理想。

(四)课程安排及实习时间不灵活

校内见习和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通常是以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主,不同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缺乏统筹规划,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不足且更多地停留在运动项目学习、运动技能练习层次上,实践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忽视了教学组织、指导健身、赛事组织与裁判等实践能力的训练。校外实习时间安排不灵活,大多采用集中实习的形式,未能区别对待,充分考虑学生考研、考公务员等实际需求,以致教育实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以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与行为规范为主体,结合体育教学、竞赛组织、裁判、健康咨询、锻炼指导等能力确定实践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就业方向的密切联系,可进行模块化目标体系设计,将学校体育教育、群众体育健身指导、健身会所教练技能、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培养目标具体化,并通过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达成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在理论课以及技术课的教学,训练学生具有体育教师基本素质。通过集中培训,引导学生注重教育教学能力养成,塑造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竞赛能力等专业能力”[3]。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需求,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通过教案、教学设计、说课、模拟授课等教育技能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教育技能。举行各种运动项目技巧赛、多媒体课件、说课、模拟授课强化学生的各类实践能力。利用校内田径运动会及其他单项比赛,提高学生的竞赛组织及裁判能力。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际授课环节,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除中小学体育教师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从事健身会所教练、单项体育俱乐部教练、体育行政管理岗位等工作。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丰富团操、私教、单项教练员、体育管理等方面内容。

(二)改进管理体制,统筹整体规划

设立校、院两级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体系,学校教务处设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组,并积极邀请基地单位参与,共同制定明细化的考核指标,定期共同对实践基地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尤其在教学实施和过程监控方面积极争取实践基地单位共同管理,以保证实践基地的良好运行,达到预定的实践育人效果。坚持“互利双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原则,实践方案制定初期就要邀请实践基地单位参与,在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充分考虑基地单位需求。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定岗实习、委托实习等形式缓解体育教师不足的矛盾、学校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注重校内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为校外集中实践做好充分准备,通过校外集中实践检验校内实践基地教学效果,加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上的衔接,避免出现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脱节、重复的问题。注重示范性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注重规模、实力、管理模式、实习效果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通过示范作用,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丰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类型,除传统的学校周边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外,增加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体育行政机关、社会体育团体等作为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根据就业需求确定实习点。

(三)保障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将实践基地建设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进行项目管理。对指导老师参加各类专业相关培训,校外实践基地指导老师业务培训,经常性的邀请体育专家和体育界知名人士、中小学一线教学名师、健身行业教练进行讲座,积极组织体育宣传进社区和健身咨询等等活动组织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多渠道拓宽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来源,将实践基地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及其他各类教研、科研项目密切联系,通过研究经费解决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各类项目研究成果更能够对实践基地的运行和发展起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争取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的经费支持,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尤其对于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来说,也是一个校企合作的良好模式开端。目前已有不少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通过和高校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大程度上解决了教练短缺、理论指导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即为毕业生拓宽就业途径,也给实践基地单位提供稳定而专业教练师资,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践基地建设的经费紧张问题。实践教学队伍是建设好实践基地的关键,要积极吸收了解基层体育实际情况的教师加入实践教学团队,聘请特级教师、体育学科带头人担任外聘教授,选任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实践基地单位人员做指导教师,鼓励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和参加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对于本校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外聘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在专业培训、产学研合作以及课酬方面给予激励,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实践教学队伍中。

(四)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和集中实践时间

尊重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律,科学制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四年的教学课程结构,避免产生各学科分散教学、实践内容重复、流于表面形式的弊端。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要遵循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注意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校内实践课程和校外集中实践的衔接,建成理论课程--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合理课程结构。根据社会和学生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校内见习、实训基地增加微课教学、健身指导、赛事组织与裁判能力技能相关教学安排,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增加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竞赛组织等内容,校外健身会所、单项体育俱乐部类型的基地随时关注业内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实践形式和内容。集中实践安排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种实践形式供学生选择,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保障整体的教育实践效果。比如可以采取分段集中实践的形式,在大二至大三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周”的形式,在一系列的短期集中实践达到预期目标。可在集中校外实践点选择前进行教学技能考核,教学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的同学可申请自主实践,自己联系实践单位,在集中实践结束后,通过实践答辩形式,检验自主实践效果,还可以积极争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及其指导老师支持,给学生提供多时段集中实践安排进行选择,方便毕业年级同学根据就业或升学意向,合理安排个人时间。

作者:王暐琦 石有武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教育部网站

第3篇:建设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 女性教育 曲阜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58-01

1 “女性教育”建设实践提出的背景

2005年8月,中国国务院发表了《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白皮书中对如何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以及妇女与经济、教育、健康、婚姻家庭等的关系作出了阐释。此时正值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周年[1]。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大陆本科女生比例49.68%,博士研究生中女生比例35.48%,硕士研究生、成人本专科、网络本科中女生的比例都超过男生。九年之间,上升趋势甚为明显。

2013年1月25日,人保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透露,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高达699万人,女大学生就业同样面临着强大的压力。招聘单位设置的种种性别性限制也成为了女大学生求职的拦路虎。求职的压力将会间接甚至直接影响到女大学生在入职、组建家庭后的发展和角色定位。女性本身在生理以及社会传统角色定位上都存在与男性相对的劣势。作为女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高等教育,已然成为了提升女性社会竞争力以及采取有针对性弥补社会歧视措施的重要平台。

2 “女性教育”建设实践的现实意义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又可分为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两方面。由此看来,进行性别区别教育,特别是女性教育的深入讨论与践行是有合理性以及必要性的。

中西方在女性教育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中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教育则是在五四之后轰轰烈烈展开的。从这一阶段开始,高等教育中女性教育成分,乘着人性解放的劲风,成为了很多教育家观众的重点[2]。

西方的女性教育则与女权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以性别社会化、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为基本出发点的教育。教育领域中的性别平等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女性主义的重点研究主题之一。

一切表面现象,都有不可忽视的深层本质。当下高校女大学生所面临的众多问题,正是当下高等教育中女性教育被忽视而导致的。这其中存在一定的制度问题,如何强化健康的女性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存在以及如何通过女性教育使女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值得研究关注的课题。

3 “女性教育”建设实践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曲阜师范大学在女性教育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来大体了解一下女性教育在当下高等教育中的存在形势和发展状况。

3.1女大学生生活导师志愿者团队成立

2012年3月28日,曲阜师大文学院女大学生生活导师志愿者团队正式成立。志愿团队自成立以来,成功举办过多次活动,例如:袁梅《美女是怎样炼成的》,李敏《情感大学你毕业了吗?》,以及张瑞英《且行且歌――大学生生活、学习、就业谈》等多场讲座,给文学院女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感情等方面带来了重大影响。当然,团队活动尚存在着形式较单一的问题。

3.2相关课程的开设

在较为灵活的培养体制下,学生有了较宽松、更机动的课程学习机会。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我们发现《爱情心理学》、《家政学》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在授课内容上,表现较强的女性色彩。而且,这些课程也受到了众多女性学生们的亲睐,成为学生眼中的“明星课程”。

需要提出的是,这些课程基本上属于校内公选课程,有着严格的人数限制和课次限制。所以,在受众范围上,这些课程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另外,由于其为校内公选课,老师自行开设,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往往不会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们的知识要求。

3.3相关活动的举办

校园里针对女大学生的活动,大多集中于丽人节。较多的社团,利用这一节日的特殊性,举办相关活动。活动形式大多是贴祝福卡等。但活动形式单一、长期影响不足等问题,成为了类似活动的通病。

透过以上若干案例,我们可以得出当前高等教育中女性教育的特点有:基本处于意识萌芽状态;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单薄;缺乏长效运转的机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女性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势必要占到一定的分量。怎样完善并保证女性教育的健康发展,亟需尽快提上日程。

(1)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实施的场所,面对可能成为趋势的“女生潮”,应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是学校的硬件设施。改革开放以后,目前很多高校还是按照上个世纪80年代的模式建设的,从学生宿舍到娱乐设施大多以适应男生要求为主,如学校里的活动场所只有适合男生的球场等,适合女生活动的场所根本没有或少得可怜,“大学里的女生不是去图书馆,就是去逛街,没什么娱乐可言。”

(2)课程设置是根本。高校更需要思考的也许并不是男女比例问题,而是应该在具体的课程专业设置上注意引导,注意发挥人才的能力,从深层次看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应该培养怎么样的人才。女生一样有创造能力,也不是所有女生都只会死记硬背的,关键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3)心理辅导成为女性教育关键环节。由于女生本身的心理特征是趋于感性而且早熟,对于感情投入度大,因此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比男生多,加强高校心理辅导特别是对女生的个性辅导,是一个急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4 结论与展望

也许开放的社会心态已经让女大学生们得到了最好的洗礼。现代女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很强烈。她们很明白社会生存的法则,学有所成,才会增加自身的含金量,才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并未减少。这就意味着高等教育“宜未雨而筹谋,勿临渴而掘井”。针对性地发展女性教育,应当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学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第4篇:建设教育范文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快*省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教职字〔20*〕9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全省成人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决定自20*年开始在全省高等学校启动“*省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开展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在职从业人员知识、能力、素质为目标,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改革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通过品牌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全省成人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办出成人高等教育特色,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为人才强省和科教兴鲁服务。

二、建设目标

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高等学校中分期分批建设40至50个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使每一品牌专业中的2至3门主干课程成为示范性特色课程,形成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群。通过品牌专业建设,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

三、建设原则

(一)坚持导向,强化建设。品牌专业建设,要有利于全省成人高等教育科学定位和专业结构的优化,办出特色,形成优势;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急需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二)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全省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现状,重点建设具有行业特色、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前景看好的专业,重点建设与*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

(三)择优建设,科学分类。依据专业的整体水平和社会需求,分类评议,择优遴选,公平公正,宁缺毋滥。

四、建设内容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

培养目标符合时代要求,培养规格定位准确,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突出岗位、职业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培养方案紧扣“突出行业性与职业性、应用性与实用性”等特点,工学结合、校企结合,实行“双师、双证”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品牌专业建设必须有一套完整的适应人才发展需要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体现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为支撑。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应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针对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能够充分和及时地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体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三)课程建设

大力开发符合培养目标、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与特色课程群。认真设计结构完整、内容新颖、体例规范、体现课程设计目标及符合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学习对象、学习层次和学习形式的课程教学大纲。注重编写具有*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尤其突出案例教学与实验环节,适合继续教育的特点与要求;编写适合学生自学的高质量的自学指导书。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多媒体课件与网络课程,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网上共享。

(四)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品牌专业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通过建设,培育和扩大一批优秀教学骨干队伍,逐步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实践要求高的专业配备“双师型”教师。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积极研究适应成人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教学环境创设、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有所创新,充分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基于网络的、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五、申报条件

(一)申报专业须是学校成人高等教育的骨干或重点建设专业,具有较完善的办学条件。

(二)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稳定的生源,在近3年内能够连续招生或有200人以上的办学规模。

(三)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和规格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特点。

(四)注重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开发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五)专业建设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丰富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经验,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配置合理。

(六)有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与设备;与相关行业企业联系合作紧密,成效显著。

(七)有完善的投入机制和稳定的经费渠道,经费投入满足专业持续发展需要。

(八)毕业生质量较高,综合素质好,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

六、评选立项

品牌专业每2年遴选1次,今年首批遴选立项30个品牌专业,实行限额申报,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普通本科院校每校限申报2个,高职高专院校(包括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每校限申报1个。鼓励普通高等学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合作建设品牌专业。各校应严格按规定的推荐名额申报,超报的不予受理。

(一)学校申报

各高校按申报条件组织初步评审并签署意见后于20*年9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同时发送电子文档至sdcj@,逾期不再受理。

申报材料包括:《*省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申报书》(一式3份)和与之相关的书面材料(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有关证明材料等)。

(二)组织评审: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申报的专业进行评审,必要时,将通知有关负责人到场进行答辩或组织专家到学校进行现场考察。通过投票表决方式产生品牌专业立项建议名单。

(三)公示批准:经省教育厅审核公示后,确定*省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七、项目管理

(一)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明确建设目标,理清建设思路,落实建设任务,切实制定和完善建设规划,尤其应在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落实相关人员责任,加强改革创新,在“品牌”上下功夫,确保建设成效。

(二)各高校要加强对品牌专业的指导与支持,加强监督,每学期至少集中组织检查1次。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导向和大力扶持,充分调动教职员工投身品牌专业建设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环境,确保高质量实现建设目标。

(三)省教育厅将对品牌专业建设给予适当的资助。各高校至少按照省专项经费的2倍进行配套投入。

(四)品牌专业建设周期为2年。从批准立项建设起,省教育厅将不定期组织检查。通过检查发现进展缓慢、工作不力的,将停止资金支持,终止立项。

(五)完成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后,由所在学校向省教育厅提出验收书面申请,并对申请验收专业的建设、改革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提交自评报告。

(六)经验收达到建设目标的,认定为“*省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并授牌,向社会公布。省级品牌专业有效期5年。达不到验收标准的,撤销建设项目,不再组织验收。

第5篇:建设教育范文

关键词;任职教育;实践教学;理论探讨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应注意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一、任职教育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任职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实践基地建设问题。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使得目前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二是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四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五是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首先是实验内容安排的随意性,其次是实验教学时间安排的随意性。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操作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

二、任职教育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针对性。紧紧围绕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来实施,有效达成任职培训的目标。学生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着重实践能力从无到有的转变,首先满足工作任职岗位的需要,升华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用性。淡化对原理的验证性实验,加强实际操作的规范化训练、解决疑难问题的创新性训练、典型问题的专门性训练,应以工作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力到工作岗位后很快能够应用。

多样化。实验室的开放实验、自主实验,工厂与企业的参观实验,实习基地的实作实习等都是适合任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形式。

二、加强任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建设

(一)树立全程培养实践思维的观念

全程培养实践思维的观念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是加强任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建设的首要内容。实践思维的培养不仅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而且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形成科学的“实践思维”,就必须在装备原理与结构的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实践这个重点,根据学生生长发展的不同要求,一切以满足将来工作岗位的需求为出发点,适当照顾发展;必须依靠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法宝,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同时也指导实践教学的开展,真正实现实践思维的全程培养。

(二)完善实践教学设施

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和向企业请求援助,申请新装备,以装备充实院校教学。开发老装备在新的教学要求下的新功能。部队装备的变化一般不会是跳跃式发展的,新装备总是沿用老装备的部分思想、原理、结构等。开发研制辅助实践教学软件,提高以软代硬的程度。还应使实践教学设施既具有一般实践功能,又具有研究与开发功能。

(三)真正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把实践教学能力作为所有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晋级和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调动教师从事装备使用、维修、部队装备典型故障研究等技术工作的积极性。要坚持培养与使用并重的原则,担负任职教育任务的院校,应先期进入装备的论证、研制、生产、培训、接装等工作;定期选派教师对外交流,学习企业装备技术管理经验和装备维护技能,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四)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首先是参观见习。学习专业课程前,组织学生到工厂和企业、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实验场所参观,增强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其次是技能实习。如机电类的金工实习和电工实习等。再次是场外实习。组织学生到场外熟悉和掌握本专业设备的使用、维护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最后是到工厂和企业实习。这可以弥补学校实践教学设备缺乏的不足,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新型装备和应用技术情况,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2]

(五)完善实践教学保障

提高实践教学器材的可持续发展潜力,注重研制开发的前瞻性和先进性。首先,要从系统构件(下转70页)(上接68页)上提高通用性,训练器材在具备教学、训练所要求的练习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一定的可拓展性。一方面要能满足教师对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学习训练中的探索、创新的需要;同时也能成为训练器材研制开发的平台。其次,要从实践技术上确保先进性。训练器材研制开发一定要站在当今科技发展的前沿,力争采用最先进、最成熟的技术。

参考文献:

第6篇:建设教育范文

积件库是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使用的大量教学知识、信息素材和表达方式的集合。开发积件库资源是整个积件系统的关键建设项目之一。

积件库可以分成素材资源库、微教学单元库、虚拟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式库和教与学的策略库。多媒体素材资料库和微教学单元库是具体的教学知识内容库,可称为实库;虚拟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式库和教学策略库是知识获取与表达运用的形式,可称为虚库。

㈠素材资源库的建设。

素材资料库是以知识点为基础的,按一定检索和分类规则组织的素材资料,包括图形、表格、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维信息的集合。

素材资源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现有的数字化的资源,包括现有的优秀MCAI课件和其它软件素材;二是还未数字化处理的文本、图形、声音、录像媒体资料。

我们从公开发行的素材库光盘和Internet教育资源站点中,筛选、整理出教学中需要的素材,直接将他们收集到素材资源库。我们还通过一些软件处理,把现成的教学软件、数字视频等光盘中有教学利用价值的部分,还原成可以再使用的独立积件,收集到素材资源库。如使用SnagIt32捕捉现成教学软件的动态画面;使用超级解霸在VCD等视频光盘上捕捉动态或静态画面;用音频解霸转换一些音频文件的格式,使其能被积件组成平台调用……

未数字化的现有的文本、图形、声音、录像媒体资料,我们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其数字化,收集到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其做法为:

图片的数字化我们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将图片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存储的图像文件,一般保存为jpg或gif格式,使文件尽量变小,便于存储和传送;

书本文字的数字化我们主要通过OCR实现,把教学中要用到的一些文字背景资料输入电脑,保存成html格式,方便在网上传输;

声音的数字化我们将非数字信号线性输入到计算机声卡,先通过录音软件录制成波形声音文件,再压缩成mp3格式;

录像资料的数字化我们用视频捕捉卡将录像资料转换成mpg或avi格式视频文件,也可再根据需要,利用“Real格式文件压缩至尊”转换成网上播放的rm格式。

另外,我们平时用3DStudioMAX、AnimatorStudio、flash等软件制作的动画,用CorelDRAW、Photoshop等编辑制作的图片,用Premiere等编辑制作的视频,用MIDI软件编辑制作的MIDI,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教学素材照片,也都及时收集到素材资源库中。

这样,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教学资源,又为多媒体素材资源库提供了大量的资源,给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化的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

㈡微教学单元库的建设

微教学单元库是以帮助教师讲授某个教学难点,或帮助学生学习某个知识技能点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究认知而创设的学习环境等而设计的“小课件”的集合。

微教学单元的设计开发方法与课件类似,不同的是微教学单元是供师生在教学或学习中重组使用而准备的资源,所以我们在制作时一般不加封面设计,也没有多余的背景、解说配音等,短小精悍,以源程序或其他平台可以直接调用的格式保存,方便师生在当前的教学或学习情境中运用。

我们平时用Authorware、flash或其他软件开发了很多的教学模块,这些都及时收集到我们的微教学单元库中,这样,使用起来比重组素材更加方便。互联网上也有很多此类的资源,我们一但发现其对教学有用,也立刻下载,收集到微教学单元库中。

㈢虚拟积件资源库的建设

虚拟积件资源库,是基于Internet上的有用教学资源,是本地积件资源库的扩展部分。

如果某个网站上有用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我们不便下载,就记下该网站的网址以及该网站提供的资源内容,详细介绍给教师和学生,作为本地资源库的扩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㈣资料呈现方式库的建设

资料呈现方式库,是供教师选用的各种教学素材表达的方式的集合。如,屏幕上的图形和文字的移动、变大变小、反白、闪烁、声音开关等各种强调的方式的实现方法等。

我们收集了很多多媒体课件制作平台的插件,并说明其使用方法,还将在课件制作中经常要用到的技术性较强的功能模块,如课件基本框架、移动模块、声音开关等,设计成供教师容易调用与赋值的小程序,再附上使用说明,这些资源收集到一起,就形成了教学资料呈现方式库。资料呈现方式库积件的主要是这些积件主要精通计算机的教师制作,在制作这些积件时还必须考虑到其他教师操作的方便性和接口的兼容性。

㈤教与学策略库的建设

教与学策略库资源,是将不同的策略方式如讲述方式、问答方式、习题演练方式、记忆背诵方式、动手操作方式等设计成可填充重组的框架,以简单明了的图标表示。这样,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己需要将不同的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相应的教学策略方式相结合,将产生“组合爆炸”式的效果,灵活地应付各种教学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需要将不同的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学习策略方式相结合,更能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探索和认知学习。

这些积件的设计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这样设计出来的策略显得实在,可推广性强。

二、教育软件紧缺,建设积件库意义重大。

现在,教育界对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普及进一步加快,对教育教学软件特别是辅助课堂教学的MCAI软件的需求也迅速增长。

目前,公开出版的教育教学软件很多,但真正适合教师用于辅助课堂教学的MCAI软件不多。商业团体、软件公司以盈利为目的,研制和开发的软件虽然花俏,但绝大部分与教学实际或教育改革宗旨不一致,而且这些软件大多适合学生的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不适合教师在课堂辅助教学;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研究部门统一组织下研制、开发的软件,虽然比较符合课堂教学实际,但开发周期比较长,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教学用书、教学观念更新快,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千差万别的,这种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的软件未必实用。

要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教学,光靠成品的MCAI软件是不可取的,必须让学科教师自己参与研制、开发。学科教师对本学科的理解最为透彻,而且懂得教育理论,知道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他们根据学科特点、要求和教学需要研制、开发的软件是最有成效的。目前,学科教师一般都只能进行素材重组,而要独立完成全套素材制作以及其它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这是各方面条件所不允许的。所以,怎样提供积件便成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部门最主要的工作,学校建设积件系统对推进教育现代化有着深远意义。

三、合理组织积件,提高积件库使用效率。

积件库应当符合储存容量大,检索容易、快捷,可持续扩充和修改的特点,这不但需要有大容量的载体,而且还需有特定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环境。用光盘或磁盘的方法在储存课件和已完成的积件上是可以的,但在储存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积件库上恐怕过于生硬,而且不便于供多人同时使用,在校园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在校园网服务器上开辟了一个专门储存积件库资源的空间,这样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我们利用ASP组建了基于校园网的积件库平台,它具有以下特点:

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含有丰富资源和容易获取的公开教学资源库,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任何一台计算机上配合积件组合平台设计和使用教学软件,解决借用资料的麻烦和单机MCAI课件教学存在的不足性。

⒉可扩充性。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和学生都可凭借自己的帐号和密码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网管确定资源有效后,就将其公布。这样,既保证网络的安全,又使积件库具备了自扩充性和自繁殖性。

⒊易用性。积件库是庞大的教学资源集合,在使用资源库时,一方面使用者可能因信息量太大而产生如“迷航”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太多人同时使用资源而出现撞车现象。在积件库的检索方面,我们设计了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或关键字等多种搜索方式,真正做到简单、快捷、易用。

四、师生共用积件,体现积件库重大价值。

师生应用浏览器浏览校园网上的积件库,搜寻与自己教学或学习有关的微教学单元和多媒体素材,保存在本地计算机上,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重新加以组合、编排,还可以加入自己的设计,最后制作成符合实际的、有自己风格的MCAI软件,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快捷,真正体现了积件思想,推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前发展。

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编制MCAI课件。一是采用网页制作工具,教师只需掌握Frontpage等网页制作技术,对积件库相关资源加以选择组合成Web形式的MCAI软件;二是用多媒体著作工具制作需要的MCAI软件,诸如PowerPoint、Authorware、课件大师等,都能方便地处理多种媒体,设计直观,并有多种表现手段,是学科教师常用的积件组合平台。

同样,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室访问积件库资源,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势必对现今课堂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总之,基于网络的积件库为配合积件组合平台设计教学软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资源环境,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教与学过程中实时调用空前容量的最新知识宝库,真正做到了为教与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1998年第1期,

2.刘成新颜士刚《积件化音像教材开发的实践探索》《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9期

3.钟玉琢《多媒体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第7篇:建设教育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本教材 必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09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Textbooks

TAN Ke, CAO Wei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dong Business Institute, Yantai, Shandong 26467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propulsion of modern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goes into the golden period, especially afte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complet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ccelerat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xtbook, as the basic tool of teaching activ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o, based on the conception introd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teaching textbook,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school-based textbook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inall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textbook; necessity; suggestion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校本教材的开发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校本教材的建设成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和载体,换句话说,校本教材的建设是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和基本取向。但是,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求较高,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不长,学校的校本教材开发者对课程的内涵、理念和开发原则等都不太清楚,开发经验不足,再加上传统的课程体制所产生的很多负面影响,使得我国很多职业院校的校本教材建设陷入困境之中,因此,如何有效解决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保证校本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所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本文在介绍职业教育校本教材概念基础上,分析了校本教材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关的教材建设建议。

1 校本教材开发概念

所谓校本教材开发,强调的就是以学校建设为根本,也就是指教材的建设必须以学校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指导,其内容必须体现学校治学的竞争优势,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下组织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开发,校本教材必须符合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形成规律,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符合学生未来工作过程中的系统化逻辑,具有鲜明的事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同时,校本教材的建设要求能够反映职业教育在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集中体现专业要求,以此作为教材编写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意识,并以此作为推动力量,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因此,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内容,校本教材的建设有效地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为新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能。①

2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 校本教材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是起步却很晚,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能力编写适合自己发展情况和特点的校本教材,因此不得不引进或者借鉴其他本科或者专科院校的教材,然而,这些教材往往更加偏重理论性,实践性较差,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由于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对引进的教材难以接受,学生反映难度较大,甚至一些中专升格的高职院校现在仍然沿用过去的教材,这些教材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此外,一些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不适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正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量身定做符合本校特点的教材。

2.2 校本教材建设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纵观中外大量的职业教育创建成功经验来看,特色的教材是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我国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建设必须坚持一条基于学校现实特色化的道路,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是否能够健康地发展下去,其关键就是各所职业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生命力。目前,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处在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和企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实现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必须打造出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高职毕业生,因此,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有助于职业院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和发展定位进行科学的资源整合,提升院校的整体竞争力,促进职业院校的健康稳定发展。②

2.3 校本教材建设是教师、学生发展的需要

传统职业院校教材存在偏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理论教学相比于实践教学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因此,一套高效、实用的校本教材有利于充分反映职业教育教学的实际环境,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对于改善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校本教材建设培训相比于其他形式的培训具有明显优势,逐渐受到教师的喜爱,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知识讲座学习、课后总结和教学经验交流,从而教师不再是培训的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因此,校本教材的建设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提高学生和教师参与校本教材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校本教材建设与教师、学生成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4 校本教材建设是用人单位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专业性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在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时,必须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必须改变传统多课程教学的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知识不够集中,针对性不强,过分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实践培训。校本教材建设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恰恰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校本教材的目标更加明确,校本教材的内容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三个要素比例,抛弃了传统的以基础知识为主的课程设计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换句话说,校本教材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工艺讲授,更加契合实际岗位工作任务需求。

3 加强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措施

3.1 准确定位校本教材建设内容

在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定位其编写内容和程序,当前校本教材得开发应该满足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需求,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学校应该以一线教职工为主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取长补短,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实现校本教材的预期的使用效果。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遵从国家教材规划和地方教材规划,在其相关规定基础上,科学地编写校本教材,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必要补充。学校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选用适合本校办学特点的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由于现行教材中,相同课程的教材质量也参差不齐,学校应该进行严格的甄别,然后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根据这些教材,结合本校实际教学需求,科学编写校本教材。

3.2 利用模块式的课程标准为编写模块化教材

模块化是当前教材建设普遍使用的彼岸准,但是分析模块化教材建设现状可以发现,很多的模块化教材仅仅是按照课程自身内容,将教材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或者是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没有针对不同理论和实践课程,科学编写形式多样、类型多变的模块教材。尤其是在教材结构的设计上,很少会从学生的心理结构、发展需求考虑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对学习者的能力层次更少考虑。在现有的职业教育教材中,教材编写过于形式化,只是将过去的 “第一章”改为“模块一”,没有从实质上进行科学模式的编排。因此,在职业院校校本建材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模块化的编写标准,科学分类,保证教材内容的合理,促使教材能够达到本校专业教学要求。③

3.3 不断优化编写队伍结构,发挥本校教材教学优势

(1)对校本教材编写队伍进行动态的考察,教校本教材的编写主要依赖的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当前,基本上各个高职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而且这些教师的身份一般都是终身制,导致一些教师在获得双师型教师称号之后,因为教学任务加重,自己对教材编写产生倦怠,而且缺乏深入企业的一线实践经验,疏于实践操作,因此,不可能真实地了解企业当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这将不利于校本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对校本教材编写教师进行动态的考察,重点考察编写人员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确保校本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2)积极吸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校本教材建设中。因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高校应该积极聘用各行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确保校本教材的实用性,达到职业教育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

3.4 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如果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只是过分强调科学性和规范性,那就会使得教材内容过于冗杂,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注重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既保证校本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又保证内容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校本教材的优势。

4 结语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优秀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必须强化校本教材的建设工作,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促进校本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注释

① 余祖文.关于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第8篇:建设教育范文

社会组织的发展本身即是一部创新史。近年来,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因为其与基层社区的密切关系,已成为社区教育多元主体中不可忽视的一元。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障碍。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政府、社区社会组织本身、社会三方共同努力,通过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做好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打造区域社区社会组织品牌,开展交流展示,为传统社区教育开拓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教育;作用;建设途径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同时指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方面明确提出了要求——“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顺应了社会治理理念,从社区教育管理进化到社区教育治理,推进了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建设,探索适合社区教育发展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这些都是社区教育管理创新的基本取向和路径选择,也是今后推进社区教育治理发展的目标追求和主流价值。作为现实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社会组织也是社区教育的社会载体与重要社会基础。在此背景下,研究社会组织,探索其在社区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社会组织

徐永祥认为,所谓社会组织,是指不同于官办的社会组织(GONGO),也不同于社区文体活动团队类组织类型,更不同于以经济理性为宗旨的各种市场主体或市场要素(如经济类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教育、文化及体育等营利性机构),而是以追求社会理性,提供非营利的社会服务或社会支持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胡伶认为,一方面“教育社会组织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为公众让渡出教育管理空间时产生,使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措施在微观层面得以贯彻。”由此提出了教育社会组织的概念。另一方面,从社区教育实践来看,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政局注册的,以枢纽型组织形式孵化社区文化团队,承接政府服务项目,进行文化养老、健康教育培训;另一种是社区文艺社团,例如书画社、舞蹈团等,带有较强的民间自发性质。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六大类,即事务类社会组织、服务类社会组织、志愿者活动类社会组织、文体活动类社会组织和适应居民服务需求的社区社会组织。这里所说的社会组织,特指参与社区教育的,满足居民学习需求的各类正式注册的专业社会团体,称之为社区社会组织。

二、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的观点一直认为政府和市场“两驾马车”可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需求,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市场通过“看不见的手”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效率;政府通过“有形的手”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实践证明,仅有这两只手远远不够,特别是在社会问题凸显、社会治理难度日益增大的现阶段,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与社会携手合作,一方面创造条件培育社会组织,使之完善和发挥自身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多方参与合作机制确立其社会治理主体地位,发挥其在社会管理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提高了社区教育治理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以往“社会管理”的表述提升为“社会治理”,体现了党对国家和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深化,将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培育与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有效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让社会组织成为公共治理主体之一,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人与人的理解与融合、促进邻里的和睦与社区的和谐,有利于推进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社会组织紧跟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理念,开创了提高社区教育治理水平的实践途径,提升了社区教育治理的科学化水平,弥补了政府在社区教育治理中的短板。

(二)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实践主体

政府单方面的力量不足以解决社区教育所有的管理困境并提供具有回应性和针对性的服务,所以必须依靠社会的资源和力量。社会组织的出现与发展正好弥补了政府管理的缝隙。随着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呈现常态化,为不同群体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开发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学习与生活需求,日益成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与各级教委、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市民学校等共同组成了社区教育的实践主体。

(三)提高了社区教育专业化水平

社区社会组织是各种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保持对社会需求以及环境变化的高度敏感和灵活变通,从而提供各种专业化和差异化的社会服务,满足日益多元化和异质化的社会发展和居民学习需求。社区社会组织工作者的专业性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障碍与困境

虽然社区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但仍面临许多困难,既有源自主体内部的,也有来自社会环境等领域的。主要体现在:

(一)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认知度、认同度不够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范围广、难度大,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来关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发展创新的工作。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相关的具体政策、配套措施,社会组织评估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虽然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并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有部分单位和个人尚未认识到社会组织作为社区教育主体之一的重要性,依然将社区社会组织看作是非正规的团体,持不信任、不重视的态度,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和开展社区教育时困难重重,影响了社会组织的效力发挥。此外,对社区社会组织认识与重视程度的差距也导致了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二)社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不足

截止2015年11月25日,全国社会组织数量已超过60万家,虽然社会组织在数量和类型上都有了较大突破,但是社会组织自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一是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很多社区社会组织,尤其是成立时间不长的社会组织不同程度地都存在着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有的虽已建立起各种规章制度,但只是为了应付上边检查的一种形式,而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社区社会组织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以及待遇等原因,因此很难吸引人才,不少社区社会组织的员工存在着素质偏低的现象,文化程度大多不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与指导。这些都影响到社区社会组织的长远发展。三是缺乏诚信透明和自律机制。由于受社会信用体系的影响,社区社会组织的信用度难以建立,加之许多社区社会组织又不重视机构自律,结果导致诚信危机。缺乏了诚信,社区社会组织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必将受到影响。

(三)社会组织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互动不足

一方面,当前的社区教育实践依然是政府主导,教育部门推动,以社区学院为龙头,社区教育学校为主体,通过聚合社区各种教育力量,如学校系统、市民教育基地等,来实施各项社区教育活动。而社会组织由于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互动机制不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尚未建立,授权合作或互动合作不充分,有些部门对社会组织的服务与管理传统思维定势没有改变,没有形成与社会组织协调互动的工作方式方法。造成的结果就是社区社会组织这一主体不得其门而入。另一方面,许多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主要靠自筹资金、社会捐助、政府补贴和服务收费,经费来源不稳定且数额不多。资金的缺乏不仅影响到社会组织的再发展,而且就目前来说已经影响到社区社会组织设施建设,进而影响到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此外,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缺乏有效的监督,而社会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监督也常处于缺位状态。

(四)信息沟通渠道不够畅通

社区社会组织由于缺乏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合作意识,没有自己的诉求表达途径,来表达自身利益和要求、切磋服务经验与技能以及交流行业信息,无法将自己的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也因为宣传不够而无法参与到社区教育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构的发展,影响了社会政策选择中诉求表达的能力。

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做好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与建设

挖掘和培育社区人才资源,依托地域优势,组建各具特色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做好基本制度的统筹建设之后,应该允许各地区有一定的自主性,鼓励各地区社区社会组织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发挥能动性。各地区从自己的独特性出发,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长期规划,围绕规划有序发展。另外,有必要加强对不发达地区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支持。一方面,建立地区性的统一的年终评比机制,设立若干奖项。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建立辅激励机制,以年终评比为主形成全面的激励体系。另一方面,应该建立适当的监督和劝退机制,对表现持续不佳的社区社会组织应该有所监督或重新培训,保持队伍的先进性。

(二)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虽然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尚难以承担社区或街道乃至区一级的社区教育任务,但是在发动和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充分认识和引导好此类组织的发展方向。合适的培训与指导能够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技能和整体素质。尤其是区级的培训,各区差异较大,区级培训一方面宣传教育本区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树立自己的特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本地区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社会宣传能够帮助居民更了解社会组织,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人加入队伍,提供人力资源;另一方面,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的提升也是稳定现有工作人员的有效手段。

(三)打造区域社会组织品牌

根据本地区社区教育特点,着力打造特色社会组织。可首先建立梯队推进机制,即对成立早、群众基础好、对外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社区社会组织,采取引导提质发展,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帮助其打造成为全国有名、全市示范、全区领跑的特色品牌型社会组织,通过培育打造,规范发展,使之变“无形”为“有形”,变“无名”为“有名”。例如,江苏省南京市评选公布了2015年“十佳社区公益服务品牌社会组织”,主要包括助老类社会组织和儿童教育类等。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由社会组织创新的“月文化”特色项目成为全国社区教育品牌,在社区居民中知名度、影响力日益扩大。通过这些品牌社会组织的示范效应,让更多的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同时也激励这些社会组织,进一步成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新生力量。

(四)开展交流展示,放大辐射效应

随着社区教育公共服务意识的提升,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的学习交流和成果展示,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各种社区教育活动,扩大特色社区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政府直接购买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为政府减负的同时,也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科学、更丰富、更有效的教育活动。总之,在社区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区教育创新发展这一问题上,要围绕“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教育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这一中心思想,积极培育,发挥其作为新生力量在社区教育中应用的作用,为社区教育开拓新的途径和局面。

作者:刘蓉 单位:北京市西城经济科学大学

参考文献

[1]徐永祥,徐利文,徐选国.新社会组织:内涵、特征及发展原则[J].学习与实践,2015(7).

[2]胡伶.教育社会组织发展与教育行政职能转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3).

[3]刘蓉等,社会治理视角下的社区教育发展与探索——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6(2).

[4]中国广播网,基金会中心网统计:全国社会组织数量已超过60万家,网易财经[EB/OL].

[5]北京社会建设网,首页——西城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门户网站[EB/OL].

[6]彭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策略分析——基于宁波市北仑区的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

[7]刘红燕.社区教育视角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路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4(5).

[8]蔡宜旦.“三元主体模式”下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3).

[9]孙奇琦,陈光耀.社区教育在培育社会组织中发挥的作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

第9篇:建设教育范文

Abstract: Aiming at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vocational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u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aterial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of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and proposed a few superficial ideas, according to requirements for occupational status capac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关键词: 中职教育;中职生源;教材体系;中高职衔接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students;textbook system;conne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213-02

————————————

基金项目: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教改项目(2012-A001)。

作者简介:杨艳玲(1973-),女,广西荔浦人,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太阳能及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与研究。

0 引言

自从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以来,中职教育发生了“雪崩式”生源滑坡。生源质量一年比一年差,使教学工作很难开展:学生厌学、自律性差、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学生就业难、招生难,形成恶性循环。面对这种形式中职学校应该怎么办?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深感中职教育仍然必须继续改革。中职的教学,包括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等都要根据学生的入学起点,面对学生、以学生为本进行改革。笔者针对所在学校中职部教材的现状以及如何以人为本对中职教材的体系进行改革谈谈粗浅的看法。

1 现代中职学生的特点

1.1 学生的基础知识差 现在的中职生基本上是初中毕业无法继续升高中的学生,为了继续求学、掌握一门技术以求得一项生存本领,就选择了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他们基础差,不善于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成绩不佳,自我约束力不强,还有的是应家长的要求来学习的,据统计,这些中职生大多来自社会中下层的家庭,家庭经济普遍困难,由于成绩不好和家庭方面的种种原因,对自己的自信心也不足。

1.2 学生学习也缺乏主动性 由于他们基础差,初中就感觉是被“合格”的,到中职学校来学习也还是沿袭着原来的习惯,希望再一次被“合格”,很少学生能主动学习,特别是书上的理论知识。

2 现阶段职业教育教材的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有的教材理论内容太多太深 书本上多是公式及性能曲线,实际事例极少,应用性不足。如蓄电池的内部结构的组成物质、工作过程的化学反应时内部离子的转移关系、工作特性曲线;发电机的工作特性、电子式调节器工作时内部电子元件的动作关系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这些理论难度很大,对于还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电压、电流概念的中职学生来说是“天书”。

2.2 教材不适应本地区教学设备的需要 由于全国发展水平不一,各个学校的教学设备配套参差不齐。许多教师接到任课通知,领取教材,多要以教材备课和授课,再结合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师尽管备课认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但多数学生仍然听不懂,看书也看不懂,因为教材配套的设备学校没有,有些项目无法实现。

2.3 有的教材内容过于陈旧 有的教材内容陈旧,远落后于科技的发展。近来所更换的部分教材,常常与相应课程标准不配套。有的教师领回教材后,根据学生基础和教材适用的实际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制定授课进度,尽量使讲课的内容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学生上课似乎听懂了,但是提问时或考试时仍然出现不会回答和考试不好的情况。经分析,原来学生们复习仍然要依赖教材,教材不合适看不懂,使他们没有兴趣就这课本进行复习,所以就出现了老师上课的时候听得懂,考试却考不好的现象。这使得教师十分的为难。

2.4 教材不够规范 有的教材急功近得,内容杂乱,常常错漏百出,每教师给学生纠正一次,学生对教材的信任度就减少一点,严重的影响教材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5 中高职层次不清 有些中职使用高职的教材,如汽车类专业的,中职教材看上去与高职教材没有什么区别,这无疑加大了中职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难度,这对中职生是不公平的。所以,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目前职教中教材建设仍处于重要地位,无论是理论基础课、实训课还是理实一体化课程,一本好的教材就是学生的好向导,教师的好助手。

3 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改革和建设

3.1 教材建设要体现中高职衔接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部分,其编写的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定位。要实现建立中高职教材的衔接,必须要先搞清专业在不同阶段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以及在中职学什么、高职学什么。学生中职阶段结束后必须是一个合格的一线操作人员,能胜任岗位对员工技能操作及职业素养的要求;高职阶段培养重点是在不断娴熟技能基础上,具有一定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一线的技能操作,更要在区域的技术应用,生产管理方面要有一定的积累,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因此,在中职阶段,我们的教材应该更多的是强调动手能力,淡化专业理论基础及结构性,重操作实训类教材轻知识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到了高职阶段,在保持技能训练不间断的情况下,着重构建学生对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基于项目实施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建设。

3.2 根据中职生的认知水平来选择或编写教材 现在的中职生基础较差,自我约束力不强,认知水平与过去的中专生相比要低得多。所以选用的教材应注意与初中的教材相衔接,内容要通俗易懂,简单易学,尽量避免繁琐复杂的理论推导,减轻学习负担,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教材建设需要合理的教材编写队伍和高质量要求的教材出版机构 教材编写前要精心选题,统筹规划。编写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贴近岗位能力,易教易学,才能突出以人为本,以岗位能力为本,才能显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这就需要一支合理的教材编写队伍,这些人员组成应包括企业行业的技术专家、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双师型教师以及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等。首先进行深入的调研,采用头脑风暴法研讨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教材内容,教材的表现应尽量简洁易懂,多使用图解功能,用图表代替文字,使文字说明的问题更简单明了。除了纸质教材,要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发相应的课件、视频教学、互动教学等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精品课程网站等配套系列教材,方便师生使用,提高教学效果。这就需要一支很强的教材编写队伍。教材出版和管理机构要加强监管力度,明确各有关部门在教材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严把质量关,使出版的教材更规范。

3.4 教材建设内容要体现宽、浅、用、新 教材建设内容的设置要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制定,要结合市场需求,以能力为本位,做到宽、浅、用、新。宽体现课程知识面要宽,打好基础;浅体现了课程要符合中职生源的入学起点,以学生为本,降低难度;用则体现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符合“必须”“够用”原则;新是课程吸纳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前后衔接,引入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提出课程内容对后续课程的应用等。

4 结束语

教材改革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基础性工程,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加强教材改革工作,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完善,构建出科学的教材体系,使出版的质量更好,更新,更能适应现代的教育需求,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增强我校的综合竞争实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06):51-52.